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健康管理的条件

健康管理的条件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0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健康管理的条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健康管理的条件

篇1

一、管理:协调的出发点

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负责者,要做心理咨询、个案分析、团体辅导、预防性咨询、发展性辅导与干预性矫正等工作,其职责是助人解除心理困惑与烦忧,但是协调也是其一项不可或缺的职责。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的领导下,以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专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这就意味着作为骨干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要思考怎样处理好与校长的上下级关系,协调好与教导处、政教处、团委等部门的关系;同时,既要发挥好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专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的主体作用,又要让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协调,说到底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通过各种管理策略,使一个学校组织系统内的各个部分(部门、个人)消除分歧,达到关系和谐、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地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而努力。

二、冲突:协调的现实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协调管理,从另一个角度讲,是因为在学校组织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冲突。冲突是不同的各方相互之间作用的一种形式。在学校,尽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然而,现代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具有工作目标多元化、科层结构层次化、岗位设置多样化、职责分工精细化的特征。因而,在心理健康教育推进过程中,正如组织管理专家所认为的那样,由于个体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水平、工作经历和价值观点等,意见、想法容易不同;个体对组织有不同看法,对达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有不同意见;组织结构的缺陷,沟通不畅等;都有可能引发冲突[1]。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按照美国冲突管理研究学者杰克曼(drulanan)的观点[2],可以把常见的冲突分为三种类型:价值冲突——双方或各方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任务有不同的认识而发生的冲突;意见冲突——不同方面在看待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方式时主张采取不同方式导致的冲突;利益冲突——在相互发生作用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利益和局部利益有不同追求进而形成的冲突。心理健康教育的冲突也可以表现为具体内涵的不同,区分为人员冲突(参与活动的人员安排上有矛盾)、经费冲突(学校经费短缺情况下经费投入有争夺)、时间冲突(组织活动的时间分配上有重叠)等类型。不管是哪种冲突,从实践活动来看,本质上主要还是认识的分歧和行动上的不一致,不存在着根本目标上或整体利益上的对立,这是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协调管理的最重要的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冲突不是一个纯粹的消极问题,而是学校组织的一个要素,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一个积极因素。现代冲突管理理论认为,冲突不仅具有客观存在性和主观知觉性,而且,具有作用的两重性,即冲突对于组织或群体既有破坏性、阻滞性这类反面属性,也有建设性和推动性这样的正面属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问题不在于有冲突,而在于人们怎样看待冲突,对冲突做出如何反应。一味专注于冲突的消极本性,害怕冲突,回避冲突,消极对待冲突,会使冲突的破坏性、阻滞性这类反面属性暴露无遗。坦诚地面对冲突,重视冲突对学校组织的积极作用,在冲突中我们就能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方面面进行充分地讨论,吸收各方面意见,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更合理的方案设计;也会引发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一些平时不太注意的细节问题的认识,通过争论,加以顺利解决。冲突的顺利解决更让人们感到双方的诚意、尊重与合作,相互之间更接近了,学校组织的凝聚力更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切合学校教育的实际。从这些意义上说,冲突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创新,何尝不是一种有益的撞击,发展的动力,这也正是冲突的团体约束、凝聚和激励的功能。

三、沟通:协调的策略

管理专家劳伦斯(p.r.i.awl-ence)提出解决组织中部门间的冲突有三种方式,即面对问题或解决问题,或滑润歧义,或强迫决定。他认为,第一种最有效果,因为面对冲突,进行协调,可以使冲突双方不再各执已见,从而消除纷争;第二种方式只能减少双方的需要,犹如油可以减低机器问的摩擦一般,但实际上冲突只是暂时隐形,仍有再爆发的可能;第三种方式虽可收一时之效,但强制手段终难持久,非到不得已时不要使用。

管理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西蒙(heberta.simon)指出:“没有沟通,管理过程就不会影响个人的决定。”他十分重视冲突管理中的沟通功能,把沟通解释为一种双向过程,它包括从组织的各个部分向决策中心的信息沟通,也包括从决策中心向各个部分的信息沟通。

我们可以参考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和优秀专职教师的实践经验,融合管理专家对解决冲突问题的建议,建构几种比较有效的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冲突的协调策略:

1.信息提供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管理者要多向学校各个部门传递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资料,包括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要求、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兄弟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的及时通报等,以提高大家的认识,加强理解,消除歧义,达到齐心合力。这种策略可以看做是从决策中心向各个部分的信息沟通。

2.协商讨论策略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时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而且影响面较大。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就要征得学校分管领导的同意,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邀请相关部门一起开会协商讨论,陈述问题,收集各方信息,共商对策,谋求共识,形成相应的解决方案,然后分工行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就是从组织的各个部分向决策中心的信息沟通。

3.个别沟通策略

如果协调对象比较单一,协调内容又不是十分复杂,而且主要是一些认识上的冲突问题,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平时相互之间多联系,互通信息,主动找相关人员进行谈心,交换看法,陈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解释工作中一些困难,取得对方的理解和支持,消除分歧,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4.寻求支持策略

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得以有效地贯彻落实,如果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通过自身力量很难解决问题,就需要向分管领导汇报工作,呈报困难,请求领导出面直接进行干预与协调双方的冲突,召集各方人员或者各部门负责人进行沟通,借助上级领导的行政力量迅速地进行协调,消除麻烦,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这种策略实质上是一种强迫决定,一般尽可能少用。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沟通主要侧重在三个方面。一是认识沟通。二是方案沟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要与学校的整个工作计划协调,根据学校的教育工作重点来规划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尽可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渗透到其他各项活动中去,从而真正做到“春雨润土,悄无声息”。三是活动沟通。

四、共赢:协调的灵魂

协调追求学校教育的共赢,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协调前要做好调研,准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和要求,掌握事实情况,摸清各个方面的矛盾与困难,理清协调的目标和具体任务,为协调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协调过程中,要立足学校工作的总体目标,一切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讲大局,讲合作,讲奉献,以事实为依据,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以理顺关系,解决问题;协调成功后,一定要让在不同岗位、履行不同职责的人,各在其位,各谋其政,精诚团结,竭尽全力,以获得协调工作的最佳效果。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把协调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寻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亮,林西.管理沟通理论发展阶段略述[j].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6).

[2]d.j.d.sando、h.van.der merwe.an analytical agenda for conflict and conflict resolution theory and practice..mandester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1993,25~42.

篇2

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状况,对馆员的心理素质都有很大的影响。对于事业心很强的人来说,他所从事的行业欣欣向荣,自然会觉得很有干头,愿意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付出精力和智慧;反之,他就会觉得没有奔头,前途渺茫,容易意志消沉。即使对于事业心不是很强的人来说,行业的稳定、发展与动荡、停滞,也是他情绪和工作积极性的一个晴雨表。比如,有些馆员对自己的职业缺乏满意感,情绪不稳定,心情不愉快;有些馆员和领导者的关系不融洽,由于不受重视不被信任,而对领导者不满意,情绪苦闷;还有些馆员工作负担过重,长期疲劳,影响心理健康。因此,关注图书馆员的心理健康,引导其进行正确的自我调整,对提升图书馆的综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响图书馆员心理健康的因素

从客观上讲,主要有三个方面:工作环境。馆员所在的工作环境,是他们在单位的每一天都要面对的,包括:办公室的结构布局、采光照明、色彩调置、安全卫生、人员搭配、机器设备等等,都会在馆员的心理活动中产生一些潜在的影响。工作强度。人的工作积极性的保持,都是在一定的工作强度范围内的,超出了这个强度界限,在短时间内尚可应付,但时间一长,超负荷的精力和体力的透支,就会让人产生厌恶情绪,出现副作用,于心理健康极其不利。工作待遇。在求职和就业十分不易的今天,要找到一份相对稳定收入又不菲的工作,的确很难。对于多数馆员来说,图书馆仍然属于一个不错的行当。如果本单位的待遇能达到他的满意度,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可以在他们心中淡化,使他们能够继续安心工作。

从主观上讲,主要有两个方面:自身心理素质。馆员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大多是紧张、焦虑等情绪造成的,这都是各种各样的压力引起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高压力的工作会降低工作效率,影响身心健康,影响个人的发展;而无压力的工作使人觉得单调乏味,兴趣索然,同样会降低工作效率。因而心理素质较差的馆员往往在这种压力下,会引发一些心理健康的问题。自身知识结构。随着图书馆功能的扩展,馆员所面临的负担也越来越重,比如:原有的知识和技能逐渐老化,不管是在学历、知识面、应用技能方面,还是在感受新事物、接受新事物方面,都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提高,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馆员的心理压力往住会带来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显然,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图书馆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从图书馆发展的宗旨来说,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人文关怀,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创建和谐图书馆,离不开全体图书馆员的共同努力。如果馆员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落实以人为本就成了一句空话。人文主义是图书馆的生命线和价值立足点,提倡人文精神和人文理想的是人文关怀的根本,而图书馆员身上所具有的人文精神是读者服务的精神由所在,并把这种精神带到读者服务工作中。

三、引导图书馆员科学进行自我调整

自觉提高自身修养。馆员只有不断地学习业务知识、现代科技知识、社会知识,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与能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脱产学习和在职培训的机会毕竟较少,补充知识和提高技能不能“等”和“靠”,馆员应培养自学能力,通过自学和实践来全面提高文化素质和学术水平。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应利用“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条件,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比如经常阅览图书馆专业期刊,提高专业知识,了解图书馆的最新动向。

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心理咨询在国外被认为是精神按摩、助人成功的事业。当你思想负担较重或感到活得很累时,或是感到生活不愉快时,面对这些压力,馆员应该学会自我宣泄、自我释放、自我调节,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及时让郁积在心里的不快得到排遣,这是保证心理健康的一种有效方法。宣泄法中最佳方法是倾诉。可以找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比如父母、老师、朋友等,将心中的想法、内心的苦闷甚至是难以启齿的秘密讲出来,在与亲友的沟通中缓解精神压力。与此同时,来自家人、朋友的理解、关心仅成为一种情感上的支持,让人备感欣慰,而且看到生活的积极面,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篇3

饮食营养均衡,结构合理,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意义重大。以下饮食方案,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并做适当的调整。

每日1袋牛奶,补充钙质。

四五顿餐,七八分饱,粗细搭配,甜咸适当。

每日糖类250~350克,肥胖和消瘦的人适当增减。

每日3份高蛋白食物,如瘦肉、鸡蛋、鱼肉、豆腐等,三餐各1份。

每日食用500克蔬果,蔬菜350~400克,水果100~150克,种类要尽量的多。

控制脂肪的摄入量

研究显示,每天脂肪摄入量的最恰当的比例是不超过总能量的20%~30%。

构成脂肪的脂肪酸按双键数目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进一步还可以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多可明显升高血液中总胆固醇水平。通常,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应低于总能量的10%(一般为6%~8%)。

限制糖类的摄入

研究发现,血糖升高,虽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大血管病变的患病率已经开始显著增加。而最近研究表明,高血糖会产生某些有害影响,导致低密度脂蛋白颗粒氧化,促进动脉硬化血栓形成。

糖类有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双糖(蔗糖、麦芽糖)和淀粉(食物纤维等)三类。

单糖吸收迅速,会很快进入血液,双糖在进食后也会很快进入血液。而多糖不供给热量,有很多其他糖类不具有的功效,如延缓胃排空、抑制胰岛素释放、促进胆固醇排泄等。糖类的摄入量占总热量的55%~60%即可,在选择上要注意选择多糖。

适当多饮水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一个人可以几天不吃饭,但是绝对不能不喝水。血液的含水量达到80%以上,水分不足不但影响血液的功能,而且还会导致血液中废物的聚集,血液会变得黏稠,容易导致血栓。另外,血液不能进行很好的流通和新陈代谢,也会影响血管的功能,如血管弹性下降等。所以,每天要有足量的水摄入,除了汤羹、粥等饭菜中的水,还要格外补充1500毫升左右的水。

那么,选择哪种健康的饮料最适合补水呢?答案是白开水、矿泉水,低热量的运动型饮料也是不错的选择。不推荐用果汁等糖分高的饮料、太凉的饮料来补水。

绿色蔬菜帮忙清理血管垃圾

人体脂质代谢出现障碍时,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就会在体内堆积起来,它们会使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和堵塞,成为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根源。而这其中,绿色蔬菜是最值得推荐的天然血管清道夫。

绿色蔬菜富含清除血液油污的营养成分

食物的营养成分中,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E、大豆异黄酮、茶多酚、番茄红素、膳食纤维、钙、镁、硒等都可以帮助血管减少血液中的垃圾。而它们在绿色蔬菜中都能轻而易举地找到。

绿色蔬菜脂肪含量非常少

脂肪摄入量的多少与血管和血液中的垃圾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其所含的饱和脂肪酸会增加血液中的油污的浓度,还会破坏血管健康。而绿色蔬菜中几乎不含饱和脂肪酸,其所含的膳食纤维还可以促进血液中饱和脂肪酸的排泄。

绿色蔬菜还有更多的健康秘密

多吃绿色蔬菜对控制体重有益。其膳食纤维含量较果类高,还能有效增加饱腹感,延缓食物在胃里的排空速度,有利于控制食量。另外,对控制高血压、延缓血糖上升速度以及降低血管炎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当然,绿色蔬菜是我们生活中的主要饮食来源,对健康的益处还有很多,每天吃上500克左右,长期坚持,你会收获不一样的健康体会。

1根黄瓜+1个柿子椒+8根左右蒜薹+8颗小西红柿,这些食材加起来就够500克了,每天吃这些,每个人都很容易办到。

坚果是预防心脏病的好食材

坚果中除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锌、钙等营养元素外,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不饱和脂肪酸,其含量甚至超过大部分的鱼类,而且,所含的饱和脂肪酸很少,对辅助治疗心血管疾病很有好处:1.食用坚果不但可降低血脂,还能降低心脏病的发病几率,死亡率也有明显的降低。2.延缓发炎的效果,对血管功能也有正面影响。3.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可防止在血液中循环的坏胆固醇被氧化,减少对血管的伤害。

那么,每天吃多少合适呢?通常,每天摄入一小把儿坚果就可以了。另外,吃了坚果,相应的一天的菜肴和主食中要减少用油量,把相应的脂肪数量省出来,这样,既能获取坚果的营养保健效果,有利于预防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还能预防肥胖。

鱼类对防止血栓、心脏病等有益鱼肉中富含好脂肪

鱼肉中的脂肪和畜肉脂肪不一样,畜肉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占多数,经常过多摄入容易影响血管的结构和血液的健康。如不加控制,癌症、骨质疏松、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会明显增加。而鱼肉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特別是EPA、ALA等,它们对降低血管炎症反应、降低血胆固醇水平以及减少动脉硬化危险具有很好的作用。

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是关键

虽然鱼肉对血管健康有利,但非健康的吃法未必能得到这些好处,甚至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所以科学、健康的烹饪方式也是至关重要的。

1.清蒸最有利于保持鱼的低脂。2.可以选择水炖,也能基本保持脂肪酸的稳定。3.如果烧烤鱼,应当注意少吃外层焦煳部分,多吃中间软嫩部分,以更多地获取所含的ω-3脂肪酸。4.制作红烧鱼的时候,宜适当缩短油煎时间,减少对鱼肉营养部分的破坏。

粗粮能抵抗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粗粮能辅助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粗粮中的物质和胆酸盐结合,能减少其肝肠循环,限制胆固醇的生成、吸收,促其排出体外,可预防和辅助治疗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所含的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协同作用,能够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延迟饭后葡萄糖吸收的速度等,对心脑血管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粗粮除了包括常见的谷类食材,还包括豆类、杂豆类、红薯等薯类。

豆类是粗粮中的佳品

研究发现,豆类食品富含纤维质,每天定量吃豆类食物的人,能降低胆固醇对身体的影响,使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含量降低5%,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减少5%。尽管看起来似乎效果不大,但长期食用就会有明显的效果。另外,豆类也可协调他汀类药品的效用,降低胆固醇对血管的伤害,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吃粗粮要注意

吃粗粮有好处,但还要注意一些细节。粗粮相对于精细食物来说,可能引起微量营养元素吸收障碍。消化吸收能力差的人,不宜吃粗粮,以免引起营养不良、胃肠道功能不良等问题。除此之外,肾病患者、痛风患者也不宜多吃豆类等,避免引起不良的症状。

九种最应该亲近的营养成分

维生素E(常见食材:核桃、黑芝麻)、維生素C(常见食材:芥蓝、番石榴)、ω-3脂肪酸(常见食材:鳕鱼、黄豆)、大豆异黄酮素(常见食材:腐竹、大豆)、番茄红素(常见食材:西红柿、番石榴)、儿茶素(常见食材:绿茶、葡萄)、花青素(常见食材:黑米、蓝莓)、大蒜素(常见食材:大蒜、洋葱)、白藜芦醇(常见食材:葡萄、桑葚)

篇4

高校行政人员, 从广义上讲, 它包括学校各级机关从事行政管理的所有人员。从狭义上讲, 它特指高校从事行政工作的人员。高校行政工作是协助高校领导总揽全局、沟通上下、推动各个职能部门协调运转、为高校科研和教学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行政工作人员则是使所有工作能够正常运作的关键点。随着高校扩招以及高校体制改革的进行, 许多的本科、硕士毕业生进入到了高校行政管理岗位,而且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负荷加大,压力也在逐渐增强,他们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得到大家和社会的关注。

1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在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过程中,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逐渐边缘化, 压力也日益严重,他们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

1 . 1 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指当人们因工作量过大,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压力过强等工作本身所导致的对个人的能力、精力以及资源的过度要求,从而导致工作者感到精力枯竭、筋疲力尽时,工作倦怠现象就产生了。本身枯乏的事务性工作会使很多行政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无法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对工作敷衍,冷漠,产生厌倦的情况。

1 . 2 自我价值感不强。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其本质就是服务型的管理人员, 其主要任务是为全校师生服务,保证全校教学科研工作等正常开展。但是随着大批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跻身行政管理工作队伍行列,他们长期从事简单、繁琐、枯燥的事务性行政工作,就容易产生自我失落、迷茫、甚至对工作的厌烦。从而影响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自我价值感弱化,自我价值认同感降低。[ hi138\Com]

2 影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归因。

2 . 1 高校体制改革带来的压力。

随着当前高等教育改革深入, 目前各高校行政管理岗位纷纷推出竞聘制度, 实行双向选择,优胜劣汰。这使行政管理人员普遍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其中一些不能合理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和接受眼前各种现实,自然会产生心理压力。

2 . 2 经济上的压力。

高等教育是以更好地培养人才并且着眼于提高人才的质量为根本目标的,而非只追求经济效益。近年来国家出台的许多政策解决了教师的工资待遇、住房、医疗等问题,然而对于学校行政人员却未制定相应的政策,这使得他们的收入相形见绌,心中的不平衡感会慢慢滋生出来,造成心理问题的产生。

2 . 3 工作上带来的压力。

高校行政工作人员基本上许多都是非教育管理专业, 他们寒窗十载, 学富五车,大多数人都有很大的抱负, 希望可以在工作中或工作的成绩中获得社会的肯定和实现自我价值。然而他们跨入了高校行政工作人员的行列,他们不仅荒废了原来所学的专业,而且难以从费时费力的事务性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长此以往,必然会产生职业压力和心理压力。

2 . 4 角色认知不平衡。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两大中心任务,而行政管理系统仅仅是相应权力代表机构的执行机构。于是行政工作人员认为自己在高校里所处的不过是服务于人的配角,他们对自己角色的认知必然导致心理上的失落感。

3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心理调适策略。

针对目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出现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必须从寻找根源出发, 制定相关的对策, 进行有效地心理调适,让他们回复心理健康,这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多渠道进行综合调适。

3 . 1 调整思想认知, 找准角色定位。

在当前的形势下,高校行政人员面对改革带来的巨大压力在思想认识上一定要调整好,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从整体利益出发,高校只有改革,才能焕发新的生机,得到新的发展。并树立起正确的名利观和道义观,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还要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神圣性,要自我认同。

3 . 2 提高自身素质, 适应高校改革。

高等教育管理并不仅仅是一般的行政管理,而是兼有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双重职能的一门学问,要探索其中的规律性就必须认真地学习和实践。努力研究和探索教育理论,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

3 . 3 辩证看待名利,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行政管理人员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多在加强修养上下功夫,少在经济收入上比多少;多在提高素质下功夫,少在职务提升上比快慢;多在工作业绩上下功夫, 少在权力大小上比高低。因此,高校行政工作人员应把人生的价值标尺放在多为全校师生办实事、办好事上,应尽量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考虑。

3 . 4 注重人际关系, 优化高校环境。

据调查, 和谐人际关系会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抗挫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高校行政人员要想获得自我价值的认可,就必须通过自我个性的成熟完善,提高个人魅力,建立和谐的人际社交圈。要待人真诚, 尊重他人; 不断反省自己, 正确认识自己,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缓解心理障碍和压力。

学校环境是行政人员最经常也是最重要更是最直接的工作与生活场所,学校环境不理想最容易引起他们的行为受挫感。作为学校领导,要深入了解行政人员的实际需要和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提高行政人员的心理满意度,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使他们有一种安全感, 从而心情舒畅地工作;要创造条件使每位行政人员都有获得工作上成功的可能,从而得到一种自我价值认同感, 更有效地释放教师的心理压力;帮助行政人员确立合适的个人目标,同时在他们成功、失败时引导正确归因,保持心理平衡;学校领导还要致力于优化校园人际关系,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帮助行政人员调整自身的心理环境,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心理调适。[ hi138/Com]

参考文献

[1] 魏晓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工作倦怠浅析[J/OL]jxedu.gov.cn,2007-09-13.

[2] Capel.S.A.Stress and Burnout in colleges[M].European Journal of TeacherEducation,1992.15:197~211.

[3] 陈高山,黄希庭。青年教师自我价值感及其培育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1999(1)。

[4] 覃义贵。试论自我价值感[ J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篇5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127-01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代)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社会公害。该类病人既有一般健康人的心理特点,又有病态的特殊表现[1]。本文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便掌握心脑血管病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为加强治疗心脑血管疾患疗效,有目的地制定护理措施,从而掌握护理技术中的心理知识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随机选择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共87例为观察组,男40例,女47例,年龄在30-78岁之间,平均年龄55岁。病例确诊为脑血栓、脑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等。均在科内实施同种药物治疗;随机选择174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男88名,女86名,年龄在31-76岁之间,平均年龄53。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与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采用Derogatis,L.R。编制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统一问卷调查[2]。评定1W时间的两组348人的心理问题,由护士发放调查表给调查对象,对于不识字的和部分小学文化程度低的由护士按统一问卷逐项读给调查对象听,根据调查对象自选答案填写,问卷由护士收回,有效答卷为100%,然后计算总症状分和各因子分,总分是90个项目所得分之和,总症状分是将总分除以90,因子分是组成某一因子的项目总分除以组成某一因子的项目数。

2 结果分析

以该量表总症状分和各因子分作指标用t检验做设计处理(见表)

观察组与对照组心理健康状况(x±SD)

如表中所示:患有躯体疾病的人与健康人心理存在显著差异,依次有症状总分,抑郁因子分,焦虑因子分,躯体化因子分,强迫因子分,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敌对因子分,精神病因子分。无差异的恐怖因子分,偏执因子分,其他因子分。

3 讨论

对心脑血管疾病来说,是由于多种疾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心理因素起重要作用,对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的目标,是为了有效地应付健康问题和日常的生活要求,是为了能够承受治疗所带来的压力,保持病人达到最佳心身状态,故提出以下针对性措施。

3.1抑郁的护理抑郁是以苦闷的情感与心境为代表症状,以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等为特征来反映失望、悲观以及抑郁相联系的认知和身体方面的感受,个别还包括有关死亡思想和自杀观念。抑郁常常与脑血栓、肢体偏瘫、肢体功能表失有关,病人感觉他们在家庭和社会地位发生动摇,丧失发展个人事业的机会,丧失感成为抑郁病人的情感体验,表现为对异性兴趣减退,容易哭泣,经常责怪自己,感到孤独,前途无望等。对抑郁病人应利用各种方式促使病人倾诉,要使病人精神平衡,就必须通过适当的场合向一定的人倾诉苦恼后,心里才会轻松,利用交谈、填问卷、无记名提意见等方式让病人把压抑在内心的想法倾诉出来。另外,具体地帮助病人解决实际问题,如争取家人探望,协调好关系,多安排一些他们愿意做的事情,充分发挥他们的生活能力,如在家里安排看电视、报纸、听音乐等,摆脱疾病带来的困扰,帮助他们从心理上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焦虑的护理一般指那些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征象,如震颤。初次来院的人不了解自己的疾病性质和预后,会产生期待性焦虑;与他熟悉的环境和心爱的人分离,会产生分离性焦虑,对抽血、打针等检查与治疗,认为是对自我完整性的破坏。高度焦虑,可增加生理和心理负担,夸大疾病的严重程度,怀疑医护人员解释的真实性,从而对治疗产生不利影响。例如:一位中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在输液中突然全身发抖,说不出话,经护理诊断确定是焦虑引起的反应后,护士即握住病人的手和蔼相问,帮她采取合适的,并转移她的注意力,使其摆脱焦虑情绪。事后帮助病人分析焦虑的原因,对病人进行疏导,帮助病人用理智和成熟的思维方式去克服幼稚的情感和行为,从而达到解除焦虑的目的,此后这位患者在我科治疗期间,再没发生此类情况。

3.3躯体化护理随着年龄的增大,机体的老化,心脑血栓管发生不同程度的硬化,表现为头痛、胸闷、背痛、关节痛等,还有的在行为上出现倒退,有的病人病情虽不太重,但行为变得幼稚,有“童心复萌”的表现,产生依赖心理,对这类病人要重视生活上的照顾,给予长期性指导用药、减轻症状,自我保健。

3.4强迫症状护理指那些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的病人,如怀疑自己的衣饰及仪表不端,做事必须做得很慢,以示做得正确,这些人多数为文化层次较高患者,脑血管硬化,血流降低,神经传导减慢导致感知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对各种刺激反应变慢,这是一种老化现象,护士应用和病人谈心的方式,引导其恢复注意力、计算能力,以及时间和地点的定向能力,还可对忘性大的患者,告之亲属提醒,或使用备忘录等。

3.5人际关系敏感护理指某些个人不自在与自卑感,特别是与其他人相比较时更加突出,在人际交往中,心神不安,明显不自在,以及人际交流中的强烈自我意识与消极的期待,如对别人责备求全,感到别人不理解,不同情自己。这种情绪对病人身心影响很大,情绪反应可受性格特征自我评价等内因和社会环境、工作条件、人际和家庭关系等外应影响,对这类病人需要做好情绪调整,具体方法是:维护病人的自尊心,将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在最初的信任格局之中,让病人体会到相互信任所带来的愉快情绪,这种愉快情绪也是一种自我角色,可使病人从中得到社会和他人的信任和自信。

3.6敌对和精神病性护理敌对从三方面来反应表现:思想、感情和行为,包括厌烦的感觉,摔物,争论直到不可控制的脾气暴发,如易烦恼、激动等。护士应十分耐心、体贴、理解这类病人,用诚恳的态度、亲切的语言抚慰患者,注意调整病人情绪,帮助病人维持家庭和谐、社会融洽,利用病人间的交义影响改变思维定势,通过病人间的较多接触,改变其原来的思维定势,避免任何激惹使其得到满足。

综上所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病后均有心理状态的改变,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建立可行的护理方式和方法,寻求疾病康复的心理护理措施。心理护理的效果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属于心理治疗中的支持疗法范畴,以上护理对策实施,则是通过对病人在心理上安慰、支持、功能、保证、疏导和环境调整等方面,达到治疗疾病目的,起到早已恢复健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

[2]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1993: 33-36.

[3] 张建新,姜长青,李占江. 90项症状清单(SCL-90)的解释.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

篇6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生产的发展,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有16.79%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高中生占15.76%,而且这个比例正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一种直线上升的攀升趋势。针对如此严峻的教育形势,为了切实有效的推进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中等及其以上发达地区的城市,条件具备的学校必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检验学校素质教育达标的重要指标。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规划指导下,正式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正规教学计划之中。为了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因材施教”,我校心理咨询室面向我校学生进行了一次《学生心理素质调查》,旨在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以后的心理档案建设和某些课题研究以及教育教学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资料。

1.研究方法

1.1 被试抽样 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可靠,这次调查采取了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在调查学生中抽取一个班级40名学生(男25,女15)作为一个随机大样本,然后再在其余的5个班级中每个随机抽取10名学生(男女各5名)。抽样群体年龄分布在15---16、17这一学龄中期阶段(调查学生共248名,抽样比例为37.5%)。

1.2实施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40份,并附指导语,被试做完后将答题卷交回主试老师。回收有效答卷215份,有效率为73%。

1.3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内容涉及心理适应、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意志品质、情绪、人格等多方面社会问题,各题附设四个答案(有的为两个),受试选择最切合自己的一项作为答案。调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学生个人背景调查;第二个部分为心理健康分项调查;第三部分为学生个项问题自由调查。

1.4数据处理 本次调查所获数据采取百分统计法,并由SPSS 10.0 for Windows进行处理分析。

2.调查结果及其具体分析

2.1总体理论界定及评价

根据目前我国学制的具体划分,初中生大致处于学龄中期(15、---16、17岁),在这个时期,个体将完成从不成熟到成熟的重要转变。其间,由于个体生理发育的超前成熟与心理滞后成熟之间的矛盾,使得这个时期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又充满着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正如日本大西诚一郎在他的《中学生的心理与教育》一书中指出,少年期“在人生中起着特殊作用,处于特殊地位,存在着特殊的问题。”如不对这些特殊问题及时进行心理保健,就会出现适应不良和心理疾病,这对他们今后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按照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艾瑞克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学龄中期青少年心理上正处于勤奋进取与自贬自卑二者之间,如果发展顺利,则将成功塑造具有学术、做事、诗人的基本能力;如果发展出现障碍,则将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由此可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对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朱智贤教授曾概括为“过渡期,是从儿童期(幼稚期)向青年期(成熟期)过渡的时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时期。”至于这一评价是否符合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将从下面的具体分析中找寻到答案。

2.2具体分析

2.2.1环境适应 适应能力是人的一种综合心理特征,是人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目前竞争与挑战已成为整个社会的生存运作机制。一个人只有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游刃有余,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工作方式,才能泰然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并迅速摆脱困境,发挥自己应有的能力水平;而适应力差的人,只有慌乱,不知所措,最终因与时代的不合拍而落伍,甚至“被淘汰”。调查显示,中学生因为身心条件的限制,在环境适应问题上,不可能做到我们期望的那样闪电式的“断乳”,70%的同学表示能慢慢地适应新的环境,只有5%的同学表现出了“强烈的抵制情绪”。对于新鲜事物,他们表现出了极强的好奇,并对其发展抱有坚定的信心。

2.2.2人际交往 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感情的联系过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鼓舞人的精神,培养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社会价值感,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形成乐观的人生价值观,使个性健康得到保证;反之,不良的人际关系及交往障碍则会影响人的心理的健康发展。随着交往面的扩大和心理的成熟,中学生有着强烈的了解他人和被他人了解的欲望,渴望拥有一份平淡而真诚的友情。资料显示,除了70%的同学认识到升入高中后知识学习质与量的巨大变化之外,还有21.25%的同学也认同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在处理朋友关系上,数据显示大多数同学都十分的理性,比如87.5%的同学“能够虚心的接受朋友在公共场合所指出的自己的不足”;在交往原则上,有85%的同学选择了“平等、相互尊重”,可见现时代的青少年已经开始有了独立、民主倾向的社会态度,而这正是后儿童期的发展任务。

2.2.3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又称自我,是指人们在自己意识中觉察到自己的那个心理过程或意识过程。自我意识的发展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到了青春期,人的自我越来越完善,自我调节的系统越来越发展,青少年从而开始注重分析自己的个性,关心自己个性的优缺点,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表现得非常敏感。他们渴望自治、自理,希求能得到周围环境的认可和尊重,并建立起新型的人际关系,走向社会。调查显示,初中生在自我意识上最大的问题就是同一性危机,即理性的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不相符所引发的心理冲突。高一新生正是一个多梦的群体,他们对自己、对未来都作了理想化的设计,但现实中又由于自身的身心特点、成长任务、独立状况、问题解决的行为能力等因素的不完全具备,又常让他们感到挫折、失败的威胁,从而引发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导致心理失常。在自我认识问题上,65%的同学认为很清晰,29.4%的同学认为较模糊。

2.2.4意志品质 意志是人们为达到既定目标,自觉地去克服困难,不断地调节个人行动的一种心理过程。意志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重要条件,是其心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一个意志坚强的人锲而不舍、兢兢业业,始终如一地敬业奋斗,就能建功立业;反之,意志薄弱的人,哪怕IQ再高,是很难有较大作为的。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关键期,意志品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未来,这具体表现在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等品质方面。

这次调查,显示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的认识及发展比较理想。比如, “当你面临重要抉择时”,65%的同学选择了“果断抉择”;“当你面临重要抉择时,你会。这些都显示了初中生良好的个人品质及自控能力。

2.2.5情绪 情绪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绪情感作为人的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心理卫生和社会实践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功能。一个人心理是否正常,衡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情绪。大量的事实所证明:当个体长期处于过强不良情绪状态时,可干扰和分散注意力,影响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形成思维僵滞,记忆力下降。由于心理状态不佳,意识范围狭窄,心理反应过于敏感或迟钝,势必会降低学习、工作效率,影响正当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

当前,我国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普遍偏重:过多的课业负担、激烈的考试竞争、家长老师的殷切期望等都无形的给学生情感上加了一道厚厚的闸门。他们感到一些合理的情绪无法得到正常的宣泄,渴望与师长进行心灵的交流,而外加的压力又迫使他们假扮“成熟”、顺从。难怪38.75%的同学感到“焦虑太多”;35%的同学感到“孤寂”,当这一切得不到解决的时候,他们也只选择“静坐”(56.25%)、“发怒”(33.75%),而少有人(3.75%)选择适当的移情。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2.2.6人格 心理学上的人格是个体在对人对己及一切环境中的事物时所显示的异于别人的性格。中学生由于知识学习的增强,知识面的扩大,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逐渐趋于成熟,他们能够较好的理解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等深层次问题。

3.存在问题及结论

根据本次调查所获资料分析的结果表明,我校高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以下特点:

3.1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中交织着复杂的矛盾关系,如:

3.1.1学生与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存在不适应,环境适应力较差。

3.1.2自我意识的增强与行为自控能力、行为解决能力之间存在矛盾。

3.1.3感情充沛与内省探索造成了心理的自我封闭。

篇7

1 前言

竞技能力指运动员从事竞技体育运动的能力,是体能、技术、技能、战术、智能和心理能力的有机综合〔1〕。其中,心理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众多运动员与教练员的重视。青少年运动员是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后备力量,肩负着实现我国竞技体育战略目标的重要使命,培养其优秀的心理素质对其高水平竞技能力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国内外广为应用的症状自评量表与青少年运动员生活事件自评量表,对山东省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抽样调查和结果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的多方面因素,以期为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提高其竞技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山东济宁、泰安、临沂、莱芜、日照、烟台、威海等地市部分体育运动学校的青少年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296份。年龄分布为12~20岁,平均为15.85±1.86岁。男性928名(71.6%),女性368名(28.4%)。

2.2 测量工具

2.2.1 SCL—90量表〔1〕

由90项包含广泛的内容构成,基于因子分析该量表又可划分为9个因子。每项事件的刺激强度根据经历该事件时的心理感受分“从无(0)、轻度(1)、中度(2)、偏重(3)、严重(4)”进行评定,90个项目所得分之和为总分,总分除以90为总症状指数,组成某一因子的各项目总分除以组成这一因子的项目数为因子分。

2.2.2 青少年运动员生活事件量表

由27项可能引起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应激的负性生活事件构成。每项事件的刺激强度根据经历该事件时的心理感受分“未发生(0),发生过,无影响(1)、轻度(2)、中度(3)、重度(4)和极重(5)”,累积各事件分值为总应激强度。

2.3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CL—90分析软件、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分析软件与SPSS统计分析软件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现状与分析

3.1.1 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

因研究对象年龄跨度较大,为避免年龄跨度影响研究结果,导致结果出现偏差或失真,本文根据青少年身心发育的特点以及运动专项情况,并参照浙江省运会竞技体育部对参赛运动员的年龄分组情况,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分组,并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见表1),青少年运动员SCL—90各因子发生频率除抑郁、恐怖、精神病性三因子较低外,其它因子相对较高。从各组检出率结果来看,13岁以下组各因子发生频率相对较低,而其它三组除上述三因子发生频率较低以外,其余因子发生频率相对都很高,尤以躯体化、焦虑因子为甚。

3.1.2 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3.1.2.1 躯体化症状显著原因探悉

对运动员来说,躯体化是标志身体不适乃至于生理性损伤的因子,而不科学的训练方法则是造成青少年运动员身体不适乃至于生理性损伤的主导原因。有研究指出,由于现有培养机制的影响,地方体校大多采取与青少年运动员实际不相符合的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手段,以拔苗助长的形式追求短期效应与金牌效应〔3〕。青少年运动员经受着超负荷的体能训练,或许会在短期内取得较好成绩,但也忍受着由此带来的身体上、心理上的创伤。生理性的损伤与强烈的身体不适感,都会对尚处于心理发展期的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形成极大的障碍,也必然严重地影响到他们将来可能达到的高水平的竞技能力。进一步分析,基层教练员的文化水平与执教水平远离现代竞技体育的要求,部分教练员职业道德丧失,片面追求切身物质、精神利益则是造成这一结果的深层原因。

3.1.2.2 焦虑分值高的原因探悉

运动心理研究指出,焦虑作为中性物,对运动员可产生积极与消极的作用,关键在于怎样恰当地控制运动员的焦虑。运动员焦虑的来源主要有4点:对成功的恐惧、对伤病的恐惧、对失败的恐惧、对社会反应的恐惧〔4〕。我们认为,后3项应是引起青少年运动员焦虑的主要原因。青少年运动员对伤病的恐惧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窥见一斑,对失败的恐惧在其应激性生活事件中也有所反映,需要特别分析的是青少年运动员对社会反应的恐惧。青少年运动员对社会反应的恐惧来自于对别人期望和要求的认知,以及和别人比较的压力,也与基层体校培养体制现状相关。有研究表明,经费紧张、器材落后、训练手段不科学、文化培养水平低是当前基层体校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导致我国竞技体育“成材率”较低的主要原因〔5〕。运动员只有很少的机会进入高一级的运动队,大多数人离开体校后就直接走向社会,而体校又没有在此方面提供必要的就业教育与指导,这些因素使得很多青少年运动员感到前途难以预料,父母的过高期望、朋友和同伴(包括普通学校)已取得的好成绩,又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焦虑水平。当然,如果能够恰当地控制青少年运动员的焦虑水平,上面所提到的因素反而会促进他们训练的自觉性,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训练成绩。

实际上,决定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的因素有主客观两个方面,上述主要是基层体校这一主要的客观因素,而运动员本身的个性心理特征则是重要的主观因素。一般认为,较低的焦虑、较强的自信心、意志坚强、自觉、自律、稳定的竞争意识等是优秀运动员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心理冲突和情绪、行为问题的高发阶段,这种因年龄的阶段性差异造成的心理状况使他们很难形成优秀运动员的心理水平,而每个运动员的性格、气质以及身体素质、运动水平、文化修养等又有不同,故而造成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观因素也是多样的,必须针对个体特点进行具体分析。而且,不同因子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并在这种相互影响中最终形成运动员的综合心理特征。对躯体化、焦虑的个别分析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权宜,在实际中是不可能存在着较为清晰的关于原因与结果的分析的。

3.2 青少年运动员应激性生活事件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3.2.1 应激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的关系

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心身健康的关系自从20世纪30年代就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有研究指出,应激性生活事件能否引起心理生理反应进而导致心身健康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事件的性质、强度和频度。本研究发现,反应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水平的SCL—90总分与青少年运动员所感受到的应激性生活事件的总应激强度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636,P=0.000)。

3.2.2 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的频度、应激强度及其对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的影响

青少年运动员生活事件量表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频度最高的分别是“训练、比赛失败或成绩不理想”和“与队友或好友发生纠纷”,各占87.7%;发生频度较高的事件依次是“被人误会或错怪(84.9%)”、“期望顺利进入上一级训练队(84.6%)”、“当众丢面子(84%)”、“被盗或丢失东西(83.3%)”;“其他”事件发生的频度最低,只有34.9%。通过对各事件发生的频度进行性别间的比较发现:在性别间具有显著差异的事件中,除“与人打架”事件男青少年运动员显著高于女青少年运动员外,其余事件包括“被人误会或错怪”、“与队友发生纠纷”、“教练施加训练压力”、“训练负担重”、“与教练关系紧张”、“期望顺利进入上一级训练队”、“本人患急重病”、“亲友患急重病或死亡”、“当众丢面子”、“家庭经济困难”、“家庭内部有矛盾”等事件女青少年运动员皆显著高于男青少年运动员,在部分事件的发生频度方面,男女性别间未见统计学差异。这一结果印证了我们就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性别间的比较所得出的结论:女青少年运动员在SCL—90九个因子上的分值均显著高于男性。就各事件的平均应激强度而言,“期望顺利进入上一级训练队”(±SD:2.47±1.76)位于前列,向下依次是“训练、比赛失败或成绩不理想”(2. 03±1. 22)、“与队友或好友发生纠纷”(1.91±1.16)、“被人误会或错怪”(1.75±1.09)、“被盗或丢失东西”(1.75±1.18)。上述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在事件发生的频度方面,还是在各事件的平均应激强度方面,“期望顺利进入上一级训练队”和“训练、比赛失败或成绩不理想”两项事件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应激刺激都相当强。我们认为,这主要与青少年运动员将“顺利进入上一级训练队”作为谋求更好职业的动机有关。对教育动机的研究表明,谋求职业(要求能够得到与学习所达到的水平相应的地位和利益)与渴望学习两者或者同时起作用,或者交替起作用,而谋求职业所起的作用往往更大。在我国基层体校,接受运动训练以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还主要是青少年运动员谋求更好职业的一种谋生手段。青少年运动员在向奋斗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如果影响其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运动成绩不理想,则必然会增强其应激反应,加重其失败感,而运动员失败感的加重、对失败的恐惧又是造成青少年运动员较高焦虑水平的一大原因。

4 结论与建议

4.1 青少年运动员虽然尚未形成严重的心理疾病,但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学校管理部门、家长、教练员的足够重视,并将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训练计划之中。

4.2 青少年运动员SCL—90各因子发生频率除抑郁、恐怖、精神病性三因子较低外,其它因子相对较高。从各组检出率结果来看,13岁以下组各因子发生频率相对较低,而其它3组发生频率相对都很高,尤以躯体化、焦虑因子为甚。教练员提高自身综合文化素质,把握运动项目的前沿动态,运用科学方法指导训练,对培养优秀后备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应改革竞赛制度,提高基层教练员待遇,避免因追求短期效应、金牌效应等影响青少年运动员身心健康成长。

4.3 与心理健康水平有着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的应激性生活事件中,“训练、比赛失败或成绩不理想”、“期望顺利进入上一级训练队”、“与队友或好友发生纠纷”等事件无论在应激强度还是在发生频度方面都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构成较强的应激刺激。

参考文献

1陈安槐,陈荫生.体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5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3虞重干,刘志民,丁海勇.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4(2):8-11

篇8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6-0018-02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小学四年级到初四10-15岁的学生,淄博五所小学和八所初级中学的小四、小五、初一、初二、初三、初四的823名学生。

2,方法:问卷调查法。采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测验》量表,自编玩电子游戏封闭式问卷,利用班会时间进行问卷调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测验》量表由100个题组成,测验被试在心理健康的8个因素的得分情况。自编问卷中有17个题,1、2、3、6题调查了玩电子游戏的时间频率、最初时间、地点、种类;4、5题调查了被试对电子游戏的看法;7~14题调查了被试对电子游戏的迷恋程度;第15题调查的是父母间的关系。

把自编问卷的题目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测验》量表题目设计在一起,自编问卷的答题卡附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测验》量表答题卡的后面,让被试以无记名方式回答。共收回问卷815份,有效问卷804份,除去从未玩过电子游戏的问卷113份,共691份关于玩电子游戏的问卷。

初步整理原始数据,将8个因素的原始分转化为标准分,总分转化为标准分。参考美国网络成瘾的9项标准,从691份回答玩过电子游戏的问卷中,抽出自编问卷答案中同时回答有以下答案的问卷:2,C、D 20-30小时/周,7,D,E异常烦躁、想去死,9,D严重超时,10,C、D经常偷跑到游戏厅玩,11,c、D为玩游戏借、偷、抢钱,12,C经常逃学,13,C不写作业,14,C课堂上会联想游戏里的情节,15 A父母关系和睦,作为迷恋电子游戏组,共56份。余下的635份和从未接触过电子游戏的113份,共648份问卷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二、结果

1关于游戏内容和地点。现在的游戏种类很多,为了统计方便,我们将其大体分成了两大类:暴力类(角色扮演类、射击、格斗、冒险等)、非暴力类(赛车、扑克、智力、体育等)。结果显示:94.4%的学生喜欢玩刺激、惊险的暴力类游戏,而迷恋组56人中有53人(94.6%)喜欢玩暴力类的游戏。在自己家电脑上网人数占76.9%,在网吧里上网的占14.3%,去游戏厅的占O.7%,到别人家里玩的占8.1%。不论在何处上网,所玩游戏的种类比例仍如上所述。故在本研究中,游戏地点不能作为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因素。

2,关于迷恋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迷恋电子游戏组在学习焦虑方面均值低于对照组,t(502)=2.586(p

3,关于性别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男生迷恋人数(20.1%)多于女生迷恋人数(5.5%)。男生迷恋组与对照组在学习焦虑、交往障碍、孤独、自责、过敏、冲动六个方面有显著差异。而女生迷恋组与对照组在学习焦虑、交往障碍、自责、过敏四个方面有显著差异,在孤独、冲动两个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4,关于起始年龄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迷恋电子游戏组玩电子游戏的最初年龄多在9岁,故可忽略该因素引起的差异。

5,关于年级层次分析。结果显示:在心理健康的学习焦虑、身体症状、交往障碍、自责、过敏、恐惧六个方面,小学阶段(四、五年级)与初中阶段的迷恋组没有明显差异,在孤独、冲动方面,初中阶段明显高于小学四、五年级阶段。

三、讨论

1,关于学习焦虑。本研究发现,迷恋组在学习焦虑方面得分较对照组低,二者差异显著。这是因为在应试教育的今天,学生们压力很大。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既新鲜刺激又有奖励的游戏使学生获得了成就感和满足感,学习焦虑暂时得以释放。研究表明,中等程度的学习焦虑对学习是有益的,它能提高学习者的责任心,所以适当控制学生玩电子游戏的时间,使学习焦虑达到中等水平,对提高学习成绩有利。但对焦虑水平本来就很低或自控能力很差的学生来说,玩电子游戏一旦上瘾成绩就会下降。

2关于身体症状。本研究未发现迷恋组比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这是因为学生每天在校的时间是一定的,除了要上课,还有大量作业需要完成。迷恋组学生除了利用课外时间玩游戏外,还可能偷偷利用上课时间玩,但毕竟是有限的。这和王济中所报道的游戏成瘾者有躯体化症状不同。

3,关于交往障碍、孤独、自责、过敏、冲动。本研究中,迷恋组和对照组在交往障碍、孤独、自责、过敏、冲动五个方面均值均高于后者,差异显著。这与Subrahmanyam、Funk所报道的电子游戏可导致儿童抑郁、孤独、攻击是一致的。这可能和迷恋成瘾者的应激、防御方式有关。

4,关于游戏的种类。调查中发现,94.6%的学生都喜欢暴力游戏。这与Funk所报道的“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暴力游戏”一致。在暴力游戏中,“无罪”的暴力被示范、实行并强化,暴力以游戏的形式存在而不会产生消极的后果,游戏者选择“编程好的暴力行动”就能得到回报,这对儿童心理有重要影响,可发展儿童的攻击性思维,导致一些孩子在现实中更可能会选择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因为暴力游戏本身有一定的强化作用。华西医科大学的杨彦春把这种强化作用分为阴、阳两性强化。操作游戏机中的角色和情景获得好的成绩、得到某种奖励时,行为的后果直接以物质利益的形式得到体现,这会使游戏者在认知和情绪水平上产生正性的情绪体验,攻击的本能以象征的方式得到满足,自尊、自信、个人的权利也得到满足,行为频率就会增加。另一方面,当游戏成瘾以后,儿童的现实的适应功能明显降低。老师、父母的责备、批评,使儿童感到丧失了对生活的控制能力,引起自我否定的不愉快体验,摆脱这一境况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再次返回到游戏中。因此,玩电子游戏进一步发展成应付应激、失败、挫折、精神痛苦和消极情绪的一种手段。

5,关于性别的差异。本研究发现,男生迷恋电子游戏人数多于女生。在迷恋组内,男生比女生人数多,女生在恐惧方面比男生分值高,说明男生比女生更容易达到依赖水平。这与荷兰的Wiegman的“喜欢玩攻击性电子游戏的儿童,特

别是男孩子,更加有攻击性”的结论一致。因为女生语言能力强,更容易和别人交流,所以孤独和冲动的成分较少。

6,关于年级层次。在心理健康的学习焦虑、身体症状、交往障碍、自责、过敏、恐惧六个方面,小学阶段(四、五年级)与初中阶段的迷恋组没有明显差异,在孤独、冲动方面,初中阶段明显高于小学四、五年级阶段。这可能与年龄的增长有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计算机技术的提高,对电子游戏的熟练程度增加,对它的依赖程度也在增加。

四、建议

篇9

ISO9000和ISO14000在世界各国得到认可与成功推行,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推行势在必行。1999年英国标准协会(BSI)、挪威船级社(DNV)等十三个组织借鉴ISO9000认证的成功经验,开展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活动,提出了职业健康安全评价系列(OHSAS18000)标准。它是以系统安全的思想为基础,从企业整体出发,把管理重点放在事故预防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控制建立、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组织的健康安全进行管理,使企业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1)企业自身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现代企业必须是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雄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关注力、有优秀的环保安全业绩并保证职工健康安全的良好记录。企业实现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提高,反映了企业承担了职业健康安全的社会责任,体现了企业组织对职业健康安全与安全生产的实际贡献,提高了企业的信誉和市场竞争力,获得相关方认可,提升了企业自身的品质和形象,要求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并形成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使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置于自我监督、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管理体系中,从而实现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达到有效地提高了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

(2)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客观要求。世贸组织的最基本的原则中已包含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问题在内的“公平竞争”。欧盟和北美都是发达国家,都已在自由贸易区协定中规定:只有采取同一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的国家与地区才能参加贸易区的国际贸易活动,以期共同对付以降低劳动保护投入作为贸易竞争手段的国家和地区,以及那些职业健康安全条件较差而不采取措施改进的国家与地区。这样他们就以发展中国家在劳动条件改善方面投入较少使其生产成本降低所造成的“不公平”为借口,已经开始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和采取限制行为,旨在将劳动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等方面同国际贸易联系起来。鉴于发达国家的压力,广大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政府不得不考虑引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达到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的目的。

(3)消除贸易壁垒的需要。职业健康安全问题与环境问题一样,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是国际市场竞争的必备条件之一,许多国家以此为借口,对他国的产品、活动或服务采取单方面的进口限制,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助于消除贸易壁垒,采用该体系的国家或组织由于有了“平等竞争”的机会而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我国企业无论是从参与竞争的角度还是针对贸易壁垒的角度,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都是实现与国际接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以便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中赢得优势和市场准入的通行证。

(4)改善我国职业健康安全日益恶化的现实需要。我国生产过程中重大恶性工伤事故层出不穷,职业病危害居高不下,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安全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严重问题,严重危及民生问题,职业健康安全已引起我国各级政府和企业领导者高度重视。我国安全生产对职业健康安全工作提出迫切的要求,引入OHSA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有利于改善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安全状况,有利于形成以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危险控制为核心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机制;在我国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从源头识别和控制事故隐患,改善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已成为职业健康安全部门和安全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5)推动我国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企业有相应的制度和程序来跟踪国家法律、法规的变化,以保证其持续遵守各项法律、法规的要求,使企业由被动接受政府的监督转变为主动接受。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挑战

我国作为世界投资的热点和跨国公司的生产制造基地的“世界工厂”,已经是全球资本和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2001年12月11日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就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作为全球化浪潮产物的职业健康安全评价系列(OHSAS18000)标准运动,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巨大冲击,已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并对我国的出口企业提出严峻的挑战。

职业健康安全评价系列(OHSAS18000)标准运动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纺织业、服装业、玩具和鞋业等,因为这些行业污染比较大,对职业健康安全危害比较大,但其产品必须符合跨国公司,包括制造商、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制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社会责任守则作为采购条件;或符合如国际玩具协会(ICTI),世界体育用品行业联合会(WFSGI)和中美洲出口协会(CAEA)等行业协会制定的行业守则;或符合如联合国全球契约(GC),道德贸易行动(ETI)准则,SA8000社会国际标准等非政府组织制定的民间标准。我国对其挑战的惟一的选择只能是承认现实并积极应对。

三、我国政府应辩证地研究和探讨职业健康安全的作用及其实施对策

1.辩证地研究和探讨职业健康安全的作用

(1)我国政府执法部门对劳工标准的检查,有利于提高我国劳工的国际形象。我国企业对劳工标准和劳工保护获得更广泛社会认知程度,有利于提高劳动者和雇主双方职业健康安全和社会责任意识,有助于我国《劳动法》及相关法规的实施,使劳动者权益和职业健康安全得到全面的保护,从而提高我国劳工的国际形象。

(2)职业健康安全、国际社会责任的基本内容是在企业实施劳工标准。即1998年的国际劳工大会年会通过的《关于工作中基本原则和权利宣言》第二条中提出的四个方面“工人的基本权利”。即第一,结社自由并有效承认集体谈判权利;第二,消除一切形式的强迫劳动;第三,有效废除童工;第四,消除就业歧视。这一宣言的法律性质与我国实施的社会责任运动以及“工厂守则”,符合我国的《劳动法》以及人大常委会批准的《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基本原则和精神。

(3)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的推行确实有利于保护民生。我国企业根据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加强安全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保护弱势群体,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向客户、消费者和公众展示其良好职业健康安全的表现和承诺,获得更多消费者和客户的青睐,从而确保企业健康的发展。

(4)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的推行确实给我国中小出口企业带来生存的压力。企业一要改善劳工条件和待遇;二要保持企业在正常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三是将劳工标准、职业健康安全标准与国际贸易直接挂钩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2.我国政府对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挑战的对策

(1)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我国国家经贸委,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于2001年12月,根据国际劳工组织《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导则》,制定并了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劳动法律检查监督机构应了解、把握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的状况和性质,并切实把这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导入到我国劳动法律体系中,建立健全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引导企业实施职业健康安全检查认证工作。

(2)我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要主动参与研讨、制定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评价系列(OHSAS18000)标准时,我国发挥应有话语权的作用。由于国际社会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普遍关注,我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要积极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制定职业健康安全评价系列(OHSAS18000)标准时,我国应有更多的话语权,并尽可能适合我国的政治法律制度和国情。

(3)我国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职业健康安全评价系列(OHSAS18000)标准化”转化为国内标准,全面开展职业健康安全对策、规范化研究。由国务院领牵头,组织有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国家认证监督委员会、国家经贸委,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劳动社会保障部、商务部、科研教育机构及中华全国总工会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职业健康安全评价系列(OHSAS)标准化”转化为国内标准的对策,使其规范化。

篇10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心理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291-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切除压迫神经根而引起严重坐骨神经痛的突出髓核组织,以迅速缓解疼痛,并且极少发生并发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方式包括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半椎板切除髓核切除术、椎板间隙开窗髓核摘除术、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术、经皮穿刺内镜椎间盘切除术等[1]。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近期出现腰腿疼痛,促使医生考虑是否神经根压迫减压不彻底或神经根水肿,遗漏残余髓核,并发椎问隙炎,甚至怀疑错切间隙。然而排除上述因素后,不良的心理因素造成的术后症状令医生感到棘手,严重影响了医患关系。现就腰椎问盘突出症术后近期“疗效不佳”的心理因素作一分析[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22~71岁, 病程3~7天;均有腰背部肿胀疼痛、下肢疼痛或麻木、翻身困难等症状。

1.2 调查方法: 依据脊柱外科患者现实情况,参考其他自评量表,设立调查问卷,然后进行问卷调查。

2 结果

手术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生理应激,焦虑、恐惧、抑郁是手术病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心理上的疑惧和生理上的创伤还会直接影响病人的生理活动。据统计,80例患者中,认为经济问题是首要问题者65例(81.25 %),认为术后疼痛加重了思想负担者62例(77.5 %),认为术后长期的康复训练影响自己工作或生活者71例(88.75% ),对家属及社会的关心支持表示满意者分别为25例(31.25 %)。80例患者中,出院前生活可基本自理者45例(56.25%),生活可部分自理还需家属在旁协助者31例(38.75%),仍需长期卧床者4例(5%)。

3 讨论

3.1 术后患者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状况和心理状况,再加上受手术的痛苦、生活不能自理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术后常出现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心理状况,从而影响其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不但需要有正确的治疗方案,而且还需要有持续专业的针对性心理指导,因人施护,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更好地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2 随着现代护理知识的增长,护理人员从事着各种各样的科研研究,在注重专业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病人的心理状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病人心理状态的好坏可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的好坏。通过调查,有80%的病人认为心理状态好,治疗效果会比吃什么药都好,然而病人的心理状态好坏可直接取决于护士对病人的护理和沟通交流。然而我们的护士就应该寻找正确的方式。比如:和病人家属联合起来,找到有效的心理支持方式以帮助病人调节心理状态。

3.3 患者在手术以后,由于机体的反应,角色的变化和心里冲突,主观感觉和体验与正常时有了差异,躯体活动减少,环境安静,感受性提高,对声、光、温度等外界刺激很敏感。恢复初期,轻微的刺激就会加重患者的疼痛,使患者对手术产生怀疑[3]。我们需要了解患者此种心理,术后分散其注意力,沟通交流,培养患者的兴趣爱好,减轻心理负担。据调查腰背痛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4]。尤其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加剧,患者心理负担增加,不愿或不进行功能锻炼。正确有效的心理护理是实施一切治疗和护理的保证[5]。患者术后的疼痛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镇静剂应用得恰当与否有关,而且与每个个体的疼痛阈值、耐受能力和对疼痛的经验有关。持续的、无法缓解的疼痛可引起患者术后康复的病态心理,甚至人格改变,故术后应给于患者适当的镇痛药物。心理暗示在某种程度上能缓解疼痛,在护理工作中也可酌情尝试[6]。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由于疼痛反复发作,常有沮丧、焦躁不安的异常心理。我们应该主动热情地接待病人,向病人讲解有关椎间盘突出症的知识,讲解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7]。

3.4 情绪不稳定、低自尊、消极应付心理障碍的发生率较高。针对这一状况.我们认为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病人进行躯体治疗的同时,应当重视心理康复治疗,以稳定病人情绪、提高其自尊及积极应对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病人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疾病康复的目的[8]。同时尽可能为患者提供和谐舒适的家庭支持,联系并允许亲朋好友探视照料,给予患者鼓励和宽慰,正面的情绪对手术及康复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关系可以促进患者健康心态的形成。整体护理把人看成是一个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的综合体,所以需要整体、连续、系统而全面的护理。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护士的工作不能仅停留在打针与发药上,更要关注患者躯体的病痛,重视患者心理上的健康及社会功能的健全。我们通过综合评估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等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明显缓解了相关状况,提高了患者生活满:意度,使他们对待病情和生活的态度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翁柱庆.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不佳的原因分析. 广西医学2003年8月 第25卷第8期

[2] 刘红波.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近期“疗效不佳"的心理分析.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Journal 0f Bet}lune Military Medical College)2009年4月第7卷第2期

[3] 李引刚,韩鹏勃.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心理分析. U.S Chine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Dec.2006, Vol.5, No.4

[4] 贺旭,洪军,解亚宁.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调查. 现代康复 2001年5月 第5卷 第5期Modern Rehabilitation. May 2001, vol.5, No.5

[5] 梁丽萍, 程新来.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指导. 中医正骨 1999年 第11卷 第9期

篇1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08-01

DUB(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为功血,此病不是由器质性的病变所引起子宫出血的,在临床上,可以将其分成排卵型、无排卵型这两类,通常排卵型常见在更年期、青春期,无排卵型则是常见在生育年龄。很多关于曼月乐的研究都表明,其可以明显的减少经血量,但是用其治疗功血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本次研究将选取我院在2010年4月到2012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22例功血患者,在对其进行有效护理、健康教育以后,取得了不错效果,具体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22例患者年龄在42到48岁之间,都已生育,痛经的年龄在1到14年之间不等,月经量增多在1到5年间不等。22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放置过其他类的宫内节育器,但是因为经血量增多而取出。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都同意在宫内放LNG-IUD,而且都能够按时随访。

1.2 手术方法 在患者月经期的第5到8天内放置曼月乐环。手术之前,常规的消毒患者宫颈、阴道、外阴,使用探针来测定患者宫颈的深度,如果患者宫颈口比较紧,可以适当的扩宫,接着下拉曼月乐环的尾丝[1],把定位器的下缘移到所测长度处,然后根据患者的子宫屈度将环送到宫颈内,同时停留30秒,最后让患者张开双臂,将环置进宫底。

1.3 护理方法

1.3.1 健康教育 很多患者对于功血认识并不全面,对于进行曼月乐治疗的效果、方法、不良反应都不是很了解,多数患者都是因为担心术后效果而产生焦虑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就要先了解清楚患者的病程、月经量、大小便、睡眠等情况,然后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制定出具体、合理的健康教育方案。向患者讲解功血的治疗方法、基本知识及生活、饮食等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向患者讲解使用曼月乐治疗的优势和作用,告知患者在术后可能会出现哪些不良反应,从而让患者在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配合手术[2];向患者讲解在出现不良反应的时候如何处理,让患者能正确的认识术后不良反应,从而消减患者的忧虑、焦虑情绪。

1.3.2 一般护理 对于一些重度贫血患者可以适当的给予补液、输血,因为反复、长期的阴道出血会降低患者的机体抵抗力,从而引发宫腔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就是嘱咐患者保证卫生,要勤换新内裤,同时加强营养、注意饮食。在患者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好患者的反应、脉搏情况,同时也要鼓励、安慰患者,在手术结束以后,要保证患者外的卫生,避免出现上行感染问题,同时观察患者阴道流血、腹痛情况。

1.3.3 心理护理 很多患者都会有焦虑、烦躁、不安、紧张、入睡困难、情绪低落等问题,对此,护理人员就要引导患者说出内心的感受,从而进行开导、安慰,对于患者所提出的问题也要热情、全面进行解答。我们鼓励患者家属陪伴患者,这样可以帮助患者摆脱焦躁、紧张等不良情绪,同时也可以让患者通过看书、听音乐、看电视来分散注意力。还有一点要说的是,护理人员的美感会直接的改变患者的心理情绪,因此护理人员的服饰最好是颜色柔和些,这样可以增加与患者之间的亲切感。

1.4 评价标准 在对22例患者进行干预前、干预后的3个月、6个月期间观察患者的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及血供蛋白情况,使用SAS来评价患者在干预前后的较量情况,评分越高,那么患者的焦虑程度也就越严重。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22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当P>0.05时,则没有统计学意义,如果P<0.05,那么就有统计学意义。使用均值±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

2 结 果

在对患者进行观察以后发现,患者放置曼月乐环前的月经量是125.6±31.4ml,子宫内膜厚度是14.5±3.4mm,血红蛋白是94.6±15.3g/L,SAS评分是53.7±9.1分;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后,患者放置6个月后的月经量是31.2±8.3ml,子宫内膜厚度是6.4±1.1mm,血红蛋白是125.9±12.2g/L,SAS评分是35.1±6.4分,干预前后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本组的22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健康教育以后,仅有2例患者在放环以后有少量的阴道出血而难题,全部患者都没有出血出汗、潮热、生殖器萎缩等问题,患者对护理很满意。

3 讨 论

通常在治疗功血的时候都是进行手术或是药物治疗,但是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单独使用雌激素治疗抗让子宫内膜过度的增生,有时还会突破性的出血,因此对于功血患者进行曼月乐治疗是比较好的方法,平均可以减少90%的经血,这超过了止血环酸、抗炎药、炔诺孕酮片、孕激素等[3]。在本次研究中,22例患者进行曼月乐治疗以后,我们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不错效果。通过本次研究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患者在放置曼月乐环六个月以后经血量有明显的减少,而且血红蛋白也恢复了正常,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健康教育以后,患者的焦虑评分有明显的降低,因此对于采取曼月乐治疗的功血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篇12

房地产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要从成本控制体系出发,对整个房地产行业的造价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分析,提高房地产工程造价的整体管理水平。房地产行业健康稳定发展与综合造价管理模式要形成动态管理的机制,提高对房地产工程项目的造价优化控制水平,为房地产工程造价的全面优化和综合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

房地产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机制研究

房地产工程造价管理要确保主体行为能够符合造价模式的要求,提高对房地产造价的全面控制管理水平。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从造价管理的整体目标出发,按照房地产工程造价的具体要求进行全面系统化分析,实现对房地产工程造价的优化控制,为房地产行业造价管理形成良好的体制,确保造价管理能够从检查、监督、引导等方面出发,提高房地产工程造价的整体管理效率,为房地产行业造价管理水平提升营造良好的氛围。房地产工程造价要从质量管理的总体思路出发,对整个行业的质量体系管理进行相互处理,实现对房地产工程造价的全方位控制和综合性管理。造价管理目标要坚持可行性分析的基本原则,确保造价管理能够形成良好的动态管理策略。房地产工程造价管理要坚持目标控制的基本思路,确保房地产行业能够发挥全面战略管理作用,对各项造价管理机制进行全面优化,形成房地产造价管理的控制性战略,提高房地产工程造价的优化控制管理水平,为房地产整体造价管理营造积极有利的条件。房地产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是个系统性工程,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坚持全方位控制的基本战略,确保工程造价能够得到综合性控制,形成工程性造价控制管理机制,提高房地产工程造价的综合管理水平,为房地产工程造价的全面战略形成营造良好的氛围。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涉及的方案较多,因此要坚持主动控制的基本原则,确保工程造价能够在优化控制的基本范围内实现管理,提高对造价管理的设计水平,为主动性控制管理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确保房地产工程造价的预算管理能够符合范围要求,提升对房地产的整体优化控制管理水平。

房地产工程造价控制模式措施研究

房地产工程造价控制模式要从投资计划的基本思路出发,确保各项投资能够符合造价的管理要求,在造价控制管理模式优化的过程中能够坚持创新管理思路,形成造价模式创新机制,提高房地产工程造价的整体控制管理水平,为房地产行业造价的市场化管理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房地产造价模式优化的过程中要对各种方案进行深入调研,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确保工程造价能够在有效的控制范围内实现全面的发展,提高对房地产工程造价的整体控制管理水平,为房地产行业的全面创新和综合性造价管理创造良好的平台。工程造价模式优化的过程中要从投资决策的整体思路出发,确保工程造价的控制能够符合主动性管理的要求,积极有效的提高房地产工程造价的优化控制水平,从筹措资金和整体工程模式优化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房地产工程项目的造价资金要渗透到设计的各个方案,从不同的工程造价原则出发对各个环节进行价格评估,形成良好的造价控制管理方案,同时对造价影响因素进行动态化管理,形成良好的造价控制管理思路,提高对房地产造价控制管理水平,为房地产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房地产工程造价管理影响因素很多,具体造价控制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从不同的造价管理模式出发,确保各项造价管理能够从工程设计的各个环节出发,提高对房地产工程造价的全面控制管理水平,为房地产行业的全面健康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平台。造价控制管理模式要从造价项目投资的整体思路出发,形成良好的造价项目控制管理机制,提高对房地产行业的整体优化管理水平,实现对造价模式的全面分析,形成造价模式动态管理方案,提高对造价影响因素的动态化管理水平,为造价模式创新创造良好的基础。房地产工程造价的设计方案要从各个设计模式出发,对造价控制要坚持有效性的基本原则,确保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造价模式研究,形成良好的造价管理控制模式,在不同的造价阶段采取不同的造价控制管理模式,提高对房地产造价的整体优化控制管理水平。工程造价优化控制模式要从技术方案的整体管理出发,确保各项管理方案能够符合成熟技术管理的要求,提高对房地产工程造价的全面控制管理,为房地产工程造价的整体性模式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过程中要通过有效的设计监理监督,确保各项设计方案能够处理合理性控制的要求,提高对造价控制的全方位管理,为房地产造价的整体思路形成营造良好的条件。造价管理部门在造价模式控制的过程中要坚持可行性的基本分析原则,确保各项造价设计方案能够在工程优化控制中得到全面的落实。房地产工程造价综合管理模式优化的过程中要采取分配投资控制方案的基本原则,确保各项造价能够在严格控制模式下运行,对造价变更方式要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工程造价管理能够在投资模式控制的方案下得到全面的实施,提高对房地产工程项目造价的优化控制管理,提高房地产工程造价的整体管理效率。工程造价设计方案要从模式审核的管理战略出发,对各项工程造价模式进行全面的审查,确保各项造价管理能够坚持技术、设计、实施可行性的基本思路,提高对造价的全面优化控制,为房地产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造价模式控制管理的实施中要从结算管理机制建设出发,对各项造价进行单价综合管理,确保造价管理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实现对造价的全面汇总化管理,提高造价综合管理水平,为造价的全面控制和有效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

房地产造价工程控制管理模式优化

房地产造价工程控制的过程中要从造价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出发,确保造价控制管理方案能够从影响因素的战略出发,对各项政策性管理要坚持可行性分析的基本思路,提高对房地产工程造价的综合性控制原则,提高房地产工程造价的模式优化水平,为房地产行业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造价管理环境。房地产工程造价要从全过程出发,对各项造价管理模式进行系统性分析,形成动态化造价管理方案,提升对房地产工程项目的综合预算控制管理水平。房地产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实施中要进行全面的合同变更和综合性处理,确保工程项目能够符合工程造价优化控制的要求,提升对房地产工程造价的全面管理,为工程造价的施工模式处理营造良好的环境。房地产工程造价模式优化的过程中需要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消耗出发,确保各项造价能够在施工周期控制范围内得到实施,营造良好的房地产工程造价政策性管理环境,提升房地产行业的造价优化水平,为造价的各项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便利。房地产工程造价综合性管理的过程中要从造价的全方位控制出发,确保各项造价能够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落实,形成良好的工程监理管理方案,提高对房地产的优化控制水平,为工程的全面实施和造价的综合性优化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工程造价综合管理模式优化的过程中要进行施工创新管理,确保施工控制管理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提升对房地产工程造价的综合性控制,全面落实和优化房地产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提高房地产工程造价管理效率。

总结

房地产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优化控制的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观念,确保造价能够在有效的控制范围内,实现对房地产造价的全面优化控制,提升房地产造价的管理效率,为造价质量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与造价管理机制建设要形成联动的局面,为房地产工程造价的综合性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形成创造良好的平台。房地产造价管理是个系统性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从全面控制和动态跟踪的模式出发,形成良好的房地产造价管理机制。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从造价管理的整体目标出发,按照房地产工程造价的具体要求进行全面系统化分析,实现对房地产工程造价的优化控制,为房地产行业造价管理形成良好的体制,确保造价管理能够从检查、监督、引导等方面出发,提高房地产工程造价的整体管理效率,为房地产行业造价管理水平提升营造良好的氛围。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过程中要通过有效的设计监理监督,确保各项设计方案能够处理合理性控制的要求,提高对造价控制的全方位管理,为房地产造价的整体思路形成营造良好的条件。造价管理部门在造价模式控制的过程中要坚持可行性的基本分析原则,确保各项造价设计方案能够在工程优化控制中得到全面的落实。工程造价设计方案要从模式审核的管理战略出发,对各项工程造价模式进行全面的审查,确保各项造价管理能够坚持技术、设计、实施可行性的基本思路,提高对造价的全面优化控制,为房地产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房地产工程造价模式优化的过程中需要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消耗出发,确保各项造价能够在施工周期控制范围内得到实施,营造良好的房地产工程造价政策性管理环境,提升房地产行业的造价优化水平,为造价的各项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便利。

参考资料

1.张妍妍,朱方明.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理性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18-19.

2.范意婷,梁秀萍.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绩效影响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7),21-22.

3.冯志艳,鲁忠军.论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立[J].现代商贸工业,2014(7),35-36.

篇13

(一)信息化水平不均衡。我国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因人力、空间、物力、资源、资金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现阶段仍旧无法为每一个居民都构建相应的健康档案,即便是当前已经成功构建的一些居民健康档案当中,也难以进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许多经济较为落后的区域仍旧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这就导致各个区域极度不均衡,实现信息化管理的起点差异较为明显。(二)缺乏统一的标准。只有标准统一才能够保障整个居民健康档案进行有效共享。然而,当前关于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对应标准明显无法满足其发展的相关需求。各卫生服务机构所应用的软件来自不同的软件企业,因为各个软件缺乏统一的准则,并且不同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这就导致居民健康档案形成了信息孤岛,信息共享极为困难。(三)健康档案采集的难度大。社区卫生院是社区居民健康档案采集的主体。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水平持怀疑态度。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施陈旧、服务质量难以保障。有些居民对信息收集认识不足,戒备心理强,不愿意告知自己的真实病情,给健康档案的完整性带来一定的困难。(四)软件利用率偏低。通常来说,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软件都是动态管理的模式,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及时将各种随访、追踪的信息录入到系统当中,然而因为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较为繁杂,遗忘或者不能及时录入的情况难以避免。此外,因为专业问题,许多医务人员都存在不会使用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自然也就不能利用软件去进行诊断,导致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利用率不高。

二、加强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在台州新闻频道,老百姓都关注的栏目中,开设5分钟的健康知识,宣传健康档案的重要性;在每年的结核病、艾滋病等防治日中,发放宣传资料。(二)加强硬件建设。物质条件是进行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先决条件,这就需要从硬件与数据库着手,在采购的时候必须要听取专业人士的建议,不仅要保障硬件的先进性,同时也要尽量避免浪费。卫生局信息中心统一购入健康档案硬件设备,全区医院进行联网,这样病人无论在哪个医院,医生都能看到完整的个人信息,为诊治提供方便。(三)培养引进专业的信息化人才。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发展需要一批专业技术过硬、综合素质强的人才队伍,这个队伍应当具备专业的信息技术及一定程度的医学知识。由于社区服务中心人手少,既要调查,又要档案录入,这就需要积极培养或者引进对应的人才,同时加大在职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针对全科医生而言,应当构建一个注重实效、多模式、分类型、多层次的信息化人力资源培养体系,尤其是对一些年龄较大的全科医生来说,应当进行重点的培训教育,保障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可以操作对应的系统,从而有效提升居民健康档案系统的利用率。(四)建立健全信息化标准规范。一套统一的标准规范是推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保障。健康档案成为基层全科医疗服务领域内重要的医疗法律文书。早在2009年的5月,我国卫生部就颁布了《健康档案基本构架与数据标准(试行)》,针对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问题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标准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