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体系

小学数学教学体系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41:4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小学数学教学体系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小学数学教学体系

篇1

数学核心素养不仅仅是指数学知识与技能,也不仅是简单的解题能力,数学核心素养依赖于数学技能和相关知识,并且高于知识和技能,凌驾于数学方法和思想之上.想要真正理解和认识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建立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就需要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进行准确的掌握.数学核心素养具有持续性、阶段性、情境性、抽象性、习得性以及综合性等特征.现代教育要求小学数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还要让学生自身存在的个性化获得良好的发展,促使每名学生都能够有不同的数学发展.

一、数学文化熏陶

从宏观的角度上来讲,数学文化存在属于数学本身的变化特点以及本质特征,从某种程度上加强了数学文化熏陶对小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促进,并且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数学文化具有加强的美学价值、智力价值、理性价值以及知识价值等,能够通过数学图形、公式以及符号等帮助学生深入欣赏数学当中的美学价值,引导学生能够通过自己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思想去分析生活当中的数学现象,解决数学问题[1].数学文化当中包含数学思想、显性知识,还包括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态度以及情感等一些隐性的东西,当数学精神、方法、思想以及知识等共同作用时,学生能够在数学思想当中感受到数学精神的发扬,有效地丰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内涵,有效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逐渐形成.

二、数学理性思维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与数学学科不可分割,从素养不同的发展角度来讲,不同学科应该使用不同的核心素养进行研究,有效地实现将核心素养融入每一门学科当中,这对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小学数学这单一的学科来讲,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理性思维紧密相连.实际上就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经历、体验和观察等过程逐渐形成一种能够理性分析、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价值观和思维方法[2].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位置与方向”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教学游戏加上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进行教学,将学校中的球架、旗台、教室、大门等主要建筑画在同一幅图中,并且标注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很多小学生对方向感和位置感的掌握程度非常弱,教师可以应用这种数形结合思想,使各个建筑物的位置更加形象化,让小学生在游戏中充分认识和了解位置与方向,提升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数学课程改革

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更侧重于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而忽视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强调充分利用教学提升学生的分数,而忽视了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w性以及差异性.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坚持以生为本是当前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逐渐将数学核心素养也包含于课堂教学当中,并且获得了良好的落实[3].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分数的加法与减法”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设置一些问题,如,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是什么?分数减法的运算法则是什么?详细地认识了解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构建分数单位的概念,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对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性质有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自主探究过程以及相应的教学内容,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思考的环境,引导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和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内容的记忆,加深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对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四、结 语

综上所述,数学核心素养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价值和本质,是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最核心的问题.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能一味地只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建立过程当中,最大限度地提升小学数学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2

在传统的评价指标中,指标的直接可测性和可观察性、相互独立性、整体完备性和本质性、公平性被较多地强调,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学生自评体系,还需要遵循的有:

(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依赖于参与度、合作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其中,在学生的自我评价中,建立成长记录袋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方式,它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成长记录中的选择材料可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教师看到之后提出修改意见。

(二)恰当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学段目标”和“推迟判断”广泛受到关注。所谓“学段目标”,是指本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推迟判断”,主要是指一些对自己测试结果不满意的同学向老师申请重新作答,老师再次给出评价的情况。对于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其是那些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可以采用“推迟判断”的做法,允许他们第二次答题,并对第二次的试卷作出评价。这样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感觉到老师没有放弃他们。

(三)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主要在于观察学生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没有试图寻找其他途径,与他人进行合作。在问题解决之后,是否能准确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对结果进行解释。

(四)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

在评价学生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广泛开展自评和互评,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甚至可以让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充分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评价方式的选取上,既可以采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等方式。总之,教师应该结合评价内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综合比较,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学生的进步历程。

(五)评价结果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

在呈现评价结果时,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性为主的方式。定量评价可采用等级制的方式。定性描述可以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的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的结果更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自评体系具体设计

根据上文对设计原则的分析,现主要从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三个方面来设计学生自评的评价体系:

现对上述评价标准做一简单分析:

(一)从知识目标进行分析。

1.是否听懂上课所讲内容,是否掌握课上所讲知识

听懂所讲内容是最基本的知识目标。教师在授课结束之后可以让学生简单复述课堂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并简单阐述一下自己的整体感受和理解,期望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知识目标无疑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可以设定一些题目,客观而真实地测验学生对讲授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更加全面地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是否能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新旧知识的前后连贯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有不可隔断的联系。比如在四则运算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乘法的有关规律之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改用加法来实现相同的计算,以此达到新旧知识的连贯。

(二)从情感目标进行分析。

1.是否对所学知识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某种意义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更重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解决平时生活中的小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信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使问题的解决变得生动有趣。

2.是否能欣赏或感受到数学之美,是否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体会到了数学之美,数学的学习便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事情,从中得到的也不再是痛苦的回忆,而是快乐的享受。学生将数学的学习当作一种快乐的体验,对于情感目标的培养,对于数学知识目标的学习都是很重要的。

3.是否能认识到数学的文化地位,是否能认识到所学知识在数学学科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是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等)的基础。只有认识到了数学在众多学科中的地位,才会对数学的重要性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也只有这样,才会进一步热爱和重视数学,以应用的激情努力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来。数学是一门环环相扣的课程,一个知识点的掌握直接影响到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只有充分认识到当前所学知识在数学学科中的重要性,才会对其付出足够的努力,进而较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三)从动作技能目标进行分析。

1.是否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

在所有的动作技能中,成功发现并提出问题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是不会过分关心自己的数学学习的,也就不可能发现什么有价值的问题了。发现问题之后,成功地提出问题又对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用数学方式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敏锐地发现问题,准确地提出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是值得追求的。

2.是否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否能做到举一反三

篇3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现代小学数学教育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教学重点也从考试能力培养向解决数学问题能力培养转化。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很多小学数学教师缺乏科学的教学方法,往往忽视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制约了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形式无法适应教育发展趋势

受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一直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并且在教学实践中过于注重学生应试成绩的提升,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并不重视,教学实践中,所有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基本都围绕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展开,在这种教育形势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有效的调动,这对于正处于义务教育关键阶段的学生来讲,并不是良好的教育方式[1]。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素质教育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应试教育一直是小学教育的主旋律,多数小学数学教师都具有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很少会有教师将素质教育真正贯彻到教学实践中。

2.缺乏完善的现代教学体系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基本都是按照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来执行的,这就难免会使其出现一定的问题。具体来说,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制定者和教学计划的实施者一般并不属于统一层面的教师,数学教学大纲的制定是以当前教学形式的发展和教学的整体目标为主要参照标准,在大纲的制定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实际特点和基础水平并不是主要的参考对象,因此,根据大纲制定的数学教学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水土不服现象[2]。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成长特点并不在教师教学计划的考虑范围之内,而教学计划制定和实施的主要目的确是为了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这种缺乏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解决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的有效策略

1.强化自主学习,提升解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自主设计问题与课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设计课题与具体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攻克教学难点,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构建自己的学习路径,实现素质教学目标,最终提升学生自主设计问题、自主总结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综合创新能力。举例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除法教学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要想提升除法问题解决能力,要强化教学引导。举例来说,开展整数除法教学时最为重要的就是引入“平均分”的概念,并且让学生掌握其中的道理。对于此,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教学案例,模仿“熊猫分竹笋”等经典的教学案例[3]。原来的案例课题是这样的:在一片大森林里住着5只熊猫,它们一起觅食,忽然找到了一些竹笋,数一数发现有35根,该如何分配才最公平呢?就此探讨,就能得出35÷5=7的结果。

2.优化课程评价,构建科学体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在课堂设计与教学方面入手,同时要构建新型的深度课堂评价体系,转变评价方式与评价模型,提升教学评价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通过合理的教学评价引导学生自主深入探究知识,构建自身知识体系[4]。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改革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式,因此,要想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改革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强化改革和创新评价体系是首要问题。教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数学评价模式,引入多元评价元素,实现反推作用,激励学生自主创新,深入探索数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要创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攻克数学障碍,寻求有效的教学改革对策,提升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多样教学模式,提升小学数学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升小学数学整体教学效率,为学生未来接受高等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龚清清.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存在问题及应对之策[J].考试周刊,2014(65):71-71.

篇4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是数学教育的开端,小学数学教学肩负起了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和数学素养培养的双重重任。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要求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但是由于当前小学教育中数学教学的影响因素依然存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始终难以提升。面对现实,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尽量改善现状,加强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进,运用新课改思维进行教学,调动一切可以调动资源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才可以。下文中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如何提高的进行阐述,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些帮助。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

(一)教学目的不明显 教学重点不突出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影响教学质量的最大因素就是教学目的不明显和教学重点不突出,主要体现在小学教学课堂中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大部分教师依然没有理解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一味的只图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忽视了学生是否完成教学任务。其问题主要表现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具体阐述如下:

1.在课堂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没有进行学生评估和分析,造成了数学教学备课的盲目,缺乏针对性备课思维。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贯彻执行新课改将学生放在教学主体地位的观念,忽略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

3.在课堂教学以后,由于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了解,进而导致了课后的反思工作也仅仅是敷衍塞责。

因此,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重点不突出,造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输入

是硬性灌输,教学目标难以实现,直接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传统教学方式,教法单一乏味

当下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极力推行课改内容,但是总体执行情况不佳。大部分教师的授课方式仍然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法过于单一和乏味,忽视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仍然没有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仍然占据了主导地位,加上传统教学方式就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有的学生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学生处于教学的被动地位,数学思维就难以培养,数学创造性思维更是无法实现。最终直接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严重影响数学教学质量。

(三)过分强调教学目的 忽视学生素质发展

小学数学教育作为数学整个教学体系的起步教学,不应该过分强调教学目标,而是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和数学思维对于学生往后进行数学学习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数学思维的引导和数学素养的培养。但是偏偏在当下的教学中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一味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教授,忽视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大部分学生还不能进行数学思考。这样不仅阻碍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对策

(一)优化师生关系

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标准》的指示,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该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处于积极引导的辅助地位。这样才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情况,学生积极进行数学学习。同时,小学教师不仅是教师,也应当是小学生的朋友。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融入小学的环境中,积极与学生做朋友,积极进行交流互动,致力于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优化师生关系,让学生受到尊重和信任,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参与积极性,逐步培养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把生活带进数学教学

在教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生活带进数学教学过程,利用教学手段

使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增加数学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以及生活性,达到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生活化的环境和事物进行学习,更能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出学生对于数学的求知欲,学习兴趣随之被培养起来,小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自然就得到提升了。

(三)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要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教师必须努力将小学数学的情感教学落到实处,积极自觉地利用数学情感教学策略,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和情感互动,做到互相学习和互相进步。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放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四)重视数学作业的设计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是小学数学教师了解数学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方法。因此,基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师需要重视数学作业的设计,精心安排每一课时的作业,将数学作业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具体设计应该注意以下三点问题:

1.注重数学作业设计了系统性,巧妙安排作业的深浅程度。根据数学作业自身的系统性将数学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安排在作业中,达到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巩固数学知识,最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2.数学知识庞杂多样,因此数学教师在设计中一定要注意数学作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出不同层次和类别多样的数学作业,实现“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数学作业设计思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于数学作业的需求,让学生普遍获得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

3.所谓数学作业在我国也称之为数学家庭作业,因此,一定要注意数学作业设计的独立性。通过学生独立完成数学作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培养数学思维,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创新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数学素质、养成数学思维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做到了让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常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J].新教育,2008(11).

[2] 袁代忠.发挥师生两个主体作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科技信息,2009(13).

篇5

在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有了稳步的提升。随着小学数学教学理念、方法、模式的不断转变,如何构建完善的实效性教学体系成为教育界关注的新焦点。我国教育部颁发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上述理念已经成为指导小学数学实效性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标准,而且为广大教师指明了进行教学改革的方向[1]。我结合自己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构建实效性教学体系的策略,主要包括:注重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实效性、选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注重数学化过程、超越教材本身,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等三方面,现将其与同行共同分享,以共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进步,让孩子们学有所成。

1.注重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实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体验与理解数学。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实效性教学体系的构建中,教师必须注重教学情境创设的实效性,在良好的情境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及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不足,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创设具体、真实、生动的课堂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并体现了情境创设在提高教学实效性方面的作用和意义[2]。同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中,还要合理应用多媒体、计算机等先进的技术,使情境创设更具合理性、高效性。

2.选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注重数学化过程

在小学数学实效性教学体系的构建中,教师必须选用科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独立思维、合作交流等能力[3]。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内容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若想完全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就必须亲历数学化的过程,进而才会形成属于自己的数学体验。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审核标准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新型高素质人才不但要具备较强的知识学习能力,而且要掌握各种知识的学习规律与应用技巧。从小学数学教学的角度而言,教师要应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通过提出各种精心设计的问题,使学生更多地去表达、去思索、去研究,切实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这也是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的关键。

例如:在教学《比例尺》(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一课时,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能不能将一个长100m,宽35m的排球场画在一张纸上?”学生对于这个问题都感到比较困惑,很多学生表示:“排球场太大了,在纸上画不下。”此时,我再次提问:“那我们看到的地图又是如何绘制的呢?”很多学生马上理解了我的意思,并且结合本节课所学习的比例尺及相关数学知识,很快就画出了一张排球场的缩图。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效性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学生亲历数学化过程为基础,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超越教材本身,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是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完成教材的讲解与学习,只是完成了一半的教学任务,而另外一半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才是更为重要的,也是构建实效性教学体系的关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教材是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的根本,但是学生学习到了新的数学知识,并不代表他们掌握了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实效性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必须加强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从而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分米和厘米》(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后的作业布置中,让学生使用格尺进行铅笔、黑板、文具盒长度的测量,并且进行分米与厘米的转换;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教室长与宽的测量,并且利用公式进行周长的计算;在教学《统计与可能性》(苏教版三年级)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近一段时间本地天气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进行晴天、雨天、阴天天数的统计,并且计算出最近一段时间降雨的可能性。

总之,在新的教学环境与背景下,适时构建完善的小学数学实效性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中,教师必须注重新教学理念与方法的研究,并且结合教学工作现状和发展趋势,探究最为科学、合理、有效的实效性教学体系构建策略。

参考文献:

篇6

1.提问式小学教学的意义作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双方老师学生往往缺乏交流,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地位,课堂乏味,没有足够的语言交流致使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不高。提问式教学可以很大程度上加强师生双方“语言交流”、“融洽感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通过这种提问式活动,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质疑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学生回答,课堂上的表现、问题思维模式等“反馈信息”,教师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教学中的短板,调整教学策略、积累教学经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

2.提问式小学教学特征。①提问式小学数学教学,互动双方可以是“老师——学生”也可以是“学生——学生”,提问一方通过语言,引起学生的思考产生回答。②提问式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模式可以是“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教师根据苏教教材的难易程度,采取直接教学与间接教学方式。③提问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自由度”更高,教师可以根据“低、中、高”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调整教学进度,随即进行有效提问。使课堂充满未知性,趣味性。引发学生对于深层次问题思考,开拓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二、提问式教学中现存问题及案例分析

1.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架构、情景设置不当

案例(1):在教学《认识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某老师采取多媒体教学模式,为学生播放了一段大自然的景象,由一只蝴蝶引入大自然世界,不断掠过“对称”的树叶、鲜花。结束时,富含深意的说了句:“同学们看过视频,你们不觉得大自然中的万物其实在(图形)的世界里是一家人嘛。”课堂一片寂静,学生陷入了沉思中,原本不相关的“蝴蝶与鲜花”有什么联系呢。看到课程气氛反响平平,老师几经引导才回归“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正题。

案例分析:教师在教学中情景设置不当、案例架构不明,所列举例子典型不强,容易使学生误解。小学数学教学情景构建应具有针对性,化繁入简,使学生可以在提问中快速理解老师意图,引发思考,解决问题,如这题换成两幅学生踢足球和打篮球的场景,“篮球”、“足球”进行比较,案例不仅接近学生日常生活,还能加快教学进度。

2.教师提问方式呆板,缺乏启发性

案例(2):在一堂“9加几”的公开课上,老师同样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播放了一段运动会影像,其中展现了学生参加,跳远、赛跑、踢毽子比赛的场景。结束时,老师问到“同学们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什么·”;同学答“学校举办运动会”;老师问“还有呢·”“他们在踢毽子、跳远”老师继续问“还有呢·”连续数个问题仍旧没有引入教学正题“9加几”。直到最后几经引导,当问学生算法时除了“9+3还有什么算法”,课堂氛围显得沉闷。

案例分析:教师提问方式呆板,则会使小学数学教学满堂尽是“还有吗”、“知不知”、“对不对”,这样的提问,整个课堂气氛不活跃,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善于提问、采取多种模式提问,则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启发学生思考能力,使教学丰富精彩。

三、提问式教学进一步全面发展的策略方法

1.小学数学教学常规提问方式

①猜想式提问模式。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猜想问题解决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自考能力。

案例:教学“梯形面积计算”一课时,猜想式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平行四边形面积求法是底乘高除以二,平行四边形也属于梯形,那么梯形面积怎么求呢”,同学思考猜想后回答“底乘高除以二”,根据猜想的进度,老师可以适当再次暗示“其实梯形底就是上底加下底。”从而进一步让学生猜测题目解答过程,达到教学目标。

②矛盾式提问模式。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学生“固定”思维产生矛盾,进而引发学生思考,加深记忆,提高学习质量。

篇7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对用应用题的解答,要求学生从生活化的题干中提取信息,找到考点,抽象为数学问题并且正确得出结果. 在以往的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往往就题论题,或者要求学生单纯地记忆某个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但学生往往理解不深,记忆不准确,而且不能形成完善的应用题解题体系,遇到新的问题时,不能灵活运用方法,甚至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一、让学生自主思维

在应用题的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这个教学的主体.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会不会一道题目不是通过老师讲解,而是通过学生自己能够作出一道题目来检验的. 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而不能代替学生思考,一些成型问题的解题思路总结,要由学生自主完成,而不是由教师强迫学生进行记忆. 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要实践生活化教学,使学生面对生活化的题干时,不会感到陌生,要对不同类型的应用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这样学生在考试的时候遇到平时没有遇见的题型不会乱了手脚,不知如何下手,也能比其他没有这种训练的学生更好地稳定心情,分析题目.

在课堂上,一道新的题型出现,老师要先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如何解答. 如果有学生有想法就应该鼓励学生说出来,这样不仅能加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也能很好地刺激学生的竞争欲望,老师也能更好地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无论学生说得对与错,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并且及时地作出评价. 然后引导学生正确地去理解题目,给学生一个大体的解题思路,再由学生自己去完善. 经常进行这种训练,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学生的数学思维也能得到很好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这样在考试的时候也不会因为面对不会的题而束手无措. 二、正确理解已知条件

小学的应用题并不难,但学生有时还是会出现问题,其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认真地读题,没有从已知条件找到解题的方法. 审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时会出现偏差,或因为马虎,或因为错误理解等诸多原因,因为理解错了题意而使得解题时出现了偏差. 因此在平时训练的时候,老师要格外注意训练学生审题的能力. 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在读题的时候就不会出现理解偏差等问题,这样解题才不会走向“不归路”. 而且小学生因为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刚刚读题之后可能因为其他原因一走神,就会将刚才理解的题目出现小的偏差,这样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偏差就会越来越大. 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训练学生的注意力,也要加强学生对题目的正确理解.

如题目:A,B两个班级在操场的两侧,两个班级分别与操场的距离是100分米和145分米. 操场是一个边长为350分米的正方形,问AB两个班级的距离是多少. 这道应用题并不难,但是如果学生没有很好地注意“AB两个班级在操场的两侧”这个已知条件,在解题的时候就容易出现错误. 面对这样的题型,老师应该训练学生在读题的时候将题目画下来,这样将文字转化成图片,就很容易理解,也不会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而在读完题目后出现偏差. 画图法是一种很好的解决应用题的方法,老师在平时的课堂上可以教给学生并让学生去多多练习. 但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老师也要注意教学生面对不同的问题采取正确的解题方法和分析方法.

三、一题多解

小学的数学应用题往往并不只有一种解题思路,而是有很多的解题思路. 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仅仅一种解题思路,不仅会局限学生的思维,也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 因此,在平时的课堂上,老师就可以就一道问题让同学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分析题目,最后用不同的思路解开题目. 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还能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如问题:某班总共有25名同学,其中男生占了■,问女生一共多少人. 这是一道非常简单的应用题,但是却有很多的解法,可以先算出男生的人数,再由总人数减去男生的人数就可以得到女生的人数;也可以通过男生占■得出女生占了■,直接由总人数算出女生的人数;也可以设未知数x来解方程算出女生的人数. 这种训练方式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而且现在一题多解有时也会在考试中出现. 而且在考试过程中,学生面对陌生的题目有可能会紧张而出现面对题目不会解的情况,这时因为平时的一题多解的训练使得学生在一种思路解决不出问题的时候可以用其他的思路去解决问题,也能有效地提高考试的效率和正确率. 经常进行这种训练,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就会不断地扩展和训练,学生对于数学的理性分析就会越来越强,面对问题的时候也会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法.

总之,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并不难,而是难在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去解题目. 在平时的课堂上,老师要注意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和分析思路,面对题目,也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去思考,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和理性的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186

新课改的大力推广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着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突出学生的成绩以考试为准则,过于关注成绩对学生升学的作用,忽略学生德智体美的综合发展,忽略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甚至忽略了对学生数学学科学习而言十分重要的数学思维和数学习惯的培养,导致我们的教育培养出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传统教育模式下应试教育对学生心理及长远发展的危害性。新课改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学科思维的磨炼,因此改革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和观念是十分必要之选择。

一、改革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往往忽略对先进观念的学习以及吸收,然而知识在不断进步,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因此部分学生不满老师的教学风格和观念,觉得数学课堂过于枯燥乏味,数学知识沉闷繁冗,就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而言,师生的交流互助合作也十分缺乏。在传统的课程当中,教师往往一味的扮演“讲演者”的角色,教师单方面的宣讲知识,学生单方面的听从教师的指令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和实效性,而教师往往一味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安排讲课内容,缺乏对整体教学的考量,以及对学生心理接受能力的考虑。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往往玩性大,个性调皮,对自身也没有很好的规范意识,因此继续采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就学生的个人发展而言没有太多益处;就整个教学过程而言,教学也不会取得显著的成效。基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普遍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一切和根本,成绩是学生的名片,没有好的成绩,学生难以进入好的学校,进而难以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这种观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论是在数学教育还是其他学科教育中,其影响根深蒂固,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这种偏激的思想观念导致学生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学习的目的变成为了考学而学,为了高分而学,主动学习的性质和意义自然也发生了变化。这种观念实际上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也许可以激励学生为得到高的学习成绩而努力,却不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教育的根本和意义,更不能真正帮助学生培养有利于其日后发展的各项能力、学科思维。

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可行性措施

(一)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要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在教学中起到引领学生学习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真正的主人和主体,因此,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努力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意识到自己现在所学与将来所用关密切关联。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作为一门对学科思维要求很高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提取信息,归纳判断的能力。

课前,教师可以选择为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引领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引导学生在教师教授新知识前了解相关知识,提前最好学习新知识的学习过工作,家长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密切家校之间的合作。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少,对知识点的理解力也不高,家长要配合教师的工作,指导孩子的学习,帮助孩子了解知识,学习知识,进而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分析预习的能力。学习的最大意义在于实践,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在学生心中深化实践精神。

课中,老师可以在教案中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进行思考,动脑分析,并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此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要多问问题,多对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及时运用一些小道具帮助孩子理解知识,比如学习加减法的时候,可以用火柴棍帮助孩子理解计算关系。

课后,教师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对于教学的想法,鼓励学生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说出自己对于教师所讲课堂内容以及教师课堂表现形式的看法。

(二)丰富教师的教学途径

篇9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让学生对知识有深刻体验的前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打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知识要点的讲学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这不仅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真正达到体验式教学的目的。

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有相应的情感体验,必然能够很好地引发他们的思维,激发出他们的创新能力。任何事都是有源头的,学生的创新意识来自老师的引导鼓励,学生们只有从老师身上看到闪烁的创新的光芒,光芒才会洒在他们身上,创新能力才会在他们身上发芽。作为教师,首先应当在教学理念上转变,摒弃过往的传统陈旧的教学方式,从桎梏中跳脱出来,对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开拓精神放到教学目的的首位。

小学阶段的学生都需要背诵《乘法口诀》,这是学生们普遍觉得很难的部分,很多学生背不下来,背完前面的忘记后面的,对于这样的情况,老师如果能够针对这部分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情境,这将会很大程度提升学生的识记效率。老师如果能够将乘法口诀分块让学生记忆,并且尝试将每个相应的部分融入一些小故事,在故事情境中能够很好的加深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快速背诵《乘法口诀》,这能够很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压力,提升学习效率。

二、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再创造”的体验

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自主探究不仅能够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还能够培养他们独立找寻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最终让问题得以解决的能力。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对于过往所学的知识有良好的掌握,也需要学生经历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此外,自主探究也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小学数学进入高年级后学生开始逐渐接触到几何部分,这也产生了数学教学的一大特点:数学学习中除了数字还会涵盖大量的图形,而图形和数字又是紧密关联的。数学不仅是一件有意思的、可以引发学生不断探索的学科,数学中数字和图形的结合往往能够让数字变得非常直观并且不会被学生混淆。

例如,在“近似数”的学习中,学习的重点是要让学生们掌握“四舍五入”法,这个概念是学生从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的,很多学生在对数字进行判断时未必真的弄清了“四舍五入”原理,只是那个题目刚好做对了。为了让学生们能够真正理解“四舍五入”的要义,我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展开探究,看能不能找到一个能够准确的对“四舍五入”进行判定的方式。经过深入的思考,有的学生居然发现了数轴,如果能够恰当地引入数轴,将数字放到数轴上后再来进行辨识,这样就变得非常直观。这个方法非常有效,不仅帮助学生牢固掌握了“四舍五入”的要义,过程中也很好地让学生进行了一番“再创造”。

三、知识应用――获得学数学、用数学的体验

很多知识要点的学习如果能够将其与学生们熟知的生活结合,尤其是在生活中展开应用,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于知识有更为透彻的理解,也加深了学生对于数学的体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就教学内容找到其与生活的契合点,并且有效地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展开应用,这不仅是一个充满趣味的过程,也能够让学生获得学数学、用数学的体验。

篇10

多媒体系统能够直接连接互联网,并且具有极强的放映功能,为教师补充教学内容,展示教学知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系统,将能有效突破以往教学难以进展的困境,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解题能力。这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人的生活,必须有相当的工具才能表现出来”,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就是这样,只有相当的工具才能促进教学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将多媒体系统准确定位在教学辅助的地位,发挥其优势,帮助教师开展好教学活动。那么我将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浅谈多媒体系统的运用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系统的具有极强的放映功能,在教学中能够根据教学的需求,轻松地加入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从过个感官来刺激学生,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体验,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工具是比较有限的,并且教师完成教学主要通过自己的口头讲解,学生获得的感受缺乏立体感,课堂教学也就是一个平面的结构。这样的课堂总的来说是比较枯燥的,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抑制。而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于兴趣,一旦学生失去了兴趣,则很难再一次全身心投入学习中,会感觉学习数学是一种负担,而教师又恰恰是那个给他施加负担的人,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生关系的融洽。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系统,将数学课堂打造成一个丰富多彩的立体结构,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在进行简单图形的教学时,就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系系统。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主要是利用粉笔绘制一些简单的图形,学生会感觉比较枯燥。而现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先借助多媒体系统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用图片进行展示,解释其中的图形知识,为学生之后的理论知识学习做一个简单铺垫。而随着教学的推进,教师可以利用音频加视频设计活动的动画,让图形动起来,并将理论知识融入其中。这样一来,文字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了,课堂也变得更加立体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就来了。

2突破难点知识教学

数学本就是一个知识点具有抽象性的严谨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总是出现一些难点知识,不但使教师的教学形式受到限制,也让学生不能够得到有效的理解。而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的学科,如果不能完整地学好理论知识,理解其中的要点,对学生今后更长远的学习有重大的影响。于是教师必须要寻找问题的原因,找到弥补措施,促进教学的发展。究其原因,教师在教学中难以有效突破难点知识的教学,无疑就是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演示,将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的事物。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运用多媒体系统,可以有效帮助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演示,把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从而让学生能够真正学好数学。比如教师在进行除法运算的教学时,学生不能理解这个除法到底是什么意思,它是在做着一项怎样的运算。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所在,利用多媒体系统将抽象的知识变成直观的形象摆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好难点知识。教师可以根据除法运算,设计一个多媒体动画,就以分蛋糕为例,假如学生有十块蛋糕,要分给五个同学,要怎样分配,这样实际上是在向学生演示10除以5的运算,而利用动画,把这个过程更加形象化,可以直观地理解除法运算的过程,从而掌握好理论知识。在小学数学大纲中还有很多这样的难点知识,教师都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尝试性地运用多媒体系统,将抽象知识具w化,简化学生的理解过程。

3有效培养数学思维

篇11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021-01

1.教材的处理

教材由于受文本的限制,教学内容及知识点不可避免地以一定的逻辑关系集中排列在一起,这样的教材往往并不适合于学生直接学习,所以需要分解知识点。根据学生的知识起点按一定的逻辑重新排列,形成知识链,逐步呈现给学生。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课程中,教材先后编排了一幅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草坪图,一个数格子验证及发现比较的方法,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示意图,面积计算推导过程及公式。教材编排的意图是从生活中的实例比较长方形草坪与平行四边形草坪面积的大小,然后用数格子的方法数出各自面积,再找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最后用转化的思想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本节课学生的起点是已经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也基于此,教材中出现了长方形草坪,试图实现知识之间的联系。而在我们实际的教学研究中,课前对学生的起点作了一次测试:直接提供给学生一个平行四边形,量出所需数据,计算出面积。如图1所示。

结果共出现三种不同情况:a×b,a×h,(a+b)×2。在与学生进行想法交流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说是用长方形的面积进行计算的,从中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完整地用割补法进行叙述。由此可见,教材中用来与平行四边形作比较的长方形草坪图没必要出现,用数格子验证的方法更不是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方法。实践中,教师可去除了教材中强制提供给学生的条件和方法,以培养学生规划实际问题解决步骤的能力处着眼,从"量出所需数据,直接求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个实际问题导入新课,接着在自主建构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学生展开对话,引出知识链,最后以可变形的平行四边形木框动态演示来构建与长方形面积的逻辑体系,取得成功。

2.问题的设计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数学问题的设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数学问题的有效性至少要体现以下几点:来源于现实生活中且是有意义的;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有利于与学生展开对话;基于学生起点,便于实现与学生已有数学学习经验进行自主建构;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有利于规划解决问题的步骤。因此,我们不仅要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把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数学问题引入课堂,贴着学生的已有经验逐次展开对话,不断发展新的数学学习经验。在百分数这堂中,如果只是出示生活中的几个含有百分数的图片,问学生:"你发现了有什么共同特点的数字?"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百分数。显然,这样的数学问题不仅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且毫无现实意义可言,不但不利于展开对话引出知识链,更加无法实现自主建构。这样的问题设计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引出课题。经过教研组评议,再次实践时,改为:情境导入三杯不同水量不同浓度的糖水,问:猜一猜,哪杯糖水更甜?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关于"糖水问题",学生有生活经验;"猜一猜,哪杯糖水更甜"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更让学生进入了思考:甜不甜到底和什么有关?是跟糖有关呢还是和水有关呢?这些问题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同桌或小组讨论,从而引出与教师的对话。这不仅把知识链顺利展开,过程层层深入,更是试图从中培养学生规划解决问题步骤的能力。

3.导学的设计

课堂的自然生成是有效教学课堂的一个显著特点。根据自然生成进行有效导学,不仅要做到精心设计,还要体现教学智慧。因此,导学设计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差异与起点的不同;其次是要从展示中合理地选择生成的材料;最后要结合教学智慧把知识点完整地展示出来,形成知识链。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第一个环节设想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角的模型,通过两次画角,经历角的形成过程。但在实践中,却并不成功。学生能指出角在哪里,却指不出一个完整的角。这是因为学生对角的认识基于生活中具体的角,而不是抽象的角。显然,直接从生活中具体图片抽象出角的数学模型高于了学生的起点,无法实现与已有经验的自主建构。再次实践时,增加了一个问题设计:"你指的角是一点吗?"引起学生思考,角不是一点,也不是一把剪刀,那角是怎么样的?带着这样的思考,学生逐渐抽象出角的模型,并顺利地画出角,而且能说出角的边指的是剪刀的上口和下口,使得教学环节顺利展开。学生画角后,生成了大量的学习材料。这些材料由于受学生的差异,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有画得标准的,有画得不标准的,甚至于有把实物图整个画出来的。在展示时,先选择画得标准的说说是怎么画的,又是怎么想的。接着,让画得不标准的也说说想法,这样既有助于建立角的正确模型,又能总结出画角的一般性方法,便于进行第二次画角。再次生成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角的特点、引出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形成了关于角的完整的知识链。对学生生成材料的合理运用,体现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智慧。

4.练习的设计

传统数学课堂的练习设计注重对新授知识的巩固,注重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形式上讲究练习设计的层次和多样性,以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展现。有效教学的数学课堂注重学生与已有经验的自主建构。所以,在设计上更加注重实现知识链的衔接与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形式上往往分散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在教学"平行与垂直"时,当分类得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相交与不相交(平行)后,设计了一组判断题,其中最后一题出现的是一种异面关系。结果引起了学生讨论,是平行还是相交?从而引出完整的平行线的定义,实现了知识链之间的衔接。当教学结束后,又设计了一组练习,猜一猜,两条重合在一起的直线,旋转其中一条后会形成什么样的位置关系?以此来构建本节课平行、相交、垂直的知识体系。

5.结束语

总之,有效教学的设计不仅要基于学生的起点从而实现自主建构,发展数学学习经验,更要着眼于学生规划解决数学问题步骤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篇12

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利用信息技术。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能够跟上时展的潮流,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真正通过有效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来切实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与效果。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小学数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应该包含了信息意识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技术常识以及一定的信息应用能力等。但是就目前现状来看,我国小学数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并不是很高,还有不少薄弱之处亟须改善,具体如下:①数学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他们的数学基础知识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是小学数学教师必备的基础素质。然而,就我国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师来讲,他们的基础数学知识并不是很扎实,还有所欠缺,并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影响到他们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把握状况,也无法真正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②数学认知较为浅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充分重视起数学思想与方法,这就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目前,我国不少小学数学教师对于这方面的认知仍然处于较为浅薄的阶段,并没有能够向学生传授数学思想与方法。③隐性的数学能力有所欠缺。我国小学数学教师的隐性数学能力总体上并不高,主要是说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历史知识较为匮乏。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师的相关培训工作做得不够到位,缺乏专门的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信息技术资源不足,从而造成了小学数学教师的一些隐性能力不够高。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途径

鉴于以上的各种信息素养问题,我们必须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具体的提升途径阐述如下:①做好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小学数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显然离不开对他们实施有计划的培训工作。有计划且有针对性地对小学数学教师实施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工作,要让他们接受合适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培训与能力培养,理解信息来源与方法等,从而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可以独立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好各种计算机软件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②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信息素养提高氛围。我们应该努力为小学数学教师创造有利条件来培养他们在网络上的信息素养,可以开展以网络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满足小学数学教师个人的信息素养发展需求。因此,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小学数学教师在网络上进行相关阅读,让他们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教学与科研知识和方法,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成就感。③培养小学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与数学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否则将有可能让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障碍。④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实践活动。为了切实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我们就应该鼓励小学数学教师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各种计算机实践教学活动当中去。这就要求我们创造多种机会让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之下进行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教学实践来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效能。⑤努力培养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思维与素养。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他们的数学思维与数学素养是一个长期发展与锻炼的过程,要求他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进行不断的培养与积累。事实上,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处处有生活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地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和解决数学现象与数学问题,从而对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不断的更新与充实,在培养自己扎实数学基本功的同时,逐步形成一个科学正确的数学观,引导小学生用全面的眼光来看待和学习数学。

篇13

一、引言

基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高校在培养小学数学教师方面也应该顺应新课改要求,提升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教学能力,以满足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需求。

二、制定统一的培养标准

当前阶段,我国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缺乏系统性,随意性和经验性特点突出,这种形势影响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获取和素质提升,使职前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教学素质不能达到课改要求。基于此,设置相关专业的高校应该制定统一的职前教师培养标准,提升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组织相关的数学家、数学教育研究者以及小学数学一线教师等多方力量,在核心素养框架的指导下,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教学所需的数学知识等理论,梳理出小学数学教师所需的数学核心素养,并在借鉴世界其他国家有关标准的基础上,形成适合我国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标准,为各师范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提供一定的方向与依据。在制定培养标准时需要考虑其可操作性,方便教师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具体实践。

三、适当转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目标的合理发展

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驱动下,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能够顺应形势发展,调整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在高校的职前教师培养中,也应该积极转变以往的专业教学方式,依据教育发展形势不断进行专业教学目标的调整。具体实施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基础课程,也就是国家和地方课程,要对这些课程进行校本化设计,围绕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进行二次开发;第二,设置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课程,以走班的形式参加学习;第三,课程活动化,比如早操,可以组织管乐团的学生吹响集合号,其他学生迅速到操场集合,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等通过呼号深入头脑,最后在校歌声中走步调整。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仅是在进行身体锻炼,还包括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另外,鼓励适当利用科技媒体,协助学生由“知道”的层次,进入“理解”及“体验”的层次。提供体验与探索课程,使教学兼顾“知识能力”与“方法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与数学类课程的内容联系

当前,我国小学教育展专业中数学专业课主要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初等数论、概率统计、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数学专业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指导和研究能力,因此强化数学课程和学科体系构建之间的联系是十分有必要的,直接关乎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要求下,高校也应该进行小学数学教育专业的课程安排调整,小学教育新数学课程与原课程相比有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例如,离散数学、高等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规划、数学文化、数学史、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另一方面对原有内容采取了新的处理方式。这些变化对高效小学教育专业数学类课程内容及体系建构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高校在构建小学数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结合专业教学需求,不断进行数学专业课程比重的有机调整,为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提供契机。

五、构建具有反思性、合作性的实践课程

要培养高质量的小学数学教师,仅教授一些显性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提供教育实践以帮助学生在体验中进行反思。因而,对于实践课程的设置,不仅要重视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还需要加强其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可以将实践课程的实施与数学类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之后,走入小学数学课堂,通过观察或是亲身实践,并在与指导教师的交流中对所学内容进行体会反思,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于教学一般程序、基本策略的掌握,而且有助于他们能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逐步形成教学的智慧。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中,可开设有关数学教学设计、数学课堂观察、数学概念教学等主题实践类讨论课程,将职前小学数学教师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相互合作,一同梳理教学内容的关键属性、探讨某个主题的教学设计、学习观察学生的技巧等,并且通过这个交流的平台,分享教育实践中自己的想法、经验以及观点,这不仅有助于其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也能够促使他们在毕业后较快地融入教师教研活动之中,并在与优秀教师的交流讨论中获得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开展知识经验,在提高自身数学核心素养的同时,不断推进以提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

六、结语

总之,新的教育形势下,高校的小学数学教育专业也应该顺应形式进行专业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调整。数学核心素养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价值和本质,是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最核心的问题。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能一味地只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建立过程当中,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奎,马丽君.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建构初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04):36-39. 

[2]管云霞.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确立[J].学周刊,2017,(11):8-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