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5:42:2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Abstract: urban ecological garden mainly refers to ecology principles for gui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arden green space system, in this system, trees and shrubs, herb, vine plants form community, between different species to coordinate each other, have different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s can each is in his proper place, make full use of the sunshine, the air, land, water and nutrient, form a harmonious and orderly, stable community. It is urban landscape reflect the highest levels of the work, is the humanity physical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Keywords: ecological gard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limate regul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活在城市中的人越来越在意身边环境的好坏,对于周边环境质量的好坏也有很大的要求。应用系统工程发展园林,可以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意义深远而且重大,只有坚持不懈的认真贯彻,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也只有提高城市的生态园林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们生活的环境,也只有这样人们的身体健康才能得以保证。
1 生态园林在城市建设中的意义
建设城市生态园林在城市发展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对城市环境的优化和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认为城市生态园林能够优化环境,改善局部环境的质量。
大家都知道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而且还有很多树木对粉尘有明显的阻挡和过滤作用,植物的这种特性能够维持自然中的碳氧平衡,所以建设城市生态园林对于环境的优化和局部环境的改善都有很大的作用。
其次,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能够调节小范围的气候。绿色植物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不断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故可提高空气湿度,园林中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调节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热,对改善城市小气候具有积极的作用。
再次,一个好的生态园林还能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增加城市城市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的有效猎施,从而达到美化美化市容的效果,也能够把城市和大自然紧密联系起来,带给人不一样的城市感受。
除此之外,一个优美的城市生态园林,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全体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生态道德水平,进而让生态观念真正的深入人心,让人们认识到城市生态园林建筑的重要意义。
2 建设生态园林应该坚持的原则
第一,在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中,最基本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不要只注意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
城市是大家居住的地方,生态园林的建设也应该是为市民服务的,所以在生态园林建设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了园林的社会效益,应该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的去追求经济效益,也不是仅仅以吸引游客为主,更重要的是把园林办成一个小的自然体,让人们在这里面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体会到大自然和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第二,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型的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的开发越来越多,利用也越来越多,所以自然中的资源在慢慢减少,环境自然也是不断的恶化,所以在园林建设时,一定不能只顾及眼前的利益,一定要把目光放长远一点,坚持持续发展的理念,这样才能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能够不威胁后代的发展,又不对满足后代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在进行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植被的生长特性等因素,合理搭配。同时也要合理利用能源不要顾此失彼,实现良性循环。
坚持生态性的原则,在有限的城市绿地中建立尽可能多的植物群落,这也是改善城市环境,发展生态园林的必由之路。
第三,生物多样性原则也不容忽视。
物种多样性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它能提高群落的观赏价值,只有丰富的物种种类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群落景观,满足不同人的审美品位。更好的发挥植物群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应该选择优良乡土树种为骨干树种,积极引入易于栽培的新品种,驯化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物种,形成色彩丰富、多种多样的景观。
第四,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
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气候,所以特定的气候也就决定了植物种植的种类,在种植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适合本地环境、气候、土壤的植物,合理选配植物的种类,这样才能保证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比如说,南方和北方环境和气候都不同,所以在引进植物的时候,一定不能大意,不要为了喜欢而忘记是否适合本地种植的问题,否则不但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还会弄巧成拙,阻碍园林生态化的建设。
第五,艺术性、美学原则是把城市园林像更高层次提升的比不可少的。
城市生态园林不是单单靠绿色植物的种植堆积就能完成的,更不要以为是简单的对大自然的模仿,而是要有自己的风格,美学和艺术性原则是各生态群落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在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有统一的主题或者色调,把不同的花、不同的植物错落的放在一起,形成不同的景观,给人以不同美的享受。众口难调,所以形成不同的风格是很重要的。这样不同的人在欣赏园林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享受到美的熏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审美价值,这样就更能体现出园林的价值。
3 建设生态园林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第一,建立完善的政策、体制、机制保障,保障确保机构进行行之有效的配合,以保证生态园林的建设。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政策的保障,如果没有一个系统的保障,那各方面就很难形成有效的协调和配合,园林的建设自然也不会一帆风顺。
不仅如此,还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用以保障生态园林建设的顺利开展。在科技方面也应该加大配合的力度,对于现阶段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并用科学的方法找一条更合适的路来保证园林的建设能够顺利的开展。
第二,重视传统,坚持自己的风格,对于外来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进程,越来越多的国外的东西被引进到国内,园林建设的时候免不了会受到国外园林风格的影响,很多人都会盲目的崇洋,以为国外的无论什么都是好的,所以也就不分精华与糟粕,一并的拿来用,这样无疑会对传统的园林风格造成很大的冲击,其实传统的园林艺术风格有很大的优点,比如苏州园林,在世界也是一流的,其中蕴含了中国人民在建设园林中的智慧结晶,所以在发展的时候,还是应该把传统的东西放在第一位,不能忽视了我们国家传统的园林艺术风格和各个地区的地方特色,把园林建设成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品。
当然对于外来的东西,也应该有选择性的 借鉴一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园林有不同的风格。
第三,通过各种措施增加绿化覆盖率,让园林的绿化量达到最好的状态。
绿量是决定城市生态效益的大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大树的绿量最大,生态效益也最大,而且在投资方面也不会很难办到,所以要多栽植大规格乔木,最好是栽种成片的大树,这样效果一定很明显。
当然这个过程中,绿地也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这个问题办起来应该是很容易的,只要注意好生态效应,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的质量成为人们共同的追求。实现城市园林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需求也迫在眉睫,生态园林的建设能够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所以在这个大趋势面前,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把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有声有色,独树一帜,创造出最美丽的环境,带给人们最棒的享受。
一、生态园林的涵义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生态园林的科学内涵在于:
1、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2、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调节小气候,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衰减噪声,调节生态平衡;
3、美化景观、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休养功能,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
二、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作用
1、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人们对自然的需求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优美、舒适、健康、方便的生活居住环境,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城市建设工作的具体体现,是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不仅是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也是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措施。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生态园林城市的核心问题。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能有效提升人居环境,且城市绿化对改善城市小气候、环境卫生、美化景观,维持城市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绿化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基础,城市绿化覆盖率是衡量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基础。因此,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2、具有美化环境和市容,增加艺术效果,削减疲劳的功能
园林绿化的好坏对城市面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花草树木的装饰,整个城市就不会有生气。把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引进城市,按照园林手法加以组合栽植,就能形成美好的自然景色,美化人居环境,美化市容,使现代建筑更具有田园风光。同时也能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净化空气,有益于身心健康,进入美好的园林景色中,人们不仅感到赏心悦目,而且感到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3、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城市更具活力、更具现代性的;另一方面激增的人口,林立的高楼,增多的工厂、车辆等,形成了交通拥挤以及环境污染,严重威胁到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危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已成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最大限度的提高城市绿地率、城市绿化覆盖率,让人们可以在更美,更舒适的城市里生活,真正体验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4、突出城市个性,提高城市品位
按照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充实和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形成自己的个性,注重建设融自然、城市和人为一体的环境,从而提高城市品位。对内可以使市民增加认同感、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市民素质,增强凝聚力;对外可以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利于提高知名度,优化投资环境。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有利于更好地指导规划建设和管理。根据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要求,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到环境建设、工程施工,都必须十分注意延续历史文脉,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协调,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增强建筑物的传统个性和文化艺术品位。
三、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对策
1、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提高规划建设水平,规划建设时要有前瞻性。注入历史文化的理念,遵循城市机理,保护好具有历史和纪念价值的建筑、古树名木及独特的民俗风情,让历史与现代完美结合,实现人文景观与环境的和谐。进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时,应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规划建设时,要充分考虑植物的习性,生命周期以及土壤环境等综合条件,将植物合理搭配,增加绿量,增加园林生物的层次,有利于丰富城市景观提高生态效益,使植被具有天然的更新能力。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
2、加强宣传,增强人民的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意识
提高人们识对城市绿化与生态环园林建设、与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及重要性的认识,制定并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强宣传普及工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城市绿化对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减少污染、美化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做好宣传工作,增强对搞好城市绿化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绿化的整体水平。
3、规划设计措施
建设生态园林,不仅要考虑到城市的美化和绿化,而且要强调和突出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城市中经常出现因景观不佳等原因而不断进行绿化改造的例子,这些因绿地分布不平衡、绿化与交通的相矛盾等问题引起的重复建设与重复投入,都是缺乏规划或规划不科学不合理的结果。政府相关部门应在城市园林建设中要坚持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和出发点,一切围绕生态园林建设进行规划设计与建设,在编制规划时,要在坚持以生态优先原则下,充分运用生态学的原理进行规划设计,并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超前意识,加强宏观指导,避免重复建设和短期改造,确保城市绿地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和均衡性。
4、 技术管理措施
城市绿地规划工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城市的发展,对绿地提出生态、景观及功能的不同需求。只有利用GIS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才能及时反映城市绿色网络细微的变化,给予及时果断的措施,以保障城市绿网体系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加强“绿线”管理,参照城市规划中常用的用地细分和属性管理办法,通过细致、深入、全面的规划研究,在统筹分析、平衡利益、解决矛盾的基础上研究相应的城市绿线管理地块,为城市绿地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合法依据。
5、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建立稳定的多元化的资金渠道,以财政资金投入为主,其他方式为辅,内容包括:捐款捐建,引导部分有经济实力的部门和企业,投资进行绿地的建设,并对绿地拥有命名权、广告使用权等;合作建设,由政府部门和企业、个人合作建设开发,互惠互利;独资建设,由出资者按照规划进行建设和管理,并受益等方式。加大对园林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强业务素质。引进高端人才,提升规划设计水平。
总之,建设生态园林需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更加有意识地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的理念,把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与文明城市紧密结合起来,准确把握城市特色,凸显水、林、园相融相宜的个性魅力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 杨金凤. 浅谈生态城市规划设计[J]. 中国建设教育, 2007,(02) .
[2] 苏廷良,孙伯良. 浅谈生态城市的构建[J].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4) .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increasingly mature, in the social process to speed up, economic system is increasingly perfect today, our comprehensive strength is also to fast and steady development trend towards a new step. This is a new start, also will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ur country will want to be able to further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is one strategy, we must start from the cit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to begin. In high-rise city full of today, natural environment can't get the attention it deserves,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quality, regional ecological unbalance, largely reduced people's living level. And because the auto possession is increased, the spread of road dust, make the city'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become more serious. This it set the urban ecologic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necessity, onl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rban ecological garden developed, under the premise of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can be fundamental solution. This paper will the importance of urban ecological garden are discussed,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elevant strategies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urban ecological garden;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发展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的经济体系已经逐渐成熟,经济发展的速度也逐渐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更使得国人愈来愈依赖科技所带来的便捷,城市汽车保有量的愈来愈多,高楼大厦的拆拆建建,都是国人依赖科技的象征。但由此而引生的一系列的环保问题,也奠定了国家发展环保事业的基础。国家想要能够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地落实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战略目标。城市道路沙尘的不断扩散,绿化面积的越来越少等等等等,都是直接影响着国人生活水平的,都是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战略所要解决的,也是国家发展的重大关键点。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发激烈,区域性的竞争已经逐渐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了,这就从根本上深化联络了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关系,开拓了行业的发展空间。作为主导着我国经济的带头行业,建筑行业的发展对我国整体实力的发展的影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其所涉及的领域是极为广泛的。同时,建筑行业对于城市进程也有着极大程度的推助作用,要想落实可持续发展,解决城市的环境问题,就必须借助建筑行业的力量。而且,城市的环境就标志着城市的形象,要想招揽更多的经济体的入注,要想留住人才,就必须从城市的形象开始着手。在经济科技双重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其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一切竞争的核心,也是把握住机遇的主体,城市只有留住了人才,才能够使城市的经济发展得到最大化的提高。而恰恰,生态园林的建设发展正是能够最有效地借助建筑行业的力量来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不二途径。只有发展了生态园林建设项目,才能够从根本上落实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方针,使环保不流于形式,既美化了城市的环境,也促进了环保事业的发展,且对我国内需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加成,对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极为巨大的贡献。
2、生态园林的建设发展
2.1必须有足够的生态学理论作为生态园林建设支持
2.生态园林的建设发展
2.1必须有足够的生态学理论作为生态园林建设支持
理论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只有有足够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工作才能够更为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从根本上使工作的效率达到最大化。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是一项大型的建设项目,其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有其存在的独特意义,各个环节的工作也都是起到着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点,如何做好各方面各个环节的衔接工作,则是直接影响着整个建设项目的质量能否满足社会要求的重要因素,这些方面与环节一旦出现了疏漏,就会极大程度地降低整个建设项目的效率,甚至使整个建设项目流于形式,无法保证质量。只有做好了各个环节的衔接工作,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好各个环节衔接的无误。而这一衔接工作是极具系统性的,要想做好这一衔接工作,就必须从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主体,让整个衔接工作循序渐进,使整个建设项目更为平稳、高效地进行。
2.2让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应尽量自然化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最终目的,便是让园林建设与自然相融合,让城市生态的园林建设更为贴近自然的生态系统。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其生态的自然化入手。在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的过程中,应尽量满足设计的要求,从实际出发,给园林的生态系统提供一个繁衍的空间。生态的多样性是园林建设自然化的一个关键点,只有保证了生态的多样性,才能够使整个园林建设更为切合园林自然化的需求,才能让整个生态园林建设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的限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整个园林建设的质量。而要保证生态园林建设的多样性,就必须从根本上保证生物的繁衍过程的顺畅,而要保证生物繁衍过程的顺畅,就必须对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行了解,让整个生态园林建设更为符合生物的繁衍要求,开拓生物的生存环境,让生物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繁衍。
2.3根据实际情况建设生态园林
生态园林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同其他的园林建设。生态园林有其独特的一面,生物的繁衍要求以及成长要求等等都奠定了生态园林的独特性。如何让生物更好的繁衍以及成长是园林建设的一大问题,只有在解决了这一问题的前提下,整个生态园林建设才能够真正做到贴近自然。在进行生态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选取生物的养殖,根据地质条件、温度条件等各方面的因素合理地筛选出一部分生物投入建设,只有在生物能够适应园林建设环境的前提下,整个园林建设才能更趋平稳和高效。
2.4构建“天人合一”的绿色和谐环境
城市生态园林以人类的福利为根本.追求人、园林植物及其景观、城市环境三者间的和谐共存,使城市居民、人工设施、历史民俗文化风情 与绿色环境等各个方面达到最理想的配置。 2.4.1人与绿色环境的和谐人是城市环境中的主体及核心 城市生态园林构建景观能够满足城市居民一些生理上或心理上的需求,如通过在园林绿地空间中的观赏、游玩、健身等活动获得的放松和调整等,同时人的活动对园林绿地空间的维护和发展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城市生
态园林建设中,既要满足各种人类活动对园林空间的可及性。又要考虑绿色环境的自我维护能力.使人们既愿意进入园林绿地空间开展各类有益的活动,又能与绿色环境和谐共处。
2.4.2人工建筑与绿色环境的和谐建筑及其设施是城市景观的特点
雕塑、园林小品等人工设施也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园林绿化技术要求这些人工设施和园林绿地融为一体。一方面要保持绿色环境的自然特点.满足人们对自然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应考虑借助人工设施的建设,完善园林空间的功能,让城市的绿色环境具有现代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在生态城市中,增加一些碑文、石刻、小型古建筑、微缩人文景观,则更能体现“天人合一”的美,从而充分发挥生态园林的综合生态功能旧。
2.4.3历史民俗文化风情与现代城市绿色环境的和谐城市绿地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和特色的重要场所应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园林绿化中.使城市绿地系统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的特征,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在传统文化和传统园林艺术中,园林植物往往具有丰富的寓意和象征,通过合理种植设计。可在局部地造意境,烘托环境氛围,增加绿地品位和情调,实现功能、形式和意义的统一。
3.结语
本文通过研究城市生态园林的内涵和基本的特征,提出一些发展生态园林建设的原则,认为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应以人为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实现城市社会文化、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城市的生态园林建设采用丰富的设计理念,为居民尽可能地还原出大自然的景象,建立自然的植物群落景观,提高城市的生态系统循环协调,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锻炼的好场所。为城市的绿化作出积极的贡献,是现代城市化建设的必经途径。
1.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和规划中的问题概述
许多生态园林中的人造景观等互相效仿,不能体现当地的民风特色,缺乏创新性,存在大同小异的局面,都按照传统的生态园林模式进行建设,很少有设计独到,境界较高内涵较深的生态园林景象。主要原因在于建设机构没有深入地考查当地情况,对项目的主题、规模、特色等缺少详细的计划和调查,使园林的建设缺乏艺术感,只是在意绿化系统的建设,内容单一,缺少了生态、美学理论和人文科学的深入等,应积极结合各个层次对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进行整体的指导和规划。
大部分的园林建设,仅重视构成整个生态园林环境的硬件设备,忽略了植物的群落特征,不能有效地突出自然的山水景象,没有突出的地形特色等软件设备,生态园林建设材料的选用上,大多数建设企业选用花岗石,不锈钢等材料模拟一些生态设备,较少使用绿地草坪、林木花卉等,使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只是摆设,与原生态的园林相比相差甚远,这些被忽略的软质景观材料才是城市居民真正需要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城市居民的户外活动空间逐渐缩减,在生态园林系统建设和规划上缺乏户外活动场地的设置,不仅要重视绿化用地的问题,还要注重居民活动场地的设置,这样才符合现代的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标准。
园林绿化体现的是城市的绿化,反应出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的生活态度和生活质量,生态园林的建设和规划对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绿化是一项所有人都应参与的事业。目前,在生态园林建设上,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即使建设好了生态园林,但缺乏生态园林的日常维护,一些自然景观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城市的生态园林变得破败不堪,甚至影响城市的形象,使得生态园林的建设未发挥出它真正的作用。
2.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和规划的对策分析
首先,提升全社会人类的生态环境意识,继续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类和自然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和资源作为代价而谋求经济的发展,遵循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真正的实现小康社会。还要提高科学的宣传力度,传递保护环境、建设原生态的生态园林系统的观念,爱护和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以实现社会环境良好发展的气氛,广泛宣传建设和规划具有生态环境特色,为人民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的多功能性的生态园林系统,让人们享受到生态园林给生活质量带来的益处,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去。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文中明确提到加强生态园林建设,提升城市绿化功能。生态园林设计在一座城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有力地改善和提高城市的环境和人文内涵。目前生态园林设计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园林设计要想完美,不仅要符合市民的审美要求,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和肯定,而且更要作为经典为人们铭记和借鉴。因此,探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与规划的问题与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我国当前生态园林设计中建设与规划的问题
①行政力量干预生态园林设计。在生态园林的设计中,经常有许多因素搀和进来,比如:行政力量,许多设计会因领导的个人喜好被改变或者是全部颠覆。为了尽快的出“政绩”,许多不合时宜的生态园林设计产生。②公民参与的机会低,参与的意识也很弱。我国的政体是人民民主,因此国家的权利属于人民,人民有参与的机会和权利。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公共事务有政府管理,公众参与的机会很少,包括城市公共生态园林的设计。长此以往,公众的参与积极性就会降低,参与的意识也就会越来越弱,社会批判的精神更难以形成。③设计师的素养有欠缺,自我的表现力差。生态园林设计是设计师的自我的产物,因此设计师素养以及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作品设计的水准。但是,当前许多设计师的专业知识、艺术的天分以及直觉仍有不足,因此设计出的作品质量也就可想而知。许多设计师往往缺乏独创性,总是模仿前人的作品,不能从实际出发,对该地的气候、地理、土壤、水文状况视而不见,因此设计出的作品缺乏地方特色,缺少生机。
2 生态园林设计中建设的建议
2.1 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
作为一名领导者一定要保持冷静,用理性去引导自己的行政,不能仅仅用自己的喜好去衡量一部设计。同时也该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用专业的眼光衡量一部设计作品。实事求是,对好的设计要肯定,对设计欠佳的作品要提出意见,让其改正。一部优秀的生态园林设计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要素:构图讲究到位,与时俱进,绿化量要足,施工精良,同时要展现一定的文化品位,体现人文关怀。一定要克服浮躁和盲目,杜绝商业化和文化的炒作。同时,不能铺张浪费,要节俭朴素,摒弃过分的修饰和雕琢。
2.2 完善生态园林法规建设并加强实施
科学完善的生态园林规划设计作品应该予以肯定和保护,并在长时期内纳入法律保护的范围内。这样才能确保规划设计的连续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地发展。为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快完善生态园林规划设计法规建设的脚步,并切实的实施这些法规。
2.3 生态园林规划设计者应该加强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一部设计作品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完善,是由设计者理论知识的广博度和专业技能的熟练度决定的。因此要加强学科建设,定期开展培训和指导,培养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设计人才,这样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除了增强设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外,还需要培养设计者的社会责任心。一名设计师仅仅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4 设计师在具体设计方面
提高节能意识。在园林的设计中,要始终秉持环保节能的观念,因此一些不必要的装饰应该去除掉。同时,应该将地形、季风和光照考虑在内,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设计园林景观应体现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以创建宜人景观为核心,为了营造良好生态效果,应少使用大铺装、大草坪,而多使用乡土树种。为了能够切实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可增加植物层次,深化景观的视觉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努力在人工环境中显现自然。继承发扬传统设计思想。在寻求中国园林文化形态的过程中,园林设计师应挖掘古典园林艺术中的精华,并将本土优秀文化传统继承。设计园林时,可在当地特有文化的基础上,吸收欧美园林设计风格,将具有创造性的作品开发出来。再现地域景观。一个地区所具有的历史文脉、人文特性、以及自然景观等都彰显出该地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内涵为当地人的审美观念和行为活动方式、文化脉络、历史演变、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等。景观类型都是周围区域的演变与发展相互联系的,并非孤立存在。园林景观应根据小到场地周围人文条件和景观类型,大到一个区域,将水、风、阳光、地形等具有当地鲜明特色的自然因素融入园林设计中。
最后,要培养发展意识、要用发展的目光设计生态园林,注重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要留够足够的设计空间给未来城市的发展,要有预见性,对未来的发展要有一定的认识。
3 结语
园林建设是城市建设的基础,是展现城市形象的窗口,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园林生态学原理,根据本地的特点,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植被和历史文化遗址等自然、人文条件,以方便群众为原则,合理设置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风景林地。按照这一原则,园林建设应该体现以下特色:突出城市风格,为居民提供符合“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山水城市”定位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各种文化、体育、科技游园和园林休闲场所;充分利用城市中心及周边的如山水等风景林地开辟城市森林公园和水体公园,逐步构筑并形成市民与自然相互沟通的绿色空间和城乡结合地域休闲带;结合城市道路建设和旧城改造,高档次强化主次干道两侧的绿化美化和广场绿地建设,选用适合城市自然条件的树木花草,以植物造景为主,建成能够体现城市地方特色,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变化的协调有序的园林景观;依托自然环境,建设河流沿岸、城市道路网等带状绿地和人文园林景观,形成以景点、游园、公园、广场和道路、河流为点、线、面的纵横交错的绿网结构,从而调节城市气候,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园林建设要立足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相呼应,奠定起城市总体风貌的基础。必须在植入科学发展的最新理念的同时,谋求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发展方略,促进城市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节约型园林建设新模式,增强城市园林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首先,城市的土地资源和城市用水资源较为紧张,从长远看,不可小视。园林绿化用水量大,因此,必须解决好园林绿化和生产生活争水的矛盾。一是要从节水性花木的选择到节水型灌溉技术的采用等多种渠道入手,力求以最小的用水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园林绿化的需要;二是要逐步探索实施雨水回收处理和工业废水净化处理工程,促进水资源的再利用,补充城市园林绿化用水的不足;三是在城市建设中,解决城市建筑用地和城市绿化用地的矛盾,坚持合理利用资源,合理规划,本着建设与节约并重的方针,达到建筑与城市园林绿化的协调发展。
其次,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将城市打造成为具有地方特色,能够彰显城市文化内涵的节约型园林城市。一要充分利用本地的山水资源,尽量保留原有地形地貌,突出城市风景园林的自然情趣和自然风貌。二要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渊源,深挖丰富文化底蕴,在园林建设中注入文化内涵,发挥本地历史文化优势,增强园林景观的吸引力。三要充分利用本地植物资源,加大本地植物资源的搜集、研究及繁育运用力度,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植物景观。
其三,不断加强园林建设和管理体制的改革,推进园林建设集约化发展。应该在所有制结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法律和政策体系等基本方面下功夫,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适应园林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根据城市经济情况和建设要求,积极研究和探索建立多渠道投资城市园林建设的新体制,逐步走出政府财政单一投资城市园林建设的格局。建立起有偿提供园林服务的新型发展之路。为城市园林建设注入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3、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生态园林建设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宗旨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它强调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使人生活得更加幸福和美好。园林建设实现美化城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最终归宿是为市民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视觉感受,既包括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也包括对劳动、生活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的生态文明需求。可以说,城市园林建设是体现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缩影。因此,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必须将保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联系在一起,使之与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更加贴近,更加密切。只有这样,才可以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才真正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园林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承担起美化城市的时代责任,要有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全局意识,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廉洁的园林人。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把好园林建设的质量关、管理关、廉政关,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园林管理法制化,是科学发展社会观对现代城市管理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要根据园林建设的需要和城市发展的要求,制定和完善各项地方性法律、法规和规章;同时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有关城市绿化条例的规定,加大处罚力度,严格管理。另一方面要坚决维护园林规划的严肃性、以及建设、保护和管理的规范性;确保建设、管理在法制轨道上运行。
[中图分类号] S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112-02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中园林绿化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传统的园林绿化配置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观赏需求,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提出的新时期城镇化建设的目标,城镇建设中生态园林建设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利用生态理论学的基础,打造出一个适合人类生存、居住、发展的生态园林城市。
二、城市生态园林的概念和特点
1.城市生态园林的概念
生态园林就是指将园林景观艺术与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相结合。组成各种类型植物根据自己所适应的条件进行有机的配置,形成的一种层次鲜明、季相色彩相适应、各植物协调生存的空间环境。使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得到充分的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最终为改变城市的环境起到了积极且有效的作用。
2.城市生态园林的特点
实现了生态园林的城市与传统的城市比起来,具有这观赏性、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协调城市发展以及无界性等特点。在城市中建设生态园林,可以很有效的调节该城市的小气候、降低城市噪音、维持碳氧平衡以及给人们提供一个休息、散步的地方。另外因为建设了生态园林,还给该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自从生态园林城市的概念提出来以后,各国都开始重视建设生态园林的城市,并且在建设过程都结合了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三、在城市中建设生态园林的意义
1.生态园林的功能
1.1改善城市气候
由于城市的规模日益扩大,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人类活动的加剧对城市气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很多城市出现了热岛效应。而在城市中建设生态园林可以很有效的调节当地城市的温度、湿度,从而起到改善当地气候的效果。
1.2改善城市环境和空气质量
在城市建设生态园林可以达到改善当地空气环境的目标。首先很多植物在白天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这样可以很有效的控制碳氧平衡,避免温度过高而出现的热岛效应;其次城市工业化、城市持续规模化发展壮大、汽车尾气排放等,使城市空气中含有人类生产活动中释放出来大量有毒气体,这些有毒气体会对人们身体产生危害。而通过建设生态园林可以有效的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因为很多植物具有净化二氧化硫、氟化氢等有毒气体的功能;再次,植物的树叶可以起到吸滞分成的效果,特别是树木的叶子可以有效的过滤、净化空气中的粉尘,如PM2.5。最后,生态园林还可以有效的吸收、消灭噪音。在城市中建设生态园林可以很好的保护周边居民不受到噪音的污染。
2.生态园林的意义
首先通过建设生态园林可以保护和改善当地环境,从而实现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可以有效的改善的城市的生态环境。在城市中建设生态园林,会让城市的环境更适合人类居住;最后,通过在城市中建设生态园林。可以把城市中各个公园、园林、绿地进行统一的整合,有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一个覆盖了整个城市的园林系统,让各个原来分散的植被,充分发挥出其作用。真正实现了城市的园林化。
四、城市中生态园林存在普遍问题
1.绿地面的不足,布局不合理
在很多城市建设中不够重视对绿地的建设,而且很多绿地都成小块分布在城市各地,没有成片的绿地,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并且在绿地中医草类植物为主,缺乏灌木等植物形式。
2.园林植物种类单一
现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为了整齐、美观,不结合本城市实际的土质和气候情况,造成了千城一面的情况。园林绿化中以几种常见的植物为主,种类单一,缺乏植物的多样性。完全不能起到净化,美化城市的效果。
3.缺乏理论的系统指导
很多城市在建设生态园林的过程中,只注意形象工程,花大价钱,从外地引进高、大、全的树木,而对适合本地生长的本土的植物却不加以关注。并且在建设过程中缺少系统的、科学的理论指导,使很多种植不久的植物,就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大量的死亡。这样不计不能美化城市,还给城市环境造成了不小的阻力。
五、解决生态园林问题的方法
1.将园林建设与生态理论相结合
随着生态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被应用与城市园林的建设中。,给城市园林的建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现有的城市园林建设的理念是让城市的园林环境与外面的自然环境相结合,使城市不再是一个孤岛。让城市的环境可以与外面的自然环境相互交换,最终形成碳氧平衡。充分结合生态理论,发展城市生态园林,这已是全球城市发展的趋势。
2.生物的多样性是生态园林的基础
生态学中最基本的理论就是,生物多样性造就生态稳定性。所以在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的配置各种植物,注意其多样性。一个园林中生物越多、结构越复杂,那么这个园林就越稳定。这要求,我不能只是一味的增加植物的数量,更要考虑植物的种类,只有植物品种多了,园林的生态才能稳定。
由于城市缺乏生物的多样性,这样城市中的自然环境就缺乏了生存的基础。所以在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中,一定注意考虑生物的多样性。一旦出现缺乏某种生物的情况,很可能造成整个生态园林的毁灭。
3.坚持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中,要注意坚持可持续发展。不能做那种杀鸡取卵的事情,在建设中要科学的、全面的、严谨的、可持续的考虑。结合植物和当地环境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积极促进城市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4.进行合理的布局
在进行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要对整个城市的园林进行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布局。坚持以生态平衡为基础,以因地制宜、因需选树、因势利导为原则,使整个城市的园林不再是仅仅围绕着城市,而是将自然搬到城市里,扩展城市生态园林的内涵和外延。
5.把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设计理念融入城市建设风格与建筑风貌,在安徽新农村建设中,可以把园林绿化与徽派建筑风格通盘设计,绿树掩映马头墙,粉墙碧瓦映绿水。
六、结束语
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一个方面的。它需要人们从全局把握,高瞻远瞩,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采用科学的、系统的方法,合理高效的打造成一个生态园林城市。
参考文献
[1]城市建设杂志社,城市建设理论研究[M] 城市建设杂志社
[2]卢建国,花卉学[J]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1年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现在全球在城市建设中都会进行生态园林的建设,这也是现代人们追求回归大自然的最主要的体现之一。让人们在高速发展的城市中体验的大自然带来的舒适是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重要体现不仅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人们闲暇时间的乐趣还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所以建设一个生态园林城市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程。
一、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性
城市进行规划是最为主要的部分就是生态园林的建设,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之一不仅对人们的生活环境进行了改善池让人们意识到大自然对我们的重要性。生态园林发挥的作用不仅可以给人们提供更好的工作还可人让人们在工作和生活的时候有个良好的休息环境改善现代城市的生态水平更好的推动现代经济向前稳定的发展在多方面生态园林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原则
1、生态性原则
植物园生态建设不应仅仅满足于人们视觉欣赏需要,还应作为城市区域生态系统的支持核心。因此,植物园生态园林建设应贯彻生态优先原则,同步参与园区的项目规划和建设过程,而不是工程建设后的补漏和修饰。生态绿化在追求完善生态效应的同时,对绿地整体空间进行合理规划,构建多种多样的生态景观,形成社会、经济、文化与自然高度协同的复合生态系统。绿量是植物园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生态建设不仅要提高绿地率,也要通过乔、灌、藤和草的复合群落结构,提高叶面积指数。尽量合理选用阔叶常绿树种,提高植物群落的制氧功效,同时注意选用对环境污染具有不同特殊功效、且对人体有益无害的植物,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植物的生态效益。
2、物种多样性原则
物种多样性不仅体现了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和均匀度,也反映群落的动态性与稳定性,以及不同的自然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物种多样性既是增进绿地自然化的前提,也是提升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对环境的保护起着巨大的主导作用,凡是生物种类多样化,组成结构越复杂,群落占有生态空间愈大,食物链关系越复杂,它愈具有完整高效的内在调节机制,其稳定性也愈大。在时空条件、资源利用等方面,一个稳定群落的各种群趋向于协调互补而非直接竞争。因此,保持“物种多样性”,模拟自然群落结构,构建物种多样和结构合理的园林植物群落,是植物园生态园林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3、因地制宜原则
在植物园生态园林建设中,应根据土壤、环境及建成群落与园区环境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因地制宜,创造植物适生生境,提高绿地自我维持机制。重视园林植物与景观构筑物的协调、遮挡、修饰和相互映衬功能,将构筑物空间和绿地景观融为有机整体。针对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因时制宜,保持绿地景观的相对稳定和季相变化,避免盲目沿袭异地或国外园林绿化模式。尽量选用当地的乡土性植物,由于这些乡土植物是在当地气候环境条件下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因而具有极好的适应性和较佳的稳定性。
4、地域人文性原则
植物园生态园林建设应坚持以园林美学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将园林景观、民俗风情及人文景观等融入到园林景观中,使植物园绿地系统具有地域性和人文性双重特征。利用园林植物丰富的内涵和寓意,通过合理种植设计,可在游览观景区将园林植物的寓意和韵味予以表达,丰富和提升植物园生态绿化的文化内涵和功能。创造意境,烘托环境氛围,增加绿地文化品位和高雅意境,实现功能、形式和意义的三者统一,满足市民和游客的休闲游憩和身心健康的精神需求。
三、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策略与建议
1、保证园林的多样性
生态园林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多种多样的生物,生物的多样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欣赏价值提高群落的稳定行构成许多种的群落美景大大的提高人们的观赏性和审美的需求。根据多种多样的生物种类形成相互不同的植物景观这样能更好的体现出植物群里带来的观赏效果和生态环境。在对城市进行绿化建设时要选择品质优良的树木进行栽种并且还要多培养新的品种多驯化些具有观赏性的动物丰富种植的物种形成丰富多才的景观。此外要有效的利用种植范围的环境增加种植的数量建立植物群里的生态园林。在种植时应首要注意的是厂定要选择合理的植物栽种这样才能保证形成城市特有风格形成多种不同的欣赏景观。尽量选择容易成活、生命力顽强和生长周期短的植物对景观的设计要求也是要有一定的要求不能让景观的植物过于单一不同的植物相互穿插,形成层次分明的效果始人们的观赏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从而实现生态园林的最主要的意义,为我们的城市构建一个丰富多才的美丽风景线。
2、将美学元素融入到生态园林中
生态园林中一个最不可或缺的元素就是美学不是简单的对生态园林进行简单的美学设计注态园林的美学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运用科学的方法在加上美学艺术艰据每个植物的自身特点用美学艺术的技术让景观产生的美感更加的立体更有欣赏性,让生态园林的景观效果达到最高的欣赏价值。现在各国的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逐步向着贴近自然、城市森林化、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使用园林住哪个的美学设计出不同植物之间的美感,突出的表现出科学与艺术两者相融合的好处。在进行美学设计时不同植物相互配合能直接影响到园林的观赏性和发挥的功能,并且使用科学中的知识让植物在生长的阶段就给人们带来观赏性。
3、规划设计生态景观
在进行城市的绿化景观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当地的环境情况要种植适应当地环境植物要注意当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尊重当地的文化和民间的习俗在这些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城市的园林景观不仅符合城市的特点还能发挥出园林景观的独有魅力。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该把多面的因素都要考虑到位并且要与当地的特征相结合选择的植物要适合当地的环境生长还要符合景观设计的要求,这也是景观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多种植当地特有的乡土植物不仅材料的成本低还能适应当地的环境并且能体现出城市的特色。在对园林景观设计时要既要具有时代特征的植物也要融入当地的乡土植物这样才能达到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的意义。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设生态园林就是解决现在环境问题的最好办法,园林建设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不仅在给人们带来美景的同时也环境的改造起来的重要作用广泛的建造生态园林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乐趣,同时也对人们生活环境质量大幅度的提高,从而达到人们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洪建健康、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胡德萍周雪非本报首席记者吴剑.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优化城市人居环境[N].宜春日报,2010-07-19001.
一、城市园林建设的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城市规模在逐渐增大,人口增多,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同时经济发展使汽车拥有量不断上升,城市环境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加强城市园林建设,可以美化城市景观,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污染尤其是汽车尾气带来的大量污染,净化空气,同时,还可以使人精神愉悦,陶冶人们的情操。通过城市园林建设,使城市生态系统得到一定的恢复和改善,促进城市中人文和谐、自然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生态园林的艺术美学
生态园林美学,是研究以人为本的现代城市生态风景园林多维空间艺术景观造型的审美特征和审美 规律的一门多边科学 。园林景观是人化的自然,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完善的城市绿地景观营构,既要考虑其生态习性,又要熟悉它的观赏性,了解植物自身的质地、美感、色泽及绿化效果。当前各国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认识到植物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以生态园林美学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植物材料的配置直接影响着的环境观赏特性和功能性。根据美学原理和人们对群落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同时对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相景观有较强的预见性,使植物在生长周期中,提高景观观赏价值。 中国 风景园林是多维空间的艺术造型,在推崇自然美为特征的美学思想体系下不断的发展。强调艺术美与自然美,形式美与内容美之辩证统一,以艺术为手段,以展示自然美为目的,力求体现不是自然却胜似自然的生态效益和人文景观。强调动静结合,静中寓动,动中求静,静态景物中有动感,动态事物里蕴藉着无限清幽纯朴的静谧之趣。
三、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
城市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要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风格多样,量力而行”。结合和保护传统文化,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包括保留城市 自然 环境、人文资源、民俗风情,改善城市人文环境,创造有地方特色的城市风格和城市个性。设计形式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托,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理念之中,已达到二者相融合的目的。绿化配置应优先选择乡土树种,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最低,还因为物种的消失已成为当代出现的又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因而保持有地方特色的植被,按照生态、景观、游憩的要求,细化绿地的功能分区也是生态园林的基本要求。
四、社会、艺术、生态的和谐统一
生态园林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标志,也是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生态园林功能的发挥,可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和休息环境,改善城市生态平衡,更好的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态园林强调生态功能、文化艺术功能和使用功能相呼应,也是现代景观追求的三个重要目标。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面临环境日趋恶化的问题,环境与发展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五、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
生态园林建设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指导下,以植物造景为主,利用不同物种(乔木、灌木、草本)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利用植物自身的质地、美感、色泽及绿化效果,建立多种类型、多种功能、丰富多样的景观,同时植物种类间的组合群体与四周环境协调,依其处地理环境条件,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达到生态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统一。选择合理的植物,是营造城市园林景观成功与否的关键。
六、生态园林充实生物的多样性
1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意义
1.1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人们对自然的需求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优美、舒适、健康、方便的生活居住环境,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城市建设工作的具体体现,是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不仅是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也是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措施。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生态园林城市的核心问题。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能有效提升人居环境,且城市绿化对改善城市小气候、环境卫生、美化景观,维持城市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绿化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基础,城市绿化覆盖率是衡量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基础。因此,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1.2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城市更具活力、更具现代性的;另一方面激增的人口,林立的高楼,增多的工厂、车辆等,形成了交通拥挤以及环境污染,严重威胁到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危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已成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最大限度的提高城市绿地率、城市绿化覆盖率,让人们可以在更美,更舒适的城市里生活,真正体验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3 突出城市个性,提高城市品位
按照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充实和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形成自己的个性,注重建设融自然、城市和人为一体的环境,从而提高城市品位。对内可以使市民增加认同感、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市民素质,增强凝聚力;对外可以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利于提高知名度,优化投资环境。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有利于更好地指导规划建设和管理。根据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要求,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到环境建设、工程施工,都必须十分注意延续历史文脉,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协调,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增强建筑物的传统个性和文化艺术品位。
2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对策和措施
2.1 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合理确定目标
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提高规划建设水平,规划建设时要有前瞻性。注入历史文化的理念,遵循城市机理,保护好具有历史和纪念价值的建筑、古树名木及独特的民俗风情,让历史与现代完美结合,实现人文景观与环境的和谐。进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时,应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合理确定目标。在规划建设时,要充分考虑植物的习性,生命周期以及土壤环境等综合条件,将植物合理搭配,增加绿量,增加园林生物的层次,有利于丰富城市景观提高生态效益,使植被具有天然的更新能力。严格遵守“人与自然共生存”的基本法则,保护开发利用与城市融为一体的山体、水体等自然资源,大力创造城市人工自然,既要生态健全、良性循环,又要景观优美,物我相融,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2 加强宣传,增强市民参与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意识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阵地,运用多种形式宣传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意义以及城市绿化、风景名胜区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市民对建设生态园林城市认知、认同度和参与意识,倡导生态价值观、生态消费观和生态生活观;抓好生态园林知识的基础性普及教育,广泛普及绿色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与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让广大市民直接参与到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工作中,形成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良好社会氛围。
2.3 统筹规划,确保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全面发展
在生态园林城市规划设计中避免出现片面追求绿地指标的现象,而是建设具有生态、健身、娱乐等为一体的城市绿地系统,实现城市绿地功能的综合发展。此外在规划建设时特别需要注意要有大局观,统筹规划城市园林绿化,在大力发展新城区园林绿化工作的同时兼顾老城区和传统景区,使城市园林绿化均衡发展。同时,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稳定的多元化的资金渠道,以财政资金投入为主,其他方式为辅,采取多渠道的融资渠道,合作建设开发,互惠互利。加大对园林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强业务素质。引进高端人才,提升规划设计水平。
3 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将会出现更多的新要求、新问题和新变化。生态园林城市要求城市走有序、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建立高效、和谐、合理的发展模式。在规划设计时更应该具有前瞻性,创新我们的管理,保证生态园林建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福忠.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27)
Abstract: in the new urban development view of the related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paper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urban and rural ecologic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several executable strategy, formed a new urban development view of urban and rural ecologic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under the new mode.
Keywords: new urban development; Ecologic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在发展过程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没有注意到发展过程中的生态建设。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工作趋于成熟,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城乡生态建设与城市经济建设整体规划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了城市建设逐步向合科学化、合理化和宜居化的方向发展,成为了现代城市建设的根本模式。
1、新城市发展观下成建设的相关要素
1.1 生态友好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基础要素
人作为整个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关键要素、主要要素,而城市是包含有自然要素、经济要素和人三个子系统的复杂神态系统。城市中的三个子系统通过相互协调的方式,使得人能够完美的融入自然环境当中,而且保证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完美共存。而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出现问题,尤其是其中的人,作为这个生态系统的主体,一旦不正当的作用于自然系统,将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产生包括水质恶化、植被破坏以及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都是一个极大的破坏,最终将导致城市建设的现代化进程减慢,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下降,影响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
由此看来,生态友好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首要基础和条件。而在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绿化是城市第一个需要建设的基础设施。因此,在进行现代城乡生态园林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将城乡生态建设作为首要工作,城乡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以生态优先、城市环境保护优先。
1.2 生态环境是城乡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一些传统的大型城市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综合实力下降,城市环境恶化等问题,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生态环境失控。城市的生态经济建设工作大大落后于现代城市建设的根本需求和对应的标准。随着传统城市建设过程中仅仅注重城市经济的单一发展,不顾及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没有将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周边乡镇的生态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导致城市的生态环境下降。而那些以城市生态环境为基础的生态经济,诸如城市旅游等第三服务业等的经济效益大打折扣,严重的影响到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而城市生态经济的发展又对其他的产业发展造成影响,使得城市生态环境恶化而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加明显。例如,在进行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城市生态环境较差的城市在同等条件下往往缺乏竞争力。
由此看来,一个良好的生态体系是城市持续发展的根本后盾,而没有良好的生态发展体系将使得城市的生态建设落后,经济发展乏力。同时,在加强城市生态建设的过程中,更加应该将生态园林建设往乡村扩展。以城市中心为辐射点,逐步向城市的边缘区、乡村地区拓展,从根本上改变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模式。
1.3 生态系统体系建设是城市产业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契机
从城市的根本属性来讲,城市是一个集合经济、社会和文化于一体的系统的、综合的复杂体系。而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产业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成为了当前城市建设和发展工作的重点。而通过对城市生态体系的建设是这个改革和转变的突破口。
在进行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对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诸如水、空气、植被等。以水污染的治理为例,应该从生活用水污染、工业废水污染以及城市周边乡村农业用水三个方面进行。其中,对工业废水和农业用水污染的治理就需要从改变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提高高耗能产业的产出效率、严格企业排放、发展清洁生产以及促成绿色产业建设等方面着手。而要减少生活污水带来的污染,就应该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通过对城市生活污水以及生活垃圾等进行有效处理。同时,还应该对生活居民进行生活方式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于发展的观念和看法。
2、城乡生态园林建设的若干可执行策略
2.1 充分利用城市的区域特色
城市的区域特色不仅包括自然环境的特色,同时还包括区域性的文化特色。我国地域辽阔,区域性的文化各不相同,各个地区的城市在进行生态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城市自身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建设。通过凸显城市自然和文化方面的区域特色,采用生态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手段,实现现代城乡生态园林建设的最终目的。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地域特色明显、文化种类丰富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模式。
2.2 保留城乡古建筑及特色文化遗产
我国的历史悠久,而各个城市是我国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依托,同时体现出来极具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在现代城乡园林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这样两个方面:其一,保护城市中的一些具有历史要素的自然风光以及景观;其二,保护城市中存在的一些古老建筑,尤其是城市周边的乡村地区,古建筑的保护尤为重要,这样才能体现出城市的历史厚重感。一个好的城乡建设结果就是在建设完成之后,能够看到城市中的特色古街区、古建筑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的景观。
2.3 促进城市绿色生存空间的建设
在城乡生态园林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增加生存空间的绿色要素等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出发点。近些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工作发展比较快,在进行城市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应该重点通过增加公共绿地的方式来达到形成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尤其是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通过各种配套设施的规划,将各个小区建设成为花园形式的小区,使得整个城市都成为一个大花园。
2.4 注意将多种力量积极的调动到城乡生态园林的建设中
现代城乡生态园林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其中的各种投入都很大,不但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主导作用,同时更加需要与之相关的各个方面力量积极的参与到其中来。同时,城乡生态园林的建设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其各种投入都是巨大的,这包括资金、物资等几个方面。很多国外发达国家在建设的过程中就提倡公民共同参与的方式,例如加拿大、悉尼等西方国家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通过采用“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理念,鼓励公民个人紧种树,并打造自己的私人花园。而我国的一些城市在这方面也有相关的实践,例如烟台市就在创建花园城市的过程中以“以人为本、人人参与,全民共享”为理念,通过绿化建设和生态保护的手段,积极的推进城乡生态园林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前言
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剧,给人类带来了生存环境的危机,这一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仿造自然环境,以谋求优良的生存环境,把园林绿化作为主要手段,因势利导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有利因素和改造不利的因素,从整治国土,促进生态平衡的高度全面绿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将园林绿化事业推向生态园林的新阶段。
一、生态园林的涵义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构成的群落,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应用系统工程发展园林,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从我国生态园林概念的产生和表述可以看出,生态园林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自然景观,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三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二、生态园林的作用
1、在有限的城市绿地中建立尽可能多的植物群落,是改善城市环境,发展生态园林的必由之路。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是通过园林植物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来实现的。生态效益的大小取决于绿量,而绿量的大小则取决于园林植物总叶面积的大小。植物群落增加了单位面积上的植物层次与数量,所以单位面积上的叶面积指数高,光合能力增强,对生态系统的作用比单层树木大,例如乔灌草结合的群落产生的生态效益比草坪高4倍。植物群落结构复杂,稳定性强,防风、防尘、降低噪音、吸收有害气体也明显增强。
2、生态园林应是人类模拟大自然的缩影,园林不仅是游憩场所,还是是人类得诸自然、还诸自然的一块人工植物群落。生态园林的社会效益,不仅仅是开展各项有益的社会文体活动,以吸引游客为主,更重要的是按照生态园林绿地的观点,把园林办成人们走向自然的第一课堂,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启示人们应与自然和谐共处,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创建知识型植物群落,激发人们探索自然的奥秘;组建保健型植物群落,则让人们同植物和睦相处;生产型植物群落告诉人们绿色植物是生存之本;观赏植物群落将激发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住宅附近成片的植物群落,有助于消除人们的身心疲劳和精神压抑,及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公益观念。通过日常对自然界的荣枯(生长、开花、凋谢、季节变换)和生命活动(鸟类、小动物等动物)的接触,还可以促进孩子们的自觉性、创造力、想象力以及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绿色植物,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也就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
3、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扩大了绿量,提高了透视率,创造了优美的林冠线和自然的林缘线,比零星点缀的植物个体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的地理位置,营造多姿多彩的植物群落,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城市居民对绿色的渴求,调和过多的建筑、道路、广场、桥梁等生硬的人工景观对人产生的心理压抑。园林中的植物群落与山坡、建筑、水体、草坪等搭配及易形成主景,山坡上的植物群落可以衬托地形的变化,使山坡变的郁郁葱葱,创作出优美的森林景观;建筑物旁的植物群落对建筑物起到很好的遮挡和装饰作用,城市建筑也因掩映于充满生机的植物群落中而充满活力;水体用水生植物、岸边植物组成的植物群落与水体本身形成和谐的统一体,岸边植物的倒影映入水中,更增加了景观的趣味性;以草坪为背景和基调营造的植物群落能够丰富草坪的层次和色彩,提高草坪和植物群落的观赏价值。
三、生态园林建设的方法建议
1、建设生态园林必须遵循自然法则, 要注意增加和保护植物的种类,保持植物多样性,单一品种的人工林易遭受病虫害、自然灾害的毁灭性打击。在城市建设中要给自然留下较大空间,具体要求是: 保护城市留下的自然土地和特殊的动植物,保存不同的生境条件, 维护城市景观的多样性及物种和自然群落的多样性; 保留尽可能大的连片自然区域, 防止分割以增加其生态功能; 在重点保护的自然生境, 留有足够的缓冲区减轻城市发展带来的压力,保护特殊生态区域。
2、使城市市区绿地与郊区自然生态系统相联系,形成生物进出廊道。实行乔、灌、花、草相结合, 以乔木为主, 把灌木、藤本、草本植物配置在一个群落中,有层次、有厚度、有色彩, 使喜阳、喜阴、喜湿、耐旱等各种植物各得其所,形成多景观多层次的和谐的人工植物群落,增加植物总量。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选配植物种类, 避免种间竞争,避免种群不适应本地土壤、气候条件,要借鉴本地自然环境条件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规律, 把各种生态效益好的树种应用到园林建设中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经过多年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尤其应大力提倡垂直绿化, 增加绿化密度,提高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