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共管理的特征

公共管理的特征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41:3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公共管理的特征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公共管理的特征

篇1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7195

公共管理是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建立过程中,是建立在相对独立的学术框架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公共管理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由传统公共行政学到公共政策再到公共管理学而不断转变,不仅影响着学术语的使用习惯,也吸引着大量学者的关注。

1公共管理概述

公共管理是政府公共部门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管理学的内涵等同于公共行政学,是由公共行政学派的学者们所主张的。公共管理学被视为公共行政学的分支机构,对管理技术、管理方法和管理技巧要求较高。公共管理是公共部门管理研究领域中的新途径,主要是以政府作为主要的组织脉络,以执行功能作为合适的焦点,以发现有效管理原则和技术作为发展管理的关键。行为主义革命研究主要是从体制研究向政治行为研究的过程,使公共行政学失去了在政治学中的中心地位。但是在实际的公共管理中,传统行政学的根基没有被真正动摇,新的范式也没有被确立。

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公共管理成为与公共行政学相抗衡的学派,对政策的研究需要建立在公共管理的基础上。公共管理部门对正式的定量分析和重大政策设计的内容相对较少,却对政策执行或政策管理有着较多的要求。公共管理是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在70年代中期阶段开始设置“公共管理”课程。公共管理能够将执行研究中的问题焦点由组织转移到公共项目上,学者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地看待组织及其对公共项目所产生的红线,在执行研究过程中,需要确立项目的核心地位,需要将执行研究的绩效问题转变为争论的焦点问题,由行政人员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发起并执行,实现对系统问题的调整。学者们需要从绩效的重要性方面,来创立新的知识体系,由组织结构与过程向项目与焦点进行转移,促进公共管理范式的发展。[1]

2公共管理途径的特征

21拒斥公共行政学和执行研究

公共管理是政府部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是从一开始就明确拒绝公共行政学和执行研究的这两种传统。但通过对公共管理学者进行研究可知,无法通过公共管理学者和公共行政学家来说明问题。公共管理学者的学科背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倾向于推进原有的知识背景而产生新知识,需要对新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增强公共管理学者的见识。管理学者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为了取得良好的研究效果,管理学者需要将公共行政学和执行研究抛在一边,管理者认为公共行政学对政策和管理没有较大的指导意义,而执行研究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给人们描绘出的是灰暗和令人失望的图画,无法充分展现出公共管理的重要作用,要想促进公共管理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需要加强对商学院战略的研究,促进公共管理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2]

22一种乐观的规范研究领域

在对公共管理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与执行研究取得的项目和政策目标的不可能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无法促进公共管理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执行》中的要求去开展各项研究工作,书中强调,需要充分发挥联邦在公共管理项目中的重要性,能够起到良好的项目作用。公共管理学领域在《管理公众的事业》中强调,政治执行者对政府获得良好的绩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公共管理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3]

23以顶层管理者的战略决策为焦点

公共管理分析是公共管理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内容,能够实现对公共机构高层管理者各种行为的分析,明确高层管理者的工作内容,是确保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公共行政学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寻找行政原则,需要重视行政原则,充分发挥行政原则对实践者的指导性作用。执行研究直接影响着管理效果,无法促进执行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需要给予公共管理者坚定的支持,确保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24充分运用案例来发展知识

公共管理研究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粗糙的演绎方法来实现,结合公共管理者的个人经验来展现出公共决策案例的重要性。公共管理者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结合个人经验来寻找真知灼见,难以作为合理的预测,无法充分发挥公共管理的重要作用。要想促进公共管理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需要充分运用案例来发展知识,通过对案例进行观察和预测,来了解什么在公共管理中能起到作用,什么不能起到作用,通过对管理者命题的了解,能确保规范中的最终目标,对管理者的行为进行推导。[4]

25为管理研究取得与决策研究相同的立足点而奋斗

政策分析在公共政策管理学中具有支配性的地位,在经济学中起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其决策被视为公共管理学中的重要内容。公共管理学在决策分析中的次要角色,无法通过政策分析的综合研究来实现,使公共管理在经济学和政策分析中占据重要地位。公共管理途径被广泛应用于以下特征中,第一,需要对战略进行关心,重视关心的过程,以外部焦点为取向。第二,在对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还需要对管理的政治环境和价值等进行深入的分析。第三,需要将公共管理中的“公共的”下更为广泛的定义,将非营利组织和公共方面融入到公共管理工作中来。公共管理理论需要建立在行动理论和规范理论的基础上,了解他们所处的脉络背景和存在的潜在干预功效基础上。[5]

3公共管理新途径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

新公共管理要求从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差别和相似性进行了解,需要明确公共管理主体的角色与关系之间的区别,加强对公共服务组织战略顶层的了解。公共管理新途径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主要区别有如下几方面:第一,在对公共管理进行研究时,主要是从政府扩大到政府组织公共机构的过程。而传统的公共行政主要是对官僚机构的研究。第二,公共管理学实现了公共行政学向外部取向的转变过程,将重视机构转化为重视项目。第三,公共管理学具有跨学科的特点,是建立在政治学的基础上而形成的,能够将官僚和政治行政二分法作为最基础的理论,吸收了各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实现了与工商管理学的相融合。[6]

4结论

当前,公共管理途径和范式处于发展阶段,各项工作内容和工作制度还不完善,人们对公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批评,人们在批评过程中,能够击中其要害,解决了在管理中存在的局限性和无法解答的问题。公共管理新途径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促进了公共管理途径的创新,公共管理是公共部门管理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呈现出较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王艳公共价值管理范式探析[D].福州:福州大学,2011

[2]王诗宗治理理论与公共行政学范式进步[J].中国社会科学,2010(4):87-100,222

[3]刘艳萍新公共管理理论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比较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1

篇2

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各种社会问题日益凸显。要求公共管理的管理效率和效能必须革故鼎新,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必须与时俱进。公共管理新概念,既提升了公共管理公共性是思想内涵,又拓展了公共管理服务性的应用范围。在社会民主化发展的影响下,公共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简要分析了现代公共管理的本质特征,并结合当今社会现实,对于公共管理的时代性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公共管理的本质特征

1.公共管理的合作性

公共管理,简单地说,就是如何设计、管理政府行政部门的细微工作以及公共服务问题。公共管理不仅是政府所要关心的问题,公共组织以及社会公众等对于公共管理问题都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离不开公共管理问题。然而,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对于公共管理问题才给予了高度重视。开始建构新时期的公共管理理论与模式,使人们对于公共管理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现代政治理念昭示,公共管理具有合作共治性,公共管理的管理本质是公共性、服务性。合法政府依据宪法行使公共权力,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现代政府必须秉持和坚守公共精神,以公共精神为指导,实施公共管理。公共管理的管理主体以政府为核心,它们的行为代表公共利益,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确定范围内全体公民。公共管理的职能,是为了公正分配社会利益,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公共管理者的价值追求应代表公平、正义和自由,体现“公益人”的角色。从活动范围看,公共管理主要涉及公共事务领域,是为了促进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公共管理权力运行具有多向度特征。不仅政府有组织行使公共管理的权责,其它社会组织与公众也具有参与公共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公共管理需要构建多元化管理格局,主体之间要经常进行沟通、互动和合作。在新的时期里,不仅社会组织和公众具有参与公共管理的必要性,而且参与公共管理,还是公民的所具有的权利和义务。因此,社会组织和公众要积极参与公共管理,配合政府管理部门做好各项管理工作。

2.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和服务性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具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利益取向的公共性。二是其公共参与性。公共管理不是某一个特定阶层或群体的一种政治控制的方式,公共管理是为了推进、实现和维护社会整体的公共利益。因此,公共管理具有利益取向的公共性。公共管理的公共参与性,主要指实施主体既包含以政府为代表的官方,还包括政府之外社会组织和公众。公共管理所有活动价值取向都应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整合和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为公众提供一个稳定有序、和谐共处、能实现良性竞争的社会环境,以政府为核心的主体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公共管理的服务性非常关键。从根本上说,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所行使的国家权力产生于公众直接或间接的授权,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就是服务于社会共同利益的一个组织。公权力本质上是公众意愿的实现手段,如果公众的意志和意愿一直得不到满足,公共管理行为的合法性就会遭到质疑,产生合法性危机,就可能丧失公共管理合法性基础。所以,政府管理的首重职能就是服务,在公共事务管理中,服务是公共管理运行的中心。

二、公共管理之时代性

公共管理之所以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是时展大趋势使然。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各种社会问题日益凸显。要求公共管理的管理效率和效能必须革故鼎新,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必须与时俱进。地球村的概念日益清晰,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各国公共管理,对各国公共管理效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民主化进程的发展,对传统公共行政造成猛烈冲击,必然推动政府向民主和法治的方向进行管理改革,公共管理必须对此做出回应。为回应全球化时代的要求,公共管理必须建构基于公众认可的优质治理模式,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不仅要积极推进知识密集型治理,还要积极推进学习型治理模式。要高度重视关注学习型治理的重要性,公共管理创新和改革,学习型治理是主要通道。作为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政府一方面需要不断学习,整合组织的内外资源,与时俱进,改善和提升其执政能力,另一方面,还要以主动、坦诚的姿态,吸收社会的知识和智力,摒弃偏狭之见,通过与社会广泛地协调合作,不断推进和优化治理。实施更具民主的管理模式。构建多元化的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扁平化、网络化,推进公共管理利益的最大化。

由于各种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复杂,利益和信念的过度分散,不可治理性现代社会问题日益凸现,这也要求公共管理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社会问题愈是复杂多变,政府越要积极主动的走出社会管理单边运行的误区,要采取有效措施,建构有利于公众参与的新理念、新思维,激发和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实现共同治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为公民直接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提供了条件。培养人们对公共问题的关注,有助于强化公民监督意识,监督和推动政府工作,这对于改善政府形象,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基础,促进政府提升工作效率和效能都有极大的帮助。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公共管理的关注越来越便捷,公民对公共管理的该关注度越来越高。新公共管理影响了所有的国家,全球化、民主化的社会发展,改变了公共管理生态环境,政府一家独大,仅凭自身的权威,可以统揽社会公共事务格局已成昨日黄花。合作共治的治理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全球扩展的行政改革浪潮,构成了对传统公共行政的极大冲击,虽然各国新公共管理运动改革和政策选择有所不同,进程不一,但是,侧重点是一致的。实现合作共治,政府与社会组织、民众共同承担公共管理的责任,建立一个高度民主,高效透明的管理体系,以人为本,以服务为本,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民主型政府,强化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结语

从传统公共行政管理,到日益民主化、法制化、规范化的公共管理,是一次深刻变化的管理革命,从单一管理主体运行到合作共治,是以政治、经济为本的公共事务管理模式,转向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一次飞跃。现代公共管理本质特征具有合作性、公共性、服务性特征,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加深公共管理的深度,结合时代的发展特征,扩大公共管理的范围,不断创新公共管理模式,以人为本,以服务为本,改善和优化公共管理,促进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作者单位:华侨大学)

参考文献:

[1] [美]迈克尔・H・莱斯诺夫.二十世纪西方政治哲学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18.

[2] 武家磊.论公共管理的本质和目的――以社会契约论视角[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

[3] 张剑锋,刘秀荣.论“服务是管理的社会本质和自然本质”[J].江苏商论.2012(04)

篇3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公路建设作为一项基础设施建设,对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公路的工程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这就使得公路施工管理中面对的问题因素比较多,因此如何加强公路施工管理,完善管理方式,实现公路建设项目的高效率,近年来引起相关学者的关注。

一、公路施工管理的定义

对于公路施工管理的内涵一般从两个角度分析,分别是广义角度和狭义角度。从广义的角度看公路施工管理主要指全面管理施工的全过程,包括从施工准备到最后验收阶段。具体的管理方式有经济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等;从狭义的角度看,公路施工管理仅仅是指公路施工中的生产作业管理。

二、公路施工的影响因素简析

1、人为因素。施工人员自身技术能力和素质的高低不同,设备的准备情况和流动性不同,因而易造成施工质量的波动;外加由于如存在设计计算失误、选用了不合理的施工方案、机械设备调配延误、材料质量参差不齐、仪器仪表失灵等都会对施工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2、 自然因素。公路工程建设主要以露天为主,直接受到气候、地质等自然因素影响。贵州地区尤其以山地及河流,还有长时期降水影响为最重,是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的主要因素,施工中若对这些方面考虑的工作措施不力,将会造成工期的拖延,工程整体造价增加。

3、 准备环节。包括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阶段和设计成果三个方面。首先项目建议书和项目可行性研究这一决策阶段是确定项目取舍的关键,是确定质量目标与水平的依据。一方面其充分反映着业主对质量的要求与意愿,另一方面要做到投资、质量、进度三个控制目标的最优组合。其次项目设计阶段是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决定性环节。最后设计成果一方面决定着工程项目建成后的功能与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又是项目实施阶段的重要依据。

4、 施工环节。注意大量的施工细节。例如在公路施工中有大量隐蔽工程部位,若不及时进行工序交接间的质量检查,如果出现后道工序将覆盖前道工序情况,将有可能将前道工序的不合格误判为合格。质量检查时不能解体、拆卸进行,对局部的质量问题也不能采取更换零件的方式解决。

5、 工程验收管理。每一次项目工程完工后,如监理部门不能将情况实时总结报告,及时的将施工中所遇到的问题予以分析总结教训,将直接影响到下一个工程的项目进展和后期的该项目段公路使用的长期管理。

三、相应合理对策

1、早期工作准备

⑴设计质量监督与审查。项目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施工工程的整体效果。优秀的设计方案作为施工的前提和基础,在合理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准备阶段对设计图纸及施工图预算都需要认真进行审查,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图纸评定,提出审核意见,以便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尽快解决。其次,必须选择有丰富经验,及具有相当资质水平和设计能力的专业队伍成为工程项目的管理部门。

⑵材料质量的控制。严把材料采购关,审核工程所用材料的出厂证明、技术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对各种现场配制的材料(如混凝土、砂浆、防水材料等)的配合比应预先提出试配要求,经测试鉴定合格方可使用。并且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和半成品。

⑶施工及管理人员配备。 总结以往施工经验,不难得到这样的结论:一支优良的施工队伍是工程项目质量保证的基础,通过合理的招投标方式选择一支思想正、业务硬、素质高的施工队伍。同期还需要重视员工的技术培训,加强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的继续教育,以适应工程现代化科学合理施工的需要。同时拥有严谨、规范的内部约束、考核、激励机制,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合理使用,以充分合理调配工作人员,指导现场工作。

2、 施工环节管理

⑴ 设施布局合理,施工安全为己任。施工现场准备的材料物品、设备的存放必须详细分类,做好防潮、防雨、防晒、防火等措施,管理看守人员及时跟进,以保证施工物资及时调配。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制度,经常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杜绝伤亡事故。施工现场需有专人负责交通安全,指挥车辆,设立明显的交通标志(警告、指示、指路、禁行标志等);在路上施工的,还必须按照交通部(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的要求设置标志。

⑵ 安全施工为首,强化责任意识。首先,需要建立健全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责任制原则,推行安全系统工程以提高安全管理层次,使安全施工一开始便从生产系统全局出发,对施工各个阶段全面规划。其次,公路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施工现场的一线操作人员,都必须接受相应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再三强调相关人员在经过了一系列安全知识教育的培训后能够尽可能做到“我懂安全、我要安全、从我做起、保证安全”,之后确保安全技术教育普及、惠及到施工现场的每一位一线的施工人员。第三,提前制定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尽一切可能消除掉人为造成的不安全因素和施工过程可能出现的不安全状态,及时发现和辨别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和隐患,制定出全面、有效、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以备不时之需。

⑶ 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对施工过程所涉及的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道程序都严格规范,严格管理,按规操作。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监督机制,实施项目监理制,确保工程在高水平上运行。加强质量监督,检查和监理工作力度,严格执法尺度,坚持按规范办事,一切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做到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一丝不苟。明确质量控制程序,正确掌握现场质量控制办法和质量缺陷处理方式。施工方做好原始记录,记录资料必须及时、齐全、真实、准确,其中隐蔽工程有照片存档。

⑷严格把握施工进度。对于施工中的季度、月作业的计划部分还有施工每阶段所需的原材料、机械使用情况的计划都必须要服从公路施工的整体进度计划要求。作为控制工程进度的依据,进度计划是现场管理者统筹全局,从准备到竣工的全过程,直接反应了施工中各分部、分项工程及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是施工项目部合理调配施工资源,正确指导施工活动的基础。能否按照计划去实施,既体现了施工方的合同意识,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施工方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水平。所以需要有合理的对策对一些计划外情况进行处理,例如当工程进度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使得实际情况与最初计划产生过大偏差时,现场管理人员一定要结合该路段的实际情况,对计划的细节部分进行合理调整,以安全、快速、高效的推进施工段的工程进度。

3、 做好工程验收管理。建立与工程项目配套的“业主负责、企业自检、社会监理”的质量保证体系;交工验收主要应检查施工合同的执行情况和监理工作情况,提出工程质量等级建议;竣工验收主要应全面考核建设成果,总结经验教训,对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工程质量等级;编制工程竣工文件、图表、资料,并装订成册,整理好竣工资料,交由各个部门存档。编制工程竣工文件、图表、资料,并装订成册,整理好竣工资料,交由各个部门存档。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公路施工管理过程中不论人、财、物都是重要的资源,缺一不可,并且也只有当工作人员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责任意识切实落实到位,公路施工使用的钱财与资源被得到合理充分利用时,才能保证公路施工建设高效率、低耗能及高质量的完成。

【参考文献】

篇4

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综合管理主要是以市政路桥工程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及其方法,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实时进行相关数据和信息的汇总、处理并做出预测,以实现对项目进行高效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达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

一、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

路桥施工项目主要是指从事桥梁、公路施工生产的一种工程项目, 公路和桥梁在生产和管理上各自具有各自的特点,归纳并总结为以下两点。

1、管理复杂

路桥工程产品的多样性决定了路桥工程项目管理的复杂性。首先是由于使用功能的多样性使得工程产品的类型不同。其次是即便使用功能相同、工程类型也相同, 但是由于建造在不同区域, 也会因为地理环境条件的不同便显出差异。由此看来, 路桥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是十分复杂的。

2、管理困难

路桥施工生产的流动性为项目管理增加了难度。路桥施工项目不像其他一般的企业那样,可以在固定的地方生产和生活。路桥工程的项目人员在一年或几年内要跨地域作业。项目的流动性给员工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此外,一般的路桥项目都地处乡村僻野,员工的生活单调乏味,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 生产效益难以提高。

二、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的综合管理措施

1、市政路桥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市政路桥工程项目质量,根据工程质量的一般概念所述是指通过工程建设过程而形成的工程项目产品,应满足用户从事生产、生活所需的功能和使用价值,应符合设计、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同时,工程项目是一系统工程,工程项目的质量是多层次,多方面的要求,应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市政路桥工程施工具有特殊性,它要求项目必须在设计规定的时间和使用条件下,达到和通过指定性能的能力。另外市政路桥工程对人、车辆、环境等方面的安全保证程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满足公共需求。市政路桥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及其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1)首先要明确质量控制目标,制定质量规划,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对控制对象进行检查,纠偏。(2)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包括对影响工程质量形成的各种因素的全面控制,具体可分为对施工人员的控制、对施工及生产机械的控制、对建筑材料的控制、对施工方法的控制和对施工环境的控制。

(3)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是项目监理总工程师的领导下,由现场监理工程师或质量控制程师来具体实行的。由于质量检查人员的主要工作是检查工程质量并填写质量检查表,所以质检表中的数据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信息。

2、路桥工程施工成本管理

节约工程施工成本是施工企业的重要出路,按照工程预算审核严格执行施工成本控制,实现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重视工程质量,加强成本控制创新。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控制路桥施工成本也是一样。技术更新能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因此,施工企业需要处理好工期和成本的关系,确定最佳工期成本点,实现工期成本最低。对于施工条件复杂的工程,要权衡好工期延误的损失和为保证工期增加的费用。工程竣工决算后,及时收回工程款。总体施工方案确定后,应专项讨论和论证技术难度较高、成本影响较大的分项工程技术方案,实现成本的最小化。

(2)路桥施工成本控制核算分析体系。为确保施工成本的控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施工企业应建立施工成本控制核算系统。施工单位经常进行成本核算工作,成本核算例会是填报成本报表前必不可少的,项目各部门成员互相商讨,达成一致。成本核算的目的是提供成本资料的有效分析,成本分析的目的是减少成本开支和工程成本、加强成本管理。成本控制核算分析体系可以及时地发现成本工作中的问题,促使各成员能够客观、及时地分析成本运行状况,提高工作效率。

(3)成本控制的总结及评估项目。完成成本审核分析后,及时进行项目成本总体评估,反映工程成本控制的情况,机械、材料、管理费、人工成本是否超标,取长补短,总结经验教训,明确成本控制的注意事项和重点,不断完善管理理念与成本控制。

3、路桥工程进度管理

只要是工程项目,就有一个进度问题。进度管理是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顺利实施对大型工程项目的建成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绝不能仅仅控制承包商的施工进度,而应控制影响项目的全部条件的进度。施工进度管理是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按经审批的工程进度计划,采用适当的方法定期跟踪、检查工程实际进度状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工程进度计划,使工程进度在计划执行中不断循环往复,直至按设定的工期目标即按合同约定的工期如期完成。从工程开始,从项目建议书批准之日开始工程项目就要开始抓进度管理,项目经理部应在分析各活动之间依赖关系的基础上,将其纳入总体运筹网络,预测分析各项生产要素的需求量,需求结构,形成较为均衡地总需求曲线,合理利用各项目的施工高峰与低谷的时间差,总体上做好该项目的需求预测,时间安排,进行优化,制定进度计划,确定各种项目完成时间,调整和控制进度的变化。为方便管理者能明确对承包单位的进度要求,监督检查其实施、完成情况,施工进度可以按年度、季度、月进行分解后通过使用实物工程量来具体表示。

4、路桥工程安全管理

(1 )生活区各种设施建设布局合理整齐、宿舍、办公室、库房、工作间内干净、整洁、各类物品摆放整齐; 施工现场各种材料物品、设备分类存放,界线清楚,放置规整,特殊设备,物品要采取防潮、防雨、防晒、防火等措施,大宗材料要设标志牌标明品名、产地、规格、数量等。

(2 )现场内不准有废料、垃圾等各类杂物存在,始终保持作业现场清洁整齐,物品摆放井然有序。

篇5

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是上市公司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活动。有效的激励可以成为组织发展的动力保证,实现组织目标。它有自己的特性,它以组织成员的需要为基点,以需求理论为指导。激励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等不同类型。在众多激励方式中,薪酬激励无疑是一种最简单、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方式。薪酬作为一种安全保障和工作回报,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激励可以挖掘人的潜力,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如果能够真正发挥好公司薪酬对管理层的激励作用,就可以达到公司与管理层“双赢”的目的。

1.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制度现状

管理层薪酬激励与上市公司投资是一种相互影响的间接的关系,对管理层设计有效的薪酬激励制度,可以提高公司的绩效,增加公司的效益,从而获取更大的投资空间。薪酬就是管理层对公司做出贡献后公司所付给的相应回报,包括他们实现的绩效、付出的努力、学识、技能、经验等,这实质上是一种公平的交换薪酬制度所涵盖的重要项目,包括薪金水平、薪金结构和加薪准则。公司利润多了,才会有资本去加大投资力度,当然投资的有效性会受到管理层决策的影响,正确积极有效的决策和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是分不开的。许多国有上市公司引入境外的战略投资者,董事会层面的管理人员薪酬便迅速与国际接轨。

2.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制度问题探讨

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就是管理层对上市公司做出贡献后上市公司所付给的相应回报,包括他们实现的绩效、付出的努力、学识、技能、经验等,这实质上是一种公平的交换薪酬制度所涵盖的重要项目,包括薪金水平、薪金结构和加薪准则。有的管理层人员不肯拿所谓重奖,怕被别人非议,怕脱离群众,影响干群关系;或怕引起领导班子内部矛盾等,结果导致年薪制推行不力。

2.1 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战略缺失

上市公司战略其实就是上市公司谋略,是对上市公司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规划,就是以未来为基点,为适应环境变化、赢得竞争优势和取得经营业绩而做出的事关全局的选择和行动。由于政府为了确保上市公司管理层社会性任务的顺利执行,压低了管理层的薪酬差距。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对公司的控制能力越强,则管理层的薪酬差距越小。目标现金薪酬是60%,这些目标比率支付组合中包括30%的工资,25%的奖金和45%的期权。由此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的薪酬激励效果很不明显。

2.2 管理层薪酬结构不合理

薪酬结构的不合理性主要体现是:由于上市公司长期激励匮乏,国内管理层的薪酬以短期激励效应为主,即工资加奖金方式,导致了上市公司管理层行为的短期性,不利于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企业的业绩节节攀升,管理层薪酬却并没有大幅度上涨。反映了我国管理层薪酬的披露制度不健全,透明性和可比性差,投资者和股东难以实现其监督职能,并做出正确决策。上市公司管理层缺乏养老退休保障,导致公司的继任计划和退出机制困难。

2.3 收入结构雷同,模式单一

对于国有上市公司来说,薪酬理念明确了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所倡导的价值导向,是薪酬体系的灵魂。它指明了公司到底为什么样的行为和什么样的业绩进行付酬。管理基础薄弱的上市公司中,不知道应该对何种价值付酬,薪酬理念缺乏。按照行政级别、学历和在企业的工作年限来进行价值分配,而对职位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员工的技能水平、员工的能力等产生绩效的真正关键因素,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部分企业选择了黑箱操作的薪酬框架,管理层收入结构雷同,模式单一。

2.4 忽视了精神价值的激励手段

有的上市公司老板认为薪酬就是钱,忽视薪酬体系中的“精神价值”。薪酬可分为内在薪酬与外在薪酬两部分。外在薪酬是指上市公司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实质性东西,它需要上市公司在经济资源方面付出代价。内在薪酬是指人们从工作本身中得到的满足,它一般无须上市公司耗费什么经济资源。很多上市公司管理层技术人才的离开,不是因为钱太少,而是因为“精神价值”没有得到恰当的激励。

3.上市公司管理层股票期权模式的探索

3.1 完善管理层的薪酬激励制度

让管理层所获得薪酬额与其贡献成正比,企业通过对管理层的绩效考核,使岗位之间的晋升或降级有了量化的考核数据,使管理层员的精力集中到努力工作、提高工作业绩上来,避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消极局面,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当管理层将自己的工作完全融入到企业发展目标中,企业管理者才会得到充分支持,从而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只有这样,薪酬制度才是合理的,才能真正实现激励管理层的作用。

3.2 创新股票期权模式激励

股权激励是指在管理层与公司之间建立一种基于股权为基础的激励约束机制,管理层以其持有的股权与公司形成以产权为纽带的利益共同体,分享公司的经营成果并承担公司的经营风险。实施股票期权模式,即给予经理人在未来某一特定日期内以特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司股份的选择权。持有这种权利的经理人可以按照该特定价格购买公司的股份,股票期权实质上是公司给予激励对象的一种激励报酬,高管人员的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绩效就越佳。建立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必须竞争上岗,董事长必须签定岗位契约,方可对其实行期股激励。

总之,实施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机制,能够是管理层理解和接受企业目标,使企业目标成为管理层的信念,推动管理层为此而努力。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吸引人才,提高企业的凝聚力,达到与企业共荣辱的强烈意识。

参考文献

[1]赵旭城.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约束问题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7(23):187-189.

篇6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市政工程主要是指市政府出于城市规划或者是保护文物的目的而对城市进行施工建设的一种政府。市政工程施工的复杂和难度大等特点决定了市政工程施工的难度,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做好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本文首先简述了市政工程施工的特点;然后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要点进行了分析。

二、市政工程施工的特点

1、市政工程施工场所不固定

市政工程施工场所不固定是市政工程施工的重要特点。就笔者的工作经验来看,市政工程既包括了高中作业,也包括了地面作业。就地域而言,市政工程包括了市区内部的作业,也包括了市郊空旷地区的作业。因此,市场工程施工场所的不固定性就要求我们在施工的过程中考虑施工地区的特点。

2、市政工程施工环境复杂

市政工程施工环境复杂是市政工程施工的主要特点。一般来说,市政工程的施工都是露天作业,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天气情况的影响,天气变化会影响到施工的进度以及安全。加之交通等各方面的问题,会导致市政施工环境的复杂,因此,安全管理尤为重要。

3、市政工程高处施工难度大

市政工程高处施工难度大是市政工程施工的特点。笔者这里提到的市政工程高处施工主要是指高架、桥梁等方面施工,这样的市政项目是施工的过程中,不仅是高空作业,而且一般其两侧都存在车辆。因此,施工难度较大,若不谨慎操作,很容易引起事故。

三、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要点

1、完善安全组织规制

所有工程施工项目必须编制施工安全组织设计,并在完成设计之后制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安全质量计划目标、安全管理规则,实行安全质量技术交底。此外,还必须关注安全机制的责任制度。规范地建立各类安全合同文本,建立安全制度出台前的审核工作。

2、确定安全施工责任制

确定安全施工责任制应根据每个施工项目的目的性质、规模和特点,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配备规定数量的专职安全管理员。特别要注意对项目经理的安全责任制控制,要从管理者的角度控制其对承担的工程安全施工的直接领导责任。另外,还应该建立项目部安监部门,其职责应该包括负责制订工程项目安全工作与经济挂钩的实施细则,直接控制使用安全奖金,严肃查处事故和违章违纪行为,对安全工作实行重奖重罚。负责审查工程分包单位的安全资质。贯彻落实对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规定。监督承发包项目有关安全文明施工与经济挂钩办法的实施。

3、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技术水平

市政工程的特点决定了施工生产中的安全技术涉及面广泛,需要解决的问题多样。技术保证就是要在对施工要求与安排、施工环境、技术设计、监控管理的要求以及相关事故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存在的事故要素,通过整理、分析、评价,建立起适应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的技术保证措施,以控制或消除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意外情况发生,杜绝重大安全意外事故和伤亡事故,避免或减少一般安全意外事故和轻伤事故,最大限度地确保建筑施工中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在贯彻实施安全技术措施时,要认真进行安全技术措施的交底; 安全设施、防护装置实施应列入施工任务单,责任落实到班组个人,并实行验收制度; 加强对安全技术措施实施情况的检查,并建立与之匹配的奖惩制度。对于大型体或大面积、结构复杂的重点工程,除在施工组织总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总体措施外,还应编制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措施,详细制定有关安全方面的防护要求。

4、深入宣传教育,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安全教育是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其目的一是提高领导和职工安全保护的意识、责任感和自觉性。二是提高和普及安全技术知识,使职工正规操作,提高技术水平,了解不安全因素发生的规律,具备消除各种事故的本领,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问题。首先在职工培训时进行安全教育,并且通过考试提高知晓率,从源头上提高安全意识,规范操作技能。其中应突出新工人的强化教育,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后,方可准许其进入操作岗位。对电气、起重、电焊、机械等特殊工种的工人,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操作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能准许上岗操作。其次是通过现场宣讲、制作展板、发放资料、召开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进行教育,以及通过观看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片,从视觉、听觉等感官上造成高压态势,提高现场施工人员对生产安全的警觉度,增强安全生产的自觉性。

5、加大安全督查力度

要把安全生产监督放在首位,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要深入细致地排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酿成事故。对野蛮生产、违章作业的行为坚决制止,严肃处理。监管机构和监管人员要理直气壮履行职责,有效监管,常抓不懈。要坚定不移地把安全抓在手上,毫不动摇地放在心上,始终如一地落到实处。要把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结合起来,形成严管态势。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责任体系。要想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方面要靠领导带头,以身作则,一级做给一级看;另一方面,要在制度层面上形成长效机制,提高违规成本。作为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好安全措施,对所有的进场人员要做好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让他们自觉遵守安全规则,执行安全措施,安全检查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和具体计划,自查整改,列出隐患,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责任落实到人,存在重大隐患的要立即停工整改。

6、实行奖惩制度

(1)市政工程的施工安全生产同其它的生产工作相同,都要通过计划、设置、组织、执行、检查等一系列的步骤,所以市政工程在进行安全生产的过程中不仅要有设置、有组织,还要有执行、有检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有检查”。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检查主要包括常规的安全检查、特殊的安全检查、定期与不定期的安全检查。由于市政工程的施工现场存在工序复杂、施工工具性能低、施工人员素质差等问题,所以要强化对施工活动场所的安全检查,以确保及时的发现并解决施工场所中所存在的隐患。

(2)市政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切实的实施奖惩制度,通过奖励勤劳者,惩罚慵懒者来加大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奖励那些在优化劳动环境与防治工伤事故和员工危险方面做出优越成绩的单位。同时,对于在规避安全事故隐患、消除重大安全危险等方面做出良好成果的单位也要进行奖励。对于那些出现安全事故后,不去找自身原因,而去推卸责任的单位要严惩不贷。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国的市政工程施工安全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市政工程时,工程管理人员要抱着维护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国家和集体财产以及职工生命安全的态度,科学管理,规范施工,统筹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质量、安全与速度、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因此,安全管理工作是首当其冲的,作为管理者要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把安全生产贯彻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使施工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减小到最低限度,从而有利于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篇7

一、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管理特点

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及市政路桥工程的建设愈发频繁,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管理逐渐出现了一些特点,具体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市政路桥施工管理情况复杂

市政路桥建设其实是对原来城区的扩建改造过程,城市原来的建筑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满足不了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改造或者扩建。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城市每天每条道路的人流量和车流量是比较大的,这对市政路桥的施工过程造成了很大的阻碍,而且市政路桥建设期间会对城市的交通造成影响,会影响到居民的出行;市政路桥建设的施工量是比较大的,因为在城市内部施工涉及到的工种是比较多的,也是比较复杂的,既要注意到路面上的建筑,也要注意到地下的管道设施,这给施工造成的工程量是巨大的;市政路桥建设的投入资金是很大的,在施工期间涉及到的人力物力财力是比较大的,这也加剧了市政路桥建设的复杂程度;

(2)市政路桥工程隐含的不确定因素比较多

市政路桥工程涉及到的工程量是比较多是,施工工种是比较多的,而且处于城市内部因此受到当地的地理条件的影响,在遇到一些极端天气时,会对工程造成影响,而且会对国家的经济损失以及影响人们群众的生活;市政路桥建设涉及到的管理部门是比较多的,各单位之间相互沟通如果不到位,极容易对工期造成影响;市政路桥工程涉及到的城市经济利益群体也是比较多的,既有国家部门,也有私人企业,还有人民大众,因此在确定施工之前就要协调好各个利益团体的关系,保障工程的顺利如期完成;市政路桥需要的原材料是比较多的,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外界因素比如说材料涨价,劳动力价格上涨,这些都会影响工程的实施;

(3)市政路桥工程影响城市整体格局

市政路桥建设,就像是人体的框架一样,城市其他的建筑都是以它为基本框架进行填充,它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其他城市建筑的重要保障。道路和桥梁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关键,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的高低,也是一个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程度的反映。可以说市政路桥工程会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建筑布局,因此在规划的时候要从城市的整体出发;

(4)市政路桥工程涉及到不同的工种

上面也提到了,市政路桥工程建设涉及到多方面的工程,既有地面上的其他建筑,这就涉及到拆迁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在地下既有下水道等设施,也有城市天然气等管道设施,这就需要多种工种来进行,保障工程顺利进行,这就涉及到不同的施工单位,以及不同的施工设备、建筑材料等,这对于整个施工过程来说是十分不便的,管理难度是很高的,而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二、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在市政路桥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其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点出手:

(1)完善市政路桥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在施工前就要制定好相关的规章制度,确保整个工程有序进行。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针对不同的工种,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而且在施工前一定要做好招标和投标工作,防止暗箱操作,保障工程质量。

(2)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

在施工期间,相关的单位要对工程进行有效的、有力度的监管,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施工方案和应急处理预案,保证工程质量,而且要提高效率,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同时要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问题,做到安全施工和有效施工。

(3)全面协调各方面的利益,统筹发展

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力度,因为整个工程是由施工单位负责的,因此必须加强监督管理才能保证效率,同时,因为涉及到不同的工种,所以要协调各个施工单位之间的利益,防止其相互扯皮,延缓工期,要统筹规划,提高各单位之间的联系,提高施工效率。相关单位可以定期对其进行考察核实,督促工程的实施,提高工程效率,同时要做到责任落实到人,保障每一个环节安全进行;

(4)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篇8

摘要市政路桥改造工程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即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又具有一定的经济特点。因此,有必要对市政路桥改造工程施工管理特点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为提高市政路桥改造工程的质量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市政道路 路桥改造 工程施工 施工管理 管理特点 管理对策

市政路桥改造工程在施工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必须对市政路桥改造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科学合理、严格规范的施工管理,保证市政路桥改造工程的施工质量,为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一、市政路桥改造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

市政路桥改造工程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即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又具有一定的经济特点。因此,有必要对市政路桥改造工程施工管理特点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为提高市政路桥改造工程的质量提供理论基础。

1.施工管理复杂。市政路桥工程主要包括市政道路以及道路桥梁的建设工程。由于城市道路一般是在已有道路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或扩建,因此,必须结合原有道路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并尽量减小施工阶段对原有路网交通运输量的影响,桥梁工程的施工也必须充分考虑对现有交通的影响。市政路桥工程的工程量相对较大,工程造价也相对较高,涉及的工程人员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工种也较为复杂,因此,在市政路桥工程的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项目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都会具有一定的难度。此外,市政路桥工程是一个庞大的建设项目,包括道路主体、道路附属设施、道路排水工程、桥梁、涵洞等各分项工程,在进行施工管理时要统筹管理。

2.不确定因素多。由于施工环境复杂、项目繁多,市政路桥改造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除了环境、气候等影响因素以外,市政路桥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周边设施对其施工工艺及施工管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此外,市政路桥工程的利益相关群体较多,不同利益群体及不同管理部门在施工管理中需要相互协调。市政工程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分布范围相对较广,与其他路桥工程相比,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也就相对较多。市政路桥改造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也很可能遇到与现有建筑或现有设施相冲突的地方,因此在施工管理工作中要充分考虑不确定因素对工程的影响,防患于未然。

3.关乎城市建设全局。市政路桥改造工程不仅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其他城市建设工程的重要保证,为其他城市建设项目提供交通运输基础。市政路桥作为城市路网的一个重要构成,是城市文化和城市经济的一个客观反映,因此,市政路桥工程相对其他工程而言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其施工目标相对较高,技术要求更为严格,直接关乎群众生活和城市形象。这就要求市政路桥改造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要在整个城市建设的大局下进行考虑和分析,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工程进行管理和监督。

4.施工形式不统一。市政路桥改造工程的工程人员专业水平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难度相对较高,在工程管理中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其进行管理。此外,不同工程项目之间的协调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市政路桥改造工程的施工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调动不同施工队伍的可协调性,共同提高市政路桥改造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提高市政路桥改造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对策

1.建立工程质量监理制度。路桥改造工程的施工单位要制定严格的工程质量监理制度,工程项目的监理工作人员遇到不合理的情况要坚定地行使自己的质量否定权,诸如工程实际施工与图纸不符、施工不符合国家相关制度的规定、工程施工与工程监理程序不符,以及材料不合格、工序交接不合理等。

2.市政路桥改造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措施。成本管理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环节,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一方面,成本管理有效地节约了成本,扩大了工程的效益。另一方面,成本管理使资金得到了最合理的利用,确保了资金利用的高效性。

(1)在市政路桥改造工程的施工成本管理中,应规划好成本控制的方向和步骤。首先,成本管理不是偷工减料,是通过管理将投资资金用到最恰当的地方,发挥投资资金的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成本管理需有一个长期的规划,在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步骤的成本管理,做好每一施工单元的各项费用的计划,降低施工费用的同时确保施工质量。

(2)对工程进度进行成本管理跟进,了解每一个施工环境成本预算的变化情况,对成本概算、预算及核算进行及时总结,并形成资料进行保存。一方面方便了对成本管理中问题的分析;另一方面为下一个施工的成本管理积累了丰富经验,确保了成本管理的有效性,确保了市政路桥工程投资资金的高效利用。

3.严格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首先,充分做好勘探与准备工作。探明地下障碍及各种管线是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的第一步。

地下管线涉及多个产权单位,由于历史原因或其他客观原因,各种管线未进行统一的规划,各种信息均不完整。探明地下管线,对于沟槽的开挖以及老管线的保护和处理尤其重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地下各种管线,应在道路的纵横断面范围内全段开挖、暴露、防护,以全面摸清其走向和高程变化。这样可以完全避免在沟槽开挖过程、路床和路基处理过程以及过路管施工时,对原有管线的损伤和破坏。同时,在各种管线的起始端做好明显的固定性的标志,并对桩号及高程做好测量和记录。对已探明的管线,需及时联系相关产权单位并通知设计单位,采取妥善的处理方案,或拆除、或下落、或迁移、或保护等。其次加强地下管线的施工管理。该工程地下管线雨水管、污水管、给水工程、电缆沟工程、预留沟工程等。督促检查承包人合理安排工序,充分利用有限的工作面开展工作。一旦完成管道安装,就迅速回填。

4.严格控制施工进度管理。工程项目不仅要控制质量,也要保证进度。进度管理是市政路桥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对项目的顺利完工有着重要影响。对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要控制施工进度,也要控制影响项目进展的所有因素的进度。施工进度管理要按照规定的进度计划,采取有效的方法跟踪工程实际进度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影响进度的问题,使工程进度符合预期,达到合同约定的要求如期完工。市政路桥工程的进度管理工作,要在项目批准之后与工程项目同时开始,工程项目管理部门要分析各工程活动之间的依赖关系,形成总体的运筹网络,合理分析预测不同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建立总体需求曲线,利用各个项目的施工时间差,从总体上把握项目的时间安排,优化施工过程,制定科学的进度计划,调整控制项目进度,保证各项目按时完成。通常情况下,将施工进度按月、季、年进行分解,然后用实际工程量来表示,能方便工程项目管理者检查监督承包单位的具体施工情况,明确进度要求。

5.市政路桥改造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1)安全是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在市政路桥安全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一方面积极做好安全宣传,使施工人员深刻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扩散安全宣传范围,利用周围人对施工者的影响进行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2)其次,对施工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选择最安全的施工工序,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和财产安全。

(3)再次,提高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将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施工放在首位。一方面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避免疲劳作业、危险作业等。另一方面确保建筑物质量安全,避免因质量问题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4)加强法制教育和法制宣传,制订严格的行为规范约束施工人员的行为,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如防护用具的佩戴规定等。同时,安排专人对安全施工过程进行检查、监督,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清除、纠正,将不安全因素扼杀在萌芽之中,确保安全管理的有效落实。

三、结束语

篇9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日益增加,在市政工程项目中,城市道路新建、改建以及扩建项目都在不断增加,业主作为施工项目中责任主体之一,在市政桥梁工程施工管理的作用以及地位也在与日俱增,各种交通、供水、供暖、通信等市政工程的建设为城市功能的完善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供了物质基础。鉴于此,市政工程的施工管理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一、当前市政桥梁工程施工管理特点

市政桥梁工程项目是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建设标志,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尤其自己的施工管理特点,那么下面我简单对市政桥梁工程的施工管理特点进行简要地分析。

(一)桥梁工程项目繁多、功能多样化,其施工管理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桥梁工程通常建设周期较长,尤其是一些大型桥梁工程,一般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够完成建设。施工周期一旦过长,就很难保持人员结构的稳定,这就进一步增加了施工管理难度。

(三)每一项桥梁工程,其地理环境条件都各不相同,具有唯一性。

(四)由于桥梁施工参建人员也多为技术水平与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工,这些施工人员经常更换施工场所,或者是在同一时间内多处作业,一旦工程竣工就会解散,具有非常大的流动性。

(五)桥梁工程属于露天作业,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大,恶劣的自然气候会对工程正常施工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工程施工被中断。

二、市政桥梁工程施工管理内容分析

(一)造价管理

市政桥梁工程施工造价管理,就是在施工过程中针对所有的人力物力等资源进行监督与调节,从而将工程造价总额控制在合理的目标范围以内。市政工程造价管理内容包含人力、材料与机械设备使用等费用。根据施工合同对于工程造价管理相关要求,以合理管理人工,材料及机械设备的使用租赁等费用。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并优化市政桥梁工程施工工序,积极采用提高效率与降低造价的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新工艺等,减少因返工而导致的人工与材料等浪费。

(二)进度管理

施工进度管理要按照施工合同所约定的进度与工期要求来实现工程施工预期目标。工程进度管理应当贯穿于全部施工环节中,尤其是施工进度的计划制定与实施环节中。其次,在市政工程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工期控制要求,并设立专门进度管理机构与人员,完善工程进度管理体系。同时要明确工程进度管理各环节责任,编制科学的进度管理流程表,以充分确保工程进度管理工作开展。

(三)安全管理

市政桥梁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即在市政桥梁工程施工时所进行的安全施工等控制活动,从而消除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与行为,避免安全事故发生,以保证工程施工正常进行。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要强化参建人员的安全意识并明确好安全施工的管理责任,确保安全管理科学规范进行。对此,市政桥梁工程施工单位应当落实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等措施,确保安全和施工同步进行,并且把安全管理理念深入到所有施工环节中,以保障市政桥梁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四)质量管理

市政桥梁工程施工质量关系到工程今后的使用效果与使用寿命,并且关系着工程使用者的财产人身安全,因此,市政桥梁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成为整个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应当从工程的实际出发,制定完善工程质量管理标准与系统,明确工程施工质量目标。同时,应当完善施工材料的采购与内部质量检测工作,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偏差,确保工程质量被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三、市政桥梁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在市政桥梁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其施工质量进行有效地管理,下面本文针对上述提到的施工管理特点以及难点,提出有效地施工管理措施来加强市政桥梁工程的施工管理。

(一)完善市政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在市政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这是确保整个工程项目有效实施施工管理的重要保证,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各个施工项目、施工阶段以及各个环节的施工工艺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按照施工管理体系的规章制度,对项目整个施工过程中各项施工内容进行有效地管理,在项目施工之前,也要做好对招投标的管理,明确承诺事项,确保招投标过程的合理公正,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暗箱操作,那么整个的施工质量就得到了有效地提高和保证。

(二)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桥梁施工应加大参建人员培训力度,主要是从人员质量意识及管理能力与技术水平两方面进行培养

1、质量意识培养

做到以工程质量标准要求为出发点,培养参建人员质量第一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观念,从而为工程施工管理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的保障。

2、技术水平培养

主要从质量规划、质量识别、质量检测、施工管理能力以及施工生产技术水平方面进行培养,另外,不仅应加强管理能力与技术水平方面的培养,还应注重对人员工作作风的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是确保工作顺利、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不论是质量意识培养还是管理能力与技术水平培养,都旨在提高人员综合素质,从而保证桥梁工程质量。

(三)加强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管控

加强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管控,不仅能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还能降低工程造价,提高企业效益。在桥梁工程施工项目合同签订后,设计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及实际情况科学编制施工设计图纸,经审定合格后上报批准。进行施工设计图纸的审核工作时,工程的各参与方均应指派代表到场共同进行审核。做好技术交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设计人员向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技术交底;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进行技术交底必须确保施工人员充分领会到图纸所示意图,否则就应多次进行技术交底,直至完全领会图纸意图。

(四)加强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其实施有效的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那么就需要专门的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整个过程的施工进行有效地监督管理,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引导以及指导施工工作的开展,确保在施工过程中,整个市政桥梁工程可以结合建造特点和区域环境因素制定出适合的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方案,确保整个项目工程施工的高效率,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建筑材料、施工设备以及工程项目相关的人员等进行详细的登记和分类,将信息,加强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互相之间的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除了这些以外,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还要加强对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监督,最重要的是要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对于整个施工过程中也要做好相应的安全监督控制,从而促进市政桥梁工程的安全建造。

(五)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及优化

首先是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保证措施。为了提高施工质量,减少资源浪费,施工单位应打造一支专业素养高的技术人员,并保证人员配置的数量确保工程高峰期能够有充足的劳动力投入施工,最后保证工程能顺利完成;其次是设备保证措施。一般来说道桥梁工程的建筑流程比较繁琐,需要动用大型机械设备协助作业,现场施工也必须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把各种机械及人力资源的优势发挥到最佳状态,所以,要定期维护保养机械设备,并配置足够数量,技术先进且工种齐全的修理队伍,制定并严格执行奖罚制度,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再次,就是确保工程必须材料的供应,一般来说道桥梁工程施工地段的交通不便利,材料供应能力有限,能否顺利及时的把材料运到施工地成为工程顺利完成的关键阶段。针对以上情况,物资供应部门应严格调查材料的质量情况和施工地的运输能力,提前编制不同施工阶段对材料的需求计划,并要求生产商或供应商签订一份长期的供货协议,保证材料供应适应工程进度的需要。最后,就是加强施工质量的监管力度,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优化施工设计,节约投资和保证施工进度的同时确保工程质量。

结语

桥梁是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力度也是在逐年增加,这种增加一方面给建设部门带来了许多机遇,同时也给各参建方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建设十分安全可靠的桥梁需要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因此,作为新形势下的市政建设管理者,必须加强自身管理水平,充分结合工程实际状况,做好桥梁施工管理工作,从而为桥梁工程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得到了加速,城市的建设也在不断的发展。市政工程建设的不断增多,使得现有的市政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已经适应不了现有市政工程建设的数量和规模。市政施工由于自身就存在着一些其他施工项目不同的特点,市政施工一般施工的规模较大、项目时间紧、工作环境差而且在城市内部施工,这些因素使得市政施工管理比其他一般项目的施工管理更要严格和规范。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现场实际,提出相应的加强市政施工管理的措施,分析了如何提高市政施工的质量、降低施工费用和减少安全事故的方法。对于提高我国市政施工管理水平奠定了基层。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市政施工工程,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大中下城市都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市政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数量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其他相关管理措施和配套设备并没有跟的上经济的发展速度,这就导致了在市政施工工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亟需进行加强市政施工管理研究,文章首先分析一下市政工程在施工中出现的一些显著的特点。

1.市政施工过程中的特点分析

在现阶段,我国的市政施工工程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而且市政施工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也是较低的,在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所呈现的市政施工过程的特点有:

1.1市政施工工程施工环境复杂多变,受自然环境的限制的较多市政施工的环境较为复杂,而且多为露天的、工程的规模也较大。有的是在高架桥中的高空作业,有的是在地面以下的管道和道路地下施工作业,有的是大规模的城市建筑工程作业,也有穿山越岭的道路施工工程,更有施工大桥的水上作业等,这些作业在施工的工程中,危险性大、情况负责、而且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的人员较多,在施工的过程中许多都是在人流拥挤的地方。市政施工工程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比一般工程的施工危险性要高,因此更需要提高现场施工管理水平。

1.2城市市政工程施工,要受到天气、高空作业等条件的限制和影响

城市市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规模一般都是较大,而且大部分都是露天的环境下进行,这就导致的了市政工程的施工,受到天气的限制是较大的。在天气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市政施工的安全性还是较高的,但是如果遇到大风、雨雪、冰雹等恶劣的自然天气,这就大大的增加了市政施工事故发生的概率。所以要尽量的避免在恶劣自然环境下从事市政工程施工。同时在城市大规模的建筑和高架桥等工程的施工中,都存在着大量的高空作业,而且施工地点多为人员和车流较多的地点,这就大大的增加了在这些施工条件下,出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概率,在市政施工的复杂条件下,更要提高市政工程施工的管理水平。

1.3市政施工工程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突发性强

在市政项目的施工过程中,由于项目的施工要受到自然环境、原材料、与当地关系的处理、物价上涨等突发时间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市政工程的能否顺利的完成,达到预期的目标。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加大了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的难度,而且市政工程项目一般都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投入较大,社会关注度高,这就需要市政工程项目要有一个较高的质量水平,因此要提高市政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水平。

1.4 市政工程施工管理混乱,管理的水平较低

市政工程的项目的施工主要是由雇佣的劳务队和其自身的建筑设备,并且建筑自身负责材料的购买和使用。但是由于这些劳务队的业务素质较低,管理水平较低,施工队伍不稳定。在其施工的过程中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市政工程的施工单位很多都是当地的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其下属单位,这就使得它们在施工的过程中,不但是施工单位还是监管单位。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保证市政工程施工工程的质量和水平。

2.加强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2.1提高施工工程中的质量意识,落实质量责任制

市政工程的管理和施工人员是工程的实施者和操作者,他们的行为是工程质量好坏的直接影响因素。只有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让他们认识到质量在项目施工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市政工程项目施工中。通过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调动每个施工人员的聪明才智,不断的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于此同时,还要在制度上来严格要求,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对于施工队伍的每个部门和单位,都要完善的质量管理责任制度,并且有具体的考核管理措施,并且责任要落实到个人。

2.2 要不断的加强市政施工材料的管理

市政工程施工的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对于材料的采购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能够采购到质优价廉的施工原材料,同时还要责任心,不能够因为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影响到工程材料采购的质量。在材料的供应厂家方面,要选择那些质量过硬,社会好评度高的厂家,而且要具有完善的证件。对于采购来的材料,一定要进行严格和全面的检查。对于不合格的材料要坚决退回去,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

2.3要充分发挥工程监理的作用,保证工程的质量

在市政工程施工中,虽然施工人员是施工的主体,但是施工监理单位是保证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在项目设计时,就要制定完善的工程监理制度,在施工的过程中,监理人员一定要尽职尽责,严格的监督施工的每一个过程,保障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施工。只有做好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等方面的监理才能保障项目施工的顺利完成。

2.4坚持安全管理原则

即坚持安全与生产同步,管生产必须抓安全,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促进与保证作用。坚持“四全”动态管理,安全工作不是少数人和安全机构的事,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人的共同事情,缺乏全员的参与,安全管理不会有生机,效果也不会明显。,生产组织者在安全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生产活动中对安全工作必须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管理。

2.5坚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分析事故的成因,人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事故的根本原因。从人和物的管理方面,去分析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6制定安全管理措施

加强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十分重要。它是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对生产各因素状态的约束和控制,根据施工生产特点,安全管理也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要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管理,加强安全教育,例行安全检查。

2.7文明施工管理

如何做好文明施工至关重要,首先要健全管理组织机构和文明施工管理制度,做到按专业、岗位 区域等包干负责。在施工项目中对现场各个方面专业的管理,开展文明施工竞赛活动,有布置、有检查、有考评、有奖惩,评比结果公布于众。

3.结语

市政项目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市政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顺利进行。因此加强市政施工管理研究对于市政工程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现阶段市政工程施工的特点,提出了通过提高施工工程中的质量意识,落实质量责任制,加强市政施工材料的管理,充分发挥工程监理的作用等方面,来不断的提高市政施工的管理水平,为市政施工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施工提供了保障。

篇11

在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之中,许多企业不论是在工程项目施工前的预算,或是在工程竣工后的决算中,所关注的成本效益往往只计算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等几项工程的直接成本,而忽视了工程项目生产过程中和竣工后的外延成本的管理效益。根据科学发展观的管理理念,施工企业在加强工程施工项目部的财务成本管理中,除了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的管理与控制外,还必须关注工程项目的质量成本、工期成本、安全成本、工程前期与工程竣工后的成本效益,以及贯穿于整个工程进程中的资金成本效益等外延成本的管理。只有在加强工程直接成本管理的同时,也注重加强工程施工外延成本的管理,才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下面,我对工程施工中常见的几项外延成本的管理做一点浅显的探索:

一、工程施工进程中外延成本的管理

伴随着工程施工的进行,而产生的工程质量、工程工期、施工安全等,必然会产生一系列成本。这些置于工程直接成本之外的成本,往往并不是依照工程量的大小而增加与减少。管理好这些外延的成本,对企业的效益直接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关注工程质量成本的管理效益

施工期间除了发生工程的直接成本外,在工程施工的质量上,还会产生一系列的外延成本。它们包括质量预防成本、质量鉴定成本、内部与外部质量保障成本和内部质量故障成本。所有这此外延成本的管理,对增加企业的效益非常重要,对我们施工企业效益而言,产品质量并非越高越好,如果超过合理的工程质量水平时,就属于质量过剩。无论是质量不足或质量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施工企业都必须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与控制加以调整。

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使各项质量成本的综合成本达到最低值。一般来说,质量预防费用起初较低,随着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质量预防费用也逐渐会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急剧上升。质量检验费用较为稳定,不过随着质量的提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质量损失则不然,开始时因质量较差,损失很大,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改进,该项损失会逐步减少。三者交叉的作用,必须能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财务人员应准确的记录各项质量成本,找出规律,与项目经理进行分析,拿出降低质量成本的措施。

如何正确处理工程质量成本中的质量损失(内、外部故障损失)、预防费用和检验费用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项目经理也不能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而使工程全面出现质量过剩现象,导致完成工程量不少,经济效益低下的被动局面。

管理部门要按工程项目单独设立质量成本项目并按标准分类设置,反映项目的质量成本,积累数据,在成本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降低质量成本的建议和意见,提高效益。

2、关注工期成本控制效益

在实际工作中,工期短,往往预示着企业成本降低,效益上升。工期延长预示企业的固定成本增加,企业效益降低。而工期过短,则也会增加一系列的措施成本费用。如何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即工期成本的管理,并不是工期越短越好,而是需要通过对工期的合理调整,来寻求最佳工期点成本,把工期成本控制在最低点。

工期成本管理的目标,是正确处理好工期与成本的关系,使工期成本的总和达到最低值。工期成本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项目经理为了保证工期的提前,而采取的措施费用。这些措施费用包含为缩短工期而必须增加的安全措施费;工程突击前后的人员浪工、窝工费用,突击中的加班费、窝工费、奖金等人工费用;超出常规材料采购所必须的时间、质量、要求而发生的材料成本增加费用;为缩短工期而增加机械设备所产生的机械迁移费、租赁费、闲置费。二是发生工程延期而增加的成本费用。因为工程延期则会导致的机械设备、场地、工具物料的租赁费,非联产计酬的人员报酬、补助,相应的水电费、伙食费、办公费等其他固定费用。因为工程延期则会引起材料库存增加,而发生库存材料损耗增加、流动资金运转滞积,需求量增加以及由此引起的其他效益降低、成本上升。三是如果工期拖延从而会导致业主索赔成本。出现这种情况,企业不光是经济上受到直接损失,而且企业在信誉上也要受损失,而这种无形资产的损失往往所产生的危害更比经济上的损失更严重。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由于施工环境及自然条件引起的,也可能是内部因素所造成,如停工、窝工、返工等。

因此,所有这些原因而引起的工期费用,可统称其为工期损失。一般来说,工期越短,工期措施成本越小,但当工期短至一定限度时,工期措施成本则会急剧上升。而工期损失则不然,因自然条件引起的工期损失,其损失额度相应较小,通常情况下不予赔偿或赔偿额度较小,该部分工期损失可不予考虑。因施工项目内部因素造成的工期损失,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会逐渐减少。综合工期成本的各种因素,就会找到一个工期成本为最低的理想点。这一点也就是工期最短并且成本最低的最优点。

由于内外部环境条件及合同条件的制约,保证合同工期和降低工程成本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工期与成本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工期措施成本和工期损失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确保工期达到合同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期成本,切不可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盲目抢工期赶进度,造成增大项目成本,导致项目亏损。

3、关注安全成本效益

安全成本属于非功能性成本,但成本付出也存在一个合理平衡点的问题。安全成本包括:安全措施费,安全事故处理费,安全管理费等。准确核算和预测并合理控制安全成本,对于降低工程成本,提高项目效益,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安全成本支出中,一般说来,安全措施费用、安全管理费上升则安全事故处理费用下降,而这种费用有时成几何级下降。但也不是安全管理费和措施费用越多越好,合理的费用支出平衡点,是成本管理的关键所在。

工程施工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条件,是购成安全成本费用支出平衡点的重要要素。施工时的内外部条件,购成了安全措施费用与安全管理费用支出的大小。切实可行确保安全的合理支出是必须的,而过于保守的不必要的安全支出则是浪费。只有确当地确定施工安全措施方案,切实管好安全所用的物资、材料、人员才是安全成本管理的正确之路。

二、施工前后工程所发生的外延成本的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同类工程在施工前与竣工后所发生的成本,往往有很大的差别。注意管理好施工前与竣工后所发生的外延成本,会使企业的效益产生显著的效果。

1、控制工程前期费用成本效益

为了承接工程和为了工程顺利开工建设,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前期费用,它包括:工程洽谈人员的费用支出,招标投标人员费用支出,工程施工前期的人员、机械、资金等进场所需支出以及为此工程而需花费的临时设施成本等一系列成本费用。管理好这些外延成本是提高企业效益重要方面。

(1)把握好工程前期招标投标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为了控制工程的前期支出,首先,必须切实抓好洽谈工程前的考察,根据自身的情况、条件,分析好竞争对手条件和优势。通过分析对比,根据自身的优势条件来确定是否参与投标,防止不必要的成本费用的支出。其次,必须抓好招标投标过程中方案的制定。根据自身的优势与条件,科学地制定施工方案,确当地安排工程工期,合理地确定工程利润率,提高中标率,进而降低工程的前期费用成本。

(2)作好工程前期的人员、机械、资金等进场安排与规划统筹

工程合同订立后,如何安排人员、机械、资金等进场的数额,必须有一个统筹的规划。在人员进场安排上,只能由少到多,适时渐进,防止窝工、浪工。人员的进场层次上,应本着先管理人员,后生产人员的原则;先项目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材料管理人员再一般管理人员。其次再逐步增加生产工人,进行生产前的临时设施搭建和施工前的必要准备。人员进场后,施工机械、生产资金应当根据工程量、工程进度和工程实际需求,适时确当地按时按量安排进场。只有作好工程前期的人员、机械、资金等进场安排与规划统筹,才能避免工程前期人工、机械、资金等方面存在的窝工、浪工,积压、闲置,运转停滞等外延成本的增加。

(3)确当地做好施工现场临时设施的规划

工程合同订立后,在大批工人进场前,就必须为工人准备好必要的生产生活设施,而这些设施又大多往往是一次性购置,工程竣工后全部或大部分报损。在下一个工程中能重复使用的材料及设施很少。因此在这方面的外延成本切不可大意,一定要在人员数量,工种穿插,工期安排、后勤保障等方面规划好、安排好、设施好。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控制工程竣工后费用成本效益

在工程竣工验收交付后,并不是再不需要耗用生产成本。安国家的相关规定,工程需有一定的工程保修期,或者应建设方要求进行必要的整改、保养。而这种整改、保养与维修必然涉及到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等一系列的成本费用支出,而这方面的支出又往往是在工程预算成本之外。工程竣工结算直到工程保修期结束,及时足额收取到应收的工程价款,防止坏账损失,都是控制外延成本的重要课题。控制好工程这部分的成本,企业往往会收到很大的成效。

(1)注重工程保修期内的成本费用效益工程竣工结算后的工程包修期内,因工程本身原因或因建设方要求,往往要进行一系列的整改、保养与维修。在这期间工程量小,事多,任务杂,加上工种涉及齐全,事无具体,企业根本不可能按照工程定额来分配任务,工人也不可能依照工程定额来完成任务。这就容易产生费工、费时现象。因此,必须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控制好人工、材料、机械等一系列成本消耗,防止人工的过大浪费,防止材料的浪费及材料流失现象。防止机械出现闲置期过长或保养不良等现象。防止管理费用的过度支出。

(2)注重工程尾款收取所产生的成本效益工程结算后要通过一系列的办法及时收回工程尾款。随着工程交工后的时间延长,有些诚信不好的企业则故意以各种理由拖延还款。造成本企业的资金被其他企业占用,影响企业资金的利用与周转,使企业的资金成本增加。有些建设单位则因经济条件发生变化,无力偿还工程尾款,企业资金形成坏账损失。这些无形的不确定的巨额成本情况的出现,则会对企业效益形成具大的影响。

三、把握工程中资金运用对企业外延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企业为了生产经营需要,就必需要有资金,资金使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成本。因此资金运用管理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外延成本与经营效益。为了扩大生产,除了自有资金外,还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负债。在工程施工的资金周转中,如果负债失去理性,或负债行为失控,也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和管理、会把企业拖夸。因此在自有资金确当地运用好、周转好的前提下,正确地运用好负债是企业管理者和债权人的必修课题。

1、把握好负债资金运用“度”,防止资金运用成本的无“度”增加,造成企业经营负担

在企业生产规模适当增加时,负债限量适当增加,企业效益会同步上升,企业的资金回报率就高。但举债必须有“度”。掌握好举债的“度”,也是企业工程项目外延成本管理的重要一方面。

为了掌握好举债的“度”,企业若在扩大生产规模时,就要审查投入项目,分析新的负债对企业产生的影响。负债是否在即时偿还能力范围内,即增加的速动资产是否可足以偿还流动负债。如负债在即时偿还能力范围内,则可以适当扩大规模。如果,扩大规模后,企业不能届时偿还增加的负债,或有损企业自身信用,就成了盲目负债。这就必然会导致企业管理混乱,企业信用下降,经济效益流失。这样的负债就应予拒绝。

因此,加强企业负债的“度”的管理与研究。是经济管理者、企业经营者、投资人、债权人都须深化研究的对象。只有找准负债的切入点,用活用好各项经济政策,才能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经济效益稳步上升。

2、掌握好举债的方法,降低资金使用外延成本

企业筹措债务资本,必然会发生负债成本,企业要能健康发展必须搞好资金筹措与资金运营的结构平衡,重视资金营运结构与负债结构之间的配比关系。确当地利用好流动负债是企业增加经营资本,优化资本结构,降低筹资成本,提高资金营运效能好途径。

(1)举债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外延成本。就资金成本一般而言,首先流动负债的成本要低于长期负债成本。负债的成本主要包括取得成本与占有成本。对于应付股利与应付账款来说,取得成本与占有成本基本为零。对于短期借款与长期借款来说,前者第一次的取得成本与后者相差不大外,以后各次的占有成本由于程序化原因,可忽略不计,可以认为两者在取得成本方面基本相等;但短期借款的利息要低于长期借款的利息,即前者的占有成本要低于后者。其次,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长期负债在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及研究开发等方面时,负债成本要资本化,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按一定比例进行折旧、摊销。而流动负债用于此方面的投资时,其成本可直接计入费用,减少了当期的税费支出,延缓了纳税时间,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经营,符合企业效益最大化的长期目标。

(2)举债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外延成本的效果。流动负债增加了自有资金的运行成效。在一个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流动负债中的大部分具有经常占用性和一定的相对稳定性。而长期贷款的期限长、风险大,取得却又比较难。取得后带来的是某一时点上的大量资金的流入流出。取得贷款时,大量资金的瞬时流入,公司很难一下子将其充分利用,势必造成部分资金的闲置;偿还贷款时,由于需准备大量的资金,带来的压力是易造成财务拮据;由于需定期储备一定的资金,这就又造成了资金暂时闲置,影响了资金效益。

(3)举债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资金平衡点。而流动负债有利于现金的平衡流动与资金的充分利用。其一,应付账款与应付股利等流动负债的存在使得资金的流出时间延迟,有利于公司对资金的充分利用。其二,短期负债的定期偿付性使得公司的现金流入与流出可以较容易达到平衡,短期负债的取得比较容易、迅速,对于公司资金的安排也就较容易。

篇12

一个较大企业的行政管理体系,其本身往往就是一个具体而微的小企业。行政工作在其广度、深度、重要性及敏感性等方面都不同于企业各方面?quot;业务"。行政工作涉及到企业内部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里里外外的沟通和协调。行政管理的广度,涉及到一个企业的全部运作过程;行政管理的深度,又涉及到许多局外人难以想象的细微末节;行政管理的重要,是因为它是领导和各部门、众员工之间的桥梁;行政芾淼拿舾校且蛭婕暗矫扛鋈说那猩砝妗?

企业的行政管理如此重要,然而却几乎没有人去它;这是现今企业普遍感到最头痛的是行政管理,而改进它又不知如何下手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仅就其中的二、三作一探讨,期望引起讨论。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功能及其要求

行政管理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企业行政人员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事务。但是,这些事务只不过是行政管理这棵大树上的枝枝叶叶而已。概括起来说,行政管理在企业中主要有管理、协调、服务三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协调是核心,服务是根本。究而言之,行政管理的实质就是服务。

专门的行政管理部门(通常称为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行政人事部之类)担负着企业行政管理的组织实施、具体操作,是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是整个行政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

行政部门应该兢兢业业、认真细致地做好种种行政事务工作,把领导和员工从繁重、琐碎的行政事务和生活琐事中解脱出来,可以集中精力、轻装上阵,研究国内外市场形势,考虑公司的发展战略,探讨公司的组织架构,任用公司的各级干部,实施公司的经营方针,解决公司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及专心做好每一笔重要业务等等。为了做好纷繁复杂的行政工作,行政部门的领导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茫无头绪地整天瞎忙;或是被领导一会儿支到东,一会儿支到西;结果村村起火,处处冒烟,吃力不讨好,不知道自己整天都忙了些什么。行政部门的领导应该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性,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有自己的主见,能够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好安排,指挥若定。为了能达到这种境界,必须建立健全和认真执行行政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一系列规范化表格、图表等,从而建立起行政部门的"法治"秩序。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行政人员队伍;同时要搞好分工、管理层次和合理授权。一旦行政系统的一系列硬件(如办公设施、生活设施)、软件(如规章制度、工作程序)、人员队伍、分工协作和管理层次等等建立健全起来,整个行政管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就会象一部自动机器一样运转,只在较少的场合才需要部门领导和上级领导辅以"人治"。一个行政部门的的管理能够做到这种程度,可以算是有一定水平了。

然而,行政部门如果仅仅满足于这样一种管理水平,那还是不够的。行政部门还必须在"管理"、"协调"和"服务"三方面再上一个档次,才算是一个合格的企业的行政管理者。

从"管理"方面来说,行政部门不能满足于在日常事务的层次上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还必须在公司的经营理念、管理策略、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用人政策等重大问题上有自己的思考,并且高屋建瓴地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成为领导不可缺少的"高参和臂膀"。这就要求行政部门的领导者不能满足于做一个事务主义者,而是要做一个有思想、敢创新、有冲力的领导者;换句话说,他不能仅仅满足于做好一个战术家,还要努力做好一个战略家。很显然,也只有一个有思想、懂战略、敢创新、有冲力的人,才能把行政工作做得更好,做得再上一个档次。

从"协调"方面来说,行政管理者不能简单地以传达领导的命令、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为满足;也不能凭借自己在企业的独特地位对各个部门颐指气使,以权压人。行政部门应主动做好上与下、左与右、里与外的沟通,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做好协调。没有充分沟通的协调不成为真正的协调。

从"服务"上说,行政部门要甘当幕后英雄的角色。因为行政服务干得再出色,毕竟是服务于企业的最终目的的。行政部门的工作,特别是后勤服务工作,永远不要奢望成为企业关注的"中心"。不但不可能,而且不应该。因为如果一个企业的关注点不幸竟在于行政部门,那只能说明一点,即行政工作做得实在太糟糕,了企业各方面的工作,影响了企业最终目的的实现,以致于引起大家的关注。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应该是"润物细无声"。行政部门最忌讳处处显示自己的存在,与其它部门抢镜头,争荣誉。行政部门应该象一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器,这头原料(任务)进去,那头成品(结果)出来;其中的许许多多曲曲折折,都消化在行政体系之内,切忌为自己评功摆好,四处张扬,浪费别人的时间、精力和感情。要反对利用自己对公司资源的支配权只顾为自己谋取私利或便利的行为,特别要反对把行政部门变成"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府衙门。管理是要执行制度的;但执行制度也是一门,并不一定要搞得剑拔弩张,刀光剑影。特别是在高素质人才集中的地方,更要注意对人的尊重。行政工作要做得有人情味。

?quot;管理"上做好斓嫉牟文焙椭郑诔浞止低ǖ幕∩献龊?quot;协调",在"服务"上当好幕后英雄的境界,是行政工作的理想境界。由于各种因素,并不容易达到,我们只能是尽力而为之,努力趋近于这种境界。

二、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及其要求

一般意义上的行政管理主要包括管理、协调和服务三方面的功能;究而言之,行政管理就是服务。就这一点而言,企业的行政管理与政府机关大体相同。 但是企业的行政管理与政府机关仍有很大不同。这种不同,在我看来,归根结底就在于它是企业的行政管理。企业的行政管理至少有以下特点:

一、 企业的行政管理不是独立自足的,它本身并不是企业的目的所在。企 业的行政管理即使搞得象一朵花似的,如果不利于充分利用和合理调配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资源,不利于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开源节流,提高企业的效益,加快企业的发展,那也是没有价值的。简言之,企业行政管理服务于企业的根本目的即:通过为提供商品和服务而谋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就政府体系本身而言,可以说就是它的目的本身。也就是说,政府机关之所以存在,目的就在于实行行政管理。这就使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往往给人一种"为管理而管理"、不尽情理、不合实际的印象;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企业里,就会比较触目惊心,使人难以容忍。

二、 由于上述特点,因而也就派生出企业行政管理的又一大特点,那就是它比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更注重和实质,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表面文章、繁文缛节、形式主义。企业的行政管理往往根据公司实际需要,对行政管理的诸多制度、程序、环节、形式、图表、文件等进行剪裁和调整,使之变得精练、实用、简洁、便利、省时、省钱。

三、 企业行政管理的第三个特点,在于它或多或少地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联即更讲究实效。虽然我们不能说要直接用企业经济效益来衡量具体的行政管理行为,也就是说,不能直接对某个具体的行政行为问"你这种做法能为企业赚多少钱";但是,企业的行政管理还是比较直接地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联系。企业行政管理的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司的各种资源,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开源节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快企业发展。

四、 行政管理的第四个特点,在于要比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来得灵活。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制度、程序、图表等,与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有一定距离甚至严重脱节;为了照顾方方面面的关系,"多一事不如少一?quot;,一般都有较长时间的延续性,有的甚至几十年一贯制的老面孔。因此,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往往不可避免地带有保守、僵化、死板、生硬、不近人情、不合时宜等特点。而企业的行政管理往往根据公司实际需要经常进行变革、增删、剪裁、变通,因而带有很强的灵活性,比较能符合的发展和公司实际。

五、 企业行政管理的第五个特点,在于它"为企业的前线服务"的色彩比较明显。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人员在企业中比较"低调",不象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那样往往高高在上,趾高气扬。当然究其实质而言,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也应该是为企业、为、为民众服务的;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政府机关距离每个具体的服务对象比较远,受到服务对象的和制约都比较间接,客观上就使这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往往被"异化"、被颠倒过来了,"公仆"变成了"主人"。而在企业中,一般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出现,行政部门为技术、业务等一线部门服务的关系一般比较明确。

企业行政管理的上述特点就给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提出了这样一些要求:企业的行政管理必须时刻着眼于为企业的利益服务,反对"为管理而管理";必须坚决摈弃形式主义,切实讲究实效;必须大力讲究勤俭节约,反对大手大脚;必须根据公司实际需要和可能采取灵活变通的方式,一切以公司利益为最高原则,反对泥古不化、因循守旧;最后,企业行政管理最终要落实到确立服务观念,克服老爷作风和衙门习气,切实搞好服务上来。

三、反对企业行政管理中的 "游击作风"和"衙门习气"

在企业的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完全摈弃"机关习气",完全凭主观意愿办事的"游击作风"。企业中没有系统完整的规章制度、上下左右的明确分工、明确而充分的逐级授权和环环相扣的工作程序;或无章可依,或有章不依;凡事完全看老板或各级负责人的当时意愿,一拍脑袋决定任何大小事项,没有的、决策、落实程序;决策只凭当时灵机一动,正确与否全凭运气。机构、部门、各级负责人都形同虚设,上级对下级大小事务插手过多,搞得下属无所适从。往往是老板忙得昏天黑地,干部员工却有劲使不上;老板总觉得干部员工拿得太多,做得太少;干部员工又对老板一肚子怨气,怪老板不重视自己。这样不但无法调动干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易于造成劳资双方的隔阂与对立。由于没有制定出成文的"公道"和"规矩",造成企业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互相扯皮,互相推诿;尔争我夺,辩论不休;或遇事不议,或久议不决,或决而不行,或行而不果;重复讨论,重复决定,重复劳动;朝令夕改,朝秦暮楚。企业处于一片"打乱仗"状态,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员工士气,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

另一种倾向,是一些"机关作风"较重的企业行政管理干部,完全不考虑公司的实际需要和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完全照搬党政机关行政管理那一套,搞形式主义、表面文章;繁文缛节、按部就班;清规戒律、条条框框;文牍主义、官样文章;公文旅行、笔墨官司;纸上谈兵、咬文嚼字;高高在上、颐指气使;脱离实际、不讲实效。这样一种行政管理,既浪费精力,又浪费时间;既浪费人力,又浪费钱物;哗众取宠,华而不实;僵化死板,不近人情;把一个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变成了旧时代?quot;衙门"。这同样造成极大浪费,降低工作效率和员工士气,影响公司效益。

以上两种倾向,都是我们应当大力反对的。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当前条件选择合适的、有一定程度的规范性的行政管理模式,并且随着公司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避免"游击作风"、打乱仗,提高员工士气、工作效率和公司效益;但是任何企业必须时刻牢记,行政管理的目的和实质在于为企业的根本目的服务,为公司领导和各个部门、干部员工服务,而决不可本末倒置,陷入过重的"机关习?quot;,否则同样会降低员工士气和工作效率,损害公司利益。

四、企业行政管理切忌脱离实际

篇13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特征有:

复杂性。因为供应链节点企业组成的跨度不同,供应链往往由多个、多类型甚至多国企业构成,所以供应链结构模式比一般单个企业的结构模式更为复杂。动态性。供应链管理因企业战略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其中节点企业需要动态地更新,这就使得供应链具有明显的动态性。面向用户需求。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并且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用户的需求拉动是供应链中信息流、产品/服务流、资金流运作的驱动源。交叉性。节点企业可以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同时又是另一个供应链的成员,众多的供应链形成交叉结构,增加了协调管理的难度。

(来源:文章屋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