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煤矿的安全管理

煤矿的安全管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0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煤矿的安全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煤矿的安全管理

篇1

中图分类号TD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3-0082-02

0引言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煤矿生产中应用的机电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如何对机电设备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是现代煤矿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在目前的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

1煤矿安全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1.1防止煤矿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

只有搞好安全管理才能从根本上防止煤矿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造成煤矿企业伤亡事故的原因很多,有直接原因和本质原因。直接原因包括人的不安全、不卫生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条件。本质原因也就是管理上的原因。发生事故以后,如果人们把事故的原因简单地归咎为“违章”,只追查直接原因,而忽视或不追求深层次的本质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消除,就难免再次发生类似的事故。防止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归根结底应该从加强和改进管理做起。

1.2保证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

只有搞好煤矿安全管理才能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才能促进煤矿经济效益的提高。安全管理的改善,有利于职工积极性的发挥,这样才能大大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带动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反之,如果事故频繁,不但会影响职工的安全与健康,挫伤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而且还要造成设备财产的损坏,无谓地消耗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带来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2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传统的煤矿企业生产方式是以人工为主,开采、运输等环节的效率十分低下,严重影响了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煤矿企业的现代化生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煤矿中的机电设备已经基本上取代了人工的生产方式,极大的提高了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为企业带来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收益。煤矿企业的大部分投资都用在了机电设备的引进与维修养护上,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与机电设备具有紧密的联系,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对煤矿企业的生产活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煤矿机电的安全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机电设备能否正常的工作,是否会产生安全事故等,意义十分重大。必须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才能在最大限度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矿工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整体提升煤矿企业的工作效率。

3煤矿机电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缺乏对机电安全管理的重视

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在安全生产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都至关重要。但是,现在许多煤矿企业没有认识到机电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缺乏对机电安全管理的重视,在管理中不能尽职尽责,使得机电安全管理中的问题频发。

3.2缺乏完善的机电安全管理制度

许多煤矿企业没有制定完善的机电安全管理制度,使得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十分混乱,完全无章可循。在对机电设备进行管理时,由于制度上的缺陷,使得安全管理显得十分松散,管理力度不够,很多机电管理的具体操作都存在不合理现象。同时由于缺乏对机电安全管理的有效监管,安全管理工作并没有落实到位,违规操作现象十分严重。

3.3机电设备陈旧落后

许多煤矿企业的规模较小,在资金能力上十分有限,没有能力对机电设备进行大量的投入,使得机电设备陈旧落后,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煤矿机电设备的陈旧落后,使得机电设备的性能与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不符,无法满足大规模的生产需求,也不能保障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行,直接影响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3.4机电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没办法实现对机电设备的科学、有效管理。煤矿生产行业的危险因素较高,很多专业的技术人员不愿意到煤矿企业就职,现有的安全管理人员技术水平有限,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养护、维修等都不到位,影响了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水平。

4加强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措施

4.1提高对机电安全管理的重视

加大对机电管理重要性以及安全事故危害的宣传,使煤矿企业认识到机电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提高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在实际的安全管理过程中认真负责,将安全管理与安全生产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强对机电相关操作的培训,提高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4.2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机电安全管理制度,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全面、科学的管理。完善的机电安全管理制度除了要对机电设备的使用进行规定,还要对机电设备的安装、运行、维护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规范。同时要加强对安全管理的监督,确保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工作得到全面的落实。

4.3引进先进机电设备

加大对煤矿机电设备的投入,对陈旧落后的机电设备进行及时的淘汰和更新,禁止使用淘汰的机电设备。严格按照机电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运行操作,避免机电设备的超负荷使用,减少由于机电设备故障带来的安全隐患。引进先进的机电设备,提高煤矿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使机电设备的整体性能得到提升,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

4.4提高机电安全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科学的管理,同时加强对现有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煤矿企业要十分注重机电安全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并采取应急演练的方式,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应变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面提升机电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5结论

总之,随着煤矿企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必须充分认识到机电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煤矿机电进行科学、全面的管理,转变管理观念,建立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从总体上提升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水平,促进煤矿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林祥.煤矿机电工程师技术手册[M].北京:煤炭工作出版社,2012.

[2]李俊.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硅谷,2010(3):23-24.

篇2

府谷县弘建煤矿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境内,行政区划隶属府谷县管辖。该矿为资源整合矿井,年生产能力90万t,属瓦斯矿井,煤层易自燃,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井田面积17.2699km2,开采标高+1245m~+1145m,开采煤层平均厚度1.39m。矿井采用斜井单水平开拓方式,“两进一回”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系统,长壁综采采煤方法。2012年10月,陕西秦安煤矿安全评价事务有限公司组织评价人员和技术专家对该矿进行安全验收评价现场勘察。矿井的安全管理情况为:该矿实行矿级、科室及区队管理模式,井下作业实行三八作业制,两班生产,一班检修。配备矿长1名,副矿长3名,分管生产、安全及机电,总工程师1名,分管矿井技术工作。设置有生产科、机电科、安全科、通风科及调度室等科室,基层区队有综采队、掘进队、机电队、通风队及机运队。成立有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有安全管理人员。建立有安全办会会议制度、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技术审批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事故统计报告制度、矿级领导值班制度、煤矿负责人下井带班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定有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矿井管理人员经培训基本都取得合格的安全资格证,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数量基本满足要求,有安全费用提取台帐,井下机电设备具有MA标志,绘制有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通风系统图及避灾路线图等图纸。经过资料收集、下井查看,评价人员和技术专家认为,该矿管理人员虽配备齐全,但人员职责较不明确,安全管理制度也未较好地贯彻落实,造成事无人管的结果;矿井编制的灾防计划、应急预案及操作规程等技术文件内容不全,不符合相关标准,表明该矿的技术力量稍显薄弱,这些均对矿井的安全生产构成威胁。为更科学的反映该矿安全管理的安全程度,达到安全管理评价的量化结果,本文选用未确知测度对矿井安全管理进行评价。

1.2弘建煤矿安全管理的未确知测度模型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影响煤矿安全管理的因素很多,本次结合弘建煤矿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和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选取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投入这5项进行评价,即评价空间X=(x1,x2,x3,x4,x5)。用这5项建立该矿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评价因素分解成5个等级(Ⅰ、Ⅱ、Ⅲ、Ⅳ、Ⅴ级)。其中Ⅰ级表示安全级,Ⅱ级表示较安全级,Ⅲ级表示一般安全级,Ⅳ级表示不安全级,Ⅴ级表示很不安全级[1],则有U=(c1,c2,c3,c4,c5)。单指标未确知测度:由于安全管理没有具体的客观数值,在进行分析取值时采用定性的取值方法。本文采用专家经验法进行取值。根据弘建煤矿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由煤矿系统10位专家对该矿安全管理状况进行了评判,持不同评价等级意见的专家人数分布见表1。将结果进行统计,得到持某个等级意见的专家人数,将此结果记为xik,那么评价因素xi处于ck等级的未确知测度便记为uik=xik/10,由此可得安全管理评价的未确知测度评价矩阵为:(uik)5×5=0.30.20.20.20.10.20.30.30.200.20.20.30.20.10.20.20.30.300.10.20.30.20.2(1)权重计算:依据信息熵理论,评价因素的权重。W=(w1,w2,……,w5)=(0.08130,0.37805,0.08130,0.37805,0.08130)(2)综合评价向量:由此可得综合评价向量U。U=(0.08130,0.37805,0.08130,0.37805,0.08130)•0.30.20.20.20.10.20.30.30.200.20.20.30.20.10.20.20.30.300.10.20.30.20.2=(0.2000,0.2378,0.2919,0.2378,0.0325)评价等级:依据置信度识别准则,取置信度λ=0.6,得到该矿安全管理的综合评价等级为3级,为一般安全级,与安全验收评价时定性认为矿井安全管理水平一般基本一致,反映了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可用于矿井安全管理的定量评价。

2未确知测度评价结果改进措施及作用

2.1未确知测度评价结果分析与改进措施

由上述安全管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知,在今后的工作中,矿井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制订和贯彻落实,责任制的明确及人员素质的提高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针对此,特提出以下建议与改进措施。

①按照煤安监办字〔2004〕42号关于印发《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定》的通知等国家、地方有关规定和标准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矿井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严格贯彻落实;

②进一步修订矿井安全生产责任制,内容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即制定全矿各人员、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人员职责,达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③矿井工种操作规程内容必须全面,与矿井实际工种划分相匹配,同时安排职工进行学习,确保职工掌握本工种的操作技能,减少职工违章作业;

④矿井安全管理人员素质较低,技术力量若显薄弱,应进一步招聘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加强现有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矿井管理和技术水平。

2.2未确知测度评价的作用

评价作用:

①以府谷县弘建煤矿为评价对象,建立了矿井安全管理评价的未确知测度模型,得出安全管理评价的量化结果,针对矿井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对矿井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②运用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对矿井安全管理进行评价,其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该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为煤矿企业和煤矿安全评价机构提供了一种安全管理定量评价方法,丰富了安全评价方法;

③由于安全管理评价的量化技术较少,评价因素的测度值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对评价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应进一步对因素的测度值进行完善,建立一套更加科学、客观的安全管理评价体系,使安全管理评价的量化技术更加科学。

篇3

1国外安全管理策略

德国和美国是发达国家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较好的国家,他们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被大多数安全管理教材上采用,比如在江苏省建筑企业项目负责人培训教材上对两国的安全管理模式进行了汇总评价,两国认为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技术规范、规程和安全措施。这是最适用、最有效的管理办法。德国在一般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上,采用了重对策、轻处罚的原则。主要认为:人难免要犯错误;出现错误,希望劳动者自己提出来;出了事,大家共同分析原因,制定出防止今后再次发生的措施。如果是不称职、思维不行者,则调离本岗位。美国在事故问责上,采取了针对问题出现后,找出造成事故责任者出现差错的原因,并且针对这些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而不是对责任者进行处罚,从而起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劳动者从此更加认真细致,更加喜欢自己的工作,想一直做下去。

2煤矿安全管理策略

国家《宪法》规定:“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这是国家和企业安全生产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怎样做到安全生产,主要是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要从现场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谈起,生产现场的危险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工作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管理缺陷。这四种危险因素也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现场监督管理的重点。针对这种情况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2.1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要想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首先要提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对安全生产管理现场问题的认识。在煤矿管理中,有些事故的出现,分析后得出原来是没有想到会出问题,什么原因,主要是对这方面在战略上轻视了,认为不能出问题;另一方面是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针对第一种情况,好解决,只要细心,考虑全面就可以了;第二种情况,就不同了,首先要从知识面上知道才可以,这就需要加强学习新的知识,可以采取走出去到外单位学习的方式,也可采取继续教育的形式,也可采取学习相关专业的安全工程师、建造师、安全员等执业资格考试,再结合本专业的情况,就会有新的认识。只有经常出去接触外界社会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才能提高自己对问题的认识;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能一味的“囚禁”在企业,实施闭门造车是不科学的,也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提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管理人员自身有加强素质提高的意愿,同时也需要煤矿企业给予积极的配合。煤矿企业或煤炭集团,不能采取封闭式管理,要想我国整体煤炭生产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由中国煤炭是一家的观念,这样,各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才能整体提高。

2.2现场操作人员素质的提高现场操作人员素质的提高,首先要取决于操作人员自身思维要积极向上,才能作为一个称职的劳动者;加强对劳动者的再教育,包含法律法规、施工方法、施工现场环境以及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那些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针对现场存在的因素,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也是煤矿企业必须告诉劳动者的。

2.3现场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的分析与传达针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需要煤矿企业全面的分析、评估、传达,这就需要煤矿企业有这方面的人才,也就是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他们必须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思想素质,只有提高了他们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才能将这方面做好。只有对现场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分析全面,将这些因素可能造成的危险分析出来,才能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而对劳动者进行全面的传达,才能避免安全生产事故。

篇4

中图分类号:TD8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301-01

1 煤矿安全管理概念

煤矿安全管理就是对煤矿安全生产相关要素和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以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保证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保护国家和集体的财产不受损失。由于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中时时处处都与安全相联系,因此安全管理应该是全面的、全员的和全过程的,是煤矿所有管理工作的核心。

2 煤矿安全管理要素分析

管理要素是指管理活动和过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煤矿安全管理的活动和过程看,煤矿安全管理的要素主要包括人、物、环境三大要素。“人”是指员工的本体、意识和行为;“物”包括工程、设备、材料等硬件和技术、工艺、流程等软件两个方面;“环境”也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两个方面,硬件环境指由装备、技术等构成的生产、工作环境,软件环境指由安全文化、宣传教育等构成的思想文化氛围。在人、物、环境诸因素中,人是最积极的因素,人既是安全管理的主体,也是安全管理的客体,同时也是安全管理的直接目的――人的安全。而人的安全从狭义的角度也可以说是安全事故的承受者――决大部分生产一线员工的生命安全。

3 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思想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现代管理理念的主旋律。以人为本的管理是指任何管理都要以人为中心,把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系、满足人的需要、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工作放在首位。哲学上讲,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内因和外因的变化决定的,内因是根本,外因作用于内因。因此在煤矿企业进行安全管理的时候,必须坚持以安全管理的主、客体,对安全管理起着主导性作用的因素――“人”为根本,立足于自身的意识、素质、能力的提高,通过对外部其它管理要素物和环境的组织和控制影响作用与人,从而实现安全生产。从安全管理的最直接的目的――人的安全来看,安全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应更多地倾向于生产一线的员工。

4 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方法和具体工作

4.1 以“人”为本

从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技能素质以及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方面进行研究,使员工在自身和外界约束下保证安全行为,进而保证人的安全。

4.1.1 职工安全意识的提高是根本

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不是就安全而抓安全,而是从职工是心理、意识、情绪、性格等方面人手,激发职工的主动管理性。

(1)加大对职工“安全第一”安全意识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媒体、宣传、教育等方法注重提高职工对安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提高职工对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个人利益、安全与家庭幸福辩证关系的认识,激发职工内在需求的活力,培养职工高度的自我安全意识,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

(2)加强对安全事故案例的学习,做到警钟长鸣。针对最近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及时开展全员事故反思学习,举一反三,在分析事故产生原因的同时,通过事故教训从思想上对职工进行再教育,使职工在接受教训的同时认识到不安全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这时候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心态就处于最佳自我保护安全的境界。

4.1.2 职工技能素质的提高是基础

在拥有足够自我安全意识的前提下,职工必须具有一定的技能素质和业务素质来保证安全的实现。而一线职工素质技能的整体低下却是不争的事实。继续加大职工培训教育力度。加强培训基地的建设,在坚持单位自身培训的基础上,可以同煤炭院校进行合作,借鉴煤炭院校建设经验,也可借院校平台来加强对职工的正规培训力度。

4.1.3 有效的监督激励管理机制是保证

在职工有了足够的自我安全意识和业务技能素质,能够自发地良好地履行岗位安全职责的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激励、约束、管理机制来使职工的这种安全行为、安全意识坚持下来。

(1)加强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和考核。针对不同的工种制定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使每个岗位的职工都明确各自岗位的安全职责,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按照责任轻重和所担风险,实行工效挂钩、绩效考核。同时可以班组的几个人为一个小组实施相互监督互保安全的机制,小组成员共担风险,其中一人出事,其他成员也要按一定比例挂钩考核,定期对区队内的所有小组进行安全状况排名排队,奖优罚劣,形成风险共担,压力传递,正负激励相结合的安全管理考核机制。

(2)借鉴潞安集团安全管理经验,推行职工个人安全档案管理。建立职工个人安全行为档案,定期对职工的思想、工作表现、个人行为等方面情况进行纪录存档,并认真分析其中的不良行为,实现对职工的同步管理;建立职工培训教育档案,把职工培训学习、换岗、考试、持证等情况进行整理,时刻把握职工的学习状况;建立职工家庭情况档案,把职工的家庭住址、通讯方式、家属成员等情况进行备案,进行档案管理。

(3)注重通过职工家属对职工的安全行为进行激励和约束,以家庭幸福、亲情感化激励来提高职工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生产一线职工整体素质的普遍地下决定了高深的安全理论和知识对他们的绝缘,反倒是实实在在的个人利益和家庭幸福更能激发、打动他们。

4.2 以“物”保“人”

加大安全投入力度,推行安全生产一体化管理、安全机电一体化管理、安全技术一体化管理,狠抓安全费用工程、装备升级、技术创新等工作,以先进的系统、装备、技术等为职工的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2.1 全力推进安全费用工程的完成

推行安全生产一体化管理,在抓采煤、开拓、掘进等生产工作的同时,要狠抓与之相配套风井建设、主扇安装等安全费用工程,为安全生产奠定基础。安全费用工程项目的施工队伍要通过招投标来确定,争取让高素质、高水准、高资质的队伍来组织施工。狠抓工程的施工组织和管理,积极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各项工程按进度计划安排正常施工。

4.2.2 继续加大装备升级的力度

推行安全机电一体化管理,装备升级、环节系统改造要以安全为前提进行考虑,也要以安全为目的进行考虑。重点加强一通三防、防治水、瓦斯治理等安全重点方面设备的更新和升级。全方位引进高科技、现代化的设备,逐步以科技和信息为主导,作为装备升级的手段和目的。

4.3.3 狠抓安全文化建设,创造安全生产的软环境

通过建立形象化的安全文化,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从思想、心理、意识的层面对职工进行潜移默化影响和管理,达到“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

(1)强化对职工的安全人生观、安全价值观的导向教育。通过丰富安全物质文化,完善安全的制度文化,充实安全的精神文化,正统安全的观念文化,不断赋予职工安全价值新的内涵,提高安全文化水平管理,使职工的安全行为以符合安全的需求为前提,形成“安全高于一切、安全重于一切、安全压倒一切”的安全文化氛围。

(2)坚持正常的安全教育、安全宣传为基础,充分利用每周的安全学习和每班的班前会时间对职工进行安全知识灌输,充分利用现有的媒体平台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及时宣传上级领导重要讲话和典型案例分析材料组织学习,倡导安全文化,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努力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3)创新安全文化形式、丰富安全文化内容。

篇5

目前由于我国煤矿产业与国外相关,起步晚,发展时间不长,使得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而煤矿市场的不完善使得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管理成为难点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在于机电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企业为了控制成本,节约资金,在矿井的机电运输上,并没有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执行,导致现场管理混乱。另外,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也是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着安全问题的好坏,但有的监督工作人员由于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在安全监测的过程中,不按照相关标准去检验,检查力度不到位,没有看到实质的隐患,给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阻碍了其安全管理[1]水平的提高。

2煤矿机电运输事故概述

2.1重大人身伤亡机电事故机电事故不但可以造成极其严重的人身伤亡事故,而且还是导致矿井瓦斯爆炸的其他重大事故的一个重要诱因。据统计,我国煤矿因为电器设备的失爆及电火花导致的井下瓦斯爆炸事故占了瓦斯爆炸事故总量的40%~50%。例如,某采煤企业在2006年到2009年期间,发生的6次死亡5人以上的重大事故中,其中有4次是因为机电运输而导致,而另外两起是机电设备在运输过程中摩擦产生电火花所导致。

2.2经济事故煤矿机电运输事故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损害,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981年的平煤五矿采取由于瓦斯爆炸,人员伤亡不算,经济损失高达1050余万元。1989年平顶山南顾庄段岭煤矿,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万元。众多煤矿机电运输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得企业甚至国家的经济受到损害,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各民族的团结。

2.3一般人身伤亡事故机电作业的一大特征就是工作地点分散,导致很多机电作业往往需要单独操作,如此就会导致触电、机械、跑车伤人等一般性人身伤亡发生的概率加大。以某采煤企业为例,据相关数据调查,在2007年到2011年的4年间,该企业共发生死亡或重伤的机电运输事故共65起,分别占了全部事故死伤总数的48.5%和[2]51.1%。

3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措施探究

3.1加强安全教育培训要加强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教育培训就要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在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机构的基础上,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不断提高教育培训水平。具体如下:一是创新培训方式。以前的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机构主要是采取传统的“课堂式”、“填鸭式”教学,培训内容侧重书本理论知识。因此,企业在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后,要加强培训方式的创新,培训形式不拘于课堂,培训内容逐渐向实践操作转变,以提高员工的实际动手能力。二是强化员工安全意识,企业要建立以安全意识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使员工在企业文化中收到安全意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提高自身安全意识。三是注重员工技术的提高。只有施工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得到提升,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的煤矿机电运输安全事故。

3.2加强设备的维修与管理煤矿机电运输过程中,机械设备的定期维护与检修显得尤为重要,设备的性能与质量直接关系着煤矿机电运输的质量。因此,要加强设备的维修与管理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煤矿机电运输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这就要求把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使煤矿机电运输的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设备性能质量对于整个工作环节的重要意义,从而与设备维护部门共同合作,不断提高煤矿机电运输的工作质量。二是做到检修的科学化。这就涉及到了设备检修人员技术问题,首先,设备检修人员要定期对继续进行检修与维护,一般时间控制在一年以内,检修方式以罐笼防坠器的脱钩实验为宜。其次要定期对系统进行提升,众所周知罐笼防坠器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其性能也将有所下降,这就要求设备检修人员在检修过程中,定期对罐笼防坠系统进行性能的提升,从而保证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性。三是定期进行排水性试验,煤矿采区最忌排水性差,排水功能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煤矿采区的安全问题,因此,设备维修人员每逢雨季或暴雨天气都应对设备的排水性进行试验,以保证煤矿采区的排水通畅,从而提高整个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管理水平。

3.3认真落实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责任煤矿企业要切实重视机电运输的安全管理事务,设置专门部门,明确负责人,配置充足的专业技术人员,保障必要的技术支持。要建立并健全矿井机电运输设备和材料等资料的统一采购和供应管理、下井前检验、安装完成交接验收、巡逻检查、定期检测检修、定期维护保养、及报废等制度,明确人员和岗位职责。根据国家安全管理与安全监察体制和国内技术发展现状,结合实际工作具体情况对机电运输安全管理提出下面几点建议:首先,继续保持有效的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的制度和办法,并且在实践中对规章制度不断进行完善和补充。其次,切实抓好质量标准化的工作,加强对机电运输的技术上的管理,持续打牢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的基底。最后,加强对安全意识、操作技能和规范化操作的培训,提升员工自身的安全意识,从而更加主动[3]积极地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来。

篇6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开采作业中,安全生产和作业是煤矿企业的第一要义。安全管理制度宏观上涵盖了技术、生产、监督等各个环节,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抓安全要从思想、制度、监督等环节多管齐下,稳抓实干才能有成效。煤矿安全是矿区民众幸福的希望线,需要从我们每个人做起,从点滴做起,完善煤矿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刻不容缓。

一、影响煤矿安全管理的客观因素分析

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矿区企业和人民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常言道“安全就是煤矿的天”,它直接关系着煤矿企业的正常运营、生产和煤矿员工的生命安全,根据多年的经验和实际情况,我们总结矿难事故发生的客观原因主要有:

1.我国煤层自然赋存条件复杂,尤其是煤矿的开采层地质构造多变、透气性低、瓦斯含量大,造成在采矿之前很难做到对瓦斯含量进行处理。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矿瓦斯的危险系数就会越大,大规模的开采诱发的瓦斯流动场、应力场及煤岩体裂隙场发生急剧的变化,很容易导致瓦斯突然喷涌而出带来很大的灾害。

2.地下水防治成为顽疾。煤矿开采过程中对于煤层的地质构造已经进行了破坏,加之开采深度和规模的扩大以及开采技术的变化,使其原来的还原环境变成了氧化环境,很容易形成酸性水害。水害的产生不仅给井下突水的水源、导水通道和补给强度造成难度,并且它自身还有很强的腐蚀性,危害下井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增加了水害的治理难度。

3.煤炭需求的增加导致了超通风能力、矿井提升能力过度开采煤矿,日久天长必然导致矿井积弊丛生。我国开采煤矿的技术与设备还不够先进,很处于相对落后的时期,详查找资源和精查找资源占的比例太小,为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安全隐患。

二、影响煤矿安全管理的主观因素分析

1.安全管理的思想麻痹大意

安全管理者的思想松懈,缺乏安全管理的意识,对安全问题抱有侥幸心理,这样势必造成了下属和更多员工对安全作业方面的疏忽,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隐患和交流障碍,同时安全管理者对于很多的井下作业环境及真实的安全状况缺乏了解;加之矿工自身安全意识淡薄,缺乏专业的安全防护知识,酿成了一系列的矿难事故,给企业、社会和个人带来了不可磨灭的损失。

2.安全管理的执行缺乏力度

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只说不做,雷声大,雨点小,起不到实质的防治效果。主要变现是,第一,缺乏有条不紊的安全培训计划。在煤炭需求旺盛时期,对于采煤速度的要求往往掩盖了对于质量和效益的追求,安全培训工作成为文件类观赏性学习,缺乏培训与实践的互动;第二,缺乏安全责任制度的落实。在没有出现煤矿安全事故的前提下,安全责任的落实往往就是虚设,岂不知这种“平流无石头”的思想是最为可怕的,也往往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观原因之一。

3.安全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

安全监督的力量之一是国家安全监察机构和地方安全监察部门。安全监察监督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重点检查和集中检查,其以罚代管的手段,缺少真正有强制力的监督方式,多是关注规定的细节问题,而忽视矿井的设计是否是了以及地质条件是否适宜采矿等实质性问题。以至于很多煤矿企业形成了“走走样子”的惯性做法。安全监督的力量之二煤矿职工的集体监督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职工缺乏统一的安全管理认识,这不仅是安全培训所造成的缺失,也是由于很多矿工企业不会将职工纳入到监管体系主导地位。

三、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的建议

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抓的好坏,关系着矿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着矿区文明的和谐发展。“安全是最大的节约,事故是最大的浪费。”这是对于煤矿安全制度最为经典的概括,笔者基于研究提出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的如下建议。

(一)技术上深化瓦斯事故防治

瓦斯防治是头等大事。抓好瓦斯事故的关键在于严格按照“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十二字方针来操作。建立健全瓦斯防治能力评估制度,贯彻落实全国煤矿瓦斯防治现场会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配合有关部门落实《煤矿企业瓦斯防治能力评估办法》;强化瓦斯防治现场管理;灵活掌握瓦斯正确的抽取方法,灵活运用顺层密集长钻孔抽放瓦斯法、格式穿层钻孔抽放瓦斯法、综合抽取瓦斯等方法;创新使用瓦斯事故的预防新技术,建立行业主导、政府支持、产学研结合的瓦斯技术攻关机制。

(二)思想上树立“安全至上”的原则

结合以往的经验教训,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和松散往往是酿成事故隐患的“罪魁祸首”,树立安全至上,防治结合的思想是推进煤矿安全制度完善的前提。要始终坚持“安全至上”的原则,处理好实践中安全、生产、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促使三者形成良性的互动。生产是煤矿产出的过程,安全影响着这个过程,效益则是生产的最终目的。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只有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安全至上”,在实践中严谨慎行,避免矿难事故的发生。

(三)行动上完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的外延制度是确保安全管理有效进行的必要措施。第一,建立安全事故警戒的制度。时时刻刻牢记安全是第一要义,在既发事故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观镜子的方法自慎自戒,始终以如履薄冰的状态做好安全工作。第二,提升现场管理标准。将瓦斯抽放与预防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建立瓦斯防控、治理的制度措施,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将现场安全隐患扼杀于摇篮状态,坚决执行安全绩效考核制度,强化责任负责制度。第三,建立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加大对职工安全教育的培训和宣传的投入,用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开展多形式的培训方法,组织小组学习讨论,提高职工的安全保护能力,规范职工的工作行为,实现人、机、制度、环境、管理的和谐发展;解放思想,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完整的安全培训制度。

四、强化监督管理机制

监督管理机制是安全制度的“护卫队”,确保安全管理监督的首要任务是强化激励考核制度,制定符合行业规定和国家标准的制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量化安全管理责任到个人,确保制度能够无折扣实施;建立安全动态评估的机制,深入发挥国家监察机关的监督作用,监察内容要覆盖从细节到实质,另外建立职工监督的组织形式,将职工纳入到监督的力量之中,努力形成自我全监督与国家安全监督相辅相成的机制。

五、结束语

煤矿安全重于泰山。做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时刻谨记“安全第一”的原则,提升煤矿安全管理的制度的完善度,创新安全管理的模式,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促使煤矿企业在安全、效益、持续的互动中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言.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监察监管的反思[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8):12-15.

篇7

煤矿设备管理是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通过组织、经济、技术方面的措施,对煤矿设备进行科学全面的管理的过程。煤矿设备的安全管理关系到煤矿的生产,传统的设备管理方法已经难以适应煤矿业目前的形势,因此,我们必须对寻求新的管理措施,以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运行。

一、 煤矿设备管理的特点

1.随机性

部分煤矿设备故障的发生都是随机的,因此,设备的管理和维修也带上了随机的性质。此外,煤矿设备的数量大、种类多,故障原因比较复杂,而且突发性事故多,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因此为了将突发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小,煤矿设备的管理必须具备能够承受突击维修、应付突发事故的能力。

2.技术性

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的主要手段,是以物质形式存在的科学技术,煤矿用的设备正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物化,因此,煤矿设备的管理需要具备技术性的特点。一方面,煤矿设备管理需要涉及到电子电力、机械、液压等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进行设备的维护和使用需要具备摩擦磨损理论、状态监测、可靠性工程和诊断技术等多方面的技术知识。

3.全员性

现代企业管理希望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希望他们能够参与到企业管理之中,煤矿设备的管理同样需要广大员工的参与,这使得其具有全员性的特点。

4.综合性

首先,当前的煤矿设备并不是某项单一的技术,而是由多项知识综合组成,是很多门科学技术综合的结果。其次,煤矿设备的管理内容包含组织管理、经济财务、工程技术三项内容。再次,对于煤矿设备的管理不能只是停留在某个阶段,而是在其各个阶段都要进行管理和维护,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最大利益。最后,设备管理所涉及到的业务包括质量控制、劳动组织、计划调度、经济核算、物资准备等多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企业专业管理的汇集。综上所言,煤矿设备管理具备综合性的特点。

二、 煤矿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煤矿设备比较陈旧

很多企业的煤矿设备都是沿用上世纪60年代的产品,没有进行更新换代,因此,普遍存在设备陈旧的问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煤矿设备的安全措施缺乏、保护系统欠完备等都是隐患的具体体现。

2.技术水平整体落后

煤矿设备的管理和维护需要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但很多煤矿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对较少,难以为管理提供技术支持,进而影响到正常的生产过程。

3.管理系统比较落后

管理系统是与煤矿设备的管理维护直接挂钩的,因此,煤矿企业的设备管理需要整个煤矿的管理系统作为后盾。对于煤矿而言,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煤矿设备的安全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以往的管理过分注重效益而非安全,这与现念不相吻合。因此,煤矿设备的管理和维护需要煤矿企业引入现代化的管理系统。

三、 煤矿设备安全管理和维护的措施

1.选择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设备

煤矿设备的生产厂家作为煤矿设备的来源对于设备的安全管理非常的重要。在进行煤矿设备的选购时,要严格挑选设备的生产厂家,首先要保证该厂家的信誉和所生产的产品的质量是符合相关要求的。其次,所购买的煤矿设备收到之后要进行试运行和现场检查,一旦发现设备不符合规定就要找相关责任人负责,达不到要求的设备坚决不能入库,从源头上就要注重设备的管理。可以设置相关责任人负责设备采购的安全把关,以保证采购过程中设备的安装、验收、维修管理等资料的完整性。此外,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坚决退回未达到标准的产品,并且要设置监督人员进行检验,保证所选购的设备达到相应标准再投入使用。

2.管理流程趋向系统化和精细化

煤矿企业在设备管理和维护上实行微机管理系统是适应发展的需要,其具体的措施是借助设备管理信息网络的方式,将主要的设备管理和维护工作与网络管理联系起来,需要注意的是要注重设备管理信息网络的质量,不能单纯的追求创新而忽略其实用性,带来新的安全隐患。煤矿企业借助信息管理网络可以实现对于各种设备的统一记录和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其应用效率。煤矿设备信息管理网络的建立首先需要分析目前设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基础管理平台的搭建,继而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逐步完善现有平台,对煤矿设备的管理、维护、添置等工作进一步规范,使企业可以随时掌握设备的相关数据、使用情况等,使每个环节可以高效有序的运行。

3.实行管理人员责任制

对于煤矿企业中负责管理的人员一定要严格执行责任制,明确各个责任人的具体职权、职责,并且要与其需要承担的责任挂钩。实行责任制可以更好的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加尽心尽力的完成企业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企业中责任制的实行还需要做到:第一,设置严格的审批制度来为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把关;第二,做好资料的统计建档工作,规范信息的检索制度;第三,定期培训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人员,不仅要使他们掌握进行设备管理和维护的基础知识,还要保证其能够不断吸取新的内容,学习新技术;第四,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查工作,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寻找责任人。

4.做好设备的检修工作

对设备定期进行检修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设备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将可能因该问题造成的故障解决。需要注意的是,进行检修的如果不是设备的生产厂家,而是煤矿企业的内部人员,则要严格按照该设备的生产和使用说明进行。检修工作的时间要根据设备零部件的维修周期和使用情况来安排,提前规划好检修周期。这就需要企业将设备的生产日期、使用时间等资料备好,以便检修时间的安排。对于主要的排水和通风设备要定期进行检修;在当地的雨季之前,要做好进行排水所用的配电设备的严格检查,以保证设备的安全性。

结语:煤矿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与企业今后的发展息息相关,如果煤矿设备发生故障而造成重大事故,可能会导致企业的破产,甚至会带来人员的伤亡,这必定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煤矿企业领导应该高度重视煤矿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寻求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这样不仅可以规避事故的发生,对于企业效益的提高也是非常有利的。

参考文献:

[1]张庆,杨兆建,王中青,张晓强. 基于web的煤矿设备维修管理系统设计[J]. 机械管理开发. 2009(05).

篇8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4.043

近年来,煤矿事故发生的数量和频率不断增加,尤其是瓦斯爆炸事故,不仅给企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还给煤矿一线职工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随着社会和国家的持续关注,煤矿企业也有了更多的安全意识,但是,只有意识上的改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彻底杜绝瓦斯事故的发生,就要从开采到运输的整个过程入手,抓住细节,建立健全瓦斯管理机制,为煤矿职工提供更多的保障。

1 煤矿瓦斯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1.1 安全评估系统不够完善

一般来说,在进行开采工作之前,煤矿企业会派专门的安全评价人员对煤矿的安全性和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详细检测,只有在确保各方面条件合格之后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开采活动。但是在现实中,很多煤矿企业的安全评估系统不够完善,在进行检测时出现了很多细节上的漏洞,这给以后的工作埋下了安全隐患。一般来说,瓦斯事故有三种表现形式,爆炸、突出和窒息,其中,破坏力最大的是瓦斯爆炸事故,一旦发生,工作人员的逃生几率为零。瓦斯浓度越高,煤矿内含有的氧气越少,因此,在进行安全评估时,首先要对瓦斯的总数量进行检测,分析氧气浓度,判断工人是否能够下矿操作,然后再对地质稳定性进行进一步检查。另外,由于煤矿工人的安全意识不够高,在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之后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就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因此,煤矿部门应该制定合理的安全评估方法,提高一线员工的安全意识,完善应急系统,一旦出现问题立刻补救,将职工的安全问题放在首位。

1.2 瓦斯超限

瓦斯超限现象是采空区悬顶面积超出合理范围造成的结果,由于开采煤矿放炮会产生一定的冲击波,瓦斯在悬顶积聚,就产生了瓦斯超限的现象。瓦斯超限的发生频率较高,因此比较常见,一般来说,瓦斯超限受矿山周期压力的影响,会在瞬间发生,但是消失的也比较快,煤矿部门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忽略了瓦斯管理问题,这给企业发展和职工安全都造成了不利影响。据有关资料显示,回采工作面上比较容易发生瓦斯超限,煤矿有关部门应该对这个区域进行仔细的检测和排查,合理的管理采空区的瓦斯含量。

2 预防煤矿瓦斯事故的措施

2.1 提高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改变观念是改革的第一步。目前,由于煤矿事故频发,人们有了一定的安全意识,但是这种意识并没有相应的理论支持,工作人员只能凭借自己的已有经验来判断是否发生事故以及可能产生的危害。因此,煤矿企业应该详细的总结瓦斯事故发生的征兆,将这些知识传授给一线职工,并且在完成一段时间的开采工作之后,及时的交流经验,促进职工之间的沟通。瓦斯事故发生的时间往往比较短,煤矿工作人员应该在日常的开采工作中提高警惕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组织人员撤离,避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人为原因是造成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煤矿企业应该在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之后,通过提高他们的安全检测技术,使一线员工能够在事故发生之前进行有效检测,既能够减少经济损失,也可以避免人员伤亡。

2.2 完善瓦斯安全管理机制

制度是措施得以施行的保证,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制定一套合理的管理制度,将瓦斯事故扼杀在摇篮里。首先,在进行开采工作之前,应该将煤矿中的瓦斯尽可能的抽出,并且对相邻煤层中的瓦斯也进行适量的抽放,保证矿井下的氧气含量,这种做法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危险源。其次,在进行开采工作的同时,保证通风,这就要求地面上的职工及时配合矿井下的开采人员,保证井下有足够多的风量,减少瓦斯积聚。煤矿管理人员应该建立完善的通风系统,为矿井下的开采人员输送氧气,同时稀释瓦斯含量,避免瓦斯窒息事故的发生。第三,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开采人员下井之后,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对开采过程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如果瓦斯含量超标,就要尽快的通知工作人员,人员撤离之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

2.3 合理控制火源

一般来说,由于开采过程需要较多的机械设备,长时间运作后各部件之间就很容易摩擦过度,产生火花。电气设备、放炮或者吸烟等都会产生火源,因此,煤矿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火源安全管理机制,对明火、电火花进行科学管理,避免火源的产生。首先,管理人员应该合理的控制用电,由于矿下压力较低,电路系统容易发生状况,如果工作人员在进行维修时依然使用矿上的做法,后果不堪设想。正确的做法是,在需要换灯泡或者是接线时,矿下职工应该及时的断电,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再进行维修操作。其次,要严格控制矿下明火,严禁吸烟,避免使用电焊进行相关操作,同时在矿井周围也设置一定的警示牌,防止明火靠近。第三,在进行井下放炮时,要对火药的使用量和摆放位置进行严格控制,不可盲目放炮。

2.4 实现技术革新

目前我国煤矿开采技术还是不够成熟,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还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相关技术开发人员应该在理论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参与到具体的开采活动中,了解真正的矿下工作环境,收集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合理的设计。技术革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经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因此技术人员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关注新技术,为研究出更好的技术做好理论准备。

3 结束语

瓦斯的含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地质状况和煤层厚度等,煤矿企业工作人员应该对这些因素进行详细的了解,分析出具体的瓦斯含量,再进行下一步的工作。瓦斯事故一旦发生,会产生很大的危害,因此,井下工作人员应该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合理操作相关的设备,管理人员应该完善瓦斯安全管理机制,从开采到运输都进行细致化的管理,从细节入手,较少瓦斯事故发生的频率,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参考资料:

篇9

前言:

煤矿安全的关键在于预防,为了确保煤矿安全目标的实现,必须从预防入手,而且经常不断的对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研究分析,并且找出可能会发生事故的各种因素,最后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安全管理的职能,最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种只抓事故处理,不进行超前防范的安全管理模式是不可取的。

l 煤矿矿山安全的特殊性分析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煤矿矿山生产条件复杂多变,作业环境差、空间小、人员集中,天然的、人为的不安全因素多,再加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技术装备条件所限制,难以预见与控制的不安全因素比较多。因此,特殊的生产条件使采矿中的不安全因素增多,带来了矿山安全的特殊性:

(1)井下巷道、采矿场、硐室等工作面空间狭小。在有限的空间内,要进行凿岩、爆破、支护、装载、运输、提升等主要生产活动和钉道、铺轨、充填、通风、排水等辅助工作;各种为生产服务的设备(装载机、输送机、电机车、矿车、通风机等)不但占据一定空间,而且有的设备来往频繁;同时还有压气、供水、电缆电线及局扇风筒等各种管线沿巷道设置通向各个工作面。井下有限的空间更增大了生产和安全管理的难度,增多了对人员和设备的不安全隐患。

(2)工作面不断变化。对于埋藏在地下不动的矿产资源,为了进行科学的开采、保证生产的持续性和满足产量的需要,在井下,各种工艺系统和生产工序组成了一个上下左右、相互交织的复杂的立体生产场所,而且随着采掘工作面的推进,作业场所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经常发生变化的,因而工人、设备和各种管线也要随着工作面不断移动,随着地质条件的变化,工作面的生产条件也会发生变化。这样就潜伏着许多不安全的因素,给安全生产造成威胁。

(3)作业环境差。矿井通地表的出口较少,空间有限,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矿尘和噪声,同时井下涌水、积水、淋水现象较严重,空气潮湿。

(4)矿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沼气、氢气、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和煤尘、硫化矿尘均具有爆炸性,也易引起矿井火灾;井下炸药和爆破器材在使用、管理、运输不当时也易发生爆炸和火灾事故,造成人员的伤亡和资源、设备的损失。

(5)在掘进和回采的过程中,岩石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井下形成大小不等的空硐,破坏了原岩应力的平衡,由于地质条件、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等原因,在强大的地压作用下,可能导致巷道和采场出现冒顶、片帮、底鼓、支架变形,甚至大面积塌落、地表移动,以及煤和瓦斯喷出等一系列事故。

2 规程审定是煤矿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煤矿生产现场可算是千变万化,由于其地质条件的不同,瓦斯涌出的差异,因此使用的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当然生产工艺也在不断变化,只有使生产队组在接受每一个新的施工工程之前,编制出一个符合新工作地点条件的作业规程,这样才能有效的用于指导生产。《煤矿安全规程》第15条规定:“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开工前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作业规程,并组织每个工作人员学习”。新的作业规程能否确保施工安全,首先是队组技术人员面临的重大课题,他的技术素质体现在作业规程的字里行间中。作业规程的审定是安全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审定时必须对每一条每一句逐字推敲。我们要知道,每项工程从设计到施工,要经过许多部门的审核和思索,但因各部门所处的角度不同,考虑问题的重点不同,只有安全部门站在安全的角度,以安全为唯一前提,对新的作业规程进行审定。如果将安全抛开,那就是严重的失职。因此做好规程审定就成为确保工程施工安全的第一个重要环节。

从多年实际工作经验分析,安全部门参加作业规程的审定必须遵循如下几点原则:

(1)、安全问题决不盲从,一定要站在安全的角度进行新规程的审定。

(2)、新的作业规程一定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3)、不在小问题上纠缠不清,无法解决的难题不纠缠。

(4)、注意纠正队组的一些不安全习惯,例如乘坐皮带、蹬溜子、炮掘工作面塞机尾等不良习惯。

3 隐患排查是煤矿安全管理的主要手段。

隐患是指煤矿生产现场,技术管理,装备设施上所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按其严重程度、解决的难易分为A、B、C、D四级。A级难度大,矿解决不了,经由政府或其煤炭部门解决。例如:煤炭的越界开采、非法小煤窑滥采乱挖,给生产带来的隐患。B级难度较大,井口解决不了,须由矿或煤企公司解决。例如:采掘过程中遇有大的断层、含水层、陷落柱、老窑破坏区、大型机电设备、采掘工艺设备淘汰变革,大系统的改造等,会对矿井安全管理造成无法弥补的隐患。C级隐患是由井口或矿安全业务部门必须解决的隐患。例如:某条通风主巷垮塌某掘进工作面供风不足、某电缆断面小,不能满足供电负荷等。D级隐患是电区队或者班组必须解决的隐患。例如:某地点临时停风,局部地点瓦斯超限,某地点支护质量不好,存在空帮现象等;按照“四定”原则,分级落实任明确到人。隐患的分级管理、分类排查是煤矿安全管理的主要手段,也是国有煤矿的一项创举。《煤矿安全规程》第3条规定"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奖励制度、安全技术审批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办公会议等制度”。上述制度的建立充分体现了党的“ 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具有广泛深刻的内涵。

3.1 隐患的收集和分类

大型现代化矿井产量大,井下地域广阔,作业分散给隐患的收集带来一定难度。但是社会主义国有煤矿分工精细,管理部门人员下井多又是隐患收集的有利因素。我们建立了重大隐患举报制度、小班安全检查员汇报制度、管理人员上井后填写五因素卡制度,使每一个入井者都将发现隐患、查找隐患、汇报隐患作为自己入井检查工作的一件要事,使隐患的收集来源广阔,门类齐全。安全部门设立了调度台和信息组,每天专门将来自各施工地点的隐患进行收集、汇总、分类、排查,发现存在A级隐患时,立即向当地政府及相关煤炭管理部门报告,政府将会同有关部门处理,例如:关闭非法矿井,追究非法盗采人员的责任。出现B级隐患时立即向矿公司及时报告,矿领导应立即组织相关矿职能部门研讨,提交处理措施,方案,并及时上报煤炭管理部门,得到管理部门的帮助指导,确保人员安全、措施在相当长时间段获得充足保证,并落实隐患排查大工程完工后,进行复产验收;出现C级隐患时, 井口或矿业务科究制度安全措施,按煤矿制度的隐患排查规定,全井动员起来处理事故隐患;D级隐患虽然属一般小隐患,但不可调以轻心,应在井口调度室的指挥现场带班领导的指导下,组织区队(班组)人员,按矿井隐患排查的相关规定,在有措施的前提下,组织对井下隐患点进行处理。

3.2 重大隐患的确认、排查和奖惩

矿成立了隐患排查领导组并按专业组成了十多个隐患排查小组,每月定期召开排查会。对重大隐患进行分类整理确认并向局报告,制定措施,筹集资金进行跟踪排查,使隐患的发现和排查成为全员、全过程的管理。我们的具体作法是:各隐患排查专业组要不间断地研究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对本专业存在的A、B级和C级、D级严重隐患进行认真查找,发现一条立即采取措施,及时排除,再在每月定期召开的排查确认会议上由安全副矿长负责对隐患的级别、措施、时间、资金、负责人进行确认,同时对排查完毕的重大隐患进行总结奖惩,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3.3 C级D级隐患的排查

隐患中C级、D级隐患出现的频率较高,这类隐患是造成零敲碎打事故的主要原因。对于这一类隐患,安检部门也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一般要由区队部门和业务部门给予及时排查,例如某煤矿矿区大巷一般采用喷射混凝土支护,当巷道因各种原因的影响出现喷体裂缝掉渣时,很容易砸伤行人造成事故,必须及时进行处理。在处理之前,还必须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以确保行人安全。这类隐患一经发现,立即由安检部门下达隐患通知单,由队组业务部门及时组织排查并限定时间和负责人,到期由安检部门进行复查,如未排除要二次下卡并同时对负责人进行处罚,直到排查完毕。对于不威胁人身安全的一般和轻微隐患由小班安检员现场监督当场进行排除,班后进行汇报。

4重点监督是煤矿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

重点监督有四层含义:对施工现场中存在着重大隐患的地点实行跟踪排查;对生产过程和重要环节进行重点检查;对人员相对集中的施工地点进行重点监控;对地处偏远的施工地点实行专职管理。

4.1 重大隐患跟踪排查

施工现场存在重大隐患,必须采取措施进行跟踪排查,对排查过程的监督是安全管理部门必须关注的一个点,我们的做法一般是派安全检查员现场盯岗,跟踪排查,排查必须彻底,不留尾巴,排查必须安全,闲杂人员不得进入排查地点,排查完毕逐级上报进行验收,直到隐患完全消失。

4.2 重点工程,重点检查

生产过程中我们根据安全生产的现状把一通三防,综采工作面的初采初放和未采未放,上隅角瓦斯管理,采煤机截割现场,综采综掘面安装和搬迁等环节作为重点工程进行重点检查,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跟班检查制度,严格按作业规程规定的程序进行作业,确保重点工程施工安全。

4.3 复杂地区专职监控

人员相对集中地点如井底车场、多队组作业地区、运输行人线路上,由于各家忙于自己的工作往往造成互不兼顾的局面,这时如果没有专职人员进行协调往往造成争道 ,争车,争抢工作的现象,也会造成事故。地处偏远的施工地点往往容易造成失控,我们对这些地点及时派安全监察人员现场协调,现场监督检查,防止因失控造成意想不到的事故。

安全管理工作包罗万象,仅依靠安全管理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是不够的,还需强化职工的安全素质教育。通过职工安全技术培训等手段,实现职工安全意识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意识的转变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讨和研究。

5 事故处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补充和升华

安全管理工作还是一项不断完善不断升华的工作。我们从预防入手,在施工前制定出完善的作业规程,施工中实行隐患排查和现场监督,使安全工作做到超前防范,但仍会出现事故。那么如何把事故作为今后安全管理的动力,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我们通过“四不放过”实现了事故处理对安全管理的补充和升华。

篇10

   1 问题的提出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第五条规定:“煤矿安全监察应当以预防为主,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有效纠正影响煤矿安全的违法行为,实行煤矿安全监察与促进安全管理相结合、教育与惩处相结合。”这是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在进监察工作中必须遵循的方针,所以,探讨如何实现煤矿安全监察与促进安全管理相结合,是搞好安全监察,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根本出路。

    我们进行安全监察的目的,在于依照有关煤矿的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手段,及时发现和消除现场的事故隐患,保证煤矿实现安全生产。但是,我们煤矿安全监察员不可能时时刻刻都盯在现场,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最主要的还是依靠企业自身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因此,必须着力于构建企业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和挖掘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的内部潜力。这是因为,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搞好安全生产决定性因素在于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如果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缺乏安全生产的自律意识,那么,任何外部的监督检查,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如何通过安全监察,促进安全管理是我们作好监察工作的新课题。

2 煤矿安全监察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通过我们的安全监察发现,国有重点煤矿的安全管理机构比较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等管理制度比较完善,相对来说,安全管理水平比较高,但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职工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比较低下,安全装备水平普遍较低,煤矿企业领导的管理水平大多数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粗放型管理水平上,难以适应现在安全形势的发展;与国有重点煤矿相比,地方煤矿,特别是乡镇煤矿在安全管理方面,是比较原始的,一些乡镇煤矿甚至没有起码的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制度上,有的甚至是空白,在装备上有的还停留在非常原始的生产水平上,在职工的素质方面,大多数是临时工、季节工,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非常低,煤矿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也相当落后。试想,处于这样的煤矿企业管理水平,如果煤矿的安全执法监察不与企业的安全管理相结合,单纯的安全执法力度再大,也无法实现煤矿安全的根本好转。

    对于煤矿安全来说,煤矿安全监察与煤矿企业的关系,是外因和内因的关系。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关键的因素在于煤矿企业本身。这是因为:一是煤矿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安全贯穿于煤矿一切生产活动之中,所以说日常的安全管理决不能脱离企业的经营活动而独立存在,也就是说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才会有提高;二是搞好煤矿的安全生产在于企业是否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也就是说煤矿是否有安全生产的自律意识,完全依靠外部的监督,自身没有安全的自律意识,是不会搞好安全生产的;三是煤矿生产的主体是煤矿职工,因此职工是否有较高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成为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煤矿安全生产活动的实质是同井下现场的各种自然灾害和违章现象作斗争,提高职工的自身素质,建立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提高每一个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四是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起决定性因素的也是最为基础的是企业安全管理机构是否完善,管理层是否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意识,只有企业具有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领导层具有较高的安全管理意识,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才能提高;五是现场的装备水平也对煤矿安全生产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煤矿安全监察不仅可在现场及时地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制约煤矿的违法行为,而且要通过行政执法,依靠法律手段,强制性地促使煤矿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管理机构,加强考核,加大对煤矿的安全投入,提高煤矿的装备水平,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从而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所以说煤矿安全监察作为外因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实现根本性的好转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3 加强安全监察促进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1)严格监督监察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煤矿的各级安全生产管理者落实党的安全第一的方针和有关煤矿法律法规的责任制度,是企业的一项最基本的责任制度和所有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它的建立健全和考核落实,使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有关煤矿法律法规在现场得到正确答案,它使每一个管理者明确了安全管理责任,增强了安全管理的责任心,能够真正做到依法办矿、依法管矿;业务保安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是煤矿的专业部门和个人根据部门和个人专业的范围,在制度上确保专业范围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如果部门业务保安做得好,每一个人在岗位上都能够按章作业,每一个专业都能够得到安全生产,那么全矿也就做到安全生产了;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是落实“预防为主”的重要基础工作,它要求每一个专业和部门在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生产现场的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各专业和部门在一定的时间内根据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制定措施,落实时间、资金、人员、责任,限期整改,并进行验收,使事故隐患真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事故责任追究制是发生事故后对事故责任者根据责任的大小进行责任追究的制度,它促使煤矿管理者增强责任心,使管辖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达到标准要求,实现安全生产。

篇11

1安全积分管理的实施

黄玉川煤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反“三违”的常态管理机制。通过对全矿职工实施安全积分管理,切实增强广大职工参与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注安全工作,为安全工作出谋划策、认真践行标准化作业,坚决抵制违章行为,都是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表现,营造了“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氛围,提升了本矿的安全管理水平。安全积分管理主要分值设定、具体运作、管理矫正、考核兑现,四方面内容。

1.1分值设定

依照神东公司成熟运用的本安系统,按照风险矩阵法对煤矿职工发生的不安全行为进行风险评估,并据此测算出相关的不安全行为分值标准,计算出个人安全积分值,制定不安全行为扣分标准。不安全行为扣分标准主要包括通用类、机电运输类、采掘类、一通三防类,四大类共计680项,扣分分值分别为1、2、3、4、5、6、7、8、10、12、……100;安全工作不到位,如不积极参加安全活动、安全考试不及格、不主动学习安全知识等,也会扣除相应的分值。加分类为提出合理化建议、发现重大隐患及时上报、有益于安全管理管理亮点技术创新、举报不安全行为、参与紧急抢险、积极参与安全活动并取得成绩等方面都给予增加相应的分值。

1.2具体运作

安全积分以年度作为考核周期,职工的安全基准分为100分。计分从每年1月1日开始,12月31日结束,次年重新开始统计。通过建立全员安全积分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安全积分自动生成,自动查询,并形成各类统计报表,实现安全积分管理公开透明,安全积分管理由安管办负责。建立员工安全积分档案,专人负责积分登记,每月对各单位的安全积分情况进行统计并导入系统,在矿月度安全例会通报和表彰,同时利用微信或短信平台告知本人及家属,及时进行帮扶教育。扣分分为六大类:①不安全行为扣分是按照风险矩阵法对员工发生的不安全行为进行风险评估,计算个人安全扣分,形成《员工不安全行为扣分标准》,按标准对当事人进行扣分;②事故扣分是按照等级进行扣分,轻伤事故责任人扣减20分,重伤事故责任人扣减30分,死亡事故直接责任人安全积分全部扣除,其他人员按照事故追查报告负相关管责任予以扣分;③考试扣分员工在安全知识、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等安全相关的考试中,发生一次不及格扣2分,再次不及格加扣2分/次;④连带扣分,原则上单次扣除个人积分6分(含)以上的(其中车队8分以上),管理人员要负连带管理责任,班组长和跟班队长连带扣30%,队长连带扣10%;⑤重复发生的同类性质的不安全行为,第二次扣分在标准扣分的基础上上浮20%;⑥班长及以上管理人员违章时,在标准扣分的基础上上浮50%。加分分为八类:①新辨识出或修正被上级主管部门审核通过的危险源(风险等级)认定,根据风险等级大小加1~5分/条,最低级别的加1分/条,以此类推;②安全小改小革、技术创新成果根据其在安全管理中作用大小,经矿安委会审核认定,加1~3分/条;③举报不安全行为,经查证核实,根据不安全行为等级,加1~5分/次,最低级别的加1分,以此类推;举报违章指挥,情况属实者加1分/次;④现场发现重大隐患,及时上报,避免有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发现人员加1~3分。及时发现事故征兆并采取了应急措施,避免了伤亡事故及重大经济损失的,根据情况加1~5分;⑤在事故抢险救援中有突出贡献者,加1~3分;⑥对矿安全管理提出有效合理化建议被采纳的进行加1~2分;⑦在安全知识及各类竞赛中排名前三名,加1~3分;月度安全相关考试中本队第一名的加1分;⑧因违章扣除安全积分的,在连续半年不违章时返还原扣分(最近一次)的25%的分值。加分实行审批制,3分(含)以内的由安全矿长审批,大于3分的经矿长审批。管理人员参照员工积分管理办法加减分。完成月度不安全行为录入得基准分,超录1条加0.3分,少录一条扣0.5分。安全积分公示:安全积分的扣分与加分均列表公示,①扣分公示标明责任人姓名,所在部门名称,扣分原因,扣分分值,班次,检查人姓名,考核日期等;②加分列表公示,表明姓名,所在部门名称,本文岗位或职务,加分事由,加分分值,考核日期等。

1.3管理矫正及考核兑现

管理矫正:安全积分管理针对不同区间不同分数段分别进行管理矫正。原则上年度累计积分低于100分(不含)的员工,由本队安全积分高于100的员工对其进行帮扶,结成安全对子,实现结对帮扶,帮扶周期为3到6个月;年度累计积分低于95分(不含)时,对本人进行积分预警,预警人员利用班前会进行不少于2场次的现身说法教育,认真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年度累计积分低于90分(不含)时,进行停工培训3天;年度累计积分低于85分(不含)时,进行停工培训7天,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并扣减1个月风险抵押金奖金;年度累计积分低于80分(不含)时,停工培训一个月,扣减3个月风险抵押金奖金;外委队人员不准在黄玉川煤矿继续作业;年度累计积分低于70分(不含)时,正式工培训一个月,待岗6个月,培训后需考试合格方可上岗,同时扣减6个月风险抵押金奖金;劳务工解除劳动合同;年度累计积分低于60分(不含)时,正式工待岗一年,扣减全年风险抵押金奖金。停工培训仅限于本人不安全行为扣分类。进行安全积分专项培训,主要从扣分原因、学习管理制度、发生不安全行为人员心理等多方面进行培训矫正。考核兑现:未发生不安全行为的井下作业人员可以参与无“不安全行为”人员抽奖活动,安全积分高于100分的职工还能享受安全积分带来的额外红利。年度内安全积分排名靠前的按单位、人员类别分别予以奖励。员工安全积分与月度、季度、年度安全奖挂钩,安全奖=个人应得安全奖×个人安全积分/基准分。职工的安全积分将作为年度晋升评先考核的重要依据,并参照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年度内安全积分低于基准分的职工不得评为安全先进个人,生产区队全员平均积分低于全矿各队平均分的不得评为安全先进集体。年度内安全积分低于85(不含)分的不得评为各类先进个人。安全积分低于90(不含)分的员工不能参与班长、组长及以上管理人员的晋级或提升。年度内安全积分低于85(不含)分的劳务工不得参与劳务工转正。高于或低于标准分的,每高或低1分,原则上在劳务工日常动态考核时加减相应分值。连续二年安全积分低于标准分值的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及采取其他管控措施。培训、待岗期间的工资待遇按矿工资管理办法执行。各外委队员工年度平均安全积分情况将纳入当年度承包商履约评价。

2黄玉川煤矿积分管理特点及效果

安全积分管理制度,细化了标准,让职工在标准下作业,标准中工作;严格了考核,杜绝了因无标准执法的人为因素;设定了分值,有张有弛,能上能下,机制灵活,有扣分的惩罚,更有加分的激励;管理中有亲情的帮扶教育,更有严厉的停工待岗。特别是对于返还分数机制的设置,更体现了严管与厚爱,也更体现了制度设计的人性化。

2.1呈现的几个特点

黄玉川煤矿安全积分管理旨在提高强化人员安全责任,提高全员安全意识,促进矿井安全发展。安全积分管理坚持了人性化管理、信息化服务、制度化运作、常态化考核的四大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加大了管控力度,有效杜绝不安全行为发生,保障最基本的安全权,融合于奖金分配、职务晋升等,职工标准作业了,行为安全了,个人事业就会有发展,提升了优越的发展权;积分管理档案从纸质化的手抄笔录到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本身就是一个管理手段的进步;坚持制度化运作就是坚持制度为上,按照制度办事、按照制度执行,是依法治企的尝试;考核经常化,有效提升了职工对积分制度的持续关注度,及时总结,促进提升,是一项安全管理的创举。积分管理从制度设计、系统应用、实践推广、完善发展经历四个发展阶段。①梳理归纳。按照风险矩阵法对在煤矿工作中职工发生的不安全行为进行风险评估,并据此测算出在采掘机运通等环节中煤矿相关的不安全行为分值标准,共计680项;②积分在两个层面上重视。在管理者的安全管控,职工现场执行两个层面,管理者要严格标准管理,执行者要按严格执行标准作业,重点解决人在安全管理和不安全行为发生过程中位置缺失的问题。强化了安全管控,减少和杜绝了不安全行为的发生;③分值的设置和运行。以年度作为考核周期,员工安全基准分为100分,管理人员重视不安全行为管控相应分数会有提升,职工减少和避免不安全行为发生、提出有益于安全管理的建议和意见分值也会提高,促进了对安全的关注;④积分管理。专人负责通建立全员的安全积分管理档案,将所有职工都纳入到积分管理中来,每人都有自己的安全积分档案,逐步完善积分管理信息系统;⑤一月一小结,季度大总结。次月五日前将上月的安全积分情况张榜公示,季度总结根据月度小结情况,并开展安全积分抽奖活动;⑥逐步完善和充实积分管理的机制和效能。梳理完善了相关制度和考核管理办法,将积分管理逐步融入到职工的职业发展、升职评定,奖金激励中,强化了安全是第一责任的理念。

2.2达到的效果

安全积分管理从2014年8月份实施以来,前四个月时间内自营队伍与外委队不安全行为扣分共计643人次,连带扣分140人次,加分27人次,奖励75人。今年前五个月不安全行为扣分总计为459人次,连带扣分134人次,因安全考试成绩差、不安全管控不力等原因扣分26人次,加分143人次,奖励129人次。经过近一年的推广实施,不安全行为发生的频度和数量成明显下降趋势,关注安全成了常态。安全积分管理实现了员工由被动安全向主动安全的转变,先前员工多是不主动关心自己的安全积分,随着积分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效果逐步显现,职工的关注度大大增强。关注积分就是关注自己的安全,关注积分就是关注自己的利益。职工们讨论的、讲起的多是安全积分,初步形成了全员关注安全的新常态,有效减少了不安全行为的频次,特别是遏制了重大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形成了反“三违”常态管理的工作机制。职工的安全意识大大增强,严格标准流程作业、坚持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形成了常态化;管理人员主动管理,敢于作为意识极大增强;员工不安全为观察、温情管理、行为矫正、划分包片责任区、步行检查等更加尽职尽责。职工们普遍重视自己的安全积分,关注自己的安全情况,形成了全员保安、促安的良好局面;融入日常管理、考核验收、渗透到其他工作,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办法;实践运用,评先选优效果好。严格的落实管理办法,通过结对帮扶保安、登台亮相讲安、培训教育学安、氛围浓厚促安,促进了安全工作。安全积分管理的运行,警醒了一批人、严肃了一批人、教育了一批人,成就了多数人,此举有力的推动着全矿的安全生产。

篇12

一、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煤矿安全管理理论基础薄弱

因为我国的煤矿发展只有短短几十年,所以对于煤矿危险源的研究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对生产中矿井的分类还缺乏具体的依据,这样就很难满足生产中安全管理的需要。如果发生事故,对于事故的分析研究主要是以专家的考查鉴定为依据,并没有实际的依据作为说明,所以在实际的安全管理中不能保证事故分析的准确性、可靠性。所以,若想减少煤矿生产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加强对危险源的研究,加强对事故的分析与鉴定,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二)安全意识不强

在实际生产中,煤矿企业对于企业的安全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认识到安全、生产、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更没有认识到安全生产能够创造更高的效益,也不理解安全生产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监管力度不够

目前,国内的许多煤矿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安全检测方式,利用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安检工作,凭借着自身多年的经验处理事故中所存在的问题,这明显存在缺陷,缺乏具体的安全检测方法,并且安全管理缺少应有的权威性,在实际的生产中安检人员并没有具体的安全预防措施。

(四)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难以提高

煤矿工作属于风险大、报酬低,劳动强度大的工种。鉴于煤矿工作的性质,所以在实际中并不能吸引大量的人才从事该项工作,致使大量的基层工人都是一些农民工、合同工或者临时工,他们并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同时也没有专业的技术知识,在思想上也没有集体意识,在安全生产上也没有较强的安全生产意识。其次,在实际生产中不重视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致使煤矿生产中的工程技术人员流失,从而导致煤矿管理力量的弱化,有时政府部门都不能组织一次正常的安全检查,所以对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不能实施有效的监管措施。

(五)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标准落后

由于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所以标准化体系并不完善。标准化体系的不完善致使我国的煤矿生产在实际的生产中并不能达到安全生产的要求,不能促进我国煤矿事业的发展。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的标准化有赖于今后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从而不断地完善。

二、安全管理与防范措施

(一)在思维、行为及技术方面做好安全工作

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避免人员有不安全的行为、物体处于不安全的状态以及在在管理方面上存在的某些缺陷。我们只有把安全工作踏踏实实落实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凡事从安全角度来考虑,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国内有些煤矿企业从树立员工安全意识入手,采用安全生产评比等一系列方式来大力倡导员工做到安全生产,增强员工思想上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向“我要安全生产”的方向改变,取缔之前“要我安全”的被动管理模式;同时,我们还要深入开展加强员工的安全生产操作培训,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保证员工从上到下都时刻保持思想上得安全意识,避免在工作行为上存在不安全的行为以及技术环节上存在薄弱环节,通过一系列安全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的意识,尽可能降低事故发生率,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

(二)做好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工作

贯彻安全学习是落实安全制度的重要前提,煤矿的安全生产要从头到尾把煤矿的各项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作为安全管理的核心,从而形成领导层、管理层和操作人员相结合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做好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工作,要监督好各部门以及各岗位是否真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好监督检查工作,保证安全生产工作能够双向平衡发展。另外,我们要所有的管理人员实行包井包区域的监督制度,我们要在各项制度落实过程中做到奖惩分明,充分督促好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完善好生产过程中各种安全管理模式,通过安全文化的有效建设增强员工的安全生产能力。

(三)做好安全隐患的整改工作

因为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特点,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来分辨出不同的生产现象和满足施工的人特殊要求,同时我们要做好定期检查的任务,对检查出来的安全隐患要严格处理,严格按照一定的人员、一定的措施的原则来进行有效管理,建档登记,整改完成验收工作,等到验收工作完成以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工作。在隐患落实工作上要严格不推脱的管理制度,把能在管理上解决的问题不能推卸给班组,班组上能解决的问题不能推卸给团队,团队能解决的问题不推卸给部门,部门能解决的问题不推卸给矿井,矿井能解决的问题不推卸给上级。我们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安全隐患没有排除,那坚决不允许生产活动重新启动,避免安全事故再次发生,不给事故留下任何的发展机会。矿井如果有出现重大的安全隐患或问题后,我们一定要严格追查,直至查明事故的真实原因,同时我们还要采用安全教育为主手段,提高广大生产员工对重大隐患和风险的安全意识,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四)做好班组的建设工作

要想实现矿井的安全生产,我们就要保证管理班组能够实现规范化的管理,班组能够实现标准化建设,这才是促进矿井企业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矿井的上级领导要经常深入生产现场,听取员工的相关安全建议,在勘察生产现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完善班组的标准化建设工作。我们要充分发挥好安全生产先进个人或集体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对安全工作突出的个人或集体的奖励力度,增加对员工的培训次数,成立相关的技术研究小组,同时进行救援演练,完善班组的自我完善和监督工作,坚持不懈的推进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机制的落实工作。

(五)做好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创建工作

篇13

根据相关资料调查显示,在诸多的煤矿安全事故中,导致其发生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煤矿工人的不安全行为。煤矿工人在开采煤矿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心理因素、技能因素以及生理因素等影响,煤矿开采环境浮躁,影响开采工人的心理,使得煤矿工人在工作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开采工人的正常工作,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开采煤矿机电设备老化

有的煤矿企业的老板将经济效益放在了第一位,只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一味的降低煤矿开采成本,在安全管理上的资金投入不够。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使用的机电设备普遍存在老化的现象,这就使得煤矿在技术和设备上没有安全保障,也没有达到安全开采的相关要求,加大了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

(三)我国地质环境较为复杂

就我国的煤矿分布来说,露天煤矿较少,绝大多数的煤矿都是在地下的,这就要求煤矿开采工作在地下或者是井下进行。地下地质机构比较复杂,含有高浓度的瓦斯井较多,且煤层相对不稳定,给煤矿安全开采带来了问题,在煤矿开采中容易发生自然现象。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矿开采规模的扩大,煤矿量也在逐渐的减少,煤矿开采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工作人员面临着诸多的安全问题。

二、安全目标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煤矿企业面对当前煤矿开采中存在的问题,要加强市场化改革,提高安全生产理念,提倡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为煤矿工人提供良好的安全生产条件。将安全管理目标应用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实现煤矿企业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措施。

(一)强化安全管理意识

为了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就要认真落实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管理方针,做好超前管理工作,控制好安全事故的发生。首先,煤矿企业管理人员要对安全管理引起高度的重视,提高管理人员安全知识管理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提高对煤矿安全管理的意识。管理人员不仅要看到眼前的经济利益,也要有长远的眼光,认识到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后存在的潜在性的经济利益,努力实现“零”伤亡事故的目标。其次是要加强煤矿开采工人的安全意识教育。针对目前员工的实际情况,制度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个,让广大员工提高对煤矿安全开采的认识,提高员工安全开采技能。让员工在煤矿开采作业中,时刻保持警惕,提高安全开采的效率。

(二)创新安全技术

要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目标管理。煤矿企业就要改善生产条件,保证工作人员的作业环境的安全,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对于一些老化的设备,要及时的更换,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要实现同步,并制定起相关的应急方案,确保设备操作的安全性和简便性,装置起相关的防护措施,将安全的因素控制在可以掌控的范围内。;及时的发现和辨别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的因素,并进行控制,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加强安全监督,及时的发现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及时进行处理。同时,煤矿企业还要加强对安全技术的引进,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安全生产技术是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这就要求煤矿企业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煤矿生产技术,结合自身煤矿开采的实际情况,创新安全生产技术,提高煤矿生产的技术,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

(三)确保煤矿工人作业环境的安全

为了给煤矿工人提供一个安全的作业环境,确保煤矿工人能够放心的进行工作,煤矿企业就要加强对煤矿工作作业环境的安全目标管理。做好合理的选址、布置矿井生产系统,这是确保煤矿工人作业环境安全的基础。在矿井中合理的配备和布置煤矿工人需要的全部机械设备,实现对其合理的布局,给煤矿工人的作业提供便捷。同时,矿井中使用的瓦斯安全设备、防火设备以及防水设备等,都要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对于煤矿中使用的老化设备要及时的进行更换,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