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务员申论辅导

公务员申论辅导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1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公务员申论辅导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公务员申论辅导

篇1

公务员考试为每个人提供了进入政府机关工作的机会,‘打开皇门招贤纳士’,我要为这次考试好好准备一番。”北大政府管理学院大四学生张智说。

公平的“进门”机会

2007年硕士毕业的胡进,有过一年的基层支教经历,也拥有企业和媒体的实习体验。在不同部门辗转后,他最终选择了做一名国家公务员。“了解到媒体和企业的工作状态后,我觉得还是公务员系统适合我。”

经过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后,他进入了面试名单。由人事部和招录单位组成的7人面试小组,在很大程度E决定着面试者的命运。

“面试分上、下午两个小组进行。我并不认识任何一个面试官,甚至不知道总共有多少人参加面试,最后有3个人被录用,我是其中一个。”胡进回忆说。

殷苗也是2007年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她在哈尔滨团市委工作。她同样认为是公务员考试给了她机会。“外界对于公务员考试还不是很了解,就拿我来讲,我周围的很多人都认为我考上公务员是因为家里有关系。”

章壮在安徽某省厅下属的事业单位工作,一直有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想法。“通过关系,我可以进现在的单位工作,但只是事业编制。要成为有编制的公务员,只能考试”。

“2006年实行《公务员法》以后,干部除外,其他的要拿到公务员编制必须经过考试。而且,北京市机关部门有新的公务员入职时,都要在部门网站公示,透明度很高。”北京市卫生系统一位公务员告诉《新世纪周刊》。

据公务员考试辅导机构――北京华图教育集团总裁易定宏介绍,公务员考试从流程上说,所有笔试成绩和上线考生都归人事部门管理,在筛选到1比5的比例前,招人单位是不知道这些考生的。而且,随后环节的面试中,面试官面试哪个考生,是通过抽签决定的,面试分数当场公布,这从程序上大大增加了舞弊的成本。

考试内容尚有改进空间

公务员考试的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简称“行测”)和申论两部分。行测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公共常识、资料分析五大部分,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心理潜能测量,进而预测考生在行政职业领域内的多种职位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题量为130道左右,要求考生在120分钟完成。

申论通过提供数段事实材料,要求考生对其概括、分析,测试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申论提供的材料规模渐增。2000年,材料为1500字;2003~2005年材料为4000字,到2006年材料已增至8000字。

“公务员考试越来越难,这种考试选的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才?我认为目前的考试内容上智商测试比例偏高,这是不合理的。一个合格的公务员应该具备很强的法律意识、服务意识、遵守制度的意识,以及国家认同感,要依法治国。因此要发挥好考试的导向作用,加大法律知识的考核比例。“易定宏告诉《新世纪周刊》。

他认为,如果以后能够强调法律知识考核,公务员考试培训将不再是针对一场考试的辅导,甚至可以成为一次全民的普法教育和素质教育。

篇2

清楚论述特定事实

所谓特定事实包括材料中出现的特定事实的表现(包括正反两方面),特定事实出现的影响(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特定事实定问题出现的原因和对策。这些是对一个特定事实论述清楚地几个部分。在论述清楚后要对其进行论证和深化。

明确申论主要论述类型的写作区别

申论文章是特殊的议论文,其主要分为正论(评论)、策论、析论三种类型。根据上述三种不同的类型,其包括的组成部分和侧重部分也是有所不同。正论问对特定事实的几部分的组成几乎是均等,策论主要侧重对策,析论主要侧重分析原因。

明确申论“论”的特点

篇3

天津市每年常规的公务员考试分二次进行:

第一次考试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中旬,报考时间一般在考试前1个月。本次考试主要是针对天津地区的应届毕业生,也有部分社会其他人员(社会其他人员包括:社会在职人员、待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具体以考试公告为准)可以报考的职位。本次考试比秋季的考试要相对容易些。

第二次考试时间为9月下旬或10月中旬,报考时间一般在9月初开始或9月中旬开始。本次考试主要针对社会其他人员(社会其他人员包括:社会在职人员、待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具体以考试公告为准),一般都要求是天津市户口(具体以公告为准),本次考试应届生的职位相对要比春季少一些。考试难度比春季的考试更大。

以上是近两年的考试时间,两年前的考试时间有在6月份的,也有在8月份的。但是不管考试时间怎样变更,只要提前备考就没有问题,在这里建议大家至少提前3-5个月备考。

另外还有1月的选调生的考试和5月份左右的干部考试。

在每一次公务员录用考试前,政府人事部门通常会把考试录用的有关事项,通过新闻媒介(报纸、电视、广播)向社会统一招考公告。公告内容包括:拟录用的职位名称、专业及人数;拟招考的对象和条件;报名时间、地点和办法;考试科目、内容、方法和日期;主考机关要求的其他事项。报名之后,国家公务员录用的主管机关和用人部门要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资格审查(从2014年开始已经实行网上报名和网上资格审查),合格者准许报名参加考试,不合格者不予报名。

天津市目前的情况是:考试公告的时间与考试的时间仅仅1个月的时间,如果考生在通过资格审查后才开始备考,那时间是远远不够。最多也就是做几套练习题,根本谈不上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二、天津市公务员报考人员知识水平结构分析:

2014年上半年在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中,本科生和专科生占了大量比例,研究生的比例只有9%。一般来说,高学历者的考试成绩要高于低学历者,尤其是申论成绩,但这种情况也不是绝对的。北京某大学某研究生毕业论文写的就是“三农”问题,在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时,申论给出的材料也是“三农”问题:“大喜”!可到最后只得了:47分。

对于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无论是专科生,还是研究生,都应该提早做准备。在招考〈公告〉公布之前就应该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五大题型(包括:常识部分)及申论的历年考试材料有深入的了解并大量做练习,为自己打分。对于达不到自己理想成绩的最好是参加专业培训机构的辅导,这对于掌握答题技巧、解题方法和提高解题速度是大有帮助的。这样一来,在〈公告〉公布以后的一个月里,对于做好充分准备的考生来说就是复习的时间。

三、公务员录用考试现状分析

2014年11月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报考人数约60万人,参加考试人数31万余人;2014年11月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招考人数8400余人,报考人数约100万人,参加考试人数45万人;2014年11月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招考人数12014余人,报考人数超过一百万,参加考试人数534000余人。

我市2014年上半年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招考职位是:28人,报考人数近千人。2014年秋季的招考职位是:742人,报考人数一万余人。2014年上半年的招考职位是:1154人,报考人数二万多人。

专家分析:公务员报考人数以及考试人数迅猛增长的趋势,势必造成考试难度的加大。这样一来,提前备考显得越来越重要。专家建议:用一年的时间来备考是最理想的。

四、应届毕业生特殊情况分析

应届毕业生不同于社会在职人员,他们在没有工作经验,对于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没有自己的观点和深入的认识,更谈不上研究,尤其是对于《申论》考试。备考时间的有限性决定了应届毕业生备考的长期性;对于社会现象(申论材料)的认识、理解和分析决定了学习量较于社会在职人员要大很多,最终影响备考的时间。

专家建议: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考生,不论是应届毕业生还是社会在职人员都应提前备考。决定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还要有参加二次考试的心理准备。目前公务员录用考试人数之多、竞争之巨,远远超过了任何非学历考试类的规模和数量。随着公务员报考人数的增加,考试难度也是不言而喻的。参加二次考试是大多数考生成为公务员的必经之路。很多学员在参加了一次考试没有被录取后就放弃了,这部分学员是不理智的,至少在参加公务员考试方面缺乏理性认识。

“想匆匆忙忙地去完成一件事以期达到加快速度的目的,结果总是要失败的。”——伊索

“人的聪明和自己的明智及道路的选择,往往在失败以后。”——贾曦光

“我主要关心的,不是你是不是失败了,而是你对失败是不是甘心。”——林肯

篇4

速度决定一切

田某某在2003年的笔试中,取得了79分的好成绩。他认为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考题比较灵活、实际,题量有点大。有点像智商测试题,题目不算难,但是答题速度要快,一般来说,4分钟答5道题目是正常速度。”他为了节省时间,改变了以前考试中先答题、后涂卡的习惯,“边答题边涂卡,这样不至于在最后收卷时手忙脚乱。”

据青岛市分管国家公务员招考工作的青岛市委组织部干部处和青岛市人事局调配处负责人介绍,目前的国家公务员公共科目的考试中,主要包括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侧重法律知识运用)、言语理解与表达和资料分析等5个部分,考的主要是反应判断能力,看你灵敏程度和快速反应的能力如何。130道题目全部为四择一的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而且,每一部分试题都标出了参考时限,以帮助考生分配好答题时间。田某某告诉记者在试题中有一些很容易,但很难保证答对所有的题目,因此最好不要在一道题上思考太久。“一眼没扫出答案就应该马上跳过去,否则可能没有时间去答后面的题目,空着几十道题却可能导致全军溃败。”

“其实提前准备一下还是大有益处的。而且公务员考试的题量大,涉及面太广了,尤其是时政、数学占的比例要大一些,光靠自己的知识贮备很难胜出。”田某某认为,在最后的时间里,抓紧时间对一些经典例题的答案解析进行认真研究,无需埋头于“题海”中,只要知道考试题目是什么类型、用什么样的思路去解决就行了。“练出感觉,考场上才能拼出速度。”

复习讲求积累

很多人认为,《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申论》两门科目不需要做复习和准备工作,完全靠的是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考场“过来人”告诉记者,复习、准备工作还是要做一做,相对购买几本有关辅导材料、考试大纲,要挤时间做一下练习题,俗话说“临阵磨刀不光也亮”。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题不是特别难,但是它的特点是题量比较多,考生如果不经过系统训练很难实现答题速度和反应速度的突破。文科背景的考生不会做数理化方面的考题,理科背景的考生不知道古文的种种典故,这样的“拦路虎”挡住了不少人。许多“过来人”建议备考者,要多读报、多看新闻,“争取走在时政前沿”,不能死背条条框框,而要结合国内外近期重要事件加深理解。对于《申论》这一部分应该多关注一些社会的热点,多看一些相关的政治性的文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同时,在备考的过程中选择性地做些题目,熟悉题型。尤其数字推理和逻辑判断,这些考题都应该做一下专项的训练,才能在考试的过程中加强。而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判断、推理等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不管是知识的积累,还是实践的积累,都很重要。招考部门告诉考生:“只要认真准备,国家公务员考试其实并不难。”

放松迎接笔试

篇5

小田去年取得了79分的好成绩。他认为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考题比较灵活、实际,题量有点大。有点像智商测试题,题目不算难,但是答题速度要快,一般来说,4分钟答5道题目是正常速度。”他为了节省时间,改变了以前考试中先答题、后涂卡的习惯,“边答题边涂卡,这样不至于在最后收卷时手忙脚乱。”“其实提前准备一下还是大有益处的。而且公务员考试的题量大,涉及面太广了,尤其是时政、数学占的比例要大一些,光靠自己的知识贮备很难胜出。”小田认为,在最后的时间里,抓紧时间对一些经典例题的答案解析进行认真研究,无需埋头于“题海”中,只要知道考试题目是什么类型、用什么样的思路去解决就行了。“练出感觉,考场上才能拼出速度。”

复习讲求积累

很多人认为,《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申论》两门科目不需要做复习和准备工作,完全靠的是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考嘲过来人”说,复习、准备工作还是要做一做,相对购买几本有关辅导材料、考试大纲,要挤时间做一下练习题,俗话说“临阵磨刀不光也亮”。

公务员考试题的特点是题量比较多,考生如果不经过系统训练很难实现答题速度和反应速度的突破。文科背景的考生不会做数理化方面的考题,理科背景的考生不知道古文的种种典故,这样的“拦路虎”挡住了不少人。

许多“过来人”建议备考者,要多读报、多看新闻,“争取走在时政前沿”,不能死背条条框框,而要结合国内外近期重要事件加深理解。对于《申论》这一部分应该多关注一些社会的热点,多看一些相关的政治性的文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同时,在备考的过程中选择性地做些题目,熟悉题型。尤其数字推理和逻辑判断,这些考题都应该做一下专项的训练。

放松迎接笔试

考生要想成为一个公务员必须过两个槛,一个笔试,一个面试。而笔试要求更高,中等和中上成绩都无缘面试,如果只求稳那必败无疑。

篇6

第二,方法最关键。无论是申论还是行测,速度对于我们考试题目的完整回答都非常重要。从考试来看,大部分考生完不成所有的题目。我们知道2014年和2014年从行测来讲题目数量是140道题,时间是120分钟。申论阅读材料的文字量是8千字左右,写作的文字量是2014字左右,都要求你比较快速的反应,比较快速地形成作答的思路,迅速把题目做出来。如何把题目做出来?方法最关键,就要求大家在备考的时候尽可能地去多做一些真题,了解题型,这是提高速度的一个前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会对于你的速度有所帮助,这是第二个建议。

第三个建议,思维是根本。从公务员考试考察的核心来看是能力考试、能力测查,因此无论是行测还是申论的背后都是一种思维的考察。思维能力的测试在我们的公务员素质当中核心就是分析能力。比如申论,从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来讲,它要求你总结问题的焦点,比如怒江水电开发,方案一出台就引起社会各界的争议。第一道题目就是让你围绕材料,指出这个争议的焦点是什么,各自赞同和反对的意见是什么,与往常的题型相比不单纯让你从材料当中把要点提炼出来,它要你分析出来到底争论的矛盾点在哪里,核心问题是什么。这就要求考生对整个材料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行测也是同样,最集中的反映就在于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题型。这两种题型在我们的解答过程当中需要对数字进行比较,需要对条件、对问题有清晰的认识。这样的一个分析过程其实也是考察思维。

这是第三个建议,重视思维能力的提升,从专业和职业来讲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习惯,我们在公务员的考试准备过程当中就是要打破自己的惯性思维,拓宽自己的思维思路,这样才能够应对公务员的测查方式。

第四个强调的是基础不能忽视。刚才我们反复说这是一个能力考试不考察专业或者是与专业关系不大。但是一些基础性的知识需要在备考过程当中也要加以重视。这里面的知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最为重要:

1,法学。法学基础知识在行测的考试当中只有15分左右,但是这部分题型如果没有法学基础知识的话是很难答对,并且如果有一定的准备,相对于其它题型来说比较好得分。

2,逻辑学。逻辑基础知识的掌握对我们判断推理部分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如果没有逻辑学的基础,我们很难驾驭这种题型,这样我们通过题型的了解,通过大量演题,能够对题型有所认识,对这种解题的规律有所认识,但是没有这样一个逻辑学的基础,对我们整体能力的提升还是有所欠缺。

篇7

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每年的考试大纲都对考生有不同的要求,这就需要考生仔细阅读,看有否新要求和新题型,以把考前有限的时间用到“刀刃”上。

第二、考生无须搞题海战术,只要考前做两次模拟练习即可

因为重复地做“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练习不会有太大的作用,只要知道考题的类型并掌握该用什么样的思路去解答,做到心中有数就行了。备考“申论”要细看且领会已公开的试卷上的“注意事项”与“申论要求”,并严格照办。当然,找近一两年两门考试科目的真题进行“自测”,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加强练习,以达到提高的目的,这可以说是个好方法。

第三、平时积累比临时突击重要,掌握方法比反复练习重要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与“申论”的考题覆盖面很广,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社会、法律、科技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只靠临时突击是无济于事的。不管是报考哪一类职位的考生,关键是应注重平时对多种知识的积累,应注重平时写作的练习,只有如此,才能拥有广博的知识与掌握熟练的写作技巧,才能考出好分数;若仅靠临考前突击,那是不会有好成绩的,考试会落第的。

第四、考生还要熟悉并掌握“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的做题方法

就“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而言,常有些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不完全部的考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除了考生的其他原因所致以外,那就是考生不熟悉做题方法的结果。其实考生主要应掌握“先易后难”的做题方法:一是考试内容的五、六部分中,相对来说也有难易之分,需先做容易的,后做难的;二是在每部分试题中,也可分成容易的、较难的与难的三种题型,需先做容易的和比较难的题,后做难题;三是难题因人而异,比如数学专业的考生会将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这两部分的考题视为容易题,语文专业和新闻专业的考生会将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考题视为容易题,如此等等。

就“申论”而言,考生首先应具有鲜明的“角色认定”的本领,即要求考生以怎样的身份出现?是以普通公职人员身份还是以领导者的身份出现?其次是注意“限制性规定”,如字数限制、自拟标题限制、资料性质(是找教训的资料还是总结成绩的资料)的限制、归纳主题或主要内容时应透过现象抓本质的限制、提出对策时不要离开给定资科内容与可行性及可操作性的限制、进行论证时主旨突出及申发式与申说式不同的限制,此外,还有近两年的选项判断与不要求确定主题就要提出对策并进行论述的限制,甚至要求写两篇不同论文的限制,如此等等。

因此,平时知识积累中也包含做题方法的积累,比如在平时阅读中发现图形推理的规律掌握的少,有不少题目不会做,那就通过对各种图形进行归纳与分析,找出解题的方法并记牢。比如在平时阅读中发现对申发式的写作要领掌握不准,那就应学习这方面的相关知识并加强运用,直到熟练为止。由此可见,做题方法的积累这与知识的积累同等重要,千万忽视不得。

此外,平时应多演练一些难题的做题方法。近些年的考试科目中,常出现-些新题型

与少量的难题。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演练时多注意积累这些新题型与难题的做题方法,并力求掌握,到了考场上就成了胜出的“法宝”。

要想在公务员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考生还必须加强心理锻炼。

考生平时应培养自己在笔试考场上遇到难题时不紧张、不慌乱,从容应对的能力;面试中的心理因素更为重要,有些考生就是因为平时没有面试的经历,到了面试考场上就紧张的不能自我,因而导致失败。所以,如果有机会,考生在考前可以搞几次“面试演习”,或多参加专题辩论与演讲比赛,这对锻炼自己语言表达与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同时还可以提高自己坚持实事求是、随机应变与自圆其说等应对面试的能力。

篇8

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每年的考试大纲都对考生有不同的要求,这就需要考生仔细阅读,看有否新要求和新题型,以把考前有限的时间用到“刀刃”上。

第二, 考生无须搞题海战术,只要考前做两次模拟练习即可。

因为重复地做“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练习不会有太大的作用,只要知道考题的类型并掌握该用什么样的思路去解答,做到心中有数就行了。备考“申论”要细看且领会已公开的试卷上的“注意事项”与“申论要求”,并严格照办。当然,找近一两年两门考试科目的真题进行“自测”,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加强练习,以达提高的目的,这可以说是个好方法。

第三, 平时积累比临时突击重要,掌握方法比反复练习重要。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与“申论”的考题覆盖面很广,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社会、法律、科技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只靠临时突击是无济于事的。不管是报考哪一类职位的考生,关键是应注重平时对多种知识的积累,应注重平时写作的练习,只有如此,才能拥有广博的知识与掌握熟练的写作技巧,才能考出好分数;若仅靠临考前突击,那是不会有好成绩的,考试会落第的。

考生还要熟悉并掌握“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的做题方法。

就“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而言,常有些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不完全部的考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除了考生的其他原因所致以外,那就是考生不熟悉做题方法的结果。其实考生主要应掌握“先易后难”的做题方法:一是考试内容的五、六部分中,相对未说也有难易之分,需先做容易的,后做难的;二是在每部分试题中,也可分成容易的、较难的与难的三种题型,需先做容易的和比较难的题,后做难题;三是难题因人而异,比如数学专业的考生会将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这两部分的考题视为容易题,语文专业和新闻专业的考生 会将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考题视为容易题,如此等等。。

就“申论”而言,考生首先应具有鲜明的“角色认定”的本领,即要求考生以怎样的身份出现?是以普通公职人员身份还是以领导者的身份出现?其次是注意“限制性规定”,如字数限制、自拟标题限制、资料性质(是找教训的资料还是总结成绩的资料)的限制、归纳主题或主要内容时应透过现象抓本质的限制、提出对策时不要离开给定资科内容与可行性及可操作性的限制、进行论证时主旨突出及申发式与申说式不同的限制,此外,还有近两年的选项判断与不要求确定主题就要提出对策并进行论述的限制,甚至要求写两篇不同论文的限制,如此等等。

因此,平时知识积累中也包含做题方法的积累,比如在平时阅读中发现图形推理的规律掌握的少,有不少题目不会做,那就通过对各种图形进行归纳与分析,找出解题的方法并记牢。比如在平时阅读中发现对申发式的写作要领掌握不准,那就应学习这方面的相关知识并加强运用,直到熟练为止。由此可见,做题方法的积累这与知识的积累同等重要,千万忽视不得

此外,平时应多演练一些难题的做题方法。近些年的考试科目中,常出现-些新题型

与少量的难题。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演练时多注意积累这些新题型与难题的做题方法,并力求掌握,到了考场上就成了胜出的“法宝”。

第四, 要想在公务员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考生还必须加强心理锻炼。

考生平时应培养自己在笔试考场上遇到难题时不紧张、不慌乱,从容应对的能力;面试中的心理因素更为重要,有些考生就是因为平时没有面试的经历,到了面试考场上就紧张的不能自我,因而导致失败。所以,如果有机会,考生在考前可以搞几次“面试演习”,或多参加专题辩论与演讲比赛,这对锻炼自己语言表达与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同时还可以提高自己坚持实事求是、随机应变与自圆其说等应对面试的能力。

篇9

继去年的弘扬黄河精神、乡土文化问题之后,广受人们关注的社会道德问题(省级、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本文称A卷)和安全文化教育问题(市、地级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本文称B卷),又成为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申论试题,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反响。众所周知,社会道德问题和安全文化教育问题,一直是我国近年来社会热点话题。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保障公共安全,加强安全文化教育,树立“生命第一”理念,都将为我们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推进社会经济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无疑,这又是抓住热点,围绕发展,唱响时代主旋律的考题。本次将此话题引入申论试卷,堪称是重大命题。因为这样的命题,使试卷主题十分鲜明,使考生一下子便能抓住材料的中心。这完全是命题者思想解放,站在国家经济科学发展全局的制高点上,以高度的责任感来对待国家公务员考试使然。两份申论试卷反响强烈,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应试考生的范畴,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个无声的“动员令”,意义重大深远,不可低估。

一是让大家共同面对,共同思考。一年一度的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不能不说是“大考”,在考场上是在考考生,可是考试一旦结束,这种考试就必定打破了原有的局限性,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那么,这自然就引起了国内不同人群的思考。正是这种无界限的让国人共同面对,共同思考,将唤起人们的忧患意识,让人们都来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共同写好“申论”这篇大文章。笔者认为,这种令人自觉或不自觉地都来广泛地思考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发展中社会道德滑坡、管理混乱的矛盾复杂纠结的背景下,尤为难能可贵,这要比靠行政命令好得多。无疑,这应该是命题者的初衷。

二是让大家共筹良策,共谋发展。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华美德,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如何树立“生命第一”的理念,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面对眼前这么大的考题,应该怎么办?别无选择,只能是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可是良策何来?只能是走群众路线,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共谋发展大计。只有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创新,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笔者感到,这正是申论命题的题中之意。

二、从资料上看:合理调整,更趋科学。

一是内容精当,字数稳定。A卷资料以社会道德为中心,正负面材料充分对比,在列举现实事例之后,突出正面先进事例,呼唤中华美德,讴歌社会主流;B卷资料围绕“公共安全”问题一一列出,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人们缺乏必要的危机意识和“自救”避险能力,体现了由于规划建设中管理监管缺失导致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等等。最后引出古代罗马哲学家塞内加关于人类灾难的哲学思考。两卷资料选择精当,内容集中,通俗易懂,说服力强,为考生答题提供了方便。A卷给定资料共9则,全文6200字;B卷给定资料5则,6700字。与前几年相比,字数相对稳定,资料容易把握,应该说,这是申论考试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二是紧凑有序,层次分明。申论试卷的给定资料,往往都比较零散,是未经加工或半加工的“语言文字的碎片”, 上段与下段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所以有的人一打开试卷,就如堕入云里雾中,觉得眼前的文字“乱糟糟一片”,不知从何下手。然而,2012年两张申论试卷的给定资料却一改这种情形,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相对来说,资料结构紧凑,清晰自然,排列有序,看不到零散与混乱。整个资料逐次展开,自然顺畅,层次分明。斧凿的痕迹甚少。给定资料这样调整,更趋科学、合理。

三是中心明确,段意清晰。以往的申论考试,要想把握试卷给定资料的中心内容或其反应的主要问题,都是考生最为感到棘手的事情。无论是针对整个给定资料,还是针对其中的一个子资料,都需要考生花费相当一番工夫,所以考生一直把其看作是申论考试的一个难点。可是,2012年两份申论试卷的给定资料,只要认真读下去,便直接“可圈可点”,无须翻来覆去地审读。因为每一则资料的中心都非常明确,并不费解,而且内容相对集中。除个别外,段意均在每则资料的第一个自然段中,清晰可见,以下各自然段便围绕这一段意展开。命题者这样设置给定资料,更能测试出考生真实的能力和水平。

三、从测点上看:考查实践,突出能力。

1. 题量稳定,难度适中。一是试卷题量相对稳定,2012年申论试题延续前两年的设计,A、B卷均是四道大题,第一题中包含两道小题,考生答题文字在2100字左右,难度适中。联系构建试题的诸多因素,这种布局相对科学,可视作题量似有稳定之趋势。二是试题命制悄然变化,过去试题命制对应的资料指向并不具体,而是泛泛而指,即笼统写作“参考给定资料”,范围之大自然增加了考生应试的难度,而去年的试题,除A卷第一大题第1小题外,A、B卷试题均是一道题对应一则资料,这无疑为考生答题提供了诸多方便。三是试题题型有所创新,考题中出现了反驳观点题,A卷第二题让考生根据给定资料,反驳“网民A”的观点,这种驳论题型新颖,对于考生来说,回答有一定难度。应用写作题文种多变,A卷第一题第2小题让考生写一则“编者按”,B卷要求根据“给定资料”,从“安全文化理念”、“增强安全意识”、“日常安全须知”三个方面为社区的宣传栏写一份宣传稿,文种每年每卷虽有变化,但未离开应用文范畴,这样既看出对应用文写作的重视,贴近公务员工作实际,也体现了命题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2. 应用写作,多元突出。自2010年申论变多年延续的“同卷不同题”为按报考层次两卷分立始,至2012年连续三年,应用写作题变化颇大,即每年每卷中均有一道应用写作题,出现文种多元化趋势。变化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以一道题替代作文题。2003年、2004年申论作文题,是让考生写一份“讲话稿”、“报告”,成为申论的“作文题”。而从2010年开始,连续三年命题均以一道题的形式独立出现,替代了当年应用写作的申论作文题。毫无疑问,这样命题,既考查了考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又保证了对考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测试。第二,是以内容重点替代全文。非常清楚,以前的应用写作题均是申论作文题,这就要求考生,从头至尾写出“讲话稿”与“报告”的全文。而如今的命题方式,是以内容重点替代全文。如2010年国考A卷第三题,要求考生拟写《关于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报告》的内容要点,再如2011年国考A卷第三题,让考生编写宣传手册,要求分别列出每个部分的内容要点。用内容重点替代应用写作全文,更能突出应用写作中各文种主体的写作要点。这样设题,独辟蹊径,彰显精要,测点清晰。第三,是以要求替代一般写作。三年来的应用写作命题,不是笼统地让考生去写某一个应用文,而是命题时就某一个应用文文种提出明确的要求,让考生去写。如2012年国考B卷第二题:A市F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居民安全文化教育”活动。请根据“给定资料”,从“安全文化理念”、“增强安全意识”、“日常安全须知”三个方面为社区的宣传栏写一份宣传稿。这种命题不是让考生写一般的应用文,而是以命题要求替代一般应用写作,这无疑就扩大了应用写作文种的内涵,而且突出了这一文种的特点,使考生的答题思考更加集中,更具针对性。

篇10

10月,2011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考试(俗称国考)拉开帷幕。每年的这个时刻,都会有大量应届生燃起挑战的雄心,试图摘取国考这颗王冠上的明珠。

了解报考程序是备战国考的第一课。一般来说,国庆长假结束后很快就会招考公告,10月10日左右招考的职位表,13日左右开始报名,报名时间是10天左右。在这期间,报考者要完成职位选择、网上报名、资格审查、缴费、打印准考证等一系列的事项。报名成功意味着你的国考倒计时进入了新阶段。

公务员考试逐年升温。根据中公教育的数据统计,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录取比例是8:1,2002年达到20:1,2008年是78:1,2009年是95:1。竞争的激烈程度显而易见。激烈到什么程度呢?0.1的差距就能决定你的上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公务员考试进入了微分时代。微弱的分数差距,导致竞争异常激烈,100人中只有一个有机会,名副其实地百里挑一。事实上,备考公务员的应届学生、非应届学生已远多于考研大军。以我多年的经验来看,一次就考试公务员一定是需要长期准备的,所以我们经常建议学生:公务员考试的备考越早越好!

大家不要小看公务员考试,这是一个非常科学的考试,是以考察应试者的基本能力为导向的考试。像逻辑思辨能力、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文字能力、政治鉴别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心理调试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这些能力通过行测、申论、面试等环节全面地进行考察。公务员考试要求应试者非常全能,不但要会考试,文科、理科,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而且内功也十分重要,在面试时内涵、修养、言行、应变都会左右你的成绩。我们总是说,考试要厚积薄发,平时的积累有多厚,爆发的力道就有多强。公考以能力为导向,用科学的方法来全面地准备考试,不断拓展积累、磨砺的宽度和厚度,应试才有胜算。

大一准备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除了竞争白热化外,内容和方法也有比较明显的变化,为大学生的备考带来很大挑战。第一是难度逐年增加。在命题上不断推陈出新,通过增加考试的难度,来提高考生的区分度,识别出竞争力更强的人才。第二,更注重对理论政策素养、综合分析能力的考察。这是能力为导向的指挥棒下,考试呈现的必然特点。第三是注重操作性。公务员考试越来越强调实务操作性,比如市(地)以下公务员考试的申论科目特别强调考察考生的贯彻执行能力。从采分的要点来看,应试者的思维和逻辑是否符合基层公务员的一些基本要求是给分的关键。第四,注重宽广的知识积累。行测科目常识的考察内容巳从以法律为主体逐步发展为综合考察政治、经济、法律、管理、人文、科技、历史、地理等多方面,考生的知识储备要全面、宽广。第五,注重考察发散性思维能力。这一点上,本科生比硕、博和在职人员更占优势。

除了内容上的变化,招考政策也出现倾向性,即越来越注重基层工作经历。尤其是中央直属的行政机关和党群机关,以前是30%的职位有基层工作经历的要求,现在达到了一半以上。但是,应届大学生不要叹气,大家要看到,中央机关的招考人数只占招考总人数的较小比例,以2010年度国考为例,共招考13566人,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和党群机关只招1200人,余下的12000人基本还都招应届毕业生。广大应届毕业生仍然有非常多的职位选择。

对于很多应届大学生来说,要想在这场竞赛中胜出,一定要付出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我认为,成功的本质是超越同龄人,在你的身边人还在迷茫、犹豫的时候,你有了自己的方向,那么你离成功就近了一大步。在你的人生规划中,决定报考之日,就是备考起步之时。在大一、大二阶段,如果能了解一些同公务员工作有关的基础知识,就会为将来的考试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在中公,我们为大一、大二的同学开设中国政府结构基础知识、公务员职业素养等课程,帮助同学们进行一些基础性的学习,近距离地接触政府工作实务,确保在未来公考竞争中赢在起点上。

从容冲刺

备考的成功与否,与复习全过程的控制、各个环节的节奏把握是密切相关的。对于全面备考的同学来说,10月是一个重要的复习阶段,主题是专项补弱。

要进行专项进补、必须先找出薄弱环节所在,对自己的弱势、弱项有一个清晰认识和准确定位。公务员考试中核心的、决出高低的关键能力是文字能力、分析能力、阅读能力、逻辑判断能力、以及知识量。如果备考时间是1年,那么你可以有三四个月时间专门来弥补这些能力;如果备考时间只有2个月,那就以你的能力弱项为主体、然后贯穿始终,在剩下的有效备考时间申专门提升这种能力,弥补你的薄弱环节。比如你的文章弱就以文章为主体,把文章写作的专项训练贯穿本阶段复习的始终,突破文章写作问题。

补弱之余是学习训练,需要大量的真题训练,通过大量做题找感觉,熟悉各种题型的内容特点和解题技巧。比如行测和申论有哪几种基本类型,各有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去应对,有哪些模板和资料可以背记,要掌握技巧层面的东西,抓住要领,灵活恰当地运用。也就是说,通过学习和训练,找到应对考试的技巧和规律,这样在考场上才会游刃有余。

篇11

公务员考试辅导专家表示,我省2014年上半年公务员考试从报名到笔试只有短短40天的复习备考时间,对考生而言是一次能力与心理、技巧与实战、体力与脑力的巨大考验,能否在这一关键时刻,把握考试脉搏、科学高效备考,是赢取考试胜利的不二法门。因此考生在复习之前应先了解国考大纲,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至关重要。

国考大纲为指导考生复习提供了依据。2014年国考大纲对于常识的考查不断变化,从2014年侧重考查法律知识,到今年对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的考查进行了平衡,没有侧重考察法律知识,这一变化充分说明国考命题多元性的特点,而且可以看到大纲强调了对于各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

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因此竞争压力增大。通过国考大纲的趋势看出,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试题的难度会有所增加,试题将进一步突出对考生能力与素质的考查。

公务员考试辅导专家建议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总结答题技巧,同时注意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速度,锻炼逻辑思维,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报名程序共五个步骤

职位查询

各招录单位具体的招考人数、职位、考试类别、资格条件等可登录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网址:)点击进入海南省公务员招考网查阅。报考海南省法院、检察院系统职位的人员还要分别登录“天涯法律”(网址:)、“天涯正义网”(网址:)查询有关情况。

网上报名

本次考试报名全部采取网上报名和网上资格审查的方式进行。报名时间从3月15日8∶00起至3月20日17∶00止。报考人员可在此期间登录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点击进入海南省公务员招考网进行注册,提交报考申请,并查询资格审查结果。3月18日17∶00前,报考人员可查询职位报名人数。

资格审查

各招录单位依据招录职位的资格条件在网上对报考者进行资格审查,在2个工作日内提出是否同意报考的意见。通过资格审查的,不能再报考其他职位。3月16日8:00至3月20日17:00期间,未通过资格审查的,可以改报其他职位。

报名确认

篇12

二、《国家公务员制度》通识教育选修课的主要内容

(一)讲授《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理论

很多大学生对公务员这一职业不了解,不清楚与公务员相关的管理制度,譬如,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制度、考核制度、纪律与惩戒制度、交流与回避制度等。他们对现实中公务员、和某些公务员不合理的晋升、惩戒等现象没有客观的认知,认为这些问题是通过金钱搞好关系就可以解决的,而且,认为公务员可以利用公共权力获取很多资源,这是一些大学报考公务员的动机之一。为此,针对这一现实,结合政治学、法学和伦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讲授《国家公务员制度》,使大学生对公务员这一职业和管理制度产生合理的认知。

(二)分析国家公务员职业的现实境况

近几年,政府对公务员要求严格,一些不合理的福利待遇减少或者取消,但是一些在校大学生依然选择公务员职业,以实现家人的愿望。通过调研发现,一些毕业大学生通过努力考上了公务员,他们对公务员这一职业后并不是很满意,甚至有些失落。主要表现是:其一,一些怀有公务员梦想和抱负的毕业大学生,考上公务员后,却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因为初任公务员基本是做一些简单琐碎的事情或是被安排到基层做与专业不相适应的工作。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巨大,使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的热情日趋减少。其二,收入待遇与期望相差甚远。比起想象中公务员待遇,现实中的基层公务员,并没有那么好。大学毕业生初任公务员进入基层后,由于工作时间短、工作成绩不突出,与选择其他职业的同学相比,收入不高有差距,没有荣誉感以致在工作会没有较强的进取心。其三,竞争与压力较大。在一些领导看来,大学毕业生学历较高,能力也应该较强,是比较优秀的人才,当然会对其期望很高和工作要求较高、分配的任务较多。然而,多数大学毕业生刚刚参加公共管理领域的工作,需要适应环境、转变角色,同时由于经验不足、实践能力不强,在工作上效率与质量不高,被认为眼高手低,使他们容易产生受挫心理。在基层,晋升压力大,因为公务员的职务有限而欲晋升的人员多,晋升是非常慢的过程,这也会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对初任公务员的现实情况分析,使在校大学生清楚公务员职业的现实情况,公务员职业并不是很轻松没有压力的工作,所在领域要求有比较高的能力和素质,也存在被淘汰的风险。相较其他领域,公务员系统的等级制度比较严格,工作环境因其特殊性,相对比较保守,晋升竞争比较激烈。为此,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兴趣去选择职业,不要盲目、盲从去报考公务员,减少浪费资源。

(三)指导大学生应对公务员考试

大学生不仅对公务员职业性质与本质不是很清楚,而且对参加公务员考试也有些模糊,侥幸心理较多,不会合理利用时间和备考。在调查中看到,在校大学生持“试一试”的态度去考公务员较多,做充分准备的人不是很多。而且通过访谈发现,应届毕业生即使有考公务员的想法,只是按照自己一贯的学习模式进行突击,看几本公务员考试指南书和多做几套题,侥幸心理较多。然而,公务员考试题复杂多变,涉及面积广,可谓是包括了整个人类的文明成果,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和认真的准备,仅仅采取突击的方式是很难取得理想成绩的;或者是大学生注重书本知识,忽视个人能力的培养,往往是笔试成绩很高而面试失利。也有一些大学生选择捷径备考,把成功的期望放在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培训班上。在对公务员调研过程中获知,不论是领导还是初任公务员,都不提倡参加辅导班。因此,在讲授《国家公务员制度》通识教育选修课的过程中,客观理性地讲授与公务员考试相关的内容,使在校大学生了解如何报考如何准备,端正态度以减少在时间和金钱的浪费,并通过努力实现做公务员的愿望。

三、《国家公务员制度》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形式

为了更有效地让在校大学生了解国家公务员职业及相关制度,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安排和讲授《国家公务员制度》通识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一)运用现实中的案例,讲授国家公务员制度

其一,解读公务员职业。结合社会众多职业进行比较,指出公务员是社会各种职业中的一种,只是由于所在领域即在国家的各种机关中任职,具有特殊性,他们主要是运用所掌握的公共权力管理公共资源提供公共服务,要求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是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平台。而且,欲成为一名公务员必须通过公务员考试,凡进必考,不经过考试进入国家机关的人员不是正式公务员,不能享受公务员待遇,因为,这一职业是非常神圣而严肃的职业。其二,公务员的分类辨析。针对大学生考研还是考公务员的矛盾心理,结合职位的分类制度剖析学历和任职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职位分类是一种以工作职位为主要依据的人事分类制度,是对公务员进行各种管理的依据。公务员类别按照一定的标准又可分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等,不同职位所要求的专业和能力有差别。在我国进行公务员管理时,根据情况还需要结合品位分类进行。譬如,在初任公务员的初始定级中,以学历和阅历为主,认识到学历和阅历的价值,比如本科是科员,硕士可能是副主任科员(副科级),博士是主任科员(正科级),认识到公务员制度的公正性,也明白经过研究生学习后依然可以选择公务员职业。其三,公务员的晋升、纪律和奖惩制度的分析。在社会现实中,许多人认为,公务员的升迁和奖惩主要依靠社会关系和金钱来运作。因此,选择关于公务员的晋升、纪律和奖惩制度这些方面的案例,使其了解公务员的晋升、纪律和奖惩制度都是需要依据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的,凡是没有根据这些制度运作的,最后都会有相应的行政和法律制裁,当前众人皆知的腐败案例,就是比较有力的说明。其四,交流和回避制度的阐释。这些制度是比较专业的,在现实中熟知的人不是很多。因此,结合国家高级公务员的异地任职、工作调动的事例进行分析,使大学生明晰此类规定是为了防止领导类公务员在不同工作领域、地域形成的关系网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分析公务员执行公务和任职的限制条件要求,指出目的是为了保证行政执行过程的公正性。通过对这些制度的讲授,使在校大学生能够认清公务员制度客观公正的现实。

(二)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使大学生了解公务员考试,为考试做好准备

在《国家公务员制度》通识教育选修课过程中,需要有不同的环节,针对具体的《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考试科目,向学生讲授一些与公务员考试相关的知识,指出《行政能力测试》试题比较灵活、涉及范围广,离不开理论和实践的积累,多读书勤思考会有所助益,并提供应该阅读的书目类别;在练习环节,对于《申论》的准备,引导他们经常参与一些积极的公益性、公共危机处理的活动,平时多关注新闻时事,不断进行理性分析,养成从宏观上看问题的逻辑分析能力,并根据《申论》历年考试的特点,指导他们练习写作以提升写作水平。在实践环节,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和演讲,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和逻辑分析能力,有机会去参加和宣传社会上的积极活动,不断磨砺自己,使自己沉着冷静。此外,借助大学生的学生社团功能,定期组织在校大学生进行公务员模拟考试的活动,邀请专家、有经验的老师指导、评价,从中总结经验发现自己的不足,为正式的公务员考试做好准备。

篇13

申论题的作答,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题,关键是要审准题干,要经仔细斟酌,吃透拿准。只有审准题干,才能在作答时抓住实质,切中要害,分清楚几问几答,问的到底是什么,以免所答非所问。而后才能有针对性地作答,才能符合题意,不跑题。所以答题前的审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比如山东2008年“感恩”材料的一题“谈谈‘感恩之情如何更绵长’的话题”,审定要求就是对策,即“怎么办”。山东2009年“”材料的一题“就如何避免小事搞大的问题,谈谈你有哪些锦囊妙计”,实质就是“对策”题的变型。再如每年申论题的最后是写作题,它又分“命题”、“半命题”和“自拟题目”三种,题干中有时写“为题”,有时写“为主题”,有时说“围绕××问题”等。“为题”就是作题目,“为主题”、“围绕××问题”则不是题目,需自己另拟。

审准了题干要求,弄清几问几答,作答时的导语就能写正确了,具体行文时一般是怎么问就怎么开头,比如山东2007年“网络募捐”材料的一题“结合自己知道的事例,说说影响个人募捐的社会因素”,作答时可紧贴题干写开头导语:“据我所了解的事件分析,影响个人募捐的社会因素主要是……”这样写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抓题而不跑题,且能紧贴题意。

二、关注“概括题”的实用性变化

无论是作为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公务员,都必须有较好的概括能力,这是在实践工作中经常用到的。近些年申论考题中的“概括题”不再是单纯的“概括”,在题干中除了让考生“概括”之外,还有概述、简述的要求。而要求概括的内容也由整个材料缩小为概括原因、措施、政策等。更明显的是字面上不说“概括”,而用更实用的说法,比如2007年国考中一题“整理一份供负责同志参阅的材料”(500字);2007年山东题“根据材料2提供的案例,整理一份‘情况反映’”;也有让考生根据材料××写一份“情况报告”的,这些作答要求,都是模仿日常工作中的将长材料概括成简短文字,以便于政府、领导尽快解决阅读的问题,是便于提高工作效率的。这种实用性概括题更符合选拔公务员的要求。所以考生平时就要注意这种文字概括能力的训练,以适应实战考试的要求。

三、重视“对策题”的具体化、深刻性

申论卷大部分都有对策题,只是有些题干中不明说“对策”,而是要求写“建议”、“措施”、“解决途径”等,甚至是“谈谈看法”,实际上都是对策性的答法。因为申论考试就是测试考生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能提出较好的对策、办法,就说明考生具备这个能力。

当前考生对“对策题”的解答普遍存在的缺陷就是不具体,太肤浅,太空洞,笼统抽象,缺乏创新,缺乏操作性。所以得到的成绩也只是平平,不会出色。

对策的具体化就是有可操作性。比如“加强宣传教育”,这仅是一个纲,后边还必须写出宣传什么、用什么形式、在什么环境场合、宣传对象有哪些,甚至还要预测宣传教育效果等,让人一目了然,让阅卷者从中认可你的对策的好坏、有无实效,而后定成绩。

对策的深刻性就是要将对策说到关键处,说到要害上,体现出考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和能力。比如遇到生产安全、环境污染、制假售假、豆腐渣工程等重大社会问题,其整治对策有几项是通用的,其中“健全完善法律法规”,这一条所有考生都会说,但怎么健全、完善,应该说出个一二来。而且应该有更深的认识,就是说健全完善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严格执行,坚决依法、守法,如不强调后者,前者就难有实效。再如“加强监管力度”一项,如何加强,要分析到要害处,那就是“明确职责”,实施“责任追究制”;再如有很多问题的解决,都涉及很关键的有“权”人物,即“当官”的,他们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正如国家环保总局一位领导,在某省调查处理严重污染事件时所说:“当官的问题解决了,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此言可谓一针见血。如果“当官”的思想上为了保“政绩”不乐意去解决,即使法律完善,想去监管,能行得通吗?所以有很多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首先纠正掌权的领导者的政绩观问题,否则效果不大,或没有效果。这一条可以说是解决问题应抓的“牛鼻子”。

四、把握写作题的重要环节

按照写作题答题思路,要把握好五个环节的处理,抛开一般性做法不再赘述,于此特别提示所值得重视的关键点。

环节一:拟题。写作题题干要求大致有命题、半命题(让加正题或副题)、自拟题三种情况。对于命题、半命题,关键在于审好题,这里侧重说自拟题。自拟的题目首先要凸显其议论性特点,即所拟题目最好是直接包含考生观点、思想、主张的,比如申论材料是“城市管理”的,可拟题为“让城管的权力尊重权利”、“要清洁更要生存”等;材料是“环境污染”的,可拟题“保护环境要抓决策源头”、“制度――环境保护之根本”等,这样的拟题观点、论点鲜明,简洁明了。当然也可拟为暗含观点的,如“由……想到的”、“从……说开去”等。因为题目是给阅卷者的第一印象,所以自拟题最忌过大、过长、过滥、过平。

环节二:列纲。就目前大多数考生的考试情况来说,这个环节往往被忽视,似乎是为了省时间不去列提纲,不加思考就在很不成熟的情况下匆匆下笔,写到哪里算哪里,结果出现文字结构不完整、逻辑混乱、层次不清、重点不明等致命缺点。这是考生写作的大忌。所以在写作前拟题后,必须要列一个详细提纲,最好列成三级。列纲加周密思考,搭成合理的框架,腹稿成熟,然后才能一气呵成。

环节三:开头思路。写作题的开头,一般规律是:点出问题、简析原因(或写解决的重要性,或写不解决的危害性)、结句立论(主张、观点、论点)。文字要开门见山,简洁明了。鲜明的立论观点是开头的点睛之笔。当前考生写作题的开头主要毛病是不知写什么,硬拼材料,更不见立论,这是必须改进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