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42:2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

篇1

国内外大环境的深刻变化所导致或引发的新挑战

1.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带来了全球经济的变化,加快了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交流,因此,高中生的思想和政治意识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了。在国际方面,高中生很容易受到一些政治观点的影响,从而影响自己对事物的正确的价值观,这种力量是不可小觑的。

2.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高中生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可以说互联网起到了一个双重的作用,它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很多知识,但是同时也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虚假的内容信息参杂其中,使学生的身心严重受到干扰。

3.现代高中生的个性特征更加的鲜明。学生往往有着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较强的个性,使得他们当中有不少学生桀骜不驯,对教师的一些观点表现出了反对,造成了教学与个人之见的不协调现象。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较强地面对挫折的能力,遇到事情就哭鼻子,不去想解决的办法,一味地依靠父母,总是处于一个长不大的阶段。

(二)微观层面

思想政治教育绩效欠佳和对象本身的变化所形成的挑战

1.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这一段时间,总是会出现压力大的问题,有的学生面对就业、升学的压力,导致自己心理方面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说有些学生是独生子女,被家人宠惯了,遇到一点事情,就表现出了娇气,没有较强的生活阅历,在情绪上很容易就出现了波动的现象。与此同时,面对较为复杂的社会化大环境,很难融入到社会中,使得自己感觉到自己很多余,逐渐产生一种消极应对的心理。

2.在学校中,都会设置辅导员,主要负责的就是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但是由于目前并没有相关的激励机制,辅导员的功能还没有得到有效地施展。所以在高等院校,需要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辅导员的工作做到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也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二、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一)重视情感的投入

在我们思想教育过程中,注重以情感作为主导,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的效应。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所有的教育者应学会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描绘;用自己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在进行思想工作时,尤其在创新的过程时,注意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情感方面的交流与表达,从而,使得教育工作变得很宽松、很有趣。

(二)构建思想工作网络体系

信息技术在逐渐的向前发展,在高校,应该把网络的应用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来抓,不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应用网络工具来进行工作和学习。让思想工作变得优化、创新,这不愧是一个很好的条件。在思想工作、教育的实施中,通过理念来引导学生的学习,从而使其思想、觉悟得到很好的提高。第一,教育的信息、思想的信息达到共享和交流。还要随时更新在思想工作、教育的各种情况,给予学生更加多的学习资料而进行学习。第二,通过开展在网上进行问题的询问,以及在学术方面的讨论、研究等,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中去解决自己不会的解难问题,以致达到交流和共享。另外,在网上,也可以进行问题的调研,为了把学生的思想、信息弄清楚而进行的,能够随时把大学生的思想问题找出来,并在此基础上而设置一些教育的课程。所以,在进行思想工作过程中,对于教师需要做的是创新,即对计算机、多媒体使用的创新,从而让课堂变得形象化、生动化。

(三)创新思想工作的优化性

教学的思维也需得到更新而活泼,最终为了教学模式的创新,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来制定出更加科学、更有时效的安排。对于学校而言,要把思想工作作为主要工作来抓,所以,在思想教育过程中,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尤其是对计算机、多媒体等的投入,从而,让课堂变得创新化、多元化。

(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大学,尤其进行思想工作时,把学生作为主导的角色,而把教师作为引导的角色,在思想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感受、体验、需求结合起来分析,因为学生是不同的群体。所以,制定出的教育方案也是不同的,主要是为了教师能够与学生距离缩短而设计。对于家庭状况不好的学生,我们要关注其生活的情况,再给予其思想方面的指导。在工作的具体过程中,教师要逐步去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解放自己的想法,而不要对学生的思维加以限制、约束,而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方法,而让学生去更好地学习。总而言之,大学生属于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也属于社会主义的人才后备力量,他们的思想对现代化、社会主义的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对于高校的教育,应该从教学的措施、工作的方法、教师的授课方式等方面入手而创新。

篇2

在近几年中,因为各种问题发生极端事件的不在少数,为何文明知礼的高中生会有这种举动,发生人命的问题,这也是很多人所困惑的一个问题,为何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政治是一门育人的学科,是培养学生最基本的思想品德的课程,而很多学校都没有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从而让这种不良的现象不断

扩大。

一、加强沟通技巧,引导学生合理解决问题

把高中生要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这些个体每时每刻要与别的个体碰撞,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同样如此,那么这就显示出了政治中沟通的重要性,可以说沟通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行动力,这个前提必须要把握好。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各种情况下的应对活动,例如,在发生争执时,以对对方的了解为前提,先采用对方爱听的话进行劝解,等对方心情平静下来,再进行下一步的沟通,如果不顾一切的大吵大闹,那么沟通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有可能一个小小的争执就导致严重的后果,对我们来说,我们能用语言将所想的表达出来,就要好好利用这项技能,在沟通中,发生矛盾可以先说一声对不起,很快问题就会被解决,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想要主导沟通的方向,就要组织好自己的言语,对待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说话方式,不同的事情也要有不同的说话水平,从而把握好沟通的

技巧。

二、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付诸行动

高中生所需要的是关怀,在这个事事以竞争为主的社会很多家长与教师忽略了这一点,缺少了对学生的关爱,所以思想政治的教育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如今政治教育下降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庭的问题,所以,教师也要经常与学生的父母进行沟通,例如,在学习“走向自立人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在家都帮助父母干过什么,自己的事情是不是都由自己做,接着总结出最多学生会自己干的事情,接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你觉得哪些事应该是你自己干的?抛出问题后要让学生明白自立自强的思想,最后还需要和家长沟通,希望家长能在家尽量教导学生自立,可以由简单的事情开始让学生试着做

一做。

三、以情景实例入手,引导学生端正品行

在思想政治的教育中,很多学生懂得这些道理,但是真的在实际情况中的时候却不会真的行动起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地说道理,实践的重要性已经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凸显出来,要给学生展现出一幅鲜活的动态画卷,也就是从情景入手,提出真实的例子来说明让学生了解道理的含义。例如,现在父母都面临失业,家里遭受了重大打击,你不能再来上学,你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这样一点点的诱导,让学生明白该如何去做,教师只能引导,不能介入学生的选择。高中生的思维相对来说较为活跃,看待问题也不再是一知半解,但同样也激化矛盾的燃点,沟通得当,才能让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友好,保护了学院的安全性,提升了学校总体的水平。

教师要以实际出发,加强思想政治的教育,要以身作则,贴近学生,如此不仅能更好地教学,还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利于两者之间的交流,这样双赢的局面可见举措的正确性。这也是教育事业的一个历史性的跨越,让学生在校期间真正地学会怎样与人沟通的技巧和怎样做人。

篇3

目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时期,当代青少年面临更多的机遇和史无前例的挑战,只有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才能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取得成功。

一、高中学生思想现状分析

高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思想单纯,社会阅历浅,生理发育基本成熟,但心理还尚未成熟。他们思维活跃、新颖,个性突出、能迅速接受新生事物。由于种种原因,使他们在信仰、道德、行为与法纪观念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1.厌学队伍日渐扩大,日常行为极不规范。不爱学习、不想学习的学生逐渐增多,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周末整日泡在网吧,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有甚者逃课旷课长达数周。

2.缺乏明确的信仰和远大的理想,没有艰苦奋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当代高中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成长过程比较顺利,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远见和雄心壮志,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部分学生劳动观念不强,不珍惜劳动成果,过分讲究吃穿玩乐。

3.缺乏集体主义和法纪观念。部分学生集体观念、团队合作精神不强,人际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欠缺,遇事不能顾全大局。有的学生对班级漠不关心,不但不能为班级争光添彩,反而损害班集体荣誉。

4.缺乏道德修养和辨别抵御能力。有的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薄弱,缺乏应有的正义感和公民意识,言行举止不文明,不爱护公物和公用设施,对有悖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表现出惊人的冷漠。

二、当代高中生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和错误思想的影响。现在社会上存在的假冒伪劣问题,黄赌毒、诚信危机、人际关系冷漠问题,拜金主义及不文明行为普遍问题,传媒误导问题等等,都会给学生的思想、心灵造成精神污染和严重危害。

2.优裕物质生活产生的负面效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社会上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等思想也有所滋长,对学生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外来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冲击。给不谙世事、可塑性强的高中生产生很大的腐蚀和误导作用。

4.学校教育思想偏差和德育工作不力。较长时期内,许多普通中学严重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有的做德育工作,不顾实情,不讲实效,搞形式主义。有的德育内容较片面而且缺乏针对性和比较性。

5.家庭教育失落和三结合教育不协调。有的家长对子女过于溺爱,百依百顺,助长了不良个性和习惯的形成。有的家长只关注子女的文化成绩和智力开发。有的家长严加管教有余,但不讲方法。有的家长一门心思赚钱,无暇顾及和关心教育子女。有的因家庭破裂或重组,造成孩子心灵上难以抚平的创伤。另外,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联系不够密切,不能形成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良性互动局面。

三、搞好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探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针对上述情形,强调如下几点:

1.进一步认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今天的高中生就是未来国家的主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其在现阶段的思想是否受到良好教育和正确引导,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从长远看,则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未来。

2.建立健全工作网络体系和运行机制。要抓出成效,就应建立健全工作网络体系和科学的运行机制。要形成各部门分工合作的德育网络体系,在党政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员工,全面协调,发挥各自优势,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真正做到“校内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校内无闲人,人人都育人”,从而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

3.改革方法,更新手段。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符合高中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要尊重、理解、关心、帮助、鼓励、信任学生,坚持说理、引导、激励的方法。其次,应将科学理论与活生生的社会实际、学生实际结合起来,运用鲜活的材料,典型的事例,有针对性和有说服力地进行。学校德育应从中受到启发,把先进传播技术引入课内,并延伸到课外,力求德育丰富多彩,喜闻乐见。

4.扩充内容,紧抓心理健康教育。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要注重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正反两方面施加影响,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觉调节情绪、意志坚强、性格良好等。

5.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搞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关键要有一支业务过硬,品德优良、人员稳定的高素质德育工作者队伍。学校要在师资和人才培养上下功夫,通过培养培训,使德育工作者不但要具有丰富学识,而且在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文明行为、生活作风、开拓创新等方面,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树立高尚的人格形象。

6.搞好三结合教育,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下力气营造以学校为主体,以社会为依托,以家庭为基础的德育工作格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改革教育评估方法,完善德育测评体系,发挥正确导向作用;社会各界要通过德育基地建设等形式,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家长要注意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承担德育主要任务的学校,除了搞好校内各项德育工作外,同时要主动加强同家庭、社会建立经常化、制度化的联系,定期交流情况,针对学生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制订有效的教育方案,务求教育的协调一致。

参考文献

篇4

1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理论依据

唯物辩证法被公认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问题、理解问题、正确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唯物辩证法能够使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发展,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由此可以得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理论依据是唯物辩证法,具体有以下三点:

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事”就是物质,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物质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规律性;“求”就是研究。高中生的思想政治老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正做到实事求是,根据课程特点、学生特点来因材施教,制定灵活的教学方法。唯物辩证法要求实事求是,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政治现状进行分析,寻找共性,根据共性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要真正提高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学质量,那么就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课本上的知识是死的,但是人的思想是活的,从学生成才的规律出发,探寻教学方法的创新,让学生在新时期里正确认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现状,积极吸收社会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

第三,正确认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唯物辩证法认为,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是伴随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产生的。那么,在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通过一定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去学习、探究,进而实现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2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原则性方法

原则性方法位于理论依据和具体方法中间,它来源于理论依据,却又比具体方法抽象。简而言之,原则性方法是在理论依据中提炼出来的定性式方法,是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基本原则。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中的原则性方法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坚持学生的自主性,强化学生的个体领悟性。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将学生培养成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社会主义接班人。正确认识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关心、信任每一个学生,在发现学生某些思想上的偏差时及时进行引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就要注重学生个体意识的发挥,让学生领悟到是为自己而学的。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处于从旁引导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要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需要教师注重个性化教育,充分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开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自主的进行自我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个体领悟性,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教学活动中规定性教学和灵活性教学的有机结合。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培养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那么思想政治教育中就要体现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教育,这就是规定性教学。在当前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信息社会里,学生接触到的价值观越来越多,而高中生的价值观正处于半成熟状态,学生的价值观很容易受到外来价值观的影响,那么规定性教学就必不可少。同时,社会在变化,学生面临的思想环境也在变化,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背景适当开展灵活性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提高教学效果。

3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具体实施方法

具体实施方法源自原则性方法,是根据原则性方法和具体情况而采取因人因事而异的具体方法,亦是将原则性方法运用于实践的直接方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具体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载体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典型教学法、灌输式教学法、情感熏陶教学法等。本文简要阐述情境教学法、载体式教学法和典型教学法。

第一,情境教学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利用一定的问题来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学生的情感引起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比如说:在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乡土材料,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来分析材料,解决材料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创设情境主要就是要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选择学生生活中的案例来进行教学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二,载体式教学法。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注意课堂的活跃性,注意学生热情的激发和引导。采用载体式教学的具体方法如:让学生观看红、参与下乡社会实践、开展座谈会等。学生在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深刻认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加深印象。载体式教学法也是将理论知识活化的一种重要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三,典型教学法。典型教学法就是利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向学生讲述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挖掘榜样身上的高尚思想道德品质,开展榜样人物模范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效仿和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适当运用反面典型人物来起到警醒学生的作用。

结束语

高中生的价值观正处于半成熟状态,极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要培养新时期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才就必须注重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学科特点来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5

1.引言

教学生活化,即将教育和生活结合起来,在教育目标的指导下使得教学和生活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最大化实现的目的。所以教学生活化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包括在教学的方式、途径等方面,都要与趋于生活化。这样才能使得学生通过已有的经验对思想政治课有更深一步的理解,促进课程的教授效率的提高。

2.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2.1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众所周知,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十分有效的,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过程中,这也是一个重要思想。只有将传统的教学方式稍作改变,使得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这样才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起来,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思想政治课程本身就是需要学生们在认同感中接受思想教育的,所以只有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对课堂知识加深理解,通过对已有的经验的思考,加深对知识的认同感,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2.2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等。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就可以使得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更加细致,并且课堂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更加贴近,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没有抵触感。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根据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树立价值观,以正确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

3.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现状

3.1课程功利化现象明显

教育本身是对人的思想、行为进行培养的过程,但是在我国目前的高中教学情况看来,这个过程功利化现象十分明显,很多老师的教学目标并不是让学生真正对课堂上教授的思想政治产生认同感,并且拥有自己的思想,而是以通过考试为目的。不可否认,在高中的教学过程中,成绩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过于功利化,只看重成绩而忽视学科真正的教学价值就十分不理智了。思想政治课程作为高中教育的一部分,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并非只是考试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的过程中能够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从而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现实情况却与素质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高中课程中的一个可有可无的学科,着实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3.2教育内容略显空洞

在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课本上,往往是一些较为空洞的内容,在学生看来都是一些大话空话,并没有实际的内容。而在老师的教学过程往往也是照本宣科,不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使得学生对课本上知识的理解十分有限。就学生而言,课本上的知识非常枯燥,老师的讲解也不能让自己对知识真正消化,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只是纸上谈兵了。

3.3教育方式较为呆板

在我国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们普遍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即课堂理论传授,这样的教学方式非常容易使得学生感到这门课程十分无聊。老师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取决于老师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学安排。如果老师的思想较为古板,那么课堂气氛也会随之较为低落。如果学校的硬件设施较为落后,那么可能会导致教师们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减少。如果教学安排课程较为紧张,那么老师们很有可能没有时间为学生们安排课外的实践,这些都会直接导致学生们无法将理论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更加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

4.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对策

4.1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若想从根本上改变,让思想政治教育趋于生活化,就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所以教师们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理念,让自己的思想更加趋于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例来增强课程的认同感,这就要求教师们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并且对自己的授课方式加以思考和探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

4.2改善教学方法

对于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很难提起兴趣,所以就需要教师们对教学方法进行革新,学会应用一些充满生活情趣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兴趣是学生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这门课程充满兴趣,才能对这门课程产生认同感,所以老师们要加强引导,采用互动教学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处于主导地位,学会学习。

4.3更新教学模式

既然要达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从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入手。生活化教学模式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活动式教学。所谓活动式教学,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喜好来举行一些小型活动,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并且在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探索。第二,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即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们思考。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是学生们经常看到、听到的,在这些方面学生们有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更加容易增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4选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在高中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过程,可以对教学的结果进行测评,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改善。我国高中教育中较为传统的测评方式就是书面的考试,这样的方式比较片面,并且不能真正检=检测出学生的真实水平。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测评就可以避免这一点,比如增加一项面试,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自己的理解,对某一知识加以描述和评价,这样的方式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就要通过革新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式,让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得学生们可以深入思考,加大对课程思想的认同感,并且锻炼其分析能力、思考能力,使得学生们能够真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Abstract:There is advantage to use the life education in Politic Subject in senior high school. This text show the importance and the way of using the life education in Politic Subject in senior high school. The aim is to enhance the life quality of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

Key words:senior high school;life education;politic subject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而长期以来,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的应试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何为生命教育?顾名思义,“生命教育”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是指以生命的孕育、发展的知识为起点,使学生珍惜自己,关爱他人,发展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可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1.1高中阶段是进行生命教育的关键时期

高中阶段从心理学角度看,按照年龄划分为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这个阶段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学生身体发育已臻成熟,神经系统发育基本完成,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基本保持平衡,但神经系统的联系和机能复杂化仍在继续。在认识方面,高中学生绝大部分能正确处理好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但也有部分学生极有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心理倾向:自我意识过强,抗挫折力差,自控力弱,缺乏辨别能力,叛逆心理严重等,导致种种漠视和践踏生命的行为屡屡发生。从高中生身心发展来看,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进行生命教育的物质条件,更有进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高中阶段是进行生命教育的关键时期。

1.2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进行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学科

教育要实现人的生命的总体生成,需要借助各门学科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而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基础性的,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学科本身具有丰富的生命教育的资源。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生命教育,把德育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领学生感悟、体验生命的意义,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健康的生命情感,提高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形成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不仅是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也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2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生命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2.1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生命意识

生命教育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培养热爱生命、积极生活的学生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但是长期以来,教师职业被工具化了。教师受制于升学指标等行政性压力,教师的精力过多地被各项考核和单一的考试机制所牵制,久而久之,教师成了教会学生取得高分的“教书匠”,失去了教学上的自主权和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思想政治课在学科中处于“副课”的地位,这就使思想政治教师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这样使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处于无奈和倦怠的职业和生活状态中。试想,这些教师又怎能成为优秀的政治教师,又怎能成为生命教育的实施者呢?

教师要融汇生命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生命意识:首先,自身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自爱才能传递爱,才能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热爱通过互动传递给学生;其次,要对自己的教育工作和学生真正热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捕捉生命教育的每一个有利机会,坚持以生为本,将生命教育的观念融贯于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生命教育不但要激发学生的生命热情,同时也要让教师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2.2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挖掘生命教育内容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传统的课堂教学在强化知识目标实现的同时把认知功能从生命整体中分割开来,把完整的生命体仅当作认知体来对待,从而使课堂教学丧失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功能。教师充当教材的搬运工,单调的知识灌输使课堂教学显得死气沉沉,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和乐趣。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努力改变传统教学侧重于知识,忽视对学生学会生活的体验与锤炼,要结合高中政治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发现、感受生命意义,追求生命质量,使课堂教学透射出生命的气息。

如在《经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内容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讲述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正确消费观的基本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金钱观、消费观,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尊重他人劳动、孝敬父母的思想情感。通过《哲学与生活》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等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觉抵制消极人生观的能力,确认生命的意义在于自身的精神生命,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2.3教学过程中实施生命化的教育方式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政治教师必须通过教学方式的革新,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生命化的教育方式,体现学科教学的生命性,实现学生的整体生命的健康成长。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高中生对我们空洞的理论说教往往不乐于接受,我们的教学方式应以生命化的活动为载体。当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广泛推行的“情境教学”、“活动教学”、“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性学习”等模式,都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情感体验,在体验过程中去反思,逐步达到生命意义的把握和追求。

高中政治课新课改是“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模块构建的,关注生命的教育必然是富有生活性的教育,高中政治教学应该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生命是一个不断生长、发展的动态过程,课堂教学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共同的生命互动过程。要实现这个过程,课堂教学要注重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间的交互活动才能展开,学生才能焕发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不断地体验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快乐。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也是各种教育形式的最终指向。“生命”不仅是教学的内容,也是教育的形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只有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机渗透,才能构建生命化的政治教育体系,实现师生生命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篇7

在新课程形势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学生的同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等等。我们要营造合作、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积极开展师生多维互动,使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学生潜能的开发者、课程改革的研究者。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必须增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自信心

(一)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这一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育和灌输,特别是学校教育人的全面发展是关于人类解放的最高目标之一。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发生密切交往,对通识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所谓通识型人才是指在各个知识领域都有较高修养的人才,其中当然包括政治修养即政治素质,而教育全球化使学校培养在各个领域都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成为了可能。

(二)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涉及培养什么样的人,特别是什么政治人的大问题,应该理直气壮地在中学加强对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实事求是地走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素质教育之路,是一条必须坚定的道路,不要惧怕被指斥为教育意识形态化,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密切相关,这不应回避,也不需回避。事实上,西方许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向学生灌输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特别是美国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更是突出,仅在课程设置上,从公民课到其他人文课程,都涉及政治思想的内容,教育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

三、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机制

寻求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对如何开展政治素质教育的研究也很欠缺。对此,首先必须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一是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课程是所谓辅课的观念。这实质上是对当下时代特征和要求了解不够,对素质教育缺乏全面认识以及轻视思想政治教育所致。二是转变政治教育的观念,提倡政治素质教育。必须充分利用中学体制改革和完善的有利条件,形成合理有效的政治素质教育机制。一是要创造一种进行政治素质教育的良好的思想及学术氛围,提高人们对政治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同度;二是要疏通课堂教学和课余交流及实践活动的各种渠道,形成三者各有所长、互相促进的教育环链;三是制定并完善政治素质教育的政策及设施,使政治素质教育有充分的政策依据和物质条件。此外,还要对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和探求,使政治素质教育真正获得理想的实效。

篇8

1引言

党的十以来,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其中再次提到把教育工作放在了首位,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使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从而促进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这也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性目标的实现。“以人为本”的生活化教学被提出来了,要求我国的教育教学更要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不仅要依据教材,更要立足生活,贴近实际并能反映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同时又能为生活服务。鉴于此,从生活化的角度探究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教材,才能使教材逐步成为“承载并能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的形式。”[1]

2课题研究意义

2.1理论意义

新课程改革倡导“回归生活”理念,高中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及社会经验是生活化教学活的资源。结合古今中外教育界及相关学者的研究,学习和探究各派教育观点,深刻剖析和评鉴教育相关理论体系,弥补国内教材研究中过多采用思辨性的纯理论性研究方式的不足,尤其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生活化研究方面的空白。深刻剖析教育哲学的相关理论,帮助人们更加科学地认识教育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内涵。

2.2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教育教学活动也逐渐丰富和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实践和教材研究都是研究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课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具有独特的性质、功能和地位,教学日益生活化则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支持。

3国内外研究现状

3.1国内研究现状

教育在发展史上一直被视为是一条绵延不绝的线索,教育生活化思想在国内教育史上并不少见。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学生要积极加入社会实践,参加社会生活,主张学生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要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同时陶冶性情。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2],笔者理解为:生活即是教育的一种最真实的表现形式,生活的存在之处,即为教育发展之处。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学做合一”理论,从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出发,使教、学、做一体化,并最终落实在行动上,在“做事”中培养创造生活的能力。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充分论证了教育教学内容要来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这种理论对当今社会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关于生活化教学实践性的研究,渤海大学孟庆男教授在《论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生活性品质》中指出生活性品质已成为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在品质,指出思想政治新课程已从传统的“科学世界”回归到现实的“生活世界”。[3]

3.2国外研究现状

自古希腊时期,国外对生活化教学就已有研究,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的目的就在生活实践中,教育是为人的生活服务的”;文艺复兴时期诸多教育家提出的教育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斐斯泰洛齐的“生活是伟大的教育者”的告诫,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等教育理论都传递着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着人类教育教学经验的内容,论述着不同时期教育与生活,不断增强着教育指导人们生活和适应社会实践的能力。18世纪卢梭提出了自然主义教育的思想,指出对于儿童而言“他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4]对儿童的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原则,自然和自由是人生活的意义所在。卢梭的教育理论认为儿童只有对事物有最直接和最真切的接触和观察,才能更好地了解事物,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这充分体现了卢梭教育要生活化的思想。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教学法”备受教育界推崇。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指出,要注重让学生自主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这种教育理论与生活化教学要求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发展能力的精神是一致的。

4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4.1生活化教学

“生活”是个“含糊又复杂的概念”[5],“生活”是指人的各种日常活动或指人的生存状态。“生活”在《辞海》中释义“真实生活,来源于人类社会、自然界、甚至于日常生活”。生活化教学是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置于现实生活的实践之中,根植于日常的生活情境之中,逐步探求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社会实际的紧密联系,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即把内化的东西付诸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4.2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

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作为本学科的一种教学方法,不仅具有学科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共性,同时又兼具本学科的特性和本学科特点。就思想政治教育课来讲,生活化是指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理论相对应的社会现实世界产生联系,把理论现实化。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人类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学术界对生活化教学的研究及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质的理解,笔者对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释义理解为: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形成与发展融入到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当中,把生活问题化为学习内容,从而生活化学习内容,生活化学习问题,生活化学习探究。帮助学生理解深奥的哲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与国家间的种种关系。实现学生学习、生活与社会实际相统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学会学习。

5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逐步实现生活化既是思想政治课教材本身特质的要求,也是当前我国思想政治课教学新探索背景下的迫切需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加快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进程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随着社会发展,生活化教学处于不断完善之中,然而,在目前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诸如:(1)随着教材观念的改进,教材性质和功能的变化,传统的“经典式”、“材料式”样本教材逐渐走向正统,成为权威,极大地束缚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教材不摆脱原有的模式和不足,很难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2)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考虑学生和教学的实际,只是按照自己的预设跟想象设计教学情境,使生活化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状态;笔者希望立足于当前理论界和教育工作者已有的教育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生活化教学,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研究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3)教材版本不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同,引发对教材的评价标准难以统一;教材过分注重为教师服务,教师仅限于“教教材”,而忽视“怎么教”的问题;教材脱离课程改革理念与教学生活实际等问题……都凸显着教学生活化与教育教学当前实际之间的矛盾,新问题的不断出现推动着当前生活化教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6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合理构建

6.1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目标是让教育与生活结合,让学生回归生活本真,寻找适合学生自身所需要的教育,是当代教育追求的目标。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既要灵活反映社会现实和发展要求又要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阶段性和方向性。生活化的教学目标,要立足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现实生活,不可空泛地谈论生活化。树立体现层次性较强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依据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发展水平,寻找其最近发展区。只有这样,思想政治课教学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进而将其转化为自身的思想意识,外化为具体的能力和行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产生理想化的教育效果。

6.2选择生活化的教学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上课要有趣,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6]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生活与哲学”理论性强,将生活的实例与生活场景引入课堂,增加课堂吸引力,使课堂变得有趣,更易于学生将学习哲学理论知识与其真实的生活体验相融合,产生情感共鸣。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从个体的实际出发,寻找学生擅长及薄弱领域,设置差异化的教学进程,使教学资源更具生活化,体现人性化。推动思想政治课教学逐步将小课堂融入大社会,整合教育资源,是建立多元化教育的重要渠道。

6.3设立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气氛活跃、动态生成的过程。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7]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时,要使课堂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使教学情景更加人性化、生活化,从而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领会哲学精神。

7结语

生活是现实而又具体的,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教者更应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用心去体验生活,动手去探究生活,使课堂变成探究世界的窗口,使学到的知识在现实中得到应用,让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贴近生活,还要融入生活,并最终回归生活,结合社会实践,更好地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C].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3]孟庆男.论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生活性品质.[J].中国教育学刊,2011(4).

[4](法)卢梭.爱弥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5](美)弗兰克•梯利.伦理学导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9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以及高中新课改的贯彻落实,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一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主要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觉、主动、创新地学习,以自我为主体,主动的配合教育者完成教学任务,选择教育者给与的正确的影响,形成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意识体系,并且能动地把思想外化为行为这样一种属性” [1]。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必要性

1、发挥学生主体性是新课改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在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这一纲要的提出要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发挥学生主体性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需要大量人才为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力量。因此,面对社会发展的要求,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应相对提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其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为成为科技人才提供条件。

3、发挥学生主体性是学生发展的客观需求

中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知识结构的形成时期,虽然他们有一定的自我意识,但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还不足,这让他们在认识自我和认识事物的时候会产生困惑,因此在这一时期,发挥学生主体性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把学生变成自我教育的主体。

二、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缺失的原因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主体性缺失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在教学活动中,重教师主体,轻学生主体,这些观念虽然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有了一定的改变,但许多人仍然很赞同。一些传统教育观念束缚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致使学生主体意识淡薄,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师生之间主体错位

“教育是一种互动过程,是教育者与学生的双向互动过程。”[3]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具有主体性。但一方面某些教师过分放大了自身的主导作用,一味地灌输,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和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学生又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被动的学习,学生主体地位迷失,师生间主体错位。

3、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的消极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开始流行,高中生也受到了这类思想的影响。江苏高考模式改革后,政治不再是主科,有些学生便认为政治课不再重要,对高考也没有帮助的想法,这种价值理念直接导致了他们对政治课的不重视,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就更不可能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了。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对策

1、转变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观念

马克思说:“人始终是主体’,‘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在马克思看来,主体性是人的最本质属性”[4]。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认为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处于客体地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确立学生主体性,就必须转变传统观念,通过确立新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观念,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出努力。教师要尊重学生,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更加充分和自由地发展。学生认真听取教师的教导,认识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自主学习,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丰富与创新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是有利发挥人的主体性的教学。“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启发诱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个性,形成完满人格的过程。”[5]。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自身实际出发,依据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材料,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使高中生学会学习。

参考资料

篇10

在教育目标方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三生教育高度一致,二者都是为了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具有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是从社会的视角出发来培养学生爱国、理想、道德等方面的品质,而“三生教育”则是从学生个体的角度出发来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尊重热爱生命,掌握生存技巧,热爱生活。思想政治教育与“三生教育”虽然教育视角不同,但是内在目的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了让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贯彻“三生教育”奠定了基础。

(二)教育方法基本趋同

在教育方法层面,由于二者在学科属性方面基本一致,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三生教育方法有很大的趋同性,这也有助于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这样一个平台来进行“三生教育”的开展。从二者的教育方法来看,行为教育、文化教育、实践教育是比较常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在二者之间可以通用,这就为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平台层面开展“三生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贯彻“三生教育”的必要性

(一)提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必然举措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贯彻“三生教育”是提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必然举措,从目前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来看,情况不容乐观,很多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都处于一个亚健康状态,不良的思想道德观念在一些高职学生身上随处可见,对高职学生这一群体进行“三生教育”,可以有效的提升其心理健康程度。

(二)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开展三生教育对于高职院校的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生源的逐步减少,高职院校上面面对普通高校的竞争,下面面对中职学校的竞争,处于这样一个夹缝中,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三生教育”来不断的提升学生的素质水平,从而更加适应社会对于高职学生能力要求的提升。由此高职院校的发展就会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即学生素质提升,就业率提升,招生更加容易,学校的发展更具潜力。

(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要求

“三生教育”的开展可以进一步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思想政治的内涵以及外延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必须要进行拓展,这样才能符合社会的需求,而“三生教育”的开展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补充。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贯彻“三生教育”的路径

(一)重视“三生教育”开展

观念的重视是“三生教育”有效开展的前提基础,如何让高职院校的管理者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者认同“三生教育”的重要性是目前高职院校“三生教育”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三生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育部门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来进行“三生教育”重要性的宣传,通过宣传让高职院校管理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者、高职学生、社会以及家庭等三生教育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在观念层面对“三生教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三生教育创造更好的观念层面的条件。毕竟只有观念层面对“三生教育”有一个重要的认识,反映到具体的行动中才能够给予“三生教育”更多的资源支持。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有效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于“三生教育”效果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三生教育”只有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在身体力行中获得对“三生教育”的更深刻的认知。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分为课堂实践活动以及课堂外的实践活动,这两种社会实践活动应有效的加以配合,从而形成一个立体化实践氛围以及环境。在社会实践活动相对于纯粹的理论教学来讲,更能够影响高职学生德尔思想以及行为。鉴于此,高职院校应充分的开展与“三生教育”相关的实践活动,为“三生教育”的开展提供实践平台,这样就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升“三生教育”的效果。

(三)注重网络平台的运用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了高职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最主要工具,然而网络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平台,加上高职学生上不具有良好的鉴别能力,在各种不良网络信息的冲击下,难免会导致各种负面心理素质的滋生。鉴于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三生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运用好网络平台这一工具,通过在网络平台建立“三生教育”的阵地,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来制作有关“三生教育”的视频、游侠、图片等,这种教育模式与课堂教授等传统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减少高职学生内心的抵触心理,有利于高职学生接纳“三生教育”的具体内容,从而有效的提升“三生教育”的效果。

篇11

二、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1.传统的课程资源观禁锢了教师的教学思维,窒息了课堂中生命成长的氛围。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已改变了原有的结构和功能,那种论文式阐述的教科书已被以大量生活化的案例、情景、活动设计、留下发挥空间的新教材所取代,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少教师仍感觉到新教材不好讲,课不知如何上。其实问题的症结还是在教师被传统的课程资源观禁锢着,无法正确处理教材、教学、课程资源的关系,忽视了学生本人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不能把学生当成是一个有生命潜能的发展的个体来对待。

2.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间的心灵对话。

在很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的教学是不折不扣地执行教案或者事先设定好的教学思路,教学活动成了只为完成知识传授而不顾学生个人情感和感受的独角戏。这种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进行而不敢超越“雷池”、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既没有在活动中获得体验,更谈不上真正的思索,学生只是成了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如此就不会有师生间的心灵对话,更不会有生命的成长。

3.学生对书本理论的认同程度、对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出了质疑。

新课程改革以来,思想政治课程更加突出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如何使学生认同我们国家的主流价值观而不认为教师的上课是一种说教,如何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知、情、意、行统一,如何使充满叛逆、想要挑战权威的中学生认同书本理论观点?这是长时期摆在政治课和所有政治教师面前的难题。以往,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解决更多的是学生笔记上记了几点、卷面考了多少分的问题,并没有真实地走进学生心中,作用于鲜活的学生生活。如此一来,学生便也习惯了课上讲一套,现实做的又是一个样,教育的实效性根本无法体现。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化课堂构建的基本策略

1.让思想政治教学回归生活。

思想政治教学必须回归生活,给学生创造一种他们熟悉的、亲切的学习环境,这是每一个发展中的个体所必须的。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每一个学生在这种教学生活中获得生命的发展。

2.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因学而教。

高中新课程所倡导的是一种“教与学”的新课改观念,强调因学而教。在这种新的观念下,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必须保持与生活零距离接触,贴近社区、学校和学生实际,从中提取鲜活的生活素材,尝试设定现实情境,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直接的、面对面的对话,化解学生学习、甚至是生活中的难题。这样,学生才会习得富于真实情感的、能动的、活力的知识,学生的人格才会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得到真正的陶冶,学生的知识、能力才会在生活化的情景中获得真正提升。

3.强调知行合一,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篇12

高校颁发的奖、助学金是国家、学校和社会机构鼓励学生的重要措施,也是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高校的奖励资助工作在评奖择优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外在因素的刺激,能够进一步鼓励、激发、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为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形成积极的正面强化作用。当前,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由于评奖资助工作直接涉及学生的切实利益,学生受助群体在此过程中也有着不同的表现,这就涉及资助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一、资助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具有帮困和育人的双重功能,在帮助贫困家庭学生解决经济上的困难、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还要教育、引导学生自立自强、求实上进,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首先,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教育学生增强自信心。在勤工助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在心理上会产生一些问题,可能还会被人误解,甚至讽刺、挖苦。而部分贫困学生由于家庭困难,导致精神上、心理上不健康或者处于亚健康状态,因贫困而不自信,甚至自我封闭,不与他人交往。因此,对于贫困学生,我们不光要从物质层面进行“扶贫”,更要从精神层面去鼓励和引导,让他们感觉到社会和组织的温暖,对未来充满希望,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信心。通过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贫困并不可怕,贫困其实是一笔财富,关键要人穷志不穷;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结合专业学习进行社会实践,通过各种渠道缓解经济负担,充实生活,锻炼他们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其次,教育学生增强责任心。在勤工助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着敬业精神较差,责任心不强的问题。拿了相当的酬劳,却没有付出相应的劳动,做事马马虎虎,不求细节;对任务只重报酬,不重过程,甚至弄虚作假。对此,应该加强教育引导,提高他们的品格修养,增强他们的责任心。

最后,教育学生增强爱心。有的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不善于人际交往,内心封闭,从而致与他人关系紧张。还有个别学生认为家庭贫困是社会造成的,因此对社会不满,人情冷漠,甚至仇恨。而通过勤工助学,可以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世间充满了温暖和爱心,还有很多人在关心他们的成长,进而让他们懂得热爱祖国、关爱社会、友爱同学。

二、强化诚信教育,奠定荣辱观教育的基石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家认同的道德规范。孟子认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道德,“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主要是指在与他人交往中应当遵守诺言,实践成约,对个人而言,没有诚信就无以立身;对社会而言,没有诚信就无以进步。高校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否培养他们良好的诚信意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自然也成为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作弊等非诚信行为的同学,他们没有考虑到真正需要资助的同学切实所需,自己利用欺骗的手段不光彩地占据了一个名额,就会有一位真正需要帮助的同学无法得到应有的资助。因此,此类行为和此类学生,高校应当在了解实际情况之后,在证据充分的前提下取消其资助对象的资格,收回相关资助经费,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对进行处理,保证资助对象评定工作的公正、公平。 诚信素质的养成,需要一定的评价体系,因此高校必须加强诚信评价体系的建设,并运用道德杠杆,大力倡导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以诚信为核心的社会信用制度。

三、加强感恩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素质,是做人起码的修养,个人必备的基本道德素质。“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健全人格的体现。

首先,感恩教育离开实践则会变成空洞的说教,把握感恩的实践教育,是增强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途径。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不忘加强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这对于完善他们的自身素质和增强他们回报社会的责任感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组织贫困学生参加义工活动、写一封感谢信、开展爱心见面会等以感恩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在培养他们自信、自立、自强、百折不饶品格的同时,教育贫困学生能感他人所感、知他人之情,学会感谢人,常怀感恩心。

其次,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终身的学校,父母是孩子永远的引导者。孩子出现感恩意识淡薄的问题,除了孩子自身的原因之外,也是由于父母与其沟通时缺乏能够共同分享的想法和语言,对彼此的内心世界不够了解。一方面,需要引导其父母合理表达对他们的关爱。生活中大多数的父母“只想让孩子过得好,不需要他们来关心和照顾自己”,这在无形中助长了他们孝道、感恩意识的欠缺,因此,在生活的点滴中要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使其对父母所给予的衣食住行都心存感激。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其父母的奋斗经历,切实体会挣钱的不容易,懂得金钱的背后是父母辛劳的付出,感恩自己良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会适度消费。同时关心与体贴父母,哪怕是平日里的一个电话,一声问候,让他们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理解和爱。

四、加强中国传统道德培养,构建健康人格

篇13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1-0139

从2002年开始,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高职院校学生人数占人口总人数比例提高,体现了我国国民素质教育的提高。但随着外界的不断变化,给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新,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受到了大众的普遍认可会和支持。在科学和实践的双重论证下,发现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非常的重要,为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自主管理的概念

自主管理,从字面意义上就能简单看出它的含义,自己是自己的主人,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管理、控制,这是自主管理的意义。自我管理教育在高职院校中是对改制院校学生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是为了树立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找到自身的优缺点、发掘潜力的一种方式,学生的自我管理不是自我封闭,而是在高职院校辅导员、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自己人生的目标,是在顺应时展要求的同时,对高职院校教育提出的新方向,是推动高职院校学生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途径,也是励志教育的一种方法。自主管理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对学生的自主管理的引导,把学生培养成自主、自立、自强的新一代人才,能够适应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学校规章制度和自我管理下,成为一个有强烈自律能力的学生。

二、自我管理的作用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中学生自主管理是把班级活动的权利充分交到了学生手中,让学生自寻方法,去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也树立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中学生自我管理教育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和需求,是更加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让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更高,为高职院校学生发挥潜能提供了保障。使得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校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统一发展,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也减轻了辅导员对班级管理的负担和难度。

三、实现自我管理教育的途径

1.制定人性化管理制度高职院校新课改引领下的人性化教育管理模式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符合国际社会发展的科学方法,是为我国培养人才的先进教学管理理念,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者首先要明确管理目标,尊重人性发展的规律,站在学生和教师以及教育目的角度,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为学生的教育学习提供优质服务。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尽量避免“严禁”“不准”“否则”等词语出现在规定中。一切制度规定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在教学活动中,树立“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了解学生在生活上和学习中的需求,在一些课程和职业的选择上,不要强制性去限制学生的选择权利,尊重学生的决定,让学生自由选择。2.多样化管理模式(1)选出自主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参与到管理中。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18周岁的成年人,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不可能像幼儿园、小学一样处处看护、监督,而是一种放养式的教育模式,辅导员也不可能时时都在学生身边,及时解决学生问题,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这也说明了高职院校学生自主管理教育的必要性。通过在学生中选出自主管理、自律能力强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可以通过由高职院校班级中的班干部和学生组成学生自主管理队伍,对学生进行管理和引导,培养学生之间沟通协作能力,加强各班级之间的连接作用。(2)树立学生是主人翁意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是目前高职院校制定班规后对学生们的效果。这也充分说明了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自主责任意识来推进学生自主管理,首先要明确自主管理不单单是对高职院校的班级进行管理,而是通过对班级的管理来引导学生自己对自己进行管理,即把学习能力与自律能力的管理相结合。在制定班规时采取学生和教师共同制定的方法,听取学生的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大家讨论、商量来制定每一条班规,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班级的主人,充分参与到班级的管理活动中,学生也会更容易自觉遵守自己制定的班规,确保班规的实效性和可行性。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学生走入社会的适应能力和今后的人生目标顺利实现,以及学生实践能力。因此,各高职院校要明确教育的目的,建立起科学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和拓展教育途径,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和对学生引导能力。在制定有关规定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管理活动中,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参考文献:

[1]岑岗,余建伟.构建学生自主管理的开放型项目教学新环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

[2]黄明东,蒋立杰,黄俊.高职院校学生自主管理学校理论之构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