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3:0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

篇1

一、中国农产品供应链及其现状特点

我国现行农产品的销售多为分散式,农产品物流竞争力很弱。农产品在储、运、加工和销售等环节中的成本过高,是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弱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农产品的不合理物流严重,供应链体系不完善,使得农产品的增值效益差。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流通过程中农产品损耗大。我国农产品流通量虽然很大,但80%的生鲜品采取的是常温保存、流通和初加工手段,据统计,常温系统中果蔬类约损失20%-30%,粮油损失15%,蛋损失15%,加上等级间隔、运输及加工损耗,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上亿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①物流中间环节过多,方式落后,降低了交易效率,在中国批发市场仓储等硬件不够先进的情况下,损耗自然会变大。②流通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低,如缺乏代表农民利益的有效中介组织,批发市场等的规范程度低。③流通的服务组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的流通服务机构。运输硬件和方式低下,限制了运输半径,加之物流中间环节过多,大多数农产品都是小批量多批次运输,因此存在重复运输、重复装卸的问题,运输时间的延迟和重复装卸都会增加农产品损耗。

2.农产品加工比例偏低。不能通过就地生产缓解运输压力和降低损耗。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加工增值程度低。品牌数量少。未经过加工的农产品。既不利于产品的流通,并且产品的增值空间也比较小,不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利润水平。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率只有20%-30%,加工增值不到农业产值的80%,加工食品占食物消费总量的比重尚不足30%。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①农产品流通市场主体中农产品销售组织、农产品中介组织和农产品配送组织大多缺乏品牌战略意识,对于农产品的经营管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②农产品的加工能力有限,拥有现代加工技术的企业很少,使得大部分农产品未经加工即进入了流通领域。

3.信息化程度低。我国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上信息化程度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农民而言,由于需求信息的不确定性,造成批发市场价格波动大,不利于农产品的供求平衡,加大了农民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而言,由于供给信息的不确定性,使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失去信任。

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

由于农业所具有的特殊的自然属性,导致了农产品供应链存在资产专用性高、物流要求高以及市场不确定性较大等几个特点。因此,针对中国的现实状况提出如下主要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

1.以龙头加工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在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系统中。农民生产者是最薄弱一环。由于广大的农户是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化程度低,在供应链中处于不对称的弱势地位。因而可以通过以加工企业为核心,通过龙头企业的规划、指导、协调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保证生产活动的稳定性。在资金技术和生产资料等方面由公司为农户提供支持,减少农户的市场风险。

2.以物流中心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由于农产品种类的不同和以往农产品流通的惯性。中国农产品又是分散的农户经营,使得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材料供应时间、质量、品种的得不到保证。我们可以通过在供应链上的“零散的代收点”和“加工企业”两个节点之间加上一个物流中心,通过建立农产品物流中心完成供应链系统整合,把农民生产的分散的农产品集中到物流中心。然后由物流中心再统一配送到各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配送中心还可以对农产品的数量、质量、品种进行管理。没有一种模式可以适应任何地方,因地制宜是需要坚持的主要观点。用市场经济的规律引导农民进入产业化。以各类大大小小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会构建农产品的复合供应网链是探索的方向。

三、加强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对策意见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供应链,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针对中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必须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1.完善供应链上各个主体的利益分配机制。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利益机制的实质,就是供应链内部各个成员利益目标的一致性和利益分配的合理性。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是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利益是调动内部诸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利益平衡、促进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顺利实施的关键。供应链上的各个主体要本着“风险共担,利润共摊”的原则来进行合作。

篇2

1.供应链管理环境下自有仓库仓单质押盈利模式自有仓库仓单质押是指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给仓储中心并对质押货物进行保管和监控。对于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来说,通过仓单质押模式可以让企业通过流动资产融资,获得一定的资金乘数效应,从而使企业总收入增加。由图1可以看出,在专业的农产品物流信息交易平台的集成作用下,农产品仓单质押业务中涉及到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农产品供应链各个成员之间进行高效、有序地流转,提升了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同时降低了相关的物流成本和风险。

2.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异地监管仓单质押盈利模式异地监管仓单质押模式是在第三方物流企业自有仓库仓单质押模式的基础上对地理位置的一种拓展。考虑到客户的实际情况,第三方物流企业遵循“就近客户所在地”的原则来选择监管货物的仓库,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客户的质押成本。但是该模式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货物监管能力和监控技术会有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异地监管货物,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将承担更大的风险。图2描述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异地监管仓单质押盈利模式的详细流程。

3.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统一授信仓单质押盈利模式统一授信仓单质押模式是自有仓库仓单质押和异地监管仓单质押的进一步发展,简化了原先仓单质押的流程,提高了供应链运作效率。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规模、信誉、资质、经济产量等多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后,授予第三方物流企业一定的信贷额度,这样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向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提供仓单质押贷款业务,并全程负责对质押货物的保管和监控。后期运作银行等金融机构几乎不用参与,大大降低了银行的风险。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统一授信仓单质押盈利模式中,以专业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为依托,农产品供应链成员能够更加迅速、快捷地完成各项业务,以达到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图3所示)。

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农产品物流仓单质押盈利模式实施存在的问题

1.供应链合作伙伴不守约对个体农户进行融资是一项棘手的议题。个体农户往往在地理位置上是分散的、资源受限的、未受到良好的教育等等,所有这些特征都无形中放大了银行提供贷款的成本和风险,同时也带来了个体农户不守约的问题。例如,农民们在违背协议规定的情况下,通过其他途径暗自出售农产品来快速获取现金或者逃避还贷义务;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也会在暴利的驱使下从事一些不诚实的活动;甚至银行也会通过延迟放贷或向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个体农户收取额外的费用而违背最初的合作协议。

2.质押货物的监管环境欠佳质押货物的监管场所一般有生产车间、仓库等。由于市场把关不严、门槛设定过低等因素,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没有充分结合质押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来安排相应规格和类型的仓库。如对于品质较稳定的大豆、小麦等农产品,不仅要求有一定的密封性,还要有良好的通风环境,并且要控制一定的温度,以防农产品的品质降低;而对于蔬菜、水果等季性较强的农产品,对冷藏仓库会有更高标准的要求。

3.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不完善目前在农产品仓单质押业务中,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这样会极大地降低农产品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有些个体农户对计算机使用不熟悉,也会影响到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所以,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应该以简单、易用、快捷等为特征进行改进和开发。

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农产品物流仓单质押盈利模式实施的对策

1.建立农产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将农产品物流仓单质押业务绩效评价系统作为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根据贷款方(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或农业个体户)在实际业务的绩效表现对其进行评价,这样便根据贷款方各自的业务表现被划分为优、良、差等不同的级别,从而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评估贷款方资质信誉的有用指标。

2.提高对质押货物的监控技术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农产品仓单质押业务中,对仓库质押货物的保管监控工作主要是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完成的,这就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具备完善的物流实体监控系统、信息监控系统以及一些必要的监控设备。

3.加强对供应链各成员日常工作的管理在整个仓单质押业务运作过程中,供应链成员应该协同合作、相互信任。如果质押货物存放的地点就在农产品企业的加工车间,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监管,以便于物流企业和银行对该农产品企业的评价;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农产品企业内部开展工作,实施监管工作,形成一种供应链成员间相互监督和协同合作的关系。

4.完善电子支付系统随着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不断进步的电子支付技术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交易的时效性,并且降低彼此间的交易成本。应对现有的电子支付平台系统进行升级,构建一个更加健全的、可扩展的系统,使来自农村的供应链合作伙伴也可以访问和使用。

篇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食品安全视角下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 ――以苏北地区为例》(项目编号:2014SJD682)的研究成果之一

一、背景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饮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关注,不仅对每餐品种数有所增加有所关注,重要的是对食品的质量安全更加地重视。 食品,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一旦出现了质量问题,将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从奶粉、药品事件一直到日常的大米、食用油,事件一件接一件的爆发,冲击着人们对食品安全信任的底线。

随着科技的发展,食品的类型日益丰富,新产品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食品出现安全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国务院在2013年颁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这一问题,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和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再一次被提到国家层面上来。

农产品供应链在发达国家是物流业中最早的供应链模式,但在我国尚处于建设的初级阶段,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主要表现在:农户作为农产品初始供应商,规模小,分布广,农产品流通渠道混乱。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设备落后,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失很大。

二、淮安农产品安全的现状

淮安市是重要的生鲜蔬菜种植基地,但是市民却吃不到新鲜安全的蔬菜,通过对淮安丁集镇菜农们调查发现了以下结论。

1.农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

淮安丁集镇是淮安的蔬菜种植基地,通过对菜农们调查发现目前农产品价格偏低,而且农资价格又过高,农民为了得到较高的回收,开始对农作农喷洒农药,不再进行科学施肥,目的是价格低效果好,因此可以依靠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来增收,而不是求得质量安全。

确保蔬菜质量安全必须要从生产源头进行控制,因为,如果生产环节出现了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那么该问题就会一直持续到餐桌上,进而影响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所以,应该将蔬菜质量安全控制的位置前移,从事后监督检查转到源头控制上。

2.农产品供大于求,产品烂到地头

通过调研发现有时菜农对产品的销售不能较好地把握,造成大量产品供大于求,产品烂在地头。主要原因是菜农缺乏市场供应需求信息的获取方式,而零售商对于蔬菜质量信息的采集、分析、反馈也不够及时,而且不准确,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低质量蔬菜在市场上的流通。

3.农产品供应链的长度过长,产品不够新鲜

蔬菜供应链是指与蔬菜生产密切相关的具有上下游关系的所有功能环节所组成的整个流程,主要包括蔬菜种植、蔬菜批发、蔬菜运输、蔬菜零售等环节。从而可以看出蔬菜供应链涉及的成员较多,每一个节点上面又有许多的环节,例如:蔬菜运输的这个环节就包括分拣、装载、冷藏配送,这几个环节是对蔬菜的质量安全影响最大的环节。

通过调研发现淮安蔬菜供应链各主体间信息传递不及时,导致蔬菜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信息不畅。由于信息沟通不畅,信息准确性和及时性不够,难以实现蔬菜的精确配送,造成大量蔬菜的严重浪费和无效配送,有的商品本可以一天完成的配送,最后造成二天、甚至三天,当产品运达到消费者手中时,产品已不够新鲜。

三、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引导,提高菜农质量安全意识

农产品生产的主体是农民,只有让广大农民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意义,树立以质量求效益、求发展的观念,才能调动他们自觉参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农产品生产主体的质量安全意识,必须加大宣传,通过干部下村,分片包干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大讲国家产业政策,大讲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大讲入世后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大讲无公害生产的高效典型,引用现实生活中因质量安全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而遭受到的直接或间接损失,以及因质量问题造成对人身、财产安全所带来的危害等,引导、说服农民真正认识到不进行无公害生产就销路窄、效益低、无前途,这样,使群众把无公害生产真正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

2.加大批发商与农户的沟通

淮安农产品的生产跟销售大多数是靠每一个地方的农贸市场进行联系的,而从事蔬菜批发的商户在里面是处于中心的地位。只要一到蔬菜成熟的时间,蔬菜种植地方从事蔬菜经营和销售的商户或者协会,跟外地的蔬菜批发者都会来购买蔬菜,并且把它们分好类,放在一起,接着再把它们运到批发市场,包括出产蔬菜的批发市场和卖蔬菜的批发市场,最后才在菜市场被卖到顾客那里去。蔬菜批发商户和种蔬菜的农民之间没有任何合约的约束,也没有稳定的买卖关系,他们之间买卖蔬菜完全是自愿的。从事蔬菜批发的商户在这个由蔬菜批发商户和种蔬菜的农民共同主导的供应链条里有着最主要的作用。他们手里有市场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也是他们传出去的,甚至每一种蔬菜卖多少钱也都是在批发市场里面产生的。在这样一种模式的供应链里农民、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关系是完全收购的,他们知道的信息都不一样,如果两者之间进行讨价还价的话,将会有很大的成本。这样一种非常零散的买卖方式,使蔬菜批发商没有办法把人们喜欢什么口味,哪一种包装的和什么时候需要蔬菜等等要求告诉给农民,就更不用说让他们对蔬菜质量安不安全的问题进行控制和指导了。所以说在这样一种方式下买卖蔬菜,经常就会出现质量不过关,买卖蔬菜的量是多少也不能明确知道。但是在这样一种模式下种出来的蔬菜的量有总的蔬菜产量的 90%,这里面当然也包括了农民自己吃掉的。当农户们从商户手中拿到的信息是虚假的,那么今年的销售情况就很不乐观,农民只会根据上年度的销售情况来决定本年度的种植情况,往往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种植出来的产品会供大于求,最后较多的产品烂到田间地头。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加大农户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增加农户获取信息的渠道。

3.缩短供应链的长度,实现农产品的快速送货

蔬菜的运输商连接着蔬菜生产者和消费者,主要任务是将蔬菜从供应链的上一个节点转移到下一个节点。在蔬菜的配送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蔬菜质量安全的问题,因此要注意发挥运输商的积极作用,保障蔬菜质量的安全,促成上下节点的安全对接。

(1)应当对蔬菜配送过程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严格的监控。蔬菜一般具有鲜活性和易腐烂等不易保存的特点,因此做好蔬菜的储存和运输工作非常重要。为了保证蔬菜的新鲜度和高质量,可以使用先进的蔬菜保鲜保质设备和技术,然后根据不同蔬菜各自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运输时间、工具和包装来进行蔬菜的配送,从而减少蔬菜配送过程中的受损,提高蔬菜的质量安全。

篇4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徐州市农产品物流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不容乐观,仍然保持在较为传统的阶段,越来越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农产品在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销售等环节,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成本过高、浪费过多、效率较低等,这些问题也是制约徐州市农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有序地开展徐州农产品物流现代化进程成为当务之急,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引导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以顾客需求为经营导向,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是完全符合目前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应用,会为徐州农产品物流企业创造更多竞争优势,如降低费用、提高作业质量、提高服务可靠性、促进企业信息化。

1 国内外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成果

近几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对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进行了相关研究。孙宏岭(2008)对果蔬类农产品供应链构建的优势进行分析,并建立了以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的物流模式[1]。许金立(2010)运用模糊评价方法、风险因素分析方法,对供应链上的各环节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进行了探析,确定相应的概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预警系统、风险防范机制[2]。曾明星(2010)按照用户拉动需求的管理思想,探讨出四种准时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并根据农产品的特征,对于不同的农产品选择适合的运作模式[3]。黄桂红(2011)借鉴供应链集成化思想,通过对农产品物流实施集成化的整合,构建了生产与流通环节的供应链一体化的农产品物流模式[4]。汤晓丹(2012)在探析了农产品动态物流联盟的动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下农产品物流动态联盟的三种组织形式,并为动态联盟组织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5]。

国外也有一些学者对农产品供应链进行了深入研究。vander Vorst(2006)考察了一些生鲜活农产品被污染的状况,指出了政府应充分发挥作用,以使农产品供应链上的成员更持久地发展下去[6]。Ahumada(2009)认为在国际竞争日益严峻的形势的情况下,农产品供应链将变得更复杂,便提出了国与国之间、多国之间要加强沟通协作并对农产品供应链进行有效的整合[7]。

这些研究成果对徐州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徐州市农产品销量、需求量后,结合农产品流通的现状,运用国内外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研究的成果和经验对徐州农产品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2 徐州市农产品物流现状

2.1 徐州市农产品物流发展已具备的条件。目前徐州地区已基本具备发展现代化农产品物流所需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徐州市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有徐州七里沟农副产品中心、淮海批发市场等。市区人口约305万,农产品需求量约达82万吨/年,可见徐州市的农产品需求很大,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也很有必要。

以蔬果为例,如图1所示,2004年徐州市外销售量为360万吨,2005年市外销售量为403万吨,2006年达到448万吨,根据近几年销往全国大中城市的总量分析,每年均保持在10%以上的增幅,至2012年市外销售量达700万吨以上;同时,国际市场对徐州市农产品,特别是蔬菜产品需求量增加,近年来成功开拓的东南亚市场,蔬菜产品需求强劲。从国际、国内市场来看,徐州市以蔬菜为主的农产品具有旺盛的市场需求。

市区中的批发市场不仅仅服务于市场内客户,还服务于周边的社区、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等团体组织。农产品物流配送到户的服务正处于初步试点阶段,它还需要政府、批发市场,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共同努力,以促进其更好更快地服务群众,如淮海批发市场正在民富园进行蔬菜配送试点项目。此外,徐州市政府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农产品的投入力度,支持相关企业更新改造、完善配送中心的设施设备,以提高农产品物流的现代化水平。

2.2 徐州市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徐州市农产品物流目前还存在较多问题,物流环节较多、运输不合理、管理粗放、信息不畅、基础设施落后、交通拥挤等。如物流环节多,容易导致农产品价格层层升高,这就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农产品流通中信息获取不及时,物流运作难以发挥整合规模效益,很多农产品批发市场正处于艰难的转型时期。

3 农产品物流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3.1 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是指通过对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各环节(种植、流通、销售等)进行控制管理,以最少的成本达到总体最优化,使农产品保值增值,最终实现消费者满意的过程。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既能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又能实现农产品的增值、有效降低总成本。本文建立起以农产品加工中心为核心的整合上游农户、批发商、超市等节点的供应链模式,如图2所示:

3.2 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的优势分析。以农产品加工中心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通过对上游农产品生产者的整合,避免出现小生产、低效益、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实现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对农产品流通节点的合理重构,可以有效地减少多余的环节,经过简单的过程,就可将农产品保质保量的送到消费者手中,缩短农产品流通时间,提高农产品新鲜程度。

4 发展徐州农产品物流的优化对策

4.1 转变传统运作理念,树立供应链管理思想。徐州农产品物流运作方式较为传统,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理念的认识有待加强。各企业要经常邀请优秀的专家来讲解相关知识,对企业领导、员工进行培训教育,积极吸收国内外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来进行调整运营方式。现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4.2 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徐州市政府要鼓励、支持农产品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农产品的供应商、加工商、运输商、用户、合作社之间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公共信息平台以及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这样做就能使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实时掌握市场动态、实现信息共享以便及时的互利合作, 最终实现供应链上各成员的无缝链接。信息的双向流通,使供应链上的企业、用户能及时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自己的策略、产品。信息流能更好的传递,才能真正减少农民的生产风险、提高农民收入。另外,实现信息共享后,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各节点还能有效对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并提高运作效率。

4.3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对供应链上节点企业、客户进行规划控制、整合利用,通过供应链的职能分工与合作,以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并能降低交易成本。供应链的可视性能够合理确定业务的优先级,通过整合利用所需的资源,制定出合适的应对策略,从而保证整条供应链的协同运作。此外还要加强整条供应链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以保证企业更顺利、更持久地发展下去。

4.4 优化供应链节点,减少中间环节。建立起农民合作社,通过农民合作社对农产品进行流通加工后,直接(上接第56页)送往需求地。实行这种直销方式,能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流通的集中化、组织化。另外,还可发展“农超对接”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先由农民在生产基地对农产品进行简单的包装、加工,然后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把农产品配送到各大超市,不仅能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还能保障农产品的鲜活度。

4.5 培育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政府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功能,制定相关的价格优惠政策、税收政策,来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建设。对现存的一些传统运输公司进行改造,使其向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参与到农产品流通的过程中来,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物流管理技术,为农产品生产者提供便利的物流服务,使物流活动更有组织性、协调性,从而减少损失、提高利润。各区、县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能力水平、财政收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创造出利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环境。

5 结束语

徐州农产品需求量的急剧增加,为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徐州市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能够更好地解决传统农产品物流的种种弊端,不仅提高供给效率、满足消费需求,而且还能促进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宏岭. 基于供应链理论的果蔬类农产品物流模式研究[J]. 物流科技,2008(11):133-135.

[2] 许金立. 农产品物流运行协同风险研究[J]. 物流技术,2010(12):91-93,132.

[3] 曾明星. 基于供应链的准时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研究[J]. 经济与管理,2010(12):33-37.

[4] 黄桂红. 基于供应链一体化的农产品物流整合探析[J]. 中国流通经济,2011(2):29-32.

[5] 汤晓丹. 供应链管理思想下农产品物流动态联盟组织模式研究[J]. 物流科技,2012(11):4-6.

篇5

Abstract:Suppl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s special dependence on moder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echnology. Virtual logistics center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management technology based on virtual supply chain and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enhancing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should be a widely distributed, responsive and powerful logistics network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which is put forward by government and operated by enterprise.

Key words:virtual logistics center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virtu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我国农业生产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流通,农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的大流通、大市场体系尚未形成。农产品专用物流设施极为缺乏,致使交付前腐烂变质的农产品比例高达25%-30%,仅此一项造成损失每年就达6亿多元,导致我国农业物流分散,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美国、日本、欧盟等有些国家的农产品到岸价甚至远低于我国农产品的产价。农产品在储运与销售等物流环节中的成本过高导致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差。为此,构建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实现农产品虚拟供应链管理,是实现农业物流与供应链整合,提高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可行方法。

虚拟物流中心实现了物流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和充分共享,拓展了现代物流的内涵与外延。通过虚拟物流中心,农产品生产者与其供应商、销售商、客户之间形成一种相对稳定、利益共享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从而推进了农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根本变革。但是,目前关于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的研究尚未展开。要提高我国农业生产与物流效率,使得我国农业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以信息流来管理、监督与控制农业供应链全流程,构建与外界需求及环境相一致,实现农业物流高效整合与运作的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

一、农产品物流发展对虚拟物流中心建设的需要

亟待构建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的原因首先在于近十几年来我国农业的大发展对农产品物流的需要。现代农业主要由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现代商贸业三部分构成,我国幅员辽阔,农产品品种多、数量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出售主要农产品数量特别是粮食产量呈迅速增加之势,主要畜产品、水产品特别是猪肉与蛋类也迅速增加,由此带来了巨大的农产品物流。同时,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对物流的及时性、准时性要求较高。由于农产品是动物性与植物性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包装、运输、装卸、仓储要求。例如,水产品的冷冻运输,牛奶制品的恒温运输,粮食的散装运输,肉类制品的冷藏运输等。因此,农产品物流难度远较工业品为大。

随着我国农业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产品及其它初级产品有着越来越大的进出口要求,农产品进出口数量的迅猛增加形成了大量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进出口物流。同时,从我国物流总体发展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对现代物流业的需求呈持续增大趋势,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我国的一个大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日趋明显。但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我国现代专业化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依然步履蹒跚。目前大量的所谓第三方物流企业脱胎于传统运输、仓储企业,规模偏小,经营分散,实力较弱,物流组织化程度偏低,缺乏自主物流品牌,对农产品特殊物流需求满足率不高。一些农业物流企业自身发展后劲不足,资源重复配置,业务交叉重叠,市场无序竞争、秩序混乱,地方保护、地区封锁、行业垄断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反映出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整体运行效率不高,与现代化农业的需求不相适应。

二、农产品生产、流通的虚拟供应链管理

农产品物流是指以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装卸、包装、仓储、流通和信息处理等功能为主体,而进行的农产品从供应地到消费地的一系列实体活动及与之相关的组织、技术、管理活动。农产品生产具有分散化的特征,长期以来的小农生产使得农业生产没有形成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与模式,但恰恰由于农产品生产的大量性、分散性、小规模性以及农产品供应链的长度,使得其对现代供应链管理技术具有特殊依赖性。因此,基于信息技术的虚拟供应链管理技术,及在此基础上所构建的虚拟物流中心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农产品从生产到最终消费的供应链全程至少包括有农产品生产商、农产品加工商、农产品及由农产品为原料的制成品销售商以及在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等组成(值得指出的是,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本身也是供应链网络的一员,物流供应商为其它企业供应的是物流服务)。同时,所有这些企业/农户又由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统一进行信息流管理,构建以信息流监控实物流、服务流为特征的虚拟供应链网络。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是虚拟供应链网络的组织者,担负着农产品虚拟供应链的整体管理、组织任务。

在这个农产品虚拟供应链网络示意图中,就包含了农产品生产商(农户及农业生产企业)、供应、加工、销售企业、物流企业、最终用户以及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由于农产品供应链牵涉面广,供应链长度长,地域分布分散,只有在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的组织管理下,才能充分实现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的组织作用,实现信息收集、处理、反馈的优化,实现信息流对农产品供应链全流程的有效监控。

三、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的系统结构

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需求巨大,着力实现供应链网络的虚拟整合,建构具有实用价值的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成为发展现代物流的可行选择。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是基于互联网软、硬件环境,通过对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销售等复杂供应链网络物流信息的高度集成、监控、交互、反馈,实现农产品物流交易与物流运作的自动分析、撮合、管理、服务等功能的中心控制系统与节点-网络系统。

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的具体功能包括根据农户/企业的需要,将采购、供应、销售、储运、配送、装卸、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功能进行有机结合,建立农户——企业、企业——企业之间的供应链交互活动,提供物流信息的实时查询、浏览、匹配,自动完成物流交易活动,跟踪在途货物、实施物流路径规划、智能物流调度等。涉及的操作流程包括农产品物流信息的、交互,农产品物流交易的匹配、撮合,以及农产品订单管理、渠道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等。实现为农产品生产商、供应商、加工商、销售商等提供系统物流解决方案及物流增值服务的目标。从实施构建的角度,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应把系统平台建设放在首位, 充分发挥信息流与网络平台的优势,进行农产品物流交易环节与物流运作管理环节的协同分析、调度、处理。

(一)信息/输出子系统

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的前端应是一个信息/输出子系统,组成一个由农户与各级农产品生产商、加工商、销售商、物流商、金融服务商、最终用户以及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等参与的网络平台界面。

(二)农产品物流交易智能处理子系统

农产品物流交易智能处理子系统是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的核心子系统之一,负责处理农产品物流交易的自动分析、筛选、匹配、撮合,由数据交互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与分布式决策支持系统(DDSS)、在线物流交易撮合系统等模块组成。数据交互系统与中心数据仓库进行智能数据交互,当农户/企业需要物流匹配服务时,一般情况下,交易可在IDSS与DDSS支持下自动完成物流交易撮合,只需企业确认生效,特殊情况下,农户/企业可自主设定交易要件,寻找供应链匹配方,手动完成物流交易撮合。

(三)农产品物流智能管理服务子系统

农产品物流智能管理服务子系统是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的另一核心子系统,该子系统由GIS、GPS系统、物流智能规划调度系统、运输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配送服务系统、金融服务系统、海关、商检服务系统等模块组成,物流智能管理服务子系统在农户-企业、企业-企业间物流交易形成后,在交易要件规范下,完成物流及供应链作业的处理、控制,完成物流信息集成、监控、交互、反馈,实时监控、协调、管理物流作业。最后将物流作业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数据导入中心数据仓库。

(四)中心数据仓库子系统

在农产品物流交易及物流运作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数据都储存于中心数据仓库子系统,以供以后使用。同时,有关过程与结果的数据信息由中心数据仓库进入信息分布/输出子系统,由信息输出模块向交易各方输出,最后由单证形成模块形成各种所需单证,交付各方农户/企

业。

四、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的实施方略

我国应当从战略高度认识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效益的重要推动作用。应认识到构建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是实现农产品供应链整体优化,取得我国农业生产战略性优势的重要工具。我国应尽快制定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技术发展框架与战略,处理好基础与应用、政府与企业、开发与引进的衔接关系,加强技术研发与资金投入,使我国在这方面尽快形成突破,获得农产品物流的战略利益。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我国近年来有了不少进步,但由于我国社会整体信息化水平低,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落后,金融电子化程度差,现代物流意识差,我国发展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目前尚处于概念阶段。有鉴于此,以下几个层面当前尤其应加快进行。

(一)加速农村信息设施与物流设施建设

借鉴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经验,加快信息基础设施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的首要前提。应在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广大的中西部农村,大力开展以信息化、网络化、虚拟化为特征的信息基础设施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长期以来,我国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明显不足,形成我国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发展的瓶颈。现在我国正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在这方面应加大投入,使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信息、物流基础设施近年内有明显提高。

(二)政府搭建平台,企业实施运作

建设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应采取由政府搭建平台,企业实施运作的方针。为打破原有的行政分割、地域分割,在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建设过程中,政府所要做的,主要应集中在政策法规制定及基础设施建设层面。即应在项目可行性分析基础上,首先由政府出台相关法规及管理政策,并进行相关平台设施、通讯网络基础设施、运输仓储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搭建好平台。然后,由企业来实施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的具体运作。各企业/农户可根据自身的成本-收益关系,自主选择参与。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农户参与,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就织成了一张越来越大的网络,发挥出越来越大的经济效益。

(三)构建大规模并行处理的网络系统

农产品生产涉及地域广阔,因此其虚拟物流中心的软硬件网络系统必须分布广泛、功能强大、通信快捷,既有高效率的中心处理系统,也有深入各个成员企业/农户的广泛客户端触角,形成一个大规模并行处理的信息化虚拟物流节点-网络系统。为此,整体应使用客户端-系统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C/S/S)三层结构,中心设置多台大型服务器,以满足大量用户并行处理交易项目、物流运作管理及数据备份的需要,并实行多机容错机制及数据备份机制。虚拟物流中心与客户端之间基于Internet/Intranet进行连接,通过交换器实现与各个客户端之间专用包交换的连接机制。

(四)虚拟物流网络与实体物流网络相配合

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是以网络信息流价值的充分发挥为特征的,以信息流为主的虚拟物流网络必须与实体物流网络相配合。应充分发挥全国31 275座粮库、3 400多个年经营额超亿元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700多万平方米冷藏库等现有农业物流设施的作用,并加以信息化改造,实现各节点间物流的高效、敏捷、低成本处理。根据目前第三方物流企业尚不完善的特点,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必要时可组建自己的物流运输/配送中心。该运输/配送中心应具备保税仓储、分拨配送、产品熏蒸、简单加工、检测报关等功能,并与其他物流企业进行业务融合与分工协作,形成一个分布广泛、反应敏捷、功能强大的农产品物流网络,实现农产品物流的虚拟化、网络化、现代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思华. 创建现代农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体系之研究[EB/OL].[2003-03-25].湖北农业信息网.

[2] 丁俊发, 大力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EB/OL].[2007-05-25].物流天下网.

[3] 三山国际物流网专稿.农业物流蓄势待发[EB/OL].[2007-10-16].三山国际物流网.

[4] 丁俊发, 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EB/OL].[2007-04-16].人民网.

[5] 黄少达,何雨欣.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预计达74.8万亿元[EB/OL].[2008-01-11].新华网.

篇6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的有效流通涉及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及质量,涉及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的根本利益。供应链管理引入农业为农业产业的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目前,国内外的经济社会条件和实践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国际经验来看,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利器;从国内现实来看,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尚处于发展初期,本文力求就网络信息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一定的理论探索,为我国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

1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涵义

1.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特点。供应链管理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让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能高效率运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中[1]。供应链管理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因此,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是追求供应链整体效率化。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供应链整体最优。供应链管理将供应链上的业务和各相关者视为一体,以整体最优为目标。(2)企业间的相互协作关系。实现供应链整体最佳化优,需要企业间的合作,这种协作关系就是“合作伙伴关系”。(3)供应链管理要求采用系统的、集成化的管理方法来统筹管理整个供应链的各个功能。(4)支撑供应链管理顺利进行的是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1.2农产品供应链的涵义及特点。 一般而言,农产品供应链即农产品从收购、加工、运输、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这一过程所组成的环环相扣的链条[2]。农产品通过供应链管理可以降低总成本,增加农产品的效益及附加价值。由于农产品的诸多特性,导致了农产品供应链不同于工业供应链,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参与者众多,系统复杂。在产前、产中、加工、运输、销售和最终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上都有众多参与者,包括农产品生产者、批发市场、零售终端和最终消费者。另外农产品的数量特别大,品种繁多,各品种的品质特性差别很大,使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衔接问题更加复杂。(2)市场不确定性较大。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分散性,经营者难以取得垄断地位,市场信息极为分散,人们难于全面把握市场供求信息及竞争者、合作者的信息;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农产品上市时如果在短时间内难以调节,会使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此外农产品的鲜活易腐性限制了农产品在跨区域间和跨季节间的即时调节,这使农产品供应链具有更多的风险。(3)农产品供应链对物流的要求较高。由于农产品生产具有区域性,而人们的需求是多样性的,因而需要不同区域间进行流通交易。然而农产品的鲜活易腐性,使流通成本上升,这限制了农产品流通路径。特别是在生鲜农产品,对物流仓储、运输、配送的要求更高。

2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篇7

中图分类号:F306 文献标识码:A

农产品买方市场下,农业生产者所面临的风险从生产领域转向生产与市场风险并存,甚至主要是市场风险,农业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更加频繁,农民的收入及其收入的预期非常不稳定,农产品市场供过于求、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农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向市场流通领域。物流作为流通的主要职能之一,在衔接农产品小生产与大市场过程中起着桥梁的作用。而在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组建联盟便具有更突出的现实意义。

1 供应链管理与动态物流联盟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思想是“横向一体化”,即企业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而将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借助与合作伙伴建立的战略联盟关系提升企业的共同利益。因此供应链管理更注重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强调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专门从事某一领域、某一专门业务,在某一点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整条供应链共赢。

动态物流联盟就是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它由某一具有核心能力的核心企业发起,联合若干具备专业特色与互补特征的物流企业,以市场机遇为契机,以参与成员的核心能力为基础,以协议目标和任务为共同追求,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把相同地域或不同地域的现有物流资源迅速组合成一种超越空间束缚、边界模糊、统一指挥的物流作业联合体,来共同完成目标物流任务。这一联盟因机遇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任务的完成而宣告结束。当下一次机遇来临时,又开始新一轮的结盟。

在激烈的供应链竞争环境和瞬息变化的市场中,物流企业为了更加快速地抓住市场机会,就必须完成自己相对具有竞争优势的某个或某些物流功能,如运输、仓储、物流服务咨询、物流供应链整合与管理等等,而将自己不具有竞争优势的物流业务外包给其他的物流企业,即通过信息技术、信息网络将各企业的核心能力和资源集成在一起,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完成目标,形成一个敏捷性的动态组织——集成化的供应链动态物流联盟。因此供应链动态物流联盟是基于核心能力关联、由核心企业联合其他提供专业物流服务的企业所组成的、以快速响应客户物流服务需求为战略目标的物流组织。

2 供应链管理思想下农产品动态物流联盟的动因分析

2.1 农产品特性

农产品具有季节性,因此造成了农产品物流存在季节性、集中性、品种大、批量大的特点。农产品物流旺季到来时,需求量激增。大批量集中爆发的物流需求单靠现有的农产品供应商的物流资源以及零散的物流企业或运输企业根本无法满足。因此客观要求社会化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农产品的易腐性也对物流提出了时效性、技术性等要求,以保证物流过程中农产品的质量品质能够正常延续。这对于农产品物流资源的专用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此外,农产品价值低,体积规格不一样,质量参差不齐,对运输、包装、分拣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农产品物流资产的专用性,导致了农产品物流资产或者严重缺乏或者闲置。这些特性迫切要求对社会化的农产品物流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动态物流联盟是目前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

2.2 农产品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有了新的变化,具体体现为对农产品的绿色安全、营养性、口味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技术革新的加剧也推动着农产品更新速度加快,产品优势不再明显,农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复杂化、差异化、个性化、零散化的趋势。这种趋势要求物流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同步了解客户的需求,有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以最快的时间、最低的成本来满足客户的要求。动态物流联盟可以降低企业的反应时间,缩短产品的加工周期,及时投放市场,提供个性化服务来满足用户。

2.3 农产品物流主体

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落后,进入壁垒较低,物流主体很分散,主要由农户、加工企业、物流企业等承担。由于物流涉及的行业多、环节多、时间长、地域广,而中小农产品物流企业由于资金匮乏、实力较弱,不可能拥有各种完备的物流服务设施,也没有完善的信息网络,严重削弱了中小企业的竞争实力。但同时中小型农产品物流企业,规模小,机构灵活的优势,使他们可以迅速转型,通过动态联盟的形式,进行企业之间的协作,整合资源,迅速的响应市场的需求。而且,通过动态联盟的形式,物流企业可以互补资源不足的劣势,各企业可以专注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高,降低日新月异的技术对企业的冲击,提高各伙伴企业的专业化程度水平,进而形成规模经济,降低农产品的成本。

农产品物流各主体企业只有在顾客需求的基础上,整合各农产品物流主体企业的资源,完成农产品物流运作,才能更好地达到双赢局面。而整合资源的最实际方法就是建立供应链动态物流联盟。通过供应链动态物流联盟的建立,可以实现物流功能合理分配、信息和运作一体化、利益共享,可以形成规模经济,节约物流资源,达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3 供应链管理思想下农产品物流动态联盟组织模式研究

供应链管理下农产品物流动态联盟的组织模式可以包括以下三种。

3.1 以物流企业为核心组建农产品物流供应链

在这种形式下,核心企业是首先发起农产品物流联盟的物流企业,根据物流需求的实际情况,核心企业选择必要的物流企业进行物流业务的合作,在这种模式下,核心企业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实力与信息管理,最终满足用户的农产品物流需求,具体实现形式包括以下两种。

3.1.1 不同功能物流企业组建动态联盟

此类联盟主要由执行不同物流功能的企业构成。整个农产品物流过程一般包括信息的采集、流通加工(如分拣、清洁、切割、标签贴示、包装等)、装卸、运输、仓储等不同功能环节。不同功能涉及不同的技术要求和专用设施。所以,在物流行业内部存在着更深入的专业分工,大多数企业只专注于某一种或少数几种功能业务的发展。于是,农产品的整个物流过程就往往需要多个不同功能的农产品物流企业的相互协作才能完成。

3.1.2 不同区域物流企业组建动态联盟

此类联盟组织由不同区域的农产品物流企业组成。农产品的流通往往是跨区域的,而且随着交易市场范围的不断扩大,物流的区域范围也越来越广阔。而由于交易成本的约束,单个物流企业所能服务的区域是有限的。因此,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也为了在控制交易成本的基础上发展业务规模,不同区域的物流企业之间有了相互协作的要求,从而构建起物流联盟组织。

3.2 以农合组织为核心组建农产品物流供应链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愿参加的,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某一产业或产品为纽带,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实行资金、技术、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互助合作的经济组织。目前,我国农村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40多万个,其中较为规范的有14万多个,广泛分布于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林业、运输业、加工业以及销售服务行业等各领域,成为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支新生的组织资源。

在这种模式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借助信息平台和信息库资源选择若干恰当的物流企业,并最终满足用户的物流需求。在这种模式下农合组织是作为中介形式存在。由于农合组织与农产品生产者——农民更加接近,他们掌握了很多农产品物流需求相关信息,他们会代替农民寻找可以满足物流需求的物流企业。这种发展模式以各种农业中介组织为纽带,组织农业产前、产中及产后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使众多分散的小规模农业生产经营者联合起来,形成较大规模的经济群体,降低分散经营风险,实现规模经济,提高市场议价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3.3 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组建农产品物流供应链

在农产品供应链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种模式下,身兼核心企业和最终物流需求方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利用有效的信息资源选择和整合物流服务的供应商来满足自身的物流需求。其主要适合于工业发展较好、农产品深加工能力较强,同时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大的地区。在该模式下,加工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力量,在资金、技术和生产资料等方面公司为农户提供支持,同时企业在加工原料的供应商获得保证。该物流模式最关键的节点就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户和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农产品生产者一方,通常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签订契约,而作为消费者的一方经各级经销商依附于加工企业。在该模式中,农产品加工企业是该物流链的核心。因此,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发展该物流链的核心。而加工企业必须根据物流网络组织理论结合供应链管理理论,进行业务流程重组,逐步提高管理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

4 推进农产品物流动态联盟发展的相关建议

4.1 加强建设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

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是各物流组织与用户之间形成一个复杂的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农产品物流信息的转移。核心组织发起构建农产品物流的供应链动态联盟组织,并对组织成员提出要求,进行协调和运作。当有物流业务需求时, 核心组织将物流业务服务内容传递到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平台,各成员组织将业务信息传递到物流网络中,最终建立联盟组织,完成物流业务。因此利用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已成为联盟运作的关键内容。通过信息平台,联盟能够行使各项基本职能,共享各类信息和资源,与外界建立充分的联系,并且以此为基础不断扩大联盟的规模。信息平台的建设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可以由农合组织、物流行业协会组织或者加工企业承担建设和运行管理。

4.2 建立规范的农产品物流服务契约

物流契约网络是具有互补关系的物流核心能力组织在双边谈判的基础上形成契约关系。要保证农产品物流动态联盟的有效运行,契约平台的建设是重要保障。契约的存在在于成员组织对合作关系的确认,保证供应链动态联盟组织的稳定性。承担非关键性农产品物流业务主要是个体及私营储运者、中小型物流企业或涉农非物流企业等,通过采用以序列性为基础的动态合同,在农产品供应链动态联盟成员中寻找和调整物流合作伙伴,保证农产品供应链动态联盟组织的高度柔性。同时在契约中还应包括联盟中利益分配与风险分担的相关约定。

篇8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T, more and more practices has shown that the supply chai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hould rely on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meaning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keys of using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Key word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gricultural products;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的有效流通涉及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及质量,涉及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的根本利益。供应链管理引入农业为农业产业的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目前,国内外的经济社会条件和实践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国际经验来看,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利器;从国内现实来看,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尚处于发展初期,本文力求就网络信息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一定的理论探索,为我国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

1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涵义

1.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特点。供应链管理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让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能高效率运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中[1]。供应链管理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因此,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是追求供应链整体效率化。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供应链整体最优。供应链管理将供应链上的业务和各相关者视为一体,以整体最优为目标。(2)企业间的相互协作关系。实现供应链整体最佳化优,需要企业间的合作,这种协作关系就是“合作伙伴关系”。(3)供应链管理要求采用系统的、集成化的管理方法来统筹管理整个供应链的各个功能。(4)支撑供应链管理顺利进行的是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1.2农产品供应链的涵义及特点。 一般而言,农产品供应链即农产品从收购、加工、运输、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这一过程所组成的环环相扣的链条[2]。农产品通过供应链管理可以降低总成本,增加农产品的效益及附加价值。由于农产品的诸多特性,导致了农产品供应链不同于工业供应链,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参与者众多,系统复杂。在产前、产中、加工、运输、销售和最终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上都有众多参与者,包括农产品生产者、批发市场、零售终端和最终消费者。另外农产品的数量特别大,品种繁多,各品种的品质特性差别很大,使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衔接问题更加复杂。(2)市场不确定性较大。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分散性,经营者难以取得垄断地位,市场信息极为分散,人们难于全面把握市场供求信息及竞争者、合作者的信息;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农产品上市时如果在短时间内难以调节,会使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此外农产品的鲜活易腐性限制了农产品在跨区域间和跨季节间的即时调节,这使农产品供应链具有更多的风险。(3)农产品供应链对物流的要求较高。由于农产品生产具有区域性,而人们的需求是多样性的,因而需要不同区域间进行流通交易。然而农产品的鲜活易腐性,使流通成本上升,这限制了农产品流通路径。特别是在生鲜农产品,对物流仓储、运输、配送的要求更高。

2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篇9

关键字:农产品加工;供应链;三农;物流

一、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及其现状特点

供应链管理(SCM)是最近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一种管理方式.它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整个供应链系统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优化,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高的客户服务水平。现在是供应链的竞争,任何企业想单打独斗赢得竞争优势已绝无可能,只有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和其他企业组建战略联盟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是上上之策。同样, 中国农产品加工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供应链管理来解决。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必定能够提高竞争力,例如,它可以增强企业识别客户需求变化的能力,并提高对客户服务的反应速度,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优化供应链上节点企业的组合,强化响应市场的敏感度;有效消除重复、浪费与不确定性,创造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强调与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进行战略合作,充分发挥供应链上企业的专长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就农产品而言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包括农产品从种苗培育到大田管理、农畜产品加工、保鲜直至流通、市场销售等所有环节和整个流程。

中国农产品供应链又有其独特的特点,中国农产品的初级生产是分散的农户经营.每家都按自己的意愿生产,生产的产品不能适应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要求, 而加工企业也不以顾客为中心来进行生产,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先进技术装备的应用,使得农产品最终产品不能适应消费者,缺乏竞争力,而且农产品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比较低。

通过对农产品加工实行供应链管理。可以克服以上缺点。降低农副产品生产与流通成本,使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尽可能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还可使农村劳动力参与并分享农副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增值。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通过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结合,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扩大农户经营的外部规模。有利于把小规模农户经营与国内外大市场连接起来,有利于采用先进技术和物资装备.有利于提高中国农业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水平。

由于农副产品在生产、流通环节的特殊性, 以及中国农民的具体特点,使得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现状体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1.核心加工企业实力弱小。供应链组织困难经过几年的产业化发展. 中国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世界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相比在市场的影响力、产品类别、产品质量以及客户服务上远远处于不利地位。即使在国内虽然有不少大型的国家级和省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但这些企业在国内有限,2003年度372 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均销售收人不到1.3亿元,份额很低,竞争力差。

2.中国市场主体分散严重。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不够由于中国独特的国情。使农业产业链中的一级供应商也是农产品加工原料的供应者, 主要是分散经营的农户,市场意识淡薄,总体素质较低,大多如散兵游勇,进人市场存在着无法回避的高昂交易成本。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户对供应链的观点认识不够,还是传统的加工模式,各自为政,信息闭塞,使得供应链上物流不畅,产品成本增加。

3.物流业发展滞后。与供应链配套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物流是供应链中的血液,是把运输、保管、包装、装卸、加工、配送等活动和与之相关联的物流信息作为一个系统来构造、组织和管理,形成完整的供应链,物流不畅就会导致供应链各个接点连接不畅。因此,要使农产品生产的供应链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必须加快物流业的发展。由于农产品生产的自身特点,使得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是在比较接近农村的地方,而中国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道路、通讯条件差,包装、运输、存储业的落后加剧了物流的不畅,物流的不畅又会导致供应链管理的实施难以有效地进行。

4.加工环节薄弱对消费者的需求特点了解较少。农产品的价值取决于深加工的程度, 而中国对农产品的深加工程度较低。从而使农产品加工产值较低。而且加工企业对最终消费者的需求与价格接受能力的信息了解不够,使得产品不能适应消费者的需求,造成产品积压、库存周转率低、库存占用资金量大和资金周转困难,企业最终破产。通过以上农产品供应链现状特点的分析为我们研究中国农产品加工的供应链提供了参考,在仔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适合中国农产品及国情特点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二、农产品供应链现有管理模式

由于农业所具有的特殊的自然属性,导致了农产品供应链存在资产专用性高、物流要求高以及市场不确定性较大等几个特点。因此,针对中国的现实状况提出如下主要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

1.以龙头加工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在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系统中。农民生产者是最薄弱一环。由于广大的农户是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化程度低,在供应链中处于不对称的弱势地位。因而可以通过以加工企业为核心,通过龙头企业的规划、指导、协调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保证生产活动的稳定性。在资金技术和生产资料等方面由公司为农户提供支持,减少农户的市场风险。这样同时还能使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原料的供应上得到保证,形成规模经营。获得规模报酬。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能够降低供应链的内部交易成本。这种模式具体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加工企业与农户一般可以通过契约来规定双方权利和义务。

2.以物流中心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由于农产品种类的不同和以往农产品流通的惯性。中国农产品又是分散的农户经营,使得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材料供应时间、质量、品种的得不到保证。我们可以通过在供应链上的“零散的代收点” 和“加工企业” 两个节点之间加上一个物流中心,通过建立农产品物流中心完成供应链系统整合,把农民生产的分散的农产品集中到物流中心。然后由物流中心再统一配送到各农产品加工企业。

没有一种模式可以适应任何地方.因地制宜是需要坚持的主要观点。用市场经济的规律引导农民进入产业化。以各类大大小小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协会构建农产品的复合供应网链是探索的方向。

三、加强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对策意见

篇10

1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由于各种食用农产品安全违法事件频发,如地沟油、毒大米、假鸡蛋、瘦肉精、毒生姜、牛肉膏、染色馒头等等,层出不穷,严重危害了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给国家和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并使得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民生与经济问题。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从各个层面分析和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从农产品供应链视角进行研究,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的因素贯穿了农产品供应链的全过程。农产品供应链是对从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整合,包括农资供应、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消费的所有环节,如图1所示。在农产品供应链的每个环节的企业和个人都可能因为故意或无意的行为带来农产品的不安全因素,从而给供应链最末端的消费者带来伤害。文中从河源市农产品供应链现状出发,分析河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并提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议。

2河源市农产品供应链现状

河源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毗邻珠三角地区、拥有肥沃的土壤、优质的水源,适宜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甘蔗、亚热带水果等。河源市政府2016年工作报告提出[1]: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做大做强有机农业、特色农业、规模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在市政府的重视下,河源已发展形成了鹰嘴蜜桃基地、春甜桔基地、板栗基地和中国最南端猕猴桃基地等特色水果产业,培育了广东东瑞、广东中兴绿丰等2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广东融和生态农业、广东霸王花等35家省级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河源农产品发展已形成完整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条。截止2016年底,全市无公害农产品总数250个,绿色食品总数62个,有机食品65个,名牌农产品31个,使“万绿河源,绿色食品”逐渐深入人心,为打造“广东绿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河源农业发展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河源市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相对滞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农村基础设备薄弱,信息技术和创新意识不足;②农产品供应链专门人才缺乏;③保鲜及冷链物流才刚起步;④农产品溯源监管体系还未能发挥作用;⑤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农产品供应链中未发挥主导作用。在河源市普遍应用的传统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下,也有一些企业和农户在探索先进供应链管理模式,陈玲对河源农产品供应链模式进行调研发现[2],河源市农产品供应链的三种新模式,如以灯塔盆地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主导型供应链;以广东瑞昌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和广东中兴绿丰发展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主导型供应链;以河源市双丰收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代表的农民合作组织主导型供应链。

3河源市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问题

3.1农资供应环节的问题

河源市农业部门对农资供应企业有一定的监管,但农户可以从黑市、违规网络平台等非法渠道获得违禁的农药、金属含量超标饲料、毒素或细菌污染的饲料和化肥。在农业部门监管下的农资供应公司也存在农药的销售台账记录不完整,弄虚作假的行为,甚至有些偏远山区的农资公司在利益驱动下,也存在销售不合格农资产品的行为,给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埋下了隐患。

3.2农业生产环节的问题

河源市地处粤东北山区,农户多、分散而且比较复杂,而农业合作社和规模生产基地还相对比较少,这些农户普遍文化水平低,质量安全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常常出现违规使用农药,使用金属含量超标或含有毒素、细菌超标的化肥和饲料,甚至使用“瘦肉精”等违规的动植物生长激素。另外,河源的气候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户采取“不得已”的手段,河源地处华南亚热带地区,冬季气候相对温暖低湿,对“两迁”害虫和螟虫越冬有利,农户为此要多喷农药,而春夏季气候多变,很可能刚喷完农药1-2天就有台风或暴雨警报,农户为了避免损失,提前进行采收和售卖。

3.3农产品加工环节的问题

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不易储藏和运输,所以,河源市很大部分的农产品都会经过一定的加工再流通到本地、珠三角或全国市场。但是,加工环节首先面临的是生鲜农产品原料的质量问题,由于农户或供应商的原因,不可避免会将质量好的生鲜农产品直接用于销售,而将可能存在质量隐患的农产品作为加工的材料。除了少数的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外,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作业是由农户、个体户、小型加工厂来实现的,这些农产品加工单位多数属于政府部门监管的盲区,其主要特点是加工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生产不规范、自身缺乏生产的质量监控和管理措施,由于机器老化生锈、环境不卫生等原因可能让加工出来的农产品金属含量或细菌超标,甚至采用违规的添加剂和已经腐烂变质的农产品作为加工原材料。

3.4农产品流通环节的问题

农产品具有不易储藏,不易保鲜、易腐烂等特点,而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多,每个环节都需要搬运装卸、储存、转换运输单位或运输工具、改变包装等。导致农产品不可避免要出现物理损伤。由于河源市的大多数物流企业规模不大,冷藏技术和冷链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能全程GPS和温度监控的冷藏物流车还比较少,有些偏远地区没有冷藏仓库,导致过多使用保鲜剂,使农产品出现腐败变质、细菌超标等安全质量问题。

3.5农产品销售环节的问题

河源直接销售农产品的超市、农贸市场、便民店等多数没有农产品质量检测的设备和技术,面对供应链上游的有毒、有害的农产品无法进行甄别。有些销售商为了获得更多利益,故意销售假冒伪劣、腐化变质的农产品或采用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包装袋。河源的个别农产品销售商还常常因为管理不善的原因,导致农产品过了保质期,或因为储藏不善提前变质,他们可能会恶意采用所谓“翻新包装”或使用“石蜡油”、“漂白剂”等让腐化变质的农产品恢复好“卖相”,使农产品毒上加毒。在一些边远的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总会有一些农户自营或小贩等销售个体,这些销售个体沿街(村)叫卖,他们没有营业执照,不受监管,也存在较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4河源市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保障建议

4.1加强政府部门对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管控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事关民生、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一直以来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制度,但就具体监管的效果来说,总体上是不理想的,在具体执行层面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问题是:监管权力分散,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归属不同部门监管;检测的设备和手段,监控的机制等有待提高;政府的GDP绩效目标与监管目标有存在冲突等。要做好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首先需要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提出高标准的监控目标。2016年河源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确保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显然是不够的,考虑到抽检覆盖的更多是受监控的规模企业,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最低的“监管盲区”没有覆盖,同时受检测设备和手段的影响,很多质量安全问题存在漏检的可能性,那么市场上流通的农产品中依然可能存在超过10%以上的不合格产品。所以,政府应该提出更高的监控目标,包括抽检合格率、抽检覆盖率和漏检率等;其次,要建立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在农业部门、质检部门、工商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都只负责农产品供应链的1-2个环节的监管,当出现权力交叉的时候,难于协调起来一起解决问题。例如,当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发现某超市售卖的农产品有质量问题,其实这个问题的根源可能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问题,也可能是农户的问题或者是农资供应商的问题,但是由于这些环节都属于其他部门监管的范围,于是该部门为了省事,就仅对超市进行处罚,并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源。所以,应该成立由食品药品监督局主导,农业、质检、工商部门参与的监管委员会,并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倒查制度,一旦发现问题,往供应链前段倒查,直到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最后,监管部门要在实践中完善监管制度,创新监管手段,更新检测设备,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引导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参与方学习质量安全标准,自觉参与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和名牌农产品的认定,给予提供优质农产品的农户和企业更多的补贴。发现生产和销售不合格农产品的农户应取消农业补贴,并加大惩罚力度,及时在报纸、电视、公共宣传栏等宣传媒介曝光农产品质量的问题,给消费者提供信息的同时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对违法严重或存在主观故意性的企业和个人应该列入黑名单、吊销营业执照等。

4.2优化和创新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

农产品供应链环节越多,发生质量安全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并且在最终发生安全事故后很难追查到最终的责任方,为此,应该创新农产品的供应链模式,尽量减少流通环节,并确定流通过程中的主要责任方。①“农超对接”供应链模式。生鲜农产品具有易腐烂易损伤的主要特点,最好能应用“农超对接”供应链模式,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如图2所示。“农超对接”供应链模式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缩短了交付到消费者手中的时间,减少生鲜农产品在运输、搬运装卸、仓储中变质腐化的可能性,同时也有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控工作。农贸市场、超市、便民店成了农产品供应链中的质量安全主要责任单位,主动对供应链上游农户、合作社或基地的生鲜农产品进行质量记录、抽测和监控,当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由这些单位负责协助政府部门进行追溯和召回的工作。②农产品流通中心主导供应链模式。生鲜农产品和加工后的农产品往往需要销售到珠三角或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手中,流通环节增多,建议政府引导和支持实力雄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发起成立以农产品流通中心主导的供应链模式,如图3所示。农产品流通中心主导的供应链模式里,流通中心成为了农产品质量监管的主要责任单位,这些单位除了承担流通、仓储和运输的职能,还可以承担农产品质量记录、检测、协助监控等工作。为了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这些企业需要购置的冷链物流设备和质量安全检测设备,这些设备除了为本企业服务外,还可以提供租赁服务,例如,冷藏仓库和冷冻运输车还可以租赁给供应链上下游的组织使用,其质量检测设备也可以为政府或上下游组织提供有偿服务,这样提高了设施设备的有效利用,避免了重复建设的浪费,关键是还能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集中管控。

4.3建立追溯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

在优化和创新农产品供应链的基础上,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具体方法是通过登记的识别码,建立对商品的追踪信息,并形成体系。政府部门与主导企业要求农产品供应链的农户、加工企业、流通商、批发零售商等运用条形码、RF设备、台账和信息系统等对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全部问题进行记录和标识,包括农产品生产时种苗、农药、饲料和化肥的来源;播种、施肥、病虫、疫病、喷洒农药、喂吃兽药等信息;包括农产品加工的材料来源、加工时间、批次、质量检测结果等信息;包括农产品流通的仓储、运输的时间和温度等信息都要进行记录。这些信息既方便供应链各环节对上游农产品的监控,也便于在发生质量安全问题时,能追溯到问题的根源,及时解决问题,预防问题进一步恶化和扩散。在建立农产品追溯信息的同时,应该完善农产品共享信息平台,让政府部门、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组织和消费者能很方便的上传和查阅农产品的相关信息。政府部门负责信息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并定期上传和更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息,包括对农产品安全知识和法规法纪的信息、检测不合格的产品和组织信息、优质产品的推荐信息等;农产品生产者可以上传信息,也可以查询上下游组织的产品追溯信息,供求关系信息等;消费者可以查询农产品和供应单位的质量安全信息,也可以通过平台举报和监督农产品的生产者。通过平台的功能完善,在政府部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互通机制,消除信息的不对称,实现对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质量安全的有效监督。

4.4增强全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首先要增强农民、农产品加工单位和流通单位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他们是农产品供应链的直接参与者,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起重要的作用。由于各种原因,这些人员文化水平比较低,认知水平有限,没有意识到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因素存在;也有一些人法制意识薄弱,心存侥幸心理,为了蝇头小利故意生产、加工或售卖有毒、有害的农产品。所以,应该对这些人群进行质量安全知识普及教育、质量安全法规教育,并引导他们认识到如果向消费者提供不安全的农产品,整个农产品供应链将陷入恶性循环,最终,自己也成了受害者,只有向市场提供优质产品,消费者才会买单,才能增加长期的收益。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大力开展面向全民的农产品安全质量意识教育,引导消费者认识不合格农产品的危害性,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要因为贪图价格便宜和方便购买没有质量保障的农产品,而应该共同抵制有毒有害或假冒伪劣的农产品。通过质量安全月活动、优质农产品企业推广活动等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鉴别能力,鼓励消费者向监管部门举报农产品供应链中存在的违法行为,并对举报查实的给予一定的奖励,最终实现消费者理性消费、农产品供应链各参与者自律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彭建文.2016年河源市政府工作报告[Z].河源市第六届人大第六次会议,2016.

[2]陈玲.河源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04).

篇11

一、农产品供应链金融风险生成的主要因素

农产品生产代表农业生产领域,它是自然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相互交融的特殊再生产方式。相比于工业再生产,农业再生产的风险因素更多,这主要是因为农产品的培育生成不但具有严谨的系统性也具有诸多不确定性。考虑到农产品种类繁多且与粮食农产品具有替代效应,因此,农产品的市场经济波动也肯定会影响到它的价格波动,进而造成价格风险因素,这也是本文所提出的农产品供应链金融风险主要因素,即农产品供应链的价格风险。作为再生产物质,农产品的价格风险来源于宏观经济变量,它也是造成农产品价格波动系统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具体来说,来自于宏观的农产品市场金融价格风险主要生成因素主要包括以下4类:

第一类,即宏观经济因素。它就包括利率、国家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宏观货币供应链以及消费指数等等因素。

第二类,生产资料价格因素。它就涵盖种子、肥料、饲料、油料等围绕养殖需要所存在的生产资料价格波动因素。

第三类,国内市场及国际产品市场价格变化因素。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是时刻变动的,其中粮食价格变动也会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动,因为二者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农产品品种,所以它们彼此之间的价格变化影响因素会很大。

第四类,自然灾害与疫病。这两种因素对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影响最大,当旱涝灾害或疫病来临时,蔬菜农产品与肉禽农产品都会受到其直接影响。

二、我国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价格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

首先,要实现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相互协同效益。农业农产品生产企业应该主动提升自身的实体资产使用效率,从成本节约角度来有效增加销售总量目标,形成互补效应。虽然说互补效应是非常具有经济价值的,但也要注意它易于被其它企业所模仿,让企业自身失去核心竞争优势。所以企业应该在农产品供应与流通方面突出隐形资产作用,即发挥本企业独有的资源及技术优势,让其成为企业源源不断的发展源动力,进而让其它企业所无法模仿复制,确保实现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相互协同效应。

其次,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满足农产品供求关系,围绕市场探清农产品价格波动现象本质原因,并寻求价格稳定方法,避免由于其价格风险过大而对市场供需关系产生危害。因为它一方面会影响到农民及居民生活收入支出,一方面也会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所以应该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及物价,确保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

三、我国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价格风险的波动趋势研究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经济在社会中地位非常关键,这主要来自于人们对农产品的大量需求,是社会安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据我国农业部及商务部近五年的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国内农产品供应链尽管不断经历重大自然灾害、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实际上其价格波动于供求环境在本质上并未发生过多改变,供需量基本维持平衡稳定状态,且略有盈余,如表。

在我国,农产品是国民日常需求中占比重最大的消费品,也是农民增收的最主要途径。所以有效管理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满足多方需求,稳定社会金融经济整体健康稳定有序运转,促进国家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从我国农业部与商务部在过去6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国内农产品供应链在鲜水产、鲜蛋、鲜奶、粮食方面价格波动变化不大,鲜肉、蔬菜与水果等价格波动幅度较大,而且它们的年增长量趋势也更加明显,呈现典型的价格周期性波动。这不但是因为水果、蔬菜与鲜肉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趋势,也因为国民普遍对这3种农产品的需求导致生产性更为突出,以下给出2011年~2015年度我国粮食与鲜肉两种农产品价格波动趋势曲线图,如图。

如上图中虚线部分为我国粮食在6年间的价格波动趋势曲线,它相比于实线部分的鲜肉价格波动更加稳定,没有特别起伏部分,这充分证明了我国鲜肉的供需量变化更加突出,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趋势,且存在一定程度的供应链金融风险。

四、我国农产品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优化途径

1.基于订单融资封闭流转制度的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

农产品供应链金融融资呈现特殊的抵押融资模式,考虑到其订单契约是无法交易的,所以其本身是没有任何价值的,需要通过订单金融融资的方式来实现信用贷款目的。考虑到农产品的自利性适应因素诱惑极大,有可能导致经销商违约,造成农产品流通信息的严重不对称。要巧妙利用农产品现代化电子批发市场,对其进行有效的市场监控融资行为,主要来说本文给出两种金融融资资金封闭流转制度做法。

首先,可以采用“一单一贷”做法,该做法通过某个订单来实现一次金融机构融资,但它并不能在同一个金融机构或不同金融机构实现两次或以上次数的融资。所以为此应该首先从电子批发市场发出公告,并与其签约合作协议,通过银行来提供订单融资,以便于直接从电子批发市场获取直接信息与融资申请贷前风险评估报告。对现代农产品流通而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相关制度安排是有必要的,即“一单一贷”技术,因为它能够大幅度提升金融机构的贷前风险评估效率,使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波动降低,确保市场农产品价格稳定,降低供应链大风险概率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是“回款锁定”,该做法通过融资者质押订单所涉及的一切农产品,在产品交割以后再获取现金,但现金并非进入融资者所存取交易账户,而是进入只能存入不能提取的保证金账户。这种做法的原因就在于电子批发市场必须用融资者的资金进行金融机构还款付息,然后再将剩余资金汇入融资者交易账户。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强制性的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保险机制,它能够几乎完全杜绝农产品价格波动趋势的扩大,逐渐促进整个供应链的协同风险管理效率。

2.基于不守信惩罚制度的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

农产品供应链与一般独立组织不同,它的内部行政约束手段与制度不够充分,许多契约也不够完备。所以应该根据农产品供应链参与者分散且经营规模小的特点来构建基于不守信惩罚制度的风险管理机制,强制提高交易流通信任制度,确保农产品供应链中各种契约的正确顺利履行。

五、总结

从2003年~2015年间的农贸市场价格指数描述统计就可以看出,我国粮食价格的波动方差高达8.34400,而肉类产品的波动方差为8.683346,相比粮食价格波动幅度更剧烈。它们都严重影响了国内农产品的供应链金融稳定运行,最终导致供应链利益分配与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频发。所以,政府目前应该加大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力度,作为供应链管理的市场主导角色出现,主动参与农产品生产行业流通交易活动,做好规则制定者与服务者之间的角色转变,同时在制度、税收、财政与信息方面给予农产品供应链以足够、可靠的后盾支持。

参考文献:

[1]赵辛.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生成机理与管理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3.189-191.

[2]黄寒.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价格风险传导机理探索[J].商业经济研究,2015,(12):30-31.

篇12

    Abstrac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sis how to collaborate and integrate the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through the optimization of logistic activities under the e-commerce environment.

    Key words: e-commerce; circul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logistics management; third-party logistics

    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存在流通成本高、流通渠道长、交易手段落后以及信息化程度低等现状,而电子商务的出现推进了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更是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

    供应链物流管理是一种市场化的组织形式,专业化第三方物流活动的功能发挥对改善黑龙江省的农业产业链间的耦合度和农业的价值链有很大帮助,有助于进一步发挥我省的农业资源优势,提高农业竞争力。

    1黑龙江农产品流通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1.1当前黑龙江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仍不完善

    农产品流通不畅一直是阻碍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农民增收乃至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市场信息的不畅通和不规范等原因,使得农产品“难卖”现状仍然存在。同时还存在农产品的结构调整发生滞后、农产品流通的网点、规模、设施等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需求极不相称的问题。而要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或网络),就需要具备系统化的农业信息收集、整理和体系,这也是搞好农产品流通的核心。积极推行信息化管理,应用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技术,按照现代流通管理的要求,积极探索期货交易、拍卖、经营、网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利用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来加快信息流通的速度。

    1.2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低

    据2006年统计,黑龙江省有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 000多个,有农民经纪人领办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848个,创建了各级农民经纪人协会371个。除一些地方的专业协会外,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基本上是散兵游勇、各自为战。然而,流通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低,有效的中介组织发展还不完善,以集贸市场和零售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缺乏高效的多种连接流通渠道,流通体系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在不同的流通阶段不同的流通主体执行的物流活动分工不明确。同时,流通过程的组织化程度也不高,参与主体的参与过程短,这样会造成对农产品流通渠道认识不足、捕捉信息能力不够,进而影响流通的效率。

    1.3农产品流通中信息化程度低

    到2006年末,农业信息网共各类信息150多万条,网站点击数达3 000多万次,并且黑龙江省有7个市地、45个县市开通了“农业110”信息服务热线。但是对于加快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还是不够的,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基层的农业信息网络不完善,生产者(农民)不能掌握农产品流通中的信息,会使他们无法根据实际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安排,有时也会出现盲目生产的现象,造成资源和人力的大量浪费。统一的信息网络平台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的力度不够,信息的收集、和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对整体优势的形成设定了阻碍。

    1.4农产品流通市场配套服务功能单一,流通环节结构松散

    流通各环节之间结构松散,没有形成完整流通体系应形成的供应链结构,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尚未形成。黑龙江省大部分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主体流程为:农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基地-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

    /超市-城镇居民,大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仍以单一对手交易和有形市场为主,各项配套服务功能即使具备也往往停留在初级阶段。而成熟的批发市场应该具备场地功能、商品组织功能、价格生成功能和信息功能。流通各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内部联系和沟通,很难形成以调研、计划、生产、贮运、促销、服务等为一体化的农产品供应链,供应网络的建设迟缓。

    2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内涵、特点及模式

    2.1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农产品供应链是指在农产品生产、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生产者、中间商和消费所组成的网络体系。供应链管理(SCM)是对供应链中各成员之间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计划、协调与控制,以最小的成本为消费者提供最大的价值与最好的服务,从而提高供应链的运行效率与经济收益。

    2.2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

    农产品供应链是农产品从收购、加工、运输、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这一过程所组成的环环相扣的链条,它是农业产业链的下游和末端。农产品供应链是由涉及将农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上游及下游农户、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一般而言,农产品供应链由以下环节构成:生产资料的供应环节、生产环节、加工环节、配送环节、零售环节。 

    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则可以说是围绕农产品经营核心,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协调农用生产资料供应商、农户、农产品经营者、消费者之间利益需求,将供应链各成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使物流不仅贯穿于农产品采购、收购运输和分销,还贯穿于农产品经营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形成的供应链,最终实现供应链绩效最大化。

    2.3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的特点

    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表现的特点:(1)信息化。物流的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在电子商务下提供最佳的物流服务不单单是依赖于先进的技术设备,而更重要的是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此外,在农产品物流网络设计和决策方面也将产生巨大的优势。(2)网络化。以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的物流配送系统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与农产品供应商通过互联网通信提出订单过程,物流配送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下游客户订货过程,这些过程都可以自动完成。(3)多功能化。多功能化是电子商务时代下供应链物流集约化经营的必经阶段,即物流配送中心不仅提高仓储和运输户服务,还必须开展配货、配送和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项目。

    2.4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

    供应链管理的本质就是一个平台,它的目标是使商流最优化,供应链整体效率和效益最大化,同时供应链管理所处理的内容就是以最终客户需求为原动力,使每个供应链节点都能够分享信息,达到同步和协调的运行。在整个管理流程中,以电子商务为手段,应用网络技术实现整个物流的实时监控和实时决策。

    3电子商务下的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3.1电子商务发展下的物流瓶颈越来越突出

    农产品流通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协同十分重要,由于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在实际运作中一般可以借助信息网络和中介机构实现信息的交换和资金的流动,但物流往往更多地表现为商品实体在平面和空间上的移动,受自身性质的约束,其实施的成本和难度相对很高,成为供应链快速、有效运行的主要障碍,这越来越有赖于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特别是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农产品客户个性化需求日趋明显的形势下,物流瓶颈越来越突出。根据“木桶原理”,农产品供应链上任何一个成员物流效率的降低都会降低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竞争力,因此,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的整体效率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3.2农产品供应链中物流环节协调性差,整体价值链增值困难 

    黑龙江省还处在传统的、农产品物流体系中,这样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分离,不能很好地解决农产品在产供销中所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在农产品供应链条中,缺乏协调、合理的物流管理流程,使得物流的快捷性和高效性的功能不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物流的价值增值有限。而利用电子商务的优势,可以借助现代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同时在物流环节把提高物流效率放在中心地位,这样能有效的协同和优化各节点的物流活动。长期以来,农产品供应链上各成员组织间孤立的进行物流活动会直接影响供应链物流的整体效率,价值链的增值也就变得困难。

    3.3农产品经营企业的内在需求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内在动力

    省内很多农业企业已经意识到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性,都纷纷地在因特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和网络营销活动。例如:近年来,海林市在强化农村市场主体作用和有形市场建设的同时,创新现代物流营销理念,不断拓宽流通渠道,积极推进网上交易,投资850万元建设了覆盖全市农村的宽带网络,为123个中心村完善了网络设施,开办了海林农业信息综合网站和威虎山食用菌专业网站,农产品经营企业只需简单的注册,就可将产品搬上虚拟“货架”,并通过鼠标逛市场,了解供求信息,实现产品交易。经营者意识到网络会给他们的经营带来更多的贸易机会,这样在供应链的各个节点也能实现信息的共享,生产经营企业同时能够掌握完备的农产品信息,对市场的需求量和价格最快地做出适时的反应,供求双方信息更加透明。

    4电子商务下黑龙江实施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目标及举措

    4.1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建立以批发市场为中心,各级市场相协调的市场体系,同时要积极发展连接农户与市场的多样化、多层次、多领域的中介组织。在黑龙江省的农产品集中产销区,改、扩建一批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信息主导型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同时充分发挥超市在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搞好基地与超市的对接拓展和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进一步发挥物流组织、交易撮合、协议供应等功能,使市场形态由单一有形市场向有形和无形市场相结合的综合形态转变。结合黑龙江省实际,壮大农产品经纪队伍,要引导龙头企业成为农产品经纪队伍的主力军。加强农产品营销网络建设,根据黑龙江省各地区的生产、消费特点和已有的市场基础,整合、扩大农产品交易市场,以各种方式为营销主体提供销售平台。

    4.2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在黑龙江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使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能分享到需要的信息,有利于促进供应链中信息流的改善,在政府和中介组织的引导下共建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整体应变能力。供应链的农产品经营的上下游企业可以借助电子商务手段在互联网上实现部分或全部的供应链交易;还可以建立统一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平台,这样有利于单个经营企业掌握跨越整个供应链的各种有用资源,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以及农产品供应商的供货情况,对农产品物流各个环节实时跟踪,达到全程管理和有效的控制。论文来源于 2008w.com 流星

    4.3发展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适应电子商务的一种全新的物流模式,为了迎合个性需求时代企业间专业合作(资源配置)不断变化的要求,它能够实现进出物流的整合,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第三方物流作为物流渠道中的专业化物流中间人,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间内,为其他企业提供的所有或某些方面的物流业务服务,能够实现供应链的价值增值。此外,对物流资产和物流活动进行规划、集成、管理和控制,降低物流作业成本,因为第三方物流服务业在经营规模、经营范围上都具有经济性,使其提供的包括劳动力要素在内的物流作业成本较低。而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产品资源优势的发挥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水平,它将优化整个的农产品供应链,使物流更可靠,更加可预测。

    4.4建立农产品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供应链物流管理本身是用供应链管理思想实施对供应链物流活动的组织、计划、协调与控制。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改进供应链物流的基本工作流程。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发展集成化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通过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的合作和协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将企业内部集成供应链与企业外部集成供应链有机结合,发展成动态的集成化供应链联盟。动态的集成化供应链联盟应建立在农产品市场需求之上,通过实时信息的共享实现集成。加强供应链各成员的合作,形成利益及风险共担的机制。

    参考文献:

    [1] 蒋华东. 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思考[J]. 农村经济, 2007(10):109-110.

    [2] 邓若鸿,等. 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协同模式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7):60.

    [3] 林坚,等.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4] 孙衍林.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探讨[J]. 江苏商论, 2008(3):42-43.

篇13

Abstrac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sis how to collaborate and integrate the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through the optimization of logistic activities under the e-commerce environment.

Key words: e-commerce; circul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logistics management; third-party logistics

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存在流通成本高、流通渠道长、交易手段落后以及信息化程度低等现状,而电子商务的出现推进了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更是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

供应链物流管理是一种市场化的组织形式,专业化第三方物流活动的功能发挥对改善黑龙江省的农业产业链间的耦合度和农业的价值链有很大帮助,有助于进一步发挥我省的农业资源优势,提高农业竞争力。

1黑龙江农产品流通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1.1当前黑龙江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仍不完善

农产品流通不畅一直是阻碍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农民增收乃至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市场信息的不畅通和不规范等原因,使得农产品“难卖”现状仍然存在。同时还存在农产品的结构调整发生滞后、农产品流通的网点、规模、设施等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需求极不相称的问题。而要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或网络),就需要具备系统化的农业信息收集、整理和体系,这也是搞好农产品流通的核心。积极推行信息化管理,应用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技术,按照现代流通管理的要求,积极探索期货交易、拍卖、经营、网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利用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来加快信息流通的速度。

1.2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低

据2006年统计,黑龙江省有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 000多个,有农民经纪人领办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848个,创建了各级农民经纪人协会371个。除一些地方的专业协会外,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基本上是散兵游勇、各自为战。然而,流通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低,有效的中介组织发展还不完善,以集贸市场和零售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缺乏高效的多种连接流通渠道,流通体系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在不同的流通阶段不同的流通主体执行的物流活动分工不明确。同时,流通过程的组织化程度也不高,参与主体的参与过程短,这样会造成对农产品流通渠道认识不足、捕捉信息能力不够,进而影响流通的效率。

1.3农产品流通中信息化程度低

到2006年末,农业信息网共各类信息150多万条,网站点击数达3 000多万次,并且黑龙江省有7个市地、45个县市开通了“农业110”信息服务热线。但是对于加快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还是不够的,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基层的农业信息网络不完善,生产者(农民)不能掌握农产品流通中的信息,会使他们无法根据实际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安排,有时也会出现盲目生产的现象,造成资源和人力的大量浪费。统一的信息网络平台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的力度不够,信息的收集、和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对整体优势的形成设定了阻碍。

1.4农产品流通市场配套服务功能单一,流通环节结构松散

流通各环节之间结构松散,没有形成完整流通体系应形成的供应链结构,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尚未形成。黑龙江省大部分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主体流程为:农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基地-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

/超市-城镇居民,大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仍以单一对手交易和有形市场为主,各项配套服务功能即使具备也往往停留在初级阶段。而成熟的批发市场应该具备场地功能、商品组织功能、价格生成功能和信息功能。流通各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内部联系和沟通,很难形成以调研、计划、生产、贮运、促销、服务等为一体化的农产品供应链,供应网络的建设迟缓。

2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内涵、特点及模式

2.1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农产品供应链是指在农产品生产、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生产者、中间商和消费所组成的网络体系。供应链管理(SCM)是对供应链中各成员之间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计划、协调与控制,以最小的成本为消费者提供最大的价值与最好的服务,从而提高供应链的运行效率与经济收益。

2.2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

农产品供应链是农产品从收购、加工、运输、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这一过程所组成的环环相扣的链条,它是农业产业链的下游和末端。农产品供应链是由涉及将农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上游及下游农户、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一般而言,农产品供应链由以下环节构成:生产资料的供应环节、生产环节、加工环节、配送环节、零售环节。

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则可以说是围绕农产品经营核心,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协调农用生产资料供应商、农户、农产品经营者、消费者之间利益需求,将供应链各成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使物流不仅贯穿于农产品采购、收购运输和分销,还贯穿于农产品经营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形成的供应链,最终实现供应链绩效最大化。

2.3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的特点

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表现的特点:(1)信息化。物流的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在电子商务下提供最佳的物流服务不单单是依赖于先进的技术设备,而更重要的是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此外,在农产品物流网络设计和决策方面也将产生巨大的优势。(2)网络化。以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的物流配送系统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与农产品供应商通过互联网通信提出订单过程,物流配送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下游客户订货过程,这些过程都可以自动完成。(3)多功能化。多功能化是电子商务时代下供应链物流集约化经营的必经阶段,即物流配送中心不仅提高仓储和运输户服务,还必须开展配货、配送和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项目。

2.4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

供应链管理的本质就是一个平台,它的目标是使商流最优化,供应链整体效率和效益最大化,同时供应链管理所处理的内容就是以最终客户需求为原动力,使每个供应链节点都能够分享信息,达到同步和协调的运行。在整个管理流程中,以电子商务为手段,应用网络技术实现整个物流的实时监控和实时决策。

3电子商务下的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3.1电子商务发展下的物流瓶颈越来越突出

农产品流通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协同十分重要,由于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在实际运作中一般可以借助信息网络和中介机构实现信息的交换和资金的流动,但物流往往更多地表现为商品实体在平面和空间上的移动,受自身性质的约束,其实施的成本和难度相对很高,成为供应链快速、有效运行的主要障碍,这越来越有赖于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特别是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农产品客户个性化需求日趋明显的形势下,物流瓶颈越来越突出。根据“木桶原理”,农产品供应链上任何一个成员物流效率的降低都会降低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竞争力,因此,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的整体效率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3.2农产品供应链中物流环节协调性差,整体价值链增值困难

黑龙江省还处在传统的、农产品物流体系中,这样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分离,不能很好地解决农产品在产供销中所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在农产品供应链条中,缺乏协调、合理的物流管理流程,使得物流的快捷性和高效性的功能不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物流的价值增值有限。而利用电子商务的优势,可以借助现代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同时在物流环节把提高物流效率放在中心地位,这样能有效的协同和优化各节点的物流活动。长期以来,农产品供应链上各成员组织间孤立的进行物流活动会直接影响供应链物流的整体效率,价值链的增值也就变得困难。

3.3农产品经营企业的内在需求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内在动力

省内很多农业企业已经意识到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性,都纷纷地在因特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和网络营销活动。例如:近年来,海林市在强化农村市场主体作用和有形市场建设的同时,创新现代物流营销理念,不断拓宽流通渠道,积极推进网上交易,投资850万元建设了覆盖全市农村的宽带网络,为123个中心村完善了网络设施,开办了海林农业信息综合网站和威虎山食用菌专业网站,农产品经营企业只需简单的注册,就可将产品搬上虚拟“货架”,并通过鼠标逛市场,了解供求信息,实现产品交易。经营者意识到网络会给他们的经营带来更多的贸易机会,这样在供应链的各个节点也能实现信息的共享,生产经营企业同时能够掌握完备的农产品信息,对市场的需求量和价格最快地做出适时的反应,供求双方信息更加透明。

4电子商务下黑龙江实施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目标及举措

4.1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建立以批发市场为中心,各级市场相协调的市场体系,同时要积极发展连接农户与市场的多样化、多层次、多领域的中介组织。在黑龙江省的农产品集中产销区,改、扩建一批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信息主导型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同时充分发挥超市在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搞好基地与超市的对接拓展和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进一步发挥物流组织、交易撮合、协议供应等功能,使市场形态由单一有形市场向有形和无形市场相结合的综合形态转变。结合黑龙江省实际,壮大农产品经纪队伍,要引导龙头企业成为农产品经纪队伍的主力军。加强农产品营销网络建设,根据黑龙江省各地区的生产、消费特点和已有的市场基础,整合、扩大农产品交易市场,以各种方式为营销主体提供销售平台。

4.2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在黑龙江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使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能分享到需要的信息,有利于促进供应链中信息流的改善,在政府和中介组织的引导下共建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整体应变能力。供应链的农产品经营的上下游企业可以借助电子商务手段在互联网上实现部分或全部的供应链交易;还可以建立统一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平台,这样有利于单个经营企业掌握跨越整个供应链的各种有用资源,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以及农产品供应商的供货情况,对农产品物流各个环节实时跟踪,达到全程管理和有效的控制。论文来源于 2008w.com 流星 毕业

4.3发展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适应电子商务的一种全新的物流模式,为了迎合个性需求时代企业间专业合作(资源配置)不断变化的要求,它能够实现进出物流的整合,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第三方物流作为物流渠道中的专业化物流中间人,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间内,为其他企业提供的所有或某些方面的物流业务服务,能够实现供应链的价值增值。此外,对物流资产和物流活动进行规划、集成、管理和控制,降低物流作业成本,因为第三方物流服务业在经营规模、经营范围上都具有经济性,使其提供的包括劳动力要素在内的物流作业成本较低。而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产品资源优势的发挥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水平,它将优化整个的农产品供应链,使物流更可靠,更加可预测。

4.4建立农产品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供应链物流管理本身是用供应链管理思想实施对供应链物流活动的组织、计划、协调与控制。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改进供应链物流的基本工作流程。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发展集成化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通过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的合作和协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将企业内部集成供应链与企业外部集成供应链有机结合,发展成动态的集成化供应链联盟。动态的集成化供应链联盟应建立在农产品市场需求之上,通过实时信息的共享实现集成。加强供应链各成员的合作,形成利益及风险共担的机制。

参考文献

[1] 蒋华东. 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思考[J]. 农村经济, 2007(10):109-110.

[2] 邓若鸿,等. 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协同模式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7):60.

[3] 林坚,等.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4] 孙衍林.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探讨[J]. 江苏商论, 2008(3):42-4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