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

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41:3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

篇1

    根据农作物的种植环境、农作物自身生长的特点以及病虫害的特点,在农作物种植之前以及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不定期的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如对种子进行提前的药物浸泡以及对田地进行提前的种植清理等,以此确保种植环境的卫生,预防虫害的滋生。与此同时,在每年的秋天定时的对耕地进行翻新,不仅可以有效增强耕地的蓄水能力,改善土壤的活性,还可以加快落叶枯枝在土壤中的腐烂速度,有效降低病虫害的成活率,从而促进农民的增收。除此之外,农民还可以通过合理的轮作对农作物进行种植,提前避开重茬以及硬茬的位置,缩小病虫害的生存空间,做到提前预防。当病虫害已经发生时,农民则可以通过喷洒农药进行除害。在农药的使用上,要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要求、注意事项、病虫害特点、农作物特点以及土壤性质等进行喷洒,在确保农作物安全的情况下,有效杀死病虫害。

    2 田间管理方式的防治

    田间管理方式的防治主要是对农作物生长的各个环节进行适当的改进,创造一个适合作物生长但不适合病虫害生存的环境。这主要包括:

    (1)加强耕地间的管理工作,如及时的清除田间的枯枝败叶以及杂草等,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一个卫生的环境;

    (2)对农作物进行有效地灌溉以及施肥,增强农作物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如在相对干旱的秋季,勤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可以有效降低螨类虫害以及蚜虫等的存活率,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促进作物的生长;

    (3)实施合理的农作物耕作制度,如进行水旱轮作方式的种植,这种种植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寡食性以及单食性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有效恶化了病虫害的生存环境,且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3 物理方式的防治

    物理方式的防治主要是借助众多的物理因素对影响农作物种植以及生长的病虫害进行处理的方法,如人工捕杀病虫害、晒种、药物浸种、毒饵诱杀病虫害、烧土消毒以及覆盖银灰色薄膜避免蚜虫侵害等。相对而言这种防治病虫害的方式简单易行,绝大多数的农作物都可以采用此种方式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且不用担心会对农作物本身造成伤害。

    4 植物检疫

    对植物进行检疫是众多防治病虫害方法中一种相对特殊的手段。随着农作物种植方式的改变以及农作物品种的不断更新,病虫害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异,其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对农作物的危害性也在逐渐的加重。因此,为确保农作物的安全,国家规定要对农作物进行整套程序的检疫。需要进行检疫防治的病虫害一般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对作物的危害性大,给人们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日常的防治工作对其无效,主要是通过人进行传播。随着国与国之间进出口物品流通的加快,对农作物进行植物检疫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有效预防境外病害侵袭我国农作物的有力手段之一。

    5 化学方式的防治

    化学方式的病虫害防治是现今农业种植中最为常见的方法,它具有适用范围广和见效快等特点。但是,由于病虫害的种类繁多且数量相对庞大,在用化学药物对其进行防治时,很容易出现人、畜中毒的现象,且会影响土壤的质量并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当长期使用某种药物时,病虫害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异,对药物产生抗性,造成更大的病虫侵害。因此,在进行这一方法的应用时,必须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要求并结合作物生长特点以及虫害发生的规律进行防治,也可选用抗虫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这一方式的长远应用。

    6 生物方式的防治

    生物方式的防治主要是借助干扰激素抑或病虫害的天敌对病虫害进行处理的方法。主要有:

    (1)借助昆虫不育的原理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如在作物上涂抹BT乳剂,可以有效预防食叶性病虫的的侵害;

    (2)借助昆虫激素诱杀病虫害,如昆虫的性外激素可以有效干扰病虫害的繁殖并能将其诱杀,又如昆虫的保幼激素可以有效干扰病虫害的生长,从而将其扼杀于摇篮中;

    (3)借助脊椎小动物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如借助鸟类以及青蛙等捕食病虫害;

    (4)借助益虫或其它的节肢动物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如赤小蜂、七星瓢虫以及草蛉等;

篇2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做好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率,还能够提高我国整体的农业生产水平。农作物的病虫害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因此,广大农民和各个地区政府以及相关农业部门,都十分重视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问题,采取了多种防治措施来减少甚至杜绝这一问题的发生。对于农作物来说,通过采取防治技术,可以减少或避免损失。

1病虫害的防治原理

在农业生产中,造成农作物病虫害问题接连不断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作物中出现了害虫、微生物等有害生物。这种有害生物必须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才能生存。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多种有害生物之间会出现一个生物群落,而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就是一个大的生物群落。在这样的环境下,有害生物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个有害生物都扮演了不同角色。但是它们的存活也会受到一定的制约,会受到其它物种的威胁。每个物种之间都不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它们会有依赖或制约的关系,任何一个物种的变化都会对其它物种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这样一来,农作物种害虫的数量和种类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或增长、或减少。

然而在实际的农作物栽培中,要把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看作是一个整体。在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只是单单对某一种特定的有害生物或者仅仅使用一种防治方法,去对所有的农作物中的害虫进行防治和处理,是远远不够的,也无法达到最终的目的。比如,在有些地区,使用一些化学药物来消灭害虫,尽管这种做法可以在短时间里消灭一部分害虫,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但是长时间使用化学药物也会对农作物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影响其生长速度或使农作物不再是绿色健康果蔬。因此,在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一定要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要善于利用各种自然条件,综合使用各种防治技术,把病虫害的数量控制在最少范围内,以减小对农作物的损害程度。

2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在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必须采取多种防治措施,任何单一的防治方法都不能完全达到目的,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在进行防治时,要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技术,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提高防治技术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防治水平得以提升,病虫害对农作物的损害达到最小。

2.1采用生物防治技术

所谓的生物防治技术,就是借助有益生物的新陈代谢来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它又可以称作生物新陈代谢的防治剂。这项技术主要通过生物新陈代谢的产物,然后综合使用各种基因产品,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以达到防治目的。在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有害生物都有自己的天敌,而为了保持生态平衡,有害生物和它的天敌是并存的。合理利用病虫害的天敌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减少对农作物生长的危害。

2.1.1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病虫害的天敌。在农业病虫害的治理过程中,要对生态系统中病虫害的天敌加以保护,利用它们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以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力度。在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前期防治时,可以使用药性较强的化学药剂,这是为了从根源上杀死有害生物。在农作物生长一段时间后,就要改变策略和施药手段,对一些仍然有病虫害威胁的局部地方施药,不能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实施隐蔽施药。

2.1.2加强使用各种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一种对农作物危害较小的农药,要加强生物农药的使用力度,同时也可以使用各种微生物和有益生物的新陈代谢来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这种方式由于比较科学,所以也在日渐普及。在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通过使用生物农药,例如阿维菌素、BT农药等,也使病虫害的防治水平得以提高。农民通过养殖青蛙、专吃害虫的小鸟,或者在稻田中养鸭来治虫,也能够减少病虫害对农业的危害。

2.2采用化学防治技术

通过使用化学农药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是一种有效措施。化学农药见效较快、成本不高,而且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这种方式一直是病虫害防治中最常使用的方法。但是,这种化学防治技术也存在着缺陷,因此,农民在使用化学防治技术防治时,也有几个要注意地问题:

2.2.1提前检测预报。在实施这项化学防治技术以前,有关人员一定要细致地检查农田,对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趋势有足够的了解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使病虫害的防治成果更为显著。此外,除了要对农作物发生的趋势进行相应的预报外,还要加强对预报网络建设的健全,使预报的条件和手段得以改善。

2.2.2科学选择农药。科学选用农药也是一项提高农作物病虫防治水平的重要也是关键措施。如今市场上销售的农药种类很多,对农民的选择也起到了一定迷惑作用,因此,农民在选择时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化学农药。如果选用不当,不仅起不到防治作用,甚至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相反,如果选用农药得当,则会很好地促进农作物生长。在当前,并没有哪一种农药可以杀死所有的害虫,因此,在选择农药时要慎重,根据害虫的种类和数量来选择合适的农药,不能盲目选择。

2.2.3合理使用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农药,不能将不同的化学药物混合使用,同时注意使用最新的农药品种,不同农药交替轮换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化学农药对农作物的防治效果。

2.3使用物理机械防治

篇3

一、韩国农业生产和病虫害发生概况

韩国地处北纬33°-43°之间,国土面积993.9万公顷,耕地面积203.3万公顷,占20.45%。全国人口4454.3万,农户数155.8万家,农业人口516.7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0.9%,户均3.3人,耕地1.3公顷。大米是韩国人的传统食粮,在有限的土地上,政府鼓励优先安排大米生产。全国水稻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60%以上,目前大米单产达5000公斤/公顷,大米的供应可以保证自给。其它的农作物主要有蔬菜、水果、豆类、花生、芝麻等。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放开,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低于国内产品,韩国农产品与进口农产品竞争只能在质量上竞争。使选育好的品种,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有机农业成为韩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他们生产的优质蔬菜、水果还大量出口日本。虽然韩国农户生产规模与我国相似,但由于高效农业和小型农业机械的配套发展,水稻生产从前期育秧到后期加工管理都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产业化。

有效的控制病虫害是确保农业生产丰收的关键。韩国的农作物病虫害种类也比较多,尤其是水稻病虫的发生比较突出,经常造成危害的病虫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粘虫等重要的迁飞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特别是稻飞虱的重生频率较高,分别于1967-68、1975-77、1983、1990-91和1997年发生都比较重。但是,近年来韩国由于重视发展环境农业,注意保护农田害虫天敌种群,对病虫的生态控制作用增强,农药用量在逐年减少,同时由于病虫的监测手段先进,预报水平提高,信息传递速度加快,防治物资充足,控灾能力提高,因而,病虫造成的损失在下降。

二、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与治理

1、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报

韩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与管理工作,早于20年前建立了全国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和预报网络体系,并于1992年实现了全国病虫监测计算机联网,可采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分析预测。目前关于病虫监测和预测网络,正在实施一项新的计划,由农大、农业科技院和技术指导局及有关计算机专家组成了一个联合开发小组,采用国际互联网,开发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及管理系统,拟在3年后投入使用。

(1)病虫监测体系

韩国的病虫监测体系由中央农村振兴厅技术指导局作物保护课和农业科学技术院、道农村振兴院技术指导局作物技术课和技术研究局植物环境课,以及郡(市)农村指导所及部分农户构成。韩国全国有176个郡(市),而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病虫系统测报站200个(其中水稻病虫150个,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50个)。这些测报站同时为中央、道和郡的病虫系统测报站,要直接向中央农村振兴厅和道农村振兴院汇报病虫调查结果。中央农村振兴厅和道农村振兴院根据各测报站的调查结果汇总分析,病虫发生趋势预报,并提出防治措施意见。这些测报站设在各郡(市)的农村指导所内,由技术推广课负责,测报站设有病虫调查圃。由专业人员对田间病虫发生情况及农田小气候进行系统调查监测,在向上级汇报病虫发生情况的同时,还当地病虫的调查结果和趋势预报,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服务。另外在全国病虫监测体系中有1650个设在农户常规防治田的病虫观测点,由农户对病虫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向上汇报。

(2)病虫信息的采集

全韩的农作物病虫测报站都按统一标准设置了病虫调查预测圃。调查预测圃共分三类,即病害预测圃,不施杀菌剂;虫害预测圃,不施杀虫剂;无化学防治区,不施杀菌剂和杀虫剂。每类圃面积2000平方米(20a),统一按常规措施进行农田管理。虫害和病害预测圃种植2-3个当地代表性品种,无化学防治区种植的品种一般超过4个。预测圃设有昆虫诱集灯(黑光灯)、高空捕虫网、孢子捕捉仪、农田小气候观测仪等(可自动观测田间湿度、结露时间长短、风速、风向、温度和雨量等),除黑光灯、高空捕虫网诱集的害虫种类和数量及孢子捕捉仪捕捉的孢子种类和数量需要人工计数,输入计算机外,其他气象指标则由气候采集器直接与计算机联网,计算机可随时获取有关的田间小气候资料,并且每5分钟进行一次分析处理,达到更准确、及时地监测和控制病虫害。上述病虫及小气候监测数据,须每日调查输入或直接自动录入计算机,同时每隔10日要对田间预测圃病虫的发生实况进行调查,并在当日录入计算机。对于每一种病虫,每一个测报站的调查内容、时间及汇报内容和格式全国都作了统一规定,实现了统一和规范化。

(3)病虫信息的传递

韩国于1992年就建成了全国农作物病虫计算机网络,目前所有病虫信息的传递和处理,已全部由计算机来实现。中央、各道及郡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和掌握全国各地的病虫发生情况。采用计算机分析整理病虫发生情况,判定各地的病虫发生轻重,绘制发生程度分布图。网络用户同时可通过该计算机,查询各地的病虫发生及防治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另外,在农林部农业技术课、环境农业课,农村振兴厅作物保护课等课室都拥有气象卫星地面接收设备,可随时收看及监测全球及韩国各地的气候情况及变化动态,通过了解掌握气候变化情况和动向,对于系统分析田间病虫发生趋势和监测气候灾害、加强田间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农林部农业技术课,农村振兴厅作物保护课等都与国家气象台进行了联网,有关的气象观测数据每1小时公布变换一次。这些气象资料的及时获得,对于辅助分析大区病虫发生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病虫预报的

──预报的种类韩国病虫预报的种类,与我国相比有所不同。根据预报的用途和性质,将预报分为三类:①预报,用于病虫处在平稳发生阶段,没有明显上升势头,暂时不需要防治的病虫,这类预报采用淡绿色纸张印制;②注意报,当病虫有明显上升势头,需要引起农户及有关部门的注意时,发注意报,采用黄色纸张印制;③警报,当某些病虫病情及种群动态迅速加重和增长,在近日内即可达到防治指标,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治时,发警报,以动员农户及时进行防治,采用红色纸张印制。

在预报的时间及期限上,类似于我国气象的中期预报。每年从4月上旬开始到9月下旬结束,每旬一次预报,预报期限一般为10日内的病虫发生动态及防治意见(在病虫情况稳定时,道、郡也可以每半月一次预报)。有关病虫的中长期预报,即预测期限10天以上,一个月乃至1个季度的预报,韩国目前生产上不作。一是由于信息传递速度,防治物资贮备充足,短期预报可满足生产需要;二是以前也曾探讨过一些病虫中长期预报方法,但由于科学依据不够充分,误差幅度较大,因而当前对这类预报感兴趣的人较少。

──预报的。中央农村振兴厅的预报首先由农村振兴厅作物保护课提前一周负责将全国各地的病虫调查监测结果及气象信息等采用计算机分析整理出一些有比较性的概况材料,然后分送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农村指导者、气象台、大学及科研单位的有关专家,并定期召集他们进行病虫发生趋势会商,讨论作出预报结果。道农村振兴院也要通过会商,确定预报结果。预报的通过计算机网络、电视台、电台以及印制预报等途径发表。其中印制的病虫预报要发送中央及各道、郡、邑、面等有关行政机关及农村指导部门和农药厂商等。

2、农作物病虫害的治理

韩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工作,在不断改进病虫监测和预报手段,提高预报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防治技术的开发与培训,提高农户的科学防治水平,农户科学用药水平也比较高。

(1)综合防治日益受到重视

韩国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工作起步较晚,但当他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后,从政府到农户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为了增加环境保护的工作份量,农林部将原植物防疫课,改为环境农业课,农业科学技术院也成立了环境管理所和IPM研究室等,有关道农村振兴院都成立了植物环境课。在农药的使用上,他们吸取以前和别国过量使用农药的教训,国家预算出资参加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IPM项目,严格限制剧毒农药登记进入市场。并且制订了农药限量使用计划,全国每年农药用量以l0%的速度递减,到本世纪末,农药用量要比现在减少50%。综防意识和环境意识已渗透到每一个农村指导者和农民心中,并体现在农业生产和病虫防治行动中。

(2)开展多层次的农民培训工作

为了提高农户的科学种田和病虫管理水平,国家制订了全国农民培训计划,根据农民不同年龄层次及性别,培训不同的内容,提高农户的科学务农技能和经营才能。尤其对年龄23岁以下的农民开展4-H教育,即智能教育(Head头脑)枣培养掌握现代高新科学技术、有科学文化头脑的农民,道德教育(Heart心)枣培养有道德、有思想的心境,技能教育(Hand手)枣培养有较高操作技能、勤劳的农民,健康教育(Health健康)枣培养体魄健壮、身体健康的农民。另外,对于23?0岁的年轻人,培养他们的农田经营才能,使他们逐步成为农田经营专家;对于40?5岁的中年人,培训他们普及和推广农业技术的技能,使他们成为农村指导者;对于55岁以上的上年纪的人,培养她们的产后加工技能,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并不断改善农民的生活。目前这些经过培训的农民,分布于全国各地,在新技术推广方面发挥着示范和推广作用。

(3)积极探索生物防治和非化学防治措施

由于全国已制订了农药限量使用计划,农业科研人员十分重视新的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如在露地辣椒生产中,发明了一种光解膜,铺在地面上,既可增温保墒,同时可预防蚜虫和叶螨的危害,这种膜在半年内可完全分解;二是在蒸馏水中加入500ppm的盐水进行电解,将电解出的PH值在2.5-2.7之间的水用于防治草霉病害。一般发病情况下,每周施用一次,每公顷用量为0.7-1升,发病高峰时,可3日施用一次,每公顷用量可增加到1.5-2升;三是在蔬菜大棚中,正在试验应用音乐大棚,每日早晨6-8点,蔬菜大棚播放轻音乐,因作物品种和生长阶段不同,音乐的曲目还要进行调整。据介绍,这样,第一可以提高蔬菜产量,第二可以提高蔬菜的品质和抗病能力,减轻病害的发生。

(4)重视和支持重大病虫的应急防治工作

对于突发和暴发的流行性病害和迁飞性的害虫,政府采取行动,通过发送农药和补贴防治费用,动员大范围防治。如今年韩国稻飞虱又是一个重发年份,由于夏季持续高温,后期稻飞虱发生和危害时间较长,为了控制稻飞虱的危害,中央和道地方财政共拿出30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3亿元)购买农药,组织农民开展防治工作。农林部和农村振兴厅有关局及课、室负责人及全体职员更是放弃节假日,分赴各道、郡及防治第一线,组织、宣传和督促农户开展防治工作,较好的控制了稻飞虱的危害。

三、体会与建议

1、改善病虫监测手段,提高预报水平

韩国全国耕地不足200万公顷(198.5万公顷),仅相当于我国的五十分之一,但他们在全国按统一标准设置了200个病虫预测站,测报站设置的密度相当于中国的25倍以上。这些测报站不仅标准统一规范,而且设备齐全,并且实现了全国联网。就每一病虫而言,其调查内容、整理格式由于全国计算机联网,都实现了统一。除一些需人工调查的病虫数据资料需人工录入计算机外,大部分的气象及田间小气候资料都可以直接自动输入计算机,并采用计算机进行病虫信息传递和分析处理。可达到对全国病虫发生情况的更快、更详尽的了解与掌握,对病虫害的发生达到了信息化管理的水平,病虫的监测和预报水平有了显着提高。我国自70年代后期就建立了全国的病虫害监测体系,在病虫的监测和预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与韩相比,在病虫监测、信息传递和处理手段方面还有很大差距。近年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测报站已与全国27个省、市、区和部分地、县植保(测报)站初步进行了计算机联网,在病虫信息的传递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经费不足,进展较慢,远没有达到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建议国家应早日立项,尽快建成我国病虫测报计算机网络,提高病虫的监测和科学治理水平。

2、贯彻综合防治原则,发展可持续农业

韩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是通过多年来全国大范围的农民培训工作,使环境保护意识和综合防治思想深深地扎根于农民的头脑之中。4H教育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贯穿于整个农业工作的各个环节,每一位农业行政官员及技术工作者都以它为原则,指导自己的工作。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学校以及农民田间培训学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民具有很高的环境意识和持续农业意识。在防治上严格按照道、郡农村振兴院(所)和农民协会的指导意见进行防治。虽然韩国IPM工作起步较晚,但他们的进展很快。我国开展生物防治和IPM工作历史较长,多年来已总结和探索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当前重要的是要增加投入,加大农民培训力量,将这些技术传授给农民,以提高农民的科学务农和病虫的治理水平。

3、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为植保减灾防灾服务

在农作物病虫的信息传递和分析处理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的基础上,目前又开发了病虫信息可视电话服务网络。农村振兴厅已与部分道农村振兴院、郡农村指导所和研究所利用可视电话进行了联网。在召开病虫会商时,通过网络,有关道、郡的技术指导人员与有关教授、专家可通过网络直接见面,并且可参与会商,发表自己的意见。农户发现不清楚的病虫,可到当地农村指导所请教,若当地指导所不清楚,可通过该网络请教上一级技术负责部门,或转请教有关专家。虽然相距百里、千里,但通过网络,农户可直接向有关专家请教病虫的情况与防治方法,而且这种咨询服务对农户是免费的。这保证了这些高科技产品,充分地为植保减灾防灾服务。

4、重视国际交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进行国际交流,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在韩国已纳入经常性预算,有关技术人员每年都要分期分批地到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和中国等进行研修和考察学习,借鉴别国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在访问过程中,我们也时刻感到对方表现出真诚的交流与合作愿望。全罗南道农村振兴院还提出了与中国广东、福建等省合作研究,探讨稻飞虱早期预测的意向及初步方案。建议我国有关农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重视相关领域技术的交流,尤其是要派出各部门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员到先进的国家学习和访问,吸取他们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为我国农业再上新的台阶服务。中韩两国在迁飞性害虫的联合监测、生物防治和IPM工作等方面有许多互补性,双方应加强合作,通过互派有关方面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观摩学习,增进了解、交流和合作,提高病虫的监测和治理水平。

5、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农技推广事业

在韩国,农业技术推广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政府每年要从税金中拿出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各郡(市)农村指导所全部的培训资料、书刊和录相带都无偿地向农民提供,尤其是对于农机具的维修,工作人员将容易损坏的部位全部解剖出来,并用醒目的黄色标着,以培训农民如何进行农机具的维修,而这一切都是免费的,因而保证了农业技术的顺利推广。我国目前由于国家经济欠发达,各类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经费大部分要靠自己创收,因此给农民提供的服务,绝大部分都是收费的,因而一些不交或不愿交服务费的农户得不到我们的服务,在这方面,韩国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植物保护是保障农业生产、减灾防灾的重要工作,建议国家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力度,多为农民提供一些无偿服务,同时引进和研究高新科学技术,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服务。

考察团人员名单:

姜瑞中(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朴永范(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刘万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石尚柏(湖北省农业厅植保总站)

杨永雄(广东省农业厅植保总站)

附件:

篇4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7.036

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的现象,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采取以预防为主,多方综合治理为辅的方式,利用当前先进的检测技术与防治器械,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但由于某些防御体系不够完善,专业人员匮乏,从而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许多问题,这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常见问题

1.1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缺乏科学的指导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不能合理利用防治机械,r民不能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将直接导致农作物病虫害的加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经济损失;农作物防治体系也包括农作物病虫害监控体制,在病虫害泛滥的季节要及时做到提前预警,在农作物病虫害问题出现之后能及时管理和正确应对,在农作物病虫害严重的情况下,要做到当机立断,全方位多角度把控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2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意识薄弱

一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主力是农民,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对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许多误区,直接导致农作物病虫害不能及时发现和积极应对,进而导致危害的扩大;二是政府部门对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管理意识薄弱,因此政府和农民要建立密切的联系,使农业问题能够做到及时的上传下达。

1.3专业人才匮乏

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专业的技术人才至关重要,其关系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否能够做到科学有效,但是当前农业部门待遇低,工作辛苦,导致人才大量流失。技术人才缺乏就不能对病虫害防治做到实地考察研究,进而不能形成科学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指导。现今病虫害防治理论和专业知识老化,不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指导病虫害防治工作。由于农业资金不足,不能及时为技术人员更新设备和培训,导致技术人员闲置。

2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应对策略

2.1制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不只是农民的事,也不只是政府的任务,而是农民、政府、技术人员相互紧密配合协调而完成的。因此,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长期有效且科学的防治体制,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到科学组织防治,协同治理。在农作物防治体系中,对组织建设、人员调度、技术支持、服务方式和收费标准等各个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规范。

2.2注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不是一蹴而就,因此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宣传力度。一要让农民具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意识,这是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敲门砖”;二要组织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去,为农民的病虫害防治答疑解惑,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病虫害的发生。

2.3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培训

农业病虫害防治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在当前我国农业要求科学化管理的指导思想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要保证技术人员基础知识牢固,专业技能过硬,沟通能力强,政府就要加大对技术人员定期的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从而不断更新技术人员的知识储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农民,有利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2.4完善监测网络,建立检测系统

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指农作物病虫害“防”和“治”。只有不断对病虫害检测网络进行完善和扩展,才能让防治工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预警效果更加显著。在日常的病虫害检测工作中,要做到全面、专业、科学化。而在整个工作中,各部门要做到协同一致,保证该系统的正常运转。

3结语

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研究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农业相关部门制度上不断的完善,增强农民和政府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意识。管理体制和检测体制的建立最为关键,这将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史玉萍,郝晓艳.浅谈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4(06):71.

[2]森文华.浅谈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农业,2016,10(03):46-48.

篇5

第三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愿参与、民办公助"的原则。

第四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接受植保专业机构指导,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管理。

第五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一般分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型、协会型、基层组织型、合作互助型四种类型。鼓励发展公司型、协会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可以组建机防队,委托机防队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

公司型(协会型)农作物专业化防治组织实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指由公司(协会)与被服务对象签定承包服务合同,依照合同实行统防统治,负责人事管理、财物管理,负责购买施药器械和农药,支付机防队队员工资,协调解决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基层组织(合作组织)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防治组织实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指由乡镇、村基层组织组建合作经济组织、村级服务站,通过合作经济组织、村级服务站与农户签订承包服务合同,依照合同实行统防统治,负责收取承包费,及时解决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六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签定承包服务合同,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五十条、第三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并建议适用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全程承包服务农作物产量损失赔偿暂行标准。

第七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属民营性农业服务组织,以服务为宗旨,实行面向农户的有偿服务。根据农民意愿,可选择全程承包或代治等服务方式。全程承包服务是指农户与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签订承包服务合同后,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保证施药防治效果,承担相关责任;代治服务是指农户自购药剂,由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负责施药,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对施药防治效果不承担任何责任。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必须按照植保专业机构下达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在三天内开展统一施药防治,并在施药三天后检查防治效果。如防治效果不达标,需查明原因后采取补救措施,保证防治效果。

第八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组建的机防队,对机防队队员实行先培训后上岗。机防队队员需在熟悉并掌握机械性能、喷施技术和基本的机械保养维护知识,懂得安全用药常识后方能上岗,实行有偿服务,按劳取酬。机防队队员需对每天的施药情况(包括农户姓名,大田基本情况、施药时间,所施农药的数量、用量、种类、喷雾量等)进行登记归档。机防队队员实行的安全操作规程、用药技术规程等,需遵从《农药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第九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所需的器械,由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自行购买,按照省财政厅、省农机局的有关规定,享受农机补贴。所需农药由县植保技术服务中心等服务组织根据植保技术方案优惠配送。

第十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收费标准在物价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益状况,由专业化防治组织与农户双方协商确定。

第十一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要制定和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农药器械保管使用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要建立和保存机防队人员的进出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机防队人员档案内容包括机防队人员名单及基本情况、机防队配备施药的器械等。

篇6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063-01

农作物病虫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是植保工作的基础,是有效防控病虫害的前提,是粮食生产安全的保障。在农业生产中要做到“预防为主”,随着物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预测预报也朝着实时、提前、准确预警的方向发展,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农牧民增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 近几年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情况

近五年来,迪庆州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州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重视下,通过全州各级植保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迪庆州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6.3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2.34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4.03万亩。2013年全年病虫害发生面积143.375万亩次,防治面积178.6万亩次,防治面积占发生面积的124.56%;2014年全年病虫害发生面积145.69万亩次,防治面积167.89万亩次,防治面积占发生面积的115.24%;2015年全年病虫害发生面积130.53万亩次,防治面积151.56万亩次,防治面积占发生面积的116.11%,;2016年全年病虫害发生面积116.42万亩次,防治面积131.4万亩,防治面积占发生面积的112.87%。

通过近几年作物引进品种不断增加,病虫害传入途径增多,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部分地区作物品种单一,品种抗病虫性差,田间病害菌源量较多,虫口基数大,为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危害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随着绿色植保科技措施的不断深入,预警监测也有了实质性进步,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效果明显。但不可否认,在迪庆州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

2 农作物病虫害预防和防治存在的问题

2.1 由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地方财力不足,基层政府对预测预报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农作物病虫害应急防控和绿色防控资金投入不多,人员短缺,物资储备和装备能力不足,应急防控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2.2 迪庆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十分繁重,特殊条件导致青稞、马铃薯等特色作物病虫害种类多、区域性暴发、流行不规律,病虫草鼠害灾害频繁,群众主动防控意识不强,防治成本高,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开展困难,无法及时、准确开展病虫害调查。

2.3 高原特色作物种植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家底不清,发生种类及规律不明,防控指导时效性、安全性不高。

2.4 全州病虫草鼠害疫情监测点分散,人员培训及设备维护,趋势会商及乡镇测报员补助等都由州站承担,运作压力大。

2.5 专业队伍及农业从业者总体素质不高,农药安全使用、绿色防控技术、专业化统防统治及植物检疫、农药监管等技术需求大,人才少,整体提升空间大。

3 提高r作物病虫害预防和防治措施

3.1 加强基层监测实力,及时预报

基层监测点对于农作物在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中举足轻重,因为基层监测不仅点位多,而且频率较高,通过对监测点数年收集资料可以建立该区域病虫害发生和防治数据库,了解和掌握该区域病虫害发生规律。各级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基层监测点的重视,各基层测报人员要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争取政府部门对专业设备的投入力度,建立专业素养过硬,监测仪器先进的植保技术团队,及时对全州各区域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预报,指导农作物生产。

3.2 趋势会商,做好预防工作

根据迪庆州各区域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曾经或者即将出现的病虫害进行汇总和预测,集中全州测报人员根据农作物种植结构、品种布局、气候情况等因素对全州范围内的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防治情况及趋势进行商讨,进一步做好全州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另外在趋势会商中通过业务交流和技术培训,提高基层测报人员的专业素养,从而更有效的指导开展病虫害防控。

3.3 加强宣传,提高预防意识

针对农牧民不认识的病虫害、病虫害发生规律和不科学的防治方法,加强对全州农牧民关于农作物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等方面的宣传工作,让农牧民充分认识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的价值和绿色防控的意义。利用当地植保专业合作社进行统防统治,科学指导农户进行防治,做好预警监测宣传工作,提高农牧民科学防治意识,积极主动采取防治措施。

3.4 推广绿色防控,统筹防治

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要融合绿色防控技术措施,统筹防治对策。根据全州农作物管理目标制定绿色防控计划,实施绿色防控。在作物种植区域相对集中,特色种植区域进行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展示区建设。通过安装太阳能杀虫灯,黄篮板、性引诱剂等措施进行绿色防控。大力推广推广BT阿维菌素、多肽保、哈茨木霉、微生物菌肥等生物农药。通过绿色防控与综合防治有机结合,更有效的降低农作物病虫害危害损失,做好粮食安全和粮食增收工作。

结束语

在迪庆州的农作物病虫害预防和防治工作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给迪庆州预测预报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困难,在全州推广和发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过程中也有一定阻碍。所以要在积累经验和实践中找出问题,并分析对策,以便更好地为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预测预报服务,更有效的开展病虫害防控工作。

参考文献

[1]黄益忠,陶长江.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中的推广应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5,(07):28-29.

篇7

1.2化学防治技术化学试剂发展以来,就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而我国长时间以来,农药对于农作物的防治就是我国农作物病虫害最主要的技术。农药的使用在不同区域存在不同的效果,但是对于农药防治而言预测预报的准确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农业防治之前,需要对田间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和发生的规律,这些是作为病虫害防治的依据,在了解到这些数据以后,采用网络测报方式,对病害进行积极防治;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使用农药是否对粮食安全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以及农药是否会危害环境,同时农药的混合使用是否会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农药在使用的过程中要保证合理性,严禁出现随意使用农药,农药需要在有效期内进行使用,方能达到防治效果。

1.3物理机械防治技术物理机械防治通常是指借助物理机械设备与工具等来进一步加大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力度。新时期下,机械光学以及放射物理等是比较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2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建议

2.1采用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技术都是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发展,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也是这个道理,要想对农作物病虫害取得更好的效果,引进先进的技术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且最大程度的发挥新技术。例如在农作物病虫害生长繁殖问题是昆虫研究中非常重要的课题,在繁殖期采用措施进行扼杀,无疑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2.2不断完善农药产品市场长期以来,我国都在使用化学试剂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这是因为化学实际能够在短时间内发挥较好的功能,但是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农药乱使用的现象屡见不鲜,从而导致了预期效果和理想效果相差甚远,甚至会出现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要加大农药生产和监管力度,提高农民科学使用农药的能力,保证农民利益。

2.3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作用新型农药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新型农药能够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对于环境以及对于粮食的污染较小,因此需要积极的普及对新农药在广大农民之间的使用。做到这一方面的工作时,需要注意的是进行正确的引导,结合病虫害的知识,做好示范点的推广,方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篇8

1 抓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防治的重要性

1.1 是确保粮食安全的保障。

粮食安全问题历来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无论是国家还是地区,粮食安全都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生产的物质基础。对于粮食生产过程而言,无论是农作物的育苗时期、生长时期还是成熟时期都必须抓好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由于农作物病虫害具有感染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程度较深的特点,如果不采取专业化防治方法,将会给农作物的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导致粮食减产、甚至绝收问题的出现,危及粮食安全。

1.2 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前提。

优质的农作物产品能够有效确保农民增产增收,优质高产的农作物产品一方面来源于对种子的选择,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在于农作物的生长管理。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如果把握好各个环节就能有效的减少或避免病虫害的发生,众所周知,病虫害一旦产生就会直接作用与作物的植株,导致作物的减产甚至是绝收,因此,要确保农作物的增产增收就必须注重病虫害的专业防治工作。

1.3 能够有效的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对于优质合格的农产品而言必须保证不受任何外在或是潜在的病虫害影响。一方面,农作物的病虫害一旦出现,很多农民采取直接喷洒药物的方法,造成了农药残留,影响了农产品的安全。另一方面,病虫害的出现既使不会给农作物造成灭顶之灾也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产质量。因此,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应该重视病虫害的专业防治工作。

2 农作物病虫害产生的原因

2.1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生产面临着劳动力缺乏的现象。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在我国迅速崛起,农村有效的劳动力转向城市务工,农业生产面临着农村有效的劳动力不足的现象。劳动力的素质普遍不高,留守的剩余劳动力多为“386199部队”,当农作物的病虫害来袭时,他们应对的能力有限。

2.2 农作物病虫害产生的又一原因在于技术的缺乏。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仍以分散经营方式为主,存在着种植面积小、种植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的现象,最关键的是他们缺乏病虫防治的知识,出现了“有病乱投医”的现象,不仅不能准确的保证药量,还存在盲目用药,不仅不能根治病虫害,还适得其反,加重了病虫害的程度。最关键的是不合理的用药方式造成了农药残留,严重的影响了农作物的安全生产。

2.3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还存在信息匮乏的现象。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对农业信息的不关注,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仅管我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不断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是有的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缺乏信息的现象,使得农民不能及时的掌握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相关信息,有效地了解病虫害防治的方法。总之信息的缺失对农业生产而言将不利于防治病虫害的管理工作。3如何抓好农作物病虫害的专业防治工作

3.1 培育专业病虫害防治组织。

植保部门要高度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成立预防小组积极的引导和支持农作物的生产,建立和健全农村服务机制,协同各界为专业防治病虫害服务。提高农村的生产力水平与现代农业发展相协调、相适应,全面提高农村病虫害的防治水平。

3.2 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对于农业行政部门来说要有效地协同民政部门、工商部门、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等一道积极的扶持农村基础建设,尤其是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管理工作,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地引导农民采用专业科学的技术进行防治。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支持,加大农业的资金投入,全面引导农业生产。

3.3 要强化农药管理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不法分子为了谋取经济利益而制造假农药,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农药市场。不仅损害了正规农药生产企业的利益,还严重的影响到农业生产,农民由于缺乏识别的意识和能力而购买到劣质农药,给农民的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更为重要的是给国家的粮食安全带来威胁。因此,要提高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就必须强化农药管理机制,相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关的市场监管措施维护企业和农民的整体利益。

篇9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是制约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最大障碍,一旦发生,损失很大,甚至颗粒无收,所有的投入和付出毁于一旦。目前由于气候给农作物病虫害提供了适宜的发生、繁育、生长的条件。根据预测预报和实地调查来看,发生的时间早、种类多、范围广。在苗床地常年没有出现的病虫今年也发生了,给农业生产提出严峻的挑战。为确保今年农业生产稳中有增,实现农民增收,抓好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切实搞好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镇上成立镇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涉农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农技站长任办公室主任、农技站职工为具体工作人员,负责加强对全镇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工作的测报调查、技术指导、协调和督查。各村(居)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加强此项工作,确保本地无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发生。

二、措施到位,责任明确。

篇10

1 我国农业病虫害专业防治的现状

农业病虫害专业防治队伍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根据病虫害的情况,选择最佳的防治时机,采用对口的药物,利用现代化的植保机械,达到预期的防治目标,合理的控制农作物的农药用量及次数,降低用药量,最大限度的保障产品的安全及农业生态的安全。从近年来的实施情况来看,机械防治水平大大提升,较人工防治时期有了很大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迅速增产。

2 实行专业化防治的意义

2.1 增强对 病虫害的控制能力

专业化的防治则必须建立专人负责,保证农药施洒及时,适量、方法合理等等,采用现代化的设备,控制压力,采取连片控制,增强病虫害的防治效果,降低成本,提高产量。

2.2 增强产品安全质量的保障

近年来,农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质量,农药残留都十分的关注,而当前形势下,农作物的种植却与其背道而驰,大量使用农药,不合理用药,不按照规范用药问题严重。采用专业化防治后,这一情况得到了有效地改善,大大降低农药用量,增强了系统防治的安全,从源头上解决了产品质量问题,保护了环境。

2.3 满足农民预期的目标

相对而言,防治病虫害是一项复杂、技术性较强、专业的工作,过去是由政府统一负责,但是现在则是由农民自主经营的模式,对病虫害的防治有了很大的自主性,很多农民对如何防治病虫害掌握不到位,大量的精壮劳动力走进城市谋取生活,我国的农业生产呈现出农民为主,盲目用药的现象严重,建立专业的防治队伍,解决了农民的困扰,为 农作物种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散户经营多,专业防治实施难

当前我国的农作物种植以家庭承包制为主,零散种植多,集中性的少,这为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的专业防治带来了挑战。

3.2 防控病虫害的主体力量薄弱

近年来,进城潮导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走入城市,导致农村的主要生产力由妇女老人承担,相对而言,除了体力不足外,这部分人群对防治病虫害的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管理措施不到位,盲目喷洒农药,导致产量下降。

3.3 植保体系不够健全

从我国当前的农作物种植现状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一些县乡级的植保员在机构的改革中下岗,大量的专业性人才流失,导致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相对而言,植保工作繁复且辛苦,很多大学生不愿意选择这一行业,部分人员为了一些原因选择兼职,无法专职,影响工作效率。

3.4 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

我国专业性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效果评定效果差,收取的费用标准不一,方式不够规范,服务的内容也十分的单一,人员技术水平不等,后勤管理跟不上,导致管理体制差。

4 专业化病虫害防治的有效对策

4.1 探索适合的组织模式

病虫害专业化的组织模式建立健全对防治病虫害是一种有力的保障,可以实行企业共建,联建的模式,聘用专业性的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制定销售网点,设置配送的程序,不断地完善防治技术、专业人才、植保机械整合在一起,发挥综合优势。

4.2 完善基层植保体系

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完善基层植保十分必要,加大投入,尤其是县级植保机构,改善植保机构的硬件设施,建立健全植保队伍,充实植保机构,建立健全基层的植保体系,为我国农业病虫害的防治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4.3 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

专业化防治需要政府的支持,尤其是初步建立的组织,必须给予足够的支持,包括资金、技术、政策等。建立专项的补贴资金,进行专业化防治。

4.4 建立健全专业的管理机制

结合地区发展形势,制定合理的专业化防治对策,建立健全服务方式,服务标准及用药的标准,用药规范、机械配置和使用保管、防效保障等环节进行规范。

4.5 强化培训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的识别、防治,加强对用药技术的培训,增强防治技术,注重机械维修,提高专业化防治队伍的建设。

5 结语

篇11

化学农药的长期持续使用,对农作物病虫防治本身及生境带来系列严重问题,主要表现为防效降低、农药残留超标、自然控制力减弱及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有效地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上,应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创造一个适合农作物生长、不利于病虫发生及危害的生态环境;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强调使用农用抗生素、微生物杀虫杀菌剂的开发利用,保护利用多种天敌昆虫,充分发挥其自然控制作用,保持生态平衡;强调应用化学防治和其他防治措施,科学、安全地使用农药,防止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造成污染,从而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的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确保人类的健康和食用安全。具体防治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一种保护性、预防性措施。为了防止危害性病虫及杂草随植物及其产品传播蔓延,保障农业安全生产,根据国家颁布的法令和条例,由植物检疫部门对植物及其农产品在生产、调运、经销等环节进行检疫检验,一经发现,即按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理。对植物检疫对象要严格实行检疫措施,如产地检疫、调运检疫、疫情铲除等,将其封在一定范围或彻底铲除,不让其扩散蔓延。一旦在新区发生时,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彻底消灭。

2.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的一个基础措施。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耕作技术、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天敌发育,不利于病虫发生、危害以及大量繁殖的生态环境条件,从而避免或减轻病虫的为害。

选用抗(耐)病虫品种。选用抗性品种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应因地制宜,根据品种的栽培特性和当地病虫害发生的情况选用适当的品种。

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和实行作物轮作。合理间作可减轻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实行轮作不仅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且可以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恶化单食性和寡食性害虫的食料条件。

深耕晒土。深耕可将土表的病虫残体深埋土中,将地下害虫翻到地表,被严寒冻死或阳光暴晒而死,或被天敌啄食,从而减少田间的病原和虫口基数。

调节播种期。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前提下,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适当调整播种期,避开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从而减轻病虫危害。

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施肥既可改善作物的生长状况,又能提高作物的抗性,还可以使受害植株迅速恢复生长。一般应注重N、P、K肥合理配方使用。

清洁田园。农作物生长期间,及时间苗、中耕除草,清除病虫残株,带到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可减轻病虫再次侵染的几率,减轻病虫及杂草危害。精细的田间管理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重要措施。

土壤消毒及种子处理。农作物播种或移栽前,进行土壤消毒可有效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播前种子处理可提高作物抗逆性,增强发芽力,减轻或避免多种病虫害的发生。

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自然界或人工繁育的天敌、有益生物、病原微生物、农用抗生素及其他生物制剂来控制或减少(减轻)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生物防治不污染农作物和环境,不杀伤天敌及其他有益生物,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人、畜均安全。

篇12

1、强化重大病虫灾害的预见性

农业生产中重大病虫灾害的威胁极大,做好重大病虫灾害的防范尤为重要。为此,本部分将着重介绍如何强化重大病虫灾害的预见性,以期更好的预防重大病虫灾害,保障农业产业生产的安全。

1.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生物灾害的防控工作中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及时的发现病虫的发展动向和灾害的程度大小,有效的提高重大病虫的防控效率。比如可以建立四川植保信息共享网络,利用数据库来增强四川各个地方的重大病虫害的防控工作。除人工处理外还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病虫远程控制,利用实时监控系统增强病虫害的治理效率,从预防监控到实际处理整体提高重大病虫害的预见性。

1.2加强重大病虫害的预测。工作人员要根据以往的生产经验,结合重大病虫害发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提高田间的监测水平,提升情报传递速度和预测质量,利用GPS等技术手段提高病虫害的数据采集准确度,实行全天候二十四小时轮班制,争取做到重大灾情发生前能够有效的检测,并能够及时的上报管理部门,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对外实时公布病虫害的防控情况。

1.3定期更新重大病虫害的预防方案。农业检测部门要气象、科研及救灾等部门强化合作力度,四川各级政府部门也要重视农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从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大力的支持,将责任逐级落实,随着防止病虫害的技术和手段不断完善,部分害虫也会进行定向的变异,因此重大病虫害的防治方案要定期进行更新。

2、提高控制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科学性

四川地区的农作物生长中常见的就是有害生物对农作物的危害,本部分就提高控制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科学性做出了分析。

2.1选择合理的预防措施。小麦条锈病是四川地区农作物常见的病症,条锈病的发生对于小麦的质量和食品安全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于条锈病的防控必须做好长期防控的准备,要坚持进行品种的抗性的检测和生理小种的监测,为条锈病的大面积的防控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根据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的先天特点,采用品种退出制度。积极的推广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并科学合理的布局农作物的分布,比如在小麦条锈病越夏区和盆内冬繁区种植不同的小麦品种,在冬繁区采用混播种植的方式进行播种。积极推广在种植前进行拌种工作,要采用效果较好但相对环保的药剂进行拌种,还可以进行农作物带药种植等技术,这两种方式都能够起到压低菌源减低发病率的作用。

2.2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在现代重大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尤其是对于病虫害的持续防治,生物防治手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四川近几年来实行的生物防治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主要的手段有两个,一个就是大力推广生物农药,控制农作物及有害生物的繁殖和生长,积极研发新型的农药对于病虫害的防控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再者就是积极的利用生物天敌进行保护,利用田间留种作物放宽防治的指标,必要的时候采用人工释放天敌等措施来实现病虫害的防控。

2.3丰富农作物防控灾害手段。利用生物多样性进行病虫害的持续防控,是仅今年逐渐热门的防控手段,比如四川地区从2002年就开始实行的杂糯间栽控病增产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推广,根据相关数据表明采用间栽糯稻品种的平均发病率比不使用时降低了百分之五十作用,大大提高了糯稻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提高农作物控害的有效性

3.1建立病虫害防控示范区。控制农作物的病虫害能够有效的控制重大病虫灾害的发生,能够有效的减少由于病虫害引起的产量下降,比如对于小麦常见的条锈病的防治,针对条锈病发生时间早,发病点多,覆盖区域广泛的特点,采用在主要种植区建立防治示范区,充分发挥各个防治区的监控作用,有效的延长了秋苗的发病时间。还有比如稻瘟病的防治,采用有组织的高强度预防措施,强化灾情的宣传工作,有效的控制了稻瘟病的发生,由于有效的防控而挽回的粮食产量不计其数。

3.2实施IPM战略。实施IPM战略是从政策和体制上为病虫害的防控进行双重的促进,并在防控病虫害的同时强化环保理念的渗透,比如四川省成立的病虫综合防治委员会,并对使用剧毒、高度及高残留等农作物进行了明文规定。并且四川省还建立了许多IPM示范园区的建设工作,以每年增加五十个示范园区的进度进行建设,同时积极的创新开发IPM技术,强化IPM技术的推广力度,对于四川省重要的农作物比如水稻、蔬菜及茶叶等的IPM作出明确的规定,在大力推广IPM技术的同时,注意环境友好型措施的应用,需要强调的是在使用IPM技术的同时要注意采用不伤害天敌的防控措施。今后需要进一步强化IPM技术人员的培养工作,提高农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3.3结合生态维护。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密切相关,在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控的同时,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新型农药以及其他多样化生物防控技术都要在环保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经济利益。维护生态平衡也是农业产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现代植保工作必须基于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不能为了产量和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环境的安全,这样虽然短期内能够获得一定的效益,但是从长远角度来说得不偿失。

4、结语

四川作为我国粮食作物的主要产区大省,做好病虫害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现代农业植保工作要结合现代高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农作物的病虫害的防控及动态监测,进一步落实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有效的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产量及质量引起的损失,现代植保工作不仅要保证农作物的质量安全,也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的安全,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对于生态系统的积极作用,提高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现代植保工作需要农业管理部门与农业从业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粮食对于我国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现代植保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宁淼,邹秀萍.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J].科研管理, 2009(06).

[2]李晓,陈春燕,郑家奎,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超级稻研究动态[J].中国农业科学,2009(12).

篇13

中图分类号:S4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00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分别选择我国某些农作物种植示范园区为研究地点,分别采用针对性的病虫害绿色防护技术来进行农作物种植试验,具体包括稻田养鸭技术、性诱剂防治技术、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技术、“生物导弹”以及生物农药技术与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技术等,然后对相应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1.2 方法

1.2.1 稻田养鸭技术

顾名思义,稻田养鸭技术就是在种植稻田的区域内放养鸭子,借助鸭子来觅食稻田内的各种昆虫、杂草,同时也可以借助鸭子的走动来减轻水生杂草的生长,刺激水稻根系的生长,尤其适用于螟虫、稻飞虱以及叶蝉等病虫草害为主。该种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适用于那些水稻种植面积比较大的区域内。在本次试验中,在某地的66.7hm2稻田内采用了稻田养鸭技术。从5月份上旬时期开始,在水稻插秧之后的1周时间后,按照10只/667m2的放养密度来放养一些日龄为1~2周的雏鸭。在7月下旬,可以收回鸭子,必要的时候可以添加辅助饲料来加快鸭子的生长,同时需要随着鸭子的生长来逐步减少辅助饲料喂养的次数。待到8月份之后,即可进行田间水稻种植情况检查工作。

1.2.2 性诱剂防治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通过诱杀农作物害虫的雄娥来降低害虫繁殖概率,减少其后代对农作物造成的持续性损害。一方面,针对二化螟的性诱剂防治技术的试验田应用而言,在二化螟处于主害代蛾期间,需要将内置有1个诱芯的诱捕器在每667m2范围内搁置1个,总共搁置20个,病虫害的防控面积可达到1.33hm2。

1.2.3 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技术

在某地的粮油高产示范种植基底中,通过引入40盏太阳能杀虫灯来对试验区域的病虫害防治效果进行研究。

1.2.4 “生物导弹”防治技术

为了诱杀农作物试验区中存在的玉米螟虫害,可以在农作物种植区域内安装100个“生物导弹”,以更好地监测玉米螟的实际情况;在玉米的抽雄期间,一代玉米螟为发展高峰期,此时通过采用“生物导弹”防治技术来进行防治。与此同时,除了没有采用“生物导弹”防治技术之外,在另一个同样区域同样面积的试验田中进行种植作业。

1.2.5 生物农药技术与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技术

目前,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中的生物农药防治技术主要是采用春雷霉、广苏云金杆菌以及井冈霉素等生物农业防治病虫害技术等也可以具有很强的防治效果;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技术则是通过监测、筛选和推广那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致病虫害防治的质量和效果。

2 结果

在本次试验中,各种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后的防治结果如下:稻田养鸭技术的控草害率可达98.5%,对稻纵卷叶螟与稻飞虱的控虫率分别可达22.8%和25.6%;性诱剂防治技术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可达88.3%,而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不是非常理想,30个诱捕器中仅有3个扑捉到害虫,并且每个诱捕器中均仅有1头稻纵卷叶螟;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技术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比较理想。在设置有太阳能杀虫灯的水稻试验田中,其中的40盏太阳能杀虫灯可以实现对高达59种(7个目)农作物害虫的防治,每667m2范围内的产量达到625kg,这相较于未查杀水稻种植总量的581kg比较大,尤其适用于二化螟、水稻飞虱、金龟子类、大/小猿叶虫和哭楼等病虫害的防治,而对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诱杀效果不是非常理想。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该种技术的相应病虫害防治效果非常理想,可以值得在当前的应用中进行大力推广与应用;“生物导弹”对于玉米螟的防治效果比较理想,在投放640枚生物导弹之后,实际的控害面积达到了13.3hm2,在玉米抽雄期间,示范区的受害玉米植株率最高可达31.0%,对照试验区的病株率高达75.1%,防控率可达53.4%,尤其是在玉米的成熟期更为明显;生物农药技术与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技术等也具有很强的防治效果。

3 讨论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综合运用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药物防治等多种防治技术来实现病虫害防治与生态保护二者的有效平衡,避免因病虫害的防治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有利于显著提升我国农作物种植的经济效益,全面推动我国绿色农业的健康发展[2]。与此同时,绿色防控技术同样具有防控时间长、效果慢等特点,所以需要进行长期深入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当前我国还缺乏关于绿色防控的标准调查法,尤其是无法进行长期效益的调查和统计,如水稻本身的产量就需要依赖各种科学技术的促进,但是绿色防控试验却具有传统病虫害防治技术所不具有的巨大优势。但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毕竟是一种辅助防治技术,其无法替代化学防治的地位,但是可以尽量减少药物的使用次数。另外,绿色防控技术在现阶段还处于发展阶段,但是其中的大多数都归属于植保技术,同样需要花费大量的财政投入和推广费用,所以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给予必要的科研费用[3]。

总之,绿色防控技术种类比较多,涵盖了稻田养鸭技术、性诱剂防治技术、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技术、“生物导弹”以及生物农药技术与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技术等,并且不同的病虫害防控技术的防控对象、范围等也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技术来进行治理,从而全面确保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质量,值得在农业种植中进行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