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发展集体经济措施

发展集体经济措施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41:4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发展集体经济措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发展集体经济措施

篇1

“农村集体经济是指农村中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下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农村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也是增强村级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物质基础。彝良县角奎镇21个村,经济收入主要靠种、养殖业。随着农村税费改革,村集体经济缺乏新的收入来源和基础,集体经济发展至今仍处于“空壳”状态,严重影响全镇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因此,对如何组织发展角奎镇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组织收入,解决村集体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进行思考。

一、角奎镇农村集体经济的基本现状

角奎镇是彝良县的政治文化中心,位于彝良县中部,是以种、养殖业为主的山区农业大镇,辖3个社区,21个村委会,500个农业社,有农户26101户,农业人口103986人。耕地面积94002.1亩,2011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510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54元。农村经济主要是以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主,全镇无一个村有集体经济,普遍存在村级集体债务,农村集体经济一直处于“空壳村”状态,每年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的2万元经费维持工作开支,无其它任何收入来源。

二、存在问题

1.部分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观念弱化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逐渐淡薄,认为国有企业都改制了,再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走回头路,搞市场经济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只要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有无集体经济无关紧要;在思想素质方面,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存在严重的“等、要、靠”思想,这些错误认识严重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2.村集体资产和资金管理不够完善

各村按照上级要求都相应的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对资金的使用有明文规定,但部分村在管理和使用集体资金上还是不规范,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置制度于不顾,缺少民主,缺乏透明度,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3.村干部思路不清,认识不足

有的村干部只会陉没有资源、没有资金、没有好政策,怨天尤人,只抱怨工作难做,干部难当,他们对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思路未激活,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方面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对发展集体经济束手无策,不会挖掘地方潜力,发挥地方资源优势。

4.村集体债务沉重

在取消农村税费以前,维修村委会、架电、修建校舍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兴办集体公益性事业的贷款、借债,累积至今造成村级大量债务。由于村集体经济发展停滞,缺乏新的收入来源和基础,无法偿还。据统计至2007年6月30日止,全镇21个农业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债务,共有债务930428元,沉重的债务包袱严重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对策及思路

1.理清思路,努力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1)用好、用活、用足相关扶持政策

2005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意见》,给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应结合角奎镇实际,积极做好扶持村集体发展项目的申报、立项,通过实施项目开发来增加集体经济。

(2)大力开发集体资源

田地资源较丰富的村,须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引导农业规模经营,推动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区域特色,提高农业效益,如大河村、漆树村应大力抓好具有地方特色的樱桃、李子等水果生产,花桥、河湾、马窑村应着力发展蔬菜生产供应城镇。

(3)做好“以地生财,筑巢引凤”工作

通过合法的土地流转,招商引资,建工业、农业园区,大力招商引资办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农村工业化。

2.大胆创新管理机制,形成良好发展局面

在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的基础上,切实加强村级事务监督管理,严格村级各项管理制度,促进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一些发展项目、承包工程等重大事项,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篇2

农村基础设施就是为发展农村生产和保证农民生活而提供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总称。农村经济基础设施包括:交通,水利,能源,通信,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它们是农村中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农村经济相互协调发展,而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主要是指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农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电力、牧区草场围拦等“六小”工程)存在很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农业仍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目前,全国仍有近一半左右的耕地缺少灌溉条件,基本上是“望天收”;现有灌区大都修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一些工程设计标准低、配套差别,相当一部分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现有的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

2.农村电力设施落后,用电贵、用点难。在农村电力改造方面,尽管国家做了很多的工作,使得农村电网结构明显改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度显著提高,但和其他地区相比,在总体上还比较薄弱,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电网明显落后,用电难、用电贵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偏远地区甚至仍然没有解决生活用电问题。

3.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低,设施简陋。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差、卫生基础设施落后、基层计划生育服务能力滞后、公共文化设施不足等问题仍未从根本上改变。由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占有率低,农村居民公平享有上学、就医的机会大大低于城市居民,使得农村地区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困难大,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比例高。

4.饮用水安全隐患大,供水水质、水量不达标。受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类不合理活动等因素影响,目前中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仍较为突出。受工业污染影响和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固体废弃物等影响。

二、造成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原因分析

1.农村集体经济无钱投入,农民投工投劳下降也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重要因素。在农业集体化时期,集体经济和“两工”(即农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曾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而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来,一方面,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多数乡镇没有固定的集体收入来源,因此,根本无钱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农民对农村包括基建设施在内公益事业的劳务投入总量持续下降,特别是取消了农民“两工”(即农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和农业税以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投入不足的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2.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影响。集体经济时期,中国政府对农村公共投入资金总量虽然很小,但是相对绩效却很高。土地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后,除少数地区外,农业集体化时期的集体资产也分配到户,以农户为主的这种家庭承包经营单位,虽然对农村公共产品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却缺乏对这些公共产品的保护和维护意识,致使原有的基础设施超期服役,有的甚至破坏严重,而新的基础设施鲜有投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

篇3

一、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一)产品市场需求受限的问题

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外向度已超过80%,有些地区经济的外向度更是超过了100%,我国大部分工业企业都在做外贸产品。由于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作为外贸产品主要销售地的欧美国家市场需求不振,大量工业企业产品销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有的订单减少,有的价格降低,有的资金回收困难,还有的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新兴市场虽然有所拓展,但总量不大,而且困难也不少,难以抵消传统市场下滑所带来的影响。国内市场拓展由于经营模式不同和需求类型不同,所以很难弥补国外市场需求不足。相对于虚拟经济,目前实体经济的市场制约更加明显、更加直接。目前,在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市场信用体系不够健全,尤其是国内市场信用,特别明显,直接影响市场规模的扩展。各地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产品假冒伪劣屡见不鲜,知识产权侵犯时有发生等等问题,还比较严重。就当前局势,我们还没有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科学的信誉评价体系和诚信体系,如果不能尽快有效地解决失信问题,将会导致国内市场混乱,开拓的综合成本就无法下降。实体经济企业普遍感到国内市场开拓难于国外市场,因而一些外贸产品生产企业宁愿缩产停产,也不愿拓展国内市场。

(二)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一些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微小型企业在资金方面供给严重不足,融资的成本高,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甚至有的去借高利贷,融资难,融资贵,使那些企业喘不来气,有的出口加工型企业由于外需萎缩,再加上人民币汇率波动,在生产经营中资金周转起来会更加困难,资金更加紧张。但各类金融机构及大型企业手中掌握着大量的资金,中小实体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很不稳定,在实际的资金运行过程中,总有许多中小实体企业资金周转方面上出现很大问题。一些中小企业因不能从银行贷款而转向民间融资,借高利贷度日,资金成本相当高,且风险也非常大。货币供应分配不均是当前经济中亟待解决的最大问题。

(三)创新投入能力不足的问题

在市场、资源、环境等多重压力之下,通过生产技术和管理创新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就显得尤其重要。但不少中小企业由于缺少足够的资金和技术能力,很难开展有效的创新活动。一方面,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比如研发经费的投入和新产品试制费用的投入等都需要大量的前提资金往里面投入。而在创新这些活动过程中又具有很大的风险,如研发失败、资金空投的现象经常发生,企业需要对这方面风险具备应对能力,这使得一些企业知难而退;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有一定的创新技术实力,需要引进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设备,这些方面都需要有足够的资金做保障。由于大量实体企业缺少资金支撑,创新活动难以有效开展。企业成本日渐上升。实体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成本构成内容众多,远多于虚拟经济。另外,目前劳动用工成本也在快速上升,不少生产企业感到招工难,用工成本高,人事管理难度大。

二、发展实体经济的措施

(一)营造脚踏实地、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

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水平,转变服务理念,积极支持和保护实体经济发展。着力帮助生产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实体经济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排忧解难,清除障碍。努力提高政府服务,大力改善服务水平,积极开展企业经营活动,提供政策服务、信息服务、智力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现实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并出台对实体企业发展有帮助的各方面决策,引导企业以实业为主,努力提升企业的产品总体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使以实体经济活动的企业得到更多的保护。为实体经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源和要素资源,要在才能、土地、资金等方面确保满意。要逐步增强市场运行的秩序,严查一些假冒伪劣和知识产权侵犯等违法的行为,这样才能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平等、透明的市场环境。

(二)着力提高实体经济的整体水平

认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快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按照高端、高质、高新化的要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抢占科技竞争的制高点。要积极的引导与激励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开发力度[2]。促使实业生产活动提高一个新的台阶。加强科学管理规划,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形成相互配套协作的产业链,以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着力发展战略性产业,在投资政策和要素保障上给予更多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国外技术先进、生产环保、效益良好、带动力大的产业项目,以此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企业管理,推动企业完善现代企业规章制度,改进和提升经营业态,增强企业竞争的软实力。

(三)处理好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

在虚拟经济健康的情况下,不仅能为实体经济提供必要的金融需求保障,同时也有利于实体经济分布结构的形成,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要把握住实体经济的基础性地位,防止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扩张。现代市场经济中,发展持续性的实体经济,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必不可少,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金融创新,提高金融业服务能力和竞争力,有效地进行金融监管,这样才能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要尽快制定并实施公正和公开的市场准则,切实放宽市场准入标准,做到消除任何无形与有形的市场壁垒。完善和实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方案,激励民间资本向基础性和资源性行业进入,增强实体经济在上游行业的竞争力度;另一方面,对于一些产能过剩的下游行业,要对落后的产能进行兼并或淘汰,以此来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要增强其对上游行业的谈判能力,从而防止实体经济行业在分配利润上出现差距过大的情况。

(四)提高产业创新能力

在物质生产成本逐渐提升的条件下,对于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一定要从以前的要素驱动转向创新型驱动。通过运用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速设备折旧、税收减免等一些措施,增加个人收入量,促使包括企业、科研机构等各种经济主体的行为模式。以此来增强创新能力,提高技术方法。在同一时间,也要加强技术和创新能力提升以创新能源转换为技术资源的效果。对于那些经济需要的企业部门,我们将制定一些合理的措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有利于企业攻克技术更新在市场上所存在的障碍,指引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做到创新和效率提升,并且在创新思路和方法上具备多样化,调配主体之间的行为、从而指导技术改革方向。

三、总结

实体经济的发展与国家的政策是紧密相连的,虽说我们暂时没有能力去改变什么,但是我们可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根源所在,从而更好的发掘经济的规律,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篇4

2针对我国房产经济现状提出的调控措施

2.1加大中央政府行政及法律的干预力度我国政府针对房地产法律法规体系的制订还有待强化和补充。一些开发商正是由于缺乏法律知识或利用法律方面的漏洞,钻了法律的空子,来为自己进行不法牟利。所以,针对这一方面政府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同时加大执法惩戒的力度,不让房地产开发商有机可乘。政府部门还可以通过行政机制来调控房地产价格,对房产价格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保证房价的稳定性。在土地出让环节,政府也必须严格把关,合理分配土地资源,通过稳定土地出让价格降低开发商的开发成本,进而控制房价的上涨。2.2购房者要加强自身对房地产经济理论的学多数的购房者和投资者对房产投资领域的理论知之甚少,盲目投资给自身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尤其在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过多的情况下,购房者和投资者更应该趋于理智,尽量避免房地产市场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先,在作出购买决策之前,可以参考政府部门或社会舆论对房产行业动态做出的科学分析,从中提取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其次,要全面了解研究房产行业当下发展的大环境,作出比较科学客观的判断;再次,要强化自身对房地产行业理论的学习,掌握其变化规律,抓住购房的最好时机,最大化减少房产泡沫对购房的影响。只有加强预防,理智消费,才能最大程度的阻止风险的发生。2.3国家要合理利用土地,限制土地的过度开发土地是人类居住和生活的最基本要素,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最大程度的开发其使用价值是人类一直以来所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我国目前的土地资源现状是人多地少,只有采取有效办法缓解人地矛盾,才能保障我国经济平稳有效的向前发展。我国目前正处于土地开发热潮,在土地开发过程中,难免有土地滥用,价格虚高的现象产生,房产开发商受到利益的驱使,不惜高价购地,而政府也趁势抬高地价,两者结合更是催生了土地高价的现象。而开发商将巨额的土地成本通过高额房价的形式间接转嫁给了终端购房者,损害了购房者的利益。针对这一土地市场乱象,政府必须通过和制订和实施相关的土地利用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予以严格打压,从根本上遏制房产涨价的源头。只要政府抓住问题的突破口,对症下药,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不利趋势必将扭转,房产行业回归正常也指日可待。这是因为:其一,房地产行业也受到市场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它的发展必然存在着波动,只是波动幅度的大小不同而已,但最终肯定要回归到正常水平。其回归的速度和时间不确定,这还要视政府和个人的主观努力程度及政策实施效果而定。当然还会受到客观因素诸如地区差异和地区政策不同的影响。其二,找到泡沫经济的突破口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在结合政府措施的同时,要从自身出发,主动出击,胆大心细,尽快找到造成房地产泡沫经济的关键并制订相应对策,以求有效的规避房地产市场所带来的价格风险,摆脱房地产行业的困境。否则将会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冲击,使其陷入更大的危机之中,被新的经济形式所取代。

篇5

1.近年来旅游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在治理生态环境上,给予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投入,取得了良好成效,2003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发展速度较快,产业初具规模,经济效益不断提高。2011年、2012年、2013年延安旅游综合收入分别为110亿元、180亿元、151.9亿元,旅游经济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

3.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目前,延安市主要景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住宿、饮食等配套设施较为完善,景区的卫生、人文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接待能力明显提高,管理水平、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也明显改善,同时,兴建了相关的娱乐项目,景区基本实现了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建设格局。

二、延安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1.城市定位模糊。依赖延安丰富的石油、煤炭资源,近年来延安经济飞跃发展,城市开发日新月异,但这与延安革命圣地的地位发生了冲突。新城老城混建,高楼大厦与窑洞、钢铁斜拉桥与延河大桥并存,革命旧址周边环境不断受到侵占、蚕食或消失。

2.旅游产品单一,产业链条短小。一是红色旅游仍停留在旧居游览上,游览形式以静态参观为主。像宝塔山、杨家岭、壶口等一些较大的景点,差不多三个小时左右就能游览完。二是缺乏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红色文化,特色旅游亟待发掘内涵。游客去革命旧址参观,看到的就是一孔窑洞、一个土炕、一盏油灯、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没有从中感受到更多。而解说员的解说词很像政治教科书,缺乏现代语境。三是忽视陕北自身具有的民俗文化和黄土高原的生态资源。

3.景点相关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景点的服务工作不到位,延安在2011年全国旅游城市中游客满意度排名中再次垫底。延安由于受地形限制,目前城区内只有少数几十家星级酒店和700多辆出租车。星级酒店和出租车数量少,成为让延安旅游缺乏提升服务足够空间的两大“先天性硬伤”。延安是革命圣地,也是华夏人文初祖黄帝的陵墓所在地,名气太大了,游客心理预期肯定很高,但延安地理位置特殊,城镇规模小,旅游服务的软、硬件条件还很不配套,这势必会带来游客的心理落差。特别是散客一般会在小餐馆就餐,认为卫生服务相对较差,有时候在小店里买到劣质土特产,其满意度会相对更低。

4.资源利用率低,闲置现象严重。大部分景区景点无法体现和承接革命精神,另外景点参与型和学习体验型的旅游项目少,“走马观花”现象严重,无法留住游客,更别说进一步的消费。整体规划不足,“红色之都”向周边的辐射作用发挥不足,周边县各自为政,造成旅游资源浪费。

5.目前旅游队伍的准入门槛太低。对资质、能力、素质的约束不够,对延安旅游的形象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发展延安旅游经济的解决措施

1.调整城市总体结构,中疏外扩,上山建城,保护革命旧址。延安属于典型的线形城市,城区密集地分布在一个“Y”字形的三条主川道中。市区地形最为宽阔的东川最宽处也不足1公里,长度却超过了20公里。而地形更为狭长的南川,最宽处只有200米,只有两三条马路的宽度。其36平方公里的城区目前容纳了近50万人口,人口密度接近北京、上海,达到每平方公里1.47万人,这使得城市发展和保护革命旧址发展红色旅游无法兼顾。

“中疏”就是把现有老市区的密度减下来,借鉴平遥古城的经验,将老市区的政府机关、居民等迁到新城,恢复老城原貌,保护革命旧址,发展红色旅游。修旧如旧,城内建设特色窑洞,只有旅游大巴可以通行,以解决交通和住宿难的问题。“外扩”就是将老区部分城市功能扩到外面去,在山上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新延安,突出红色延安和现代化延安两个特色。

2.树立“大旅游、大发展”理念。积极实施“旅游立市”的发展战略,一是构建新的资源开发模式,将延安旅游业发展纳入整个陕北大发展的框架之内,通过资源的整体设计,科学开发,规模利用,提高旅游资源的整体效益;二是确立资源梯次开发的总策略。各个区县自然条件不同,经济发展基础不同。要根据各地的发展能力,确定不同层次的开发进程;三是要统一进行旅游线路的总体设计。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避免同质资源的重复开发,减少重叠项目的建设,使宝贵的旅游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实现区域范围内区县旅游资源的共享性与互利性。

篇6

关键词:

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网络安全;网络支付;网络消费;商业信用

在互联网信息化趋势快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已经成了网络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并催生出了很多网络经济发展模式。对于网络经济而言,本文认为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解释,狭义的网络经济指的是以信息和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产业经济;而广义的则指的是,如电信、电力、能源、交通运输等网状运行行业组合成的产业群体。近些年网络经济在一些细分的领域也开始迅速发力,如网络游戏、网络支付、广告、网络直播、音乐以及在线视频等,可以说由于网络文化的日渐盛行,才带动了许多网络经济模式的创新发展,虽然发展的过程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新的问题的出现,必然也会随之出现解决问题的措施,从而推动网络经济不断循环向前发展。

一、网络经济发展现状

网络经济发展速度快:从近几年国家互联网普及和渗透率等数据来看,我国网民人数持续增加,在智能手机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网民的购物行为、网络在线直播、网络音乐、游戏、网络体育等,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我国网络经济的市场容量越来越大,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网民规模数量逐步扩:从国家互联网发展的权威数字来看,截止到2016年上半年,我国的网民规模达到了10亿左右,互联网群众规模的扩大与增加,使得国内网络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市场容量。大规模的网民基数,是一切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等高速发展的基础。互联网商务化程度:在网民基础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互联网群众的网络商务行为开始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如近些年网络群众的购物消费、网络直播、网上阅读、网上支付、网上看电影、听音乐、看体育赛事等,这些网络行为覆盖的网络群众面积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带动了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网络经济存在的问题

网络资源分布不均衡,区域差距较大: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我国各地区之间的网络资源建设情况也存在较大差异性,东部沿海省份的网络基础设施相对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网络资源分布情况相对并不理想。网络经济的发展,受到网络资源的严重制约,不发达地区的网络经济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层次上,同网络资源优势地区的差距不断扩大。针对具有购买力的目标人群范围不够大:我国网络经济具有覆盖范围广,并且针对性薄弱的特点。我国网民的主要群体依然集中在35岁及以下年龄的人群,这一人群的网民总数占我国网民总数的68.6%,已达到我国网民总人数的2/3。而在这部分网民群体中学生人数占据总大比例,学生网民的消费过于集中在网络阅读、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网络购物等领域,对于促进我国电子商务交易的快速发展相对缺乏足够的购买力。而促使我国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就在于电子商务的发展。这也说明我国从事互联网广告宣传的企业的广告投放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虽然点击率较高,但是潜在的受众范围较小。网络安全担忧: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模式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客观上给攻击者提供了便利,信息安全的常规性风险、数据资源的集聚性风险和新技术应用的潜在性风险相交织,为信息安全攻击提供了温床,黑客攻击、虚假信息、数据滥用、隐私泄漏等问题更加难以控制,网络攻击、诈骗的门槛正越来越低。病毒传播、域名劫持、漏洞攻击、拒绝服务、APT攻击等手段层出不穷。同时,攻击者更加注意策略的选择,信息攻击更加难以追溯定位。由于技术水平和人为因素,计算机软硬件的“缺陷”和“漏洞”仍然难以避免。由于新的安全威胁的不断涌现,防御的有效性成为一个动态的概念。矛锐利了,盾当然应得到加强,所以,“防御”将跨越整个网络、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信息安全保障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要在日趋激烈的对抗中不断调整。网络经济的法制环境不够健全:由于我国针对网络经济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我国网络经济在管理机制、投诉机制、监督机制等机制方面存在诸多的法律漏洞。网络版权缺乏保护体系;未经工商管理部门批准的、注册的非法网络经营行为;虚假信息;网络诈骗行为;网络虚拟财产盗窃行为等,都缺少相应的法律制度,这就为我国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了阻碍。我国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要不断的完善和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网络经济法制环境的不断完善,将使违反网络经济法律的行为受到相应的惩罚,受到侵害的受害人可以通过网络经济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我国网络经济的快速的、平稳的发展创造良好法制环境。

三、网络经济发展创新的对策思考

政策层面:各级政府部门要在政策层面上加大对网络经济的支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及引导措施意见。第一,要在未来几年内建成创新活跃、基础设施完善的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格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要引导和培育具备自主研发实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云计算核心龙头企业,集聚一批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云计算产业示范园区,云计算数据中心集聚地,实现跨区域共建共享;基本建成以国产密码为支撑的全省云计算和大数据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在制造、农业、金融、医疗、物流等领域建成一批应用示范项目,形成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应用生态。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方面,将引导建立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联盟,支持企业机构联合承担国家和省云计算技术攻关、试点示范应用等项目。第二,在产业资金支持上,要加大对云计算重点应用示范项目在项目核准、电力保障、网络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发挥长江经济带产业投资基金和省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等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联合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加大对云计算产业的投入力度,从而提高云计算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实施稀缺人才开发导向目录研究与制度,定期相关信息。扶持网络企业与培训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国家科研究机构共同建立研发中心与实践基地。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提高网络速度降低收费标准、云计算与大数据良性发展等系列措施,加强信息技术在网络经济重要领域的创新,创造网络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加强技术创新、促使网络消费,为网络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坚持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掌握网络发展趋势,落实网络强国战略,加强信息技术与网络经济的融合,从而创造网络经济发展的新空间。技术层面:积极实施“宽带中国”战略,推进宽带网络提速降费,加快4g网络和高速光纤网络建设,不断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扩大网络覆盖范围,优化网络结构,提升网络质量。网络安全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以发展推动网络安全,就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切实解决网络发展中的漏洞和不安全因素。比如蚂蚁金服推出的新技能--“刷脸”购物,观众可以通过“扫脸付”体验这项全球领先的生物识别支付技术。在当前越来越多人使用微信等网络技术支付资金的情况下,这款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将有效提升网络支付的安全性。可以说,“刷脸”购物,支付只要真心,安全就在身边。90%的企业都关心云的安全问题,安全性已经是阻碍云计算发展的更快的最大因素。针对云安全的防护设计,应当充分考虑云计算独有的特点。通过对云安全的威胁和明确各方面的安全需求进行分析,充分利用现有的、成熟的安全控制措施,结合云计算独特的特点和最新技术进行综合考虑设计。传统安全防护模式无法应对高级威胁的挑战,安全防御的重点转向了检测与响应。实现快速检测和响应离不开协同。通过数据的协同、智能的协同和产业的协同,我们才能建立有效应对安全威胁的新型防御体系。支持技术业务创新。支持鼓励新一代移动通信等热点领域的技术、业务、商业模式创新。特别是在5g方面,大力推进5g标准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5g技术研发试验,力争在2020年启动5g商用。法律层面:网络空间不是违法者逍遥法外的地方,必须坚持依法治理网络,依法创办网络,使互联网在法制的轨道上发展。网络经济法律的完善是法治国家与法制社会必不可少的。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必须依法治理。依法要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比如个人信息保护、电子商务、互联网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法制建设,就显得尤为迫切。国家通过互联网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一方面依法保障网络运行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内容安全,另一方面也对相关案件依法处理,以形成法律的震慑效应,进而维护网络安全。国际合作层面: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任何一个经济体都不可能在世界经济体系外独立存在。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开展同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国家网络经济发展的管理模式、先进技术、法律体系等方面的经验,密切关注国际网络经济发展的趋势,积极开展网络经济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实施开放性战略,支持国外企业、国内企业、社会团体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促使全球网络经济的发展,从而提高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创新。随着电商的迅速发展,网络经济在发展创新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也在给人们的日常行为和习惯带来更多的改变。网络经济是促进社会经济和网络科学技术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虽然在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找准这些问题的根源,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就一定能够防范和化解网络经济的风险和不安全等因素,从而促进网络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凡新,涂圣伟.当前网络消费发展的问题、趋势与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4(02).

[2]张曦晔.网络消费中消费者权益的保护[J].法制与经济(上旬),2014(01).

[3]郑德荣.我国网络视频信息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

篇7

一、房地产经济发展调控政策分析

从2003之后我国出台了相关的房地产政策,对房地产的调控主要从信贷方向着手。2003国务院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再一次声明了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房地产供求出现了空前的膨胀的局面,经济的发展逐渐失去了控制。次年,国务院出台了相关文件,指出了第二套房的首付比例不能够低于百分之四十。2005年房价依旧飙升不降,央行决定取消房贷优惠政策,并且部分地区的房贷首付从百分之二十上调至百分之三十。但是尽管如此,房价依旧呈现只涨不降的现象。2011年之后出台了“新国八条”,房地产行业有了相对应的改善,但是一直呈现着增长的现象,房价增长缓慢,但是并没有停止增涨。从国家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当中,很容易发现我国对房地产的市场调控从未松懈过,从关注角度和重点来说一直都保持着高昂的状态,从整体上改变了房地产的结构,对抑制房价起到了一定的效果。采取了信贷、税收、住房保障等相关手段,并且掌握了房屋经济发展的关键,多次调控的时候都取得了显著地效果,但是房价上涨的局面仍然存在,并没有被彻底的改变。2013年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出台了“国五条”的政策,其中包含了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增加普通住房以及地供应、加快保障性安居住房的建设、加强市场监督管理机制等等。这项政策的出台,不再是为了解决新的问题,而是在以往政策的基础之上为了能够稳定问题,从而稳定房地产市场。

二、分析房地产调控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说我国房地产在不断的出台新的政策控制房地产的发展,但是却不能够真正的改变房地产的局面,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说起。第一、国家出台的相关房地产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有一定的冲突,宽松的货币政策逐渐加速了货币的供应量和信贷规模的增长,随之而来的就是房价的不断飙升。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直接关联到了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导致房地产经济得不到更好地发展。第二、房地产的调控机制尚不健全,没有有效的控制好房价的稳定性。我国的房地产调控机制和政策尚不健全,一般来说处于短效机制模式中,这种情况直接性导致房价控制度降低。从房地产的调控机制来说,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且机制不健全,导致了很多部门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不能够形成统一、协调的目的。第三、目前我国的房地产政策尚不完善,变动非常频繁。其中包含了税收、土地、信贷等多方面的内容,一定要保证政策之间的一致性,才能够保证房地产的价格受到一定的控制。第四、从目前我国调控政策来看,并没有进行统一的管理,采取的方法还很单一、市场监管力度并不严格,居民的合法住房权益并没有得到保障,影响了房地产调控的效果。第五、房地产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并没有落实到位,限制了调控的作用。房地产调控政策在地方部门落实不到位,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令人担忧,很多政策在地方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但是并不像文件中所阐述的一样,出现了不属实的现象。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调控的政策是否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这是调控政策的执行是密切相关的。即便我国出台的房地产政策再完美,不落实到实处那么这项政策的出台和没有出台是一样的效果。我国的住房制度还有待提升。我国的住房制度出现了很大的漏洞,正是因为如此才导致了我国房价在不断的攀升。从我国最初的福利分房制度、一直到商品房和保障房共存。我国房价的增长程度可以说呈势不可挡之势、居高难下。

三、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建议

为了能够将房地产的经济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认为首先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相关数据表明,最近几年来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一直在一个较高的阶段,货币的超额发行对社会的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较大的隐患。无论是从社会安全还是说经济角度来说,货币的稳健政策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央行的货币政策应该逐步的回归稳健,这样既能够有效的控制好货币的供应量,同时还能够抑制通货膨胀的现象,能够有效合理引导信贷,对产业机构进行有效的调整。加强地方政策执行的监督力度。我国房地产经济政策始终不能够落实到位就是因为地方政府和基层部分执行力度不到位。从目前我国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来看,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划分,地方的资金相对比较薄弱,才会出现依赖房地产进行投资提升政绩的现象。所以说一定要加强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财政权利和事物权利,要不断的给予地方财政权利和相对应的应事权利。同时,中央还应该加强地方的监督管理工作,将房地产经济的相关政策执行情况作为地方官员政绩的重要内容,设置地方问责制度,将相关的地方产调控政策落实到实处,从而保证能够达到预想的效果。完善市场住房保障制度。在住房分配过程中出现了福利公平的问题,政府在制定经济适用房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解决中低家庭收入的问题,应该减免相关的税收。很多房地产商虽然表面上执行政府所实施的政策,但是背地里却从这个政策中砖空子,利用政府出台的政策,获取了大量的利润。打着政策经济适用房的幌子,不改变房子的价格,从而赚取一定的利润,这不但没有改变房地产市场经济现象,而且助长了腐败滋生的趋势。中央所下发的财政补贴并没有真正补贴到真正需要的家庭中,反而成为了开发商的利润和中等消费的优惠额,这对低收入的家庭是非常不公平的,违背了经济适用房推出的初衷。各地政府可以取消经济适用房的政策,对一些收入较低的家庭采取补贴政策,补贴的标准应该按照当地居民的收入来定。同时对于廉租房实施优惠政策,这两种政策的建立和经济适用房的推出来比较而言更具有说服力,要不断的避免行政干预所造成的市场影响,同时要积极鼓励人民买经济适用房,政府的补贴应该让人们实实在在的感受到。

篇8

体育经纪人作为体育产品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纽带,为运动员、俱乐部、协会、赞助商、广告商牵线搭桥,是体育市场发展不可缺少的行为主体。马铁、黄文卉等人将体育经纪人定义为:“以获取佣金为目的,与体育相关人员及组织签订委托合同,充当委托人与第三人之间有关职业运动、体育竞赛的订约媒介,或为委托人提供通过体育获益机会的自然人、法人或其它经纪组织”。体育经纪人发展至今,己经形成一股社会力量。“姚之队”、“中体经纪”、“八方”的崛起,NBA中国赛以及在电视上众多的体育明星所主打的广告都在体现着体育经纪人的价值。假外援现象、国内优秀运动员低价输出等又提醒大家体育经纪活动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在我国的体育市场化的过程中,对于体育经纪人问题深入研究是非常迫切的。

一、我国体育经纪人的发展现状

体育经纪人的组织形式。目前我国体育经纪人数量不多且多以公司的形式存在,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等经济、体育较为发达的地区。公司法人是我国现有体育经纪人的主要细织形式,个体经济人和体育经纪人事务所的形式还很少。

体育经纪人现行培养模式。目前我国尚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体育经纪人培养体系,仅有的体育经纪人培训班,近几年在全国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但培养效果不尽人意,形成了一批持证却难以上岗的“准体育经纪人”。

休育经纪活劝的参与主体。在从事体育经纪活动中,真正体育经纪公司在我国数量还很少,更多的是以兼营体育经纪业务的其它组织形式从事经纪活动,主要是广告公司、攻关公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此外国外体育经纪公司也参与了我国体育经纪活动。

体育经纪人的经纪活劲形式。目前我国体育经纪人主要以“居间”形式为主,高水平的“”等经纪活动还很少[1],在运动员的经纪,特别是优秀运动员的经纪方面存在体制制约,而仅有的运动员经纪也仅限于部分运动项目运动员转会,回前我国体育经纪人的经纪领域是体育赛事,但运作水平有待提高。

二、 我国体育经纪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经纪人管理法规健全。与体育经纪人的人数迅速发展相反,我国体育经纪人的管理体制与法规却没有随之健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没有统一的体育经纪人立法。我国并没有统一的体育经纪人立法。现存的只有国家工商局在2004年颁布的《经纪人管理办法》和少数几个省市有关于体育经纪人的法规,而且法规的内容不一致,不利于体育经纪人在全国范围内执业。第二,没有专门的体育经纪人才。我国的体育经纪人大多数是兼职执业,执业能力和素质并不高。同时没有经过专门的职业培训,对经纪人的专门知识、比赛规则和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第三,没有体育经纪人的违规救济措施。体育经纪行业的迅速发展,体育经纪人侵犯体育运动员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在我国现阶段,运动员只能通过《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有限的几部法律中规定的委托关系进行救济。而经纪人在与运动员签订委托合同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的条款,有的甚至没有签订委托合同,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员对经纪人损害其利益的行为进行救济就十分困难。

体育经纪人素质较低。由于市场起步较晚,短期的人员上岗培训时间短、内容少,形成过关率高、淘汰率低的短期急功近利的现象,长期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还未形成,且少有资本进入推动。由于体育经纪活动常涉及多种专业知识,如体育、经济、广告、营销、公关等方面,优秀经营者需要具备综合知识结构或身边团聚着拥有多种知识结构的顾问团,因此体育经纪市场中优秀经营人才较为匮乏,中国体育经纪活动的运作水平还很低下,与国外的体育经纪公司难以抗衡。

体育经纪市场信息不灵。由于在地域、时间、专业、人际关系等方面存着较大差距,造成了体育经纪人的“中介价值”缺失。而所谓“中介价值”的产生基础是经纪人能够掌握大量的相关信息。但目前,我国缺乏有权威、有质量、多内容的体育市场信息平台,没有灵通的体育市场信息交流,就难以提升体育经纪人及其活劫的市场价值。

体育经纪人的职业非专业化。目前在我国经常较为正规的体育经纪实体有:希望国际体育经纪有限公司、北京高德体育文化中心、广东鸿天体育经纪公司、国际管理集团等,但是相对体育市场发达的国家来说,我国体育经纪人数还是较少,通过经纪人资格考试和体育专业知识考试,长期从事体育经纪和活动的体育经纪人更是寥寥无几。其中大多数是兼职广告人,或是通过一定渠道充当临时体育中介。可见,目前从整个中国体育经纪市场看,半职业性的体育经纪人在我国还占据主要地位。

经营规模较小、理念有待成熟。体育经纪人作为体育市场的行为主体之一.它直接影响到体育市场的水平、规范、高效的运转,也影响着体育供需市场对体育经纪市场的依赖和信任。体育经纪人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体体育经纪人,如美国拳击经纪人唐•金。另一类是体育经纪公司,如国际管理集团。虽然个体体育经纪人是体育经纪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从整个国际体育经纪市场的份额来看,个体体育经纪人只占了一小部分,而体育经纪公司几乎占据体育经纪市场的垄断地位[2]。可见,一个规模大、资金雄厚、经常运转正常、高效的体育经纪公司更能满足整个体育经纪市场的需求。以国际管理集团为例:该公司在全球有60多家办事处,的运动员、教练员2000多名,并从事有关体育的各种中介业务,但目前我国的体育经纪公司仅有几家,而且规模较小,在体育经纪市场份额中主要还是以半职业化的个体体育经纪人所垄断。

三、 我国体育经纪人的发展前景

加入WTO,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我国中介市场将分步骤、分阶段、渐进地开放。目前,整个中介市场处于社会转型期间,各类专业中介市场将走调整政策和放松限制之路,体育中介市场既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具体表现在:(1)运动员经纪将有大的突破;(2)运劝队、体育组织将有大的经纪需求;(3)体育赛事前景将更加广阔;(4)中介市场的法制环境将有所改善;(5)体育经纪活动将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上有所拓展;(6)体育经纪活动内容将有所扩展;(7)经纪活动范围全球化;(8)国外体育经纪公司凭借其资金、品牌、技术等优势在我国体育市场广泛介入。

四、我国体育经纪人的发展对策

建立体育经纪人的专门机构,健全法规。国家体育总局应成立专门机构,对体育经纪人进行科学研究,为体育经纪人提供法律和信息的帮助;尽快制定出我国体育经纪人的管理条例、相关的法律依据和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佣金标准,使体育经纪市场有序,避免委托方、受委托方和中介出现膨胀,影响体育市场的发展。

建立体育经纪人的学习、培训体系。培养体育经纪人应充分发挥体育院校和经济院校的优势,在体育和经济专业设立经纪人专门课程[3],培养体育经纪专业人才。同时建立专门的培训体系,对正在从事体育经纪的经纪人进行培训,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体育经纪人的整体素质,使体育经纪人持证上岗。

规范政府机构与体育事业的管理体制。打破国家体育总局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对体育市场的垄断,逐步实现体育中介市场资源的公开化,进一步转换政府体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我国体育经纪业应借鉴国外的管理制度,体育经纪业的管理应该着重从资格认定制度、注册登记制度、保证金制度、合同管理制度、佣金制度、仲裁制度、违规处罚制度、培训制度等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规范。

疏通信息交流渠道。总局委托下属事业单位成立国家级体育信息交流中心,负责收集、整理、储存和国内、外体育资源供求信息,同时通过INTERNET等网络了解全球体育信息,为相关交易主体提供咨询和调研服务,形成经常性的信息交流市场。定期召开体育经纪人信息会,印发有关材料,组织经纪人学习有关政策法规,进行经验交流等。

同国际体育经纪市场接轨。充分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体育经纪人管理体制、培养体系和运作方式,使体育经纪人的各种能力得到提高,由半职业化逐渐向职业化过渡。在进行跨国经纪活动时,体育经纪人必须持有国际各种体联组织颁发的各种证书。只有取得送些资格,体育经纪人才能把更多的中国运动员推向国际体坛,同时,引进更多的国外运动员参与中国体育市场运作,推动我国体育竞技水平和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

总之,体育市场化、职业化是体育经纪人产生的源泉,也是其发展的直接动力。我国体育市场化、职业化的不断深入,体育经纪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也暴露出相当多的问题。我国体育经纪人的经纪活动还很不规范,经纪范围还很窄。虽然已有国际化的特点,但是规模还很小。另外,我国体育经纪人大都是兼职、临时中介和,缺乏体育经纪人所必备的素质和知识,人数也很少,具有专业性的体育经纪人则更少。因此在国家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同时,我们应该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依据我国体育市场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开拓一条适合中国体育经纪人的发展之路。

篇9

二、中线库区经济发展策略

就中线库区而言,柑橘种植和渔业养殖可以作为农业经济的两大发展方向。库区的柑橘种植已有较大规模,初步形成了沿汉江柑橘带,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柑橘经济。但是,库区的柑橘种植尚未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只是作为一个单一的柑橘供应地,因而农户需要独立面对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带来的价格风险,实际收益并不能获得有效保障。因此,建议库区农户和相关职能部门明确将柑橘生产作为当地特色农业,进一步将其做大做实做强。

渔业养殖是库区充分利用自身水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又一特色农业。随着库区水源地建设的深入进行,对水质环境保护的要求会提高,这可能导致渔业养殖成本上升。就未来一个时间段而言,库区渔业生产的关键在于市场保障和销售渠道的通畅,以实现价格基本稳定,保证养殖户稳收增收。

除进一步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外,库区还可以充分挖掘区位优势,发展二三产业。库区可以结合水源区经济林绿化带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形成融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旅游带,为海内外游客提供观光、度假、疗养、科学考察、探险与科普教育服务,从而开拓出一项新的绿色生态产业。

针对部分库区乡镇邻靠十堰第二汽车制造厂的交通区位优势,当地可以推动建立汽车工业园,集中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和装配工业,逐步建成具有规模效益的“二汽”零部件外包加工生产基地。

三、中线安置区经济发展策略

就中线安置区而言,结合当地具体特点发展蔬菜、水果种植,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部分安置区已具备良好的品牌农业基础,农产品特色鲜明、规模较大,有一定知名度。下一阶段建议着重进行形象产品的品牌建设,使农产品技术研究、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单位收益。

针对邻近城镇的安置区,发展果蔬种植和畜禽养殖是实现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利用邻近城镇的区位优势,当地可以建设大规模的蔬菜基地和果林基地,还可以培育扶持一批规模化的家畜家禽养殖场,不仅为城区提供农副产品,还能够通过“农超对接”远销外省。此外,近郊安置区可以建设独具特色的近郊农业,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在实现收入的多元化同时也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拉动了就业,进而加速了近郊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对于具备一定城镇性质的安置区,应当结合本地工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对移民进行工作岗位培训,使移民有一技之长,能够比较顺利地在本地务工,实现移民农户收入的较大幅度增长。

四、移民区域经济发展小结

篇10

一、发展林业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森林资源总量逐年减少,森林质量下降。

由于过量采伐,使大径级木材比例大大减少,这些多为国家保护的公益林,在中幼森林中,人工林比重很大,由于人工林树种单一,稳定性差,易于死亡,目前我国森林总量严重不足,并且伴随着低产期、抵效益的状态。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的依托系雄厚森林资源,如果森林资源的总量逐年减少、质量不高势必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林业企业生产技术落后,研发能力差。

我国林业企业在生产技术和装备上始终处于滞后水平,始终无法超越世界先进水平。主要是因为现代技术水平的生产设备,我们还不能设计生产,重点依靠引进国外生产设备。

(三)我国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

我国林业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过小,生产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这直接影响产品的生产成本,规模经济效益。林业企业还普遍存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技术密集型企业少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致使生产效率低下,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林业经济应采取的对策

面对林业经济发展现状应采取以下对策以促进林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大力培育和发展后备森林资源。

只有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使森林资源得到保护,才能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加大造林力度,全面彻底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使得天然林采伐得以有效控制,封山育林,从根本上保护好天然林。

(二)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

1、要不断推进国有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以来,各个行业都通过体制改革和创新获得了加快发展的新动力,已基本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因此,全面深化国有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加快解放林业生产力的关键,生动体现着国有林区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信念。

2、是实行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

要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应把林业按需分类,即一部分森林划出来作为公益林,其主导方向是为国家提供生态服务和社会服务,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投入为主,纳入公益林管理的森林资源,政府将以各种方式对投资者给予补偿,生产经营者擅自改变经营方向会被追究要法律责任。另一部分划定为商品林,由投资主体和经营者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经营,以经济效益最高为目标,用现代化手段,大幅度提高森林的生长量。

(三)实施“优化升级工程”,推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

推进林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必须的。林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是林业产业结构调整。

1、以生态建设和市场要求为依据,执行林业产业战略改组的意见,将林业产业结构再多优化。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大技术改进力度,实现企业提档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大力发展木材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实现多次增值,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

2、要大力发展林业特色经济,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

2.1 充分利用林业山特产品资源,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绿色食品是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纯天然、无污染的优质、营养类食品。与木材加工业相比,绿色食品加工业具有产业链长、领域宽、发展前景广阔的特点,再加上林业资源危困,因而发展林业替代产业已成为振兴林区经济、加快林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当务之急。

2.2 要充分利用林区中草药资源,大力发展医药制造业。林区具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的宝地,当今中草药是我国医药出口已成为我国的拳头产品。

(四)、加强依法治林,实行科技兴林。

实行科技兴林是振兴林业经济的关键,目前,我国林业科技贡献率约为27%,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振兴我国林业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实施科技兴林这一重大举措。

国家应加强林区立法与执法工作,妥善制定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国有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以及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林区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禁止乱砍乱伐林木资源,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以保证林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实现林业资源的永续利用。

篇11

关键词 体育经济 阻碍因素 应对措施

自从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来,国民对体育的热忱已是步步加深,体育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也越来越明显,体育经济在GDP中的所占比例步步加大。研究体育经济不仅可以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产业的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产业的质量也有所改善,产业的效益也明显增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已经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门类。

(一)体育消费潜力不断提高增长。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结构调整阶段,居民消费能力有限,买方市场和通货紧缩特征明显。但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体育消费增长速度却非常快,体育潜力不断提高。

(二)以本体市场为主题的体育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以本体市场为主题的体育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已趋清晰。这个框架就是健身娱乐市场,竞赛表演市场,技术培训与咨询市场,体育无形资产市场,体育旅游市场,形成了一个体育产业的主体市场。

(三)体育产业开发的领域不断拓宽。体育产业开发的领域不断拓宽,体育产业的质量和产业效益逐步提高。许多体育资产和资源显示了巨大的开发潜力和潜在的市场优势。

二、制约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障碍性因素

(一)社会人口体育素养不高

西方某些国家早就明确了体育的社会价值,提出终身体育的思想。我国虽然也曾在理论上给予了探讨,但并未产生真正的效益。封建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重文轻武”思潮始终趋于主流,导致近、现代教育的指导思想与实际操作往往是背离的,人们对体育的偏见,使体育未能充分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其积极影响。体育的发展往往雷声响,雨点小,社会人群的价值偏向,造成了体育意识淡漠,这是人们体育素养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如果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念得不到纠正,势必阻碍体育经济的发展。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决定价值取向,是影响消费动机的源泉,社会人口没有体育素养或素养不高,就根本无法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更不必说为运动而付出经济代价。

(二)体育经济发展实体处于“零刺激”

当肥胖成为影响女性曲线美的重要因素之一时,各种减肥药,减肥茶经媒体宣传成为消费热点,直接原因是减肥的作用解除了消费者的顾虑,满足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然而长期以来,作为影响体育经济发展的媒介甚至生产厂家,都未能对体育的效力进行必要有效的宣传、导致决策和经营的失败。人们对于自己投出的“经济得不到相应的价值回报”,因此,对于体育消费的欲望当然不高,保持在观望与等待的平稳“零刺激”状态之中。体育经济要发展,各经济实体必须注重实际产品的价值验证和健身效力的宣传力度。通过科研论证,分析解决适合不同个体需求的“短、平、快”系列运动产品。在具体调整的基础之上,有效地运用可操作的数据指标,更好地为人们健康服务,为不同职业不同工种的人们增强健康而忠实的服务,以实际的效能改变“零刺激”的睡眠状态,为体育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三)体育消费运行缺乏整体效力

体育消费观念的转变是关键的转变,这种转变要有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体育产品生产销售厂家应摒弃以热点赢暴利的经营思想,研制适合不同经济个体消费水平的体育产品,并考虑在不同产品结构中增强必要的简易健身功能的指导法则,使产品的价值与消费者的消费意识相吻合。政府在进行城区规划,社区设施配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各地方的实际情况,以提高人们身心健康水平为主旨,引导人们进行体育消费,从而推动体育经济的发展。

(四)缺乏专门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

体育产业的开发需要既懂体育,又懂经济和管理的人才,而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员大都是退役的运动员、教练员和下岗待业人员,他们一般只熟悉体育工作而缺乏对市场运作及其规律的深入了解,体育管理和经营人才严重缺乏,没有形成一个体育产业人才群体。

三、加快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一)提高全民体育消费意识

体育市场是沟通体育消费与生产的桥梁,是满足居民体育消费,推动体育发展的动力。要加强对体育消费的宣传和引导,强化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意识。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增强健身意识,努力倡导健康科学的健身理念,大力发展农村体育、社区体育、职工体育、青少年体育和老年体育,加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提高体育人口比例,培养更多的体育消费群体,积极引导居民的体育消费。

(二)深化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

各级体育部门应充分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将有条件的体育事业单位推向市场,使之从以全额拨款向差额拨款过渡,差额预算向自收自支过渡,从自收自支向企业化过渡。体育经费的来源,应以国家拨款为主,社会集资为辅,把国家办要和社会办结合起来,开辟多种资金来源渠道,使之有主有从,互为补充。

(三)应加大对体育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植力度群

加大对体育经济发展政策的扶植力度,应从以下方面做起:一是要尽快制定体育投资法规,规范财务运作,确保体育投资者的利益;二是要规范现有体育产业中的税制,税率及征收年限;三是要在政策鼓励和支持分散的体育场所,实行土地置换,集中建设,以利于体育经济的综合开发。

(四)加强培养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培养

体育产业要发展,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经营、服务和管理队伍,有一批优秀的经营、服务和管理人才。缺乏熟谙体育和经济两门学科的经营人才是制约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要培养既懂经济理论又懂技术的经营管理型人才。首先是要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其次是要对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地加强培育与培养,逐步建设一支懂管理、善经营知识面广结构合理的体育管理、体育经营的人才队伍。

(五)完善市场体系建设

体育市场建设体系是体育经济赖以发展的载体和导向。体育市场体系建设,要以引导和刺激体育消费为核心,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市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观众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文化市场等等,要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体育市场网络,为体育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体育经济的发展展望

体育经济必须与全民体育同步发展,衡量一个国家体育发展状况的标志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反映乃是人民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以及体育社会化的程度,包括体育是否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体育人口的数量,社会体育的水平和群众性体育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以及体育设施的拥有、数量和质量。一个国家的体育科学技术,运动技术水平和创造的最高成绩固然重要,但是,我们必须立足于群众性体育活动这个坚实的基础,开展一个全民健身活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花钱买健康”的体质投资已成为时尚。这就要求体育经济必须与全民体育同步发展,一个大规范的群众体育消费正迅速的转向市场化,如今人们喜爱的健身与娱乐为一体的各种体育健身场所,如溜冰场、台球厅、乒乓球馆、保龄球馆和夏日游泳池,冬季温水游泳馆已成为人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当体育产业化的兴起以后,谁投资、谁兴办、谁受益,使体育社会化有了经济利益基础,大大促进了体育经济逐渐成为社会化的市场经济,为发展体育经济创造了优异的外环境。

参考文献:

[1] 任慧莹.影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因素的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7(06):247.

篇12

水利经济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部分,介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的要求,发展水利是经济发展中必须的举措。水利的建设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根本上考虑广大人民的利益。在经济发展的今天,人民群众的生产及防洪的安全到处都需要水利。

一、水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水利的发展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经济体系不断建立的今天,水利的经济发展问题方面依然出现着很多的不利因素。一是水利建设的发展依旧按照以前的管理模式,在陈旧知识的强大束缚力的作用下,水利经济的发展缺乏新发展思路。在水利出现问题的时候,由于陈旧管理模式的欠缺,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水利中的问题,使得水利得到进一步的损害,直接影响水利部门的利益,影响人民群众的用水。二是在水利出现问题的时候,由于经费方面一直不到位,使得水利得不到及时的治理;在经费方面,水利一直采用的是国家政府机构的统一安排,经费的来源主要依靠政府,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水利的发展。

(二)水利经济发展的理念不完善,产业规模比较小

虽然我国的水利产业比较多,但是很多都是很小的企业规模。在经营的方式上来看,企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对于水利来说,水力资源的本身开发是比较的小,但是从外部条件来看,水利资源在游览与观光方面开放的也比较少,企业的发展理念不能得到适时的调整,造成企业停滞不前。在资源的合理利用方面,水利工程依然不能达到国家的要求,水利资源达不到合理的配置,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减弱,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

(三)企业的管理制度比较落后

在水利的经济管理方面,由于管理管理的不到位,使得企业的管理人员不能明确的明白管理的职责,造成水价使用费用不统一等情况出现。管理人员在养护方面做不到位、养护方式方法不明确,进行抗洪方面工作时,没有健全的应对方案,盲目的进行管理,缺乏一定的规划,使得水利方面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引发更多的水利情况出现。

(四)缺乏政府方面的保障

在水利的经济发展中,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文件与政策法规,但是书面上的东西,往往在进行实际应用会出现很多不适宜的问题:例如政府制定的政策与法规与实际的水利经济发展不能达成不一致,使水利发展中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在实施水利观光问题,水电价钱的问题等。另一方面,政府制定的一些问题,在进行实际实施的时候不容易进行,因此政府要加大水利经济的支持,给予水利发展明确的法律、法规等协助,给水利经济的发展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五)经费来源单一

对于大多数的企业来说,依旧在等待国家进行财政的补助,没有根据自身的地优势获取资源,存在经费问题。有很多的企业缺乏获取有效资金的途径,筹集不到应有的资金,或者筹集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长期发展等,均影响了水利的开发与经济的发展,甚至还影响了国家的社会效益。

二、具体的应对策略

(一)建立水利部门的管理制度

水利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与扩大,制定水利管理部门的制度迫在眉睫。在进行管理中,应该不断的引入比较优秀的管理人才,把比较优良的管理理念带入到管理中来,让水利成为国民经济中优秀的领域。政府和具体的管理部门应该重视管理人员的培养,使管理人员成为经济竞争的复合型人才,提高水利的管理。

(二)政府制定树立扶持政策

在进行水利扶持的过程中,国家应该利用各种的行政、法律进行支持。在水利建设方面,实行全面的措施,把优秀的资源投入到水利的建设中,把水利的经济发展加入到我们的经济发展战略中来,使水利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增加点。

(三)加强长期的规划工作

为了使水利的发展可以得到长期的发展,在进行水利的管理工作中应该从水利的经济发展方面科学的进行规划,做好长期的准备工作,在日常生活中,从水利管理的每件事抓起,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同时,水利经济发展需要和水电的发展相一致,政府部门应给予政府足够的发展空间,使水利经济不断的发展。

(四)营造良好的水利经济发展环境

政府需要给水利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只有在外界环境得到保障的时候,水利部门才能进一步提高管理与运营,让水利机构不断完善;其他的政府机关要给予水利经济一定的金融、政策支持,明确的推行管理,使水利的发展落实到实处。

(五)提高企业的资金综合效率

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只有提高水利的资金利用率,水利企业才能得到发展。水利部门要充分的把自身的资源进行利用,促进树立产业的不断运转,使水利产业利用自身的优势吸引外部的投资,不断的增加企业的财政收入

三、结束语

只有及时的发现问题才能更准确的解决问题,使水利企业站立于水利发展的前沿,引领其他领域的发展。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联合管理下,水利企业在发展中的问题将会得到解决与完善,水利经济的发展才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13

在我国的五大林种中,用来供应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为主的经济林是最为受欢迎的,不仅因为其应用范围广,还有就是它能够很好地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经济林有着多方面优良特性,例如,它的生产周期比较短,可以在短时间内见到经济效益,产品是多样化的,涵盖多个方面,地域特产性强,深加工潜力巨大,有着良好的产业化发展前景,这些综合性能都是其他林种所无法比拟的。

经济林产业发展能够有效适应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这一势不可挡的发展方向,是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应该看到,如果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林的潜在能力,一方面可以缓解日益矛盾的资源短缺问题,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建设;另一方面,对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发展模式有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另外,还能够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都有一定积极的意义。

1 经济林发展的优势

经济林在我国是较为丰富的资源,经济林树种多达1500多种,目前100多种为开发力度强的经济林种,并且获得了比较高的经济效益,我国经济林中的很多品种面积和产量都达到了世界第一,如苹果、梨、枣、板栗、银杏、油桐籽、油茶籽、生漆、杜仲。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我国现有经济林总面积2000多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2.13%。其中:广西、云南和湖南3个省(区)经济林面积在130万hm2以上,分别达到196.9万hm2、166.5万hm2和158.2万hm2;广东、辽宁、江西、陕西、浙江、福建、四川、山东、河北和海南10个省(区)经济林面积在66.7万~133.3万hm2,这13个省(区)经济林面积占全国经济林总面积的78.60%。而、青海等省(区)经济林面积不足0.6667万hm2。在我国经济林中,面积在66.7万hm2以上的有油茶(263.2万hm2)、柑橘(198万hm2)、苹果(167.1万hm2)、茶叶(157.4万hm2)、板栗(141.3万hm2)、梨(95.6万hm2)、桃(73.4万hm2)等7个树种,面积在33.3万~66.7万hm2的有蚕桑(60.13万hm2)、枣(48.5万hm2)、核桃(25.9万hm2)、八角(40.8万hm2)、花椒(34.6万hm2)等5个树种,以上12个树种占我国经济林总面积的65%。总体来讲,现阶段我国经济林发展优势明显。但不可否认,经济林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2 经济林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区位特色优势不明显

对于树种和品种的选择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区位地理来确定。一些地区存在树种和品种不合理的现象,阻碍了经济林的发展。第一,有的地区领导为了个人政绩,盲目扩大经济林发展,没有有效的结合市场需求和供应量,造成市场供大于求,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反而造成了浪费。第二,经济林的区位优势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产区走向特色发展之路,可以极大地增加经济效益。而现在很多地方没有特色经济林带,常规品种多,直接造成经济效益不高,有的甚至出现了亏本,影响了经济林的发展。

2.2 科技含量不高

现阶段存在经济林产品单产和优质果品率低生产没有实行标准化管理模式,管理环节薄弱,造成单产低并且不稳定。由于生产和加工时所涉及的科技含量不高,化肥和农药的残留物严重超过标准,导致经济林的质量和产量都有所降低。

2.3 产业化程度低

由于综合因素的制约直接导致我国的经济林发展还是个体分散经营占大部分,产业化程度低,规模经济没有形成,大多是粗加工的产品,而深精加工产品少,综合竞争力比较差。

3 经济林发展解决措施

3.1 特色发展 统筹规划

树种、品种区域化发展各级政府科学地制定经济林发展规划,避免急功近利、一哄而上、盲目发展,促进经济林资源的合理布局。同时,加大经济林树种、品种结构调整步伐。我国疆土辽阔,时空结构多样,各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也有差异,全国各地均有其适生的经济林木,不同经济林树种的适生范围与该树种的生态幅有关。经济林的发展应遵循适地适树、适地适品种的原则,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类各种经济林名特优产品。为了实现经济林栽培区域化,国家林业局决定命名一批“中国经济林名特优之乡”,分3批次共命名了293个“名特优之乡”:如北京市怀柔区被命名为“中国板栗之乡”;河北赞皇县被命名为“中国赞皇大枣之乡”;山西左权县被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浙江临安被命名为“中国山核桃之乡”,诸暨被命名为“中国香榧之乡”;山东蓬莱市被命名为“中国苹果之乡”。还授予了银杏、板栗、锥栗、枣、柿、油桐、油菜、核桃、山核桃、榛、梨、苹果、柑橘等55个树种为名特优经济林树种的称号。发展经济林名特优产品必须考虑其独特的栽培习性和生态适应区域。

3.2 科技投入要加强

对于经济林产品单位面积的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可以积极组织林业相关科研机构进行联合研究,在良种选育、栽培技术和产品加工等有效方面狠下功夫、花大气力研究。对于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进行积极推广。打造依托科技,以产量和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优质、丰产、高效”的经济林培育模式。

3.3 推动产业化生产加工模式

对经济林进行产业化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各方通力配合,协调发展,才能达到。具体操作上,各乡镇林业技术推广站和大学等科研机构提供技术支持,积极扶持重点工程和科研项目,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上的培训和指导,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给予规章制度、法规等方面的便利条件。在此基础上,以市场需要为出发点,利用网络等现在信息手段,积极相关信息,使相关人员能够第一时间知晓经济林相关动态发展,使其形成生产、加工和销售一条龙新格局。

4 结束语

经济林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应该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突出区位优势进行合理规划,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产业化生长加工模式是加快经济林发展的有效途径,希望通过文章的探讨,为经济林发展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