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5:42:5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校治安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211-01
1 问题的提出
1.1 盗窃案件频发
高校大门和公寓落后的管理手段一直是管理者的心病,而盗窃案件的频繁发生不仅造成了师生的财产损失,其中一些严重的案件甚至在社会上都引起了强烈反响。比如,2012年5月29日我校某校区研究生楼6间宿舍被盗,共失窃6台笔记本电脑,2部手机,1部相机,800元人民币等。事后被盗的6名研究生集体向校长和市长反映,要求公安部门尽快破案,追回失窃电脑里的研究成果、毕业论文等重要资料。
1.2 管理存在漏洞
当教职工上下班和学生上下课的时候,有大量人流同时出入大门,在这个时间段里学校保卫人员很难对每位进出人员进行准确的身份识别,外来人员极易尾随本校师生员工进入学校大门和学生公寓,这个管理漏洞一直是困扰高校保卫人员的一个难题。基于以上两点,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大门的管理人员既能在高峰期对每位进出人员进行准确的身份识别,又不会产生排队、拥堵的情况;既能保证公私财物的安全,又不会让学校内部人员及来访人员通过时产生被拒之门外的感受;既避免了管理人员因用肉眼识别而给人带来的一种缺乏人性化的感觉,又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还显得有档次。这些是高校保卫人员需要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原因分析
2.1 环境复杂,手法专业
大学校园一般占地面积较大,人员多且集中,学校又实行开放式管理,一些社会上职业的盗窃分子当然就将目光盯住了人员财物相对集中的高校,这就给高校的治安管理和安全防范带来了压力。首先,进入校园盗窃的人员大多是相貌、装束与大学生十分相像的青少年,他们极易装扮成学生混入其中;其次,这部分人员大多是没有正当职业,或是待业在家的青年,作案时间充分;再次,这类人员经常出入大学校园,对校内建筑分布、师生作息时间及校园环境非常熟悉;最后,这类人员大多是职业贯犯,他们作案时轻车熟路,下手准,撤退从容,得手率高。
2.2 目标的集中,思想麻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高消费群体,常常身携现金,同时还是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消费者。此类产品具有体积小、便携带、便隐藏,同时得手后易销赃等特点,往往被作案者视如“珍宝”,只要稍不留神,就会不翼而飞,成为了盗贼顺手牵羊主要的目标。从我校保卫处接报的案件情况来看,有超过95%师生反映,此类体积较小的贵重电子物品通常是在5分钟以内被盗贼盗取,作案速度极其神速。而与其相对应的,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却相对薄弱,手包随处放置,出门不随手关门,身携大量现金,宿舍里物品随处摆放,轻信陌生人等现象屡见不鲜,使得盗贼有机可乘。
2.3 作息规律,“后方”空虚
由于高校作息时间的规律性,这就给盗窃分子作案提供了有利条件,他们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活动规律后,在学生离开时作案很容易得手。开学前、放假后、夜晚、周末、用餐时间,上课时间、自习时间或者高校举行大型活动时,当学生离开教室和宿舍后,人去室空,由于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薄弱,没有很好地对自己贵重物品进行有效保护,加之学校管理松懈,外来人员可以随便进出,使得盗贼屡次得手,案件频发。
3 对策和建议
3.1 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校园盗窃案件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薄弱。针对这个情况,我们要把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作为一个重要工作来做,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首先,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如,校园广播、校园网等,对师生员工进行广泛的安全宣传教育,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提高安全意识;其次,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讲座,剖析校园治安案件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介绍防盗防骗知识,提高自身防范能力。另外,在每年新生入学期间,提供安全手册,提示注意事项,要求不随身携带大量现金,不把物品交给陌生人保管,不借钱物给陌生人等;根据季节性高发案件类型,提醒和要求师生提高警惕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财物,对自己贵重物品的特征登记在册并妥善保管,如,笔记本电脑的MAC码、手机的序列号等,以利于被盗后协助破案。
3.2 实施现代技术手段加强校园防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学校大门的管理代表了学校的形象、管理水平、以及对师生的服务意识。在现代社会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校园安全防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已经成为可能。目前很多高校采用的技术手段一般都是安装视频监控系统。但是视频监控系统只能作为事后查证,并不能从根本上降低盗窃案件等治安案件的发生率。根据安全保卫工作要做到预防为主的原则,以及盗窃案件多为外来人员作案的特点,为了把盗贼“拒之门外”,从根本上解决师生的安全隐患,我们可以在学校大门及宿舍的出入口安装无障碍通道管理系统,阻止没有权限的人员进入。对于学生宿舍,管理者还可以通过该系统实时查询学生的就寝情况,对哪些学生未归、哪些学生请假、哪些学生迟到等做到心中有数,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发送提示短信。这样既有效防止了盗窃案件和其它治安案件的发生,又提高了学校治安管理和公寓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确保了学校教学和生活环境的和谐稳定。
4 结语
一、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原因
以广州大学城为研究基地,我们针对大学生交通、食品、治安及体育运动设施安全设计了一份关于高校安全管理问题的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问卷共收回135份,有效份数为135。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可以看出超过50%的同学对于大学城内的高校安全管理问题大体呈不满意或中立的态度,经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得出高校安全问题如下:
1.大学城的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复杂
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岛上,与市中心相距较远,周边环境较为复杂,多个城中村与各所大学相互交错分布。社会人口流动性大,人口构成复杂且素质参差不齐,而城内开放式的管理模式更是加重了大学城这个南方最大的教学基地的安全危机。虽然每所学校都有各自的安保人员以及具体措施,但是学校之间的公共区域以及开放式的宿舍周边环境的安全监管仍然存在着真空地带,宿舍入室盗窃、在内环东西被抢这样的事件时有发生。
2.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
由于受到父母的过分保护,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过于单纯,社会经历不足,导致自身安全意识薄弱,对于身边的潜在危险与威胁未能及时察觉。另外,由于从众心理的影响,大学生对于交通安全问题更是漠不关心,肆意闯红灯,横过马路。女大学生失踪等事件频发显示出学生这一弱势群体严重缺乏安全意识。
3.学校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安保措施不到位
由于大学城建成历史短,大学城公共安全管理体制的建设还很不健全,未能建立起一个与其自身规模相匹配的统一的综合协调机制。在治安方面,对于一些公共区域存在着管理漏洞,并缺乏危机事件应对措施;在食品安全的监控方面,对于大学城内混乱的各种小吃店,食品卫生监督方面更是欠缺相关措施;而在交通安全方面,对于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缺乏相关惩罚措施。 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都表明了大学城内的安全措施还有待加强。
二、目前高校在安全应急管理机制方面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交通安全问题
(1)对小贩的整治力度不足,导致大量小贩非法占道,车辆通行受阻,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2)自行车停放的管理有待提高,大量自行车没有停放在指定的地方,自行车乱停乱放的现象严重,阻碍行人行走和驾驶者的视线,导致交通意外的发生。
(3)对大学生的教育不到位,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例如,从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闯红灯的原因,是因为没有车辆经过,或者从众闯红灯,充分表现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2.食品安全问题
(1)餐具没有进行专门的管理,导致餐具的清洁受到众多大学生的质疑。
(2)没有系统地对食堂工作人员普及个人卫生意识。
(3)没有建立完善的食品管理机制,导致大量食品存放太久,引起食品安全问题。
(4)对校外餐馆的管理不到位,增大了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可能性。
3.治安问题
(1)没有建立全方位的校园治安管理机制,例如,校园存在治安“盲点区域”,校内外人士可以随意进出校园等。
(2)对校园周边的治安不够重视, 导致大量盗窃、暴力等事件发生在校园周边区域。
(3)对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落实不到位,导致大量大学生不懂得如何处理危急情况。
4.体育运动设施安全问题
(1)缺乏系统的体育设施指导机制,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错误使用体育设施造成的一些安全问题。
(2)体育设施没有及时更新换代,据调查,现仍存在大量破旧的体育设施,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
三、在安全应急管理机制方面的问题的可行性预防措施
1.遇到突发事件,及时上报
发现突发事件后,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机关和主管部门报告,并通报公安机关。同时学校领导应依靠各级干部和教师、学生骨干以及学生群众团体摸清酝酿突发事件的原因、意图和主要组织者,及时和涉及人员的代表谈话,有针对性地做好疏导工作。凡是应该解决又能够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一时不能够解决的问题,要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帮助解决。对于涉及人员所提出的无理要求,应坚持原则,给予批评教育,力争在萌芽状态中将事件处理妥善。
2.加大对安保部门的设备的投入, 加强对安保部门的管理,加强对安保人员的素质培训
高校校园的治安保卫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只有做好高校校园治安保卫工作,才能使大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去。因此,高校应拨付更多经费于安保部门,增加安保部门的先进设备,对安保部门的管理制度、机制进一步规范,开展一系列培训课程等,使保安人员对于校园的危急事件能更有效、稳妥地处理。
3.加强校园的安全宣传,提高师生自身的安全意识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部门要定期开展宣传提高高校师生安全意识的活动,向全体教职工和学生普及法律知识,传输安全知识,增强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自我防范及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遵纪守法的观念,进而提高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大家更加关注校园治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中来,主动成为改善校园治安环境、治安秩序的主人翁。此外,高校安全管理部门还要定期组织教职工和学生进行防火安全演练、应急疏散演练及火场逃生自救演练等方面的应急疏散演练和教育培训。
四、构建高校安全应急管理机制
高校安全应急管理关系着学生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各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并在制定高校安全应急管理机制时遵循以下几点基本原则:
①珍爱生命,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②全校联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③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利于操作
④预防为主,注重评估,平战结合
⑤预先演练,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在构建高校安全应急管理机制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以便监督高校有安全隐患的地方
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推进,信息系统应进入高校安全应急管理机制中。其实,信息系统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处于防范的角色。譬如,在平日,校园保安巡视应采用指纹签到模式,确保每个保安的巡视工作都能落实到位,预防校园危急事件发生;在校园有安全隐患的地方安装摄像头,一旦发生紧急事件,信息管理部门能及时发现,并且调查清楚事件过程以及责任归属。引入信息系统,使得高校安全应急管理机制更加科学化、先进化、时代化,监督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把校园安全应急管理真正落实到位。
2.建立独立的高校安全应急管理和监督部门
管理和监督工作应独立分开,使管理工作能更好地落实到位。监督工作应由另一个独立部门进行,使得管理工作不能徇私、包庇,能确实地保障在校师生、员工的安全,而不是一个虚设的高校安全应急管理机制。而监督部门人员应认真工作,监督好相关部门的工作,起着督促的角色。
3.建立形式多样、效果良好的高校安全教育机制
安全和危机意识需要长期不断地灌输和培养,才能使广大师生在危急关头迅速做出反应。学校必须加大公共安全教育的投入,并使之系统化、长效化。此外,学校还应大力开展关于公共安全教育的通选课,如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网络信息安全、食品安全、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素养等,以提高师生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防险避灾能力,提高高校应急处置工作水平,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4.建立健全高校突发事件通知机制
学生突发事件往往会以小道消息的形式迅速在校园蔓延,甚至会引起学生的恐慌,影响校园稳定。因此,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应由学校最高决策机构在第一时间在官方渠道准确可靠的信息,让学生们服从学校的统一指挥。这样做不仅保证了师生的知情权,而且可以及时稳定学生的情绪,引导舆论,封杀谣言。
5.强化演练,提高高校应急处置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所有高校都针对各个方面制订了各项应急预案,学校应定时开展突发事件预演,如火灾等,及时发现预案中的问题,进行修订和完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提供真正的保障。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才能马上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调动校内、校外一切有利资源,形成联动机制,有效控制事态发展。
五、建立高校安全应急管理机制的信息化平台
目前,各大高校已经开始重视保卫工作中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首创开发并应用的校园110报警求助联动服务系统,加强了对校园巡逻和消防工作的管理;浙江大学实施的校园交通智能化管理,通过对进出车辆的管理,规范了校园交通秩序;江南大学保卫处开展了数字化平安校园建设,主要包括监控平台、消防平台、门禁系统、交通管理和警讯平台,实现了不同部门的协同工作。
为弥补目前高校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存在的漏洞,优化高校安全应急管理机制,令该机制更加系统化,专业化,并更具有时代性,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故根据调研的结果,探索开发建立高校安全应急管理机制的信息化平台。建立有效的高校安全信息化平台,应该从这几方面进行开展工作:
1.建立全校性安保信息系统
一个完整的安全防护信息系统主要包含门禁、报警和监控三大部分。在校内生活区宿舍设立门禁,对出入人员进行信息化管理,在重要区域设置报警系统,作为安防的第一道防范;设置全方位覆盖的监控系统,并结合辅助设备,实时观察被监控区域的情况,引进高清化、网络化监控设备,通过监控分中心对校区内各监控终端进行统一管理。同时,监控系统与防盗报警系统等其他安保体系有机结合运行,可进一步提高校园安保系统的有效性。
1.2安全性要求医院档案是珍贵的历史记录,往往只有一份孤本,而且年代越久远的档案,其价值往往越大。但由于社会的和自然的原因,档案材料不免遭到损毁。因此,尽可能地延长档案的寿命,保护其安全,避免医院档案中的机密泄露,就成为档案管的基本任务之一。
1.3科学性要求现代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不再是对医院档案的简单出纳和保管,而要采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遵循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把档案管理活动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来进行科学管理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1.4规范性要求规范性要求,也就是医院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要求。档案管理系统不是孤立的系统,各个档案管理系统之间,档案管理系统和其它文献管理系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正在向网络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实行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使得档案信息资源得以共享。要达到规范性要求,除了要制订各项医院档案管理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并贯彻实施外,还可通过法规手段来实现。
1.5经济性要求在医院档案管理过程中应尽可能用最少的投资达到最大的效益,无论采用哪种管理手段,都要考虑它是否经济实用,能否用较少的成本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由于我国大多数档案机构经济条件有限,经济因素往往在档案管理系统运行中起决定作用。
1.6现代化要求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将各种现代化技术如计算机技术、缩微技术、复制技术、视听技术等应用于档案管理中,可大大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医院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
2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医院档案管理活动与其它文献管理活动一样,包含了信息的输入、存贮、加工、输出这样一个信息传输过程,是一种信息控制系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对社会的相对封闭性医院档案直接关系到其形成者的切身利益,所以,档案一般自形成之日起,对外有相当一段时间的封闭期,然而医院档案管理的封闭性造成了档案保管和利用的矛盾,这种矛盾贯穿于档案管理的整个过程,并由此推动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2.2医院档案管理过程的阶段性就医院档案的流转程序而言医院,档案管理过程可分为档案室管理和档案馆管理两个阶段。处于不同阶段的档案所起作用不同,具有不同的价值,服务对象不同,医院档案管理方式也有不少差异。在档案室阶段,档案具有凭证价值,主要为其形成单位控制和使用,为本单位日常工作经常查考,具有过渡性;在档案馆阶段,档案对其形成单位的作用降低,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文化价值,进入永久保存时期。这个阶段的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为某个单位服务,而是要有意识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主动地提供档案为整个医院的各项工作服务。
2.3医院档案管理活动对档案形成者的依附性医院档案是在其形成者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反映了形成者的全部历史及其观点、经验和成果,包含了与其形成者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实和数据。因此,档案历来为形成者所有与控制,其价值与它的形成者有密切关系。目前普遍采用的在档案整理中保持档案的来源联系的作法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3.1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人们对档案管理的意识,档案资源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医院的档案管理与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是紧密相连的。随着医院管理向科学化、现代化和标准化发展,档案工作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档案工作人员是医院档案工作的管理者,对医院的档案工作实施全面的管理,在档案管理中起着领导、决策、指导、监督作用。因此,建立一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胜任本职工作、富有创新能力的档案管理队伍,并使他们充分意识到档案的价值及档案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自觉参与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的当务之急。
3.2完善医院档案管理的体制建设和制度建设多数医院原来的档案管理没有独立的机构,造成档案管理没有自,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医院应通过认真地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逐步建立医院档案管理的职能机构,确立档案室在医院中的地位,实现档案管理从分散模式向集中模式的转变,从而有利于档案的保管和档案信息的综合开发。档案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医院各级部门要严格把关,责任到人,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医院应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科室管理责任书之中,与科室主任工作实绩考核奖惩挂钩,明确科室主任对科室档案工作的管理责任,抓好归档材料的收集、整理,促进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3.3实行档案标准化管理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根本档案管理现代化不仅是先进设备的配置,还包括管理方式的标准化。医院档案的标准化是指现代化档案管理要符合档案的各项标准化内容、分类、编号及案卷目录,各个项目都要求标准化,符合各标准的规定。档案要做到标准化是指现代化医院档案管理必须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步骤,从初步收集、整理到最后归档、存入微机,都要做到条理清晰、目的明确,保证档案完整,避免漏失档案的内容。
4结论
档案从几千年来的纸质载体到21世纪的电子载体,从理论到实践,从思想意识到管理模式,从工作手段到工作方法,从工作规范到质量标准等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研究知识经济给档案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医院档案管理的特点和要求,探索知识经济时代新形势下的医院档案管理对策,提出具体的、针对性的措施,对于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水平,强化医院的档案管理,丰富医院档案管理的理论内容,促进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宋东亮,顾宏革.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的发展策略[J].档案学通讯,2001.3
[2]潘习龙,徐莉,赵茜倩等.医院改革——医改的关键环节[J].国医院管理,2008,28(5)
[3]张新芳.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5,(21)
[4]郭祥丽,严晓春.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7)三、建设大档案管理体制在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海南大学实行大档案管理后,全校的档案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档案工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服务的功能得到充分保证,同时也为今后学校档案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大档案管理模式在现行高校管理体制下也遇到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1.机构设置不科学,弱化了档案部门依法管理行为。《档案法》第七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职责是:“监督、指导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第八条第一款规定:高校档案机构的管理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和方针政策,综合规划学校档案工作。”目前,全国各高校档案管理机构在设置上,一是设立独立档案馆,一般列为学校直属业务单位或与图书馆、学报等单位一并定为教辅单位;二是设立非独立档案馆(室),挂靠校办或其他相关部门。两种设置的档案机构,都被排除在行政管理系列之外。建立了大档案的高校档案管理机构,也没有改变这种现状。准确地讲,档案馆没有行政管理权。有关档案工作文件要通过校办转发,档案工作会议也需要学校出面组织。由此可见,在现行高校档案管理体制下,档案馆本应依法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被不科学的“定位”完全弱化了。
2.职责与权力相分离所带来的困惑。实行大档案管理后,档案馆的业务职责与任务加大数倍,但相应的管理职权却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管理权限仍仅限于对本单位的内部管理。只有职责,没有职权的档案馆,在对学校各立卷部门归档管理及其他文献档案收缴工作中处于一种尴尬境遇。
3.没有相关配套政策而引发出“山寨”收费现象。《办法》首次赋予高校档案服务社会的新功能,同时也明确“用于个人或者商业目的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合理收取费用”;《办法》还规定“高等学校对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档案工作人员,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补助。”但是,《办法》已经颁布实施近一年,各地方政府还没有出台针对高校档案管理的相关收费政策和档案人员的补助政策。而建立大档案后,随着高校档案的有效整合,极大扩充和丰富了的信息资源,吸引了众多的利用者。于是,收费问题在没有一个统一规定和标准的情况下,各高校根据各自的政策采取了不同的收费标准。类似现象同样反映在对档案人员的工作补助上。
4.档案重要性被忽视的现象仍较普遍。主要反映在二级学院的一些领导干部身上。由于高校的特殊性,二级学院的主要负责人大多是单位教学、科研骨干,主要精力放在业务上。档案法制观念淡漠,视档案工作可有可无,对本单位的档案工作很少关心过问,档案工作被边缘化。
对策1:机构职能设置不科学和职责与权力相分离的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要赋予档案管理机构依法治档的职能,管理权的问题也就落到了实处。建议高校参照地方政府档案局(馆)两块牌子一套A-5的做法,在校机关设置档案处(馆)。这样,档案管理机构就能够承担起对全校档案工作的行政管理职责了。
对策2:行业收费是一个敏感且严肃的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建议由省一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牵头,通过调研提出一个收费与补助标准,报送物价部门审批,从根本上解决档案利用收费和档案工作人员补助不统一,不规范问题。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高等学校档案(以下简称高校档案),是指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高校档案工作是高等学校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学校应当加强管理,将之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
第四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高校档案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高校档案工作。
国家档案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对高校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高校档案工作由高等学校校长领导,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批准学校档案工作规章制度;
(二)将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发展;
(三)建立健全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高校档案机构,落实人员编制、档案库房、发展档案事业所需设备以及经费;
(四)研究决定高校档案工作中的重要奖惩和其他重大问题。
分管档案工作的校领导协助校长负责档案工作。
第二章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
第六条高校档案机构包括档案馆和综合档案室。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高等学校应当设立档案馆:
(一)建校历史在50年以上;
(二)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在1万人以上;
(三)已集中保管的档案、资料在3万卷(长度300延长米)以上。
未设立档案馆的高等学校应当设立综合档案室。
第七条高校档案机构是保存和提供利用学校档案的专门机构,应当具备符合要求的档案库房和管理设施。
需要特殊条件保管或者利用频繁且具有一定独立性的档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分室单独保管。分室是高校档案机构的分支机构。
第八条高校档案机构的管理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综合规划学校档案工作;
(二)拟订学校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并负责贯彻落实;
(三)负责接收(征集)、整理、鉴定、统计、保管学校的各类档案及有关资料;
(四)编制检索工具,编研、出版档案史料,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五)组织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文件归档工作;
(六)开展档案的开放和利用工作;
(七)开展学校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八)利用档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教育功能;
(九)开展国内外档案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
有条件的高校档案机构,可以申请创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九条高校档案馆设馆长一名,根据需要可以设副馆长一至二名。综合档案室设主任一名,根据需要可以设副主任一至二名。
馆长、副馆长和综合档案室主任(馆长和综合档案室主任,以下简称为高校档案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热心档案事业,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经历;
(二)有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精神;
(三)年富力强,身体健康。
第十条高等学校应当为高校档案机构配备专职档案工作人员。
高校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列入学校事业编制。其编制人数由学校根据本校档案机构的档案数量和工作任务确定。
第十一条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应当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具备档案业务知识和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现代化管理技能。
第十二条高校档案机构中的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或者职员职级制,享受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同等待遇。
第十三条高等学校对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档案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保障其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待遇以及其他有关待遇,并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补助。
第三章档案管理
第十四条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检查、考核与评估制度,定期布置、检查、总结、验收档案工作,明确岗位职责,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学校档案管理水平。
第十五条高等学校应当对纸质档案材料和电子档案材料同步归档。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是:
(一)党群类:主要包括高等学校党委、工会、团委、派等组织的各种会议文件、会议记录及纪要;各党群部门的工作计划、总结;上级机关与学校关于党群管理的文件材料。
(二)行政类:主要包括高等学校行政工作的各种会议文件、会议纪录及纪要;上级机关与学校关于人事管理、行政管理的材料。
(三)学生类:主要包括高等学校培养的学历教育学生的高中档案、入学登记表、体检表、学籍档案、奖惩记录、党团组织档案、毕业生登记表等。
(四)教学类:主要包括反映教学管理、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等活动的文件材料。按原国家教委、国家档案局的《高等学校教学文件材料归档范围》((87)教办字016号)的相关规定执行。
(五)科研类:按原国家科委、国家档案局的《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国档发〔1987〕6号)执行。
(六)基本建设类:按国家档案局、原国家计委的《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国档发〔1988〕4号)执行。
(七)仪器设备类:主要包括各种国产和国外引进的精密、贵重、稀缺仪器设备(价值在10万元以上)的全套随机技术文件以及在接收、使用、维修和改进工作中产生的文件材料。
(八)产品生产类:主要包括高等学校在产学研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样品或者样品照片、录像等。
(九)出版物类:主要包括高等学校自行编辑出版的学报、其他学术刊物及本校出版社出版物的审稿单、原稿、样书及出版发行记录等。
(十)外事类:主要包括学校派遣有关人员出席国际会议、出国考察、讲学、合作研究、学习进修的材料;学校聘请的境外专家、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活动中形成的材料;学校开展校际交流、中外合作办学、境外办学及管理外国或者港澳台地区专家、教师、国际学生、港澳台学生等的材料;学校授予境外人士名誉职务、学位、称号等的材料。
(十一)财会类:按财政部、国家档案局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会字〔1998〕32号)执行。
高等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归档范围。归档的档案材料包括纸质、电子、照(胶)片、录像(录音)带等各种载体形式。
第十六条高等学校实行档案材料形成单位、课题组立卷的归档制度。
学校各部门负责档案工作的人员应当按照归档要求,组织本部门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人员及时整理档案和立卷。立卷人应当按照纸质文件材料和电子文件材料的自然形成规律,对文件材料系统整理组卷,编制页号或者件号,制作卷内目录,交本部门负责档案工作的人员检查合格后向高校档案机构移交。
第十七条归档的档案材料应当质地优良,书绘工整,声像清晰,符合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电子文件的归档要求按照国家档案局的《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执行。
第十八条高校档案材料归档时间为:
(一)学校各部门应当在次学年6月底前归档;
(二)各院系等应当在次学年寒假前归档;
(三)科研类档案应当在项目完成后两个月内归档,基建类档案应当在项目完成后三个月内归档。
第十九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对档案进行整理、分类、鉴定和编号。
第二十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档案局《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确定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对保管期限已满、已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经有关部门鉴定并登记造册报校长批准后,予以销毁。未经鉴定和批准,不得销毁任何档案。
第二十一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采用先进的档案保护技术,防止档案的破损、褪色、霉变和散失。对已经破损或者字迹褪色的档案,应当及时修复或者复制。对重要档案和破损、褪色修复的档案应当及时数字化,加工成电子档案保管。
第二十二条高校档案由高校档案机构保管。在国家需要时,高等学校应当提供所需的档案原件或者复制件。
第二十三条高等学校与其他单位分工协作完成的项目,高校档案机构应当至少保存一整套档案。协作单位除保存与自己承担任务有关的档案正本以外,应当将复制件送交高校档案机构保存。
第二十四条高等学校中的个人对其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职务活动所形成的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材料,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归档,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
对于个人在其非职务活动中形成的重要档案材料,高校档案机构可以通过征集、代管等形式进行管理。
高校档案机构对于与学校有关的各种档案史料的征集,应当制定专门的制度和办法。
第二十五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对所存档案和资料的保管情况定期检查,消除安全隐患,遇有特殊情况,应当立即向校长报告,及时处理。
档案库房的技术管理工作,应当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由专人负责。
第二十六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认真执行档案统计年报制度,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送档案工作基本情况统计报表。
第四章档案的利用与公布
第二十七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布档案。未经高等学校授权,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无权公布学校档案。
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对外公布:
(一)涉及国家秘密的;
(二)涉及专利或者技术秘密的;
(三)涉及个人隐私的;
(四)档案形成单位规定限制利用的。
第二十八条凡持有合法证明的单位或者持有合法身份证明的个人,在表明利用档案的目的和范围并履行相关登记手续后,均可以利用已公布的档案。
境外组织或者个人利用档案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查阅、摘录、复制未开放的档案,应当经档案机构负责人批准。涉及未公开的技术问题,应当经档案形成单位或者本人同意,必要时报请校长审查批准。需要利用的档案涉及重大问题或者国家秘密,应当经学校保密工作部门批准。
第三十条高校档案机构提供利用的重要、珍贵档案,一般不提供原件。如有特殊需要,应当经档案机构负责人批准。
加盖高校档案机构公章的档案复制件,与原件具有同等效力。
第三十一条高校档案开放应当设立专门的阅览室,并编制必要的检索工具(著录标准按《档案著录规则》(DA/T18-1999)执行),提供开放档案目录、全宗指南、档案馆指南、计算机查询系统等,为社会利用档案创造便利条件。
第三十二条高校档案机构是学校出具档案证明的唯一机构。
高校档案机构应当为社会利用档案创造便利条件,用于公益目的的,不得收取费用;用于个人或者商业目的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合理收取费用。
社会组织和个人利用其所移交、捐赠的档案,高校档案机构应当无偿和优先提供。
第三十三条寄存在高校档案机构的档案,归寄存者所有。高校档案机构如果需要向社会提供利用,应当征得寄存者同意。
第三十四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积极开展档案的编研工作。出版档案史料和公布档案,应当经档案形成单位同意,并报请校长批准。
第三十五条高校档案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如举办档案展览、陈列、建设档案网站等),积极开展档案宣传工作。有条件的高校,应当在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开设有关档案管理的选修课。
第五章条件保障
第三十六条高等学校应当将高校档案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学校预算,保证档案工作的需求。
第三十七条高等学校应当为档案机构提供专用的、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档案库房,对不适应档案事业发展需要或者不符合档案保管要求的馆库,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103-*8)的要求及时进行改扩建或者新建。
存放档案应当设有专门库房。
存放声像、电子等特殊载体档案,应当配置恒温、恒湿、防火、防渍、防有害生物等必要设施。
第三十八条高等学校应当设立专项经费,为档案机构配置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信息化所需的设备设施,加快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同步进行。
第六章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九条高等学校对在档案工作中做出下列贡献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表彰与奖励:
(一)在档案的收集、整理、提供利用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
(二)在档案的保护和现代化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
(三)在档案学研究及档案史料研究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
(四)将重要的或者珍贵的档案捐赠给高校档案机构的;
(五)同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行为作斗争,表现突出的。
第四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高等学校应当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造成档案损坏、丢失或者擅自销毁档案的;
(二)违反保密规定,擅自提供、抄录、公布档案的;
(三)涂改、伪造档案的;
(四)擅自出卖、赠送、交换档案的;
(五)不按规定归档,拒绝归档或者将档案据为己有的;
(六)其他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一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类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9-0176-01
校园网是满足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师生顺利接受现代远程教育的依托网络,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保障网络的畅通就被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网络安全管理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重中之重。
1、统筹兼顾,科学管理
1.1 宏观调控,科学管理
以太网拓扑结构主要有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树型。总线型拓扑所有的站点都链接在同一电缆上,很难进行错误诊断和网络隔离,电缆上的一处故障可能会导致整个网络瘫痪;星型拓扑结构有一个中心控制点,连接简单,故障检测和隔离方便,网络访问协议简单,服务方便,成本低、易于管理、容易扩展,我校网络是以图书馆网络中心为中心点,向周围建筑物辐射,所以校园网拓扑结构主体采用星型拓扑结构。
1.2 放眼长远,选型合理
技术和设备选型不仅要考虑满足当前需要,还要考虑未来校园网络发展和应用变化,同时更要考虑自身的实际需求。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在选择交换机的时候,只选择了一个三层交换机,其他的则选择了一般的交换机;网线则选了两种,室内用的选择一般五类线,室外则用较好的超五类线。
1.3 周密计划,配置合理
网络是一个系统,要通盘考虑网络的各种资源配置,使其互相匹配,避免顾此失彼的情况出现。因此需要制定完备的计划。我校的网络按照建筑位置,统一划分为16个子网,分别是信息中心服务器子网、图书馆子网、行政楼子网、主教学子网、C教学楼子网、B教学楼子网等。
2、安全至上,防患于未然
2.1 精心规划好VLAN
采用虚拟局域网技术(VLAN)。一个VLAN组成一个逻辑子网,即一个逻辑广播域,它可以覆盖多个网络设备,允许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网络用户加入到一个逻辑子网中。使用VLAN具有以下优点:(1)控制广播风暴,一个VLAN就是一个逻辑广播域,通过对VLAN的创建,隔离了广播,缩小了广播范围,可以控制广播风暴的产生。(2)提高网络整体安全性,通过路由访问列表和MAC地址分配等VLAN划分原则,可以控制用户访问权限和逻辑网段大小,将不同用户群划分在不同的VLAN中,从而提高交换式网络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
根据校园网的具体情况,为了达到信息流量的控制,并提供良好的安全性,通过对网络逻辑结构进行分析和合理划分,采用基于端口VLAN技术对校园内部网络不同部门之间进行逻辑隔离,同时抑制广播风暴。根据学校具体建筑物分布情况,共设置为16个VLAN,分别是各科室VLAN、办公室VLAN、多媒体教室VLAN、信息技术教室VLAN和服务器VLAN等。
2.2 构筑网络城墙,防范病毒入侵
网络病毒是指病毒突破网络的安全性,传播到网络服务器,进而在整个网络上感染,危害极大。校园网络的安全必须在整个校园网络内形成完整的病毒防御体系,建立一整套网络软件及硬件的维护制度,对操作系统和网络系统软件采取安全保密措施。为了实现在整个内网杜绝病毒的感染、传播和发作,我们学校在服务器安装了硬件防火墙netscreen204。教师机、多媒体计算机上安装了瑞星杀毒软件网络版,对病毒进行定时的扫描检测及漏洞修复,定时升级文件并查毒杀毒,并在校园网网络中心网站上及时公布感染病毒的类型及预防措施,做到早发现,是处理,早解决,使整个校园网络有一个干净、安全的使用环境。
2.3 修补网络安全漏洞
对于非专业人员,他们无法确切了解和解决服务器系统和整个网络的安全缺陷及安全漏洞问题,这时,需要借助第三方产品的帮助,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安全解决方案。360安全卫士漏洞修复程序还是不错的,能够自动检测计算机的系统漏洞,可以对多个漏洞同时进行修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节省许多时间。
2.4 过滤有害信息
对于校园网来说,一套综合的网络管理和信息过滤相结合的系统,实现对用户访问互联网时进行有害信息的过滤和管理是必要的。
现在学校正在使用深信服AC1850上网行为管理与审计网关设备过滤有害信息。使用中看来,对于网页中弹出的一些文字广告、图形广告等能够有效控制,对非法、能够及时自主关闭。目前看来,效果不错。
2.5 提高防范意识
大量的安全事件表明:缺乏安全意识是导致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还需要把安全意识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就校园网而言,在做好技术防护的同时,加强校园网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掌握使用安全工具的能力,提高遵守相关安全制度的自觉性,对于维护网络的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
(1)向用户讲解互联网的基本知识,使用户了解到互联网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更为不安全的因素,这种不安全性是互联网的历史原因造成的,我们一时间还不能完全避免。(2)能够掌握杀毒软件、防火墙软件的设置和使用。(3)接收电子邮件时打开杀毒软件的实时监控功能。(4)不要擅自改动机器的IP地址,虽然经常更改机器的IP地址可以防止木马类程序的攻击,可是这不是有效的途径,这样会造成IP地址的混乱,影响网络的正常运作,我们应该借助有效的工具软件来查杀木马程序,做好防范措施。(5)精选绿色网站。浏览网站时尽量去那些名气大、流量大的网站,因为它们的安全性一般是很好的。因为有些网站往往在你刚登录上去,你的机器就可能已经染上了病毒;网页里的脚本可以执行你硬盘上的程序;有时当你浏览某些网页时,浏览器会自动下载某类文件,这是很危险的;有的网页通过CGI程序就能窃取你硬盘上的资料等等,所以浏览网页时要有选择性。
校园网安全管理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努力,才能够让整个教育系统跨入信息时代,作为网管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工作,认真思考,为建立信息化校园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什么是VLAN,小新技术网().
一、公寓安全管理存在的现状及原因
(一)人身财产安全
近年来由于学校扩招学生增多,导致学生公寓的治安管理方面出现许多问题。由于学生自我防盗意识不强,公寓防盗设施不全,管理上也存在漏洞,学生公寓失窃事件频频发生。且被盗财物主要集中在现金、手机、电脑等不易查追查的物品,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许多的不便,在社会上对学校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公寓内学生们在寝室的集体活动主要集中在聊天、上网、打牌甚至喝酒聚会,导致酗酒、赌博、打架、外来人员随意出入和群体性哄闹等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都给给公寓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
(二)消防安全
消防安全是学校公寓安全管理中重点。由于学生的消防意识不强。很多学生在寝室内甚至床上抽烟;为了熄灯后上网、打游戏,在寝室内私拉乱接电线;在寝室内使用热得快、电饭煲、电热毯等大功率用电器,使公寓消防安全危机四伏。另外由于部分学生恶意损坏公寓内配置的消防设施,如:应急灯、安全疏散标志等,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心理健康安全
少数学生由于家庭、成长等环境原因导致他们心理上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并且这一情况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在学习和生活中随时会突发,预防和管理难度大。同时,还有少数学生存在情趣贫乏、心里孤独、情绪烦躁等方面的心理亚健康症状,容易诱发安全事故的发生。甚至存在由于心理问题而在学生公寓内引发自杀、自残等安全隐患。
(四)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公寓安全管理隐患存在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安全意识淡薄,防范意识不强。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学生社会视野更加开阔,但是其安全意识却有待加强。由于学生自我保护和保管能力明显不足,防范能力差,独立生活能力差、自理能力差,给公寓安全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同时对与自己不相干人员的不闻不问,看见有人违规或犯罪的行为也漠不关心,给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另一方面,学校在公寓安全管理中信息收集和传递机制不健全,造成对公寓内信息掌握的不及时,也是造成公寓安全隐患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公寓学生安全管理网格化建设的思路
学生公寓网格化管理体系设计的总体思路是,根据公寓所处地点不同和公寓楼自身特点,将全校的学生公寓按楼幢划分成若干网格,由学校宿管中心统筹,后勤和保卫部门配合进行管理。每单独一栋楼为一网格,每个网格下设立一级网格长、二级网格长和三级网格长,每三到五个网格组成一个片区,设片区长。片区长由宿管中心人员担任,一、二级网格长由辅导员担任,学生担任三级网格长。网格划分思路:在每一一级网格内,将10-15个宿舍划分为一三级网格,每8―12个三级网格组成一二级网格,每个一级网格分别安排后勤和保卫部门人员负责联系。通过网格的建设,明确责任,将公寓管理的职责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三、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网格化管理的运行和保障机制
(一)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网格化管理的运行机制
公寓安全管理网格化体系在运行过程中,依托网格层级划分,逐层实现信息传递和收集。由最小网格单元的各寝室提出需求或服务请求,反到三级网格长或二级网格长,再有二级网格长将信息进行整理后反馈给一级网格长,最终由一级网格长向学校宿管中心反馈,各级网格长是信息反馈和传达及公寓管理的关键节点,要求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将各寝室所提出的建议、要求等汇总后反馈并将学校或者公寓内相关信息及时快速传播。作为各级网格长还需全面的掌握所管辖网格学生的信息,包括寝室数量、人员、有无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等等,并做好信息的及时跟新。各级网格长对于在公寓内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到在权限范围内的及时处理并汇报。
(二)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网格化管理的保障机制
为了保证公寓安全管理网格化的顺利进行,公寓安全管理网格化建设需要有队伍、物质及制度的保障:
1.队伍保障,首先,强化角色定位,突出各级网格长综合管理服务作用。其次,制定三级网格长队伍的选拔制度,保证学生组织和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和威信,同时还要制定好网格管理队伍的换届制度,保证队伍的稳定性。
2.物质保障,公寓社区内的基础设施要完备,比如公共活动室,会议室,心理沟通室等便于学生与公寓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
3.制度保障,为了保障网格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必须建立和完善网格化管理制度,对各管理网格的职责进行明确,制定网格管理的片区长职责、网格长职责和寝室长职责,规范日常检查和走访工作,实现分片包干、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格局,形成一套体系完整的公寓管理规范和标准。并且需要打破二级学院管理概念,实现大学校管理体系,实现统一统筹安排。
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工作关系重大,是高校安全工作的重点、难点。做实、做细、做好,学生公寓安全工作关系到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更关系到学校的正常教学、生活秩序。学校必须不断加强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工作,切实维护好学生公寓的安全,为广大学生创建平安和谐的校园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2-0257-03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档案数量的激增,越来越多的大学图书馆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利用作为一个基本的工作任务,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但也有很多大学图书馆忽视了建立自身档案特色的建设,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本文主要讨论高校图书馆纸质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和原则。
1 概述
1.1 高校图书馆档案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保存高校图书馆活动和工作最直接最原始的记录载体,从馆建之日起它就已经有了记录,随着高校的图书馆的发展而一起发展,最准确而客观真实地反映记录了高校图书馆每个历史阶段的发展轨迹,对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有着极高的参考和利用价值。
1.2 高校图书馆档案的特点 一般来说,高校图书馆档案分文件和文书档案,其各自的特点不同。
文件档案是由学校上级政策对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和管理,政策,和法律文件,包括中央,省,高校当局和其他有关单位的上级下发的各种文件的。文件有一定相对的统一性,具有一定保密功能。文书档案则来源于高校图书馆本身,是学校教职员工在图书馆开展日常工作和举行各种日常活动产生并积累的,其保留有一定目的性。其包括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如会议纪要,会议决定、从事资源,产权登记、重要的电话记录,发送和接收消息,珍贵照片,录音带,以及具保护价值的各种文稿。
具体的说,高校图书馆档案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内容丰富,文书档案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图书馆的人事、财务以及文件等日常工作档案,还包括图书馆的文献采购、文献典藏、情报交流、课题跟踪、读者信息以及借阅登记内容等业务工作档案。
保存时间长,如图书馆的各项业务档案就属于永久性保存档案。
1.3 纸质档案保护难、查找难、共享难现状 高校图书馆馆藏丰富众多,频繁查询及借阅纸质档案,经常出现档案丢失、丢页、页面污染等情况。纸质档案查找起来非常不便,如果需要批量查找更是困难;更麻烦的是,查找出来的档案还要放回原来的位置,否则会给下次查找造成更大的困难。由于高校图书馆档案工作的内容包括的比较广泛,像重点学科及课题跟踪档案以及文献典藏档案和借阅档案,如果需要查询档案,就必须到图书馆来,并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协助查找,所以纸质档案的共享也是一个问题,这种低效的重复劳动不利于高效办公,降低了工作效率。
2 纸质档案数字化的作用和实现途径
2.1 纸质档案数字化的作用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资源建设,资源开发,包括两个主要方面的任务,首先,现有的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和收集重要文件档案,图片,音频,视频文件,数字,其二,目前的电子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
数字文件可以有效地保护原始档案,可以提高文件的使用模式。纸质档案数字化代替原来的使用,保护原始档案。不再受“孤本”限制,该文件可以提供给所有需要的人分享。数字图像文件异地转移,使异地存取使用可能通过计算机局域网或广域网得到实现。扩大使用档案空间,让更多人了解档案使用档案。数字档案还有“时间”不再受限制的优势,使用者随时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文件。档案数字化以后,将已开放的档案上网,这样所有利用者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上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数字文件可以有效地保护原始文件:替代原有的使用,保护原始档案;数字拷贝下来,输出盘,磁带则永久保存,它将给这些档案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时不致受到严重的损害;恢复档案材料模糊褪色的字迹和修复损毁的不完整的图片文件。
传统纸质档案数字化是档案馆走向数字档案馆的唯一途径。二十一个世纪数字档案馆无疑是发展的方向,不论是什么样的类型和层次的档案馆,虽然到目前为止其具体组成,组织和管理模式仍处于探索中,可其“馆藏”的数字化特征是肯定的,传统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将是其“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纸质文档数字化外包服务必要途径 高校图书馆如果自己进行纸质档案的数字化这项工作,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参与工作,投入资金购买专业的扫描仪、修图软件等,此外,数字化后的文件管理也需要专业的软件支持。随着外包公司的专业化发展,外包公司所倡导的文件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已经延伸到包括文件采集、分发、存储、检索、流转、共享、输出等在内的各环节,完全符合了高校图书馆纸质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要求。并可以大大降低高校自己做纸质档案数字化的成本。因此数字化外包已成为目前高校纸质文档数字化的必要途径。
高校档案馆是信息管理的组织机构,所从事的是与知识相关的业务。因此知识管理背景下的高校档案馆管理是以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为指导思想,有效组织、整合、记录、挖掘、创新档案馆内、外知识资源,将知识与技术密切结合,实现知识的重组、再造、共享,最终实施开放型、针对型、多样型、知识密集型服务的过程。由此看来,高校档案馆知识管理囊括了档案信息知识资源、人力资源、档案馆设施、计算机信息技术资源。其特点概括如下:档案馆知识管理以档案信息管理为基础,是档案信息管理的继续和延伸;档案馆知识管理是使知识增值、创造新知识并逐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管理;档案馆知识管理通过人的行为能力使信息资源与技术结合达到最佳状态;档案馆知识管理以用户满意为根本宗旨,以实现知识配送、知识共享为最终目标。
2.高校档案馆实施知识管理的现实意义
传统的档案管理侧重于档案实体的管理,实体档案数量大、种类多、载体多样、内容分散,多以孤本形式存于档案库房,不利于档案的有效利用。高校档案馆开展知识管理能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联系起来,从而进一步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形成完整的档案信息知识系统。
(1)知识管理有利于促进高校档案馆的可持续发展
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包括显性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管理。档案馆显性知识管理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现有实体资源进行结构化和有序化的处理,建立起内容丰富全面、调用便利快捷的信息知识库的过程,强调人与文档、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档案馆隐性知识管理是以“人”的知识和智慧为工具,通过个体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充分表现员工的聪明才智,实现知识共享,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知识管理为档案馆内、外互相学习,实现知识共享创造了新途径,有利于建立学习型的档案组织,能够使档案馆隐性知识最大程度地显化,不断创新知识和传播知识,从而实现档案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有效提升档案馆的生存发展、服务能力,推动高校档案馆的可持续发展。
(2)知识管理有利于提升高校档案馆的组织应变能力
传统的高校档案馆管理是以馆藏档案实体为中心的管理,服务是坐等用户、被动的、手工式的服务,这使得档案馆缺乏现代社会的竞争力,无法适应现代用户多样化信息需求。知识管理背景下的用户需求由信息单元向知识单元转变,这要求档案馆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服务模式,将用户需求同信息资源结合起来,加强档案馆的整体应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管理。首先,知识管理能提升高校档案馆的管理功能。高校档案馆知识管理将管理中的“人与人”“、人与物”结合起来,加强组织内部人与人、人与信息之间关系,使组织内部协调更加有效,信息交流更加及时,对外界的反应更加灵敏。其次,知识管理促使高校档案馆服务主动化。高校是人才济济的殿堂,这对档案馆管理和服务提出更深层次的要求,要求高校档案馆在深入研究用户需求,分析用户需求倾向基础上,深化服务内容,优化服务项目,变被动为主动服务,使偶尔用户变为经常用户,潜在用户变为现实用户,真正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知识服务。再次,知识管理保障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传播手段的日趋成熟,高校档案馆努力营造知识共享环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数据挖掘技术、信息检索技术、网络技术、智能传输技术等,实施信息知识转移,扩大了知识共享范围,深化了知识共享的深度。
(3)知识管理有利于提升高校档案馆的核心竞争力
高校档案馆实施知识管理既是知识创新管理又是知识服务管理。档案管理的单位向档案知识元转变,通过对档案知识进行组织、存储、共享和创新,构建以满足用户知识需求为目标的灵活的档案知识服务体系。高校档案馆通过馆员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优质的知识服务,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效提升档案馆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形成高校档案馆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二、高校档案馆实施知识管理的策略
1.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的档案馆管理机制
知识管理理论为现代档案管理和服务构建了全新的理论平台。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的档案馆管理机制是高校档案馆开展知识管理保障。首先,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构建知识型档案馆。基于知识管理的档案馆学习机制,将促使档案馆成为一个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队学习为特征的学习型组织,馆员之间,馆员和用户之间互相学习和交流,使学习成为日常的、自觉的事情。其次,构建有效、健全的沟通机制,促进知识交流。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有利于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协调关系的形成。档案馆要结合本馆实际情况,丰富沟通方式,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传统交流形式的作用,如档案馆开展定期培训、座谈、档案知识竞赛、档案橱窗等,实施定制式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保证馆员自由沟通,如通过网络视频、网络论坛、QQ聊天、微博、微信等形式促进馆员之间的沟通。再次,建立有效的信息服务反馈机制。用户和档案馆之间是相互依赖、利益共存的共同体,档案馆及时捕捉用户需求心理倾向,分析档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采纳用户意见,调整档案管理方向,有助于及时解决问题,弥补工作中的失误。
2.重视档案信息资源知识管理,创设有效的知识管理内容
知识管理背景下的档案信息资源须有序化、数字化、知识化,因此档案馆重视档案信息资源的知识管理,创建有效的知识管理内容是档案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关键。首先,重视馆藏档案信息知识管理,促进显性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对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内容分散的馆藏档案信息有针对性地加工、提炼,使无序的信息变得有序,使固化的信息变得活化,形成特有的档案馆精品信息,促进信息知识的形成。为更好地为学校师生服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档案馆重视档案信息资源的知识管理,精心提炼馆藏信息,构建了学校历年机构设置、干部任免、历年毕业生基本信息、历年毕业生学位论文信息等精品信息,为档案馆实施知识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步伐,构建知识化的数字档案产品。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施知识服务,档案数字化产品是知识服务的实施对象,因此高校档案馆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馆藏档案的数字化进程,形成具有知识价值的数字化档案产品。再次,挖掘特色档案信息资源,构建个性化、定制化的知识产品。特色档案信息资源体现鲜明的馆藏特色和学科、专业特色,将特色档案编撰成为系统性、知识性强的专题,形成适合用户需求的、量身定做的知识产品。
1前言
高校档案的管理工作为的就是将高校过去各项活动的完成情况和具体内容完整的记录下来,其中包括文字信息、图片信息、图标信息、视频影像信息等多种资料形式.在高校数年来的经营过程中,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它不仅能够将学校各个时期以来的发展和进步情况作出客观且详细的记录,同时还能够为日后各项经营决策的制定提供全面的参考材料.基于此,如何才能够在知识信息时代中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档案的整体管理水平,是笔者乃至所有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都需要去认真思考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2档案知识管理的内涵
2.1知识管理概述
知识管理是出现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中,这种主张战略性人力资源的新型管理理念一经问世就得到了众多学者和单位管理者的高度认可和应用.知识管理有别于其他类型的管理活动,它的一切管理行为都是围绕着知识观点所开展的,在组织知识信息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过程当中创造出更多的新型知识.美国APQC对知识管理作出了这样的定义:知识管理就是一种出现于新形势当中的管理策略,在正确的时间里将正确的知识传递给有需求的人,从而帮助人们可以逐渐掌握共享知识和创造知识的方法.
2.2档案知识管理的概念
将知识管理应用到档案管理中以后,档案馆的经营与管理活动就出现了本质上的改变.在传统实体档案信息管理的基础之上,将更多的管理重心放在了档案系统知识流的构筑工作上,从而制定出更加能够满足于档案使用者的服务体系与服务内容.来自加拿大的一位著名的档案研究学者库克曾说过:“档案工作者应该由实体保管员向知识提供者过渡,把着眼点从信息转移到知识上,从建立数据库转移到建立知识库上,引导利用者从泛滥的具体信息过渡到知识甚至智慧的层次上.”
2.3在高校档案管理中应用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经过大量的管理工作实践证明,在高校档案管理中加入知识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首先,传统模式中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过于形式化,只是将保管工作锁定于对历史材料这一单独的部分中,并且还过于刻意的去强调档案与图书和文件之间的差别,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至知识管理领域的扩大.而通过对知识管理理念的应用,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则可以更加有选择性的将价值档案都归纳到一起,从而在不断积累管理经验的过程当中构建出一个具有着无限潜力的知识共享体系;其次,在过去的时间里,我国绝大多数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都存在着“重保管、轻利用”的情况,高校的档案管理部门只能够提供最基本和最简单的知识服务,根本无法满足新形势中用户对档案信息的高层次需求.而知识管理理念的出现则很好的改变了这一局面,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采用智能化和个性化的管理手段,更加精准的向需求用户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层次的档案服务内容,从根本上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水平.
3高校档案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
3.1档案流程的再造策略
简单一些解释,高校档案的知识管理模式就是以知识为一切活动着力点的新型管理理念,它不仅能够针对原有的档案知识展开更进一步的积累、组织、评价以及相应的服务工作,同时还可以在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之上,从根本上发挥出档案知识资源所拥有的现实价值,让我国的高校可以在知识管理理念的帮助下发展的更快、更好.基于此,在日后的高校档案知识管理工作中,所有档案管理工作者都要学会将知识管理设为自己的工作导向,并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对档案业务流程的调整与再造工作,通过自身努力来从最初的档案收集调整为知识收集、从最初的档案整理调整为知识组织、从最初的档案信息鉴定调整为知识体系的评价,从最初的档案基础服务调整为个性化的知识服务.首先,在漫长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者不仅要做好对档案文件的搜集工作,同时还要将一部分工作重心转移到对内外部信息的积累上,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丰富高校师生头脑中的隐性档案知识;其次,档案工作者还要对档案信息的源头展开全面的了解,同时要做好对档案利用者的需求的反馈工作,争取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对知识资源的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再次,在针对高校档案知识开展的一系列组织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的提高主题法的应用频率,尽量的减少分类法的出现;第四,要逐渐将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中的实体整体转变为知识整理,并且开始采用知识因子作为档案管理的单位;第五,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知识评价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应当熟练应用直接与宏观鉴定法,并且将档案形者以及档案的利用者都加入到档案的评价团队中;最后,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在开展档案知识服务的过程中,要学会将用户的需求设为服务内容的基础导向,并且要在全面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来制定出可行性较高的服务方案.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高校应用,档案管理与服务人员还要在日常的工作中适当的加入一些网络化与智能化的内容,站在用户的角度来检视自身的服务行为,严格杜绝滞后服务现象的出现.
3.2进一步完善高校档案的管理制度
高校的档案开发工作也要建立在知识管理理念的基础之上,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一切行为活动都能够得到国家制度与法理上的支持和保障.基于此,高校领导应当专门针对档案工作的收集、获取以及开发工作制定出相应的工作制度,确保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做到有规可循和有法可依.如今,国家已经针对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相继颁发了两部参考法律,即为《档案法》和《高校档案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之上,高校领导还要全面结合这两部法律中的条例,来对原有的档案管理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优化.除此之外,在确保高校档案开发工作完整性的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对档案信息的提供者以及档案资源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做出准确的判断.高校领导也要将档案开发成果的适用于应用范围进行明确的划分,从根本上杜绝非法侵占知识产权问题的出现,坚决不给不法分子留有可乘之机.
3.3全面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创新服务内容
高校的档案知识管理工作为的就是向需求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内容.在此基础之上,为了能够让我国高校的档案服务质量可以出现大幅度的提高,高校领导还要进进一步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确保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可以达到更高的标准.在新形势当中,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就是档案管理水平的一项基础保证,其不仅决定了知识管理理念的顺利应用与否,同时还关乎到档案信息的整体利用效率.基于此,全面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高校领导在接下来需要去立即完成的一项任务.首先,高校领导可以结合当前档案工作的管理情况,来对原有的管理团队配置做出适当的调整,尽可能的给那些优秀的年轻管理者一些升职与加薪的机会;其次,高校领导还要经常性的举办一些培训和教育活动,聘请一些专业的知识管理人员来到档案管理者的身边来展开工作培训,帮助他们逐渐掌握独立思考与学习的能力和方法.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掌握更多的新型管理知识,进一步加强自身对隐性知识的创造和应用能力;最后,高校领导还要建立一套完善且科学化的奖励机制,将档案工作管理人员的升职加薪以及福利所得与知识管理理念的理解应用紧密的联系到一起,从根本上激发出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奖励的角度着手来达到提高他们工作责任感与上进心的最终目的.
3.4建立匹配度较高的评估机制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评估机制是确保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的最终条件.在高校档案的管理工作当中,评估是档案开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它为各项任务活动提供了绝对的执行力.可以丝毫不夸张的说,高校如果缺少一套完善的绩效评估机制,那么也就无法产生管理工作的真实反馈信息,从而让知识管理理念变成了纸上谈兵,毫无现实意义.首先,高校领导先认识到建立评估机制的重要性,时刻提醒自己,在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当中加入知识管理理念,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让档案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从而全校师生带来更多的知识福利;其次,所有参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也要积极的投身到评估机制的建设工作当中,充分的认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与工作责任,尽自己的一位微薄力量来保证高校评估体系的全面性、客观性、公平性以及公开性.并且在接下来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对已有的评估机制内容作出适当的调整与更新,从而确保其能够更好适应新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为高校档案知识管理水平的提高打下夯实的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6-0035-02
引言
高校档案管理是高校从事学校各项事务的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不同表现形式的历史记录,像纸质文件、声音、图像等信息和资料,为学校以后活动和发展提供历史参考依据。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进行管理的基础,对于高校的其他管理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很多高校档案管理还是以实体档案管理和信息档案管理为主,以文件和计算机技术为主要表现形式,但是这种管理模式在高校实践应用过程中效果并不明显,难以适应高校的发展要求。知识管理通过将系统内知识进行循环应用促进知识的再生,在高校档案的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满足广大师生以及学校事务的需求,推进高校的传统档案管理向现代知识管理转变,做好高校档案管理以及整体的学校管理水平。
一、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性
随着高校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更加重视,高校在档案保存方面也呈现出多种形式,不仅包含了传统的书面纸质档案,当然,更多的是电子信息档案。档案信息载体的多样性对于高校的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这些多样性的档案信息载体进行有效管理。但是,在很多高校的档案管理中,还存在着滞后性,没有对多种形式的档案进行整理和分类,造成了很多原始档案文件的流失,使得实际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效果并不理想。
(二)高校档案的管理意识不强
当前,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内容还是对文件材料的简单分类和归档,由于当前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没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高校档案,对档案的管理专业技术方面也没有得到提高,这就使得高校的档案管理会经常因为归档不及时或者是存放位置的错误使得资料文件出现积压,电子文件和多媒体信息没有按照要求完整和及时进行归档,有时甚至还会出现文件资料丢失的情况。
二、高校档案应用知识管理的运用程序
(一)知识获取
获取知识是高校档案知识管理的第一步,高校的档案管理无论是从内还是对外只有不断获取新鲜知识、实用的知识才能提升高校档案知识化管理的水平。对于高校档案管理知识获取来说,一方面要吸收“实体”知识,包括教育部门的指示、高校教师的信息、教学条款等多种形式的档案;另一方面要吸收“隐性”知识,像可以通过观察、模仿和沟通交流对高校教师的思维模式、教学特点等进行通过实体的形式和状态进行保存,丰富档案内容储备。
(二)知识共享
在高校档案知识管理中,知识共享可以说是知识管理中最为重要的流程。知识的共享可以先从档案的内部分布进行知识和信息实践开始,逐步累积和转化,可以将高校档案管理的范围从档案部门扩大到整个学校。档案管理部门可以让管理人员将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个大家实现知识共享,进一步加深档案知识的积累。
(三)知识存储
高校的档案管理需要对档案资料文件进行存储,由于资料信息具有海量数据,档案管理对于海量数据信息不可能完全进行“消化”,因而需要有选择地对数据信息进行筛选。高校档案管理可以对有保留和存储价值的资料和文件进行保留,是作为永久保存、长期保存还是短期保存需要通过知识存量分析做出决策,建立知识标准化存档。像有的教学公开课,可以进行过程实录,制作成档案文件,为以后教师学习和培训提供样本。
三、基于知识管理提高高校档案管理能力的策略
当前,知识管理已然成为我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知识管理在高校档案管理过程中的逐步推广运用将会极大提升我国高校的档案管理能力,满足高校教学和学生以及社会人士的需求。以下将基于知识管理,对如何提高高校档案管理能力提出相关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高校档案组织文化
高校档案知识管理的主要工作是通过档案管理人员完成的,因此,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要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吸收和获取新知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和条件,建立良好的高校档案组织文化。在高校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将自身工作和集体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在为高校档案建设和管理的奉献中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有利于加强彼此的合作交流,从而促进档案知识的更新。同时,高校也要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更好的知识共享平台,为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知识管理技能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比如说,可以通过利用网络技术,让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在电脑或者手机上能够实现档案知识的实时信息共享,像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建立微信群,对于高校接收的上级通知、学术交流活动、高校艺术大赛等活动信息在微信群以图片或者是手机办公软件形式等进行,从而让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在准备活动或者活动总结能够有参考依据。
(二)构建高校档案知识管理信息系统
知识管理的目标是为了更好提供服务,构建高校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则能够将学校的各部门、各班级的档案创新成果进行分享交流,降低知识管理成本。高校可以建立基于知识管理的档案库,将学校内的教师和学生档案信息、学校资金规模、学校部门介绍、学校重要活动通知等可以通过模式识别、优化算法和人工智能的方式对高校各类档案信息和知识进行保存,并且借助校园网减少部门层级之间、不同部门之间的档案分类工作,有效融合其他信息资源。在高校的档案知识管理中,要充分利用档案知识,对其潜在的价值进行充分挖掘而后再转化成教学资源。高校作为知识产生和汇聚的重要“源泉”,为学生和教师学习和掌握各种知识信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知识管理对于档案的要求就是要充分开放,让更多的学生和老师通过档案的内容和知识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学习能力,更好地位广大的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同时,对于档案知识还要及时进行更新优化,实现档案内容的二次利用,构建更为齐全的高校档案知识管理信息系统。
(三)推进高校档案知识管理服务升级
在高校档案的知识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加强档案服务系统的建设,还要进一步提升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必须要加强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建设,提高高校档案知识管理服务水平。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档案管理知识的需求,档案的知识管理的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教师的教学专业素养的提升,在对档案知识管理的过程中,要结合管理形式的变化不断进行创新。尽管知识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但是通过档案的知识创新,能够进一步拓宽原有档案的视野,融入主观能动性,使得档案管理能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结语综上所述,当前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像管理方式落后、服务水平低下、管理意识不强等,严重影响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因此,必须要通过知识管理在高校档案管理的应用,改变过去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提升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管理素养和管理技术,结合高校档案管理的特点,实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更大跨越。
参考文献:
[1]杨菊洪.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档案管理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经济,2011(1):145-147.
[2]贾玲,周晓林,巨珺,吴艺博,陆江,陈东.高校档案知识管理研究评析[J].档案管理,2011(2):16-18.
[3]阎明.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档案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1):74-75.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络从功能上分为三部分。一是内部业务系统,如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他们只包含图书馆内部业务数据,这些数据信息只供图书馆内部使用,不与外界相关。二是与外界网络连接的内部业务系统,如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信息检索系统,他们既包含图书馆的内部数据,同时又要与外界共享数据。三是信息系统,如图书馆的网站和各种数据库资源,他们的数据是面向网络的。图书馆的网络安全管理主要兼顾三者。既要保证各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调用,同时又要保障网络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一.影响图书馆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影响图书馆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很多,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可能是人为的,也可能是非人为的。归结起来,针对图书馆网络安全主要有环境因素,软硬件因素和人员因素等3个方面。
1.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从客观上讲有图书馆网络中心机房和各个工作点设备的安置环境。比如机房内的配电系统,空调系统以及防火系统的设计是否科学,是否达到了防火,防尘,防静电,防雷击和电流的干扰的要求,是否制定了及时应对雷电、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的方案。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图书馆网络安全留下了隐患。
2.软硬件因素
许多高职院校由于对图书馆投入的经费不够,导致缺少必要的网络安全设备,网络设备陈旧以及缺乏定期的维护和更新,致使网络服务频繁中断和重启,甚至导致整个网络瘫痪,这些都是硬件不安全因素。
3.人为因素
目前,人员因素是制约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人为因素是对网络安全系数影响最大的因素。主要表现在:部分图书馆缺乏专业或经过系统培训的网络安全管理员,他们往往对网络配置不当,对网络应用升级不及时,造成安全漏洞。网络管理员安全意识不强,随意将自己的账号与别人共享。口令设置过于简单,极限设置不高等。此外,一些读者的违规操作,恶意攻击,也是造成图书馆网络瘫痪的主要因素。
二.图书馆网络安全的实现
鉴于图书馆网络系统存在上述诸多安全隐患,因此,要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和技术防范措施来保障图书馆的网络安全。
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意识
图书馆的网络安全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工作制度,登记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专人负责整个网络设备的维护,由专人负责保管网络设备的使用说明书、保修单、系统光盘等。并且建设登记制度,包括网络故障维修登记,系统升级或打补丁记录。同时建立网络结构拓扑图、网络布线图、网络设备及信息点的各类档案。有了制度的保证,有了档案及各类记录资料,可以对整个网络从建立到发展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对每一次网络安全问题的处理都有一个很好地学习机会和经验教训。
目前,图书馆还存在着管理人员网络安全意识淡薄的现象,必须加强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防御技术水平和网络安全意识,从而降低图书馆网络安全的隐患。图书馆的用户主要是学生和老师,加强他们的网络安全教育,增强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及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不安全的网络信息的产生。
2.加强图书馆机房环境建设
图书馆机房环境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计算机和网络设备是一种高精度的电子设备,机房里运行的大型服务器、存储设备、交换机等都负担着重要任务,它们的工作效率和故障率和机房环境存在直接的联系。机房环境主要由机房空间、装饰、温度、湿度,洁净度;防水、防火、防电流干扰、防静电;机房供配电、防雷、接地、机房环境监控这几个技术组成。图书馆机房环境的建设,可大大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能。
3.运用各种网络安全技术,加强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
3.1.运用虚拟局域网技术(VLAN)
虚拟拟局域网(VLAN)是一组逻辑上的设备和用户,这些设备和用户并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可以根据功能,部分及应用等因素将它们组织起来,互相之间的通信就好像它们在同一个网络中一样。一个VLAN组成一个逻辑子网,允许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设备和网络用户加入到一个逻辑子网中。采用VLAN可以用来阻止非法访问,可以将一个大型网络划分为多个子网,通过对每个子网进行单独管理。
图书馆采用VLAN技术,将相应服务器用户和其他网络进行分组,并设定相应的安全和访问权限,这样不仅能够大大提高网络的数据传输能力,增加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而且易于管理。为保证图书馆数据的安全,必须将图书馆合理划分多个VLAN,根据VLAN划分规则,一般将图书馆划分为服务器VLAN,电子阅览室VLAN,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VLAN。根据每个部门网络应用的不同,在交换机上给他们界定访问权限:流通的所有工作用机只能访问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采编和信息技术部门可访问内,外网及互联网上所有资源;办公室和电子阅览室可以访问互联网,从而确保网络的安全。
3.2.运用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针对互联网网络不安全系统采取的一种保护措施。防火墙就是用来阻挡外部不安全因素影响的内部网络屏障,其目的防止外部网络用户未经授权的访问,使internet和intranet之间建立一个安全网关,从而保护内部网络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和攻击。对于拥有大量数据的图书馆而言,它的服务器与互联网相连,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安装防火墙,可以监控进出网络的通信数据,使安全的信息进入,同时限制外人进入内部网络,可大大保证服务器的安全,有效防止来自互联网的攻击。
3.3.安装防病毒软件
要保证图书馆网络安全运行,加强病毒防治尤为重要。在网络环境下,病毒传播扩散快,危害大,必须安装全方位防病毒软件。防病毒软件具备预防隔离和查杀病毒的双重功能,还可以实施实时监控以及反追踪等相对主动的防御功能。运用杀毒软件后能够有效减少损失,挽救各种重要信息数据。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杀毒软件有瑞星、金山、江民,国外的有卡巴斯基、诺顿等,还有免费的360杀毒软件,都能实现上述功能。
3.4.备份重要数据
数据备份是容灾的基础,是指为防止系统出现操作失误或系统故障导致数据丢失,而将全部或部分数据集合从应用主机的硬盘或阵列复制到其它的存储介质的过程。我们所采取的各种防范手段不可能设计得面面俱到,突发性事件仍然会给图书馆网络系统带来不可预知的灾难,所以对于图书馆的各种重要数据,必须及时、准确、完整的建立备份,避免各种数据损失。传统的数据备份主要是采用内置或外置的磁带机进行冷备份。但是这种方式只能防止操作失误等人为故障,而且其恢复时间也很长。还有一种是采用网络备份,网络备份一般通过专业的数据存储管理软件结合相应的硬件和存储设备来实现。
三.结束语
总之,图书馆网络安全是一个全方位的综合体系。网络安全管理对于图书馆来说也越来越重要。作为图书馆的网络管理人员,我们要努力使图书馆网络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使图书馆网络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最大限度的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作者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高校制定安全管理制度不是为了管人,而是为了更好的为全校教职员工服务。所以一定要以师生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突出师生员工的中心地位,突出“服务”功能。学校要在安全管理制度中不断深化以人为本的观念,增强安全管理实效。怎样最大限度的保护师生安全,为师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教育学习环境,是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的根本,也是安全工作的迫切要求,更是安全管理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
2、“因地制宜”和“实事求是”的原则
一是学校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必须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既不夸大也不缩小,要正确面对所处的优势和劣势,不能搞假、大、空,要如实反映学校的安全现状,体现出本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如果脱离学校的发展实际与师生的思想实际,片面追求制度的完美或照搬其他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得不到师生的支持,起不到实际的作用,管理更难见成效。二是为实现其管理目标所采取的步骤、措施等,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教育规律。没有依据制定的制度是无本之木,无法可依既不能规范行为,管理工作,更具随意性和不连续性。
3、系统性原则
高校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要成一体系,在总的规划中分门别类,层层推进,使其具有全面性和整体性,形成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有利于发挥整体效应,形成合力。如果各成一体,甚至有的相互冲突,会造成工作的混乱,严重影响安全工作的管理。
二、高校安全工作应建立的管理制度
1、职能清晰和责、权、利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明晰的安全管理制度,首先要分清职能,并从“责、权、利”三个方面来规范。学校要建立职能清晰的安全管理部门,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的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用制度规范安全责任,要弄清楚学校领导,具体管理者所应承担的安全责任,教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后果。努力形成“学校主要党政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头负责,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全校上下逐级负责,师生员工人人有责”的工作局面。同时。要让每个师生明白享有安全稳定校园环境的权利,只有更好承担了责任才会享有更好的权利,只要认识到位,责任明确,学校及师生的安全就有保障。
2、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的安全管理制度
高校的平安与和谐只有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更好、更快的实现。通过制定科学的师生共同参与的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参与学校安全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安全管理工作的能力。目前很多高校建立了师生共同参与的安全组织,如:教职工义务消防队、群防群治组织、自保组织,学生安检部、校园110、校园119、大学生法律安全援助咨询中心等,同时还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使这些组织能够有序的开展工作。通过师生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全员参与、人人有责、目标明确、责任到位的安全机制,这样既能增强师生的责任感和主观能动性,引导师生树立安全新理念,又能使安全工作形成了纵到底,横到边的安全网络,使学校的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2学校安全管理对和谐校园的重要性
随着高职院校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校园已经不再是世外桃源,高职院校中的安全管理现状告诉我们,需要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我们离不开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同时安全管理的根本是为了建设一个理想的校园。只有学校拥有一个优秀的安全管理机制,才能确保学校广大师生财产,生命的安全,才能构建出一个优秀的学校环境,推动我国的教学环境的发展,无论是对师生还是学校建设,乃至国家发展,校园安全管理都至关重要。当然,这不仅是学校的工作,也是每个学校参与者的责任和共同义务,学校和谐发展是指学校、家庭、社会都能够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学生实际情况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共同建造有利学生学习的安全环境。社会不仅是每一个人的大学校,也是每一个人学习的大课堂,学校在依靠地方政府积极营造良好且安全社会教育环境,给学生发展提供成长的良好空间的同时,还要应该让学生走出学校,置身社会环境中,在社会实践中学习、锻炼、发展。学校的安全管理能确保学校师生员工的教学及工作环境的安全,让他们以愉悦的、安全的心理状态下工作和学习,解决他们安全方面的后顾之忧。
3高职院校校园安全管理的相应措施
在建设高职院校安全管理的过程中,我们既要确保校园内部环境安全,也要确保校园外部环境的安全;不仅需要做好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教育,而且需要做好社会人群的思想教育;在建立和完善学校存在安全问题是的应急处理机制的同时,也需要提高学校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的能力;一方面要正面引导学生安全行为,另一方面更要防止他人对学生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在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安全机制建设,构建和谐校园,该采取一些什么措施,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了一些具体方案措施。
3.1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安全管理应急机制
俗话说得好,不怕一万只怕万一,未雨绸缪是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在安全管理方面学校更应该做到防患于未然,由于社会各种条件和环境的的变化,安全问题也是千变万化,而这些安全问题往往也是危害重大的,所以制定和完善学校的应急机制是建设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重中之重。首先在学校安全事件发生之前,需要制定出一个完善的校园安全应急预案。以高职院校当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应急方案,启用相关的安全管理机制,在最短最快的时间里消除所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把这些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当中。当校园安全事故突发时,需在最短的时间内启用校园安全管理应急机制。
3.2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宣传和制度的制定
高职院校安全管理建设不仅需要加强工作人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人员素质建设之外,还需要向广大师生以及社会人群大力宣传,从而以达到提高师生们的防范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但是只是宣传还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以法律为基础制定相应的制度,人不开约束,只有一定的约束才能确保我们不踏出安全的保卫区。这样安全工作宣传相结合,共同服务于学校安全管理机制的建设,才能真正实现构建安全和谐学校的目的。
3.3加强学校安保工作人员的建设
各个学校的安保工作经验和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异,我们首先需要加强安保工作的交流,以实现优在安全管理机制方面优秀的学校带动稍微落后的学校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也通过交流可以针对学校安全问题提供更多应急预案。另外针对安保人员建立一个统一的培训机构,职业通过专业的培训,在安全隐患发生时以确保安保人员能够以专业的处理能力应对安全隐患。同时我们需要要根据考虑安保人员的学历情况,以安保人员的学历和岗位,制定相应的培训标准;此外安保人员需要进行岗前和岗后定期培训,以此让他们在学习中拥有应对变化万千的各种安全隐患的能力。最后由于学校我扩长,安保员工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