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基金公司投资管理的步骤

基金公司投资管理的步骤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41:2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基金公司投资管理的步骤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基金公司投资管理的步骤

篇1

一、社会保障资金入市投资的各种问题

(一)证券市场无法为社保资金规避系统性风险提供有效的机制

进入证券市场对股票、债券等风险产品投资,不仅要获得收益,而且要解决风险回避机制。目前,引发我国证券市场风险的因素多种多样,不仅有全局因素,也有局部因素,但由于其普遍性,导致市场齐涨齐跌,诱发市场全面风险。

证券市场制度性缺陷是导致系统性风险的主要因素。其一,股票市场被分割为两个不同流通方式的组成部分,股票无法在交易所内全部公开流通,造成定价、并购、表决等机制扭曲;而目前出台的全流通试点办法不仅没有消除市场的不确定性,反而加剧了市场在定价上的不确定性;还可能造成社保资金更大的被动与损失。其二,缺乏融券及股票指数期货等回避市场风险的机制。其三,缺乏品种创新的市场机制,公司债、资产证券化、认股权证等不发达,无法为不同风险偏好的社会保障资金提供多样化选择。其四,发行定价的市场化程度不高,且受到行政干预和境外定价方式的影响。最后,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信息披露的及时、真实、便利和完整性都存在相当缺陷,信息的有效性受到干扰和操纵。

而市场微观主体的各种行为偏差也诱致市场风险。首先,上市公司重筹资轻治理,表现为再融资冲动,通过关联交易掏空上市公司资金,并在财务上做假;大股东及其人控制董事会及管理层,公司内部控制演变为内部人对公司的控制,引发多起风险事件。其次,市场监管者也普遍存在重融资轻投资的倾向,使市场在政策制定、制度设计等方面向融资方倾斜,投资者缺乏对前者的有效约束机制和手段,其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损害市场长远发展的基础。

因此,社保基金与其他投资者一样,面对这样一个不规范的证券市场,入市的风险不仅在于证券市场的波动风险及其不规范造成的信用风险,而且在于缺乏有效机制为其规避风险提供条件,尤其在利益受到侵害时还无法获得有效的司法与行政手段实现救济与平衡。

(二)缺乏对社保资金制定投资理念与管理目标的审核、监督和纠正机制

安全性应是社保基金追求的首要目标,但安全性与流动性、收益性也是相互关联的。究竟是采取稳健还是积极的操作理念决定着其管理目标与管理方式,而投资理念与操作方式则缺乏明确与量化的判断标准,只能经过市场检验,社保基金不得不与其他投资者一样,承担市场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

截止2005年3月9日公布的282家上市公司年报中,全国社保基金已成为前52家的前十家流通股东之一,占18.44%,对多家公司持股数已超过5%的举牌比例。其中1/3左右的流通盘不到一亿股,有些还是中小企业板块的公司。其参与的1/2品种筹码相当集中,说明其它机构也参与了这些品种。

这说明已入市的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理念已发生微妙变化,不再将资金安全性作为首要目标,而是更加强调收益性,反映在选股标准和对象上,就是不再强调个股的流动性,操作风格也更为积极。应该说,其选股还是较具专业水准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对其限制过多,可能会导致基金管理者获取投资收益的动力减弱,以维持本金的名义收益为目标,导致基金实际价值下降,同样可能损害基金的安全性。

其实,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投资理念与管理目标发生调整,而在于由谁、如何对类似的这种变动进行事前审核、事中监管、事后检查与纠正。

(三)社保资金管理体制的缺陷严重威胁入市资金的安全与规范运作

1.我国实际参与社会保障管理管理的机构包括劳动、人事、民政、金融、

卫生、计生、财政及工会等部门。多头管理体制造成部门、地区、城乡和不同所有制的分割,导致投资管理的分割。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基金管理和投资管理没有分体运作,而是三位一体,无法相互制约。行政权、事权和财权高度集中。谁取得管理权,谁就可以支配滚存结余资金和沉淀资金,为滥用基金创造了条件。

2.社保基金管理的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各种监督机制不完善,投资管理透明度太低,各种违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制止,导致基金被挪用、挤占等现象,如通过委托理财方式收取利息及收益分成,多提管理费,提供贷款的抵押担保等。社保基金结余资金的使用具有浓厚的地方与部门利益倾向,很多基金被擅自动用,投资于房地产、期货与股票等。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往往首先是社保基金的利益得不到保护。

(四)缺乏品德良好的专业管理者和有效激励约束机制损害投资管理的绩效

无论是全国社保基金,还是各地管理的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等的主要管理者多是政府官员背景的人员或学校毕业生,缺乏证券市场实际操作经验、相关专业知识技能训练、证券从业的品行和操守。其素质与受托管理基金及会计师、律师等中介机构的人员存在相当差距。二者存在知识、职业素养等方面的不对称。在目前分散监管、集中运作的模式下,各种社保基金均由各个部门管理,交由证券经营机构运作。社保基金管理者的这种知识和道德上的缺失为风险事件的发生提供了可能。而且证券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导致相应责任难以落实到具体每个人的头上。

即使纯粹出于监管的需要,社保基金管理者对证券基金在风险和投资绩效方面的评估能力也存在严重缺憾。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经常被其管理者解释为本金的维护管理,而忽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实际购买力的维护,更谈不上对基金资产的风险实行动态评估,客观评价投资绩效。

二、改进社会保障资金入市投资管理的若干建议

(一)根据不同社保资金属性分别确定投资管理目标,建立相应的监督审核机制

养老基金包括三种形态,一是财政拨入的资金、变现部分国有资产获得的资金,由政府管理,主要适合于机关事业单位员工与退离休人员。二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由政府机构管理。三是自愿性的个人储蓄性保险和企业职工补充养老保险,由非政府机构管理。三类资金属性不同,不能采取同样的投资策略。

第一和第二种基金都是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宜采取保守型的投资策略,在保证本金安全并维持实际购买力前提下,再考虑盈利性,宜选择指数化投资或指数基金。全国社保基金是中央政府掌握的备用金,也应采取类似策略。第三种则是补充性质的保险,依据自愿原则建立,是第二种之外的附加养老金。其抗风险能力大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只有保持较好盈利性,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职工参与其中。因此,可选择更为积极的投资策略。

对社保基金安全性的监管重点应放在对各种投资方式及投资工具的比例、最低投资收益率的控制上,审计监督也应立足于安全性。入市的社保基金平均收益率应不低于同期物价上涨率,否则意味着资产缩水;也不应低于同期全社会各种投资的平均收益率,防止社保基金价值相对贬值;单个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应不低于所有社保基金平均投资收益率的一定水平,否则,就处罚直至取消其管理社保基金的资格,提高单个管理主体的责任心和基金投资的安全性。

(二)完善社保资金管理体制,消除入市操作的委托风险

1.建立以中央监管为主的集中监管模式,成立各级社保基金专业投资管理机构,管理各类社保基金投资。这有利于全国统一协调和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节省监管成本。明确相关部门责权及协调机制,制定共同的报告制度标准。

2.各级社保基金管理机构负责收支评估、投资策略的决定和管理;监管受托机构业务及投资组合变动;定期向同级政府或人大报告社保收支状况,提出改进建议,监督社保基金投资与管理;将基金入市情况、成本收益及其它重大事项向公众披露。

3.健全各级社保基金审计制度,完善收缴、拨付、投资委托、支付等制度,健全内部监督,避免贪污、挤占挪用、私分基金、虚报冒领、收缴不及时、不按时划入指定账户等问题。

4.对全国社保基金的审点放在投资收益上,将投资管理纳入监管机构和受益人的双重监督之下。审查投资收益的数量、管理费、托管费、其他中介费用等是否合理。通过不同的证券基金管理人、投资对象与市场整体走势的比较,分析基金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现证券投资组合、产品选择、管理人选择等方面的差异或缺陷,促进操作方式的改进。

5.建立社保基金资产质量评估制,对营运进行预防性监管。参照证券基金估值原则和方法,对估值原则、方法、程序及估值结果等进行审计,把握社保基金入市运作的绩效,建立投资管理机构准入制,规范受托管理机构行为,选择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建立相应的市场退出机制,对于不能履行职责,致使社保基金利益严重受损的机构和人员,及时纠正或取消其管理投资的资格。

6.制定社保基金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平等方面执业标准,改进激励约束制度,选择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良好证券市场操作能力和心理素质及相应专业知识的人员参与管理。

(三)逐步拓展社保资金投资渠道,加强入市操作过程的监管

随着证券品种的创新,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也相应予以拓宽,允许利用多种金融工具开展多元化投资。现阶段应对其投资渠道进行数量监管。

目前,除存款、国债、金融债,并通过证券基金管理公司投资于股票外,还应开放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如抵押债券、投资等级以上的企业债券以及未来可能开放的市政债券等。

1.建立社保基金特别账户,有条件地将连续3年盈利且以现金方式分红的上市公司国有股划拨到该账户,充实全国社保基金。将地方拥有的上市公司国有股划拨给当地对应的社保基金特别账户,惠及当地全体居民,既可充实地方社保基金,又可体现社会公平原则,逐步将农村及其他原来未纳入社会保障的居民纳入进来,促进当地政府对相关上市公司改进治理,提高经营绩效的关注,改变以往一味将上市公司作为融资工具的做法。

同时,应大力支持社保基金参与其投资的上市公司治理活动,为其参与公司表决及其它监督活动创造更好的条件,并对其维护权益的各种行为提供各种支持和便利。目前,尤其要支持其参与股权分置解决方案的制定与表决,最大限度地维护其市值水平。

2.建议有选择有步骤地开放全国社保基金到境外市场投资,对其投资的市场、品种、规模和比例都应事先提出详细计划,取得理事会、证券监管部门和外汇管理等部门同意后实施。同时,有选择地允许其投资于大型物业产权及电力、港口、公路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股权。

3.应通过审计、定期的公开信息披露及人大监督等手段,审查社保基金入市涉及的各个环节中的规章制度、风险防范措施和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是否合理、合规并得到有效落实。现阶段,还应继续对社保基金对不同投资对象的投资比例实行严格的限量监管。

(四)降低交易成本,为购买社保资金发展及其入市操作提供税收支持

1.对于购买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的,可从其个人年收入中扣减20%的税基,并扣减相应额度的应缴所得税。

篇2

目前,世界上较普遍的公共养老金制度为多支柱养老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国家公共养老金、以企业年金为主要形式的企业补充养老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金等。我国目前也基本建立起了这种多支柱模式的养老社会保障体系,但企业年金所覆盖的范围还比较小,主要集中在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及外资企业,基金积累规模增加较快但总量还较小(见表1)。

近几年来,物价持续上升,通货膨胀预期增强,企业年金保值增值压力较大。因此,如何更好地利用已有的企业年金来为广大的企业退休职工提供更好的晚年生活,如何选择更加优秀的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来管理这笔“养命钱”,成为了一个重要且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二、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的发展现状

企业年金基金市场化运作始于2005年,当年8月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现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了第一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2007年11月,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又批准了第二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包括法人受托人、账户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具体情况见表2:

目前,市场上有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资格的一共21家机构,包括12家基金管理公司,4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3家养老保险公司,2家证券公司。

依据《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的主要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企业年金基金的资产进行投资;

(2)建立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风险准备金;

(3)定期向受托人和有关监管部门提交投资运作报告;

(4)国家其他规定和合同约定的其他职责。

企业年金投资绩效评估是对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在投资管理各个环节进行考察和评比,包括投资管理人的经营情况、投资管理人的人员素质和服务产品情况、内部风险控制、服务质量、市场认可程度、投资管理费用等等。企业年金投资绩效评估是保证企业年金基金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的重要环节,起作用不仅在于评价以往的投资业绩和效率,而且可以为企业年金投资管理过程提供改进意见,有助于投资管理人的运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目前,国内投资管理人的选择工作主要由企业年金的受托人来完成。企业年金的受托人有两种形式:一种为企业年金理事会形式,另一种为法人受托人形式;两种形式的受托人在选择投资管理人时存在一些不同的特点,但是主要的评估体系应该基本相同。同一个企业年金基金的不同投资管理人按照同一个基金投资管理人评估基本体系来进行评价,不同的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管理人评估基本体系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针对每个评估指标,受托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评估系数,选择最适合该企业年金基金特点的投资管理人。

三、优化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绩效的建议

1.认识受托人和投资管理人之间的委托关系及相关风险

企业年金受托人和投资管理人之间采用的是委托制度,委托制度必然会伴随委托风险,委托风险是指由于人的目标函数与委托人的目标函数不一致,加上存在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人有可能偏离委托人的目标函数而委托人则难以进行监督,从而出现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现象。

在企业年金受托人和投资管理人之间存在的委托关系,可能会存在以下两种委托风险: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1)企业年金投资中的逆向选择。作为人的投资管理人的能力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私人信息,企业年金的受托人很难准确得知“准人”的各项条件,更不能准确评价人的工作努力程度,因此,为了降低自己雇佣“人”的成本,企业年金受托人会将委托费用降低到估计的市场上投资管理人平均水平上,如此一来,水平更高的投资管理人因为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将无利可图而退出竞争,市场上留下的将是相对来说能力较低的投资管理人,这就是企业年金市场出现的逆向选择。这种逆向选择带来的后果是,市场中的投资管理人的水平越来越差,不能够保证企业年金正常的保值增值,还可能出现亏损的情况,与企业年金的初衷背道而驰,受托人和投资管理人将是两败俱伤。目前,企业年金市场上,确实存在部分受托人要求投资管理人收取极低的基础管理费用和业绩提成的现象,甚至还出现要求基础管理费用为零的情况,这绝对不利于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2)企业年金投资中的道德风险。在企业年金市场中,投资管理人的行为决定了受托人的利益,而受托人一般不参与企业年金的投资运作管理决策。因此,投资管理人在实际投资过程中可以有隐瞒部分投资信息和行动的机会。如果出现投资管理人和受托人的目标函数不一致的情况时,投资管理人可以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作出对自己有利而对受托人不利的行为,从而产生道德风险。比如,进入合同期阶段时,如果是采取末位淘汰制的评估方式,部分排名靠后的投资管理人可能会因为考虑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即使对市场判断各方面准备不是很充分的情况下,也会增加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以期获得排名上的突破。

2.规范企业年金投资绩效评估的程序和方法为了更好地避免企业年金投资过程中出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我们必须采用合理规范的企业金投资绩效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1)企业年金投资绩效评估的程序主要应该分为三大部分:设定基准、计算业绩、绩效评估,具体步骤见表3:

(2)企业年金投资绩效评估的方法是按照企业年金投资绩效评估的程序依次展现的,包括企业年金基金净值收益率的计算方法,企业年金投资收益率的评估方法,企业年金风险调整绩效评估方法,企业年金投资择时能力评估,企业年金绩效归因分析等等,我们只有严格按照企业年金投资绩效评估的科学方法来开展对各投资管理人投资管理水平的评价工作,才能真正做到言之有据,行之有效。

3.处理好受托人、投资管理人与市场发展的关系

目前,企业年金市场的状况是:第一,有效需求不足,企业年金规模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市场预期,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年金相关制度设计不尽合理,企业集合计划尚未成型,单个年金计划管理成本高,投资的规模效应不能显现。第二,企业年金市场参与机构众多,且角色定位不明晰,业务规则及盈利模式仍处于需要完善的状态中。企业年金市场参与机构众多,群雄逐鹿,极易造成低费率的恶性竞争,不利于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最终会导致企业年金管理水平下降、发展停滞,影响广大企业职工的根本利益。第三,年金投资管理人业务竞争激烈且竞争手段单一,不尽合理的费率结构和持续增长的多账户的单一企业年金投资,长远来看影响市场的发展。第四,主管部门的有效监管和行业自律有待加强。因此,只有从国家到行业,克服这些不足,做大企业年金市场蛋糕,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企业年金市场中,达到受托人、投资管理人相辅相成,共生共赢的目标。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推动国家层面的制度完善,加大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推动年金产品标准化的进程,拓宽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市场。

篇3

一、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现状

养老保险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已经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该制度下,形成了以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按照现行规定,企业和职工分别按工资总额20%和8%交纳养老金,分别建立社会养老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

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和养老保险基金进过不懈努力,已经初步形成了委托投资和直接投资相结合的方式,委托投资针对基金入市制度和基金入市投资经营。针对境内外股票投资,则绝大部分通过委托投资管理人的形式开展。针对固定收益产品和非上市公司的股权债券投资,则由社保基金采用直接投资运营的方式进行。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直接投资的基金总量占到56%,而委托投资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总资产44%。其中2001到2011年时间年,直接投资的社保基金走势情况如图1所示:

从投资品方面来看,社保机检的投资品种大部分以稳健的品种为主,其中股票、基金以及企业债券成为社保基金投资的主要目标。其中投资比例情况如图2所示:

二、养老保险入市背景分析

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险管理体制改革正式启动,一些地方正在推行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更加加重了我国社会基金投资管理的体制混乱和经营难度。历史上,我国养老保险的管理职责在各省市的劳动部门,还有一些职责划分给了其他行政部门。近年来,我国对养老保险进行了专项整治,将过去职责不明的权利进行了统一规划。实行社会保险基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由财政专用账户管理社保资金。实行这样的制度之后,养老保险的收缴程序规范了许多。

三、养老保险入市制度探讨

(一)养老保险入市模式分析

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入市在我国是一项全新的改革。但是在国外却有着成功的模式可以借鉴。通过分析研究国外的养老保险入市模式,以此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入市模式进行改革。目前,国外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股市的主要模式可分为零售模式、高度集中模式、适度集中模式三种。零售模式下,投资的权力在每个独立分散的个人,对于基金公司的选择也非常自由。在高度集中模式下,每个职工的保险账户全部汇入到一家统一的基金账号,由政府负责管理确定投资基金公司和开展投资监督。适度集中模式的管理采取了上述两种模式的优缺点,既避免了第一种模式成本过高的问题,又规避了第二种模式造成的高度行政色彩和管理腐败的可能性。适度集中模式的管理思路是:先开展公开竞标确定基金公司,然后借助于专业基金管理公司在管理经验、市场认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有效提高基金增值保值。

(二)养老保险入市途径选择

养老保险的入市途径有直接入市和间接入市两种方式。直接入市方式是指有养老保险基金的实际控制者为主体成立基金管理公司对基金的投资进行直接的管理和监督。直接入市在保证基金的安全性方面最为妥当,但是基金的直接管理容易导致腐败,也容易产生行政干预,导致基金经营的体制不够灵活失去市场发展的机会。间接入市是把基金委托给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进行基金投资。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规避直接投资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未来发展趋势必然是走向专业化和市场化。这也是克服现有社会保障基金经营压力不大、投资利润不高、效益不大的有效途径。因此,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就要以间接投资为主。

(三)养老保险入市投资策略

在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方面,除了投资入市的模式,入市的途径要合理设计外,还要注重养老保险入市的投资策略。目前,养老基金还面临着投资品种单一的情况。因为国内证券市场仍然不够成熟,表现为大量的投资品种形式单一内容空洞。在于金融投资最为发达的衍生产品领域,更是缺乏合理有序的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导致指数期货期权等交易不能卖空,指数化操作的基金经营也不能正常开展。金融产业内投资产品的单一和金融衍生产品的缺乏,势必导致社保养老基金面临入市后的投资困境。

从社保基金的交易方式上来看,封闭式社保基金发行的基金单位数量是有限的,容易导致基金周期长,周转不灵活等现象。开放式社保基金交易方式有效规避了这一缺陷。资本总额随时都可以变现,转让手续费不高。从深层次看,开放式社保基金投资方式符合社保基金投资的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的原则。可以消除社保基金在投资对象上的规模限制,而开放式投资模式基于基金净资产价格进行交易。与二级市场脱离关系。损失只是基金来回申购是发生的交易费用,不会产生较大幅度的变化。避免了封闭式基金容易出现的溢价和折价现象。此外,开放式基金还具备随时增加或者减少资产的性能,以分散投资的方式避免了“相互锁仓、推高市值”等不合理现象,满足了养老保险基金流动性的投资属性。开放式基金有着符合常规的投资理念和完整准确的信息披露制度。在确保社保基金尤其是养老基金投资安全性的同时,也促进了国内证券交易市场的规范化和长远发展。

四、养老保险入市制度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现代信托制度,加强投资管理人队伍建设

除了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现代信托观念与信誉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法规建设,加强信誉道德观念,加强代客理财及投资基金业发展的基础。目前信托观念与信誉意识,有效规避异常交易行为应对金融挑战外。通过公开招聘,公平选拔,建立一支素质过硬,学历过高,能力过强的优秀社保养老基金投资管理人队伍,有效促进基金的保值增值。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保障措施。大量现代专业的委托投资人通过设计不同的投资组合能够为基金带来稳定、持续、可靠的收益。随着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资产规模的不断增长和社保基金入市资产的不断加大,还会需要大量的基金投资管理人。

(二)优化金融产品组合,有效规避投资风险

篇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就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尤其是在金融市场中,私募股权投资已经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投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加强对国内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管理研究可以更好的保证我国市场的正常运行,可以减少市场运行风险。在该项管理中需要管理人员自身第一专业知识的熟识,同时也要准确把握市场动向,及时为市场变化做好分析,提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的质量,减少企业的投融资风险。

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含义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公募方式相反,它是指通过私募的形式来实现资金的募集,它一般都是在非公开市场交易中进行资产或者特定对象进行的一种投资行为。广义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主要包括对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前的哥哥阶段的权益投资,例如创立资本、研发投资、增长资本、夹层金融等。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主体主要是基金投资者、基金管理公司和受资企业等。通过这些主体的积极参与,能够更好的保证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市场的 稳定性,提升该市场的安全性。它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工具,具有一般金融工资工具所没有的的诸多优势,例如:专业治理优势、资金回报率高、资金来源广泛且安全性比较高等。但是作为金融市场的投资工具之一,它同样具有风险性,如果管理人员不能够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就会导致投资失败,进而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发展,严重时会影响到我国投资市场的正常运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存在流动性低、高风险性,投资专业要求强、信息不对称等,从而加大管理风险,提升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分析

1.系统性风险

私募股权投资存在系统性风险,该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外部的因素而导致的一种外在风险,比如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法律因素等。系统风险在一般情况下会对私募股权投资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这样的影响又往往不能够提前预知,最终影响企业的发展。中国当前的市场投资环境以及制度环境还不够良好,主要会受到政治风险、政策风险、利率风险以及购买风险的影响等。政治风险就是指私募股权投资会受到国家或者地区的政治影响,如果该国家或者地区的政治环境比较动荡,那么就会影响到证券市场的安全运行以及各个主体的收益状况,进而会影响到基金的收益。政策风险就是指国家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会间接改变证券市场的市场价格,进而会影响投资公司的投资效益。利率风险就是指在投资金融市场中它的收益状况会受到利率的影响,银行利率升高则会导致私募股权投资利益下降,相反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利益升高。除此之外,系统风险中的购买风险也会影响到证券市场的稳定,为市场带来相应的风险。在私募股权投资中推出往往是要通过回笼资金来实现的,但是如果出现通货膨胀,就会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的实际收益水平。

2.非系统风险

(1)投资者面临的风险

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时投资者会承担相当大的风险,他们主要面临的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在双方进行交易时没有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来进行,进而会给其中的一方到来相应的经济损失,这样就会引起风险。当前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为没有明确飞法律规定,在进行募集时主要靠合同双方的信用来进行,这样也就加大了风险性。如果投资双方的信用度比较好,那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风险性就会大大降低,但是如果信誉度较低,双方的风险就会增加。一般情况下,市场运行状况较好,投资的回报率相对较高,管理人员能够按照合同来进行投资者回报,相反回报率会下降。而且我国现行的市场运行制度还存在不健全的地方,再加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内部风险控制措施不完善,外部又缺少相应的监督,最终会导致证券市场的投资回报率不稳定,加大投资设的风险。

(2)投资机构自身风险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自身存在着比较大的风险性,它与其他投资企业承担的风险有所不同,主要包括员工素质风险、信息收集风险、决策风险、财务风险等。在进行私募股权投资时,其操作企业一般都是人才密集型企业,所以员工的自身组织将会影响到投资机构的投资风险。在进行投资管理时需要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分析,从而提升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在该机构中管理人员的经验以及视野等会直接关投资数据,如果数据分析不准确就会导致投资风险加大。信息搜集是投资机构进行投资的首要步骤,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把握市场信息,在分析中找到最佳的投资方案,提升企业自身的效益。但是如果分析失败,也会导致投资的失败。

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措施

1.投资机构的管理方法

作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管理机构,首先应该要熟悉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国家法律范围内进行投资管理,从而减少投资风险,同时还应该要加大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找到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而实现投资的规范化。投资机构在进行管理时需要考虑我国投资政策,中国相关政策在不断的变化,加强对其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投资管理机构需要对相关政策进行严密分析,加大对市场动态监测,为今后的投资决策做好准备。在进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时,管理人员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为投资管理机构的管理水平奠定基础,保证投资回报率,同时也能够及时反映出市场变化信息。除此之外,在管理时,投资机构需要回避风险,优化投资组合。在进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需要制定相应的系统风险转化和规避方案,进而来减少管理系统缺陷带来的风险,提高投资机构应对风险的能力。在进行投资组合时应该要采用多种方式,对投资组合进行不断优化,减少投资风险,保证投资机构的收益率。管理人员在发现问题时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关注国家政策,把握好政策走向,降低企业投资风险。

2.投资者管理方法

在进行私募股权投资管理时,投资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进而减少投资风险,提升自身的投资收益。投资者管理方法中首先需要投资者拥有比较专业的基金管理团队,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聪明才智,提升投资的管理水平。投资管理人员需要有自身鲜明的投资风格,及时把握市场变化和国家政策变化,减少投资风险的存在。其次在与其他投资者进行合作时,需要保证对方拥有比较好的信誉。在市场竞争中,证券市场的变化非常大,所以在进行投资时,基金管理人员要明确投资理念,树立良好的信誉形象,这样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加有利地位,实现投资回报。第三,要不断优化基金治理结构。优化基金治理结构和积极的管理同样重要,每个企业在做好投资基金管理时也需要做好治理工作。投资者需要不断完善基金管理团队,完善基金治理的制度,进而实现企业自身的利益。投资者在进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管理时同样需要健全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水平,实现管理的效率化和精细化,最终保证投资者的利益,降低他们在私募股权投资中的风险。

四、总结

通过上文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我们从中可以找到科学的管理方法,从而提升投资的效益,降低投资存在的风险。在投资管理中需要投资相关人员和机构建立健全自身的管理制度,加大对内部和外部不利因素的分析,降低自身投资风险,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经验。

参考文献:

篇5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为中央政府集中的国家战略储备基金,由中央财政拨入资金、国有股减持所获资金和股票、划入的股权资产和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构成。我国已经提前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关系民生、关系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社保基金也因为是“打理”保障未来居民生活基本开支所需要的“养命钱”而备受关注。截至2006年底,全国社保基金总额2827.69多亿,并且正以每年10%―15%的速度贬值。根据《2001-2005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年度报告》显示,五年间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按成本计量方法核算的收益率分别为2.25%、2.75%、2.71%、3.32%、3.12%,略微高过近5年的通货膨胀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10%左右的收益率。因此,如何提高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的回报率,确保基金保值增值,以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危机的提前到来,以及自然通货膨胀率的影响,是我们当前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现状

1.投资渠道狭窄,投资结构不合理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基本方针是“安全至上,控制风险,拓宽渠道,提高收益”。因此,我国长期以来把保持基金的安全性作为首选目标,并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和投资工具进行了严格限制。根据2001年公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其中,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得低于50%,企业债、金融债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1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40%,且不允许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这种投资安排一方面保障了基金运行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基金投资渠道过于狭窄,投资结构不尽合理,资产过于集中,长此以往,不仅基金增值目标无从谈起,养老基金的偿付能力无法保障,安全性目标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2.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主体与投资主体权责不清

按照《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为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管理运营全国社保基金,而社保基金投资主体应为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即取得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业务资格、根据合同受托运作和管理社保基金的专业性投资管理机构。我国目前有10家社保基金境内投资管理人(基金管理公司和投资银行)和10家社保基金境外投资管理机构。他们应该是社保基金的投资主体。但事实情况是,根据《2006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年度报告》显示,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全国社保基金资产总额2827.69亿元,其中:社保基金会直接投资资产1771.05亿元,占比62.63%;而委托投资资产仅1056.64亿元,占比37.37%。根据国际上养老基金的运作经验,有效的基金运作应引入竞争,由多家非政府部门依法经营,而国家管制型的基金运作,因为权责不明晰,难以有效防范基金运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欺骗、侵吞、挪用及滥用现象。同时,也直接导致了基金运作的低收益率。我国养老基金管理主体与投资主体的权责不清以及管理主体越俎代庖的现状是导致基金投资效益低下的重要制度因素,不利于我国基金投资长效机制的建立和运行。

3.行政管理体制的分散化削弱了社保基金的统一管理

当前我国社保基金实行的是区域性分级管理,养老保险基金基本上处于三级地方(省、市、县)政府的分散管理之中;由于三方责、权、利职责不清,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担和制约机制,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比较混乱,老百姓的养命钱被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方面,有些地方政府违反专款专用的原则,随意挪用、挤用养老保险基金,又无法按时偿还,从而形成了大量的呆坏账,极大的损害了广大群众缴纳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增加了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提高了支付风险;另一方面,当前养老保险基金的地方亏空大多由中央政府“买单”,这种责权脱节的管理体制一方面加大了中央财政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使地方政府“有恃无恐”,容易滋生等不正之风。

二、调整和优化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路径

1.拓宽投资渠道,优化投资结构

(1)国债和银行存款。这是我国当前最重要的养老保险基金的常规性投资渠道,尤其是国债,它一般可以认为是零风险的,安全性好,利息所得免税,在收益性上优于银行存款。但是我国现在的国债品种比较单一、期限结构不尽合理、并对利率风险很敏感,收益率也较低。因此,我国应充分发挥国债和银行存款在满足养老保险基金安全性上的特殊作用,将二者投资比例总和控制在5%以内。

(2)股票市场。2001年7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参与了中石化A股的申购和配售,业界专家称此举表明我国社保基金已“悄然入市”。2001年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出台,规定社会保障基金可以投资于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及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等有价证券,所占投资比例可达 50%,这一规定为社会保障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和商业化运作提供了法律依据。目前,社保基金在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额度不断扩大,投资范围几乎覆盖了中国资本市场所有符合养老金机构投资特点的投资品种,包括企业债、金融债、股票组合、回购组合、稳健组合、指数基金和参股非上市企业等。2006年,全国社保基金实现投资收益195亿元,其中50%来自于股票市场,对股票的投资比例已经达到全国社保资金总量的34%(不包括股权投资),全国社保基金已成为资本市场举足轻重的机构投资者。鉴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只有10年左右的时间,市场运行不规范,监督管理不到位,市场风险大大高于西方成熟股市的风险。且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全,可供养老保险基金选择的投资渠道和投资组合种类少。因此,我们可参照国际惯例,采取由少到多、逐步推进的战略,允许养老金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有条件、有步骤、有限度的进入证券市场,主要购买风险小、收益稳定的证券投资基金或新股。待条件更加成熟以后,再允许养老保险基金参与股票投资、信托投资、实业投资、不动产投资以及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

(3)加大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随着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急需大量资金,这为社保基金开辟了新的广阔的投资渠道,可以为社保基金提供固定的资金存变量和长期稳定的收益。但是,我们这里说的将社会保障基金转入国家长期基础建设并不等于购买国债,因为购买国债的结果是基金投资的项目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政府手中,而经验表明,大部分由政府主管的基础设施建设效率较低,容易造成浪费,这对于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的社会保障基金来说是致命的。因此,合理的做法是10家境内基金管理公司将基金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个过程。笔者认为,社保基金投资要重点关注电力、通讯、交通、能源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这些项目投资收益不仅一般要高于其他行业,而且具有稳定性,投资风险较低,能够同时满足基金对安全性和收益性的要求,应该成为今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重要发展方向。

(4)海外投资。由于受信用风险、外汇管制、产业分布及养老金投资法规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国家养老金都是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才开始涉足国际投资的。1970年的时候,只有英国和荷兰的养老金把少量的资产投资于境外。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出于分散风险和获得更高利润的需要,各国纷纷加大了养老金投资于海外市场的比例,主要是投资于海外股票和债券。1998年,英国养老基金资产中18%为国外资产,法国为5%,德国为7%。在发展中国家中,2003年智利养老基金国际投资的资产比重已上升至18%,而秘鲁已经将养老基金海外投资比例的上限从10%提高到20%。这些数据表明,海外投资已经成为国际上养老金分散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途径。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在保障基金投资安全的前提下,从2006年年底开始,社保基金开始委托10家机构在海外进行投资,目前投资规模达16亿美元。投资产品主要分5个类别,包括全球股票(除美国以外)、美国股票、香港股票、全球债券和现金管理,投资收益率为12%。 使我国社保基金海外投资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笔者认为,社保基金海外投资的开展,不仅要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进一步加快海外投资的步伐、扩大投资比例,更应加大对海外投资的监管力度、优化投资结构,保证基金投资的安全性。

2.明确投资主体,提高投资效益

社会保障基金属于社会性公共基金,目标是由社会自治性机构组织管理,避免各级政府及任何机构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影响和干预。而我国当前的投资机构主要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因此应根据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采取委托经营方式 (基金管理中心不直接进行投资),通过竞争,明确高资信、高效益并经过基金理事会资格认定的基金管理公司或银行的投资主体地位,使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逐步退出投资领域,回归其管理主体的位置。同时,基于社保基金的特殊性,有必要考虑成立专门的养老保险投资银行。为避免重复投资,国家应对养老保险投资银行的投资工具、投资收益和投资渠道有一个不同于现有基金管理公司和一般性商业银行的规定,并在税收政策等方面予以优惠,以促使其努力开发新型投资工具,积极吸引国内外优秀的投资管理人才,从而在根本上提高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整体投资效益。

3.加强制度设计,提高统筹层次,降低运行成本

截至2006年,全国已有12个省份实现和基本实现社保基金省级统筹。针对我国当前社保基金区域分割和行政干预严重的现状,我们应加强制度设计的力度,协调关系,尽快建立社保基金垂直管理体系,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由当前的县市统筹向省级统筹发展,并最终实现全国统筹,以加大基金调剂功能,消除参保职工跨地区流动的障碍。同时,应建立中央与地方的风险分担和权利制约机制,实现集中管理,避免“隐性债务”的进一步增加,减少中央财政的压力,降低基金分散管理的风险。此外,在统筹层次上移的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市县两级政府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中央、省、市、县四级责任分担机制,做到责任明确,各尽其职。

4.强化对社保基金投资的监管

一方面要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暂行管理办法》基础上尽快出台《社会保障法》和《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法》及其相关法律解释和实施细则,对基金投资主体、投资结构、投资方向、收益程度、风险管理等做出规定,使基金投资及其监管和保护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健全社保基金投资监督机制。在中央和省一级政府设立独立于社保基金理事会的社保基金投资监督委员会,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审计、纪检等有关部门参加,以提高社保基金投资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胡 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机制探讨[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1)

[2]刘 磊:社会保障基金有效投资的分析[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

篇6

海外货币市场基金将成为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过程中?进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投资工具,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外汇业务研究人员告诉记者。

资产规模持续增长

“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可配置的币种,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所参考的一篮子货币高度一致,使保险机构可以投资全球主要的成熟金融市场,构建多种币种投资组合,获取稳健收益,分散投资风险。”长城基金管理公司创新业务部李贤彬说到,“其中货币市场基金是其不可或缺的理财产品。”

从全球货币市场基金的运作来看,货币市场基金具有风险极低、本金稳妥、日常流动性强、具有竞争力的收益等显著特点,与银行存款相比货币市场基金更安全、流动性更好、收益更高、登记注册更便捷。

在被问及公司是否会投资境外货币市场基金时,前述外汇业务研究人员说到:“投不投要看公司投资组合的整体需要,但海外货币市场基金产品同国内的货币市场基金一样,所投资的都是短期品种,流动性好,赎回的手续也相对简单。在国外甚至可以做t+0。再加上评级高于银行存款凭证,所以它的信用风险非常小。”

国际三大评级机构Moody’s、Standard & Poor’s、Fitch IBCA分别将海外货币市场基金评级为AAAm、Aaa-MR1+、AAA/V1+。近期Standard & Poor’s更是给予了货币市场基金“本金稳妥”的评级。

在中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历史不过短短一年有余,但是海外市场的货币市场基金起源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演进。近十年来,欧洲、亚洲的货币市场基金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根据相关统计,截至2008年8月,我国国内已经成立的货币市场基金达24只,管理资产规模为1900亿元,占全部145只开放式基金管理资产总份额(3814亿份)的半壁江山。

但这个数字与全球市场相比,仍显得微不足道。

根据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ICI)的统计,截止到2008年3月末,全球货币市场基金管理资产规模3.26万亿美元,占全球开放式基金管理资产规模16.134万亿美元的20.21%;全球共有3612只货币市场基金,基金家数仅占全球开放式基金数目54702只的6.6%。

有着数年国内基金业从业经验的李贤彬,对海外货币市场基金市场也多有关注。他指出,近几年间,全球资产管理规模持续增长,同时基金购并十分活跃。

他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近六年,全球货币市场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分别为23960亿美元、24830亿美元、29860亿美元、31900亿美元、32060亿美元、33230亿美元,年均增长6%;基金数目却持续降低,分别为6745只、4692只、4277只、4394只、4973只、3623只。

“这说明海外货币市场基金集约化经营的思路已逐渐体现。”他分析,截止到2008年第一季度,全球共同基金单只基金平均管理资产规模为2.95亿美元,而货币市场基金平均管理资产规模高达9.03亿美元,是全部共同基金平均规模的三倍多。

就单只基金而言,截止到2008年9月13日,美国最大的三只零售货币市场基金Fidelity Cash Reserves、Vanguard Prime MMF/Retail、Schwab Money Market Fund分别管理资产高达619亿美元、469亿美元、430亿美元,而最大的三只机构货币市场基金JPMorgan Prime MMF/Capital、JPMorgan Prime MMF/Instit、Citi Instit Liquid Reserves管理的资产规模分别为309亿美元、229亿美元、222亿美元。

另外,地域分布的差异也极大,货币市场基金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截至2008年3月31日,美国的货币市场基金管理资产规模为19331.7亿美元,占全球货币市场基金资产的59.3%;欧洲管理的规模为10584.3亿美元,占比32.47%。

而中国内地240亿美元左右货币市场基金在亚太地区排名第四,跟排名第二、三的韩国、日本差异不大。而排名第一的是澳大利亚,其货币基金规模在1341.5亿美元。

投资成本逐渐下降

由于美国的货币市场基金占据了全球市场近六成的规模,相信美国市场将是国内保险公司外汇资金的首选,前述外汇业务研究人员分析认为。

另外,保险公司现有的100亿美元的外汇资产中,多为三大上市保险公司IPO的融资,再加上部分外汇保单业务收入、合资公司的外汇资本金以及中资保险公司引入境外投资者后获得的外汇资本收入,资金的币种配置以美元为主,因此保险外汇资金将会较多地流向香港及美国市场。

他续称,虽然选择货币市场基金多看重其流动性,但流动性管理的工具已有若干种,那么在进行选择时,自然就要参考收益率的高低。

李贤彬告诉记者,根据他所掌握的数据显示,美国货币市场基金收益水平随联邦基金目标利率而变动,2008年年初美国货币市场基金的7日平均年化收益率为0.53%,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最近10次会议上以每次25个BP的步骤升息,已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升至3.5%。

篇7

数量化投资(以下简称量化投资)作为一种新兴的投资方法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千禧年后蓬勃发展,截至2008年,该类投资基金占美国证券市场份额的30%。

近年来,量化投资在中国渐渐引起重视,光大保德信基金、上投摩根基金、嘉实基金、中海基金、长盛基金、华商基金和富国基金等,先后推出了自己的量化基金产品。不少基金公司国内外广揽数量化投资人才,一股“量化基金”的热潮悄然掀起。

正如定性投资的偶像巴菲特一样,量化投资领域的传奇人物为詹姆斯 西蒙斯。据统计,詹姆斯 西蒙斯管理的大奖章基金从1989到2006年的平均年收益率高达38.5%,净回报率超过股神巴菲特(他以连续32年保持战胜市场的纪录,过去20年平均年回报达到20%),即使在2007年次债危机爆发当年,该基金回报都高达85%,西蒙斯也因此被誉为“最赚钱基金经理”,“最聪明亿万富翁”。与巴菲特的“价值投资”不同,西蒙斯依靠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管理着自己旗下的巨额基金,他称自己为“模型先生”。西蒙斯几乎从不雇用华尔街的分析师,他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里坐满了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博士。用数学模型捕捉市场机会,由计算机做出交易决策,是这位超级投资者成功的秘诀。(上海金融学院国际金融研究院 鹿长余)

截至2009年6 月30 日,中国定量投资规模总量大约187 亿元,在全部基金管理规模中占比仅0.6%。可以说量化投资在中国目前还是一块需要开垦的处女地,可以预期的是,量化投资在中国发展前景广阔。

什么是量化投资呢?“通过信息和个人判断(using information and judgment)来管理资产为基本面投资或者传统投资,如果遵循固定规则,由计算机模型产生投资决策则可被视为数量化投资。” ――Fabozzi《Challenges In Quantitative Equity Management》

与传统投资相比,量化投资的优越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现资组合理论强调通过多元化投资组合消除非系统性风险,以实现降低风险的作用。但实际上由于人的视野和精力都相对有限,基金经理或研究员不可能进行大范围的股票甄选和高频率的验证测算,形成的投资策略得不到宽度、广度上的肯定,难免形成一孔之见。靠人力甄选得到的投资组合很难达到最优化配置,无法确保在风险管理和利润追求上的投资目标。而量化投资的视角更广,借助计算机高效、准确地处理海量信息,更广泛地寻找和验证投资机会,消除投资组合配置的局限性。其二,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是不理性的。任何一个投资个体的判断与决策过程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认知、情绪、意志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基金经理和投资研究员在一段时间跟踪某只股票之后,由于时刻关心股价的表现和基本面的变动,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情感依赖,“和股票谈起恋爱”。即使出现了下跌趋势,也可能因为过度自信、抵制心理等不理性的分析出发点而导致投资、荐股时的行为偏差。而量化投资依靠计算机配置投资组合,克服了人性弱点,使投资决策更科学、更理性。

简单的说,量化投资是快速高效、客观理性、个股与组合并重、收益与风险并重的投资方法。

量化投资的一般步骤如下:

数据化模型构建组合

1、 数据化:主要任务是把众多纷繁复杂的数据整理分类归纳成有用的数据;

2、 建立模型:给定一个策略,选择合适的模型预测收益与风险,选择最好的策略建立模型;

3、 构建组合:根据预测结果按照规则选择对象构建组合;

最后我们来看下专业金融人士对量化投资的一些看法。

嘉实基金公司的王永宏博士介绍,定量投资和传统的定性投资本质上是相同的,二者都是基于市场是非有效或弱有效的理论基础,投资经理可以通过对个股估值、成长等基本面的分析研究,建立战胜市场、产生超额收益的组合。不同的是,定性投资管理较依赖对上市公司的调研,以及基金经理个人的经验和主观判断,而定量投资管理则是“定性思想的理性应用”。定量投资的核心投资思想包括宏观周期、估值、成长、盈利质量、市场情绪变化等等。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巴菲特与西蒙斯的投资理念与成功,说明投资没有一定之规。

以巴菲特为代表的一类投资家认为,“现实世界是极为复杂的,经验与思考才是财富制胜之道”。因此,其成功的关键,不是顶级的科技,而是对市场的理解、洞悉和不随波逐流的勇气,即以“人”的因素造就财富的增值。

西蒙斯代表的一类投资家则被看作是推论公式、信任模型的数学家。他们利用搜集分析大量的数据,利用电脑来筛选投资机会,并判断买卖时机,将投资思想通过具体指标、参数的设计体现在模型中,并据此对市场进行不带任何主观情绪的跟踪分析,借助于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来选择投资,以保证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收益最大化。

目前量化投资观念也在中国兴起,量化产品正开始萌芽。新发行的嘉实量化阿尔法基金就是量化投资产品,其试图将投资专家的锐利洞悉和数学家的严格客观进行整合,在基本面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产生长期超额收益的投资思想,借助计算机系统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构建定量模型及投资组合,并根据市场变化趋势及时动态调整,加上基金经理严格遵守纪律性投资法则,使该基金在融合定性投资思想精髓的同时,能够规避基金经理个人情绪对组合的影响,有效克服人性弱点,力争取得长期、持续、稳定的超额收益。

富国基金另类投资部总经理,前巴克莱(BGI)大中华主动股票投资总监李笑薇认为量化投资的核心仍是“人脑”。尽管量化投资在海外发展已有30 余年。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这一投资方式在中国尚处起步阶段,对于量化投资也存在诸如“量化就是模型决定一切”、“量化是完全由计算机选股”等较片面的认识。李笑薇表示,量化投资的核心是模型设计,“模型决定一切”的说法只能说是部分正确。当一个模型已经设计建设好之后,模型所产生的交易单的确需要严格执行,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对其进行修改。

但量化投资的核心是模型的设计和建设。而人脑无疑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人对市场的理解,对模型构建的了解,对模型在市场中应用的经验,是搭建一个完美“黑匣子”的最关键。“只有模型设计和建设得好,投资业绩的把握才会增加。”李笑薇表示。

篇8

1.投资渠道狭窄,投资结构不合理。我国长期以来把保持基金的安全性作为首选目标,并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和投资工具进行了严格限制。根据2001年公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的规定,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其中,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得低于50%,企业债、金融债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1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40%,且不允许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截止到2004年年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资产共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风险小的银行存款,占总资产的39%;第二类为风险较小的债券投资,占总资产的43%;第三类为有一定风险的股权投资,占总资产的7%;第四类为风险较大的股票投资,占总资产的11%。从资产分布情况看,风险较小的投资占总资产的82%,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投资于资本市场的基金投资结构完全不同(见表1)。这种投资安排一方面保障了基金运行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基金投资渠道过于狭窄,投资结构不尽合理,资产过于集中,长此以往,不仅基金增值目标无从谈起,养老基金的偿付能力无法保障,安全性目标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2.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主体存在“缺位”与“越位”现象。按照《暂行办法》的规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为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管理运营全国社保基金,而社保基金投资主体应为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即取得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业务资格、根据合同受托运作和管理社保基金的专业性投资管理机构。我国目前有10家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基金管理公司和投资银行),他们应该是社保基金的投资主体。但事实情况是,根据《2004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年度报告》显示,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全国社保基金资产总额1711.44亿元,其中,社保基金会直接投资的资产1098.77亿元,占比高达64.20%;而委托投资资产仅为612.67亿元,占35.80%,投资收益率仅为3.32%。根据国际上养老基金的运作经验,有效的基金运作应引入竞争,由多家非政府部门依法经营,而国家管制型的基金运作,因为权责不明晰,难以有效防范基金运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欺骗、侵吞、挪用及滥用现象。同时,也直接导致了基金运作的低收益率。我国养老基金投资主体的“缺位”与“越位”以及由此形成的行政管理部门直接投资比重过高的现状是导致基金投资效益低下的重要制度因素,不利于我国基金投资长效机制的建立和运行。

3.高质量的投资机构和投资人才匮乏。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继2002年评选出6家投资管理人之后,2004年又增加了包括易方达在内的3家基金管理公司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共4家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投资机构过多使有限的养老基金投资过于分散,由于当前我国投资工具还比较单一,投资机构缺乏大规模、高质量基金运作的丰富经验,容易形成重复投资或相反投资,从而降低基金投资效益。而且当前开放式基金尚在试点,基金行业发展还处于初步成长阶段,制度结构尚未完善,运作行为尚未成熟,基金管理公司的评价体系目前也未建立,因此,理事会在遴选投资机构时缺乏统一标准,管理人的选择上易流于形式。另外,我国当前无论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还是这10家基金投资机构,在高级投资人才方面都比较匮乏,尤其是能够运作大规模基金,懂金融、管理、社会保障、证券投资、会计、法律等相关知识和具有丰富投资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这也是当前基金投资效益不高的重要因素。

4.地区分割和行政干预削弱了养老保险基金的统一管理。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的是区域性分级管理,养老保险基金基本上处于三级地方(省、市、县)政府的分散管理之中;由于三方责、权、利职责不清,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担和制约机制,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比较混乱,老百姓的养命钱时常用不到刀刃上。首先,尽管养老保险的收支由中央统一规定,但允许地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缴费比例和支出水平。有些地方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随意提高缴费比例,降低支出水平,既增加了企业和工人的负担,又损害了养老保险受益者的利益。其次,有些地方政府违反专款专用的原则,随意挪用、挤占养老保险基金,又无法按时偿还,从而形成了大量的呆坏账,极大地损害了广大群众缴纳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增加了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提高了支付风险。最后,当前养老保险基金的地方亏空大多由中央政府“买单”,这种责权脱节的管理体制一方面加大了中央财政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使地方政府“有恃无恐”,容易滋生等不正之风。

二、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效益的途径分析

完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制度,提高基金投资效益,使有限的养老保险基金得到保值、增值,以应对我国提前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充分发挥其“稳压器”、“调节器”、“减震器”的作用,是我们当前社保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提高基金投资效益:

(一)拓宽投资渠道,优化投资结构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各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对象的范围不断拓宽,投资工具不断多元化,资产配置和组合不断优化。基于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性考虑,许多国家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对象的风险程度进行了较为科学的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投资工具的控制比例。如比利时规定投资于政府债券的控制比例为15%;法国规定投资于政府债券的最低比例为34%;英国规定应将5成以上投资于本国的股票市场,约2成投资于海外股票市场;瑞士政府对投资于各种不同风险工具的比例设置了最高界限,即国内股票为30%、外国股票为10%、外国货币资产为20%。根据《暂行办法》,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目前可以选择包括从实业资产到金融资产在内的各种投资工具。2004年我国各类投资品种占社保基金总资产的目标投资比例情况为:固定收益部分,包括协议存款、国债和债券委托目标投资比例是70%,可上下浮动10%;现金等价物投资,包括普通银行存款和国债回购的目标投资比例是5%,最高不超过10%;股票的目标投资比例由2003年的5.1%增加到25%,可上下浮动5%。和2003年相比,投资力度在不断加大。因此我们的投资重点应当注重以下方面:

1.国债和银行存款。这是我国当前最重要的养老保险基金的常规性投资渠道,由于有国家信用的担保,它们在安全性方面较其他投资工具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国债,它一般可以认为是零风险的,安全性好,利息所得免税,在收益性上优于银行存款,这也是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于国债长期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但是我国现在的国债品种比较单一、期限结构不尽合理、并对利率风险很敏感,收益率也较低。2006年记账式(一期)7年期国债的票面年利率仅为2.51%,远远低于同期银行存款的利率。因此,我国应加大国债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国债在满足养老保险基金安全性上的特殊作用,并且将其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银行存款也应只作为短期投资工具满足流动性需要,投资比例更不宜过高。

2.养老金入市。2001年7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参与了中石化A股的申购和配售,业界专家称此举表明我国社保基金已“悄然入市”。2001年底出台的《暂行办法》规定,社会保障基金可以投资于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及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等有价证券,所占投资比例可达50%,这一规定为社会保障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和商业化运作提供了法律依据。目前,社保基金在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额度不断扩大。截至2005年9月底,全国社保基金总资产达1917亿元,投资范围几乎覆盖了中国资本市场所有符合养老金机构投资特点的投资品种,包括企业债、金融债、股票组合、回购组合、稳健组合、指数基金和参股非上市企业等。全国养老保险基金已有1150亿元投资资本市场,占基金总规模的60%。全国社保基金已成为资本市场举足轻重的机构投资者。根据国外经验,谨慎地放宽养老金的股票投资限制,是提高养老金投资收益、保证其增值的重要途径。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只有10年左右的时间,市场运行不规范,监督管理不到位,市场风险大大高于西方成熟股市的风险,且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全,可供养老保险基金选择的投资渠道和投资组合种类少。因此,我们可参照国际惯例,采取由少到多、逐步推进的战略,允许养老金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有条件、有步骤、有限度地进入证券市场,主要购买风险小、收益稳定的证券投资基金或新股。待条件更加成熟以后,再允许养老保险基金参与股票投资、信托投资、实业投资、不动产投资以及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

3.加大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随着“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急需大量资金,这为养老保险基金开辟了新的广阔的投资渠道,可以为养老保险基金提供固定的资金存变量和长期稳定的收益。但是,我们这里说的将社会保障基金转入国家长期基础建设并不等于购买国债,因为购买国债的结果是基金投资的项目决定权仍然掌握在政府手中,而经验表明,大部分由政府主管的基础设施建设效率极低,容易造成浪费,这对于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的社会保障基金来说是致命的。因此,合理的做法是10家基金管理公司将基金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个过程。笔者认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要重点关注电力、通讯、交通、能源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这些项目的特点是建设周期长,规模巨大,投资回收周期长,且有国家政策资金的优惠,所以投资收益不仅一般要高于其他行业,而且具有稳定性,投资风险较低,能够同时满足基金对安全性和收益性的要求,应该成为今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重要发展方向。

4.国际投资。由于受信用风险、外汇管制、产业分布及养老金投资法规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国家养老金都是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才开始涉足国际投资的。在1970年,只有英国和荷兰的养老金把少量的资产投资于境外。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出于分散风险和获得更高利润的需要,各国纷纷加大了养老金投资于海外市场的比例,主要是投资于海外股票和债券。在一份美国退休金的投资动向的调查中表明,1992-1995年间,投资增长最快的是国外股票,增长了2.3%,而同期对本国股票的投资只增长了0.5%。1998年,英国养老基金资产中18%为国外资产,法国为5%,德国为7%。在发展中国家中,2003年智利养老基金国际投资的资产比重已上升至18%。政府计划在两年内将国际投资比例的上限从20%提高到30%。而秘鲁已经将养老基金海外投资比例的上限从10%提高到20%。这些数据表明,海外投资已经成为国际上养老金分散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途径。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虽然证券市场的回报率较高,但是我国的证券市场起步晚,投机性较强,风险大而收益率不稳定,因此,在保障基金投资安全的前提下,我国应积极稳妥地将一部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于海外,提高资产的整体收益率。

(二)明确投资主体,提高投资效益

社会保障基金属于社会性公共基金,应由社会自治性机构组织管理,避免各级政府及任何机构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影响和干预。而我国当前的投资机构主要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因此应根据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采取委托经营方式(基金管理中心不直接进行投资),通过竞争,明确经过基金理事会资格认定的高资信、高效益的基金管理公司或银行的投资主体地位,使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逐步退出投资领域。同时,由于养老保险基金规模大,是老百姓的“养命钱”,对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考虑通过市场化的竞争机制,专门成立养老保险投资银行。为避免重复投资,国家应对养老保险投资银行的投资工具、投资收益和投资渠道有一个不同于现有基金管理公司和一般性商业银行的规定,并在税收政策等方面予以优惠,以促使其努力开发新型投资工具,积极吸引国内外优秀的投资管理人才。还可以考虑引进外资,与发达国家有经验的投资机构联合,扩大海外投资的比重,从而在根本上提高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整体投资效益。

(三)加强制度设计,提高统筹层次,降低运行成本

针对当前养老保险基金区域分割和行政干预严重的现状,我们应加强制度设计的力度,协调关系,建立养老保险基金垂直管理体系,统一管理,统一分配,提高统筹层次。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正是我国当前努力建设的一项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于2006年1月13日透露,目前,全国已有12个省份实现和基本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提高统筹层次,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各地区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和享受待遇标准的统一,加大基金调剂功能,消除参保职工跨地区流动的障碍。同时,通过减少管理环节和管理层次,建立风险分担和权利制约机制,可以实现集中管理,避免“隐性债务”的进一步增加,减少中央财政的压力,降低基金分散管理的风险。同时,有利于打击挤占挪用基金和骗保冒领的行为,维护基金安全。在推行省级统筹的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市县两级政府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省市县三级责任分担机制,做到责任明确,各尽其职。

(四)强化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监管

一是要在《暂行办法》基础上尽快出台《社会保障法》和《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法》,对基金投资主体、投资结构、投资方向、收益程度、风险管理等做出规定,使基金投资及其监管和保护有法可依。二是建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监督机制。在中央和省一级政府设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监督委员会,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审计、纪检等有关部门参加,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监管。三是建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准备金机制。从各种投资机构的投资收益中按照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一旦遭遇大的投资风险,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出现困难时,由投资风险准备金给予暂时弥补。风险准备金可委托中国人民银行管理,并由国家给予优惠利率。

参考文献:

[1]沈谭晨,丁芳伟,高莉,王青山.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多元化[J].卫生经济研究,2002,(5).

[2]胡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机制探讨[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1).

篇9

1.投资渠道狭窄,投资结构不合理。我国长期以来把保持基金的安全性作为首选目标,并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和投资工具进行了严格限制。根据2001年公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的规定,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其中,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得低于50%,企业债、金融债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1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40%,且不允许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截止到2004年年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资产共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风险小的银行存款,占总资产的39%;第二类为风险较小的债券投资,占总资产的43%;第三类为有一定风险的股权投资,占总资产的7%;第四类为风险较大的股票投资,占总资产的11%。从资产分布情况看,风险较小的投资占总资产的82%,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投资于资本市场的基金投资结构完全不同(见表1)。这种投资安排一方面保障了基金运行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基金投资渠道过于狭窄,投资结构不尽合理,资产过于集中,长此以往,不仅基金增值目标无从谈起,养老基金的偿付能力无法保障,安全性目标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2.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主体存在“缺位”与“越位”现象。按照《暂行办法》的规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为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管理运营全国社保基金,而社保基金投资主体应为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即取得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业务资格、根据合同受托运作和管理社保基金的专业性投资管理机构。我国目前有10家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基金管理公司和投资银行),他们应该是社保基金的投资主体。但事实情况是,根据《2004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年度报告》显示,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全国社保基金资产总额1711.44亿元,其中,社保基金会直接投资的资产1098.77亿元,占比高达64.20%;而委托投资资产仅为612.67亿元,占35.80%,投资收益率仅为3.32%。根据国际上养老基金的运作经验,有效的基金运作应引入竞争,由多家非政府部门依法经营,而国家管制型的基金运作,因为权责不明晰,难以有效防范基金运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欺骗、侵吞、挪用及滥用现象。同时,也直接导致了基金运作的低收益率。我国养老基金投资主体的“缺位”与“越位”以及由此形成的行政管理部门直接投资比重过高的现状是导致基金投资效益低下的重要制度因素,不利于我国基金投资长效机制的建立和运行。

3.高质量的投资机构和投资人才匮乏。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继2002年评选出6家投资管理人之后,2004年又增加了包括易方达在内的3家基金管理公司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共4家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投资机构过多使有限的养老基金投资过于分散,由于当前我国投资工具还比较单一,投资机构缺乏大规模、高质量基金运作的丰富经验,容易形成重复投资或相反投资,从而降低基金投资效益。而且当前开放式基金尚在试点,基金行业发展还处于初步成长阶段,制度结构尚未完善,运作行为尚未成熟,基金管理公司的评价体系目前也未建立,因此,理事会在遴选投资机构时缺乏统一标准,管理人的选择上易流于形式。另外,我国当前无论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还是这10家基金投资机构,在高级投资人才方面都比较匮乏,尤其是能够运作大规模基金,懂金融、管理、社会保障、证券投资、会计、法律等相关知识和具有丰富投资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这也是当前基金投资效益不高的重要因素。

4.地区分割和行政干预削弱了养老保险基金的统一管理。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的是区域性分级管理,养老保险基金基本上处于三级地方(省、市、县)政府的分散管理之中;由于三方责、权、利职责不清,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担和制约机制,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比较混乱,老百姓的养命钱时常用不到刀刃上。首先,尽管养老保险的收支由中央统一规定,但允许地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缴费比例和支出水平。有些地方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随意提高缴费比例,降低支出水平,既增加了企业和工人的负担,又损害了养老保险受益者的利益。其次,有些地方政府违反专款专用的原则,随意挪用、挤占养老保险基金,又无法按时偿还,从而形成了大量的呆坏账,极大地损害了广大群众缴纳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增加了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提高了支付风险。最后,当前养老保险基金的地方亏空大多由中央政府“买单”,这种责权脱节的管理体制一方面加大了中央财政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使地方政府“有恃无恐”,容易滋生等不正之风。

二、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效益的途径分析

完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制度,提高基金投资效益,使有限的养老保险基金得到保值、增值,以应对我国提前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充分发挥其“稳压器”、“调节器”、“减震器”的作用,是我们当前社保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提高基金投资效益:

(一)拓宽投资渠道,优化投资结构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各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对象的范围不断拓宽,投资工具不断多元化,资产配置和组合不断优化。基于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性考虑,许多国家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对象的风险程度进行了较为科学的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投资工具的控制比例。如比利时规定投资于政府债券的控制比例为15%;法国规定投资于政府债券的最低比例为34%;英国规定应将5成以上投资于本国的股票市场,约2成投资于海外股票市场;瑞士政府对投资于各种不同风险工具的比例设置了最高界限,即国内股票为30%、外国股票为10%、外国货币资产为20%。根据《暂行办法》,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目前可以选择包括从实业资产到金融资产在内的各种投资工具。2004年我国各类投资品种占社保基金总资产的目标投资比例情况为:固定收益部分,包括协议存款、国债和债券委托目标投资比例是70%,可上下浮动10%;现金等价物投资,包括普通银行存款和国债回购的目标投资比例是5%,最高不超过10%;股票的目标投资比例由2003年的5.1%增加到25%,可上下浮动5%。和2003年相比,投资力度在不断加大。因此我们的投资重点应当注重以下方面:

1.国债和银行存款。这是我国当前最重要的养老保险基金的常规性投资渠道,由于有国家信用的担保,它们在安全性方面较其他投资工具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国债,它一般可以认为是零风险的,安全性好,利息所得免税,在收益性上优于银行存款,这也是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于国债长期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但是我国现在的国债品种比较单一、期限结构不尽合理、并对利率风险很敏感,收益率也较低。2006年记账式(一期)7年期国债的票面年利率仅为2.51%,远远低于同期银行存款的利率。因此,我国应加大国债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国债在满足养老保险基金安全性上的特殊作用,并且将其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银行存款也应只作为短期投资工具满足流动性需要,投资比例更不宜过高。

2.养老金入市。2001年7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参与了中石化A股的申购和配售,业界专家称此举表明我国社保基金已“悄然入市”。2001年底出台的《暂行办法》规定,社会保障基金可以投资于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及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等有价证券,所占投资比例可达50%,这一规定为社会保障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和商业化运作提供了法律依据。目前,社保基金在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额度不断扩大。截至2005年9月底,全国社保基金总资产达1917亿元,投资范围几乎覆盖了中国资本市场所有符合养老金机构投资特点的投资品种,包括企业债、金融债、股票组合、回购组合、稳健组合、指数基金和参股非上市企业等。全国养老保险基金已有1150亿元投资资本市场,占基金总规模的60%。全国社保基金已成为资本市场举足轻重的机构投资者。根据国外经验,谨慎地放宽养老金的股票投资限制,是提高养老金投资收益、保证其增值的重要途径。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只有10年左右的时间,市场运行不规范,监督管理不到位,市场风险大大高于西方成熟股市的风险,且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全,可供养老保险基金选择的投资渠道和投资组合种类少。因此,我们可参照国际惯例,采取由少到多、逐步推进的战略,允许养老金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有条件、有步骤、有限度地进入证券市场,主要购买风险小、收益稳定的证券投资基金或新股。待条件更加成熟以后,再允许养老保险基金参与股票投资、信托投资、实业投资、不动产投资以及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

3.加大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随着“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急需大量资金,这为养老保险基金开辟了新的广阔的投资渠道,可以为养老保险基金提供固定的资金存变量和长期稳定的收益。但是,我们这里说的将社会保障基金转入国家长期基础建设并不等于购买国债,因为购买国债的结果是基金投资的项目决定权仍然掌握在政府手中,而经验表明,大部分由政府主管的基础设施建设效率极低,容易造成浪费,这对于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的社会保障基金来说是致命的。因此,合理的做法是10家基金管理公司将基金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个过程。笔者认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要重点关注电力、通讯、交通、能源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这些项目的特点是建设周期长,规模巨大,投资回收周期长,且有国家政策资金的优惠,所以投资收益不仅一般要高于其他行业,而且具有稳定性,投资风险较低,能够同时满足基金对安全性和收益性的要求,应该成为今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重要发展方向。

4.国际投资。由于受信用风险、外汇管制、产业分布及养老金投资法规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国家养老金都是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才开始涉足国际投资的。在1970年,只有英国和荷兰的养老金把少量的资产投资于境外。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出于分散风险和获得更高利润的需要,各国纷纷加大了养老金投资于海外市场的比例,主要是投资于海外股票和债券。在一份美国退休金的投资动向的调查中表明,1992-1995年间,投资增长最快的是国外股票,增长了2.3%,而同期对本国股票的投资只增长了0.5%。1998年,英国养老基金资产中18%为国外资产,法国为5%,德国为7%。在发展中国家中,2003年智利养老基金国际投资的资产比重已上升至18%。政府计划在两年内将国际投资比例的上限从20%提高到30%。而秘鲁已经将养老基金海外投资比例的上限从10%提高到20%。这些数据表明,海外投资已经成为国际上养老金分散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途径。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虽然证券市场的回报率较高,但是我国的证券市场起步晚,投机性较强,风险大而收益率不稳定,因此,在保障基金投资安全的前提下,我国应积极稳妥地将一部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于海外,提高资产的整体收益率。

(二)明确投资主体,提高投资效益

社会保障基金属于社会性公共基金,应由社会自治性机构组织管理,避免各级政府及任何机构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影响和干预。而我国当前的投资机构主要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因此应根据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采取委托经营方式(基金管理中心不直接进行投资),通过竞争,明确经过基金理事会资格认定的高资信、高效益的基金管理公司或银行的投资主体地位,使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逐步退出投资领域。同时,由于养老保险基金规模大,是老百姓的“养命钱”,对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考虑通过市场化的竞争机制,专门成立养老保险投资银行。为避免重复投资,国家应对养老保险投资银行的投资工具、投资收益和投资渠道有一个不同于现有基金管理公司和一般性商业银行的规定,并在税收政策等方面予以优惠,以促使其努力开发新型投资工具,积极吸引国内外优秀的投资管理人才。还可以考虑引进外资,与发达国家有经验的投资机构联合,扩大海外投资的比重,从而在根本上提高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整体投资效益。

(三)加强制度设计,提高统筹层次,降低运行成本

针对当前养老保险基金区域分割和行政干预严重的现状,我们应加强制度设计的力度,协调关系,建立养老保险基金垂直管理体系,统一管理,统一分配,提高统筹层次。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正是我国当前努力建设的一项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于2006年1月13日透露,目前,全国已有12个省份实现和基本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提高统筹层次,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各地区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和享受待遇标准的统一,加大基金调剂功能,消除参保职工跨地区流动的障碍。同时,通过减少管理环节和管理层次,建立风险分担和权利制约机制,可以实现集中管理,避免“隐性债务”的进一步增加,减少中央财政的压力,降低基金分散管理的风险。同时,有利于打击挤占挪用基金和骗保冒领的行为,维护基金安全。在推行省级统筹的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市县两级政府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省市县三级责任分担机制,做到责任明确,各尽其职。

(四)强化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监管

一是要在《暂行办法》基础上尽快出台《社会保障法》和《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法》,对基金投资主体、投资结构、投资方向、收益程度、风险管理等做出规定,使基金投资及其监管和保护有法可依。二是建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监督机制。在中央和省一级政府设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监督委员会,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审计、纪检等有关部门参加,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监管。三是建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准备金机制。从各种投资机构的投资收益中按照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一旦遭遇大的投资风险,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出现困难时,由投资风险准备金给予暂时弥补。风险准备金可委托中国人民银行管理,并由国家给予优惠利率。

参考文献:

[1]沈谭晨,丁芳伟,高莉,王青山.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多元化[J].卫生经济研究,2002,(5).

[2]胡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机制探讨[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1).

篇10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2002年12月31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成立的专业理财公司,作为基金业中年轻而富有朝气的一份子,公司秉承“诚信打造品质、服务营造信赖、专业创造财富、创新缔造未来”的经营理念,以“取信于市场,取信于社会”为经营宗旨,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为原则,以专业经营方式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为基金持有人谋求最大利益。

2010年,大摩华鑫基金成为基金行业的明星。在全行业资产管理规模、份额规模双降的背景下,这家公司逆市爆发,以281.5%的资产规模增长率和318.6%的份额增长率夺得业内两个第一。旗下基金整体业绩优异,其中大摩领先优势、大摩资源基金全年收益分别达到22%和18.5%。

回忆过往的成绩,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于华无疑是欣慰的。因为这些成绩意味着,两年多的辛苦付出终于得到回报――2008年,大摩华鑫基金由巨田基金变为合资基金公司摩根士丹利华鑫。年底,新的管理层上任,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团队建设和机制建设。从规模仅十几亿、不能发新基金的状态再启程,其中艰难可想而知。

内外驱动

成绩首先得益于公司“苦练内功”。2008年底以后,一批在国内基金行业取得优秀成绩的专业人士和具有海外投资管理经验的人才加盟大摩华鑫,成为公司发展的新动力。通过市场化招聘,仅仅一年多时间,公司投研团队已增加到十多人,营销团队发展到二十多人。投研团队的扩充为公司提升业绩奠定了基础,而营销团队“以服务终端客户为导向、以投资心理的研究成果来培训渠道客户经理”的特色营销模式,也为公司获得渠道支持、投资者认可贡献了很大功劳。于华谈到这个团队,言语中总是充满赞赏。

善于借助公司团队之外的力量,也促进了大摩华鑫的稳健发展。公司的外方股东是国际知名金融巨头摩根士丹利国际控股公司。在于华看来,与外方股东的合作,促进了大摩华鑫基金多方面的进步。

比如,在员工培训方面,大摩华鑫积极开展了内部的培训。“不仅是投研、交易、风控、运营业务的培训,甚至一些办公软件使用、管理干部如何提高管理能力、财务人员的培训,都有。”同时,公司借助摩根士丹利品牌进行国际化的培训。今年,这两方面的培训计划正在有步骤地实施。

选派公司关键部门的核心人员访问摩根士丹利的相关部门、进行直接的对流,是重要的合作内容。据介绍,大摩华鑫与摩根士丹利的风险管理等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不久前公司还派出金融工程部人员到摩根士丹利总部交流学习数量化产品管理的经验。于华本人在接受采访的前一周出差,也是到摩根士丹利的国际总部,与其后台、IT、投资等多个部门进行交流,并邀其派出专业人员到大摩华鑫做运营和IT流程设置的指导。

此外,大摩华鑫基金还定期或不定期地与摩根士丹利开展关于国际投资的研究成果交流。公司经常邀请摩根士丹利的经济学家到中国做讲座,为客户带来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研究观点。

“中国市场与海外市场有许多不同,所以,在借鉴境外经验的时候,我们并不是机械地照搬,而是根据本土情况做改进。另外,基金公司有自己的独立性要求,所以在沟通中我们会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在与外界的交流中,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于华如是说。

挑战多多

2008年再度起步以来,大摩华鑫基金迎接了一个又一个挑战。起步初期,“投研和营销团队基本流失,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是面临的最大问题。不过,管理层迅速建立起了各种制度、招聘人才,公司工作较快走上正轨。2010年,公司又经历了投资总监更换的考验。两年多奋力前行,终于迎来2010年公司亮丽的业绩表现。

在肯定公司投研建设成果的同时,于华也冷静客观地分析了取得成绩的其他原因。“在单只基金规模不大的情况下,我们采取了自下而上的投资策略,用精干的投研团队集中力量精选个股。另外,我们的投资特点与去年市场的风格也比较契合。”

于华并不赞同用一年的业绩来衡量一个公司是否成功。“今年年初,有媒体朋友说,你们2010年做得那么好,就拿你们公司做典型,说明小公司可以成功吧。但是我想说,五年后来评价我们的工作会更有意义。一年或许有运气成分,五年厚积薄发,业绩会更有说服力。”

今年上半年,在市场风格的转换中,大摩华鑫旗下部分基金表现欠佳,对非常了解本公司投研风格的于华而言,这也在意料之中。但他认为,公司这几年不断引进和培养投研人才,提高投研实力,假以时日,公司的这些积累一定能够体现在中长期的优良业绩上。

行业竞争更为激烈,业绩的重要性比以往更为突出,投研队伍建设一刻不能松懈。为此,上半年,大摩华鑫引进了不少投研人员,队伍建设也更注重“多梯队”和专业性:在现有人员基础上,注重引进国内外有经验的投研人才,并且储备部分人员作为后备基金经理,鼓励投研团队的多元化发展。

就当前而言,于华认为,大摩华鑫的发展还面临两大挑战。

一个挑战是如何开辟新的银行渠道。以往,由于公司销售团队人员和基金数量有限,大摩华鑫的渠道战略是选定一家银行为战略伙伴,在这家银行做营销服务的深耕。这种策略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目前新基金发行速度越来越快,渠道也变得越来越拥挤。在这种情形下,开辟新的银行渠道是重要的挑战,如何在新渠道也通过深耕获得“好收成”,是大摩华鑫需要考虑的问题。

另一大挑战是怎样适应产品设计从投资驱动向终端驱动的转向。于华认为,过去,基金公司的产品设计大多是投资驱动,即由基金公司根据自己的判断设计产品,通过渠道销售。但是目前出现了向终端驱动转向的新趋势,银行会根据客户需求与基金公司沟通,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基金产品。这就要求基金公司在产品设计上有更多投入,要求产品设计人员有更敏锐的洞察力,知道客户在想什么、市场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提高产品设计的适应性和前瞻性。

于华表示,目前,大摩华鑫已经开始从人员配备等各方面努力,以实际行动迎接这些挑战。相信凭借公司员工的智慧和拼搏,困难会一个个被克服,公司会得到更好发展。

良好机制

投资业绩持续优异、管理资产规模不断增长,是每家基金公司的目标。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最不能缺的就是一群专业、进取、在各自岗位尽职尽责的员工。

于华对大摩华鑫员工的整体表现显然比较满意。“这是非常有进取精神的一群人。”他说。

今年年初加入大摩华鑫基金的汝平,曾在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公司担任过副总裁、资深基金经理等职务,在基金产品设计方面非常有经验。到大摩华鑫工作的第一天,公司管理层就向他分配了固定收益投资部门管理的相关工作。

“经常是早上一上班,他就跑来和我讨论,‘于总,昨天我一晚上都在想,这个产品应该变化一下结构……’当发现疏忽了哪个细节后,他一拍脑袋:‘哎呀,我怎么没想到这个事儿?让我再琢磨一下。’往往这样三个回合之后,他就有了答案。”于华谈起这位爱将,显得非常开心。

汝平的例子只是了解大摩华鑫员工进取精神的一个小片段。事实上,2008年底以来,整个公司体现出的活力、公司员工的努力拼搏,都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人们不禁要问:能够持续保持昂扬斗志,秘诀是什么?

“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机制,保证员工的付出都能获得公平合理的回报,让大家始终对公司的发展前途、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有信心。”于华说。

他解释说,首先,内部管理上要公平透明。管理层要让大家知道,股东和管理层想做什么、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比如,我们认为投资业绩是公司生存的根本,现在想花大力气把投资做好。在公司资源上,就必然会向投研部门倾斜。如果管理层把这些情况都向员工说明,并且让大家意识到,这关系到公司的发展前途和员工的未来,就能更好地得到其他部门员工的理解和支持,会让大家对未来更有信心。”

其次,在员工的薪酬机制上,努力尽快实现股东与员工一起分享公司发展成果的机制。“就是在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能够让员工与股东一起分享基金公司的收益。”于华透露,目前,大摩华鑫基金董事会原则上已经同意建立这样的激励机制。

在业绩考核上,也要做到公正透明。“目前公司制定了年终业绩考核的制度,规定了详细、明确的考核标准。比如,年终考核时,风控部门会给公司其他各个部门打分评定风控工作,这个分数占到各部门考核权重的10%到20%。由于考核标准是透明的,所以各部门尽管考核结果不尽相同,但都比较认可考核的结果。”于华说。

“在这些好的机制的基础上,建成一个好的团队,做出好业绩,并且始终保持进取的精神。我相信,我们是可以成功的。”于华希望,五年后再回首,大摩华鑫能给行业带来更大的惊喜。

在肯定公司投研建设成果的同时,于华也冷静客观地分析了取得成绩的其他原因。“在单只基金规模不大的情况下,我们采取了自下而上的投资策略,用精干的投研团队集中力量精选个股。

后记:

篇11

自2007年银监会颁布实施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颁布实施后,将信托公司明确定位于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和金融理财机构。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迅速回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政府融资平台规模迅速提升等,进一步促进信托公司管理信托财产规模的增加,特别是信托公司在银信合作、证券投资信托、房地产信托以及信政合作业务等方面拓展迅速。本文就当前监管政策下,我国信托公司在信托业务创新现状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公司在信托业务创新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信托公司业务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等。

一、信托业务创新现状

截至2010年9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规模29570.16亿元,其中集合资金信托产品4800亿元,占16%,单一资金信托产品23390亿元,占79%,银信合作产品余额18932亿元,占64%。而在银信合作产品中,较为保守的估计,“通道型”产品的规模约占到70%,即13000亿元左右。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信托公司创新业务开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新增项目的信托资金主要来自商业银行发行的各类理财产品,即银信对接产品。截至2010年9月末,我国信托公司银信合作信托项目金额占全部存续信托项目的64%。二是存续项目中以新股申购及基础设施领域投资为主,两种投向分别占比22.82%和40.65%,合计占比63.47%。三是创新类产品研发取得实质性进展。在监管部门推动下,我国信托公司推出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证券投资信托项目、黄金投资信托项目,以及准公益性投资信托项目均为国内信托产品市场首发,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公司产品创新意识及研发能力的显著提高。

二、信托产品创新优势分析

(一)政策环境明显改善

一是新颁布实施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及《集合资金信托管理办法》取消了原有对信托计划发行份数、发行起点金额的限制,为信托公司开展业务创新划出了空间。同时,新两规通过禁止信托公司以固有资金进行实业投资等,进一步明确了信托公司“代人理财”的业务特性,指明了信托公司下一步发展方向,另外通过设置信托贷款比例等,促使信托公司必须实现信托业务全面转型,不断提升信托业务的含金量,以更加复杂、更加多样化的信托产品满足高端金融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二是颁布实施的《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引导信托公司加大主动管理类信托产品的开发,培育核心资产管理能力的监管思路也在有步骤地实施,通过对净资本等风险控制指标的动态监控、定期敏感性分析和压力测试等手段,有效控制风险。三是针对信托财产规模占比最大的银信合作业务,相继颁布《银信业务合作管理办法》及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银信业务合作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信托公司从项目开发、产品设计、交易结构、风险控制、存续资产监控、信托资产收回,全程自主操作,拥有话语权和定价权,特别是在与商业银行合作的信贷资产转让合作中,实现“洁净交易”及“风险自担”,以此推动信托公司强化自主管理能力。

(二)市场定位更加清晰

新办法实施后,信托公司压缩固有业务,积极拓展信托业务,希望通过快速提升核心业务竞争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各公司首先意识到大力开发合格投资人资源,切实提升信托产品研发能力的重要性。其次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增加人才及智力储备,包括从其他专业机构引进专才,扩大与外部专业机构的业务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展产品研发等,如当前较为流行的“阳光私募”型信托产品,引入外部投资管理人开发私募股权投资及QDII产品等。

(三)综合业务平台优势

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信托具有“安全性、灵活性及广泛性”的制度优势,信托公司具备投资运用范围广、财产独立性高等优势。此外,信托公司还可利用信托受益权制度优势,通过进行优先、劣后受益等分层设计,约束外部投资管理人行为,保障受益人利益。当前,各信托公司为提高自主管理能力及创新能力,增强信托产品的流动性。借鉴“基金模式”运作管理信托产品,实施组合化的投资组合及策略、实行信托净值管理、设置开放、半开放等信托资金赎回机制等,进一步凸显了信托产品的综合业务平台的优势。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信托业务创新机制尚未建立

目前我国公司自主管理类、创新型信托产品依然占比较低,产品创新主要采取碰客户、赶市场(机会)、靠管理人员(投资管理人)的短期产品开发模式,尚未形成持续业务创新、产品研发机制。业务发展及创新战略不清、产品研发及储备政策不明确、正向激励机制缺失等问题比较突出。如银信合作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品创新主要依赖外部投资管理人,现行的激励机制更侧重于对信托业务规模、信托报酬完成情况的考核,对业务创新及产品储备尚无对应的正向激励机制等。

(二)粗放型的以规模取胜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仍然存在部分信托公司创新乏力,自主管理能力极低,信托产品业务以片面追求“通道型”、“平台型”、信托报酬率极低的银信业务合作为主要方向,作为专业理财机构,却难以提供高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业务收益率的创新产品。但此类“以量取胜”的信托业务受外部政策环境(如信贷规模调控、政府融资平台清理等)的影响波动明显,在这种业务模式下,信托业务发展是缺乏可持续性。

(三)研发人员、营销服务及项目管理团队配备不足

当前,相较于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信托公司的研发力量最为薄弱,研发投入十分不足,有的信托公司甚至根本就没有设置研发部门及岗位。各公司专业营销、服务人员普遍配备不足,一般由信托经理一人兼任,长远来看不利于信托创新产品的专业化管理。项目管理团队急需加强,目前各公司涉及创新业务的操作及管理等技术或手段方面主要依赖外部投资管理人,受托人在信托财产管理过程中处于非核心地位,收益分配处于劣势,难以形成可持续性、较强盈利能力,这也能够说明就私募股权投资信托(PE)业务,当前多数信托公司还无法独立进行管理,必须以来于外部投资管理人。

(四)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急待极加强

尽管当前信托公司信息化管理水平有所提升,但尚未完全建立与其创新业务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如有的公司设立的证券集中交易管理系统,实际运行中还无法及时实现业务操作、风险管理及内部稽核部门的信息共享、交流及反馈,高级管理层获取管理信息及时性存在一定障碍。此外,在客户需求分析及关系维护、

项目中后期管理、风险预警及报告、数据信息的集成以及风险管理模型的构造方面,各公司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业务处理及管理系统。

(五)创新业务加大了风险管控压力

投资类信托产品涉及的各类市场风险、投资管理职责外包风险等均对信托公司现有的风险管理流程、手段及方式等带来较大挑战。如各公司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合规管理等内控制制度中,对创新业务隐含的特定风险尚未有明确体现,包括尚未形成对投资管理人的审慎选择标准、流程,内审部门及合规管理部门尚未明确将公司对投资管理人的监控情况作为跟踪评价内容等;公司管控市场风险的手段,如进行交易止损、风险预警、市值重估、内部审计、风险评估及压力测试等仍比较欠缺,应对市场逆转及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急需提高等。

四、提高信托公司业务创新能力的若干对策

(一)引导公司建立和完善信托业务创新机制

监管部门要引导信托公司落实银监会《信托公司治理指引》要求,根据内外部环境因素及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制定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及信托业务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各公司创新业务,特别是自主创新业务发展规划及政策,保证各项业务创新契合公司短、中、长期发展目标。引导公司确立基于客户需求的产品创新及研发模式,明确公司市场定位,突出对信托产品的研发储备及分类管理。引导公司建立职责清晰、权责明确、相互制衡、有效激励的组织架构及绩效考核制度,加大对信托业务创新的正向激励和考核。引导公司加大履行亲自管理义务的信托产品创新力度,积极培育主动投资管理能力及管理团队。

(二)公司应加强研发团队、营销团队及管理团队建设

信托公司应注重关键人员的引进与培养,强化研发团队对信托业务创新的智力支持。加大营销管理团队建设,认真履行客户KYC程序,通过识别和评估客户的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能力,掌握客户对具体理财产品的需求,完成对客户的细分及差异化管理,建立利于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客户关系资源,实现以产品研发创新为导向的营销管理模式。持续加强员工培训,切实提升管理团队整体素质。

(三)注重及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信托公司应逐步建立与其信托业务发展相适应的风险监控及管理信息系统,能有效覆盖信托业务的各个关键环节,实现产品研发、市场营销、项目管理、风险控制、内部审计等多部门的信息共享、交流及反馈,可以持续地向管理层提供风险变化情况并进行预警。积极研发适用的风险管理模型,不断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积极引入客户关系管理(CRM)信息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客户的深度营销管理。

(四)切实提高创新业务风险管控能力

信托公司应加强对创新业务中各类风险的识别和管控,以流程建设和改造为基础,建立和完善适应公司创新业务发展的风险控制部门及职责分工,逐步实现创新业务研发、项目推介及营销、中后期管理、清算环节的适度分离及相互制衡,重点加强部门及岗位间风险管控职责的执行力。信托公司应继续加强合规管理的事前控制与稽核审计的事后监督职能,注重创新业务合规风险管控。重视和加强投资管理外包风险控制,包括建立审慎的投资管理人选取标准、流程,完善相关尽职调查,加强信息披露,规范外部投资管理人行为。

篇12

与定性投资不同,定量投资更多关注“数字”背后的意义,依靠计算机的帮助,分析数据中的统计特征,以寻找股票运行模式,进而挖掘出内在价值。

李延刚总结了定量投资的三大优势:首先是理性。定量投资是对于基于基本面定性投资方法和工具的数量化统计性总结,它在吸收了针对某种投资风格和理念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先进的数学统计技术替代人为的主观判断,并能够客观理性地坚持,以避免投资的盲目性和偶然性。“完全的数量化分析过程将极大地减少投资者情绪的影响,避免在市场极度狂热或悲观的情况下做出非理性的投资决策,因而在牛熊市的转换中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性。”

其次,全市场覆盖。定量投资可以利用数量化模型对垒市场的投资标的进行快速高效的扫捕筛选,把握市场每一个可能的投资机会,而定性投资受人力精力的限制,显然无法顾及如此广的覆盖面。

此外,数量化投资更注重组合控制和风险管理。数量化的个股选择和组合构造过程。实质上就是在严格的约束条件下进行投资组合的过程,先从预先设定的绩效目标的角度来定义投资组合,然后通过设置各种指标参数来筛选股票,对组合实现优化,以保证在有效控制风险水平的条件下实现期望收益。“换言之,数量化投资模型能够很好地体现组合收益与基准风险的匹配和一致,”李延刚解释。

定量投资是否适应中国市场

“谈到定量投资,不得不提量化投资领域中的传奇人物――詹姆斯・西蒙斯。”李延刚并不掩饰其对这位投资大师的崇敬,“他不仅是世界级的数学家,也是最伟大的对冲基金经理之一。他创办的文艺复兴科技公司花费15年时间,研发基于量化数学模型的计算机模型,借助该模型,两蒙斯所管理的大奖章基金,从1989年到2006年的平均年收益率达到了38.5%,甚至超过股神巴非特。”

值得一提的是,李延刚也来自数量化投资的发源地――北美,他有着6年海外一线投资管理的实际工作经验,深刻领会并掌握了量化投资理念与方法,具备数量化投资领域的成功经验。2007年,李延刚回国后加盟中海基余,着手增强中海基金金融工程团队的寅力。在借鉴国外成熟的投资理念与经验的基础上,结合A股实际,他用了近两年时间对数量化模型进行反复修改与调试。目前,中海基金的金融工程部已经形成从择时、配置到选股等方面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并在今年顺势推出中海量化策略基金。

詹姆斯・西蒙斯的神话在中国证券市场能否再次实现?“当其他人都摆西瓜摊的时候,我们摆了一个苹果摊。”李延刚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定量投资存国内市场的发展机遇。他认为,目前国内证券市场定性投资者太多,竞争激烈,而数量化投资者则太少,机会相对更多,竞争也很小。李延刚表示,大量实征研究证明,中国证券市场为一个弱有效市场,市场上被错误定价的股票相对较多,留给定量投资发掘市场非有效性的空间也就越大。基于这种考虑,定量投资方法在中国的发展极具发展空间。

“今年推出量化基金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一方面中海基金金融工程部已经逐渐成熟,而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市场时机的考虑。”李延刚强调。

他认为,在经历2008年的巨幅下跌后,市场底部已经基本确立,目前小盘股估值相对较贵,短期内市场可能会以调整为主,但未来市场走势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在此背景下,如何把握结构性机会将是未来投资关键之所在,利用数量模型进行分析和投资的量化基金具备更好的适应性。中海量化策略基金将把握市场调整时机,采用数量化模型选人具有估值优势和成长优势的大中盘股票作为基石,辅之以部分优质的小盘股票。

“量体裁衣”完善全程量化流程

据了解,中海量化策略基金的全程量化流程分三个步骤,即选股策略自下而上,施行一级股票库初选、二级股票库精选以及投资组合行业权重配置的全程数量化。

“就像裁缝做衣服一样,量化基金在投资中也要通过‘量体裁衣’来完善全程量化流程。通过全程量化与基金经理的思想相配合,才能做出优质的量化基金。”李延刚表示。

首先,选取代表性最强的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对于所有的A股上市公司进行筛选从而得到一级股票库。“主要通过对所有A股股票过去三年平均EPS(每股收益)、ROE(净资产收益率)、毛利率三项指标进行筛选,它们能分别较好的反映上市公司的获利能力,从而得到一级股票库。”李延刚说。

篇13

《指导意见》当中对参保范围做了如下规定:年满16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农民自愿参保是新农保顺利推行的基础和前提。但据调查显示,70%多的村民是在村干部的说服和“捆绑式”政策执行下才被动答应的,所以行政推动在新农保的推广中占据主要位置,绝大部分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对新农保不了解,由此缺乏信心。其原因可归结为:地方政府没有充分向农民宣传介绍新农保,农民了解的信息少,自然缺乏信任与信心。

(二)新农保基金保值增值能力差

《指导意见》规定:在试点阶段,新农保基金采取县级管理,营运方式主要是购买国债和存银行,不直接用于投资。这就导致了投资工具少,渠道单一,收益低,面临通货膨胀风险较大等问题,间接影响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但国内经济尚不稳定、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投资风险大等现实状况,迫使政府为确保基金的安全性,只能进行保守投资。

(三)新农保基金监管及预警制度缺失

根据《指导意见》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设立新农保基金管理委员会,实施对新农保基金管理的指导和监督。事实上,在当前的新农保管理过程中,基金管理委员会形同虚设,有些地方根本没有,而由新农保管理机构代为行使监管职能,这种集基金管理权、使用权、监督权为一体的管理体制已成为新农保基金违法违规使用的主要制度原因。新农保风险预警制度更是一片空白,没有针对制度设计风险、筹资风险、基金投资风险、操作风险及给付风险设立相应的预警界限,其运营完全处于无预警和无保护状态。因为制度本身就没有充分考虑各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更没有涵盖预警理念,这也是我国国情差异较大给新农保在设计和实施上带来的困难。

二、对于优化建设新农保的对策思考

(一)加大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调节地区差异

在新农保的实施过程中,政府应负起首要责任,充分发挥其指导和保障作用,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新农保专项资金在中央财政支出中的比重,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应对地区失衡问题。通过省级转移支付或省市内县级转移支付对基础养老金较低的农村参保农民进行入口、出口补贴,填补个人缴费困难,集体经济补贴少,地方政府补助不足所带来的缺口。但也必须重新界定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新农保财政责任;合理划分地方各级财政之间的关系;加强政策执行力;落实好各级财政补助资金。

(二)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信心

传统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影响农民的养老保险意识难以从依赖家庭和土地养老过渡到社会养老,新农保的推广受到社会现实和需要的双重影响。因此,只有认真、扎实的做好宣传普及工作,促使农民意识发生转变,主动了解、支持和参加新农保。在宣传形式上,要广泛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和舆论工具(如电视、广播、网络等);在宣传形式上,要结合农民的特点和素质认真耐心地向农民宣传新农保的方针、政策、目标、待遇给付等;在宣传方法上,坚持先领导再群众的原则,分层次、分步骤提高不同人群对新农保的认知,通过各种努力加强新农保宣传,强化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意识。

(三)新农保基金的投资对策

新农保基金征管及运营为区县政府部门,主要投资渠道为购买国债和存入银行,其难以应对通货膨胀及货币贬值等高危风险。建议将农民个人账户基金委托给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来管理运作,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委托给专业基金公司来具体实施基金投资管理。建立农民个人账户基金最低投资收益承诺机制,最低投资收益率为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如果专业基金公司不能实现最低投资收益率承诺,首先由专业基金公司的自有资金弥补,基金公司无法弥补时,最后由财政资金来承担,从而保证农民个人账户稳定收益。从国家层面上来说,需要进一步保持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在名义收益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农民的实际收益,进一步提高农民参与新农保的积极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