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儿童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儿童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1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儿童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儿童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篇1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030-02

礼仪,从大处说,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传统及精神的象征;从小处说,是衡量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一把标尺。随着国际间的交流日渐频繁,人们的语言交流、行为习惯等礼仪行为虽是个人的小事,但从小事之中窥见国家、民族的内在精神。礼仪教育要从小抓起,因为礼仪教育是一种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教育。在人成长的阶段中,儿童阶段可塑性大,是健全人格,形成良好生活和交际习惯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儿童不仅要接受知识教育,而且也要重视文明礼仪教育。如果我们忽视儿童的礼仪教育,必将影响到儿童完整“人”的形成。纵观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儿童的礼仪教育。分析同处于亚洲的日本儿童礼仪教育的特点,借鉴其礼仪教育的经验,为进一步改善我国儿童礼仪教育提供有益的建议。

一、日本儿童礼仪教育的特点

日本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因此日本一贯重视以礼为基础的教育,重视向学生传授儒家所提倡的礼仪,并将儒家礼仪编成教科书,因此,日本的礼仪教育领先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礼仪教育。

(一)重视家庭礼仪教育

日本儿童从小在家里就要接受礼仪教育,礼仪也是日本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日本的儿童在家中学习的第一堂课就是学会尊敬父兄。鞠躬是日本非常普遍又极重要的礼仪。父母会教给孩子知道向谁鞠躬,还必须懂得鞠躬的程度。在家里,孩子要向父亲鞠躬;弟弟要向哥哥鞠躬,女孩应向男孩鞠躬。孩子向长辈或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鞠躬时,要等对方抬头以后才能把头抬起,有时甚至要鞠躬多次。在日本,餐桌礼仪也是儿童的必修课。日本的父母从小就向孩子详细的讲解餐桌礼仪。例如,吃饭时,如果勺子上附着了黏性事物,一定不要直接用嘴或舌头将其弄下,而是要寻找其他方法。因为勺子是一件公共的器皿,如果个人用嘴去触碰,就会影响到再次使用,这样是极其不礼貌的行为。母亲在家里把饭做好了,但并没有告诉孩子吃,孩子就不能自己先吃。孩子在吃饭前,必须要先说一句“那就不客气了”。一方面表示自己要吃饭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示对父母劳动成果的尊重。除此之外,日本还有许多基本的礼仪,如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坐姿端正等等。日本的文明礼仪已经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设立礼仪室,开设礼仪课

日本儿童进入幼儿园、小学后要接受正规的礼仪教育。幼儿园内设置礼仪室,礼仪室内放置着日式的摆设以及和服。幼儿教师会身穿和服,教儿童学习日本传统礼仪。例如,在茶道课上,教师和儿童都穿着和服,教师给儿童示范如何倒茶,如何敬茶。教师的示范作用,使儿童能更好的领会礼仪的重要性。进入小学,学校设有礼仪课。如,“道德时间课”“友爱课”等,还有专门的礼仪教材。日本根据各年级段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确定不同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礼仪知识。如日本的儿童从一年级必须上“道德时间课”,每周两小时。课上教师向儿童讲解礼仪的重要性。课本几乎都是以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为素材,像仁、礼、忠、孝、义等思想全都包括其中。同时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要求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和养成基本生活习惯。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强调学生的体验性活动。例如,学校会安排学生到养老院、残疾医院等地接触并照顾弱势群体,学会友好相处。

(三)重视传统节日,体验传统文化

参加传统节日,体会传统文化是日本礼仪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每到传统节日如“儿童节”、“月见”等大项庆祝活动,从幼儿园到小学以及中学,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去参加到庆祝活动之中。目的是通过亲身实践,加深儿童对传统节日的理解。所以,日本政府专门提高了传统文化在学校礼仪课程中的比例,将其融汇在礼仪教育和日常生活中,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和理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的凝聚力。

(四)重视开学和毕业典礼

礼仪不仅包括“礼”还包括“仪”,“仪”笼统的说就是仪式。日本非常重视学生的开学和毕业典礼,甚至幼儿园毕业都有隆重的典礼仪式。每年的四月是日本新年度的开始,也是日本开学典礼的时候。无论是在开学典礼还是毕业典礼,校长、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都要穿戴正式,一丝不苟地完成整个仪式。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都有明确的程序,虽然每个学校不尽相同,但中小学典礼大体上包括唱国歌,领导讲话,学生宣言以及才艺表演等环节。例如在小学毕业典礼上,全体人员唱完国歌后,班主任点到谁的名字,谁就走向主席台,从校长手中接过毕业证书,鞠躬敬礼,然后发表简短的“演讲”。孩子们童真的人生“宣言”,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父母的心,有的父母喜极而泣。仪式接近尾声,毕业生用声情并茂的才艺表演表达对六年时光的回忆和留恋,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对父母和老师的感谢之情。最后,《再见》的旋律和掌声响起,待最后一位毕业生走出会场的大门时,掌声和音乐旋律才会停止。

二、日本儿童礼仪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篇2

礼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行为艺术,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使得生活与工作环境更加和谐。所以若想使得礼仪教育更加具有时效性,必须将礼仪教育融入到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与细节,使得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感受礼仪的魅力,养成讲礼仪的行为习惯。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融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重要性

1.礼仪教育生活化的需要由于幼儿所处的特殊年龄段,使得其在学习和理解能力方面不够成熟,如果单纯进行课程化、理论化的礼仪教育,效果一定不够明显。因此,需要利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得幼儿园礼仪教育更具科学性。教师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有意识的融入礼仪教育,能够使得礼仪教育与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各个细节相整合,进而使得礼仪教育能够脱离生硬的讲台,走进学生的生活。2.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礼仪习惯的需要将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能够使得幼儿在身边的每一件事情、每一种状态、每一个细节中感受礼仪的魅力,在脑海深处能够建构出礼仪的“模型”,进而在日常生活中对各项礼仪进行使用,最终在成长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因此,幼儿园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是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礼仪习惯的需要。

二、幼儿园礼仪教育在幼儿生活中的体现

1.礼仪教育与教学实践相整合幼儿园教育体系中,学科教育是重中之重。因此,若想使得礼仪教育与教学实践有效融合,必须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将礼仪教育进行正确的把握,使得礼仪教育能够渗透到各学科的教育中,将原本生涩的礼仪教学内容变得活泼生动、易于理解。例如,在《小熊做客》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轻敲门、如何与客人进行问候、做客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细节等礼仪进行重视,使得幼儿在学习故事的过程中感受礼仪的重要性,进而实现将礼仪教育与教学实践相整合的目的。2.礼仪教育与生活细节相融合幼儿园教育是根据不同儿童年龄段特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形式,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势必与周围的伙伴、老师进行交流。因此,将幼儿园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需要将礼仪教育与每一个生活细节进行整合,使得孩子能够随人、随时、随事、随地、随境的接受礼仪教育。例如,在午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排队、礼让、节约等礼仪内容进行渗透,使得能够认知礼仪是一种美德。通过此种日常化的渗透,儿童可以对礼仪教育的内容在现实中具有实践的经验,进而使得生活与礼仪更加贴近,促进儿童自然的将礼仪教育的内容运用到日常的行为中,进而达到礼仪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幼儿园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具体措施

1.礼仪教学形式多样化现阶段,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存在,诸多家庭呈现“4+2+1”的模式,即“四位老人、两名家长、一个孩子”,使得“公主病”现象严峻,导致儿童礼仪缺失。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孩子创造讲礼仪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而针对幼儿园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在进行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实现寓教于乐,所以教师应该将故事启迪、游戏童谣、情景表演等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与礼仪教学相整合,使得儿童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获得礼仪常识、养成礼仪习惯。2.构建鼓励性评价机制若想实现幼儿园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构建鼓励性的评价机制非常关键。幼儿教师应该对儿童在一日生活中的表现进行有效的关注,对于一些在礼仪行为上表现良好的小朋友进行及时的鼓励,促进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对礼仪保持高涨的兴趣,进而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四、结语

幼儿园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促进幼儿园礼仪教育更加具有时效性的要求,是促进幼儿能够在生活中感受礼仪、了解礼仪、认知礼仪的需要,更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水平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孙洁.幼儿园礼仪教育浅谈[J].艺海,2014,(03):128-130.

篇3

约翰・洛克(John.locke,1632-1704)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不仅提出了“白板说”,还提出了由体育、德育、智育三方面教育组成使人们得到和谐发展的教育体系,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所著的《教育漫话》一书中①。《教育漫话》一书于1693年出版,是英国几个世纪以来最重要的一本教育哲学著作之一。在18世纪,这本书几乎被翻译成所有重要的欧洲语言,而洛克以后的几乎每一位欧洲教育家,都承认这本书的价值和影响。《教育漫话》对教育的作用、目的、内容、方法途径等都做了介绍。

洛克是唯物主义经验论者,他坚决反对唯心主义的天赋观念论,强调教育在绅士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洛克说:“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充分肯定了教育的作用。

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绅士。他提出绅士必须是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才,应该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品质②。绅士教育的目的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新人培养规格的要求。

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洛克认为教育的内容由三个方面组成:体育、德育和智育。他认为对绅士的教育应当从体、德、智三方面入手。体育是绅士教育的基础,德育是绅士教育的灵魂,智育是绅士教育的辅助部分,它的作用在于更好地进行道德教育③。

洛克在该书中提出了许多可行的教育方法与途径,比如以理服人;奖励与惩罚相结合;尊重儿童与树立榜样;用游戏进行教学等④。还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教育原则,比如早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顺应自然与理性约束原则;奖惩结合的原则;寓教于乐原则,等等。

可以说《教育漫话》一书是洛克的心血之作,包含了教育方方面面的内容,下面我就从洛克提出的绅士教育中绅士必备品质之一的礼仪说起,探析洛克的礼仪教育思想。

一、洛克的礼仪教育思想

洛克认为礼仪是绅士必不可少的美德之一。美德是一种宝藏,是一种精神上的宝藏,良好的礼仪是使它们光彩夺目的唯一途径。“礼仪是在他(绅士)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的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⑤。平时我们往往说一个人受人欢迎,与他的举止言谈有关系,而举止言谈就是礼仪。礼仪说来简单,但是做起来不那么简单。比如见人打招呼,脱帽是必不可少的,但仅仅脱帽问好是不够的,而应该斟酌对方的人品,根据当时的情境,使自己的言谈、表情、动作、姿态、位置等全都合乎场合。这是要通过养成习惯、运用才能掌握的。洛克认为这些礼仪对于儿童来说很难掌握,是儿童力所不能及的,但是并不代表就可以放纵儿童,教导礼仪还是应及早。如果不从小正确引导,就会导致将来与人交往时还要担心自己的行为、言谈等是否适当,若不适当便会出现勉强、不自然、不优雅的样子,动作与语言很难相互协助。正确引导儿童拥有好的礼仪的最好方式不是交谈,而是在儿童身边寻找好的伴侣(我认为洛克所说的伴侣就是榜样)。伴侣数量可以是多个,比如儿童亲密接触的伴侣中有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的人,这个儿童如果没有受到其他伴侣这方面好的影响,那么他的心胸一定不够宽广。也就是说在儿童幼年时期,他的礼仪不会超越身边所接触的伴侣。

洛克认为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⑥。改善礼仪不良的毛病唯一的办法是多与人交往。同时注意遵循一个原则: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他人。首先,我们要看得起自己,看得起自己并不代表一味骄傲自大,而是充满自信。在面对陌生人或者长者时,要尽量表现得自信些,不要羞怯,否则会导致自己表达出来的思想、言词、表情、姿态等都紊乱不得体。其次,要看得起他人,尊重他人。为了避免看不起他人的情况出现,洛克认为有两件事情是必要的,第一,要有不愿得罪他人的心;第二,要有表现那种心情的最受欢迎与最悦人的方法⑦。有了那种心情是礼貌,有了那种方法是得体。这些与地区地域的文化有关,我们要学会入乡随俗,观察那些有教养的人们的举止,从中学习,内化为自身礼仪。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防止礼仪过繁。也就是说不要把他人不愿接受或感到不安的礼仪强加给他人。这种礼仪方式绝不是一种良好的礼仪,甚至会使他人感到厌烦。良好的礼仪的功用是使那些与我们交往的人感到安适与满足。

二、洛克礼仪教育思想中提及的应避免的不良品质

洛克认为以下四种品质是与人们喜爱的社交礼仪不相容的。这四种不良的品质,无论哪一种产生,都会掩盖礼仪的光辉⑧。我们应极力避免这四种品质的产生。

(一)粗暴

粗暴,即一个人对他人没有礼貌,不顾及他人的立场、喜好、性格等,表现出对他人的不尊重,或者表现出自己粗鲁、脾气暴躁的劣根性。这种粗暴的品质是不分人的,无论是乡村野夫,还是知识分子都可能拥有粗暴的不良品质。我们必须明白若存在这种不良品质,则很难与他人和睦相处,如果想拥有朋友,受到他人的尊重,就必须摒弃粗暴。

(二)轻蔑

轻蔑,即瞧不起他人。这种不良品质会表现在语言、动作、表情上。不论是谁受到轻蔑,都会发自内心地感到不愉快,从而对发出轻蔑的人产生厌恶感。因为没有任何人心甘情愿被他人看不起。洛克认为要有良好礼仪的原则就是,看得起自己,也要看得起他人。

(三)非难别人

非难别人,就是故意找别人的错处,并加以刁难,这是与良好礼仪相违背的。即使有的时候有些人会犯一些错,但是没有人愿意自己的错误被别人当众指出,或者背着自己在他人面前曝光,一旦被曝光,内心就会感到不安,甚至会愤怒,最终将归罪于非难自己的人。非难他人通常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嘲笑,另一种是反驳。嘲笑他人,也许在某种程度上会引起周围人的共鸣,或者是给周围人带来欢笑,但是被嘲笑的人是什么样的心态呢?也许就印证了那句古话,真想有个地缝钻进去。反驳分为适当的和不适当的。如果在私下对方有过失,你出于善意委婉指出,并不到处宣扬,就是恰当的,这要注意方式方法,注意不要违反礼仪。如果在公开场所,反对别人的意见,纠正别人的错误,让别人感到不受尊重,那么无论你的本意是什么,这种行为都是违背礼仪的,是非难别人的表现。

(四)刁难

刁难,常指不合时宜的,使人生气的言行举止,无论是受到他人的何种刁难,比如怀疑、不屑等都会让人感到不安。不安会导致幸福感降低,失去幸福感,就无法与其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

三、洛克礼仪教育思想的启示

在我国,礼仪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礼:本义是敬神,引申为敬意的意思。仪:是礼的动作或方式,是外在形式。礼仪包括仪表、仪容、穿着、交往、沟通、语言等内容。

(一)认识礼仪的重要性

洛克认为礼仪应该及早抓起,而不是一味地后天补足。人的教育,不仅是为了人体质的健康、智力的发展,还要健全德行。礼仪就是德行的必备要素之一。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与他人交往,而要让对方感到自然、舒适,我们就要学会礼仪,比如如何尊重他人,一次脱帽、一次弯腰、一个微笑都要恰到好处。良好的礼仪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我们首先要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其次要通过导师的教导,交往中的观察,经验的总结,真正对礼仪有所体会,但是光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礼仪的度。

(二)掌握礼仪的度

我认为礼仪是有“度”衡量的。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不能礼仪过繁,我认为洛克所说的礼仪过繁就是超过了礼仪的限度。在平日生活中,我们在礼仪方面常会犯两种错误:一种是礼仪不足,另一种是礼仪过度。礼仪不足,一般表现为没有充分体现自己的绅士风度。举个例子,一名学生在走廊上迎面碰到学校的老教授,通常情况下学生都会向教授问好,然后迅速闪开。不能说这位学生没有礼仪,只能说礼仪不足。比刚才礼仪不足有所改进的做法应该是学生向教授问好(包括语言和微笑)后,侧身走到走廊一边,等教授离开后,再忙自己的事。如果遇到教授手持重物(比如书、本……),就应主动询问教授是否需要帮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许在这个场景中你会用更好的礼仪应对。至于礼仪过度很好理解,通俗地说就是礼仪用得太多,而对方并不喜欢。礼仪的目的是更好地与人交往,不管是礼仪不足还是礼仪过度,都不利于人际交往。

(三)正确运用礼仪

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就是要学着运用礼仪。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使用的礼仪是存在差异的。比如,在长辈较多的场合,作为晚辈,你应该更加谦和,更加尊重长辈,向长辈虚心学习;在同辈的场合中更多的是互相尊重,交流思想,此时礼仪不能过度,否则会引起同辈的讨厌。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以供参考:

1.注意分析场合;

2.观察交往对象;

3.把握礼仪的度;

4.运用礼仪要灵活。

礼仪不像书本上的知识,背下来就会了,它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应用的。

如何判断你的礼仪是否适度,是否运用得当,就看你是否符合洛克所说的“凡是知道如何使得对方感到舒畅,而自己又不至于奴颜婢膝,降低身份的人,他就可以说是得到了处世的真诀,到处都会受到欢迎与重视”⑨。

注释:

①李霞.不同视角下洛克的道德教育观.集美大学学报,2009,Vol10,2.

②崔绍怀.论洛克《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Vol33,1.

③陈洁珂.浅析洛克的教育思想.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Vol23,6.

④陈亚丽.洛克教育思想探析.集美大学学报,2002,Vol3,3.

⑤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67.

⑥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18.

⑦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19.

⑧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20.

⑨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22.

参考文献:

[1]李霞.不同视角下洛克的道德教育观[J].集美大学学报,2009,(10).

[2]崔绍怀.论洛克《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33).

[3]陈洁珂.浅析洛克的教育思想[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

[4]陈亚丽.洛克教育思想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2002,(3).

[5]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篇4

一、有关幼儿礼仪养成教育概述

1、幼儿礼仪是指幼儿在与同伴、成人交往活动中表现出的和谐、文明的态度、行为或品格,它包括礼仪意识、礼貌用语、仪表仪容、形体姿态、道德行为规范五个方面。

2、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理论依据

(1)心理学理论。学前心理揭示从出生到入学前(0—6岁)儿童心理的发展是身心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礼仪教育只有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育的规律,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才能形成养成教育科学的梯度序列。

(2)《纲要》及《幼儿园课程标准》。学前教育着重抓好礼仪启蒙教育和礼仪行为养成教育,通过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福建省《幼儿园课程标准》,可以清楚地罗列出学前儿童的礼仪目标和内容,形成一个由低到高的梯度序列的完整体系。

二、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现状

在调查问卷得前测中,我们发现,幼儿对礼仪知识知之甚少,礼仪认知与礼仪行为相脱节。幼儿礼仪水平好的占总调查数的9.9%;中等水平的占80.5%;差的为9.6%。在设计的情景中,随机测查了35名幼儿,“进屋先敲门”的为“0”,“主动问好”的占42.8%,“征得同意后再玩玩具”的为“0”。另外,在回答“为什么上课时不能乱插嘴”时,大部分幼儿回答“老师要批评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大环境中不文明行为对幼儿的礼仪行为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视不够和教育方法的不当。通过前测问卷,发现大部分幼儿知道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也了解在学校、社会、家庭生活中如何做到讲文明、懂礼貌,但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就有部分幼儿不能去做,可见,在文明礼仪方面还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加深幼儿的认识,让他们知道文明礼仪对自己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变老师督促引导为自觉行动。

三、策略

1、教师必须先行加强教师个人礼仪修养。加强教师自身的礼仪修养要认识到礼仪包括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底蕴。外在的言谈举动要有内在的道德修养,文化修养作为支撑;反之内在的底蕴需要外在的话语,行为间来体现,所以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所以要同时进行加强培养。从外表上看有仪容、表情、服饰、举止、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内在气质涵养上看有文化修养、专业理论知识、业务能力、探索精神、团结合作精神和高尚的思想、积极乐观的态度。

2、利用儿歌培养幼儿礼仪交往的行为。在音乐课中,我们可以教授学生一些礼仪方面歌曲,或者教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自编一些礼仪歌曲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将礼仪通过唱歌形式熟记于心。比如:《礼貌歌》中歌词为:“小朋友,讲礼貌,见老师,问声早,见同伴,问声好,告别时,说再见,向人家,借东西,说一声,谢谢你;踩了人,多着急,快快说,对不起,碰了我,不生气,轻轻说,没关系,小朋友,要友好,不要做,小霸王,小伙伴,手拉手,你我他,好朋友。”

3、美化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讲礼仪的氛围。(1)让幼儿生活在一个整洁优美的环境中,感受到幼儿园的美,用美的环境引导幼儿注意环境的整洁卫生,爱护幼儿园的一花、一草、一木。礼仪教育的要求,在教室墙面上布置一些与主题相一致的儿童画面,如“走楼梯不推挤”、“互相问好”,用视觉语言暗示、提示幼儿。(2)让孩子在讲礼仪的氛围中,学会礼仪规范,如每天早上来园,请两个小朋友轮流站在门口和老师一起接待幼儿,向小朋友们问好等。在班里放置一面美容镜,让幼儿随时整理自己的仪容仪表。良好的礼仪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利于幼儿礼仪行为的养成。

4、开展各类评比活动。通过开展各类评比活动来激发幼儿礼仪行为习惯的评比,为礼仪习惯养成最好的学生树立榜样,使得其他学生有个活生生的学习标杆。比如:开展“家长礼仪行为标兵”评比活动,开展教师“礼仪之星”评比活动,开展幼儿“星级礼仪行为标兵的评比”活动,开展文明班评比活动等等。以开展文明班评比活动为例:每月我们将对18个班级进行评比,对文明班的评比有具体的要求,实行一票否决制,凡是班级卫生当月扣分或幼儿出现安全问题,一律不得进入文明班的评比,被评上“文明班”的班级,在全体教职工会议上由园长室授予“文明班”的循环三角旌旗,学期结束也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5、在阅读活动中,渗透文明礼仪知识。幼儿很喜欢听故事,他们也正是在倾听的过程中,培养了好习惯,增长了新知识。所以在阅读活动中,可以多让他们接触相关的知识和绘本。如“小猪的妈妈做了许多饼,猪姐姐想吃,她对猪妈妈说‘请给我一张饼’,小猪不小心让饼掉到了地上,小猪忙说‘妈妈,对不起!.”通过小小的礼貌故事,孩子们认识了“请,谢谢,对不起……”等一系列礼貌用语,也初步了解如何去正确地使用。

6、在日常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各种角色,学习各种社会规范、行为准则。教师应抓住游戏时的各种机会,来实施幼儿的文明行为教育,捕捉有利的时机,及时进行随机教育,巩固一些好的道德行为,克服一些不良的行为和动机。

7、家园共育。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并不是靠幼儿园单方面就能做好的,必须要家园合力,共同教育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1)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宣传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礼仪教育观,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同步。(2)利用家园联系册、幼儿成长册、家园专栏等,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及班级开展的礼仪活动、自己孩子的文明礼仪情况,并要求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充满文明礼貌的生活环境。(3)引导家长在平时的社交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热情大方、文明礼貌的好习惯,规范孩子的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品质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促进儿童的发展是现代教育核心价值的定位,儿童立场应该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立场。好的教育一定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无论何种教育,归根结底只有通过儿童自身的选择与建构,才有可能真正形成儿童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意、态度、品性等的发展)的现实。”①幼儿教育要站在幼儿立场,幼儿规则教育也应站在幼儿立场,才能实现师幼双主体的和谐。

一、让幼儿成为真正的“体验者”,享受智慧的荣耀

“儿童就其天性来说,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上的发现者。自由和探索是儿童的天性,教育就应该顺应这种天性,引导和促进幼儿进一步去探索与发现。”②在教学中,我为幼儿提供一个“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自由的探索环境,孩子们积极参与、有效体验。运用“医院电梯口拥挤”的视频,具体直观,既缩短了幼儿与拥挤现象的认知距离,又提高了幼儿讨论的积极性。根据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采用体验式的情境模拟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习解决拥挤问题。充分做到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自主参与、自主选择、自主体验、自主发现、自我调整的过程中学习解决拥挤问题。使孩子学得主动,学的快乐,获得真正的发展。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疑是知之始”,孩子们敢于质疑,拥有问题意识,便是迈出了期待解决、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第一步。活动中我是走在幼儿前面的引导者,通过“电梯口的拥挤”、“幼儿园小朋友看展板时出现的拥挤”、“小朋友们取水彩笔不知不觉出现的拥挤”三个录像引出话题,让幼儿发现拥挤问题,引发讨论,理解排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避免了说教的苍白无力,让幼儿发自内心获得认同感。

对于活动难点:排队礼仪的学习,我通过提问让幼儿参与讨论“排队怎么做更规范,更文明?引导孩子们相互解答,为孩子创设了一个开放自由的交流环境,让孩子在热烈又轻松的对话氛围中,平等地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意见,相互观赏,让孩子们享受着智慧带来的成就感和荣耀感。

二、让幼儿做真正的“主体”,享受自主学习的快乐

“从深层次上讲,教师的一生都是一种邀请。邀请教室里的幼儿,邀请课程中的幼儿,也邀请自己的加入”。活动中我请孩子们表达如何解决看展板的拥挤问题时,有一位小朋友提出“让我们表演”的要求,面对这意外的要求,我积极在教室里寻找到替代的展板,孩子们自觉上前,没有了往日的拥挤,一边小步往前挪动,一边寻找自己的合适位置,调整自己的位置。我惊喜地看到了孩子们的能力,看到了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快乐,孩子们自觉根据展板的宽度排成了五排,并从前往后自觉轮流看展板。

孩子是有潜力的,我们必须相信幼儿,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老师要懂得放手,让孩子在参与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思考、探索、选择、表达、交流,享受学习的过程,获得真正的发展。

对于活动难点:排队礼仪的学习,我采用设疑,引发小朋友讨论、课件《排队礼仪歌》的播放、小朋友相互解答等,让幼儿学习排队礼仪。我则是站在幼儿身后的欣赏者,欣赏孩子的讨论,欣赏孩子们相互解答,欣赏孩子尝试用表演说明的憨态。在合适的时候介入,采用多种策略反馈幼儿、肯定幼儿,对幼儿进行正面的鼓励,并推动幼儿的发展。

三、让幼儿做“实践者”,享受规则生活的快乐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排队日活动源于生活,问题都是幼儿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本次活动前拟定了三条目标:

目标一:感受集体活动中排队的重要性和排队等待带来的方便和快乐。知道每月的11日是“自觉排队日”,并了解数字“11”在排队日中的含义。

目标二:敢于用多种形式,大胆表达解决拥挤的方式,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目标三:学习排队的礼仪规则,愿意做“排队日的小小自愿者”和“排队小标兵”,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使孩子有话可说、有事可想、有力可做。

(一)活动中教师设计了层层渗透的环节。第―个是电梯的表演,是游戏化的,幼儿参与兴趣浓,积极性高。第二个是拿彩色纸是对幼儿言行一致的考验,是让幼儿实践从认识到行为的过程,说到是要做到的哟。

(二)活动后还要注意总结经验的巩固练习。排队礼仪规则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生活中加以巩固练习,慢慢让排队礼仪规则化为行为并转化为习惯。

因此,我设计了“设计排队图标”,让幼儿感受自主制订、自主遵守规则、自主发展的愉悦。让孩子用喜欢的方式――绘画,解读对排队规则、排队需求的理解。“玩礼仪棋”,让孩子们在喜欢的棋类游戏中,巩固排队礼仪。“礼仪体验馆”让孩子们在多样的场景中练习排队礼仪。“排队日”鼓励孩子们争做“排队日的自愿者”和“小标兵”,让孩子体验规则生活的必要性和遵守规则带来的快乐,从而愿意从自己开始自觉遵守,并提醒家人自觉遵守,达到“小手牵大手”教育共成长的目的。

通过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幼儿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就是幼儿原有的知识与经验。活动要让幼儿成为积极的“实践者”,让学习开启幼儿的“良好习惯之旅”。

“教育是为了儿童的,教育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的立场应是儿童立场。儿童立场鲜明地揭示了教育的根本命义,直抵教育的主旨。”④站在幼儿立场进行规则教育,需要我们更好地理解幼儿、发现幼儿,顺应幼儿的自然本性与成长节律,从而开发幼儿、引领幼儿、发展幼儿。唯有如此,我们的规则教育才充满和谐,才能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生机与活力,充满挑战与创新。

四、我会排队教学案例

设计意图:

选择贴近幼儿日常生活,经常遇到的拥挤问题为切入口,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发现拥挤问题,引发讨论;积极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方式解决拥挤问题,学习排队礼仪;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小手牵大手”――排队日争做排队志愿者,培养幼儿自觉排队的好习惯,促进“家长排队行为文化”的形成。

活动准备:有关拥挤的录像三段,排队礼仪歌的图标、幻灯片、绿色卡纸、记号笔。

活动目标:

1、感受集体活动中排队的重要性和排队等待带来的方便和快乐。知道每月的11日是“自觉排队日”,并了解数字“11”在排队日中的含义。

2、敢于用多种形式,大胆表达解决拥挤的方式,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3、学习排队的礼仪规则,做“排队日的小小自愿者”和“排队小标兵”,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感受排队等待带来的方便和快乐,愿意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活动难点:学习排队的礼仪规则。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请幼儿自己搬取椅子并围坐成半圆形,根据幼儿的摆放情况做适当的评价,引出“拥挤”的话题。

设计意图:运用“自己摆小椅子”进行导入,引发幼儿拥挤现象,引出拥挤的话题,引导幼儿自己思考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体现了知行做合一的原则。

(二)组织幼儿讨论交流平时观察到的、发生在园内园外的拥挤现象。

设计意图:联系幼儿相关生活经验,鼓励幼儿积极发现生活中的拥挤问题。

(三)观看拥挤现象的录像,组织幼儿讨论,解决拥挤问题的方法。

l、组织幼儿观看录像――乘电梯,讨论怎么帮助他们,让他们不再拥挤?

2、游戏体验:有秩序乘电梯。

3、引导幼儿体验,有秩序地乘电梯的方便和快乐。

4、设疑:如果乘电梯遇到了老人、残疾人、孕妇和抱小孩的人,应该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运用视频直观形象性,增强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从表象到具体,缩短了幼儿与拥挤现象的认知距离。根据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采用体验式的情境模拟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习解决拥挤问题。充分做到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自主参与、自主选择、自主体验、自主发现、自我调整的过程中,学习解决拥挤问题,使孩子学得主动,获得真正的发展。

(四)组织幼儿观看录像一―小朋友看展板,讨论怎么帮助他们,让他们不再拥挤。

设计意图:顺应幼儿喜欢讨论的特点,运用此录像引导幼儿讨论用多种方法解决拥挤问题。录像是发生在园内的事情,因此孩子有经验,能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思考多种解决拥挤问题的方法。

(五)录像“取水彩笔”,让幼儿了解生活中有很多人,想同时做一件事情时,就会不知不觉发生拥挤了。

设计意图:运用此录像,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能让幼儿认识到:生活中,当人们都同时想去做一件事件的时候,不知不觉就会发生拥挤。拥挤是很容易发生的现象,因此需要人们时时去注意,使幼儿认识到排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六)组织幼儿讨论:“喜羊羊”进城,它可能会遇到哪些地方需要排队?如果不排队会出现什么后果?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标,并即兴创编三字经。

设计意图:以礼仪标兵“喜羊羊”寻求帮助为形式,启发幼儿进行发散思维,想象“喜羊羊”进城可能遇到的各种排队需要,拓宽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增强活动的有效性。

(七)丰富常识:知道11日是“自觉排队日”。

1、提问幼儿为什么11日定为排队日,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观看课件了解数字“11”在排队日中的含义和“排队日标志”,鼓励幼儿和家长参与“排队日”志愿者活动。

3、了解排队礼仪:《排队歌》――不贴身不越线不扎堆不插队不穿越不喧哗

设计意图:利用图标解决难点,帮助幼儿形象直观地理解礼仪规范的内容。丰富有关“排队日”的常识,引发幼儿争做志愿者和排队小标兵的愿望,激发幼儿学习排队礼仪的积极性,并愿意在平时做到自觉排队。体现社会教育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服务生活的原则。

(八)、情景体验,领取奖品“绿色的卡纸”,引导幼儿自觉地进行排队,内化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领取卡纸,让幼儿实践排队礼仪。活动不但注意授之以知、晓之以理、而且更做到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完整的、富有实效的教育。

延伸活动:

1、设计排队图标:引导幼儿根据生活中的拥挤现象,设计相应的图标,提醒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和其他需要提醒的人。启发引导幼儿大胆地用绘画的方式思考、表达更多需要的排队的地方以及排队的礼仪,并组织幼儿将设计好的图标贴到各个需要排队的地方。

设计意图:幼儿有一百种语言,让孩子用最喜欢的绘画形式设计图标,解读排队礼仪的规则,可以使幼儿感受到自主制订、自主遵守、自主发展的愉悦,变“老师让我这样做”为“我想这样做”。

2、玩排队礼仪棋:在玩中巩固强化对排队礼仪的认识。

3、小手牵大手活动:11月11日,在老师的组织下,设计排队日的徽章和海报,开展争做排队日小志愿者的活动。

4、礼仪体验馆:让幼儿扮演各种角色,去体验模仿在不同的公共场所,如超市、医院、小吃部等应该做到的“六不”排队礼仪。

教后反思:在幼儿园进行排队礼仪规则的教育是很重要的,需要一点一点地养成,排队的意识转化为行为,并成为习惯。《纲要》强调让幼儿自主学习,这对排队规则教育提出了挑战。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遵守“起点低、方法活”的教育原则。活动中我把握好三个基本点:

(一)活动源于生活。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本次活动拟定了三条目标:

目标一:感受集体活动中排队的重要性和排队等待带来的方便和快乐。知道每月的11日是“自觉排队日”,并了解数字“11”在排队日中的含义。

目标二:敢于用多种形式,大胆表达解决拥挤的方式,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目标三:学习排队的礼仪规则,愿意做“排队日的小小自愿者”和“排队小标兵”,养成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二)过程注重体验。社会活动难组织,说教对于年幼的幼儿苍白无力,我采用体验式的情境,让幼儿通过游戏演绎真实的生活情境,使活动生动有趣,让幼儿在玩中学、自主学。

我通过让幼儿参与讨论、课件《排队礼仪歌》的播放、小朋友相互解答、朗诵《排队礼仪歌》等,让幼儿学习排队礼仪。活动中采用多种策略反馈幼儿、肯定幼儿,对幼儿进行正面的鼓励。

(三)经验注重巩固。排队礼仪规则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生活中加以巩固练习,慢慢让排队礼仪规则化为行为并转化为习惯。因此,教师设计了“设计排队图标”,让幼儿感受自主制订、自主遵守规则、自主发展的愉悦。让孩子用喜欢的方式一一绘画,解读对排队规则、排队需求的理解。

“玩礼仪棋”,让孩子们在喜欢的棋类游戏中,巩固排队礼仪。

“礼仪体验馆”让孩子们在多样的场景中练习排队礼仪。

“排队日”鼓励孩子们争做“排队日礼仪志愿者”,参加实践活动……。

和谐缘于“幼儿立场”遵循孩子的意愿,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自主学排队,有效促进排队礼仪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形为习惯 养成教育 家园合作

【中图分类号】G616

一、幼儿园要重视培养幼儿文明礼仪行为

1.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注重言传身教。

在幼儿园里,幼儿特别喜欢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可以说老师是幼儿的一面镜子,幼儿是老师的影子。因此,在开展幼儿礼仪教育活动之中,老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用语文明亲切。如:幼儿来园时主动和家长幼儿打招呼,幼儿打招呼时要及时回礼,请幼儿帮忙时要对幼儿说“请、谢谢”等,努力为孩子树立良好的礼仪榜样。

2.优化教育环境,形成幼儿文明礼仪的良好氛围。

(1)美化幼儿园的环境,让幼儿生活在一个整洁优美的环境中,感受到幼儿园的美,用美的环境引导幼儿注意环境的整洁卫生,爱护幼儿园的一花、一草、一木。在教室墙面上布置一些与主题相一致的儿童画面,如“走楼梯不推挤”、“互相问好”,用视觉语言暗示、提醒幼儿。

(2)创设讲礼仪的氛围,让孩子在讲礼仪的氛围中,学会礼仪规范,如每天早上来园,请两个小朋友轮流站在门口和老师一起接待幼儿,向小朋友们问好等。在班里放置一面美容镜,让幼儿随时整理自己的仪容仪表。

3.充分利用一日生活环节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内容丰富,非常适合在一日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1)开设“餐前十分钟”的礼仪教育活动。以儿歌游戏为训练手段,让幼儿在有趣的儿歌和游戏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2)采用新式点名法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点名时要求幼儿从简单的喊一声“到”,逐步学会说“到,我来了,”再到说“到,我来了,大家好”。

(3)当有人在表演或发言时,要求幼儿安静地欣赏和倾听,并给予鼓励和掌声。而表演者或回答者则在表演或发言完毕后要鞠躬并说一声“谢谢大家”。

(4)情景表演:情景活动是一种事先设置好的情节和场面,由老师和幼儿扮演角色,进行表演活动。它具有生动化、形象化、生活化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问路”、“和天线宝宝做朋友”等情景让幼儿进行表演。

4.将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五大领域教学之中。

将幼儿礼仪教育渗透到五大领域教育之中是有目的、有计划实施幼儿素质启蒙教育的一种手段。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领域中,能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例如,在美术活动中,同样可以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手工课上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不免要向其他小朋友借用剪刀、蜡笔等小东西,老师就要适时引导幼儿在借东西的时候讲礼貌,要和别人说“请”、“谢谢”、“不客气”等礼貌用语。如果不小心把别人的作品弄坏了或者影响了别人的操作要说“对不起”。这样一来,幼儿不但在操作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还懂得了一些礼仪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二、家庭中要同步培养幼儿文明礼仪行为

幼儿园对孩子的礼仪培养固然重要,并且卓有成效,但要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素养,需要家园合作,共同努力。

1.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家庭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父母与幼儿有亲情关系,幼儿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得更快一些,更多一些。家长良好的言行、举止对于孩子健康成长极其重要。家长可能无意间的不好习惯,孩子往往会记在心里,并跟着去做,慢慢就会也养成了这些不好的习惯。所以家长的一言一行一定要有礼得体,孩子会耳濡目染家长良好健康的行为方式,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下保持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家长要为幼儿树立榜样。

2.家长要进行家庭文明礼仪教育。

家长在平时与孩子的交流中应注重文明礼仪知识的讲解和灌输,使孩子树立正确的文明观和礼仪观,比如和孩子一起分析“为什么不能闯红灯”、“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为什么要互相谦让”等问题。在平时讲解和灌输的基础上,家长的一言一行也必须严格遵守文明礼仪的要求,千万不能在孩子面前有任何不文明,不讲礼仪的行为,哪怕是很微小的一些不良行为,这都会影响到孩子对文明礼仪的认识偏差。

3.家长应积极配合幼儿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

文明礼仪教育要取得整体效应,就要使家庭教育影响与学校教育取得一致,形成合力。做到教育原则一致,热莼ゲ梗时空充实。因此在文明礼仪教育中,学校与家长之间应该多加强沟通与交流,明确文明礼仪教育的目的和具体要求,使家长懂得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并掌握礼仪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从而自觉地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4.幼儿园要主动采取措施鼓励家长主动配合。

(1)利用家长园地、家园联系栏、qq群、班级网站等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班级中所进行的礼仪活动以及自己孩子的文明行为情况。

(2)开展家长礼仪讲座,有针对性地了解文明礼仪的内容等方面。

(3)开展亲子活动,如上超市购物、亲子春游等,让幼儿走向社会进行礼仪实践锻炼,让幼儿的礼仪行为影响家长,辐射社会,从而营造文明礼仪大环境。

(4)召开家长会宣传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礼仪教育观。

幼儿的礼仪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和固定不变的,需要经过多次的“学习――反馈――矫正――再学习”才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只要我们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与家庭、社会携手共同努力,坚持从正面塑造幼儿的良好品质和启迪孩子的幼小心灵,相信我们的礼仪教育会越来越有成效的。

篇7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1.交往礼仪

    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古代中国注定人文伦理的培养,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幼儿,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必须的。幼儿时期的儿童一定要培养起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摆脱“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

    2.生活礼仪

    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怪声响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3.学习礼仪

    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二、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

    1.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幼儿从早上进入幼儿园开始,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2.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体育游戏《跟不倒翁做朋友》,通过让幼儿把不倒翁当做伙伴,邀请不倒翁做游戏、请不倒翁到家里做客、与不倒翁一起吃饭等,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一定做到礼貌、谦让,使幼儿初步理解“你对朋友好,朋友就会对你好:你对朋友不好,朋友就会对你不好”的道理,提升他们的礼仪交往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机智、活泼、外向的性格。再比如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角色演绎。教师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问题,倾听幼儿园儿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戏。随后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后启发儿童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3.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

在群体生活中,儿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诵读《弟子规》,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通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养幼儿的说话习惯,教授幼儿文明用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使用;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幼儿回家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通过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从培养幼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开始,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同时,适当进行一定的评比、奖励,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部分物质、精神奖励,激励获奖的幼儿再接再厉,没有获得表扬的儿童继续不断努力,提高礼仪教育的成效。

     4.引导家庭参与,紧密配合共同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内,另一部分时间则基本上都是与家长在一起的。为了让幼儿礼仪教育更好地进行并保持其持续性,必须让家长配合幼儿园教师的礼仪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应通过举办幼儿礼仪讲座、电话、当面交流等形式,向幼儿家长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重视礼仪教育并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像幼儿教师一样随时教育幼儿,对幼儿的不规范行为及时作出提醒,并促使其改正。同时,家长一定要做好模范榜样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礼仪规范,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模仿的家长行为时习得文明礼仪规范。

篇8

根据笔者多年的幼儿园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几点策略与方法。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1.交往礼仪。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古代中国注定人文伦理的培养,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幼儿,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必须的。幼儿时期的儿童一定要培养起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摆脱“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

2.生活礼仪。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怪声响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3.学习礼仪。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二、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

1.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幼儿从早上进入幼儿园开始,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2.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体育游戏《跟不倒翁做朋友》,通过让幼儿把不倒翁当做伙伴,邀请不倒翁做游戏、请不倒翁到家里做客、与不倒翁一起吃饭等,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一定做到礼貌、谦让,使幼儿初步理解“你对朋友好,朋友就会对你好:你对朋友不好,朋友就会对你不好”的道理,提升他们的礼仪交往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机智、活泼、外向的性格。再比如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角色演绎。教师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问题,倾听幼儿园儿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戏。随后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后启发儿童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3.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在群体生活中,儿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诵读《弟子规》,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通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养幼儿的说话习惯,教授幼儿文明用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使用;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幼儿回家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通过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从培养幼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开始,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同时,适当进行一定的评比、奖励,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部分物质、精神奖励,激励获奖的幼儿再接再厉,没有获得表扬的儿童继续不断努力,提高礼仪教育的成效。

篇9

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因而在新一代的教育改革中,幼儿的礼仪教育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一,幼儿作为祖国的希望,未来的接班人,对其进行礼仪教育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传承,有利于幼儿综合素养的提升。其二,在国际化的浪潮下,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愈加频繁,因而礼仪就成了人与人交流的重要桥梁,有利于推动中国的国际化进程,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礼仪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内在素养,而幼儿的礼仪除了体现个人的素养之外,还体现了家庭的教育乃至整个国家教育以及社会人文素养的环境。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将礼仪教育融入我们的幼儿日常教育之中,以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幼儿教育中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

将礼仪教育渗入幼儿教育之中,对推动整个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于幼儿而言,礼仪教育涵盖面相对较广,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幼儿的正确站姿、走姿、文明的餐桌礼仪以及与人相处交流时的文明用语等等,而这些礼仪教育在培养了幼儿基本人文素养的基础上还促进了学生对基本生活规律的掌握。一个具有良好礼仪习惯的幼儿能够得到更多的朋友,更容易融入社会生活,对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又存在着一定的促进意义。

幼儿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会加强自身的自律性,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有利于自身的进步。而追溯至中国古代,古人对幼儿的礼仪教育是十分严苛的,正是因为这种严格的要求才促成了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美名。因此,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幼儿教育者的我们,也应该大力培养幼儿的正确礼仪习惯,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延续中华民族的礼仪命脉,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不管是外界环境的大体趋势,还是内部因素的影响,在幼儿教育中增加礼仪教育必须得到国家、社会的关注,得到幼儿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切实将礼仪教育添加至幼儿教育之中。

二、幼儿教育中实行礼仪教育的主要措施

在了解礼仪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之后,作为幼儿教育者,我们就要寻找科学有效的措施在幼儿教育中实行礼仪教育。

1.丰富幼儿教育活动,创造礼仪学习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于幼儿而言,在良好礼仪环境的熏陶之下,学生会在潜意识中开始接受礼仪,与人交际时更习惯地使用礼貌用语,能够加快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到底如何才能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礼仪学习环境呢?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学校的有效资源,例如使用广播进行礼仪的宣传,通过宣传一些礼仪小故事来引导学生了解礼仪的重要性,从而促使学生逐渐养成讲卫生、懂礼貌的好习惯。其次,我们每天都可以教幼儿一个良好的礼仪行为。例如,见面主动与人打招呼,放学主动说再见,得到别人帮助时说谢谢等等。学生在每天的积累过程中会懂得越来越多的礼貌用语,从而在无形中就能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除此之外,教师也要规范自身的礼仪行为,只有教师作出了表率,幼儿才会根据教师的正确行为纠正自身的行为,通过学校、教师以及幼儿自身的努力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礼仪学习环境。而学校为了鼓励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可以每周评选出一个礼仪之星,每周通过广播表彰这一礼仪之星,并且详细说明为什么这一学生被评为了礼仪之星。通过学校的表彰,幼儿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规范自身的行为,争先恐后地学习礼仪知识。

2.礼仪教育渗透于幼儿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

要培养学生的礼仪习惯,就要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因此,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要将礼仪教育渗透其中,要在幼儿教学的任何环节都穿插一定的礼仪教育。例如,幼儿在用餐时,我们便可以告诉学生粮食的来之不易,鼓励学生在珍惜粮食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幼儿课堂学习时,我们要教会学生尊重别人,不仅不能打断教师的课堂内容,平时在与人的交谈中,也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话。只有我们将礼仪教育渗透于幼儿教育的各个环节,才能帮助幼儿真正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在无形之间培养有行的礼仪习惯,争做一个优秀的好儿童。

篇10

幼儿时期儿童由于缺乏一定的礼仪教育,往往会导致礼仪行为的严重失范。具体可以表现在对长辈缺乏礼貌、对同辈不懂谦让,任性、霸道、以自我为中心,无理取闹、不关心他人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经常看见幼儿在饭店等公共场所大声喧闹、随手乱扔垃圾,在幼儿园内抢夺玩具、霸占游戏器材或在就餐时挑挑拣拣、哄抢自己喜欢的食物却把自己不喜欢的菜夹到别人碗里,在别人家做客时上蹿下跳、把自己喜欢的玩具私自带走等现象。针对这种普遍现象,各地区各幼儿园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活动或是提出实施计划等对幼儿园儿童进行礼仪教育的普及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还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等更多的努力才能进一步解决。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1.交往礼仪

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古代中国注定人文伦理的培养,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幼儿,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必须的。幼儿时期的儿童一定要培养起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摆脱“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

2.生活礼仪

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怪声响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3.学习礼仪

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二、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

1.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幼儿从早上进入幼儿园开始,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2.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体育游戏《跟不倒翁做朋友》,通过让幼儿把不倒翁当做伙伴,邀请不倒翁做游戏、请不倒翁到家里做客、与不倒翁一起吃饭等,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一定做到礼貌、谦让,使幼儿初步理解“你对朋友好,朋友就会对你好:你对朋友不好,朋友就会对你不好”的道理,提升他们的礼仪交往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机智、活泼、外向的性格。再比如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角色演绎。教师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问题,倾听幼儿园儿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戏。随后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后启发儿童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3.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

在群体生活中,儿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诵读《弟子规》,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通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养幼儿的说话习惯,教授幼儿文明用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使用;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幼儿回家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通过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从培养幼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开始,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同时,适当进行一定的评比、奖励,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部分物质、精神奖励,激励获奖的幼儿再接再厉,没有获得表扬的儿童继续不断努力,提高礼仪教育的成效。

4.引导家庭参与,紧密配合共同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内,另一部分时间则基本上都是与家长在一起的。为了让幼儿礼仪教育更好地进行并保持其持续性,必须让家长配合幼儿园教师的礼仪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应通过举办幼儿礼仪讲座、电话、当面交流等形式,向幼儿家长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重视礼仪教育并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像幼儿教师一样随时教育幼儿,对幼儿的不规范行为及时作出提醒,并促使其改正。同时,家长一定要做好模范榜样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礼仪规范,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模仿的家长行为时习得文明礼仪规范。

篇11

2.加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孩子进入幼儿时期就要送到幼儿园开始进行教育,幼儿开始融入了群体的生活,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较先前来说少了许多,因此,在家里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在达到教育目的的同时,还起到了与孩子沟通的目的,增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3.使幼儿能从小做个知礼的孩子。进行家园合作式的文明礼仪教育,其直接目的在于就是能使幼儿从小养成讲礼貌、讲文明的好习惯,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相融合,能够较好的为孩子提供一个适合他们成长的良好的环境,使讲文明、懂礼貌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4.给孩子一个安全的成长空间。社会的不断变化,促使现代的孩子较早的接触到复杂的社会,怎样在社会中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是家长及学校所要着重考虑的,采用家园合作的方式,使“家”和“园”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系统,孩子在这个链接的系统中活动,保证了孩子的生存活动空间是相对安全的,孩子能在一个安全的氛围下度过自己的童年,受到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

二、当下家园合作式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教学现状

1.家长侧重物质追求,无暇对孩子进行精神方面的教育。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人们的主要目标都放在了如何赚更多的钱,如何能使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是,这期间也就造成了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的道德方面的教育,家里有能力的家长还会聘请保姆、在校大学生在家看管孩子,监督孩子做作业,家长缺乏对孩子的亲身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孩子的道德教育。

2.学校与家里的联系不够紧密。家园合作式,顾名思义就是以家庭与幼儿园合作的方式,共同为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进行监督和培养。但是在现实中,往往家庭与学校方面联系较不密切,学校没有精力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对孩子的情况进行反馈,而家长也没有意识要经常与学校进行联系沟通,这就导致学校的教育和家里的教育链接不起来,孩子的问题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得到解决。

3.家长的礼仪素质不高起不到领导带头的作用。部分家长的礼仪素质不高,对孩子也就不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前面所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会有意识、无意识地模仿家长的言行,因此,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具有直接影响,部分家长礼仪素质不高,也会导致孩子的文明礼仪素质不高,家长没有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4.家长不正当的教育方法。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的文明礼仪标准是不一样的,初为人父人母的家长不免无法运用科学的手段及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

三、对于提高家园合作式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

1.提高家长对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视。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视不够深,学校在开家长会时,应着重强调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因为这是实行家园合作模式的重要前提,如果家长没有形成良好的意识,学校的教育工作也会没有意义。

2.增加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与互动。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只有学校单方面的努力使无法将学生教育好的,家长要经常向学校的老师了解孩子最近发展情况,并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配合进行改善。

3.家长要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素质。家长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个人生活礼仪、公德礼仪、敬老礼仪等方面,随时随地做好孩子的表率。

篇12

礼仪是一个人美好心灵的展现,注重仪表形象,养成文明习惯,把握交往礼仪,融洽人际关系,是我们每一个人人生旅途中必修的一门课程。幼儿礼仪是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礼仪行为的重要时期,对幼儿今后的学习乃至整个人生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把文明礼仪知识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适时评价

幼儿美好的心灵,优良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要把礼仪养成教育自然灵活地渗透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随机进行。一日生活为幼儿提供了很多社会性的礼仪行为发展的契机,幼儿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积累社会经验,学习怎样做人、怎样生活。如入园:要求幼儿仪表整洁、进园主动与老师、同伴打招呼,与父母说再见等。在一日活动中要注重日常礼仪的渗透,使幼儿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受到礼仪教育。为了使活动不流于形式,我们在整个学期开展了主题是“我是大班小朋友”的活动。以月做为一个阶段,进行总结表扬。这样,幼儿既可以在平时受到奖励又能得到阶段性的鼓励。幼儿的习惯养成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项长期的反复性工作,要想使幼儿的良好习惯得到强化和延续,那么就应该为幼儿的点滴进步给予认可和支持,给幼儿以积极的评价。

二、开展主题活动,促进礼仪养成

除了在一日活动中注重日常礼仪的教育渗透,还要开展各项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通过开展 “礼仪伴我行”系列主题活动,加强幼儿礼仪习惯的培养。一是以年段为单位,开展“小小礼仪员”活动,每周一评,选出两名有礼貌的小朋友站在园门口迎接家长和小朋友,微笑接待。二是开展“每周一谈”,在各班中每周开展一次谈话活动,说说自己是怎样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的。三是学习“文明礼貌用语十个字”,学唱一首文明歌。四是在月末评选“小小礼仪员”、“小小卫生员”、“文明礼貌星”等文明礼仪宝宝。

三、教师要为幼儿树立文明礼仪学习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他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幼儿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老师是幼儿直接模仿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幼儿切实做好表率,起到榜样示范作用。上岗时做到衣着整洁、大方,精神饱满,笑脸相迎每一个幼儿和家长,主动与幼儿打招呼,和每一位小朋友交流时都注重亲和、有礼貌,就像朋友一样,同时教师之间交谈时言语恳切、热情、有礼貌。在教师的启发带动下,孩子们都能够主动与教师、小朋友问好,打招呼,与家长说再见。班上形成了和谐融洽的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四、把文明礼仪教育融入各科教育活动中

文明礼仪教育作为教育内容的组成部分,可以融入各科教育活动中。例如:在组织语言活动《两个好朋友》时,可首先让幼儿观察图片,说说“哪个对”、“哪个错”,然后再请幼儿说说“为什么”、“应该怎样做”,通过讨论、争辩,使幼儿懂得了在公共场所应该怎样做,丰富了幼儿对公共场所礼仪的认知。

五、在幼儿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不仅需要幼儿克服困难,还需要与他人合作共享成功的乐趣,这时向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能获得最佳效果。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根据幼儿行为品质形成的发展特点,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角色演绎。教师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问题,倾听幼儿园儿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戏。随后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后启发儿童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

篇13

【分类号】:G611

“礼仪”指的就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和仪式。幼儿礼仪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作为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注意儿童的可持续发展,要着眼于儿童未来的长远效应,注重那些对儿童一生产生影响的品质培养,为其后续学习、生活和未来走向社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在幼儿园进行了礼仪教育实践与研究,通过幼儿生活礼仪、交往礼仪、行为礼仪教育实践活动的总结,认为幼儿礼仪教育应当深入到幼儿园教育的各个方面:在环境中熏陶、在教学中渗透、在游戏中锤炼、在协作中矫正、在实践中总结、在家庭中宣传,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幼儿就会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1 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1.1 交往礼仪

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古代中国注定人文伦理的培养,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幼儿,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必须的。幼儿时期的儿童一定要培养起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摆脱“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

1.2 生活礼仪

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怪声响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1.3 学习礼仪

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2 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

2.1 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幼儿从早上进入幼儿园开始,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2.2 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体育游戏《跟不倒翁做朋友》,通过让幼儿把不倒翁当作伙伴,邀请不倒翁做游戏、请不倒翁到家里做客、与不倒翁一起吃饭等,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一定做到礼貌、谦让,使幼儿初步理解“你对朋友好,朋友就会对你好:你对朋友不好,朋友就会对你不好”的道理,提升他们的礼仪交往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机智、活泼、外向的性格。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2.3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

在群体生活中,儿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诵读《弟子规》,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通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养幼儿的说话习惯,教授幼儿文明用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使用;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幼儿回家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通过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从培养幼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开始,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2.4 引导家庭参与,紧密配合共同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内,另一部分时间则基本上都是与家长在一起的。为了让幼儿礼仪教育更好地进行并保持其持续性,必须让家长配合幼儿园教师的礼仪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应通过举办幼儿礼仪讲座、电话、当面交流等形式,向幼儿家长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重视礼仪教育并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像幼儿教师一样随时教育幼儿,对幼儿的不规范行为及时提醒,并促使其改正。家长一定要做好模范榜样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礼仪规范,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模仿的家长行为时习得文明礼仪规范。

2.5 在中外节日里进行礼仪教育活动

幼儿都是喜欢过节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爱热闹、好奇心重等心理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在父亲节、母亲节的时候指导儿童动手为家长制造一份新奇的贺卡、画一幅图等作为礼物,写下最希望对父母说的话;提醒、督促儿童记住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的时候献上自己的礼物,并在那一天特别体贴父母的辛劳,做一些简单的事情,让父母开心,在教师节送给教师礼物等。一定要注意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体会到自己的付出让别人高兴的快乐,形成关心他人的良好习惯。

3 幼儿园开设礼仪教育的现实意义

3.1 幼儿园开设礼仪教育对国家、社会的影响

世界最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指出: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期在2.5岁~6岁,如果错过这一时机,就像我们在织毛衣时丢掉了一针,既便是发现了,日后再补也总有补过的痕迹,如果没有发现,丢掉的这一针将来可能会使这件毛衣形成一个大洞。毛衣丢掉一针可以拆掉重织,而孩子的成长可以重来吗?因此,在幼儿期开展礼仪,品格素质教育不仅可以收到最佳的效果,同时也是幼儿教育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良好的品格及行为习惯能够影响孩子一生的命运。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不要错过孩子良好行为养成的最佳期。

3.2 幼儿园开设礼仪教育对家庭的影响

同等智商幼儿园小学开始学外语的孩子和初中学外语的孩子到了大学二年级,他们的英语水平几乎就一样了。无论是英语、识字、珠心算、还是钢琴、轮滑、绘画都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孩子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学到,而良好的礼仪品格是人一生成功的基础,是人之初的必修课。礼仪品格教育最适宜在幼儿园开展,因此会得到家长100%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3.3 幼儿园开设礼仪教育对教师的影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