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文化具备的特征

文化具备的特征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41:4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文化具备的特征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文化具备的特征

篇1

(一)辰州傩戏是古代楚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之一。辰州傩中还保留着楚文化的艺术特征,历经千载而承传下来,已被看成是湖湘文化的根基。

(二)辰州傩戏完成了从人的神化到神化的人,从娱神发展到了娱人阶段,具备了娱人娱神的特点。

(三)辰州傩戏也是原始意义上的宗教,后来变成了艺术和宗教的结合物,兼容了民俗表演以及原始宗教的特征

(四)这种古老的艺术语言特色鲜明,它的歌舞戏曲体现出了内容情感化、神灵具备人格化特征、表演形式日益多样化,具备可剧可唱的特点,被看成是现代戏剧领域的“活化石”。

(五)从辰州傩戏的声腔来看,属于戏剧声乐中的高腔体系,这种唱腔有着显著的地方性特征,个性非常鲜明,它的音乐特征是“一启众和”的帮腔形式。傩戏不使用丝弦,仅仅运用锣、钹以及鼓打击乐伴奏,这是它的特色之一。

(六)傩戏面具等丰富多彩的造型艺术,是傩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之一,是不可多得的民间艺术瑰宝。通过它能够将傩戏艺术和其余形式的戏剧艺术区分开来。

(七)辰州傩长时间存在以及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它存在于肥沃的民间土壤中,是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精神生活中的主要部分之一,有着显著的习俗性特征。

二、辰州傩戏表演特征

(一)行当角色。傩戏以面具造型来确定角色,主要是生、旦、净、丑这四行,大戏中四个角色比较齐全,小戏中主要是“对子戏”,也就是小丑、老生或小旦。

(二)老旦表演技巧。大多数傩戏艺人都是法师,他们表演的大多数剧目体现出了本土宗教的色彩。一部分剧中人物亦是在傩坛中所祀神?o的相关化身。台步大部分是“走罡”,手式是“按诀”。

(三)音乐体裁。从表演上来看,融合了一些说唱以及民间歌舞的成份。首先是民间歌曲,这也是傩戏音乐的主要前提,涵盖了小调、山歌、劳动歌曲以及叙事歌曲等。其次是民间歌舞音乐,大多数曲调都是分节歌体类型的上下句结构,不同段落间以打击乐进行过渡,唱腔主要是一唱众和。再次是民间宗教音乐,大部分都是道曲以及佛曲,旋律非常简单,主要特征是吟唱性以及口语性,通常都是先说一段故事,然后唱一段音乐,有时也会在说唱过程中加入帮腔以及对唱,台上台下相互应和。第四就是民间戏曲音乐,原本是土老司“打锣腔”,由其开始自由哼唱,然后随着相关剧目的日趋丰富,增加了唱腔方面的戏剧性,加大了表现力,融汇以及吸收了不少兄弟剧种戏曲中的声腔音乐,呈现出了角色唱腔的雏形,这种傩戏唱腔音乐也就具备了浓厚的巫风和独特的地方民族色彩。

(四)服饰与道具。巫师的法衣都是手工制作的,通常可以分成下列三种:首先是红色法衣;其次是无袖蟠龙天师袍;第三是黑颜色、大袖、掩胸的长襟袍,也被叫做“长衣”。有法帽以及黑色山形帽两种。巫师身上穿着“长衣”时,要戴着黑颜色的山形帽,巫师在穿着蟠龙天师袍的时候,头上要戴着法帽。在傩戏表演中,先锋以及师娘等上身穿着彩衣,下身系着百褶裙。丑角和判官分别穿的是对胸开襟衣以及红色官衣等。

篇2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4-0053-01

自油画艺术进入中国以来,经过长期的融合已形成了具备中国特色的一门艺术,其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审美特点,进而形成了意象油画。伴随着女权主义意识的萌芽与发展,女性以独立的精神形式立足于社会形态之中,而女性意象油画艺术家又将自身独属于女性的思维模式与审美特征融入于其中,进而使得本就具备了诗意般的意象油画具备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意象油画概述

所谓意象指的是寓意于象,借象抒情,就如同我国的诗歌一般,以借物抒情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所思、所想与所感。而意象美学对于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较为深远,已成为了当前中国油画艺术的灵魂,是当代中国油画艺术的独特表现形式。通过中国当代意象油画,能够使欣赏者体会到中国社会的文化与审美特征,甚至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这也彰显了意象油画的艺术魅力。西方油画进入中国的历史已有上百年,在20世纪初“西学东渐”的影响下,中国油画萌芽,在逐渐发展过程中实现了文化的融合,具备了属于东方文化特色的艺术风格。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推波助澜下,艺术思想的解放潮流使得女性意象油画艺术诞生,直到2005年,在中国意象油画探讨会上意象油画在中国真正的实现了独立。

二、意象油画创作中的女性思维分析

(一)女性意象油画创作的思维视角

首先,源于女性母爱的天性。女性的生命过程中会经历为人妻、为人母的过程,这一独特的体验就使得女性拥有了独特的生命体验,复杂的情感落于画笔之下,使得相应的作品就具备了属于女性的细腻情感,尤其是母爱的天性,这种人世间最为质朴且纯真的情感成为了描述亲情的最佳思维视角。其次,源于独有的情感思维。对于女性艺术家而言,情感通常是其创作的出发点与灵魂,以意象油画来实现情感的传递。女性天生就属于感性思维生物,因此,在创作的过程中这种思维模式会使其将自身或悲或喜等情感融入其中,真实的情感体验使得意象油画具备了属于女性的艺术魅力。最后,花的情感传递。花作为美丽的代言人,是女性天生就情有独钟的对象,女性艺术家在表达情感的过程中往往会以身边的细微景与物入手,而花这一事物就造就了女性眼中最美的风景。通过对花之意境的描绘,创造了独属于女性的意象油画之佳作。

(二)女性思维与意象油画的融合

1.女性思维模式下的意象油画风格

女性天生情感的细腻使得其能够更深刻的挖掘出事物的内在,其心理特点、社会角色等的不同也使得其对生活的体验不同,将所有不同与男性的特点落于画笔之下,就使得相应的油画具备了独属于女性的艺术魅力。女性艺术家创作的灵感常常都是来自于生活中一些很细小的情节,通过自身感性思维的加工就实现了真情的融入,而这种真情实感很容易引感上的共鸣,进而也就符合了意象油画创作的意境。意境油画创作是女性艺术家情感的宣泄,实现了对其精神的慰藉,彰显了新时代女性的特征。

2.情感的表达

事实上,对于中国的意象油画而言,其更像是融合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与西方的文化精神,即中西方文化与情感的碰撞与融合。从古至今,我国的文人墨客无不重视自身情感的抒发,寄情于景的创作手法在各个文化艺术领域都有着突出的表现。而女性更擅长抒发出自身对生活、情感等的感受,与男性不同,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同,其对生活的体验、对事物的思考等都受自身的思维模式影响,温婉、细腻的情感世界使其在意象油画的创作中更多的表达了自身的真情实感。女性的敏感、脆弱、温柔等特征也使得其在情感的表达上更加的细腻且独特,这便是女性意象油画的魅力所在。与此同时,女性唯美、浪漫的天性特征也使得其情感的表达更加具备了诗情画意般的特征,在女性思维模式的作用下,其能够敏感的抓住生活中那些擦肩而过的情感,进而落于笔下,形成了意象油画的独特魅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意象油画融合了中西方的文化精神,彰显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女权主义的不断影响下,女性精神的独立使得其更加的注重自我,在不断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其以自身独特的思维视角抒发了对人生的情感。对于女性意象油画艺术家而言,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独特思维视角,进而才创造出了与众不同的意象油画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所呈现出的不仅仅是当代女性的情感世界,同时也将女性的天性展现的淋漓尽致,进而赋予了意象油画以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篇3

我国是传统茶文化国家,有着丰富而体系化的茶文化,如果能够将茶文化内涵融入到当前平面艺术设计过程中,不仅能够丰富设计元素,同时也满足人们对审美内涵的期待值。通过对当前整个平面艺术设计作品进行体系化分析,可以看到随着信息化技术发展应用不断成熟,如今虽然设计艺术得到了实质性提升,但是其中普遍缺乏应有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想要深层次把握人们的审美意识特征,就必须转变审美标准和审美内涵,既要彰显设计的灵性和多样性,同时也要全面展现,其中应该具备的文化内涵。

1茶文化内涵及特征分析

从唐朝开始,茶就发展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元素,随着饮茶习惯进一步普及,茶与我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融合日益深化,其在长期、体系化应用过程中形成了独立的茶文化体系。通过对茶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茶物质元素,同时也有着独立完善的设计内涵理念。我国作为世界上茶文化发展最为成熟、全面的国家,丰富而全面的茶文化资源体系对我国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通过对整个茶文化体系内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除了相应茶物质元素外,其中更是具备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以及完善的文学艺术资源。在整个茶文化资源机制中,有很多文化、艺术素材,而这些内容都可以被体系化应用到设计活动中。在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有着色彩搭配理论和设计艺术等一系列内容。现阶段,不仅是茶文化面临传承压力,同样整个平面设计工作也正在经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当前平面设计工作所使用的理论和技巧进一步成熟,平面设计工作开展思路更为成熟,而另一方面,如今人们对整个平面艺术设计工作的期待值更高,其不仅需要体系化应用设计理论,同时必须结合人们需求,展现整个平面艺术设计工作的应用内涵和价值。事实上,平面艺术设计其作为一种设计活动,该活动不仅是对设计理念的体系化应用,同时也是对多样元素的综合利用,而想要展现最佳设计图案效果,就必须完善展现出整个设计过程中所具备的文化内涵和情感理念等各种元素。在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有很多可被有效融入其中的设计元素。比如极具感染力且直接带给人们观赏冲击力的集体茶文化活动。这是我们当前必须理性对待,且有效继承的重要资源内容。其中所具备的价值更需要我们在传承过程中实现融入发展。其次,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所包含的绘画艺术等,这些静态艺术内容,不仅全面展现了创作者的价值理念,同时其中也融入了必要的文化内涵。最后,对于茶文化来说,其中所具备的养生、绿色价值理念以及社会利益规范,都能够对平面艺术设计活动开展产生重要作用和影响。在茶文化发展传承日益重要的今天,想要推动平面艺术设计发展不断完善,必须赋予整个设计活动应有的审美意识和内涵。通过赋予其美的内涵,从而实现平面艺术设计效果和要求。

2茶文化时代平面艺术设计中审美意识的时代特征分析

当然,随着当前设计活动日益成熟,人们对平面艺术设计的期待和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平面艺术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完善提升其设计艺术,同时也要全面融入设计元素和内涵,从而赋予整个设计活动应有的价值理念。事实上,平面设计是信息传达的一种过程,但是该过程中,又不是单一的传播信息,而是通过平面设计形式,融入多重资源,产生多种设计风格和审美内涵的过程。在茶文化时代影响下平面艺术设计水平实现了整体性提升,无论是素材使用,还是设计水平都实现了实质性突破和发展,而平面艺术设计中审美意识的时代特征主要为:首先,整个茶文化时代平面艺术设计理念与整个时展理念相匹配。现阶段,艺术发展迅猛,尤其是平面艺术设计工作的内涵更加丰富,应用更为广泛。而只有好的平面设计内涵才能更好表现创作者的意图,才能发挥平面艺术设计的价值优势,完善其动力支撑价值。文化之间的充分融合。通过对茶文化内容进行深层次挖掘,通过体系化整合,从而实现整个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有效传承和融入。对于平面艺术设计活动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的平面艺术设计效果,就必须充分注重对整个平面设计工作进行全面借鉴和完善应用,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设计理念进行体系化融合,从而实现理想的设计效果。我国有着丰富而完善的茶文化资源,尤其是传统茶文化资源可以被体系化应用到平面艺术设计活动中,从而满足平面艺术设计的时展要求。最后,当前平面艺术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以正确的心态对待传统文化,体系化应用传统文化资源。当前平面艺术设计过程中,尤其是在图案展现过程中,整个活动更加注重对设计细节的描述和内涵的表达。也就是说,当前在进行平面艺术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都具有一定主题设计要求,通过准确诠释和表达想要设计的内容,加上准确融入创作意图,通过选择合理的素材,从而实质性提升平面艺术设计活动的水平。

3茶文化时代平面艺术设计中审美意识的其他特征分析

事实上,不可否认的是茶文化时代,整个平面艺术设计中审美意识的最主要特征是时代特征,经过对其时代特征进行体系化分析和阐述,还可以看到其中也融入了其他特征内涵。只有对这些具体特征进行全面分析,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将茶文化与平面艺术设计活动进行全面融合。首先,整个平面艺术设计中审美意识全面展现了人性化特征。人性化特征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表现,也是茶文化体系的重要内涵,当前平面艺术设计想要满足设计要求,就必须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应用需求。通过丰富具体的设计元素,从而满足人们对平面艺术设计活动的具体要求。其次,整个平面艺术设计审美意识中更加注重绿色、生态环保的内容。实际上,相对以往设计活动而言,当前在开展平面艺术设计活动时,必须认识到在人们消费理念日益成熟完善的今天,注重绿色、健康、生态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性共识,因此在茶文化时代平面艺术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将绿色元素融入到整个设计活动中。此外,在当前平面艺术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也应该充分注重人们表现方式的展现和诠释,当前后现代主义风格日益成熟,如今人们更加注重对自我个性的表达和阐述,整个设计活动已经超出了以往单调的设计风格,整体不仅更富有情感价值,同时也有一定文化品味及内涵。虽然目前科技应用对整个平面设计活动带来了巨大影响,但是设计者正在通过情感元素及文化价值的全面融入,从而赋予整个设计活动应有的价值内涵。在多元文化发展进一步成熟的今天,传统茶文化极具传承价值,通过对传统茶文化内容进行有效分析,可以看到其最大压力和问题在于缺乏体系化的传播载体和途径。因此,选择一个好的载体,既能有效传承茶文化内涵,同时也能展现传统茶文化中所包含的价值理念就极为重要。

4茶文化对平面艺术设计审美意识的具体影响

审美意识是整个设计活动能够带给人们具体美的感受,同时迅猛发展的时代特点也会对整个平面艺术设计活动产生重要影响。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其实际上对整个审美艺术也会产生实质性影响。首先,将茶文化内容体系化应用到平面艺术设计活动中,其必然能够有效丰富平面艺术设计的具体内容和元素。我们必须认识到平面艺术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设计活动,更是在恰当设计理念指导下对设计元素进行体系化应用的具体活动。所以,其对审美意识的影响从单一的艺术设计活动要求发展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的体系化结合。此外,随着多元文化发展不断影响,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期待对传统文化能够进行有效传承和发展,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将其与平面艺术设计活动全面结合,必然能够从根本上推动和提升设计内涵。而茶文化与平面艺术设计活动的深层次融合,不仅为传统茶文化传播,提供了良好载体,同时也让人们更期待平面艺术设计活动所具备的精神内涵和价值理念。尤其是茶文化中融入了我国现展的重要精神理念和价值规范,因此在平面艺术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也要适当性融入这一内容,从而满足人们对平面艺术设计活动的实质性需求。可以说,茶文化对平面艺术设计审美意识的最大影响就是其让整个设计活动更加注重实际,注重真实情感的融入和表达,而这本身就是茶文化在有效传承的过程中所实现的设计审美意识的有效承载和发展。

5结语

现阶段在具体实施平面艺术设计工作时,其设计的图案和内容是整个设计活动的实质性表现。随着现阶段平面艺术设计理论及内涵发展日益成熟,无论是融入元素,还是文化内容都在进一步突出。茶文化作为独立的文化体系,如果能够将其中所具备的丰富内涵和价值理念,融入到平面艺术设计活动中,那么势必能够大大优化平面设计图案的效果。从而在丰富设计内涵和元素的同时,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要。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将茶文化内涵体系化融入到平面艺术设计过程中,其必然能够实现对茶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岩岳.平面设计中审美意识的时代特征[J].美术教育研究.2012(17):246-249.

[2]储小燕.交互设计时代平面设计艺术的情感架构研究[J].现代园艺,2013(5):219-225.

[3]白福军.探讨平面艺术设计中的时代审美意识特征[J].设计艺术.2013(21):178-183.

篇4

一、动漫产品核心竞争力和文化品牌塑造分析

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动漫作品,是准确表达中国文化精神,充分体现中国文化思想性、艺术性和创新性的有机表现。据数据调研,动画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2009年1月16日一面世,便连创国产动画片奇迹,继上映首周获得喜人的1800万票房后,在1月19日到2月,动画电影两周内又斩获近4000万元,首轮发行总票房过8500万;刷新了《风云决》去年创下的国产动画片票房纪录,从而取得了辉煌的佳绩,其主要原因就是品牌的作用力,这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现代动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及其属性日趋同质,品牌正在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一个好的动漫品牌,既要拥有自己独特的符号特征,还要具备强势的品牌形象影响力。其中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民族文化和品牌之间的相互影响所产生的文化魅力,而民族文化底蕴是文化力、品牌力、国际化语言和品牌知名度维护的关键。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足以使我们的动漫产品成为世界知名品牌。

二、动漫品牌形象与符号特征的提炼

动漫品牌是通过对原创作品中的经典形象、符号和价值观念进行提炼,赋予品牌的核心内涵,并运用现代传播手段进行品牌传播和推广。动漫产品的价值增长点是动漫品牌。通过创建的动漫产品来扩大品牌知名度,进而通过品牌授权,向动漫衍生产品扩散,使其品牌不断增值。据数据分析,目前我国动漫作品的投入产出价值低廉,不符合当今的文化市场需求,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品牌稀缺,这和我们的市场化体制和产业链有一定的关系。如:投资几千元至上万元制作的一分钟动画,卖到央视才几百元一分钟,地方台只以几十元钱一分钟的价格购买。而动画片在电视台的收入回报不超过五分之一,很难挣回本钱。就制作播出费而言,动漫衍生产品的市场却是潜力巨大,系列相关的食品、玩具、服饰、生活用品、音像制品等,更可以向餐饮业、娱乐业、旅游业等相关行业延续发展。我们都知道动漫品牌形象具有多维度性,它由动漫角色形象、动漫故事形象、产品形象、企业形象、市场表现以及品牌个性等六个维度构成,而动漫原创形象并不是主要的盈利来源,有很大一部分利润隐藏在动漫产品的开发渠道和终端里。其实,就动漫产品与品牌来说,无论动漫形象好坏,最后都要靠动漫品牌与资产终端来实现。

研究分析品牌资产测量的方法,是基于金融财务绩效、产品市场产出、顾客品牌关系、隐性品牌需求认知度和消费者的品牌符号的诉求度等,做出必要的科学分析研究,从中找到科学依据,为我国动漫品牌与国际化语言及符号特征体系发展创造理论数据,这是品牌认知科学创新体系的关键。探求隐性需求与产出绩效之间的品牌资产关系,运用科学技术和符号特征理论的方法及国际化语言符号特征体系的技术参数进行分析,从消费者隐性需求出发,探讨在品牌关系互动和产出绩效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消费者隐性需求的品牌形象、识别方法、符号特征以及品牌资产形成的结构路径等,从而塑造出我国动漫品牌国际化语言符号特征体系及理论,以此来指导我们的创新实践。

中国动漫成为富有国际化语言特征的知名品牌。需要不断汲取各民族文化精髓,才能使中国动漫产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探索出符合价值规律的符号特征和品牌形象体系。目前国内动漫产品开发还不能完全摆脱原始的起步阶段,我们必须要从动漫的品牌文化与效益上下功夫,尽可能地拓展其衍生产品的功效和价值,不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文化底蕴,只有形成有效的动漫产业链与符号文化体系,才是我国动漫品牌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动漫品牌的国际化语言符号特征体系,亟待价值提升和实现品牌的溢价效应。如何汲取各民族优秀的文化资源与元素,研究国际化语言特性,对我国动漫品牌资产进行再认知,从现有的品牌资产的内涵中进行测评,系统分析不同消费者心理与诉求,探究隐性需求动机对产品和品牌文化的影响,科学的运用动漫品牌内涵和隐性需求符号元素的识别性,通过科学系统的数据分析,了解消费者的隐性需求与渴望,并立足于动漫品牌国际化语言符号特征体系的价值挖掘与提升上,早日使我国的动漫品牌具备里程碑似地跨越,为构建中国动漫产品国际化语言和符号特征体系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瑞夫金[美].《品牌命名——世界知名品牌背后的故事》.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1

篇5

我国经济技术不断进步发展的情况下,人们的审美和对景观文化的高品质追求开始呈现了逐渐上升的特征。综合外来文化不断涌进的情况下,大多数园林设计师设计风格开始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就导致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和园林景观设计无法融合,同时这样的一味追赶时尚的不良情况,导致城市景观所表现的文化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重复情况。园林景观设计要依靠传统文化,表现出差异,承担着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播任务。

1地域文化在某森林公园设计的应用分析

该森林公园地处陕甘宁地区,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度假的服务。总体设计突出了边塞文化,同时还综合了皮影文化、民俗文化等地域文化,充分保证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基础上,将公园景观的文化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1.1边塞文化

景观主体主要是“金戈铁马、烽火连天”的边塞文化,利用古烽火台遗址当做景观场地的依托,利用各种园林建造手法将重新复原战士烽火传递的雄伟场景,构成公园的核心景观。

1.2民俗文化

因为保留着窑洞,就依托民俗文化体验区,利用仿造的方式,根据建筑模式修建了不少的窑洞,构成了院落式的窑洞群体,作为该森林公园的特色景观。综合当地居民的生活特征,营造了地域民俗气氛。

1.3皮影文化

该森林公园艺术文化景区当中设置了皮影博物馆,展示皮营文化的发展历史。每一个景区都设置了皮影为图案内容的地雕,同时将皮影各个时期图案融合到各种景观小品设计当中。

2园林景观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设计师的一种思想表现形式就是园林景观设计,主要是综合利用多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因素。建设园林过程中不但要满足生态环境的需要,还要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追求。充分达到具有特色的文化生活发展的情况,给人民精神生活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物质条件,有利于地域文化的发展进步。

2.1园林景观设计的创作来源

园林景观设计流程中要关注人文和自然环境的重要基础前提,设计者的设计思维跟随着地域改变而改变。所以不同的地域文化给设计者的创作流程带来非常丰富的素材,给园林景观设计带来了非常多的色彩,表现出具备地域特征的园林景观建筑。创造园林景观当中,需要深刻的对实际原来的地域文化进行考量,对当地具备地域特征的人文风俗深刻探索,设计当中表现出地域文化的灵魂。打造具备文化特征的园林景观设计观念。园林景观设计当中,从构成的区域文化上来说,对每一个部分寻找设计的来源,利用地域自然地理情况发现设计的素材,确保可以将地域文化特色的内涵充分表现出来,设计出符合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

2.2园林景观设计是发扬地域文化的重要窗口

目前的社会生活工作当中,人们想要了解地域文化,从园林景观当中可以更快的了解。众人都知道,地域文化需要细细品味,而园林景观是面向公开大众的。从居民和游客的角度上来看,满眼的景色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体会其中所具有的特色地域文化。总而言之,想要更好的发扬地域文化,就必须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进行,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表现和创造力。

3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表达方式

3.1地域传统文化的保留

园林景观设计流程中,设计工作者需要关注将地域传统文化进行保留,对闲置的传统建筑需要进行修缮,将建筑原先的结构空间进行保留,同时进行再次提炼删减,化简去繁,能够将地域传统文化特色凸显出来。这样,不但对建筑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影响非常少,同时在这个流程中融入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方式方法,将园林景观的观赏性提升。而且,对具备历史价值非常高的传统建筑,需要尽量完整的保留,这样才可以将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传承下去。

3.2地域文化特色的抽取

地域文化特色的选择抽取工作,设计人员需要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将建设地域的具备特色的资源进行适当的整理,从而获取更加理想的具备标志性的元素符号来达到园林景观设计的目标。依靠这个方式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要十分关心元素符号的代表性,这样可以最好的体现出地域特征,为整个城市带来前所未有的地域文化魅力。整个过程中,利用的元素符号能够充分表达出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

3.3再现历史文化

对遗留的历史文化遗产来说,我们在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还要创新,单纯的保护只是慢慢将历史文化当中所蕴含的内涵淡化。所以我们要利用恢复景观的方法将历史进行重现,将历史文化产物保留下来,同时让人们可以更好的在园林景观欣赏当中体会到历史文化当中所蕴藏的意义。设计人员需要对当地的历史充分熟悉,才可以将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将重现历史。不但要将原景观的建筑风格和形状模仿,还要利用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将历史进行重现。

3.4地域文化与现代表现手法的融合

作为创作素材,不能否认地域文化的深刻意义。可是园林景观艺术发展到如今,特殊的时代背景对园林景观的设计意图带来了对应的标准。一味的盲目抄袭、并无创新的创作无法将当今社会人们的审美需要满足,要在这样的前提下,根据全局性和独特性,加上现代先进的表现形式,可以打造出满足人们当代审美需要的景观。

总而言之,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域文化作为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者的来源,同时园林景观非常好的带给地域文化传承进步发展的作用。因此,将来的景观园林设计当中需要将地域文化很好的融合进去,合理科学的使用文化符号,将历史精华重现。利用景观园林将当地生态、民俗、传统习惯表现出来,具备文化特色。与此同时,也带给园林景观比较丰富的文化特色,将地域文化特色保留,还推动了地域文化的进步发展。

作者:廖颖 单位:成都市锦绣园林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篇6

二、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特征

企业文化是一种企业依据时代特色与自身特点建立起来的,并经过社会实践检验的,具有独特特色的文化治理模式,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亦具备以下特征:

(一)广泛性与系统性罗长海在《企业文化学》中论述过:“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理解,有人认为就是企业对自身形象进行的设计及对外进行的形象推广与宣传,也有人认为就是企业自己创办一些报纸刊物,为员工提供一个文化园地……”其实,以上这些对于企业文化的理解都过于浅薄片面。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绝不是简单地将企业与文化进行嫁接,其内涵非常广泛,可以说,企业文化包罗了思想文化教育、体制制度构建、形象理念策划宣传等多方面内容。

(二)时代性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内容是依据时代特色建立的,具有时代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建立必然要以时下经济发展状况,人民思想状态及生活需求等等一系列时代特征为先导,因为其建立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提高该行自身的经营能力、内部管理能力及外部市场竞争力等等综合能力,要能够经受住当下市场的实践检验,如若所设定的企业文化内容不能与时下社会人民所需紧密结合,那么必将最终被市场所淘汰。

(三)独特性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具有着各自鲜明的个性与特色,这是由各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同的经营范围、经营管理体制、企业目标以及外部市场环境所决定的。所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都不能完全的照搬照抄,不然必会丧失其独特性,从而在市场中丧失人们对它的关注与兴趣,丧失市场竞争力。企业文化应是企业组织在继承传统文化知识精华,并依据时代特色与企业自身特点而形成的团体意识、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三、加强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综合现今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及企业文化自身所具备的特征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提高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的综合能力及市场竞争力有着非凡的意义。

(一)有助于完善管理机制因企业文化自身所具备的广泛性与系统性特征,在加强对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其企业行为准则、企业职业精神、企业管理结构和文化结构等都会被逐渐明确和完善。那么当其拥有了规范的企业行为准则、高尚的职业道德以及合理的管理结构和文化结构后,其企业的整体管理机制也会随之变得合理和完善。

(二)有助于增强内部凝聚力现今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企业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所给予的各种机会和条件,抓住时机;另一方面,企业也要通过自身的变革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一种向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性企业,其要想保持自身的勃勃生机,就更需要紧密跟随时展步伐,适应市场需求。可由于企业内部员工可能存在的不同年龄、不同价值观、不同思维模式等差异,就无可避免的会出现企业总目标与部门分目标、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的不一致,从而导致目标上的分裂与冲突,最终影响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使效益受损。但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行内企业文化建设来统一职工价值观,规范职工行为准则,激发职工工作热情,从而有效增强整个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获取高收益。

(三)有助于提升外部形象,提高竞争力对于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客户是其利润的来源。客户对于商业银行的要求不外乎是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因而只有不断对现有产品进行完善和升级,不断开发研制新的业务品种,同时在服务上提供更加全面周密,更加灵便高效的服务,才能巩固和扩大客户群体,赢得市场。而这一切策略的成功实施,都脱离不开人的因素,所以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加强自身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对本行职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加强其专业操作技能,提升其综合服务素质,最终追求在客户群体中建立其良好的形象与口碑。因此,就业做到:首先,在加强自身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对本行职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从而加强其专业操作技能,提升其综合服务素质,最终追求在客户群体中建立其良好的形象与口碑。其次,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企业独特经营理念及企业形象的策划与宣传,通过塑造和宣传自己独有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让客户充分了解其企业特色,借此塑造银行良好的外部形象,发挥品牌效应,从而可有效提高本行的客户认可度与市场竞争力。

篇7

与国外优秀的文化企业相比,我国文化企业的规模小、经济力不足,市场竞争能力明显落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对我国文化企业的开放性提出必然性要求,同时也为其生存与发展带来挑战。如果提升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已成为当前不得不思考的话题。

一、文化企业特性分析

所谓“文化企业”,简而言之就是提供文化服务与文化产品的盈利性组织。作为文化企业,除了具备一般性企业从投入到产出的过程,并从中获得经济效益的特征之外,还具备一定独特性。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文化企业依赖物质资源的程度较低,大多通过对文化资源的转换,而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以下将对文化企业的特性进行具体分析:

(一)虚拟资源特征

文化企业以文化资源为主体,对物质资源的依赖程度较低,而对无形思想、虚拟资源等依赖程度较高,这一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化企业的发展特性。以电影制作企业为例,虽然固定资产不多,但主要由编剧、导演、演职员、发行人等创造价值。文化企业主要通过人的能力与智力实现效益目标。

(二)生产力特征

文化既具备经济属性,同时也强调经济效益。一直以来,文化是上层建筑,集中体现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文化的地位日益提升,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文化也是根据价值规律而有目标地进入市场竞争。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力,具备生产力的一般特征,如人本性、物质性、价值性等,同时也具备独特属性,如非物质性、民族性、意识形态性等。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旨在满足人类日益丰富的精神生活需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集中表现。

(三)人力资源特征

人才作为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信息与知识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尤其是文化、技术等无形资产,而人才作为无形资产的载体,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动漫企业为例,一部动漫从构思到绘制、出品,全部由工作人员完成,一旦人才不足,企业运行将受到极大障碍;而某一环节发生人才流失,将对整部漫画产品带来损失。因此在文化企业发展过程中,应重视人才的管理与激励。文化企业在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不能丢弃传承文化的载体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市场经济日益完善,文化企业作为一个良性循环产业,将投入转化为产出,追求利润最大化,不仅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相适应,同时也利于我国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

二、文化企业的发展策略

(一)实现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是提升企业活力的根本保障。若想促进文化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优先资源保护”原则,突出文化企业特性,与市场取向相适应,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因此,在当前文化企业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避免急功近利。在文化企业发展过程中,极易产生文化泡沫现象。这就需要文化企业以现实为出发点,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挖掘文化资源;②发挥规划的重要性。文化企业应努力实现文化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科学制定决策与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③由粗放经营转变为精细化管理。从立法层面加强保障,避免文化资源的滥开发、过度开发,提高管理水平,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例如,景区虽然希望能有更多的游客观光旅游,但是鉴于景区接待能力有限,如果游客过多,将不利于景区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无法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④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借鉴国际优秀文化企业的运行机制与发展经验,创造性地利用文化资源。

(二)落实企业社会责任

文化企业与一般性企业一样,以盈利为主。但是除了实现经济目标之外,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容忽视。在产权理论中,利益相关者理论通过企业社会责任感来体现。尤其对于文化企业来说,在社会发展中担当重要的道德机构角色,体现了社会认同价值。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包含经济责任、社会反应、公共责任三大部分。文化产业的产品并不仅仅供人们使用,更重要的是影响人们的思维观、价值观。低俗的文化必然带来精神污染,比环境污染的影响力更大,很可能造成深层次的人文内涵缺失。例如,一些不良的音像制品、报刊杂志以及网络垃圾信息等,将会对人们产生直接影响,尤其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因此,文化企业除了实现经济目标之外,更要肩负社会责任使命,推动社会文明建设发展,树立优秀的企业文化[2]。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跨国文化集团已经从多领域步入我国,我国能否继续保持优良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对实现“文化强国”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促进文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效益。

(三)充分利用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通过合理运用国家及地区对文化企业发展提供的优惠政策,是满足公众精神文化需要的有利契机,对优化企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文化企业应提高发展积极性,认清当期市场形势,注重引进并培养更多优秀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即文化创作人才、文化生产人才等,同时培养一批了解经济知识与国家政策的人才,构建文化职业经理人队伍,为文化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若想实现文化企业的内部改革实效性,严格遵循现代化企业运行规范,实现自主经营,做到自负盈亏,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展活动,借鉴市场文化要素,实现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有机结合,创设独立的文化品牌,真正提升文化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8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100

[中图分类号] G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187- 02

园区一般是指政府集中统一规划指定,专门设置某类特定行业、形态的企业、公司等进行统一管理的区域。文化产业园区是园区的一种形式,它具备特定的业态组合要求、是新形势下文化产业集聚的载体,具有文化创新力和经济效益统一的实际意义。文化产业园区的构成要素研究应从属性定位、构成原则、作用机制、架构模式等角度出发,即文化、产业、管理、政策、服务、创新、整合、集聚。

且文化产业园区与其他类型园区的构成要素具备基本定位的联系性与区别性,即社会属性与经济属性的演进与承递关系,及发挥作用的不同层级和角度的区别;构成内容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即基础要素如都需具备统一管理、产业集聚、市场资源、配套服务等构成要素普遍性特征,也具有统一生产、生活、生态三方要素融合统一的特殊性特征。

1 园区概念的界定支撑要素分析

对于文化产业园区的概念,国内外近些年对此探讨的研究越来越多,对文化产业园区概念进行的探讨有德瑞克・韦恩提出的文化园区概念,Hilary Anne frost-Kumpf提出的文化区概念[1]。其共性是提出文化园区是具备一定文化娱乐、生产消费相结合的,是具有多功能性的、提供就业的、社区性的地理区位。

在我国,对于文化产业园区的概念则包含了集中不同的称谓,如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等,对于文化产业园区概念的界定,则偏向不同的着重点。如陈少峰认为文化产业园是以产业集聚的方式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赵迎芳则强调文化产业园区的孵化器功能、创新研发能力、专门的服务管理机构、公共服务平台、基础设施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的集聚区特征[2]。

2 园区类型及特征要素分析

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经了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后工业园几个主要的阶段,文化产业园区便是后工业园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这一系列的发展过程中,对生产、生活、生态的态度则由对立逐渐走向统一,而文化产业园区在对此三者统一的基础上也根据不同的侧重点,按园区发展的模式划分出了几种不同的类型。

2.1 政策导向型园区

此类园区是在地方政府规划和推动下建立和管理的园区,具有很好的经济支撑和政策支持,“政策”、“产业”是重要构成要素。此外,政府作为规划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因其调动资源的广度和力度,在服务园区企业、搭建服务平台、提供市场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具有沟通内外的中介连接功能,“中介”也是其构成要素之一。

2.2 开发商导向型园区

此类型园区一般是民营或私企对其进行统一管理,侧重经济效益,在园区开发和经营模式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够吸引企业入驻并形成产业集聚。此类园区以“资金”“资本”为主要构成要素。但因其对商业经营和经济效益的侧重,对产业链培育、和产业的成熟完善则需要进一步提升。

2.3 资源导向型园区

如对传统文化或特色文化资源依附型园区。

这类园区具有一定的先天资源优势,内涵上侧重地方文化、艺术和工艺传统为特点,主要以“文化”、“感官”、“体验”为要素特点;以大学或特殊人才聚集地为依托型园区。此类园区依托“人员”优势,集聚创意人才、学术能力和研究能力,能够在“学术”、“学习”、“教育”要素中体现优势;先进科技资源为依托型园区。此类园区一般依托高新技术密集,科技产业发达、高科技企业聚集、科研机构和人员资源丰富的地区为依托,其构成要素着重以“研究”、“研发”、“技术”为要素特点。

3 文化产业园区的构成要素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得出文化产业园区的构成要素的基本框架:直接或间接受宏观政策及区域政策的影响、并对其规划、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依托雄厚资本和社会、文化、环境等资源;具有产业及产业链培育或集聚能力;具有学术、研究、研发水平;具有服务管理功能、沟通内外市场及要素间流通;具有明显文化属性特点、满足特定文化需求、形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生产、生活、娱乐、消费的有机体。在其基础要素、发展要素、功能要素的分析和研究中,得出文化产业园区的构成要素包括:政策、产业、文化、研究、学术、资本、服务。

由于文化产业园区的概念在不断完善,园区发展也在不断升级,对于文化产业园区构成要素的研究和分析也将从不同的角度逐渐完善和成熟。

篇9

作为一名从事贸易的专业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首先是对宏观与微观经济的了解及判断能力。其次是具备贸易素质的最基本的技能。另外,就是必须培养贸易人员的文化素质。

(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

既要具备基本的团队协作与沟通、组织协调、运用商务沟通技巧进行谈判的能力,同时还应具有熟练操作外贸软件、从事文化产业的文化产品营销能力、文化渠道经营能力、文化创意策划能力及媒体关系能力等。

(三)创新能力

国际市场瞬息万变,企业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文化产业作为精神层面的产业,具有创意的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国际文化贸易应用型人才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敏感的市场发现意识,才能不断地发现新商机,获取贸易利益。

二、国际文化贸易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目前,国内已建立国际文化贸易专业的高校屈指可数。其中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文化贸易专业开设较早,它的人才培养定位于“国际化”、“应用型”。“国际化”指“面向世界”,以适应国际化需求为直接目标“,应用型”内涵“高层次”,核心是学生能力发展,强调国际文化贸易本科应用型人才既不同于“技能应用型人才”,又区别于“研究型人才”。其根本特征是注重能力培养的系统化而非知识培养的系统性,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4]。因此,笔者认为,具备国际文化贸易专业办学潜力和专业优势的中央部委直属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上可以借鉴上述提法。而为数更多的地方院校在国际文化贸易人才培养上除了面向世界外,更要加强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间的沟通,突出区域办学特色,结合区域文化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共同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5]。可以把国际文化贸易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国际化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国际化应用创新型人才除了具备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拥有较强的应对国际文化贸易具体活动的实践能力外,同时又具备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把已经形成的实践能力变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的国际文化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人才培养模式”早在1998年就被界定为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不仅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而且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6]。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的理念,高校国际文化贸易人才培养模式实质上就是在确立了高校毕业生择业时需具备的能力之后,高校如何设计自己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以形成上述能力,通过何种机制来保证这些能力的实现。

(一)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是专业教育的核心,能够体现出专业的特色,是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础。在国际文化贸易课程设置中,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课程。公共基础课程注重功能性和综合性,专业必修课程注重基础性,专业选修课程注重知识的灵活性,实践课程注重操作性和实用性。除此之外,专业在发展中要与政府、企业合作、调研、交流,了解掌握本学科发展最前沿的学术情况、法律法规、业务标准,并根据这些变化,相应的对专业课程学时、内容、方法进行调整。搭建起理论+实践、课内+课外的课程体系,增强教学内容的灵活和适应性。

(二)实践能力培训体系建设

实践能力培训体系通过认识实践、外贸平台综合实训、顶岗实践和毕业实践等多种形式来完成。国际文化贸易专业的认识实践就是联系相关的文化出口企业或政府文化产业管理部门,让学生对文化贸易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外贸平台综合实训要由有社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按照社会需求的层次设定不同的实验方案、实验目标和课时。顶岗实践和毕业实践是让学生去学校联系的外贸实习基地或其他文化产品出口单位进行业务操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敬业态度和与人沟通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确保实现实践教学目标和任务,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专业技能。

(三)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建设

国际文化贸易人才创新创业体系的建设就是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由培养专才向培养通才转变,由“知识+智力”模块向“智能+创新”模块转变,由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转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建设内容包括更新教育理念、重建学生评价体系、加大创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等。

(四)培养机制建设

1.提高师资队伍业务能力

给专任老师充分的成长空间,鼓励到海外进修,加大教师申请文化贸易科研的资助力度,进一步提高教师学术水平。按一定比例培养专职的实习指导老师,逐步提高专业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为其提供到优秀的文化出口企业、事业单位锻炼的机会,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通过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优化教学力量,逐步形成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

2.双语教学及双语教材建设

根据学生英语接受能力,确定双语教学的课时。部分课程可以采用全英语授课。对于特色课程如国别文化研究,可以在长期授课经验情况下,鼓励教师采用自编教材,也可以联合具有较强实力的科研单位与高校共同编制教材。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经典原版教材和国外经济贸易类学术期刊,学习前沿理论内容,以增强其学习的动力,提高外语水平和专业素质。

3.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由于国际文化贸易相关课程,内容多而杂,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清晰简明的达到传授的效果。对于培养国际化应用创新型人才这一目标定位,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社会调研和开放性实验、诊断治疗等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灵活搭配不同的教学法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实行中外联合办学

“中外联合办学项目”是指国内学校与国外教育机构在学科、专业、课程等方面合作,开展以我国在籍学生为主要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7]。国际文化贸易的学科性质更适合推行中外联合办学。应与日本、韩国、美国、英国等文化产业发展快的国家大学建立联系,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签署“联合办学协议”,形成办学形式、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办学层次、项目管理、经费筹措与管理使用等一系列文件。

篇10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0-0282-01

一、我国西部体育文化的特征分析

(一)融合性、多元性

由于我国西部地区多民族的特点,在西部地区所形成的西部体育文化同样也吸收了来自于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过程中得以发源和发展,并在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中不断得以演化和进步。因此,我国的西部体育文化就相应的带有了融合性和多元性的特征。

(二)和谐性

我国西部体育文化受敦煌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很好的传承了我国古代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就是说,我国西部体育文化同样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且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关注的是过程,而不会过分的去苛求结果,这一点充分的体现了我国文化中的遵循自然规律的和谐思想。

(三)教化性

西部体育文化的教化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道德方面的教化性。西部体育文化道德方面的教化性,实际上就是其重视体育的伦理价值,赋予西部体育文化更浓厚的道德教化色彩,通过体育活动的参与和体育文化的了解,培养和提升人民道德品质的功能和作用;二是精神方面的教化性。中华民族所推崇的积极进取、奋勇拼搏的精神不但在西部体育文化中有着很好的体现,而且西部游牧民族的体育文化还对此进行了很好的诠释,让人们在接触和了解西部体育文化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受到感染和教育,从而实现教化的作用。

(四)宗教性

在西部体育文化中,很多体育形象都是出自于佛教的各类经变画,特别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各种体育形象,例如:在西部佛教壁画中流传的悉达太子成佛之前,在参与射靶运动、相扑运动以及马技等等均属于流传甚广的体育形象。而这些则都或多或少的带上了宗教的色彩。而之所以,西部体育文化具有一定的宗教性的特征,据分析是因为,这与敦煌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对西部体育文化所造成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二、我国西部体育文化的价值分析

(一)我国西部体育文化的健身价值

健身价值是所有体育活动的共性之一,这一点对于我国的西部体育运动来说也不例外。而这一点也同样在我国西部体育文化中得到了有效的体现。在我国西部体育文化中,很多游牧民族因为放牧、狩猎等日常生活的需求,就必须要具有使用马匹的技术和能力。因此,西部游牧民族的牧民就在日常生活中练就了很高的骑术,而这一项技能就逐渐在体育运动中演化成为了骑射运动、马球运动以及赛马运动等具备良好的健身价值西部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由此可知,我国西部民族体育运动项目的出现和我国西部体育文化的形成,均与西部地区各民族的生产、生活等有着直接的关系,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系列健身的体育运动,并且让西部体育文化的健身价值更好的得以凸显。

(二)我国西部体育文化的娱乐价值

我国西部体育文化的娱乐价值是构成我国西部体育文化价值体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我国西部体育文化中,有着很多具有很好的娱乐价值的体育运动。除此之外,很多西部体育运动不但能够让参与者得到身心的放松和愉悦,还能够让观看者获得同样的体验,从而有效的凸显了其娱乐价值。

(三)我国西部体育文化的教化价值

篇11

消费者做出购买决定的过程也就是消费者决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存在着很多的影响因素,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并最终产生了决策的结果。因此,想要理解消费者决策过程,必须了解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原因,分析原因之间的内在联系。据权威资料显示,文化因素会对消费者决策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东西方国家的人民因存在较大的社会环境差异,家庭背景差异、民族传统差异等,在落实消费决策,选择消费者品牌的时候也存在较大差异。

一、东西方文化差异分析

文化差异,主要指思想、认知、情感、信仰、行为上与其他社会代代相传的不同方式。现阶段,人类学家普遍认为文化具备三个特征:习得性、内在一致性(泛指人们对文化的认知、价值、信仰和习惯的互相联系和整体性)、自觉性(也被称作无意识性,即与其他文化相比不易被人察觉,是人类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获得的某种能力)。毋庸置疑,东西方文化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而在某些方面,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分歧,具体表现为如下四点:第一,利益观差异。受西方文化影响,西方人普遍抱有“物质至上”的思想意识,他们认为物质财富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最佳标准,正因为这种思想主导着他们的意识、行为,这使得他们在落实任何工作的时,都以追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实现为目标。在这一点上,东方人有着与西方人完全不同的态度,东方人重义轻利,注重名节,他们提倡淡化物欲、谦让无私,他们不为富贵折腰,更不会因为强权而畏惧,他们鼓励人们通过内心的自我调节不断强大,用自我的不断强大来弥和物质社会的缺陷和伤害。第二,价值核心差异。西方人重视个体性,他们认为群体存在的前提是个体的存在,因而他们在行事方面更推崇个人主义,标榜特立独行。东方人在这一点上与他们恰恰相反,东方人重视整体性以及综合性,他们认为先有了群体而后才能有个体,个体只是群体中的一部分,因此应该服务于群体,他们强调群体价值至上,提倡个人应与群体和谐发展,且必须以群众利益为第一。第三,对待传统习俗的态度的差异。西方人普遍存在“轻文化传统习俗,重当代文化科技”的情况,他们秉持“抛弃旧思想,发展新文化”观念,另一方面,因为国家存的历史相对较短,也没有流传下太多的传统文化习俗。与西方人相比,东方人是非常注重传统风俗的,时至今日,甚至很多人身上还保留着传统的观念以及风俗习惯。第四,感情表达方式差异。东方人的思想相对传统保守,在表达情感的时候也更为含蓄。东方人讲究和谐发展,凡事“以和为贵”。而西方人在表达情感的时候往往比较直接,他们想什么说什么,办事也不拐弯抹角。

二、东西方消费文化差异与跨文化消费者特征分析

1.东西方消费文化差异分析。消费具备文化系统的属性,因而消费文化可以被看作是文化系统中的一种。消费文化与消费活动相辅相成,受文化、地域、思想等的影响。因为不同国家与不同地域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消费活动产生影响,继而致使消费文化各有不同。具体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第一,差异化的决策影响因素。在此方面最明显的差异在于对售后服务的重视度以及对价格的关注度方面。总的来说,西方消费者在进行购物决策的时候,更注重售后服务,他们对商品的售后服务质量有着极高的要求;反观东方消费者,因为受客观经济条件的影响,在进行购物决策时,则更易被消费水平影响,因而更关注商品的价格。因此,价格因素是东方消费者购物决策的“头号”影响因素。第二,差异化的购物目的。在此方面最明显的差异在于对娱乐型购物的重视度以及规律型购物的重视度方面。总的来说,西方消费者习惯将购物当作一种享受,购物较为随性,不存在时间限制;反观东方消费者,他们往往有定期(逢年过节)大规模采购生活用品的习惯。第三,差异化的消费方式。在此方面最明显的差异在于购买的便捷性以及对购买过程的考察严谨度。近些年来全球消费节奏加快,但是西方消费者的消费增长节奏要明显高于东方消费者,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生产厂商也更注重产品“节约消费者时间”的开发问题。反观东方人购物,他们重视消费考察,在购物过程中更是严格落实考察工作,反复的斟酌购买决策的正确性以及必要性。第四,差异化的品牌要求。在此方面最明显的差异在于对品牌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实用价值的考量。西方消费者追求名牌,看重品牌背后的品质、档次以及服务,虽然品牌消费相对较高,但这并不影响一部分人成为某种品牌的忠实消费者。与西方消费者高品牌要求不同,东方消费者更注重商品的实用性,他们并不在乎或是很少在乎产品是否为知名品牌,只要求商品具备高的实用价值。第五,差异化的购物选择习惯。此方面最明显的差异在于喜好新潮产品还是喜好传统产品方面。与东方人相比,西方人具备更强的猎奇心理,也更喜欢赶时髦,他们追求个性张扬。东方消费者受传统文化思想影响,他们本身保有较多的传统习惯,在进行购物的时候,也更趋向于选择具备传统特色、属性的商品。

2.跨文化消费者的特征分析。21世纪,全球化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和国家、民族和民族之间的距离都被缩小,然而东西方文化差异却始终没有消失。文化能够对消费者产生全方位的影响。跨文化的消费行为以及消费态度差异巨大,主要特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影响消费者行为。西方国家经济实力强,具备大量消费资源特征,这在某些层面上也为其消费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活动舞台。西方人普遍具备“赶时髦”的心理特点,他们对产品的质量以及产品的新奇性要求都要远高于东方消费者。例如,当“自然、健康风”刮起之时,西方国家的市场上迅速出现与环保、健康理念相匹配的食物、器具;当“个性风”刮起之时,西方消费者又开始尝试用各类手段“包装”自己,利用“与众不同”来显示自己的个性。当然,除了上述这些以外,在高端消费层面上,西方人所占有的市场份额也要远高于东方人,尤其是在名牌服饰、高端珠宝等方面。另外,西方人注重效率,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他们更在乎时间的节约问题,这也会对消费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二,文化的碰撞、融合改变了消费行为。时代的发展缩小了国家与国家的距离,更缩小了不同种族之间人与人的距离。在国家与国家交往的过程中、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必然会涉及文化的碰撞和融合,而这些无疑会改变人们的思想,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据相关数据资料显示,因文化碰撞、融合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最严重的国家当属日本。受特殊国情影响,日本在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冲击下,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消费方式:既保留了西方国家的部分消费标准,又具备东方人购物的某些特征。具体的说,日本人注重新潮、个性,却也追求传统习惯;他们严格考察购买过程,重视品牌效应与消费享受,却也关注产品的实用价值。第三,传统文化控制消费意识。由于西方国家经济实力雄厚,购买力强,这就使得他们的传统观念之中包藏着“根深蒂固”的厌旧意识。在购物方面最明显的表现在于“追求时髦”特性明显,对已拥有的商品存在严重的“不满心理”、喜新厌旧,总是在丰富多彩的商品中挑选和购买新产品,与东方人的购物意识完全不同。

三、东西方文化差异对消费者品牌选择的影响

文化是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外部原因,而文化意识则是影响消费者决策的最主要的原因。现对东西方文化差异对消费者品牌选择的影响进行细致分析:首先,从消费者决策过程分析。只有消费者被特定的心理和机制驱动,才会按照心理需求落实购买行为。消费者决策过程应包括认知需求、寻求解决方案、评价比较方案、择优决定和购后评价几个过程。消费者的消费决策过程是严格按照上述步骤进行的,即某种需求未满足,进而产生购买欲望;受购买欲望驱使搜集相关信息,建立多种购买方案;在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以及物品所具备的客观属性的同时,选择最佳的购买方案并落实购买活动;完成购买活动,检验、评价购买活动。其次,东西方文化差异影响消费者决策过程。文化背景能够影响消费者决策过程的每一个阶段:第一,文化差异影响消费者的价值观念以及认知需求。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下,东方人重视有形的固定资产,而西方人更重视精神领域的消费,这就使得东方人将购买方向对准了诸如房地产等的有形的、固定的资产,进而出现诸如“囤房”、“占房”等状况,而这些情况根本不会在西方人身上发生。第二,文化差异影响信息搜索行为。西方国家科技生产力占据优势,因此在获取信息的时候,他们可以借助更为宽广的信息获取平台,了解更多的官方或公众信息。相比之下,东方人的信息获取渠道狭窄,信息的获取主要依赖亲朋好友或是街坊邻里。第三,文化差异影响购买决策的方案建立。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评估的重点也不尽相同,以最简单的餐厅选择为例,西方人重视用餐氛围以及用餐环境的卫生条件,东方人则看重食物给人带来的味觉享受。第四,文化差异影响购买行为。购买行为与购买时间、付款方式等相关,而这些无疑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例如,西方人基本不会在夜间购物,而东方人因夜间购物成习惯,甚至发展起了“夜市”;西方人刷卡消费或是贷款购物情况较为普遍,在购物时候很少讨价还价,甚至还经常会出现“给付小费情况”,而东方人现阶段还难以接受“超前消费理念”,买东西讨价还价情况也较为普遍。第五,文化差异影响购买后的行为。这种情况在“消费不满”背景下发生的概率更大。因为西方人受文化影响,在遭遇“不公平对待”的时候,往往会更直接的表达自己的不满,而东方消费者则更倾向于“以和为贵”思想,以“息事宁人”的态度承受“消费不满”给自己带来的损害。第六,文化差异影响消费者处置产品。西方人习惯将自己不再使用的废旧物品进行再次销售,完成商品变现过程;而东方人习惯在消耗完商品可利用价值之后,将之当作垃圾处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研究东西方文化差异对消费者品牌选择的影响,需要全面了解文化对于消费者和消费者决策行为的影响。只有透过消费者消费过程,研究清楚不同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以及民族传统等的差异,才能更好的掌握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继而方便企业依据消费者的购买心理调整自身的产品,更好的拓展商品市场。

参考文献:

[1]郝燕蓓.东西方文化差异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J].管理科学文摘,2010(03).

[2]郝佳.全球化环境下的跨学科、跨文化品牌名称研究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04).

[3]吴蓉,桑琳,陈洁.信息获取差异对消费者品牌选择的影响――在线渠道与传统渠道的比较研究[J].情报科学,2010(04).

[4]周怡东西方文化差异对消费者品牌选择的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06).

篇12

花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花卉与人的生活关系日益密切,也就不断的被注入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文化与生活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中国花卉文化的定义。①”

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内在品质,城市历史与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着人们的道德行为和文化心理期待。城市品牌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有关城市品牌的概念应用最多的是来源于美国凯文•莱恩•凯勒(Kevin•Lane•Keller)教授的观点,他指出地理位置如同商品与人一样,也可以品牌化。“在这种情况下,品牌是根据某个特定的地理名称确定的。品牌的功能,就是让人们认识和了解这个地方,并对它产生一些好的联想。②”指出城市和商品一样是可以进行品牌化的,并指出城市是通过品牌化让人们“了解”它并“产生好的联想”。城市品牌化的力量就是让人们了解和知道一座城市并将某种形象的联想与城市的存在自然联系在一起。这种联想必须是以形象化的或意象化的指代,必定是城市自然资源和人文创造的精华。比如丹麦哥本哈根美人鱼,巴黎“时尚之都”,从卢浮宫到香榭丽舍大街。中国城市科学研究院赵伟利认为“城市品牌是城市在功能定位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核心价值,将城市的历史传统、地区文化、民风民俗、市民风范、城市标志、城市特色、经济支柱等要素塑造成可以感受到的“形神合一”的附加值。③”他将城市品牌归纳为城市特有资产综合性的考虑之后的“形神合一”的附加值,城市品牌是在充分分析城市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的提炼总结。“城市品牌是指蕴含城市个性及受众效用的城市名称和标记,是公众对城市整体特征的感知、联想、识别。④”加入城市受众的因素,从公众的角度看城市品牌。总之,城市品牌是浓缩的城市精华,是城市给人的最直观感受和整体印象,也是城市特有竞争优势的体现。

一、建立广州花文化品牌的必要性

广州享有“花城”美誉是因广州历经二千多年的建城历史所沉淀的文化基因。古今中外花文化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广州能以“花城”命名并能家喻户晓,形成文化共识和城市品牌联想,是广州城市长期的历史、文化积累、民俗文化世代传承和不断发扬光大的结果。但广州城市发展也会面临一些外部因素带来的挑战,因此需要进行自身的优化和调整。

1.城市优势文化特征面临挑战

广州花卉产业实力雄厚,商贸经营优势突出,但在“花城”现代城市形象塑造上略显不足,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缓慢,信息传播、文化运作与形象树立方面不足。“花城”地位也面临强劲的竞争,在云南昆明成功举办世博会后,城市知名度显著增强;上海也成功举办几届的国际花卉节;顺德陈村也成功举办国际花卉节。另外,云南大理,河南洛阳等在城市特有的花文化基础之上极力发展花卉产业。因此,进一步建立和开发广州花文化品牌是当前“花城”面临的时代挑战和能否巩固“花城”优势的城市品牌特征的关键。

2.“花城”美誉背后的文化要求

广州作为岭南文化的中心,“花城”美誉由来已久,作为城市品牌特征的花文化是需要雄厚的文化实力作支撑,花文化本身有其可塑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只有与特定的文化与精神内涵相融合,才能发挥其作为品牌的张力和文化穿透力。因此,有必要整合广州花文化资源,深刻挖掘花文化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文化习俗养成等方面的潜力,建立和形成广州花文化品牌所具有的独特品牌影响力。

3.城市和谐文化的内部机制的需要

当前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广州城市。花文化是城市生活的剂,在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风气等方面有其突出的作用。广州花文化有历史沉淀、有文化熏陶和民俗文化载体等众多优势,这些都是城市花文化品牌形成的文化基础,怎样充分利用自己的文化优势去构建和谐广州是建立广州花文化品牌的核心价值,也是“花城”完善自身品牌特征的内部需要。

4.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时代要求

广州花文化以其特有的年俗花市引领岭南年俗风尚,成为独具岭南特色风格的年俗风景,“能够从民俗民间的喜庆――跨越到政府与民间同庆――并且还能纳入品牌记忆的:南有‘广州花市’,北有‘哈尔滨冰灯’,全国有‘春晚’,广州花市更是伴随着‘除夕’迎来‘新春’一同起落,成为岭南过大年的主题曲。⑤”迎春花市也因此入选为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是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涵⑥”,因此,建立广州花文化品牌是传承民俗民间文化、弘扬岭南年俗传统的需要,也是当前保护和传承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时代要求。

二、建立广州花文化品牌的可行性

城市品牌形象体现一个城市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衡量是否可以代表城市的品牌形象有三个方面的标准:“一是指它具体的构成内容是别的城市不具备的,或与其他城市比较是最优的;二是它集中体现了一个城市与其他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精华,是一个城市最为外人所景仰的闪光点;三是它有自己特殊的形式过程,并且是长时间积淀的结果。⑦”广州花文化品牌具备以上三个要求,具体分析如下:

1.广州花文化具备优越的自然、地理和经济条件

广州花文化除了具备优越的自然条件外,在经济文化交流领域,海外贸易,花卉文化产业化、市场化、创意经济产业化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地域优势;广州花文化发展有先天的民众基础,作为岭南文化中心有其凝聚岭南花文化的地域优势;作为广东省会、经济文化中心,具备优越的产业集群、花卉栽培、科研的诸多方面的先决条件。

2.广州具备建立城市花文化品牌的实力

广州是全国最大的花卉主产区,全国盆栽观赏植物的生产、供应中心,全国花卉主要集散地和进口花卉的调运中心,广州的花卉贸易居全国第一,花卉价格左右着全国的价格⑧。所以说广州具备建立花文化品牌的硬性指标。广州迎春花市在民俗文化上推陈出新,是岭南年俗时尚的风向标,这是广州建立花文化品牌的文化基础和“软实力”,因此,实力决定能力,广州具备建立花文化特色城市品牌的物质和文化基础。

3.广州花文化经历长期历史沉淀和文化积累

广州早在西汉就是百越繁华之地,西域传入的素馨、茉莉等普遍种植于寻常百姓家,千年的花文化一直伴随城市的兴衰荣辱,长期的历史、文化积累,使得广州花文化与城市特征密不可分。因此,广州建立花文化品牌具备雄厚的的文化基础条件。

三、以和谐为核心价值的广州花文化品牌的建立的原则

1.以“环境优势是基础,文化优势是灵魂”为开发理念

自然生态环境是城市赖以生存的根本,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自然人居环境的改善有利于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历史、人文和综合实力的集中反映,因此,广州花文化品牌建立是以构建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为出发,以发掘城市花文化品牌优势为目的的综合城市品牌为开发理念。这样有利于把握花文化品牌在建立措施上的方向。

2.以“传承花文化传统、构建和谐城市文化”为目的

建立广州花文化品牌目的是为了传承先进的城市文化和构建和谐的城市文化生活,这与当前城市品牌建设的方向是一致的,花文化品牌的建立为城市品牌形象的树立提供可借鉴的途径。

四、建立广州花文化品牌的思路

一般品牌的建立都需要长期的、持续性的关注和培养,相对来说城市品牌范围更广泛、结构更复杂,因此应当从城市全局考虑,笔者认为广州花文化品牌建立首先应围绕传统和谐理念,从文化品牌建设、城市基础建设和重大活动推动三个方面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来构建,具体思路如下:

1.以传统民俗文化为传承载体,融合岭南文化精华,打造广州花市强势民俗文化品牌

广州花文化最为人称赞的莫过于广州年俗花市品牌,花市是凝聚广州花文化物质和精神内涵的统一体,“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力量,具有软控制的性质⑨”,年宵花市以其包容的文化心态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广州人过年买花、赏花、购物、祈愿等多功能综合的年庆嘉年华。因此,建立广州花文化品牌理应以丰富和传承传统民俗文化为载体,因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于民族文化的继承应该是立足于透过外部形式把握内在精神实质,将文化内涵转化为自身修养,要达到对民族民间文化遗貌取神的境界,只有对民族民间文化认识深、基础厚、底气足,艺术创作才能有深度、广度、厚度文化底蕴应是创作成功和创新的基础⑩”,挖掘广州花文化品牌在形式、内容等方面的潜力,融合岭南文化精华,全力打造广州强势文化城市品牌。

2.以构建和谐广州为机遇,全面挖掘广州城市花文化“亮点”,构建和谐、自然的广州生态城市环境

广州城市人口密度大,社会结构复杂,因此生态环境改善尤为重要。广州近几年通过建设生态公园、生态绿化带、市肺等措施,改善了广州作为“花城”的生态环境,仅1997年至2000年间就已建起新公园30多个。众多措施是广州城市拥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当前应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机遇,加大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传播花文化城市品牌,使民众自觉参与到城市和谐文化建设的活动当中,从生活习惯、环保意识、城市文明等方面进行宣传和改进。

3.以重大活动为依托,彰显城市魅力与活力,全面提升广州花文化品牌价值

重大活动的对城市发展的推动力是巨大的。“重大活动本身是一种机制,它能够使城市“商品化”,起到吸引投资,增加白领就业和游客数量的作用;它也能塑造出健康发展的城市形象,从而引导居民表达对城市的一致认可。⑾”广州市政府于2000年12月23日至2001年1月1日举办了“广州市首届花卉节暨花卉商品交易会”,主题是“名花汇广州,经贸通九州”,通过旅游观赏、花卉贸易、技术交流与协作,树立广州花城的美好形象。有着“花卉之乡”美誉的广州芳村,以花卉生产基地为依托,于2001年1月举办花卉博览会,历时20天,有120万人次进场,花卉零售达1亿多元。2005年11月26至29日,“首届广东省蝴蝶兰暨室内花卉组合盆栽艺术节” 在位于荔湾区龙溪大道的广州市花卉科技园内举办。这些措施对树立广州“千年花城”的美好形象、促进花卉产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花文化品牌也可结合其他重大活动,发挥其城市品牌的影响力,彰显“花城”魅力与活力,全面提升广州花文化品牌的应用价值和独特个性。2010年11月广州亚运会的圆满举行,更突显了花城魅力,使全世界认识了与众不同的花城形象,从亚运的宣传的视觉形象到城市形象包装无不展现花文化特征,花文化品牌对于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都有不可估量的意识形态的渗透作用。

五、结论

研究广州花文化重点不是在于如何规划城市的发展,而是重在如何整合广州花文化资源,为建立以和谐为核心价值的广州花文化品牌提供依据,并通过有效的传播手段,最终形成具有差异化的、独具岭南文化特质和广州特色的城市品牌形象特征,使广州花文化能够形成持久的城市品牌影响力,在提升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方面积累经验和实践财富。广州花文化有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广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广州花文化品牌不仅是城市品牌形象塑造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广州,促进城市内部资源优化互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广州城市既有花文化历史文化资源的积累,又有“花城”美誉的广泛影响力的存在,整合广州花文化资源,提炼和建立具有独特城市魅力的花文化品牌是巩固城市优势资源、构建和谐社会、弘扬广州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举措。

注释:

①周武忠、陈筱燕.《花与中国文化》,北京:中国农业出

版社,1999年。

②[美]凯文•莱恩•凯勒.《战略品牌管理》李乃和译,北

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9页。

③孙丽辉、史晓飞.《我国城市品牌产生背景及理论溯源》

《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8期。

④樊传果.《有效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的传播手段》,《学术

园地》2006年第9期。

⑤胡川妮.《广州十大城市名片之一――“花市”的品牌印

象》,2008年“广州好,花市百花开”――广州越秀花

市论坛上的发言。

⑥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

社,2006年,第131页。

⑦吉福林.《论打造城市品牌》,《商业研究》2004年第24期。

⑧郑荣基.《重塑“花城”城市品牌的思考》,《探求》

2001年第4期。

⑨肖建春等.《现代广告与传统文化》,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2年,第373页。

⑩戚序.《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坚守文化的价值》,《重庆大

学艺术学院教师作品集》,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

⑾樊传果.《有效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的传播手段》,《学术

园地》2006年第9期。

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周武忠,陈筱燕.《花与中国文化》,北京:中国农业出

版社,1999年

[3][美]凯文•莱恩•凯勒.《战略品牌管理》李乃和译,北

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肖建春等.《现代广告与传统文化》,四川人民出版社,

篇13

我国改革开发的近30年里,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真正担当起了“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重任。2005年内资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约为49.7%,民营工业在我国工业中的比重达到60%左右,比2000年提高了约14个百分点。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了经济增长新的推动力、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国家税收的重要途径、对外贸易的生力军。随着自身的发展,民营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成长、生存中的重要性。但大多数的企业对企业文化的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企业只是单纯模仿国外知名公司的企业文化,这种做法的必然结果就是企业内部并没有产生一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正面文化,反而变成了阻碍企业运营的负面文化。这种情况充分说明了仅仅了解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深入地探讨什么是适应市场竞争的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的特征,解决单纯模仿、生搬硬套的问题。而现如今对这方面的研究是十分稀缺的,以下笔者将通过对企业文化特征的探讨,提出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所应具备的特征。

企业文化及其特征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企业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组织物质生产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文化行为模式,是社会文化与企业的组织管理制度相结合的产物。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文化,其特征主要包括无形性与有形性、稳定性与前瞻性、系统性与多样性等几个方面。

(一)无形性与有形性

企业文化是一种信念、道德和心理的力量。它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经营哲学等都是无形的。企业文化由不同层次的文化组成的系统,有表层文化、中间层文化、深层文化,三个层次的文化相互联系,构成企业文化的有机整体。企业文化对员工的规范和约束是一种“软约束”。注重无形性的同时,不可忽视企业中有形的因素。企业文化这种无形的力量的发挥必须通过企业中有形的载体,没有这些有形载体,那么企业文化是无法存在的。

(二)稳定性与前瞻性

企业文化随着企业的诞生而产生,它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具有强大的相对稳定性。不会因日常经营环境的变化、制造技术的改变、某些员工的流动而激烈动荡。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具有指导性,一种文化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职称论文人们的行为,远比规章制度及其他公司章程对员工更具影响力。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积极的企业文化好比清新的空气,通过点点滴滴、似有若无地渗透,于无声处浸透了企业成员的思想,它积淀于人们的观念深处,成为一种思维定式和习惯。

(三)系统性与多样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