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个人理财方法

个人理财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42:3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个人理财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个人理财方法

篇1

一、第三方理财业务的现实需求分析

(一)个人可用于理财的财富数量不断增加

近年来,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持续向好运行,个人手中累积的货币财富越来越多。截止到2007年3月末,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到176881.43亿元。由于基于传统中国文化及财富观念导致个人储蓄率逐年增高(我国国民储蓄率2001至2005年间达到44%,居民户储蓄率达16%以上),再加上家庭发展因素的制约,如住房、子女教育、养老以及疾病等问题的内需成本持续走高,也使得居民个人消费被极大抑制。而从2005年以来,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轻微的物价持续走高逐渐向通货膨胀转化。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现金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不断增强。

(二)金融机构无法满足个人理财的需求

从目前金融机构能够提供的理财产品看,主要特点是金融产品简单叠加而缺乏创新、产品重复率高。虽然各个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名称不同,但其市值内涵基本相似,对于客户而言,实际上没有较多的选择。因此,无法改变理财产品单一的困境。此外,理财门槛过高、手续繁杂也是制约金融机构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桎梏。

(三)金融市场对个人金融活动的开放度提高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抑制现象逐步改变,体现在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对个人投资者的开放。2005年7月,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黄金交易正式向个人开放,个人投资者可通过特批的商业银行作为平台,直接参与国内黄金市场进行实物黄金投资;2007年2月开始实施的《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将个人持有外汇的额度从2006年刚刚放宽的2万美元又扩大到了5万美元,增加了个人的投资选择;2007年5月11日,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境外投资范围的通知》。该通知取消了以前代客境外业务“不得直接投资于股票及其结构性产品”的限制性规定,它表明今后国内的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国内银行的“代客境外理财业务”(QDII)投资纽约、伦敦等海外股市、基金,这就为国内现在相对封闭的个人投资市场打开了新途径。这些都表明了我国个人参与金融市场已经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在这种背景下,个人投资者对金融机构提出的投资预期收益不断高涨,就给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产生了压力。

(四)宏观调控政策对个人金融活动的影响不断增强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个人逐渐对金融市场产生更大的影响,构成了金融市场另一强大主体。例如,2003年末,沪深股市账户总数达到6981.23万户,2004年总数至7215.74万户,而截止到2007年5月末,沪深两市账户总数已经突破1亿大关,其中,2006年以来的新增开户数超过2660万。因此,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对个人投资者的针对性不断加强,调控个人投资主体变得与机构投资者一样重要,但个人投资者毕竟是市场中的弱势群体,信息获得和专业性反应都较差,因此,往往成为政策调控的牺牲品,这就促进了个人投资者寻求专业理财机构的需求。

二、第三方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理财业务的差异

(一)理财服务理念不同

第三方机构可以保证理财建议的公正性,能够客观地为客户提供咨询顾问和理财策划服务。第三方机构的费用收取与客户的最终收益率之间呈正相关。理财方案往往会涉及基金、保险、债券、信托、税务等多项内容。第三方机构服务的出发点是站在客户的角度,设身处地为客户资产保值增值着想,考虑如何综合运用这些金融产品为客户获取最大化的利益。它的理财顾问服务是从以产品为导向转换为以服务(客户)为导向的,并提供满足客户生命周期需求的全方位金融服务。另外,还注重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的建立。而金融机构的理财业务是建立在它自身金融产品的基础上,并不是全部着眼于客户的真正需求,其主要动机仍然是销售金融产品或产品的组合而已。

(二)业务开展的独立性不同

在金融机构开展的理财业务中,理财人员无法按照市场原则去为客户量身定做适合的产品,因为在其内部对于产品的推销策略是固定的模式,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保证金融机构的利益最大化,而非客户。而第三方机构开展理财业务的最主要特征是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第三方机构在为客户作出理财规划时,不受任何金融机构的干预和限制,它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和市场的变化作出合理的投资建议,面向所有的金融机构选择真正符合客户利益的金融产品。当然,理财规划能否实现是受制于整个金融业的发展,而非某家金融机构。

(三)理财规划范围不同

第三方机构理财业务的理财手段更加丰富。由于受到分业经营的限制,传统理财服务的理财手段比较单一。第三方理财机构则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涵盖的金融产品包括国内几乎所有的金融产品,甚至还可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投资海外市场。因此,这种业务范围弥补了客户在对金融机构的信息理解和利用中的不对称和不平等地位,使客户有效地规避风险,实现客户理财愿望。

(四)业务开展模式不同

客户首先选择和聘用独立理财顾问,在理财顾问的协助下,先分析自身的财务状况,进而测试风险承受能力,在设定理财的目标后,选择不同的理财组合和投资工具,实现理财目标。第三方理财机构发出的理财规划书不具有强制作用,客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做出是否采用的判断。

三、第三方理财业务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第三方理财只有在成熟的金融市场中才会出现,这是符合金融市场发展规律的。因为这些区域拥有发达的金融市场、雄厚的资产管理人才储备、丰富的理财产品与极高的市场信誉等优势,因此,理财服务得以在金融机构与第三方理财机构中广泛存在。相比而言,目前我国发展第三方机构理财仍有很多的因素制约。

(一)法律保障缺失

我国对于金融机构理财业务的监管标准不统一,商业银行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证券公司有《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基金公司有《关于基金公司开展委托理财业务办法》;保险公司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信托公司有《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业务管理办法》,这些办法一般都是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在税收、利率(收益率)以及会计制度等多方面的规定各自为战,造成金融机构竞争上的事实不平等,金融秩序一定程度的混乱。理财业务是近年来金融业的新兴业务,尤其第三方理财业务更是其中的创新,因此更需要完备的法律法规环境来规范其发展,以保证各方参与者的利益。目前,与第三方理财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管理政策仍是空白,客户迫切需要有相关法律保护其合法利益。第三方理财业务是将金融业的各种产品进行综合运用,从而创造出较高效益。这种情况与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现状是矛盾的,因此,如果缺乏针对性更强的法律法规的界定,第三方理财业务要取得快速发展将非常困难。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首先界定对应的监管机构,然后由监管机构协调其他业务监管部门共同制定法规,使第三方理财业务从开始就在规范下开展。

(二)理财规划师的培养滞后

从金融机构开展理财业务的优势看,主要体现在理财队伍更具专业性。而第三方理财业务的开展和延伸,需要的人才更具有复合性,因为理财产品涉及到银行产品、信托产品、保险产品以及各种有价证券等投资等。这就要求理财规划人员不但要对目前金融市场所有投资领域的理财产品十分熟悉,还要能够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做出合理的财务安排。但是目前我国金融行业内部的分业经营使得国内理财领域的多数专家仅具备单个领域的投资经验,缺乏综合理财的经验和能力,这对第三方理财业务的发展将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是第三方理财业务发展的基石。

(三)信用制度建设薄弱

长期以来,我国居民已经习惯并认可了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且建立了较强的信任感。第三方理财业务的开展必须要解决个人对于机构的信任问题,这就要求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个人理财业务是建立在个人与机构互相信任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但由于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对称的广泛存在,第三方机构极易产生“道德风险”。健全的信用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道德风险”给客户带来大的理财损失。我国信用制度的建设刚刚起步,针对理财机构的信用制度建设还处在空白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第三方理财业务的整体发展。因此,金融监管部门必须建立信用信息平台,推出信用缺失惩罚制度,从根本上保障个人利益,这也能够促进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

(四)金融机构的合谋排斥

第三方机构开展理财业务,从理论上看是独立的业务处理,完全游离于各种金融机构的控制之外,为客户制定出利益最大化的理财方案,但是金融机构利用自身的优势,组建独立的第三方理财机构,这将不可避免地和金融机构产生关联交易,从而影响甚至损害客户的利益。金融机构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很可能建立联盟,通过封锁信息渠道等手段,对第三方机构进行合谋压制,逼迫其退出理财市场,从而重新获得理财业务的垄断地位,客观上造成客户理财成本的提高。

四、结论与建议

篇2

(1)学科中心课程模式老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很多东西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医学同样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是在临床医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就是课程教学的模式老化,老化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临床医学教学的要求了。我国一直延续着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直延续到今天,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在这种模式下,老师只顾着讲,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这种教学模式、是否能够真正学到东西,老师不知道学生掌握得怎样、不知道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同样老师也不知道学生们的困惑在哪里。久而久之,学生对这门课程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他们不知道学习这门课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对老师的教学方式也不能很好地接受,这样就导致了这门课程教学的失败。

(2)传授式教学根深蒂固。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是采取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直延续到今天。这种模式,一般注重教师的讲授,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被动地记,缺少自由思考的空间,学生很难真正学到对将来就业有用的知识技能,严重影响了临床医学的教学效果,也违背了教学的初衷。

(3)临床实践教学的教材体系不够先进。在临床医学教学中,老师的教学还是主要以教材为主,所以教材体系的先进程度也直接地影响了教学的效果。然而,我国的临床医学教材体系已经有点过时了,不能满足时展的需求,所以我国临床医学教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二、应对措施

(1)吸取他人经验,活化课程模式。在临床医学教学中,要不断优化、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就要求相关单位不断地吸取他人的教学经验、不断地活化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要根据临床医学这门课程内容的应用广泛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增加新的教学内容,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一些陈旧的、内容重叠的教学内容进行合并或删除,对于体现临床医学理论精髓的和前沿性的必要内容保留或拓宽,增加技能型、综合性、探索性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体系进一步整合、优化,适当开设设计性试验。与此同时,在临床医学课程的教学中,学校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区别,安排相应的教学形式和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地在讨论课中讨论,找出重点和难点以及热门话题,接着再具体分析研究。如果平时遇到一些问题也可结合着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们相互受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潜力,从而在一个问题上得到意外的收获。这样的教学模式,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成果。

(2)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医学同样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因此,在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优化、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要对先前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那些理论精髓要保留,那些陈旧过时的内容要删除,同时,必须补充最新的前沿知识,拓宽知识的视野。时代在变化,所以临床医学的教学模式也要进行革新,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学校和老师要根据当下临床医学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这样才可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医学人才,才能真正地实现临床医学教学的目的。要想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就需要学校和老师共同努力去实现目标。学校要根据当下的医学环境制定出符合时展要求的医学教学目标,而老师则要不断地丰富自身的医学知识和素养,临床医学教师可以先到外国学习先进的临床医学理念和技术,然后回到国内把所学到的技术和经验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这样,就可以改变传统的、老套的教学模式,进而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成果。

篇3

1前言

心理学研究方法是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重要的工具类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很强。它是在以前设的专业性课程的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其内容包括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研究的设计与评价、测量理论和方法、数据的统计分析和研究结果的报告等。事实上,它把心理学专业所学习的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和心理统计学的有关内容进行了系统化和整体化,促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科学研究的完整过程。同时也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包括对本科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影响。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让学生掌握进行心理学研究的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培养学生进行心理学研究的初步能力;(3)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素质和科研创新精神。前两目标相对来说较容易实现,只要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恰当,教学方法合理,加上学生的主观努力,考出好成绩不成问题。然而,要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那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育部在“十二五”期间作出了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决定,韶关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必要在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新的探索和改革。

2当前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随着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开展,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还存在不足。

2.1课程内容方面

由于心理学研究的复杂性,研究方法至今还是百花齐放,体系复杂庞大,这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正确的研究方法十分不利。目前,大多数国内外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教材都是以“如何做心理学研究”为中心来组织教材内容的,重点也集中在资料的收集方法的介绍上。从知识技能和掌握上来看,这种安排对学生是不利的。作为一门研究方法课程,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扎实、有效地掌握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形成一定的研究能力和技能。因而,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突出的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各个环节的实践教学,达到以理论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理论的理解和巩固的效果。

2.2课程教学方法方面

心理学研究方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研究的技能和能力是要在进行实践的基础上才能掌握和提高的。如果只是依靠教师课堂传授理论知识,然后学生对这些知识死记硬背,“纸上谈兵”,就算考试得高分也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创造机会让学生有足够的研究实践机会。目前,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主要采取教师讲授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科研探索精神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科研技能就无从提高,科研能力也得不到较好的锻炼,科研创新思维更是得不到相应的培养。在面对提问时,大多数学生只是机械地回答,没有更多的思考,更不会进行深入的挖掘。要使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切实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传统的课堂教学,还要有广泛的课外文献阅读,更要给学生机会,让其进行科研实践。

2.3课程考核方法方面

传统的大学课程的考核方法是采用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的模式进行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如果也采用这种模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势必对学生掌握研究方法、形成研究技能和能力产生不良的影响,最终的结果是,经过一学期的课程学习,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很好,可是却没有相应研究的能力。这与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课程目标及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都是相违背的。在强调创新、强调应用能力的时代,这种考核方法更是学生就业的一个障碍。

3合理组织课程的教学内容

一般来说,心理学的研究需要经过以下五个阶段,选择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收集研究资料、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做出研究结论。每个研究阶段都有自己适用的方法,它们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根据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课程目标,以及地方性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际情况,在对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存在的特点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者将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以心理学研究活动进行的过程为教学线索,将已有的研究方法加以整合,形成由密切联系的四大教学内容组成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教学体系。这四大内容分别是:心理学研究方法概论、课题的选择与研究的设计、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研究结果的分析报告与研究的评价。具体来说,第一部分心理学研究方法概论,主要讲授心理学研究方法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问题,包括科学与科学研究概述、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与原则及一般过程、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历史与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论的体系;第二部分课题的选择与研究的设计,主要讲授研究课题的选择策略和途径、研究假设的提出及课题论证报告的报告的撰写、研究文献资料的查阅方法及研究综述的撰写、研究设计的内容(重点讲变量和指标的选择和操作定义的设计、无头变量的控制);第三部分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主要讲授各种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几种常用的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法(侧重讲准实验和前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在实验心理学课程中已重点讲授),同时有选择地讲授一些其他研究方法,如语义区别量表法、内容分析法、元分析法等;第四部分研究结果的分析报告与研究的评价,主要讲授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的几种常见分析方法的使用,如描述性统计方法、均值比较、单总体方差分析、量表信度分析、统计图表制作等,最后讲授研究报告的撰写和研究的评价方法。

4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心理学研究方法课是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方法学理论课,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课程,对教学中所涉及的具体研究方法需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在真实的研究实践当中进行应用。它要求学生能够形成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这就决定它不能和其他课程一样只是运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还需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目的。因而,教师有必要转变思想,改革以教材知识为本、以课程教学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其创新意识和能力。研究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那就是在课程教学中采用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整个学习过程被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教师通过对项目进行分解和示范,让学生分线围绕各自的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与实际操作训练,最后以共同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2]这种方法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在开始阶段(学期开始),可采用任务驱动及案例教学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提出研究问题,并发展为研究课题,为之撰写论证报告,这个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为后面的课题创新提供基础;在深入阶段(学期中间),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小组成员一起选择并确定本小组的研究课题,收集资料并完成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这个环节可以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并且可以促进团队合作精神的增长;在强化阶段(学期末期),提倡产学研结合,指导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大学生科研课题申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均有质的提升,同时也使其有得以展示的平台。这三个阶段都是以项目为中心进行教学,项目由小及大、由浅及深、由简及繁。“你讲我练”的思维定势在这里得以解除,学生以项目为媒介来学习,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其主动性及科研创新能力均得到明显的提升,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当然,在学生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是完全放手,而是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和设计师的角色,认真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5改变考核方法

改变考核方法,就要打破以往那种以书面考试为主的考核方法,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表现进行综合考查,从而科学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形成性评价是一种有效的考核方法。形成性评价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机会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借助这些有益的诊断性信息指导教学,最终促进学生学习进步。[3]形成性评价作为一种促学评估形式,也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从而有效地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使他们积极参与评价过程,通过自我评价和反思等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从而最终提高教学效果。与在教学程序完成之后对所得效果加以衡量的总结性评价相对比,形成性评价可以使学生根据教师反馈进行学习调整,学生可以通过不断的努力追求更理想的评价,从而成为具有责任感的自主学习者。[4]根据形成性评价的要求,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学习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学生考勤和个人作业成绩、小组合作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整个课程的成绩比例分配为:平时成绩占30%(包括课堂提问和讨论、个人作业),书面考试占30%(主要是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小组合作研究占40%(包括研究的选题、设计、实施、报告等)。为了突出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可以适当把小组合作学习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提高。小组内每位同学所得成绩没有差异,这可体现小组合作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精神,促使小组成员自觉自主出力;同时拉大组间差异,体现竞争与比较,激发小组间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地把在不同阶段的考核结果向学生反馈,从而激励和督促学生自主学习。这样的考核评估方法,使得一些靠机械记忆得高分的学生失去优势,而那些爱动脑筋、喜欢钻研、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更有机会获得高分。

作者:谭红秀 单位:韶关学院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莫雷,王瑞明,陈彩琦,等.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系统分析与体系重构[J].心理科学,2006,29(5):1026-1030.

篇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社会的人才需求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校要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把育人作为学校和教师的首要职责,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主要内容,把培养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学校评价的重要因素,推动教学资源向教学一线倾斜。更加注重教学的创新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选择性,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当今世界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而我们的教育培养的是高分低能的产品,还是像乔布斯那样的创新型人才则直接关系到国运兴衰和个人的一生发展。鉴于此种形势,必须加快对现行考试考核制度的改革。

1 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定位

独立学院自1999年开办以来,目前全国已有三百余所,承担了1/3的本科培养任务。独立学院通过利用普通高校优秀教育资源,吸收社会力量办学,有效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在解决教育经费短缺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上起了重要作用。与一二本的高校不同,独立学院培养的应该是“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如何使考试评价制度更好发挥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指引方向,成为当前独立学院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笔者所在的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突出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以管理知识为主,实行多学科交叉渗透,专业知识面涵盖了管理、经济、技术、法学等学科。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学及其他多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特别是以工商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为主,掌握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技巧,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金融单位、各类国有及非国有企业从事管理、教学及科研工作的复合性、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 独立学院现行考试考核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不再是专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所谓“精英教育”,所以原有的传统考试制度作为衡量国际化和创新型人才的标尺已经不是很精确了。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以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指向,但其现行考试考核制度仍然存在诸多弊病。具体说来现状如下:

2.1 分数考评“独霸天下”

分数是评价一个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最客观、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客观依据。但长期以来独立学院与其他层次的高校一样,认为分数就标尺,认为分数越高能力就越强。考试评价对考评个体的某些心理特征如记忆、推理、判断等有作用,但对整个人身心素质高低的测量,特别是其学习取向、个体价值取向、潜能、创新意识等是不足的。

2.2 考试内容不科学

国外高校考试中几乎无死记硬背的题目,考试范围不局限于所学知识,注重关联知识的考查,在基本概念和原理之外,与实际相联系的应用知识考查较多。曾有很多我教过的毕业后又去国外读硕士的学生反馈说,国外大学的考试,它不是一场记忆力的考试,而是一场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试。举例说,在一次市场营销课的期中考试中,只有4条情景题。其中一题描述的是一家经营出现严重亏损的汽车零售公司现状,题目中列出该公司经营的各种数字及该公司过往所使用的一些经营手法,最后问的是,假如你现在是这家公司的市场部经理,你将如何令该公司的市场运作恢复正常及让它最终盈利。这样的考试题目,基本上是市场营销课的主要考试题型。这种类型的考题,不但要求学生非常熟悉市场各个环节中的实用概念,透彻理解它们,并要求学生能在具体情况中应用它们。换句话说,这样的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它更注重的是学生能否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转换到解决现实问题中。题目并没有标准答案,学生们不需要在考试前做大量的参考题,更不需要背考题及标准答案。每个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案,只要老师评估认为该方法在现实中是可行的,学生都可以获得高的分数。这样的考试方法,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创造空间。这对于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重要作用。

独立学院的任课教师在出题时,往往会对指定的教材有所偏重,因此,学生考前只要记忆指定的教材内容,便可顺利过关。一般客观性试题较多,诸如分析等锻炼发散性思维的题型较少。

2.3 考试方式单一

考试方式单一,难以客观评价教学效果。独立学院目前很多考试偏重于闭卷笔试,试题、答案都是唯一的,缺乏考试形式的多元化,缺少平时的考核、检测,缺乏教学过程中的动态信息反馈,造成教与学脱节。总结性考试考定成绩,难以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知识水平和运用知识的灵活性与综合性能力,抑制学生创新能力。而国外高校考试形式比较多样化,如侧重平时的考核,平常经常让学生结合所学理论进行自我探索,并提交论文报告,使学生有独立思考锻炼机会。还有在课程中分组进行专业课题的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实践研究水平,在此过程中,也顺便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一举多得。

3 对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考试考核方式改革的建议

篇5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098

1 引言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转型期的产物。独立学院在我国已经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独立学院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起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的探索和创造新的教育方法,把培养创新型人才当作教育的根本目的,进一步让高等教育资源发挥作用,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到2015年12月31日为止,共有368所独立学院获得了国家教育部的批准认可,这些独立学院扩大了高等教育规模,能够充分发挥高等教育资源的作用,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弊端也逐渐显现,独立学院大多数依附母校教育资源和模式,缺乏独特的教学模式,没有实现教育教学方面的创新,导致了学生毕业时的就业优势不明显,和其他院校学生相比,缺少竞争能力。所以当前独立学院只有深化改革,不断地调整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人才的创造能力,才是今后发展的出路。

2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独立学院已经在我国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管理过程中的很多弊端渐渐出现,在人才培养方面,没有建立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现有的培养机制缺乏独立性和针对性,没有结合独立学院生源特点设计培育机制,仍然是沿用母校培养机制,导致了独立学院的学生毕业之后,在就业市场上竞争能力差,很大一部分学生即便是拿到了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也很难找到一份如意的工作,经常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全面分析独立学院培养人才的模式,目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首先在理论研究方面,很多独立学院毕业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比较少,研究能力比较低。其次,独立学院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岗位适应能力不强,导致了很难找到优质岗位工作。上述两点原因已成为制约独立学院生存的主要原因。所以全面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找到一条适应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路径,对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当前高等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每一个院校都在积极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独立学院也不例外,对自身的优势劣势进行全面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只有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道路,才是独立学院今后的发展之路。传统的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通常为学术型人才,这类人才以学术教育为核心,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能把客观规律转化为科学原理。但应用型人才则不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社会实践转化为实际产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所以当前社会需要大批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也要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转变,不仅要对现有的教学管理方法进行深化改革,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才能推动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3 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

3.1 更新教学管理理念

教学管理创新首先要建立起新型的教学管理理念,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理念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以人为本”。教育的目的也就是培养人,把培养人当作教育工作的核心,任何教学工作都围绕这个核心进行,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不断地提高人才的素质。当前很多高校传统的教学思想没有改变,只重视传授知识而不重视育人,教学中心并没有转移到学生身上。独立学院在更新管理理念时,要把“以人为本”当作教育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尊重关心人、理解依靠人。首先,尊重人。高校在建设过程中,要形成良好的学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教学体制要围绕着学生进行,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健全规范监督机制。其次,关心人。对学生充满了爱心和关心,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充分重视,教学和教学管理任务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校还要设立教学评价中心,全面衡量教学质量,设立学生信息员制度,通过学生反馈的意见来了解教学状况;对任职教师要多加关心,了解教师的需求,认真接受教师的建议和意见。第三,理解人。学校的主要成员是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要经常开设各种座谈会,彼此之间增加沟通和了解,工作上相互配合。教师要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管理人员要配合教师做好学校的教育工作。第四,依靠人。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配合,除了发挥专家教授的积极引导作用,还要依赖青年教师,不断地实现教育教学的创新,提升教学水平。另外还要实现以老带青,专家教授对青年教师具有指导作用,青年教师也要学新的向老教授学习,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水平。

3.2 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3.2.1 实施因材施教和分类教学的方法

独立学院要对自身生源进行全面分析,了解生源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教育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教育规律,提倡因材施教和分类教学,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公共外语和高等数学方面,可以通过分级教学的方法,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不同级别的知识进行学习。因材施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课堂教学过程中,都将贯穿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个性特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另外还可以进行个别指导,真正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实现教育目标。因材施教,还能够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其潜能,培养学生专业特长,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3.2.2 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校在教学方法选择方面,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教学的方法。独立学院要更强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应该实现多样化,当前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导向、项目、案例、场景教学法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独立学院还要加强实践、实训、实习等项目,提升学生的专业课知识,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的亲手操作过程中更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灵活运用知识,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

3.2.3 教学方式多元化、现代化

当前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非常多,独立学院也要适应当前学生学习的需求,建立起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比如电教中心、多媒体、语音教室等,实现教育教学信息化和数字化,提高教学条件。学院也应该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比如通过比赛、竞赛等方式,展现课堂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3.2.4 重视实践教学

当前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等院校的传统教育理念也要随之改变,以适应当前就业作为教育的目标,把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作为管理理念。除了为学生传授书本知识之外,更要鼓励学生不断地参加实践,提升学生自身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能够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等习惯,更加适应当前社会需求。

3.2.5 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独立学院应该培养应用型人才当作教育的目标,鼓励人才不断地实现创新。在科研项目研究时,就是要把教学和科研有效的融合起来,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索,动脑思考问题,最终实现解决问题。学生还要积极参加各种课外科技活动,通过各种科技竞技,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能够增强团队合作的精神。

3.3 扎扎实实搞好课程建设

3.3.1 开展重点课程建设,打造优秀课程

加强人才培养和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内容要加强课程建设,独立学院要把课程建设当作发展的重点。当前独立学院可以制定院级优秀精品课程,精品课程要体现出高质量,通过示范作用能够促进其他课程的建设,也能够促进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教育。

3.3.2 抓好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

教学大纲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纲目,独立学院也应该根据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变化,对教学大纲进行适当的调整。另外要成立专门的小组,对于市场人才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提高课程质量,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学院教学工作进一步规范。

3.3.3 扎实推进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参考和依据,教学内容改革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要重视教材建设,要把教材的编写、评价、选用、征订作为学院的核心工作来抓,同时也要根据独立学院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材。学院也可以根据自身的要求,编写实用性更强的教材,适合本学院的教育教学。资深教授和青年教师都可以参与到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科研能力。

3.4 努力推进国外合作化办学

独立学院可以和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办学,实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借助于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同时还能够借鉴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不断的对独立学院当前的办学体制深化改革,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另外还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到世界一流大学去深造和学习,欢迎世界各国的大学生到独立学院进行交流,开拓学生眼界,提升学生能力。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一定会使我国的独立学院获得更好的发展。

3.5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升其职业能力

独立学院要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素质教育,通过“两课”教学,不断地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另外还要及时开展各种文艺体育活动,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咨询,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增强创新和实践能力。独立学院还要进一步的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坚持以市场需求培养各种专业人才。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都能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拥有走向社会的职业能力。独立学院除了教授学生基础知识之外,还可以通过选修课开展计算机、网络、实用英语等课程,提高学生计算机方面的基本技能。还可以通过为学生颁发计算机、英语、技能证书等,鼓励学生热情学习,为将来就业提供条件。

4 结语

高等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独立学院正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独立学院是否能够完成自我修养,提升自身知识结构,决定着独立学院是否能够生存和发展。对于独立学院教师来说,只有不断地调整教学方式,不断地培养创新型人才,才能够顺应当前教育改革的需求,才能够实现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当前独立学院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不断地调整教育教学方法,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周西安.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索[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

[2]谭菲.广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

篇6

根据教育部“卓越计划”的要求,在详尽的调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内外一流设计院校人才培养经验,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心得,进行了卓越设计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改革探索,并以此作为卓越设计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的阶段性总结。

一、通过感受现实世界、头脑风暴与开拓性设计、即兴演绎等引导式教学方法培养卓越设计人才独立思考和独立创造的能力,激发其设计潜能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承担引导和策划的角色,并非单纯的知识教授者、直接指导者或答案提供者,而是提供解决问题方法的参考,为课程提供一个平台,引导整个课程的方向,并不完全显性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协助学生解决设计中的问题。当遇到问题或瓶颈时,教师适时予以点拨和指导,在整个课程中,使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和探索性学习。促使学生自我对未知的寻求。由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自我解决设计中的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为“引导教学法”,“引导教学法”的手段非常丰富,其中包括感受现实世界、头脑风暴与开拓性设计、即兴演绎等,其上课形式为非传统授课方式,而是讨论式、互动交流、即兴表演、课题分析与专题讨论等方式。在老师主导的前提下,学生和老师可以自由交流,平等发言。

(一)感受现实世界,先感知后创造

在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内,教师鼓励学生走出学校,去感受的现实世界,提升学生对真实世界的理解力与观察力,提高对事物的探究、改变与创造的兴趣。

在课程伊始,教师会提出明确的课程方向、目标,学生会有的放矢的进行观察调研和学习,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和思想来感受真实的学习素材,并进行自我观察和体会(因为学生个体不同,此时个性思想充分显现和发挥),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感悟来激活创造力和想像力,教师起到的是启发学生灵感和激发创作力的引导作用。

教师让学生根据课题重新形成设计概念,让学生用手感触真实的学习材料,去探索它们的重塑性和新的组合,在这个过程中强调学生自我观察和实践后的个人主观性表达与个人独特感受,之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分析和分享;教师来总结,最后再将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融入设计中,知识和理论不由教师教授给学生,而是通过学生自我观察、分析、讨论得来。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挥、独立思考和独立创造能力的培养是紧密相连的,这个过程是在锻炼学生自我感知和自我创新的能力。

(二)头脑风暴与开拓性设计

头脑风暴与开拓性设计是鼓励创新思想的发散式思维过程。教师在确定设计主题之后,采用互相启发学生灵感的头脑风暴教学方法。在基本设计要求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天马星空与自由大胆的想像,使用相互启发式的头脑风暴法来开拓设计思路,这是设计过程的开端和发散思维的过程,也是最有趣的部分。

在头脑风暴和开拓性设计的过程中会出现了大量的灵感,因为几个想法有可能激发出上百个新的奇思妙想,无论是什么样的想法,教师都很鼓励,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不做任何负面评价或批评,只进行鼓励和引导,很多成功优秀的作品都是基于上述想法得来。

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从而进行下一步的设计指导,掌舵和把握总体设计方向,并将发散思维转化到汇聚式思维的过程,头脑风暴与开拓性设计正是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设计潜能。

(三)即兴演绎

这种即兴训练过程可以激发设计灵感与创意,是一种创新思维锻炼。教师确定设计主题之后,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每组根据课题的不同实施即兴表演剧,组长即为导演,组员为演员,每组有提前撰写的基本剧本,组员可进行即兴发挥的表演,可运用语言和身体行为表演出头脑中的设计思维或自我个体设计的感受。在即兴发挥的表演过程中可以激发个体的真实体验与创新思维,同时小组之间通过相互观摩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和受到新的启发,为下一步的深入设计做准备。

表演的重点在即兴和冒险,打破原有既定框架,放下僵化思考和行为惯性,挖掘大脑创意潜能。这一过程并非书本和教师的理论传授,非外在的学习系统管道,而是激发已经储存在学生头脑和身体中的内在能量(以往的知识、经验与自我思维的融合)。这种方法正是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激发其设计潜能。

二、通过项目实践教学和工作室教学,以知识和能力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设计应用实践能力获得真正的提高

项目实践教学和工作室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教学区别,并不仅仅是课程地点和内容的变化,更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变化,不是单纯的协助、指导和知识传授,而是教师对学生无间的传授、帮助和带动的过程,是知识和能力的口传心授。在项目实践教学和工作室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很类似师傅与徒弟的关系,没有课上与课下和教室内外之分;学生与教师在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无间的接触中,学到的是身心的经验、知识的精髓和真实的设计应用能力。

而这一过程,是经历较长时间磨合之后的心领神会与口传心授,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或实验室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对学生无间的传授、帮助、带动和口传心授的过程是项目实践教学和工作室教学的核心作用所在。

三、学科课程教学与项目实践教学并行结合,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条件下,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实践能力

学科课程教学与项目实践教学并行取代传统的二者先后完成的顺序。二课程并行使学生更加明确学科课程学习的目的与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更有的放矢。

项目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入和熟练地实践和运用学科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与理论,并使所学专业知识融汇贯通,二者相辅相成。项目实践教学能够使在学生学习学科课程的基础上,综合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整合自己各方面的知识,系统考虑设计问题。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对这两种教学内容贯通的引导,使学生在直面企业与市场过程中提升综合设计实践能力。

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注重理论教学的纵深性和实践教学的职业应用性。培养学生在具备扎实和深厚的理论知识和素养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设计实践应用能力

(一)理论和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历史和文化的纵深性

理论和文化课程在基础课教学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包括艺术史、中外美术史、以及文化和美学等内容。专业基础课程强调理论知识、设计形式及设计功能等方面的研究。以坐具设计为例,其理论包括坐具的历史、坐具的发展趋势、坐具的造型演变、坐具与生活方式的关系等方面的系统研究,理论知识传授的历史和文化的纵深性为设计课题的创新与实践打下基础。这是卓越设计人才培养的第一步,第二步是设计概念的表现问题,主要是在项目实践教学中实现。

(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较强的设计实践应用能力

1.提升卓越设计人才的设计实践应用能力

聘请企业专业人士进入卓越班授课,将企业和设计公司的实际项目和案例课程导入卓越班课程体系。企业教师在实践中辅导。企业教师实际操作演示,手把手辅导学生,学生实际操作学习。企业教师和学生一起做,一起动手。

2.培养具有专长的卓越设计人才

教师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性,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独特的人格塑造,挖掘每一位学生的贴身能力和设计能力的特长,使其所擅长的贴身能力和设计能力的潜能发挥极致。帮助学生弥补其贴身能力和设计能力方面等的弱项。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在某方面独有建树或某项能力有所专长,使其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彰显其不可替代性。企业也会根据其能力特长,将其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发挥特长。卓越设计人才培养的目的为探索学生的强项潜力并使其发挥至最大,同时弥补其弱项。针对每位性格各异的学生,探索学生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和多元化。

结语

我们借鉴了西方大学教育理念中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成功经验,将现代艺术设计的教育思想与中国本土教育思想相结合,同时吸取国际设计教育体系的优点加以发展创新。对卓越设计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进行了一定深度的改革探索,探讨如何培养适应企业需求并引领企业与行业发展,同时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综合型高素质应用型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先生》编写组:《先生》,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8。

篇7

一、问题的提出

高职教育是以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杜会基本适应能力等综合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要有较强的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目前,高职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知识老化、方法陈旧落后、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在课堂上,往往机械地恪守大纲,忠于教材,照本宣科。一堂课下来,老师从头讲到尾,即所谓“满堂灌”式(或叫“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比较枯燥、乏味,不容易激发学士的学习兴趣,缺少参与意识,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二、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一)应用型教学是促进学生专业思想转化为行为的必要手段。

应用型教学使学生从单纯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进入到多姿多彩的实务学习中来,可以极大的增加他们对行业实际情况和行业实际工作内容的了解,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活跃思想。并且通过教育,能培育学生形成合乎行业规范的道德水平、公私关系、是非标准、劳动态度、纪律观念,以适合旅游行业客观现实的思想指导学生,以严格的管理、正确的督促,促进学生思想与行为之间的良性转化。

(二)应用型教学是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必要手段。

应用型教学 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了解实际工作的有关情况,并锤炼他们的工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接待应变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实务教学对于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对于培养旅游业真正需要的专业高级人才,无疑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三、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途径

由于高职教育教学任务的多方面性,教学对象的差异性,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从辨证的观点来说,每一种方法都有优点和不足之处,所以,教学方法不仅要由单一向多样化发展,而且要把多种教学方法优选结合,这样才有活力,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一)注意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

任何一种方法都只能有效地解决一些问题,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那种包罗万象的、适用一切的教学方法是不存在的。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坚持多元化原则,根据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合本学科性质和特点的方法,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问答式教学法。

高职教育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不讲究学科性和系统性。

在学生对于教材上的某些专业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能够理解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就不一定非要老师 “一讲到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时,教师给出提纲,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然后通过老师提问,学生解答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老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富于启发性和思考性,这样有利于获取真实的反馈信息。

2.讨论式教学法。

一些课程的某些内容可采用讨论课的方式进行。但以这种方式上课之前,要先做充分的准备。首先,老师要把讨论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告知学生,然后学生通过预习和查阅资料做准备。上课时,围绕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进行讨论,最后,老师根据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概括。这样,使学生不仅明确教学目标,而且了解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3.现场教学法。

专业课的某些内容可以直接在实习基地或实训室进行教学,可边讲边做。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是直观性强,可把所学知识马上付诸于实践。这样使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掌握,而且印象深刻。

4.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利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该教学方法是把理论融入一个个生动的具体案例中,既讲理论,又讲实践,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增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还可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案例教学法可通过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的状态下,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学习与驾驭能力、沟通能力、职业能力和协作精神,非常适宜塑造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二)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1.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形象的画面、清晰的文字、甜美的音乐、亲切的语言,创设出新颖独特的教学情景,它能全方位吸引学生的感官,让他们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欢快、愉悦、充满活力的情趣中获取数学知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监督者、咨询者,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探索者,媒体将成为学生手中的认知工具,教学过程中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或协商讨论式教学,使学生在双向互动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

2.注意教学技巧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外,为了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应注意一些教学技巧问题。

首先,注意启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不要平铺直叙,要多设计一些“悬念”,多提问,巧提问,多设巧设疑问,注意启发学生,这样才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其次,及时反馈信息。教学效果如何,需要及时反馈,这样才能了解在教和学方面有什么问题。反馈信息包括两个环节:一是收集信息,二是分析原因。

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方法改革的中心应该转向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不宜以讲为专务,而应致力于“导”。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学习方法,也就是把教育目的,由使学生“学会”变为“会学”,有了这种能力,就能游刃有余。使“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成为高职教育自觉遵守的一条教学原则,这样可使高职教育获得好的效果。教学方法一直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注意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春,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若干思考[J]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9)。

[2]王晓洋 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电力教育2009(04)。

篇8

一、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情况分析

目前国外银行个人理财遵循以个人多元化投资和私人理财服务为核心的理念,个人金融产品大多是复合型产品。注重为顾客提供个性化、差别化的服务,注重个人理财产品的品牌建设和管理。市场细分到位,形成了针对不同层次客户的全球化营销战略,并且通过差别定价形成分层利率架构。可以说其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收费机制也发展得相对完善。

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起步相对较晚,在最近几年,各银行不断推陈出新,理财业务品种也逐渐丰富。中国银监会于2005年9月颁布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个人理财收费将成为商业银行收益的合法渠道之一。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加之国人心目中银行服务不应收费的观念的阻挠,我国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收费机制。

银行要扩大理财业务的收入,从本质上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客户细分;开发产品;产品定价。要从本质上解决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收费结构的问题,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了解客户的需求,这也是本文进行分析的着眼点。

二、调研及价格模型分析

(一)调研分析方法

由于本文研究方向为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收费结构设计,因此有必要对客户的需求、购买行为和动机进行调研。调查问卷一共设计了13道问题,主要针对顾客的基本情况、心理状态、消费动机、行为目的、需求状况等方面进行了问题设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发放对象有所针对性,希望受访者为银行个人理财金融产品的客户或者潜在客户,最终共收回问卷225份,其中有效问卷180份。

(二)分析方法

本文的研究主要使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它是利用降维的思想,由研究原始变量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

运行SPSS后,有如下结果:

按照特征值大于1.00的原则,共选入4个公共因子,其方差累计贡献率达73.722%,即反映了原有信息的73.722%。4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8.023%、14.497%、10.676%、10.527%。将这4个公共因子作为评价个人理财产品价格的综合变量。

公因子与原有变量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由因子载荷值表示。因子载荷值越高,表明该公因子包含该指标的信息量越多。表1给出了经正交旋转的因子载荷矩阵。旋转方法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Varimax)的方法。

经方差最大正交旋转(Varimax)后,从众多的指标变量中提取出的4个公共因子分别反映了个人理财产品价格的4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第一,公因子1在职业、文化、收入、使用过、已使用的、使用时间、占收入比等指标变量上有大于0.5的载荷量,该因子主要反映的是客户的基本情况和使用个人理财产品等方面的情况,其贡献率为38.023%。

第二,公因子2的方差贡献率为14.497%,该因子主要反映的是客户理财的关注点。

第三,公因子3与收费评价等载荷量较大,其贡献率是10.676%。

第四,公因子4与年龄、理想特征等载荷量较大,贡献率是10.527%。

进行因子分析后,由SPSS直接可运用回归法,求出各个因子的因子得分系数。则可得各公共因子的具体计算方法。

故可求出个人理财产品的公共因子得分,令其分别为F1、F2、F3、F4。再以各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4个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即利用方程:

F=0.38023*F1+0.14497*F2+0.10676* F3+0.10527*F4

其中F1、F2、F3、F4分别是公因子1、公因子2、公因子3、公因子4的得分。

因此,可求出个人理财产品价格的综合得分F。按综合得分的高低对客户进行分类。大体可以分为3类(见表3)。

三、个人理财产品需求价格分析

(一)单个公因子得分分析

个人理财产品价格的各个公因子的得分,不难看出:

1、公因子1主要代表的是职业、文化、收入、是否使用过个人理财产品、已使用的个人理财产品、使用时间、理财占收入比等指标变量对于个人理财产品价格的影响。从得分情况来看,公因子1大于1的客户,综合因子都大于0.5,即为大型客户;而公因子1小于-1的客户均小于-0.33,可归类为小型客户;且F1与F的相关系数高达0.8768,相关性很高。

2、公因子2主要与理财目标、关注点有关。公因子3主要反映的是客户对于当前个人理财收费的评价。公因子4主要反映了年龄、个人理财特征对产品价格的影响。公因子2、3、4与综合因子F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343、0.2462、0.2427。

(二)分类分析

1、收入。图1是有关收入和综合因子得分的箱线图。选项1-5分别代表收入2500以下;2500-4000;4000-5500;5500-7000;7000以上,收入与综合得分呈正相关的关系。按照客户的分类,可以认为:大型客户的收入普遍较高,而小型客户的收入较低。收入是影响客户选择不同价格的个人理财产品的主要因素之一。

2、使用理财产品的时间。如图1所示,是使用理财产品的时间和综合因子得分的箱线图。选项1-5分别代表:1年以下;1-3年;3-5年;5-7年;7年以上。可见使用理财产品的时间也与综合得分呈正相关关系。可以认为:大型客户对目前的个人理财使用较多。对个人理财的认可是影响客户选择不同价格的个人理财产品的又一主要因素。

3、其他。影响个人理财的因素众多,如文化、职业、是否使用过个人理财产品、已使用的个人理财产品、个人理财占收入的比重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客户选择不同价格的个人理财产品。

四、基于需求结构层次的费用结构设计

(一)差异化竞争战略

一般来说,拥有大量资产的阶层往往注重于资产的保全,拥有较少资产的阶层往往注重于资产的增值,而中产阶层则既注重资产的保值又希望资产能获得增值。这种不同阶层对个人理财产品的不同偏好导致他们对金融商品特性的不同需求,就形成商业银行实施个人理财产品定价模式差异化的基础。

(二)借鉴国外个人理财市场定价模式

1、成本利润定价法。即根据服务的平均成本来确定收费的标准,以保障所收取的费用足以弥补全部或部分服务成本。

2、市场渗透定价法。一种不以成本和利润为定价依据,对高成长市场采取的特殊策略。许多客户在银行开设储蓄账户,是为了其他的投资性金融产品。为保护客户与银行这种牢固的伙伴关系,银行对这种储户银行常常会降低收费标准。

3、高端客户目标定价法。是为吸引高端客户采取的特殊策略。这些人的存款账户具有高余额、低进出、相关金融服务多、价格敏感的特点,银行对这类高端客户多提供盈亏持平的优惠价格。

4、关系定价法。是银行为吸引忠实客户所制定的优惠的价格。对银行来说,如果能吸引大量的核心存款,银行的负债期限会加长,这有利于银行抵御利率波动的风险,为此银行也会采取优惠收费定价。

5、有条件的自有定价法。是为鼓励个人储蓄和客户与银行的忠实伙伴关系制定的特殊价格。通常,当客户在一定时间内账户平均余额超过了规定的最低的存款额,就可享受免费服务。

(三)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收费方式的分析和构想

通过上述因子分析模型,可以看出个人理财新产品的需求与地区经济水平、职业、个人的收入状况、受教育水平以及对个人理财的认可度等存在密切的关系,上述因子分析模型也揭示出这些客户群适宜的定价方式。

1、普通客户群:适用成本利润定价法或者有条件的自有定价法。

2、中等客户群:适用市场渗透定价法或者有条件的自有定价法。

3、高端客户群:有很多适用的定价方法,如市场渗透定价法、高端客户目标定价法、关系定价法以及通用的有条件的自有定价法。

有条件的自有定价法几乎适用于所有的个人理财需求人群。这种定价方法有利于长久的维持银行与客户间的合作关系,但另外一方面,实施该定价方法的成本要高于其他定价模式,银行需谨慎权衡利弊。

作为银行来说,要充分权衡利用这些定价方法的成本与收益,并能依据市场和客户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便更好地发展个人理财市场,实现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美)Simon Benninga著;邵建利等译.财务金融建模――用Excel工具[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美)杰克・R・卡普尔,李・R・德拉贝著;马苏芹,达兵译.个人理财[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郭大川.如何促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N].经理日报,2004(4).

4、顾晓安.个人理财――原理 应用案例[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5、易宪容,肖滔.当前银行个人理财的现状、问题和出路[J].西部论丛,2005(5).

6、杨新臣.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及其策略[J].武汉金融,2006(6).

7、李文.从香港看国内理财业务发展趋势[J].特别关注,2006(11).

篇9

1.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理论概述

1.1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内涵

个人理财业务最初起源于二战后的美国,随后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成为商业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个人理财业务概念的界定,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分别从各自的角度进行了阐述,没有达成共识。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个人理财业务是银行从业者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为其提供专业的投资建议,实现其个人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最终满足不同客户对投资回报的要求。而银行在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商业银在营业实践中,为更好地规划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通常将其分为结算类业务、咨询类业务、个人贷款业务、代客理财业务等不同的类别。[1]这些内容从本质上来看,不同于银行现有的零售业务,具有信托类产品的特点,其业务受理的关键不仅仅是单纯的投资,而是注重对资产的管理,提高客户的生活质量,规避金融风险。

1.2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和欧美发达国家的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历程较为短暂,起步较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从个人理财业务首先出现的1995年至今,各个商业银行都推出了不同的个人理财产品。2008年共有39家商业银行推出2000余款个人理财产品,同比增加108%。2010年,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8000多款,发行规模超过7.1万亿元。到了2012年,我国针对个人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达28239款,较2011年上涨25.84%,而发行规模更是达到24.71万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增长45.44%,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已经达到了历史新高。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呈现出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不断扩大、理财品种日益丰富、产品期限呈现短期化趋势的特点。

尽管个人理财业务正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但个人理财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发展中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如何有效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

2.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2.1 对个人理财业务的管理不系统、不完善

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涉及到银行内部多个部分共同管理的一项综合业务。本着“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综合服务,它的顺利开展必须依赖前后台业务的整合。但目前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涉及的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分别是由多个部门管理,导致前后台业务割裂开来,尚未形成相对独立的运作系统,使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成为虚设。因此,需要商业银行建立满足多种客户需求的管理体系,优化内部组合,对个人理财业务真正实现系统化的管理。[2]

2.2 个人理财产品总量大、品种少、同质化严重

国内各家银行推出了众多的理财产品,对其进行对比不难发现,这些产品实质上大同小异,互相效仿,没有本质上的差别,缺乏具有竞争力的、有独创性的理财产品。例如银行开办的个人理财业务主要有保管业务、个人外汇买卖、个人消费贷款、电子银行服务、理财咨询、基金买卖、黄金产品买卖等,产品缺少创新,缺乏按照中国市场客户需求特点设计的个人金融品牌,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多数没有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理财服务实质性内容少,产品的区分度较低,整体技术含量较低,导致各商业银行在同质化产品中恶性竞争。

2.3个人理财产品潜在风险较大,对客户风险揭示不足

个人理财业务现已逐渐成为商业银行获得利润的核心环节。一些商业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时充分考虑自身的收益率,而忽略了客户的利益,尤其是对客户购买理财产品的风险承受能力缺乏认真的评估,缺乏市场风险识别、监测、控制体系,导致了个人理财产品在设计上的欠缺。同时,商业银行在推销理财产品的时候依旧过分强调产品的预期收益,对产品的潜在风险揭示不足,没有醒目的、明确的告知客户其风险性。[3]而基于种种原因,对客户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了解不深,导致客户购买了并不适合的理财产品,造成了客户的损失。

2.4 个人理财产品的市场定位缺乏针对性,服务门槛设置较高

目前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对所有客户实行一刀切的进门制度,没有对客户进行群体划分,例如,这些客户包括企业业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普通职员等不同社会层次,而他们可供投资理财的资金数量的不同,其预期达到的理财收益与目的也是不一样的。在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市场细分下为客户提供无差别的、无个性化的大众理财产品,必然会影响理财产品的推出与出售。

有些商业银行对个人理财产品设置了申购的附加条件,以10万、20万或更高的服务底限作为个人理财服务的起点,VIP客户的限制条件则更高,而商业银行却忽略了一点,往往符合高级门槛的客户,也许并不需要银行帮助其理财,他们都有自己的经营方法和盈利手段。而真正需要理财的是那些持款额度较低的中小客户没有自己的增值渠道,对银行的个人理财服务抱有极大希望。[4]商业银行高门槛的设立恰恰是将这部分顾客拒之门外。

此外,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中还存在缺乏高素质的综合理财人员、技术手段较为落后,对理财产品的营销宣传力度不够、社会的理财文化欠缺等问题。

3.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研究

3.1 加快理财产品创新

商业银行要促进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不断推出创新产品是个人理财市场发展的推动力。要不断开发出能够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多样的、个性化的理财产品。在理财产品创新中,可以借鉴国外理财产品,对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以及新兴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深入研究,提高理财产品的技术含量与质量。加大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力度,丰富理财内容,力求在的理财服务中可以涵盖更多的金融产品,提升理财服务的深度。同时,要以市场细分为出发点,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目标顾客群设计不同的产品,针对客户不同生命阶段对设计不同的理财产品,使客户的效益获取程度达到最高,这也是拓展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空间的关键环节。

3.2 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为实现个人理财产品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商业银行应对现有的银行制度进行梳理,进一步规范业务和管理流程,构建科学的基础管理平台,发挥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科技手段的作用。实现管理科学化,提升风险控制能力,运用标准化的方法来解决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的问题。明确理财人员职责,将理财人员个人职责、工作成绩与考核奖惩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将理财业务纳入经营绩效考核,提高理财产品计价比重,逐步向全面产品计价过渡等考核方法的改进,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5]

3.3 提高信息技术,促进客户关系管理

我国金融行业已建立了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体系和技术平台,逐步形成了覆盖全国金融管理系统,但其与发达国家相距很远。为更好地拓展个人理财业务,必须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加快金融电子化系统、完善银行内部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以便进一步将经营模式转变为客户主导型,通过个性化服务,特别是定制的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此外,通过相应的信息技术实现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通过对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使客户保持有持久的兴趣,将新客户转为老客户,将老客户持久留住,从而实现客户与银行的利益共赢。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商业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也需要更加个性化、人情化的管理模式来实现。

3.4 培养具备高素质的综合理财人员

商业银行要组建一支专业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理财人员,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理财、咨询服务。加强对个人理财业务从业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一定的金融专业知识、懂得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独立进行业务操作、全面掌握各类投资知识、具备丰富的投资经验,以适应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丹.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07.

[2]湛雷.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1,02.

[3]吴莉云.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与对策[J].现代物业,2010,10:62-63.

[4]张琳娜,赵剑锋.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及发展策略[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06:105.

篇10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2(6)-0035-06

一、引言

个人理财业务又称为“对私金融服务”或“个人金融理财业务”。虽然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给出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定义,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比较规范的定义。笔者认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就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结合客户的投资需求、风险偏好、和生活目标等个性化因素,发挥其在资金、技术、信息、人才、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向客户提供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建议等专业化服务,以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并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与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它是商业银行针对客户的综合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组合创新,是一种全方位、分层次、个性化的服务。

个人理财业务最早出现在瑞士,随后逐步推广到美国、欧洲以及亚洲的日本、香港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世界各大银行的一项主要业务。在我国,个人理财业务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随后逐渐兴起。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我国居民的财富不断增长、投资意愿逐渐增强,金融服务需求也日趋多样化,潜力巨大的个人理财需求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外部动力。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不但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居民个人理财的需要,更是其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需要。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竞争激烈。这种竞争不仅来自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竞争,而且来自于外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国外开展的时间较早,发展较为成熟,已经具有风险低、批量大、业务范围广、经营收益稳定等优势。随着《外资管理条例》的出台,外资银行凭借其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灵活的经营机制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日益占据个人理财业务市场份额,中资商业银行与外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竞争力孰强孰弱?中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怎样的问题?中资商业银行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系统地进行阐述。

二、研究综述

关于中外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竞争力比较分析的问题,目前国外学者对其研究较少,但国内已经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得出了很多有益的结论。早在乔大为(1999)论及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就提出了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传统银行业务的基础上,为满足客户的需要,利用其在资金、技术、信息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接受客户的委托,并收取服务费用的业务。蒋兆阳(2003)分别总结了中外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优势和劣势,提出中资银行必须在目标市场、功能、和竞争策略三方面进行准确定位,并通过各种手段加以发展,才能将其个人理财业务推进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孙桂芳(2004)概括了中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和不足,分析了外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经营战略和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中资银行要通过业务创新、培养专业人士等四个策略发展个人理财业务。韩京芳(2006)在对比分析了中外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优劣势后,为进一步提高中资银行的竞争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邹朋飞(2008),从吸引客户的能力和维持与客户关系的能力、个人理财产品创新与开发能力、和个人理财产品定价与获利能力三个方面来对比分析中外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竞争力,从而提出中资银行应该完善个人理财业务的机制与环境,开发创新个人理财产品,做好市场细分与定位,改善个人理财产品的营销策略与方式,并且加快信息技术建设进程。韩润生、张娟娟(2011)从理财产品和理财服务两方面指出了中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透视个人理财服务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中资商业银行应该将理财产品差异化服务化、转变商业银行经营机制,提高理财业务人员素质,发展第三方理财服务,积极培育理财业务市场等建议。

既有研究已经得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简单地介绍中外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优劣势,并没有从竞争力的角度来系统地进行中外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竞争力的比较分析。而且这些研究主要运用规范分析法,缺乏实证分析。因此,为深化既有研究,本文试着将衡量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竞争力的几个主要因素纳入分析框架,而且在分析的过程中,采用对比的方法,做到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而全面地分析比较中外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竞争力。

篇11

关键词 个人理财机构 SWOT分析 发展战略

个人理财机构是指提供综合性理财规划服务的独立的中介理财顾问机构,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投资规划、风险管理规划、消费支出规划与养老规划和财产分配等方面。目标是以客户个性化、多元化和长期的理财需求为根据,为客户度身定制适合客户个人情况的理财方案。

一、基于SWOT框架对我国个人理财机构的现状分析

SW0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

(一)优势分析

1.理财立场更具独立性。个人理财机构的收入来源直接与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相关,更具独立性,不受任何金融机构的干预与限制,更能体现客户利益最大化原则。

2.理财方案设计更具个性化、创新性。个人理财机构提供的理财方案是在分析了客户的财务状况后,根据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预期来做出短期、中期、长期的财务安排,强调“量身定做”。

3.理财手段更加多样化。个人理财机构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涵盖的金融产品包括国内几乎所有的金融产品,甚至还可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投资海外市场。

4.获取理财信息更全面及时。个人理财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拥有密切合作的信息、结算和资讯系统,可利用其跨行业、跨领域的优势,形成一个大型金融产品超市。

(二)劣势分析

1.在国内起步晚,缺乏高素质的理财师。理财业务的个性化及其增值目标要求理财师不仅要对目前金融市场所有投资领域的理财产品十分熟悉,还要能够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做出合理的财务安排。

2.个人理财机构网络覆盖面小。由于我国个人理财机构起步晚,目前只分布在大城市,因此,客户网络的覆盖范围成为影响第三方理财发展的制约因素。

3.理财人员职业道德问题。从业人员成日面对大量客户资产,有时抵挡不住某些机构不合理的佣金诱惑,易发生违背职业道德准则的事件,对个人理财机构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三)机会分析

1.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国的个人理财服务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份额非常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理财产品的需求会日益增加,相关的理财服务市场将会空前地繁荣壮大。

2.国内个人理财服务尚未成熟。个人理财机构与金融机构无直接关系,选择投资可横跨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填补了国内金融机构的空白。

3.理财师资格认证逐渐规范。理财行业的繁荣发展将吸引更多具有职业敏感性的证券、保险、银行业等专业人士投入个人理财行业,逐渐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理财规划师。

(四)威胁分析

1.国内投资理财观念仍未转变。人们的投资理财观念仍较传统,更信任商业银行、证券、基金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而且在国内现有的理财环境中,为一份理财方案支付很多费用,也让多数人无法接受。因此单纯的理财方案所能获得的利润十分有限。

2.外资理财机构介入。外资理财机构拥有卓越的财富管理能力和优良的品牌形象,国际市场期权和期货挂钩的理财产品,成熟的客户关系管理,而国内理财机构都明显滞后,如何向外资理财机构取经,提高国内理财服务质量是迫在眉睫的难题。

3.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个人理财机构的业务涉及金融市场的多个领域及各个领域间的交叉,如果缺乏针对性更强的法律法规的界定,其业务要取得快速发展将非常困难。

二、对我国个人理财机构的发展展望

(一)借鉴国外个人理财机构发展经验

在西方发达国家,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比较成熟,主要为客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以及综合性私人理财顾问服务,充分体现出以“客户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使客户得到高质量的私人理财规划服务。同时,为了给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需要及时更新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二)保持与其他行业密切合作

由于大众理财目标的多元化和不确定性,个人理财机构服务范围会非常广泛,非金融的针对越来越多,因此与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地产商、留学机构等行业的合作机会非常多。个人理财机构应充分利用与其他机构的合作机会,把握跨行业、跨领域服务的优势,使个人理财服务方式多样化,手段丰富化。

(三)服务模式要有所转变

在国外,个人理财业务已经向“私人理财管家”模式转变,这种模式更能体现个人理财机构服务专业化、个性化的特点。其不仅要为客户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更重要的是帮助客户真正学会如何理财。所以,培育综合性专业人才是未来个人理财机构发展中必须抓的一个重点。

个人理财机构在我国虽然刚刚起步,但随着人们对理财需求的增加和各部门对理财业务的支持,个人理财机构将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陈兵.我国个人理财业发展的回顾与前瞻.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6(9).

篇12

[关键词]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成因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居民个人财富急剧累积,个人理财意识也逐步增强。居民个人的理财服务需求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面对这样强大的市场,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都已开展相关理财业务,而各家商业银行更是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纷纷进入这块领域,推出各自的个人理财品牌。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然而,巨大的市场潜力给商业银行带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必然伴随一定的风险,而其中法律风险是制约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认清法律风险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是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界定

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起步较晚,在实际操作中出现诸多不规范的现象,有些银行甚至以个人理财业务之名行高息揽储之实。有鉴于此,2005年11月1日我国正式施行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办法和指引秉着“规范与发展并重,创新与完善并举”的监管原则,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进行了系统的界定和规范。此外,2006年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了《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该暂行办法对商业银行代居民个人进行境外理财的活动给予了规范。至此,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了比较清晰的规范依据和保障。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内涵和分类。根据《办法》,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的服务活动。按照管理运作方式的不同,个人理财业务可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前者指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建议、个人投资产品推介等专业化服务,客户根据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顾问服务管理和运用资金,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收益和风险。后者指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提供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风险与收益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的方式承担。而按照客户获取收益方式的不同,理财计划分为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和非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后者又可进一步分为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

(二)保证收益理财计划的严格限定。在《办法》出台之前,关于是否允许商业银行提供保证收益理财计划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很多人担心商业银行会利用保证收益理财计划,把它作为一种高息揽储和规模扩张的工具,变相突破国家利率管制,进行不公平竞争。《办法》对保证收益理财计划给予了承认,但为防止利用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变相高息揽储,《办法》明确规定保证收益理财计划或相关产品中高于同期储蓄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应当是对客户有附加条件的保证收益;商业银行不得承诺或变相承诺除保证收益以外的任何可获得利益;商业银行使用保证收益理财计划附加条件所产生的投资风险由客户承担。此外,银监会对保证收益理财产品实行严格的审批制。

(三)综合理财服务的准入起点。为保证投资者的抗风险能力,《指引》规定商业银行应综合分析所销售的投资产品可能对客户产生的影响,确定不同投资产品或理财计划的销售起点。保证收益理财计划的起点金额,人民币应在5万元以上,外币应在5千美元(或等值外币)以上;其他理财计划和投资产品的销售起点金额应不低于保证收益理财计划的起点金额,并依据潜在客户群的风险认识和承受能力确定。由此可知,《指引》提高了理财业务准入的门槛,这将使很大一部分中小投资者退出该市场,而拥有大量闲置资金的投资者将会成为购买个人理财产品的主力军。由此,个人理财产品结构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风险

商业银行经营面临多重风险,而其中法律风险造成的损失很可能是无法估量的,因此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把法律风险单独列为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之一。对于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的防范,我国《办法》和《指引》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将其列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内容之一。如《办法》三十六条规定“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应进行严格的合规性审查,准确界定个人理财业务所包含的各种法律关系,明确可能涉及的法律和政策问题,研究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切实防范法律风险。”

具体来说,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如下的法律风险:

1未按规定进行风险揭示和信息披露的法律风险。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办法》和《指引》分别规定了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时必须履行相应的风险揭示和信息披露义务,否则将可能会遭到客户的索赔请求并受到银监会的处罚。如商业银行利用理财顾问服务向客户推介投资产品时,理财计划的宣传和介绍材料应包含对产品风险的揭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客户揭示相关风险,说明最不利的投资情形和投资结果;按照要求对客户进行风险提示,如个人理财顾问服务中风险提示应设计客户确认栏和签字栏,由客户抄录确认栏的语句进而签名;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和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风险提示的内容至少包括语句“本理财计划有投资风险,您只能获得合同明确承诺的收益,您应充分认识投资风险,谨慎投资。”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风险提示内容至少包括语句“本理财计划是高风险投资产品,您的本金可能会因市场变动而蒙受重大损失,您应充分认识投资风险,谨慎投资。”

2宣传和销售中的法律风险。我国对商业银行宣传和销售理财计划或产品的活动提出了一定要求,商业银行必须予以遵守,否则将承担相应的后果和责任。如商业银行不得销售未经批准的理财计划或产品,也不得将一般储蓄存款产品单独当作理财计划销售或者将理财计划与本行储蓄存款进行强制性搭配销售;理财业务人员和一般产品的销售和服务人员的工作范围应有明确的界限;对于市场风险较大的投资产品,特别是与衍生交易相关的投资产品,商业银行不得主动向无相关交易经验或经评估不宜购买该产品的客户推介或销售。

3证据保留的法律风险。《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商业银行未保存有关客户评估记录和相关资料的,不能证明理财计划或产品的销售符合客户利益原则,给客户造成经济损失的,应按法律规定或合同的约定承担责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旦出现诉讼情形,商业银行应当承担举证的责任来证明自身理财计划或产品销售的正确性。因此,商业银行应妥善保存完备的个人理财业务服务记录,为以后可能产生的诉讼提供全面有力的证据。此外,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应当与客户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或根据业务需要签署客户授权委托书和其他必须的法律文件,并妥善保管相关合同和各类授权文件,使合同文本能够齐全。

4金融分业格局下的法律风险。虽然我国现行法律对混业经营已显现出认可的趋向,但实际上仍然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政策,商业银行不得开展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务。由此,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往往也只能将客户的资金投向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等融资工具。然而,成熟的理财产品无一不和资本市场相连,随着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为了能够获得比较优势,必然会积极为客户的资金寻找更多利于保值增值的投资渠道,这会导致商业银行在现行分业格局下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和政策风险。

5代客境外理财违反投资所在地法律法规的风险。取得代客境外理财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受境内居民个人的委托可以以客户的资金在境外进行规定的金融产品投资的经营活动。这要求商业银行在开展境外理财业务时不仅应该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国家外汇管理及行业规定,而且还必须知晓且严格依照投资所在地的法律法规来开展投资活动,否则将会面临违反投资所在地规范的法律风险。

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的成因分析

个人理财业务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一项新业务,其法律风险的产生必然会有一定的端由,只有认清成因,追根溯源,才能真正找到解决此问题的良策。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针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有规定虽然出台的比较及时,但随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势必将涌现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法律法规来加以明确。且仅就我国目前的规定来看,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有些问题仍处于法律规制的空白状态。例如我国现将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性质界定为委托关系,但这种界定十分牵强,模糊和回避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属于信托范畴的实质,这种法律界定和现实业务运作的冲突必将难免法律风险的发生。再有,我国虽然对保证收益理财计划给予了认可,但商业银行一旦破产,在破产清算中个人理财产品将处于何种清偿顺序,《办法》和《指引》都没有予以提及。另外,个人理财业务在商业银行获得资格的情况下可以涉及金融衍生品交易,且实际中复杂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一般也都会涉及该类交易,而金融衍生品往往具备“理财”的内涵,因为它也承担类似规避风险和保值增值的功能,由此导致的情形是个人理财业务和金融衍生品交易出现监管法规上的“交集”,商业银行对在判断适用何种法规及相应程序上存在困难。

(二)金融分业体制滞后于金融业务创新的整体趋势。国外个人理财业务的繁荣是以其本国金融混业的现实背景作为支撑的。由于西方国家放宽金融管制、实行混业经营,他们在个人理财业务中推出的理财产品可谓花样繁多,无论是证券交易、外汇交易、黄金交易还是保险业务、基金业务,只要客户有需求,银行统统可以代为,可以说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实现了个人理财业务投资领域多元化和服务全能化,体现出“理财”的真正要旨。相比之下,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基本原则,这种分业经营的格局使金融机构之间缺乏足够的竞争和效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拓展也因此受到一定限制,许多与资本市场相结合的理财品种无法开办,最终导致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理财品种和服务手段的创新受到制约和束缚。

(三)银行法律风险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完善。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对法律风险的防范可以说是起到根本性的作用,由于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兴起较晚,商业银行对个人理财业务可以说是在摸索中前进,所以其相应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尚没有得到系统完善的建立。例如商业银行制定的业务制度、管理规章、操作依据等不够完备、存在疏漏,有些甚至与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相冲突和矛盾;银行法律部门的工作职责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地位和功能往往被定位于事后风险化解上,事前防范风险的作用被忽视;银行高层领导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比较淡薄,对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一旦发生将造成的严重后果没有给予重视;业务人员的法律素质低下,为了稳住客户,有些业务人员往往明知道应该办理哪些法律手续,却为了行客户“方便”而使银行承担法律手续不健全的危险等等。

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的防控对策

关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的防控,我们认为可以从其外部法制环境和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两个方面予以解决: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改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外部法制环境

完善个人理财业务的相关法律规定、填补其存在的法律空白是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控制的基本前提。一方面,对于个人理财业务法律关系的定位问题,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明确;在注重对个人理财业务监管的基础上重视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关系的调整,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另一方面,面对商业银行竞相开展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和积极拓宽投资渠道的现实发展趋势,我国应加紧立法,扫清“灰色区域”,进而构建出个人理财业务完整的外部法制框架。

(二)加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内控机制建设

内控机制的完善与否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倘若商业银行不自我约束,那么再完善的法律都将失去应有之意,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风险防范更是无从谈起。

1制定和完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内部规章制度。商业银行应当针对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风险点制定详细的规章和制度,尤其是对容易出现风险的环节重点防范。并且,针对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实际还要不断完善业务规章、健全操作程序。当然,一个重要的前提是银行内部的业务制度、管理规章等首先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且结合国家法律的调整对已有的业务制度、管理规章等进行必要的修改。

2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首先从银行高层管理者就要树立把法律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的管理态度,将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放在第一位,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确保个人理财业务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对个人理财业务人员定期法律培训,并且以一定的考核机制和惩戒机制来加以保障,使其树立起“法律至上”“依法操作”的工作理念。

3重视银行法律部门“事前防范”职能的发挥。应正视法律部门在银行经营中的重要性,将法律部门的工作重心由风险的“事后救济”向“事前防范”过渡,使法律部门的工作与业务部门的经营紧密结合,从而为管理者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为个人理财业务部门的经营管理活动提供支持和保障。具体到法律部门应着力开展以下几方面的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防范工作:首先,订立个人理财业务合同、文书范本。合同和文书范本可以使业务操作规范进行,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商业银行要建立个人理财业务的合同文本管理制度,其法律部门应在遵守国家法律和本行规章的前提下,通过梳理和研究个人理财业务的常用合同,订立、完善并推广使用标准的合同文本,同时适应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更新来进行调整和修订。其次,加大审查力度。法律部门应严格根据已有的法律事务审查制度,认真完成行内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事务审查工作。法律部门在审查中如果发现风险点,应及时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为个人理财业务部门提供内容具体、操作性强的法律指导意见。第三,建立个人理财业务法律档案。建立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防范档案库,积累业务开展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今后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范例,同时也可以从中梳理出一些今后需要个人理财业务人员加强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炜个人金融业务与法律风险控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2]贺坤关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几个问题[J]北京:中国金融,2005,(24)

篇13

(一)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

个人理财服务,是银行专业理财人员在明确个人客户财务目标的基础上, 分析客户的财务现状,帮助客户制定出可以实现财务目标的一种综合金融服务。

与银行一般业务相比,个人理财业务具有对象特定化和产品设计组合化的特点。对象特定化是指理财业务面向特定目标客户,客户只有在银行拥有一定数量之上的存款或资产,才有资格享受银行理财服务;设计组合化是指将一定数量负相关或相关性小的资产组合在一起进行投资,尽可能分散风险,获得较高回报,是一种全方位、分层次、个性化的服务。

(二)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起步较晚,发展历程较短,但是发展迅速,规模迅猛增长。从近年来的一些数据可以看出,首先,理财产品的数量越来越多,据统计,2012年理财产品发行量为3.2万款,截至2013年年末,发行量达到4.4万款,增长幅度高达三成以上。其次,理财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截至2013年年底,银行业理财产品余额至11万亿元,据相关理财机构最新报告预计,2014年理财产品规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2015年年底可能至30万亿元。个人理财产品关注度越来越高,现在不论职业收入、年龄大小,人们都关注着个人理财产品的方方面面。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必要性

目前个人理财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银行中间收入的重要来源。个人理财业务具有批量大、风险低、经营受益稳定等优势,发展银行理财业务有利于扩大商业银行的收益来源,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发展理财业务可以优化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增加业务收入、吸收个人优质客户,树立银行专业、稳健的理财顾问形象,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另外,大力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有助于提升银行创新水平,激发创造的活力。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有助于社会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有助于盘活经济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如住房信贷、汽车信贷等消费信贷的发展,既增加了个人消费效用又促进了汽车和房地产等产业的发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能实现对市场信息的专业化处理、客户资金的专业化投资、理财规划决策的专业化服务,这些都会促进个人乃至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个人理财业务可以有效改变个人金融资产的结构,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现状

在个人理财业务相对成熟的西方国家,个人理财称之为财务策划,是指财务策划师通过综合分析客户的收支,结合客户的要求与目标, 为顾客制定综合性理财设计方案, 并帮助实施的专业投资过程。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起步较晚,目前还是“如何处理自己的财富”。商业银行开展的个人理财业务重点局限在储蓄和消费贷款等简单业务上。这些个人理财业务的形式还只是处于一种初级阶段,缺乏品牌和经营战略,存在着业务品种单一、技术含量低、营销方式落后等不足,只能以一些简单的方式为客户进行理财服务,依然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

(一)理财产品结构单一

我国投资固定收益市场的理财产品占据了理财市场80%以上的份额。这与投资者的投资习惯密不可分。我国投资者偏好储蓄,目前储蓄式理财产品仍将成为主流。在利率市场化真正实现之前,储蓄式理财产品凭借收益相对较高且风险较低的优势,使得目前的产品形式在一段时间内仍将延续。

(二)理财产品缺乏创新

个人理财业务需要向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然而当前国内的理财产品在种类、结构和服务功能上大同小异。在业务范围上更多地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重新整合。另外,金融产品比较容易被复制,仿制出来的个人理财产品不仅在功能特点上相似,投资收益也大致相当。对于客户而言,现在的理财产品虽然种类繁多,但是缺乏特色的产品着实缺少实际且长久的吸引力。

(三)理财市场活动缺乏规范

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部分产品设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客户评估流于形式,风险揭示不到位,信息披露不充分,理财业务人员销售局限和投诉处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四)缺少高素质的理财人员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业务,涉及到银行,保险、税收、财务、会计、法律,投资等各方面理论和实务操作,客观上要求理财业务人员具备非常高的素质,须全面了解理财产品的各项功能。相对于正在飞速发展的产业规模,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人员队伍的现状却普遍表现为,门槛较低,缺少综合性、专业性的培养,因此很难为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同时还表现为,市场洞察力较低,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和创造投资机会。很少重视客户的维护和客户的增值服务,售后服务不到位,有的甚至没有售后服务。

四、发展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主要途径

个人理财业务的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市场环境正在开始规范化发展,市场参与者数量也在快速增长,已成为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因此,个人理财业务经营的情况决定了银行的效益和综合实力。采取措施巩固和壮大个人理财业务,已成为银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理财产品需要多样化

目前来看,理财产品挂钩的大多为储蓄、债券等资产,而涉及其他金融标的的产品数量较少。因此,理财产品需要多样化经营,向股票、外汇、期货等领域发展。今后,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建立将改变理财资金的投向,随着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的扩大,房屋贷款和汽车贷款也可能被金融机构打包做成金融产品卖给投资者。

(二)提升产品创新能力

创新是商业银行进行个人理财的强大推动力,推动个人理财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创新贯穿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始终。

加强个性化理财产品的研发,新推出的产品或产品组合在形式上应该简单明了,以便于顾客接受。考虑客户的收入水平、风险偏好、兴趣爱好等因素,研发更加个性化的理财产品。例如针对中年人群体,研发风险较大回报较高的产品,融入股票、期权等元素;针对广大农民群体,研发特殊金融产品,融入天气期货、自然灾害保险等元素,小资金也能实现套期保值的目的;针对收藏爱好者,研发以邮票、字画为标的的理财产品。通过这些方式提高客户的理财兴趣,进而提升自主品牌的认知度。

现如今,客户的自主意识更加强烈,这对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数据时代,通过积累客户资源,能够分析出客户的日常消费模式、消费偏好,进而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理财产品。这样使得理财产品更加个性化,大众理财也有定制的体验。

(三)加强市场监管

目前,我国现行法律中涉及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很少,造成对其监管缺少规范,没有作好必要的理财风险提示,由信息不对称等引致的消费纠纷日渐增多。由于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发展前景广阔、发展速度加快,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市场监管和法律规范,要严格监管银行理财产品设计、销售和资金投向;理财产品单独管理、建账和核算,合理控制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总额。以改善目前的这种发展状况。近年来,监管层多次出台相关政策,一方面严打老鼠仓惩治金融犯罪,另一方面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这有利于重振投资者士气,凝聚市场人气,增强市场信心,重新焕发市场激情与活力。

(四)培养专业理财人员

理财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到银行理财市场的发展,高素质的理财人才必须在具备良好素质的基础上经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因此,首先要加大个人理财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设置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制度,实现国内个人金融理财师认证,做到持证上岗,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对市场的认知能力。其次,要建立完善的考评制度,实行业绩考评,以此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另外,需要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实务操作经验,培养和提高交际和组织协调能力。

(五)允许金融的混业经营

金融混业经营,是指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的业务互相渗透、交叉,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分营业务的范围。金融混业经营是综合性个人金融理财业务开展的先决条件。当前客户的理财要求是希望银行能够提供一揽子的保值增值服务,但我国的银行目前基本上只能从存款时间的长短和利率的高低上为客户设计一些简单的金融理财服务方案,从市场需求的层面上来说,应该尝试混业经营的方法,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理财需要。

混业经营已是大势所趋,全球银行都向着综合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商业银行如能介入证券业务,直接为客户理财进行操作,在争取客户的同时可以形成新的利润来源。对此,针对我国目前的特点,可以采用试点先行、循序渐进的方法,考虑对银行开展此类业务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也可以出台一些相关的措施,从而使各商业银行可以大胆放手去开展个人金融理财业务。

(六)加大金融改革

从2013年6月以来,互联网金融迅速兴起,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新浪等互联网巨头纷纷跨界进入金融行业,以余额宝、百度理财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受到投资者广泛追捧。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受到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如今理财渠道多元化,资金向银行体系外流的趋势进一步增强,银行理财业务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传统银行跟进互联网模式,搬来就用,无疑很被动。银行需要加快网络技术研究和应用,加快网络化进程,从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到4G自助银行,从网上支付拓展到O2O模式,积极开辟新的业务领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