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工商管理优势

工商管理优势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42:1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工商管理优势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工商管理优势

篇1

一、思想认识上新提高—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进一步提高搞好国企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意义的认识

(1)增强政治观念,提高对搞好国有企业重要性认识

国有企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又是经济制度中以公有制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支柱和主导作用,是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的主要主体。搞好国有企业,才能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寒力和民族凝聚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所以搞好国有企业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国有企业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能不能搞好国有企业,关系到经济体制的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前途命运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增强搞好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感,尽职尽责地做好支持服务工作。

(2)增强服务观念,提高拓宽职能作用认识

为国企改革和发展服务,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在市场监管执法中,既要严格依法行政,又要为国企改革和发展服务,这既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我们工作的落脚点、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关系中,归根到底还要靠经济的发展。有人认为我们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支持国企改革和发展,但对解决国企发展的难题是无能为力的。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我们要在实践中,把职能管理与服务经济,把宗旨与手段融为一体,运用好,拓宽职能服务作用,更好地为国企改革和发展服务。

(3)增强创新观念,提高开拓发展务实认识

在促进国企改革和发展上,要继续解放思想, 不断开拓创新,克服固步自封的思想。有人认为我们支持国企改革搞了多年,制定了若干个支持政策措施,做了许多实际工作,过去该做的基本都做了,现在也没有更好的招法,因而一段时间内对支持国企改革和发展工作停滞在一般水平上,主动采取实际步骤介入不多,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也不多。我们要改革这种思想状态,认真落实《决定》精神,进一步转变观念,深入实际,搞好调研,根据新的形势任务和情况变化,完善支持国企改革和发展的政策措施,扎扎实实的多做实事,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二、职能发挥上新扩展—要围绕国企改革和发展,进一步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

在贯彻、落实推进国企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指导方针和政策措施动作环节中找准工商职能介入的结合。

(一)着力选好介入国企改革和发展的结合点

 重点是搞好“八个方面结合点”工作

1、结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新形势,在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大力发展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重要企业由国家控股上发挥职能推进作用。

2、要结合调整国民经济布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发展趋势,在所有制探索调整、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上发挥职能推进作用。

3、要结合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改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情况下,在着力培育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建立优胜劣汰机制上发挥职能推进作用。

4、要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规范的公司制度改造、健全法人治理机构,面向市场转换经营机制上发挥推进作用。

5、要结合改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在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上,帮助企业增资减债,促进债务和资产重组上发挥职能推进作用。

6、要结合稳定推进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在继续做好减员增效、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广开就业门路上发挥职能推进作用。

7、要结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在加快国企技术进步和企业升级,加强现有企业技术改造,促进科技企业化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上发挥职能推进作用。

8、要结合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在发展各类市场,维护经济秩序,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上发挥职能推进作用。

(二)运用工商职能支持国企改革和发展

重点搞好三个方面工作

1、关于市场主体准入资格。主要是支持促进国企改革和发展的新空间和新增长点,在符合基本条件的情况下,对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的条件及程序、名称、经营资格、出资方式、投资比例等一些具体问题,从扶持培育的角度,进行具体分析,不搞机械的死扣条款。

2、关于市场行为监管。主要是运用工商综合职能规范国企市场行为,推进国企健康有序发展。如运用商标监管职能国企商品的专用权;运用广告监管职能推进国企占领和开拓市场;运用合同监管职能维护国企正当合法权益;运用市场监管职能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运用个私经济监管职能开辟拓宽下岗职工再就业渠道等。

3、关于市场交易(竞争)违法行为查处。主要是健全投诉举报网络,发挥专群结合的力量,加大公平交易,消费保护和市场监察的力度;强化同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以及区域同行间的共管、协管、群管、联管作用。发挥整体办案力量,严厉查处各类违章违法行为,保护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三、支持举措上新突破—要充分运用工商整体职能合力,进一步强化支持国企改革和发展的政策措施

随着国企改革和发展的深化,原有的支持发展政策措施有些已不适应,有必要重新进行修改补充,但在修改补充时要注重把握好四条原则。

(1)把握“三个有利于”判断是非的标准

针对执法中难办的事情和政策界限不清的问题,依据“三个有利于”标准进行处理,对促进国企改革发展有利的,就坚决予以支持,不要怕担风险;对没有明文规定,又不太合理的问题,不要急于操作,待研究和请示上级后再办,不要怕告状。违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有碍国企改革发展的,要果断的予以制止,要解释清楚,不要怕得罪人。

(2)把握从具体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处理问题

在执法中遇到复杂的新问题,不要推托回避矛盾,不要用老眼光看新形势,拿老办法套新事物。处理每项事务,都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要敢于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努力实践探索,寻找解决新途径。要采取有原则的放宽政策、有条件的灵活掌握、有把握的机动处置、有范围的变通处理的办法,切忌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对待。

(3)把握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真正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企业改革发展涉及到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事项,我们任何部门都要积极主动去协调。能办的要认真办好,有规定不能办的耐心解释。对企业不要讲空话,也不要办虚事,更不要随便许愿。在支持国企改革上,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大深入程度,加大抓实程度,切实解决问题。

(4)把握严格依法行政,强化执法监督工作

各执法窗口单位和辖区执法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法规宣传,引导企业自觉守法、护法。努力做到事前教育防范,事中监管规范,事后查处引导,做到防堵打治结合。要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整治市场秩序,矫正不法行为,查处违章违法,保护正当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竞争环境。对执法人员违犯执法规定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维护执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管理服务上新作风—要深化执法公示制的实施,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

    在支持国企改革发展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上,必须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一)真心实意地为支持国企改革和发展服务

我们要为企业当好公仆,承担法律问瓿,做好经济卫士,塑造新的形象。主要是旗帜鲜明的政治形象,促经济发展的服务形象,公开公正执法的权威形象,文明礼貌的道德形象,敬业奉献的廉政形象。我们要忠诚的为企业改革发展服务,做到便捷服务企业,接待热情周到,咨询耐心细致,办事认真高效,处罚公开公正等,使企业高兴满意,感受到我们“接待热心,服务称心,办事放心,处罚顺心(服气)”。

(二)全面实施工商执法公示制

全系统在行政执法,政务保障、事务服务等三个方面实行了公示制,进一步规范执法和办事行为。我们将支持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向企业公示,做到内容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条款清晰,措施具体。让每个企业都明白,工商部门是怎样支持促进改革发展的,具体办事部门不按规定执行承担责任等,从而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把政策措施落实到企业。

(三)深入到企业搞好管理和服务工作

篇2

目前,多数高校将工商管理定义为独立学科,在教学中,教材讲解成为主要方式,缺乏实践基础。事实上,工商管理涉及多学科、多专业,应注重学生在该专业中的职业能力培养,实现了工商管理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具有必要性。

一、工商管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作用

(一)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

工商管理虽属于文科,但理论知识体系复杂,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被理解。而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法,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实践中,学生容易理解理论的真正意义,对于其知识的消化与应用都具有积极意义。

(二)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不同于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更注重实践。学生需要在实践中主动思考、独立思考,才能解决具体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运用更灵活。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与不同,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实践工商管理的教学目标。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为解决问题,思维创新将成为其重要特征。同时,在实践中,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体,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激发,学生之间可以通过互相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这对于其职业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都具有积极意义。

二、工商管理教学现状分析

在我国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离是其主要问题。首先:教材引进上,多为上世纪西方的管理理论,与我国企业需求不符。这使得很多实习生对自身所学失去信心。其次:教学方式上,教师依然占据主要地位,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只能被动的接受,这样学生的理论知识很难消化,更何况将其应用于实践。教师方面,虽然近年来工商管理专业受重视程度提高。但整体上教师的能力有所欠缺,表现为很多教师只能从教,而缺乏企业实践,在案例分析上和实践教学中的作用较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商管理教学策略

基于目前我国高校工商管理教学现状,对其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具有积极意义。而在这一过程中,理念和方法的更新是关键,我们将其做如下分析:

(一)更新教育理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45分钟的课堂,教师讲解占据了超过40分钟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很少。尤其是进入大学阶段,教师的课时更长,班级的人数更多,这使得很多知识无法及时消化。在实践理论讲解上,偏向于口述或是案例讲解,但所选案例具有明显的滞后性特征。为此,高校应注重实践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现代教育观念的引入,使工商管理教学关注实践,关注企业和社会需求。在高校教学中,可将工商管理分为若干个阶段,在大一、大二阶段可巩固基础知识,然后使学生进入校试验室,接触具体事务,进而深化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在大三、大四阶段,与企业合作,将学生输送到企业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将所学专业进行使用。教师要合理安排工商管理课程教学时间,选择正确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将学生以后的工作作为基本发展目标,并且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教学方法创新

创新能力不强影响了学生积极性的提高,为此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首先:教师要了解市场需求,对于新入学的新生进行专业讲座,使其了解专业的就业前景,在这一感性认识下使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更高,为其理解和运用打好基础。要求学生学习后进行记录,以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其次:将具有高效性的案例分析教学,小组合作教学应用于工商管理实践中,注重主体作用的发挥以及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采用多样化的方法才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思维创新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方向,在模拟教学包括内容模拟、情境模拟、角色模拟与综合模拟,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容易养成思维定式,从而对新事物的发现能力不强,对于工商管理这一比较“时尚”的专业来说,很难深刻了解。最后:应使学生进入企业,了解企业环境和企业需求。实习过程做好记录,并在实习结束后上交给教师,由教师对其理论的消化程度进行分析,最终确保工商管理专业的高效性。

(三)增强校企结合,注重全面培养

在这一点上,学校需要创新观念,增强企业合作。如学校可以与一些企业签订必要的规章制度,获得企业的认可,实现企业、个人以及学校的共同进步。对于学生来说,校企合作使其获得了主动操作的机会,现代社会某一单一的能力不足以使学生成为以后的栋梁之才.而进入企业则可以使其感受工作氛围,通过实际工作提高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进而提高其综合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存在的疑虑,并帮助其解决,引导其主动思考,主动操作,最终促进工商管理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总结

从工商管理教学现状我们发现,理论的受重视程度明显高于实践。事实上,这与多年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能力都具有直接的关系。为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工商管理专业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一段时间,在专业设置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还需要教育人员进一步努力,对其进行完善和改革,从而为我国社会培养专业的人才。

作者:包蕾 单位:松原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篇3

 

一、旅游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发展概况

我国的旅游工商管理类教育是一种典型的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在标准化课程体系学习的基础上,更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旅游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在现行的国家教育体制和等级标准中,基本分为五大层次,涉及四种不同教育层次的院校和级别。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时,作者从旅游行业所需的专门人才素养、企业对人才技能方面入手,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和学科研究,将国内现有的旅游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结构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旅游商务活动一般操作、作业人员;第二个层次是旅游商务活动一般技术人员;第三个层次是旅游企业、商务活动高级技术人员;第四个层次是旅游企业、商务经营和管理专门人才;第五个层次是旅游商务、旅游经济理论和政策的研究专门人才。

各类院校根据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级别定位,第一个层次的人才,多为岗位训练和培训;第二个层次人才,主要为企业岗位培训和中等学校培养;第三个层次人才,多为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第四个层次人才,主要来自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五个层次人才,培养一般由研究型大学承担。

上述的人才构成体系和培养分类,构成了目前我国旅游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金字塔模型。通过金字塔模型我们发现,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的第二、三、四层次之间应用广泛,尤其在第三层次高职高专的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尤为广泛和重要,这一层次的旅游院校及其工商管理专业结合自己的历史积淀、行业背景、办学条件和办学层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服务社会、企业急需人才,同时往下承接第二层次的人才培养梯队,网上为更高级的第四个层次的经营和管理专门人才即旅游工商管理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所以旅游高等职业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十分重要。

图1 旅游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实践教学培养结构图

二、高等职业院校旅游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是指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的专门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的核心,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院校旅游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基础建设的重点。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职业教育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在职业素质方面,而且在智能结构、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都应满足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能力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业务规格本身就体现了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它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征。

(二)技术应用性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高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技能教育(除某些技艺型人才),也不是基于学科的高等教育,必须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有机结合的重在实践的教学体系,它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持续贯穿与阶段深化特征

实践教学体系从内容到目标,体现出阶段性和层次性,体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应用的逐步深化。

(四)现代化特征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必须适应上述变化和新的要求,把职业素质的培养与岗位技能的培养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这是现代化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外延及内涵扩展所提出的现实要求。

(五)地域性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首先是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发展而形成,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的教育类型,是职业教育上延的结果。实践教学体系要体现地方产业结构特征及其技术水平,同时还要适当超前。

(六)社会实践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直接贴近社会需求,反映企业生产和管理实际,工科专业的模拟项目实训和文科专业的模拟案例实训,都应来自企业的真实运作。

(七)校企共建特征

校、企共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双赢”的合作机制,则是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最佳模式和有效途径。

三、旅游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践教学的地位仍然不够突出

目前,旅游院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依然过分注重理论课程,理论课程的学时数占总学时数的绝大比重,实践教学时数所占比重明显偏小。尤其是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学时占该门课程总学时的比例普遍偏低,而专业主干课往往是实务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理解与熟悉。另外,在教学科研管理上也通常倾向于课堂理论教学,重视对理论教学及科研成果的奖励,而轻视对于实践教学的奖励。

(二)实践教学的设施仍显不足

实训设备的老化,加上实践教学经费投入的不足,使很多院校的硬件设施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因此,很多院校的实践教学只好采取合并、裁减、“以演代练”甚至“以讲代练”。

(三)实践教学的师资依然短缺

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但是大多数旅游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由于没有真正走出过校门,对生产现场缺乏真正的认识,对社会缺乏应有的、全面的、客观的了解,这就造成了教师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不足。同时,从行业引进的兼职教师数量过少,一些实训课程甚至无法找到合适的教师进行指导。

(四)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在课堂理论教学方面,各院校都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但对于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却还不完备,没有建立专门针对实践教学的全面、规范的质量评价体系。科技论文。

(五)实践教学的教材建设明显滞后

缺乏专业知识在生产一线的应用实例,尤其缺乏案例教学的内容。由于教材建设的滞后,不能及时将行业、企业的新规范、新方法、新标准编入专业教材中,学生毕业后很难具备直接从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作能力和管理工作能力。科技论文。

(六)实践教学的管理存在困难

由于专业的特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校外实践实习活动往往是分散的,大量个人分散的实践活动管理很难到位。在学生实习期间,学校安排的指导教师往往只能以电话和E-MAIL的方式联系学生,很少能够走访学生。另外,一些院校存在毕业实习与学生找工作冲突的问题,相当多的学生因忙于找工作而无法认真实习。从实习单位方面来看,很多单位对于实习学生的管理和带教流于形式。有的实习单位将学生当廉价劳动力使用,不安排固定带教或没有带教计划。

(七)实践教学的企业参与程度有待提高

一方面,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运作过程中,行业、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另一方面,在我国,对企业如何参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没有法律规定,大多数院校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靠关系建立和维持的,难以稳定。科技论文。此外,由于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害怕泄露商业秘密,很多企业不太愿意接受学生实训、实习,或者不让学生接触其核心部门和有关的管理事务,使学生即使在实习岗位上也接触不到本岗位的实质工作。

总结

我国旅游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体制的大环境,探讨具有鲜明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发挥出特色优势和专业优势,采取有计划开展行业重点人才需求的滚动调查;和企业合作进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研究;和企业合作编写高职高专教材和聘任兼职教师,落实实训、实习项目和基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新路线。

【参考文献】

[1].董鸿安关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教学改革[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

[2].王文君中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的比较研究[J].桂林旅专学报,2000,(1).

[3].周竞学等“实践教学一条线”改革模式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3,(5).

[4].赵燕新形势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化工高等教育,2003,(4).

[5]杨昕,孙振球 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进 [J].新华文摘,2004,(21).

[6]孙玫璐建构学习化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J].全球教育展,

篇4

1.概念内涵

“城市自由民”是指:无固定单位、无固定住所,或虽有单位、住所,但已失去职业,难于受到各级政府行政管理约束的小商小贩、劳工和社会闲散人员。

2.主要特征

(1)流动性大。“城市自由民”由于职业的非固定性及其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在改变生计和变更经营场所中谋求所得,流动性很大。他们一段时间在这个市场做买卖,一段时间又去那个市场经营某种商品;今天在这里打工,明天又会在另一个地方出现。更有一小部分人在无可奈何下到处游荡,也有一些人步入歧途,小偷小摸,流窜于城市的小区、公交车和商场等处。

(2)无固定住所。“城市自由民”中大部分没有固定住所,居住地一般随临时性工作场所而动,或以家庭租房,或与同伴租房;有些虽在近郊有住房,但在市内无住房,白天或夜晚在市内打工,休息时回到家中。也有极少数人有活干时住工地,无活干时流落街头,睡在车站、码头或收费较低的洗浴中心。

(3)无具体管理单位。“城市自由民”一般处于三不管的状态下。一是工作不固定而没有管理单位;二是住所不固定而没有管理社区;三是自由职业造成没有固定劳动力市场管理。

二、“自由民”的产生

“城市自由民”虽然自从有城市以来就存在,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各层次的城市中并不多见,没有形成大气候,因而对本来就不十分注意形象的城市来说影响并不大,况且那一时期诸如户籍、暂住登记等管理较为严格,所以极少的“自由民”对城市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城市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速度加快,“城市自由民”的队伍不断壮大,时至今日,在各个城市中都已形成了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城市文明进步的一股势力。

“城市自由民”队伍发展壮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可从它的主要构成成分中看出。

1.成分之一:失去土地的城郊农民

失去土地的城郊农民可分为两种情况:

(1)城市扩建占用土地。城市发展扩建,必然占用大量的近郊土地,虽然这种计划内占用土地是有偿的,但造成的结果是农民失去了土地。这些失去了土地的农民,一部分人利用地价款做小生意,一部分人则在流动中打工。无论他们现在从事什么职业,基本上都脱离了当地乡(镇)、村的有效管理,融入了城市管理的薄弱部位,成为“城市自由民”。

(2)联产承包失去土地。联产承包经营土地是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城郊内未被占用的土地,随着各种种植、养殖业基地的形成不断集中在少数生产能手手中,这样就出现了将自家土地租给他人耕种和使用,而自身处于无农活可干且日子过得并不宽裕的农民群体。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利用离市区较近的条件,为了更好地生活,以“游击”形式进市区打工,所从事的职业多半是个体或小集体式的服务业。这一群体的人们,由于来去自由(只受雇佣者对劳动质量的管理),城市管理难以进行,因而也成为“城市自由民”。

2.成分之二:下岗、失业工人

经济体制改革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其成果的显著性国人有目共睹,且令人欣慰。但是,由于企业改制、破产、重组以及其他种种原因,下岗和失业工人增多,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下岗、失业工人成为“城市自由民”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下岗后无劳保待遇的工人。国家虽然制定了各种劳动保护条例,并尽财力允许范围而为之,但部分企业因种种原因无法按规定交纳下岗工人的劳保金,致使待岗工人生活无着落,他们不得不自谋职业。这一部分人与原单位的关系因单位无暇顾及而基本脱离,而能够找到的新工作单位一般除付劳务报酬外,根本不去过问其他事宜,因而他们几乎全部融入“城市自由民”的行列。

(2)下岗后另谋职业的工人。下岗工人中绝大多数都享有一定的劳保待遇或能拿到城市最低保障金,但生活一般都很拮据,他们大多又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关键时期,不能待在家中休闲,必须重新寻求工作。从理论上讲,这些人虽有单位和社区管理,但一般除领取应得款项外,对单位和社区的依靠程度并不大,处于自主地位,成为城市自由民的组成分子。

(3)买断工龄的工人。让部分工人买断工龄是企业改制中的一种做法,不论工龄年价值高低,其明显结果是部分职工在拿到了一定数目款项后,失去了原有的工作,成为失业者。由于买断工龄时没有年龄限制,因而除少数年龄较大者外,大都要重新进入工作人员行列,而所到之处,从管理的角度讲,几乎全部处于干活拿钱,不愿干就走人的境地;少数人选择经商,但不论生意大小,除纳税外,其他方面基本上无拘无束,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自由民”。

3.成分之三:外部流入人员

城市发展的开放性,使原有城市居民拥有市区的基本格局被打破,各种自认为在城市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人纷纷拥入城市区域,他们中90%以上的人都处于城市自由民的行列。

(1)各种形式的生意人。商品流通加快,物品齐全是城市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而生意人的增多是这一标志的有力支撑。生意人中物资贩运者流动性大,难于进行有效管理;即便是一些确定了生意方向、设有固定摊位的个体户,在缴纳了应缴的各种款项后,也基本上处于各自为阵、我行我素的状态。更有一些小商贩在流动中谋生,工商、城管部门对他们的管理除发现后罚款或没收经营工具和商品外,别无他法。可见,绝大多数生意人在城市内处于自由状态。

(2)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社会的发展,使农村变革加快,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资料促使农村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中的主成分已超越了他们的先辈,思想开放并大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很少有人待在家中过不富裕的生活,惟一可选取的出路是进城打工。农民工中除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务工队外,多数是自由打工族,而其工作一般无固定区域,哪里有活就到哪里“上班”,三天两头更换务工和居住的地方,因而,现有城市管理部门根本无法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管理。随着农民工队伍的不断壮大,“城市自由民”的阵营也日见扩充。

(3)无业游民。无论什么样的城市,无业游民处处可见,成分虽五花八门,但绝大多数来自外地。这些人整天无所事事,到处游荡,给城市形象以污点,也给城市管理造成混乱。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人是地地道道的“城市自由民”。

三、管理办法探讨

“城市自由民”的大量存在和增加势头是社会变革发展的必然。事实证明,如果没有这一部分人的参与,城市的建设、物流、家政服务等都要受到严重制约,进而影响城市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对这一群体在有效管理上的缺陷,将从各个方面影响城市的形象。因此,必须探讨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1.近郊失地农民的管理

(1)原乡镇管理。近郊失去土地的农民中的一部分因欠缺某种重新寻找就业的能力,以土地赔偿款在银行的利息或亲戚朋友有偿使用部分款项所得维持生计;也有一部分人早出晚归打工,但其居住条件不变,有事依靠的支柱仍然是原属乡、镇和村。对于上述人群的生活状况、问题解决以及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等,都应由原乡、镇、村各个相关部门进行义不容辞的实质性的服务管理,使他们成为文明的“市民”。

(2)社区管理。失去土地农民中的一部分人,利用得到的土地补偿款或租住或购买市区内某一社区的住房,很少返回原居住地,因而无法得到原属管理部门的有效管理。对于这一部分人,由于现从业单位的管理只是上班期间的劳动合同管理,对其他问题很少过问或根本不去过问,因而广泛意义上的管理应由居住社区负责。而每一个社区都有责任把他们作为新“居民”纳入到实质性的管理渠道中,绝不能认为他们不是社区原居民而不管不问。

2.农民工的统一管理

正如前述,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大量“解放”,进城务工的农民快速增加,要对这一部分人进行有效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登记工作。登记工作是对农民工进行有效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只有做好了登记工作,才能心中有数地实施管理。因此要出台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相关规定,对所有的农民工(有组织的、个体的和群体的)要求进城后必须到指定地点、部门免费登记,并发放从业许可证,待找到工作后电话通知登记部门,填充登记内容;工作、住址变动后要及时进行变更登记,以便及时通知相关管理事宜。农民工离开打工城市时应将手中持有的从业许可证退回登记管理部门,以便注销相关信息。

(2)录用单位凭证用人。农民工录用单位是否凭登记证用人,是农民工有效管理的第二关键点。若不规定按证录用,首先会使登记失去意义和价值;其次会使管理落空;三是使用工处于混乱状态,如童工使用等。规定了按证录用后,对非凭证用工的单位和个体要有相应的处罚条例,其力度应以用工者不敢再擅自用工为准绳。

(3)必要的检查落实。制度建立后要进行经常的检查落实,发现使用没有办理登记手续的农民工时,要在对使用单位和经营者按章处罚的同时,教育农民工遵守登记规定。对那些经教育不改的人要按情节进行诸如罚款(轻度)、不准在本市务工等处理,以便使管理落到实处。

(4)管理责任落实到从业单位。经过登记和凭证从业手续后,绝大多数农民工的从业情况都可以掌握在登记管理部门,因此对他们的管理可通过从业单位进行。这样,一方面可减轻登记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可使具体管理责任落实到企事业以及个体经营单位的负责人身上,农民工的生计、权利主张、社会公德教育以及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就会落到实处。

(5)无从业单位人员管理责任分解。无从业单位人员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进城后各自为阵的自由务工者,二是失去原工作后未重新找到工作单位者。对于前一部分人可规定每月(或更长一段时间)到登记处报到,说明有关情况,也可由登记管理部门推荐(登记管理部门可掌握一些劳务市场人员需求信息)从业单位供这一部分人就业务工。事实上,从发展的观点看,农民工登记管理部门应逐步向综合管理部门过渡,这样会更有利于农民工的生计。对于第二部分人员可责成原用人单位管理过渡期(一般不超过30天),其后由新用人单位管理或交由登记管理部门按前述办法管理。

3.下岗、失业工人的管理

(1)原单位管理下岗工人。一般下岗工人的原属单位仍然存在,它们理应成为这一部分人的服务管理单位。各单位应该充分发挥内部从业培训和再上岗指导部门的积极作用,妥善安置已下岗工人的生计,并加强相关管理工作。如果有意、无意地把单位内的下岗工人推向社会,使他们处于无人过问的境地,应视其行为为不作为、不道德的,上级管理部门应追究单位领导的责任。如果单位确无精力管理,应拿出一定的资金,委托相关单位和社区进行实质性管理服务,并专款专用,单位定期过问管理成效,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单位认为委托部门管理不善时,可另行选择代管部门。下岗工人若自行解决了工作时,必须在原单位进行登记,或办理必要的调动手续。

(2)政府管理失业工人。失业工人是社会管理的一大难题,应在享受社会低保的大前提下,各级政府全权负责他们的生计和管理,鼓励他们重新树立从业的信心,靠劳动改变生活现状。应在统一管理下,采取如下主要方法:①政府“输血救助”,疏通发展渠道,引导他们向利于自我生计的方向迈进;②成立免费再就业培训中心,从劳动技术、技能上完善他们的从业能力;③成立自救委员会,在发挥部分个体特长的同时,带动群体再创业;④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领取适度补贴,提高生活质量。各级政府在关心失业人员生计的大前提下,将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贯穿其中,使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4.特殊社区创建

对于绝大多数“城市自由民”的管理,最有效的管理办法是建立起特殊社区。这种社区的主要功能是服务前提下的针对性管理。

(1)划地修建简易住宅区。由于“城市自由民”存在的永久性,各个城市都应规划建设一些简易住宅区,供经济收入低的“自由民”低价位租住,且这些简易住宅区的每一处都应成为一个完整的社区。这样不仅可解决一部分“自由民”的居住问题,而且可对他们进行针对性很强的教育管理,从而使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的有序生活范围内,减轻管理部门的过重负担。

(2)提供必要的服务。特殊社区除为城市文明建设管理好入住域内的群体外,还应针对群体的特征提供必要的服务。其中最主要的是:①必要的生活需求服务,这可由区内人员有组织地完成。②就近解决子女入学,这可责成附近学校完成,或创建社区新学校(政府要给予大力支持)。③进行简单就业技能培训,这可由社区组织并低价位收取培训费来完成,也可发动区内具有特长人员利用休息时间义务培训。④提供必要的身体锻炼场地和简易器材,这可在社区建设时列入计划,部分器材可由企事业或个体经营者捐赠。其余如休闲娱乐设施等应视城市经济发展和入住社区人员总体收入水平而定,逐步完善。

5.互助资金的设立与筹措

“城市自由民”在生活上的最大困难是,遇到重大疾病住院和子女上学费用的支付,若仅靠政府救济和个人捐款是不现实的,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设立互动资金,创造以自救为主的绿色通道。这在特殊社区内尤为可行。互助资金筹措渠道主要有:

(1)自愿交纳,离开时结算。这是互助金筹措的主渠道。管理部门应出台相关规定,在低起点(例如10元/户)的基础上自愿交纳,由社区(未入住或没有特殊社区的人可由登记管理部分统管)管理并专项使用。若交纳人长期离开时,按一定比例结算使用情况后退还剩余部分,超支部分由其他方面筹措资金补充。

(2)政府救济拨款。解决这一部分人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除政府的责任外,实际上也是解决城市特困户和农民问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政府应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钱进行救助。拨款数量应按城市级别和市内人均生活水平确定,一般控制在每人5元~15元(按登记人数计)。

(3)企业捐赠。城市内效益较好的企业,应积极关注城市健康有序地发展,帮助有生活困难的农民工和其他“自由民”渡过难关。其实,有绩效的企业只要把“有意”节约的款项拿出来捐赠于上述人群,就能起到大作用。

(4)个人捐献。现今社会的变革发展,无论怎样调控,个人收入差距悬殊状况很难缩小,而收入高者中一些人本身就有捐献心愿,而一些人可在宣传动员后有捐赠行动。这样,就会筹集到一定数额的资金为特殊社区和特殊人群使用。

6.有力的监管机制

要想把“城市自由民”的管理工作做到较为理想的程度,各级城市政府管理部门的有力监管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要根据发展,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起自管委员会。

篇5

海洋采油厂海上平台多处海管立管使用时间已达到设计寿命,锈蚀比较严重,为规范海上平台现场、消除隐患,提高现场三标建设管理水平,需要对海洋采油厂39端立管进行更换,施工后实现本质安全化。

二、施工方案

4.1 陆地预制:

4.1.1 根据图纸和现场落实情况,预制各平台需更换的海管立管长度以及在平台甲板上的尺寸长度。预制完成后,对所有管道进行喷砂除锈,除锈质量等级应达到GB/T8923中2.5级的要求。刷H06-1环氧富锌底漆两道,HF-8氟碳面漆两道。

4.1.2 由第三方和监理检验合格后,将所需用料、机具装船运至各平台施工现场。

4.1.3 首先对原材料管线和管件喷砂除锈,刷2道环氧富锌底漆,报验合格后,根据图纸和现场测量尺寸,在车间预制各平台部分管段,经焊口组对、外观、射线探伤报验合格后进行试压。

4.1.4 用洁净清洁淡水榻橹式行强度试验及严密性试验,对于设计压力为4.0MPa的海底管线,试验压力为4.6MPa,试压期间压力以每分钟最大0.1MPa的速度递增直到达到95%的试验压力,最后5%试验压力以每分钟低于0.1%的速度递增直到达到试验压力。在试验维持其开始之前留有一定的时间确认温度和压力已稳定,压力稳定后的试验维持期至少应保持24h。

4.2 海上安装:

施工工艺流程(图1)

4.2.1 搭设脚手架:按照安全要求沿各平台甲板下海管立管走向搭设脚手架和安全网,安全部门对施工保护措施等进行验收合格后才可使用。

4.2.2 现场预制:脚手架验收合格后,将预制好的海管立管放置到平台更换位置,使用倒链、钢丝绳、吊管带等固定,与便于停产时节约施工时间,考虑到电检施工,现场预制时应将发电机、电焊机、气割工具等摆放到位。现场预制施工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到该项目的停产时间。

4.2.3 海管扫线:由平台人员将水龙带接至预留扫线阀门处进行扫线,扫线过程有管理区负责。扫线结束后用氮气吹扫锚固件以上管段,在锚固件放空处包裹吸油毡和毛毡,防止原油泄漏。

4.2.4 预制海管上平台就位:在各平台上提前预制海管支架,将陆地预制好的海管通过平台吊机或者浮吊吊至平台支架上。

4.2.5 锚固件以上海管割除:扫线结束后,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拆除旧海管立管及甲板下的水平海管,动火前用气体测爆仪检测是否存在可燃气体,合格后方可动火,在需更换的旧海管旁焊接抱杆,用倒链拉紧旧海管,施工分两组施工人员,一组从锚固件上部单双壁管交界处用气割割除单壁管,另一组在甲板上拆除需更换的旧海管,在原位置安装新管线并预留碰头焊口。将拆除的旧海管装卸到运输船送到指定地点卸下。施工时准备吸油毡3捆,用于管线通过氮气扫线后,内部残存污液处理。

4.2.6 海管碰头施焊:将海管立管穿过甲板与原立管锚固件上部组对,两组人同时对预留的焊口进行施焊。

三、施工技术要求:

5.1 安装技术要求

*钢管的外观检验:外表面不得有裂纹、折叠、斑纹和结疤、等缺陷存在。号料前,钢板应进行校平,矫平后的钢板允许波纹,按钢板的厚度规定如下:

1)18≥t≥14mm,波纹不超过3mm/m。

2)t≤14mm,波纹不超过2mm/m。

*钢管和钢板号料前,应检查其直线度,当直线度超过1mm/m时,应进行矫正。切割边缘的直线度误差应满足下列规定:

1)当切割的构件后续工序为手工焊时,误差不得超过±3mm.

2)切割构件的外型尺寸的误差不超过3mm.

3)钢板和型钢坡口角度的误差不应超过4度。

4)钢管坡口角度的误差不应超过±5度。

5.3 防腐要求

篇6

二、案例分析

商务谈判是在经济活动中双方为达成某种交易或解决某种争端而进行的协商洽谈活动,是双方相互调整利益,减少分歧,并最终确立共同利益的行为过程。作为一种协调行为过程,商务谈判是双方观点互换、情感互动、利益互惠的人际交往活动。而商务谈判的方式、技巧和策略,对于谈判的进程与结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以上案例分析,对于谈判技巧的运用更为恰当准确,赢得有利于己方利益的谈判结果也是一种必然。

第一,企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是影响延长石油集团公司加强对招标机构管控的首要因素。近年来,延长石油确立并大力实施“油气并重、油化并举、油气煤盐综合发展”的产业战略,在持续发展油气产业的同时,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今天,延长集团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一批重大项目有序快速推进,要在竞争中取得先机,实现世界500强的目标,必须切实加强企业管理,增强企业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做好招标机构的管理,规范招标业务,提高机构诚信,加强对招标机构服务质量的监督力度,采取动态管理,淘汰服务质量差的机构,坚决查处虚假招标、明招暗定、肢解发包、串标围标,确保招标机构业务的公正性、公平性,是维护延长石油集团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

第二,认真做好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是获取商务谈判成功的前提。所谓谈判,拆分开来讲,“谈”即指谈判者的沟通、引导能力,这是谈判者的人文内涵,或者说是他的情商;而“判”则是指谈判者运筹帷幄,评估、推断的能力,这是谈判者的科学内涵,或者说是他的智商。谈判是一门艺术,不仅需要智慧,也需要技巧,优秀的谈判能力不仅需要谈判者具备出色的沟通技能,更要求谈判者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扎实的专业能力以及具有把握和利用所处环境的能力。而招标工作往往是各方利益和矛盾的焦点,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群体,招标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影响集团公司的形象和效益。延长石油集团公司安排由招标部门牵头,专门抽调所属各单位业务骨干,组建专业的项目谈判团队,广泛进行市场调研,制定了详细、周密的商谈计划,采取所属各单位推荐、在公开媒体商谈公告的方式,并组织召开所属各单位的招标部门负责人座谈会充分征求意见,同时,法律事务部门对前来参加商谈报名的上百家招标机构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纪检监察部门对商谈全程进行监督,确保了本次商谈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果在谈判前没有做好信息收集和各项大量准备工作,那么必将在谈判中陷于被动,一开始就丧失了整个谈判的主动权。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各种商务谈判活动中,对有关的信息的收集、分析得越彻底、各项准备工作越充分,就越具备谈判环境的把握能力,谈判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第三,掌握恰当的谈判技巧是商务谈判成功的基础。商务谈判是协调经济贸易关系的行为过程,其内驱力是各自的经济需求。成功的商务谈判总是寻求达到需求结合点的途径。因此,商务谈判技巧不是研究虚假、欺诈和胁迫手段,而是探讨根据现代谈判理论和原则,为实现谈判目标,在谈判过得程中熟练运用谈判知识和技能,是综合运用知识经验的艺术。要提高谈判技巧,掌握现代谈判理论和相关知识是基础,总结他人和自己在商务谈判中的经验教训很有必要。将理论知识和经验运用到现实中去锻炼,培养在不同环境中,迅速、准确、自如地应用能力,是核心,是关键。本次延长石油集团采用的商务谈判技巧是制造竞争法。即寻找类型相同谈判对手,进行同一标的谈判。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众多的招标机构是同一标的竞争者,必然会提出内容不同的优惠条件,从而就可以用来压制不同的谈判要求,争取最大的利益。经过多轮艰苦的商务谈判,在上百家招标机构中最终选取了34家招标机构入围集团协作企业目录,并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费率和动态管理,收费费率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上降低了40%,节约了费用,为延长石油集团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一结果充分说明如果谈判技巧的运用更为恰当准确,赢得有利于己方利益的谈判结果也是一种必然。

篇7

企业资源外包业务于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它的迅猛发展及影响之广使 “外包”一词曾被《哈佛商业评论》认为是过去一个世纪最为重要的管理学概念之一。外包已经被公认为有助于提升企业供应链中核心业务的竞争力。成本节约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外包决策过程的两个重要驱动因素。针对企业资源外包的研究也是随之迅速发展的,目前很多的研究在于研究外包的重要性、外包的决策研究、外包在实践领域研究例如业务流程外包、信息系统外包、供应链外包、人力资源外包等方面都具有蓬勃的发展。当企业在执行外包决策时必然牵涉到与多个供应商合作的问题,从开始的供应商分析与选择、以及展开合作之后的测评与管理问题对这个外包决策的正确性以及能否达到预期目的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目前企业往往忽视了企业之间的合作作用,更多关注的是从成本节省和收益最大化的角度去选择和评估供应商,在这个企业的任何业务都可以外包乃至建立虚拟组织的经济社会里,本文着重研究如何有效管理外包供应商、如何与供应商建立更深层次的关系。

外包的基本概念以及外包的原因

外包(Outsourcing)就是将公司内部的部分业务活动以及决策责任转移到公司外部的供应商。外包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企业整合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外包的外延可以理解为:外包是企业获取外部资源的一种组织形式,它使组织从其他企业获得实质的服务或产品;外包处于生产交易和纵向一体化的中间地带,它是供应链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供需双方信任程度较高的一个类型;外包会对企业战略能力构成一定的影响,它是一种高层次的战略决策;外包关系是一种合约关系。由于组织的不同需要决定组织采用外包的形式和方式,目前最流行的外包形式主要包括:信息资源外包服务、营销外包、人力资源外包等。

外包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工具,首先可以改善公司财务表现,有利于企业更多地了解成本结构,加强成本控制,以达到成本效益。例如简化和控制营业成本,吸引外部投资者的资金。其次,将非核心活动外包出去,进行产品重组,使企业将自身内部的资源投放到自己更加擅长的领域,使公司的经营活动更加专注于重点;此外通常外包都是选择那些在该领域优势比较突出的企业,因此可以为企业提供企业内部无法提供的资源和能力。最后,外包还会促进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并与之分担风险,有效改善产品或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的运作灵活性。

然而,收益与风险共存,外包决策的过程中也出现很多风险,其中包括:不确定的风险,如不能正确区分核心业务和一般性业务;运作风险,在实际操作中,产品的质量可能会在外包之后下降、或者缺乏改进。投资的节省并没有达到预期计划,商业信息有可能被泄密或者被盗取利用等。企业内部能力的削弱,由于外包而导致了发包方退出了相关领域,从而影响企业未来战略的实施,员工的管理能力和员工的专业技能发生变化。企业谈判能力的削弱,谈判能力包括更换供应商的难度、对合同价格调整的能力、对质量控制和改善的能力、终止合同所造成的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削弱,企业对业务技术发展的了解程度和技术创新能力受到阻滞。

企业外包资源的内容与分类

确定企业资源与外包目标,区分企业的核心与非核心业务是外包成功与否的关键。外包企业资源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核心资源、外包资源、市场资源。核心资源是支持和发展企业核心能力、培育企业核心业务和核心产品的资源平台或技术平台。市场资源是通过市场购买的质优价廉的标准产品或资源,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独特品质无大的作用。外包资源与企业核心业务过程关联程度强,为企业提供特定属性的产品或服务,影响核心产品的质量和绩效。

目前普遍的观点是资源外包的对象应该是企业不具备核心能力的那部分,具备核心能力的部分则应保留在企业内部。与此同时,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业务外包可以提高其企业绩效的,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减少企业的业务,而集中于核心业务;二是业务的外包可以极大地提高这些业务的质量;三是导致企业成本的内生性提高。

如何有效地管理外包过程中的供应商

在这个市场变化快、技术日新月异、市场重组活动频繁、以及经济全球化的环境里,随着对外包认识的加深以及研究的深化,在决定了哪些资源可以外包,哪些不能的情况下,有效管理提供外包资源的供应商的问题是外包成功的保证。供应商与企业是不同的利益体,它们会以追求各自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导致供应商和企业的目标不一致,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供应商在外包过程中的运作以及如何管理好这些供应商,建立更深层次的供应商关系。为达到多方共嬴,有必要形成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供应商组合,系统的检验和管理这个组合能为企业带来价值增值和竞争优势。形成这个供应商组合,具体分为三个步骤:计划过程、执行过程和监督与控制过程。

计划过程

在形成供应商组合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计划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是为了解答在未来应该与那些供应商合作,形成一个供应商选择库,也就是供应商的筛选过程。在供应商筛选的标准上,在市场上的一个重要挑战就是要获得对公司的顾客和如何评价产品和这些支持的一个清楚认识。但是实证研究(Joseph M. Bonner, Roger J. Calantone,2005)指出在供应商对影响外包决策过程的决定因素的本质和重要性缺乏认识,因此如果供应商能够引起发包方注意到他们能够在企业供应资源选择上表现突出的话,那么他们就很有可能形成并且执行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在外包决策的过程中,在供应商的选择标准中发包方主要受供应商的绩效所影响,供应商的绩效可以用四大维度去考核,它们分别是:可靠性、具有竞争性的价格、服务支持、技术能力。其中具有竞争性的价格在传统的购买决策中是占主要地位的,价格因素仍然是目前购买决策的最主要决定因素;可靠性,指的是供应商按照预期及按时提供货物和服务的程度,发包方的购买决策倾向于那些有诚意及经常的交流的供应商。技能,买方非常关注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关系以及其提供的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服务支持,研究表明服务以及与服务相关的那些特性在资源供应商的决策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执行过程

计划形成了供应商的框架后,就到了执行阶段,这个阶段具体包括的内容有:形成供应商库、供应商的发展、以及整合供应商。相对于后两者,形成供应商库较为容易执行并且操作性强,主要是缩小候选供应商的数量,对供应商分类,评估和选择供应商。但是在供应商的发展和整合供应商的方面执行时的难度高,而且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别如东西方企业文化差别导致在这两方面采取的措施、方法和效果有很大差异。当供应商的绩效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或者未来的需求时,发包方最大的可能就是与供应商终止目前的关系,寻找新的供应商;或者是垂直兼并这个供应商,使问题内化。通过发展供应商的方法提供了另外的选择,采取供应商的保证、帮助、支持、升级、绩效改进等措施,从而帮助供应商提高绩效,改进质量和降低成本,并且让顾客知道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紧密。在这个过程里,紧密合作与及时的信息交流和转移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个过程的持续性是保证供应商能够持续改进和发展的关键(Stephan M. Wagner, Jean L. Johnson,2004)。

整合供应商就是战略上整合买方资源与卖方资源,以及把买卖双方企业的相关活动延伸和结合,建立更深层次的供应商关系,提高供应商生产和物流的效率。在外包过程,发包方和承包方企业是两个不同的独立个体,目标不同,要整合供应商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比想象中的难得多。日本企业在这方面做的比美国企业优秀,美国的企业常常置对方处于敌对的状态下,不能与供应商发展良好的关系。日本企业建立的供应商关系称为Supplier Keirestu,它的意思是卖主的一种紧密、持续学习、改进和与它相依附的企业共同繁荣的关系。这种关系改变了已往供应商企业为了生存和竞争,为了争取发包方企业的合同,一味迎合那些规模大、实力强的发包企业越来越高的要求,使得两者常常处于紧张和敌对的位置,毫无忠诚和改善关系的积极性。相反,keirestu 项目认为发包企业也应该做出相同的努力,应该积极改善与供应商的关系,建立双方的忠诚度。得益于keirestu 项目,日本的本田和丰田汽车公司在美国选择的外包企业或供应商都更加愿意与他们合作,在企业之间建立了更加深厚的信任和忠诚度。然而美国本土内的三大汽车制造商,通用、福特、克来斯勒汽车公司,却未能与国内的外包企业或者供应商建立起紧密、深层次的关系,更恶劣的是部分供应商表示愿意作为三大汽车公司零部件供应商,但是个人自己不会选择购买他们的汽车。

监督与控制过程

在战略供应商组合的最后一步就是监督和控制、跟踪与反馈。通过衡量和评估供应商的绩效(例如成本的降低程度、可靠性等方面)和检测系统情况,并且时刻保持系统的柔性以应付突发事件。一个有效的监察和控制能够有效地处理大量的信息、分析系统的能力,能够有效观察和预计到可能偏差,及时做出调整,提高对环境变化的反应速度和能力。

总结

在竞争剧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在变革中取得成功,倾向选择外包,把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似乎成为企业寻找出路的唯一途径和方法。但是当执行了外包决策之后仍然没有取得成功的时候,外包也成为了企业推诿的借口。因此,可以看出外包并不是企业取得成功的万灵药。企业要想通过外包把企业的注意力集中在核心业务、提高竞争力上,就不能以商业回报作为衡量外包表现优劣的唯一标准,更不能只关注从外包合作伙伴获得的好处,而是与合作伙伴建立长期、忠诚、信任、合作的伙伴关系,有效处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才能令外包发挥最大的效用,获得有竞争力和稳定的供应源,促进企业获取可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海法,王翔,伍晓奕.业务外包的风险与收益[J].经济管理,2003

2.金辉,杨帆.企业,你外包了吗? [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篇8

2、目前国内MBA教育分两种,一种叫春季MBA(单证),一种叫秋季(双证)MBA。单证是指通过研究生教育的硕士从学校毕业时拿到硕士学位证,没有学历证;双证是指硕士学历证(毕业证)和硕士学位证。

3、报考条件不同

篇9

1 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的作用

1.1 充分挖掘上市公司潜力

通过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能协助经营者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公司的长处与短板,并帮助公司管理阶层及时发现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所在,达到取长补短,充分挖掘公司潜力,进而提高经营业绩的作用。

1.2 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通过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能够客观地反映上市公司经营者的努力有效程度,进而对比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使信息的披露更加全面、完整,达到提高上市公司透明度的作用。

1.3 进一步规范证券市场

通过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可以增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完全性,使投资者清晰地了解上市公司运营情况,避免过度投机行为的出现,规范证券市场。

1.4 提供政策制定参考

基于管理有效性评价对上市公司管理程度更全面、更客观的反映,国家在制定上市公司管理政策与规定时,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可作为有效的参考依据。

2 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的可行性

2.1 符合政策需要

国家在近年来不断加强证券市场的管理力度,颁布了一系列完善与规范证券市场的政策规定,为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的施行开创了有利条件,在以绩效评价为核心进行上市公司管理的大环境中,管理有效性评价可借此“东风”,实现深入开展。

2.2 评价方法更科学

与以往绩效评价只对经营者实力进行评价相比,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更倾向于对经营者主观努力的有效程度进行评价,如此进行评价能够避免客观基础条件对绩效造成的影响,直接反映经营者的能力素质,更客观地体现了公司的潜力。

2.3 实践操作易行

当前,管理有效性测评软件已经运用到实际应用中,使管理有效性评价得到进一步的实践,而建立管理有效性模型、完善管理有效性体系等做法,也让管理有效性评价更加方便易行。

2.4 应用前景良好

一些部门和单位对管理有效性理论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希望以管理有效性评价作为指导思想,建立自己的评价系统,这些部门的支持为管理有效性的传播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 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体系

3.1 管理有效性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

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体系由评价目标、评价对象、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报告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其中评价目标是整个体系的中心,是评价活动的进行所要达到的目的,整个体系的设计和运行都要围绕目标进行。评价对象是评价活动的载体,直接反映上市公司经营者的管理程度。评价方法是保证评价活动公正性、客观性的关键所在。在建立完善上市公司有效性评价体系时,要将这三个要素作为重点目标进行建设。

3.2 管理有效性评价的指标选取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市场主客转变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上市公司的管理重点由成本管理逐渐转变为客户管理,以往单一的以财务指标作为评价指标的缺点与劣势越来越明显,为上市公司提供的决策依据十分有限,所以在选取评价指标时要根据可比性、可计量性、可操作性与可理解性等原则,并结合实际的会计利润率、经济增加值和补偿后经济增加值等依据,既要兼顾传统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又要建立新的指标评价

系统。

3.3 管理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我国证券市场与西方发达国家股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存在扩容速度快、股市有效性低等特点,因此在建立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特点,建立一套适合评价国内上市公司的指标体系。

3.3.1 财务评价指标。综合考虑国内目前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财务评价应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经营效率、成长能力、现金能力五个方面着手,全面客观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绩效水平。

3.3.2 非财务指评价指标。非财务指标可根据国内外惯例,对上市公司的核心业务拓展能力、战略管理能力、外部资源利用能力以及外部环境方面进行评价,来补充财务性指标评价的不足。

3.3.3 管理有效性评价指标。由于现行指标体系存在的缺陷,导致对上市公司进行管理有效性评价时,非财务指标评价的准确性与客观性都严重不足,这就需要建立动态的管理有效性评价指标,从而更公平地完成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

4 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DEA模型

4.1 传统DEA模型的局限性

在运用传统DEA模型进行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评价时,往往会出现输入的指标较多使有效单元变多,从而导致其失效,难以满足目前的管理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难以达到客观、准确的效果。

4.2 指标相对重要程度的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一种多元统计方法,能够从一批样品的多个评价指标中,找出指标之间相似的地方,并将类似指标划分为一类,汇合到一个分类单位,直到把所有指标分类完毕,使评价指标的聚合更全面、更合理。

4.3 聚类决策DEA模型的建立

运用贝叶斯系统、群策理论及聚类分析等工具,通过乘子型DEA模型求解出权重系数,并结合群策方法得出群策约束锥的基础上,处理好锥比率与权重系数的随机性,从而建立聚类决策的DEA模型,以改观传统模型管理有效性评价的局限性。

5 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的二次相对评价

5.1 上市公司管理有效性二次相对评价的作用

由于上市公司客观基础条件的不同,使等量的投入不能获得有效的产出,所以绝对的评价指标经常忽略其差异带来的影响,无法准确评价管理有效性的好坏程度。而二次相对评价能够剔除客观条件差异对绩效评价的影响,直接体现经营者主观努力的有效程度,使评价结果更全面、准确。

5.2 聚类决策二次相对评价模型

篇10

一、前言

旅游业是市场前景非常好的新兴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势头最强及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但是,我国现有的旅游企业无论在规模方面,还是在竞争力方面,都无法跻身于世界前列,这就对我国旅游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当前世界的三大产业是旅游业和汽车行业以及石油行业,国内的旅游业是指为国内消费者提供旅游服务的一系列相关行业,它包括游客的旅行方式、食宿提供以及各种旅游服务。

然而,因为旅游业的特殊性以及旅游企业数量的快速增长,导致当前我国旅游企业存在当前的竞争主要以价格竞争为主等的很多问题。所以旅游企业都在积极地寻找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过程中,不少旅游行业选择集团化上市之路以谋求更好的发展。但是,我国旅游业的现状是无论在规模方面,还是在竞争力方面,都无法跻身于世界前列,因此这就需要对我国旅游企业提出更好、更快发展的要求。因此,利用旅游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分析和评价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并且分析影响它的经营业绩的因素,对提高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中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之上,以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为主对其财务数据进行研究。其研究分析方法有:

(1)财务分析。依据财务数据,对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现状进行经营绩效及相关分析。

(2)对比分析。对旅游上市公司进行纵向时间上的经营绩效及其经营状况对比,和横向上对不同的旅游企业类型上的分析。

(3)回归分析。主要利用SPSS软件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和分析。本文主要以实证分析的方法,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我国旅游企业的经营绩效。

首先我们应当了解我国的旅游上市公司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发展水平滞后,上市公司数量少,整体效益滑坡,面临的制约因素多。其次确定指标然后对我国旅游上市公司进行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由于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中,关注着不同的评价目标。股东更关心的是企业的盈利情况和企业的成长能力,而企业的经营者则主要关心的是企业的运转情况和利润指标的完成情况,债权人更关心的是企业的偿债能力。所以结合一些参考资料在对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时应从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四个方面评价,文中选取了8个指标来反应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综合经营绩效。

本文采用旅游上市公司年报公开的财务数据然后对其进行经营绩效的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为了保证数据的代表性、结果的相对准确性和客观性,剔除了旅游上市公司中上市时间晚于2009年的上市公司。考虑到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为以A股上市公司为例的旅游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研究,故剔除了上市标识为AB或B股的旅游上市公司所以本文最终确定了17家旅游上市公司作为本文研究的样本。

在模型的构建过程中首先使用SPSS对财务数据进行整体分析,总结出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总体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对2009-2013年我国旅游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平均值的统计分析。接下来利用EXCEL软件对2009-2013年我国三类旅游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分别进行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的平均值统计排名分析。最后为了更好地对不同类型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客观的分析,采用回归分析法,利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①选择原始变量。②用SPSS19.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找出了四个综合变量,记这四个因子分别为F1、F2、F3、F4,而且这四个因子彼此之间互不相关。

从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得知:资产报酬率(X1),净资产收益率(X2)平均值分别为5.85%和8.83%,说明这段时期我国旅游上市公司整体资产盈利能力不高并且标准差较小说明我国各旅游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和净资产获利的能力偏弱。流动比率(X3)基本上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经营,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还是可以应付的,资产负债率(X4)为44.00%,说明企业有着很强的还债能力。总资产周转率(X5)平均值为0.53,低于企业设置的标准值,该指标反映了我国旅游上市公司平均销售能力一般,如果标准差较大,说明我国旅游上市公司销售能力差别较大。应收账款周转率(X6)平均值为96,大大高于企业设置的标准值,这个值越高,说明营运资金收回越快。我国旅游上市公司2009-2013年间的净利润增长率(X7)和总资产增长率(X8)平均值为5.33%和11.36%,说明了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稳步发展的趋势,但在这两项指标中,净利润增长率(X7)标准差值较大,说明我国旅游上市公司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经济现象。分析得到在偿债能力方面,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以强大的资金实力,使得偿债能力排名靠前,景点类旅游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维持平稳水平,抵抗风险能力比较好;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由于业务的繁多,体现出了较弱的偿债能力。在运营能力上,景区类自身具有有较多的供应商贷款,整体运营情况较好,排名靠前。

通过以上分析结果,得出了几点提升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建议。加大旅游营销力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观念,加强景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因而可以发挥政府的辅助作用。因此旅游公司才可以拥有宽松的市场环境,才可能把这种氛围传递给游客,进而使其实现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

(1)综合类。综合利弊,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一方面通过多元化经营,可以有效降低投资的风险,符合投资组合理论;但另一方面又有可能由于公司资源过度分散,无法将资源集中投入到利润最高的业务上来,从而无法实现公司收益的最大化。

篇11

近年来,一些天价高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深发展银行董事长兼CEO法兰克·纽曼2007年薪酬为2285万元,创下了A股上市银行高管薪酬的新纪录;2007年中国平安董事长兼CEO高达6600万元的薪酬总额在中国A股上市公司董事长中笃定夺冠;TCL多媒体科技控股有限公司CEO梁耀荣2008年1006万元的年薪,更是成为国内家电行业高薪第一人。据最新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金融、烟草、电信、石化等行业高管薪酬为行业水平的几十上百倍。高管薪酬激励能否使企业随着高管薪酬的增长而持续有效的发展呢?高管薪酬的上升与上市公司长期发展及当前会计盈利的关系是怎样呢?高管的高额薪酬能否降低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成本?目前的研究主要是从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的角度去讨论高管薪酬问题,然而高管对会计盈利的片面追求,有可能导致高管更加注重短期收益,限制了企业的长期增长,从而损害股东利益等不利后果。本文将尝试结合市场化进程,从可持续增长率及ROA两个角度来对比研究分析高管薪酬激励,并通过实证分析证实高管薪酬激励更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利益。

二、文献回顾

美国资深的财务学家罗伯特·希金斯(Rober·C·Higgins,1988)首次从企业财务管理角度提出企业可持续增长的观点,希金斯突出强调了可持续增长的意义,并从财务角度定义可持续增长率是指不需要耗尽财务资源的情况下,企业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Tompson和Strickland(1998)将战略目标定位在与公司长远发展相关的,同时,财务目标是公司近期内的计划,战略目标中的增长指的是市场占有率的增长,而财务目标中的增长指的是营业额与利润的增长。

(一)高管薪酬与可持续发展率 我国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比较晚,随着可持续增长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国内学者对可持续增长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得到了许多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有益结论。将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之中,李元旭(2000)从企业家的使命、对财富的态度、对权力的态度已经经营的原则四个方面阐述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指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企业经营行为不能以牺牲长远利益来换取眼前的利益,企业规模扩张应与人才培养、组织结构调整、自身财务能力、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相适应。

(二)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发展和上市公司薪酬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绩效与高管薪酬的相关读在逐渐提高(辛清泉、谭伟强,2009)。陈志广(2002)发现高管年度报酬与企业绩效、规模和法人股比例等存在显著正相关,以及行业、地区对报酬都有影响;刘斌等(2003)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CEO薪酬层面已经体现了一定的激励制约机制。然而,国内大部分研究只考虑会计盈利指标与高管薪酬的关系,较少考虑公司长远利益指标与高管薪酬的关系。而Dechow和Sloan(1991)发现,会计盈利指标容易诱使管理层为追求公司的短期绩效而降低研发费用的支出,从而损害公司的长期绩效。因此,如果高管薪酬符合最优契约理论的话,高管薪酬不仅应与ROA正相关,而且应与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率正相关。

(三)市场化进程对高管薪酬激励的影响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在市场化进程的背景下,由市场化进程推动了企业治理结构的不断调整,市场力量到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治理结构,仍然存在争议。市场化进程也会对薪酬契约成本造成影响,不同的市场环境决定了契约的不同成本。市场化水平并非简单决定于某一项规章制度或者单一的经济指标,而是一系列经济、社会、法律乃至政治体制的综合度量(樊纲、王小鲁、朱恒鹏,2010)。市场化水平的衡量可以分为五个方面: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可以发现,市场化水平的概念涵盖了信息环境、市场发育和法律环境这些因素(陈冬华、梁上坤、蒋德权,2010)。

在近30年的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东部沿海地区无论在经济发展方面还是在市场化进程方面都领先于其他地区。不同年份和地区的市场化进程都不尽相同,而市场化进程也会对薪酬有着一定的影响,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提高,薪酬管制也得到了放松,从而使得高管薪酬也随之增加。因此,考虑到不同年份和地区市场化进程的差异,有必要结合市场化进程来分析研究高管薪酬与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率及ROA之间的关系,这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也更能说明问题。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合理的高管薪酬与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率及ROA显著正相关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中国沪深股票市场2001年至2010年共十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检验样本,剔除金融行业以及数据缺失的样本之后,得到了8759个观测值。为了消除异常值的影响,本文对自变量的0-1%和99-100%进行了截尾处理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CSMAR数据库。为衡量不同年份、地区的市场化水平,本文选取樊纲等(2010)编制的市场化指数作为替代变量。

(二)模型构建 根据提出的研究假设,建立了模型(1)和(2)来分别考察高管薪酬和可持续增长率及ROA的关系:

ln(Compensationit)=a0+a1SGRit+a2Indexit+a3SGRit*Indexit+a4lnSizeit

+a5Levelit+a6ln(Overheadit)+ΣIndustry+ΣYear+?着 (1)

ln(Compensationit)=a0+a1ROAit+a2Indexit+a3ROAit*Indexit+a4lnSizeit

+a5Levelit+a6ln(Overheadit)+ΣIndustry+ΣYear+?着 (2)

其中,ln(Compensation)表示高管薪酬,本文使用公司年度报告中所披露的前三名高管薪酬总额的自然对数作为高管薪酬的变量;SGR代表可持续增长率,根据期初股东权益计算,可持续增长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留存收益率*起初权益期末总资产乘数,可以看出,可持续增长率体现了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能力;Index为各年份-地区的市场化指数;ln(Size)代表公司规模,等于公司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Level表示财务杠杆,是公司年末的资产负债率;ln(Overhead)代表隐性收入,在职消费一般通过业务招待费、差旅费、办公费、通讯费等形式计入公司的管理费用,因此本文选择管理费用的自然对数作为控制变量;ΣIndustry和ΣYear分别代表行业虚拟变量和年份虚拟变量。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1显示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中可以看到,在2001-2010年间,中国A股上市公司前三名高管薪酬总额的自然对数的平均值为1.33;可持续增长率的平均值为0.10,而ROA为0.05。从其他控制变量来看,代表公司规模的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的平均值为2.14,代表财务杠杆的资产负债率的平均值为0.45,代表隐性收入的管理费用的自然对数的平均值为1.81。各变量的相关系数并不高。

(二)高管薪酬与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率及ROA 本文首先考察了高管薪酬与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率的关系,结果报告于表2。结果显示,高管薪酬与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率没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市场化指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公司规模、财务杠杆及在职消费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接着本文考察了高管薪酬与ROA的关系,结果报告于表3。结果显示,高管薪酬与ROA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市场化指数、公司规模及在职消费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Index和ROA的交叉项系数显著为负,意味着市场化进程可能降低了高管薪酬对会计业绩的敏感性(辛清泉等,2009)。

从以上的回归结果发现,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会计盈利ROA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可持续发展率没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与前文的研究假设不相符,表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更多考虑的是眼前利益,而非长远利益。

从回归结果还发现,市场化指数越高的年份和地区,高管薪酬也会越高;公司的规模越大,高管薪酬也会越高;高管薪酬还随着在职消费的增加而增加,这也说明随着市场化进程的的发展,高管薪酬和在职消费都有了一定的增长(陈冬华等,2010)。

(三)稳健性检验 为检验上述结论的稳健性,本文还进行了如下测试:(1)上市公司年报中,不仅披露了前三名高管薪酬,还披露了前三名董事的薪酬,用后者代替前者,重复以上的实证研究过程。(2)本文又将ROA替换成经市场调整的股票回报率RET,用调整后的指标重新研究RET与高管薪酬的关系。(3)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也可能会影响高管薪酬,为控制住这一因素的影响,将其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回归。(4)由于本年度的高管薪酬可能部分反映了上一年度的企业情况,为此,再采用滞后一期的可持续增长率与ROA替代本年度的变量进行回归。以上的稳健性检验结果与前文的研究结果没有实质性差异。因此,前文的结论是比较稳健的。

五、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结合市场化进程的发展,考察了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可持续发展率及ROA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可持续发展率没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会计盈利ROA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与之前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可持续发展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的预期不相符,表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更多考虑的是眼前利益,而非长远利益。同时发现,市场化指数越高的年份和地区,高管薪酬也会越高;公司的规模越大,高管薪酬也会越高;高管薪酬还随着在职消费的增加而增加,这也说明随着市场化进程的的发展,高管薪酬和在职消费都有了一定的增长。

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高管薪酬研究的相关文献,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首先,在高管薪酬体制的改革过程中,不仅仅要关注公司的眼前利益,还要重视公司的长远发展。否则,高管薪酬水平的提高只是高管自利行为的体现,而这种高管自利行为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薪酬的激励效果。其次,考虑到不同年份和地区市场化进程的差异,有必要结合市场化进程来分析研究高管薪酬与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率及ROA之间的关系,这一提升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也更能说明问题。最后,为进一步加强公司治理,提升高管薪酬的激励效果,选择合理的考核指标,建立一个有效激励的高管薪酬制度,从而保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研究的不足在于,关于市场化进程和高管薪酬的指标问题,虽然本文使用的不同年份和地区的市场化指数来衡量市场化进程的影响,但它们是否能准确的度量,本文并没有充分的把握。对于高管薪酬,本文只取前三名高管薪酬作为高管薪酬的替代变量,这也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由于数据的限制,在职消费用管理费用来衡量,可能也存在一定的偏差。以上不足构成了本文的研究局限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吴育辉、吴世农:《高管薪酬:激励还是自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会计研究》2010年第11期。

[2]辛清泉、谭伟强:《市场化改革、企业业绩与国有企业经理薪酬》,《经济研究》2009年第11期。

[3]陈冬华、梁上坤、蒋德权:《不同市场化进程下高管薪酬激励契约的成本与选择:货币薪酬与在职消费》,《会计研究》2010年第11期。

篇12

第二条

成品油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做好成品油的安全生产和供应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工商部门要加强对成品油供应的监管,逐步建立起供应充足、价格合理、竞争有序、功能完善、优质服务的成品油经营市场。

第三条成品油经营企业,在取得《成品油经营许可证》和《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后,办理《营业执照》后方可营业且必须亮照经营。

第四条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不得伪造、涂改,不得买卖、出租、转借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转让。

第五条

成品油经营企业应当依法经营,公平买卖、计量准确、保证质量,不掺杂使假。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及时整改隐患,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万无一失。

第六条成品油经营企业,禁止下列经营行为:

(一)无证无照、证照不符或超范围经营;

(二)加油站不使用加油机等计量器具加油或不按照规定使用税控装置;

(三)使用未经鉴定或超过鉴定周期以及不符合防爆要求的加油机,擅自改动加油机或利用其他手段克扣油量;

(四)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五)销售国家明令淘汰或质量不合格的成品油;

(六)经营走私或非法炼制的成品油;

(七)违反国家价格法律、法规,哄抬油价或低价倾销;

(八)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经营行为。

第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的对于无照经营行为,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十四条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没收专门用于从事无照经营活动的工具、设备、油品等财物,并处以_万元以上__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于证照不符,超范围经营的,依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四条、第十七条规定,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处以_万元以上__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第六条第(二)、(三)款的依据____年商务部《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第四十条规定,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责令停业整顿,处违法所得_倍以下或_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第六条的第(四)、(五)、(六)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规定,责令停止销售油品、没收油品并处油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油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办法规定第六条第(七)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第四条、第四十二条规定,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第八条成品油经营企业要保存好进销货发票,记好进销货台帐,做到帐实相符。

第九条成品油经营企业年检的同时,应由市场股根据上年度巡查记录、违法违章记录、预警警示记录、文明守信记录,确定信用等级。

第十条

工商机关要加强对成品油经营企业的巡查力度和密度,不定期对经营企业巡查,每半年对成品油质量和数量至少抽检一次,并核对其进销货台帐。消协和_____要及时解决消费者的投诉,严厉打击各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第十一条无证无照加油站及立桶式加油站由各工商所在各自辖区内负责取缔。

篇13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规范性文件审查监督,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一是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工作。对新制发的规范性文件,严格审查是否存在地方保护、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条款,确保民营经济“法无禁止即可进入”,从源头上保护民营经济跟其他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二是对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对全县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专项清理,对存在限制民营经济发展内容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修改或废止,为民营企业提供平等法治环境。三是制发政策规范性文件认真听取民营企业的意见建议。对新制发的规范文件,起草单位一律征求企业行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意见,增强规范性文件的执行力。今年以来,为县政府常务会合法性审查218件,其中招商引资协议91件,督促催办备案规范性文件7件,继续有效的59件,拟修改的2件,失效的43件,没有出现与上级政策法规相违背及违反公平竞争的规范性文件。

(二)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一是完成行政执法“两主体”清理。开设法律大讲堂,组织各级领导干部200余人集体学法,强化干部法治思维。完成了行政执法主体与执法人员清理,完成全县245执法人员证件办理。8月14日,在县中学举办2020年州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考试(县考点),全县乡镇部门共234人参加,提高执法人员的水平和能力。强化执法实务培训,邀请专家集中开展执法实务培训2次,提升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加大对重点执法领域的监督检查,确保行政执法行为的合法性,重大行政处罚备案17件。二是落实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组织县级部门开展行政处罚、强制权力事项网上运行。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切实提升行政执法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透明化水平,避免过多扰企。三是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开展证明事项清理,严格落实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四是加强行政执法监督。通过日常检查、接收举报、专项检查等形式,认真开展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整治市场监督管理行业乱点乱象,规范217家企业、商户经营活动。及时办理涉及民营企业的行政复议案件,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三)整合法律服务职能,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发展。一是完善律师担任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制定工作指引,提升担任民营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律师的专业素养。发挥律师、法律工作者作用,积极掌握企业法律服务需求,帮助民营企业提升防范法律风险能力,推动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法律服务需求相适应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体系,引进绵阳3家律师事务所为企业提供法律支持。二是组建涉企专业服务组织。依托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参与涉企重大项目洽谈,起草、审查、修改重要法律文书及合同协议。组织律师、法律工作者深入民营企业靠前服务,帮助企业防范和化解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以“法律政策八进”活动为载体,持续开展“法律政策进工地”“法治体检”等活动,在宜居县城、漳扎魅力小镇、九绵高速(LJ3、LJ6标段)、川九路等重点建设工地,组织律师为工地项目部提供“点对点”的一站式法治体检服务,审查劳动合同120余份,提出法律意见20余条。三是健全公证法援服务机制。创新民营企业法律援助机制,为民营企业涉及法律问题提供法律咨询、维权指引等法律服务。加大对劳动争议法律援助案件协调沟通力度,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深化公证机构服务市场功能,主动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和投资保护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服务,助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今年办理涉企公证6件,法律咨询150人次。四是防范化解涉企矛盾纠纷。打造“调解进企业”矛盾纠纷机制,拓展涉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渠道,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行政复议及行政执法监督等多元投诉协调处理机制,开展涉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全力化解涉企特别是民营企业矛盾纠纷。今年各级调解组织受理涉企纠纷8件,调处成功8件。

(四)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引导民营企业依法经营。一是深化“法律进企业”活动。将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与推进“七五”普法规划实施有机结合,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定期服务民营企业典型法治案例,教育引导企业经营者和职工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营造浓厚的民营企业营商法治氛围。二是开展企业法治体检活动。扎实推进对民营企业的法治体检活动,为民营企业开展政策解读和法治宣讲活动,加强民营企业的政策解读,构建风险防范和纠纷解决机制,健全企业风险防控体系。三是开展“法律大讲堂”法治宣讲活动。邀请知名律师围绕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劳资纠纷等涉企案件深入剖析解读,并进行现场法律咨询。今年开展法治进工地13次,发放宣传资料1800份,解答法律咨询72人次。

(四)主动监管,确保安全生产。一是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坚持把安全管理作为服务保障工作的重点,严格按照“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重要节点和敏感时期必检”的要求,定期开展安全大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下发整改通知。此外,专管民警还深入各重点项目建设工地开展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法律知识、安全管理常识教育培训,并与施工单位签订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责任书、治安管理责任书,全面落实治安安全管理责任,确保安全稳定。二是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特殊人群管控,切实过滤危险因素。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切实增强风险理念,结合灾后重建治安维稳工作实际,主动进攻,以“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工作为主线,牢牢抓住“管人”这个关键点,坚持以严管重罚的高压态势规范实名制采集和特种行业管控工作,全面掌握流动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全力防范消除各类不稳定因素和隐患。

二、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整体法治意识不强,营商法治氛围不足。当前我县依有部分群众“不信法、信上不信下、信利不信理”,导致缠访、闹访现象偶有发生,影响了政府权威和营商环境。部分企业依法经营、诚信守约意识还不够强,导致有不依法经营现象出现。

(二)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服务较少。经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县县域内聘请律师法律顾问的企业仅6家,企业法律顾问的作用主要集中在提供法律咨询和诉讼事务等方面,极少参与企业决策论证,为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甚少。

(三)调解员素质不平衡,影响工作效率。随着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涉企人民调解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对人民调解员的依法调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县仅有85名兼职人民调解员,素质能力存在参差不齐,导致有的调解工作质量不高,效果不理想。

(四)执法人员素质不齐,营商环境还需优化。部分执法人员在执法的过程中,还是有选择性执法和滥用自由裁量权,“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营商环境大打折扣。

(五)部门服务欠优。职能部门服务质量有待提高。职能部门在服务意识、质量方面还有所欠缺,存在态度冷漠、推诿扯皮等现象,办理手续过长,甚至还出现某部门的股室遗失企业相关资料的情况。政务中心未完全发挥职能。目前,政务服务中心将各职能部门的部分窗口单位整合到一起办公,仅实现了办公地点的整合,还未能搭建能够沟通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部门之间办理情况等信息共享无法实现,企业办理相关手续仍然步骤多、时间长,无法做到多证合一、并联审批、一站式服务等目标。

三、下一阶段工作举措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分析我县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根源,及时整改问题,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不断壮大我县民营经济发展。

(二)要积极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建立健全涉企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行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一窗多办事”。推进律师参与调解工作,完善诉讼与仲裁、调解、公证的有机衔接。推进民营企业纠纷调解仲裁,在矛盾纠纷多发的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专门服务窗口,并选聘优秀法律服务工作者进驻调解联系点。组织引导律师积极服务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企业决策论证提供法律咨询,为重点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开展民营企业公司律师试点工作并发挥作用。坚决查处影响行政效能和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各类行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