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无线电通讯技术

无线电通讯技术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0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无线电通讯技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无线电通讯技术

篇1

中图分类号 TN0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5-0055-02

无线电通讯技术应用中往往要涉及到计量技术,计量技术对无线电通讯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针对无线电的在通讯和联系方面的应用往往更加多元化,为了加深对计量技术在无线电通讯技术中应用的了解,本文展开了分析,首先分析了计量与无线电通讯的联系,具体分析了计量标准的建立和无线电通讯中计量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对计量工作在无线电及通讯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对计量标准的量值传递和企业计量工作展开深入分析,希望能够对计量在无线电及通讯中的应用有所启发。

1 计量与无线电通讯的联系

1.1 计量标准的建立和无线电通讯中的计量

计量方式从古代到现代一直都是通讯技术中的重要表现手法,从秦始皇时期的烽火到现代社会的无线电通讯技术,其表现方式都是整个通讯技术的重要表现手法。无线电的通讯方式不断发展,将两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拉的更近,同时,随着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发展,整个计量方法中的单位表现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尤其是针对时间和长度的表现方式发生了重要的转变。

国际计量委员会对米的规定方式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其中米的定义主要是借助在时间法和频率法以及辐射波长法3种长度表现方式,基于光速的传播速度为299 792 458m/s,所以整个米的计量方式主要是在光速传播的基础上实现的。

无线电技术对通讯技术的贡献也是不可小U,在通讯技术中,各种通讯技术的指标都需要借助计量方式来实现,比如功率计、场强计、高斯计以及频率计等多种技术指标,在进行无线电技术使用中,这些计量仪器都是无线电所必须的。同时在进行无线电技术使用中,对其进行的技术检验,比如电压表,都是需要借助无线电检测技术来实现,所以无线电测试技术在通讯工具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检验作用。在计量方式中,各项领域都能够应用到无线电计量技术。比如在交、直流电流电压表、电桥、电阻箱、接地测试仪、光功率计、示波器、频率计等方面的应用。从上文介绍可以看出计量方式与无线电通讯技术上是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两者相互关联,并且相互促进发展。

1.2 计量工作中无线电通讯的应用

计量方式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现阶段,对于计量方式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传播标准值和无线电信号来实现的,这种量值传播方式上最普遍的一种传播方式,仅限于同频率的信号传播。计量工作中的量值传递手段主要包括有发播标准信号传递时间频率标准和电视制式标准,而计量方式中的测量手段主要有激光测距、激光测宽测厚、激光探伤、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光谱分析等方式,计量方式中的辅助手段主要包括有测量数据及控制指令的无线传递、利用工业电视(ITV)测量以及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传递计量统计数据及化检验报告结果等应用方式。随着卫星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同波段的进行量值信号的传播方式在通讯技术中应用十分广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信号传播的同时性。

2 未来计量工作中的无线电及通讯

2.1 计量标准的量值传递

计量方式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现阶段,对于计量方式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传播标准值和无线电信号来实现的,这种量值传播方式上最普遍的一种传播方式。而随着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同步卫星发播标准时间频率大大提高了接收信号的同时性。

这种技术方式的应用主要是利用了地球表面卫星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和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整个信息技术和计量方式的不断变化中,由于整个地球距离的广大性,所以距离的变化对整个计量方式的影响显得微乎其微,尤其是针对计量方式的应用来说,整个技术应用更加的具体。由于电波在真空中的传播距离要远比在大气中的传播距离,所以在进行电波的传输工作中,往往能够更加准确是进行界定时间和频率标准。进行无线电波的技术应用工作,可以优先利用无线电通讯,还可以进行传递标准全面考核(MAP)(Measurement Assurance Program)。尤其是针对电波技术的应用工作,必须要及时准确地进行数字处理和问题解决,有效利用多种计量方式和标准,以此来提高整个计量方式的准确应用工作。

2.2 企业计量工作

企业单位在进行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到更加优秀和高效的计量手段,在进行设备和产品生产过程中,进行实时准确地在线测量对整个产品生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产品测量工作中,要准确把握数据测量的实施性,以此提高整个产品测量的技术和标准。进行产品测量工作,首先要综合考虑到整体的产品生产和作业环境,在有些企业中,作业环境往往比较复杂,针对电波的传输有一定的干扰,所以导致电波传输工作受到一定的限制和阻碍,对有线传输造成很大的影响,在计量方式中,应用无线传输可以有效避免作业环境复杂对电波传输的影响,同时可以将数据传输成本有效降低。无线传输技术对整体的传输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响,其灵活性和实时性可以提高数据传输工作的效益,为数据传输工作带来一定的深刻影响。无线传输工作对于场地的要求不是很高,在工业测试中的精度要求也不是很高,所以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3 结论

总体来说,计量技术对无线电通讯工作具有重要影响,无线电在通讯和联系方面的应用往往更加多元化,为了更深入了解计量技术在无线电通讯技术中的应用,首先要分析计量与无线电通讯的联系,并对计量工作在无线电及通讯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对计量标准的量值传递和企业计量工作展开深入分析,以此提高计量在无线电及通讯中的应用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学成.浅析软件无线电技术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4(1):74.

篇2

一、无线电干扰产生的原因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我国通讯事业也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各种类型的无线电通讯装置的规模与数量也在随之增加、扩大。无线电通讯的主要优势就是使用简单、操作灵活。但其也存在一个较大的劣势,即极易受到通讯干扰。举例来说,在使用无线电通讯设备的过程中,如果干扰电压相对较高,且脉冲上升时间相对较快时就极易发生数字脉冲干扰的问题,对无线电通讯设备产生严重影响。

1、人为原因。一些无线电通讯设备生产者、经营者会随意在城乡结合地区或城乡区域利用卫星电视干扰器,以推销本企业的数字电视系统,提高经济收益,由此就造成通讯干扰投诉的增加。以上通讯干扰大多都是由于调频广播发射播出部门扩大发射功率亦或是改变发射设备发射地址以实现通讯覆盖范围扩大的目的导致的。在更改发射频率、发射地址之后,就会产生互调干扰、杂散发射,严重影响水上通信频率、航空通信频率。同时产生无线电通讯干扰的一大人为因素就是随意利用无线电通讯发射设备。同时很多的群众不全面了解无线电设备使用的规章制度。在实际生活中,也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随意使用手持式传呼机等,其会干扰合法用户的无线电通讯。

2、设备原因。通常情况下,无线电频率存在固定的特性,如果在同一个区域同时使用两个及以上的无线电通讯设备时,如果该通讯设备的发射功率、天线距离及工作频率符合一定的条件时,即会产生互调干扰。所以,如果无线电设备架设情况不合理,就会导致互调干扰的产生,对无线电通讯的正常使用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无线电通讯干扰的应对措施分析

1、加强无线电通讯仪器的保护。在安装无线电通讯仪器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仪器的防爆性能、防火性能,同时提升无线电仪器的密封效果。通常情况下,无线电通讯设备可以选用金属导管作为主要材料,若不具备这一条件,则可以利用双屏蔽电缆,保障表盖与仪器的契合,提升电气密封连接的效率。在对无线电通讯仪表开展抗电磁强度检验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仪器的密封性,由此才能确保测量数据的精确性。

2、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教育。相关单位要加强无线电通讯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教育,提高民众对无线电通讯设备法律法规的认识与了解,同时按照法律法规使用无线电通讯设备。具体来讲,可通过电视、网络、媒体等方式对无线电通讯设备的使用方法进行宣传,保障使用的合理性。

3、规范无线电台站的审批流程。通过对无线电台站审批流程的规范,同时加强使用管理,可以保证频率指配、台站设备和参数设置的合理性。如果在实际工作中,受到无线电使用人员的设台申请之后,要结合使用者的具体要求及使用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合理精确的计算,保证其工作频率指配的合理性、除此之外,还要加强与使用者的沟通与协商,尽可能的减少台站的设置高度,最终有效的防止无线电通讯干扰现象的产生。

4、设备的合理选型。欧洲共同体依照89/336/EEC指令,于1996年1月l日起强制对电子产品、电气产品进行电磁兼容性检测。在该检测中主要包括抗电磁干扰的检测。当前,我国出口至欧美等国家的无线电产品只有通过以上测试才能流入欧美市场,但进口至我国的电子产品还尚未实行标准化的认证与检验。但作为无线电通讯设备的使用人员,在选型时,可以合理选择设备的抗电磁干扰选项与指标,同时国内的电子设备要尽量选择具有完善开发检测的合法性厂家生产的电子、电信产品。

5、合理设置无线电设备的安装距离。具体要求如下,在无线电通讯设备的1.8米以内禁止利用对讲装置;部分PLC与DCS连锁设备一定要严格依照生产厂家安装的指示,保障APM站超过1.5米,TDC操作站距离超过3.5米。在无线电通讯设备规定使用范围以内必须要设置警示标志与警示标语,防止非正式人员利用该设备。

6、明确抗干扰数据。一般情况下,无线电通讯设备都会配置有标准的说明指导书,要将电磁干扰数据收集起来,同时按照有关的指标将仪表测量数据加以计算。同时在保障工艺安全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试验处理,归类划分测试结果,将该数据储存起来,以便后期处理的方便。

结语:本文主要分析了无线电通讯干扰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的措施,以供参考。

参 考 文 献

[1]林冲锋. DDS技术在无线电罗盘检测系统中的应用[D].兰州交通大学,2014.

篇3

目前,在上海地区仍然活跃着一支青少年业余无线电活动的积极分子,特别是有一支经过培训的教师队伍在默默无闻地工作着。

时代在变化,国际上的无线电通讯活动也不断在变化,我们要根据种种变化,不断丰富活动内容,不断开创新的青少年无线电通讯的活动领域。我们以为,要在下列几方面开展一些切合实际的工作:

一、加强师资培训

无线电通讯自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发明以来有一百年左右的历史,从过去原始的莫尔斯电码通讯发展到现今的卫星数字化通讯,电子信息技术与当今其他各个科技领域的发展速度相比是最为领先的,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加入,使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发展更为迅速!所以原来的一些青少年通讯训练的老框框也必须不断修改,使之不断地去适应这种高速度的发展。

抓教师的培训就是抓住了纲,深化学习内容,改进培训方案是教师研究的新的课题,我们将它提出来,希望成为日常工作来做。

二、教材的不断更新

基于前面说的无线电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速度,培训活动的教材也不能一成不变,最好是活页的,能够在后面不断加上去,前面过时的就要筛掉。要有一支不断写活页教材的师资队伍,另外还要加上动手培养的实验报告,包括一些实际的参考数据。

另外,无线电的设备(包括天线)也必需进行日常维护和更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层次。

三、加强网络的覆盖面

上海市青少年无线电培训网络目前的情况还够不完善,应该在以下两个方面多下功夫:

1、计算机网的无线化是发展方向,应该多朝这方面研究发展,无线化,就是通过无线电的发射和接收的形式来进行数据的传输和处理,在这方面,我们曾经做过一些实验,比如计算机的无线图像通讯和BBS无线网站的设置以及无线差转电台的设置等等,规模还没有形成,要将所有的无线电兴趣小组联系起来,甚至于可以在任何学生的家里建立终点接口;

2、小型化,在小学以及某些中学的兴趣小组里用计算机接上无线口子就能与主台及分络;学生自己亲自动手装小型的收发信机,并且也能与网络联系上,让学生有所为就有所得,况且在很小的发射功率下不影响其他的电子设备,无管会也很容易批准;

四、基层的活动课在校园内开展小型规模的无线电活动课

1、可以结合英语听力的课程,安排通讯英语和日常中小学教材的有机结合,利用无线耳机进行实际训练;可以加上无线话筒进行小范围内的交流,即普及了无线电的知识同时起到了很好的学习英语听力的效果,况且,参加人数不限制,可以大大地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参加;

2、无线电动手制作要有可以变化的电子材料,要留较大的余地让学生们开发智力,在学生中发现真正的对无线电感兴趣的爱好者。

3、要在兴趣小组中设立初、中、高三个层次;

五、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篇4

本书适用于射频电路设计与分析的大学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及工程师。

胡光华,高级软件工程师

篇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近年来我国无线通信业务也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在这样一个社会大背景下,近年来我国无线电通信领域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其不仅在无线电通信速度、稳定性、通信距离,及通讯效率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无线电通信领域的广泛应用,无线电通讯在智能性方面,也取得了极大的突破,其对于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需求,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等,促进无线电通信领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等,都有着重要作用。认知无线电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认知无线电相对于以往的无线电,其本质区别在于其具有很高的智能性,使其具有自动感知周围通信环境,以及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实现系统参数的自动转换,及动态检测等功能。此外,融入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无线电,其还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无线电中存在的频谱短缺问题,有效的提升了其频谱的利用率,因此认知无线电在通信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1 人工智能技术在认知无线电中的应用

在认知引擎中,认知核是其的核心部分,而对于认知核来说,人工智能技术亦是其最为核心的部分。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已有很长的一段发展时间,当前其也形成了一套相对十分科学完善的技术理论知识体系,然而该技术在认知无线电中应用情况,其尚处于初始阶段,因此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在认知无线电中的应用的相关研究,有着积极意义。以下将就几种常见的人工智能技术在认知无线电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详细探讨。

1.1 专家系统技术

在人工智能技术中,有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技术系统,其即是专家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够与其他众多人工智能技术联合使用,如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以及遗传算法人工智能技术等,其还能有效的应用于认知无线电中。该系统在结构上其主要有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知识库,另一个是推理机。知识库中,其储存的内容,主要是专家的相关知识体系;推理机模块,则包含着专家在应对某一问题时,其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推理过程,及其决策。该系统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借助系统中储存的专家知识,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推理,解决只有专家才能处理的问题,因而该系统具有较高的问题解决能力。将专家系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认知无线电中,其可以实现问题的推理及决策功效,其具体原理是,认知无线电可以通过专家系统中,其储存的知识体系,来获取相关知识,并储存到数据库里面,但用户,及其无线电外部状况及需求发生变化时,其就可以从数据库中,查询到其需要的相关知识,同时借助推理机的作用,对其实施推理,并作出相应决策,以达到对无线电的相关参数,予以有效调整的目的,以及快速对环境予以适应。如GLIPS就是一种在认知无线电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专家系统,其对于提升认知无线电的通讯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1.2 案例推理技术

在人工智能技术中,还有一种十分常见的技术,那就是案例推理技术,其也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人工智能技术之一。该技术是一种借鉴以往经历,并寻求与当前问题情境最为相似的案例,以找出问题解决方案的一种技术。该智能技术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在进行问题解决时,首先对以往的案例库进行查找,找出与当前问题情境最为接近的案例,与之相匹配,并借鉴该案例的成功经验,用于当前问题的解决中,其实质上是一种问题解决的优化过程。在新的问题解决后,其问题情境及解决方案也同样会被纳入到原有的案例库中,成为案例库的一份子。案例推理技术在认知无线电中的应用,其实质上就是认知无线电通过对周围通讯环境的感知,计算得到相关的工作参数,记录到案例库中,当其通讯环境发生变化时,其作出的工作参数调整情况,也会被记录到案例库中。这样一来,当认知无线电通讯环境出现变动时,其就可以从案例库中,找到与此时环境相类似的案例,然后再将其与当前环境予以匹配,对其工作参数予以优化,得到最优的工作参数,以保障认知无线电的高效运转。同时该通讯环境,及其工作参数,也将纳入到案例库中。如Soar就是一种当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案例推理智能技术,该技术在GUN Radio 软件无线电平台中,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3 遗传算法技术

遗传算法技术也是一种十分主要的人工智能技术,该技术的主要理论依据的是遗传生物学原理,其主要可以适用于目标优化问题的解决。其具体机理是,结合目标问题,构建其适值函数,让原始的种群,通过变异及杂交等方法进行繁殖,并从中找到最优解,从而为最优繁殖提供解决方案。遗传算法技术在认知无线电中的应用,则可以帮助其作出有效决策,如将无线电当成某生物系统,而其特征则作为一个染色体来看待,而其基因者与无线电的变量,进行对应,如带宽,及发射功率等。由此借助遗传算法,就可以获得无线电不同通讯环境下,其最优的工作参数了。

2 结语

由以上可以看出,人工智能技术在认知无线电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升无线电通讯效率,提升其问题解决效率,因此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在认知无线电中的应用的相关研究,有着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怡静,李大白,魏政霞.人工智能技术在认知无线电中的应用[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1,(02):51-54.

[2]柴新代,董旭,赵智涛.人工智能技术在认知无线电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16):3-5.

篇6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4-084-02

1前言

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灾后救援工作中,需要迅速确定幸存者的位置,并实施救援工作。但是一些自然灾害发生后造成地面建筑物的破坏或环境的改变往往不利于搜救队伍救援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在灾害发生后的生命救援黄金时间内更需要迅速确定遇难者的位置,因此,如何快速定位幸存者的位置并反馈给救援人员实施营救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灾后生命救援信息系统,在本生命救援信息系统的辅助下,可以在灾后迅速深入到普通人无法深入的地方进行生命信号的探测,并对其进行定位,将幸存者位置反馈给救援人员,进一步组织实施营救。

2生命救援信息系统原理

生命救援信息系统是将北斗导航系统、红外生命探测系统、可视遥控系统、无线电通讯系统和计算机技术集于一体的智能灾害无线网络服务系统。整个系统可以划分为北斗导航系统、户外移动检测平台、地面救援指挥中心和无线电通讯系统四个部分。户外移动检测平台为无线遥控直升机,遥控直升机搭载红外生命探测系统、可视遥控系统和北斗导航系统,地面救援指挥中心指挥人员可以借助可视遥控系统操纵直升机深入灾区,进行生命探测,红外生命探测系统探测到生命信号后锁定信号并将其定位,把其坐标位置通过无线电通讯系统反馈到地面指挥中心,地面救援指挥中心再联系就近的救援队伍进行施救,减少了救援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搜救准确度和救援效率。

3生命救援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功能

该系统由北斗导航系统、户外移动检测平台、地面救援指挥中心和无线电通讯系统四个部分构成。

3.1 北斗导航系统

北斗导航系统是整个生命信息救援系统的核心。北斗导航系统由空间系统、工程测控系统、地面应用系统和用户系统四部分组成。对用户位置的计算在地面中心站完成。北斗导航系统是在地球赤道平面上设置 2颗赤道角距约 6暗牡厍蛲轿佬恰K己礁哺乔蚴潜蔽?5皛 55?东经 70 皛 140爸涞牡厍6ㄎ痪任骄?00 m(1%l),工作频率:2491. 75 MHz。系统能容纳的用户数为540000户/ h。系统的工作过程:首先由中心控制系统向卫星1和卫星2同时发送询问信号, 经卫星转发器向服务区内的用户广播,用户响应其中一颗卫星的询问信号, 并同时向两颗卫星发送响应信号,经卫星转发回中心控制系统。中心控制系统接收并解调用户发来的信号,然后根据用户的申请服务内容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中心控制系统从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数字化地形图查寻到用户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户处于某一与地球基准椭球面平行的椭球面上,从而中心控制系统用数学方法求解圆弧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可最终计算出用户所在点的三维坐标, 这个坐标经加密由出站信号发送给用户。

3.2户外移动检测平台

户外移动监测平台为无线遥控直升机,该平台搭载红外生命探测系统、北斗导航系统终端和可视遥控检测系统。红外生命探测系统的功能是探测存在的生命信号,探测系统雷达信号发送器连续发射电磁信号,对一定空间进行扫描,接收器不断接收反射信号并对返回信号进行算法处理。如果被探测者保持静止,返回信号是相同的。如果目标在动,则信号有差异。通过对不同时间段接受的信号进行比较等算法处理,就可以判断目标是否在动。通过测试被探测者的呼吸运动或者移动来工作,由于呼吸的频率较低,一般每秒1到2次,就可以把呼吸运动和其他较高频率的运动区分开来。生命探测仪可以进行即时移动探测,其长距离天线侦搜状态下可以透过混凝土、砖、雪、冰和泥浆,探测遇险者的距离,并通过搭载的北斗导航系统终端对存在的生命信号进行定位并将位置坐标经由无线电通讯系统传回地面救援指挥中心。

3.3可视遥控系统

可视遥控系统搭载在户外移动检测平台上,主要由摄像机、无线信号转发器、接收器及遥控信号转换器等四部分组成,系统性能结构如图1所示。摄像机主要对搜救现场情况实时摄像, 并把视频信号转换为调频信号通过天线进行发射,视频信号无线发射部分芯片对摄像机输出的视频信号进行检波调谐处理,并且驱动高频晶体管放大视频信号,然后输出到天线进行发射。无线信号转发器主要用于接收摄像仪发射的无线视频信号,通过液晶显示器再现搜救工作面现场情景,救援指挥中心指挥人员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对直升机进行控制。

3.4地面救援指挥中心

地面救援指挥中心是整个救援信息系统的调度中心,操作人员根据直升机传回的实时画面对直升机进行遥控,进行户外探测。为配合本灾后生命救援信息系统硬件部分的工作,开发了“灾后生命救援信息系统”软件,救援指挥中心借助操作软件进行救援调度。

当户外移动监测平台上的红外生命探测系统探测到生命信号时,如图2所示的,在操作软件窗口上会有红色报警提示,并同时显示幸存者的位置。每一个救援分队也携带北斗导航系统终端,救援队的位置实时显示在软件窗口上,计算机根据幸存者的坐标和各个救援队的坐标计算选择距离幸存者最近的救援队,计算选择完毕后将该救援队的信息提供给地面指挥人员,地面指挥人员根据系统提示,呼叫该救援队伍前往幸存者位置实施救援工作,救援队伍接收到来自地面救援指挥中心的调遣命令以后借助北斗导航终端进行定位,赶往由指挥中心提供的地理位置实施救援,至此,一次“探测——数据传回——救援调遣——实施救援工作”完成。救援指挥中心操纵直升机前往其他地点进一步进行生命探测。

在操作软件上还会实时显示直升飞机的飞行时间和剩余续航时间,以便于工作人员安排遥控直升机的探测飞行时间,适时进行直升飞机的回收。

3.5 无线电通讯系统

无线电通讯系统是整个生命救援信息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最基本的通讯技术支持。在户外移动监测平台和地面救援指挥中心之间、地面救援指挥中心和救援队伍之间的通信都依靠无线电通讯系统进行。为了提高救援效率,搜救现场可能会有多个户外移动监测平台在同时作业,为了避免干扰的产生,每个户外移动检测平台和救援指挥中心的通讯信号应当设置专门的信号频率,并做好其他防干扰工作。

4应用举例

移动检测平台在指挥人员的控制下进行生命信号探测,如图3所示的,移动检测平台上的红外生命探测系统探测生命信号,发现生命信号后借助北斗导航系统将生命信号位置定位,并通过无线电通讯系统将定位信息传回地面救援指挥中心。每个救援队伍也都携带导航终端,每支救援队伍的位置实时传回指挥中心,各个救援队的位置显示在图2所示的系统界面上。计算机软件通过计算,选择距离幸存者最近的救援队伍,并提示指挥人员,指挥人员再通过无线电通讯系统联系救援队伍进行营救工作。如图4所示的,1为指挥中心,2、3、4、5、6、8为救援队伍,7为户外移动检测平台探测到的生命信号位置,根据计算机运算处理,救援队6距离幸存者最近,地面救援指挥中心给救援队6发送救助命令,救援队6前往幸存者位置7进行营救工作,同时将信息通过无线电通讯系统反馈给地面指挥中心,地面指挥中心接到救援队6的施救应答后操纵户外检测平台再去进行其他幸存者的搜寻工作。

5结束语

通过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核心搭建的生命救援信息系统,提高了灾后搜救工作的搜救效率和搜救准确度,能够有效的调度分配救援力量,降低了救援队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救援质量,有利于实现快速救援,必将在日后的灾后救援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U67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2-0182-01

伴随着航运事业的蓬勃发展,无线电通信导航在航海事业中的运用,往往需要有着一定的重要性。在无线电通信导航中,往往更加注重航运事业的迅猛发展,通过将水上的通信能力不断强化,对多种技术加以采用,实现航运的综合管理,在当前的海事卫星系统不断开发中,海上安全系统的实施和完善过程中,实现了通信技术的全面创新,并推动了当前航运事业的迅猛发展,对于海上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无线电通信导航系统

无线电通信导航系统,在科技的进步发展中往往有着多种形式,并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更是本着多种角色,实现水上无线电的通信导航工作。关于无线电通信导航系统而言,主要有全球海上安全系统、海上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海上船舶远航识别和跟踪系统,同时也存在海事卫星形式。

(一)全球海上安全系统和海上船舶自动识别系统

依据于国际的相关规定,国际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和海上安全信息,这些系统的构成往往有着多种形式。而全球海上安全系统在实际的搜救过程中,往往需要对搜救协调信息网进行不断完善,并对传播报告制度加以建立,通过对适当的无线电通信手段合理采用,并结合风险及时的做出相关的反应。传播自动识别系统主要是海上移动通信频带动作中的一种系统,将船舶和海岸之间的信息交流实现,通过认真的分析传播的识别码和位置,进而实现多路通信的过程,并将船舶的全程监控全面实现,将港口管理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

(二)海上船舶远航系统和海上船舶跟踪系统

海上船舶远航系统主要是一种人工编制的报文,对于报告的精度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并在通信距离的限制下,可以实现对远距离传播的跟踪和监视。通过和其它系统相互结合,并对船舶监控系统建立,在全球航运的生产管理中有着较广的应用。

(三)海事卫星

海事卫星主要是对电话传真以及安全通信等信息加以提供,是一种服务类的综合系统,海事卫星在实际的投产运行中,将卓越的性能充分发挥,并在其它领域中,得到大力的发展,一旦电力中断和通讯网络失效的过程中可以将应急通信的特长充分发挥。

二、航运事业中无线电通信导航的运用

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开展,就要结合当前航运事业发展中的各种工作要求,并在航运事业的运用中,做好水上无线电的科学规范管理。关于航运事业中无线电通信导航的运用和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方面就要做好无线电通讯导航设备的一种规范应用和管理,在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借助于海上航运部门中的相关移动通信标识情况,对其进行彻底的清理,并对管理的程序进行规范进行,将信息化管理技术进行更好的推广和应用,进而做好海上搜寻工作的良好保障和运行。

一方面就要将无线电管理局对于航运事业发展的相关情况的研究全面加强,通过对工作小组进行设置,进而将数据的通讯问题全面解决,对海上运输各类船舶航运安全进行保护,并做好整体上的规划工作,加强海上通讯工作的主要监管工作,海上传播航行安全以及运输安全保证的过程中,更要将海上交通安全监管和相关的搜救工作全面满足,对功能齐全的海上通信系统进行建立。

另一方面就要结合海上通信技术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海上通信技术,对资源合理的利用,在海上监管和实际的搜救业务结合的基础上,对资源合理的利用,并结合通讯系统以及海上监管的主要力量,实现现代化的海上通信网络发展,推动我国无线电通信导航系统的和谐发展。

最后航运事业中无线电通信导航的运用中,通过结合海上航运业的总体部署,全面加强无线电管理局的研究工作,创新海上通信技术,实现现代化海上通信网络的发展。

结语

随着我国交通通信行业的全面发展,我国海上航运业在总体的部署中,更加注重各项工作的积极开展,并在海上交通业的发展中,严格的依据于国际海事组织的相关规定和协议,将通讯服务的相关基础上设施实现,并在国际通用中,加强海上通讯工作的主要监管工作,做好规范统一的相关应用。无线电通信导航为航运事业保驾护航中,不仅仅保证了我国航海交通运输业的安全发展,同时在无线电通讯导航新技术引进中,有着多种业务结构,对于航海业务的安全有着一定的保障作用,同时也将领海的安全全面维护。

参考文献

[1] 邓媛.浅谈无线电通信导航为航运事业保驾护航[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5):90-90.

篇8

]1 RTK技术概述

RTK技术是指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定位技术,其定位乃是建立在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基础之上,精度达到了厘米级。RTK技术模式下的测量具有动态性、实时性的特点,为观测点提供的是三维坐标。从RTK系统的组成结构来看,RTK系统是由基准站、流动站、无线电通讯系统三大部分组成。而就定位方法而言,RTK技术采用了二次差分算法[1]。从工作原理来看,RTK系统中,基准站以无线电通讯体统为介质,将卫星信息传送到流动站,而流动站作为一种连接装置,起到了接收数据的作用,即接收卫星数据和基准站数据。在数据被接收之后,控制器对数据进行差分处理,最后得出坐标数据,即完成了定位。

2 RTK技术在地质勘查测量应用中的特点分析

第一,RTK技术应用于地质勘查测量中,对矿区环境的依赖性不大,换言之,即RTK技术能够做到只依靠一个已知控制点进行作业,即使矿区周围的已知控制点处于不可用状态,它仍然能够正常运作。第二,RTK技术具有直观快捷的特点。因为它使用的是控制器进行运算,所以数据资料从接收到计算,都显得直观而快捷,工作人员无需再做平差计算。第三,RTK技术具有精度高的特点。与导航型手持机相比,RTK技术测量结果的精度已经达到了厘米级,导航型手持机的精度远远比不过RTK技术[2]。第四,RTK技术对无线通讯技术的依赖性比较大,它需要依靠无线通讯技术来完成信息的收集。而当前的无线通讯技术条件下,数据链连接的范围一般只能达到10千米左右,最大也只能达到20-30千米。因此,作业距离非常近。在山区,这种情况更为严重。由此可见,RTK技术除了有点之外,还存在着局限性。

3 RTK技术在地质勘查测量应用中的优点与不足

3.1 RTK技术的优点

RTK测量技术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测量技术的新技术类型,近年来,它已经在我国地质勘查测量工作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而之所以将RTK技术应用于地质勘查测量,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几个明显的优点。第一,RTK技术的精度高。对RTK技术而言,只要具备了能够正常工作的基准站、流动站和无线电通讯系统,并满足其作业半径要求,就能够在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上达到厘米级。而RTK技术之所以能够有这样高的精度,主要是因为RTK技术不必多次搬动仪器,所以收集到了数据安全可靠,误差非常小。在地质勘查测量中,高精度意味着地形绘制与实际地质情况基本上能够达到一致,对矿产资源的寻找与开发有着很大的作用[3]。第二,RTK技术降低了作业要求。传统测量技术一般都要求两点之间能够光学通视,即两点之间没有遮挡视线的物体。而RTK技术则只要求两点之间能够满足电磁波通视和对天基本通视,这对山区等地形复杂、障碍物较多的地区而言,无疑非常有利。除此之外,RTK技术还基本上不受季节、气候、能见度等的影响,所以我国大多数地区都能够使用这一测量技术。第三,RTK技术的测绘功能强大。RTK系统中,流动站安装了软件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无人测绘,而这种测绘方式不仅节省了人力,而且还减少了认为误差,使得测绘的准确性得到保证。第四,RTK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从本质上来看,RTK技术是GPS技术的一项突破,它基于GPS技术而又具有传统GPS技术所不具备的优点[4]。在实际应用中,RTK技术已经体现出了诸多的优点,并且其巨大的技术潜力也预示着未来RTK技术将获得更多的突破,实用性将得到加强,整个技术将得到完善。因此,发展前景良好。

3.2 RTK技术的不足

第一,某些情况下,RTK技术的信号强度不够。RTK技术依靠无线电通讯系统来收集信息数据资料,而无线电通讯系统是依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这就表明,电磁波在信息的传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电磁波容易受到干扰,进而造成信息传输质量不稳定。比如,在“V”型沟谷,在山高林密的地区,电磁波就容易受影响,导致信息传输失败或者信息传输不完整。此外,距离对RTK技术的信号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如果工程点分布较分散,测量点之间的距离较大,那么无线数据的传输就会受到影响[5]。第二,RTK技术仍然存在多源性误差。虽然RTK基准站不需要频繁搬动,减少了误差积累,但是RTK技术却有着其他方面的误差源,比如卫星星历误差、卫星钟误差、作业中的对中误差以及多路径效应等。第三,RTK技术可能漏测地形。漏测地形对地质勘查测量工作而言是一项比较严重的错误,而RTK技术之所以会漏测地形,是基于以下原因,即地形难以分辨,而只通过几个测量点来测量无法满足测量的准确性。

4 RTK技术在地质勘查测量中的应用

第一,RTK技术应用于矿区控制测量。矿区控制测量是首级控制,而现行的RTK测量主要还是基于国家等级控制点,所架设的基准站有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国家等级控制点之上,这样才实现了直接性的测量工作。而这种测量方式一般是适用于国家等级控制点无法满足使用需要的情况。作者根据相关的工作经验及调研认为,RTK技术的矿区控制测量中的应用具有极高的精度,符合相关的标准。第二,RTK技术应用于地形测量中。地形对找矿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地形测量工作非常重要。当地形条件较好时,则可以直接使用RTK技术进行测量,采集并分析数据。通过这种方式,使地形测量的工作效率以及测图精度得到大大的提高。第三,RTK技术应用于工程点的布设中。在某些情况下,工程点布设对精度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当导航型手持GPS不能满足这种精度要求时,就需要使用RTK技术。在使用RTK技术时,只需要将设计工程点的坐标输入掌上机,之后再放样,就可以将点位布设到实地。这项功能是RTK技术所独有的,因而愈见其应用价值。第四,RTK技术应用于勘探线剖面测量。RTK技术的放样功能属于RTK技术的独有功能,而这一点决定了只有RTK技术能够测量勘探线剖面。其实际应用为:其一,利用线放样功能将观测点固定下来,不随便移动;其二,保证观测点的高程精度。

5 结束语

全球定位技术的发展给地质勘查测量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得地质勘查测量具有了多种可供选择的测量方法。而RTK技术因为精度较高等优点而在其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鉴于RTK技术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应当大力支持RTK技术的发展,使RTK技术在地质勘查测量中获得更多的应用。

参考文献

[1]乔天荣.网络RTK实时动态测量技术在地质勘查测量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1).

[2]罗永贤.RTK技术在地质矿产勘查测量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12(5).

[3]兰进京,孙清娟.RTK技术在地质勘查测量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4).

篇9

2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现状

2.1无线通讯应用普及范围不广

现如今,无线通讯高速发展,配置也更加地灵活,新的无线通讯协议和产品不断出新,现在的家庭、企业和单位都引进了无线通讯技术,普遍表现为家庭上网和单位办公的无线宽带和光纤设备,由于无线技术在运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加上部分单位技术人员对通讯技术知识尚不能很好的掌握,致使部分设备不被使用,其中就以单位和企业现象最为严重,这无疑成为无线通讯技术发展过程中的负面效应,所以应该加大对无线通讯技术的普及应用,实现无线通讯的真正价值。

2.2无线设备维护工作有待完善

无线通讯的传播离不开无线设备的使用,然而这些无线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导致电脑数据丢失、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给企业和单位带来经济上的损失,设备故障的发生原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和单位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未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二是维护人员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存在缺陷,三是企业或者单位在进行设备采购时为了降低成本,往往会选择一些配置不高、质量和使用年限都不是很好的设备品类,无疑加大了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所以企业要坚持做好设备的检查和维护保养工作。

2.3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通讯技术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相应的无线通讯技术,还要掌握通讯设备维护和保养技术。伴随无线技术的发展,其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在不断产生,由于无线通讯技术问题导致的故障给企业的发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严重制约着无线通讯技术的普及运用,这些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都源于无线通讯技术热源尚没有掌握相应的加密技术和设备维护升级技术。再加上實际工作中部分技术人员缺乏责任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无线通讯技术的维护工作。

2.4无线技术水平需要不断推陈出新

无线宽带技术的出现促进了无线通讯产业的加速发展,无线宽带技术凭借其接入方式灵活,上网速度快等特点为广大用户所接受。然而在实践使用过程中,无线电波容易受到天气的干扰,造成无线宽带接入技术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带着问题寻找方法,为寻找更好的使用切入点,3G技术应运而生,3G系统比现有无线技术更强大,不仅信号覆盖面广泛,还能支持数据、语言信号的传输和切换,成为全球3G发展技术的主流标准。然而社会越发展,科技越进步,人们对信息的要求就会更高、更严格,尽管3G系统相较无线技术强大很多,但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即面临竞争和标准不兼容等问题,广大用户期待移动通信标准能够统一,鉴于此呼吁,国际电信联盟研究制定了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将移动通讯系统和无限局域网、WLAN等其他系统结合起来,产生4G技术,实现了商业无限网络、局域网、蓝牙、广播、电视卫星等通信技术的相互兼容。4G系统作为一个全IP的网络系统,安全性更高、智能性和灵活性更强,传输质量也更好,但是笔者相信,任何系统都不会是完美的,在将来的使用过程中肯定会暴露其功能上的缺陷,所以期待通讯技术第五代、第六代甚至更强大的一定通讯标准的制定,以满足信息化高速发展的需要。

3无线通讯技术的改进措施

3.1推广软件无线电通讯技术

无线通讯技术的使用已普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无线通讯自身技术水平缺乏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所以无线通讯技术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的创新通信方法,优化网络配置,提高设备相关性能,确保无线通讯的可持续发展。软件无线电通讯技术的使用,不仅便捷和灵活,还有效保证了无线通讯过程中信息的安全性,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信息保密性的要求,值得在现有无线电通讯技术推广。

3.2完善通讯技术相关维护管理制度

无线通讯技术作为一项新型技术,在运用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通讯运行和技术维护管理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的管理措施不完善,无线通讯运行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问题。要让无线通讯技术发挥其价值,就要建立完善的通讯维护管理制度,做到定期对无线设备进行网络维护和升级,将其工作表现纳入薪资考核,以提高其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同时在无线通讯技术工作中,选拔专业技术强的人员担任维护管理工作,有效减少因人员技术问题而导致的设备故障。

3.3提高无线通讯技术人员整体素质

无线通讯技术专业人员目前还比较匮乏,少数懂技术的工作人员综合水平又相对较差,导致有些企业设备引进了,但是却没有相关的专业人员加以管理和维护,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所以企业在后期的人员储备过程中,要不断重视此类专业人员的培养和相关培训工作,让他们更加熟悉地掌握无线通讯技术,发挥无线通讯技术对企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4结束语

无线通讯技术的广泛使用,使信息传输过程不受时间、距离和空间的限制,信息传递灵活可靠,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由于无线通讯技术发展时间还比较短,相关服务技术水平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在以后的无线通讯技术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对相关服务网络、技术和管理等做进一步的完善,提高无线通讯技术水平,以便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徐迎,郑凌娟,龚宇清,杨尚瑾.光纤通信在电力系统通信中的发展前景[J].才智,2010.

[2]赵璐,张坤.对现代无线通信技术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J].民营科技,2012.

篇10

1 引言

常规的地形测量通常是应用全站仪配合测图软件进行,即首先在测区内布设首级控制网,然后布设图根控制点,最后在控制点上安置仪器测绘地形图。这种方法要求测站与碎部点间必须通视,受测距限制,且将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工作效率不高。GPS-RTK(以下简称RTK)定位技术具有精度高、速度快、施测灵活、点间不必通视等优点。本文探讨将全站仪与RTK相结合进行大测区的地形图勘测,在测区卫星信号较差情况下,采用全站仪测绘,反之则利用RTK进行地形数据采集。

2 GPS- RTK工作原理

RTK(Real 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测量系统主要由参考站(基准站)、移动站及无线电通讯设备三个部分组成。

在参考站上架设一台GPS接收机,另一台或是几台接收机置于移动站上,基准站和流动站同时接收同一时间、大于4颗GPS卫星的发射信号,基准站所获得的观测值与已知的位置信息进行比较,得到GPS差分改正值,然后将基准站这个改正值通过无线电通讯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移动站接收机,从而精化流动站GPS观测值,然后便可实时地获得测区任何位置精化改正后较准确、实时的三维坐标数据。

3 野外数据采集

采用RTK进行地形数据采集主要有仪器设置、坐标转换(点校正)、数据采集及其地形图绘制等内容。

3.1 RTK仪器设置

一、基准站的设置

基准站应该架设在地势较高且远离强电磁干扰和信号反射物的地段[1]。建立工作文件后,需要对基站进行一系列的设置。主要包括初始配置和基准站设置两部分。

⑴ 初始配置。初始配置主要包括对坐标系统、单位以及坐标几何的设置等。

⑵ 基准站的设置。主要包括对基准站选项与基准站无线电的设置。

篇11

蓝牙功能,是一种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和楼宇个人域网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蓝牙技术最初由电信巨头爱立信公司于1994年创制,当时是作为一种特殊数据线的替代方案。蓝牙可连接多个设备,克服了数据同步的难题。

蓝牙是一个标准的无线通讯协议,基于设备低成本的收发器芯片,传输距离近、低功耗。由于设备使用无线电通讯系统,它们并非是以实际可见的线相连,然而准光学无线路径则必须是可行的。射程范围取决于功率和类别,但是有效射程范围在实际应用中会各有差异。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2

中图分类号:TP277

为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结合我矿实际生产情况,把计算机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安全生产上。计划建设铜坑矿井下通信系统,系统包括井下人员,车辆定位;安全信息广播;无线电通讯;电子秤计量监控等子系统组成。

1 井下人员,车辆定位子系统

1.1 系统可行性分析

井下人员,车辆定位系统建设以主巷道,地磅,主溜井等重要地点为主,以较大采场为辅。充分利用井下现有的局域网进行无线基站的建立,并在455水平,405水平,355水平,305水平设立数据交换中心,把各水平收集到的数据通过光收发器把信号传输到地面,系统根据井下实际情况,显示基站及其范围内的人员动态分布。系统软件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软件,其作用是实现对下井人员进行人员定位追踪;第二部分为出入井智能考勤管理系统软件,实现对每个携带人员定位卡的出入井人员进行身份验证并将数据自动录入考勤管理数据库;第三部分为各中段平巷及斜坡道图形定位软件,实时刷新各中段人员动态和设备平面图;第四部分C/S客户端软件,软件采用C/S结构形式,使管理人员通过矿山内部网络,在矿区局域网覆盖范围内实现快速直观和安全可靠的远程监管。人员定位系统应用现代级联式光纤总线收发技术,结合先进的WiFi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能够实时、准确、直观的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和移动设备情况动态反映到地面调度中心的计算机系统,每位井下人员及重要的移动设备,均配备系统专门设计的定位卡,在其经过分布在井下的无线基站附近时,其定位卡信息被无线基站捕获并通过网络传送到调度中心人员定位系统主服务器进行信息处理和展现,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和移动设备的总数及分布状况;系统能跟踪每个下井人员入井、出井时间及运动轨迹,以便于矿山进行更加合理的人员调度和管理。该系统在我国部分矿山已经投入使用。

1.2 系统功能作用

系统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和SQL Server数据库相结合,图方并茂,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稳定可靠。系统提供井下指定人员活动轨迹及当前位置查询,整合人员考勤系统,可生成报表,形成考勤数据。可以根据不同的识别卡区分不同人员及车辆,系统基站修改,添加基站方便,统计查询进入特殊区域的人员,车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矿井。系统为各个矿车,矿车编号,司机编号,铲车编号,铲车司机编号等登记和维护功能,通过电子地图实时显示车辆状态,位置以及铲车出矿情况,可以达到优化行车路径,优化配矿,使用矿车和铲车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有效避免巷道堵车现象。

1.3 系统的目的和意义

(1)通过系统可以为事故救援、搜救提供强有力的信息,能够及时了解被困人员的位置,数量,撤退路线等信息,为救援工作提供第一手重要的资料。

(2)通过系统与识别卡可以有效地防范外来人员,车辆进入井下,保障我矿财产重大损失。

(3)更规范地管理我矿人员,车辆。提高全矿的管理水平,达到优化企业资源。

2 井下广播系统

2.1 系统可行性分析

井下安全广播系统适用于矿山井下人行道、各中断井口、休息室,候罐室等重点场所。系统采用HX-6006作为接收设备,广播安全信息主机通过光缆传输音频控制信号,并将音频信号编解码放大处理后再通过电缆传输到KJ-127Ⅱ型光接收副音箱中,设备采用大功率立体声高保真音频功放芯片设计,保障把信息能传输到井下各个水平,设备具有音质优美动听、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等优点,。设备工作环境温度在0℃~+40℃,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25℃);大气压力:80kPa~106kPa;无显著振动和冲击的场合;无破坏绝缘的腐蚀性气体的场合。我矿井下环境的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井下安全广播系统可以通过光纤局域网与我矿地面广播实行连接,把矿部,生产调度等通知及时广播到井下人员。

2.2 井下广播系统功能与作用

该系统集安全播报、调度指挥、音乐播放为一体,新一代的数字化语音系统,往常可以增强职工安全知道,进行安全宣传、教导,指定区域播放安全规章、安全方法、注意事项等。系统可以最简捷、最快的方法通知井下作业人员,如遭受突发性事故时,教导现场相关人员急迫涣散或采用相应安全方法,做到及时并有用的应急救援为井下工人提供安全知识教育,实时提醒井下工人注意安全,提高安全意识,及时播报地压活动情况,重要的生产、安全信息,播放音乐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

3 无线电通讯系统

系统可行性分析

由于矿井的条件较为恶劣,井下无线电网络系统采用有线光纤结合无线电接入点和无线交换机组合方式进行建设。采用此构建模式具有简单而强大的无线局域网集中式管理功能,无线电接入点(即AP)本身有存放任何配置文件,这样有利于AP的管理。管理人员只需简单配置无线交换机,即可实现开通、管理和维护所有AP设备以及移动终端,包括无线频普、无线安全、接入识别、移动漫游以及新用户接入等。铜坑矿在原有的光纤网络上再进行拓展,达到每个水平的主巷道,主要工作场所实现网络连接。这是保障无线电通讯网络覆盖面基础。无线电通讯系统有安全认证和数据加密机制,还有良好的网络扩展性。AP与无线交换机之间通讯,无需改变现在网络拓扑结构,也无需考虑协议兼容性,实现了拓扑无关的组网。

4 电子秤计量监控系统

4.1 系统可行性分析

系统采用通用双绞线进行传输数据,以LAN有线网络通讯、ADSL/调整解调器有线通讯方式和通讯接口,实现数据远程传输;制定相应的通讯协议。可向生产调度中心发送相关的各种数据及报表,通过网络技术使各种信息在局域网上共享,便于领导随时掌握生产情况。该系统具有远程拨号登录技术,实现了远程诊断功能,可在中心机房即时解决现场问题。系统组成由电子秤计量监控系统软件作为中心站。系统与局域网进行通讯协议转换,使得与局域网无缝连接。

4.2 系统功能作用

系统不仅使调度人员随时掌握生产的准确数据,还可直观反映电子秤开停状态,设备运行等生产设备信息,更加有效地指挥生产。系统具有丰富灵活的报表功能,可对班产量、日、月、年产量进行多种统计查询处理;生产效益统计分析功能,独有的防作弊数据处理功能;操作人员无需下井即可完成对井下电子秤的日常标校及状况管理;具有管理员密码,可防止他人随意改动参数;零点漂移自动跟踪功能模块,保证系统计量精度长期稳定;专用电源模块瞬间抗冲击电压大于4000V,超宽范围供电电压:AC85V―265V,适应恶劣的电网环境;可实现网络连接,局域网上数据共享,便于领导了解生产信息;具有远程诊断功能,可快速解决现场问题。解决我矿现在产量信息只能通过电话进行上报,人工记录等作业方式。利用电子秤计量监控系统可以自动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达到规范化、科学管理水平。

铜坑矿井下通信系统的实施将成为我矿信息化建设又一大进步。该系统将成为井下生产作业,调度指挥,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为我矿提高安全生产,人员管理,高效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服务。

参考文献:

篇13

无线通讯技术还呈现出可靠性高,机动性和可用性强的特点。由于采用无线接入的形式,无线通讯技术在运用中一般不受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能够较好的保持信息通讯的畅通,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同时,比起有线通讯技术来说,无线通讯技术设备更具小型化,传输数字和图像的

形式和方法更多样和智能化,这也决定了无线通讯技术较多的运用到军事地域通讯网的构建中,显示其高度的可用性和机动性特征。同时,无线通讯技术除了上述的优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缺点与不足。由于采用无线接入的形式,当传输距离远时,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就容易受到外界的拦截和干扰,导致重要信息的流失,造成了无线通讯传输中的信息的保密性较差,安全度不高的特点。在现代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和联系日益紧密时,无线通讯技术传输信号的这种不稳定性和缺乏安全性就需要采用新的方式加以创新和改进。

2无线通讯技术的创新化发展

在科技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克服无线通讯技术使用中的不足和缺陷,使其更好地适应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就要不断采用一些新的创新方式对通讯技术的缺点加以改进,促进无线通讯技术朝着更有利于人们生活的方向发展。

2.1采用数字通讯和蓝牙技术作为信息传输的主要方式加大数字通讯技术中系统频谱资源的利用,可以提高系统的通信容量,减少通信信号受到外界干扰,更好地确保信息在传输中的安全度。蓝牙技术在使用中不仅安全性高,其适用性也更强,利用该技术做成的传感器则具有更高度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2.2不断推广个人信息化和通讯技术宽带化发展个人信息化和通讯技术的宽带化都可以减少信息传输中的堵塞,提高信息传输速度。近年来,无线接入宽带和个人信息通信在全球的无线通讯技术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输的速度和稳定度。

2.3创新网络接入和网络电路交换方式在通讯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新兴的计算机网络融合不断增强与传统的电信网络的融合程度,创新网络接入方式,采用无线本地环路接入、移动蜂窝接入等新的接入方式,实现了多种业务信息的网络传输,更好的满足了人们工作和生活中对信息的传输需求。而IP网络作为网络电路过渡和创新的核心,能够更好地保持传输信号不受外界干扰,提升网络处理数据等各种信息的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