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新经济发展特点

新经济发展特点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42:3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新经济发展特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新经济发展特点

篇1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9-0226-02

0 引言

当今社会,电子信息在各领域中无处不在,日益革新的技术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电子信息技术不可避免的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加大科研力度,充分探究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策略,推动电子信息技术未来发展。

1 电子信息技术存在的意义与解决问题对策

1.1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意义

我们了解到的电子信息方面的技术主要是利用相关电子技术对获取到的信息进行一定处理,实现对信息的管理利用[1]。伴随着科技进步的是电子信息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是当今电子信息技术主要的特点,在这些技术的支持下对信息进行一系列操作。电子信息技术多元化的发展得益于科技发展的促进,社会发展需求量的增加使得信息技术面向市场,朝着多层次方向前进,广泛使用可以改变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推动社会进步发展。

1.2电子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电子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总是伴随着发展逐渐显露出来,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技术的革新,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可有力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电子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主要有:

1)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不利于信息技术发展。21世纪对于电子信息技术来说最缺乏的就是专业人才,作为技术发展的支撑,高专业的技术领域人才是发展的关键因素,尽管做这方面的人有很多,但恰恰缺乏的就是拥有核心技术与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对于信息技术迫切需要吸纳人才为之发展提供一份力;

2)没有好的环境促使电子信息的技术稳步向前发展。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大量虚假电子产品充斥市场,侵权盗版情况屡见不鲜,破坏了市场竞争环境,降低了技术产品竞争力,阻碍技术发展。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对电子信息技术没有强有力的保护,损害了研究人员切身利益,使其失去继续科研的信心。良好的技术发展环境能有力的促进人才自我潜力发挥,对电子市场起到推动作用,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电子信息技术所形成的产业结构处于不合理状态。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致使我国研发的电子信息产品与其他国家远远不能相比,不管是在产品的创新还是质量上,对电子信息市场造成严重冲击。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多加重视,依据现状对传统结构进行改革,构建出适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科学合理机构,可促使我国电子信息技术规模朝其他国家前进。

2 电子信息的特点

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可以从电子信息所展现出来的特点体现出来,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信息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高效化、快捷化[2]。

1)计算机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深入到社会生活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形成了网络这一可以改变人们生活模式的产物,实现信息网络化。信息的数字化可以从计算机对数字的处理技术上体现,通过高清晰的技术结合运行方式的网络化,信息资源在平台上可以相互交换使用,形成资源共享局面;

2)研究人员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逐渐使计算机呈现智能化趋势,这是促进计算机快速发展的指导方向。现在,人们运用网络化的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对人的感觉和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模仿,还可以模拟出人们的思维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对这些信息进行逻辑分析和综合处理,实现信息的集约化;

3)如今的计算机是在对各样的信息资源进行综合以及进行存储的基础上对网络技术进行开发利用,运用计算机可以实现对信息的处理,处理的速度不仅快而且效率好,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高效化与快捷化的特点。

3 电子信息的发展前景

电子信息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尤其是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的投入使用使得一些产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近几年来,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势头迅猛,以其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等独特优势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是全球性的,国际经济的变化严重影响该技术的发展,但作为科技含量高的技术产品,一直都具有非常大的市场需求,因此,尽管会受到经济危机影响,其发展潜能不可小觑。技术发展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主要从五个方面体现。

3.1梯次化、全球化发展趋势

梯次化与全球化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电子信息技术随着科技发展,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里投入使用,逐渐显示出广泛性特性,并且随着产品生产与销售全球化,使得电子信息技术朝着全球化趋势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梯次化发展主要体现在不同国家技术地位的差异与技术分工的不同,发达国家凭借自身各方面优势进行高科技产品研发,而处于发展中的国家以及地区往往接收技术含量低且即将过时的产品,这就导致了电子信息技术朝着梯次化方向发展。

3.2电子信息技术国际化、网络化发展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竞争中,电子技术相关产业因为信息与网络的高速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急需专业的优秀人才作为核心,研发前沿信息技术。最近几年以来,跨国集团依靠自身优势发展迅速,在有关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领域里逐渐掌握主导权,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稳步发展。中小型科技企业在研发和创新中依靠自身灵活性优势,对促进产业发展越来越重要,其研创的新型网络技术发展模式,逐渐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占据一定地位。

3.3多元化、集中化发展

目前,电子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与建筑、机械等技术相结合,形成新的技术发展领域。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不仅给企业带来利润,还能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促进技术发展。以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为例,其竞争主要是在核心技术的研发上,尤其是在软件与产品新型元件等方面上。提高技术产品竞争力,可在产品技术研发上下功夫,重点发展产品关键技术。

3.4 技术产品规模化与个性化共同发展

任何产品要在形成一定规模的基础上才会有发展的可能,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产品,要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形成促进发展的生产规模。如今,不管是哪种类型的信息产品公司,其生产发展渐渐形成一定规模,尤其是那些跨国公司,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质量好,而且产量也呈现上升趋势。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各式各样最新电子产品受到人们追捧,尤其是象征潮流趋势的技术产品,使得时代潮流向着个性化消费转变,这也预示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即规模化、个性化。

3.5 信息技术呈现智能化与多媒体趋势

在多媒体应用广泛的社会中,科技在不断创新,为电子信息技术提供了革新动力,将只有单一功能的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转变,体现我国技术未来研究趋势。计算机实现多媒体与智能化,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标向,利用各种模糊或神经元相关技术,取得人工技术实现智能化的突破,仅仅通过感知功能就可以对智能化了的机器人进行使用。

4 结论

科技带动生产力发展,电子信息相关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的进步,创造出更多服务于人们的产品,满足生活的需要。电子信息技术直接受到科技水平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发展造成阻碍,需要加强对科技的研究。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社会中,技术的革新首先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进而对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发展前景进行探讨,推动技术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一)技术和资金密集,创新和风险并存

目前,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速度是其他产业不可比拟的。电子信息技术水平每3年提高一倍,信息技术专利每年新增超过30万项,科研资料的有效寿命平均只有5年,以科技研发为先导、具有高创新性和高更新频率已经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同时,由于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化过程投入大、成功率不高,也使电子信息产业呈现相对较高的风险。

(二)固定成本高,可变成本低

除了部分信息设备制造业企业外,大多数信息产业企业都具有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点。以计算机硬件制造业为例,建设一家生产计算机芯片的工厂,总投资需20亿美元以上,而在建成后的生产过程中,可变成本却不到总成本的30%,即计算机芯片生产中70%以上是固定成本。

(三)研制开发投资高,生产制造成本相对低

信息技术产业是研究开发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往往属于跨学科、跨行业的系统工程,与传统产业相比,大多数电子信息产品在研制开发阶段投资都很高,而真正到生产制造阶段时投资则相对较低。

(四)用户成本锁定

电子信息产品具有很强的用户成本锁定效应,即用户一旦使用上某种电子信息产品之后,如果要更新原有的产品,就会遇到巨大的更新转移成本,高更新转移成本带来用户锁定。这是电子信息产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电子信息产品区别于传统工业制成品的一个显著特性。

(五)对标准的高度依赖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对标准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一定意义上讲,谁控制了标准,谁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

(六)高渗透性

当前,各行各业的进一步发展都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产品的应用。一方面,电子信息产业通过产品与服务广泛渗透到其他产业和部门的产品与服务中。另一方面,电子信息产业直接向其他产业提供有偿信息服务,直接影响其他产业的发展。如公路、铁路、航运、水运、航天、管道等运输方式因为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和通信工具而发生了质的飞跃。

二、电子信息产业将呈现出的新的发展趋势

(一)关键技术发展趋势

电子信息产业的关键技术是指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最能体现电子信息产业竞争优势、最具核心价值、最具发展潜力的技术。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和显示技术等。其发展趋势如下:

1.微电子技术向系统集成方向发展

在所有关键技术中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又是电子信息硬件产品的“核心”。集成电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从计算机的CPU到各种IC卡都需要运用集成电路。微电子技术已经走过了大规模(L SI)、超大规模(V LSI)、特大规模(U LSI)集成时代于1995年进入极大规模(G SI)集成时代。作为高科技代表的集成电路技术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集成电路产品的发展趋势是芯片面积越来越大、集成度越来越高特征尺寸越来越小、片上系统日益完善。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125mm以下的硅片使用量逐渐减少150mm硅片使用量增长缓慢200mm硅片使用量逐年上升而成为主流300mm硅片呼之欲出400mm以上的硅片设计思路已经形成。微电子技术的加速发展导致芯片的运算能力及性能价格比继续按摩尔定律增长从而带动软件、通信等信息技术的应用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水平。目前集成电路芯片存储器容量平均每18个月就要翻一番,集成度的演变速度从3年4倍提高到2年4倍。从特征尺寸看,0.35微米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 RAM)正在规模生产,并正在向采用0.25微米、0.18微米(IG DRAM)深亚微米工艺过渡。256MDRAM也已进入批量生产0.15微米技术的4 GDRAM样品已研制成功。系统集成是21世纪初微电子技术发展的重点。在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的双重作用下已经出现了将整个系统集成在一块或几块微电子芯片上的集成系统或系统集成芯片(S OC)。目前已经可以在一块芯片上集成108-109个晶体管。系统集成是微电子设计领域的一场革命,21世纪将是其真正快速发展的时期。未来10年内,集成电路仍将以硅基CMOS电路为主流工艺,其主要发展趋势是加工细微化、硅片大直径化。

2.计算机技术向多媒体、智能化方向发展

并行处理技术将继续迅速发展,计算机性能平均每两年提高一个数量级。未来几年CPU将由32位向64位过渡,产品结构从以计算机为核心转向以因特网网络设备为核心,存储设备在系统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存储技术向海量存储方向发展,多媒体技术将使计算机、通信、家电融为一体,DVD光驱正取代CD-ROM,语言和手写识别技术以及数字图像交互技术已走向实用化,多媒体技术在微机中得到普遍运用,电脑将更加个性化和拟人化。笔记本电脑迅速发展,手持电脑也以全新的面貌推出问世。

3.网络技术向多业务、高性能和大容量方向发展

网络技术包括网络通信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和网络服务技术。目前,网络技术正向多业务、高性能、大容量的方向发展。IP业务呈爆炸式增长态势,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 DN)、超高速因特网将成为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重点。第二代融合数据、语音和影像的多元Internet网络即将取代第一代Internet单一数据网络,采用密集波分多路复用技术(D WDM)的光通信网络技术将极大降低网络传输成本,向用户提供无限带宽,实现多媒体实时通信成为可能。网络多媒体通信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同一网络上实现所有媒体成份数据的有效传输。与传统的数据通信不同,多媒体通信包含多种成份数据。多媒体数据通信期间的巨大流量和连续媒体的实时性要求,使快速而有效的数据转发机制成为MCS(多媒体通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日益加深,人们的家居生活越来越明显地印上了“网络”的烙印。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家电开始走向数字化、网络化。微软、Intel、AOL等先后宣布支持基于互动电视的网络应用。这标志着基于信息家电的网络生活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与传统IT或家电产品相比,信息家电往往集电脑、电信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特征于一身,使家电具有了信息获取、加工、传递等众多功能,并往往在家庭中扮演着“家庭信息娱乐中心”的角色。各种信息家电,上网机顶盒、MP3播放器、连网电话、连网游戏机、掌上电脑、专用连网控制器将随因特网的发展和用户各种接入的需求而迅速普及。

4.通信技术向宽带化、个性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

通信技术包括卫星、光纤传输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数字微波技术、有线与无线接入技术等。低轨道卫星通信目前已经实用化、光纤传输技术使传输速度每3-4个月翻一番、传递活动画面的通信业务已经实现、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迅速、GSM、CDMA数字移动通信已全面取代模拟移动通信、GPRS(2.5代)走向商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国际标准正在制定、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由准同步数字系列(P DH)全面转向同步数字系列(S DH)、宽带接入技术发展迅速、光纤主干网站接入带宽已超过G级Internet无线接入技术和蓝牙技术日臻成熟,IP电话向电信业务的渗透,使传统电信技术与IP技术融合速度进一步加快,包交换、DWDM光传输、IP选路和Web应用已成为下一代宽带网必须考虑的四大要素,ATM技术将与IP技术相互结合、扬长补短。

5.软件技术网络化、智能化、软件无线互联技术实用化

软件复用和软件构件技术作为未来软件开发的发展方向,将引起软件产业的深刻变革。软件技术向网络化发展,分布计算、网络和互联网相关的软件技术、Linux及自由软件成为软件领域的主要技术热点。由于软件和芯片设计相互融合和渗透,使得软件技术的发展将把高速处理器、大容量存储器、高速光通道和先进的人机自然交互充分结合和利用起来,使网络高速智能化。软件无线互联技术趋于实用,无线互联技术已经成熟,并且形成了WAP(无线接入协议)标准,开始进入大规模商业应用,从而使移动设备、移动计算设备接入互联网成为可能,这将大大推动PDA、笔记本电脑、手机、车载信息设备的发展,使网络的接入终端设备更加多样化。

6.显示技术向大屏幕、平板方向发展

篇3

0.前言

通信工程就是在信息的科学技术化快速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领域,这其中主要是网络通信、光纤通信以及移动通信,光纤运用到宽带通讯中,走进千家万户,移动电话人人享用。信息资源共享堆进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这些通信工程的出现使得人们在进行信息的传递与获取信息两个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方便与快捷。通信工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又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因此我们要努力的培养这方面的创新人才,通过科学的先进的技术指导,不断的开拓通信工程新的局面。

1.通信工程的特点

对于通信工程这门专业来说,它是一个服务面比较广、宽口径、跨学科和实用性较强的一门专业,它通常包括了数字通信、光纤通信、和移动通信以及IT行业。

在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上,我们应该加强人们对于通信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以及充分的学习通信网和通信系统,在培养这些人才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加强他们在从事研究和设计以及制造到最后运营整个过程中的技术有段和方法,使他们能够在今后国防工业以及国民经济中的各个部门中从事开发和应用通信的设备和有关的技术。这个新型服务行业的出现与发展,直接的带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我国高校事业的发展,全国的很多所高校的本科学生都陆续的选择了通信工程这门专业。

2.通信工程的发展现状

通信工程作为一个新型的服务行业,它逐步的发展与壮大,对整个通信的行业发展以及其内部的组织管理部分也表现出了与之相应的一些特点。

(1)通信行业主要包含两个大部分,就是通信?设备的制造开发以及通信的服务行业,在我国,通信的服务行业实现的方式就是通过网络的通信技术运营进而实现的。

(2)电信行业的发展是通信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支柱之一。我国电信行业的不断发展主要是靠3G时代的发展,为此我们要为能够更好的发展3G时代而做更多的努力从而扩大和普及通信工程。但是在当今的企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技术以及资金相对来说不足的现象。

(3)通信工程中另外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通信制造业的发展,因此在我们大力的对3G时代进行推广和普及的过程中,对于通信的制造业也会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市场以及市场的有关需求。要对通信的制造业不断的进行修改和完善,将一些跨国际的通信产品引入到中国的通信制造业当中。

(4)通信工程在发展壮大的过程当中,对人的有关要求也出现了比较缺乏的现象。因为通信工程中所包含的内容相对比较复杂,因此,在整个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就需要大量的专业的骨干型的管理方面的人才。在进行通信的制造过程当中又需要大量的一线的和有技术含量的员工,从而保证通信工程的正常发展。

3.浅析通信工程的发展前景

随着通信产业的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整个的通信行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当中已经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那么通信工程也同时占有着很重要的市场份额。因此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要努力的朝着创新的技术发展,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1)通信工程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运用高速的无线宽带网络技术,云电技术实现了无线的城市发展战略。这就在充分的利用了通信工程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人们对网络通信服务的要求。比如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手机来看电视节目、或者玩儿互动的手机游戏以及参加及时的临时手机视频会议等等,这些通信技术引入到生活中,有效的提高了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准,从而提高了整个城市的信息化程度,同时也提升了我国信息现代化的发展水平。

(2)在通信工程的发展前景当中,我们要逐渐的实现利用光进行通讯的技术,那么这主要运用在未来的网络技术之上,我们要不断的提高相关的业务水平和实现信息能够快速传输的功能,从而能够更加科学的更加规范的对网络通信进行管理,提高通信工程的质量与服务的范围。那么对于光通信的发展,就是要实现通过节点的转换以及光的高速传播和宽带光的接入等自动化的网络技术在今后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从而更快的提高运行的速度,更好的服务于人和社会。

(3)利用通信工程对IT行业进行相关的完善。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可以通过IT在网络上进行有关的服务和交易,从而实现通信工程的较为全面的运行和推广,发挥出自身的效果。

4.结语

总之,在通信工程不断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对这个专业有着全方位的把握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和市场需求状况,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重要的还要把握未来发展趋势,不断完善通信工程的技术质量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杨迁迁,孙芳芳.浅析通信工程发展的前景[J].科技资讯,2011,(12).

篇4

计算机网络通信是借助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集合而成的新型通信信息技术,是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的尖端,也是业界研究的焦点话题。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更优质通信能力的需求不断增加,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应用也愈发的广泛,而且深入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在新的形势下,探讨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技术特点和发展的现状,现实意义还是较为明显的。

1、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技术特点

1.1 技术的多样性

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实现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也是新型通信技术的必然趋势。计算机网络通信具备技术多样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即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实现和应用依托于多种技术能力的支持,依托于现代科技的支撑。具体来说,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实现必须依靠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类型的技术。

1.2 技术的综合性

所谓技术的综合性,主要是指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实现必须要把多种的技术优势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技术集群”,进而实现通信的畅通与应用。也就是说,把业已存在的计算机透过网络手段链接起来,然后加以通信和信息化处理,可以达成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的“雏形”,可以在不同的区域空间内实现信息、数据和资源的自由分享、传递,为信息资源的需求者提供便利和帮助。基于此,技术的结合、综合与融合也是计算机网络通信得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要素,更是其显著的特征。

1.3 技术的创新性

计算机网络通信是是现代最为流行、最为尖端和最为新颖的通信技术手段,也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极致。但是,任何一种技术的产生和演变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计算机网络通信而言,技术的创新与变革也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

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发展的初期,网络通信仅能实现区域间信息的流通与传递。随着各种现代技术的发展,广域网的逐步完善与成熟,为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拓展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广域网信息的传递可以跨越大洋、大洲的局限,甚至广布全球。近年来随着3G无线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智能终端的普及,迎来了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又_大变革。由局域网到广域网,由有线通信到无线通信,可见,信息技术的创新也推动了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技术创新,这种创新也必将惠及所有使用者。

2、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发展前景

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建设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议题。尤其是近几年,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渗透到身边的每个角落,颠覆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2.1 计算机发展的现状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3年1月15日提供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手机网民有4.2亿,网购用户2.42亿。网民规模增长维持放缓态势,手机网民增势良好,用户逐渐移动化,手机端电子商务类应用使用率整体大幅上涨。

篇5

一、光纤移动通信技术的主要特点

当然,光纤移动通信技术有很多的优点,首先是它的大容量,宽频带。由于技术改进,在移动通信技术中,引入了光波替代了电缆,这样就使得信号传递的频率得以大幅度提升,而且就损耗来讲,光纤技术也要比电缆低很多。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光纤所传递的信号容量也达到了微波的近五十倍。由于信号频率受到单波光纤终端接收设备的限制,光纤在带宽的优点根本无法体现出来。光纤当中信息量的增加目前主要靠的是波分复技术,而在一系列的相关研究中证明,其它的信号传播介质根本无法达到光纤移动通信的超大容量信息以及超远的信号传递距离。其次,光纤通信技术的优势还体现在较低的施工成本和较低的光纤损耗上。在移动通信中最常被采用的光纤材料是石英光纤,这一方面是因为石英光纤跟其他介质比起来,光纤损耗要低很多,这样无形中就减少了通信施工的成本。另一方面还因为作为玻璃材质的石英本身就是一种极佳的电的绝缘体,这样施工的时候就不用考虑电路的接地和回路的设置,施工过程得到了简化。再次,由于石英光纤的对电绝缘性能和具有耐腐蚀的优点,在使用过程中,对于其他电磁的干扰有着极强的抵抗能力。它的信号传递能够很畅通的到达接收方,不论是周遭的各种电缆还是纷杂的环境都造不成干扰,不会影响到通信信号传输的效果。第四,光纤的传播能力超强,而且不会受到串音的干扰,很好地实现了通信的保密性能。在以往采用的电磁波通信技术中,信息的保密性做得不是很好,信息很有可能被别人截获。而采用光纤通信技术之后,由于光纤本身较小的直径和质量、较小的空间占用和较长的使用寿命,所以它用起来具有非常好的纤维柔性和信息稳定性,信号传递不受干扰,所以在全球范围都在大力推广光纤传递通信信息。

二、光纤移动通信技术在通信领域的使用及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光纤通信技术的使用包含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单模光纤的采用。这是现价段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产品,由于它采用的玻璃芯较细,只能够传输单一光。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需要调整谱宽的宽度以保证其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第二,接入网光缆的采用。光纤接入网技术的实质是通过光纤这种传播介质来实现信息信号的传递和输送。目前可以改进的方面包括接入网光缆的距离长短缩进、光缆分支数量的控制和光缆分叉情况的梳理等。为了扩大光纤传递信息的容量,目前采用的方法通常是扩大光纤芯的面积和体积。另外还可采用的方法是提高光纤密度和减少光纤的粗度。这一般适合直径较小的光纤管道。

第三,室内光缆的采用。室内光缆的优缺点同样明显。优点主要是质量轻、成本低、信号传输速度快、信号传输质量清晰、信号传输流量大以及信号传输稳定性强,缺点则集中在保护层弱和抗拉效果不明显。

第四,通信光缆的采用。常用的通信光缆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内部的光纤芯和外部的保护膜,是在构成上没有金属存在的介电质。通过光缆线路中电流和信号之间的相互转化来实现信号的传输。

第五,塑料光纤的使用。塑料光纤是一种优良的光纤材料,特点是材料价格低廉,成本较低,而且信息传递速度快。它对于信号传递的实现是通过光在光纤中进行折射和跳跃来进行的。它的采用一方面降低了光纤电缆的使用成本,另一方面还节省了通话花费的费用。所以使用起来较为实用,无论是在数据传输还是自动化领域都有着较为广阔的前景。

三、结语

近些年来,作为一项领先世界的先进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并且广泛地应用到我国的移动通信领域,给人们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服务,不但能给用户输送语音信息,还使得通信功能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我们相信,在将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光纤移动通信技术都会随着时代进步一直向前发展,我国的移动通信技术将会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并直接影响和改善到人们的生活节奏。

参 考 文 献

篇6

发展地方特色农业是“十一五”规划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所谓特色农业,就是各地依据本地区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资源情况及其他相关条件而形成的市场需求,具有自身优势和专业化特点的农业。我市依靠当地特有的地理、资源、区域优势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发展该市特色农业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取得了较大成效,基本上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或数村一品的生产经营新格局,由此也带动了该市生态农业,观赏旅游农业的大发展,营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了具有新郑特色的经济效应。

一、我市地方特色农业主要表现

(一)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大力发展红枣产业化生产

红枣是我市的名牌名优特产。“新郑红枣甜似蜜”,在明代已是妇孺皆知,名扬天下了。现如今,新郑市领导带领全市人民牢牢抓住这一宝贵遗产,理出了发展红枣产业的思路,即“围绕红枣搞开发,促进资源变财源”的名牌带动战略。采取加大科技投入,优化品种,提高品质,培养龙头,建好市场,打响名牌等一系列措施,在小小红枣身上做出了大文章,以枣精、枣片、枣茶、枣酒、枣醋等为亮点的枣产品将驰名中外的“新郑红枣”全方位推向市场,拉动了以红枣为原料的专业化的迅速形成,将原来单一直接进入市场的红枣“原”字号产品加工增值,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营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市有红枣生产20万亩,枣树490万株,年产鲜枣3000万千克,从事红枣加工的企业280余家,红枣品种及深加工产品有20多个,产品畅销国内大中城市及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均出口量达600万千克。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为基地研制的高科技保健新产品"中国人的咖啡"红枣粉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市场前景非常可观。小小的红枣在全国唱响了新郑名誉,打响了新郑名威。新郑这一传统优势产业的带动聚集效应得到了充分发挥,每年新郑围绕大枣产业创出的产值高达8亿多元。

(二)狠抓科技创新,集中力量发展无公害节水莲藕产业

新郑市政府根据市场需要、消费需求积极引导农民,利用独特的自然优势,在沙土地上搞节水设施,种植优质莲藕,走治沙、防风等综合治理之路,摸索实践在沙土地上建造混凝土水池,栽种节水莲藕,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全市发展节水莲藕面积已达5万多亩,建成6000余亩的节水莲藕示范园。去年年底,全市生产出的莲藕在20万吨以上,基本上形成了规模化发展,区域化种植的新格局。种植莲藕在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明显改善了气候,改良了土壤,使昔日沙岗变成了今日良田。我市东部沙区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降雨量增加,空气清新湿润,引来白鹭、白鹤、野鸭等水鸟栖息繁殖。花开季节,晴天白鹭、蜻蜓飞舞,大批游客前来休闲、娱乐、观光,也吸引了大批艺术家前来采风。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已先后接待全国各地赏荷的旅游团体60多个,游客在万余人次。

(三)发挥传统优势产业,扩大高产、优质、高效的林果业生产

我市龙湖镇具有丰富的果树种植经验,盛产樱桃和提子是该镇的传统优势产业。樱桃被誉为“春来第一果”,在龙湖已有2000年的栽种历史。提子是人们喜食的高营养食品,由于降雨、光照、气候、地形等条件独特,造就龙湖所产的水果圆滑晶莹、核小肉厚、外观艳丽、汁味纯美、营养丰富、品质特佳。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该镇依据当地自然资源,气候优势及地理区位优势,以双梅路为东西轴线,镇西部环乡道路为两翼,涉及13个行政村,规划建设了万米绿色提子长廊和万亩樱桃区,仅此一项,每年为农民增收5000多元。

(四)借招商引来科技,建好基地吸引农户

在孟庄镇鸡王村占地105亩的郑州市林果良种试验示范基地是我省名优特林果良种繁育基地,承担着郑州乃至周边地区新品种的繁育和推广。它是1996年孟庄镇的重点招商项目,由郑州林业总站投资200万元兴建的林果基地。走进基地,45亩的银杏林,使人目不暇接,大粒樱桃令参观者称赞不已。大粒樱桃在市场上销售,以每斤20元的价格成了抢手货,每亩樱桃能净赚10000多元。走进葡萄示范园区,美国特优玛奶提葡萄很是诱人。别的葡萄一年只结一次果,玛奶提每年可结果三四茬。古城村两年前在基地引进该品种葡萄10亩,从每年6月底葡萄上市卖到10月止,每亩收入12000元左右,是种粮食作物的近30倍。基地里不但育有大粒樱桃、葡萄,而且还有凯特杏、红太阳杏、斤柿等众多新奇品种和绿化苗木。为带动周围农户发展特色农业,该基地采取把品种引进,先繁育展示,试验成功后,采取定单形式,以公司+农户的办法与种植户签订保本价收购合同,实行"基地担风险、利润让村民"的办法,带动了农户建果园。在基地的带动下,方圆二十里的村民先后发展玛奶提葡萄3000亩、银杏100亩,为社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五)依靠丰富的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畜牧业

目前,全市奶牛养殖场10多个,现代化养猪场5个,饲料加工企业10多家,养殖专业村100多个,专业户4000多个,基本上形成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在我市新村镇地盘上的新郑市种鸡龙头企业---新郑鑫源种鸡场,以方圆数百里的新村、龙湖、郭店等农户为基地,分片建立肉鸡饲养园区,走公司+农户的模式,实行股份制管理,对下设的种鸡饲养场、孵化场、饲料场、综合服务队和肉鸡饲养园区资产进行统一评估,各部门独立核算,一体经营。该公司根据农民(参股人或参股集体)投资比例的大小,把标准肉鸡舍交给农民使用,进行肉鸡生产。公司统一提供种苗、饲料,负责技术服务、场地消毒,经营利润和亏损按投资比例共同均分,这样公司和农户建立了紧密连接,养户不仅仅再是一个普通的养户,而是作为一个投资人的身份参与公司管理,公司各个环节利益与他们都息息相关,使农民养殖的积极性很是高涨,由此带动几百户农民参与养殖。该公司已成为漯河双汇集团、洛阳春都集团等大型肉食品定点加工基地,市场销售前景可观。另外,“订单型”农业在郭店镇崭露头角,农业势头发展良好,该镇做为上海百氏集团新郑土豆生产基地,1万余亩订单土豆全部落户该镇,农民看着大溜圆的丰收土豆不用走出村,便实现了全部销售,自然是喜上眉梢,积极性、主动性不言而喻。在辛店镇以高庄、铁炉村为中心的万亩药材花卉基地,以北靳楼村为中心的万亩杂果基地等,实行的都是"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模式,为农户提供了一条龙服务。在梨河镇黄甫蔡村规划出900亩土地,发展西瓜、辣椒、大豆、花菜套播种植,一年可达4种4熟,每亩纯收入达2000元。目前,全市年销售收入3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已有124家,建立健全市、乡、村三级300多个专业协会和村级服务站,组建70多个农业示范园区,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为壮大我市特色农业及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以“特”取胜,用特色农业带动当地旅游业,促使资源优势变为旅游优势

(一)枣乡风情游

为进一步拓宽“新郑红枣”发展空间,弘扬大枣文化,我市利用天然的枣乡田园风光、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把大枣作为全市的绿色产业,开发观光旅游农业的新领域,适时推出了“中华枣乡风情游”活动,通过以枣为媒,旅游带动,营造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变“新郑红枣”的资源优势为旅游优势,据统计,新郑自1998年举办中华枣乡风情游以来,接待省内外旅游团近百个、8万余人,直接经济效益有1600多万元。枣农说,自从新郑搞了旅游,他们的枣、花生不但好卖而且价钱也上去了。如今,"摘枣刨花生吃农家饭"的新型田园风光休闲游在都市群中悄然兴起,为久居闹市的都市人找到了一个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暑场所。走进大自然,畅游枣乡情,情不自禁地融入焕发着勃勃生机的翠绿的植物海洋中,圆你一个轻松愉快的绿色假日梦。

(二)荷花风光游

走进郑韩荷花园,“碧荷风韵堪入画,乡村野趣更怡情”,在4万多亩荷塘上,荷叶青翠欲滴,荷花婷婷玉立,品种有婴儿红、睡美人、宝石花等30多个观赏类品种,品味着高雅优美的诗文,置身于十里荷花间,的确让人有种超凡脱俗,情景如画的感觉。在这里,闲来可坐在鱼塘边感受姜太公之乐,也可以水车为背景留住思古之瞬间;既可田间挖藕,感受农家耕作之乐;又可池边烧烤,体味村野怡人之趣。久坐后,跳入泳池感受蛙之矫健;身困时,躺在农舍体味风之习习。赏游荷花时,我市又独辟蹊径,在奇石怪岩上雕刻了《诗经、郑风》等21首优美诗篇,追寻那2500年前的古郑风情。“郑风苑”位于景色秀美的滨河公园和古老的郑韩故城之间,碧水清清,杨柳依依,荷叶田田,展现着万种风情,真是“览尽千层韵,洗去万世尘”!荡舟在荷花丛中,真正感受到人文与自然的完美融合,生命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如果兴致未减,也可晨窥凌波仙子,日察碧荷婷婷,夜品荷香阵阵;更可春看“小荷才露尖尖角”,夏赏“风过荷举,莲障千重”,秋览“英蓉老秋霜”……

(三)葡萄观光游

我市龙湖镇举办的“红樱桃龙湖风光游”活动,1万多亩“种在深沟人未识”的红樱桃一下子被游客惊喜的目光所包围,以往“提篮小卖”的农民如今喜滋滋地坐在园子里数钱了。走进新村镇新农公司的500亩葡萄基地,只见一望无际的葡萄挂满枝头,这里的葡萄采用套袋技术,完全实现了无公害生产。新村镇由此举办“提子葡萄节”,架起了果农与市场间的桥梁。到此观光游览,犹如进入葡萄的王国,一串串珍珠般的葡萄令人目不暇接。许多市民来到葡萄园,既能观光旅游,又能亲手采摘新鲜的葡萄,减少了市场流通的中间环节,受到果农和市民的极大欢迎。使葡萄观光游成为新郑的又一个亮点。

三、我市发展地方特色农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面向市场

面对市场需求,把农民组织起来,打破一家一户的传统耕作方式,通过专业化生产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市场就是需求,供给就是生产。供给和需求一致,农民生产的价值才能实现,而需求是多样化的、批量的,农民只有进行有组织的专业化生产,才能脚踏实地地进入市场,避免因分散经营缺乏系统的管理和技术,造成难以捉摸的损失。

(二)严格从实际出发

要把市场需求的实际及当地农业生产条件的实际两个实际结合才能生产出市场需求的产品,农民才能从中获取较大利益。“一村一品”就是根据市场的需求,从当地农业生产条件的实际出发,适合什么就干什么,宜种则种,宜养则养,不搞一刀切,不能强迫农民种这、种那,养这、养那,违背实际。

(三)充分有效利用农业资源

篇7

有观点认为,在以往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和经济周期波动过程中,浙江经济在收缩期回落较早,下降幅度较大;经济回升也较早较快。但是,我们认为,2005年的经济运行轨迹不是以往这种情势的再现。首先,从本轮宏观调控和经济周期看,并未进入由回落转向上升的阶段,浙江经济2005年3季度所呈现的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生产和效益“三回升”,主要是省委、省政府相继推出一系列抓重点、抓保障举措,对工业和投资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其次,从全国经济环境看,已与上世纪80、90年代的情况不同,那时全国经济体制内成分较大,浙江的“体制外经济”在“短缺经济”环境中,凭借市场机制的作用,较易获得发展的先机。再次,浙江自身的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结合浙江目前发展阶段和演进趋势,2005年的经济运行轨迹,呈现以下几个新的特点和趋势:

1.“三重约束”同时并存。一是资源约束。2006年、2007年电力供应将有所缓解,但煤炭、石油等一次能源和其他一些初级产品的供需矛盾突出。土地资源稀缺,建设用地供给将长期严格控制;虽然建设用地存量目前还有一定潜力,但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机制和物质技术条件有待改善。二是环境约束。由于目前单位产出的排污量较大,经济增长中污染排放总量还在增加,加上居民的环境诉求越来越高,使环境约束日益加大。三是市场需求约束。全国和省内投资增幅有所下降,扩大消费需求虽有潜力,但增长速度受居民收入及其他多种因素制约,外贸出口的高增长趋势趋缓,部分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情况相当严重,表明今后几年工业经济的市场需求约束将有所加大。当然,就一个区域来说,市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产品的竞争能力,因此,市场需求约束问题的实质是技术约束,是创新能力强弱的问题。

2.经济增长进入成本上升期。全国从2002年开始的新一轮经济增长中,高消耗、低成本竞争的增长模式已经受到冲击,浙江受到的冲击更大一些。这表明,浙江经济进入了成本上升期。从趋势看,可以说是开始进入“高成本时期”。一是劳动力成本上升。浙江进入人均GDP“3000美元门槛”,比全国超过“千美元关口”更意味着劳动工资和社会保障成本的上升。二是土地、能源、矿产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主要原因有:(1)国际价格上升;(2)我国工业化中期正是资源需求量上升最快的阶段,需求拉动资源价格上涨;(3)资源价格过低已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障碍,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调整和改革,提高资源税征收标准,已是势所必然。浙江土地、能源、矿产资源贫乏,省外国外输入量大,供需矛盾特别突出,因而资源性产品和运输价格水平相对较高。三是经济增长的社会成本上升。主要是不同群体利益协调成本、生态补偿和环境保护成本等跟随发展阶段的推移而不断上升。四是涉外经济的成本上升。特别是贸易摩擦、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导致出口成本上升。成本上升的现实问题是压缩利润空间,影响投资机遇,而出路则在于创新、转型,把成本上升的压力转化为集约经营、循环经济、提高效率的动力。

3.产业结构进入转型升级阶段。我省2004年三次产业结构为7.2∶53.8∶39,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为26.1∶43.6∶30.3,比全国平均水平超前10年以上,已开始步入产业结构高度化转型阶段。目前,农产品主要面向城市和出口需求,这一需求结构要求农业加快向生态、高效方向调整结构。工业在市场需求、资源供给、环境容量和成本上升的多重约束下,必将出现剧烈的结构调整。在这一结构变动过程中,企业可以选择的途径是:(1)通过原有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链延伸,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2)进入新的产业领域;(3)向具有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比较优势、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或淘汰无利可图的生产经营项目。就政府而言,关键在于推动创新,促进成长性好的产业加快发展,平稳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

4.发展的协调性、公平性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必然要求。随着我省进入人均GDP“3000美元门槛”,前一阶段发展中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拉大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显现,人与自然和谐方面的矛盾也将进一步加大。显然,这类矛盾和问题还会持续一个相当长时期,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和问题,增进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公平性,已越来越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这就要求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加强统筹协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要求企业作为社会的“企业公民”,尽到应尽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在企业劳动条件、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以及社会救助等方面履行社会责任,而这对我省经济增长和涉外经济等,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2004年下半年以来浙江经济的运行轨迹和面临的新情况表明,浙江经济增长不能再主要依靠廉价资源和劳动力的粗放型投入,而必须转向集约发展;不能再主要依靠提高投资率来拉动经济增长,而必须转向技术创新;不能再主要依靠外贸出口的数量扩张来扩大外需,而必须转向以质的提高来开拓国外市场和增加外汇收入。总之,必须加快增长模式转型。

二、2006年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展望2006年,全省经济仍将在10%以上高位稳定运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大致与2005年增长幅度持平或略高一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与上年持平,外贸出口增幅将有所下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继续保持稳定。政府经济调节的政策取向在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促进社会和谐,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经济增长质量。

1.国内外经济环境仍较有利。从国际环境看,2006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与2005年4.3%大体持平,低于2004年的5.1%;2006年世界贸易增长率将略高于2005年预计的7%,上升至7.4%,但低于2004年的9%。由于国际贸易摩擦增多、国际油价居高不下等制约因素继续存在,对我省经济将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总体上看,2006年国际环境仍然较好。

从国内环境看,据有关机构和经济学家研判,2006年全国经济增长率在8.5%~9.2%之间,较大可能在8.8%~9%之间,比2005年下行幅度不会超过1个百分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将在保持“双稳健”的前提下适时进行微调,政策取向上更加注重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推进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国内经济环境中,值得关注的是:(1)支持经济增长的供给能力主要是能源紧张状况难以明显改善;(2)部分加工工业产能过剩状况加剧将带来更多矛盾和问题;(3)国际石油和其他一些初级产品价格在高位运行或继续上涨将推动我省生产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小幅升值对出口企业的影响有待消化,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缩小。

2.本轮经济周期趋向平稳增长。全国本轮经济景气周期,2002年进入上行期,到2004年3月至4月份国家针对局部过热采取调控措施,当年下半年开始逐步见效。无论全国还是浙江,经济增长率和固定资产投资在2004年上半年达到峰值,GDP全国增长9.7%,浙江增长15.5%,城镇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全国增长31%,浙江33.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3季度达到最高点,全国和浙江均上涨5.3%。2005年全国经济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前3季度GDP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这三项指标浙江分别增长12.1%、14.4%和1.2%。对于本轮经济周期的变化趋势,主流的看法是从上行期进入了平稳增长期(平台期),速度小幅放缓。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2006年应防止经济下滑和通货紧缩。

从浙江看,影响周期变化的市场信号比较复杂。支持2006年经济走强的因素,主要是:投资和消费增幅将有所上升;进口增长率反弹(2005年1季度增长8.8%,上半年11.8%,前3季度13.3%);规模以上企业在技术改造、产品研发、资本运作、品牌经营等方面有所进步,市场竞争能力有所提高。支持2006年经济放缓的因素也较多,主要是:部分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外贸出口增势放缓;企业存货增加,销售成本高企(2004年前3季度工业企业销售成本已高达87%);居民消费价格走低因素多于上涨因素;部分初级产品国际价格上升不利于浙江经济增长;银行业市场约束有所增加,现金收支主要项目增幅均明显回落,这是经济景气降温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的经营活动降温的反映。与此相关,规模以下工业的增长速度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差距较大;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限额以下投资规模收缩,占全社会投资比率下降。而这也是浙江经济运行轨迹不再像以往那样,在周期低谷后快速反弹的原因之一。综合来看,支持经济放缓的因素略多于支持经济景气上升的因素。

3.三大需求对浙江经济的拉动作用主要取决于产品的市场份额。2006年省内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增长比较平稳。三大需求对本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主要取决于浙江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这是因为,一个区域的三大需求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与全国有较大差异,一方面,省内需求相当一部分被外省产品占有;另一方面,本省产品可以通过开拓市场占有省外需求。

第一,2006年消费需求继续平稳增长。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市场销售走势和城乡居民收支状况看,2006年增长幅度大体与2005年持平。鉴于浙江零售市场省外产品所占比重较高,零售总额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变化不大。

第二,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初步估计在15%或略高一些。支持2006年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以“五大百亿”工程为主体的重大建设项目仍将是支撑投资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十一五”规划中的重大项目将陆续启动;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循环经济、现代服务业、社会建设等方面将出现新的投资增长点。制约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建设用地依然偏紧;银行信贷政策仍不宽松,直接融资渠道狭窄,建设资金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房地产投资增长趋稳;而且浙江投资品供给,特别是技术设备供给主要依靠省外国外;浙江建筑队伍大量占领省外市场,而省内重大建设工程大多由省外建筑队伍承担。因此,投资对省内经济拉动作用的相关性较低。投资对于浙江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在于提高生产能力和改善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和科技、教育等基础结构。

第三,2006年外贸出口增幅将有所降低。增幅可能会在25%以下。从一省区域来说,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高度相关的,出口增长率下降,可能成为影响2006年浙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基于三大需求对浙江经济的拉动作用主要取决于浙江产品的市场份额,因此,争取2006年浙江经济既好又快发展的途径,在合理引导消费、投资和促进出口的同时,着力点在于调整结构、提高效率、增强竞争能力、扩大浙江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份额。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1.正确把握开局之年的发展要求,全面分析评价地区发展指数排位

2006年作为“十一五”的第一年,必须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开好局,按照省委“十一五”规划《建议》确定的七项任务开好局,特别是在深化体制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上开好局。就深化体制改革而言,就是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发挥浙江原有体制机制优势,力求在若干重点方面有新的突破。可供选择的优先项目是: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保护中的排污权的市场化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地方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改革,激活民间投资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农村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等,这些改革都涉及到政府职能转变,政府掌握公共资源如何合理配置,需要适应新的形势,适应科学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要求,深入细致研究,制定方案,积极有序推进。就经济增长而言,就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前提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较快的发展,既要克服追求数量上“开门红”的老观念,又要防止短期内过大的波动。“十一五”的开局之年,特别是在投资规模方面,必然会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新建和续建,但要把握好持续协调的投资强度和建设规模,把投资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放在第一位,防止片面追求数量,更不要搞干预企业自主决策的“排项目”,切忌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

与此同时,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要全面分析评价地区之间发展指标的位次排序。地区生产总值、投资、利润、科技、教育等发展指数的地区排位,无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激励作用,但往往忽视了地区之间的不同情况和相互之间的不可比因素,并带来盲目攀比,不重视科学发展等负面影响。对于地区之间发展指数排位,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增长区位在地区之间是移动的。增长率高的地区会随着内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珠江三角洲曾是增长率最高的地区;上海随着浦东开发开放,经济增长率由低于全国平均值改变为高出3~4个百分点,目前又有略微放缓趋势;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有的地区近年来已在振兴和崛起。浙江过去多年经济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值2~3个百分点,2003年、2004年高出5个百分点左右,目前可能进入了合理回归的过程。

第二,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的动态变化是不同步的。例如,近几年浙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52%~53%,可以说已经达到最高限度,而有些地方这一比率不到45%,甚至40%以下,投资增长率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再从地区生产总值的构成看,一个地区的生产总值包括劳动报酬、剩余(税收和利润)、折旧,这三个部分之间呈消长关系,既要增加农居民收入和职工工资福利,又要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以大幅度高于GDP的增幅持续增长,事实上是难以做到的。

第三,有些指标的地区差异,是由各地资源禀赋和结构特点决定的,因而在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例如,浙江科技研发经费(R&D)占GDP的比重2004年为0.84%,低于全国1.44%的平均水平,与北京(7.88%)、上海(2.29%)、陕西(2003年2.83%)等省市更是无法相比。这主要是因为:(1)浙江省国家级研究机构和研究型大学较少,相应拥有高端科技资源也较少;(2)浙江具有研发实力的大型企业较少,大批中小企业以购买技术进行成果转化或直接应用为主,这部分购买技术支出不列入本省研发投入统计(与此相关,浙江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相对较多,占GDP的1.97%,R&D经费只占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的42.8%);(3)浙江不少企业参与产学研结合的研发投入,使用于省外高校和研究机构,有些企业的研发机构建在省外,利用省外科技力量进行研发。从这些情况看,浙江研发投入占GDP比率及在全国排位的提高需要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为正确对待地区之间发展指标的位次排序,除了全面客观地分析评价之外,实质问题,首先是要全面深刻地认识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其次是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情况,分类指导,建立并实施更加合理的政绩考核制度。

2.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处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程中素质和数量的关系

浙江经济发展现阶段的特点和近两年来“粗放型发展、低成本竞争”增长模式受到很大冲击的事实表明,创新发展模式,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而且比别的省份更为紧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的问题”,也是实现创新、跨越的新机遇。基于这一认识,我们认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涵义和要求,一是要把粗放、低效转变为集约、高效,也就是节减消耗、降低成本、减少排放、提高效率;二是要把原来依靠廉价资源、低成本竞争的比较优势转变为建立在创新基础上的动态比较优势,就是通过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以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为重点,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三是要把原来开放层次比较低的增长模式转变为适应更加开放的国际环境的增长模式,就是要把浙江民营经济的产业升级转型与扩大开放结合起来,形成能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模式。按照这三方面涵义和要求推进增长方式转变,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发展之计。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素质提高与数量扩张的关系,对于经济增长速度,一是要正确估计2002年开始的新一轮景气周期中,经济快速上升后的理性回归;二是要立足于长期持续协调发展,正确估计浙江经济增长的潜力;三是要按省委“十一五”规划“建议”中确定的经济增长率年均9%的预期目标,及其所包含的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集约节约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立足科学发展的丰富的内在要求,正确分析预测年度增长水平,正确引导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投资项目,特别是招商引资项目,要把资源、效益、环境评价放在首位,合理选择,以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篇8

实现“快走”变“快跑”,县域经济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同时也是要突出的重点和关键。我们提出实施“扩面增层”,“增层”就是省、市经济要发展,县域经济这个层面更要发展。我省县域经济不仅总量小、收入水平低,而且发展不平衡,产业层次比较低。县域经济弱是我们与沿海发达地区最大差距之一。要实现“快走”变“快跑”,必须充分调动县域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能力,开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第一,要提高认识,切实把县域突破战略摆上重要位置。不把县域经济做大做强,就不能实现全省加快发展的目标。我们要抓住机遇,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全省加快发展的总体任务要求,从自身实际出发,全方位采取措施,尽快把县域经济搞上去,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

第二,要抓住机遇,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中央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同时大力扶持农业和粮食生产,为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双重机遇。现在,全省上下加快发展的氛围很浓,工作力度明显加大,发展的势头很好。最近这三五年,将是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好时机。各县(市)要增强信心,抢抓机遇,齐心协力求发展、千方百计谋发展、全力以赴促发展,努力实现快发展、大发展。

第三,要突出特色,抓住重点。发展县域经济,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一是大力推进工业化,这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非农化。特别是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二是集中力量发展民营经济,这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也是今后发展的制高点。要树立亲商、富商、安商、扶商观念,营造尊重致富、崇尚创业的社会氛围,推动全民创业。三是要加大投资。要充分抓住机遇,包括国家安排我省的软贷款和硬贷款的机遇,做好工作,包装好项目,抓好建设落实。四是大规模开展招商引资,以开放促发展,突出解决资金、项目、人才、产品、市场等问题。特别是要重点抓好开发区建设,每个县都要有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建设要拓宽思路,不要把开发区单纯理解为工业区,开发区也可以搞房地产、搞商业区、搞旅游和其他产业。关键是要规划好,使土地增值。五是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形成品牌,形成规模。

第四,要加强扶持,放手放胆推进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前不久,省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若干意见”(吉政发〔2005〕10号文件),提出了30条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每年将增加县(市)财力、减少省级财力10亿元。如果加上其他转移支付等措施,将增加县(市)发展资金几十亿元。各市州也要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扶持。今后,有关政策措施要向困难群众和社会弱势群体倾斜,财政收入要向基层转移支付,行政审批等要向县(市)下放。

篇9

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在新的发展环境中的效能全面提升,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等的综合实力。充分综合利用现代经济发展方式,利用全球化的资源优化配置的优势,促使企业在发展中最大限度的控制成本,实现企业内部的成本控制目的。同时,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能力与意识,为确保企业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中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实现上述的所有工作的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性探索,只有在新的环境中,坚持企业发展的特点,充分激发创新意识,才能在竞争中不断的壮大,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一、现代经济发展环境下的“新经济”的特点

“新经济”从概念上看,主要是指建立在对知识的充分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的经济形式。新经济发展发展过程中主要依托的技术性的途径或者说渠道是数字技术,通过数字技术能实现知识的有效传播以及转让和扩散。换个角度看,新经济也可以被称为是“数字经济”或者“网络经济”。新经济作为一种知识经济形式,其发展应当是建立在世界范围内的,以世界为流通环境的一宗展现知识要素的经济发展方式。由此可见,新经济又可以说是一种全球化经济发展模式。而知识的创新与发展是没有尽头的,这与我国经济发展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之间具有一致性。有利于促进新经济发展。与传统经济发展形态相比,新经济中的生产要素的构成情况就决定了其“新”的性质,这也是其能与传统经济形态相互区别的最为主要的原因。

传统经济建设形态中的最主要的要素构成是土地和资本,只有通过相关的土地支配活动以及资本的支配活动,才能形成价值,这种形式被称之为“物质经济”。相反,建立在对知识信息的生产与加工基础上的经济形式,则被称为新经济。新经济是一种“多合一”的经济形式,其是知识经济、数字经济等形式的综合体现。其是以知识为第一生产要素的经济形式,从特点上看,主要有几个方面的表现:

(一)新经济的传播渠道的多元化特点

知识作为新经济形式中的第一生产要素,其知识经济的传播渠道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本传播以及教师的“传道”方式能满足的。而是建立在现代化的信息渠道条件下的新型的传播空间基础之上的。通过数字信息网络手段,综合的开展多元化的传播渠道,不断扩大其影响力与认知范围。

(二)新经济发展具有创新的内在动力

知识本身就具有创新的内在动因,新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的创新,其内在动因恰恰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

二、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新经济发展环境下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呈现出新的发展需要。随着新经济的不断发展,审计工作创新势在必行。

(一)审计方式

1、创新审计证据的集合方式

随着现代社会中对计算机的普及程度的全面提升,经济活动的各项业务逐渐都将有计算机进行管理。这主要是由于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决定的,计算机的高效实时性特点,促使了其被广泛应用于经济活动之中。在进行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时,也可以中分利用Web服务器,将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进行连接,将相关的数据集合到数据库中,这样能极大的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与速度。

2、创新审计信息的加工方式

网络信息渠道具有十分强大的信息检查审核的能力以及具有内部控制功能。因此,企业的审计工作可以由网络技术来实现,网络审计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审计工作不可比拟的优势。其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管理各个部门和环节的数据。

3、创新审计信息的输出、传送以及存储方式

网络功能强大的另外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其共享性与同步性。根据这样的特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完全可以利用这种共享性与同步性,来创新审计信息管理,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数据的传输、储存等工作。

(二)审计内容

(1)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从导向上逐渐转变,逐步实现风险基础审计。从这个角度看,风险基础审计对促进企业的内部环境改善以及业务开展具有更加积极的良性效果。

(2)审计中心的位移,逐步向无形资产进行位移。只有这样才能逐步确立企业会计能力升级,尤其是对企业无形资产的审计与管理工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三)审计重点

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应当是不断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内部控制加强。这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制中十分重要的步骤,是实现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发展进入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企业要想获得发展与进步,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新经济条件下,加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能力与水平,只有这样在能实现企业效能上的充分利用。而实现这一点,首先应当充分认清我国企业发展中的自身存在的主要特点,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审计工作的内容与形式,理论联系实际,有重点的开展审计工作。只有这样,从根本意义上促进企业的发展,实现企业审计工作朝着具有现代化意义的创新型企业内部审计模式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篇10

农村经济发展要积极结合新经济模式的特点,通过整合农村经济资源、改善农村经济环境以及培养农村专业人才等途径,构建新经济背景下的农村经济改革体系,改变落后僵化的生产形式。

1 、新经济模式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价值

1.1 、降低经济成本

新经济模式是一种基于传统经济模式,结合现代经济技术手段的经济发展方式。通过新经济模式,可以改变原有农村经济成本难以控制的局面。新经济模式中,通过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方式,使农村经济实现了覆盖范围的扩大,通过网络可以更加及时和全面地获取农业产品的市场需求信息和价格走势等,有助于农业生产者把握住最佳的生产和销售实际。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中,农民要想获得市场信息,需要依赖于人工方式去调研,这就增加了经济发展成本。而网络环境可在低成本和高效率的平台上,采集获取相关的经济数据,使农业经济成本得以有效控制。

1.2、 创新经济模式

新经济模式还为农村经济发展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持。传统的农村经济主要以实物销售为主,需要农民与消费者面对面进行交易,这就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受到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在新经济模式中,产品交易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完成。很多的电商都抓住了新经济时代的机遇,建立了综合性的网络销售平台,如淘宝、京东等渠道,使农民可以将农产品直接搬上网络平台,消费者也可以基于平台服务来搜索和选择自己喜爱的农产品,并直接在平台进行支付。在消费者受到农产品后,平台可以最为第三方与农民进行结算,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农村经济的线上和线下共同发展,也可以实现新经济时代的多元经济服务体系。

1.3、 实现经济转型

新经济模式也让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探索新的经济形态,实现经济转型发展。新经济模式可将广大农村地区的自然风景、民族风情和乡村文化等推广到各地区,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农村,从而可以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基础上,构建旅游产业模式。农村旅游模式的发展,是经济模式的一场革命,为农村经济带来的新的活力。乡村旅游可以带给游客更加新奇的体验,除了自然风景的观赏以外,还可以亲身体验农村生活方式,如参与到农业种植过程中,如现代农村旅游中比较受欢迎的采摘项目,让游客可以获得劳动的满足感。养殖和种植等项目,也是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消费者可以进行预先支付,委托农民来种植和养殖自己喜爱的蔬菜或者动物等,成熟后就可运输给消费者。这种经济模式不仅满足了消费者想吃到绿色无污染蔬菜或者放心肉的心理,也让农村经济实现了预销售,这对于农村经济转型有着积极的推动力。

2 、新经济模式中农村经济发展的途径

2.1、 整合农村经济资源

农村经济资源丰富,但大部分资源都较为分散。在新经济模式发展背景下,应当积极整合农村经济资源,发挥资源更大的价值。农村经济资源包括了人力资源、土地资源等。很多农村人口向城市迁徙,导致农村人口流失现象非常严重,这会阻碍经济发展进程。农村经济发展中,要做好宣传工作、留住人,并结合新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让农民无需远离家乡就可以实现致富。土地资源方面,可以通过土地合作经营,提高经济发展规模,为经济生产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

2.2 、改善农村经济环境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需要重视经济环境的改善,要积极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新经济模式运用,很大程度上依靠网络条件,这就需要加强网络设施建设,从网络硬件配备上,或者从网络速度和稳定性的提高上着手,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好准备。在基础设施环境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文化环境建设,要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经济发展理念,在新经济模式中,要想始终获得社会和消费者的认可,就要提高经济服务质量,严格把好质量关。

篇11

7月15日下午,由国办相关部门、《财经国家周刊》、t望智库联合主办的第27次文津圆桌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由t望智库董事长兼总裁、《财经国家周刊》执行总编辑吴亮主持,政府相关部门代表、有关专家、企业代表汇聚一堂,围绕“新经济如何界定”、“国内目前的新经济发展现状”、“新旧业态转移腾挪面临的挑战”、“政府、产业界应如何行动”等问题,展开讨论。

新经济不止是新产业 7月15日下午,由国办相关部门、《财经国家周刊》、t望智库等联合主办的第27次文津圆桌研讨会举行。

“新经济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与以人工智能、基因测序等新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相伴相生。”国务院研究室巡视员范必认为,“新经济颠覆了原来的技术进步方式,真正实现了通过创新供给创造需求”。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伍浩表示,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新经济的探讨掀起了新一轮热潮。新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产物。从国内的情况来看,大力发展新经济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议题。

据伍浩介绍,最近一两年,高技术产业司主要工作是着力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从统计数据来看, 2010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到4%,2015年已经达到5%。2020年,预计达到15%。深圳市战略新型产业,2015年占GDP比重达到40%,上海市已经占到了15%,这两个地方,新增就业岗位90%是在新兴产业。

结合上半年经济数据,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介绍,结合国家发改委新近制订的新经济的产业名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0%。根据规模以上服务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新兴服务行业快速成长。

“针对新经济,目前我们发现的一些新的模式、新的服务,很多都是在产业内部、企业内部,如何对此进行分类、量化?这些方面的认识需要过程。”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副巡视员罗俊杰说,国内拥有较高水平的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比较扎实的国民经济基础和广阔的消费市场,为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说,新经济是国家提出来的转型战略,包括几个特点――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形态,要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深度融合,要以创新为主要动力。

他认为,理解新经济的关键是,要认识到新经济不等于新产业,因为新经济虽然包括新产业,但更多的是新产业上发展了新的模式。另外还要注意的是,传统经济和新经济不可割裂。

范必认为,新经济的很多创新都是颠覆性的,有利于后来者发挥后发优势,迎头赶上。各种新业态也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个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挑战也是如影随形的,新经济带来的究竟是增长还是衰退?从目前世界经济的角度来看,新经济并没有扭转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相反,它甚至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拧上了加速发条。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沈艳认为,新经济和传统经济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但不足以完全抵消经济下调的减量。她进一步说明,新经济包含的多个门类横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新经济行业和基建房产等传统行业之间存在较强的替代关系,新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投入相对稳定,这两个现象说明新经济是人力资本相对密集的产业,增长将逐步改善高人力资本人群的就业,但目前尚难以完全抵消旧经济调整带来的就业下降。

未来政策导向

高新民认为,互联网产业的成功,主要是商业模式方面的创新,但目前的问题在于我国整体互联网技术创新不够。目前,国家在力推制造业和新经济的融合。“制造业是互联网+的主战场。把传统企业带动起来,是目前的重要战略举措。”

“新经济生产方式扁平化、网络化,为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柔性生产提供了条件。”范必说,与之相连的分配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新经济使原本的一次分配、二次分配等环节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比如,目前如火如荼的共享经济,就是全新的分配方式的一个代表。新经济有望破解以往经济发展和产品交换过程中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通过新经济企业的案例,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新经济发展的一些症结。

滴滴出行首席发展官李建华介绍,从全世界来说,中国目前新经济的增长是最好的。今年滴滴出行有望完成50亿订单,实现300%的增长,平台目前有400万司机,在稳定就业方面的意义不可小觑。但国内对于新经济价值的估计还不充分。

李建华说,滴滴出行目前面临的问题――出行分享的合法地位、对新经济的包容心态,政府管理部门应该从战略高度来看待分享经济。

途家网市场副总裁任娇说,新经济给他们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契机。根据他们的预测,在线房屋租赁行业2016年底将实现67亿元左右的产值,2017年有望超过百亿。“我们的政策建议是,赋予行业合法性,为个人房东提供税收优惠,出台有效的行业监管措施,希望与有关部门一起建立行业协会。”

中科曙光副总裁任京阳、郎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爱辉则不约而同地从信息孤岛、大数据应用的角度为新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

“新经济同时也给政府统计带来严峻挑战。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难以完整采集生产数据,而数字化经济下的新商业模式造成了GDP规模的漏统和增速低估。国家正在制定新经济专项统计制度、新经济增加值核算方法,建立健全与新经济相关的分类标准,研究建立新经济统计指标体系。”许宪春表示。

在新旧经济转换腾挪的过程中,沈艳认为,大力推动新经济的要点在于,第一要加快改革政策落地,释放新经济的活力和潜力;第二是将资源配置向新经济倾斜;第三是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第四要加强对新经济的统计工作,月度服务业数据,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中明确统计新经济业态。

篇12

■观点之一:新经济绝对的机遇

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经济的旗帜下,聚集了一批真诚的拥戴者。他们大声为新经济的到来鼓与呼,对新经济具有极高的评价和期盼。他们当中有人认为,新经济是经济发展史上的又一次质的变化,以为新经济是"直接经济";也有人说新经济是一种典型的"注意力"经济;甚至有人提出新经济就是一种"虚拟经济",等等。

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说,网络对中国绝对是机遇,今天忽略了网络经济,与世界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发展新经济是中国赶超欧美的千载难逢的机会。

据了解,印度的工业基础不如中国,可是它正在创造奇迹:信息技术产业持续增长,企业的经营情况良好;以技术人员为主的工资上浮带动了消费,扩大了内需,出口也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印度2000年度(2000年4月~2001年3月)的国内总产值将增长7%~8%,10年来首次超过中国。新经济的另一个例证是韩国,它是亚洲地区首先从金融风暴中复苏过来的国家,这部分的成绩应归功于其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

与将新经济指责为"泡沫"的学者相反,以厉以宁为代表的学者们大力赞美:新经济的实质是信息化和全球化;网络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是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增大信息量、各种资源可有效利用,降低了风险。

此外,如下的论点我们也耳熟能详:

新经济将以锐不可当的势头蓬勃发展,世界将因此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化时代正在步入最后的发展历程,网络社会已显现雏形;新经济不是稍纵即逝的时髦,而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过程。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经济市场运作模式,是我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主流的必然选择。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正迅速演变成全球经济活动统一的新平台和神经系统,越来越多的国家出现了"主流"社会日益融入网络空间、"主流"经济越来越多地网络化的趋势。国内外都有专家指出,也许用不了多久,在国际上,"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就会成为现实。面对新经济代表的某些经济运行的方式,发展中国家别无选择。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不改革就很难持续发展的阶段。但是,在改革已经改到国有部门的情况下,中国的改革面临一个具体的问题:改革似乎失去了动源,而网络经济的冲击,恰恰是中国经济的发展,下一段改革的新的、最好的动力。

这些新经济的鼓吹者预言:新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流。

他们呼吁,中国战略将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中国经济的发展须"以信息为主导"。

他们认为,中国乃至亚洲虽然在传统产业方面与欧美相比还很落后,但这并不是中国或亚洲就可以不发展新经济的理由。新浪网首席运营官(COO)茅道林以新浪网的发展历程为例,指出在中国完全有条件发展新经济。他说:"中国工业化还没有完成,传统产业落后于欧美,这是事实;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状况也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企业能很快地调头转型,没有像西方那样庞大的工业巨人所背负的沉重包袱,它们走向互联网反而更容易一些。在中国发展新经济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网络企业和传统企业是互补的关系,而不是敌对的竞争关系,最近联想收购赢时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联想的技术优势和赢时通的客户资源结合在一起,对两者的发展都大有裨益。"

■观点之二: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在国人对网络经济充满了期待,跃跃欲试的时候,背后响起了警告:各国国情不一,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吴敬莲认为,新经济固然在美国迅速创造了奇迹。但是,发展中国家根本不具备像发达国家那样的条件,"攀比"的结果只能是东施效颦。以高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在中国''''八''''字还没一撇呢。

许多学者与吴敬莲共鸣。他们认为,爆炒新经济和网络股使它的泡沫膨胀,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利小弊大。

中国欠发达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意味着近期内新经济不会在中国成为现实。因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水平不仅仅是一个投资问题,而和人均国民收入密切相关。在中国投资的重点应该是传统的技术产业,如电信业和计算机软硬件,而不是那些网络公司。信息技术的主要作用是改善传统经济部门的效率。

在我国,要不要发展新经济、发展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呢?当然要。我国的一些地区存在高技术人才密集的特点。这是一种可以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潜在优势。我们应当努力使这种优势能够发挥出来。我们必须懂得,高技术产业的最主要特点在于:在诸种生产要素中,人力资本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使高技术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必须全力以赴,为人力资本创造性的发挥建立起必要的组织制度、社会文化条件、法律以及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退而结网,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发展。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林毅夫说,以"比较优势"的观点对待新经济,主张在战略设计上要按我们自身的条件作出选择,不要对发达国家流行的新经济"盲目跟风"。

违背一国的比较优势去进行产业和技术上的赶超,结果总是欲速不达。一国最有竞争力的技术、产业结构决定于该国的要素禀赋结构(意指生产力优势要素的配置),要真正赶上发达国家的技术、产业结构,必须先在这方面赶上发达国家。根据一国的比较优势来选择技术、产业,使该国的产品的成本最低、最有竞争力;能占领国内、国外最大的市场份额,取得最大的利润,创造最多的经济剩余,使该国的资本积累最快,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最快,从而技术、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可以最快、最可持续。

关系国家命运的经济发展上,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有为。我国经济发展层次较低,容易使人产生急躁情绪。但是,经济发展有其自身规律,拔苗助长要不得。在新经济的发展上,也应该重视比较优势。

这批学者们忧心忡忡地表示:要警惕不强调真抓实干,而是爆炒"高科技"、"新经济"的行为。

■观点之三:新、旧经济共享蓝天

对新经济发展的以上两种观点,经济学家又提出折中观点:新经济和旧经济可以是同时并存,新经济的发展并不一定意味着旧经济的衰落,新经济与旧经济各有优势。从长远来看,它们之间是互相补充的关系。但是,在我国,以网络为代表的新经济要成为国家经济的主体,尚为时过早。

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樊纲用新芽和枝干的比喻来说明新旧经济的关系。他指出,新经济需在旧经济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发展。

一般意义上的新经济,即那种持续高增长、低通胀、科技进步快、经济效率高、世界领先、全球配置资源、处处称雄那么一种经济状态,当然也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可能还是要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扎扎实实地做许多打基础的事情。我们也能做到高增长、低通胀,但我们的经济结构仍然会在相当长的时期是发展中国家的类型,我们还不会在高科技发展方面属于领先的地位,我们的资本市场还很不发达,我们还不能在世界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上左右局势。

要认清以下的一些问题:第一,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来说的"旧经济",对我们来说可能还是"新经济";第二,传统产业在相当长时间内仍是我们国民经济增长率的源泉;第三,经济成长的不同阶段所具有的"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是不同的。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最优的产业结构,不一定是发展中国家的最优产业结构;第四,我们新兴产业的发展目前还面临许多局限;第五,在发展新经济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利用"后发优势",以减少投资的风险成本。

依据这种观点,在"新经济"还未长成时,就大谈砍枝干让新芽,或者说削新芽留旧枝,都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

在樊纲们看来,就中国来讲,旧经济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现在传统经济对中国的边际生产力要比新经济大。目前在中国,传统产业比新兴产业更有作为。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现在的确是新兴产业在带动经济的增长,比如美国,每年带动经济增长近3个百分点。而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不能只满足于2%~3%的增长,那么,更多的增长量从哪里来?显然还得靠传统产业的增长。

篇13

二、“新经济”政策面临的诸多挑战

(一)资源型经济转型艰难。俄罗斯这十几年的能源原材料产品的大量出口,为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基金、外汇储备以及大量进口先进设备及居民高档消费品提供了保障,对于俄罗斯经济的迅速恢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经济增长基本进入稳定阶段之后,俄罗斯应适时的将发展重点转入创新型经济领域,选择好创新经济的发展路径,使创新经济成为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因此,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如何处理好资源经济与创新经济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短期经济增长与长期经济增长关系等问题,是对俄罗斯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二)创新型经济发展条件不成熟。对现有的创新经济发展思路,俄罗斯国内外观望和质疑者较多,其原因在于:该计划政府主导色彩过于浓厚,市场机制不足,转型缺乏原动力;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没有真正解决,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还存在体制机制障碍;人才流失严重,国家创新体系受到削弱;产业结构升级缺乏梯次渐进性,没有现代制造业做支撑,高端技术难形成集聚效应;俄企业创新意识薄弱,开放意识不足,加之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极易虎头蛇尾;实施现代化的资金由精英集团掌控,投资机制不透明,对私人投资的优惠政策不明确。按最乐观的估计,俄要实现向创新经济的转型需要10~15年时间,其对经济发展的效果短期内难以显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