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石油化工贸易

石油化工贸易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3:1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石油化工贸易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石油化工贸易

篇1

一、粉色贸易壁垒释义

所谓粉色贸易壁垒,是1997年美国国际标准化组织经济优先认可委员会提出的社会责任标准,即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也被称为SA8000它是全球第一个可以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管理标准并且可以适用于各个国家、各个行业和企业。其中所规定的企业或组织的社会责任是企业或者组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取利润的同时还应承担其对环境、社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该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童工、强迫劳动、健康与安全、组织工会的自由与集体谈判的权利、其实、惩戒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及管理体系等。该表中重点推广使用的领域主要是零售业和跨国公司以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虽然SA8000还没有转化成为ISO国际标准但是已经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并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就其内容而言,它只设计到公司雇佣人员的人身权利及其健康、安全、机会平等等同核心要素有关的初始审核,但随着贸易时间的发展会对其进行不断的修订和完善,最终它会成为涵盖道德、社会以及环境在内的一个标准。

SA8000对于企业的认证程序,首先申请认证的公司应该出具能够证明公司或者其工厂的主体形式符合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依据标准的规定完成对公司或者工程的自测,然后提交申请,该申请评估包括评估预测和评估小组的实地考察评估确定申请者是否符合标准的规定,当评估小组认为申请者符合标准时向其颁发SA8000证书。

二、粉色贸易壁垒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跨国公司生产经营链条上的重要一环。而我国的优势产业多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也便是SA8000重点推广适用的领域。该种新型贸易壁垒的出现,对我国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存在的劳动安全事故及工资拖欠问题严重损害我国企业的形象。对于一些企业中存在的员工无法按时领到工资、劳动时间过长、劳动者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等现象多发,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安全事故等都有损我国企业在国际中的形象,从而对我国企业参与SA8000申请认证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这种新型的贸易壁垒会对我国的出口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SA8000以保护人权的名义,对申请认真的企业进行谨慎的评估。一些国家认为我国企业中劳动者工作时间较长,劳动收入较低等现象普遍存在,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和国情的差异会带来一定的贸易摩擦,从而不利于出口企业的发展。

再次,就认证而言,企业不进行SA8000的认证将面临失去部分国际市场的危险。欧美一些国家对不符合SA8000的产品取消其市场准入资格,而这些地区又是我国出口企业的主要市场。就标准要求的环境、劳动力等方面的要求,我国的企业能够达到其要求的数量较少,企业认证通过存在一定的问题。就我国企业的发展而言,能源消耗性企业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为主,而这两者与标准中规定的环境责任和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为出口企业市场的维护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最后,带来生产经营和管理结构的调整及与之相应的成本的增加。为了保证市场的维护和实现,企业便要依据SA8000的规定对现行的生产工艺、劳动者的工资、工时和福利等尽享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认证申请和评估的通过,这个变化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企业现行的生产经营结构,降低生产量的同时增加劳动者的工资支出,而这都构成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

三、粉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石油化工产品外贸的影响

具体到粉色贸易壁垒带给我国石油化工产品外贸的影响而言,会对其出口产生直接的影响。就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而言,其属于能源消耗与劳动力密集的产业,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企业更多的关注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对于环境与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关注不足,而这恰恰是SA8000关注的重点。具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石油化工产品的出口符合SA8000的要求存在一定的难度。石油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废气废水,它们的排放带来的是环境的污染与人类健康的损害,因此其生产过程便无法满足企业所承担的环境和社会责任的要求。为了达到该标准的要求,企业便要采取效应的措施减少废气废水的排放,自觉承担其环境保护和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这种生产工艺的改进和生产结构的调整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企业的对外出口贸易必然受到一定的阻碍。

其次,粉色贸易壁垒限制了石油化工产品的某些出口方向。欧美国家对于SA8000的严格执行对于不符合标准的产品的禁止入市的规定使我国石油化工对外出口企业面临着一定的发展风险,可能会造成产品的大量积压和库存成本的增加。为了获得市场准入资格企业便要经过申请认证程序,为了认证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一调整导致企业多种成本的提升,对于一些小企业而言无法实现该种转变则会面临倒闭的危险。

再次,从劳动者的角度出发。石油化工产品由于其生产原材料及生产制作工艺的特点,在生产过程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安全生产的隐患和对劳动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威胁,另外,企业生产过程中安全防护措施的缺失等都使得企业在认证申请中受挫。商品输入国从本国劳动力价格视角出发来衡量我国的劳动者工资工时标准时,便会存在不准确等现象。

最后,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而言,该种贸易壁垒促使企业在压力中探寻新的发展机会。石油化工企业为了保证其出口贸易的顺利实现便会依据SA8000的标准进行自身的整改,在这过程中必然会推动企业不断完善生产过程中污染的治理、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以及产品结构的调整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与研究,以及新的国际市场的开发等。当该种标准过于严苛致使我国石油化工类企业无法通过其认证申请时或者产品的生产符合标准要求时,便要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结论

粉色贸易壁垒的出现对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产品的外贸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从SA8000制定的初衷而言,对于环境的保护、劳动者权益的维护等方面讲都是有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的。这一标准在我国使用能够使企业深刻认识到自身所应承担的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环境污染,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而劳动者权益的维护则有效的减少劳动者工资拖欠等现象的发生,形成一种健康有序的劳动用工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立足于发展中国家的现状来审视我国出口企业及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和在该标准执行时外贸活动的竞争力。

劳动力、资源是我国石油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原因,当粉色贸易壁垒出现时,企业便要支付更多的劳动力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产品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有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及环境、社会责任的自觉履行来实现资格认真,并且在国际出口贸易中获得一定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徐立青.了解粉色贸易壁垒,促进我国石油化工产品外贸[J].化工技术经济,2005(23)

[2]吴莉.突破"粉色"贸易壁垒[J].中国海关,2004(4)

篇2

一、加工贸易促进城市化的作用机理分析

城市化是以农村人口比重下降和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为表征,以产业结构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及第三产业、社会结构由农村社会构成向城镇社会构成、人类聚居场所由农村空间形态向城镇空间形态的转化为本质的多元演进过程。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经验看,产业集群、企业集群都是有效推动城市化的重要因素。城市化又可扩大就业需求,加速劳动力集聚,促进进一步的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因此,在城市化建设上,发展小城镇的推动源应当是产业行为。小城镇的发展需要一定的产业载体来支撑。工业的导人既可部分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又能引导与其相关的配套企业随之迁入;工业和人口的集聚带来交通运输、通信、金融保险、餐饮、娱乐、信息等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科教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推动该地区土地升值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当一定地域的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集聚的外部不经济而引起产业的扩散,产业扩散通过企业向外分散布局,将相应的产业转移到新的最佳地域。这就产生了新一轮的城市化进程。加工贸易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是城市化的主要产业促进因素之一。加工贸易企业的进入首先引起劳动力和人口的集聚,进而要求住宅、餐饮和生活消费等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关的服务产业与之配套。同时,为生产服务的销售、市场策划和推广、技术与信息咨询以及相关中介服务组织相应发展,各种各样的专业化公司、供应商得以生存,形成密集的专业化物质设备供应网络体系。供应网络体系的形成使得人流、物流与信息流服务体系也形成市场,交易越来越集中,最终形成产业集群,有助于小城镇的形成。小城镇的形成通过“溢出效应”和“学习效应”对周边农村地区经济起到极大的带动作用,促进周边农村地区农民就业及农村相关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经济水平,最终周边地区也会被瓤括到城镇之中。通过开展加工贸易业务,原来的很多青年农民,被培养成了具备生产经营能力的工人,他们回乡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自主创业,又能带动当地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城市化进程。

二、山东省加工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20世纪80年代初期,山东抓住香港和“四小龙”开始向外转移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机遇,大力发展“三来一补”加工贸易。经历了80年代中后期至1993年的快速起步阶段、1994-1998年的高速增长阶段、1999-2003年的平稳发展阶段,到2005年,山东省加工贸易出口额从1987年2.2亿美元上升到226.3亿美元,在全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由7.5%上升到48.9%,总量在全国位列前茅。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山东省的城市化进程。如图1所示,山东省加工贸易发展与城市化进程成正向关系。由于山东省加工贸易企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企业的迅猛发展首先促使大批流动人口从农村涌向城市务工,特别是涌向东部沿海城市,使得这些城市人口迅猛扩张,城市范围越来越广,众多的郊区农村被瓤扩到城市之中。

山东省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基础好、发展快、规模大,加工贸易在全省中占绝对比重。青岛、烟台、威海三市是山东省加工贸易发展最快的地区。2005年,青烟威三市加工贸易出口170.6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四分之三强,达到75.4%。远远超过了其他14个地市的加工贸易出口,而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加工贸易无论在规模还是在档次上较之都存在很大差距,许多乡镇可以说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加工贸易企业。这种两极分化的加工贸易发展格局导致山东省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的特点。在加工贸易企业的带动下,如图2所示,山东省东部地区已初步完成了城市化,青烟威三市成为山东省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三、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为中西部城市化发展带来了契机

1、国际产业转移为山东高新技术加工贸易发展提供契机

2001年以来,日本企业开始新一轮对华产业转移,企业通过提供技术、互换销售网络、注资入股等多种形式与中国企业合作,在行业结构、技术结构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进一步加大了IT产业、汽车产业的对华投入,金融、保险、证券、物流、流通等服务领域也成为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的新热点。与日本相比,韩国企业近几年对华投资更为积极、信心更强、目标更集中。据韩国进出口银行统计,2002年,韩国海外总投资下降了41.1%,而对华投资增长52%,占韩国海外总投资的比重上升至30%,首次超过美国成为韩国第一大投资对象国。一些韩国大企,业对华投资由加工组装环节向上下游延伸,在研发、零部件生产、批发零售和售后服务方面对华投资力度有所增强,并出现了整个产业链对华转移的新动向。山东与日本、韩国一衣带水,经济联系密切,具有优先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地理区位优势。而且山东省经济实力雄厚,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山东省投资环境和工业基础都有了明显改善,技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现代管理知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已有了相当程度的积累,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省内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正在崛起。正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山东,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在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上存在着一定的“梯度错位”空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这为山东扩大与日韩等国的国际合作,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促进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打下了基础。

2、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过度密集,与承接高新产业存在冲突

伴随青岛等大城市招商引资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和工商业活动高度集中于狭小的建成区内,产生了市中心区人口密度过高、工业企业过多、工业区与居住区犬牙交错等现象。既导致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严重超负荷运转,商业购物人流拥塞,又产生了一系列的城市环境问题,已不太适合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的发展。而且由于大部分存量农地已开发完毕,现有的土地资源已不能满足需要,导致土地开发成本持续上升,中心城区地价上涨,土地面积对中心城区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显。很多国外高新技术企业欲栖居于此,却因为土地拥挤、地价昂贵和环境问题而不得不另择他所。

3、中西部农村具备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的比较优势

从劳动力成本来看,如表2,如果将东营市劳动力成本指数定为1,则青岛、烟台、威海的劳动力成本指数分别为0.77、0.72和0.62。相比之下,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会便宜很多。如最低的菏泽劳动力成本指数只有0.37,是青岛的一半。劳动力成本是影响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东部劳动力成本

篇3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尝试结合当前国际贸易的新变化和格局特征,立足于专业贸易公司的供应链管理现实,从贸易公司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客户管理上,分析和阐述贸易公司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弊病。并为公司建立专业贸易服务型高效供应链管理体系提出优化措施,为我国众多贸易公司降低经营费用、增加效应规模,形成行业优势竞争力提供帮助。

从目前我国众多专业贸易公司的业务实际看,其供应链管理中客户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过分强调价格优势的供应商选择标准

目前贸易公司的供应商选择过程中,虽然引入了信用评价和供应商风险识别系统,但是在具体业务的供应商选择上,依然以价格最低化和利润最大化的选择标准为最高追求,而总是有意无意的淡化风险、信用、综合资质等方面的选择权重。或者说,一般的贸易公司尚缺乏一套对供应商信用、价格、供应能力、应急能力的综合评价系统从而实现合理价格选择,特别是供应商的价格、信用与供货能力等相关参数出现矛盾时,公司现有的评估体系尚缺乏一种科学的综合分析能够在多家供应商中进行识别与选择,这使得供应商的选择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同时处于供应链内的各企业,由于作为合作伙伴的加工贸易企业与供应商,为了各自企业的利益,在价格和信息方面经常处于搏弈状态且存在利益冲突,也容易积累违约风险。

二、贸易公司海外分销的终端需求客户培养能力偏弱

一般的贸易公司依托本土化优势,在国内直接需求客户的挖掘与关系网络建设方面均表现出较强的能力与经验,但是在相关产品的海外分销上,由于对市场的熟悉程度差、资金投资能力限制、海外贸易服务竞争优势较弱等原因,贸易公司在出口贸易中往往愿意选择海外贸易商进行产品海外渠道销售,而很少能够直接针对海外终端客户进行贸易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销售速度与资金周转速度。但是以国外贸易商为主构建海外销售网络,会因为贸易商的竞争激烈、价格波动巨大等原因导致销售网络的稳健性极差,同时即使选择进行分销,也往往由于国外贸易商处于买方市场,而难以签订到符合公司预期的长期合同。或者说,国内的贸易公司到目前为止,尚未找到一种良好的模式,能够直接发掘海外终端需求,这与一般公司长期以来忽视海外终端客户培养有关,当然也与国外产品销售市场渠道销售模式的根深蒂固有关。

三、共赢为基础的伙伴关系有待强化

贸易公司的供应链由于其业务特征决定了供应链模式属于共生网络模式,其客户较为松散,在此条件下加强伙伴关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就是公司与客户间共赢机制的形成。从这一点上讲,当前贸易公司业务中,为客户提供增值能力而体现公司核心价值的服务尚相对缺乏,公司服务的可替换程度高,无法体现出独有优势。共赢机制的缺乏,使得公司业务部门和高管必须拿出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与客户关系的经营中。多年前高管满天飞拜访客户、靠人际关系维持伙伴关系的经营模式依然是公司的重要方式。公司高管疲于奔命,而客户流失度依然较高。

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和相关伙伴关系管理理论,未来国内贸易公司提升客户忠诚度,扩大客户网络覆盖能力的关键点就在于建立高效供应链模式下的客户管理体系,具体的方向可归纳如下:

1.建立基于供应商综合评价的选择模式

以往以价格为标准选择供应商和采购商的策略,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最大化利润的经济目标,但是这种策略选择会形成一种相对松散和碎片化的供应商网络,特别是在供应商的价格、信用、应变能力、技术能力等指标存在差异的条件下,以价格最优为标准在可能造成违约风险的同时,难以培养客户的忠诚度与粘性,也不利于建议一种长期伙伴关系,难以保证供应链的稳定与客户网络的成熟。

因此,国内贸易公司应该将供应商选择的重心从价格策略向价值策略转移,加快建立能够综合反映供应商情况的评价系统。对供应商的选择,不但要审查所提品的价格、合格率、交货期、合作态度,还要了解供应商经营产品的状况,经营效益,生产设备、技术水平,服务状况,市场占有率,发展潜力、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人员素质等方面的情况,同时还需要注意企业文化是否有冲突,合作的积极性等,并构建能够综合评估供应商的评价体系。评估体系可参考“Q.C.D.S”系统,即质量,成本,交付与服务四维评估系统,供应商评价综合指标体系可按表1设计, 通过该评估体系企业对所有供应商有一个公平、客观、统一的评判标准;然后在优选出来的供应商中与他们签订长期合作合同,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Supply Chain Partnership),并对企业内部不合理的?购流程进行优化,加强公司供应链系统的协调性、集成性、同步性。

当然,上述综合评价体系在执行初期存在一个较高的信息搜寻成本,需要公司对具体供应链的信息做全面了解,这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可以考虑综合系统与现行系统实行并行运转一段时间再实现全面过渡。

2.加强供应商管理,提升供应商粘性

在科学选择供应商基础上,公司应进一步重构贸易供应链中的伙伴关系模式,与经过综合选择评价后遴选出的目标供应商签订合同后,应致力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保持多层面的信息共享,通过高效信息网络的有机连接,使得供应商能够及时使用相关信息来协调他们的供货与买方的需求和计划相匹配,以实现信息对接的无缝一体化,加强企业供应链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可以参考的策略包括:

(1)长期合同管理

与优选供应商签订一份较长期合同。长期合同的签订使得供应商把公司的生存与自己的公司联系在一起,可以为公司储存一部分原材料,不会因为原材料涨价,找不到货源,而影响供货。供应商也不会担心产品滞销的现象出现。如有一些产品市场需求量不是很大,公司也可以先不进行提货,暂时存放在供应商处,以节约库存成本。

(2)引入竞争机制

有意识地引入竞争机制以加强供应商管理强度。因为考虑到只选择一家目标供应商,一旦出现不可抗力因素,唯一的一家供应商无法供货,公司将出现违约与资金损失,因此常规产品与销量大的产品的目标供应商可以选择2-3家,这样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还可以有一家备选供应商。而且可以战略性的让供应商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努力提升技术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

(3)建立供应商长效沟通机制

公司可以根据往年的销售记录,在年初制定全年的采购计划,并把这一预测报表分享给供应商,让他们在第一时间做好准备提高产能。并在每个月月底与供应商开电话会议,对每月的?购量进行总结,比较全年采购计划。对供应商在技术,生产方面的问题给予支持如产品更新等,这样不仅显示了对供应商的高度信任,而且公司也最大程度的掌控了市场,提升了采购效率。

(4)建立积极有效的供应商绩效考核体系

公司应该定期对供应商进行系统绩效考核分析,考评周期可以设计为一年两次,考评内容包括来货批次合格率、来货抽检缺陷率、来货使用报废率、准时交货率、交货周期、订单变化接受率、采购价格成本率、表现的合作态度、参与本公司的产品改进与开发项目、售后服务等,对考评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问题点,分析不可控因素。对于需要改进的问题提出限期改进意见。通过绩效考核,不断改善整供应商管理强度,增加T公司与供应商的紧密度。

3.加大与客户间的双赢分享强度

篇4

1.近期国内原油产量难以进一步扩大目前,陆上石油工业是我国石油工业的主体,其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部(分别占陆上石油总资源的53%和37%),其最终可采储量预计为110亿吨,据对我国石油需求量预测,2000年为1.5一2.24亿吨/年,至2050年则为3.5一5.6亿吨/年,按此推测,下世纪中叶将告馨。而且近年来以大庆、胜利等油田为代表的东部油气区已进入衰减期,只能控制其递减速度以保证产量。西部油气区处于开发起步阶段,开采成本较高,加上运输等原因,短期内尚难形成新的战略接替区,在近期内大量转送到东部的可能性不大。而海洋石油因生产难度较高,产量的增长也十分有限。因此虽然我国目前是世界上五大产油国之一(石油开采能力居世界第五位),但由于资源相对不足,国内主要油田大都进入了开采后期,稳产难度较大,原油生产已经日益不能满足需求增长的实际。

2.国内对原油消费需求递增速度加快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我国原油消费增长迅猛,消费能力在亚洲仅次于日本,1991年一1995年年均增长率高达6.5%。近年消费量为300余万桶/日,据估计2000年一2010年将分别达到420万桶/日(千万T/年)、680万桶/日(1亿T/年)。因此,自90年代以来,我国已探明可开采石油地质储量增长速度低于开采速度,经济的较高增长速度已使石油支撑变得十分困难,从1993年起我国已成为一个原油净进口国(当年净进口量达998万吨,19%年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2262万吨)。未来我国对进口原油的依赖将越来越严重,进口原油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国内炼油企业生产加工能力不断扩大目前亚太地区现已探明的石油蕴藏量大约是446亿桶,只占全球储量的4.5%,而原油加工能力却很强,我国也是如此,加工能力居世界第四位。经过近50年的艰苦创业,我国炼油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形成了以催化裂化为主体的加工体系,全国炼油能力达到2.1亿吨/年,一批初具规模的石化工业基地崛起,目前巳建成20个大型石化企业。

4.国内炼油企业生产加工局限性与国家“九五”计划(到2000年原油加工能力将增加到2.3亿吨/年,其中规模大于500万吨/年的炼油厂23座)和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要求相比仍有不少局限。如:装置运行负荷率低、深度加工能力较弱、成品油质量不够高、企业分布不合理等。

(二)我国开展原油加工贸易墓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1.目前我国开展原油加工贸易的基本情况目前我国开展原油加工贸易的企业从北到南主要有:锦州石油化工公司、锦西炼油化工总厂、大连石油化工公司乏金陵石油化工公司、扬子石油化工公司、安庆石油化工总厂、高桥石油化工公司、九江石油化工总厂、镇海炼化公司、福建炼油厂、广州石油化工总厂、茂名石油化工公司等10余家。基本形成T三种模式:第1种镇海模式。以进料加工为特色,该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走过了来料加工、一般贸易、进料加工三步曲,目前进料加工占较大比例,1997年达到206万吨(占当年原油加工量31%,到1997年累计达到1300多万吨,在其650万吨/年加工总量中,来自国外的占70%),成为我国市场化、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炼油企业之一,在全国石化系统近40家直属企业中,利润总额、资产利润率和人均创利均居第一,成为石化系统标兵企业。第2种模式大连模式。以来料加工为特色(以大连石油化工公司为代表,中石化系统中此种方式占多数)。该种方式获利较薄(收取工缴费),无法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地位,是原油加工贸易的初级方式。该公司由于地处辽东半岛,以周围大庆、胜利等油田为依托,在加工总量中国内原油占了大多数,例如1997年600万吨加工总量中国内占450万吨,一般贸易70万吨,来料加工80万吨(比例不大,也仅是为了满足装置运行的需要)。第3种模式茂名模式。以一般贸易为特色.该企业由于背靠大西南各省等广阔的成品油消费市场,吸纳量大,加上该区域内没有其它大规模炼油企业,目前尚不存在成品油过剩现象,所以该公司在国际原油价格低于国内价时,更乐意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原油进行加工。例如该公司1997年来料加工仅lon万吨,而一般贸易达300万吨(占了大部分)。上述3种模式中,镇海模式更加具有典型性,基本上显示了我国石化企业加入国际经济循环,参与国际竞争的缩影。

2.我国原油加工贸易的基本特点①进出口数童大、金额高的特殊重点商品。原油进口一般以船为单位,少则几万吨,多则十几万吨;金额巨大,少则几百万美元,多则上亿美元,因此开展原油加工企业基本为大型企业,并且原油及其加工品属国家战略物资,纳入国家控制监管范畴。②加工工艺不同产品也不同。除了生产企业的类型不同(有燃料型、燃料一油型、燃料一化工型)加工出产品不同外,原油加工工艺和加工深度不同,加工出产品也不同。原因是原油本身是多种烃类组成的化合物,加工中的物理变化可将原油中本来存在的液化气、汽油、柴油和航煤等分离出来,剩下的蜡油、重油等较重部分依不同的工艺流程进行化学反应,可生产出液化气、汽油、柴油、航煤、石油焦和油、乙稀等。加上原油加工对产品的选择性还不能达到百分之百,所以加工后必定有少量付产品。③原油加工为成品油的“收率”具有不确定性。与其它商品不同,原油加工产品的计算一般不以单耗、损耗表示,而是按“收率”表示(可直观地表示单位数量的原油可产出多少产品)。原油及其产品都是由不同结构的烃类组成,不同产品本身就有一定的重登,通过不同的工艺流程,可以对产品的品种和收率进行调整(当然调整是有限制的),加上原油加工过程中自身需要燃料且在加工、储存和运输中均有损耗,因而原油收率具有不确定性。④原油质量的优劣一般不会影响产品的合格性。由于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从我国炼油厂的性质、设备、安全等角度来说绝对劣质原油都是不可能进口,除此之外,各种不同品质的原油通过不同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都能保证产品的合格性。⑤原油加工的“串料”现象难以避免。由于原油加工是一个连接化一体化的生产过程,原料及其产品在装置和油罐中都有一定的停留时间,所以严格分割原油所对应的产品是不可能的,有时为了装置运行的平衡还需将不同的原油混合,所以在原油加工过程中因工艺原因各种原料及其产品的混合不可避免。

二、我国原油加工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原油成品油管理机制和政策方面的局限性

1.原油加工贸易企业分散规模力度不足。如1997年国家削减原何原油(指不同性质原油)中生产出小缺乏竞争力。我国炼油企业总体油成品油进口配额,现行成品油不高标号汽油。从安全生产看,石化上布局分散、规模小,设备落后,技提价,并采取了“压缩加工和开采总行业作为一个高温、高压、易燃、易术含量低,缺少现代化管理经验和量、实行最低限价”措施,但由于企爆的特殊行业,对安全生产有特殊统一规划,从事加工贸易企业也如业装置持续限量或降量运行,固定要求,由于其加工过程是一个多环此,因而一度出现加工企业布局分成本增加,亏损额加大,被迫降价销节、多装置的连续、复杂过程,前后散遍地开花现象,例如1996年度开售。这样原油成品油配置计划和价装置之间的整体物料平衡是保证安展加工贸易的企业有13家之多。格格局被迫打破。另一方面管理职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前提,而单一物因而不能集中地利用资源,不能形能不明确、不落实,一度使得油品行料(油种)简单轮换炼制会打破这种成成本和区位优势,难以产生规模业法规、配额管理、跨国经营等各自平衡。因此企业往往根据自身装置效益,影响了企业自身积累和发展,为政,不少领域出现混乱现象,价的配套情况,采用不同油种同号炼这不利参与国际竞争,反而在一定格、流通、运输管理体制在面对国际制或混合炼制,例如镇海炼化公司程度上造成国内成品油市场大量被市场竞争时显得苍白无力。有时一个月安排的油种就多达10外国产品挤占,而国内企业开工不5.资源管理体制未理顺出现了余种,要将这些油种明确区分做到足的窘境。乱开滥采现象。世界各国通常都有“专料专用”显然是不现实的。从产

2.原油成品油价格机制未能与一个集中管理油气资源的机构,在品储存看,由于加工产品需储存在国际市场真正接轨。目前我国油品我国其职能长期属于议事协议机构专用的储油罐中,企业往往建造合价格机制未完全理顺,原油、成品油全国资源委员会(全资委),因而难理数量的种类储油罐。由于同一油比价不合理,长期实行的原油低价以行使政府对油气资源的管理职品性质的一致性(不因投入的原油政策,造成上游企业利润极低甚至能,所以搜自勘探、开发油库资源的不同而不同)决定,企业为降低生产亏损,而下游企业利润不合理偏高,活动屡禁不止,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成本,减少储存损耗,建造储罐容量因而受利益驱动,下游企业不断新浪费。特别是小炼厂、小企业更是较大(达5万米3/罐或10万米V建和扩建,导致严重重复建设,致使这样,并使我国石油储采比一度降罐),不可能为每种原油加工产品建全国出现7000万吨炼油能力闲置到“国际警戒线”以下。造对应的储罐,“专料专用”在此很(利用国内资源也是必由之路)。

(二)现行海关对原油加工贸易难体现

监管力量不足和能源高消费造成油品走私猖撅目前我国成品油消费不注意节约能源,导致成本猛增,油价攀高,致使能源需求趋高,为能源高消费提供了温床,这是走私猖撅的重要原因。再加上监管区域广阔,受设关条件及监管力量双重限制,海关难以进行全关境严密监管,出现了监管“空隙”,因而一方面一些不法企业加工成品油后搞“假”出口,成品油在海上兜一圈后又转回国内销售,另一方面巨大的利润也使一些人挺而走险,采用多形式海上走私成品油。例如1996年查获走私成品油13万多MT,1997年达21万多MT,1998年约40万MT。尽管如此,作为一种世界上较为普遍的贸易方式,原油加工贸易的存在有其合理性,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表现在一方面在过渡时期我国石化企业难以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因为一般贸易需要与国外企业进行面对面的直接竞争,由于我国石油行业普遍存在基础差、实力弱现象,所以直接竞争难度较大,风险较大。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比较稳定,而国内成品油价格较高时,一般贸易利润相对较高,风险不大,但国际市场行情瞬息万变,在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居高不下,而国内成品油价价格却不能及时随之调整时,一般贸易就从东利到保本直至亏损。由于一般贸易产品消费市场全部在国内,如果国内市场产品过剩,就会发生“堵库”、“堵车”现象,成品油卖不出去,所以一味从事一般贸易进口,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国内时,其对国内原油生产企业的负面影响特别突出,为规避风险,往往不单一采用一般贸易方式,特别对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另一方面缓解我国石化企业资金不足的压力。一般贸易进口牵涉关税间题,原油加工贸易有“保税”的特点,其加工返销产品并不进入加工地所在国市场,因此对返销商品实行“保税”是国际通行做法。“保而不征”对于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例如我国炼油企业镇海炼化公司,以其每年上百万吨的进料加工数量计,如果征收关税将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这笔款项等同于银行无息贷款,否则国内绝大多数企业是难以支撑的。所以原油加工贸易对于如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更应该鼓励其开展。

三、对发展我国原油加工贸易的思考

(一)改善管理机制变分散经管向规模经营转化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面石油资源、石化产品和技术服务市场,理顺价格机制,实现上下游、内外贸、产供销一体化,在此基础上,选择自身条件好(即有较好企业资信、较强出口产品能力和良好运输条件等)有发展加工贸易能力的企业作为定点企业重点开展原油加工贸易业务,这样促使其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开展国际竞争,从而扩大规模经营,缩小国家管理范围,节约管理资源,可喜的是目前巳将加工贸易企业压缩至3个(即镇海炼化、茂名石化和广州石化)。

(二)形成对原油加工贸易规范化、标准化政策环境原油加工贸易发展需要有一个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这是其持续发展的保证和动力,其带来的综合效益远远高于国家政策优惠的让利代价。需要对开展原油加工贸易企业的设备、原材料、办公用品、交通工具和包装物料的进口关税优惠政策考虑适度的延续。在把握对国内市场冲击程度的基础上,对原油加工贸易内销市场亦可适当开放(这也是一种吸引外资的较大举动)。赋予企业完全外贸自(即拥有一般贸易权),从而使得制约企业两个问题得到解决:企业无法自主决定一般贸易进口原油的品种、价格及需负担的高额代征费用;企业缺乏及时抓住国际市场价格机遇的手段使企业生产经营无法及时与多变而充满风险和机遇的国际市场相适应。

(三)进一步改进海关原油加工贫易管理办法

篇5

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石油化工产业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年以来,我国的成品油批发市场全面开放,使我国的石油化工市场走向世界,逐渐形成了市场主体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一、我国石油化工产品出口现状分析

2012年,我国的石化产业对外贸易依旧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是贸易逆差也在不断扩大。石化产品所面临的出口形势不容乐观。2012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市场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石油和化工产品的进出口动力依旧十分强劲,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的数据统计,中国石化全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比上一年增长了30%。根据海关的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前半年石油和化工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约为1203.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1.1%,其中进口贸易总额为825.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6.4%;出口贸易总额为377.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2.7%;贸易逆差为447.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5%。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这导致了我国的石油化工产品一直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之中,造成了我国的石油化工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的状态。其中,主要进口的产品有石油和石油产品,有机化学品、天然气及人造气、合成橡胶等。其中原油占了石油化工产品贸易逆差的68.2%。相比较之下,无机化学品以及橡胶制品呈现出顺差的状态。据有关方面统计,2012年1月到6月期间,我国原油进口数量就达到6742.7万吨,进口依存度达到了45.9%,进口贸易额为283.3亿美元,出口量为159.6万吨,出口贸易额为5.4亿美元,原油贸易逆差是277.9亿美元,同比扩大了5.3%。由上面所述可知,2012年,我国的石油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增长速度比较快,石化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要快于进口,然而贸易逆差却在继续扩大。

同时,我国的石油化工领域已经全面对外开放,进出口关税正在逐步降低,进口国外石化产品在国内市场中的竞争力将会进一步增强。另外,加上人民币升值、石油价格震荡、资源短缺以及出口技术壁垒等不良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加大了石油化工产品出口的难度。总体上看,石油化工产品的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二、产品出口的国际制约因素

由于当前的石油化工行业贸易逆差,石化产品出口不顺利,笔者通过对石化行业及石化产品分析,进一步探究制约我国石化产品出口的因素。

1.国际油价大幅度上涨。原油价格在去年上涨的基础上,今年依旧保持上升态势,并且屡创新高。2012年年初的时候,国际原油价格为每桶60美元,而到了年终的时候,受到美元指数下滑等综合因素,最高上涨可以达到每桶100美元,上涨幅度比较大,价格也一路狂飙。受到国际油价的影响,截止到2012年6月份,国内的主要石化产品价格在波动中整体上升。对30多个大中城市的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酯切片和顺丁橡胶的价格进行监测,这些产品上半年的平均价格分别是13009元(吨价,下同)、12180元、7222元、11351元和16990元,比去年同期分别上涨了10.81%、6.95%、2.88%、6.63%和9.73%。受到国际市场的高油价支撑,主要石化产品的价格总体也在高位运行。因此,国际油价的波动必然影响石化产品价格的变化,最终导致国内的石化企业陷入经营的困境。

2.贸易摩擦比较频繁。连续12年以来,在遭受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措施中,我国均是位居第一,石化行业正是反倾销的“重灾区”。根据中国贸易救济网的资料显示,2012年,国外一共发起65起对华反倾销调查。这其中涉及到石油化工产品的案件数量为12起,仅次于轻工业产品,所占比重为18.5%。

三、产品出口的国内制约因素

1.市场经营主体。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品油市场对外开放,从此,中国的石油化工品市场渐渐走向了完全竞争的“后分销时代”。我国的成品油市场将逐渐形成国有大型石油公司、跨国石油公司和社会经营单位共同参与经营的局面,开始了全方位的竞争。

处于世界500强中的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在我国都有分厂或者在我国设点。在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每个领域都有这些公司的市场。此时,外贸经营权的彻底放开,使得很多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也进入到这一领域。这样的竞争格局更是增加了国内原油和成品油市场的变数,促使进出口经营的主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完全开放的国内石油化工市场以及经营主体的多元化,使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最终导致了我国的石化产品进出口变数增大。

2.人民币持续升值。近几年来,我国的人民币持续升值,尤其是进入2012年以来,人民币与外币的兑换比例日见新高。根据行业的内部估计,如果人民币升值5%,化工行业的出口收入就会减少87.9亿元。人民币的升值,降低了进口成本,但使产品出口的难度增加。

四、结语

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也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比较活跃的产业部门之一。近几年来,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我国化工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日趋激烈,化工产品出口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参考文献:

篇6

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是指以绿色食品生产为基础,融合绿色食品种植(或养殖)、加工、休闲、消费、旅游于一体,充分展现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标准化生产模式,具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运营良好、效益显著、示范带动性强,经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予以认定公布的绿色食品产业园区。

篇7

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质量保证以及发展稳定性保证的基础条件就是安全。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的合理应用、全面化应用,能够切实保证石油化工企业的整体安全系数,能够相应地控制危险事故的发生概率,能够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相应地防止出现设备故障、操作故障,能够实际提升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稳定性以及发展可靠性,能够实现这一行业的人才吸收容易化,以及促使石油化工企业的运作成本以及运作问题逐渐得到控制,石油的出产质量以及石油的出产量得到显著的提升。由此可见,安全评价技术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存在。通过分析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能够切实地掌握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性保障技术及安全系数,提高操作以及要点;通过分析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意义能够促使企业对此引起重视,企业的安全意识得到相应的提升,这对于促进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有实际的价值。

1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分析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对石油化工企业运作生产的危险性进行详细的分析,全面地了解特定石油化工企业的潜在危险,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防护措施。安全评价技术方法还包括对各项石油化工企业的指标进行确定,为石油化工企业各步骤的操作奠定基础,提供最佳的操作方案,指出操作注意事项。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的最后一点就是对石油化工企业进行全面勘察,进行各项防护措施以及预防操作的安全系数分析,确定改进操作,实现石油化工企业的运作稳定化以及安全保障最大化。

1.1石油化工企业的危险性分析

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原料本就存在易燃易爆的特性,原料主要为天然气、原油,在石油生产过程中,通过对这两种原料的加工、处理、反应等,最终出产石油。但是,在这一系列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是对于操作的规范性以及操作的顺序、操作的技术等有严格的要求,一旦在某一环节出现任何细微的操作失误或者操作不规范等,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事故以及不同程度的问题;加之,在处理过程中,由于化学反应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有毒物质、有毒气体,因而操作的失误不仅仅会引起设备的故障、设备的爆破、人员的伤亡,还会引起大规模的中毒现象,这是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大安全隐患。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在危险性分析中,其具体操作就是对各设备进行检查,包括运行过程中的或者停运状态的,分析设备的运作潜在危险层面,以及引发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再对人员的操作进行监督,确定人员的操作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最后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出产石油进行分析,更进一步地确定石油化工企业运作的内部问题以及运作的潜在危险部位,将这些信息进行综合,能够实际地获知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等级,为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性保障奠定基础、指明方向。

1.2石油化工企业的各项指标确定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确定的主要指标类型包括人员伤亡指标、经济损失指标、环境损失指标,从这3个指标能够全面地实现安全评价,得出安全评价结论。人员伤亡指标的确定方法就是所造成人员伤亡的数量,这样能够确定伤亡的性质,能够进一步地确定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性。经济损失指标则根据损失的对象而进行性质的定义,经济损失的范围以及经济损失的数量与事故的危险程度有关,能够通过这一指标来进一步确定石油化工企业所能够达到的安全系数范围、石油化工企业所需要改进的内容以及所需要改进的操作步骤。环境损失指标则是指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事故对于环境造成影响之后,环境自我恢复的时间长度,这能够直接地反映出事故的危险程度以及事故的波及范围,综合性地对三者指标进行分析,能够实际地确定企业安全评价的内容以及评价的操作进展。

1.3石油化工企业的勘察内容

石油化工企业会根据自身存在的显著问题而设计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及相应的防范操作,以避免出现类似的事故以及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控制。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还需要对这些部件进行分析,这样能够实际地确定防护措施的安全系数,以及防护措施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同时还能够相应地确定存在的防护不当部分,有方向以及有标准地进行相应的改进,实际地推动石油化工企业的整体安全防范方案的执行;能够从细节上、整体上实现危险最小化,以及潜在危险最少化,实际促进石油化工企业的运作稳定化以及运作的相对可靠化,很大程度上降低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局限性,推动产量质量的同步提高。

2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意义分析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意义在于,石油化工企业的运作不稳定性强,潜在危险大,出现事故的概率高,包括设备性事故、操作性事故以及条件性事故等,都会造成较大范围的损失及损伤。这对于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而言是极为不利的,间接地影响社会各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安全评价能够实际地保证石油化工企业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危险问题,有方向、有针对性地确定所需要采取的操作。

3结语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及意义的分析,能够促进安全评价在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被应用以及被重视。

作者:薛鸿艳 李长顺 单位:辽宁久安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8

一、石油化工污水的概述

石油化工企业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污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石油化工是以石油为主要生产原料,通过裂解、精炼、重整、合成等工艺加工成有机物的过程。通常石化生产过程较长,生产装置种类较多,使得所生成的污水量也很多,石化污水中主要含有氨氮、硫、氰化物等物质。并且生成的污水中会有多种和有机化学有关的污染物,例如烃类化合物、胺类化合物等,使水质结构变得更加复杂,给污水处理设施带来的重要影响。

二、石油化工企业污水的现状分析

石油化工企业污水的现状主要包括:

(1)污水水质日益复杂。随着石油化工企业竞争的激烈,利润空间逐渐萎缩,更多的企业开始实行炼化一体化,将核心产业向精细化工方向发展。原油质量在世界范围内变差的趋势越来越严重,国内生产的原油也开始向重质、高稠方向发展,这类石油的生产数量已经逐渐加大,面φ庵智榭觯石油化工企业必须加强原油深加工能力的建设。另外,水资源的紧张造成石油化工企业对生产过程中的水循环使用加强重视,污水的排放经过多个工艺流程,导致污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浓度和污染物种类的增加。

(2)污水含硫量不断增加。随着环保概念的不断深入,含硫和高硫原油的价格差距拉大,高硫原油加工的工艺逐步完善,低硫原油的比例逐渐减少。减压塔顶油水分离罐、催化裂化富气洗水等成为含硫污水的主要来源。原油的品质变差,导致石油化工企业污水水质恶化、水量增加。

(3)污水的深度处理和回用现状。基于石油化工企业污水水质越来越复杂,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很难满足达到环境保护要求,污水必须经过深度处理才能满足污水排放标准。此外,国内1/3以上的石油化工企业地处干旱缺水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供水不足的问题。鉴于水资源短缺的紧迫性和污水处理的重要性,石油化工企业的污水处理要转变思路,改良技术。

三、石油化工企业污水的处理工艺及其处理措施分析

1.石油化工企业污水的处理工艺。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裂解、精炼等一系列生产工艺,生产加工的构成中有多种生产装置的加入、生产的过程时间长,污水的排放量较大。污水中含有硫氨氮、酚、氰化物等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很大。由于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同,所产生的污水中污染物的成分也各不相同,其中还包括许多有机化学产品相关的特征污染物,如芳香胺类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等,导致污水水质复杂,含毒物质众多,污水处理比较困难由于缺乏节水和环保意识,石油化工企业在发展的初期,每个生产企业生产装置的进水管线都采取并联设置,每一生产装置都使用新鲜水,污水则全部排入污水处理设施。

随着石化工艺的发展和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在某些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艺生产时,可以使用新鲜水与其他工艺产生的污水以一定比例混合的水,还可以利用一定的处理工艺对污水进行处理并循环使用,不仅节省了水资源,而且提高了水的循环利用率。石化工业过程中污水的处理回用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发展趋势。石油化工企业在进行污水处理时,采用的基本工艺有隔油、气浮、生物处理和后处理。

⑴隔油池包括平板隔油和斜板隔油两种。油膜在隔油池平板区域更新速度较慢,流动性差,而斜板隔油池表面负荷高,因此在石油化工企业得到广泛应用。

⑵气浮是利用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作为载体粘附污水中的悬浮物,使其随气泡浮生到水面得以分离,在石化污水处理中得到推广应用。

⑶经过气浮处理之后的出水,油的质量浓度应尽量控制在30mg/L以下,不超过50mg/L,以免影响后续生化处理。经过处理后的污水,还用根据需要进行过滤、消毒等后续处理。

2.石油化工企业污水处理的措施。

(1)含油污水的处理。

含油废水的主要来源于油气和油品的冷凝水和洗涤水、化验室排水、反应生成水、炼油设备洗涤排水、机泵填料函冷却水、油罐切水等,含油废水处理时经斜板隔油池后,在重力作用下进入集水池,然后用污水水泵打人到―级气浮池中进行气浮除油,大部分的油在一统气浮池被除去回收。

(2)含硫污水的处理。

我国通常采用物化处理法对含硫污水进行处理,主要包括氧化法、沉淀法、碱吸收法、气提法等。运用氧化法和汽提法是石油化工企业普遍才去的措施,这种方法对污水中硫的去除率高达90%以上。使用氧化法对含硫污水进行处理,一般常用的催化剂有醌类化合物、锰、铁、钴、铜等金属盐类,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利用空气中的氧将硫化物氧化成硫酸盐或硫代硫酸盐。除了传统的物化法,新出现的湿式空气氧化法、超临界水氧化法、催化湿式氧化法等物化法,能将污水中的六氧化成无极硫酸根,有效脱除臭味并提高难生化、高浓度有机污水的可生化性。在汽提法的处理过程中可分为单塔及双塔两种类型,单塔的气压汽提塔适用于氨含量较低的污水中,分为无侧线及有侧线抽出两种类型,前者可用于含硫化氢和氨较低的污水中,并且在水中允许氨的存在但严禁含有硫化氢,因为氨不会影响对污水中生物的处理。

(3)污水深度处理和回收利用。

基于我国水资源的现状,石油化工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新鲜水资源少部分以蒸汽形式挥发,大部分最终成为污水并被处理排放。经过处理后可以继续被企业利用,其中循环冷却水和脱盐水的补水是污水回用的主要方向。发达国家注重节水技术,从源头对取水总量进行控制,可以作为借鉴。借鉴膜技术超滤和反渗透处理石油化工企业污水时应注重技术控制,避免操作不当造成经济损失。另外,可以将城市生活污水回用于工业生产补给水。

结束语

石油化工企业具有用水量大、污水排放成分复杂、降解困难以及对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的特征。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必须加强对石油化工企业的污水进行处理,因此对石油化工企业污水处理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雪梅.辽河油田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需求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3(03)

篇9

石油化工是以石油为原料进行化学产品生产的化学企业,石油化工企业发展和生存的生命线是安全生产。但是,现阶段相关生产人员的安全生产的意识比较薄弱,没有全面贯彻安全生产的要求,石油化工企业发生的风险事故较多,这些事故给个人、家庭、社会、国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石油化工在生产中应当将安全风险控制放在重要地位。

1石油化工生产风险控制的现状

(1)检查人员缺少责任感在石油生产风险控制的工作中,检查人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据有关统计,石油化工生产事故中,有很多事故都是人为造成的,如:有些工作人员技术不过关,工作的分工不明确,责任连带不清;在检查的过程中,检查人员常常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只要机器是在正常生产就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缺少责任意识;在检查的过程中,只是按照程序巡视一周,没有真正的检查机器,忽视了机器生产造成的磨损,这些磨损都是造成风险的隐患,量变到质变,磨损严重了就会造成大的事故。(2)没有定期进行员工培训,缺乏安全意识在生产过程中,危险是时时存在的,在危险发生的时候,如果生产人员有自我保护意识会降低伤亡率的,但是,很多企业都忽视了这方面的教育,对于生产人员没有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也没有定期的防范危险的演习。石油化工生产人员防范意识薄弱,在发生危险之后也不能进行有效的救治。不仅仅是生产人员防范意识薄弱,石油化工生产配套的安全保护器具也比较少,生产人员佩戴的安全保护器具质量不过关,有的甚至都不带安全保护器具,这就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加大了事故发生之后的损失。

2如何进行石油化工安全生产风险控制

(1)依靠工程技术手段并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现阶段工程技术手段在石油化工生产中广泛的应用,工程技术手段采用工程化、技术化的手段,对石油化工生产中的风险实施控制。这些工程提升了生产装备的本质安全水平,可以有效的降低危险发生的概率。但是,在工程运行的时候,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人员,这些技术人员要熟练业务,要要有责任意识,只有保证了数据的正确性,才能保证工程技术正常运作。定期的安排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事故演习。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应当加强员工的风险意识,保证生产的各个环节能够顺利的进行。如:设备安装的时候要严格按照安全标准、工作人员进行操作要按操作规范,在工作的时候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每个人都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相互配合,在日常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小心谨慎,保证石油生产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尽可能的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发生对经济的影响,提高石油化工生产的经济效益。(2)加强个体防护措施管理,减少职业伤害以实现安全石油化工生产是一个危险的工作,安全生产成为每一个公司面临的严峻考验,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防范措施,针对个体防护,本文有以下几条建议:第一,购置个体防护用品和器具,相关人员要监督这批个体防护用品和器具的质量问题,首先要保证防护器具的质量问题。其次也要根据危害的种类或者危害的强度划分器具,不同的防护器具放到不同的岗位,最后要保证每一个操作人员都要佩戴这些防护器具,有的生产人员嫌佩戴时生产比较麻烦,就选择不佩戴,小组组长要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范进行佩戴。第二,各种防护器具应当定点存放,对于防护器具要有人专职保管,对这些防护器具要定时检查,对有问题的器具进行及时的维修,对于一些陈旧的、不能维修的防护器具要及时的更新。第三,建立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以及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小组,在生产的过程中,小组进行巡查,对于没有按照规定佩戴防护器具的工作人员要禁止上岗工作。(3)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措施风险程度的大小是制定控制措施的重要依据,风险程度一般分为四个等级:第一,轻微的。对于风险程度为轻微的,要维持现状,保持记录,但是要定期的检查和测量。第二,中等的。对于风险程度为中等的,要制定一定的管理制度,按照一定的规定进行控制,严格执行管理制度、规范。第三,重大的。对于风险程度为重大的,要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制定一定的管理方案,限期治理。第四,不可容忍的。对于风险程度为不可容忍的是非常危险的,一定要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在危险降低之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即整改。风险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与时俱进进行风险信息更新,因为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生产工艺比较复杂、生产要求苛刻、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属于高危险行业,为了确保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要及时准确的更新风险信息,从而制定新的预防和控制风险的措施。

3结语

石油化工生产工作是一种高危的工作,在生产过程中风险的控制工作十分重要,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颗警惕的心,做好日常防范工作,降低伤亡率,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确保石油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防范意识,做好风险控制工作,对个人、家庭、企业都是一件及其重要的工作。

作者:栾潇 单位:新海能源(珠海)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TE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335-01

一、油品化工化验概述

油品的化工化验主要包括了环境监测以及化学研究,是一项在实验室中开展的化学分析,其常存在于不同化验研究室与实验室中。通过开展油品的化工化验能够对各类化学物质的浓度达标情况、对自然环境以及人体的危害程度进行有效检测。如果在进行化验时出现化学物质浓度超标的现象,则必然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因此需要引起重视。防止化验以及加工过程中出现污染,才可以有效解决石油化工企业对环境污染的问题。

二、油品化工化验的重要性分析

根据石油化工油品相关化验指标可知,油品化验的黏度和酸值直接影响着油品质量的优劣,这二个化验指标同时也是油品检测过程中所需重视的地方。在进行油品化验时,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来检测这两个指标,以保证实际油品的质量。在原油开始直至生成油品的这一系列过程需经过诸多环节,但都必须做好各个环节的检测工作,特别是在出厂前。只要确保设计方案正确、油品评价工作到位,作业实施顺利,方能有效保证原油质量以及生产环节不会对油品产生影响。

油品化验是保证石油化工企业油品质量的重要途径。油品化验可以是通过仪器精确的化学化验,也可以是简单的目测观察。要想将油品化验作用发挥到最大,则需要化验人员做到细致的工作以及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关。通常情况下,即便是拥有丰富经验的油品检验员也难以将全部油品质量观察出来,所以需要借助专业的工具以及仪器来进行分组检测以及质量评价。经过定量化以及指数化的操作,可以给操作人员提供可靠的参数,以保证工作人员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准确掌握。在达到油品收率以及产油质量的基础上,合理优化控制指标以及生产流程,从而充分提高油品化验的经济效益。因此,能够通过油品化验来控制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油品质量,加强各生产环节的参数指标管理,对于优化化工企业油品研发和改良配方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不管是成品油、原油,还是特殊配方的油品,都需要油品化验工作的深入配合,才能真正实现石油化工企业保证油品质量、避免资源浪费、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除此之外,油品分析能在油品生产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对控制成品油质量有些较大作用的环节。所以开展油品化验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石油化工的危害

(1)大气污染

通常情况下,每次加工石油数量均不低于百万吨,所以每次加工都会排出巨大的废气量。石油加工主要包括石油化工产品以及石油产品,所以其产生的废气主要包括了石油化工产品废气以及炼制石油所产生的废气。一般来说石油化工产品排放的废气不但包括了加工尾气、燃烧烟气,还包括了煎炸处理、火炬废气以及污水处理时所产生的恶臭味气体。而炼制石油时所产生的废气主要指的是加工尾气与燃烧烟气。不仅如此,在储存轻质油品以及具有挥发性化学物质时,也会发散出各类有害气体,部分气体产生化学反应后会产生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总的来说,在加工石油过程中会产生各类废气,这些废气不但成分复杂,而且还具有极强的危害性。因为气体会出现分子运动,所以其在大气层中能够广泛分布,甚至在2000m开外都能检测出污染物,所以其对环境质量影响较大,严重的还会导致人体器官发生癌变。

(2)水资源污染

近年来,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用到石油化工产品以及石油产品, 人们对于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从而导致石油加工产业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严重的水资源污染。因为在加工石油时,需要较多的水,所以会生成许多以硫化物、石油类以及酚类化学物为主的工业废水。但是由于在加工石油时所使用原料类型以及加工流程不同,所排出废气的比重以及污染程度也存在差异。通常可依据我国现行废水排放标准可将废水分为两类:处理排放以及重复利用。同时,也能够依据废水成分将其分成含盐、含油、含酸、含硫或是其他生产废水。但无论是哪一种废水的排放,均会对江河湖泊乃至地下水的水质造成污染,严重危害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与健康。

四、油品化工化验要点分析

(1)技术与设备更新

在进行油品化验时,应当对每一环节的物料进行整合反应,并从中提取有用的物质。但物料间的整合反应情况会对产品产量、质量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必须反复实验物料整合的过程,以确保结果准确无误,从而得到最佳配合比例。值得注意是必须有一定的技术来支持实验过程中的成分测量数据,并积极借鉴国际先进技术,提高设备的科技含量,实现化验技术的创新,从而确保化验结果的准确、可靠。除此之外,在进行油品化工化验时,其本质是不同原料间的化学反应,这也是导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积极引进电子仪器测试等先进的测试方法,以实现无污染化验,从而防止了原料之间因为发生了化学反应而导致的污染。

(2)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

在加工油品时,导致较大危害的方式主要是爆炸与燃烧。原料发生爆炸与燃烧不但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并且原料等化学物品出现泄露会导致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有效杜绝该种事故的出现,则必须把爆炸、燃烧指数降到最低。

第一,防高热。高热物体指的是温度较高,且可以把自身热量传递到可燃或易燃物体上,从而引发火灾的物体。表面温度较高的液体管道、气体管道、高热物体或是高热炉这些自身温度较高的设备,其能够将较高的热量散出,导致周边物体发生爆炸或燃烧,引发严重灾害。所以,必须要隔热处理高热物体,防止热量大面积散发。同时,严禁在高热物体附近摆放易燃物体,将爆炸、燃烧事故扼杀在源头上。

第二,防火。在加工油品时,必不可少的物质是火,但也是危害性最大的因素。所以,必须加大对火源的控制,并远离易爆、易燃物品,以避免损失。除此之外,还应对抽烟问题进行严格控制,杜绝安全隐患的出现。

第三,防雷电。由于雷电常常会产生较大的雷电流,能够让物体瞬时达到几万摄氏度,从而成为高热物体,导致火灾的发生。所以,非常有必要加设避雷措施在周边的建筑或厂房上,避免由于雷电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与财产损失。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面对石油化工污染严重、风险大等问题,有关部门必须加大对油品的化验力度,积极引进与提高化验技术,优化操作模式,提高化工产品产量。不仅如此,还需做好环境污染的治理与预防工作,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以全面实现无污染化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忠义.油品化工化验要点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 2015(7):61-62.

篇11

 

一、引 言

随着中欧贸易关系的发展,中国对欧盟国家化工产品的出口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势头。但是近年来出于对环境的考虑和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抬头,欧盟国家出台了各种法律法规对化工产品的进口进行限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REACH指令。

REACH指令是欧盟《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制度》的法规,即 (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uthorization of Chemicals) 的英文缩写。该法令已于2006年12月13日在欧盟议会上投票通过,2007年6月1日开始全面实施。它是一个涉及化学品生产、贸易和使用安全的欧盟法规。论文参考,REACH指令。主要对3万多种化学品及其下游的纺织、轻工、制药等产品的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等进行管理。它将取代欧盟现有的40多项有关化学品的指令和法规,涉及面相当广。REACH指令内容不仅涉及化学物质及化学配制品,还包括含有化学成分的几乎所有产品。

REACH指令的特点是,它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法令或法规,而是欧盟一个涵盖化学品生产、贸易和使用安全的综合性法规。其重要理论依据是:“一种化学物质,在尚未证明其安全之前,它就是不安全的。”这一原则推翻了先前所出台的各种法规的假定原则,即,“一种化学物质,只要没有证据表明它是危险的,它就是安全的。”法规假定原则的改变表明REACH指令是个更为严格的法规。

同时该法令提出了严格的时间期限:对于1吨以上的新物质,法令生效12个月后,生产商或进口商在其商品投放市场之前必须进行注册;对现有物质,产量为1000吨以上的化学品和任何超过1吨的致癌物质或诱导基因突变的物质,必须于REACH生效3年内完成注册;产量 100-1000吨的,于REACH生效后6年内完成注册;1-100吨的,应于n年内完成注册,未能按期纳入管理监控体系的产品一律不能在欧盟市场上销售。因此,REACH对企业影响最大的就是注册问题。

二、欧盟REACH指令对我国化工产品出口的影响

欧盟REACH指令的颁布与实施对我国化工产品的出口会造成各种不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给我国化工产品的出口造成障碍

目前我国对欧盟出口石油化工产品多数为大宗、低值、原材料性的、生产过程污染比较严重的产品,也是欧盟不可缺少的塑料、橡胶、有机或无机化工原料及各种中间体等。这些产品有关的信息数据或者没有,或者不全,或者达不到欧盟的技术标准。根据REACH法规的要求,中国向欧盟出口这些化学品和几千种化工下游产品将面临注册、评估、许可的问题,且必须通过欧盟境内的生产商或者进口商进行注册。据估计,由此增加的费用,将使我国对欧盟石油化工产品的出口成本普遍提高5%以上,导致我化工品对欧盟出口受阻,甚至退出欧盟市场。对有出口潜力的化工产品和下游加工企业,如纺织、轻工、家电等行业,将产生更大的贸易阻碍。因此,REACH法规的实施,必将在近期内对中国石油化工产品的对欧出口造成严重阻碍,且影响中国下游产品的对欧出口。

2、使国际化学品贸易失衡,出现化学品国际贸易市场大转移

中欧化学品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欧盟是我国化学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也是我国化学品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从与欧盟的化学品贸易结构分析,我国从欧盟进口的主要是精细、深加工的化学物质(如染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且多数为依赖程度较高的不可替代产品,而我国出口的主要是低附加值的化工原材料和中间体。REACH法规实施后,欧盟较高的注册、评估要求和注册、评估费用将打破现有贸易格局,迫使中国企业重新开拓欧盟以外的市场,建立新的贸易渠道,而新市场的开拓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投入,市场的转移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化工产业的发展。同时,欧盟化工企业也将由此失去许多获得中国廉价化工原料的机会。在形成新的体系中,以发达国家资金、技术密集产品为基准,建立新的价格和贸易体系。在这方面,以生产资源、劳动密集产品的发展中国家将付出代价。

3、对国内化工行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首先,具有影响人体健康及污染环境的产品有可能向我国转移。欧盟新法律的实施,将普遍提高产品的生产成本,那些原本就成本高、利润小、对环境有污染、危及人身健康的产品,其生产地将会从欧盟转移到第三世界,也极有可能转移到我国生产。其次,影响我国四大公司开拓欧洲市场,实现规模的国际化。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和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是我国石油化工上下游、科研、生产、贸易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其目标是全球发展,跨国经营。REACH法规的实施,将对四大公司进入欧洲市场设置障碍,对其跨国经营战略带来一定的影响。论文参考,REACH指令。

4、从欧盟进口产品成本增加,严重影响我国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欧盟也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来源地,特别是一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一时还离不开欧盟市场。REACH法规实施后,欧盟的化工品生产商或出口企业必将把其高额的注册、评估费用打入产品和出口成本,因而提高出口价格,这对中国化工进口企业来说无疑要增加成本。由于我国从欧盟进口的化学品主要是高档的、高附加值的、我国目前急需的有机、无机化工原料及中间体,塑料及其制品,因此,我国化工贸易逆差可能会更大。论文参考,REACH指令。据行业测算,将使我国从欧盟进口化工品的平均价格普遍提高6%以上,不仅影响中国化工产业的发展,而且将导致我国相关的下游产品成本增加,效益下降,严重影响我国纺织、医药、轻工、电子、汽车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应对欧盟REACH指令的对策建议

欧盟也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来源地,特别是一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一时还离不开欧盟市场。

首先,要加大对欧盟REACH指令的宣传力度,提高国内企业对欧盟REACH指令影响的认知程度,以引起产业界的重视。从欧盟白皮书到REACH指令公布至今的时间里,面对严峻的形势,我国企业反应普遍比较迟缓,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从一开始就抓紧研究这一问题。论文参考,REACH指令。论文参考,REACH指令。政府应牵头组织,协会、企业参加,同时联络国际相关协会、商会,共同研究应对策略,维护和促进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加快做好准备,把欧盟REACH指令给我国石油和化工及相关产业带来的影响降到最小程度。目前还有不少企业,如机电、家电等行业的企业,以为REACH法规仅与石油、化工、医药等行业有关,与己无关。国内企业必须转变意识,充分了解欧盟指令的真正含义。

其次,开展GLP实验室认证工作。GLP是英文Good Laboratory Practice的缩写,中文直译为良好实验室规范或标准实验室规范。GLP是就实验室实验研究从计划、实验、监督、记录到实验报告等一系列管理而制定的法规性文件,涉及到实验室工作的可影响到结果和实验结果解释的所有方面。制定GLP的主要目的是严格控制化学品安全性评价试验的各个环节,即严格控制可能影响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各种主客观因素,降低实验误差,确保实验结果的真实性。由于REACH指令规定了严格的检测标准和高昂的检测费用,这些费用将全部由企业承担。中国企业多数是中小型企业,高昂的费用将使他们望而止步。但企业在国内开展检测的费用只是送到欧盟检测的十分之一。因此,要充分利用国内已有的实验室基础,争取一部分国家资助,加强国内GLP实验室的建设,并争取得到欧盟REACH机构的承认,这样会减少国内企业履行REACH法规的成本。

最后,化工企业要集中精力提高产品质量。我国化学品及下游产品的生产企业要努力采用国际标准或世界著名企业的实物标准组织生产,采用高新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及时研究、搜集各国技术限制法规和技术标准,提高产品质量,适应国内外市场的实际需要。论文参考,REACH指令。对企业而言,首先要引起高度关注,并要及早行动,如由外贸、技术、法律、质检等人员组成应对小组;对本企业的化学品进行排查和排队,并与欧盟商联系,取得需要注册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注册信息,为预注册做好储备;与石化协会联系,争取获得各方面的帮助,积极参与石化协会组织的各项应对工作,做好培训、联合注册的准备等。

参考文献:

[1]陈小怡、李世建、何建敏:WEEE和ROHS:欧盟双绿指令下我国相关行业的困境与对策,《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第1期。

[2]刘立汉:欧盟两指令挑战中国制造,《经理人》,2005年第2期。

篇12

1催化裂化装置概述

催化裂化装置一般由反应再生系统、分馏系统以及吸收稳定系统组成。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得到合格的化工产品。催化裂化装置的核心部分就是反应再生单元,利用反应床的床层反应或者管反应,达到催化裂化的反应效果。催化裂化装置的作用,即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将常压的重油成分,经过催化裂化过程,生产出合格的汽油、柴油、液化气等轻质成分。吸收稳定系统的作用就是将加工分馏塔顶的粗汽油等成分进行分离处理,分离出气体,得到合格的稳定的汽油和合格的液化气产品。

2催化裂化装置的生产工艺

催化裂化装置充分发挥催化裂化作用,通过三大组成部分,完成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得到合格的石化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收率,达到石化企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指标。催化裂化反应在高温的状态下运行,优化设计各个组成部分的工作参数,通过最优的催化剂体系的应用,控制反应时间,促进催化剂的再生,通过分馏塔的分馏作用,并结合旋流分离器的分离以及稳定塔的稳定作用,得到合格的汽油、柴油等产品,达到石化生产企业的生产目标。

2.1微球催化剂的生产工艺

微球催化剂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不同的状态,催化剂如果以固体状态不运动,则形成了固定床的化工生产技术,实现的是固定床催化裂化生产工艺。如果催化剂在一定的空间内运动,就形成了流化床生产工艺,加速化工产品的催化裂化过程,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而当微球催化剂与气相介质进行流动,离开原有的空间,就形成了输送床生产工艺。微球催化剂不同的状态,形成不同的生产工艺,适应不同的产品生产过程,得到需要的石化产品。反应再生系统通过输送床、流化床的作用,实现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达到产品生产的技术要求。

2.2催化裂化的化学反应

催化裂化生产工艺中的化学反应,是将大分子的烃类裂化为小分子烃类的过程,合理控制反应温度,监测催化剂的作用,使原油中的大分子的烃类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的烃类、气体、柴油等成分,提高炼油厂轻质油的收率,同时对副产品进行回收利用,得到气体或者轻质烃类物质。在催化裂化反应过程中,应用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的作用,达到最佳的催化裂化效果,得到需要的石油化工产品,并获得必要的副产品,大大提高石油化工生产的经济效益。催化裂化反应一般在催化剂的表面进行,气态的原料分子扩散到催化剂的表面,催化剂吸附原料气,原料分子发生化学反应,从催化剂的表面剥离,产品的分子扩散到主流体系中,经过分馏回收,得到需要的化工产品。

2.3催化裂化工艺技术的优化

在催化裂化装置的生产工艺技术中,催化剂是核心部分,通过三氯化铝作为主催化剂,形成新的催化剂体系,达到最佳的生产状态,得到更高的产品收率。通过吸收塔、解析塔及稳定塔的作用,将分离器中分离出来的粗汽油和富气以及其他装置生产出的轻烃成分进行稳定处理,才能得到合格的产品。催化裂化是重油轻质化的生产工艺,也是生产汽油、柴油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汽油、柴油的指标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环保的需求,因此,有必要优化设计催化裂化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满足用户对柴油及汽油的需求,为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提供先进的工艺。应用串联提升管反应器的作用,加强一次裂化和二次裂化的优化,增加裂化反应的区域,使裂化反应重返,减少干气等的产量,提高产品的纯度。通过低温催化剂的补充,达到最佳的反应效果,使催化裂化装置发挥最佳的优势,保证催化裂化反应的顺利进行。通过对催化剂体系的优化研究,强化不同的反应阶段,促进催化裂化反应的完全程度。通过对提升管反应器进行改造处理,提高中部提升管的管径,延长反应时间,使化学反应更加彻底。将旋风分离器和沉降器进行优化组合,增加再生催化剂溢流口,保证催化剂的再生效果。强化了汽油的脱硫效果,使产品质量达到更高的标准。

3结论

通过对催化裂化生产工艺的探讨,采用先进的催化裂化工艺,提高催化裂化的效果,得到最佳的化工产品收率,满足生产需求。经过现场实践的检验,对催化裂化装置进行改造,应用反应床或提升管的优化设计,解决产品质量问题。对催化剂体系进行优化,确定合理的催化剂体系,经过催化裂化装置的再生,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降低石油化工生产的成本,不断提高产品的收率,为石化企业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1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化工产业也有了较快的发展。目前,我国石油生产量日益增大,施工化工管道安装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石油化工设备的正常工作。石油化工管道处在易燃易爆、高压高温的条件之下,必须严格控制管道安装的质量。因该装置牵涉的工艺繁多、复杂,如果管道安装设计不合理就会引发泄漏、爆炸的事故,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文中以石油化工管道安装为研究依据,分析了管道安装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确保化工石油设备管道安装质量的对策。

一、化工石油管道安装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设计图纸不规范

在进行化工石油管道安装之前,施工单位必须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施工图纸展开专业的考察和研究,分析图纸设计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如果发现设计图纸存在问题,要技术对图纸进行修改、调整,后期的施工可以正常进行。化工石油管道设计上比较普遍的问题,在设计图纸上并未标出管道设计的温度及压力,没有这些因素,施工标准无法正确使用,从而降低管道的质量。

2.焊接施工管理不当

焊接作为整个管道安装的重要施工环节,该环节施工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后期管道应用效果。现阶段,有些施工单位不重视管道焊接环节的管理,致使多数施工人员不严格遵循施工要求展开施工,同时,在实际施工中饭存在随意性,不仅不按照设计要求展开施工,进行焊接时没有吧各个焊接口的位置对准就进行焊接,导致管道焊接缝隙太大,严重阻碍整个管道工程的强度及气密性。

3.管道防腐不过关

化工石油设备管道安装的时候,管道的防腐保温也是必须重视的环节,因石油化工自身的影响,同时大量有机酸、盐、碱之类的化学物质严重腐蚀管道。所以,在安装管道时,必须做好有效的防腐工作,有效避免出现管道泄漏、腐蚀等安全问题。

4.阀门安装存在的问题

阀门是管道的重要连接点,因对整个施工没有完善的考虑,阀门出现达不到施工要求、的问题,就会严重阻碍工期的顺利进行,有些施工单位存在侥幸心理,采用蒙混过关的办法,从而为管道留下安全隐患。因管道内出现不同介质的阀门,实际选用时也必须谨慎,做到科学、合理的选择。

二、确保化工石油设备管道安装质量的对策

1.精细设计安装图纸

设计化工石油管道安装必须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设计人员要对附近的操作情况有所了解,依照管道的区域、装置等情况展开设计。管道设计图纸上要对温度及压力进行明确的标写,避免因压力及温度设计不当影响管道的质量,如果安装细节同设计图纸出现冲突,施工人员应立刻上报,同多个部门召开商讨会议,为设计进行科学的修改,确保管道施工的质量。

2.完善管道焊接管理工作

焊接施工是化工石油管道安装的重要施工阶段,完善焊接管理工作,可以确保整个管道的施工质量。进行焊接之前,要准备好所需的焊接材料、零件等辅助物品,确保它们的质量和数量达到施工的要求;进行焊接时要严格遵循施工的规范流程展开,一段管道焊接结束之后才能开展下一段的施工,确保各个管道之间的严密性满足施工要求;焊接结束后,严格管理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特别要严格检查焊接缝情况,坚持先检查后处理的办法,确保焊接缝不会损伤管道质量。

3.强化管道防腐工作

管道安装完工之后,要对管道展开防腐管理,预防管道在实际应用中因不同因素的影响,出现腐蚀、泄露情况。可以现在管道表面喷砂除锈,随之均匀的涂抹一层漆,等待漆晾干之后,刷上一层面漆,随之绕上玻璃布,玻璃布绕好之后也刷上一层漆。必须注意,在喷砂之前,要明确管道表面是否有污浊,进行刷漆时要保证其均匀,缠绕玻璃布必须平整。为有效防止某些施工单位偷工减料,施工管理部门可以在现场检查材料的使用是否合理,确保防腐工作达到施工的要求。

4.科学安装阀门

应用在石油化工管道上的阀门要经过试验,合格之后方可使用。阀门应该安装在便于操作和维修的部位。实际安装时,阀杆不能面向下方;如果出现腐蚀性、危险性的介质设备,可以采用链作,可以与设备谷口直接进行连接。它们相互连接的管道上比较重的阀门可以采用吊起装置,必须在管段图上明确标出各个阀门使用的规格及型号,确保安装的阀门达到设计的要求。化工石油管道阀门安装过程中,一定不能把低压阀门安装在高压管道之上,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结束语:综上所述,化工石油管道安装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由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管理员等相互协调,辅助相关的设备、物质才能顺利完工。在实际施工时,施工单位必须严格遵循设计要求,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对策,确保整个管道工程的质量,提升管道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刘思嘉.石油化工管道安装常见问题及质量控制[J].价值工程,2012,31(15):78-79.

[2] 王雨田.石油管道安装中存在的问题剖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4,(15):84-84.

[3] 许红愿.化工石油管道安装相关问题的思考与认识[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1):66-66.

[4] 李艳华.化工设备管道安装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J].建筑与文化,2013,(4):314-315.

作者简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