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5:42:4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产业发展的建议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从战略高度谋划人参产业定位与布局。人参产业是支撑北方特产大省建设的支柱性产业,人参药食同源产品有望成为百亿元量级的大宗出口商品。建议省委、省政府高起点统筹谋划产业发展,举全省之力做大做强人参产业。一是坚持高端定位。把吉林人参定位在国宝、国粹、真正的人参宗主国,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人参民族品牌,制订人参科技开发总体规划,包装人参大项目,争取国家资金扶持。二是实施大企业集团方略。把目光紧紧锁定在招大引强上,借助大企业和大集团的实力,整合人参产业的优势资源,全力打造人参产业的领航旗舰。三是强化科技支撑。以“国字号”旗舰医药企业为龙头,整合全省的科研资源,建立国家级科研机构,集中力量开展人参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努力实现人参产业的“科技突围”。四是提升人参产业软实力。人参源于中国,有4000多年的应用历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应下大力气发掘人参文化,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宣传弘扬中国人参文化,从文化力层面演变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要将数字技术转变为经济增长,中国需要营造物联网拉动增长的必要条件,并将这些技术整合到各个行业中去。然而,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受到我国具体国情的影响和限制,在其发展的不同层面上出现了各种制约因素,为此,下文针对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从政府层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角色,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形成物联网自循环的内生发展动力。
首先,针对物联网发展顶层设计缺位,各地各自为战的局面,相关部门应推出物联网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快制定出各省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及其相关子规划,避免盲目跟风、重复建设;其次要缩小物联网发展地区差距。通过比对发达国家物联网发展经验,我国物联网发展的重中之重仍是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应全力在最短时间内使物联网达到全国范围内平衡发展,解决因地区差距过大导致的物联网无法稳定发展问题。中国物联网产业要扩大发展,必须破除行业壁垒,使区域内物联网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加快整合,促使区域间物联网产业分工协作格局逐步建立起来。最后,在政府的政策方面,要明确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方向,制定出相关的发展规划和措施,进一步健全物联网发展相关的政策支持,建立物联网企业技术中心和交流平台,提供资金扶持和研发成本。对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核心技术开发项目、标准制定等产业链发展的核心环节应重点予以资金支持。
在厘清政府定位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形成物联网自循环的内生发展动力。依托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增强物联网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多方协作,推动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商业模式的发展应顾全到产业链中的多方需求,加强对设备商、集成商等积极性的充分挖掘,与此同时还应考虑到客户的潜在互动价值。
二、建立与我国国情相吻合的、开放性的物联网标准体系。
标准化将是物联网挑战下一个阶段的重要议题。物联网产业的标准将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标准体系,将随着市场的逐渐发展而发展和成熟。在物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单一技术的先进性并不一定保证其标准一定具有活力和生命力,标准的开放性和所面对的市场的大小是其持续下去的关键和核心问题。随着物联网应用的逐步扩展和市场的成熟,哪一个应用占有的市场份额更大,该应用所衍生出来的相关标准将更有可能成为被广泛接受的事实标准。
随着物联网信息的推进,我国要不断认识到物联网产业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的力量,建立起与我国国情相吻合的物联网技术的标准,构建起具有开放性的物联网的标准体系。在国际上的发展中,要不断呈现自身的竞争力,重视核心技术的开发,积极扩大国际领域,让我国融入到其他国家物联网发展中。还需要主导制定物联网的国际标准,把握住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动权,以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科技领域的话语权和在物联网领域的竞争力。
三、建立物联网监管的法律法规框架,促进物联网健康发展。
在中国,制定新兴领域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是相对滞后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并带来不确定性因素,将会造成相应的外部成本。在应用物联网技术过程中,如保障个人的隐私权、信息采集的合法性等问题,对物联网推行的通畅设置了障碍。因为物联网系统将会产生的数据爆炸,可能会引起隐私以及数据使用方式方面的担忧。有许多采集数据的形式,如车牌扫描仪捕捉超速者,无需征得同意就可直接运行,那么谁有权访问和控制数据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安全性的问题不仅要在技术上提供保障,同时也需要政府及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去约束信息的使用权限,让用户的隐私得到保障,从而在不同方面保证和维护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四、重视“产学研”体系建设,加快核心技术的研发。
对物联网产业来说最大的竞争就是高新技术的研发创新能力,掌握了核心技术就具备了市场上的重要竞争力。这需要政府把握国际物联网的发展方向,研发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不断引进或者借鉴国际上物联网的先进技术,并根据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实际需要,对技术进行再创新。
西瓜枯萎病是西瓜最常见的病害之一。据统计,2008年“丛林西瓜”因枯萎病受灾面积60hm2,减产1800t;2010年受灾面积70hm2,减产2000t;2012年受灾面积80hm2,减产2200t。可见,西瓜枯萎病的发生呈现上升趋势。
2农村劳动力缺乏
西瓜生产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强度大。近年来,由于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多为老人和儿童,劳动力缺乏现象普遍。
3产业发展水平低
目前,“丛林西瓜”种植较为单一,受市场经济影响较大,相关的加工业十分落后,尚无1家果蔬加工企业。
4合作组织带动少
截止2012年底,百胜镇瓜农自发成立的“丛林西瓜”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1523人,但专业合作社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方面并未起到应有的示范带动作用。
5环境污染严重
丛林地区属典型喀斯特地貌地区,盛产矿石,目前有4家碎石厂,1家商砼公司和1家水泥厂,其产生的粉尘严重影响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和西瓜的品质。
6基础设施薄弱
缺水问题一直是制约丛林地区发展的瓶颈。目前,丛林地区人饮工程进展缓慢,近50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在旱季,西瓜也得不到有效浇灌。
7早熟品种缺乏
“丛林西瓜”缺乏早熟品种,上市时间一般在7月底至8月初,较其它地方晚半个月,价格也处于劣势。
对策
1发挥合作社带动作用
专业合作社在技术实力上都强于单个社员,因此在西瓜的播种、育苗、嫁接、除草、施肥等方面应该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应当建立规范化品种示范基地3.33hm2,建立嫁接示范基地40.00hm2,建规模大棚和小拱棚示范基地各3.33hm2,建病虫害试验防治中心1.00hm2,培育西瓜种植大户。
2加强种植技术培训
百胜镇农业服务中心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技术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西瓜种植技术培训。聘请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和涪陵区果品办公室的相关专家,采取举办技术培训班进行讲解,并在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
3发展无公害和早熟西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无公害“丛林西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针对“丛林西瓜”上市晚、价格低等问题,应大力发展大棚西瓜,以弥补早市无“丛林西瓜”的缺陷,增加瓜农收入。
4改善生态环境状况
针对丛林片区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问题,要按照涪陵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对碎石厂、商砼公司和水泥厂进行技改,以减少粉尘污染。对技改后仍然达不到标准的,要停产整顿;对整顿后仍不合格的,逐步予以关闭,以改善生态环境。
5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水利是“丛林西瓜”发展的命脉,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已迫在眉睫。建议在回龙村新建库容为170万m3的水洞口水库和库容为140万m3的荞子沟水库,为丛林片区的发展提供骨干水源。新建提灌站6个、蓄水池46个,以解决西瓜地浇水问题。还应加强原有塘、池的维修和整治,使其发挥应有效用。
6增加资金扶持力度
农口部门和其它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专业合作社和其他种植大户的资金扶持,鼓励他们发展壮大。对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具有带头和示范作用的应进行适当补贴。鼓励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7加强产业配套建设
利用百胜镇创建的丛林产业发展园区,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整片推进开发。探索西瓜套种紫薯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引进果蔬加工企业,减少销售压力。加强物流和包装业配套发展,为“丛林西瓜”产业发展服务。
(一)从企业积聚到产业集群
以往通过园区建设,从空间上将一系列看似关联的企业集中到一起,实现了企业积聚,但是各个企业之间并没有相互联系,没有产生协同效应,竞争力较弱。而产业集群是在地理上集中且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如大学、制定标准化的机构、产业协会等)构成的群体,它是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产业集群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分工效率并产生外部经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还可以推动企业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政府要加强产业链和价值链研究,建立科学园区准入制度,严把审批关口,推动园区内业务外包,提供公共技术和服务平台,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在领域上讲,既要培育一批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也要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传统性产业集群。
(二)重视虚拟集群建设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企业积聚的局面,并且土地资源紧缺,许多城市很难有大片土地用于产业集群的发展,而且实体产业集群的形成,需要企业调整区位,成本较高,虚拟产业集群强调了虚拟(网络园区)的作用,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产业政策集成等手段,将相关产业的企业连接起来,形成虚拟产业集群,低成本实现产业园区升级。同时,要大力发展智慧园区,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将产业链上的不同企业连接起来,实现空间分离的产业集群效应,不论空间上属于哪里的企业,都可以通过会员制享受园区的服务和优惠政策,这样不仅可以整合区域性资源,也可以整合全国乃至全球资源。通过虚拟集群和智慧园区的同步建设,加强国内各类科技园区创新、服务和管理能力,为科技园区铸就一套超强的软实力,从而形成以科技园区位依托的一批产业集群。
二、从链条来看,重视产业链整合
(一)动态看待产业技术的演变
高技术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从全球产业体系中动态筛选,具有战略影响、新兴涌现、持续扩散的创新驱动型产业。最主要的特征是核心技术的高频演进、动态发展的,现实中往往是一代技术尚未形成产品,二代技术逻辑已经问世,三代技术原理着手论证,四代技术概念开始提出。在面对这样高速演进的产业,政府政策必须从静态思维中走出来,防止出现“支持某种核心关键技术产业”的提法,从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入手,培育和实现“基础科学研究―应用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创新―使用产业研发”的完整链条。同时,加强关键技术预测,制定和实施大型科技计划。
(二)重视产业融合
面对服务业与制造业、服务业与服务业在某些产业的融合趋势,产业促进也必须改变以工业和服务业为清晰边界、相互割裂的工作局面,必须建立系统的、有机联系的产业促进体系,通过加速产业融合提升产业水平。另外,政府要通过组织大项目积极引导技术集成创新,并通过产业化完成相关高技术产业的融合,满足我国的高端市场需求。
(三)整合产业链条,支持高端环节
新兴技术在研发端很难受到广泛的关注,而需要科技经纪机制等模式实现技术、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目前,普遍存在科研端和项目端脱节,项目端和产业端脱节,产业和基地脱节,没有形成链条化发展。发展新兴产业要坚持“研发―项目―产业―基地”和“咨询―金融―商务服务”两条线贯通。因此,在支持产业发展中,要动态的、有规划的对某些产业的关键技术、关键环节进行支持,要对产业融合的节点、关键技术进行支持,要对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进行支持。
三、从模式来看,重视要素的集成
现代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知识的持续积累、人才的创新集群、相关配套设施的有力支持。因此,必须建立科技、人才、资本、市场等高端要素密集积聚于集成,才能实现产业的持续发展。
(一)大力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新基金,完善金融支持体系
大力发展天使投资。天使投资者主要来自医生或律师等高收入人群和巨额遗产继承者、民营企业的成功创业者、大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政府要加大引导力度,使这些人群成为天使投资者,扩大天使投资规模;组建天使联盟,并借鉴美国的ACE-Net,组建天使投资者网络,通过网络平台,小企业其商业计划书,让投资者直接和创业者沟通、交流,以及组织培训和座谈等;健全天使基金的风险管理、项目组织、专家评审、盈利退出模式以及激励约束机制等。
加快发展风险投资。政府出资设立的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与国内外实力雄厚和经验丰富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一起,发起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以引导投资、带动贷款,分担风险、分享收益为原则,引导社会资金对科技型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带动商业银行贷款。
继续扩大创新基金规模和使用范围,积极发展私募股权投资,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主要用于投资高新技术领域知识产权清晰的中试及扩产项目,带动更多社会资金投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传统政府对企业的横向的、无歧视的创新支持政策,由于政府人员对于商业和技术知识的缺乏,以及申请程序的,只能暂时减少企业的创新成本,却不能改变企业的长期战略构想。区域创新系统以合作创新活动和支持创新文化为特色,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必须超越“科技活动相关机构”的范围,立足整个经济体系,着力国家创新体系的区域化。要从垂直管理向与企业合作转变,注重打造两个系统:知识应用与开采子系统,主要由具有垂直供应链网络的公司组成;知识生产与扩散子系统,主要由公共组织组成。同时,要重视服务业创新,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服务领域的创新。
(三)建立综合人才积聚机制
首先,建立合理的人才谱系,与衍生产业谱系相适应。要营造一个较宽的人才谱系,即不仅需要高层次的专业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而且需要一大批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创新能力、掌握熟练技能的技术工人,更需要大量的熟练劳动力来构筑高性价比的劳动力池。
其次,建立人才综合保障体系。具体政策措施包括:项目扶持资金,提供办公用房,专家公寓,协助在合作高校申请兼职教授,个人所得税减免,高端人士社会保障计划,解决配偶就业和子女上学问题等。
(四)利用政府购买、税收、补贴、价格等机制拓展市场
加大财政对消费者的补贴力度,推广新产品。采取多种形式的政府采购政策,新兴技术在研发前期没有明确的最终产品,并不在传统的政府采购范围之列;而且一些中间技术或不成熟的产品可靠性差,普通用户不会购买。可以考虑“创新采购”政策,即政府作为创新性技术(或解决方案)的先导用户,为新兴技术提供一个政府“引导市场”,来刺激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研发与创新活动,带动银行、创投和社会资金对新兴产业研发的投资,促进创新产品(技术)进入市场。通过税收改变替代产品的价格,扩大新产品的市场,如新能源汽车,可以通过征收传统汽车环境税,来刺激新能源汽车的需求。
四、从措施来看,重视政策独特性
政策既要具有普遍性,也要具有独特性。出台措施应该抓住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出台一些措施。以服务外包为例,中央和各地都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建议,但有几个方面,仍需加强。
(一)设立数据自由港
目前在承接国外关于信息及信息相关服务外包的过程中,由于信息涉及企业的机密,很多企业不愿意接受信息监管。可以考虑建立一个数据通讯出口港,借鉴发展制造业外包建立保税区的概念,只要数据来自国外,在加工处理后不在国内传播,则可以免于监管。
(二)大力推动政府(公共部门)外包
要强化预算约束,从利益上促进各级政府节约公共服务成本,进而推进服务外包的发展。政府服务外包领域可以包括电子设备、网络、软件开发和维护管理;培训教育,专业技术鉴定、检验、检测;统计、论证、咨询、课题调查研究,规划编制、法规规章等文件的起草;政府法律顾问事务,居家养老等社会公共服务,公务活动的组织、服务,后勤服务等。
(三)组建虚拟整合平台
服务外包企业集中在一个物理园区,没有必要,可以组建虚拟整合平台,主要手段是建立高速数据传输通道,如通过路缆、卫星等方式连接通信;同时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利用这些手段建立虚拟整合平台,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
五、从对象来看,重视领头企业培育
政府要加大对领头企业的培育,多关注和培育本土成长性好的中型企业,而不是只关注龙头企业的引进与服务。但是由于领头企业的识别需要专业知识和前瞻性,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来识别。同时,应该鼓励行业进行重组,通过竞争和整合来培育产业中的“明星”企业,从而提高行业应变能力。
六、从动力来看,重视挖掘现有企业的潜力
(一)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继续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点是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可以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相互参股等形式,逐步改制为多元持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建立起激励约束相容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和活力。
延吉市在吉林省的东部地区,地处高纬度之中,属于山林盆地,呈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点,森林覆盖率约为62.4%。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和低碳已经成为我们时展的主流,对于延吉市林业产业的资源问题,应该着眼现状,统筹布局,合理规划它的发展战略,抢占优先市场。如何引导延吉市人民在林业上寻发展,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
1 着眼当前现状,关于森林资源我们应该考虑的内容
整个延吉市在林业方面的经营总面积是129667hm2,林业用地面积约为91604hm2,林地面积为76649hm2,活立木总储蓄是6361410m3,它的天然林木是针阔混交林以及阔叶混交林,主要有椴树、柞树、色木槭、桦木、胡桃楸等种类,而人工林是以红松和云杉、落叶松为主要的纯林,在整个延吉市的相关分布来看,绝大多数的林木都集中在城市的中西北部地区,为天然萌生的次生林,林木年龄处在中龄阶段,一般直径10cm左右,高度在9m左右,郁闭度一般约为0.7,每hm2蓄积平均值为60m3左右,另外还有一些林场以及人工栽种的人工林木。
在整个林业产业发展体系中,发展规划方面略显滞后,一方面是因为这么多年以来没有一个科学的体系作为指导依据,去统筹规划林业产业的发展,在林地的利用率以及使用率上都缺乏高度的认识,让当地林业的发展变得毫无章程,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加之这种产业生长周期需要很长的时间,就更需要有一个科学的布局和规划,这一直是这些年来所缺少的弊端;另一方面是林业在总体上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重取轻予的现象,经常无限制地去索取这种资源,而关于这方面的反哺建设少之又少,最后引发经济不畅,在投资方面也就显得不足,没有一个多元化的科学体系支撑,是当前现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同时,林业产业这一领域在发展水平上也相对薄弱,竞争方面明显不足,这都是当前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关于这方面专业的人才资源更是匮乏,人力资源是掌握整个技术的关键人和决策者,这样匮乏的情况将阻碍林业产业的发展。
2 走好每一步战略决策,优化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延吉市所占的林业面积比例方面已经有了数据具体说明,这在延吉市大约有1444hm2的红松林,也就需要具体实行科学的发展战略来发展延吉市林业产业,可以通过扩建或者改建红松果林,只要以后不断地去优化重组这种树种的相关结构,加快它扩建以及改建的发展步伐,努力营造一个相对优质的红松林,并且加紧脚步,趁热打铁,每年都会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延吉盛产苹果和梨这2种水果,我们可以加强苹果以及梨的基地建设,果树在延吉市具有很久的历史,也是开发相对较早的一个产业之一,今后,我们更应该继承这种技术,结合当地具体的环境因素,充分利用相关条件,在适宜的地区多种植苹果和梨,种植出高质量以及高品质的水果佳品。
在养殖业上也可以通过林业来不断完善,延吉市牧地面积有10000多hm2,而灌木林地以及疏林地也有8000多hm2,可以依仗这些资源来大力发展畜牧业以及养殖业,形成饲养、销售一条龙的战线,充分结合它的资源条件,从而加速延吉林业产业的相关发展。
同时也可以施行林下药材这样的方式,或者是进行山间野菜的种植,现在人们都在追求绿色环保生态无污染的食物,这对于经济市场来说是一种客观的投入,对于林业产业的相关链条发展更是有促进作用;同时也可以培育一些食用菌类或者是木耳,从而加快林业产业的发展步伐。
综上所述,纵观当今林业产业的一系列发展状况,我们应该从以往传统的木材加工、木材生产以及经营林木的经济方式转变成为经济林果品产业、森林矿泉水、林草、涉林产品加工、林药、林菌培植、林下养殖以及林参间作等多种林业产业共同营作的经济运行模式,对于以往单纯利用林业资源转变成为林地相结合的有机资源合理规划与调度上,用科学的观念制定和规划延吉市林业产业的发展,推行先进的技术,为出口创汇以及环保生态画上精彩一笔。
[2] 王景敏.基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战略视角的“飞地经济”构建研究―兼论广西钦州市“飞地经济”发展优势[J].东南亚纵横,2011(6):73-76.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292-01
一、哈尔滨市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
哈尔滨市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着力制定信息产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同时制定了相关政策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哈尔滨市在计算机应用、传感器技术、电能仪表及自动化技术、机器人技术等学科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及先进水平。 作为老工业基地,哈尔滨市拥有大量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以及经验丰富的科技人员。拥有国内电工仪表行业规模较大的电子仪表制造企业。拥有信息产业重要生产基地。拥有从事计算机软件通讯和系统集成的企业。哈尔滨市聚集了具有研发实力的高等院校,这些高校培养了大批高级人才,高校还是信息技术研发的基地。这些配套企业与人才资源足以成为哈尔滨市发展信息产业的优势。
二、哈尔滨市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信息产业繁荣发展有赖于一个平稳、有序的产业环境,而这样一个产业环境的建设必须依靠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但是哈尔滨市没有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制定相应的地方规章,这样不仅挫伤了企业家投资信息产业的热情,更是严重影响了哈尔滨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也影响到了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
(二)信息产业规模较小
哈尔滨市信息企业拥有真正自主产权核心技术的还很少,难以在信息产业中形成拉动作用。哈尔滨市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产业环境相比沿海省份明显不足,市内的各信息企业之间关联性弱,没有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各企业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哈尔滨市信息产业发展还存在行业和城乡等各个方面的不均衡,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城市中心的几个区,周边地区几乎没有布局信息产业。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哈尔滨市内就存在着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个行业间需求不同的客观因素。
(三)资金和技术投入不足
历经“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四个五年规划阶段,哈尔滨市对信息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是整体上仍低于哈尔滨市一些重大行业的资金投入。同时哈尔滨市信息企业融资渠道比较单一,企业规模比较小,难以得到金融机构资金支持。哈尔滨市也采取过一些措施尝试解决信息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但是这些措施大部分是针对一定规模以上的信息企业的,大部分规模以下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很难获得来自政府方面的支持和扶植。因此,投入资金的不足,直接制约了信息企业发展规模的扩大,实力的迅速提升。
(四)信息产业人才缺乏及企业创新不足
哈尔滨市信息产业人才结构呈现为头小中间大的人才结构,这种不良的人才结构也导致哈尔滨市信息产业没有更快的发展。信息产业从业人才的缺乏,尤其是高级人才的缺乏,对哈尔滨市信息产业的发展是致命性的,因为这样使得哈尔滨市信息产业难以做大做强。随着人才市场的开放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才自由流动性大幅度提高,信息产业人才主要是根据自身劳动力价值被承认的大小来决定事业选择。哈尔滨市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沿海地区,加之人才观念未能跟上时代步伐,有些甚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对人才的待遇重视不够,使得哈尔滨市中高级人才和企业单位原有的技术、管理人才大量流失到沿海发达地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行业竞争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对高技术行业的信息产业而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否足够强大,关乎着企业甚至是整个行业的前途和命运。大多数哈尔滨市信息企业不具备足够的自主创新能力,重点产品核心技术比较落后,且在产业链中长期处于低端位置。这一方面是因为哈尔滨市信息产业原有的体量较小,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另一方面是由于哈尔滨市对信息企业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不足,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企业缺少进行自主创新的资金。
三、促进哈尔滨市信息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信息产业法律法规
哈尔滨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的产业政策,并根据哈尔滨市信息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哈尔滨市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为此应该推动信息产业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加强信息企业与哈尔滨市相关部门的沟通,共同促进哈尔滨市信息产业繁荣发展。哈尔滨市信息企业在地域上已基本形成一定程度的集聚,但是产业外部的服务体系还有所欠缺,因此整体规模与其他省市相比较小。因此哈尔滨市需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帮助等方法建立产业聚集程度比较高的服务支持体系,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产业基地。
(二)优化信息产业人才结构
信息产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哈尔滨市信息技术人才缺乏,基础设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导致资源大量浪费,而且哈尔滨市整个信息产业技术含量偏低。要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达到信息产业发展的目的,就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因此,哈尔滨市应该积极制定相应政策,加强在科研和教育方面的投入,充分利用好本地高校多人才多的资源优势,加强对信息行业优秀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充分研究并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分配和激励政策。结合哈尔滨市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引人、用人、留人制度,促进信息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科技研发队伍的成长和壮大,鼓励各类人才合理而有序的流动。
(三)建立信息产业沟通渠道
哈尔滨市信息产业中小企业数目多,由于中小企业技术能力较弱,同科研机构交流对话的机会很少。因此,强化哈尔滨市信息产业科技中介结构的作用非常必要,应该努力使之成为科技转移和成果转化的桥梁和推动力。同时,哈尔滨市应该在技术政策方面充分强调突出创新和产学研结合的重要作用。充分鼓励技术创新,加强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保护。同时需要健全市场竞争机制,鼓励良性竞争,为信息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哈尔滨市相关部门应该为信息产业发展创造好的外部环境,使科技成果能迅速的转化为生产力。要进一步促进和扶持信息产业率先崛起,拉动哈尔滨市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同时支持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哈尔滨市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
(四)健全信息产业投融资机制
哈尔滨市应该在资金上给信息产业以强有力的支持,同时采取积极措施,为企业扩展融资渠道。哈尔滨市应该加大财政资金对哈尔滨市信息产业支持力度,尤其是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对信息产业的资金投入,应该规定财政资金支持的年增长率不得低于信息产业发展速度。这样即可以在指标数量上满足行业发展的要求,也可以将这种投入固化,从而建立政府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哈尔滨市信息产业资金投入需求能长期得到满足。积极引导社会闲散资金投向哈尔滨市信息产业,建立多渠道社会融资体系,健全信息产业风险投资机制。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哈尔滨市信息产业,提高外商对哈尔滨市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的认知度。抓住世界经济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抓住我国产业发展向内陆梯度转移的机遇,通过各种方式吸引更多外商企业在哈尔滨市投资。
参考文献:
从国际发展看,移动支付目前主要存在三种商业模式。
(1) 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作为主导的运营模式。这种模式以银行推出的业务为核心来推动移动支付的业务发展,通信运营商处于价值链的下游,以信息服务商的身份出现,不参与支付活动。运营商与金融机构合作的模式也归于此类,毕竟在双方合作模式下的清算、结算都是在金融机构的账户或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账户上进行,通信运营商只是提供一个通道。
(2) 以第三方支付企业为主体的运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第三方支付企业作为单独的经济实体处于产业链的核心环节,通信运营商和金融机构只是作为合作伙伴存在。
(3) 以通信运营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以通信运营商为核心来管理价值链上游和下游企业的协调发展,金融机构不参与支付活动,用户直接与通信运营商接触。不过,通信运营商需要承担金融机构的责任和风险,服从于金融机构的监管。
无论采用何种商业模式,移动支付的盈利主要来自前向用户服务费、结算手续费和后向商户服务费三方面。
2 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模式的初步探索
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陆续发放支付牌照。移动支付业务作为牌照包含的六大支付业务范畴之一,正式授权给合规的第三方支付企业。2011年年底,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齐聚移动支付。至此,我国移动支付半封闭开放模式的产业链正式确立,中国人民银行以及支付清算行业协会作为产业链的协调监管机构严格把控准入关,使得整个产业链不至于过度分散,也不至于过度封闭。
从短期看,虽然盈利空间还不是很大,但移动支付能够增加用户黏性,带动其他各项增值服务的收入,因此,产业各方对移动支付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
由于移动支付产业链过长,产业链内没有任何一方能够单独将该业务一手包揽从头做到尾,加之移动支付尚欠缺统一的行业标准,若产业链环节中的各方各自为战,整个产业的发展必将举步维艰。因此,有必要在政府的有力引导和扶持下,积极探索创新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共赢的局面,加快推动移动支付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3 构建成功移动支付商业模式的必然要求
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健康、有序的移动支付产业商业模式的构建,离不开产业链参与各方的专业分工与有效协作。
(1) 行业间开放。移动支付相比其他增值业务,涉及的企业最多,面临的社会环境也最复杂,各行业应该携手共进推动行业开放。通信运营商拥有广泛的移动用户群,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拥有强大的资金清算体系,通信运营商希望POS终端机开放共享,金融机构同样也希望手机支付开放共享,行业间应该开放共享。
(2) 资源共享。各方独立发展的用户,会导致用户群体割裂化比较明显,也会让用户对业务产生困惑,不仅会加剧竞争,某种意义上也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移动支付产业各方聚拢在一起,会让格局及各自的角色定位更加明朗化,才能有针对地提供差异化服务,实现良性发展。
(3) 标准统一。为了抢占移动支付市场的主导权,近两年来,中国银联主推的13.56MHz标准和中国移动力推的2.4GHz标准对国家标准的争夺从未停止,并且各自也都开展了小规模试点。从实际看,标准问题是制约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瓶颈。标准要统一,但不一定要单一。对于整个产业发展而言,单一的标准往往会形成垄断,会扼制创新,应鼓励多标准并存,只要不违背整体发展原则的自定标准就要提倡。
4 关于加快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建议
(1) 尽早出台移动支付标准。在全面梳理移动支付现有相关标准的基础上,从关键技术、系统结构、信息安全等角度构建我国移动支付标准体系框架。要坚持自主创新,从应用基础、联网通用、设备应用、安全保障、相关技术等几个方面,规范移动支付全过程。建议涉及通信相关技术的以通信行业标准形式,涉及银行监管的以金融标准形式组织制定和,涉及多方参与的由参与方共同组织参与制定,加快促进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
(2) 注重商业模式建设。由于尚无成熟的运营模式,移动支付作为第三方支付中产业链最长、参与者最多的产业,应该加强产业上下游的协作和跨行业的协调,开展深层次的商业合作,实现产业共赢。
(3) 鼓励产学研应用开展技术合作。通过科技加大专项的实施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核心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帮助企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带动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推动产业价值的提升,带动产业发展。
(4) 强化安全保障体系。安全是移动支付发展的根基,要加强移动支付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通信基础设施的安全管理,为移动支付发展营造安全的网络环境;要进一步引导用户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主动采取身份识别、安全加密等手段,提高移动支付交易的安全性。
近年来,3G终端普及速度加快,消费者对移动购物需求日益迫切,这为移动支付发展奠定雄厚的基础。基于先天的用户优势,移动支付业务将是今后一段时期通信运营商发展的重点业务,而这其中尤其要把握两个方面:消费者认可是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行业应用突破是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主要路径。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目前实现中国经济增长转型的重要渠道有两方面:一是通过传统产业的升级、创新和结构调整提高中国制造业的附加值;二是通过推进新兴产业的崛起和发展形成中国经济的新亮点。文化创意产业在这两方面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大力发展创意产业,不仅能够引领我国经济走出金融危机,创新传统产业,而且能够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助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1.创意产业是促进传统产业创新,引领经济走出危机的先导产业之一。
在金融危机中,创意产业能够找到自身发展的机会,如国际市场上的“口红效应”,八十年代日本动画王国的崛起,九十年代韩流的风靡,等等,这些经验表明,创意产业的发展是带领经济走出危机的先导产业,并能够促进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但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而言,其积极意义不只是一个新兴产业的概念,也不仅仅是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和出口,而在于创意产业对传统产业创新的推动,以及在更广泛领域的系统性创新。
在全球金融风暴的严峻形势下,传统产业的创新已成为一项十分迫切和重要的工程。目前,我国总的对外技术依赖率超过50%,工业产品的新开发技术有70%属外源性技术。而且随着日益加重的资源环境的压力,我国制造业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变低附加值、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因而我国是急需创新精神的国度。创意产业超越了传统文化产业的范畴,是将文化资本重新组合引入经济系统的新业态,其特点就在于把文化、技术、产品(服务)和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各行各业都可借助创意产业的发展,或应用其成果,更新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与策划,开辟新的“蓝海战略”、“品牌战略”和“营销战略”,从而促进整个经济系统的升级。比如:传统产业可以通过创意的融入,附加更多的文化内涵,开辟“蓝海战略”,实现差异化竞争;或塑造有特色的品牌,从而提升竞争力;在各类产品设计,以及城市建设中都可融入文化创意,包括以色彩调节人们的心情、以结构满足人体的舒适和方便人员的操作、以独特的造型给人们以丰富的想象等,都可有效地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在市场营销中融入文化创意,引起消费者的文化认同、产生共鸣,或好奇心,可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从而有助于拓展市场,也是启动内需的有效切入点。
2.创意产业是“两高一低”的发展模式,是中国经济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有效战略。
从长远看,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根本措施还在于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创意产业正是以人为本的新发展模式,其发展将有助于实现从投资驱动向从创新驱动的转型,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
第一,人的创造力是最宝贵的资源,也是可再生资源,发展创意产业是开发人类自身的主体资源,较少消耗自然资源,属于 “两高一低”(高增长、高附加值、低消耗)的发展模式,不仅能给每个有创造力的人提供发挥才能、创造财富的机会,而且能够促进整个中华民族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创意阶层的崛起。
第二,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通过创意加以开发,可为人们提供文化含量较高的产品和服务,也可以将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与此同时,创意产业在有效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创造出更多财富和就业机会的同时,也能够以大众化的文化消费品为载体,引领和传播新观念,提升群众的文化素质,促进人的自身发展。
第三,文化创意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和融合力,通过现代技术的嫁接,与科技创新形成合力,几乎可以融入到各行各业,使各行各业的产品和服务都成为一定文化的载体,从而实现传统产业的价值创新,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3.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够提升国家软实力,并在全球市场掀起“汉风”热潮。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国际上汉学升温,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人利用中国的文化开发了“花木兰”“功夫熊猫”等,赚了大把的钱;韩国人抢注中国的端午节,中医文化等;日本人利用“西游记”“三国演义”拍动画,编游戏。外国人都在借中国文化发财,我们岂甘落后?以中华文化之精华为基础,注入时代元素,融入产品与服务中;把文化创意、高新技术和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并借势开拓国际市场,必将超越“韩流”,掀起巨大的“汉风”。
“汉风”的形成将有助于富含中国文化内涵的产品和服务走向国际市场,一方面可以为中国传统制造业打开新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还能够加快我国新媒体、动漫、网游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产业的发展也是弘扬中华文化,输出中国价值观的有效载体,让世界更客观地了解中国,提升我国国际形象,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二、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关情况及鼓励措施
1.发达国家都有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但各具特色,发展模式不尽相同。
创意产业的核心要素是创意人才和文化资源,这两个要素都具有鲜明的地方个性特色,因此,世界各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一般而言,发达国家都拥有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但因各地经济文化基础不同,没有统一的发展模式。
比如英国,由于历史上殖民文化形成的语言、宗教和价值观念泛世界化,所以其传统文化符号和体系以整个世界为市场,比如莎士比亚、狄更斯、摇滚、足球、BBC、大不列颠百科、牛津词典等等。而美国创意产业发展借助两大驱动力:一是在其效率经济模式的基础上,文化得以传播,成为世界时尚,比如好莱坞、牛仔裤、芭比娃娃等;二是在技术领域的创造力,以硅谷、波音、微软、谷歌等为代表。法国、德国、意大利的特点是利用其历史文化影响力,比如文化遗产、音乐、美术和时尚。日本的创意经济是随着经济增长而兴起的,作为世界上影响最大的非主流文化体,日本的机器人、动漫、工业设计均体现了人类卓越的创造力。韩国尾随日本,在政府强力主导的推动下,日益增强其创意产业的影响。其他如拉美、非洲、以及亚洲其他经济体,除了满足其自身的需要之外,基本上以“异域文化”的面目出现于世界创意产品市场。
2.发达国家创意产业的发展已超越一般文化产业层面,进入创意经济的系统创新阶段。
国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英国为先驱,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半期开始已经经历了十几年,从当初注重发展与文化含量高的相关产业部门(如英国政府划定的13个产业部门,其中大部分为文化艺术产业门类)已经逐步发展到包括“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等在内的整个经济系统的层面,进入了创意经济的新阶段。创意成果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投入要素渗透和融合到各行各业,产业间的界限趋于模糊,触发了整个经济的系统性创新。在创意经济的新阶段,由于创意产业已经超越传统意义上文化产业的单一产业层面,因此各国政府在实际操作中,也跳出了初期主要依靠文化部门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局限,由具有综合协调职能的部门负责创意经济的推进,比如,英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和香港、台湾等地区均采取了高层的综合推进机制,为适应新的发展,德国等欧洲国家也改变了原先将创意产业等同于文化产业的提法,成立了诸如“创意柏林”的社团组织,2009年“德国”杂志出了介绍德国创意产业的专辑,同年德国外交部印制了介绍德国创意产业的年历,翻译成多国文字,由各驻外使馆向全世界散发宣传。
3.政府采取各种扶持措施积极协助开拓国际市场。
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除了政策、人才、资金等条件之外,市场规模的扩大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各国政府都非常支持文化创意产品走向世界,积极通过各种方式宣扬、推介本国的创意产业和产品,包括制定创意产品出口相关保障、税收优惠、贷款支持等政策;在海内外组织开展各种创意活动,鼓励、引导创意企业、创意产品走向国际。比如日本,自2004年起完善了东京内容产品国际交易市场(TIFFCOM),今后的目标是使其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市场,以支持日本的内容产业进行海外扩张。同时实施“视频内容产品国际合作制作基础设施整备项目(J-Pitch事业)”该项目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设立“综合信息中心”为国内外企业、业者合作提供信息、牵线搭桥;二是在世界各国举办工作展示会,促进剧本开发,建立人脉网络。
4.鼓励各类非政府组织直接参与本国创意产业的发展。
国外政府在创意产业发展中十分重视发挥协会、大学、研究机构等非政府组织的桥梁、中介作用,使政府不必直接与企业打交道,可从繁杂琐事中抽出身来制定法规、宏观政策、计划与目标。比如英国,设立了各种形式的中介组织,政府向他们购买服务,这些中介组织主要发挥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作用,帮助和指导创意企业,将它们的创意产品推向市场。英国政府不直接干预市场及企业行为,从创意企业的培育、审核、认定、监督到人才、资金支持,全部由非政府组织负责实施,政府只对其进行资格认定、下达任务指标,并实行指导、监督。
5.重视中小创意企业的发展,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
创意产业发展的主体实际上是广大中小企业,因此各国都很重视扶持中小企业,直接对中小创意企业(不仅仅是园区内企业)实施了从资金支持、减免税到技术、人才、市场开拓支持等积极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建立信用担保和价值评估体系、官民合作投融资体制、银行贷款优惠政策、出口风险保障制度、提供公共服务平台、政府采购制度等措施。比如日本,在投融资方面,由政府与民间合作成立投资基金,以投融资、参股、参与经营等多种形式支持中小企业创业、经营;在保险方面,对出口内容产品签订知识产权转让合同后由于战争、买方企业倒闭、外汇汇款限制等等原因而导致的不能回收货款进行广泛补偿;在税收方面,规定中小企业进行设备投资时,其购买设备经费可减免7%的税额,或特别冲抵30%。
6.出台激活和培育本国创造力的长期战略性政策。
创意产业的核心资本是人的创造力,各国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的确立都取决于创意人才及其才能的发挥,所以各国在创意产业的长远发展战略上加大投入,出台激活和培育创造力的长期政策。如英国2008年2月的“新经济下创意英国的新人才”战略报告,提出了要激发每个人的创意才能,缔造一流的创意企业、培养一流的创意人才,报告确定了26条详细行动计划和相应目标。第一条就是从儿童教育抓起,尽早发现个人的创意才能,并分别对青少年、成人创意才能的培养,创意人才的就业等提供诸多帮助和有效通道,日韩都在高等院校新开设了创意产业相关学科,韩国对于急需高级复合型创意人才,采取了集中培养的方式。2008年为应对危机,新加坡政府出资一千亿新元实施提高企业设计能力的培训计划。
三、加快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具体政策建议
1.将发展创意产业列入国家创新计划。
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两大引擎,它理应成为国家创新战略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此建议尽快出台与“科技创新”并驾齐驱的“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和近期行动计划。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展创意产业是解放文化生产力的重要举措,不仅要推进文化的产业化,还要推进产业的文化化,使各行各业的产品与服务都成为一定文化的载体;同时要整合各种文化资源,通过应用技术的嫁接为各产业的创新服务。
2.营造宽松宽容的文化氛围,鼓励各类创意产业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文化创意的繁荣需要宽松宽容的文化氛围,对各种文化创意,只要无害就应允许其存在。同时创意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多元文化的交流,交流可以促进创新。
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重点推进包括协会、研究机构、大学等非营利组织的建设,这既有利于突破条块分割的弊端,也有利于更广泛地开展国际交流。为此建议:尽快成立全国性创意产业协会,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协助政府推进创意产业的发展;建立国家创意产业品牌促进中心,定期举办节事活动,设立国家级的创意产业大奖,为创意企业和产品提供信息、展示、推介等公共服务。
3.制定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
石墨不仅是一种矿物,更是一种具有巨大战略价值的稀有资源。国际市场每年需要石墨精矿粉750万吨,而1吨精矿粉需要12吨粗矿才能生产出来。我省石墨虽然已探明储量巨大,但面对需求同样巨大的国际市场,我们还没有将石墨提升到国家安全战略稀缺资源的高度,相应的保护性开发政策措施也没有到位。
2.产业处于粗放发展阶段
一是我省石墨开采较早,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曾对鸡西石墨进行了掠夺式开采。20世纪80年代,我省地质部门对全省进行了地质勘查,然后相关工作基本停顿。
二是我省在石墨开采中,除一些大矿外,其余均无正规设计及开发方案。开采多以地表露头的矿体为基础,向深部、周边拓展,有矿就采,采富弃贫;大部分矿山缺少废石场,剥离物就近堆放,有的甚至放在矿体上。乱采滥掘现象屡见不鲜。
三是矿权设置不合理。以鸡西为例,因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矿权配量,仅某一个石墨矿的矿权就占鸡西市储量的70%,而其生产能力仅有7万吨,矿权占有量过度集中。
3.产业结构不合理
从组织结构看,企业数量多、分布散、规模小。大矿产量仅为7万吨左右,中型矿只有2万吨左右,大部分企业的产能在1万吨以下。
从产品结构看,主要为低碳石墨、中碳石墨和少量高碳石墨。石墨深加工制品刚刚起步,品种少、档次低,高附加值和超高附加值的产品研发没有跟上来。
从技术结构看,主要沿用传统工艺技术,缺少创新,工艺设备亟待提升。
4.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没有独立的研发机构和科研队伍,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缺乏市场核心竞争力。
5.环境污染较重
我省采选企业开采随意性^大,开采之后无复垦方案。石墨开采形成的废弃采矿场、废石、废渣等乱堆滥放,废水随意排放,严重污染了周围的土地、地表水系及矿区的生态环境。
二、我省石墨产业发展的主要建议
1.制定严格的保护发展规划
由于石墨产品可用于诸多高科技领域,加之储藏有限,在国际市场属于稀缺资源,价格始终处于上涨状态,其中高纯度石墨,可膨胀石墨、球形石墨和石墨烯复合材料价格上涨空间更大,往往是原料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由于我国和我省对石墨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科研滞后,绝大多数处在卖原料阶段,导致在国际石墨市场上没有话语权和定价权。现在如果不从战略高度认识,不进行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很快会步稀土的后尘。因此,应尽快制定我省石墨产业保护发展规划,分期分批有序开发,规模化开采、保护性开采,最大价值、最大效率地利用资源。再不能为一时发展,搞村村冒火户户冒烟,既卖不上价又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
2.以创新驱动石墨产业发展
面向现阶段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瞄准长远目标指向的发展制高点,利用国家石墨中心落户鸡西的机遇,迅速组织相关科研单位开展科研工作、组织高校设立相关专业培养人才,同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深度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展重大关键技术研。同时,眼光向外,把石墨产品加工领域的行业领军企业招进来,向高附加值石墨产品进军,提高我国在国际石墨市场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3.发挥好政府的更好作用
【关键词】
数字电视;产业;发展
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我国的数字电视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各类电视节目不断增多,更好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节目需求。虽然我国电视产业处于上升状态,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依旧受到多种因素的阻碍,致使数字电视产业难以更好进步。基于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意义,其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在多方面都能起到较好作。因此,如何更好发展我国数字电视产业成为有关部门面临的重大问题。
1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情况中,基于数字电视产业自身特性,其涉及到多个主体,所以其中会存在多种利益关系。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对很多细节问题没有进行明确,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数字电视产业相关部门的认知水平以及利益问题都存在着差异,所以很难在一些问题上进行统一。在这种情况下,有些部门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其可能会通过自己手中权利做出一些违反相关规定的事,致使数字电视产业总是保持停滞不前的状态,难以获得有效发展。基于数字电视自身特性,国家一般会制定出相关配套标准,以促进数字电视更好推广和使用,这对提高我国数字电视产业方面的自主知识产权有着重要作用。虽然我国配套标准在不断完善,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由于数字电视的复杂性以及综合性,相关配套标准往往不能发挥出有效作用,从而给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不利。数字电视产业涉及的产品种类及产业类型较多,我国虽然在整体上有了较好发展,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数字电视产业中的多项环节都处于停滞状态,难以实现数字电视产业的全方位发展。基于我国国情,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会受到地区经济水平、群众认知度等因素的影响,而且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目前并不能完全实现无空间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盈利情况并不理想,给其更好发展带来了极大不利。
2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方法
2.1完善相关制度
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相关法律发挥不完善,版权维护成本较高。基于数字电视产业自身特性,很多相关部门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不与其他部门进行配合,致使各部门在许多方面都不能达成共识,从而给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不利。因此,基于目前数字电视产业的混乱性,我国相关部门必须对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析,针对存在的各种问题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并细化相关条例,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权利,要求其相互配合,共同促进数字电视产业更好运作。各级政府还应采取抓住内容,放开管道的原则,引入民间资本,参与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及运营。
2.2优化产业环节
我国数字产业中有许多亟待发展的环节,包括演播厅设备、数字电视业务运营商、数字电视接收终端产品等方面。这些环节不仅对数字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其对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在国外的推广也有着较大作用。因此,国家必须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对数字产业中各环节的发展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并加强对相关技术的创新,鼓励有关机构加强对相关环节的研究,并加大投资力度,从而更好对数字产业中各环节进行优化,这样才能更好促进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数字电视网络运营商,政府应加大网络整合,通过行政和市场相结合的手段,化零为整,逐渐从县市网到省网,再到全国一张网。
2.3提高服务质量
数字电视产业的服务对象是用户,所以提高服务质量、增强用户使用数字电视的积极性能够较好促进我国数字电视产业更好发展。建议:①国家可采取一定的福利性措施鼓励运营商进行数字电视网络的双向改造,实现三网融合,使得基于数字电视网络可提供更多服务,吸引用户从看电视到用服务;②对个电视台等内容提供商根据用户需求研发出更多种类的节目,并增强节目的感染力,提高直播节目的观赏性;③运营商积极开发节目观看者与直播节目的互动环节,增肌投票、评论等环节,改变原有被动看节目的形式,提高观看者对节目的参与度。
3结束语
在实际情况中,我国的数字电视产业虽然得到一定发展,但是受人为因素及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依旧存在较多问题。我国数字电视产业中许多环节都有待发展,而且对数字电视产业的整体进步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有关行政部门及各级运营商必须完善相关制度、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丰富相关内容,从而更好吸引用户,促进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2011年后,传统保险营销渠道增长乏力,难以解决成本控制的问题,银行网点人队伍也已基本达到行业上限。与此同时,互联网保险业务却开始跨人发展的快车道。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11年至2013年,国内互联网保险业务公司数量从28家上升到60家,年均增长达46%;规模保费从32亿元增长到291亿元,增幅达810%;客户数量从816万人增长到5427万人,增幅达566%。相比其他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发展,互联网保险起步虽晚,但增速迅猛。
日前,我国互联网保险主要以保险公司白建网络平台、电商平台、第三方中介平台和专门的网络保险公司等经营模式为主。其中,以保险公司白建网络平台、电商平台等在近两年表现尤为突出。各种经营模式各有利弊,保险公司具备产品设计能力和牌照优势,电商平台具有流量优势等。在互联网发展的渗透作用下,各个平台之间也开始逐步开展合作,融合各自优势,分销、代销渠道快速增长,并提供了电话支付、第三方支付等多种快速支付方式,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为投保客户提供便捷服务,取得了快速发展。
我们认为,互联网保险之所以能在近几年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既得益于“互联网+”时代的大环境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与保险业特殊的业务产品以及民众消费观念的转变有很大关系。这种爆发式的增长,更多的只是集中体现了由传统的业务渠道向互联网业务渠道的营销方式的转变。在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以及资源整合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挖掘潜力。
二、互联网保险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1.互联网保险产业发展优势
相比传统保险业务,互联网保险产业发展的突出优势集中体现在丰富的资源和便捷的服务上。客户信息、产品业务需求等资源的开放性和互动性更强,从而推动对日标客户群有针对性的进行产品创新和组合,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节约大量的经营成本。互联网保险更是完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仅限于营销环节,在理赔服务等方面也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
2.互联网保险产业发展劣势
互联网保险改变了业务员与客户面对面交流和交易的方式,在流程和程序上存在着很多相对不够人性化的地方,对于客户的问题也不能直接和形象的给出解释,对于新产品的营销来说有一定影响。此外,互联网保险同样面临一些其他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共性问题,比如支付安全、客户隐私信息保护等网络安全风险问题。
3.互联网保险产业发展机会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互联网保险已具备相当规模。随着保险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互联网保险仍是各方关注和未来加大投入的重点。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推进和落实,网络环境将进一步改善,网络普及率进一步提高,也将继续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潜在客户群。日前正在大力推进的由云计算、大数据、企业移动及企业终端安全组成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加为互联网保险产业发展带来有利条件。
4.互联网保险产业发展威胁
国外保险业的大公司大举进入和国内新晋公司的成长,将进一步加剧产业竞争。国外公司在资金实力、管理经验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新晋公司则在优惠费率等方面力度更大,对市场的分割均有一定的冲击。此外,未来互联网的未知变革对产业发展的不确定影响,如去年由“打的”引发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的线下支付市场争夺战即是对第三方支付市场格局的一次重新洗牌。
三、互联网保险产业发展建议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国内互联网保险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综合上述分析,有关发展建议如下:
1.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
经过近三年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保险市场抢夺已趋于稳定。投保客户对“价格优惠”、“活动赠品”等商家策略逐渐不敏感,而对保险公司的理赔服务能力等越来越注重。
2.强化产品创新能力
Abstract: Culture is the soul of the city and the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Development of a culture is conducive not only to our city 's cultural industry chain to build, but also to promote the city culture strong city strategy, to build the core value system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maternal culture industry; the core value system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20-02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深入发展母爱文化不仅有利于我市母爱文化产业链的打造,而且对于推进我市文化强市战略实施、打造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我市母爱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紧紧围绕我市母爱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我市母爱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立足独特的母爱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弘扬发展母爱文化,自2008年以来连续举办了四届中国(乳山)母爱文化节,并将每年5月份确定为“母爱文化月”,开展了“十大杰出母亲”和“十大孝星”评选、优秀母爱歌曲演唱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发了以“母爱圣地、幸福乳山”为主题的城市形象专题片、旅游音乐片、广告片,红色母爱题材大型吕剧《乳娘》在我市首次上演,申请注册了与母爱文化相关的商标、网站域名以及通用网址,在城市显要路段、公交车辆设立了母爱文化宣传的高炮广告、车体广告,制作了“母爱圣地、幸福乳山”对外宣传画册,出版了《母爱无疆》、《母爱温情山》等母爱系列丛书,举办了 “欢乐中国行----魅力乳山”、“母爱颂――总政歌舞团赴乳山慰问演出”等文艺晚会,吸引了央视、旅游卫视、新浪、搜狐、《中国妇女报》等50多家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每年母爱文化节前后有近10万旅客来乳山感受母爱文化,极大提升了我市的知名度、区域形象。特别是借助母爱文化的影响力,先后引进了山滨海旅游度假区、福如东海文化园、东方如意国际城等重点旅游项目,开辟了“母爱文化”旅游路线及景区景点,举办了“东方欢乐节”、“欢乐向前冲、相约山”等一系列旅游互动活动,形成了母爱文化旅游品牌,促进了旅游市场的持续火爆,旅游综合收入、来乳游客数量均增幅在20%以上,旅游产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在母爱文化项目落实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目前我市已聘请专门机构对母爱文化产业进行了规划,并且“十二五”期间确定了27项精品工程,需要进一步落实相关单位责任,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是挖掘层次有待加深。目前一些母爱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仍处于零散状态,“母爱圣地”的独特魅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彰显,还没有实现资源优势的价值转化。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珍贵的亲知、亲见、亲闻的当事人、人物照片、历史资料正濒临遗失,如当年胶东育儿所的乳母仅剩肖国英老人一人,亟需进行抢救性挖掘处理。
三是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突出表现在星级酒店宾馆、大型演出场馆等要素在数量、档次等方面还满足不了母爱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深入发展母爱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一要加强领导,推进落实。建议探索设立母爱文化发展办公室,充实策划、组织、宣传、规划等方面专业人才,统一负责母爱文化建设工作,在已完成母爱文化产业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细化工作举措,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母爱文化发展,将母爱文化发展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单位,纳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考核,作为年终评先选优的依据,调动各级各部门发展母爱文化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