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设计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41:4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设计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篇1

互动式案例教学法是结合了案例教学与互动式教学法共同运用的一种综合教学方式。互动式案例教学主要以案例为主导,贯穿到运用课程的知识内容中,通过互动式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双方全面沟通,促进师生运用案例相互协商、积极探讨的氛围,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坦诚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说服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最终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1]。

 

1.微观经济学进行互动式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学生基础课程之一,属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研究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对微观经济学课程知识的把握,是顺应当前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大趋势,期望达到改善和提高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目的。

 

1.1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决定了需要案例辅助教学

 

由于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抽象的纯理论型知识体系,需要运用很强逻辑关系、或者静态分析、动态分析、规范分析等研究方法进行微观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学习。除此之外,大部分微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都需要先建立在假设条件之上,这就需要有相关的实事经济案例进行说明,提高学习效果。

 

1.2互动式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伴有大量复杂图形和数学知识相结合的微观经济学理论知识会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枯燥乏味,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则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运用一些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思维创新,让学生从“要我学”模式自动转化成“我要学”的模式。

 

1.3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符合新时代的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不适应于现在的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客观。借助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平台(多媒体、互联网教学平台),各大高校已经具备了新的教学模式基础,这为老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节约了大量板书的时间。因此,授课教师可以运用这些时间与学生一同探讨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运用,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发散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2.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在微观经济学教学设计中的案例选择问题

 

在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整个教学过程以案例为平台实现师生教学的互动,对教学案例的选择需要具备一定的要求。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问题:

 

2.1教学案例应具备一定的层次结构

 

微观经济学的每章节的内容都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选择的案例要针对某一理论主题,根据事实经济案例,设计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结合理论知识的逻辑思维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层层深入,从认知到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2.2教学案例应先以典型性案例为引导

 

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因此现在的经济学理论都是前人从一些经济活动中总结而来。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许多经济行为也不止会发生一次。

 

2.3教学案例应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案例的选择与编写应根据教学要求的需要,既要做到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又要做到贯穿到整个教学设计中。因此,学生们可以运用案例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除此之外,案例通常都源自于真实的经济生活,贯穿整个教学内容的教学案例,便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总结

 

篇2

关键词:案例教学 最终真理 创造潜能 思考过程

Key words:Case teaching;End truth;Create potential;Thinking process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147-02

案例教学法符合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将案例教学法引入网页设计与制作的课程教学,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动手,熟悉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一、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of tdaching)最先运用于法学界,其后运用于管理学界,在教育学界特别是师资培训中得到运用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的事情,后被引入德国职业教育界。

案例教学法即通过对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就教师来说,他有责任去选择和组织要讨论的材料,要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出适当的案例。如果手头没有现成的可以覆盖所教内容的案例的话,他还是要自己动手撰写这些案例,并以一定的程序把它呈现出来。就学生而言,他也担负着一定的责任,要对教师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并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个体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学生一方面从同学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同时也及时从教师和同学那里获得反馈。在这种情景中,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设置了一个近乎真实的场景,缩短了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案例教学为教师与学生提供的是同样的决策信息,从这些信息出发,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课堂上交锋,虽然最终也没有确切的结论,但解决问的种种可能性及障碍已经被师生充分地预见和了解到了,而且还得到了大家认真的分析与揭示,并展示了学生不同的思维技术及对问题解决的思路等。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只会解释问题的“理论高手”,而是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高手”,解决“怎么干”、“干什么”的问题。因此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具有相同的地方,也具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1、案例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固定的原理、规则,而是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获得知识。

2、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并逐渐学会如何处理众多的疑难问题。案例教学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它是从经验与活动中获取知识,增进才干。这些知识、才干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逐渐成了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原有的知识、能力加以整合。

3、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认知的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表达、讨论的技能,增强面对困难的自信心。

4、案例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职业情景的差距。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就能设身处地的从实际的场景出发,设想可能遇到的种种障碍,自己有可能产生的种种偏见,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方案。一旦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上手就快,与企业磨合时间就短。

5、案例教学的测评与传统测评不同,案例教学的测评是一项难度极大的工作。它不以卷面测试为唯一形式,而是涵盖个人准备的情况以及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的参与程度等。因而测评方式多种多样,因案而定、因情况而定、因预期目标而定。

6、案例教学具有适时性特点。支撑案例的管理、决策以及教学的原理可以是恒定的,但展示的情景必须与时代和实际职业情景相适应。

三、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设计案例

(一)、案例名称:九江麒麟旅游公司“庐山一日游”专题网页设计

(二)、总体背景介绍

1、企业概况

九江麒麟旅游公司是江西省九江市的一家专门从事庐山旅游资源开发和提供旅游服务的民营性质的合法公司。该公司坐落于庐山脚下,交通方便,价格合理,提供符合不同群体要求的套餐服务,有自己的宣传网站。通过2008年旅游质量评比,获得“三星级”优质服务旅游公司。

2、庐山一日游专题介绍

由于人们平时工作繁忙,双休期间,出现两种现象:有家庭的人群普遍反映家庭琐事较多,只有一天时间闲暇;未成家的人群普遍反映社会应酬较多,也只有一天时间闲暇。为此,九江麒麟旅游公司提出“庐山一日游”的项目。注:该项目具体材料另外展示。

3、市场现状

在九江市从事旅游服务的公司多达20余家,其中有5家获得“四星级”优质服务称号,8家与该公司同时获得同等殊荣,全省获得如此殊荣的公司近50家,其他旅游公司更是数不胜数。九江麒麟旅游公司在强势旅游企业的夹缝中获得一息生存空间,但公司老总志在挽救企业颓势,强力推行“庐山一日游”项目。

(三)、主要工作

1、根据公司目前情况,设计一个科学合理、风格奇异、具有市场轰动效应的交互性专题页面。

2、就大家所调查的内容进行多种形式的展示和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交文字报告和网页设计初步方案)。

(四)、分组调查及时间要求

1、按全班40人的规模,每8人一组,分为5组,并自行选出组长、资料搜集员、文字报告撰写人、网页设计初步方案拟稿人。

2、五组顺序分为1、2、3、4、5组,去相应的专题网站进行调查。

3、半天调查,半天展开讨论。

四、案例教学法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仍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上。基于高职高专类人才的培养,是以第一线最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为方案,历来存在着传授知识与学生接受能力成反比例问题。案例教学应该弥补学生实践锻炼的相对不足,促使学生真正成为综合运用知识的通才。

2、把案例教学等同于教学案例,没有抓住案例教学的真谛。案例教学应该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真正有效的学习,并不是对前人经验的照搬、抄录和背诵。其关键是要立足于对前人经验的深入分析,从中汲取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以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验证、发展和深化前人的认识,从而超越前人。案例教学的可贵之处,正是在于它从来自社会实践的案例中的问题出发,启动自身的教学程序,而在每一教学系统过程的末尾,又重新归结到问题的解决之上。与传统的“从概念到概念”的灌输、填鸭式教学方式相比,已显示出它促使学生尊重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和科学有效学习的极大优越性。

3、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没有根本改变。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不再是站在讲台之上,滔滔不绝地分析概念和做出结论的讲演者与评论家的形象;而是要“隐居”幕后和深入到学生之中,通过启发和诱导,促使他们走向探讨未知、陈述己见和获取真知的教学前台。这样的换位,有利于教师转变教风,促使教学相长,并可深入地了解受教育者的状况,做到因材施教,虚心向受教育者学习,促使具有良好学风的新一代人才迅速成长。

4、形式单一,缺乏“自由”的讨论与分析,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的基本方式是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各种各样的分析讨论,以此来深化每一个人的思想认识,积累丰富的科学理论知识。案例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在问题的切磋、琢磨中明辨是非,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要有利于学生在概括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中,以自己特有的逻辑思维方式和个性语言结构,真正接纳和融会知识;要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迸发智慧的“火花”;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篇3

笔者所在的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网页设计与制作”主要是面向初等教育学院的学生开设。他们将来的工作岗位是小学教师,掌握好这门课程,有助于其在工作岗位上进行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所以在实践教学中,选用项目案例教学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案例而采取的一系列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合作能力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它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项目案例有关的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应用项目案例教学法的适用性分析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在初等教育学院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大专第三、四学期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的相关内容有:了解设计和制作网站的一般流程;了解WWW、HTTP、HTML、CSS的定义、概念和作用;理解W页、网站、网址、浏览器等基本概念;掌握添加和编辑各类对象如文字、图像、表格、表单、音频和视频的基本方法;掌握创建超级链接的方法;掌握表格、层、框架的使用方法;掌握表单、行为的使用方法。

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教师需要寻找既与实际工作情境密切相关、又能将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项目案例教学法非常适用于该课程的教学需求,经过近年来备课组的实践与探索,发现这一教学法能够为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供保障性支持。

三、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项目案例设计

项目案例的设计是保证顺利开展项目案例教学的基本

1.项目案例的设计要立足于实际工作情境。“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能够胜任实际工作任务的人才,所以案例的设计要从实际工作任务出发。学生在完成学习的过程中熟悉了相关的工作岗位流程,今后从事类似工作时能够更加游刃有余。

2.项目案例的设计要将知识点与实际需求相结合。项目案例的选取既要考虑到具体知识点,又要根据实际需求将知识点融合入案例中。“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知识点多且散,比如网页对象的应用中包含文字对象、图片对象、音频和视频对象等知识点,所以在设计案例时要考虑到所有知识点。

3.项目案例的设计要生活化、社会化。在设计教学项目案例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就业方向,也要面向全社会的相关岗位,所设计的项目案例既要来源于学生自身专业,又要做到生活化、社会化。

根据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实施方案,课题组设计出了8个综合项目案例,综合项目案例设计流程见表1。

四、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项目案例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展示效果。教师创设具体的工作情境,展示项目案例的完成效果,学生在此过程中明确接下来要完成的项目任务。

2.分组讨论、分解任务。各组长引领组员讨论项目案例中的目标要求并分析涉及的知识点,分解任务后根据组员的特点将任务布置给小组成员。

3.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此阶段为关键阶段,每个小组任务后,由组长负责将所有组员完成的部分进行整合。

4.交流讨论、三方评价。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进行交流,并对作品进行三方评价,分别为个人自评、组内互评、教师评价。从评价中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也可以了解到自身的优势和薄弱部分。

5.归纳总结、扩展提升。根据评价结果,学生归纳总结在完成本次项目案例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并在今后的项目案例学习中加以改进。

五、出现的问题

1.优质学习资源欠缺。项目案例教学法成功实施的关键是项目案例的设计和组织。但是目前各高职院校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尚没有建立项目案例资源库,优质学习资源欠缺。所以,建立一个内容丰富、可共享的项目案例资源库势在必行。

篇4

【摘 要】《.NET程序设计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本文介绍了一种“案例引导、项目驱动”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关键在于选择案例和设计项目。课堂上,教师以案例的分析讲解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与技术;机房中,学生以掌握的知识点与技术分组进行相关项目的开发。实践证明,该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团队协作能力。

关键词 案例引导;项目驱动;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Application of “Case-guided and Project-driven” Teaching Method in Course of “.NET Programming Language”

LIU Qiu-Xiang SUN Kun SUN Shou-qing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ibo Shandong 255049, China)

【Abstract】“.NET programming language” is a course with very strong practicality and operability , an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pattern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kind of “case-guided and project-driven”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key of this teaching method depends on the selection of cases and the design of projects. On the classroom, the teacher uses the case analysis and explanation to let students grasp the related knowledge points and technology;On the computer room,students work in groups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projects,depending on the knowledge points and technology that they have grasped. The practice proved that, this method can not only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but also can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study, and can train the team cooperation ability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s】Case-guided; Project-driven; Programming; Teaching reform

基金项目:山东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NET程序设计语言》案例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

作者简介:刘秋香(1979—),女,汉族,山东莱州人,山东理工大学,讲师,从事软件工程方向的教学与研究。

0 前言

《.NET程序设计语言》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也是非计算机类专业的素质教育课程之一。《.NET程序设计语言》在高等院校的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教学方法中,通常采用“课堂讲授为主、上机练习为辅”的教学模式,学生普遍认为枯燥难学。为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性、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案例引导、项目驱动”的教学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和示教法,同时结合一些上机实践来巩固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但《.NET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特点是更新快、内容多、课时少,在授课内容方面除了要讲授大量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涉及具体的应用和操作。要让学生掌握使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不能抛弃传统的经典内容,又要介绍当前最新的案例,因此传统的讲授和示教法就显现出许多问题。如何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及加强学生独立完成软件项目的实践能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2 “案例引导、项目驱动”的教学思想

案例教学法于20世纪20年代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1]。目前哈佛大学已经建立了相当规模的案例管理系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分析和研究大量的案例。案例教学法采用典型案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的基础是专业理论知识,在进行案例分析时,要运用相应的专业理论来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德国职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力推行的一种“行为引导式的教学形式”[1]。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课程基本知识和相关项目进行教学设计,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项目,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将所选项目分解为连续性的子项目,以项目为引导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项目驱动教学法,通过项目驱动学生主动学习,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会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笔者提出的“案例引导、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课堂上,教师以案例的分析讲解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与技术;机房中,学生以掌握的知识点与技术分组进行相关项目的开发。

3 “案例引导、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案例引导、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目标是建设“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其实施过程可以分为“选择案例与设计项目分组与选题案例分析与项目分解项目实践项目检查与验收评价课程考核”六个阶段。

3.1 精心选择案例和设计项目

“案例引导、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关键在于选择案例和设计项目。教师要关注当前社会对.NET技术的需求及应用热点,选择3到5个经典的案例(如学生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用于课堂讲解,要保证案例的实用性、综合性和易懂性,采取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

设计项目时,首先要考虑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最好准备简单、中等、复杂三种不同难度的多个项目,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其次,在考虑项目实用性、综合性和易懂性的同时,还要注意项目的趣味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学生玩心重、好奇心强的特点,设计几个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如连连看、俄罗斯方块等小游戏),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

3.2 合理组织分组与选题

在上第一堂课时,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学习方法和目标以及教学方式,并选择一个经典案例向学生展示,使学生对本课程有初步了解。然后,简介相关项目,强调学生协作和团队精神,以“强带弱”(学习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弱的学生)为前提,要求学生在一周内分成项目小组,每组3~5人,选出项目组长。最后,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项目,课后制定工作计划和具体分工。

3.3 理论课进行案例分析

“案例引导、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把教学内容以案例和项目为载体,按照软件开发的流程将案例分解为互有联系但相对独立的几个学习单元(子案例),进行分析讲解。每个学习单元的教学由项目任务导入,引导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理论储备为基础,对于项目所必须讲解的知识点辅以精选的示例。

理论授课过程中,必须摈弃固化的教学大纲,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掌握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案例难度等,并注意结合灵活多变的课堂模式(如讲练结合、现场带练、集体讨论、互教互学等)。

3.4 实验课指导项目实践

理论课以教师为主体,为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实验课则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点的前提下,每个项目小组按照之前制定工作计划和具体分工完成所选项目,从而锻炼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完成项目开发的能力。

在项目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和具体分工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分析项目,然后将项目分解为互有联系但相对独立的几个子项目。在理论课的某个学习单元完成后,教师根据这部分的理论知识给每个小组下达实践任务,进行相应的项目实践。每个项目小组的成员要随时沟通交流,各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和借鉴。

3.5 定期检查与项目验收

项目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定期检查每个小组项目的进展情况,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对存在的个别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点拨,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全面的讲解和纠正。

在一个小组的所有子项目完成后,教师要指导该小组汇总各子项目,根据最初的项目要求整合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并汇报项目成果。汇报内容包括陈述和答辩两部分[1],首先由项目组长演示并陈述项目,之后教师进行提问,相关的小组成员进行答辩。最后,教师根据项目成果和汇报内容进行评价,完成项目的验收。

在一个小组的项目验收过程中,建议其他小组旁听。因为在听取汇报和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也能从中获取知识和经验。

3.6 改进考核方式

在“案例引导、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下,课程的考核也不应局限于期末的笔试考核上。可以通过笔试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的掌握,通过上机考试考查学生的编程能力。教学过程中每一个项目的完成过程和效果也应该作为考核的一部分,计入课程的总成绩。通过考核方式的转变,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

4 “案例引导、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成效

“案例引导、项目驱动”教学法经过一学期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与到项目中,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3];(2)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积极地参与集体讨论,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3)增强了学习能力,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或自查资料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很多问题;(4)提高了编程能力,学生设计和调试程序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5)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小组成员学会了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5 总结

“案例引导、项目驱动”教学法在《.NET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研究和实践表明,该教学法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NET程序设计语言》是.NET课程教学体系的入门课程,有了良好的开端,后续课程的教学更是游刃有余。实践证明,该教学法使学生对编程有了自信心,为其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毕业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邱云美.“案例引导+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旅游规划课程中的实践[J].丽水学院学报,2010,32(5):114-117.

篇5

一、引言

模具作为制造业的基础工艺装备,在机械、汽车、电子、通信、家电等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产品中60~80的零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型。在以培养适应时展,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的各类工科类院校,模具设计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规划,结合多年的模具设计教学与实践经验,分析模具设计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的现状,从教学设计、教学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

二、模具设计课程的定位与教学现状

模具设计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根据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设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和高技术特性。模具设计课程是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规划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

模具设计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讲、学生听,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要内容;在一些重视模具课程实践的学校还会在理论教学结束后配以课程设计作为实践环节,但理论教学和课程设计的开展仍然存在相对独立的特点。

三、基于项目逆向的教学改革理念

1.基于项目逆向的教学改革思想

基于项目逆向的模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完全颠覆以教师讲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其实质是指在项目式案例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融入逆向工程设计思想,其中逆向工程设计的应用、项目式案例教学是教学改革的核心。

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又称反求工程,其大意是根据已有的东西和结果,通过分析来推导出具体的实现方法,是消化、吸收、引进先进技术,实现新产品快速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根据设计依据来源的不同,逆向工程主要包括实物逆向、软件逆向、影像逆向和局部逆向四种类型。项目逆向教学法的思想源于软件逆向设计,是指根据工程图样、工艺流程、算法、数控代码、技术文件等信息复制产品。

基于项目逆向的模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利用逆向工程设计思想可快速实现模具结构原理分析,并可在分析原设计方案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开拓思维,实现可行性方案的创新设计。并采用项目式案例教学实现产品模具开发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制图、精度设计等各方面的工程技术素养的提高。

2.基于项目逆向的教学改革的目标

基于项目逆向的模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在模具设计知识体系的构建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模具设计工程师职业能力的培养。

模具设计工程师是指在传统模具设计的基础上,具备模具数字化设计、分析、仿真、过程模拟及其模具生产管理和标准化等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其职业能力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冲压成型、塑料成型工艺,具备冲压模具、塑料模具的结构设计能力。

(2)具有模具数字化制图和设计能力,可根据产品的模型与设计意图进行模具三维装配造型设计,并能实现产品及模具3D模型与2D工程图的转换。

(3)具备根据产品成形工艺条件进行模具零件的结构分析、寿命分析和模具的装配运动仿真的能力。

(4)具备模具设计标准件及标准设计能力,具备模具非标准件的工艺分析、生产管理能力。

四、模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1.模块化教学设计

(1)分析。包括产品的结构工艺性分析、产品的可制造性分析(DFM分析)和模具结构方案分析,并在模具结构方案分析过程中引入逆向工程设计思想进行案例分析,并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获取其他可行方案,并以此进行任务分解。

(2)设计。分为传统结构设计和模具的数字化设计两大类型,即根据产品成型特点和模具组成,进行传统的模具结构设计,再利用CAD软件强大的实体设计功能,进行模具三维装配设计,最后要求利用CAD软件的工程图设计功能,将产品、模具组件、模具装配体进行3D到2D的转换,最终获得产品及模具的全套非标件零件图和装配图。

(3)模拟。利用CAD软件的CAE分析功能,对模具组件进行有限元分析,校核模具组件的可靠性;并对模具装配模型进行三维装配模拟仿真,以实现模具装配性能检测。

2.项目任务驱动型教学过程

项目任务驱动型教学过程改革是以真实项目为载体,以模具设计流程为导向,采用任务驱动方式,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优化教学实施过程。

项目任务驱动型教学过程改革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模拟现实开发过程中的项目经理负责制,形成项目组长负责制形式。每一个班根据人数每5~6人组成一个项目小组,由项目组长负责整个项目的任务分配、进度设计和成果检测。

(2)在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中,强调课堂引导学习与课后自学相结合。

(3)在案例组织上,采用同一产品,但规格和模具结构不同,即便于项目组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同时保证各组自身的独立运作。

(二)多元化课程评价机制改革

根据课程改革的目的重在模具设计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模具设计职业能力的培养,形成了“理论考核+阶段性考查+项目综合评价”的“433”型多元化课程考核机制。

成绩评价机制采用百分制,其中理论考核占40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综合考查学生的模具设计知识;阶段性考查占30,包括学习态度、操行、阶段性工作及成果考评;项目综合评价占30,主要考查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及其效果。

课程评价的机制改革与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相互促进,既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又促进了学生模具设计能力及其工程素养的形成。

五、结束语

基于项目逆向的模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形成了以模具设计职业能力为本位、以模具设计流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新型课程教学理念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形成了以职业能力和工程素养为重点的多维考评机制。

基于项目逆向的模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实施,对机械类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专业课程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吕野楠,丁韧,赵波.项目教学法在塑料模具设计课程中的研究与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16):144.

篇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6-0023-02

案例教学法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立的对话法,是以案例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以案例预设的问题为主题进行理解、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实现教学目标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目前,案例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法学、医学、材料等多个学科领域的课程教学中,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发酵工厂设计”是南阳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的专业核心课程,典型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学任务是在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理论、工程技能及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工厂工艺设计的能力,结合后续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完成工程师的综合性基本技能的训练。课程内容安排是以设计新建发酵工厂为主线,主要讲授基本建设程序、厂址选择、工厂总平面设计、工艺流程设计、工艺衡算、设备设计与选型、车间布置设计等7个方面内容,其中工艺流程设计、工艺衡算、设备设计与选型、车间布置设计是重难点知识。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①学生已具备了生物工程专业尤其是发酵工程专业方向的理论知识,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薄弱,习惯于设计已大量生产的、工艺成熟的大宗发酵产品的生产工厂,较少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②“发酵工厂设计”的课程内容比较简单、枯燥和刻板,主要介绍设计规范、标准、基本方法和步骤等,但学生难以掌握,实践能力更是不足,表现出“眼高手低”的特点。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发酵工厂设计”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一、课前精选案例

我国是发酵强国,传统发酵工业生产有机酸、氨基酸、酶制剂和多元醇等多种产品。因此,“发酵工厂设计”课程的案例资源十分丰富,教师筛选的案例需要具有以下特点:①目标性。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选择教学案例,学生在对案例中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②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师筛选的案例是源于实际生产,通过案例引导学生重视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注重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③启发性。教师筛选的案例源于实际生产,又要高于实际情况。通过对实际生产的案例进行预设问题,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笔者所在院校地处河南省南阳市,建有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是国家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拥有国内最大的年产80万吨燃料乙醇生产能力,国际上最大的日产50万m3生物天然气工程,是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因此,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筛选的案例都源于学生熟知的实际生产,题目有年产10万吨燃料乙醇的物料衡算、年产10万吨燃料乙醇的蒸煮糖化车间设计、年产20万吨燃料乙醇的发酵车间设计、年产10万m3生物天然气工程的工艺设计等。在这些案例的基础上,预设的问题有小麦秸秆为原料生产纤维素乙醇,酒精—沼气双发酵偶联工艺设计等等,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二、课堂实施案例教学

课堂实施案例教学的基本步骤:导入案例→呈现案例→讨论案例→总结案例。

1. 导入案例

教师首先介绍本次课程与已学知识的关联,教学目标和要求,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安排。然后导入案例,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对案例产生兴趣。另外,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以问题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模式,许多问题被预设在案例中,建立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介绍工艺流程图的教学内容中,导入的案例是10万吨燃料乙醇的蒸煮糖化车间设计,首先介绍蒸煮糖化车间的工艺流程,然后要求学生学习物料平衡图、物料流程图和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三种不同图样,预设的问题是这些图样的异同点。

2. 呈现案例

根据案例形式和教学目标,呈现案例的方法多样。①讲授法。教师通过讲授法,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案例的相关信息和知识,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理解、分析和思考。②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是用文字、视频、动画等信息载体通过计算机处理和控制来表达信息,集成性高、表现力强和信息量大。通过多媒体教学呈现案例,具有生动性和直观性,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③自主学习法。案例可以在课前发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在课前对案例进行预先学习和思考分析。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采用不同学习方法、过程和形式,积极主动地决定自己的学习内容,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案例呈现方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酵工厂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案例通常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和自主学习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呈现,教学效果较好。

3. 讨论案例

案例在已建立的问题情境基础上展开讨论,讨论过程一般包括开始讨论、对问题的探讨、设计并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讨论实施策略4个部分,其中寻求解决问题方案和实施策略是讨论重点。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许多不同甚至对立的意见会被提出、讨论甚至互相否定和争论,教师需要对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预测和准备,保证讨论顺利进行,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最大考验,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一个新的讨论往往始于一个沉默甚至沉闷的气氛,在讨论的开始,学生往往不会轻易发言,需要理清思路和组织语言,所以沉默是学生的一种正常反应。②教师主动创造一个民主、宽松的讨论氛围,要做到不偏不倚,热情倾听和积极维护不同的意见,不要轻易讲解或打断学生发言,让学生能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③教师需要正确把握讨论方向、时间和步骤,讨论时需要围绕着案例的问题进行,不要陷入无休止且毫无意义的辩论中。

4. 总结案例

总结案例是对学生的讨论方式、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提升,通常由教师完成,包括三个主要部分:①肯定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以及讨论的优秀表现,激励同学在讨论中踊跃发言,准确表述自己的独特见解。②合理评述学生在分析案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过程中暴露的缺点,如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思维逻辑能力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缺点,从案例教学中得到启发,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③教师对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和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和策略,对方案和策略进行再次调整和完善,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评价案例教学效果

“发酵工厂设计”课程内容相对简单,突出实践性和综合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较差,表现在教学内容刻板、枯燥,课堂氛围不活跃,在后续的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中应用该课程的知识时,学生表现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案例教学法相比较于传统教学法,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显著提高,教学内容源于实际生产,又高于实际情况,更加生动和形象,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达到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雅如.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研究——人教版选修3生物科技专题[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2] 臧东娥.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本科教育中的运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8):156-157.

[3] 伍亚舟,易东,张彦琦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 基础医学教育,2011,(7):635-638.

[4] 王晓溪,宋美娟,杨峰等.案例教学法在材料成形工艺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9):110-112.

[5] 吴思方.生物工程工厂设计概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篇7

传统法学教育缺乏职业技能培养、执业实践训练的倾向日益突出,因而兼具实用性和实践性的抗辩式教学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相比而言,抗辩式教学的实用价值毋庸置疑。但是如何推进抗辩式教学在法学教学体制中的应用和设置、抗辩式教学需要哪些教学手段、如何整合现行教学资源等等具体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论证和研究。于此,本文以“案例教学”为索引,微观探讨抗辩式教学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

一、法学抗辩式教学中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案例教学是还原法律适用场域的最佳手段

在抗辩式教学的实际应用中,案例教学无疑具有重大作用。抗辩式教学关注法律执业实践训练、关注法律职业技能培养,这种面向司法应用、司法实践的培养理念,必须回答和解决实际发生的问题:法官、检察官面对疑难案件时,找出破解难题的办法;律师面对互相抵触甚至是相互冲突的法律规则,论证出维护公平和正义的适当规则。毫无疑问,我们不能把课堂带到真正的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但是我们可以把发生在司法实践部门的问题,浓缩设计成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来还原和再现法律发生的真实场域,在课堂上,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现实问题,最大化地激发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在真正的体验中锻炼和充实学生的能力。这就好像技工学校的学生,面对真正的机床,看到机器的故障,必须进行现场故障排除的检查和维修的训练一样。体验和感受,才能全面展现以问题为中心的思维能力和推进问题解决的创造能力。

(二)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导向的最佳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方式强调以老师为导向的一言堂式教学模式,老师在上面讲得津津有味,可是学生未必有所收获。问题不在于老师讲授了多少,而关键在于学生真正习得多少。也就是说,以往我们只用硬性的指标(如教学大纲、教学讲义、教学周历)去规定和关注老师的知识讲授,却忽视了最为重要的问题――学生的接受和理解。学生不接受、不理解,所有老师的讲授就是零,甚至是负效应。抗辩式教学,就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做了一个互换,这种模式强调以学生为导向,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其中,案例教学就是以学生为导向的最佳手段。

在案例教学的方式下,老师退出了讲台的中心,学生要主动学习和了解浩如烟海的法律规则,懂得查找运用这些资料的最佳方法,还要掌握相关方面的许多知识,特别是有关案例的法律渊源、历史背景和它涉及到的各种逻辑关系,只要能发现问题,并加以系统论述和批判,提出让专业人士信服的独到见解,就是案例课程最大的价值。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老师的适当指导,就会导致:学生不在被束缚于老师教学大纲涵盖的知识重点范围内,不在被束缚于老师所提及和思考内容的范围内,而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不断地探索和发现。学习探索的范围也会最大程度地扩大和拓展,随着而来的是对自身能力和素质的不断反思和调整提高,而这正是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迫切需要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案例设计

案例的设计与指导是案例教学的最为重要的环节。因为如果案例不具有对抗性、不具有争议性、不具有典型性,就无法增加辩论的激烈性,进而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无法充分实现“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因而案例教学必须进行科学设计和指导,否则只会事倍功半、费力低效。故笔者认为,下述原则是案例设计与指导要遵循的重要指南。

(一) 案例的设计应该关注法律思维的培养

当前,我国法学高等教育中也存在案例教学。但这种案例教学的设计,是一种三段论式的设计方式,即为了证明某一个法律规则(大前提),找到一个实际案例(小前提),进而得出结论法律规则判断为合法或非法。比如: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为3万元(大前提),现有欲成立有限责任公司的投资人出资1万元(小前提),那么这个投资人的出资行为是否符合公司法的规定呢?不符合(结论)。因为1万元没有达到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很显然,这种案例的设计毫无专业水准。对于没有受过法学专业训练的人,也可以根据逻辑推理,轻松得出判断。说到底,这种案例教学的失败之处在于,案例设计不须要分析思考、推理论证,说到底,这种案例不会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而如果案例设计,是一种发散式的设计,没有老师提前的归纳和总结下对案例的剪裁,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正确答案的获得,而是把相关问题的原生态模式展现出来,不限定分析的思路,不设定确定的答案,重要的问题在于:学生通过对案例中所涉猎的基本问题的分析和判断,独立地设定和探索思考和论证的角度,其所查阅和分析的资料范围可以远远地超出案例本身,案例只是提供讨论的论点和中心,而整个的论证过程完全是发散式的、创造性的。

(二)案例的设计应该关注辩论技能的培养

“由于法律规则本身的模糊不清、法律规则相互间的冲突和竞合,再加之具体案件中当事人证据的事均力敌,在很多案件中,律师都有抗辩的余地。”因此,在法庭诉讼活动中辩论就是不可或缺的技术能力。而辩论技能恰恰又是不经培训,很难拥有的技能。如果不掌握辩论技能,就无法找到对方的论证核心和重点,无法快速找到其论证的破绽和不足,无法形成有的放矢的回击。因此在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中,要充分掌握下列技能:破题――找到论述的核心和方向,破题不好只会南辕北辙;立论――确立分析了进路和资源,立论不足只会独木难支;论证――形成缜密的思维推理和准确的言语表达,论证不利就会全军覆没;驳论――快速找到对方破题和立论的破绽,形成有力回击。这些技能是在长期的辩论实践基础上积累起来的,而且毫无疑问,为这些技巧做支撑的是强大的知识储备、多角度的思考方法、深入的分析研究、高强度的言语表达训练。因此辩论是一门技术,又不仅仅是一门技术,它是学生必有的经历、必备的素质。

三、现行教学体制下案例课程的设置构想

(一)案例课程的评价标准应从结论走向过程

以往的案例课程评价标准是学生的结论。答案是合法,学生的答案正确,那么是否有论证过程并不重要,只要把相关法条列出即可。而抗辩式教学模式下,评价学生的标准,不是以结果为导向,也就是说,学生得出的结论并不重要,如果结论对了,但是没有对案例资料的分析整理、没有理论和实践资源的结合论证,那么这种结论只是空壳,学生并不能因此得到高分,相反,高分的获得必须建立在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论证基础上――对案例资料仔细地分析和整理,最大程度地扩大对所涉猎问题的查阅和研究范围,法律本身就是生活,因此真正深谙法律的人,应该是掌握更多生活知识的人。恰当地分析和论证所得结论的合理性。这样以过程为导向的评价标准会激励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转变,真正建立起法律人自身的法律思维。所以,以过程为导向的评价标准与培养具有法律思维的人才目标相匹配。

篇8

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无论学生毕业后从事软件、硬件、网络等方向的工作,都离不开程序设计的基础。因而这类课程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案例教学法是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它已经在其它学科领域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何在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发挥其作用值得每位从事该领域教学的教师的关注。

1 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的现状

高等院校最重要的社会职能就是培养专门人才。高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能否满足社会的需求?市场最有发言权。据我国的权威机构得出我国目前的计算机人才大体是:社会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人才,但是学校培养的计算机人才达不到社会需要的技术要求,最终造成这种供与需的不协调矛盾,尤其是在今天网络飞速发展的时期,企业需要及时上岗的计算机人才,而高校培养的大部分是缺乏实践性。

虽然企业对高校计算机毕业生的认识角度不一定公正,但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些端倪:即我们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基础知识理论,并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在我们在实际的动手能力上缺失缺乏动手能力,尤其是在利用计算网络独立实现程序的设计以及解决计算机问题还缺乏一定的不足,我们在对我们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时候我们也要增强他们的创造能力,增强他们的程序设计观念,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性。作为老师我们要从我们的授课环节找出原因,我们细看我们的计算机授课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大多数采用老师讲授学生听得简单的课堂模式,对于这些常规的授课模式我们发现它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1.1 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可以说已经严重的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理念,我们不能过重于老师的知识灌输,而是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因为我们现在的授课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创新型人材的成长。虽然近年来教学中普遍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提供了图文声像等更丰富的感官刺激,也使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系统接收更多的信息量。但这只是灌输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即由“人灌”升级到“电灌”,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匮乏使学生成了“接收器”,教师成了躲在拐角的“放映员”。

1.2 上机操作结果不理想 随着现在的高校硬件条件的提高,学生的上机机会也变大,这样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设计技术水平,但是我国的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上机效果还是不理想,因为现在的高校学生进行实践的课程都是对课本上的实验进行葫芦画个瓢的操作模式,这样就会缺少对于他们的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2 案例教学的优势

案例教学就是老师根据教学的目标以及我们的大纲指导,利用我们设计出的实际案例结合我们的学习目标制定的学习内容。可以说案例教学能够引起学生的极大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的主动性,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在进行案例教学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加大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的目标定位正是当前在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领域的薄弱环节。

2.1 案例教学可以强化学生的知识,促进他们的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就是利用我们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的素材,结合我们的知识,进行的理论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说对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尤其是对于学生的知识转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也可以帮助学生及时的了解社会中的事件,使他们及时的接触社会的知识,缩短他们与社会的差距,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2 为学生提供团队工作方式,促进创新 案例教学法的授课方式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通常,教师在课前将案例交给学生阅读,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者孜孜追求的梦想。创新能力源自学生活跃的思维,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苏联心理学家斯坦)。正是案例这个情境化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主动的思考和探究,寻找恰当的解决方案,从而激发学生创造力的产生。

3 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应用

通过以上分析,案例教学法可以解决一些在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但是如何有效的用好这种教学模式,发挥其积极作用,还需要从如下方面着手:

3.1 案例库的建立 案例教学最为重点的就是案例质量的好坏,因为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一般情况下,程序设计教学案例要做到:①案例要新。教学案例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②案例要实。要符合客观实际,体现教学目的、要求尽量选择离学员生活最近的案例,从而激发学员的兴趣。③案例要深。案例本身要有深度,这样才能形成见解纷呈,观点不一的案例教学应有的氛围,以促使学员积极思维,深入探讨,从而在较高层次上分析和解决问题。

要注意案例与举例不是同一概念。两者虽然都是通过一定的事例来说明一定的道理,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但是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占中心地位,而举例在一般教学活动中则居次要地位,是辅助教师说明问题的一种手段;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比举例教学中的例子的涵盖面更加广泛、精致。因而在程序设计教学中,案例不宜过多,一般在学习了一个阶段后进行,甚至是在课程基本内容结束后的课程设计中引入。

程序设计类的案例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软件开发和软件设计。因而需要引入在实际的软件开发案例最为合适。当前各类资源上有大量的开发实例可供选择,但很多案例过于简单,流于形式。不能反映真实开发的全貌。所以,最好组织部分教师,对这些案例进行筛选,甚至是做出一定的修改,使其更贴近于实际,更利于案例教学的开展。同时,这也是对教师提高案例教学能力的一个有益帮助。

3.2 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案例教学不同于普通的授课,教师要介绍分析框架或工具,引导学生分析过程和步骤,对学生的不同观点进行梳理,对重要的理念给予提示。这都要求教师要熟悉案例,有广博的知识、较强的逻辑分析、要点概括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所得,需要教师花费很多的辛勤和努力。尤其是,大多数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的老师没有真正从事软件开发的经历,参加项目开发的经验也不够丰富,大多是大学毕业后任教,实践能力也未必强。对他们而言,既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尤其是实际的软件开发能力;又要学习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方法,任重道远。

3.3 案例教学的操作程序和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的实施程序分为“理论准备-案例研讨-创造迁移”三个基本阶段。

篇9

中职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对于中职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此,以多年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的实践为基础,结合相关的教学理论知识,对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创新性的探索和尝试。首先,对于中职生来说基础差、接受能力偏低的现状不可否认,这必然给中职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带来的一定的难度。其次,从教学目的来分析,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促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语法、基本语句、基本控制结构以及自顶向下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这些内容相对枯燥,而案例教学法的引入则有助于帮助教师提高中职生的学习兴趣,有利的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征

案例教学法是将案例讨论的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个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挥,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特征主要有:

1、高度的真实模拟性

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案例都是教师针对实践材料和教学经验编写出来的实际案例。这样的案例取自于生活、来源于生活,这就可以使得案例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可以真实为学生创造解决问题的机会和环境。

2、发散思维的拓展性

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不仅仅要针对本次课程的知识点,同时还要与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必要的联系。也就是要求教师在设计案例的过程中体现发散思维的思想。

3、教学效果的导向性

在实施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的过程中,计算机教师不要过分的关注案例教学的形式,否则就本末倒置了。案例教学法仅仅是促使教学效果实现的一种方式,最终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是我们的最终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具体实施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适当干预以保证整体教学效果的实现。

二、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

对于中职生来说,刚刚接触计算机语言学习,往往对于计算机语言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对于枯燥的语言学习兴趣较低。因此在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案例教学的过程中精心选择与中职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而又易于理解的案例,合理的把教学内容整合到案例程序中来,通过中职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方式去学习程序设计语言,去解决现实问题。比如我们可以将中职生评定"三好生"的各种条件限制过程作为案例来讲解程序设计语言中if语句及嵌套的使用;可以将个人所得税计算的过程作为案例来讲解程序设计语言中switch语句break语句的使用等等。这些案例贴近生活,易于理解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语言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整个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的效果。

1、案例导入

本文以中职生学期末的成绩统计问题为案例讲解程序设计语言中if语句和switch语句的相关知识。首先教师要想学生讲述成绩的统计方式,比如我们可以规定学生学期末的成绩应该等于日常课程成绩等级(A、B、C、D四个等级)加上期末考试成绩(80%)的总和。计算的过程是先将日常课程成绩等级(A、B、C、D四个等级)转换成分数,各级分数分别为A-20分、B-15分、C-10分、D-5分,然后加上期末考试成绩的80%。那么该如何进行程序设计呢?

2、对于程序的算法分析

(1)首先可以输入学生的日常课程成绩等级和末考试成绩;

(2)在输入学生的日常课程成绩等级的过程中如果输入的是小写字母a、b、c、d应该自动转化为大写字母A、B、C、D;

(3)根据日常课程成绩等级(A、B、C、D四个等级)转换成具体分数;

(4)计算学生总成绩=日常课程成绩等级的对应分数+期末成绩*80%;

(5)输出学生总成绩。

对于上述过程中的大小写字母转换的问题,中职教师可以在事先不必提出。而让学生在进行编程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类似的问题,这样的话学生对于该问题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整个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主动分析、解决实际应用中问题的能力,又能够把前期"字符数据"一节中大小写字母ASCII码不同及转换等问题联系起来,从而逐渐建立中职生对于程序设计语言学习体系的框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参与性。

3、案例教学中的重点

本次案例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 "if语句"、"switch语句"的格式及执行过程上,同时对将要涉及到的前期相关知识点"关系运算"、"逻辑运算等"等问题进行回顾。

三、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案例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选择适当的案例

作为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案例教学的始点,选择适当的案例尤为重要,这是决定教学能够工程的关键前提。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实际上是一种通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因此,对于中职语言教学来说可供选择和使用的相关案例有很多。但选择最合适的案例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中职计算机教师要考虑到中职学校学生的知识水平比较低,选取的案例要难度适中,这样才有助于中职生理解。对于中职生来说,教师要善于运用一些简单的案例给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让他们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培养成就感,从而激发其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兴趣。

案例的选取也不必拘泥于课本的例子,因为课本的例子不一定是为案例教学所设计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且进行广泛的阅读。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师来说可以自己编写相关案例,也可以在课外读物中选取案例。案例的取材可以是多方面、多渠道的,但是要注意把握其中的一个重点。那就是所选择的案例要有针对性,可以全面的覆盖所要讲解的知识点。

2、有针对性的运用案例教学方法

对于案例 教学法本身来说也不能适应与中职程序设计语言的所有教学,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也要根据案例教学法的特点进行适当的选择与应用。计算机教学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工具性、时代性等特点,因此针对这样的特点,可以运用到的教学方法就有很多了。同时,在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3、做好案例教学的结果评价

(1)教师要积极对学生的结果进行及时的评价。

中职生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得出好几个结论,这时教师如果只对材料的内容进行讲解而不去理会其他结论,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中职生的积极性。

(2)做好过程评价

在中职程序设计语言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不仅仅要对学生的结论进行评价,同时要主要掌握学生得到结论的过程十分科学、合理,从而对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

参考文献:

篇10

Analysis of Case Method of Instruction in "VB Programming" Teaching

XIAO Zhiyong

(WU Hanliang Polytechnic School, Kaiping, Guangdong 529300)

AbstractHow to improve the course of VB programming 's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find a teaching method that can adapt to students' cognitive rule as well as stimulates the student' study the interest,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that the teachers facing. This paper mainly talks about how to through case teaching method to effective explore in VB Programming.

Key wordscase teaching method; VB programming; exploration

随着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并已经渗透到生活中各领域,信息技术早已从各方各面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工作途径,因此,人们越来越注重开发计算机编程方面的技能和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其中,高级语言中程序设计课程的开设不仅使学生能够更透彻的理解计算机工作时的原理,在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扎实基础、理论公关等方面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许多中职学校在基础必修课程中加入程序设计。

当前编程语言有许多种类,其中,面向对象式的语言Visual Basic独树一帜,有很多学生在学习编程语言中都选择了它。它的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1)在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领域中,由于Windows操作系统用户更广泛,因为通过VB可以开发出各种各样的Windows应用程序,并且微软技术每更新一次,VB都会有新的进展,从而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2)它的图形化界面技术,使得图像生动直观并且简单易学。因此,我们可以从面向对象的相关概念和对象用法触类旁通,为其他语言的学习打好基础。但在VB编程语言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工具,来激发学生对编程语言的兴趣爱好,并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是每一位现行教师所面临和探索的问题。其中,含义案例教学法早在19世纪7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所提出的,其最早运用于医学领域,后来渗透到军事学、教育学、法学、管理学等学科,发展到今天,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体系中意义重大。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利用生活中已经发生或目前还没发生但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案例形式让学生去分析和探究,并由分析结果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而从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善于启发学生灵感去提出问题,并且使学生智力和能力都能得到充分提升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它有着比传统教学方法更有效率的功能,也就是该方法在教学的程序上始终遵循着由典型事例推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而升华到掌握事物内部发展规律,增加学生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宽度。与传统的使学生被动学习教学法相比,本教学方法更侧重于实践能力和案例的讲解分析过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主动参与热情,学生可以通过使用原有的科学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如经过分析、归纳、推理、总结的步骤来学习,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教学目的。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去设计教学案例,维持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思维状态,使其善于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所使用的策略选取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使得VB案例教学显得更加容易想象和学生更易于入门。

教师要善于给学生的课堂带去更多乐趣,来达到激发学生对VB编程学习感兴趣的目的。目前,许多VB程序设计的教材编排都是只考虑其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只对表面的知识进行展开,课程一开始就介绍诸如属性、对象、事件和方法等一系列在VB程序设计中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显然,这样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特性,容易使学生对VB的学习失去信心。如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灵活地给学生的学习营造一种极富乐趣又宽松的学习环境,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变被动为主动,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方法。老师在给学生上第一节VB课时,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可以先制作一个在水中自由自在游荡的小鱼图案的屏幕保护程序或者是一种能展示相册与画面的VB程序演示给学生看,让他们觉得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编出一个漂亮而又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多媒(下转第62页)(上接第33页)体程序,当然会一下就可以勾起他们好奇心。同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VB程序设计的魅力,如:编制 “卡拉OK点播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等。目的就是使学生从中得知VB的实用性,并会恨不得马上坐在计算机面前编制自己想要的VB程序,自然而然他们肯定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案例与数学有机结合起来,数学跟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几乎所有人从小就开始接触数学。但是,VB程序设计这方面的知识绝大多数人都是到了大学才接触,学起来犹如看天书,因为VB程序这门课程术语太多,并且枯燥乏味、难以入门,为了能让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喜欢上VB,明白VB编程的方法步骤,教师不妨在教学过程中与数学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求“水仙花” 数(指其各位数字的立方和等于该数本身的三位数)时。若是在古代的话,由于当时技术落后和计算用具缺乏,人们只能是从100依次试到999,再把能够满足条件的数一一挑出来,当然,这样既费时又费力。当今社会,用VB编程仅需几秒钟就可以结果算出来了。在V B编程中,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中学起来很费劲但不可或缺,对于多重循环更不容易弄清其流程。这时可以在课堂上以现实中的问题为例子向学生提问,例如:时针每走过一格,分针将会走过多少格?秒针又会走过多少格?根据日常生活中的情况,可以形象地把分针、秒针和时针的运动打比方,这就是三重循环嵌套。然后依据此思路写出最终的程序代码,这样就把抽象的问题简单化了。最后,老师还可以给学生出点思考题以巩固其知识,如:要用同样的方法编程求解“百钱买百鸡”、 “猴子选大王”等问题。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进行小组学习模式,教师可以根据VB的教学内容来巧妙设计案例,提出案例要求、案例目的及案例重点。这时,同学在教师放入引导下先独立思考,再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并记录小组的讨论过程,然后将本组讨论结果进行整理,最后,一各组员针对解决各自的方案写出VB的程序代码。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负责答疑,学生根据教师的点拨,再次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问题,然后修改调试程序直到运行成功。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间的协调合作能力,同时,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总之,教学方法有许多,况且没有固定不变的或者孤立的教学方法,只有在VB程序设计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新的模式、新的理念、新的指导,并根据生活中的切实问题与不断去深入探索研究,寻找更适合学生,更能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案,同时要巧妙地将各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着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并使学生全心地投入到VB学习中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的能力,才会使VB课程的教学效率的提高,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纪兆华,等.VB程序设计教学的研究[J].吉林:吉林大学学报,2005(8):149-151.

[2]杨俊宇.浅谈VB程序教学方法[M].科技资讯,2006(16):211-212.

篇11

【中图分类号】TP393.0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369-01

随着Internet的日益普及,各种类型网站层出不穷,网页制作已成为为今非常热门的职业,熟练掌握网页设计与制作技术不仅能够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竞争力,而且还能够充分发挥其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方法的僵化滞后,导致学生学习难度增大,缺乏学习兴趣,不能充分使现课程应用开发的特色,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打破以往理论灌输的形式,引入安全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增强动手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受企业欢迎的网页设计人才,成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老师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

一、 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到1980年代,已逐渐成为一种相当成熟的教学模式。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安全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在案例教学法中老师不再是过去传统教学中,扮演传授知识者角色,而是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20世纪末,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飞速发展和计算机使用的日益广泛,这种教学法也被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法,可有效地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二、 案例教学法的特色

1、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传统的教学法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而且其内容在实践中可能不实用,导致学生学习中失去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而安全教学法则是要学生自己去思考主,去创造,使得枯躁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而且案例教学的稍后阶段,使学生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既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也可起到一咱激励的效果。长期落后的学生,能激发其奋发自己,超越他人的内动力,从而积极进取,刻苦学习。

2、 重视双向交流。

传统的教学法是老师讲,学生听没听,听懂多少,要到最后的测试时才知道,而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而在安全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这无形中回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过行的,捕捉到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他的要案,承受时由所谓教师给以引导,这也是促使教师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

3、 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

现代人力资源理论认为知识是学重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用人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学生一味地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不仅对自身的发展不利,也无法让其今后所在企业直接受益,而案例教学法恰恰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教学方法。

三、 案例教学法的实践

1、 确定案例,自行准备

在正式实施的一到二周,老师设计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案例,然后把案例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安全材料,查阅指定教材,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地思索,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在该环节,老师可分队是段给学生列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这样,在提起学生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自学与探究的能力,例如在超链接一节中,文字、图像超链接,热区超链接,电子邮件超链接的操作方案类似,教师选择最复杂的热区超链接作为案例交予学生分析解决,并要求学生在需要完成的页面中加入电子邮件超链接,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又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该章节完整的知识体系,对所有知识点有一个交流和全面的认识。

2、 分析案例,集中讨论

在学生充分分析的了解案例的基础上,教师可围绕选择案例的涉及知识点进行必要的讲解和示范,此后,学生发表对于安全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可扩展和深化彼此对案例的理解程序,教师作为组织者和主持人提出几个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处理方式,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和处理方式进行重点讨论,这样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方案的合理解决上。

3、 引导实施,完成任务

在学生集中讨论完成以后,教师应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并引导学生上机实际操作,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要及时安排足够的上机时间,使理论讲授,学生讨论和上机练习同时进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指导,尽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控究。通过“做中学”,“做中教”,使学生学会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网页制作能力,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

4、 科学评价,及时反馈

在学生完成案例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科学的评价,以往教学中,忽视实践操作和网站整体构思和建设,只强调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忽视了对学生思考能力,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其他来源的培养,因此,老师进行学习评论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增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这样既能帮助教师及早发现学生的问题,反思教学效果,又能帮助学生及时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如教师可在以一个综合作品及该作品的项目策划书(网站的构思、主题、结构、链接方式、色彩选择等,交由学生共同完成,完成后老师综合网页的版面设计,页面效果,实用性等多项指标,给出评分和评语,其他学生给出互评,制作人对作品给出自评,三部分分数相加作为作品的综合秘所得,这样既可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网页知识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案例教学法在网页设计课程教学中坯布要注意的问题

1、 明确目的性

教师所选择的安全,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所学专业内容为课题材料,既独特又具有代表性,目的明确,让学生在案例的思考;分析和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硅化木,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

2、 深刻的启发性

案例教学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个体的交往,在交往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逐渐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3、 突出实践性

网页设计是一门操作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必须加强实验实训环节,在实践教学中,能要注重老师角色的转换,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通过精选案例、分解任务,讲练耐心融合,使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性和能力。

总之,在高职院校的网页设计教学中,引入案例式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既让学生学到了网页制作方法,又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主,团队合作能力,从而全面提高了高职生的综合素质,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篇12

中图分类号:TP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7-6169-03

C#是是微软公司的一种简单、安全、面向对象的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建立在Microsoft的.NET Framework之上,专门为与.NET Framework一起使用而设计的。C#从C、C++等语言演变发展而来,汲取Visual Basic、Java等语言的精华,兼具Visual Basic和C++的优点,具有界面的可视化操作和运行的高效率的特点。C#语言是计算机、信息应用等专业的重要基础专业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等特点。然而在C#的实际教学中,存在着“教”与“学”、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教学效果不理想。在课堂教学中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先讲授语法知识,然后讲解例题,最后习题演练,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缺乏学习兴趣,师生之间互动较少;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训练题脱离实际,缺乏实践训练,实践训练时间不足。学生学过之后,感觉学的是一些零碎的知识,编程没有思路,无从下手。案例教学法具有启发性、实践性等特点,将其应用在c#程序设计课程中,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

1 案例教学法的介绍

案例教学法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学生者置于真实情境中,把案例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讨论和总结,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案例为导向,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能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案例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扮演着导演的角色,是课堂的设计者和激励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法采用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把知识概念融入到案例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的学习环境,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在做中学,增强了课堂的灵活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模拟的情景中,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成为案例中的一员,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注重学生参与,多方交流,多向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思考,学生积极地分析、讨论和评价,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和评价,对案例讨论求大同、存小异。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案例学习,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打开学习思路,多方交流,实现教学相长,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案例教学法在“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1 典型案例的选取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主线,教学活动的开展围绕着案例进行,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案例的选取。案例的优劣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精心选编案例。案例要具有典型性,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案例要具有趣味性,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案例要具有实用性,案例要贴近实际生活,通过案例把实际生活和C#语言联系起来,不光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2.2 案例的实施

1)案例的引入。出游旅行涉及到订飞机票,飞机票价受旅游淡季和旺季的影响。为吸引旅客,某航空公司决定在在旅游的淡季1-5月份、10月份、11月份,若订票数小于20张,则票价优惠20%,若在20张以上,则优惠30%;旅游旺季7-9月份,若订票数小于20张,则票价优惠5%,若在20张以上,则优惠15%;其他情况则优惠10%。试设计程序,根据月份和订票张数决定票价的优惠率。该案例设计界面如图1所示。

2)案例的讲解。这个案例涉及到如何添加控件和设置控件的属性,对象的事件和方法,数据类型,程序流程顺序结构、选择结构以及程序的嵌套,通过上面的案例来讲解if语句和switch语句的语法和用法。

4)提出问题与分组讨论。针对“订票优惠”提出几个问题,如:

问题1:输入的月份和订票数为什么用文本控件?显示结果为什么要用标签控件?

在程序运行阶段,文本的text属性是可以更改的,月份和订票数是要输入的所以要用文本控件;而标签的text属性为只读属性,不可更改,优惠率result为最终输出结果不可以随意更改所以要用标签控件。

问题2:程序设计用到嵌套,外层用switch语句,内层用if语句,二者的区别是什么?在case后加break语句的作用是什么?

If语句为选择语句,分为单分支if语句、双分支if语句和多分支if语句;if语句的嵌套应注意if与else的配对关系。Switch语句是多分支语句,实际问题常常用到多分支的选择。使用嵌套的if语句来处理多分支的选择时,若分支较多,则嵌套的if语句层数多,程序不仅冗长而且可读性差。在多分支选择时,选用switch语句程序可读性更强些。使用Break语句可以跳出switch结构流程。

问题3:试用if语句的嵌套来实现上述编程,比较if语句嵌套和switch语句的异同。

在完成现有程序之后,让同学们讨论如何用if语句来实现上述功能,深化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讨论写出根据输入的百分制成绩输出相应的考试等级的编程。若分数在90至100分之间,则输出“A”,若在80至89分之间,则输出“B”,若在70至79分之间,则输出“C”,若在60至69分之间,则输出“D”,若在59分及其以下,则输出“E”。用if语句的嵌套和switch语句分别实现上述的编程。

5)案例总结。通过对案例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案例中基本控件和控件的常用属性、方法,按钮单击事件的编程;理解了对象、属性、方法和事件之间的联系与区别,if语句的嵌套和switch语句多分支结构程序设计的异同。通过实践,学生在编程思维和编程能力方面有很大的提升。案例将零散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了学生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结束语

在C#程序设计中运用案例教学,能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有利于知识的深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合理有效地利用案例可以培养学生的编程设计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民,刘骥宇.《C#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10):2480-2481.

[2] 肖明.案例教学法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0(6):83-86.

[3] 秦建,邹显春.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6):224-226.

[4] 宋志强.案例教学法在C++ Builder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11(2):197-198+176.

[5] 朱正国.案例教学法在C语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攀枝花学院学,2013,30(2):99-100.

篇13

案例教学不是简单的游戏,也不是单一的做作业。所以,教师在设计案例时,一定要保证案例新颖有趣、设计合理、贴近生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教师还要确保教学案例中包含相应的理念知识体系,便于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教师还要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思考、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如何制作宣传页”时,教师就可以把学校的招生简章当作教学案例,指导学生合作完成新版招生宣传页的设计,并向学校招生处投稿,如果学生的作品能够被采用,将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荣誉感。

二、分析案例

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法实施中的重要环节,主要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讨论,进一步明确教学案例中涉及的知识点。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师生互补,教学相辅”的关系,教师将分析案例的“”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各种知识去分析这些问题,并合作讨论解决方法。此时,教师所起的作用类似于“导演”: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去探究,对学生的分析、讨论不作过多的干预,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想法,教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比如在学习制作房地产宣传页时,要用到渐变效果工具,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完成后的文字渐变效果,再由学生针对如何实现渐变效果、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手段等问题进行探索和讨论,在学生发现了渐变效果工具后,教师就可以针对渐变效果工具的各种不同设置展开教学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