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配音课程

配音课程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0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配音课程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配音课程

篇1

一、营造自由的气氛

要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消除恐惧心理,鼓励、帮助学生大胆尝试,勇于表现。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课改教材上册《音乐中的动物》一课时,我让学生们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用舞蹈的形式请出来。首先为了打破学生的紧张心理,我首先戴上了一个“小孔雀”头饰,跳了一个舞蹈,然后告诉同学们“我请出了孔雀,那你们想邀请谁呢?”引导他们充分想像、创编。随后,许多同学分别表演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舞蹈,全班载歌载舞,即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了,又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学生充分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相比之下,这要比以往死板的全班律动好得多,真正做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的活动空间,以培养想像和创造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表现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需求,而音乐恰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在教学中为学生播放音乐,鼓励学生表达由音乐引起的联想和想像。通过聆听音乐而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表情是学生音乐创造活动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如播放一些关于动物叫声的音乐来启发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引导学生倾听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的形象;让学生在配音故事的音乐中随意模仿小动物的动作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富有创意,生动形象、活泼可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力。

篇2

《机械基础》是中职学校机械专业的基础课程,学好这门课程既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又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记忆能力。中职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较差,实践经验不足,对中职学生而言,这门课的学习就有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在《机械基础》课堂教学中增强教学效果,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摸索的问题。教研组对此进行了专题讨论与经验分享,收获颇多。

一、问题研究

在机械教研组活动中,针对如何学好《机械基础》这门课程,老师们根据日常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深刻的讨论。

黄老师:汤菁为2011年级机电1班的学生,她是一名性格内敛平静的女孩,学习很用功,文化课成绩也很好,但是《机械基础》的成绩很不理想。

针对这样的情况,黄老师找汤菁谈心,学生也道出心中的想法:(1)自己对机械专业不感兴趣,但是爸爸是做机械工程的,所以希望自己将来能够接手他的事业,可是自己尝试下来,还是对这些不感兴趣。(2)在听课的过程中认为很困难,尽管上课逼着自己去听、去记,但是对空洞抽象的理论知识依旧一知半解,久而久之,对这门课完全失去兴趣与信心,考试成绩便可想而知。

对于这种现象,谭老师认为,学生只有在了解本专业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学习的念头与动力。要使他们真正爱上所学专业,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是很重要的。针对谭老师的观点,我们对2011级机电班进行问卷调查:“你对机械专业感兴趣吗?”“你为什么要选择机械专业?”

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的学生对机械专业没有任何兴趣,我们将这些对机械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一学期以来的月考成绩及平时的作业与笔记进行了分析,发现他们的《机械基础》考试成绩不理想,对于这种状况下产生的结果,大家达成共识。

二、策略分享

我们将这次教研活动中讨论的结果与达成的共识落实到《机械基础》教学活动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培养学生对机械专业的兴趣。

作为教育者来说,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且以自己所选择的专业而自豪。我们要让他们了解机械的发展史,了解机械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通过由古至今的机械实例,以及对机械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学生眼睛里流露出强烈的求知与探索的欲望。这说明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是切实可行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

2.改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在学习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效果必然显著。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应该善于引导学生以形象思维手段理解和把握一些概念和理论,这样就会收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机械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各种机械的运动形成,学生初学时没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很难想象其中的运动和力的传递情况,若利用形象化教具,就可以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教师再适时引导。

《机械基础》课程中,仅靠想象对初学者来说是不易理解和掌握的,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解决这一难点。如《平面连杆机构》,自制的铰链四杆机构的操作和讲解,虽然能直观地表达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但讲到其基本性质、急回运动、极限位置、死点位置及机构的演化时力不从心,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就轻松地解决这些问题,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以上方案的具体实施效果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这些方案的讨论与制定过程看,《机械基础》这门课教与学的研究,应更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途径,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学习乐趣,产生一定的成就感,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胡家秀.机械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23.

[2]佚名.中职《机械基础》教学思考.中华硕博网,2.

篇3

第一,要精选音乐教材,使教材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这是激发学生音乐兴趣的先决物质条件。我们现在使用的音乐新教材,无论是在图文设计上还是歌曲的选材上都下了大功夫,特别是每册都配有教学光盘,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第二,学生都有适应集体意志的愿望,有与集体合作的愿望,有优于别人的愿望,也有得到集体赞许的愿望。这些心理活动,都是激发、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有利因素。巧妙地利用这些积极因素,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提出明确的要求,引导学生去努力实现这些目标,使他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验到创造音乐的乐趣。这是激发、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

篇4

(2)有层次地安排聆听。整堂课安排三次彼得主题的“凯旋进行曲”的聆听,第一次在课堂的开始,以律动的形式出现,学生仅从音乐本身入手,其聆听是知觉聆听;第二次在了解故事梗概后,让学生带着情绪聆听,引发学生的情感聆听;第三次在领悟了乐曲所表达的真谛后,学生带着对音乐的感悟与共鸣对此进行理智欣赏。

(3)抓住细节、以小见大。如体现小鸟与鸭子的冲突时,从长笛与双簧管的旋律交织入手,举一反三,让学生理解在音乐表现时的各种手段。鼓励学生在以后的欣赏中,积极发现其中的表现因素。

(4)将交响音乐当成我们的朋友。很多人包括很多音乐教师,总感觉交响乐是“古典的、严肃的”音乐,会有敬而远之的感觉。如果我们就把交响乐当作是游戏音乐、我们身边最平常的朋友,然后自然而然地把它带进学生的音乐生活中,我想更会引起学生自然的、亲切地感觉,从而把交响音乐留在身边,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领悟其深刻的意义与唯美的表现力。就像欣赏《彼得与狼》这首乐曲,让学生了解这是交响童话,然后让学生在“玩”中喜爱它,抛砖引玉,也会引导关注其他优秀的有价值的音乐。

2新课程中的教学方式=学生+实践

音乐教学是一个使学生身心主动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只限于一种教学方式,更不能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应以灵活、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人人参与,主动发展自己的个性,大胆的实践,成为学习音乐、驾驭音乐的主人。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音乐新教材《咏鹅》一课,这首歌主要使学生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歌曲中描绘的鹅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如何让学生产生联想与创造呢?首先,我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画面,然后请他们告诉我,你在画中“听出了哪些声音?”学生会争先恐后地说:“有风声、水声、小鸟唱歌、,!鹅叫……”我接着让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品来模拟出这些声音。学生通过讨论利用自备的物品和教室里现有的音源,惟妙惟肖地塑造出这幅画面所表现的意境,他们抖动塑料袋、纸张、书本,表现风声,用矿泉水瓶子装上少许水摇晃,撩起水桶里的水模拟水声,吹薄塑料纸、树叶、书本等模仿鸟鸣,用易拉罐互相碰撞,敲打塑料杯子等模仿鹅叫,教室里会响起风声、水声、鸟鸣、鹅叫声……,接下来我将提前准备的荷花、荷叶、小鸟、鹅、树叶等图片拿出来,让学生用这些图片贴出漂亮的图画来。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些图片贴到画面中相应的位置上,并把创作好的图画用语言描述出来。我还利用孩子喜爱作画的心理特点让他们自己创作图画,这样不仅发挥了他们的艺术想象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也营造出了这首诗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众所周知,音乐教育是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绪相和谐的环境和气氛,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意境,把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与感受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

3新课程中的评价方式=关注+促进

篇5

毕业论文

[摘要] 音乐新课程标准的颁布,积极倡导了1种新的音乐教育理念,体现了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的人本主义思想.本文在深刻理解音乐新课程标准对音乐的个性强调基础上,结合在音乐的个性培养实践当中所出现的1些缺失问题,以1种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提出了音乐的个性培养的对策与方法.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音乐的个性 误区 对策

Abstract:The promulgation of music new course standard,positively proposed a kind of new education principle, reflected emphasizing the character development, encouraged the humanism thought in music creation. on the foundation of deep comprehended the new course standard which emphasize the music character , combining some imperfection problems that appears in the practice of music character development, the text using a science developing view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and method to develop the music character

Key words: new course standard music character misunderstand area strategy

篇6

小学生音乐科目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学习音乐知识,提升音乐素养,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觉,即培养学生的乐感。对学生乐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提高小学阶段音乐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参与度,提高教师授课效率,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因此,在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中,教师要积极帮助引导学生提升乐感。

一、培养学生注意倾听的习惯

音乐的学习离不开用耳朵来倾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样道理,多听音乐,听不同种类、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音乐,体会不同乐器之间音色的差别,就能逐渐对音乐产生“语感”,自然对乐感有一定的认知,具备一部分的乐感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音乐教学乐感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多听的习惯。

二、帮助学生学习如何识谱

识谱是指学生在音乐教学中,逐渐学习如何识别音乐曲谱,包括五线谱以及简谱。帮助学生识谱是培养学生乐感的基础,学生只有认识乐谱,自己看乐谱就能够将曲子唱出来或者通过乐器表达出来,对学生乐感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教师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要教授学生如何识谱,给学生讲解乐谱中的节拍,小节,休止符等的概念、作用、表现方式等。

三、引导学生对不同曲谱的节拍进行练习

培养学生的乐感,就是要学生不断练习各种曲谱的节拍。只有不断练习,多加训练才能培养出学生对曲子各个节拍的掌控度,从而提高学生的乐感。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导学生如何打节拍,帮助学生学习节拍的音乐含义,在学生自己的练习中,在合适的时刻给予适当引导和提醒,对认真练习的学生进行鼓励等。

篇7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129-01

校本培训是指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由学校发起和组织,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形式。校本培训应追求创新。“‘大而统一’的培训模式单一、僵化、缺乏活力”,难以完成校本培训的任务。校本培训是提高音乐教师整体水平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但在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影响了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具体表现如下:(1)个别学校还未把校本培训工作放到应有位置。(2)音乐教师“充电”意识不强,校内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欠缺。

(3)学校规模相对较小,音乐学科教师数量较少,不利于相互交流、探讨。

针对以上现状,校本培训应采取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名师“请进来”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的经典课例、常州市名师大课堂专题讲座,让老师们亲眼目睹大师们的风采,揣摩大师们的课堂教学艺术,向大师学习。提升音乐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能力。

也可观看名师的课堂实录,既可让音乐教师亲身感受名师的风采,又能解决学校资短缺的问题。

二、骨干引领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音乐教师素质,打造一个高水平的教师群体,就必须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开展系列的主题教研,让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先进模范充分发挥作用,帮助教师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问题。

三、音乐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对教师开展校本培训进行研究,扬长避短,探索一些适用的组织管理方式、培训模式、反馈交流方式以及评价手段,以期望促进校本培训的健康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利用网上交流可以促进教师间的交互反思。

四、在反思中提升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音乐教师要善于反思自己,学校也要引导教师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总结,梳理教育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积累教学经验,使之不断升华,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在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学效果,以审视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过程。并通过举办教育教学反思交流会、教学反思论坛,展示教学反思后的教学效果,汇编教师反思案例等方式,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提升,逐渐将零散的教育之珠穿成精美的教育之链。

五、注意的问题:

1、充分发挥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 开展好校本培训必须加强领导,领导要重视校本培训。

2、合理安排校本培训工作量 在安排校本培训过程中,不能过重增加教师工作量。爱因斯坦说过:“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所以,学校要合理安排校本培训工作量,给教师个人以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他们更深刻独到的感悟、体会、理解和把握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3、推进新课程的改革,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而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专业素养与新课程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广大教师中、甚至音乐教师中还存在着音乐课是“副课”思想。培训的机会不是很多。教师进修机会少,兼课多;自身素质跟不上,多数教师专业不对口,导致在教学中只能勉强对付上节音乐课。

篇8

从20**年开始到2010年,计划引进和培育各类科技型企业100家,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

二、产业定位

(一)技术政策定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知识产权明晰,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技术创新性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单纯的商业经营性企业除外。

(二)技术产业定位。根据县域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三、认定条件

(一)法人资格认定:必须依法在本县登记注册,产权明晰,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符合环保要求的经济实体。

(二)投资规模认定:设备投资首期规模在30万元以上,且占总投资的30%以上,有规范健全的生产、技术、质量、财务管理制度。

(三)科技含量认定:企业所投项目属已产业化的必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属科研项目的必须有经相关科研机构或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立项、鉴定的相关文件和证明;通过转让获得的专利技术和高新技术项目必须有合法授让证明。

(四)科技人才认定:企业经营者熟悉本企业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并重视科技创新,企业具备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其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达到20%以上,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3%以上。

四、认定程序

(一)成立XX县科技型企业引进培育工程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任组长,县科技局、财政局、经贸委、信用联社为成员单位,下设办公室(设在县科技局),负责制定实施科技型企业引进培育工程的政策措施,对各乡镇(含开发区,下同)和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和考核。

(二)县科技型企业的认定实行企业自主申报,常年受理、分批认定的办法。

(三)要求认定的企业应向所在乡镇或主管部门提出认定申请,乡镇或主管部门对企业的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后报县科技型企业引进培育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办公室根据具体项目聘请有关专家和科技咨询机构建立科技项目评估小组,主要依据《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内容》对项目的技术先进性、投资规模、市场前景等进行评估,主要评估办法是对项目审查并提供鉴别、评估报告等基础材料。

(五)领导小组按照评估小组的评估结果,进行审定。

五、优惠政策

(一)设立XX县科技型企业引进培育专项资金,用于科技型企业购置设备和购买技术的补助,以及科技型企业引进培育工作的考核奖励。

(二)对已认定的科技型企业,其当年新购置的设备投资,凭设备购置合同、购货发票、付款凭证、入库单等合法有效凭证,经核准后给予一次性10%的补助,最高不超过10万元。

(三)对已认定的科技型企业,其购买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或其他高新技术并已形成生产能力的,凭技术贸易合同、付款凭证等合法有效凭证,经核准后给予一次性30%的补助,最高不超过10万元。

(四)对新认定的科技型企业,企业当年入库企业所得税超过上年入库企业所得税的县得部分,前两年财政给予全额奖励,后三年给予50%奖励;对新引进的科技型企业,其当年产生的企业所得税县得部分,前两年财政给予全额奖励,后两年给予50%奖励。

(五)对已认定的科技型企业申报科技项目,优先给予立项或推荐申报上级科技项目,并对照有关条件由县科技三项经费予以支持。

(六)经认定的科技型企业,优先向金融部门推荐获得贷款支持,并给予适当的贷款贴息补助。

篇9

“教材如同乐谱,标准却是音乐,背谱不等于音乐。”

笔者曾经上过这样一堂课,面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我设计了“用声音编织的故事”一课,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合作式器乐学习的一种尝试。首先,用游戏导入主题,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游戏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喜欢玩的形式之一,游戏过程中,精神得到放松,心灵获得愉悦。课的开始,我设计让学生听辨生活中熟悉的音响,从这里切入,既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兴趣,又没有听辨的困难,还学习了有关感受,分析音色特点。紧接着,我把几种声音按一定的线索组合,使其成为有主题的音响,让学生为一组音响起名的方式为第三个环节创编声音的故事,进行了预知学习。第三个环节,是以故事创编并录音的方式为线索,引导学生用打击乐或各种非乐器音源表现生活场景。巧妙的故事创作,使学生无须有意识努力,在游戏中加深了对音色、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的感受和体验。故事中设计了多种音响效果的表现,使学生在探索、合作中学习感受了音源音色的千变万化,增强了他们对表现生活中声音场景的兴趣。合理的布局安排让全班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创编活动中进行演奏,去体验声音的奥秘,让学生自编节奏与教师出示节奏,逐步由浅入深。尝试分组讨论如何伴奏,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伴奏,教师作以引导。最后小结,充分体现“生活教学”理念。让学生体会:凡是有人类的地方就有音乐,音乐不仅是课本上的符号,它无时不在我们身边。《彼得与狼》这是一堂音乐的综合课,一改过去“听故事――复述故事”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结合美术学科(乐器的图片、角色的形象、连环画创作等),巧妙地安排教学环节(参加演奏会――寻找乐器的主人――主人间发生的故事),让学生在各种意境中一次次地熟悉主题音乐,循环渐进地掌握作品的主题和作品所表现的内容。整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习欲望,变被动为主动,把知识的掌握当作一种精神的享受,在愉悦中得到美的熏陶,得到情感的审美体验。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不仅提出了“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而且还增加了与姐妹艺术的综合、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这是新的理念,新的举措,富有鲜明的改革色彩。我们在付诸实施推广中,既要大胆实践,又要不断地总结经验。

(1)“这到底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他们之前究竟经历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用音乐来讲一个故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学生入境。整堂课都在“说故事、听故事、演故事”的过程中进行。故事层层深入,教师不断设疑、学生不断解疑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兴趣盎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主动地去表现故事,从而达到主动聆听的效果。

(2)有层次地安排聆听。整堂课安排三次彼得主题的“凯旋进行曲”的聆听,第一次在课堂的开始,以律动的形式出现,学生仅从音乐本身入手,其聆听是知觉聆听;第二次在了解故事梗概后,让学生带着情绪聆听,引发学生的情感聆听;第三次在领悟了乐曲所表达的真谛后,学生带着对音乐的感悟与共鸣对此进行理智欣赏。

(3)抓住细节、以小见大。如体现小鸟与鸭子的冲突时,从长笛与双簧管的旋律交织入手,举一反三,让学生理解在音乐表现时的各种手段。鼓励学生在以后的欣赏中,积极发现其中的表现因素。

(4)将交响音乐当成我们的朋友。很多人包括很多音乐教师,总感觉交响乐是“古典的、严肃的”音乐,会有敬而远之的感觉。如果我们就把交响乐当作是游戏音乐、我们身边最平常的朋友,然后自然而然地把它带进学生的音乐生活中,我想更会引起学生自然的、亲切地感觉,从而把交响音乐留在身边,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领悟其深刻的意义与唯美的表现力。就像欣赏《彼得与狼》这首乐曲,让学生了解这是交响童话,然后让学生在“玩”中喜爱它,抛砖引玉,也会引导关注其他优秀的有价值的音乐。

2新课程中的教学方式=学生+实践

音乐教学是一个使学生身心主动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只限于一种教学方式,更不能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应以灵活、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人人参与,主动发展自己的个性,大胆的实践,成为学习音乐、驾驭音乐的主人。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音乐新教材《咏鹅》一课,这首歌主要使学生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歌曲中描绘的鹅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如何让学生产生联想与创造呢?首先,我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画面,然后请他们告诉我,你在画中“听出了哪些声音?”学生会争先恐后地说:“有风声、水声、小鸟唱歌、鹅叫……”我接着让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品来模拟出这些声音。学生通过讨论利用自备的物品和教室里现有的音源,惟妙惟肖地塑造出这幅画面所表现的意境,他们抖动塑料袋、纸张、书本,表现风声,用矿泉水瓶子装上少许水摇晃,撩起水桶里的水模拟水声,吹薄塑料纸、树叶、书本等模仿鸟鸣,用易拉罐互相碰撞,敲打塑料杯子等模仿鹅叫,教室里会响起风声、水声、鸟鸣、鹅叫声……,接下来我将提前准备的荷花、荷叶、小鸟、鹅、树叶等图片拿出来,让学生用这些图片贴出漂亮的图画来。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些图片贴到画面中相应的位置上,并把创作好的图画用语言描述出来。我还利用孩子喜爱作画的心理特点让他们自己创作图画,这样不仅发挥了他们的艺术想象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也营造出了这首诗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众所周知,音乐教育是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绪相和谐的环境和气氛,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意境,把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与感受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

篇10

“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是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确实,心理学也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新课标里提出的四个教育理念中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正是强调了这一点。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以提高音乐课教学效率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略谈一二。

一、领悟新课标,运用新观念

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就是确立了课堂教学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宏扬民族音乐等。这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彼此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着的。如音乐教学录像《跳竹竿》中,教师与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以歌曲《跳竹竿》为音乐背景,从学生跳绳导入新课,进而结合当地人们跳竹竿的文化风俗,师生共同参与跳竹竿,整个教学有兴趣的支撑,有情感的投入,既娱乐了学生的身心,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创造的能力,真正体现了全新教育理念。观看后发人深省,受益匪浅。

二、多途径导入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如《小青蛙找家》这首歌曲,在教学中我请孩子们猜一条谜语“大眼睛,宽嘴巴,身穿一件绿色裳,水里田里都有它,唱起歌来呱呱呱”大家很快就说出“青蛙”的答案。然后我再请几个同学戴上“青蛙”头饰,在《小青蛙找家》的音乐声中模仿“青蛙”的动作。同学们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学习热情非常高涨,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曲。

再如教唱《卖报歌》时,我给同学们生动地讲述聂耳在上海街头碰到贫苦报童的故事。风雨中报童的叫卖声,饥寒交迫的境地,悲惨的遭遇,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同情心,让学生迫切想学会演唱这首歌曲。

三、营造愉快环境,拨动音乐心弦

走出语数的课堂,孩子们就像出笼的小鸟一样自由、兴奋,音乐课上唱歌、跳舞、做游戏,他们想尽情地交往、自由地表现。这是纪律两字就不再显得那么重要。我们应该重新去理解“纪律”的含义,给学生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一堂严加管制的音乐课,学生难以自觉地去感知音乐,难以在音乐学习中营造一个和谐的内心世界,思维平平,无激情可言,更别说从音乐中体验快乐。

良好的音乐环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必然条件之一。我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我会将音乐教室重新布置,让学生自己带上喜爱的饰物来布置。作为音乐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四、运用多种媒体,调动多种感官

学生认识音乐主要是依赖听觉、视觉的共同感知来完成的。电教视听手段声色俱佳,形象逼真,能使学生感兴趣,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

1. 以《卖报歌》为例子。在讲述故事时,同时播放一段报童卖报的片段,使学生更贴近歌曲,真切地“触摸”到歌曲。很容易就学会了歌曲。

2. 在听力练习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既不显得乏味,又能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我播放大自然中各种声音:如大街上汽车的马达声,教学上课铃声,正在奔驰的火车汽笛声,春雨的淅沥声等,请同学们进行听辨,同时把这些物体打出电脑屏幕上。如果答对了物体就会不断闪烁。

3. 特别是在欣赏教学中,这种方法收到的效果最好。如在欣赏歌曲《我们的田野》时,音像同步展现出祖国美丽辽阔的山山水水,就像身上长了翅膀一样,随着歌声飞遍了祖国的东西南北。

五、游戏结合音乐,寓教于乐

迎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寓教于乐中,是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刚开始接触唱名时,为了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个同学们平时最爱玩的跳绳游戏:我在地上画了两条平行线,一条红色,一条白色,红色是“do”,白色是“mi”,中间是“re”请几个同学来“跳绳”,老师唱“do”就要双脚踩红线,唱“mi”双脚踩白线,看谁的反应快。同学们都很乐意上来玩。

为了巩固唱名的学习,我还接着设计了一个《摘苹果》的游戏:我请一个画画好的同学在黑板上画了一棵漂亮的苹果树,在画的过程中同学们就很好奇。画好后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写着音符的7个苹果贴到苹果树上,然后听老师弹奏音高。再请同学们把相应的苹果摘下来。大家争先恐后,积极举手,都想上来摘苹果,甚至有些同学等不及我点名就冲上来了。可见学习兴趣的引发真的非常重要。

六、多学科融合,发挥综合效应

小音乐教学中,我注意将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达到触类旁通,共同进步的目的。如:

1. 与语文科的结合:再次以《小青蛙找家》为例:在学习时,我让学生先朗读语文课上的《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让他们对小青蛙有所了解,并对它产生兴趣,然后再来学唱这首歌曲。

篇11

本文拟就“音乐教学论”课程实践教学进行研究,探讨音乐教育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模式和基本思路。

一、与当前的音乐课程改革紧密结合

自从《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称《标准》)颁发以来,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迅速发展,从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到教材编写、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音乐教学论”课程的教学一定要与当前的基础音乐课程改革紧密结合,树立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的思想。

第一,所使用的教材必须是近年来出版的,以《标准》所提出的音乐教育新理念、新思想为指导,贯彻、体现《标准》系统理论的教材。第二,教材的内容和所提供的信息应及时体现当前的音乐课程改革的教育理论和实际情况。第三,教学中应该把体现当前音乐课程改革的音乐教学录像放给学生观看,并结合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例如,这些年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全国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比赛,比赛优胜者的录像所制作的DVD就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资料。第四,组织学生分批到中学见习或观摩中学音乐课教学比赛。

二、与音乐技能技巧、音乐理论等课程协同教学

1 使学生明确学习音乐技能技巧和音乐理论的目的。笔者认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明确一个问题,即学习音乐技能技巧和音乐理论的目的究竟是当演员还是当教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许多学生总是把自己所谓的专业(声乐或器乐)放在第一位,忽视其他课程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追求上舞台当音乐家的梦想。另一方面,一些技能技巧课的教师(特别是专业音乐院校毕业的教师)总是用专业音乐院校的标准和方法来培养自己的学生,希望他们在专业方面有所成就。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结果是学生的专业程度既没有达到上舞台的水平,又不知道怎样把专业技能用于音乐教学,缺乏音乐教学能力。

2 把所学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目前,大部分师范院校的音乐技能技巧、音乐理论等课程教学主要是从音乐本体来进行的,很少考虑学生在学习这些音乐技能技巧、音乐理论之后,如何运用于中学的音乐教育之中。因此,在“音乐教学论”课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教学方法的研究结合起来。例如,要学生在课堂实践中进行中学器乐教学实践,把一些中学音乐教材中的声乐作品给学生进行自弹自唱的课堂实践,等等。总之,就是要通过这种协同教学的形式教学生把学习的音乐技能技巧和音乐理论综合运用于音乐教学之中。

三、增加“中学音乐教材教法”的内容

“音乐教学论”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进行中学音乐教学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熟悉、研究中学音乐教材,学会如何使用教材,如何整合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营造教学。要引导学生对教材的特点、结构、体系等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研究,明确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提出解决难点的方法。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中学音乐教材每一单元都是以主题的形式出现,以突出审美目标和情感目标,但是,我们不能忘了还有知识技能目标,由于知识技能目标是以暗线的形式隐含在审美的过程中,所以很容易被忽略。例如,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八年级《音乐》第三单元“梨园金曲”,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以鉴赏、实践的形式感受京剧独特的唱腔和神韵,培养学生对京剧和民族音乐的情感,还要在审美和参与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了解京剧的行当、行头、唱腔、板式、伴奏乐器等基本知识,并初步体验演唱京剧的基本方法。

笔者建议要让每一个学生以中学音乐教材为依据,自己设计一至三节音乐课,以教案的形式进行交流、点评,并在课堂上进行实践,然后组织学生相互评价。有条件的学校应该把“中学音乐教材教法”作为一门音乐教育类课程单独开设。

四、增设预备实习内容

所谓预备实习是指在“音乐教学论”课程学习过程中,结合教学方法的学习,组织学生分批、分散地到中学进行教学片段的实践。相对在课堂内面对自己的同学进行实践来说,由于预备实习面对的是中学生,所以更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而且对于学生感受、体会中学的音乐教学实际,寻找中学音乐教师的感觉具有积极的意义。

为了提高预备实习的质量,建议教师让学生在校内课堂中进行教学实践之后再到中学进行实践,并且要对学生的预备实习准备工作进行指导。例如,指导学生撰写预备实习教案,选择生动、科学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组织试讲,进行预备实习的自评、互评和他评工作等。

五、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机会

“音乐教学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除了给学生传授音乐教育基础理论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教学实践能力。笔者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西安大略大学等学校做访问学者时,在旁听的所有本科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中发现,课堂上教师很少讲授理论,大部分时间是让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选择教学内容,自己设计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每个小组都把各自的设计成果在课堂内展示,展示之后以自评、互评、他评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常投入,进步很快。

笔者认为,“音乐教学论”课程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把教学中所讲的理论与教学实际和具体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要让学生在亲身的教学实践中来学习、掌握相关理论和方法。为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机会。

1 “分解实践形式”。该形式就是让学生就课堂教学中的某一教学环节或某一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践,时间一般是10-15分钟。这种形式可用于对某一教案中的某一教学环节进行实践,也可在讲授不同内容的音乐教学方法时采用。

2 “微型实践形式”。所谓“微型实践”就是把一节课不同环节中内容重复的部分省略。例如,教唱歌曲环节只教唱一遍(省略后面的几遍),作品鉴赏时省略复听作品部分,这样既让学生较为完整地实践了一节课,又节约了时间。一般来说,“微型实践形式”需要20-35分钟时间。

篇12

《音乐课程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学生的个体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中国的音乐教育改革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新课程代表着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个“新”字。“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音乐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和努力实践的新课题。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下面就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些体会,粗浅地谈一谈中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转换教学角色,树立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新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教育应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从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要树立的学生主体地位,首先要转换教学角色,把原来课堂上以教师教为主转换成以学生学为主,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教育过程,才能激活他们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创新思维的潜能发挥出来。比如原来上欣赏课,先由教师介绍曲名、作者、表现内容等,还没听到音乐,就先把学生限制在一个框框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代替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把音乐的多解性变成单解性,使得学生对音乐本身失去兴趣,不注意倾听,放弃了思考与联想。现在上欣赏课,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体验,去理解音乐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例如,在学习《卡门序曲》时,教师在放音乐之前,先不要给学生讲教材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自己讲一讲他们知道的有关歌剧《卡门》的内容,比一比谁的故事更精彩,然后对评选出的几个故事分组由学生为《序曲》配乐,再比一比哪组配得最好。最后教师再完整的讲述内容,引出教材,并播放《卡门序曲》的音乐,让学生比较自己与教师讲述的故事、配乐有哪些异同。这样就使学生始终以积极多变的思维参与教学,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还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音乐表现力。

二、淡化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一改传统的做法,没有明确要求课文重点、要掌握的知识要点以及背景知识等,教师可以自己拟定教学目标。音乐课堂教学在发生变化,不再是沉闷的,单调的,固定在教室内,以教师传授的单一模式,变的更加活跃、宽松。对学生来说,音乐首先是生活而不是学科,让音乐充满生活,让生活充满快乐,这不仅仅是学生的愿望,也是我们所有人的美好愿望。这恰恰是音乐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因此,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逐步培养对音乐的感情,是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终身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最好体现。当然,兴趣和爱好的培养不是指一般性的接触,而是通过正确的音乐教育逐步建立起对高雅、健康的兴趣和爱好,这其中必然包含着表现技能和欣赏能力的逐步提高和发展。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只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音乐上来,从而使他们产生自己的想法,才能创新。课堂上学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听教师讲授,能否乐意地去接受新的知识,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关键在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中学生的表演欲比较强,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文艺小会演、音乐知识小竞赛等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再比如中学生普遍喜欢通俗歌曲,在教唱欣赏教材歌曲时可以加入一些优秀的通俗歌曲,如黄征的《奔跑》,周华健的《朋友》等。从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创造力的源泉,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

三、突破教学模式,拓展学生想象空间

新课程强调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课后的问题和作业的设计具有开放性,答案多是非唯一的,不确定的,这样做就是为了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考,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也是有所不同的。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欣赏民乐《百鸟朝凤》时,我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可以用画画、表演、讲故事的方式表现自己对这部音乐作品的理解,结果有的学生画了一幅百鸟争鸣的热闹场面;有的学生走到讲台前,把黑板擦当作惊堂木,绘声绘色地讲起森林里两只鸟儿“吵嘴”的故事……,这些都是通过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的,自然而又富有创意。

再比如在欣赏广东音乐《步步高》时,我让学生边欣赏边画一幅想象画,结果有学生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画了一幅类似旋律线的画面,有的学生画了一幅重阳节和外公爬泰山的画面,还有学生画了一幅一群小孩打日本鬼子的画面……可谓五花八门、各显神通。我们尚且不去分析作品的好坏,单从众多的想象画中,可以看出学生都很积极主动地在思考、在想象。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可以创造出世上最美的东西,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有效的途径。

四、弱化教学考核,鼓励学生自主评价

新课程对教学考核的标准不再作统一规定,考核标准呈现出较大的弹性和开放度,提倡学生自主评价,让学生在自主评价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目前小学音乐成绩考核,一般都是以期末一次性考核为主,考核内容与形式单一,考核标准僵硬化。考核时学生为了取得较好成绩,一味地迎合教学考核标准,这就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该发挥每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评分的主人,体现评价的自主化。这种考试方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经常会为了一个同学的正确评分,进行激烈的争辩。争辩产生不同,不同才能创新。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让学生知道自己优缺点,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国语,郑语》)音乐的“和”不是平和稳定,而是通过不同要素的合和,不断生发新的东西,即是一种可持续的不断发展和生发的过程。这是音乐的本质,也是利用音乐开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依据。准确地把握新理念,恰如其分地运用新课程培养学生的新思维,新课程下的音乐教育,必将显示出勃勃生机。中学音乐教育处于整个音乐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其教学中,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思维,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中学音乐教学新课程理念的根本体现。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13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提高准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技能、培养准教师情结与责任意识,促进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是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双实践”模式人才培养的宗旨。在教学能力培养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精彩课堂与教学观摩

以教学理论为基础、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为手段,再配以优秀的实际课堂教学为实例进行分析,是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是连接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首师大音乐学院的本科生从大三开始便逐渐接触参与这个实践环节。大学四年级的准音乐教师从现场观摩上一届优秀准教师的课堂教学,参与其实习报告到大量观看“全国中小学课例比赛”中的教学案例,观摩一线音乐教师的音乐课,逐步积累经验。作为一名学生,感受新课标理念下音乐课堂的氛围;作为一名准教师,观察优秀教师的教态、学习教学语言、感受教学气氛、分析教学设计等。

二、参与实习学校活动

继2001年音乐课程改革之后,我国的中小学越来越重视音乐课,北京的很多学校除开设音乐课,同时还积极开展了一系列音乐社团活动,如管乐团、打击乐团、合唱团、京剧社、音乐创作社团等等。首师大音乐学院将学生分组分配至几所重点中小学,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不仅要研究课堂教学,同时也要在课堂以外的空间充分展示自己。

2011年9月,恰逢民族音乐学会举办北京市中小学民族艺术展演,在三十五中学实习的准教师们也有机会参与其中。整个展演活动包括了北京市中小学生中优秀的民间艺术节目,有民族乐器演奏、民族舞蹈表演还有民间歌曲联唱等。参与的过程中,准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协助教师完成展演后台工作;展现自己的特长——民乐专业的准教师为准备参加演出的节目示范、指导。准教师们参与其中,感受民族音乐、民间舞蹈的魅力,同时亲身经历、参与如此规模的艺术展演台前幕后的所有工作,为以后的自身发展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能力、增长了经验。

三、仿写教案并创造特色

作为一名准教师,撰写教案的能力必不可少,在校期间,本科生从新课标、课程观的角度出发,以新教材内容为主,设计过一些教案,但仅仅是停留在备教材的阶段。进入了实习学校,准教师要在备教材的基础上,备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容量出发,设计切合该学段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活动。

《全国中小学课例评比》已开展很多年,有很多优秀的获奖课例供一线教师、准教师参考与模仿。开始实习的准教师们第一个任务就是根据自己教授的班级学生特点,结合自身专业特色,模仿设计两节同样的音乐课。这个环节中,09级实习生观看了《大河之舞》与《唱念做打学京剧》这两个获奖教学录像。在观看过程中,仔细研读教学设计思路、设问技巧,从实践出发,与大学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相结合设计出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音乐课。在京剧课的设计中,声乐特长的同学,以唱腔为教学重点难点,突出体验京剧唱腔艺术的环节;有的以京剧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为教学主线,贯穿始终;有的突出京剧国粹的地位,与其他剧种比较研究的欣赏课,在模仿教案的过程中,不但吸取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同时融入自己的特长。

观摩、仿写教案这个环节,为准教师把握课堂教学节奏、教学重点、教学氛围、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课堂应变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同时,准教师在顺利、圆满地完成自己参与设计的第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时,也无形中增强了信心,坚定了信念,吸取了经验。

四、师生说课集思广益

“博采众长,集思广益”,是现代学校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讨论式教学策略,集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意见。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也运用这种讨论式的课堂模式为准教师进行说课。每当准教师有新的课堂设计、教学构思时,指导教师便召集其他准教师,大家一起为这一位准教师进行集体说课。在这个环节中,指导教师引领主方向,每位准教师发散思维,针对这个教案出谋划策,可取其经典的思路用于自己的教学设计,同时也要贡献可取的意见与建议。

一名准音乐教师在设计了一节高中音乐课《非洲歌舞音乐》,忽略了高中音乐与舞蹈选修模块中音乐为主体的思想以及高中生腼腆、不爱表现张扬的心理特点。大家帮忙出谋划策,最终帮助她完成了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这种集体说课的教学模式不仅锻炼了说课准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促进其他参与准教师在这种模式中不断学习,取其精华。准教师们针对一个教案各抒己见、发散思维、碰撞火花,不断的完善教学设计、提高说课能力、增加知识深度、了解学生心理,进而促进课堂教学的完美与高效。

五、总结评价与完善提升

教学总结与评价自课堂教学产生以来便一直没有中断过,但对于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是从最近几十年才开始受到重视。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实施以后,强调进行多元评价,重视过程评价、多元评价、并且评价方法趋于综合。在实习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准教师完成了从不善于评价到每节课课后主动进行自我评价与他人互评的过程。指导教师与准音乐教师们从是否完成拟定的课程目标、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设计、学生学习效果、与学生互动情况、教师语言教态等方面进行综合、多元的课程评价。

在评价环节中,准教师们不仅帮助他人进行教学评价与完善,同时还通过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客观的认识自身的教学观念和行为,找出不足,加以改进。从实习前期的准备到课堂实践教学的不断完善;从实录课观摩到完成教学任务进行自我评价,师范大学的准音乐教师经过不断的积累与实践,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有专业技能、教学能力、组织能力的合格准音乐教师。

随着基础音乐教育改革10年以来的不断深入与完善,基础音乐教育对人才需求的质量也越来越高,为此,实施适应新教育背景下高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日渐重要。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双双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最初的实施与进一步创新下,定能为我国中小学输送更多的音乐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郑莉.现代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