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风险管理意义

风险管理意义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42:4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风险管理意义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风险管理意义

篇1

风险传导理论是基于风险管理在风险识别、估测、评价、决策、控制方面的完整理论体系之上的新兴理论。该理论的核心观点——风险具有传导性、方向性、动态性、耦合性,以及该理论对风险的解构和基于风险传导特性的管理方法,特别适用于具有明显结构层次和流程次序的企业行为和社会事件。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该理论对于产品创新设计这一流程性极强的企业行为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

一、风险传导的理论基础

风险传导理论是建立在风险管理理论研究基础之上的,风险管理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为风险传导理论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石。通过对风险传导理论相关研究的调研发现,多米诺骨牌理论(Heinrich’s Domino Theory)与能量释放理论(Energy Release Theory)是构建风险传导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多米诺骨牌理论又称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是由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W.H.Heinrich)在1931年提出的。他借用多米诺骨牌的传递效应以阐明导致伤亡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及其之间的关系。该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该理论强调避免人的错误行为,强调人为因素在风险发生中的地位。

能量释放理论或称能量破坏性释放理论,是由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学会会长哈顿(William.Haddon)博士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强调对机械货物等物质因素的管理,从而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物质环境。与多米诺骨牌理论不同的是,能量释放理论提出了对环境和机械因素的控制,而不局限于对人为过错的控制。

二、风险传导的作用机理及基本概念

关于企业风险传导的作用机理,武汉理工大学的夏喆博士给出了一组相关概念(2007年),将原本模糊的风险传导概念落实到风险产生原因、风险的形式、风险的传递、风险的测度等具体方面,并分解为若干要素(图1):①风险因子,是指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各种不确定因素;②风险流,是指由风险汇聚而成的具有方向性、动态性、耦合性的风险集合;③风险传导载体,是指承载或传导风险因子的物质或无形效应;④风险传导路径,是指基于企业的利益链条或流程链条,风险流在这些链条中从一个环节(部门)流向另一环节(部门);⑤风险阈值,是指风险突破企业可承受/控制的临界点而发生风险、造成损失;⑥风险传导的促动机制,即导致风险因素突破风险阈值发生风险传递的内外部作用。

夏喆将风险传导的基本过程描述为:在风险传导促动机制的作用下,使原本存在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中的风险因素汇集形成风险流,通过传导载体,经由传导路径在企业内部或企业间传递,在传递过程中不同的风险流会产生耦合效应,当风险流低于风险阈值时,风险流会停滞,即得到有效控制或化解;当风险流突破风险阈值时,风险流就会不断扩散、蔓延、传递下去,并给风险接受体带来实际损失。该理论客观明确地描述了风险形成的过程,有利于明晰导致风险发生的各种因素和作用机理。

三、风险传导理论的借鉴意义

(一)设计风险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风险是无处不在的,不论是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实际与预期的偏差,其带来的损失时刻在发生,研究风险问题的意义在于通过有效地识别风险、解析风险,达到风险可控、规避或减少损失、保障预期目标的达成。正是基于这种广泛而现实的经济、社会价值,企业界与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对风险问题加以研究。从设计的视角研究风险问题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这是由设计的客观地位所决定的。

首先,自工业化大生产开始,设计与现代生产模式空前紧密结合起来。现代意义的设计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创作行为”——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的,从构思到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且用明确手段表示的系列行为,与企业产品创新的过程本身高度契合,现代设计与现代型企业的产品创新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企业是构成经济体的基本单元,其通过提品或服务满足社会需求,现代企业依托产品创新获得不断发展前进的动力,而设计正是透过企业产品创新成果体现出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巨大推动作用。

其次,设计从来不曾像今天这样深入人心,不论是发达国家著名企业的“明星商品”,还是发展中国家解决民众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用品,设计的优劣不仅关乎企业的竞争力,更直接影响到普通消费者的生活质量,甚至是消费和行为模式。从更高层次来看,设计已不局限于一个具体的专业范畴,已经不只是企业谋求自身发展和创造效益的手段,现代设计已经逐步演变成为一种指导行为模式的方法论,上升到“承载人类理想与道德的重任,创造人类健康、合理的生存方式”的新阶段,成为构建人——社会——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新机制。

因此,不论是从经济效益还是从社会效益来看,设计的推动力量都在逐步增强,其自身价值也越来越凸显。以往对于设计理论的研究多注重于方法的构建和规律的摸索,在认清设计的巨大推动力和显著价值的今天,更应当加强对于设计风险的研究,这有助于使设计沿着良性轨道真正发挥其正面而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设计学科作为一门交叉、边缘学科,在学科交叉融合的大趋势下,设计的风险研究有必要汲取其他学科,尤其是管理学科的优势理论。对于风险管理理论的借鉴不仅要着眼于对风险的识别、量化和控制方法,更应该结合设计理论自身特点,即设计中创造环节的激励和引导因素,不可一味地压制导致风险产生的各种条件,削足适履、因噎废食,而是通过借鉴相关理论构建出一个有利于持续、稳定激发创造力,尽可能减少风险发生并实现风险可控的理论方法体系。

(二)借鉴风险传导理论的出发点

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创作行为”,是由企业(组织)分工协作并按照一定的流程顺序进行的;企业产品创新是企业经营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由企业的若干部门结合外部资源、环境,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的。从设计和企业产品创新两方面看,都需要若干部门(人员)分工协作,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顺序开展作业,需要调动内外部资源;两者都具有风险的诱发因素多、上下游环节联系紧密、其损失具有一定的危害性等特点。当设计运用于企业产品创新时,设计的作业流程就与企业产品创新过程高度结合,在此,设计已经不是广义上 “大设计”的概念,而是实际服务于企业产品创新的一种方式方法,需要符合企业经营活动的规范和原则。因此无论是从理论借鉴还是企业实际需求的角度,企业产品创新设计都需要理解和借鉴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实际操作,这是借鉴风险管理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三)风险传导理论的先进性

风险传导理论是建立在风险管理完整的理论体系之上的新兴理论,同时继承了经典风险传导理论的理论优势。如多米诺骨牌理论的风险量化模型和成熟的量化分析方法,结构精巧、逻辑严密,对于处理具有显著的风险特征和风险因素、具备客观规律性的风险事件,其效果得到了长期的实际验证。再如能量释放理论的风险损益排序方法,风险分析过程简单,风险对策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等。与经典的风险管理理论相比,新兴的风险传导理论将风险诱发到风险带来损失的全过程,分解为风险传导的促动机制、风险因子、风险载体、风险流、风险路径和风险阈值,从而构建出一个更加明晰的风险传导机理框架,同时更具时代性,与现代企业所面临的风险问题结合度更高,面对风险所采用的应对策略也更加多元。

对于设计风险的研究,现有的设计理论尚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从设计风险研究的角度来看,风险传导理论的先进性体现在其对于企业风险管理研究的深入和全面,无论是经典的风险管理理论还是新兴的风险传导理论,都已经构建出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结语

设计风险的特殊性在于风险因素与设计的创造性活动相结合,与创新机制、设计理念和具体的设计手法息息相关,其不确定因素与以往企业所面临的资金、物流、人员等可定性、定量的风险因素相比更加难以界定和控制。因此,管理学中的风险传导理论并不能生搬硬套地直接用于解决设计风险问题,从事设计风险管理或研究需要同时掌握设计专业知识和风险管理理论,这对从事者提出了更加具体而苛刻的要求,从客观上限制了风险传导理论和方法在具体专业领域的应用,而这也正是借鉴风险传导理论建立设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的动因。

篇2

关键词:风险管理;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1 研究背景

从2007年2月开始,美国金融市场开始发生动荡,这场起始于2007年的美国金融危机,给全球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消极影响。但是,剥开表象看内里,由金融危机导致企业破产仅仅是一个外在表现,在本质上,这些倒闭的企业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缺少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因此,在当前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下,研究企业的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A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经国务院和中国证监会批准,由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大盛资产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全国性综合类证券公司,注册地为北京市,注册资本15.04亿元。作为国有证券公司,A证券秉承"诚信、专业、创新"的经营理念,奉行以严格的风险控制为前提、以合理的投资收益为目标的稳健的经营策略,建立科学、严谨、高效的业务流程和风险管控体系。客观地讲,A证券公司尽管在风险管理、风险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的竞争与发展。因此,本文以A证券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其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2 研究意义

论文的研究目的非常简单,那就是深入分析A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现状,查找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深究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论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理论研究方面,国内外关于风险管理、风险控制方面的文献成果比较多,但是,大多数理论研究都是宏观的,而专门针对具体企业的优秀理论成果比较少,特别是专门针对证券企业的风险管理研究成果比较少。因此,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丰富该领域的文献成果。从实践方面来看,A证券公司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包括风险管理不成体系、具体的风险控制方法使用不充分、风险管理机构的权威性不够、财务风险管理的适应性不强,以及公司上下仍然没有形成全员风险管理意识和氛围,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因此,本文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A证券公司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3 研究现状

3.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金融市场比较发达,对于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也比较成熟,因此,分析国外关于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理论现状,对于本文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1998年,IOSCO(国际证券委员会)对证券公司的风险进行了分类,认为证券企业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系统风险和法律风险6个类别。高盛集团(2000)根据管理需要,将证券风险分为四个类别,即市场风险、信用风险、非交易风险和其他风险。美林证券(2000)与高盛的分类相差无几,只不过是把非交易风险变为了过程风险,其他三类完全一样。

Sirri(2004)认为,证券公司内部管理才是影响其风险的关键,一般来讲,证券公司自身的规模大小,市场竞争战略是否正确,企业内部员工是否存在违规操作,都会影响企业风险状况,因此,企业必须从自身着手,壮大运营规模,加大内部违规操作的查处力度,以此最大可能地降低风险。

Morrison(2004)认为,证券公司发展与行业环境有关,如果在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中,那么企业可能不需要做出太大的努力,就会获得丰厚的回报。相反,如果证券市场环境非常恶劣,许多证券公司付出再大的努力也是徒劳的。这一点实际上在我国已经得到了验证,2008年金融危机到来之前,许多中小证券公司不需要做很大的努力,但是业绩仍然非常好,这主要是得益于我国证券市场的良好环境。但是,金融危机之后,我国证券市场环境状况飞转几下,即使证券公司付出很大的努力,也很难招揽客户。

从国外关于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来看,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风险管理意识强。国外的企业管理者非常重视风险管理问题,总是把各种潜在的风险挖掘出来,最大限度地放大,然后制定相应的对策进行规避、转移和降低风险。二是非常注重定量分析。国外的证券公司在进行风险评价的过程中,大部分采用定量的分析方法,用数字说明问题,从而使得公司的风险状况更加清晰。三是风险控制的措施有力。从国外研究现状来看,证券公司的风险控制措施比较得力,注重实效,注重细节,把各种可能出现的结果都预见到了,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风险因素的影响。

4.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也对证券公司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研究成果。例如,徐萍(2006)认为,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的主要来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自身规模太小;二是业务领域单一;三是风险控制力较差,大部分证券公司没有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一旦出现风险状况,没有紧急预案,难以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同时,还提出了证券公司解决风险管理问题的对策与建议,特别是提出了证券公司应该尽快壮大规模,特别是增加自有资金数量;进一步丰富业务范围,挖掘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客户;并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措施。

李淑清、龙成凤(2010)在分析证券公司风险管理问题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那就是我国许多证券公司都面临着行政干预严重的问题,这导致许多证券公司跟不上市场化的要求,出现了运营风险问题。因此,国内证券公司首先要做的就是去行政化,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同时,需要建立完善保护投资者的相关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

综上所述,我国关于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研究,较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综合性、系统的优秀成果较少,大部分是简单的分析和论述;二是缺乏层次较高的定量运算,分析的针对性不强。三是针对具体企业研究的较少,一般性的对策建议研究较多,不利于证券公司借鉴和学习。

5 研究框架

首先,在明确研究方向和题目的基础上,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并构建全文的理论基础。其次,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进行基础理论分析。再次,对A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深层次的原因。最后,针对A证券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风险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篇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电力企业面临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因此电力企业必须要有敏感的市场意识,密切关注市场风向标,注重营销方式和电力生产方式的改革和创新。通过相关的激励措施和市场竞争机制,促进电力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加强营销管理力度,不断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所以电力企业所涉及到的相关业务、电费电价、用电检查等内容的营销管理在企业运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营销稽查在电力营销管理中担任着重要的督查任务,对控制电力营销管理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电力营销风险管理的概念

从风险管理理论上看,电力营销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了电力营销风险识别、营销风险估测以及营销风险处理和评估等内容。

(1)电力营销风险识别。该工作内容的目的主要是对电力营销过程中电力经营和电力服务存在的风险进行正确的判断和鉴别。对电力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正确识别所依靠的基础主要是对电价、电量以及电费这三个方面的风险识别。一,电价风险识别。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对制定电价的标准进行审核;电价执行期间有没有制定明确的合乎规范的管理监督体制;有没有按期进行电价检查;电价执行过程中有没有制定相应的违规处罚机制;电价工作人员是否具备良好的业务素养。二,对电量的风险识别。在电力企业中,电量风险主要来源于线损,因此在控制这方面的风险时,首要目标就是控制线损。风险识别是考核是否具备完善的线损管理制度;在管理的过程中有没有进行数据的准确记录;抄表工作是否具有科学性;内控制度是否比较完善;每条供电线路、每个变压器、供电关口以及计量表的管理以及装置是否具有合理性;有没有按照规定对损坏电力设备和窃电行为进行查处等。三,电费风险识别。这方面的风险识别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电力部门有没有针对电费回收制定专门的内部管理制度,有没有按期制定电力产品销售明细表;有没有对收缴电费金额进行全面的了解;对电费实收、应收和未收情况有没有做完善统计表以及采取相应的监控措施;对收缴后的电费有没有制定专门的发票制度以及账户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服务风险的主要来源是服务客户的质量,服务要规范,以及安全服务等这三个方面。服务质量主要是指在处理客户举报、投诉以及进行客户回复等几个环节上,有没有真正做到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以及解决客户问题的及时性。对企业服务的规范化识别就是按照国家电力监管条例以及其他国家法律中的规章制度,对电力企业营销中所涉及的各种服务进行检查,检查其是否存在违规办理营销业务和乱收费情况;客户服务端是否建立了安全检查和防范措施等。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人员对识别的风险材料进行预测和分析,得到发生风险的概率以及其引起的损失。风险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专项检查、综合检查以及外部和自身结合评估等。

(3)风险处理。进行风险处理应依照电力营销的细节进行针对性处理,对电力部门中的各个部门进行检查和考核,并进行点评,通过科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点评,并整理修改建议书,将处理风险的详细步骤形成书面说明书。

(4)处理效果评价。定期对风险管理实用性和收益效果进行评估,这样就能够及时发现在风险管理中出现的一些不足,并寻找合适的方法进行改正,不断提高电力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的水平。

2 营销稽查对电力营销风险管理的影响

每个电力部门都会通过设立营销稽查部门来完善经营风险管理,并将其作为一种日常的管理督查机制,强化电力营销中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大量的实践证明,营销稽查是电力营销风险管理的最有力的手段。从职能上看,营销稽查就是基于营销风险管理理念,对电力部门的营销工作和售后服务等进行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处理,其目的是非常明确和清晰的。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来阐述营销稽查对电力营销风险管理的影响。

(1)营销稽查风险识别。正如上文所说的,电力营销风险管理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管理工作量很大,所以就会出现某些潜在的风险无法识别或被忽略的现象。利用营销稽查,可以将风险管理中的两大内容:经营和服务风险进行归类和总结,并整合成稽查工作中的几个重点环节:供电服务质量稽查、业务变更稽查以及电价执行情况检查等。利用随机抽查或者样本抽查等方法,对电力营销中所涉及的业务进行稽查,通过分析各个业务中存在的异常情况,为风险评估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2)营销稽查风险评估。常规营销稽查的周期为一个月,营销稽查是对本月内营销过程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及对营销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评估阶段得到的企业营销预知风险的调研和后期跟进,并对预知发生异常现象的概率以及其对企业的损害度按照一定顺利进行排列,这是对营销风险管理阶段的补充和强化。另外,营销稽查可以对分析得到的情况按照季度或者月进行管理,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层分析,而非停止在问题的表面。找到恰当的问题切入口,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整改。在营销稽查中,分析问题是工作的重难点。例如对抄表错误的现象进行分析时,要对抄错的现象、时间、次数进行全面分析,进而得到抄错的原因;在对停送电超时的现象进行稽查分析时,就要分析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电网架构出现的技术问题还是管理上存在过失。因此,营销稽查实际上就是对营销风险管理的实施和强化过程。

(3)营销稽查风险处理。在电力企业中,设立营销稽查部门是为了提高营销管理水平。通过营销稽查,及时发现营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第一时间将做出的整改计划下达到有关部门,并以稽查中的问题为依据,对各个相关部门进行绩效和经济评定和考核。完成稽查工作以后,要用分析简报的形式将风险处理结果的评价给有管部门,提高管理部门的管理能力。由此可知,营销稽查中的整改和效果评价可以对营销风险进行科学处理,它是一种有效的控制风险的技术。

3 常态稽查对营销风险的作用

电力营销风险管理离不开营销稽查,营销稽查主要包括常态稽查和专项稽查,这两者中常态稽查是最有效的营销稽查方法。由于在电力营销中,旧风险消除以后又会产生新风险。所以,风险管理有必须要持续进行,以达到良好的监督管理机制。电力营销中最常见的就是欠费,如果一笔欠费不能够及时追回,那么就会产生新的风险。因此必须利用常态稽查对风险进行实时控制,避免产生大的风险。常态稽查能够将风险管理所包含的工作系统化和具体化,不断降低风险。

4 结语

总之,营销稽查对电力风险管理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电力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时和定向强化。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以风险管理为基本导向,不断完善营销稽查的工作,提升营销风险管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4

1.道桥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意义

在遵循道桥工程造价管理特点的前提下,将管理工作同实际施工状况整合起来,选取合理、有效的管理途径,保证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不会受到影响,最大限度的预防和控制风险因素,从而达到减少道桥工程损失的目的。除此之外,因为道桥施工项目类型和规模的不同,导致造价风险管理工作的内容也会出现较大的变化,遇到的风险问题不可预知,所以差异、可变性也是工程造价管理的一大特性,这就要求必须保证工程的实施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落实风险管理工作。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全面贯彻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工作,一方面能够提高施工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消除风险因素,降低经济损失;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项目成本管理效率,使各项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高效实现项目建设总目标,增强工程项目的安全性。

2.道桥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现状

我国引进工程管理专业比较晚,目前还处于成长阶段,各种体制与制度均不完善。企业对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意识还比较落后,管理技术水平也相对低下,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也有待提高,这些问题就导致了道桥工程项目中工程造价出现各种问题,给单位的效益造成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学习更多的国外先进知识,并与我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对工程造价风险管理进行具体研究。近年来,我国用在固定资产上的投资越来越大,同时工程建设项目也越来越多。这样,道桥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在对控制工程造价方面看,节约国家建设资金方面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必须进行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并在不断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的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水平,加强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对于控制道桥工程造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道桥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步骤

3.1 道桥工程数据的收集与处理。道桥项目工程造价的风险管理首先要做好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工作,这个是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要搜集企业工程的各类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最后需要专家针对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

3.2 道桥工程造价风险的评价。在做好项目工程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工作之后,需要建立一个风险的评价模型,对项目工程造价的风险进行定量与定性的评价,最终分析出风险的主次顺序与重要程度。

3.3 道桥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最重要的步骤就是风险控制方案的确定,要根据项目工程造价风险评价的各项指标,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

4.道桥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措施

4.1 增强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意识

主要是工程企业需要增强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意识,认识到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重视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工作。一方面,工程企业需要做好对管理人员与造价人员的的风险教育,帮助其掌握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基础知识,熟悉工程造价管理的流程,在工作中贯彻落实各项管理措施,提高其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水平。另一方面,工程企业需要熟悉法律法规,尤其是在海外工程的承包施工中,更是需要对当地法律法规做到心中有数,认真审核招投标文件中的各项条款与要求,结合自身实力与市场变化的趋势,承包与之匹配的工程项目。

4.2 完善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机制

道桥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是一项耗时长且投资大的工作,能否做到很好的管理,还与企业的管理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施工单位应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全面做好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资金管理、合约管理、造价管理、物资管理等工作。建立风险管理机构要求必须建立合理的业务流程和明确部门之间的职责,建立规范的决策过程和专门提供风险管理的组织保证,以此保证有效、及时和准确的信息流通途径。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对工程中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都有很好的保证作用,应对出现的风险可以便捷高效的处理。

4.3 注重工程造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在工程造价出现风险前,工程企业需要认真调查分析工程造价风险的来源,并依据分析结果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如利用风险调查法、流程图法和财务报表发等,结合工程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可变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对工程造价的风险进行识别,以便为规避工程造价风险提供依据。同时,工程企业需要对工程造价风险的影响进行评估,将风险产生的损失降至最低,如在招标时仔细评估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风险,依据工程项目增加或者减少的可能性,选择合适的报价,从而增加工程决算时的工程款,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4 充分评估工程造价风险

风险评估是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工作的核心所在,也是影响道桥建设效益的重要因素。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要透彻的了解和分析项目的状况,预先估计影响道桥工程造价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尽可能的消除造价风险因素。如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项目内环境和外环境都出现变化,要及时调险评估方案,保证项目决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桥工程造价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项目中,是一项系统性的管理任务,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增强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意识、完善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机制和合理选择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策略等方面,加强对工程造价风险的管理,从而帮助企业有效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平稳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福生.试论道桥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意义及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8):151-151.

篇5

我国工程项目普遍存在投资失控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管理不善和手段落后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对影响和制约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估计不足,导致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各种风险引起大量的损失。对工程项目的风险加以认识、判断、评价和控制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一、工程风险管理概述

在传统的项目管理中,一直把风险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附加内容,而不是把它作为项目管理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都分。在项目管理实践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复杂的风险分析与管理技术逐渐应用到项目管理中,如蒙特卡罗模拟技术、决策树技术、风险评级技术、模糊数学方法、风险分析模型、风险注册数据库系统等。

现代工程项目的风险有以下特点:

(1)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作为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而且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没有的。只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而不能从根本上完全消除风险。

(2)风险的影响常常不是局部的,某一段时间或某一个方面的,而是全局的。

(3)不同的主体对同样风险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人们的承受能力受到收益的大小、投入的大小、项目活动的主体地位和拥有的资源多少影响。

(4)工程项目的风险一般是很大的,其变化是复杂的。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建设是一个既有确定因素,又含有随机因素、模糊因素和未确知因素的复杂系统,风险的性质、造成的后果在工程建设中极有可能发生变化。

二、风险管理过程

现代风险管理体系一般由三个阶段组成,即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决策和风险控制。一旦风险已经被识别和量测,则管理便进入控制阶段。风险控制的行为有两点;一是预先做好计划,规避风险;二是接受风险,化险为利。前者在于去除风险以避免损失;后者则利用风险以谋求获得高额利润的机会。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直接影响到风险管理甚至整个建筑企业经营的成败。

风险识别是指找出影响项目质量、进度、投资等目标顺利实现的主要风险,是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这一阶段主要侧重于对风险的定性分析。风险识别应根据风险分类,从风险产生的原因,也就是风险因索入手。

风险评估,就是衡量风险对项目实现既定目标的影响及其程度。风险决策就是根据风险评估的数据进行决策。常用的方法主要有:(1)专家评分法;(2) 蒙特卡洛模拟方法;(3)决策树法;(4)影响图法;(5)随机网络法;(6)模糊分析法等方法。国内外对风险评估方面还有其它一些方法,比如动念分析法等,在这里不作具体论述。

风险控制,指的是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只有做好风险控制工作,才可以说风险管理者成功地管理了风险。

三、保险公司参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风险管理强调对项耳目标的主动控制,对工程实现过程中遭遇的风险或干扰因素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以避免和减少损失。目前,项目管理界已把风险管理和目标管理列为项目管理的两大基础,认为只有把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较好地实现工程项目管理。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方面,业主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压价、回扣、垫资、拖欠工程款等行为极大地损害了承包商的利益;另一方面,承包商存在着非法转包、资质挂靠、拖延工期、延付工人工资、拖欠供应商货款、逃避保修责任等行为,导致了工程建设质量低劣以及建筑市场行为混乱等现象。这些行为无疑导致了建筑市场的风险因素加大,管理难度提高,风险成本也相应加大。结合我国建筑工程市场的现状,作者认为有必要加强项目风险管理的制度建立和完善。

在建立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市场的风险管理制度中,我们可以借鉴FIDIC系列合同条件的相关规定,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FIDIC系列合同条件是我国建筑业与国际接轨,引入并推广的最重要的合同范本之一。1999年FIDIC颁布了新一版的《施工合同条件》,适用于由雇主提供设计,承包商负责施工,工程师进行监理,按实测工程量计价的建筑工程项目。在这个《施工合同条件》中,对风险的分配方式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对于健全和完善我国建筑工程市场环境,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施工合同条件》的风险分配如下。

(1)风险与责任相称

《施工合同条件》体现了风险与责任相称是公平的体现和合同双方能够达成协议的基础这一原则,表现为业主与承包商的义务、责任明确,各司其职,谁负责,谁承担风险。《施工合同条件》规定由业主承担不可抗力风险,如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经济环境变化风险,法律变更风险,还承担提供的设计错误风险,使用或占用永久工程的风险等。业主承担风险之外的风险则山承包商承担。

(2)不可预见性风险的分配

《施工合同条件》规定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在提交投标书日期前不能合理预见的风险由业主承担,该原则基于招标阶段信息不对称的假设条件。《施工合同条件》所谓“不可预见”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承包商是“有经验的”;二是以“提交投标书日期”为时限;三是要不能“合理预见”。不可预见性的风险分配方式使投标者在投标时将风险限制在“可预见的”范围内,业主获得的是仅包括了可预见风险费用的合理的低价标。但产生的问题是,“不可预见”的三个条件中除“提交投标书R期”可以准确界定外,其它两个条件有很大程度上的主观性,易产生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争议。

(3)业主主导

合同双方的法律地位平等,但合同条件是在招标阶段就由业主单方面提出的,无条件接受合同是中标条件之一。反映出业主处于主导地位。合同条件将业主风险条款之外的其它全部风险落在承包商的身上。对承包商的制约还体现在承包商提交资金担保(履约保函)的制度上。在整个合同期内,业主可根据承包商违约性质和造成的损失迫使承包商停工、返工,可通过扣减履约保证金获得资金补偿,大大降低了业主风险。

(4)对待风险的合作机制。

良好合作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业主、承包商和工程师充分沟通和谅解、紧密配合与协作,可以显著地降低各方风险。《施工合同条件》贯穿了合作的思想,鼓励协商、合作。规定业主应负责保证现场业主人员根据有关合作条款与承包商的各项努力进行合作;承包商应为在现场工作的业主人员提供便利。鼓励承包商提出合理化建议(价值工程)、以及相互及时通知告知,协商优先等。

因此,建立一个适当的体系,在其中引入专业的风险分担与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加强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对于一般的新建建筑工程项目如此,对于不确定因素很多、约束条件多的建筑结构加固与整修工程项目更是如此。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8-0029-01

我国物流企业为了应对国内外同行业企业的竞争和挑战,需要构筑起自身竞争优势,改变经营理念。因此选择并实施适合自己的CRM是十分必要的,原因如下所述:

(1)将客户资源充分有效的利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加企业利润空间。CRM项目可以实现将企业的客户或者潜在客户的所有信息、企业销售人员的营销活动统一纳入CRM系统的管理中来,通过历史信息的积累就可以及时、完整、准确地统计分析客户信息。因此CRM系统可以为企业各级管理者和销售人员提供分析数据和工作支持,实现了多维度的客户信息交流。不必再害怕企业的核心营销人员离职,也不再忧心营销人员分身乏术,企业中任意的销售人员都可以轻松的接手其他销售人员的善后工作。CRM系统还可以按照客户的生命周期为条件分类管理客户资源,作为物流企业制订对应的营销管理策略、技术筹备等工作提供支持,通过分析数据,充分挖掘老客户的潜力,开拓新客户的销售机会,促进企业利润空间的增长。

(2)能有效协调分配企业内部各种有效资源,提高对销售环节的监控,完善客户资源的保密机制。实施CRM可以合理分配营销、服务等资源,为高价值客户提供最优值的服务,以此来提升高价值客户的满意度。系统能通过客户反馈体现出价值客户的满意度及需求变化,跟踪和监督客户满意度计划或策略执行情况,有效提高企业持续获利的能力。成都佳盈(中国)物流有限公司,虽然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但依然存在资源浪费、营销成功率不高、服务水平落后、服务项目单一等问题。而自从由中圣开发的CRM系统在佳盈公司投入使用以后,运行情况良好,系统覆盖了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资源管理、数据分析及报表处理、系统设置4大模块。系统运行一直比较稳定,操作界面友好,系统很好的解决了以前公司存在的无法对客户资源进行监控、销售没有进展和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充分体现了CRM系统先进的客户管理理念和手段。

(3)能对系统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并以此为决策提供支持。基于CRM系统中积累的大量客户信息和销售业务往来信息,CRM系统能针对这些数据提供完善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最适用的模型参考,包括对客户的营销特征、营销价格、营销成本、营销收益等因素进行分析,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全面有效的决策依据和数据支持。

由于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受设备陈旧、管理落后等条件的约束,大部分物流企业都无应用CRM项目的成功案例。当然,这并不是源自CRM系统本身的原因,而是企业在实施ICRM的过程中对出现的困难准备不足,或者是遇到了的各种意想不到阻力,因此在物流企业实施CRM系统进行风险管理就是势在必行的。

(1)物流企业CRM项目实施的高失败率导致的高风险。首先,CRM项目实施本身就面临相当大的风险,据统计失败率高达30%~40%。其次,大型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复杂多样,管理模式僵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ICRM项目实施的难度,也就加大了CRM项目实施的失败率。所以,基于物流企业在ICRM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的高风险性,进行风险管理是势在必行的。

(2)物流企业CRM项目如果实施失败,其后果将难以预计。一旦CRM项目实施失败,企业损失的将不仅是投入到CRM项目上的资金以及相关人力成本,更知道注意的是,在CRM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将有所改变,相应的企业的管理模式也会发生改变。如果CRM项目在企业中能够实施失败,意味着CRM项目的实施要求无法继续在企业中执行下去,而之前为适用CRM项目的业务模式所做的改变就不再合理。而因为实施CRM项目需要改进的新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可能已经被员工所熟悉和接受,在企业刚刚经历了一次业务调整后,马上又要调整回原来的业务模式,员工会对管理者产生不信任感,最终导致企业近一段时间的营销工作因此停滞。所以对于CRM项目的风险管理十分重要,是CRM实施所必需的。

篇7

文章编号:1003-4625(2008)05-0003-03 中图分类号:F830.5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融通仓”是指企业以市场畅销、价格稳定、流通性强且符合质押品要求的商品(主要是流动资产)作为授信条件,运用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有机结合,向其提供集融资、结算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其实质是将银行不太愿意接受的动产转变成其乐意接受的动产质押产品,并以此作为质押担保品或反担保品进行信贷融资。融通仓融资的融通仓业务的开展是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延伸业务,这一新兴产物正好适合我国目前许多中小企业融资难、银行贷款难的市场现状,能够很好地解决银行与企业之间的经济矛盾,实现了制造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银行的四者有机联动。但在融通仓融资业务中,银行出于风险考虑,也会对质押担保品或反担保品有一定的要求;而消费企业由于其自身企业特性,使得其在生产经营中面临较大的风险,而这种风险在“融通仓”模式中又会转嫁到银行上面,因此使得银行对于消费企业的“融通仓”的风险管理更为迫切。但目前对于消费型企业“融通仓”风险管理的研究还相对分散,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本文结合消费型企业的特点,分析得出消费型企业“融通仓”风险管理的框架,以期完善消费型企业“融通仓”风险管理研究。本文认为,消费型企业融通仓风险是指,消费型企业融通仓运行中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的偏离,强调引起各种潜在损失的可能性,从而使金融成本上升,资金供给不足。

二、“融通仓”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融通仓是物流金融领域中的一种重要服务模式,虽然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但其发展势头强劲。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是我国最早倡导、推广质押监管业务的企业之一,1992年中储开始了对“物资银行”的探索,1999年,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与银行合作,开始向客户提供简单的质押融资业务;上海市国际金融研究所于1996年率先提出“物资银行”的概念,它是一种概念“银行”,无须柜台即可展开业务。2001年,TCL应用融通仓思想开拓手机市场。同年,UPS完成对First International Bank并购,开始提供融通仓服务。除传统包裹和企业物流业务外,UPS推出了包括代开信用证、兑付出口票据、海关业务、提供货款融资等服务。2003年,UPS的金融物流集成服务成功地解决了沃尔玛和东南亚供应商之间的物流和应付款拖欠太久的问题。2004年广发银行在国内金融界率先正式推出“物流银行”业务,仅隔两个月,国家发改委和广发行在广州举行“中小企业融资创新产品推介会”,会议公布,以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为宗旨的物流银行将在广州和杭州等全国10个城市试点推广。随后不久,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官员表示,将在10个城市试点的基础上向全国推进此项创新融资业务。目前,NOKIA、DHL、Haier相继开展了融通仓业务,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融通仓的实务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石。截至,2006年9月末,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和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三家合作物流公司从新增物流与货押监管货值累计近500亿元。

在融通仓快速发展过程中,其存在的风险也逐渐显现。如在2004年下半年,上海发生了数起银行动产质押贷款诈骗案件,金额巨大、影响面广,使融通仓业务一度陷入停滞状态;但目前理论界对于融通仓的风险管理研究却相对滞后。李媛等(2006)分析了仓单质押业务的潜在风险类型及相关防范对策;赵兴岩(2006)从质押人、监管者视角探讨了预控仓单质押的业务风险;曾文琦(2006)以比较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仓单质押风险的成因、类型以及仓单质押贷款业务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关键点;赖朝晖(2006)从操作规范的视角提出来防范仓单质押贷款业务的风险。但是,这些研究论文多是从定性的视角考察物流金融风险,没有设计开发出有效的风险转移创新工具,也未形成一套科学的数量分析、风险量化管理机制,更缺少数理模型的实证研究工作。且现有研究只涉及风险管理的极小部分内容,缺乏物流金融风险研究的系统性、整合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同时,这些研究没有分析不同行业特点,没有对消费型企业融通仓管理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三、消费型企业融通仓特点及其对融通仓风险和管理的影响

与一般的生产型企业相比,消费型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固定资产相对较少、产品竞争更加激烈,这些特点使得消费型企业与一般生产型企业相比,其融通仓风险更大;因此,对于消费型企业而言,银行贷款更为谨慎。

(一)从质押担保品或反担保品看,融通仓业务中质押担保品或反担保品可以是库存产品、半成品以及原材料等。生产型企业的质押担保品或反担保品一般是原材料,而原材料的价格相对稳定,并且一旦发生风险,处理起来相对容易,风险相对较小;而生产型企业的半成品和库存产品,由于其竞争相对较小,并且很多生产型企业属于订单生产模式,因此有可靠的客户来源,其资产处置也相对容易,并且风险也相对较小。但消费型企业在融通仓业务中的质押担保品或反担保品很多是库存产品或者半成品,而这种产品竞争一般比较激烈;与生产型企业相比,消费型企业的融通仓业务就面临产品降价所引发的道德风险和风险处置风险。在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之间很可能采取降价竞争的方式获取市场份额,使得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这不仅增加了消费型企业破产的可能性,而且还导致质押担保品或反担保品的价值大幅度下降。当贷款与企业产品价值差距过大时,消费型企业就可能违背贷款协议,贷款银行就面临道德风险。而一旦消费型企业违背协议,银行又面临对质押担保品或反担保品的处置,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银行为了尽快收回资金,降低损失,只能采取降价,而这种降价又会引发市场的恶性循环,导致价格竞争,从而加剧了贷款银行的损失。并且银行本身并不具备对消费型企业产品处置的能力,一旦发生风险银行必须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处置,从而又增加了银行的费用。

(二)从企业本身的特点看,生产型企业一般规模相对较大,并且其固定资产与总资产的比例较高,因此企业承担的风险能力相对较强。而消费型企业很多采用的委托加工模式,有的企业规模虽然很大,但其固定资产相对较少,一旦发生风险,其承担风险的能力就要弱得多。

正因为消费型企业的这些特点,使得对其融通

仓风险管理更为特殊,即在融通仓风险管理中,要加强对融通仓质押担保品或反担保品产品市场价格的监测和运作模式的分析。

四、消费型企业融通仓业务风险管理框架

消费型企业融通仓业务风险管理研究是动态地针对消费型企业融通仓商贸交易中业务范围的每个流程风险变化状况,以风险的不确定性为主,并综合考虑消费型企业融通仓所涉及的出质人、质权人和仓库保管人三方的权、责、利关系,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又能表征消费型企业融通仓商贸交易中对资金需求及高效配置的指标体系,运用相应的风险管理分析方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系统化研究,借以判断在消费型企业融通仓商贸交易的运行过程中是否存在潜在的危机和问题,帮助消费型企业融通仓参与者发现、防范、化解、控制和规避风险,并能及时地预测未来的发展走势,从而促进消费型企业融通仓业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其重要作用在于在消费型企业融通仓业务风险刚出现的时候能够及时发现并对风险进行临界警戒,同时指出控制对象和方向,把能够引起消费型企业融通仓业务风险的各种因素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减少风险管理成本,并避免信贷资金供给和需求出现大的波动,确保物流金融安全。因此,完整的消费型企业融通仓业务风险管理研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消费型企业融通仓业务风险来源分析

深入研究消费型企业融通仓业务风险形成的经济学解释,从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参与各方的博弈论研究视角,探讨消费型企业融通仓融资模式存在的现实基础,进一步分析这种融资模式存在的风险根源,挖掘出消费型企业融通仓风险的形成机理,为建立消费型企业融通仓风险识别系统打下基础。消费型企业的风险来源主要包括:质物风险、监管风险、管理风险、信用风险、技术风险。

主要是根据消费型企业的特点,建立消费型企业融通仓风险管理系统的框架,提出包括风险管理的预警指标、对象、范围和各环节风险管理子系统等在内的消费型企业融通仓业务风险管理系统及相应的逻辑结构关系等。

(二)消费型企业融通仓业务风险识别系统模型研究

在对风险来源研究的基础上,对消费型企业融通仓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的特征、性质、类型、层次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在不同的宏观环境下,在不同的产业中,消费型企业融通仓业务风险的主要来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风险识别指标体系。

(三)消费型企业融通仓业务风险测度方法研究

通过对各类风险测量方法的比较研究,在结合消费型企业融通仓业务发展趋势以及各种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对一具体案例中消费型企业融通仓融资模式中风险的时序指标的采集,并运用定量分析法对特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范围及程度进行估计与度量,最终从实证方面实现消费型企业融通仓业务风险测度。

(四)消费型企业融通仓业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利用相应的数学方法(包括聚类分析、时差相关分析和靴襻抽样法等)及通过国内外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研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又能表征消费型企业融通仓商贸交易中对资金需求及高效配置的指标体系。

(五)消费型企业融通仓业务风险控制研究

风险管理系统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控制风险,尽量降低损失的程度。这部分研究将从发现管理的制度设计、组织架构、预警系统、风险计量、内部控制等方面,实现对消费型企业融通仓业务风险控制。

(六)消费型企业融通仓业务风险处理研究

篇8

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4-188-02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面临的内外部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后WTO时代的到来及外国商业银行的抢滩登陆,给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特别是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金融全球化发展加大了金融市场的波动,增强了银行经营的不稳定性,而我国金融自由化发展和金融体系改革的深化也给银行带来了更多的表内表外风险。因此,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金融环境,借鉴西方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经验,实行全面风险管理和构建适合自身特点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温州银行改革的方向和发展趋势。

一、温州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温州银行成立以来,对商业银行面临风险的认识日益深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借鉴国际国内先进商业银行经验,并结合自身情况,实现了风险管理的发展。

(一)温州银行面临的风险由单一向多元发展

随着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和金融一体化、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温州银行经营的环境和业务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温州银行面临的风险随之演变。由原本客户违约风险为主的单一风险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乃至声誉风险的多元风险发展,同时,风险的复杂性、防范难度和造成损失的潜在可能性都在上升。

(二)温州银行风险管理总体处于风险控制阶段

针对风险日益突出的矛盾,温州银行启动了内控建设,制定了一系列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起授权授信、审贷分离、民主决策、责任追究等基本制度,有效地防范了信用风险,实现温州银行风险管理的一次飞跃。但是,总体比较,温州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与国外先进银行和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式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温州银行总体上处于风险控制阶段,风险管理职能分布在各个业务部门,经营层面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四个专业风险控制委员会和内部控制等七个委员会在管理中还存在兼容现象,亟需构建一个全面整体的风险管理系统。

(三)温州银行已进入全面风险管理的探索阶段

2008年末,温州银行初步建立了矩阵式风险管理架构,初步确立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方向,正式进入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探索阶段。与此同时,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三方面风险管理工作的研究和探索全面启动。针对操作风险,成立内部控制委员会,并出台包括《专项审计管理规定》、《非现场审计管理规定》、《信贷业务合规监督管理规定》等自律监管规章制度,加强了内部审计工作;针对市场风险,计划财务部门依据经济资本考核办法引导分支行对利率风险等的规避。在这个阶段,温州银行需要制定清晰而详细的全面风险管理战略,进而指导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

二、温州银行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现实意义

(一)全面风险管理是温州银行风险管理的战略转型

全面风险管理,既是巴塞尔资本新协议的要求,也是温州银行参与市场竞争的应对策略。全面风险管理战略为温州银行实现长远经营目标规划了蓝图,明确了奋斗方向,充分调动管理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温州银行管理层对外部条件变化的弹性适应,并以此来理顺风险管理体系内外各种关系,增强风险识别的预见性,把握风险管理的主动权,减少乃至避免经营管理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提高温州银行在金融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二)全面风险管理是温州银行跨区域经营的有力保障

经营地域的限制对于温州银行而言,存在诸多弊端:区域规模过小,仅仅定位于本地市场,难以实现长远发展。借鉴北京银行、宁波银行跨区域发展的成功经验,温州银行应当在立足本地市场的同时,迅速提高周边市场的占有率,将盘子做大。温州银行目前在异地已开设三家分支机构,初步实现区域性经营的跨越。根据银监会《评级内部指引》的要求,温州银行要巩固跨区域经营的成果,扩大跨区域经营的规模,必须在加强消化历史不良资产基础上,落实全面风险管理。

(三)全面风险管理是温州银行上市经营的根本要求

改制上市是温州银行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商业银行在改制上市过程中,除满足《公司法》、《证券法》、《商业银行法》以及《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基本上市条件外,还应满足风险管理方面的相关标准。资产风险指标尤其是不良资产指标,是城市商业银行上市经营的重要监管标准。引入先进管理经验以后,温州银行在IT水平、风险内控管理能力、营销能力及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有了全方位的进步,但不良资产的比重偏高、风险管理水平较低是其谋求上市经营的首要瓶颈。温州银行的不良资产既有一定的历史因素,又与其风险管理水平息息相关。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是温州银行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消化不良资产,进入上市辅导期的根本要求。

三、温州银行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基本构想

为了构建健全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温州银行应制定全面风险管理战略作为银行在较长时期内的总体性谋划,对银行体系的运行、机构的经营活动以及监管部门的工作起到指导意义和保证作用。同时,温州银行需要在综合分析外部环境、内部风险管理状况以及同业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一整套风险管理中长期发展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行动方案。温州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战略可以分为战略目标、实现路径和体系建设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全面风险管理战略目标的确定

根据西方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战略的实施经验,温州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战略目标可以分解为战略愿景、阶段性战略目标和主要发展指标等细项。

1.战略愿景。在温州银行的风险容忍度以内,建立以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为核心,涵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在内的全面、有效的风险预防与控制管理体系。

2.阶段性战略目标。在未来某一时间段内,为温州银行设置公司治理结构、管理模式、各项业务发展、风险控制、人员管理等领域希望实现的阶段性战略目标。

3.主要发展指标。为增强可操作性,可以将温州银行阶段性战略目标分解为主要风险指标,使目标进一步细化和量化。

(二)全面风险管理战略实现路径的选择

温州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战略目标展开,保证实现路径的高质量和高效率。根据确定的战略目标,结合宏观经济形势和温州银行实际,重点关注信贷风险、操作风险和货币政策变化引发的流动性风险,对组织架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五个方面逐一提出工作的深化建议和实现措施,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次地逐步推进,达到与温州银行远期风险管理战略愿景相一致的最终目标,为温州银行实现由地方性银行向区域性银行、小型银行向中型银行、传统型银行向现代型银行的转变提供有力保障。

(三)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构想

1.调整温州银行授信管理体系。加强垂直化、派驻式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推行信用风险执行官制度,先在三家分行试行该制度,在试行过程中逐步加以完善,时机成熟时在面上继续推广,逐步建立独立的授信风险管理和评审体系,加强对授信风险业务的垂直管理。

2.探索构建温州银行总分支管理架构。积极探索和推进温州辖内支行区域整合方案,成立“片区管理总部”对所管辖支行进行管理;并根据新的管理架构适当调整温州银行管理部门设置及其职责。

3.调整温州银行经营层面各委员会的职能。目前温州银行经营层面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四个专业风险控制委员会和内控等七个委员会在管理中存在兼容现象,采取虚实同步运行,条件成熟时逐步将内控等七个委员会按照相近原则归到四个专业风险控制委员会。

篇9

一、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概念

企业风险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或者指对企业目标实现过程中有不利影响的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能否为企业带来盈利机会为标志,将风险分为纯粹风险(仅带来损失一种可能性)和机会风险(带来损失和盈利的可能性并存),通过对风险概念的解读,不难发现风险是把双刃剑,其蕴含着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又蕴含着转化为利益的机遇。

全面风险管理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或战略,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在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和业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落实风险理财措施,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的过程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目标确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

二、风险管理对企业的意义

所有企业都是在有风险因素的环境下经营,而不是企业风险管理使企业面临风险环境,企业风险管理是使管理者能够在充满风险的环境中更加有效的经营。

风险偏好指一个公司或企业在追求其目标的过程中愿意接受的风险的程度,是企业的风险管理文化。必须充分考虑企业风险偏好与战略有机结合,才能使战略目标、战略方案得以落实。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了确认和选择不同的风险反应方案的严格标准,企业的风险反应方案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接受和风险利用等四类,增加了企业风险反应决策速度,应对环境的变化也将得心应手;有效的风险管理可能提高确认潜在事项、评估风险和明确反应方案,最后减少经营意外的出现次数以及减少相应的成本或损失;而风险管理也不单从单一风险考虑对企业的影响,还将从企业整体考虑应对风险措施,避免由于过度重视单一风险而给企业造成的机会损失。

企业的竞争不仅局限在资源拥有上,更多是强调资源效率,而企业总体风险的更为明确的信息可以使企业管理者能够更加有效的评估企业资源的分配,实现最佳组合,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降低成本,降低损耗,促使企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安全稳定的企业环境,保障企业目标的实现。

三、企业风险管理的举措

(一)深化全员危机意识,统一企业风险文化

《COSO: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中强调企业风险管理是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的一个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各个层次员工的思想、行为等影响,所以提升全员危机意识、风险意识,努力使意识印在脑海里,溶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将是推动企业风险管理的保障,加强企业风险文化的培育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一步。

(二)全面改善内部环境,提供风险管理基础

企业的内部环境是风险管理要素的基础,为其他要素提供规则和结构,内部环境影响企业战略和目标的制定、业务活动的组织和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执行等等,还影响控制活动的设计与执行、信息和沟通系统以及监控活动。内部环境包括公司治理结构、员工道德与胜任能力、人员培训、经营模式、分配权利与职责方式等,只有改善内部环境中不适应的环节,努力培育出与风险管理运作相适应的内部环境,从而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梳理经营管理流程,识别标识风险节点

企业各业务部门(包含项目部)应该梳理所经营业务范围内的所有流程,以流程为着手点,以资金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直接损失、无形损失等等标准进行流程的再造与梳理,标识出流程中的各个风险节点,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对成本进行管控,而且还可以将风险进行掌握。

(四)评估业务风险等级,建立预警反应系统

在风险节点的基础上,根据风险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作出风险坐标图,通过深入讨论或者打分法对风险进行分级,并在坐标图中进行区域的划分,针对每一区域进行风险管理战略的制定,是接受还是转移,是利用还是规避;与此同时,应该建立相应的预警反应系统,即划分风险各阶段的预警标准,以指导具体风险应对措施的制定。

(五)行动方案执行100%,确保控制活动100%

在风险预警标准的指导下,对风险关键点、风险责任部门(人)、防控规则、具体应对措施等进行详细的描述,使风险防控方案可操作,风险管理常态化;在业务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制度、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控制活动的落实,达到风险防控、成本管控的良好效果。

(六)优化整合业务风险,统筹企业风险管理

为避免业务部门过度风险管理给企业带来机会损失的可能性,风险部门应该从企业层面上总体把握分散于企业各层次及各部门的风险暴露,以统筹考虑风险对策,防止分部门分散考虑与应对风险,如将风险割裂在市场、财务、工程、安全、质量、人力资源、审计、预算等部门,并考虑到风险事件之间的交互影响,防止两种倾向:一是部门的风险处于风险偏好可承受能力之内,但总体效果可能超出企业的承受程度,因为个别风险影响并不总是相加的,可能是相乘的;二是个别部门的风险暴露超过其限度,但总体风险水平还没有超出企业的承受范围,因为事件的影响有时有抵消的效果。因此,还能进一步承受风险,争取更高回报与成长的空间。按照风险组合与整体管理的观点需要统一考虑风险事件之间以及风险对策之间的交互影响,统筹风险管理方案。

四、结束语

如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危机持续加深的背景下,企业的经营环境中存在着更多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既表示风险,也预示着机遇。企业风险管理就是通过各要素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帮助企业抓住机遇,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促进企业各类目标的实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三喜.风险管理实务操作指南[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

篇10

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国风险投资事业在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显示出其对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及高科技产业化的重要作用。风险投资是专指萌芽状态中的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这种投资的高风险性和高回报率要大于传统意义上的投资。风险投资的资金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项目中,由于风险投资项目大多数是由技术创新而产生的高科技项目,过去同行业的历史资料很少或几乎没有,因此在项目运作过程中除了具有一般项目的风险以外,还具有本身的特殊性。风险企业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导致投资失败的风险统称为风险投资的管理风险,主要表现为:组织风险、决策风险、过程风险。进行科学的管理风险控制,对于有效运用风险投资这一手段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使风险投资项目实现最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团队建设———组织风险控制的核心工作

风险投资项目主要以技术创新为主,项目的增长速度比较快,如果不及时加强企业的组织管理,就会造成项目规模高速膨胀与组织结构落后的矛盾,成为风险的根源。

风险投资作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新型事物,其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组织的管理。与传统项目相比,风险投资项目不但要求项目组织内的人员有较高的素质,有一定的项目管理经验,对项目的风险性有较高的认识,并且这种知识和技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协调运用。而只有高性能项目团队才能实现这种充分协调,所以在项目组织风险控制中,团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团队在现有传统组织结构中的引进,改变了组织过程实施的方式。即组织过程变成了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不是职能部门,项目经理变成了“过程所有者”。为了从事项目的人员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团队应围绕着用于获得过程流的焦点进行建设。如果项目人员和工作要求不相匹配,有冲突,士气低,将会影响项目团队性能的发挥,更会使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受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作为项目经理,如果能营造一个让参与者发挥自己才干的适当环境,会使项目成员的忠诚度高度提升,增强项目团队性能的发挥。为建立一个高效率的项目团队,我们需要了解其主要推动力和障碍。

推动力是同项目环境相联系的正面因素,可以加强团队的有效性,它们和团队性能是正相关的。障碍是同项目环境相联系的负面因素,它们被认为妨碍了团队性能,在统计上同性能是负相关的。在置信度为95%或更高时,这些团队特性和团队性能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通过推动力的把握和障碍的排除来创建高性能的项目团队,是组织风险控制的关键内容,是项目成功非常必要的条件。

二、项目评价———决策风险控制的首要工作

我国许多风险投资出现严重亏损,很大程度上在于投资项目本身先天不足,是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决策风险是指风险项目因决策失误而带来的风险。由于风险项目具有投资大、科技含量高、产品更新快的特点,使得对于项目的决策尤为重要,决策一旦失误将会直接导致项目的失败。

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价值评估是投资决策的关键环节,如果在进行价值评估过程中,仅靠风险投资家、市场的经验和直觉进行决策,会使评估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为风险投资项目所包含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远远大于传统的投资项目,所以如何从模拟风险的角度以及能够反映这种风险的价值范围方面预测价值,是进行风险投资项目决策的关键。全面的价值评估工作主要取决于对企业及其所在行业普遍的经济环境的了解,选择正确的价值评估方法,拥有较多的财务、统计数据,采用科学的态度去认真分析和预测,才能得到真实可靠的结论。因为风险投资项目历史财务数据相对较少,或者没有可比项目数据,评估时应采用类似项目和自身的历史数据相互替代的方法来进行。在取用同类项目数据时,还要考虑项目之间的相似程度,以及信息的丰富程度、稳定程度。选取了合适的财务数据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预测项目预期现金流量及选定项目的必要收益率或资本成本(折现率)。为了计算由该项目引起的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量,需要采用折现现金流量法,将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量调整到统一时点进行比较。估测项目预期现金流量具体工作包括:分析企业财务状况,计算扣除调整项目后的营业净利润与投资成本,将企业经过审计的现金流量表进行分别细化分析;了解企业的战略地位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制定绩效前景;预测个别详列科目;检验总体预测的合理性和真实性;结合企业经营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分析预测得出和风险相适应的企业预计现金流量表,以此为基础计算出的项目的净现值。估测并调整项目必要收益率工作包括:权益资本成本估算;债务资本成本估算;确定目标市场价值权数;估计不同的企业的报酬率随整个市场平均报酬率变动的情况;估计根据机会成本要求的最低资金利润率;将与特定投资项目有关的风险报酬加入到企业要求达到的报酬率当中,形成按风险调整的贴现率,从而合理选定折现率。

企业在识别与估量投资风险后,对选定的投资方案,还要针对其可能面临的风险,运用杠杆原理,协调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由于营业风险是一个项目资本成本的主要决定因素,而且由于技术、效率及其生产上的因素,企业通常无法控制项目的营业杠杆,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总杠杆、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杠杆程度有限的组合,来控制企业的总风险。

三、借助信息技术———实施过程风险控制

项目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风险项目往往起源于一种想法,并采取一种概念化的形式,要求有足够的物质要素,使组织中关键的决策制定者选择该项目。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不同的阶段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并以一种连续的生命周期的模式,强调了进行风险项目过程管理的必要性。

风险投资项目由于其预期的市场容量往往事先不能确定,致使对项目的过程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产生风险,这种风险贯穿了风险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针对于风险投资项目的特点,项目各阶段不应仅满足应完成的任务,必须随着项目运作过程环境的变化进行资源的再分配以及项目参数的调整。根据这种变化表现的强烈程度,要求项目经理通过改变分派到整个项目和各项工作的混合资源,来相应地做出动态反映。这项工作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来进行。建立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EnterpriseRisk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新领域。任何企业的运营都需要信息,源于项目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决策必须基于及时的和适当的信息。信息流在质量和速度上都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有了这些,才能有效地和高效地使用资源,满足项目的要求。风险的产生来源于信息的不完全,因此为了优化企业风险管理系统就要优化整个信息流程。项目风险信息整理伴随着风险及管理信息的产生、收集、处理及发送过程展开。这种信息既包括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管理支持信息,还包括项目自身风险与风险管理政策的信息以及企业外部可以给企业风险管理提供支持等信息,是一种全方位立体性的信息网络。借助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组织者可以准确地发现并协调风险管理活动、根据风险控制效用报告组织未来计划等活动。对于每一阶段的工作,信息使用者可在在界面上得出该项工作的风险等级,明确这一风险正面与反面的后果,还可以发现其他企业的风险管理战略、最佳的风险管理实践及风险评价工具。例如在项目计划阶段,输入该项目信息内容,查询系统会提供一个逻辑的树状结构,一方面指出项目中必须的工作要素,另一方面提供该项目可以借鉴的网络信息以及计划实施的模拟流程等。根据风险表现的强烈程度,项目经理通过改变分派到整个项目和各项工作的混合资源,来相应地做出动态反映。根据新的资源的配比情况,项目成本、时间和性能参数也要随之调整,即以已完成方面的新数据重新安排未完成阶段的工作。通过对项目过程风险动态、适时地控制,可以保证项目阶段目标最大程度的实现。

风险投资项目的管理风险起始于项目的考察论证阶段,结束于项目退出以后,贯穿了风险投资项目的整个运作过程。根据情况的变化,对风险投资项目的管理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析,把握引起风险的关键因素,及时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避免和减少风险,保证预期经济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美]戴维。I.克利兰着,杨爱华等译。项目管理战略设计与实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杨乃定。企业风险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中国软科学,2002(6)

篇11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其理论和实践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项目的风险、风险的形成过程、风险潜在的破坏机制、风险的影响范围以及风险的破坏力错综复杂,单一的管理技术或单一的工程技术、财务、组织、教育和程序措施等都有局限性,都不能完全奏效。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手段和措施,才能以最少的成本将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随着建设项目规模的日趋扩大、技术工艺复杂性的提高以及项目所处社会经济环境的日益多变,各类风险明显增多且相互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风险管理已成为决定建设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一、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一)从工程项目本身具有的特性角度来看

工程项目投资巨大、工期长,从其筹划、设计、建造到竣工后投入使用,整个过程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并且由此产生的风险损失金额巨大,后果严重。因此将工程项目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实施全局的、综合的风险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内在特性所决定的。

(二)从工程项目涉及的相关利益主体来看

无论是工程项目投资商、承包商、监理商,还是建筑设计商、供应商等,都面临着不可回避的风险。各利益主体都趋向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风险的最小化,因此一项工程项目的实施就必须从整体的角度来考虑利益与风险的分配与衡量问题,风险管理能够达到工程项目总体风险的最小化,实现不同利益主体风险人配的均衡状态,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从国际建设环境来看

近年来,在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我国承包商以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优质的工程施工技术在国际建筑舞台崭露头角。但由于我国建筑企业涉及国际建筑工程项目的时间较短,在风险管理和合同管理方面往往略显不足,影响了最终的盈利,因此如何认识和避免风险对于从事国际建筑工程项目的中国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风险管理的对策

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依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及其总体目标,通过程序化的决策,全面识别和衡量工程项目潜在的损失,从而制定一个与工程项目总体目标相一致的风险管理防范措施体系,是最大限度降低工程项目风险的最佳对策。在管理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规避或减轻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策略:

(一)风险回避

如果风险评估出来的风险因素对项目威胁太大,风险量和发生的可能性都很大,企业难以承担和控制风险,便应当在承包之前放弃承包或在实施之前毅然放弃项目实施,以免造成更大的风险损失。制定并执行企业制度,禁止实施某些活动,依法规避某些可能造成风险的行为,也是风险回避的有效对策。风险回避具有简单易行,能将风险的概率降低到零,但回避风险的同时也放弃了获得收益的机会。

(二)风险降低

这种对策可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减少风险发生后的损失量。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二是一旦风险事件发生尽量降低其损失。如项目管理者在进行项目采购时可预留部分项目保证金,如果建设材料出问题则可用此部分资金支付,这样就降低了自己所承担的风险。采用风险控制方法对项目管理是有利的,可使项目成功的概率大大提高。

(三)风险分散

是指增加承受风险的单位以减轻总体风险的压力,从而使项目管理者减少风险损失。可以把建设项目中的风险分散给其他单位,包括业主、分包人、合伙人、投资人、供应商等,但采取这种方法的同时,也有可能将利润同时分散。

(四)风险转移

经营实践中有些风险无法通过上述手段进行有效控制,经营者只好采取转移手段以保护自己。在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风险转移是工程风险管理对策中采用最多的措施,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是风险转移的两种常用方法:

1.工程保险

工程保险是指业主和承包商为了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向保险人(公司)支付保险费,保险人根据合同约定对在工程建设中可能产生的财产和人身伤害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工程保险一般分为强制性保险和自愿保险两类。

2.工程担保

工程担保是指担保人(一般为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其他金融机构、商业团体或个人)应工程合同一方(申请人)的要求向另一方(债权人)作出的书面承诺。工程担保是工程风险转移措施的又一重要手段,它能有效地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许多国家政府都在法规中规定要求进行工程担保,在标准合同中也含有关于工程担保的条款。

(五)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即是将风险留给自己承担,不予转移。这种手段有时是无意识的,即当初并不曾预测到,不曾有意识地采取种种有效措施,以致最后只好由自己承受,但有时也可以是主动的:即经营者有意识、有计划地将若干风险主动留给自己。这种情况下,风险承受人通常已做好了处理风险的准备。主动的或有计划的风险自留是否合理明智取决于风险自留决策的有关环境。不过应指出,风险是否自留,这是一项困难的抉择。风险自留在一些情况下是惟一可能的对策。有时企业不能预防损失,回避又不可能,且没有转移的可能性,企业别无选择,只能自留风险。

对于以上所述的风险管理控制方法,项目管理者可以联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风险管理者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盲目使用。

三、实现项目风险管理的现代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用计算机来管理工程项目的信息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对于具有参与方地域分布广、专业分类杂、信息量大特点的大型工程项目而言,项目的信息沟通和协调特别重要,决策者需要提供及时、有效的项目信息,而各参与方也需要迅速地了解各自的进度,同时管理信息系统还可以减少项目信息沟通和传递的费用。

建立项目风险管理计算机系统,包括以下方面:

(一)信息管理子系统

在该子系统中储有项目内外部与项目有关的科技、经济、市场和社会方面的各种信息;具有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统计和辨伪的功能,系统中的信息可以随时更新。

(二)风险评估子系统

主要对项目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发生时间、持续优化、造成的后果、可控程度做出估计。

(三)风险对策子系统

篇12

1.2效果观察总结风险管理实施前后全院护理人员理论及技能成绩的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理论及技能成绩的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差异。

2结果

2.1风险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成绩合格率比较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理论成绩合格率为95.0%较风险管理前72.5%高;技能成绩合格率为90.8%较风险管理前63.3%高,风险管理前后比较,χ2值分别为4.325与5.157,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风险管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风险管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从表1可见,风险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较风险管理前少,风险管理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人们法制观念及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一种全新的护患关系正在形成,由于护理职业的特殊性,使得护理工作的风险性无处不在。通过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不断全护理管理机制,使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不断增强。本结果显示,实施风险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成绩和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管理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如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增强了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护士能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自觉学习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加强了个人规避风险的能力。通过对护理风险管理各环节的认真执行,护理管理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将风险管理理论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在临床工作中善于发现风险,并且能及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达到规避护理风险的目的,使护理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篇13

1.2意外事件形成的风险:①不可抗力因素,如突然停电、设备故障等[3]。②来自患者及其家属的因素:如意识障碍(昏迷或骚动)致碰伤、坠床、撞伤,抽搐、呕吐可导致患者咬伤、窒息;急症、重症患者在诊查、运送途中可能突然出现呼吸心脏骤停情况发生。也存在如给小孩穿刺时不能一针见血等原因,导致暴力事件,如辱骂、打人、砸东西等。

1.3职业性损害造成的风险:由于儿科急诊患者病情往往比较急,需要马上救护,面对患者潜在传染病的不确定性,如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等,救护过程中在接触患者具有传染性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不仅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传播媒介,传播给家人和朋友。

1.4护士心理性因素产生的风险:急诊室护士经常是在应急的情况下完成各项抢救工作的,需无条件的全身心投入,工作持续紧张和刺激,导致一定的精神压力,容易出现精神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心烦意乱等。

1.5病历资料造成的风险:目前护理记录中存在许多缺陷。由于工作量大,存在着漏记或忘记护理记录;医护记录不一致:护理记录中医护记录不一致或自相矛盾;病情记录、护理措施、效果评价与实际不符:护士未按常规观察及记录或弄虚作假,而导致误诊、误治引发医疗纠纷事故。

2风险管理对策

2.1转变观念,灵活安排排班:注重职业道德培养和教育,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再教育培训和考核。单人值班时一定要经验丰富的护士。加强儿科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风险意识,尤其要重视职业道德、高度责任感、同情心、熟练的操作技术、广博的知识储备、优雅的礼仪风范、良好的护理人际关系、较强的沟通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防范护理风险的基本要求和保证。

2.2加强儿科护士的规范化培养:特别关注低年资护士的培养,努力提高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准确率;实行“一带一”制度,帮助新护士尽快成长;定期对护士进行操作考核,通过理论知识笔记,无菌技术操作,静脉采血,静脉套管针的留置,鼻导管吸氧等考核项目,检验护士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制造各项操作要遵守的制度和采取的措施等,严格规范进行“三查七对”等各项护理操作规范,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见,让护士了解自己在工作中面临的风险,降低风险的发生,做到在抢救患者时动作准确、敏捷、到位、紧张而有序,同时加强团队及个人抢救能力的培训,抢救患者时,护士之间,医护之间以及科室之间需相互协调和配合[4]。

2.3设立专科仪器管理制度:设专人负责仪器设备,每天清点维护,定时检查,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出入科室实行登记等,保证仪器的有效使用。

2.4制定应急预案及流程:通过头脑风暴法制定各种应急预案及流程,使护士认识到管理风险的普遍存在,增强护理风险意识,提高护士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2.5建立风险管理告知制度:对可能发生风险的护理操作,提前向患者及家属告知操作的目的,过程及可能发生的风险,以取得理解和配合。及时发现在护理服务细节中存在的隐患,把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转变为发生前的积极防范,注意每一个细节,努力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准、更精。

2.6提高护患沟通措施:热情接待每位患者,态度诚恳,语言文明,要求护士着装整洁,头发不过肩,给患者以庄重的仪表。推广应用礼貌用语及规范化语言,护士做到“请”、“对不起”当头,一次穿刺失败需要再次穿刺时规范化语言是“对不起,让您的宝宝受苦了”。避免生、冷、硬语言。当患者或者家属表现出急躁情绪时,值班人员相互配合做好解释工作,当其表现出不理智的言语或举动时,应及时呼叫总值班或科主任、护士长帮助解决,避免发生冲突。

2.7对护士要实行人性化管理:要爱护护士,关心护士的生活和需要,掌握每个护士的性格特征,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尽量保证护士的休息,处理好人际关系,使大家工作在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中,增强科室的凝聚力[5]。

2.8努力学好《病例书写基本规范》:努力学好《病例书写基本规范》,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的护理记录书写质量,准确、客观、及时地记录护理记录;科学性、准确性、完整性、严谨性。按规定程序修改护理记录。如果患者拒绝检查、治疗和住院,一定要说明原因并签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