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31:1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化学工程和技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所谓化学工业,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操作将自然资源转变为人类所需要的产品的工业类型,在上世纪迅速发展,至今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产品。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逐渐深入利用,化学工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个性化、多品种、小批量的专用化学品成为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传统化学工业的饱和,化学工程转向产品,研究向微观层次深入,也专注于专用化学品的研究。
一、化学产品工程的理论体系
1.化学产品工程
随着市场的发展,专用化学品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产品的设计、功能、投入市场时间、通用设备选择等等。传统的单元操作也转向配方产品生产相关的操作。也足以看出化学产品工程的理论正在朝着以产品导向为开发的方向,寻找适合的方法继续拧产品设计及生产,为其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化学产品工程主要回答的是生产何种产品,或者是该产品如何满足市场、环境及性能等方面内的要求。化学产品工程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产品的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要从微观上定量和模拟分析。对产品的质量要进行设计与控制,化学工程师所面临的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化学工程领域的挑战。
2.产品设计特征
传统的过程设计主要是根据产品的数量、开发成本、利润及效率等方面进行考虑,实现经济效益这一基本目标,同时兼顾环境、安全等因素。在设计过程中,对分离与反映过程的不同方案进行对比,最终通过对公用工程、设备、材料及产品进行评估,进行经济性评价,过程设计综合了传递过程、热力学及单元操作等技术。与之不同的是,产品工程不但注重过程与单元的效率,更以用户需求作为产品功能的实现目标,注重小规模生产,新产品要快速进入市场,对市场的反应也比较敏捷。引起规模比较小,消耗的资源也比较少。
二、化学产品工程中的关键技术
1.分子产品工程
根据产品的分子机构、性能及加工行为间的规律,设计出市场需要的化学品,是现代化学产品工程的发展趋势。试验固然重要,但是作为产品工程人员要具备分子结构对产品性能产生何种影响的预测能力,从而设计出满足其性质需求的化学产品。在分子产品工程中,对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非常重要,分析其关系主要通过计算化学领域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半经验的分析方法来完成。采用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产品的开发周期以及能源的消耗,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特殊性质要求的分子及分子混合物,是基于大量候选分子中,通过合理的时间筛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产品,通常通过正反两个方面来完成,首先,建立关系模型,反映出分子节后及分子交互作用和性质间的关系;其次,在关系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进行优化,使之满足性质要求,这是一个数学规划寻优的问题。在分子产品工程中,分子模拟技术是一项关键的技术,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将模拟计算工具与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相结合,对现实世界的化学与物理过程进行分子模拟进行描述,目前该技术已经成为产品设计中的主要方法。该技术通过对分子力学、量子力学、数据库技术、分子动力学、数值算法及三维结构匹配等领域内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运用,实现对化合物宏观性能的解释。采用该技术能够直观的了解分子静态结构,还能给出分子宏观性能与结构间的定量结果。尤其是对试验手段很难观察到的物理过程及现象,能够通过分子模拟进行再现。目前,分子模拟研究的领域主要涉及到传递性质、流体流动、化学反应机理、高分子结构、复杂流体、相平衡、临界现象、晶体构造、膜及界面现象等。
2.配方产品工程
目前,化学产品工程更倾向于消费者所需求的产品性能的开发,如颜色、光泽、悬浮液的稳定性、催化剂的性能等方面,化学品市场对具有特殊工艺性质的复合配方的需求越来越多。如化妆品、表面活性剂、药物、洗涤剂、农用化学品等等。为满足其性能,这些产品被设计成结构颗粒固液分散体系、结构化固体、凝胶、溶胶、水溶性聚合体、泡沫纸品等,和基础化学品对比,此类产品的结构非常复杂,性质与质量与分离操作中的纯度和浓度有直接的关系。在配方产品中,分子聚集成的微相区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称为介观体系。该体系将宏观与微观联系起来,在合成与加工中,介观分离的时间非常短,如果仅仅从试验上进行把握,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介观模拟技术出现,该技术能够对真实的试验条件进行模拟胶体溶液及聚合物的微观形貌、化学形态、流动性等,对于高分子科学、化学工程及配方化学中涉及到的复杂问题能够很好的进行解决。基于介观尺度,计算机模拟有了飞快的发展,成为现阶段计算化学研究的前沿,目前,相对成熟的模拟方法主要有耗散颗粒动力学及介观动力学,这两种方法都是基于平均场密度泛函理论而存在。在实际应用中,已经成功的用于共聚物相分离、高分子混合增溶剂、逆变胶束、油-水-表面活性剂体系及乳胶种子形成等领域。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产品应用范围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十二五”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化学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为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石化和化学工业转型升级,提高行业整体质量和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本规划内容包括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和生物化工等。
三、结束语
化学产品工程所研究的方向来源于化学工业的新挑战与需求,通过新的理论体系的构建,强力的推动化学工程的发展。其研究主要是以产品为导向来发展的,包含产品的设计、专业技术及知识等,其目的是为了降低产品的开发周期,提高设计水平,提升产品的质量。在研究中,化学产品工程需要解决两个实际问题:产品的物理参数与期望性能指标间的关系;如何将该关系转化为生产技术。也因此,对于优秀的化学工程师来说,化学界的需求非常大,与以往的过程工程师不同,化学工程师需要具备更为丰富的知识背景,此外,市场人员、科学院及工程师之间的配合也非常重要。由此可见,化学产品工程结合了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并以产品为导向发展的知识体系,必然成为化学工程的重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李伯耿,罗英武.产品工程学--化学反应工程的新拓展[J].化工进展,2009(4).
在实际教学中,数形结合是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在传统的教学中,多教师手工绘图,精确度低,速度慢,而运用几何画板作图,快速精确,直观性强,突出了数学教学的严谨性。以解析几何中椭圆的画法为例:
原理:由于椭圆的标准方程为:,可得表达式y=?;需确定变量x和参数a、b的值即可。步骤如下:
①建立直角坐标系;
②在x轴上取一点C,度量其坐标并分离出它的横坐标改名为a,类似地,在y轴上取一点D,度量出它的坐标并分离出它的纵坐标改名为b;a、b分别是椭圆在x轴、y轴上的截距;
③在x轴上取一点E,度量出点E的坐标并分离出它的横坐标改名为x;
④计算y的值,通过“度量―计算”,得到的值;
⑤绘出x、y的坐标点F;
⑥选择点E、F,执行“作图――轨迹”,得到上半椭圆;
⑦最后通过“变换――反射”得到下半椭圆。
(2)几何画板能直观动态呈现教学内容,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揭示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几何画板能将一些原本难以在黑板上呈现的内容用形象、动态的画面呈现出来,并揭示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静态的图像往往会人为地割裂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而让图像动起来,不仅可以揭示出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可以从中发现知识之间的区别。很多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倦的心理就在于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单凭老师的讲解还是未能清晰。运用几何画板可以令学生在动画演示或者对比分析中得到很直观的教育,易于学生理解。在“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一节中,如何向学生说明y=ax2、y=ax2+k、y=a(x-h)2、y=a(x-h)2+k等函数图像的相互关系一直是传统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难以理解,教师也难以用文字语言说明。通过《几何画板》只需用鼠标上下移动点a、h、k,y=ax2、y=ax2+k、y=a(x-h)2、y=a(x-h)2+k等函数图像便可一目了然,难题也就迎刃而解,学生也在a、h、k的变化过程中加深对二次函数的理解。利用《几何画板》反复动态演示y=ax2、y=ax2+k、y=a(x-h)2、y=a(x-h)2+k等函数图像的相互变换,学生便可比较顺利地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上下左右平移的知识难点。
(3)几何画板为学生提供了进行自主学习、发现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工具,也为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作者简介:李向宾(1975-),男,河南洛阳人,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助理,讲师;陆道纲(1965-),男,
江苏扬州人,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2206)
基金项目:本文系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TS10671)、国家级核电“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项目、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华北电力大学教改项目(X1007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1-0028-02
为适应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世界新格局,高等学校需以崭新的方式为社会培养新型人才,支撑整个社会的发展与技术变革。为顺应这一历史潮流,世界各国都对其高等工程的教育体系进行了调整。[1]
2005年,美国工程院发表了《培养2020的工程师:为新世纪变革工程教育》,其中描述了对未来工程师的期望与其关键特征,为工程教育的改革发展作出了一项战略设计,提供了顺应未来需求的变革途径和具体措施。[2]美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一大发展趋势是向工程实践的回归,并以麻省理工学院为首发动了“回归工程运动”,特别强调实践训练在工程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开发“以问题为中心”,融合“理论教学”和“研究型教学”的实践性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尤其强调对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其另一大发展趋势是更加强调通识化。通过吸引更多更广泛的学生普及工程教育以及保持工程实践的活力,通过宽泛工程教育扩大学生职业选择范围并满足社会的需要,通过工程教育更加通识化来提高学生终身学习能力。[3]欧盟和欧洲各国同样也在大力推进工程教育改革。1999年,欧洲29个国家的教育部长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其高等工程教育已基本采用了“学士—硕士—博士”的学位体系,同时它也成为今后若干年内欧洲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一个目标。如德国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划分为理工科大学(TU/TH)和应用技术大学(FH)两类。TU/TH属于研究型大学,培养对象为偏重理论的大学文凭工程师,学制一般5年左右,培养过程偏重于科学与研究方法,理论教学占较大比重,毕业生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科研开发能力,大学文凭工程师毕业后可攻读工学博士学位;FH属于应用技术类高校培养的重点放在实际生产与运用上,以培养中层及以下的技术应用人员为目标,学习期满合格者(含6个月实习)颁发应用技术大学文凭工程师学位,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能够很快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这种理论与应用分明的做法,不仅适应了人的个别差异性,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类型的选择机会,同时也能够根据工业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培养重心,使工程教育能灵活地适应社会的变化。[4]此外,欧洲也对高等工程教育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强调课程教学模块化,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一体化,产学研密切结合,使得毕业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已达1000多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全国的工程科技人员总保有量也超过1400多万,高等工程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也形成了比较合理的高等工程教育结构和体系,[5]但还远不是教育强国。我国已故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多次指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此即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也是我国要成为教育强国和创新大国所必须直面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教育部在其后于2009年制订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探索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此背景下,教育部于2010年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61所高校成为“卓越计划”的首批成员,此后又有133所高校加入,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大致可分为“985”大学、行业背景的大学、“211”大学和地方一般院校四类。预计到2020年,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数为本科高校总数的20%左右,参与的全日制工科本科学生约10万人/年,参与全日制工科研究生约7万人/年。[6]
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自成立以来,扎根于学校强大的行业优势,一直致力于打造具备鲜明特色的核学科品牌。其所属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成立伊始,即带有深深的工程烙印,此次作为我校首批进入“工程实践型”卓越计划的三个实施专业之一,必将在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揭开新的篇章。
一、华北电力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特色
作者简介:曹博(1981-),男,甘肃平凉人,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陆道纲(1965-),男,江苏扬州人,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2206)
基金项目:本文系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TS10671)、国家级核电“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项目、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华北电力大学教改项目(X1007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1-0032-03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是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重要环节。[1]正确地认识实践教学的作用,科学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合理地拓展实践教学的形式是保证整体教学质量的前提。[2]教育部近日公布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3]其中明确提出要强化高校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华北电力大学是一所以电力行业为特色的高校,历来重视实践教学。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把核电由“稳步发展”提升为“加快发展”,面对这样的形势和国家对核电人才的需求,很多高校新开设了核专业。核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实践教学息息相关,然而由于核行业特殊性等原因,目前实践教学已成为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教学工作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已成为影响我国核科学与技术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4-6]
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唯一的一所电力类“211工程”重点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着力构建“大电力”学科体系,在保持传统火电学科优势的前提下,面对国家能源发展趋势和战略需求,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了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成为继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之后,国内第五所培养核工程人才的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是在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动力等优势学科的基础上设置的,秉承了华北电力大学重基础、重实践教学思想,强调人才培养要“重实践,强能力”的特色,专业设置之初就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狠抓实验实践环节和过程的教学设计和实验室建设,形成了一套具有华北电力大学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面对核电行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其他各种挑战,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核电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为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人才,建立了以校内实验、校外实习以及创新实践三方面为主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该体系覆盖了从课内实验、开放性实验、金工实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到最终毕业设计的系统化的实践教学环节,使“理论+实验+设计”的课程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强化了实践环节和创新素质培养环节,使学生实现了从第1学期到第8学期实验、实习不间断的系统训练。
1. 校内实验
华北电力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从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到专业课都涉及到一系列的实验教学环节,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涉及到的实验包括物理实验、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工程热力学实验、工程流体力学实验、理论力学实验、材料力学实验、传热学实验等。核工程专业课已初步建成了8个实验室,如图2所示。为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大学生本科创新计划项目提供实验平台支持。
2.校外实习
华北电力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校外实习分为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核科学与工程学院非常重视这两个实习环节。为了更好地开展校外实习,先后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唐山陡河电厂、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等多家单位建立了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了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其中,2011年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联合申报的国家级“核电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项目已获教育部批准。
二、实践教学具体内容
一、社会需求的高涨凸显了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智能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大城市普及,但是即使从全国范围来看也只是在最近10年才开始有高校建立智能楼宇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工学结合”的解读
(一)工学结合的由来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形式多种多样。无论是什么形式,共同点都是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也就是半工半读。
这种教育模式之所以能持续100年经久不衰,主要归功于它切合实际的理念,那就是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美国曾于1961年在福特基金会的支持下进行了一次对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调查。该调查认为,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可以给学生带来如下几方面的收益:(1)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2)使学生看到了自己在学校所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使学生跳出自身的小天地,与成年人尤其是工人接触,加深了其对社会和人类的认识,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4)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为学生提供了提高自身环境适应能力的机会:(5)为许多由于经济原因不能进入大专院校学习的贫穷学生提供了经济来源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6)使学生经受实际工作的锻炼,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责任lf,和自我判断能力,使其变得更加成熟;(7)有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使学生有优先被雇主录取的机会,其就业率高于未参加合作教育的学生。
(二)工学结合的主体是学生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即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之中。在此期间,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校外根据市场的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三、将“工学结合”的理念贯穿到课程体系建设与专业教学标准研制中
(一)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力争初步形成“教学工厂”的模式
要紧扣“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个核心,结合本专业及相关行业企业的特点,以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为依据、以职业岗位的真实工作为基础,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突出“三个融合”。一是主干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真实工作内容相融合,突出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对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进行项目型课程改造,压缩理论课学时,减少课程门数,提高课程实践性知识与经验性知识的“含金量”;二是实践教学标准与现行的职业资格标准特别是高级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适度超前,充分体现高标准、严要求、强训练的特色;三是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相融合,充分体现专业人才培养与实际生产过程的高度相关,实现校内实训、顶岗实习与综合性的毕业设计的有机结合,提高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比例,落实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要求,健全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确保顶岗实习的质量。力争经过一到两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一种可以称之为“教学工厂”的模式。
(二)强化以就业导向为核心,引领课程体系建设和专业教学标准研制
课程是将宏观的教育理念与微观的教育实践联系起来的一座桥梁,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无论是何种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抑或是培养目标,最终都必须借助这座桥梁才能实现。教育层次和教育类别的区分,集中体现在课程观、课程模式、课程内容等的区别上。用于区分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类别特征差异、用于区别高职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层次界限,也集中体现在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之中。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势必要求我们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各个层面上积极探索适应中国国情的、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与评价的方法。
1.课程体系建设:以能力本位为依托,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开放性、服务性为原则,以“三贴近”为内容,形成“课证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1)以能力为本位。即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岗位(群)能力分析为依据、以职业资格或行业标准为参照来设置专业课程,确定课程目标,以能力本位作为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2)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其基本要点是:以与专业紧密相关的职业活动、职业情景为参照系,对职业活动的行动领域进行分析归纳从而导出学习领域,并通过设计适合于教学的学习情景使其具体化,形成课程内容,包括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学习情景设计等四个关键步骤。
(3)以开放性和服务性为原则。高职课程开发只有体现开放性和服务性的原则,才能使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在更宽广的视野和背景下得以实现。
(4)以“三贴近”为内容。在“能力本位课程观”的指导下,高职课程内容的选择主要是根据课程开发中的职业工作分析获得的能力要求和标准来组织课程内容的。
(5)形成“课证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是,引入职业资格标准或企业认证标准,按照不同岗位不同等级职业资格证书及企业认证标准的技能培养要求,对应设置专业主干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062-01
“工学结合”是一种办学理念,它强调生产实践与校内学习的结合,强调“教学内容”要达到校内学习和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工学结合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实现学习与工作顺利对接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课程的实际,对“工学结合”这一现代的高职高专教学理念进行研究和实践。
一、工学结合有效模式设计
1.指导思想。紧密结合药物生产企业对人才技能的要求,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技能鉴定为目标,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通过企业调研、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凝练出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要求,在听取行业专家意见、按照中药生产企业中药制剂生产、中药材和中药制剂化学检验过程,构建服务于工作岗位技能需求的课程体系,再将实际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整合、改造,开发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教学项目和教学任务),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建立相应的教学模式。
2.课程总体设计图(见图1)
二、工学结合有效模式设计和实践方法
1.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与药企合作开发课程。根据[2006]16号文件精神,课程开发要坚持校企合作,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课程组与我省的相关药业公司的技术人员组成教学团队,开展了对吉林省中药制药行业人才需求和岗位技能的调研工作,经过反复讨论,确定了与《中药化学实用技术》课程密切相关的岗位群及典型的工作任务。
2. 基于药品生产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根据岗位调查和职业技能分析,将课程定位在两类岗位群,即中药制剂生产岗位群和中药材、中药制剂化学检验岗位群。基于以上岗位群工作过程,将教学内容分成两个模块,即中药成分制备模块和中药制剂生产模块,每个模块教学内容均是由简单到复杂、先单项实训、后综合实训,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以课程教学内容为中心,建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新模式。根据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建立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如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交替和岗位模拟等注重学生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达到“教、学、做”真正融为一体。
4.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在教学内容的实施过程中注意以岗位需求为导向,适时把强化职业素质培养渗透于其中。强化质量第一意识、安全生产意识、知法守法意识、团结互助意识和诚实守信意识。其内容如下:质量第一意识:教学中注意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原辅料的质量、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的控制等因素对质量的影响,以及假药、劣药对患者的危害。安全生产意识:在中药生产中经常触水电,并使用易燃易爆有毒药品和试剂,采取“教学中渗透”和“安全知识问卷”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生产强化教育。知法守法意识:在教学中注意把有关中药材、中药制剂生产等法规,渗透于教学内容中,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团结守法意识:在实训项目教学过程中不但强调小组内同学间的团结协作,还要注重小组间同学的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诚实守信意识: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知识、教技能,更要教做人,结合教学项目的实施要求真实的记录实验现象、数据,教导学生做事要严谨,做人要诚实守信。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工学结合这一先进而且实用的教学理念将被每个从事高职教育工作者所理解、接受和运用的教育教学实践当中,进而使我国的高职教育更贴近生产和实际工作需要,培养出经济实用的专业技术型人才,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一、引言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转型与提升阶段,在这个时期,作为高职教育发展抓手的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已越来越深入人心。通过校企共建合作,可建立“教学工厂”,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推广具有生产性、工程性、实践性的训练项目,以开展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改革,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极大地提高高职教育的育人质量与社会认可度。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积极投入到校企合作共建的活动中,但是在实际运行操作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校企合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不足,认为简单地将学生推到企业就是校企合作,最常见的就是“顶岗实习”。
2.教师对校企合作的认识深度不够,对教师下企业实践有抵触情绪,而且在教师的考核业绩、工作量计算上也没有得到体现,所以推进起来比较困难。
3.高职院校自身优势不够明显,本科院校有科研优势、技术服务优势和学术圈优势,能够吸引知名企业进行合作,而高职院校的科研与技术服务能力比较差,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又比较重,所以很难吸引企业。
(二)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1.企业往往对校企合作的准备工作不足,盲目接受顶岗实习的学生,在具体工作岗位上通常只安排一些技术低层次的工作,学生只能学到一些皮毛,对一些核心技术掌握不牢。
2.很多企业过于追求经济利益,没有认识到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是企业的责任,导致最终的校企合作还是停留在遴选自己满意的人才上。
三、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
我院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从2002年招生以来,已有多年的教学实践沉淀,也在不断地与周边的行业企业进行互动,寻求合作的机会,实现互惠双赢,但是效果总是不太理想。所以我们一直在不断地思考如何深入推进这项工作。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是培养以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和高档社区为工作背景,面向智能化弱电工程施工类、维保类企业,从事建筑安防系统、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建筑设备控制系统、建筑网络与通信设施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智能化弱电系统施工、调试、运行、维保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该专业是一个工程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且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设备多、散、杂,且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学校一次性投资建设实训中心多年无法更新替代实训设备,导致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都比较陈旧,很难跟上企业对新型设备使用的脚步,所以光依靠学校的力量建设的话比较困难,可见该专业进行校企共建合作的意义非常大。
四、如何推进该专业的校企合作
(一)以互惠互赢为基础,让利于企业。
学校是社会公益类单位,企业是盈利性单位,在合作前期为了充分调动与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学院可以让利于企业。比如可以提供场地为企业培训员工,利用学校的实验实训仪器为企业研发提供支持,优先为合作企业提供优秀的顶岗实习的毕业生,以适应楼宇智能化工程项目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弹性需求,楼宇智能化行业是隶属于建筑机电安装大类,项目实施对人员的需求量弹性变化很大,在当前劳务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学校的优良资源应该为企业提供很大的便利,学校还可以为企业进行品牌推广。
(二)完善校企合作的保障激励机制。
首先学校要专门建立校企合作工作办公室,有学校领导牵头会同当地的行业企业协会,有专门的立校企合作工作办公室主任负责,各系部各专业要成立自己的校企合作办公室并由专人负责。其次要规范校企合作文件的制订,与合作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与职责。再次学校要出台一系列鼓励教师开展校企合作的激励政策,对工作优秀的教师要有专门的表彰,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就是面向工程一线,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可以适当加大对教师的补贴力度,比如楼宇专业的教师在现场参与指导学生的可以酌情补贴工作量,如果在工作过程表现优秀的可以得到学院专门的表彰基金。
(三)体现学院自身优势,吸引企业主动合作。
长期依赖企业帮助,没有自身优势,这种校企合作是不能长久的,学校一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不断挖掘自身的优势吸引企业,比如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是多学科、多专业交叉性很强的专业,企业员工通常没有完善而全面的知识结构,而学校各专业可以相互的补充,为企业解决一些问题。楼宇专业是工程类专业,对现场施工的人员数量弹性很大,学校有稳定的生源,可以满足企业对员工数量的需求。
(四)深入企业进行文化交流,实现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不光可以实现技术层面上的融合,更深入的是可以进行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学校可以采用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模式,按企业员工的要求进行考核,比如实现实训场所的5S管理。校园文化也可以走进企业,比如定期举行联谊会,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在这期间两者可以建立更加深厚的感情基础,为校企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改变实训室形态,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校可以根据校企合作的要求,从改变实训室形态入手,对实训环境进行改造,破除原有格局,对于楼宇智能化专业来说可以以实训室作为智能建筑对象来建设,对实训室的门禁系统、防盗防入侵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照明控制系统进行工程化的改造,符合企业工程施工的规范与要求,与企业实现无缝化融接。企业也可以配备一些实训装备,让教师参与指导实训。
五、结语
校企合作没有一套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照套,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的特色与情况,每个专业都有自身的特色,只有在各自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与完善,所以校企合作这种办学模式的探索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参考文献:
[1]丁金昌,童卫军,黄兆信.高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创新.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7).
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服务社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以下简称《公差》课)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专门人才,所以,中职人才培养应走“实用型”的路子,教学内容应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的原则。针对中职学生教育的要求与特点,进行项目化教学。
一、目前中职《公差》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内容中存在着严重的学科本位的思想。目前在中职学校中《公差》课的教学存在着学科本位思想,过于强调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与工程实际的联系不够,使学生缺乏必要的技能训练。
2、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长期以来,《公差》课的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灌输式,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用较少,课堂教学讲得过多、过细,并且缺乏新意,未能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维空间。再加上这门课概念多、名词术语多、原则规定多,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兴趣不高。
3、教材配置不合理。教材中对理论公式推导、表格参数形成原理、计量器具的工作原理和误差分析推导的原理性内容较多,而对于公式如何运用、表格查找原则及方法、各类量仪的操作方法和如何处理测量数据的内容少;教材内容仍然局限在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中,缺乏技能的训练与指导,落后于社会的需要和学科的发展,使得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受到制约,不能较快地在岗位上成长。
二、中职《公差》课课程改革项目化教学方案的实践与探索
1、确定课程总体培养目标
(1)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读懂图纸上的技术要求、能够针对零件要求查表并进行标注、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对实际零件进行测量。
(2)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有关概念与公差项目、了解有关国家标准、了解有关量具量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素质拓展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团队精神、竞争意识等素养。
2、确定项目教学法方案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为引领,以任务为驱动,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的指导思想,配备相关的理论知识构成项目化教学模块来优化教学内容。本课程共设九个项目,每个项目下有几个不同的任务,每一任务的学习目标明确,“器材准备”﹑“知识链接”﹑“任务实施”﹑“学后测评”等相关环节步步紧扣,高效地实施工作任务。设置项目如下:
项目一。零件的尺寸测量
任务1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尺寸
任务2用千分尺测量零件尺寸
任务3用内径表测量零件尺寸
任务4用塞规等专用量具检测零件
项目二。零件形状公差与测量
任务1用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
任务2用百分表测量平面度误差
任务3用百分表测量圆度与圆柱度误差
项目三。零件轮廓公差与测量
任务1用轮廓样板测量线轮廓度误差
任务2用轮廓仪测量面轮廓度误差
项目四。零件定向公差与测量
任务1用千分表测量平行度误差
任务2用直角尺测量垂直度误差
任务3用正弦规与千分表测量倾斜度误差
项目五。零件定位公差与测量
任务1用百分表测量对称度误差
任务2用百分表测量位置度误差
任务3用圆度仪测量同轴度误差
项目六。零件跳动公差与测量
任务1用偏摆仪测量跳动误差
项目七。零件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任务1用表面粗糙度样板检测零件表面质量
任务2用轮廓仪检测零件表面质量
项目八。典型复杂零件的测量
任务1普通螺纹的测量
任务2直齿圆柱齿轮的测量
项目九。高、精检测量设备的应用 任务1工具显微镜的作用
任务2气动量仪的作用
任务3三坐标测量的应用
下面以项目一,任务2中的“用千分尺测量零件尺寸”为例来说明项目化教学的应用。
(一)学习前提:全班48名同学,每组4人分为12个小组,男女搭配,领悟快慢搭配。便于相互学习,团结协作。
(二)任务布置:学会使用外径千分尺。每组两个零件分别测量出内径外径尺寸,根据零件尺寸画出草图
(三)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千分尺的类型、读数原理、读数方法以及使用方法、测量步骤。(2)技能目标:能根据零件要求选用测量工具。
(四)任务实施(情境教学法):(1)器材准备,台阶轴带孔零件(被测量零件)、外径千分尺0-25mm25-50mm(测量器具)、内径千分尺(2)外径千分尺的结构和特点(3)外径千分尺测量步骤和使用注意事项(4)外径千分尺的刻线原理及读数方法(5)填写测量报告(6)学习后测评
(五)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法案
基于化学工程的特点和伦理困境,化学工程受化学工程主体共同体的影响。即化学工程是化学工程师、工程投资者、政府企业决策部门、工程影响人群等主体共同体作用力合力的结果。化学工程师的职业伦理是化学工程伦理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化学工程师与化学工程的投资方雇佣关系不同,面临的伦理困境不同,在化学工程中承担的责任不同。
化学工程的伦理规范要高于一般工程
化学工程具有一般工程的特点,同时高危险性高污染性使得化学工程与一般工程的不尽相同,化学工程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更为迅速和直接,与公众的生存环境和自身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化学工程的伦理规范要高于一般工程。基于化学工程的以上特点,化学工程伦理规范的构建就尤为重要。
化学工程理论是工程理论的一部分,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化学工程,不仅是一种技术的应用行为,同时也应该被视作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化学工程伦理规范的构建应该技术和社会实践两方面来考虑。
二、降低化学原料的威胁
一是化学工程中使用到的原材料,大多数都带有危险标记,对人们对健康具有一定的威胁。甚至,有些化学原料无色无味,可以使人在不察觉的情况下吸入或接触到,从而造成对人体的伤害。危险化学原料应该具有醒目的危险标志是十分必要的:二是危险化学品在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和运输过程中都应得到妥善处理。有些危险化学品,可以通过冷藏压缩,密封保存等技术手段来降低和消除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运用专业的技术降低化学原料的威胁刻不容缓。
三、保证生产过程的规范和安全
在化学材料的生产过程中涉及很多环节,每个环节都可能具有潜在的危害。保证整个生产线都达到科学工艺的要求能够减少工程事故和对环境的危害。一是通过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了解生产过程环节的危害,使其在每个生产过程中的操作都符合相应的规范,对于一些故障能够妥善处理。二是运用技术手段对每个生产环节可能出现的危险进行预防和控制,要有完备科学的三废处理设备,保证生产过程的规范和安全。
(一)治理和修复化学工程对环境的危害:对化学工程对环境的污染应该做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但是,有些化学工程对环境的危害,运用目前的技术手段不可避免的。或者,由于种种原因,对环境的污染已经造成,都可以运用相关技术,采取有效措施,对污染后的环境进行治理和修复。
一是必须对环境污染工程进行详细分析,找出污染源,确定污染物,最终制定相应措施对环境进行治理和修复:二是修复过程中采取的方式方法,应该充分考虑到周边公共建筑和相关人群的敏感度等因素,建设修复设施不得对场地及周围环境造成新的破坏。
(二)构建化学工程伦理的制定和实施方法
一是化学工程伦理的制定和实施要比一般工程更加严格,确保化学工程的规范和安全;二是对化学工程伦理的监督和执行也要高于一般工程,敢于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取得公众对于化学工程的信任。三是化学工程师应保证化学工程科学合理的论证和设计,全力参与、全程跟踪化学工程活动,同时对化学工程的每个生产环节进行监督,从而降低化学工程风险,保障化学工程合伦理性。四 是工程决策者应该根据针对工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进行分析,制定不同的备选方案,选择合适方案,实现工程最优化。五是政府部门应该在道德约束和伦理规范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对化学工程中的每个参与者进行监督,明确他们的权利义务,监督和管理化学工程的实施。六是公众是化学工程的最直接利益相关主体,有权监督化学工程的运行和实施,扞卫自身健康和生存环境安全,并对化学工程的负影响,提出正当的伦理诉求.。
化学工程是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化学工程伦理规范应该在原有工程伦理规范的理论框架下,同时结合化学工程理论来构建。通过技术了解危害,规范操作,对可能的危险进行预防和控制;同时,任何一个工程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那么就不应该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当然也应该受到社会伦理规范的约束。
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化学工程,并且在20世纪在石油的开采中逐渐的兴起,先后在一战期间和二战期间有着重大的工程技术进展,相继研发出了许多化学武器以及原子弹的出现,该项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进一步的开展,并且取得了突破性的作用,逐渐的从一些小型的化工产品迈向大型化工设备领域,并且研制出了许多大型的装置,这对于一些大型的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之后在20世纪60年代,化学工程在计算机的应用中,展开了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之后再计算机的应用下出现了许多化学工程产品,能够为人类的生活提供日新月异的新产品。
2、化学工程技术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
由于化学工程能够带动新世纪的变化,它作为一项综合的学科推动者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发展,因此该项工程对于新世纪的发展趋势表现在:
2.1化学工程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存在
在化学工程中,它能够与高分子化学以及高分子的物理学科交叉的存在,因此这就推动了材料化学工程的进一步发展,能够根据化学工程的基本原理对材料的制造过程进行科学的生产,能够将自然的资源材料加工成比较精细的化学物质,在学科的交叉中,对于一些汽车器材的制造以及纤维技术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化学工程技术与生物学科的交叉来说:它能够将化学技术的手段应用于生物技术的研究中,在该项技术中的重要成果是:生物药品的产生、各种农药、氨基酸、以及酶制剂的出现,这些产品对于人类的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化学工程技术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的交叉,由于化学工程是一门比较精致的学科,因此它与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结合能够对化肥生产有重要作用,并且在石油的开采中能够指导正常的生产。
对于化学工程来说,与之交叉的学科还有,环境学和物理、微电子学。在环境中,通过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对于环境学工程有着促进作用,保证了环境的质量,对于净化环境有进一步的改善意义;而在物理、微电子中,由于学科之间的交叉,产生了各种微电子以及线路板的进一步发展,这些产品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不少方便。
2.2化学工程与数、理、化相结合
在化学工程的发展趋势中,它与数学的结合表现在:该项技术能够在数学工具的使用中,积极的推广线性代数的使用。在与物理学的结合中,它能够在X光衍射、气相色谱程序以及电镜等一些高科技的产品中进行进一步的研发,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基础化学的结合中,其主要的体现在人力参数的预测以及生物环境的治理工作中,二者相互结合,推动了高科技产品的发展,能够在不同的领域不断的进行突破。
3、促进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对策
对于化学工程技术的研究对策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其具体的表现在:应该全面的提高化学工程的整体技术水平。这就需要做到:能够以全局的思想进行考虑,结合于化学学科交叉的学科进一步探究,能够做到统筹全局,整体的规划,并且要协调好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为进一步推动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充分的准备。
在发展化学工程的技术中,要不断的提高化学工程机械设备的研究水平。这就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并且选用高科技的硬件设备进行,在提高技术人员的水平中,加大研发的力度,向世界化学工程逐渐的迈进。不断的更新研究的设备,在技术中逐日的提高。
在工程技术中还需要做好化学工程技术的基础教育工作以及要进行积极地拓展化学工程技术的应用范围。具体的措施是,能够根据技术的更新及时的对该项技术的人才进行培训教育,这就需要技术人员要在增强自身知识水平的同时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通过相关的培训来加强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要领,在技术中增强实践的能力,为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化学工程人才做充分的保障。除此之外,在化学工程技术的应用领域中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对于一些新产品,新技术要增加研发的力度,这样才能够为寻求更大的技术市场做可靠的保障,进而促进化学工程技术的不断提高。
不可否认,随着机械化、工业化大生产的到来,生物化学工程在实现工业生产效率提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有效竞争都需要依赖于生物化学工程的产品研发和工艺改进。从理论上讲,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适应和改进能力是随着生物化学工程的研究水平而不断提高,对于有效应对大自然的恶劣环境和极端天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价值。生物化学工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与自然环境、人文社会环境之间有着较强的联系,在改进自然环境、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良好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价值。
2生物化学工程的改进路径探索
当然,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生物化学工程发展中存在的诸多困境将逐步完善,生物化学工程要充分发挥生物学、化学等学科的最新技术,积极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良好结合,推动生物化学工程的不断完善。
2.1加强生物化学工程技术的研发,保护知识产权基于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有效提高生物化学工程的研究水平水平,鼓励更多的生物化学工程人员参与产品研究,需要从根本上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完善的知识产权保障制度来提高生物化学工程的研究能力。我们必须重视对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激发我国生物化学工程领域科研开发人员的研究激情,促进我国生物化学工程产业的高速、健康地发展。
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性质及培养模式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属于工科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由于化学工业的相关领域极为广泛,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涉及的专业方向也就非常多样化,各高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特点亦不尽相同。我校近年来根据社会经济、工业发展的需求趋势,兄弟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方向的设置,以及我校原有的相近专业优势,设置了能够体现我校特色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方向,逐步建立了适合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教育培养模式。2008年,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已有7届本科毕业生,其学生就业形势良好,社会反馈积极.在制定教学计划的工作中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能力更强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人才。
2.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任务
根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性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任务是培养学习化学工程学与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现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由于涉及化工的学科和领域很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除了让学生学习一般应用化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该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及本校的实际情况,重点学习化工在某个或某几个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以便形成不同高校应用化工专业的特色专业方向.
3.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4.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课程设置
为了使不同高校既有统一的规范,又有不同的专业特色,根据应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任务和业务培养目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有较扎实的化工理论基础,较宽的化工应用知识以及一定的工程技术基础,从而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公共课、基础课除外)应由基础化学课、工程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3部分组成。基础化学课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工程基础课主要包括:化工仪表与自动化、化学工程基础、电工电子学等。专业方向课:可根据具体方向选择专业化学课,如电化学工程方向可选理论电化学、化学电源工艺学、电解工程和电镀工程等。精细化工方向可选择化工工艺学、化工分离工程、化学反应工程等。另外实践性环节包括基础实验、综合实验、提高实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
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方向
关键词:
化学工程技术;化学生产;有效应用
化学工业一直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化学生产中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化学工程技术,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化学生产效率,所以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加大对化学工程技术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化学生产效益。
1化学生产中化学工程技术的应用
1.1超临界流体技术超临界流体是一种处于气态和液体之间状态、压力和温度都位于临界点周围的液体,其具有液体和气体的双重特性,具有气体的压缩性和高扩散能力,又具有液体的良好溶解能力,其粘度几乎等于气体,密度几乎等于液体,其扩散性能处于气体和液体之间。在化学生产中运用超临界流体技术,运用超临界流体的特性,改变化学反应特征,优化传热系数和传质系数,合理控制压力和温度,可以有效降低化学生产的能耗。另外,超临界液体技术在加工无机物材料、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常见的技术方法包括以下几种:其一,抗溶剂法,在制备超临界流体有机物和爆炸性物质时主要应用抗溶剂法;其二,压缩抗溶剂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加工微球类或者微孔类物质,在聚合物和药物分子共沉中应用广泛,技术方法比较简单成熟;其三,快速膨胀法,用于制备固体颗粒状化学产品。超临界技术不仅应用在材料制备方面,而且还被广泛地莹莹在化学分析中,例如,色谱技术和超临界技术的相互结合,和气象色谱相比,这种色谱研究方法更加准确、高效,并且超临界液体色谱比液相色谱更加准确。
1.2传热技术近年来,相关研究人员对于强化传热和微细尺度传热的研究越来越多,在传热学中微细尺度传热是一个独立的专业学科,其主要探索和研究时间尺度、空间尺度的传热学规律,重点包含微重力传热传质、相变传热、热辐射、热传导。对流传热等内容。当前,我国的传热技术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数值模拟、实验研究和机理研究三方面。在化学生产中应用传热技术,可以通过改进和优化换热器设备,有效提升换热的持续放热能力和传热效率,从而提高化学生产水平。并且微细尺度传热和强化传热技术在微型热管、集成电子设备、微米、纳米等领域中应用广泛,相关技术成果已经比较成熟,对于化学工业应加强传热技术和化学生产的配合研究,充分发挥传热技术的应用优势,有效提高化学生产效率。
1.3绿色化学反应技术在绿色食品生产中绿色化学反应技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理念,人们的绿色生态环保意识越来越高,绿色食品主要是指绿色没有受到污染侵害的食品,这种食品最主要的特点是营养价值高、品质优良、卫生安全指标高,是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新兴产业。绿色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对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有着严格限制,而且还需要提高农作物产量,保障食品营养价值,降低成本,所以绿色产品生产经常面临量和质的矛盾。现代化生物化学通过充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和绿色化学反应技术,保障食品安全,增加农作物产量,确保食品营养。具体应用如下:其一,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运用生物化学技术,减少污染农作物和污染环境的氮肥使用量,运用固氨来替代氮肥,通过应用生物化学技术,不需要施加氮肥,也可以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不仅节约了种植成本,而且有效提高了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其二,当农作物出现病虫害时,运用生物化学技术,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在主要农作物上转移各种病虫害基因,减少化学杀虫剂使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提高抗病虫害能力。
2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发展建议
2.1培养化学技术人才化学技术人员对于推动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国应重视化学技术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还应强化钻研创新精神,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全面提高化学工程技术科研水平和综合素质。
2.2进一步提高化学工程技术水平我国化学工程技术面临着滴状冷凝的难题,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加大对化学工程技术的研究,重点解决这个问题,推动传热技术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动力、机械等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化学工程技术水平。
3结语
在化学生产中应用化学工程技术有助于促进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应积极优化各种化学工程技术应用,培养大量化学工程技术人才,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侯海霞,柯杨,王胜壁.解析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5,1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