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5:42:1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传统文化与班级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每到大课间活动时间,我们班的孩子就会拿出围棋、象棋、孔明锁、九连环这些传统玩具,三三两两围在一起,解锁的解锁、解环的解环、下棋的下棋,遇到难解的锁、难解的环,孩子们会共同探索解环、解锁的诀窍,棋逢对手的更是不亦乐乎,车马炮你来我往,笑声亦随之飞扬。传统玩具蕴含着古人的智慧,是传统文化最通俗的传承,“玩”的方式不仅能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中不自觉地亲近传统文化,更能增进小朋友的友谊及合作能力,还能有效避免课间活动中的不文明现象,传统文化与课间管理因此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二、汉字故事&课前两分钟
“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文学形式,与其站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干巴巴地讲解传统文化是什么,不如让传统文化融进故事里,让孩子们在故事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每节语文课的课前两分钟,我都会留给孩子们讲一讲“汉字的故事”,轮到讲故事的孩子会在PPT上详细地展示某个汉字从古到今的演变过程,并配上生动的讲解,日复一日,汉字身上附着的传统文化润物无声地流进孩子们的心田,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表现力也在讲解中得到提升,传统文化与学生能力的提升因此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三、传统美食&班级奖励
1.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得到加强
建设一支思想过硬、团结务实、能干事、干好事的领导班子,直接影响着学校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未来。对此,学院领导非常关心。在学院组织部的直接领导下,经过考察、评议,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推选陈皓、高喆两名同志任副校长,成立了新的学校领导班子。新领导班子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学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秉承老班子的优良作风,工作积极主动、任劳任怨,工作踏实,工作成效突出,圆满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推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2.中层管理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今年暑期,经学院组织部批准,在自愿申请基础上,经过民主评议、学校考核,完成了新一轮中层干部聘任工作。新的中层管理队伍,是在过去三年磨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组合,有些岗位进行了调整,有些岗位也吸收了部分年轻成员。调整后各岗位工作人员很快进入角色,积极开展工作,用他们实际工作成效证实,这次中层调整是成功的,广大教师和学校领导是满意的。对学校中层管理,本年度进一步加强,改进目标管理中的过程管理,要求各科室不定期汇报、交流工作,“工作简报”应用于过程管理是我们今年管理的一大亮点。我们还改进了中层科室考评方案,实行“群众投票、领导打分、实绩考察”的方式,实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有效的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管理效率。
3. 成功召开工会一届三次会议,规划学校第二个三年发展目标,完善学校制度建设
2009年暑期,我校隆重召开工会一届三次会议,在热烈、祥和、民主的气氛中,教师代表积极为学校发展献言献策,共同谋划学校发展,共商学校发展大计。会上通过了《第二个三年发展规划》《学校章程》《中层科室考评方案》《教师考评方案》等规章制度。《第二个三年发展规划》为学校今后发展明确了目标,让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又开始了新的征程。《学校章程》《中层科室考评方案》《教师考评方案》等规章制度,是我校制度建设再上新台阶的标志,是我们多年经验的提升。
4.圆满完成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按照济宁学院党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2009年3月至7月,学校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确保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学校专门成立了学习实践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全体党员会议,认真制定了《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整个活动紧紧围绕“如何全面实施以校为本的新基础教育改革”,“如何深入探索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小学教育完美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开展。经过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上级“规定动作”,并在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和活动实效上有所创新,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重点做好甲流防控,建设学校安全工作长效机制
今年,面对甲型流感不断蔓延,威胁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不利局面,全校师生一起行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绝不松懈,健全防控机构,制定防控方案,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制定《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预案》,加大力度开展防控知识宣传,建立家校防控机制,坚持做好晨午检和跟踪调查,消毒,通风、零报告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在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有效控制了疫情,保证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6.加强班级管理,强化习惯养成教育,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
本年度,为深化学校发展,学校调整了工作思路,把工作的着力点落脚到“班级”和“课堂”。学校提出“德育以孔子仁爱思想为核心,以争做少年君子活动为抓手”,重点落实在班级管理。为加强班级管理,学校组成以校长、分管校长、级部主任、班主任为主的德育队伍;实行班主任交流月例会制度,总结推广班级管理经验,改进教育方法;抓好执勤队伍建设,加强执勤总结、反馈、表彰;开展“校园志愿者”活动、“零废纸活动”、“特色班队建设活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等;充分利用校园之星评比、流动红旗评比,进一步强化、规范班级管理。本年度还坚持每月开展一次班级主题班队会观摩活动,班级主题班队会给教育一片新天地,给学生一个大舞台,班主任老师的精心筹划、良苦用心,孩子们的真诚执着、自信大方给每一位观摩教师都留下深刻印象。
7、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系列活动。本学年开展了春、秋季运动会、校园吉尼斯比赛、举办了首届水果节、开展了读书月活动、第三届全校学生才艺大赛,举办庆祝建国60周年师生书画比赛、建队六十周年“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等,成功改选了少先大队委,加强了学生干部的管理。
组织开展了教工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篮球比赛等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等;召开了 “三八妇女节”庆祝及表彰大会;重阳节慰问退休教职工、组织外出活动,教师节庆祝活动等。
8. 增进学校、家庭、社会联系,构建联动新模式
09年上半年家长委员会成功进行了第二次改选,下半年又分级部适时召开形式不同的家长会。组织有经验的教师为家长做家庭教育方面的专题报告,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增进家校沟通交流合作,共同促进学生成长。同时,外聘了曲阜市公安局、司法局、驻区部队、地税局等多家单位领导担任我校校外辅导员,开展活动,增进交流,服务学校。
9.实施“决胜课堂”战略,加强校本教研,提升科研水平,锻炼教师队伍
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严格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等教学环节的管理,根据各班级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加强重点学科、薄弱学科、重点年级、班级的质量监控与跟踪管理,组织全体教师上好常规课、通评课,期末分项测评、业务检查、家长、学生问卷调查稳步实施。本学年中,学科领导、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经常性进行跟班听课,进行教学调研和指导,并专门召开了一年级和毕业班教师会议、教学研讨会议。
继续深化校本教研活动。“说、上、评”教研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精品备课夹”工程提升了教研水平;常规课堂教学的督査工作,促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经验交流会和班主任管理经验交流会,让经验实现共享;观摩课、评优课、示范课等教学比赛和教学展示,让课堂展示了风采。
继续深化国家级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省级课题《走近孔子》、《我的月亮》等品牌课题的管理。本年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等五项曲阜市级课题顺利结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结题申报工作也已完成。
持续开展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工程。一是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09年中,我校派出大批学科教师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参加了徐州全国“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会、南京“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数学、学校管理研讨会、《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研讨会等。二是鼓励部分教师报名参加了济宁市继续教育网上培训,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曲阜市教育知识竞赛等。三是评选部分教师参加第一批电教骨干教师培训等措施。加大了教师培训力度,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10. 实施开放办学,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及管理交流。
李校长到香港参加孔教学院儒学研讨活动;朱彩霞老师到香港支教;我校与青岛师范附属小学、日照五莲职小开展了三地的教学联谊活动;和曲阜市书院街小学和田家炳小学的“同课异构”教学观摩活动。
我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和建设先进经验赢得了多方关注, 09年来到我校指导参观交流的领导和同行络绎不绝。我们迎接了美国、加拿大、台北市、香港教育参访团参观访问;接待了上海卢湾区、济宁一中分校、梁山泗水等县教育局三十多个参观考察团。
我们还邀请山师大于教授、张茂聪教授、曲师大唐教授探讨学校发展思路。邀请山东教育编辑部陶继新教授来我校指导传统文化建设工作。聘请LDC项目发起人康长运博士为我校顾问。
11.加强幼儿园管理,深化幼儿教育科研工作。
在做好幼儿园常规工作的基础上,精心创设的环境,体现教育性、艺术性;充分发挥青年幼儿教师的优势,针对幼儿的良好习惯养成、自理能力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等方面,设计长远研究课题。针对幼儿特点,注意动静结合、室内外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设计科学合理的幼儿系列游戏活动,通过不同层次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12、其他几项工作
一、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近几年来,传统文化如星星之火燎原,全国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很多人在学习和实践中受益,满满喜悦幸福的收获。很多学校也纷纷号召老师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本校在校长的带领下也学习传统文化,师生一起学习《弟子规》,落实《弟子规》,受益匪浅。我记得于2013年3月在中央党校80年校庆时讲话中提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这对于中职生管理同样适用,以传统文化为引,教导学生学习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树立远大志向,打下实现美满幸福人生的基础。
二、传统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1、传统文化--《弟子规》的介绍
班级管理中,传统文化的运用,首先提《弟子规》这部经典。百度是这么解释《弟子规》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弟子"的意思比较多,北京市老百姓国学会邓卫东老师指出,"弟子"的意思也应该与时俱进:在家,指孩子;在学校,指学生;在公司,指员工;在单位,指下一级;在社会中,指公民;在中华文化传承中,指后学。"规"就是规范,就是规矩,就是规则,就是规律。很明显,中职生也是非常适宜学习《弟子规》的,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如何运用。
2、《弟子规》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首先要想在班级管理中弘扬《弟子规》,作为本班班主任,必须学习落实《弟子规》,老师是行为示范,以身作则,以德服人,假如作为班主任都没有落实好,没有受益,学生如何服班主任,怎么可能愿意学习落实呢?三年前开始,我慢慢在生活、工作中学习并落实《弟子规》,有很多的经历、体验和感受,收获颇多,是一名实在的受益者,所以在带领学生学习的时候感到很有自信和说服力。
其次,以《弟子规》为班规,学习并一条条落实。回想这些年来的学生管理经验,本人认为有问题的学生家里都有比较严重的家庭问题,成绩好懂感恩、尊敬师长有礼貌的学生大都家庭教育比较好,和家人相处得也比较好。那么通过《弟子规》学习,让学生懂得如何行孝,在落实孝道中慢慢培养自己的感恩心、爱心和包容心等。一个学生连自己父母家人都没有感恩心没有爱心包容心,试问他还有对同学对老师对学校对社会的感恩心吗?没有,或者说这样一颗心已经被污染蒙蔽了。《弟子规》正是能唤醒这一颗心,唤起学生的孝心爱心感恩之心。《弟子规》上说道:"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对待父母能恭敬有礼,习惯养成后自然对谁都是礼貌有加了,对师长更不用说。因此,班主任在家行孝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家人长辈,这个恭敬心谦虚的心慢慢就生发起来。然后把握教育时机帮助学生处好跟其家人的关系。本人班级有一名男生,很调皮,平时也难管理,从小到大没有做过一次饭菜给他的父母亲,我从中帮助这名学生搞好与父母亲的关系,有一次到他家家访,我提前分别跟他们父母亲沟通好,让这名学生做一次饭菜给他父母亲吃。这名孩子在我的劝说协助下,第一次认真在她母亲指导下完成了三个菜。一家人很开心,他的父母亲乐开了花。后来这位学生慢慢重新回归到学习的轨道上。我打从心里感到欣慰。这就是行孝的力量,"百善孝为先",行孝是做人的根基,也是其他美德的基石。还有,《弟子规》里边说道:"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这句话教导学生在家对待兄弟姐妹的态度,需要恭敬和睦相处。这样对父母亲就是孝顺。在学校也是一样,同学们之间要像兄弟姐妹和睦相处,这样对老师们就是孝顺。在家在校一样的道理。我们班学生经过一年多相处,就像兄弟姐妹一样暖和和的。
3、落实《弟子规》的总结与反思
除了本班落实《弟子规》来管理外,其他任课德育课也结合《弟子规》教学,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比如从没有跟老师打招呼的同学也变得主动打招呼,以前懒得打扫的同学也变得积极主动打扫课室还有擦黑板。学和落实使得学生们受益匪浅,本人也成长了不少。《弟子规》的落实需要长时间熏修,在落实过程中如果再增加多些讨论分享更好了。
三、传统文化与班级管理理念的结合
除了《弟子规》作为班级班规,本班在管理当中也运用了一些传统文化的观念。比如扫地这件事。学生从小有个概念,就是扫地是惩罚做错事的学生的。本人运用了传统文化中"福报"这个词引导学生。我说,扫地是有福报的人做的,有福报的人就是有能力的人,能为大家服务的人。这也是增添福报的一种方式。我们知道,一个人可以增添福报,也可以损福报,福报只享受而不增添,用完就会没有,古人都有说"厚德载物",没有大福报,如何承载那么多可供享受的物质财富呢?当我用这个观念教育引导学生的时候,学生们慢慢地对扫地产生了另外的看法,以前值日有不积极扫地的,现在也会主动扫起地来。还有一个事是饭堂吃饭的事。最近几个月,学校开展了"文明用餐"活动,号召同学们在就餐时做好文明礼仪,吃饱后主动收拾碗筷,还有收拾桌子。在这个活动中,教育学生,惜福也是增添福报,浪费粮食损福报。古人说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厨中有剩饭,路上有饥人。""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学生们在就餐中学会文明排队,珍惜粮食,效果显著。另外,教育学生尊敬师长,如果顶撞师长,对师长无礼也是损自己的福报的。这样学生慢慢明理,同时深入脑海并落实,渐渐形成习惯。将来出去社会工作就会尊敬自己的上司,没有顶撞,态度良好,仕途也会顺利。还有穿衣这个事。一些学生因为追求"时尚",会把裤子简短,或是把上衣简短,像有些女孩子平时也有喜欢穿露肩露大腿的衣物裤子。这时可以教育学生,穿着暴露也损自己的福报。因为女人像大地,大地生发,比如种子植物等都是需要藏起来的,所以女人得把自己"藏"起来,衣服不能穿着过于暴露,这样把福报都漏了。而且穿着过于暴露,也会给男人带去邪思邪念,哪好呢。学生们认识到这点就不会老想着让自己穿得"性感"了。传统文化教育起学生来可说是头头是道,有理有据,又能落于实践,太有帮助了。
四、总结与展望
传统文化在班级管理中可谓是如鱼得水,能起到很明朗的效果。特别是《弟子规》的运用,学生在接人待物、生活规矩方面更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期待将来更好地运用传统文化,使得班级管理更上一层楼。
学生教育工作千头万绪,如果班主任不能分清轻重缓急,其结果往往是搞得自己焦头烂额,久而久之,班级管理工作也将变得混乱无序。而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跨越时空,蕴藏着丰富的智慧和力量,班主任应充分挖掘其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并在其指导下,做好班级管理的“三轻三重”。
一、班级管理中的“三轻”
1.教师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心态要轻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认知方面的个性差异、性格类型差异、气质类型差异、能力水平差异,还有一般能力和特殊才能的个体差异等。
“夫子教人,各因其材。”(《论语集注》)在没有教育心理学理论支持的年代,大教育家孔子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教育,长善救失,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出了各种人才。孔子这种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更是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导。
【案例1】班里有三名学生很“捣”,他们经常在一起“研究”怎样做才能钻班规的空子。上课嬉笑、喝水、干咳、接话茬,下课疯狂打闹、相互捉弄,学习上不思进取,说别人不敢说的话,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我在教育转化他们的过程中,“允许犯错、集中纠错、耐心改错”的轻缓心态起了关键作用,采取了“欲擒故纵、收放结合”的教育方法,既有评理,又摆事例。在我一系列的教育措施下,他们慢慢转变,学习积极、态度认真,最后升入了理想的高校,毕业后多次返校看望老师,言谈之中除愧疚外更多的是感激。
2.教师抚平学生受伤的心灵,语言要轻
从事班主任工作20多年,笔者清晰地感觉到,现在的孩子“个性强、很敏感”,他们容易将眼前的小事复杂化,别人不经意的言行可能就会引起他们的怀疑、猜忌、甚至怨恨,进而引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如果家长、老师未能及时发现端倪、及时化解不良情绪,他们“受伤的心”很容易崩溃。
【案例2】班里的一名学业优秀生,由于不满于母亲“自私”“素质低”的教育方式,长时间和母亲冷战。高三下学期,母亲因害怕影响孩子高考备考,无奈地选择离家的方式淡化矛盾。长期积累的教育教学经验告诉我,这时候的孩子因为自认为是“受害者”,逆反心理很重,不能盲目批评,我选择用温润的语言,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化解学生的怨气。我和他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坦诚自己儿时对父母也存在误解,并且告诉他这很真实,很正常。谈话对孩子触动很深,从眼神和行动中我感受到他的积极变化。我继续观察并适时加以鼓励,最终母子和好如初,孩子也如愿考取一所名校。
3.教师对待班级取得的成绩,看法要轻
当一名老师送走一届又一届学子,看到学生一步步成长成才时,会感到无比欣慰,自豪感重得“不得了”!然而这些成绩已属于过去,三年看似短暂,但却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轮回。现在的社会信息量大、信息传播迅速、人们的观念更新快速,眼前的学生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习惯上变化都很大。所以更新、更复杂的教育对象正等待着老师去接受、去研究。如果只满足于以往取得的成绩,凭旧的经验来应对新的情况,势必与现实脱节,造成高耗低效。
【案例3】某青年班主任,凭借自身优势和工作热情,和学生打成一片,呕心沥血努力工作,班级各方面活动表现突出,眼看班里“水美鱼肥,一派丰收景象”,其实暗礁隐藏,问题隐患,却不自知,一次突发事件,使自己措手不及,处理方法的简单急躁,引发了师生冲突,青年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受到很大挫伤。我和其深入交流,提出了管理建议――在班级管理取得一定成绩时,要把眼光放远,不能满足于现状,居安思危,对眼前的“平稳态势”冷静分析,摸清班级脉搏,关注特殊学生,及时发现隐藏问题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班级管理中的“三重”
1.重“立德树人、成人成才”的教育理念
高考竞争日趋激烈,家长望子成龙之心更为急切,高中学校和老师过多地承载了家长对子女的成才期望,从而使学校教育出现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弱化心理健康教育、仅重视文化成绩的状况。
将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最终不是会考试的人才,而是会解决实际问题、会做事的人才,是能在服务社会的工作中做出业绩和贡献的创新型人才。现有高中教育教学理念一定要从培养高分生转变为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因而“立德树人、成人成才”的教育理念变得尤为重要。
2.重“潜移默化、行胜于言”的教育实践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倡导“以身立教,其身亡而其教存”。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言教在于说理,旨在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而身教在于示范,旨在指导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方法,养成某种行为定式。班主任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大到道德品质,小到一言一行,都极易被学生模仿,老师以身作则、以身教人正是教育有效性的重要保障。教师应不断加强个人修养,提升个人品质,以高尚的品德和行为去影响和塑造学生,用无声的语言去感染、熏陶学生。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自己首先不做。多年班主任工作的经历告诉我:“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3.重“终身学习、更新观念”的教育远见
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是指每个社会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而持续学习的过程。在2013年教师节给全国教师的慰问信中,勉励广大教师要“三个牢固树立”,其中之一就是“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作为班主任,近距离面对一个个鲜活的教育个体,不仅要重视终身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作用,还要重视终身学习在人格塑造、个性发展、潜能开发、批判精神等方面的功能。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老师,应该学什么?
(1)学理论
教育要以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生幸福为本,把握教育方向是重中之重。任何新形势下的教育方针、政策、理论都应该成为班主任老师的学习内容。例如,教育部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描绘了10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图,班主任老师应深入学习,自觉对照《纲要》找不足、找方向。只有努力把自己的教育实践同改革发展密切结合起来,才会在这片热土中成功地播种、培育、开花、结果。
(2)学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力量,当今世界各国发展中面临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在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得到启发。比如,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紧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社会诚信度每况愈下――“以诚待人、讲信和睦”;骄奢享乐持续蔓延――“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等等。班主任老师通过学习和领悟,把适合新时代学生需要和发展的传统文化精髓融入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去,形成主流的思想阵地,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学经验
教育教学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工作,又是群体性工作,不同的班主任教师,都积累了具体的、实用的教育思想、策略、方法,相互之间努力学习经验,能有效避免走弯路。学习时,一定要把借鉴经验和提升自我相结合,不可以生搬硬套。要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思考,善于对比,努力完成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教育。
总之,班级管理不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而是一项富有动态性、创造性的工作,而班主任是班级管理中的灵魂人物,班主任老师要坚持学习,把握好中华传统文化与时代教育脉搏的契合点,了解学生真正的心理诉求,切实做好“三轻三重”,班级管理工作就会稳步发展,取得实效。
一、以打造制度文化为底色
管理学界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任何一个组织机构,都必须有一套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方向,作为组织内部成员行动的依据,从而促进团队的组织效能。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就是确立班级管理目标和原则,为班级活动的有效展开奠基。
学生进校后不久,依据班级总体目标,在教师指导下为自己三年的学习生涯做个设计,明确三年的努力方向。班主任将其归整成档案,每学期对学生的发展进行点评。学生生涯档案的内容包括:学生的职高三年的奋斗目标、人生的长远奋斗目标;为达成目标将在各阶段获得的技能证书;为完善职业素养,打算在班级中进行的工作历练;除专业学习外,还将在三年内学习的技能、素养;记录三年中获得的奖励。
除此以外,在班级管理中引入企业管理制度,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够感受企业氛围,培育企业精神。
(一)建立企业型管理模式
构建以班主任为主导、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企业化管理组织模式。按照班级公司化管理的要求,做好班干部队伍的重组工作,明确分工和职责。设立各个职能部门,比如人力资源部,负责进行绩效考核;宣传部,负责教室环境布置;生产部,学习委员和组长负责学习管理……班干部实行竞聘上岗和试用期制度,形成一个良好、公平的竞争激励机制,让学生在公平、民主的气氛中发展自我。
(二)建立企业化管理制度
第一,借鉴企业“7S制度”进行班级管理。我们将世界著名企业广为采用的“7S”制度引入特色班级建设中,学生在校身着校服,规范佩带校园卡,实训车间身着工作服,行为有序,举止文明。在实训基地学习时,要使工件、器具、量具等摆放整齐,位置固定,保持工作环境整洁,以此形成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第二,借鉴企业绩效考核制度评价学生。建立《班级企业化管理绩效考核制度》,结合优秀企业实际管理经验,从中提炼适用班级管理的具体办法,制定以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成绩为考核内容的绩效考核制度。参照企业对员工的考核办法,班级通过三方面考核,督促学生养成一个职业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二、以承袭传统文化为本色
我校的班级建设,旨在用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学生的精神之基。通过文化学习、体验和展示活动,激活学生的人文情怀,培育学生的认知素养、伦理素养和审美素养。
(一)建班级图书馆,使书香浸润教室
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图书馆陆续开设分馆――班级图书馆,学生畅游书海,呈现出一道道亮丽的书香风景线。各班经常性地举行班级读书会,有新书推荐、阅读交流、美文欣赏、阅读心得,有阅读推荐课、阅读欣赏课、阅读分享课、阅读竞赛课……
许多班级还成立了自己的读书团队,如15数控班的“书虫俱乐部”、15财会班的“读书家园”……在读书活动中,学生们亲近书本,以经典为友,与圣贤先知对话,享受阅读的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学生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都有了很大提升。
(二)开展设计节日文化活动,传承中华美德
我校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各班以中华传统节日为切入点,开展“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时代新风”的班级文化主题活动,通过主题活动的设计,寓教于乐,润物无声。政教处为班级提供年度活动主题及活动背景资料,在校园网站上共享,供班级在举行相关活动时选取。
(三)编写校本读本,共享文化盛宴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空洞的说教往往难以被学生认同。在班级活动中,我们强化道德体验,编撰校本读本,组织德育活动,使学生在文化体验中成长。
我们组织教师编写了相关的文化读本和视频资料。如语文组老师主编《诗词宁波》,校书法协会老师编写《书法练习册》,政教处拍摄了《值周礼仪规范》《一博雅礼》等文化礼仪视频,都是班级在午间半小时期间进行文化学习的示范教材。
为弘扬先进、树立新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优秀人物的热情,传承文明美德,我校开展“感动职教中心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每个班级推选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发现的令他们感动的“好人”“新事”,在全校海选出十个典型,在年初表彰。这个活动激发了每位同学关注文明、践行文明的热情,学校更是把这项活动做成了文化品牌。
三、以创新职业文化为特色
班级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是缩短学校与企业人才培养差距的有效方法。我校引进企业进班级,学生直接接受企业核心理念的熏陶、企业管理模式的理念以及企业最前沿的技能培训,让学生浸润在职业文化的真实情境中,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一)基于专业个性的班级环境设计
根据校企文化融通的原则,各班在环境设计中充分体现了职业文化特色,学生长期浸润在浓郁的企业文化和班级文化融合的氛围中,充分感受到优秀职业文化的内涵,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企业文化的“预熏陶”。
每个班级根据专业特点,对教室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形成个性化的育人空间。意在使教室里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使每一个走进教室的学生都能感受到业世界带来的快乐,诱发产生浓厚的职业兴趣。比如,汽修班围绕“汽车”设计教室环境,设置“汽车报道”栏目,使学生增长知识、拓宽见识,及时把握汽车行业的前沿信息;设置“玩车一族、数我风流”栏目,用学生制作的个性化海报标注汽车的性能与学生个人的性格,展示学生的职业理想。
(二)基于班企合作的班级活动组织
学校定期聘请企业人士深入班级管理,为班级活动出谋划策,与班级共同举办文化活动。企业进班级,班级进企业,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验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文化。
企业与班级合作进行德育实践活动。每个专业的学生,开学第一课都从企业见习开始,班级学生亲身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扮演员工角色,进行文化体验。部分企业还建立班级奖学金,系列活动让学生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就浸润在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里,感受到“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形成适应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
(三)基于主题的特色文化展示活动
通过三天的专家报告,我认为:不管是班级管理、课堂教学、还是专项训练,都必须做到“以人为本”,贯彻“人性”教育。
首先,从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来说。班级作为构成学校的基本教学单位,是学校校风校貌的直接体现,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直接引导者,担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由一个个鲜活的,个性分明的人所构成的群体,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人为本”。正如韩玲教授所强调的:在班级管理中,应以中庸思想为理念,在班级管理中先跟后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而实现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三赢。而徐志君老师的讲座《班级文化与班主任的专业成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高效可行的方向,即结合学情,和自身的特性和专业优势,建设特色班级文化,强化班级意识和班级凝聚力。对于我来说,作为历史教师,可结合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将学科素养中的“家国情怀”运用到班级文化创设中去,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的拓展,创设特色班级。
其次,从课堂的有效教学来说。正如张梅玲教授所说:教学应以“育人”为理念,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程度,以最近发展区为标准,合理设置课程的坡度和梯度,以达到教学的双赢。在教学中,应以心理学为基础,了解高中生的认知发展程度,结合此年龄段学生的特性,充分利用信息反馈量表,结合具体学科和课题,突出教学重难点,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三赢。
最后,从学科专项训练来说。正如张亚凌老师的写作教学一样,所以的写作主题都以“生活”为主题,结合不同学生的生活经历,给出不同的命题,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开阔学生的视野。在历史教学中也一样,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历史阶段,或者历史人物,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达到并超越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史学素养。
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从学情出发,做到因材施教,贯彻“人性”教育。
二、科研引领,立足“研究型”专业成长
通过教师论坛的交流和学习,7名优秀学员代表分别介绍了自身的职业发展之路,作为一名年轻的研究生教师,我感触颇深。不管是渭南高新中学的房伟老师、高级中学的王利鹏老师,还是铁路自立中学的陈
小侠老师,都为我打破职业倦怠,明确自身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
首先,必须提高科研意识。科研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教育客观规律的过程。这对于教师解决现实困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必须要有科研意识,提高和改善教学意识,把握时代动态,形成科学的教育思想,并以此来指导教学。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又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讲信用的时代,又是一个欺骗的时代;这是一个光明的时代,又是一个黑暗的时代。”狄更斯在他的名著《双城记》中如是精辟地描绘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
同样,我们可以借用狄更斯的“时代论”来诠释“新生代”的学生及学生生活。而这些学生又是学校教育中学校文化、班级文化的建设者和践行者。因此他们的言行举止、行为素养将直接影响着班级文化的建设和教育功能的发挥。
可以说,现在的学生,正处在一个“展示自我”的时代。他们可以在微博、微信、QQ空间等各种各样的网络平台上展现自我。只要愿意,时间不是问题,空间不是距离,随时随地都可以展现自我。
除了线上的各种展现,线下也是花样繁多、内容丰富。从美食、穿着打扮到明星八卦、体育运动;从网游到旅游、从现实到科幻;从影视大片到网络小说、漫画图书……
这些现代气息浓郁的“展示”背后,隐藏的是学生脆弱的心灵以及空虚的物质、精神生活。他们怕被同学瞧不起,怕被同学说自己“二”“囊”,他们这么做只是想证明“我不仅会学习,还知道很多、懂很多。”
在这样一个全民展示的时代,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如果只知道教学难免有些落伍,也不利于师生关系及班级文化的建设。但要和学生一样拼兴趣比爱好,显然有些身单力薄,力不从心,因为一名教师往往要面对几十甚至上百的学生。
于是,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奇的原则,结合自身特长,我选择了“特色展示”,将传统文化与班级文化的建设有效地结合起来,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丰富学生文化生活。
我“特色展示”的是教具,是一些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一般只能在书本中见到,而现实生活中很少见到的教具。如,教鞭、惊堂木、戒尺等。将这些传统文化韵味十足的教具,运用到现代教学中,不是为了将旧时的课堂再搬过来,而是要以传统文化精神为脊髓,以素质教育为血肉,以文化教育为筋骨,以应试教育为发肤,以便展示一个继承传统、面向未来的班风班貌。
我所展示的教具,都是通过研究古代私塾的配置,结合现代教学,精心选择,认真打磨而成,然后带进课堂。
首选展示的是教鞭。教鞭在古代书院中是必备之品,它的本名不叫教鞭,而是叫“正观”。教师用以指示学生所看所想,故而得名。宋代人喝茶有五不点,其中一条就是“器材不精,不点”,原因是“器也,境也,心也”。所以我选择的教鞭是根据宋代两程兄弟在白鹿洞书院所用“正观”的尺寸,以白腊木为材料,精心打磨的一支教鞭。长二尺七寸,粗三分上下,握手处用棕绳缠绕。
这个饱含历史文化底蕴的教鞭,一进教室,便惊艳全场。借此机会,不但向学生讲述了有关教鞭的源远历史文化,增强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学生。我的教鞭不是为了惩戒,而是为了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第二件特色教具惊堂木,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正是我选择它的原因。惊堂木是一块小叶紫檀木,用它往桌子上一拍,声音清脆响亮。可以给课上不认真听讲,甚至瞌睡、走神的学生起到很好的警醒作用。
第三件特色教具是戒尺。戒尺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戒”,指警戒,惩戒;二是“尺”,指尺度、标尺、标准。这恰恰可以用于指引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时这也是作为教师的标志和象征。当然,教师不能体罚学生,但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所以我们可以发挥戒尺的警戒、尺度、标准的作用,来警醒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基于此我也自制了一把戒尺,长一尺,宽一寸,厚三分。把它带进教室,发到讲桌上,向学生讲明戒尺的来历、象征意义和作用。丰富了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我国的教育教学发展史。
这三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教具,既增进了学生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了解,同时塑造了一种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为学生的成人成才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现在它们已成为班级的文化三宝,时时刻刻释放着文化的气息,陶冶着学生的学习情操,指引着学生向着前进的方向不断努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7C-0108-04
一、学校文化变革的必然趋势:校企文化融合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校企合作的逐步深入,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冲突和融合问题逐步凸显出来,一场文化变革在中职学校悄然发生。
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本质上都属于亚文化,都具有文化的共同属性,但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一定差异。学校是政府主管下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教育的组织机构;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目的,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社会经济组织。学校以育人为目标,学校文化更趋向保守、稳定;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企业文化更趋向开放,灵活;学校文化倡导的是宽松、民主、平等、自由、个性的育人环境,而企业文化则更强调规范、纪律、竞争、业绩、服务的经营环境。[1]
文化的诸多差异对中职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在保持自身文化特性的基础上,积极吸纳和融入企业文化,调整人才培养方式,顺应职业教育环境的变迁和发展的趋势,是中职学校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江阴市商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江阴商校”)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优秀“职业人”培养为目标,以校企文化对接为抓手,以实践活动为平台的“三同四式”人才培养方式。
二、“三同”策略:
基于学校文化变革的育人理念创新
(一)共同培育策略
今天的校园人是明天的企业人,学校与企业要深度合作,双向互动,才能共育优秀职业人。具体表现在学校与企业可共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商人才培养方式,共建优秀教学团队,共创仿真职业环境等,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共育优秀“职业人”。共同培育策略使学生在校期间便具备了两种身份,即既是学生又是企业准员工,使学生一入学就能接触到企业文化,进而在2-3年的学习中,不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尽早进入一种职业化状态,更好地谋划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树立职业角色意识,并能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共同培育策略能让学生在思想上接受,在心理上认同,在行为上主动调适,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为明日的优秀“职业人”做好准备。
(二)文化融合策略
“文化融合”是指以优秀的精神文化统一信念、思想,通过共同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引领提高育人质量。世界各国著名企业都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企业文化,如波音公司的“我们每一个人都代表公司”,日本丰田汽车的“好产品,好主意”,海尔集团的“真诚到永远”等。因为先进企业都清楚,其员工的行为并不只是靠科学管理的规章制度约束,更需要共同价值观的引导,需要文化的认同。
中职学校更应深入企业学习,把握企业文化精髓,依据学校自身特点,形成校园精神文化,并通过学校标识、管理制度、校园环境等将精神文化要义显性化,让校园沉浸在一种核心价值文化的引领下,产生导向、凝聚、约束、激励效应,形成积极文化场,润泽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性情,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2]
(三)协同对话策略
“在哲学家眼里,对话就是对话者双方相互理解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人类和平共处的基本方式。”[3]协同对话是通过积极营造心理安全、自由的教育情境,师生双方在平等基础上相互交流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作用中达到彼此理解和精神沟通,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中职学生两三年后即将踏上社会,成为社会的劳动者、企业的员工,因此对校园外的大社会,对于自己的未来、人生既充满憧憬,又感到懵懂;对于校园、企业、社会上涌现的各种事物以及多种观念的碰撞和交融,人事的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是与非不能完全辨别,形成了很多朦胧、模糊的想法,甚至夹杂着许多错误的认识。因此,在中职生中开展平等、信任的教育对话,打破传统的灌输说教或者训诫式的教育方式,无疑是有效的。教育对话,可通过创设情境、引入生活案例、现身说法等方法拉近谈话者彼此间的距离,从而提高对话的效果,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帮助中职学生更好地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四式”策略:
基于学校文化变革的育人方式创新
中职学校文化变革既是育人理念的创新,更是实践上育人方式的创新。为此,江阴商校形成了“四式”育人策略。
(一)课堂渗透策略
学校按照企业用人标准调整课程设置,将新的技术、理念、企业精神、行业要求等引入课堂,丰富课程内容,积极构建校企文化对接下的教学新形式。
1.打破德育课教学封闭形式。德育课教学改变单一刻板的课堂讲授、照本宣科的知识灌输式,积极引入企业情境、管理理念、创业故事等,通过鲜活的实例引导学生形成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构建开放的德育课堂,鼓励学生了解社会变化,调研行业动态,参与企业实践,并把这些作为德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文化课教学融入企业元素。文化课各学科教学要结合课程特点,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有机渗透企业元素。具体表现在:(1)重置教学目标。文化课教学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如自我学习、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更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2)整合教学内容。整合学科知识与企业文化,加强整合文化课与专业技能教学。如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人际沟通、业务洽谈、应用文写作等实用技能的培养。(3)丰富教学手段。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运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将企业元素与丰富的教学内容融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3.专业课教学紧扣岗位任务。专业课教学改革要围绕岗位实践,联合企业积极开发实训项目;建设主干专业课程,探索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编写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校本教材。在具体教学中要积极创设企业情境,实施以项目为载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大量运用现场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直观教学法等,引入仿真软件、微课、慕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教学的针对性。
(二)活动体验策略
活动体验策略是从校企文化的对接口入手,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校内外系列活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参与、自我体验、积极探索为载体,以活动促发展,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为此,学校制定了《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学生活动主题规划表》(详见表1),依据优秀的“校园人”――高素质的“职业人”――有修养的“社会人”三个维度,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分年级、分模块,循序渐进地培养中职学生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具体内容如下:
一年级: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心理意识,规范的言行举止和文明的行为礼仪,迈好中职生学习生活的第一步,实现校企之间传统文化的对接,使之成为一名优秀的“校园人”。
二年级:着重培养学生优秀的职业品德,良好的职业操守,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规范的职业礼仪,引领中职生迈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实现校企之间职业文化的对接,使之成为一名高素质的“职业人”。
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卓越的综合素质,促进其由学生向成人角色转换,实现校企之间社会大文化的对接,使之成为一名道德品质优、心理素质好、就业能力强、有公德、有修养的“社会人”。
通过反复实践和不断总结,学校还形成了学生体验活动的具体操作流程。第一步:创设项目,根据育人目标或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设定活动项目;第二步:准备活动,根据活动项目设计操作流程,做好活动开展前的准备工作;第三步:体验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真实体验活动的过程;第四步:相互分享,展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成果,交流彼此间的收获和感悟;第五步:活动提升,师生共同反思,总结活动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以利进步。
(三)管理对接策略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竞争力,赢得可持续发展,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关键因素。因此,成功的企业都有一套独特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规范。学校应主动学习企业经验,借鉴企业模式,提高管理实效。
1.引入企业“五化”管理。工业化进程中,企业要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成效,普遍推行规范化管理。企业规范化管理简单说就是“五化”: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表单化、数据化。[4]江阴商校在中职学生行为规范管理方面积极学习企业的“五化”管理,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明确操作流程,细化考核标准,量化考核结果,实行奖优罚劣等一系列措施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标准意识,为学生走上职业岗位,适应从业要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引入企业“五化”管理,也使学生管理走上“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有据、违规可纠、守规可奖”的规范化管理轨道,全面提升了学校德育管理水平。
2.模拟企业“8S”管理。“8S”管理是不少企业采用的一种管理模式,具体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学习。在遵循职业学校管理规律的基础上,江阴商校积极尝试引入“8S”管理办法,形成了教学区、实习区、宿舍区的“8S”管理标准和要求,对物品摆放、卫生打扫、遵规守纪,以及安全、学习、节能意识都做了明确细致的规定,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熟悉企业管理的特点,逐步适应企业的管理要求,以便进入企业后能迅速完成角色转变,更好地融入企业。
3.实施班级“公司制”改造。文化的变革也带来了学校班级管理方式的创新。学校提出了“上学即上班,上课即上岗”,“学生即员工,学习当工作,作业当业务”的管理理念。班级管理进行“公司制”改造,仿照企业CI策划要求对自己的公司(班级)进行整体包装、设计,模仿企业规范制定班级公约,开展总经理、班组长竞聘活动,实行“每月模拟工资绩效考核”等。通过创设和模拟企业情境,实施班级企业化管理,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缩短了学生向“职业人”转变的过程。当地媒体《江阴日报》以“班主任变董事长,学生上课有‘奖金’――江阴商校班级管理引入公司化模式”[5]为标题,对班级公司化管理这一特色进行了详细报道。
(四)环境熏陶策略
环境是影响师生情感、品格涵养以及熏染文化气息的一个相当微妙而现实的因素。学校文化变革中,环境文化也要主动吸纳企业元素,积极打上企业烙印,更好地发挥环境熏陶人、感染人、教育人、改造人的功能。根据实际情况,学校确定了环境文化建设的原则:科学性、美观性、职业性、实用性;学校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在科学布局学校建筑,合理安排校园设施,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引入企业文化特色,力求做到“四化”:(1)校园景观职业化。设置体现职校特色的标志性主体,将学校长廊、橱窗、墙面改造为校企文化交融的宣传窗口。(2)班级环境专业化。紧扣专业特色,布置班级环境,模拟优秀企业,创新班级管理。(3)实习环境企业化。模拟企业生产实践,在教学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室的布置上,标示企业实际工作流程,积极营造仿真的职业环境,突出安全、高效特征。(4)生活环境规范化。借鉴企业规范化管理,在就餐、就寝、劳动等日常生活中做到规范、有序、高效,培养中职学生的规范意识和成本意识。
“三同四式”育人策略有效提高了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江阴商校通过问卷和访谈形式对近2年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中职生在遵守纪律、团队精神、诚信度、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企业对学生职业道德、个人素养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岩.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衔接和融合[J].机械职业教育,2006(9).
[2]钱荣,季春花.校企文化交融下的德育管理创新探索[J].职教通讯,2012(8).
近年来,劳动力市场迅速转向为卖方市场,中职生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势。令人堪忧的是,在就业率一路高攀的同时就业巩固率却一路下滑。我校在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中发现,一年后依旧在原公司就职的学生不及四成,留下的四成学生中,学生的就业质量也不容乐观,三年内得到职务提升或者向技术岗位转移的尚不及两成。造成这种局面和结果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是,由于校企文化的差异,学生从学校环境来到企业环境十分地不适应,学生在校学习时所处的情境与进入企业后的工作场景存在巨大反差,从而导致对企业文化缺乏认同。企业也反映,学生与员工的文化差异随处可见,企业对于中职毕业生企业文化素养的满意度远远低于对其知识技能的满意度,尤其在组织纪律、团队意识、责任心等方面。自2010年开始,我校开展了关于校企文化对接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通性与差异性
校园文化是师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反映师生共同追求、价值理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生活方式的总和,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以及人文精神的综合体现。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大多数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企业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对外企业形象体现的总和。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两者有相通之处:都属于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文化、组织文化,都能在学校和企业内部起到导向、规范和凝聚的作用,其核心价值是在各自的范畴内培养社会或企业的可用之才。[2]中职教育集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为一体,其文化内核是教育文化与职业文化的结合与融合。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差异表现为:校园文化的目标是培育人、塑造人;企业文化的目标是激励、凝聚员工不断创新,激情进取,创造最高的效率和效益;校园文化倡导宽松、民主、平等、自由、个性的文化环境,而企业文化则更重视竞争、业绩、服务,更强调规范和纪律。[3]校企文化在目的和风格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两者不能相互代替。
任何一种区域文化,如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都是这一区域长期积淀下来的传统或形成的一种取向。学校或企业经过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办学或经营,形成了这所学校或这个企业的传统文化。不管是学校行为还是企业行为,一旦积淀成文化,就可作为运行力存在,作用和影响其成员活动的行为趋向和行为效果。但文化的本质不是既成的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流变的过程。这种流变,能够带动其内部成分的互动和变迁。因而,校园文化对接企业文化,可以促进校园文化的流变,进而带动学校成员和行为的变迁。
中职校企文化对接的内涵及途径
校企文化对接的实质是在校园文化的构建过程中,引入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实现校园文化向有利于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文化是一种外在的制约要素,要使企业文化在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就必须把企业文化教育纳入中职教育的整体规划,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因而,校企文化的“对接”蕴涵了三层含义:一是中职学校对企业文化应主体主动性面向,而非任其自然发展;二是中职学校对企业文化应选择性吸纳和融合,而非两种文化简单叠加;三是中职学校对企业文化应以开放性姿态,多层次、全方位吸纳和融合,而非零敲碎打。
文化从结构上分析,具有物质、精神、行为和制度四层面。校企文化对接是以四层面为对接切面,全方位、多层次地吸纳与融合。其中精神文化为两种文化的对接重点,吸收、融合企业的价值、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等;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为对接支撑;物质文化为对接基础,突出职业特色,营造逼真的职业氛围。
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以活动为载体建设与传播,校企文化的对接,基于教学活动、班级管理活动和社团活动全面开展。
1.课程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元素,帮助学生建立“现代职业人”的自我身份认知
课堂教学是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的基本途径,以课堂教学为阵地,通过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元素,开展职业理念塑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现代职业人”的自我身份认知。
(1)嵌入企业文化课程。
与订单企业共同设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增设企业课程模块。如,我校市场营销专业订单班――“真维斯销售精英班”嵌入的企业课程包括七个模块:“真维斯”文化;心理素质;布料服装;销售技巧;店面设置;团队精神及逻辑思维,将企业文化课程的内容纳入整个中职教育的过程,使学生从参与订单式培养的那一天起,就接触订单企业的整体概念,就开始了解、认识、学习订单企业的经营理念、目的、方针、行为和形象、价值观念、社会责任、行为准则等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有利于他们在学习期间就建立对于目标行业和目标岗位的价值认同。
(2)加强德育课程建设。
企业对员工职业道德的要求以及群体意识的凝聚,形成了企业文化的核心。德育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学会做人”和开展职业指导为重心,从职业理想、职业荣誉、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作风、职业纪律以及职业技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德育课每学期安排四五个价值观教育模块,在部分专题教学设计中,也适时适当地嵌入价值观教育内容,如,“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培养责任感”,“做文明人”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增强职业意识,为“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做好准备。通过就业双选会、走访企业等多途径获取鲜活的案例和信息,对收集的案例和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整合,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育形式,使德育课程教学更好地为学生就业创业服务。
(3)改革专业课程教学
专业课教学中采用模拟工作实际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案例教学、仿真训练、现场教学等,将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融为一体。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尽量使教学实施过程与企业组织生产过程对接,学生不断地接受强化,不知不觉地融入了企业文化氛围。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让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实践,体验企业的生产过程。企业的雕塑、标语、光荣榜、环境布置等都是企业文化的缩影。企业员工忙碌而不知疲倦的身影也是爱岗敬业精神的具体体现,同样可以使学生对企业文化有更深切的体悟。
2.班级管理中模拟企业管理模式,加强学生“职业化”行为的训练和模拟
加强对于学生“职业化”行为的训练和模拟,使他们能够熟练过渡到企业生存环境之中,无疑是学生适应企业文化的重要举措。学校在对中职学生管理教育的同时,注重吸纳和融合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文化内涵,强化诸如守纪、敬业、合作等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的内容,在学生管理中引入企业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并将其精髓运用到班级管理之中,形成班级文化的新元素,可进一步规范学生做人的原则和做事的作风。
例如,我校电子技术专业订单班――“乐金显示南京班”,建班之初便根据韩国乐金显示公司的企业文化的主旨,凝练了“进取,责任,参与,创新”的班级精神,要求班级每位成员都要有责任意识和进取心,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要具有创新精神。
班级管理中,根据乐金显示公司对员工的要求,要求学生的发型、衣着和举止。组织学生学习乐金显示公司的人事制度和管理模式,建立了既符合班级实际,又与企业相关联的管理模式,并根据企业的考核方法制定和完善班级考核细则。通过模拟企业管理,学生切身体验到企业员工和负责人的角色感受,真正领悟到企业的严格管理和企业的文化内涵,养成协助管理、服务他人的习惯,为毕业时实现“零距离”适应企业、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础。
开展系列主题班会模拟企业招聘面试和管理的场景,引导学生讨论“招聘面试的注意事项”,“假如你是企业的人事经理你会招收什么样的员工”,“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等,通过转换角色和身份的思考与体验,强化学生职业行为意识,并以“准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
3.社团活动中仿真企业经营运作,历练学生形成目标岗位的职业素养和品质特性
社团活动是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播的最活跃因子,改变传统社团的管理形式和活动内容,社团活动中仿真企业经营运作,可以充分发挥它在学生职业素养和品质特性培养方面的作用。
社团活动仿真企业经营运作,即通过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和发展理念,使社团拥有相对传统社团管理模式的独立领事权力,具有的高度自主性、民主性,并能按照自身的理念和目标运行,包括社团经费,管理模式、人文建设、人事任免等相关事项都在所属单位的监督下按照社团自身的能力和要求去运行。社团除了可以获得学校社团建设经费,还可通过运营自己的商业获得利润作为社团发展的经费并通过竞争激励机制,使社团具有更为实际的价值导向,更为明确的运作目的。
(1)设立企业化社团组织管理结构。
企业化模式的组织管理机构,目的是使社团经营更加规范,责任更加明确。如我校蝶艺坊手工制作公司下设五个部门,各部长通过面试招聘相应成员。①插花部。负责学校礼仪用花的制作和修护,组织社团成员的插花创作实践,主办插花艺术交流与展览等工作。②财务部。负责会费收缴和日常经营活动的财务管理。③销售部。负责校内、外销售企划及网上售卖相关事宜。④后勤部。主要负责活动期间的后勤服务等。⑤人力资源部。发展会员,建立对外关系,包括协调与学校教师之间的关系。
(2)确立优胜劣汰的晋升制度。
参照企业通过工资、福利等方式加强对员工管理的模式,建立社团星级成员制。每学期末组织对每位成员开展考评,确定成员的星级是升还是降,不同星级成员享有不同的待遇,这里的待遇主要指学校在评奖评优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在社团发展中贡献突出的成员享有与学生干部一样的待遇,反之,在其位不谋其事的成员则会被开除会籍。如果成员确实由于个人发展原因需要离开社团,则需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得到批准后方可离开社团。
(3)绩效考核,经济兑现。
每年年末对各社团进行星级评估,评比等级划分为一星级至五星级。考评结果作为学校管理经费投入的重要依据,考评优秀的社团将在来年加大对它的资金注入以资奖励,而考评为不合格的社团则缩减经费投入甚至不再提供经费支持。同时,对社团成员的考核也参照企业管理模式,靠拢企业的价值取向。将学生劳动考核的百分制折算成薪金制,获取酬劳决定于对企业的贡献。劳动纪律、产品质量等问题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虽然只是个模拟的奖金发放,但酬劳制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在心理上将过失放大,扣10元和扣1分在成绩考评上是相同的,但对人的心理作用却是不同的。这一形式对劳动纪律约束和提高质量意识有明显的效果。
社团活动经营运作虽仿真于企业,但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效率管理理念等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历练学生形成目标岗位的职业素养和品质特性。
关于中职校企文化对接的思考
教育的一个任务就是促成受教育者社会化,校企合作,吸纳企业文化慢慢地融合到校园文化中来,这种交融为中职学生提供了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在此环境下,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很好地纠正了中职学生社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但在中职校企文化的对接中,学校还应注意对外来文化的管理和本土文化属性的保持。
1.校企文化对接中要吸纳企业文化的核心元素
总体而言,企业文化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客观存在一些负面的元素,如,过于强调服从、安守和淘汰等等。这些文化元素与学校的育人文化是相悖的。因此,学校应对外来文化进行管理,选择性吸纳,适度的融合,取其精髓,去其糟粕。
坚持以“xx大”精神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出发,使学校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将课堂当作教师发展的舞台。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一批专业型、创新型教师为目的,努力打造一批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
二、培训对象:全员培训,重点培训一线教师。
三、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
通过培训,提高全体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依法办学,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业爱生的师德标兵,杜绝违规的教育行为。促进全体教师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学手段的转变。
1、年轻教师,以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巩固专业知识,熟悉有关教育政策法规,熟悉教材教法、掌握基本教育教学技能、尽快适应教育教学为目标。
2、教育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以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教改需要为目标;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由“经验—技术型”向“实践—反思型”转变。
(二)内容
1、学习先进教育理念 全体教师确立终生学习的思想、认真践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的为师理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紧紧把握住“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教育的基本特征,把一切教育行为都落实到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充分地发展上。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教育法规、学校管理制度、班主任工作、教育常规、新课程理念、教育教学艺术和研读《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教师伦理与礼仪》、《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教育心理学》、《教育理论热点面对面》和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等教育理论著作。特别是青年教师要积极撰写学习心得和反思小结,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通过学习,树立科学的教师观、学生观和学习观。
2、做好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是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直接承担者和执行者,而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质量,一个好的班主任,能造就一个好的班级。因此,提高班主任素质,提高班主任工作质量,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点,而班主任培训是提高班主任素质的一个主要途径。
(1)、组织班主任学习《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
(2)、以班级管理案例为例,探讨班主任的管理艺术、管理能力和教育能力的培训。
关键词:
微信公众平台;职业学校;班级管理
1微信公众平台的主要特点及运用
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2012年8月23日,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上线了微信公众平台。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功能,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在此基础上推出的“微信公共平台”,有着广泛的受众体。经过三年的发展,微信公众平台成为了具有代表性的、被广泛关注与运用的新型媒体平台。它除具备一般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等一般特点外,还具有传播便捷性、交流灵活性、内容简洁性等特点。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网页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可以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带给朋友们全新的移动沟通体验[1]。微信公众平台所提供的平等开放的人际交往平台恰恰契合了青少年学生渴望交流、乐于自我展示的价值需求;同时,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提供教育资讯和服务,家长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来了解学校文化、班级活动,掌握学生在校表现情况,满足家校沟通的需求。
2网络公共平台下,职业学校“三方沟通”的特征及需求
职业学校中,学校、家长、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在沟通方面存在其独有的特征和需求。
1)特征:价值与尊重尤为重要。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needs)、安全需求(Safetyneeds)、爱和归属感(Loveand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过去传统管理理论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强调了人的价值和尊严的重要性。以就业为目标,评价标准相对多元化的职业学校,与以升学为目标,以成绩为评价标准的普通中学相比,截然不同。职业学校学生需要重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重新定位,自我价值感处于一种调整建构状态。相比较普通高中,职业学校学生的沟通心理和方式有着其独特性。在与人沟通方面具有更高的需求和积极性,渴望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肯定,重建信心和目标,树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职业学校学生家长对孩子的认识基本停留在初中阶段“学习能力不强”“学习习惯不好”“行为习惯不良”等固有弱势思维上。在对孩子的教育上缺乏信心和耐心,这让职校校方尤其是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和内容上更应体现亲子“共建共进”(共同构建信任机制树立信心,共同进步)的特征。
2)需求:立体多样。学生方面,在心理上获得尊重与认同的同时,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接轨的要求,让其了解行业动态、参与职业锻炼。职校学生存在着自立、自信、倾诉、理解、发泄、价值实现等多方面的需求。而学校和家长方面,尤其是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时,借助电话、短信、校讯通等传统媒体的沟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局限性,比如信息表述方式单一、缺乏互动、时效性不强、角度单一等。在传统的沟通方式里,沟通往往被约等同于“汇报”,尤其是“汇报”学生在校的不良行为,容易让家长和学生产生惧怕感。职业学校的家长更需要增强孩子的信心,参与、了解孩子在校的专业学习与成长,借助微信平台学生作品、展示学生生活,通过正能量的传递,改善三方关系。同时,从构成媒体上看,网络已经成为职校学生沟通的主要平台。CNNIC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提出,学生群体在整体网民中所占比例近1/3,远高于其他群体[3]。而新媒体的出现很快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获取和沟通的平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兴起、4G网络业务的深入发展及智能手机在职校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微信和校园微信平台的开放性和平等性特征基本符合了学生沟通的心理需求,因而,也被越来越多的学生群体关注和使用。同时,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打破了传统即时传播媒体(如QQ群、微信群)的信息容量小、形式单一、容易被“刷屏”过多的局限,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的集成,有效利用“三方”的碎片时间实施沟通,凸显了微信公众平台在“三方”沟通上的优势。
3职业学校班级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探究
以职业学校班级微信公众平台为例,一般是这样建立班级微信公众平台的:
1)在微信公众平台申请班级管理公众账号。因为微信公众平台没有设立专门为班级设立的公众账号类型,同时因为班级也不具备法人的性质,受到这样的局限,一般只能以班主任或班级中的个人为主体申请微信公众平台中的“服务号”或“订阅号”。
2)班级微信公众平台账号名称及LOGO征集。为了更好地体现班级凝聚力,树立班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这一过程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班级公开征集班级微信公众平台账号名称,并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特色及目标设计班级微信公众平台的LO-GO,通过民主投票来选择确定班级公众号名称和LOGO。
3)组建班级微信公众平台日常运营团队。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报名选举成立班级微信公众平台运营团队。以班级宣传委员为中心,成立“两组一中心”(文字编辑组、图片采集组、综合运营中心)的运营团队。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职能章程和图文征集奖励制度,鼓励班级学生用心发现身边可宣传的“人和事”,积极投稿,做班级微信公众平台的主人翁。
4)完善班级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发的功能编辑自定义菜单。可根据班级特色,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添加菜单,如“作品展”“学友之家”等。为了让更多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和建设中来,还可以添加社区讨论的功能,让学生和家长自由发表言论。同时也可以开设“家校专栏”,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和校园生活。
5)着力宣传,提高知名度。“扫一扫”,成了热门的词语,可见二维码的运用已经深入人心,利用班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进行宣传,可以获得更广泛的关注。树立班级品牌意识,更重要的是,班级学生作品被广泛地关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升学生的专业价值。让班级微信公众平台成为学生了解行业动态的窗口,更要将其打造成学生与社会尤其是与行业内部人员沟通的平台,为学生就业开拓更广泛的途径。
4班级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过程中的积极影响
1)过程民主,弘扬班级学生主人翁意识。班级微信公众平台的建立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班级微信公众平台的建立与管理,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尊重。把班级微信公众平台建立成学生自己的平台,一方面可以保证班级微信公众平台的良性成长,另一方面可以更加体现班级管理的民主氛围,弘扬班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2)专业作品展示受众更广,班级学生更自信。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如果能及时将学生优秀的作业作品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展示,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专业学习情况,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微信朋友圈的转发,可以提高班级微信公众平台的关注度,树立品牌意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和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情。随着学生专业学习的深入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到了高年级,班级微信公众平台还可以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成为学生就业及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窗口。
3)家校互动,构建开放和谐的亲子互动平台。处于就读职校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常常让家长觉得“难以理解”,对孩子“兴致勃勃”的追求,家长也会觉得是“胡闹”等这些问题,往往会给这个年级阶段的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造成严重障碍,这种不良影响甚至会对孩子和家长在后面近十几年的关系造成威胁。学校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加强学生德育建设,通过宣传每月之星等形式,用以鼓励各方面表现优秀和进步快的学生,树立榜样,促进班级学生共同进步。这些也会得到家长的极大关注。在学校和班级开展活动时,可以用手机拍下学生活动的视频和照片,配上说明文字发到微信公众平台,让家长浏览、下载和保存。通过多途径展示班级的活力与文化,把现实的校园生活与虚拟世界相结合,创建“数字化”班级。学生还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整合音频、视频等各种元素制作出个性化电子杂志,能够让全班同学、家长们都看到,并可以得到有效的支持、反馈和鼓励。在不经意间让家长走近孩子的生活,参与到孩子的校园活动中来,增加理解,为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服务。
4)及时传递专业咨询,开拓专业第二课堂。除了通过课本和专业课教师向学生传递相关专业技能外,很多专业学习或行业相关的咨询处以分散的状态。因此,在班级微信公众平台的维护过程中,要发挥班级学生的集体力量,随时随地将自己了解到的相关咨询分享到班级微信公众平台上供大家学习交流。通过二维码,推送等功能,学习者可以通过微信连接到互联网上几乎所有的学习资源,进而实现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让学生所学知识与当前社会的前沿需求形成对接,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专业学习与研究方向。
5)利用班级微信公众平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践意义。及时宣扬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并结合爱国、感恩、孝道、诚信、公平、互助等话题设立专题讨论,提升、弘扬中华文化,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德,让班级微信公众平台在成为学生专业技能成长的摇篮时也成为学生个性形成与人格完善的窗口。
作者:戴晶晶 单位:常州幼儿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一般,普遍缺乏学习动力
在“对本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怎样”的问题上,仅有19%的同学认为很好,64.9%的同学认为一般,其余认为非常不好;在“专业技能如何”的问题上,仅有18.4%认为很好,66.6%的同学认为一般,其余同学认为非常不好;在“课堂玩手机”的问题上,仅33.1%的同学表示从来不玩;在“每天玩电脑或手机的时间”的问题上,仅有24.7%的同学表示很少玩,有37.74%的同学每天玩3~4小时,更有20%的同学表示,除了上课和睡觉外,几乎一直在玩;在“毕业后确定从事本专业的工作”的问题上,仅20.8%的同学表示从事,25.3%的同学明确表示不从事,大部分的同学则表示不确定,说明大家普遍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学习动力疲软,缺乏职业动力。
2.道德与规范意识亟待加强
在“上学或课堂迟到”的问题上,4.15%的同学经常会迟到,54.05%的同学从不迟到,41.8%的同学偶尔会迟到;在“有旷课经历”的问题上,8.51%的同学经常旷课,85.27%同学从不旷课,6.22%的同学偶尔旷课;在“在校园自觉佩戴标志牌”的问题上,尽管学院三令五申在校生在校期间必须佩带标志牌,,但仍有高达17.84%的同学坚决不戴,仅有60.06%的同学表示能,22.1%的同学需要经老师或同学提醒才会佩戴;在“同学与你再校园里起冲突”的问题上,57.99%的同学会心平气和地与同学沟通直至冲突解决,31.85%的同学会冷静报告班主任帮忙解决,但仍有高达10.17%的同学会动用武力;在“值日时能否尽职尽责保证班级卫生”的问题上,79.05%的同学表示能,8.71%的同学表示老师在时能,但仍有12.24%的同学表示从来不愿意值日。
3.班级管理缺乏认同感,活动质量待提高
在“你希望班主任和同学们的关系是哪一种”的问题上,多达43.88%的同学希望是朋友关系;在“加强家长与班主任的联系最好的办法”的问题上,65.87%的同学希望电话或短信联系,尽量少采取家长到学校面谈的方式;在“当犯错误时希望老师怎么做”的问题上,62.55%的同学希望老师予以耐心指导。
由此可见,技工院校学生虽然心理上还不够成熟,但是他们在行为上希望自己能够被当做成年人对待。在遇到问题时,希望班主任在和他们相处时,少一些命令,多一些商量,他们也更能接受这种方式。而在访谈中,较多学生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班主任大多较为专制,缺乏换位思考,这让他们之间在与教师交流时容易出现冲动失控的状况。
二、技工院校W生素质现状的原因探究
1.生源较差,自卑感和失落感较强
技工院校的生源大致有三类:一类是中高考失利,无法升入高中或大学,只有无奈就读技校;一类是问题少年,家长只求他们在技校“托管”3~5年,不要过早混迹于社会;另外一类才是真正想学技术的学生,但数量极少。大部分同学被中考或高考的失利,对前途没有信心的不良想法一直困扰着,并产生自卑和失落的心理,与普通的大学生相比,他们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低一等,内心难以肯定自己。
2.学习目标不明,缺乏学习动力
技工院校在录取成绩上差别较大,以初中生源为例,从500多分到300多分都有,这就使得技工院校在生源上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有部分学生能够在一入学就给自己确立目标,如转入中德国际班出国深造,或考上成人本科、为就业获取相关的证书和职业技能,在学习中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就业做好相关方面的准备。但这部分学生比较少,仍然有大部分的学生没有学习目标、学习动力和学习方法,不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并出现逃学、厌学的情绪,也不能正确合理地对待网络资源,把许多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电脑和手机游戏上。
3.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职业追求眼高手低
技工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生活不太富裕的家庭,但由于社会整体的经济水平较好,大部分学生的生活条件还算可以。目前该校学生大多为90后的独生子女,在家中长期独享父母和家人的宠爱,使得这部分学生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炼,缺乏劳动的锻炼,缺乏吃苦的精神,自我意识较强,有较独立的个性,难以正确接受别人的意见,不关心集体活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在职业追求上,由于有较为舒适的生活条件,有的学生便看不上收入一般的一线操作工作,总梦想着当大老板,不能比较踏实地进行职业技术的学习。
三、技工院校学生素质提升建议
1.转变管理观念,让学生信服管理
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被动的受管理者,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因此学校管理者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真正做到关心人、理解人、宽容人和引导人,特别是对于困难学生,除了物质帮扶外,还需要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性。此外,在班主任队伍的选聘上坚持严把质量关,严格班主任的任职条件,保证班主任队伍整体的质量和素质。
2.传统文化与制度建设双管齐下,让学生文明懂礼
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加强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有效而必经的途径和手段。可以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传诵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等,这些书籍都是古代蒙学教材的典范之作,不仅介绍了中国丰富的历史、悠久的文明,而且还罗列出历史上勤勉好学的范例,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子们刻苦勤学。
传统文化可以从感性的角度强化大家的规范意识,而制度却能从理性的角度规范大家的言行举止。目前该校的制度对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等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规定较硬、执行较软的问题。以学生违纪为例,出于对院系荣誉或班主任绩效的考虑,很多时候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方式,给部分学生造成投机的心态,甚至视制度为摆设。因此制度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
班级文化是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启迪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弘扬学生道德,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结合我校五年规划内容中构建“大德育校园文化氛围”的核心内容,以及校班级德育计划、少先队计划,围绕班级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和现有的班风、学风,确立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让每位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目标的制定、环境的策划、管理和评价。大胆而有创意地建设好班级文化。
二、班级文化建设要围绕和谐班级这个目标
1.以人为本,创立具有人文色彩的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文化是指在班集体中,以规章制度、班级公约、班级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严格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形态。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评定品德和行为的内在尺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一定准则规范下自觉地来约束自己的言行,朝着符合班级集体利益和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2.班级管理中处处体现爱心 爱学生、关心学生是师德的核心所在,不但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原动力,是教师智慧赖以生长的土壤,也是班主任建立威信的重要途径。一个不关心、体贴、热爱自己学生的班主任在学生中是很难建立威信的。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才,都需要班主任的这种神圣、纯真的“爱”,当学生得到班主任这真挚的爱以后,便会产生“爱的反馈”,对班主任尊敬、爱戴和拥护。班主任在他们的眼里就会至高无上,从而建立起更高的威信。我班上现在有两位女生,刚开学时由于基础不牢固,而且不适应学习生活,上课听不懂了就总想说话或不注意听讲,通过我多次找他谈心,给予关心,在排座位时,也能尽量满足她们的要求,同时对他上课爱说话提出严厉的批评,这样,她们发现尽管成绩不很理想,学习态度又不认真,但是班主任并没有厌弃她们,反而对她们很关心,上课再也不说话,不管听得懂听不懂,一定认真听讲,现在她们的成绩进步了。但关心、爱护学生要注意一视同仁的原则,常言道:“手掌手背都是肉”。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切忌厚此薄彼、偏听、偏信、偏爱一部分学生,歧视、厌恶一部分学生,会激起同学的逆反心理,不利于班集体的团结和同学之间的友爱,更降低了班主任在同学中的威信,这一现象在每所学校可能性都存在,这极不利于激发同学们的上进心,因此,我们作班主任的都要注意这一点。
三、通过一系列班级活动营造和谐班级氛围
1.感恩教育活动,能提升班级文化品格 有爱就有未来。学会感恩,带着爱上路,学生懂得该怎样努力学习,感恩父母,报答母校,报效国家。我利用各种节日开展各种感恩教育活动。如教师节让学生给老师写感谢信、慰问老师等;中秋节国庆节举行“爱我家乡,爱我中华”主题演讲、手抄报、原创诗朗诵比赛以及参加“祝福祖国”年级组大合唱;春节与父母观看班级相册,分享学校喜悦,汇报学校生活;“三月三”中华传统文化寻根活动;“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为父母写颁奖辞,为父母颁奖、献礼活动等等。
2.好习惯养成教育,能提升班级文化品格 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终生受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长期训练的过程。组建班级,我首先进行行为习惯教育。列出影响一个人成功的三十六条好习惯,让学生小组讨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从而选出每个人需要重点培养的好习惯。在生活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习惯考评,以班委会为监督进行人际关系和文明礼仪习惯考评,每学期评出最具有“绅士”风度和最具有“淑女”风范的男生和女生。每学期末进行一次行为习惯盘点活动,以消灭坏习惯,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以人为镜,让每个学生都作“心清如水”的学生。
3.进行珍爱生命教育,能提升班级文化品格 人文关怀是文化的高级境界,而人文关怀莫过于珍惜生命。关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关爱他人的生命,是爱惜生命教育的目标。比如利用安全教育日进行交通、消防、地震、洪水以及其他灾害到来时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救和救助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生命的感悟。珍爱生命,还要珍爱生命的质量,学会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才能提高生命感悟的境界。我每年都让学生反复观看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并写出对生命感动的感悟,提高学生对生存与生命的理解。
四、结束语
通过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形成了良好师生、班级人际关系,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不断得到加强,学生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和充实。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出了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教育、教学氛围,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作为班主任应对它给予充分的重视,让班级插上文化的翅膀伴学生齐飞,促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