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政审计要求

财政审计要求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42:3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财政审计要求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财政审计要求

篇1

一些审计人员仍然习惯将“预算执行审计”简单理解为“财政审计”,而“财政+税务+部门+专项”的预算执行审计模式固化为财政审计的基本格局,没有认识到到财政审计全覆盖是对审计工作定位、目标、内容、实现方式等的全方位的根本性变革。

(二)财政审计的范围和内容需要清晰界定

当前,财政审计监督的重点仍然侧重于公共财政预算资金,对其他财政资金的监督仍然不够,对全口径政府预算决算的审计监督也缺乏实践;侧重于分配与管理,对资金筹集和使用环节的延伸和跟踪仍然不够;注重一级预算单位审计,对二、三级单位和资金项目延伸审计不够。总体来看,对财政资金运行流程的监控缺乏力度,与“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的要求仍然存在差距。

(三)财政审计的组织模式需要重新建构

从目前各地审计机关财政审计实践情况看,一般均由财政审计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实际上,深化财政发展,不仅仅是财政审计部门,而应是全局性的统一工作,财政审计部门作为审计业务部门,在审计项目立项、审计实施管理、审计部门之间组织协调等方面不可避免存在不足。

二、深化财政审计发展的路径思考

(一)以财政资金运行流程为主线,建立覆盖全口径政府预算决算的财政审计监督体系

新形势的发展,财政审计如果仅仅局限于公共财政预算等传统范围和一个个独立的审计项目,必将囿于困境。财政审计要逐步将全部财政资金纳入审计监督的范畴,涵盖政府为履行职责依靠国家法律、法规、行政手段以及契约手段等筹集取得,并由政府来管理和支配的全部资金和资源。十要求加强全口径政府预算决算管理,相应的,财政审计的发展就是要建立横向涵盖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政府债务预算的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纵向以财政资金筹集、分配、使用、管理全过程为主线,实现“全程式预算跟踪”和全覆盖的财政审计监督体系。以此为基础,统筹开展好各专业审计,包括财政部门组织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税务部门组织预算收入的审计,农业、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资源环保等重点支出审计,地方政府债务审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政府性投资审计以及国有资本经营管理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等。

(二)以财政联网跟踪审计为依托,构建财政审计数据平台,建设财政资金运行实时监控体系

建立以在线审计、实时审计为特征的联网审计系统和财政审计信息数据的共享管理平台,实现事后监督向事中监督的转变,实时监控财政资金运行流程,提高财政审计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当前,一是通过开发建设财政联网审计系统,依托网络平台,定期取得财政部门指标账、国库集中支付、总预算、财政专户资金等电子数据,以财政预算指标为主线,实现“预算—指标—支付—总会计”的纵向穿透查询和分析,动态监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二是逐步将各预算单位财务核算系统纳网审计系统,实现对各预算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动态审计监督,适时开展与社保、税务等部门的金保、金税等系统联网,拓展联网审计覆盖面。

(三)以效益审计为抓手,建立和完善财政资金效益评价体系,提升财政审计的层次和水平

审计要服务中心,在宏观经济管理领域发挥作用,就必须要推进财政资金效益审计,通过审计为各级党委和政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当好领导参谋和经济卫士,满足各级党委、政府对审计的要求。因此,在财政审计的发展中,要牢牢把握和突出效益审计的方向。效益审计的关键和难点在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当前,审计机关要探索建立以财政资金效益审计评价办法为核心、各专业审计指导性评价指标,包括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指标、部门预算效益审计评价指标、政府性投资效益评价指标等为主体,以及根据具体审计内容和审计项目建立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可操作性具体审计评价指标等共同构成的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篇2

一、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概述

1.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内涵

财政审计大格局提出的依据是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理论,是在对原有的审计项目进行拓宽的基础上依法进行的权力约束和监督。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提出,不仅满足了当前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更加符合全国审计工作的实际发展情况。财政审计大格局是以维护财政安全为目标,以全部政府性资金为纽带,以揭示和防范财政分纤维着力点,统筹整合各类审计资源,有机结合不同审计类型,全面整合审计信息,形成目标统一、内容衔接、层次清晰的财政审计工作体系。

2.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特点

同传统的财政审计相比,财政审计大格局在实践中有着更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组织的协调性上,财政大格局的组织协调形式更加统一,也就是有着统一的方案和组织实施形式,同时在培训和进点上也实现了统一。还有就是财政审计大格局有效地避免了跨年度报告现象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审计的时效性。此外财政审计大格局是在审计的“免疫系统”理论指导下开展的,有效的实现了在审计上的资源优化配置。与此同时财政审计大格局有着更加明确的年度目标,将一切工作都安排到围绕“两个报告”的年度审计工作中去,在“两个报告”的要求下不断开展财政审计工作,探索财政审计和专项审计的高效结合,为加快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财政审计模式奠定基础。最后财政审计大格局有着更加集中的审计范围和更加明显的整体性特征。大格局下审计工作在明确财政审计目标的基础上,将审计范围集中到了对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方面,在增加了各个审计项目之间联系的同时也有效的提高了他们同总体审计目标之间的紧密度。

3.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意义

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既能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又能深化财政审计工作,是对审计工作五年规划的坚定贯彻和落实,也是解决当前财政审计资源分散和力度缺失等问题的重要措施。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对促进我国财政审计体系的健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也大力推进了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以及为实现财政安全和提高财政绩效水平都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通过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实现财政审计工作的统一和整体性,有利于将全部政府性资金纳入到审计监督的范围中,保证了统筹安排部门预算和民生资金,以及政府扩大内需资金等各项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的合理合法,更加快了高效统一的工作体系的建立,更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审计监督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

二、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措施

1.树立财政审计新理念

要做好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构建工作,首先就需要树立审计工作的新理念,做好财政审计职能的发挥。新形式下提出的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其目标是要提高政府财政收支和相关财政活动的管理水平以及绩效水平,因此关注的不仅是预算以内的资金,还要对没有纳入到预算管理中的资金进行审计。要转变原有的审计工作思路,要站到国家审计的高度上开展工作,把财政审计工作同其他的审计工作进行融合,加快联网审计的发展进程,同时还要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及时发现财政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对重大违规违法行为进行严肃的查处,必须要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使用和优化配置。

2.健全财政审计法制

要做好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构建工作,还需要对财政审计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在我国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因此啊哦做好财政审计工作必须有完善的法律做后盾。但是当前财政工作无论在政策的实施还是管理的法律依据方面都存在严重的缺失,即便是已经存在的法规大都也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审计工作的需求,因此财政审计工作在实际运行中经常会出现无法可依的现象。因此就需要更加重视对财政审计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构建做好法律保障。

3.创新财政审计方法

要做好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构建工作,也需要通过科学的整合审计资源,实现对财政审计方式方法的创新。不同于传统的审计工作,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要根据审计项目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组织方式,既可以使用“大兵团作战”的工作形式,在对组织和方案进行统一的基础上实现对审计自愿的集中调配,特别适用于审计任务繁重而且时间短的综合性审计项目。也可以采用“分兵作战”的方式,也就是在明确审计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审计专业的不同进行科学的分工合作,在最后实现对审计成果的共同分享。这种方式针对的是汉高领域广泛且审计次数较多的审计项目。最后还有一种审计方法就是“独立作战”,这种审计方法适合那些审计任务相对简单的项目,同时也能用于对政府的阶段性中心服务工作进行审计的实践中。

4.加强财政审计整改

要做好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构建工作,最后还需要加强对财政审计的整改力度,促进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健全。在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进程中,必须要坚持谁审计谁负责的原则,重视对审计整改情况的后续检查工作,重点是要检查审计单位在制定审计结果和处理审计事项等方面的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健全审计整改的问责机制,对于那些审计整改效率不高工作不力的要采取相应的追责问询处理。要在依靠人大和政府资源的基础上,保障通报制度的畅通无阻。要将财政审计整改的具体情况进行定期的分类整理,加大对整改单位的施压力度,要从根本上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更好地维护财政的安全和优化配资。

参考文献:

[1] 杨凡.关于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思考[J]. 财会研究,2012.

[2] 张江文.新形势下财政审计大格局相关问题刍议[J].时代金融2014.

篇3

1基层审计机关工作概述

基层财政审计机关财政审计是审计机关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想从深层次的了解继承审计机关审计面临的问题,必须深刻了解财政审计执法的内涵。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是我国《宪法》赋予审计机关的职责,审计机关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指出进行审计监督,这种审计监督不是一般性质的监督,而是一种法定的执法监督形式。审计监督要求审计机关部门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支出真实有效,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违法行为的企业做出严肃的处理。继承审计机关的审计执法时审计机关和审计工作人员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过程,必须贯穿审计执法的各个环节,发挥经济监督职能的作用。财政审计又被成为财政审计执法,一般包括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和本级政府各个部门单位的预算审计,财政审计执法的执法活动主要形式审计统治权、调查权和审计建议权等。基层审计工作是审计机关工作的关键组成部门,财政审计能够起到有效监督我国财政资金使用的情况的机制,可以有效的规避我国财政资金浪费情况的出现,从而更好的履行我国公共服务的职能。从目前我国基层审计机关财政机关实际的工作状况来看,我国继承审计机关财政审计面临许多问题,在积累的市场竞争中,政府的管理工作非常繁重,资金使用情况也更加复杂,如何从根本上提高基层审计机关的财政审计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基层审计机关财政审计工作,从而为我国财政收支保驾护航。

2基层审计机关财政审计面临的问题

2.1基层审计机关审计技术水平比较低

虽然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基层审计部门的财政审计技术水平比较落后,已经难以满足我国现代基层审计工作的发展要求。因为受到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的限制,基层审计机关在信息技术方面还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基层审计工作人员仍然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办公,工作效率非常地,再加上投入有限,基层审计机关的基础设施不能及时更新,计算机设备不能得到有效推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基层财政审计工作的发展。

2.2基层审计机关审计思想观念落后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对财政资金的使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专注,但是因为一些基层审计机关不能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形式财政审计工作只是进行财政资金的合法审计,并没有对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有效的监督,不能满足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基层审计机关对财政审计工作的认识不够明朗,不能对政府的财政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单纯的依靠政府部门提出报告,不够真实有效,不能为政府改善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2.3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范围受到限制

审计机关是基层政府的一个相关部门,受制于当地政府的限制,因此财政审计的范围也会受到相关限制,审计的内容和范围不够全面,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审计机关的审计效率。实质上政府对一个地区的财政资金使用有着决定权利,为了保证地方的权益,基层审计机关工作可能会受到当地政府的影响。导致基层审计机关的财政审计工作流于表面,不能进行深入的研究,不能全面反映基层财政审计工作真实发展状况,使得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范围得不到有效的扩展,影响基层审计机关财政审计的全面发展。

2.4基层审计机关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较低

基层审计机关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水平比较低是影响基层审计机关财政审计发展的主要因素,通常情况上,审计人员一般工作繁多,身兼数职,除了负责城镇的拆迁之外,还要承担工程检查的财政工作,不能全面的对审计工作进行探讨,不能完全保障审计工作的质量。再加上许多基层审计机关人员年龄偏大,不能跟上先进的审计观念,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不够,不能满足新时期我国财政审计工作的需求。

3基层审计机关财政审计的相关对策

3.1提高审计人员的思想观念

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更新审计人员的思想观念,提高财政审计的职能作用,从而为基层政府的决定提供可靠的发展依据。基层审计机关必须进行创新,突破传统的思想观念,多角度看待审计工作,坚持为人民的服务的执政理念和科学发展的观念,对政府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为政府的工作进行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3.2扩展基层审计的审计范围

基层审计机关应该制定合理的财政审计工作计划,通过与上级部门的相互联动,提高基层审计机关财政审计的独立性,基层审计机关应该关注税收收入,对转移性的收支和政府的财政收支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审计;在资金管理上,必须考虑到不同级别单位的资金使用,在真实合法的基础上,对企业单位的资金效益进行有效分子,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各级部门职责的有效履行,规范各级部门的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

3.3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层财政审计的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基层审计机关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聘请专业的审计人员培养和培训审计工作人员,建立全面的基层审计队伍。加强基层审计工作人员后期培训,组织专业的审计培训课程,及时更新继承审计工作人员的审计理念,掌握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审计技术,提高基层财政审计的质量;制定科学的激励机制,规范基层审计人员的业务行为,严格按照工作标准进行工作,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审计工作人员进行奖励,激发基层审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4结语

总之,基层审计机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基层审计机关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措施,更新审计理念,提高基层审计机关的独立性,从而加强财政审计在我国国家审计事业单位的作用,更好的为社会建设做贡献。

参考文献:

篇4

二、构建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的目标与原则

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与财政审计一体化、财政审计大格局等在审计目标、思路、层次、重点上均有着质的区别。前者要求从国家整体经济的层面上来计划与实施审计,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防范国家经济风险和促进保障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后两者则主要重在从财政部门的资金收支和安全层面上来计划与实施审计。

积极构建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应以审计免疫系统理论为指导,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国家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总目标,切实维护国家财政安全和提高财政收支绩效为主线,按照更高层次“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工作重心和“两个报告”等要求来谋划、经营、实施年度审计工作,以使审计工作更好地从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把握热点、关注焦点、突出难点,抓住龙头和产出精品。

三、构建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思路与重点

重点做到计划整合、资源整合、项目整合和信息(报告)整合,在所有审计项目中试行绩效审计和问责审计,具体做到更新一个审计理念,突出四项重点创新,实现四大战略转变,实施六项重点整合统一。

更新一个审计理念:在所有审计项目中推进绩效审计和问责审计的理念,树立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的理念,学习掌握国家经济运行规律,全面提高审计干部业务素质能力。

突出四项重点创新:重点创新财政收支总体结构性审计,重点创新财政收支绩效问责审计,重点创新财政收入征管审计,重点创新财政政策制定执行和体制机制性审计。一年若能集中力量深度剖析或健全完善若干条有关国家财政宏观经济方面的政策、机制,若能审计提示若干条国家财政收支总体结构性问题并提出相应审计建议,其所能发挥的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远比简单审计揭示发现多少挤占挪用、多发福利补贴、滞留滞拨等要大的多。

实现四大战略转变:由以常规部门预算支出为主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向以部门预决算分配、收入征管和政策制定执行为主的高层次预算执行审计转变,由以主要反映挤占挪用、多发补贴福利等一般性低层次问题为主向以重点揭示反映财政收支总体结构性情况问题和体制机制性等问题为主的高层次审计监督转变,由数量型低层次全覆盖审计向质量型高层次重点审计转变,由一般常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向财政绩效审计和问责审计转变。

实施六项重点整合统一。即实施计划整合统一,资源整合统一,项目整合统一,审计审理整合统一,报告决定整合统一,信息成果整合统一。真正做到审计重点明确突出,计划制定科学,资源项目有效整合,统一组织实施处理,改进创新报告形式和内容,强化审计信息成果整合。真正适应大格局审计目标水平和资源整合的高层次要求,适应大格局审计信息成果利用、分析、提炼的要求,适应大格局审计业务控制和审理的要求,避免在审计条块和项目之间互不搭界各自为战,以使有限的审计资源产生倍增效益,进而提出真正的高层次审计意见建议,为国家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高层次国家审计监督的应有作用。

四、构建大格局需注重七大重新定位和改革创新

(一)注重对财政审计工作的目标重新定位和创新。由于各种社会经济发展矛盾和风险最终要由国家财政总兜底,都要转化为国家财政问题即转化为整个国家经济问题。对国家财政进行审计,就是对整个国家经济进行审计。由此,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应以维护国家财政安全和提高财政收支绩效为近期目标,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国家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

(二)注重对财政审计工作的思路重新定位和创新。一般情况下,常规部门预算收支规模占同级财政收支规模较小,且这部分支出又基本都是保正常运转所需。随着基尼系数的不断下降,常规部门预算收支规模占整个财政收支规模的比例会越来越低。尤其是常规预算执行仅只是整个国家财政收支管理完整链条中的一小部分,随着年初部门预算的细化和国库集中支付的执行到位,各部门单位在预算执行中所能使用的财政分配处置权也将越来越少,即使有也大多是在年初预算时就已埋下的伏笔(如在预算执行中对打捆资金和项目的再细化分配权就都是在年初预算时人为埋下的伏笔)。由此,预算执行审计不应将常规部门预算执行作为审计的重点,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不应将宝贵的审计资源消耗在揭示反映常规的、简单的挤占挪用、多发补贴福利等一般性低层次问题上,而应腾出有限的高级审计资源力量来对最能体现财权、最能影响公平公正和制约国家财政经济发展的预决算分配的关键环节和龙头关键部位进行高层次审计监督。

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向常规预算执行的两头突破,向部门预算和决算审计突破。即向常规预算执行的两头和龙头部位突破,向部门预决算和政策机制审计突破。具体要做到“抓龙头,调主线,攻重点”。抓龙头:以预决算审计为龙头,向预算决算两头突破。调主线:以预决算级次机制政策审计为主线,重点聚焦机制体制等宏观性全省性问题。攻重点:以专项投资性支出为主线重点,突出关注财政绩效。

(三)注重对财政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和方法重新定位和创新。大格局的审计重点内容可逐步以国家财政政策制定实施、预决算分配、重点资金项目为主,突出对财政预决算分配和重点资金项目实施绩效审计和政策绩效性审计。在当前形势下,收入审计有可能比支出审计更重要,政策机制审计与分配管理审计比一般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更重要(一策可以兴邦也可以废邦),专项支出审计比一般保运转支出审计更重要。而对常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可探索建立社会中介审计制度,就像现在国资委要求所有国有企业必须经过中介审计一样。

(四)注重对财政审计工作的计划组织方式重新定位和创新。组建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智囊小组,由高级审计专家、经济学专家、财税金融专家等研究提出真正意义上的高层次审计计划,统一调配整合审计资源。先做到审计署、省级审计机关和市县审计机关本级范围内的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逐步过渡到全国上下各级审计机关实行统一的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真正做到全国一盘棋,做到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横向到边和纵向到底,进而对国家经济、国家财政预算决算分配管理和政策制定执行实施质量型高层次全覆盖审计,而不拘泥于在审计资金面、单位面上追求百分之百的数量型低层次全覆盖审计。

(五)注重对财政审计工作报告的框架内容重新定位和创新。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下的审计工作报告框架内容可与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预决算工作报告、社会经济运行发展工作报告所列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等基本对应比较,与年中财政、发改委等所作重大财政经济政策和预决算分配追加调整事项、指标任务等基本对应比较,真正做到实时审计,实时报告,实时促进,实时整改。

(六)注重对财政审计理论重新定位和创新。应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总目标来定位、创新和构建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在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理论框架下构建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重点从国家经济、结构优化和政策调控等战略高度来布局构建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理论,重点构建以推动建立国家总预算和国家总会计为目标的国家公共财政体系审计指南,国家财政预决算分配管理审计指南,国家财经政策审计指南,国家财政收支绩效审计指南等。

(七)注重对大格局高层次审计监管问责和审计成果运用重新定位和创新。

大格局审计应注重在所有的审计项目中都追究和问责相关的经济责任,将审计问责贯穿于各类国家审计全过程,而不仅仅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中才进行审计问责,以有效解决突破屡查屡犯的老大难问题和死穴,有效创新财政审计大格局成果综合运用层次和水平。

1.逐步探索创新大格局审计监管问责,有效运用“四两拨千斤”。

篇5

科学合理的财政审计监督不仅对政府政策的落实,改革发展的进步,法治社会的进程等有巨大的助推力,还通过规范化的制度严格限制了权利的蔓延、堵塞了管理层面上的漏洞。故而,与时俱进地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扩大审计监督的范围对新时期的反腐倡廉、经济建设等层面都有无可替代的基础作用。当前,国家新出台了宏观经济政策,要求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创新财政支出方式,整合财政支出结构等,这更要求财政审计监督工作要立足当前、有针对性地改进,确保我国经济在新的一年保持稳定并持续健康发展。

一、新时期财政审计监督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在互联网+的审计监督环境下,全样本数据也随之出现,财政审计监督面临着完全不同于过去的形式和环境。虽然审计监督工作在逐渐的改进中,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关于财政审计监督工作的有些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例如,关于财政审计的准则和标准、财政审计人员的责任以及财政审计的风险防范这些方面,相关法律都没有做出正式规定。还有一些法律法规过于陈旧,无法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具体需求。更有一些法律法规不够严密谨慎,给财政审计监督工作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第二,现行的财政审计监督工作手段落后,大多仍采用传统的简单的手工方式,只采用低效的事后审计,运用科学的大数据查账方法却少之又少;第三,自动监督与自主监督的落实情况也有所欠缺,参与财政审计监督也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更有违法违纪的问题发生;第四,在实际工作中,有的财政审计监督人员能力不足,专业知识匮乏,对财政审计工作的的专业知识了解匮乏。有的甚至利用裙带关系,对于个别单位的财政进行有意庇护。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亟待得到改善和解决。

二、新时期完善财政审计监督工作的五点对策

(一)推动财政审计监督工作的制度化

政府需将财政审计监督工作以制度化的形式严格落实下来。尤其要关注预算编报情况、预算执行情况、财政投资项目、财政专项资金、财政存量资金管理情况。加强对财政资金的政策性、效益性审计,揭示财政资金分配不符合政策规定、财政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具体要做到:一,健全财政审计监督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财政审计监督的职责和权限,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和执行力度。二要完善财政审计监督机制。通过提升绩效理念,构建科学规范的财政审计监督机制,来更加巩固财政审计监督机制的预警、监控、纠察、制裁和反馈职能的实现。

(二)强化财政审计监督工作的互联网观念

互联网+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已经作为规范性的政策得到了政府的广泛提倡和大力推广。尤其是作为国家治理基石的审计工作,更要具备互联网观念及大数据方式。审计工作的网络化和统一化,首先能够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传统的审计管理中工作单位缺乏完善的数据录入和保存系统,故而获取的数据在真实性方面有所欠缺。另外,网络化的审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贪污浪费的可能性。因为有些审计项目的资金量大,数据多,如果利用传统的财政审计工作统计,则可能会出现相关人员侵吞财务等贪污现象。

(三)充分利用大数据推进计算机审计工作

在大数据的环境下,首先我们要建立健全审计数据系统,将所有的数据纳入统一规范的管理中,这样就从形式上防止了数据被篡改等问题,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另外,对于不正确、不可靠的数据要大力摒除,对于系统存在的漏洞要及时修复。其次,要财政审计计算机监督的控制范围,这样可以更加及时的发现财政审计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监督人员的工作效率也能利用计算机得到跨越性地提升。

(四)优化并完善财政审计监督指标体系

财政审计监督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审计部门不仅履行着最简单的监督权,还对财政监督、税务监督等其他经济监督负有再监督的权利。通过严密的监督体系,保证各地乃至全国的有效运行。因此作为最后一道经济把关门,审计监督必须完善其指标体系。将审计对象的时间、范围、内容等具体资料以严格的指标形式记载,更加突出过程监督和流程控制。

(五)重视对审计监督队伍的引进及培养

财政审计监督的事先预防和事后管理作用,需要通过政策监督员及审计监督队伍的工作实现。第一,完善对监督人员的引进。对财政审计监督人员的引进一定要采取公正、公平的方法。采取提高薪酬的方法,加强财政审计监督岗位对专业人员的吸引,使监督岗位有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队伍组建。第二,提高审计监督人员的素质。通过积极的培训机制和学习系统,帮助财政审计人员形成长效学习机制,从而提高其互联网观念和大数据审计方式。

三、结束语

审计监督工作关乎我国经济发展的效率,与人们群众的切身利益休戚相关。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的经济政策也发生了转变,审计监督工作面临着诸多限制。因此我国的审计部门要具备互联网思维,构建网络化的审计系统,提高每位员工的审计监督素养,才能保证财政资金安全及经济活动健康运行,从而使得财政审计监督工作真正做到法制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篇6

与传统的财政审计相比,财政审计大格局在审计目标、项目计划、审计内容等方面具备以下特点:

(一)审计目标突出宏观性

随着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财政收支将更加规范,真实性、合规性将明显提高。传统的合规性审计如不能有所突破,将导致审计结果内容单薄、层次较低,难以集中反映一些宏观性、高层次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不能满足政府防范风险及宏观决策的需要。大格局下的财政审计以规范预算管理,推动财政体制改革,保障财政安全,提高财政绩效水平为根本目标,更加关注政府宏观政策的贯彻落实、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政府投资效益及财政风险的防范,强调合规性审计与绩效审计结合的全面审计。

(二)审计项目计划突出整体性

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计划往往只是业务处年度项目计划和工作方案的简单汇总,组织模式粗放,编制程序随意性大,导致实际操作缺乏系统化和有针对性的审计成果来反映。同时,由于项目间的关联不够紧密,项目间缺乏共性内容和共同要求,影响了财政审计的整体效果。财政审计大格局要求基层审计机关站在履行审计监督与服务地方政府的宏观视角,重点关注带有全局性、体制性和制度性的问题,注重计划项目的整体性和内在关联性,而不是简单地审计项目数量扩张和覆盖面的扩大。

(三)审计内容突出全面性

较之“橄榄球式”的传统财政审计模式,大格局背景下的财政审计由重视单一环节、时点审计转变为兼顾资金运转全过程、动态性监督。在审计内容上,从侧重同级财政年度收支审计向预算执行全方位全过程审计转变,从真实、合法审计向真实、合法、效益审计转变,从侧重本级支出审计向本级支出与转移支付资金审计并重转变,从关注财政资金向关注资金与制度、政策并重转变。

(四)审计方式突出全局性

基层审计机关在审计力量组织上,是以处室为单位进行的分块审计,难以协调行动,形成合力,实现审计资源共享。基层财政审计大格局强调在组织实施上突出整体协作与资源整合,打破审计机关内部业务部门的分工界限,以财政部门收支审计为基础,向上、向下延伸,将财政、税务、国库集中支付、各预算执行单位管理的所有财政资金都纳入审计范围。

二、地方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切入点

基于财政审计大格局的上述属性,基层审计机关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要从整合审计体系入手,通过优化审计项目计划、集中配置审计资源、不同类型的审计项目有机结合等措施,实现对公共财政资金的收入组织、预算编制、执行、管理使用等过程环节的审计,更加关注财政政策目标在各支出要素的实现程度。

(一)拓展视野,提高审计项目立项的前瞻性、科学性

审计计划是审计管理的基础。财政审计大格局下,基层审计机关审计组织、管理方式的转变首先应该放到制订科学的审计计划上来。一是项目选择的开放性。拓宽项目选择渠道,利用网络、报刊等渠道广泛了解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要求,提高项目立项的社会性。二是项目确定的科学性。确定审计项目前,要加强审计项目立项和审计计划编制的科学论证,围绕“抓什么问题,提什么建议,从而在哪些方面安排”,确定本地区的计划目标。三是项目的关联性,统筹兼顾,加强各个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财政审计总目标指引下审计项目的内在统一。

(二)拓宽内涵,把握审计重点

1、加强宏观财政政策贯彻和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

基层审计机关应加强对中央宏观财政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审计和调查,及时揭示和反映财政政策贯彻落实情况中出现的制度和管理上的问题,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顺利实施。

2、加强综合预算审计

以财政部门具体组织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为主导,一方面,从预算收入审计入手,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国有资产经营收入、政府债务资金等方面的审计监督;另一方面,强化对重要支出的审计,逆向延伸审计预算执行和预算编制过程。

3、加大转移支付审计

目前,部分基层财政部门尚未将转移支付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有关项目不够细化,资金结构不尽合理,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加强转移支付审计,着力解决县乡财政困难,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

(三)完善组织方式

一是统一总体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明确牵头处室,明确审计内容、现场审计实施时间、项目人员配置,增强宏观大局意识,加强协调配合能力。

二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地方审计机关整合审计资源的主要途径之一是通过审计资料共享,减少审计人员的重复劳动。在信息共享方面,则充分借助金审工程,由大格局审计牵头处室为审计人员提供信息搜索、传递、处理和反馈服务,及时汇编和转发工作动态,搭建审计组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

(四)创新成果利用

篇7

财政是我国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财政的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财政政策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之上,由于市场经济自身具有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等缺点,财政就是在市场经济出现问题时进行补救的国家手段,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那么创新完善财政审计监督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财政审计监督机制制度简介

(一)财政审计监督机制制度要素和特征

对财政审计监督机制进行创新,我们必须要对其要素和特征进行深入理解,从而在已有要素和特征基础上进行创新。财政审计监督机制基本是由法律法规支持、信息技术支持、运行操作和考核评价等相关要素构成,是一个系统性高、稳定性强和平衡感均匀的机制制度。在这些要素构成的系统中具有这些特点:第一,系统性。财政审计监督机制是由各种要素构成,是由很多小系统构成,它们之间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关系,局部系统和要素都有自己特色,但是都不可相互替代。第二,客观性。财政监督机制是按照客观事实建立的,是对实际经济情况的反应,不是人为就可以决定的。第三,多样性。各个地方财政审计监督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采用不同的措施,因此财政审计监督机制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二)财政审计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财政审计监督机制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问题,主要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权责不够分明。具体来说主要是指财政手段在应对市场经济问题时,权利和责任经常混淆,审计和监督之间也不够明确,导致财政外流,把关不谨慎。第二,财政审计监督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人员素质主要包括责任素质、职业素养和工作基本技能,由于这些问题导致审计监督过程中经常出现责任推诿、效率不高和工作质量不高等问题。

针对上文,我们应该创新财政审计监督机制,一方面有利于发现问题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同时可以减少现象;另一方面,创新财政审计监督机制可以促进财政预算科学规范和透明,有利于财政公开性、规范性和透明性,使政府更好地收到广大人们群众的监督。

二、如何创新财政审计监督机制制度

基于上文创新财政审计监督机制的重要性,同时考虑到创新财政审计机制的现实性意义,提出了一些思路,具体如下:

(一)创新财政审计监督理念和加快法制化建设

财政审计监督的概念应该有所创新,应该树立大局意识,树立整体意识,将财政审计监督纳入财政体系中,这一审计监督过程和日常程序将结合,另一方面应该建设独立的审计监督机制,拥有独立权,只有从意识上重视和关注财政审计监督机制才可以真正创新财政审计监督机制。加快法制化建设主要从立法的角度考虑创新财政审计监督机制,例如《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等,使审计监督人员可以严格按照法律固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审计监督,使整个过程更加法制化和科学化,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有利于创新财政审计监督机制,有有利于法治社会的建立。

(二)强化财政审计监督机制制度信息化建设

财政审计监督机制制度信息化建设主要是指财政审计监督机制建设完善过程中采用计算机高科技和相关软件,在甘肃省白银市审计局早已采用计算机技术审计监督,采用“现场审计实施系统”软件,简称AO软件,将信息储存在计算机中,建立数据库和文件档案,使数据动态化,一方面有利于财政数据的搜索和查看,另一方面有利于财政数据的及时更新,方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提高审计监督人员的职业素质和培养相关人才

在财政审计监督机制创新过程中,审计监督人员职业素质存在严重问题,因而要提高审计监督人员的职业素质,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提高人员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加强职业的基本功,另一方面是提高人员的职业道德,增强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在提高已有员工素质基础上,加快培养审计监督人才,培养一支高素质人才。

(四)落实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每一件事做完之后都应该负有相应的责任,责任是我们认真做事情的动力和压力,对于创新财政审计监督机制也是这样,我们应该建立并落实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在财政部门内部和审计监督部门都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在财政部门内部,一旦出现严重问题,相关人员就应该负有惩罚,在审计监督部门中,一旦发现问题,同样负有相应责任,落实严格责任追究制度有利于创新财政审计监督机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是必要的任务,创新财政审计监督机制也是重要的和必要的,本文从创新理念、健全内控机制和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等角度去促进创新财政审计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单文博,郑鹏岩.浅析我国财政审计的现状及未来发展[J].时代金融,2015,(33).

篇8

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和基本职责,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维护公共财政安全的重要举措。随着公共财政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进入新常态,审计机关在政府公共财政审计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原有的财政审计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一些突出问题成为阻碍审计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首先,财政审计覆盖范围不全。如预算执行的审计,主要关注一般预算、政府基金预算、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和地方财政收支的审计,而对政府性非税收入、地方政府债务、社会保障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重视不足,使得部分财政资金处于审计“盲区”。其次,财政审计目标定位不准。尽管财政部门已较成熟地运用财政杠杆和宏观政策“聚财、理财、用财”,但审计部门的财政审计还停留在就事论事层面,偏重于对具体单位和具体项目的审计,没能从更高的角度认识资金、数字所反映的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的深层次问题,阐述对问题产生原因的整体性、针对性分析。第三,财政审计组织形式分散。在“各管一块”的审计职责划分体制下,财政资源分属于审计机关内部不同职能科室审计,财政审计的项目计划、工作实施由各专业科室分别完成,审计人力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各走各路、各自为战”的审计局面严重影响了审计信息的交换,消弱了财政审计的效能发挥。第四,财政审计技术手段落后。主要体现在审计人员习惯于用传统方法进行审计监督,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不足,财政联网审计、被审计单位数据库和审计数据库建设滞后。面对上述问题,审计工作者应充分认识构建财政审计运行新模式的必要性,坚持“揭示问题、促进改革、规范管理、维护安全、提高效益”的审计工作原则,强化探索与实践,总结和完善财政审计运行新模式的构建策略。切实强化财政审计在财政管理、预算执行、资金流向、财政支出结构和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的监督保障作用,促进廉洁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的建设。

二、财政审计运行新模式的构建策略

改革与创新是构建财政审计运行新模式的核心要素。只有在财政审计的内容、目标、组织方式、资源配置、信息利用等方面潜心研究和总结,才能探索出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新常态相适应的财政审计运行新模式构建策略,进而统筹整合审计资源,充分发挥审计的公共财政监督职能,有效提升财政审计整体质量和水平。

(一)完善审计计划,实现财政审计的全覆盖

制定完善的财政审计计划,是避免财政资金游离于审计监督之外、实现财政审计全覆盖的基础和保障。审计机关和审计工作者要进一步提高对审计计划重要性的认识,紧紧围绕财政这一中心,结合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周密的财政审计计划。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公示财政审计计划,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多环节、多渠道征集对财政审计计划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完善财政审计计划,科学安排审计项目。通过完善审计计划,使审计范围实现全覆盖,既涉及政府财政预算、投资、拨付、管理和使用环节的审计,也包含对普九化债专项资金、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资金、社会保障资金、保障性住房专项资金等专项资金的审计。不仅对重点国有企业的税收征缴情况进行审计,也对以往审计中忽视的民营企业、个体经营户进行审计。这样就了消除财政审计的死角,使审计视野不断向全部政府性收支扩展,有力地推动预算执行和财政收支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二)把握审计重点,明晰财政审计的既定目标

财政审计的重点也是当前财政改革的热点、难点。审计机关和审计工作者要通过明确财政改革的发展方向把握财政审计重点,进而明晰财政审计的既定目标。为此,财政审计应突破单纯的查账、就收支审收支,以发现资金违规问题为目的的简单、狭隘的审计内容,关注财税政策体系的完善、财政体制的改革、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以及税费改革和依法理财,将公共财政项目与资金的决策、分配、使用和绩效等环节全部纳入审计范畴。不仅要审计资金收支是否按照预算执行、预算执行是否实现了既定目标、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是否符合国家的政策法规,也要审计财政资金使用是否符合经济性原则、是否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更要从体制、制度层面和管理层面分析财政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揭示违法违规问题所反映的体制障碍 制度缺陷和管理漏洞,从专业的角度提出整改意见,有效发挥财政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三)优化审计资源,促进财政审计的部门协作

政府性资金量大面广,涉及单位既有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又有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以往的各部门“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财政审计格局显然难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审计机关应结合构建大财政审计的审计理论研究新成果,整合优化审计资源,促进财政审计的部门协作。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审计协调指挥中心,统一规划安排方案拟定、业务处置、工作协调、信息传递和审计综合等财政审计工作。根据财政审计工作的新特点,打破科室分工,实行审计部门之间、审计人员之间的混合编组,合理搭配,改变按行业归口安排审计项目的传统做法,注重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审计人员的业务专长,营造主体清晰、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财政审计环境。加强与政府和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熟悉本单位、本行业工作特质的优势,通过对内部审计的监管和质量评估,科学利用内部审计结果,减少与内部审计工作的交叉重复,提高审计资源的配置效率。

篇9

(一)应用计算机审计,是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要求

财政审计大格局,是指将全部的政府性资金纳入审计监督的范畴,统筹规划部门预算、政府决算、经济责任、专项资金、民生资金等审计项目,构建协调、统一的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审计维护经济运行、服务国家治理的职能作用。财政大格局的实现,必须依托于对当地财政体系、资金分配管理的清晰认识和准确把握,而对财政资金的流向分析,却是必须依托强大的计算机分析手段对大量数据的综合处理才能实现的。

(二)应用计算机审计,是财政信息大数据的要求

财政部门的数据信息量大,门类众多,类型各异,从基本层面上划分,就包括计划层、执行层、核算层,其中,计划层包括部门预算编审系统,执行层包括指标管理系统、非税收入收缴系统、集中支付系统、拨款管理系统、用款计划系统、政府采购系统、清算对账系统等多个系统,核算层包括总会计财务系统、专项资金系统、预算单位财务系统等。每个系统中又有数亿的数据量,靠人工从这么庞大的数据中发现关联并分析,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运用计算机审计,才能实现对数据的分析挖掘。

(三)应用计算机审计,是审计工作客观实际的要求

现在审计机关,尤其是基层审计机关,普遍面临着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客观实际。面对这样的现实,任何一个审计项目都不会有充足的人力和时间,要想取得审计成果,必须探索审计规律,创新审计方法,应用计算机审计,是节约人力、时间,快速抓住问题,取得审计实效的关键。

二、财政审计中应用计算机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财政审计中应用计算机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社保审计中计算机审计应用完整的思路和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财政数据采集不全,无法形成全面的数据分析

由于财政数据涉及部门多,分类细,很多科室自己都有独立的系统,数据量大,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很少采集全面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大部分都是需要哪方面数据采集那部分数据,如采集国库和集中支付中心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排序,或常用疑点的模糊字查询,对数据分析浮于表明,难以形成对数据全面的分析和把握。

(二)财政数据关联节点多,无法形成系统的数据关联

由于历史原因,财政数据并不是一个系统中的数据,而是各个独立系统数据通过金财工程联系起来,金财工程的财政数据中并不包括部门独立系统的明细数据,审计人员在提取各个系统后台数据后,由于不同公司的软件设计差别很大,关联点难以寻找或关联难度较大,导致无法将数据统一到同一数据库或数据表中,从而无法实现关联分析。

(三)审计人员中复合型人才较少,无法形成对财政数据的挖掘剖析

目前,审计人员中具有较强财政审计能力的人较多,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人也不少,但是同时懂得财政审计,又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审计的人却不多,导致很多财政审计能手看不懂数据表,不知道那一个个数字是做什么的,很多计算机审计高手在面对独特的财政系统时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干什么,无法形成对财政数据分析的突破性进展。

三、如何提高财政审计中计算机审计应用的效果

(一)组建具有综合素质的团队,对财政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关联

通过组建包括财政、计算机、土地、环境、社保等多方面审计背景和经验的人才,集中时间对财政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剖析各部门数据间的关联,形成系统全面的数据,综合对比指标、资金等多方面数据,查找其中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预算、指标、用款之间的关联,挖掘财政数据内潜藏的问题

篇10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审计和财政监督,决定了我国财政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取向。随着财政监督体系的逐步确立和基本完善,使我国的财政审计工作产生了巨大变化。

一、对财政监督的理解

对财政监督的理解存在着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是从经济运行全过程阐述财政监督的含义,以孙家琪主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概念辞典》提出的财政监督的定义为代表,认为财政监督指的是通过财政收支管理活动对有关经济活动和各项事业进行的检查和督促。另一种观点是从广义的角度对财政监督的含义进行归纳,以顾超滨主编《财政监督概论》提出的财政监督的定义为代表,认为财政监督是指政府的财政管理部门以及政府的专门职能机构对国家财政管理对象的财政收支与财务收支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调查处理与建议反映活动。还有一种观点是从财政业务的角度来阐述财政监督的含义,以李武好、韩精诚、刘红艺著的《公共财政框架中的财政监督》提出的财政监督的定义为代表,认为财政监督是专门监督机构尤其是财政部门及其专门监督机构为了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而依法对财政性资金运用的合法性与合规性进行检查,处理与意见反馈的一种过程,是实现财政职能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对财政审计的理解

财政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收支活动及财政部门组织执行财政预算的活动所进行的审计监督。财政审计,又称财政收支审计,是审计机关依照《宪法》和《审计法》对政府公共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所实施的审计监督。根据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和审计机关的组织体系,财政收支审计包括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以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根据《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的规定,中央预算执行审计主要对财政部门具体组织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国税部门税收征管情况、海关系统关税及进口环节税征管情况、金库办理预算资金收纳和拨付情况、国务院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预算执行情况、预算外收支以及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等七个方面进行审计监督。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建立和完善,财政审计逐步实现了三个重要转变:一是由收支审计并重转向以支出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主;二是由主要审计中央本级支出转向中央本级与补助地方支出审计并重;三是财政审计范围已由传统的财政决算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税收和海关征管审计,扩展到预算执行审计、部门决算审计、转移支付审计、税收和海关收入审计、政府采购审计、财政绩效审计、社会保障审计等。逐步形成了“大财政审计”的概念。大财政审计是财政审计的扩展,也是财政审计的补充。

三、财政监督中对财政审计的监督

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中国对原有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了一整套重大改革。会计准则的重要作用不仅得到实践工作者的支持,而且也得到了政府财政部门的认可。与此同时,中国又全面地推进了新税制改革,税收的刚性通过立法途径得到了保证。新税制规定,当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与国家财经规章制度存在不一致的地方时。税收征管机关在征税时,应以国家财经规章制度的规定为准。这一规定对于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规范政府与企业的行为。明确政府与企业的分配秩序有积极的作用。自实施财会制度和税制改革以来,理论界围绕税收原则的刚性内涵与会计准则的公允内涵的联系和区别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从历史发展的趋势和逻辑来看。税收原则体系同会计准则体系是一致的,二者都应体现社会资本和个人资本运行的客观要求。但从某一特定的时期看,税收原则体系与会计原则体系又是有区别的。首先,税收原则由于阶级性要求可能会做出某种强制规定,

但会计准则体系的阶级性要求相对而言并不十分鲜明,审计的准则无疑应是以各项公认的会计准则为基础的,其实我国早已有注册会计师与注册审计师合一之实。其次。财政监督有独立存在的实体一财政资金言,财政实体还应包括国有资本部分;而审计则没有独立存在的实体。财政管理的目的应是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益;而审计则只是属于方法论的范畴,审计的阶级性并不突出,国家统治的代表——各级政府需要审计,对于微观经济单位——公司、企业来说。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完善公司的内部审计功能。也是它们管理的重要职能。再者,财政监督包括人事监督和财经监督两方面内容,而审计监督只有财经监督之责,并无人事监督之权。从法律角度看,一级或上级审计机关实施监督所依据的法律准绳也只能是由立法部门或财政部门所制定的各项财经法规。我国现行的一级审计机关对同级财政的审计也只能在预算法等法规所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当然在这里也可能会有新的情况出现。从长期来看,税收刚性原则不会脱离会计准则而孤立发展,税收在它的立法时,会不断地吸收会计准则演进过程中出现的新东西来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简言之,税收刚性既是立法的要求,也会体现会计准则演进中的精华。由于审计监督与财政监督在我们今后的财政活动中将会出现更多的交叉,而且审计监督也有由政府内部监督模式往人大的独立审计模式过渡的趋势。探索审计监督和财政监督各自的内容、监督范围、监督手段、监督效率等也将会显得日益重要。

四、完善财政审计监督机制的必要性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财政改革与发展都要围绕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这个目标努力推进。从内容上讲,公共财政体系包括公共财政收入体系、公共财政支出体系、公共财政预算体系、公共财政政策体系、公共财政责权配置规则体系、公共财政制度体系、公共财政管理体系和公共财政监督体系八个方面。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表示,在2008年财税改革稳步,推进的基础上,2009年将大力推进财税制度改革。由此可见,将对我国财政审计产生了深刻影响,财政审计面临着“五新”:一是面临着新的财税管理模式和管理内容;二是面临着要确定新的审计客体和审计对象;三是面临着要运用新的审计手段,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已经刻不容缓;四是面临着要确立新的审计的目标,更注重绩效审计;五是面临着要适应新的审计环境,要实行阳光审计。由此可见,在公共财政制度重构过程中,要解决制度缺陷,堵塞各方面的漏洞,不仅需要财政内部的检查监督,更重要的还要借助于财政审计的作用。通过财政审计和财政监督,发现问题和提出建议,促进各项公共财政管理制度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魏长生,查勇.浅谈绩效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审计与经济,2009,(5).

篇11

财政审计应在坚持真实性与合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绩效审计的力度。财政绩效不仅仅指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整个政府性财政收支都存在绩效问题。财政绩效审计应突出三个方面:一是正确评估财政收支的经济性。各项收入与支出结构是否合理,是否遵循了增收节支原则,是否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标准、范围、定额征收与使用;二是正确评估财政收支的效率性。各项收入是否应收尽收,各项支出是否及时拨付到位,追加预算是否及时等;三是正确评估财政收支的效果性。各项资金收入与支出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否存在挪用、挤占、闲置浪费情况等,财政审计力求做到“真实、合法、绩效”三位一体。

为不断推动财政绩效审计的发展,在审计实践中应注意围绕审计目标,不断强化绩效意识,从方案制定、重点确定、成果反映、项目总结等方面,设定绩效评价标准,科学评估财政审计绩效。

二是强化决策审计,探索由执行环节审计向决策、执行等环节审计转变。

审计作为促进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手段,其作用是通过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实现的。监督的对象是“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的重点是“决策、执行、反馈”等环节,监督的内容是“人、财、物”。对财政审计而言,对权力的监督主要体现在与财政收支相关的经济活动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方面。

筹集与分配资金是各级政府及其财税部门的重要职责,集中体现为财政预算编制及其执行两个主要环节,可归纳为财政资金运行过程中的决策权与执行权。财政审计应重点关注预算编制、调整与执行情况,加大对财政决策权、管理权、使用权的监督,通过对预算编制及调整的审计,可以发现预算编制与调整是否符合法定程序,是否存在随意调整与分配不公正现象,从源头上制止和纠正财政收入与分配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对财政、税务、海关及其它预算执行部门的审计,可以制止财政资金在筹集与使用过程中的权力异化现象,促进这些部门规范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三是加大成果反映,探索由反映单项审计信息向反映综合性审计信息转变。

审计信息是审计机关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也是审计主要成果的集中体现。在财政审计中,应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及社会关注的焦点与热点问题,加大审计信息综合分析力度。同时注意对审计中发现的单个的、零星的、原始的审计素材进行综合性加工,有意识地上升到宏观经济管理的高度进行分析,力求从苗头中发现倾向性、个性中关注普遍性、动态中把握规律性,撰写一批份量重、价值高、宏观性强的综合性审计信息简报,逐步改变反映审计信息单一、缺乏综合性与宏观性的传统做法,推动财政审计成果反映上层次、上台阶。

四是加强综合审计,探索由“账本审计”的传统审计方法向现代综合性审计方法转变。

篇12

通过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管理重点必然要由财政收入转变为财政支出,因而,财政审计的研究重点必将转向财政公共支出。财政审计的开展必须围绕预算管理及其预算支出特点来进行,以确保财政支出合法合规性以及绩效性的实现。具体地,应突出财政支出管理审计、公共部门行政管理成本审计和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等。

2.加强对转移支付资金的审计

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实施有利于缓解地方政府困难、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加强对转移支付资金审计,一是审查转移支付的形式的合规性,是否符合新型公共财政支出的要求,是否遵循公共服务均衡化原则;二是审查一般性转移支付数额的确定依据是否科学可靠,审计公式化转移支付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要素的数字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三是审查审计项目设置的合法性,其中,着重审查补助地方支出的项目设置和补助办法是否经过了法定审批程序,财政部门有无擅自设立补助项目、制定补助办法等超越权限的行为;四是审查专项转移支付有无明确严格的依据和规范的分配方法,分配过程有无太过随意、透明度差,进而导致财政资金低效甚至无效运作等问题;五是要审计结算依据是否合规、真实。

3.实施财政风险审计

如若管理不善,各级财政也将会面临未来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入不敷出甚至引发财政危机和经济危机的风险。因此,应将财政风险审计作为在新时期财政审计的重点内容,对财政风险水平进行评估,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其中应重点加强对政府各种隐性债务与或有债务的审计。一要认真审查地方政府各类债务管理的规章制度是否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悖;二要从财务管理上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和控制,应认真审查报表、账本、凭证等会计资料以及借款协议,把握地方政府的真实债务负担,发现债务管理问题;三要根据债务资金的流向,跟踪检查使用债务资金的项目和单位,为财政部门加强对债务资金使用单位和项目的管理提供依据。

(二)财政审计方法的创新

1.坚持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

审计和审计调查可以分别单独实施,也可以结合进行。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可以审计为主,辅之以审计调查,或者相反。如对教育经费的审计,在对财政部门、教育部门和部分重点高等院校教育经费进行审计的同时,只要对其他的院校作一些专题调查便可掌握问题的全貌。

2.积极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

目前财税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程度日益提高,给财政审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国家审计机关应以此为契机,大力研究开发以网络为基础的计算机辅助审计(caaTS),使财政审计能够尽快适应新技术发展带来的变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手段,扩大审计范围、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成本、加强审计监督力度。为此,应该建立健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相关法规,制定财政审计中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具体操作准则、指南和操作法规,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篇13

1 现阶段我国财政审计工作所面临的新环境 

1.1 建立全新的公共财政体系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全新的公共财政框架在逐步建立,以此来解决当前社会突出的公共问题,使得财政收入和支出更加完善,维护社会财政的公平和稳定性。现阶段公共财政所承担的基本工作责任是保障国家政权的正常运转,以维护经济的全面发展,使得当前国家各个领域的基本收入能够保持公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对我国现阶段的财政支出结构进行不断的完善,使得国家的资金能够全面分配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对于我国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发展等基础设施的配置更趋于完善,使得此领域的投入更加平衡[1]。 

1.2 财政预算工作趋于稳定化发展 

现阶段财政的综合预算范围逐步覆盖到政府各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此类新型的财政预算体系所预算的范围更加全面,能够适应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所包括的多样性。将现阶段我国财政资产以及综合财力归于财政部门进行统一管理,维持预算的有效平衡。对财政部门所管理的资金进行综合管理,使得政府之间的资源财力能够得到有效配置,维护社会的公共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3 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考核体系 

现阶段我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处于发展多变的外在環境,实行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制度。此项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提升财政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使得政府的财政收入情况受到社会公民的有效监督,使得人们的公共参与热情不断提升,使得国家财政资金得到规范化的利用。这能够使得国家财政资金的有效供给,满足我国现阶段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平稳发展。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考核体系是对国家工作的负责,也是对现阶段我国纳税人负责。通过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有效分析整合,使得财政资源在预期的计划阶段进行使用,使得资金管理工作更加全面。对资金的使用上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这有助于控制预算的主要规模,使得资源能够协调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从而能够使得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能够得到有效补充完善[2]。 

1.4 财政收支范围在不断扩大 

立足于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全新阶段,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都在不断发展,地方政府的资金收支情况在不断扩大。政府的财政资金是否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配置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国家财政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所以新时期相关的财政审计工作需要进行深刻探析思考,也为监督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1.5 社会对于财政资金的具体关注度在提升 

随着新时期政策的发展变化,加强近些年来科学发展观的深刻落实,国家逐步加快民生方面建设的步伐,对改善民生方面的财政支出在不断扩大。此外加上社会参与民主建设的程度不断加深,社会群众的主动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在不断提升,对国家财政的收支情况的整体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要求财政部门的各项支出逐渐透明化[3]。 

1.6 资金管理信息化程度加深 

现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社会的各个领域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我国大多地区的财政部门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财政管理通道,通过相关的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有效查询。但是目前我国财政资金的管理中仍旧存在着相应的问题,财政的综合预算需要进一步改革,对于预算要注重真实完整性,财政审计的工作领域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多领域的拓展,要完善当前绩效考核制度中缺失的部分,对于审计组织形式进行全面改进,促进审计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4]。 

2 现阶段加强财政审计工作的相关建议 

面对当前社会主义经济等众多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形势,加强深化财政审计工作是一项长期发展和努力探究的过程。国家财政部门要结合当前时展的新形势,对自身工作进行分析整合,坚持高质量、有目标的工作方向和正确有效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全面改革为发展的整体思路,在促进财政管理方面积极构建完善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使得社会财证安全能够得到有效维护,财政资金能够发挥出实效性。 

2.1 拓宽当前财政审计覆盖范围 

要在新形势下加强财政审计工作的效率,首先要完整的控制财政审计的覆盖范围,对于社会中的财政资金都要归为审计的范围内。对于审计的领域都要纳入政府的收支范围中,使得国家部门能够对各领域的资金进行统一化管理,使得财政与审计工作紧密联系。审计工作要逐步延伸到地方二三级单位,此类单位是审计工作中的重点,通过审计预算,加快相关的整改力度,使得预算的结果能够得到有效的公布。此外加强审计工作的同时,还要增强对预算审查和研究,注重对各项预算编制的监督,切实保障预算方法的科学性。对于财政资金的支出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并对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记录,使得审计工作更加具体全面化[5]。

     2.2 完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工作 

现阶段根据当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工作重点,需要工作的重点转换到财政资金的实际使用和管理上。对于相关项目进行全面的预算,对各类虚假情况进行查处整改。审计项目的相关额度是否符合项目计划的要求,对造成资金损失浪费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审计相关项目的支出情况是否合理,项目的实际效益能够保障社会的发展。对地方各个单位的资金使用和管理以报告的形式进行审查,根据相关的项目财政标准对审计的效益情况进行比较评价,发现其中存在的工作问题进行全面整改[6]。 

2.3 借助信息化的资源 

当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开展审计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工作的补充,使得国民经济能够有效借助信息资源实现自身的发展。要在信息化的发展背景下,完善审计相关的监督工作,使得财务等方面的工作更加规范化,能够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审计工作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变化,工作重心以及重点内容都在发生着相应的改变,所以工作方式也要进行相应的转变,这也是时展的要求。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通过信息化的平台对信息库进行范围,通过方便快捷信息传递,极大地缩短了过去进行检查的时间,使得财政收支情况更加突出。通过信息化发展速度加快,通过计算机远程的访问也能够使得审计的程度不断加深,能够极大地发挥出审计软件的自身优势。当前我国财政部门与审计部门之间互联网平台已具备良好的技术支持,能够对财务信息进行全面的管理,使得财务管理成本降低,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3 结 语 

总而言之,面对当前全新的财政运行发展环境,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要切实加强审计工作思想及方向的转变,最大程度地扩大审计工作效率的提升,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文磊,刘方兴.浅谈新的财政审计环境下如何加强财政审计工作[J].中国内部审计,2014(4):81-85. 

[2]李揚.四方联动创新财政审计新思路[J].审计与理财,2011(10):16-16. 

[3]何洪彬.后金融危机时期深化财政绩效审计的思考[J].审计研究,2010(4):18-2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