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食物安全知识

食物安全知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1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食物安全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食物安全知识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8-0117-02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应该以生物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学科中相关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有机适度地渗透相关知识和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具有一定的目的:增加食品安全知识,培养食品安全意识;2.具有计划性;3.尊重教学、科学导入;4.分量适中,目标恰当,要做到既不伤害学科教育又不加学生负担;5.要综合考虑学生、教材、教学形式。下面是我结合教学实践总结的一些适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一、结合教材内容渗透食品安全知识

生物研究的就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而这些都是食物最直接的来源,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知识,不但利于合理搭配食材,还能让我们学会科学的保存和运输等健康食品保存方法。所以我们一定要能结合具体的教材知识渗透食品安全知识。

例如,对于《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蛋白质》这节课,通过一些社会关注度很高的食品安全事件导入新课,并利用以上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这样可以让这节的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在正常的蛋白质与氨基酸教学过程中,对于后面的延伸思考题,可以组织学生分M后在网络或相关资料文献查找,然后再在课堂或者课外进行讨论、交流。

老师利用学生们收集的资料及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大头娃娃”所谓“头大”是因为食用的奶粉蛋白质含量不足,长期食用人体就缺少营养物质一蛋白质,这样机体内的蛋白质含量偏低,引发水肿。同时以这个例子,向同学们讲述蛋白质营养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高中生,处于身体发育及接收科学知识的关键时期,应该加强蛋白质的补充:三聚氛胺,是一种白色、无味、粉末状的化学物质,对身体有害,不能提供蛋白质营养。一些奶农为了个人利益,把三聚氛胺添加在奶粉里,可提高奶粉的氮含量,进而躲避检测机构对奶粉蛋白质含量的检测。婴幼儿食用了含有兰聚氯胺的奶粉后,会导致肾结石等疾病。

通过上的教学实践,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还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生物是一门与实际非常相近的学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调用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联系生活实际开展食品安全教育

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食品安全问题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果说课本上的食品安全知识对学生有离自己很远的感觉,那么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及时进行剖析就会有非常震撼的效果。如奶粉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大头娃娃”事件、“三聚氰胺”“性早熟”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食品安全的警钟,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关心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针对食品安全事件,我们培养学生对食品安全的科学认识,进行购物决策教育。生活中有可能会遭遇食品安全问题,因此,知道一些维权方法也是学生想了解的内容。

比如,对于“基因突变”的内容,学生已经通过课本认识到有许多因素容易引起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由于破坏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关系,因此对于生物个体来说一般是有害的,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那些可能引发突变的因素。

以此为契机,引导同学们思考生活中存在哪些因素。同学们很快就想到了亚硝酸。亚硝酸作为食品添加剂在许多食物的包装袋上经常出现,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损害不亚于农药。因为硝酸盐不仅容易诱发糖尿病,对肾脏造成的损害也十分严重。肾脏是过滤血液和废物、排泄水分及盐分的重要器官,如果人们摄取了高浓度的硝酸盐,肾脏的负担加重,容易引起溶血性贫血。除此之外,留存在蔬菜内的硝酸盐在酶和细菌的作用下,被还原成亚硝酸盐,进而与人体内的蛋白质类物质结合,生成致癌性极强的硝酸胺类物质。由此引导学生形成对于添加了亚硝酸的食物应该慎重选购、科学食用的意识。

根据高中生生物知识的了解惰况、食品安全知识的了解情况,我发现高中生较缺乏食品安全常识,自我保护意识极弱,并且存在较多的食品安全问题,造成了食品安全事件中受害者中未成年人占了相当一部分比例。因此,在高中阶段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是十分紧要的。结合日常教学实际及相关实验成果经验来探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实际教学意义。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全面细致地引导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才能抵制不良食品的危害,才能使不法商贩无利可图,退出市场,进而从根本上保障学生的饮食健康、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篇2

一、强化落实,确保群众餐饮安全

(一)要严格按照许可范围和自身接待能力提供餐饮服务,不得超范围超规模接待,并将预定年夜饭的就餐人数和主要菜谱于元月26日前上报县卫生监督所备案。

(二)要牢固树立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加强自身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把好食品(原料)采购、贮存、粗加工、切配、烹调、备餐、餐用具清洗消毒等各个环节卫生,杜绝食品安全隐患。

(三)要认真做好食用油、食品添加剂、调味料、肉类、酒类等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和台帐登记工作,严禁采购加工“三无”预包装食品和非法添加行为。

(四)要加强对食品采购、烹饪、备餐、摆桌及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等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工作,规范经营行为。

(五)要认真制定菜谱,不得供应生吃或半生吃海产品如醉虾、生腌海蛎等,禁止采购加工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食品如海豚鱼等。卤制品必须重新加热,鱼类、肉类必须煮熟煮透;尽量做到现煮现吃,隔餐食品在确保安全情况下方可食用;应配备留样专用冰箱,按要求做好食品留样,熟食品留样每份100克以上,存放48小时。

(六)要加强对冰箱(柜)及凉菜间、糕点间、水果切配间等专间的卫生管理。冰箱(柜)存放食品做到水产品、肉类、蔬菜分类存放,生熟分开,成品与半成品分开;凉菜间等专间做到专人加工、专室制作、专用工具、专用冷藏、专用消毒设备;严禁食品生熟混放和生熟刀具、砧板、抹布及容器混用。

(七)要加强仓库管理,做到分类分架离地离墙存放,保持通风、卫生,做好防潮、防尘、防鼠,并做到先进先出,仓库内不得存放农药、杀虫剂等有毒有害物。

(八)要加强从业人员健康和日常卫生管理,从业人员(含新聘、临时人员)应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建立个人卫生日检制度,禁止“带病”上岗。

(九)要保持经营场所整洁,及时清理废弃物、杂物,清洁用工具应存放在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区域。

二、强化监管,做好应急处置

篇3

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师应该结合当地实际,在教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注重其实用性――渗透生活常识、农业技术、生产绿色食品。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生物,并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和指导农业生产。

一、农村中学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农业技术和食品安全知识的必要性

农村中学肩负着双重任务,既要为上级学校输送人才,又要为农村经济建设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对于农村学生而言,中学毕业后,大部分的青年要进入社会生产与服务之中,并且,大多数人要从事农业生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地区多数以农业为主,依靠种植业、养殖业来发展区域经济。所以,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当地经济的兴衰、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农村中学的办学方向之一,就是为本地区培养发展经济的实用型人才,而生物学科与农村经济发展联系最密切。现行的中学生物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有一半以上是动植物、环境保护、生态及人口知识,这些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在接受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渗透生活常识、传授一些现代农业生产的实用技术,推广和普及农业科学新技术,生产绿色食品,显得十分必要。

二、农村中学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农业技术和食品安全知识的有利条件

1.农村学生对生物和农业具有丰富感性知识

农村学生从小就接触到动、植物及大自然,对农业生产及动植物比较熟悉,而且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具有丰富感性知识。在生物教学时可利用这一优势,渗透农业技术知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生物教学中,有便利的实验和实习条件

在农村,有广阔的农田、果园、畜禽养殖场,为生物教学便利的实验和实习条件。生物教材中涉及到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如农作物的栽培技术、田间管理,动物及家禽的习性观察和饲养等),都需要学生亲自操作、体验、感受才能形成较牢固的知识体系和技能。若将与此内容有关的课安排到实验场地去上,效果会更好。

3.各种实验材料和一些简易直观的教具容易得到

凡是涉及到动、植物方面的实验材料,在农村很容易得到,而且有些比较简单的动植物材料,稍加整理就可以制成直观教具,还能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4.有利于学生开展农业实验探究和老师进行教法、学法研究

农村中学附近大都有很多生态系统、食物链、环境污染的实例;学生家中有农田、果园和各种畜禽养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研究教法学法改革,并指导学生开展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教学中渗透农业技术和食品安全知识,提高教学实用性的途径

教师结合农村学生实际,采用“学以致用”的原则渗透农业技术和食品知识。

1.通过分析农业生产中的一些现象,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种子萌发时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时,可以列举当地喜温性作物玉米、瓜类等在春季播种过早时,会出现“种子霉烂”现象。用生物学知识进行分析:种子萌发时,需要的外界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水分、充足的氧气”。造成“种子霉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早春地温达不到喜温性作物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要求(10摄氏度),种子受霉菌浸染而造成“霉烂”。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种子萌发时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的理解。

2.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去分析思考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师可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例如,平时有些同学爱喝一些饮料,这些食品往往是添加了人工合成色素,虽然喝下去没有什么副作用,但色素本身又没有营养,不如喝白开水对身体好。又如,市场上烧烤的食品对学生也很有诱惑力,然而,烧焦的食品含有的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比较多;炒菜时不要放加碘盐太早,以免碘升华而使人缺碘,易导致大脖子病等。通过拓展和分析,让学生感到学习生物学知识很有益处,又富有生活情趣。

3.关注与生物相关的社会热点、食品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1)社会热点问题。随着经济发展和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人口、粮食、能源问题、生物技术等与人类生存质量密切相关的生物类热点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例如,1996年英国爆发的疯牛病、1997年香港禽流感、1998年东南亚猪脑炎、1999年比利时等国二恶英、2001年欧洲爆发口蹄疫以及2003年发生在我国的非典型性肺炎等。这些都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巨大的威胁,并且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性问题。

(2)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也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表现为:化肥、农药过量施用,使有害物质残留于农产品中;在养殖中乱用激素和其他药物以增加产量却使农畜产品却受到污染;在食品加工、制造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料、添加有毒物质的情况屡屡发生;此外: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引起的食物中毒;生物技术产品的出现、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险,造成了食品安全性问题。

通过对热点问题的引入,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了知识面。

4.找准生物教学内容与农业实用技术间最佳的结合点,加强实用技术教育

找准最佳结合点,不仅传授的农业实用技术易被学生接受,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生物教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加强理论知识渗透。教师应充分利用生物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尽量将农作物的种植和动物的饲养等实用技术渗透到生物课理论教学中去。

篇4

中图分类号:TS201.6;X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9-0275-01

一、转基因食品的含义

转基因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物种上使原物种出现新的性状,这种具有新性状的生物叫转基因生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按生物种类的不同,在食品领域中具有实用价值的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分为: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品和微生物。

理论上,转基因食品的主要营养构成与非转基因食品没有什么区别,都是由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酸等物质构成。但如果从营养成分的基因改良角度考虑,则会使食品中的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酸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的种类及构成高分子物质的排列顺序有所变化,这些变化并不会影响人类的饮食结构,也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然而,转基因技术和对其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转基因食品存在对人类健康形成威胁的可能。如:外源基因插入具有随机性,其插入位置的准确性影响其性状的表达;引入外源基因是否会在受体内产生毒素,在转基因过程中用来大量复制的DNA的微生物是否对人体有害等都需要经一步验证。因此,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在带来诱人的前景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国内外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发展概况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被鉴定出来,生物技术领域迅速发展。生物性状是由特定基因决定的理论基础的奠定,使生物改良基因工程技术应运而生;1983年,世界上第一株基因植物,一种对抗生素产生抗体的烟草出现;1990年第一例转基因棉花种植试验成功;1994年,一种可以抵抗番茄环斑病毒的西红柿被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在美国上市;1996年,美国人又将部分转基因食品推上商业化的进程。目前,美国共有43种动物、植物转基因产品通过FDA的认证,世界上众多国家也都紧随美国之后开始对转基因食品进行研究并使得部分研究成果进行商业化运作并正在形成可观的产业规模。

目前,我国转基因食品的研究与开发居世界中等水平,1993年3月中国水稻研究所研制的属世界首创的“转基因杂交水稻”研究成果通过专家鉴定。1999年9月,华中农业大学三项转基因水稻成果通过专家鉴定;1998年5月,我国农业部生物工程安全委员会批准6个准许商业化的许可证,其中3个直接涉及食品。目前,我国批准中间试验转基因植物48项,涉及食品植物9项,批准环境释放的转基因作物7种。

三、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议

自转基因技术问世以来,关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亦即用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是否有不良影响,转基因技术对环境、物种的进化是否有影响等一直就争论不休。不但普通消费者对基因食品安全与否看法差异很大,而且生物工程科学家对此也存在不少观点,有关争议如下:(1)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2)标记基因的传递可能引起的抗生素耐心;(3)转基因食品引起食物过敏的可能性;(4)其他:包括毒性、伦理方面和微生物安全等方面。

四、发达国家对转基因技术和食品的有关政策

世界各国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和政策各不相同。一般来说,农产品输出国如美国、阿根廷和巴西持比较开的态度,而农产品进口国如日本、欧洲各国则持相当慎重的态度。以美国为例:

美国是转基因技术的发祥地,也是转基因技术最为先进、应用最为广泛的国家。据报道,美国大豆生产中的30%以上,玉米20%以上都应用了转基因技术,而且5年后这些产品中的90%以上可能都是转基因的。由于美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国,因此对转基因产品及其国际贸易采取积极推动的政策。从科学家试图开发一种具有市场潜力的转基因植物产品开始至产品最终上市,美国的管理程序和管理机构分工为:(1)提交资料前的研讨;(2)大田试验许可;(3)向USDA请求撤销管制;(4)FDA对作物抗有害性状的管理;(5)FDA审查食品和饲料的安全性。为使消费者的到有关产品信息,按照现行的有关法律,FDA将在网上信息和结论,当然,如果某种产品上市后引起公众疑虑,FDA也有权立即从市场上撤出任何表明不安全的产品。

五、我们该如何对待转基因食品

在我国,有关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基本对策有:加强生物安全立法、加强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评估、防范因各国的标准和认证系统的差别而导致的贸易障碍、重视有关安全信息情报工作,特别是转基因生物有关信息的传播。基于以上原则,国务院于2001年6月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由此可见,国家明显加强了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管理力度。尽管有关转基因安全性的争议不曾平息过,但生物工程技术仍在不断进步,基于我国现在的国情,可以肯定的说,未来我国城乡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所消费的农产品中转基因成分的含量将明显上升。转基因食物对人类到底会不会造成影响呢?任何一种新技术都会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但目前为止的证据表明,与转基因技术所创造的利益相比,它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是相对较小的并且可以人为管理和控制。因为与大量带有毒性的化学农药对环境的严重污染相比,转基因这种取自物种的方法无疑是先进的。

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农产品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资源消耗性为主,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科技研究与开发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强对基因工程技术的开发,加快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的步伐。在积极采取主动措施的同时,又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殷丽君,孙瑾,李再贵.转基因食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曾北危.转基因生物安全[M].第一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篇5

中图分类号 TS20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2-0350-02

动物性食品主要为人体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VA和VB等营养物质,是人类饮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集约化和规模化养殖业的大力发展,动物性食品的产量大大增加。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活中肉、奶、蛋的消费比例也日益增加,人们对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也日益关注,特别是动物性食品中的药物残留问题已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要求知道所消费的食品中有何种药物残留、具体的残留量以及危害等,同时要求消费不含任何兽药残留的动物性食品。

动物性食品污染方式、来源及途径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出于治疗、疾病预防和促进动物生长的目的,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应用广泛,动物性食品中兽药的残留率很高;另一方面,工业“三废”和农药的滥用,都会引起大气、水体、土壤及动植物的污染,造成畜产品的不安全。通常治疗、预防动物疾病的用药一般是间断、个别的,而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用药是持续、普遍的,而且常在动物性食品上市前才停药。没有严格遵守休药期的规定,因而极易造成兽药残留量超标。

1 动物性食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

1.1 使用违禁或淘汰药物

有些药物容易残留在动物可食组织中,而且残留期长、对人体危害较大,因而我国规定禁止用于食用动物。但有些饲养者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长期使用,往往造成残留,如使用β2-受体激动剂(如瘦肉精等)后,在动物眼组织、肺组织、毛发中有显著蓄积。食用组织中以肝、肾中残留最高,肌肉脂肪中最低。当人体累计摄人量超过一定值或食人高残留(>100ng/g)的内脏组织(如肝、肾等)时,就会出现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震颤,其中四肢和面部肌肉最明显,轻者感觉不适,重者行走不稳、无法握物;其他中毒症状包括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腹痛、肌肉疼痛、恶心和眩晕等。使用类固醇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等)后,通过动物源性食物链进人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内分泌相关肿瘤、生长发育障碍、出生缺陷和生育缺陷等问题。给人体健康带来深远影响,而且多数激素类物质具有潜在的致癌性。

1.2 不按规定执行休药期

畜禽屠宰前或畜禽产品出售前需停药。但一些养殖户不按规定执行,对标有停药期的动物药品及含药物饲料添加剂,在使用时不遵守停药期的规定,一直到畜禽出售前仍饲喂药物或含有药物的添加剂饲料,这是造成药物残留最主要的原因。

1.3 药物超量使用

由于耐药菌的存在,目前在动物养殖中普遍存在任意加大药物用量,有时将治疗量当成添加量长期使用的情况。由于没有用药记录而重复用药的现象也较普遍。重复添加促生长药也是造成超量用药的原因,致使药物在动物体内残留的时间很长,即使按一般的休药期停药也可能造成残留超标。由于动物体内药物残留过量,当人们食用这种残留超标的肉食品后,会在人体内蓄积,产生过敏、畸形和癌症等不良后果,危害人体健康。

1.4 药物滥用

动物的疫病极为复杂,为获得经济利益,对动物治疗或预防性用药是必然的。但动物发生疾病时滥用抗生素,随意使用兽药或高效抗生素,而且任意使用复合制剂,或大量使用人用药物,均可造成药物残留。

1.5 饲料污染

饲料污染主要包括药物性饲料添加剂的滥用、过量微量元素(有毒金属元素)的污染、饲料霉变和饲料被致病微生物污染等问题。

1.5.1 药物性饲料添加剂的滥用。在养殖生产中,经常使用的药物添加剂有四环素类抗生素、合成抗菌药物(磺胺类、喹诺酮类和喹啉类药物)、抗球虫药等。多数抗球虫药和一些其他饲料药物添加剂,规定产蛋期禁用。但不少鸡场不遵守这些规定,造成药物在蛋中残留,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某些养殖场出于改善饲料转化率、提高生长速度、预防疾病等目的,而在饲料中长期添加亚治疗量的药物。

1.5.2 有毒金属元素(汞、铅、镉、砷、铬、硒、钼、锌等)及农药的污染。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和农业化学物质的使用,使有毒金属元素或其化合物污染环境,并通过相应的途径转移到饲料中。另外,饲料中过量应用微量元素添加剂也会导致有毒金属残留,有毒金属元素随饲料进入动物机体并达到一定量后,具有致癌、致突变和致畸“三致”作用。此外,用于生产饲料的作物也可能受一些农药的污染。如使用未经许可的剧毒农药,这些农药在作物果实中积累且不易被分解而蓄积。这些有毒物质容易在动物的某些器官积累,如动物的肝脏中铅、镉、砷、铜及农药残留量比肌肉组织要高的多。因此,不主张人们食用动物肝脏。尤其应反对将动物肝脏作为婴幼儿的食品。

1.5.3 霉菌污染。饲料中水分的含量是影响霉菌菌相及其增值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适宜的温度、氧气和能量。目前,已知能产生毒株的霉菌主要有曲霉菌属(Aspergillus)、镰刀菌属(Fusarium)、青霉菌属(Penicillium)和其他菌属(黑葡萄状穗霉、粉红色单端孢霉、木霉属、漆斑菌属)等。霉菌与霉菌毒素污染饲料后可以引起畜禽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可对动物免疫系统造成破坏,有的霉菌毒素还具有致癌、致突变和致畸等特殊毒性表现。

2 动物性食品不安全因素的应对措施

解决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必须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一个完整的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包括有关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保障体系与推广体系等部分。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有效地控制动物性食品安全,应采取以下对策。

2.1 加强部门管理

建立统一协调的畜产品管理、监督和检测机构,加强农业部门与卫生、质量监督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职能、职责整合。设置由上至下的权威、统一的食品安全管理、监督和检测机构,形成职责明确的管理体系,实施从生产到销售的协调管理月。

2.2 建立健全法制体系

建立健全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养殖场到餐桌生产经营全过程为管理主线,通盘考虑与畜产品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包括产地环境监测和控制,兽药、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生产、流通、使用以及畜产品原料的加工、包装、贮藏、消费环节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建立和完善与畜产品安全有关的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包括畜产品卫生标准、农药残留限量、兽药残留限量和环境污染残留限量标准及相应的残留检测方法标准。

2.3 加强相关的研究基础建设

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的科技保障体系,包括加强与畜产品安全相关的基础科学研究和技术储备,培养相关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并努力向公众宣传普及畜产品科学知识。

2.4 提高对畜产品安全的全民认识

大力提高全社会对畜产品安全重要性和畜产品安全问题给人民造成严重危害的认识,对畜产品行业的企业管理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进行畜产品安全教育和培训。同时重视全民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使消费者成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参考者。把畜产品安全问题作为保障人民健康、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保证社会稳定的大事来做。

2.5 提高畜产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友情链接
在线客服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