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力生产常识

电力生产常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41:5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电力生产常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电力生产常识

篇1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ge, water and electricity management mode also there are a lot of change, hydroelectric power station has also made the work progress for a long time, this article first significance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management, a brief analysis on hydropower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w are expounded,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hydropower solving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power plant; Modernization; Production; Management mode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进入2l世纪,随着电力系统的改革及水电开发主体的多元化,水电厂基本都采用“建管合一”的建设管理模式。所谓“建管合一”的模式实际就是改变以往电力系统中的建设单位和电站的运营管理单位分立的模式,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完成后仍负责电厂的生产运营管理,新建水电厂如何按电力行业的规范要求,安全、高效地开展好各项生产工作,如何适应现代化水电厂管理发展的要求,是新建水电厂在管理上面临的较为现实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水电厂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电力工业既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又是公用事业,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其重要性表现在:

(一)管理思想现代化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基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水电厂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只有实现思想现代化,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创新观念、安全理念、经济效益观念和战略观念等重要管理理念,才能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推动企业发展,才能拓展电力市场,促成电力企业家队伍的形成。

(二)水电厂结合本行业工作特点,根据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原理,根据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等原则,建立高效的管理组织机构,确定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克服人浮于事的现象,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三)水电厂只有采用一套适应现代化大生产要求的科学方法,来指导企业各项管理工作,才能促使各项管理工作做到标准化、系统化、准确化、文明化和最优化。现代企业活动的信息量急剧增加,对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要求很高,各种各样的资料、情报、报告等形式形成的信息流大大增加,加之水电厂设备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要求管理手段与之相适应,才能发挥设备优势,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各种管理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四)企业经营决策,特别是战略性决策,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是一个事关大局的复杂过程。企业经营决策,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的方法,按照科学的程序,进行科学研究和决策;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决策组织和参谋机构的作用,广泛听取企业员工意见,吸收企业员工参与决策,才能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五)现代化管理提倡任用专家型、复合型人才对水电厂进行管理,是因为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产品系列化、性能多样化、元件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已成为现实,水电厂设备集成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人才的专业知识、知识更新的速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水电厂管理现状分析及特点

(一)网厂分开以后水电厂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国家对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做了全面阐述,即“打破龚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我们应从这个思路出发,审视水电厂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挑战,采取可行对策。

1.水电厂面临的挑战

(1)隶属关系发生了变化。原来水电厂由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现在划转到不同的发电集团公司和电网公司,相应的法人代表和公司名称随之发生改变。这一改变也伴随管理方式和管理习惯的改变,如何尽快“适应、磨合”是水电厂面临的实际问题。

(2)网厂分开以后,引入竞争机制,要求水电厂尽快转变观念,积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在生产和经营管理等一系列环节上建立与电力市场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建立适应电力市场快速反应的财务经营系统。

(3)经营发生巨大变化。原来产、供、销由国家电力公司(网、省公司)统一安排,现在发电企业自行组织销售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水电厂的电价既要考虑滚动发展又要有竞争优势。

(4)水电厂多年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员工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比较淡薄,经营管理骨干缺乏,仍然采用计划检修办法,机组运行成本较高,考核评价企业的方法不够科学,老电厂多种经营产业举步唯艰。

(5)改革以后质量管理、大坝定期检查、规程修编等工作归属尚不明确。

2.改革带来的机遇

由于水电企业长运营期、低运行成本以及资源的稀缺和垄断性,各发电集团成立以后都把大力发展水电,积极推进流域梯级综合开发,作为集团公司发展的战略目标进行统筹规划,一批项目正在准备启动,水电开发新的一轮热潮即将到来。我国正处于世界水电开发的最前沿,一批巨型水电站的建成必将带来新的技术、新的设备和新的管理,为企业管理工作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一批优秀水电管理人才必将脱颖而出。

(二)水电厂管理现状

1.观念陈旧,思想禁锢,管理思想不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长期以来,水电厂受高度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大部分职工的思想观念仍然比较守旧,总觉得电力企业端得是“金饭碗",产品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职工缺乏紧迫感、危机感和竞争意识。职工对企业的依附心理相当强,自己生老病死要靠企业,子女升学、就业也要靠企业。企业承担了政府部门的职责,企业的厂长、经理及各级经营管理者变成了社会功能的服务者。加之职工不同程度地都存在着“近亲繁殖”的现象,新的改革措施尚未出台,其涉及自身利益的职工及其亲属纷纷找上门来,想左右或影响企业的改革措施。可以说,安于现状,盲目乐观,观念滞后,已成为水电厂自我发展的障碍。

2.管理机制不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按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要自负盈亏。但由于电力企业是一个产、供、销一次完成的行业,造成了发电厂都不是一个完整的独立核算企业。发电厂只算成本,没有销售收入无法核算盈亏。由于无法核算利润,不能直接看到自己的经营成果,而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积极性。

3.部分设备老化,管理手段、方法不适应现代化生产方式的要求

部分设备老化,自动化水平不高,信息化程度低,严重影响水电厂设备健康水平。如果设备健康水平得不到保障,将直接关系到技术经济指标的优劣,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4.职工队伍素质不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近几年来,虽然职工的求知欲望比较强烈,但学习的方法往往以“自学”为主,这多少带有自发性,与企业的现实需要难免脱节。特别是具有金融贸易、工商管理、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知识的人才比较匮乏,从一定程度上说,已经影响到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企业走向市场的进程。

(三)水电厂的几个特点

1.设备先进可靠、自动化程度高,设备维护工作量不大。

2.电厂部门少、人员少,人员素质较高。

3.大部分水电厂均按“无人值班”设计。

4.水电厂仅负责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不承担机组的年度检修工作,年度检修工作大多采取对外承包的形式。

5.水电厂任务相对单一,即以生产运行管理为重点,以确保安全生产发电为目标,不负责有关经营事务。

三、水电厂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措施

(一)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实现管理思想现代化

实现管理现代化应从企业管理思想现代化着手,要转变思维方式,更新观念,优化管理机制。一是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深刻领会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二是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状况,树立正确的市场观念和竞争观念,把发展作为主题,发挥自身优势,制定发展战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三是要树立技术创新观念。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加快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新技术应用开发能力。四是要树立管理创新观念。

(二)建立新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组织现代化

要尽快适应新的管理模式,缩短“磨合”期。在发电集团管理模式下,向新的管理方式过渡是一个互动过程,过渡的标准是建立可行、明确的规章制度特别是集团公司和企业各自的功能定位。水电厂的制度应切合执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关生产、经营、基建和重要事项,必然依法按程序进行,要逐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施更为合理的运行机制。

(三)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管理方法现代化

现代化管理方法是现代化科技成果在管理上的具体应用,围绕保证安全生产,确保安全生产,努力增发电量的目标,水电厂要按照坚持“设备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人员素质是保障”的方针,加大设备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确保检修质量,加强设备的可靠性管理,加强设备的巡视和维护,努力提高设备的技术水平和健康水平,严格执行安全生产重奖重罚有关规定。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能力。在夯实安全基础的前提下,加强水情分析,优化水库调度,及时拦蓄洪尾,努力增发电量,争取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

为了适应现代化生产经营管理,必须以新的经营观念和科学方法为指导,加快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MIS)、水情测报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建设与完善进程,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的监视、控制、分析、预报等功能,加强设备生产运行的稳定性与准确性,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机组性能和技术经济指标的在线分析与控制,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五)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实现管理人才现代化

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逐步建立起员工能进能出、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的企业内部竞争机制,建立健全岗位培训体系和人事管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对培训科目的设计、培训计划的拟订和实施、培训效果的考核和评估要紧密结合经济形势发展趋势围绕企业发展方针目标,制定出工作计划、目标并付诸实施,最终培养出一批适应水电厂发展要求德才兼备、熟练掌握现代化管理知识与技能的管理干部队伍和“四有”员工队伍。

(六)塑造先进的企业文化,实现民主管理现代化

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企业制度的创新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创新,是否具有先进的企业文化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要积极倡导先进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员工有归属感、成就感,在创造企业价值、实现人生价值中推动企业发展,塑造具有竞争力的水电厂。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民主评议、民主监督制度;落实员工民主管理权利,全面推行厂务公开,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要求,切实把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的方针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4-0166-02

0 引言

清洁生产是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以技术、管理为手段,通过对生产全过程的能耗及产排污的审核、筛选,并实施节能及污染防治措施,以消除和减少工业生产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达到防治工业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双重目的的综合措施。自联合国提出清洁生产概念并积极推动清洁生产的实施以来,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都兴起了清洁生产浪潮并取得了很大成功,清洁生产很快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中国在发展中也十分重视环境保护的问题,并认识到了在污染控制方面采用“末端治理”存在的弊端,积极响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的清洁生产。

1清洁生产审核的实际应用

1.1 电厂概况

某电厂发电装机总容量为600MW,包括2台300MW燃煤发电机组,年发电量430000万kW.h。包括了输煤系统、锅炉系统、汽机系统、供水系统及废水处理等公用系统。

1.2 预审核

1.2.1 清洁生产潜力及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通过对该电厂原辅材料与能源、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管理等八个方面进行初步的审核分析,发现该电厂存在的问题及清洁生产审核潜力。进一步根据燃煤电厂清洁生产标准(征求意见稿)对该电厂的生产工艺与装备等五个方面的清洁生产水平进行评价。得到结果如下:

评价认为该电厂在各项考核指标中基本能达到二级以上标准;SO2及NOX排放及其减排技术方面均未达到三级标准,具有较大的清洁生产潜力。

1.2.2 预审核阶段发现的问题

原辅材料和能源:部分设备存在空转现象,造成能源浪费;供电煤耗波动较大,且夏季偏高;

设备:部分设备运行不稳定,造成电能使用效率低,设备用电率高;

技术工艺:目前采用的低氧燃烧工艺导致SO2及NOX外排浓度过高;

过程控制:给煤机倾角不合理导致电机变频效果不佳;

废弃物:SO2及NOX外排浓度不达标,总量超政府下达的总量控制要求

管理:因管理不到位造成部分资源及能源浪费;

员工:员工节能减排意识有待加强。

1.2.3 确定审核重点

通过对该电厂的全面调查和分析,确定了各系统主要资源能源消耗情况以及污染物产生情况,并以各系统为备选审核重点的基本单位,即锅炉系统、汽机系统、供水系统、输煤系统、公用系统。

采用权重总和计分排序法对备选重点进行排序,选择了废物排放情况、能源消耗、清洁生产潜力以及员工的合作等作为权重因素。根据电厂实际情况、确定的权重因素和实际统计的数据,得到各个备选重点得分情况,确定锅炉系统作为本轮审核的重点。

1.2.4 确定清洁生产审核目标

在确定本次审核重点后,为减轻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减少物耗、能耗和降低成本,依据上级管理部门对电厂节能降耗及环境管理的要求,参照该电厂历史最好生产指标及生产现状,研究制定如下近期及远期清洁生产目标,详见表2。

1.3 审核

审核是通过基础资料收集、 现场调研、 实测输入输出物流等手段,建立针对审核重点的工艺流程图、 物料平衡图、 水平衡图和能耗流程图,在此基础上发现以下问题:

1)飞灰及炉渣可燃物波动较大;

2)锅炉助燃用油油泵存在空转,浪费电能;

3)锅炉定排操作不当造成炉水泄漏,浪费水资源;

4)磨煤机存在钢球磨耗高、电耗高、制粉效率低的问题;

5)因煤质不稳定造成飞灰及炉渣中可燃物含量较高,锅炉燃烧效率较低;

6)四台电除尘器高压控制柜电源系统较落后,节能效果不佳,无法很好的控制除尘效率;

7)四台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率较高,对锅炉效率影响较大;

8)员工间交班信息及岗位培训有待加强,以保证发现问题及时有效的解决。

1.4 清洁生产方案的产生和筛选

在清洁生产审核过程中,通过组织发动并向同行专家咨询,对生产过程中进行分析评估,共产生了30个备选方案。采用权重加和排序法对提出的中 /高费方案进行权重打分筛选, 确定初步可行的中 /高费方案 5项。

1.4.1 中/高费方案研制

低氮燃烧方案:拟采用低氮燃烧技术来控制NOX的产生,在炉内各安装1台低氮燃烧器,采用深度立体分级燃烧技术,减少热力NOX形成的同时降低了氧浓度和火焰温度。该方案投资1320万元,预计可减少NOX排放5046.46t/a。

凝结水泵及一次风机电机变频改造方案:预对现有4台凝结水泵及4台一次风机电机进行变频改造,凝结水泵电机采用一拖二的方式,通过切换开关把高压变频器换到要运行的凝结水泵上,共设两套6kV高压变频装置,带自动旁路功能;一次风机电机采用一拖二的方式,共设两套6kV高压变频装置,带自动旁路功能。预计该方案总投资约240万元,年节电量为481万kWh。

电除尘器电源改造方案:拟对四台电除尘器的高压控制柜进行电源升级,对所有电场的电气控制系统采用先进成熟的智能控制,可将单台机组锅炉机组电除尘器运行总功率降低为200kW,使电除尘器始终处于一个经济的运行模式和运行工况,从而达到在保证除尘效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约电除尘器的耗电量。该方案总投资约560万元,年节约电量为876万kWh,锅炉烟尘排放浓度可降低40%以上,减少粉尘排放253t/a,保证烟尘达标排放。

锅炉烟气脱硝方案: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简称SCR)脱硝,2台锅炉各安装一套烟气脱硝装置。SCR脱硝技术是在金属催化剂作用下,以NH3为还原剂,将NOX还原为N2和H2O。该方案总投资约6000万元,预计可削减NOX排放量约7266.9t/a。

脱硫系统增容改造方案:预对现有脱硫系统进行增容改造,新建吸收塔对应2#锅炉,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现有吸收塔对应1#炉,实现一炉一塔。同时配套新建制浆系统、脱水系统、DCS监控系统。该方案总投资约8048万元,项目建成后脱硫系统脱硫效率由原90%提升至95%,削减SO2排放量2059t/a,;同时可减少优质煤的采购,按年采购高硫煤60万吨计,每年可节省1538万元购煤成本,合计每年可产生1661.54万元经济效益。

1.4.2 中/高费方案可行性分析

根据上述 5个中 /高费方案的技术、 环境、 经济可行性分析,认为 5个方案均采用成熟的工艺技术,环境与经济效益均较好,确定 5个中 /高费方案均是可行的。

1.4.3 方案实施效果汇总

五个推荐实施的中/高费方案总投资16168万元,预计可取得明显的环境和经济效益:预计可节电1457.08万kWh/a;削减NOX排放量约12313.36t/a;削减SO2排放量约2059t/a;烟尘排放量减少285t/a;将取得经济效益为3420.54万元/a。

1.5拟实施方案实施后指标对比

经过与方案实施后预计产生的效益对比,所有的预定的目标值均能达到。

2 结论

该电厂在降低企业能耗物耗及减少产排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寻找节能减排机会很难、很复杂,但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实施,找到了现阶段企业存在的清洁生产潜力,给公司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在大型先进的企业中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尚艳红,刘妍,李庆华.试论清洁生产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3):192-193.

篇3

【Abstract】On-callrefers tothe state about in non-work hours,when the units occurred a serious accident and thetechnicians gave some supportas soon as possible.On-call management is a very important workin running nuclear power plants,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technicalstaffprovidingsupport immediately or not in emergency state,even to the nuclear safety.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n thissubject has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Nuclear Power Plant(NPP); On-call; Management

1 课题研究背景

核安全是核电厂的生命线,任何情况下都要确保核电厂运行机组及公众的安全。核电厂运行值班人员实行三班轮值,对机组安全负有直接的责任,但是,他们并不能解决机组所有的技术问题。在正常工作时间,电厂所有人员都在岗,可随时对机组的异常进行支持性响应;但在非正常工作时间,除运行值班人员外,其他人员都已不在岗,如何确保充足的技术力量在机组发生异常时提供快速有效 的支持是运行核电厂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

2 分析与论证

机组的异常是不可预测的,也没有规律可循,而且任何系统和设备都可能发生运行人员解决不了的异常,因此,需要技术支持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但是,发生这类事件的概率并不高,而且大部分都由运行值班人员自己解决,真正需要技术人员支持的并不多;因此,这就出现了一对矛盾:异常状况可能需要任何生产人员,但机会却很小。因此,电厂所有生产人员全部实行倒班制,是完全没必要也非常不现实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为此,我们需要做一些分析、论证工作。

由于核安全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一切活动都围绕它展开。根据对核安全的影响程度,可以把生产人员分为三类,响应要求也不同:

(1)安全系统和设备相关的仪控人员。由于安全系统和设备是保证核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必须确保在第一时间得到响应和处理,因此,可安排相关仪控人员实行三班轮值(同运行人员),随时进行响应;

(2)其他重要生产岗位人员。这类人不需要实行三班轮值,只要被召唤时,能以较快的速度到达现场提供支持即可;

(3)非重要生产岗位人员或生产辅助人员。由于这些岗位没有直接牵涉到安全相关系统和设备,因此可不作要求。

本文重点探讨“其他重要生产岗位”人员如何快速响应的问题。这就要求这类人员轮流进行生产待命以满足要求。

3 生产待命的组织与管理

3.1 生产待命的组织

一般情况下,核电厂生产待命的管理由生产管理部门负责。首先要确定待命的岗位。既要考虑岗位的重要性、该岗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概率,确保有足够的人员待命,又要充分考虑技术人员的工作量,不给大家增加更多的负担。其次是确定各岗位待命的人员,要保证人员有足够的资质,在发生安全事故时真正能起到作用。因此,生产待命岗位和人员的确定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建议由总经理办公会审议并。

3.1.1 生产待命岗位的确定

1)生产待命管理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初步拟定生产待命岗位清单。该清单以生产一线人员为主,主要包括运行工程师、设备工程师、维修各班组、技术领域专业工程师等;另外,配置部分管理岗位负责召集或协调本处室/科室/合适的工作人员(包括非生产待命人员)及时提供各类支持,主要包括各生产部门负责人、维修各专业的科队长等;

2)生产待命岗位设置以能够满足现场的最小技术支持力量为原则;

3)待命岗位清单经运行部门审查、确定后,总经理办公会审议并;

4)各部门如有调整生产待命岗位的需求,须由公司主管生产运行的领导批准后方能调整。

3.1.2 生产待命人员的确定

1) 生产待命相关部门筛选满足岗位资质要求的人员(一般每个岗位不少于3人);

2)生产待命人员须能独立履行本岗位职责,并且是公司的正式员工;

3)运行部门审查上述人员的待命能力,确定后的清单由总经理办公会审议并;

4)待命人员信息(电话等)录入“生产待命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以备随时调用;

5)各部门如有调整生产待命人员库的需求,须由该部门领导批准后方能调整。

3.1.3 生产待命人员应遵守的纪律

1)应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待命期间不得饮酒,保持24小时快速响应能力;

2)任何时候被召集,都必须无条件地立即响应,并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核电厂相应主控室;

篇4

中图分类号:TM08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当前我国电力工业体制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因此,电力生产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安全生产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工作,火力发电厂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虽然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因此,加强火力发电厂安全生产管理是刻不容缓的,结合笔者多年的管理经验,对如何加强火力发电厂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2避免不安全举动

不安全行为的出现,通常是由于不重视安全、对待工作的态度不明确、知识技能不足、健康状态不佳或劳动环境不好等原因。主要行为有走错间距、违规操作、违规指挥、无票作业、胡乱摆放物品、特种作业者无证上岗、使用危险工器具、劳动防护品错误使用、私拉乱接临时电源等行为。要防止这些危险行为,要从以下工作入手。

2.1 安全教育

电厂生产作业面广点多,涉及工作人员也较多,包括本厂员工、外包工程人员、设备厂家的技术服务工作者、参观的外来人员等等。各类人员的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都参差不齐,其中,本厂员工以及专业的技术人员会相对比较好,而电厂新员工以及外包工程的施工人员则相对比较差。因此,尽快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紧抓入厂教育,是电厂整个安全培训作业的重点。

2.2 工作习惯

如果工作之前不仔细核对检查安全措施,工作中不按规定使用防护品,下班后不及时断开临时电源的开关,不关闭工作途中打开的气管路阀门等,这些不良习惯极易为自己或者其他员工埋下安全隐患,引发生产安全事故。所以,生产工作中必须避免这些不良习惯,规范工作行为,防止因个人不良工作习惯而留下安全隐患。

2.3 工作安排

电厂系列工作,尤其是相关检修设备的工作,往往存在任务重、工期紧的情况,需要检修工作人员为赶工期而加班加点。如果因人员安排或工作量不合理,导致一些员工的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超过身心的极限状态,必然会影响到设备的检修质量,甚至导致人员伤亡事故。所以,管理阶层在安排工作时必须密切结合员工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工期和进度,杜绝因员工超符合工作而发生的安全事故。

2.4 加强检查

由于各个员工的工作技能和经验不尽相同,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各种不安全的行为,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尤其是安全监督人员加强对检修现场和生产现场的检查,尽早发现员工的危险行为,加以指正,避免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人为因素。

2.5 员工管理

电厂内部偶尔会存在生活作息习惯不良的员工,晚上上网时间过长。影响休息,导致次日精神不足而影响到正常工作。因此,必须加强员工的作息时间管理,督促员工培养良好生活作息习惯,保证睡眠时间,避免精神状态而导致的不安全工作行为。

3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为设备故障或缺陷,极易引发安全事故,是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物质本质,也是最根本的原因。要消除设备故障或缺陷,首先必须发现故障或缺陷,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3.1 加强运行监视,及时发现设备异常

运行值守人员要做好设备运行状态的监视工作,对设备运行温度、速度、振动、摆度、压力、电流、电压等反映设备运行状态的参数进行重点监控,并做好运行记录。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分析判断,查明原因,并向相关人员汇报,以便及时发现设备故障或缺陷。

3.2 加强日常巡回检查

运行、维护、生技、安监等部门的生产管理人员要加强日常巡回检查工作。检查要全面、细致,并根据各自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检查、判断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各类设备缺陷,及时消除,确保设备始终处于健康状态。

3.3 加强运行参数分析,掌握设备健康状态

要加大对设备运行参数的分析力度,分析设备运行状态的变化趋势,判断设备运行状态,掌握设备健康状态。

设备故障或缺陷被发现后,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置。对于影响设备安全运行和具备处理条件的缺陷必须立即进行处理;对于暂不影响设备安全运行、又不具备处理条件的,要采取防范措施,待处理条件具备时立即进行处理,并在运行过程中加强对缺陷状况的跟踪、监视。当该类缺陷发展到影响设备安全运行时,要及时进行停机处理。

4消除环境的不利因素

环境的不利因素主要表现为通道堵塞、光照不足、材料工具乱堆乱放、机械无防护装置、电器无漏电保护装置等。对此,应做好以下工作。

4.1 加强生产现场管理

严禁材料工具乱摆乱放,确保通道畅通。生产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生产现场的管理,特别是对检修现场的管理。在工作开始前应对工作现场作统筹安排,合理划分区域,绘制设备定置图,并在工作过程中严格按定置图摆放设备、物件,确保生产场所通道畅通。

4.2 加强生产检修现场照明设施管理

及时更换损坏的灯具,对照明不足影响工作的地方增加临时或永久性灯具,保证照明充足,视线顺畅。

4.3 将检修区域与运行区域进行有效隔离

设置“检修区域”、“运行区域”、“在此工作”等标示牌,防止走错间隔,误碰运行设备,发生触电、机械伤害等事故。

4.4 加强对临时用电、用气、用水的管理

加强生产、检修现场临时用电、用气、用水管理,使用移动电器要有漏电保护器,并在使用前进行检查,确保漏电保护器工作正常,真正起到保护作用。下班前要将临时电源的开关断开,关闭因工作需要而打开的气、水阀门,工作结束后要及时拆除临时引接的电源、气源和水源。

5消除管理上的缺陷

管理缺陷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许多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因此,消除管理缺陷是杜绝或减少电厂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

管理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3 种:对物的管理失误,如技术、设计、结构上有缺陷,作业现场环境有缺陷,防护用品有缺陷等;对人的管理失误,包括教育、培训、指示和对作业人员的安排等方面的失误;管理工作失误,包括对作业程序、操作规程、工艺过程的管理失误以及采购、安全监控、事故防范措施的管理失误。

为此,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5.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电厂安全生产的制度保障。要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本厂实际情况,研究制订全面、完善、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根据工作需要不断对规章制度进行补充、完善,实施动态管理。要用规章制度规范安全生产工作,从制度上确保电厂生产安全。

5.2 做好设备检修、维护工作

通过设备检修、维护,及时消除因设计、制造、安装以及运行磨损等方面造成的设备缺陷,确保设备始终处于健康状态。

5.3 加强对个人防护用品的管理

首先从采购上把好关,选择正规生产厂家、质量合格、规格型号适用的产品,并做好交货验收工作,防止不合格或不符合要求的产品进入到电厂现场。其次,应做好防护用品的使用管理工作,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使防护用品能更好地起到保护作用。再次,还要做好定期检查、检验工作,避免使用过期或不合格的防护用品。

5.4 合理组织人力资源

将合适的人安排到适合的岗位上。电厂工作比较多也比较复杂,对工作人员的身体素质和技能要求也各不同,人员由于心理、生理或技能方面的原因,可能对有些工作岗位比较适合,而对有些工作岗位不适合, 如果安排不当,势必造成不安全因素,埋下事故隐患,甚至引发事故。

5.5 作业标准化、规范化

加强对生产、检修、基建等作业程序、操作规程、工艺过程的管理,做到规范化、标准化作业。

结语

总之,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中, 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生产, 人命关天”的工作方针,运用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做到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环境的不利因素及消除管理上的缺陷,对发现的问题必须合理解决、汲取教训。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发展生产力, 使火力发电厂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篇5

1 甘松药理与临床

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的干燥根茎及根,味辛、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之功。可用于思虑伤脾或寒郁气滞引起的胸闷、腹胀,不思饮食及胃脘疼痛等。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甘松除具有镇静降压、抗溃疡等作用外,还具有抗心肌缺血,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及抗心律失常作用。甘松对氯化钠、氯仿-肾上腺素引起的心律失常有对抗作用,其提取物缬草酮对异位性室性节律的抑制,强于奎尼丁及甘松挥发油;而在损伤性心房扑动及乌头碱性心房颤动方面的抑制,则与奎尼丁相同。但对洋地黄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无保护作用[2]。

2 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心律失常可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或没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它以电活动的异常为发生基础,包括冲动形成异常、冲动传导异常或两者兼而有之[3]。

2.1 冲动形成异常:分自律性增强和触发活动。

2.1.1 自律性增强:在传导系统中窦房结、房室结、二尖瓣、三尖瓣附近细胞为慢反应细胞,窦房结自律性最高;心房肌、心室肌、希氏束、浦氏纤维为快反应细胞,浦氏纤维自律性最低。但在病理情况下如心肌梗死、缺血缺氧、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或其他心脏病变时,由于膜电位降低,快反应细胞快通道失活,转为慢反应细胞电位,4相Na+内流增加,舒张期自动化除极斜率增大,导致自律性的异常增强,而产生异位搏动,如房性或室性早搏、心动过速等。而慢反应细胞在上述病理情况下,膜电位进一步降低(负值的减少),可加重传导的滞缓,而出现窦性停搏、窦房或房室传导阻滞等。

2.1.2 触发活动:多因情绪激动、运动、应激诱发,还见于高Ca2+血症、洋地黄中毒、心肌肥厚、低K+血症等。触发活动不是细胞膜的4相自动除极活动,而是在动作电位复极过程中,或复极完毕后出现的膜电位震荡,称震荡性后电位或称后除极。当后除极电位达到阈电位值时则触发另一个动作电位。后除极分早期后除极(EAD)与晚期后除极(DAD),前者产生在动作电位2-3相之间,后者发生在动作电位的3相终末。其发生的机制是:①Ca2+内流导致细胞内Ca2+增加;②Na+―K+ATP酶抑制时,细胞内Ca2+增加,通过Na+―Ca2+交换使细胞内Ca2+增加;③K+外流的障碍,以上均可使细胞内正电位上升,而导致复极中的再除极。后除极的结果,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2.2 冲动传导异常:冲动传导异常是指兴奋在特殊传导系统或心肌内,传导性发生改变。常表现为:折返、阻滞、脱节、干扰。其中折返是所有快速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发生机制。折返三要素为:①两条传导速度与不应期不同的通道;②其中一条发生单向阻滞;③激动经传导缓慢的另一条通道下传,再沿发生单向阻滞的一条通道逆传。

综上所述,心律失常的细胞电生理基础是异常的跨膜动作电位,其分子生物学基础是离子通道和离子流的变化。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心室肌存在不均一性,在解剖学及电生理学发生障碍时,其不均一性更加明显,易发生心律失常。研究也表明后除极由L型Ca2+通道介导,其所致的触发活动与复极不均一性有直接关系[4],可以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

3 甘松及其复方制剂抗心律失常电生理机理

随着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膜片钳技术的应用,甘松各种提取物及配伍方剂抗心律失常机制也得到了一定的阐明。目前临床上以甘松为主要成分的常用方剂有稳心颗粒和参松养心胶囊。临床实验研究表明:这两个方剂对乌头碱、氯化钡、肾上腺素诱发的心律失常有预防作用。电生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是延长APD(动作电位时程)及ERP(有效不应期),而致心律失常的主要机制也是由于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延长,从而使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安全性降低。稳心颗粒和参松养心胶囊在延长内、外膜层心肌细胞的APD的同时,不增加TDR(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反而使其缩短,并且通过抑制L型Ca2+通道而抑制后除极引起的触发活动,因此在临床实践中罕见TdP的发生[5],说明中药甘松复方制剂是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动物实验证明:甘松提取物缬草酮具有膜的稳定作用,对单个心室肌细胞钠通道(INa)、L型钙通道(IcaL)、延迟整流钾通道(IK)和瞬时外向钾通道(Ito)均有浓度依赖性阻滞作用[6],具有Ⅰ类、Ⅲ类、Ⅳ类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疗效确切。能够延长APD,阻断折返激动,有效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可减少24h室性期前收缩的数量,改善胸闷气短、心悸不宁、头晕乏力等症状;使心肌钙调控蛋白的表达增强,减轻心肌缺血水肿,可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可显著减轻AngⅡ(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正常人心房肌细胞及房颤心房肌细胞内Ca2+超载,对心房电重构(AER)有一定的影响。

4 讨论

心律失常是引起各种心脏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近年来新的治疗手段不断涌现(如射频消融术等),但是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仍然是应用最普遍,病人最易接受的无创性治疗手段。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西药只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而无致心律失常作用,特别是CAST试验结果公布[7],使人们积极探索低毒高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近年来中药抗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有了很大进展。甘松、苦参、黄连等中药已经显示出明显的抗心律失常活性。临床多中心及单中心研究结果证明,以甘松为主要成分的稳心颗粒和参松养心胶囊对各种早搏,室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降低心室率等多种心律失常均有明显疗效,其疗效与心律平、胺碘酮相似,是临床疗效明显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由于这两个中药方剂是由纯天然的植物药组方,没有化学合成性抗心律失常药的副作用,而且其治疗是从整体调控入手,通过多种作用途经作用于不同的离子通道,对机体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因此更加适合老年患者、儿童心肌炎伴心律失常患者的应用,对有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患者的功能性心律失常有良好的兼治作用[8]。目前,甘松对动物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影响已得到了一定的阐述,而甘松对人类心肌细胞的心电生理的影响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深入地研究。

5 参考文献

[1]刘冬生,葛郁芝.中药抗心律失常的心电生理研究近况[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4,2(9):744.

[2]苗明三.法定中药药理与临床[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1995:282-286.

[3]陈新,孙瑞龙,王方正.临床心电生理学和心脏起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7-30.

[4]臧益民,臧伟进.M细胞跨室壁离散度与心律失常的关系[J].心脏杂志,2002,14(4):343-345.

[5]崔长琮.稳心颗粒对家兔左心室内、外膜电生理特性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07,2(5):304-305.

[6]唐其柱,黄峥嵘,史锡腾,等.甘松提取物对家兔心室肌细胞钠钙通道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2):267-27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