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儿童早期教育指导

儿童早期教育指导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2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儿童早期教育指导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儿童早期教育指导

篇1

为落实《xxxx省人民政府关于xxxx省xxxx-2016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实施意见》中提出的“到xxxx年底,省、市、县示范性幼儿园均成为区域早期教育指导、咨询服务中心。到2016年市区(街道)中心园全部开展这项工作,使之成为本区域早期教育的基地”目标,积极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根据xx教初[xxxx]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xxxx年xxxx县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xxxx省0—3岁儿童早期教育实验工作方案》(xx教基[xx]48号)的要求,积极探索以幼儿园为核心,依托家庭、社区,对所在社区0-3岁婴幼儿的教养者进行指导服务为宗旨,以提升社区0-3岁儿童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促进儿童早期身心健康成长为根本目的,进一步发挥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优势,扩大幼儿园早期教育的示范、辐射作用,运用丰富多样的早教指导形式对辖区内0—3岁的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开展早期教养指导活动,切实提高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的受教育率,促进0-3岁早期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工作目标

1、宣传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知识和实践操作方法,有效促进社会对0-3岁儿童早期科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和基本知识的了解,全面提高全县0-3岁儿童家长或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水平。

2、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教服务活动,使家长更乐于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帮助家长掌握0—3早期教育的科学教养方式,提高家长的育儿经验。

3、加强早教师资力量的培训,培养和建设从事0-3岁儿童早期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师资队伍,提升教师设计、组织、开展早教指导工作的能力。

三、工作措施

篇2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383

在社会的强大压力下,从小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已经成为全世界家长努力的目标,其中,孩子的早期教育便成为在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早期教育在是从人出生到小学以前阶段的教育。各种早期教育学校的设立也提高了早期教育的质量,并对孩子在成长以至今后的发展做出较好的指导。早期教育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所起的关键性意义,是如今社会比较重视的生长环节。我国国务院颁布的2001~201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将发展0~6岁儿童早期教育作为重要的关注点[1]。一些国家也出现提前开始学习读、写、算,提前开始正式教育的探讨和实验。本文将通过早期教育的实验和现况调查资料的分析,来说明早期教育对孩子心理认知能力的重要性。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儿童为2009年出生、进行常规的儿童保健,从出生年开始早期教育。实验组选取妇产科出生的小儿35例,对其父母开设早期教育讲座和多途径的知识获取,对照组其父母没有经过早期教育讲座和知识获取,只进行一般的指导。所选取的对象均为母孕期无特殊疾病,儿童出生无窒息史,孕周>37周,体重正常,无高胆红素血症,无颅内出血病史,无营养不良,围产期均无高危因素。开始早教前70名儿童发育商,身体状况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方法:①对照组:妇产科室的35名儿童,待出生后情况稳定,均由父母带回家喂养,父母并没有经过早期教育的知识灌输。②实验组:接受和对照组相同的喂养模式,并对孩子开始早期教育。在新生儿出生后1星期开始,每个月对父母亲开始1次早期教育讲座,每3个月进行1次访问调查,必要时进行现场指导。使其更全面地了解新生儿的生理特点走向和行为能力。通过对父母的培训指导,使其掌握婴幼儿基础运动和精细运动的培养方法,培养孩子的行为能力、心理认知能力、学习模仿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交际能力等。根据各个幼儿的行为发展方向,并提供各种适龄的玩具、画报,实行家庭适时训练。

智能测验:1年后,根据随访调查结果,对两组幼儿的发育状况进行测评。测定标准参照中国幼儿多元智能量表。评定标准分为5个等级:≤69分为低下,70~84分为偏低,85~114分为正常,115~129分为聪明,≥130分为优秀。

统计学处理:用SPSS18.0软件进行方差统计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3组幼儿发育商评价统计表由标准分级得出,见表1。

结果显示,父母经过早期教育讲座和知识获取的实验组得到更好的效果,对儿童的各方面发展有促进作用。儿童发育商(107.14±6.23)比对照组(95.41±5.73)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见,有良好的早期教育,对儿童的语言能力、社交能力、适应能力和总发育商有很大的提高作用。

讨 论

篇3

《当今美国儿童早期教育》是这样一本书,它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既站在儿童早期教育发展的前沿地带,提供必要的知识,又注重联系实际,将知识运用得到实践中。对中国的老师、家长都有巨大的借鉴价值。

一、本书的主题

作者希望通过这本书,让家长和许多专业人员学习以当前幼儿教育观念作为基础的具有实践性的知识。书中融合了六个主要的主题,一是“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之中”,近年来,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势头很好,但由于底子薄、欠账多,目前仍是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是当务之急。想要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就必须提高家长和幼儿教师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书中有许多第一手资料,将美国教师的经验和案例提供给读者,帮助读者理解幼儿教育理论和如何去实践。二是“多样性”,美国是多种族的社会,不同肤色、不同信仰、不同习俗的人生活在美国,汇聚成了多元的文化。书中对介绍了文化和语言如何影响教学和学习,对于学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到少数民族地区实习、工作的学生有帮助。接下来还有“以家庭为中心、以社区为基础的实践”、“时代性”、“发展适应性实践”、“新技术在教学和教育中的应用”等主题,这些符合时代的主题对于我们都有借鉴意义。

二、本书的结构与内容

本书的内容总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阐述了儿童早期教育与职业发展。第一章介绍了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NAEYC)确定的儿童早期教育专业人员的种类。专业的儿童早期教育工作者需要从个人的、教育的、职业实践的以及公众的这四个视角来体现专业化。还介绍了儿童早期教育的专业术语和为从事儿童早期教育工作应该做的准备,和儿童早期教育的专业人员在未来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技能与行为等。第二章列举了当前儿童与家庭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并为读者提供了儿童早期教育方案与如何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理解。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儿童早期教育的发展,包括第三章到第六章。第三章回顾了历史人物以及他们对早期教育的影响,他们在良好的教育实践中发挥根本作用的基本观念。列出过去与现在的儿童观,认为想要将儿童早期教育工作做好就必须“以儿童为中心”。第四章围绕“蒙台梭利教育法”展开,叙述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优缺点及评价和思考。第五章将皮亚杰作为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对他的理论、观点和实践进行了描述。这几章为读者展示了曾经的理论以及提出这些理论的伟大教育家如何影响现在的实践。第六章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探讨了儿童早期教育的方案,分析儿童早期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对比不同教育模式的相同点、不同点以及作用。用这些教育方案模式为儿童早期教育专业人员的实践提供帮助。

第三部分是发展适应性的教育方案与实践,包括第七章到第十章。这四章以时间为线索,系统的讨论了为学习打基础的婴儿期、为上学做准备的托儿所岁月、学习需要知道的一切的幼儿园时期、为终身成功做准备的小学一到三年级如何通过“发展适应性实践”的方式教育幼儿,以及为开发和实施具有“发展适应性”的教育方案提供了指导方针和相应的教育建议。

篇4

美国早期教育专家认为,只有以科学的理论、广泛的实验为基础探索建立起来的课程模式,才是卓有成效的,才能更好地控制教育过程,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课程的主要目标

不同的课程理论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比如,对儿童发展的不同方面重视的程度是完全不同的,对儿童成长发展的过程以及影响这一过程的诸因素之间的关系的看法也各不相同的。

以“成熟一社会化”理论为基础的课程,把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要求教师给儿童提供培养自信心,自主性和创造的机会,主张儿童行为自我控制的学习。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多种手段,例如,以儿童为中心,无教师干预的自由活动、游戏活动和创造性活动等等。

以“认知一发展”理论为基础的课程,强调认知发展的教育目标,倡导教师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鼓励儿童自己探索,自己发现物质世界的运行法则、社会规则和道德知识。

以“教育一训练”理论为基础设置的课程,则把努力满足社会需要的知识、技能的发展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注重对儿童学习任务的分析和学习程序的设计。例如,为了使儿童学会书写自己的名字,教育者编排一定的步骤,使儿童能够逐步做到会抓握铅笔,能辨认字母,能从左往右写字,写下自己的名字。

儿童的学习、发展与教学过程

美国的各种早期教育课程理论,导致出不同的教学过程,尤其表现在设计教学活动、提供教学材料、开展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成熟一社会”理论认为儿童的情感不同于成人,其生长发育的每一阶段都有关于情感冲突与发展的特殊任务和内容。早期教育工作者特别重要的是为儿童准备一个适当、有益的社会环境,不仅使儿童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使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主性和坚韧性等心理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不断提高其心理活动的水平。

“教育―训练”理论指出,儿童的学习过程是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儿童的学习与成人的学习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许多在成人教育中运用的教学原则,如能恰如其分地加以选择运用,也同样适用于儿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儿童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的内容,而不是学习的结果,因为儿童是一个不断需要接受教育、终身学习的人。

“认知一发展”理论强调,儿童有内在的动机,他们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利用感官积极地探索环境,获得大量的、普遍的经验,以达到各个恒定不变的发展阶段。那么在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教育的内容、重点、难点都是不同的,只有完成上阶段的教育任务,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重要内容。因此,帮助儿童完成第一阶段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构成了课程的核心内容。

专家指出,没有一种课程模式是完美无瑕的。每一种课程模式都是把某种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宝贵尝试,难免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早期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各种课程模式的优劣利弊,谨慎地加以应用。没有任何一种课程模式是教育所有儿童的最佳模式,有些模式适合于这些儿童,而另外一些模式可能适用于其他一些儿童,在课程模式和儿童之间,存在着一种最为理想的匹配关系,探索这种匹配关系既是早期教育科研的任务,也是早期教育实践的迫切需要。

二、美国早期教育课程的实施

早期教育课程的理论是课程设置的基础,但它并不等于早期教育实践,要把理论转变为实践,必须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环节,主要是:

――制定课程大纲

不同的课程理论有完全不同的课程大纲。制订课程大纲,是实施早期教育的第一步。

以“认知一发展”理论为基础制订的课程大纲包括心理动力发展、社会情感发展、逻辑知识、物理知识、社会知识、表现知识等六方面。。以“成熟一社会化”理论为基础的课程大纲则包含依赖于教师、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社会的相互作用、适应学校、成就动机和成功感、好奇心和探索性、创造力等七方面。基于“教育一训练”理论的课程大纲主要包括社会交往、自我服务、运动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四方面。

――确立课程内容目标

课程内容目标的确立是实施课程的又一个重要步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理论指导确定不同的课程目标,但是要从实际出发,并持之以恒地贯彻下去。

美国教师一般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确立早期教育课程的目标:

1.学科知识:关于学科的一些基本常识、基本原理,例如有关字母、数字、物体各部分、颜色、季节和动植物等方面的知识。

2.教师的态度、行为及个性特征:主要指的是能为各种发展水平的儿童所接受的教师的情感、行为和性格,组织各种能使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正确使用像“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友好地同儿童进行交往。

3.儿童的行为:主要是指儿童的行动、动作。比如,能和同伴友好合作,积极地表现自己,主动帮助同伴,正确地回答问题。

早期教育专家们告诫教师,在选择、确立教育目标时,一定要把重点放在“儿童的行为”上,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课程的成败,也是确定课程目标的一个最重要的依据。

确立课程目标还需研究目标的特性水平。因为每一种课程目标都有不同的特性水平。例如,培养儿童积极自我意识这一课程基本目标,就含有三种不同的特性水平:其一,儿童有时候能够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正确地判断事物,控制自己的剩余精力,忘掉自己的失败,仍然有信心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其二,儿童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迅速地、轻松地投入一项新的、不熟悉的活动;其三,儿童总是能够毫不犹豫地、轻松自如地参加各种新的、陌生的活动。在设计每日活动计划时,要注意逐步提高课程目标的特性水平,使儿童每天都有进步和发展。

确立课程目标还要注意目标的层次序列。教师要把不同特性水平的目标编排成序,包括初级的近期目标、中级的中期目标、高级的远期目标。三个层次的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近期目标是中期目标的基础,而中期目标又制约着远期目标。每天日常活动的完成虽然只是近期目标,但日积月累,中期目标会逐渐实现,从而为远期目标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

――组织课程的形式

课程设置不仅涉及到课程的大纲、目标,即教什么,而且关系到课程的组织形式,即怎样教。

“认知一发展”理论强调,教师编排课程的组织形式时,要给儿童提供直接操作物体的机会,促使他们建立自己的认知结 构;教室中陈列的活动材料,应该是真实、具体的,以产生比其他任何一种材料更优越的效果;设计的一切活动和计划必须与课程内容紧密相联;还要给儿童提供不同难度、不同挑战水平的活动,让他们从中加以选择,以进一步激发其创造的欲望。

“教育一训练”理论认为,教师安排课程的活动形式应遵循三条条原则:一是提出所期望的理想行为,是儿童经过不断地努力能够逐步达到的;二是通过引起儿童的一个正确反应来激发儿童学习行为;三是及时、准确、适当地对儿童的学习行为进行强化,以增强学习的效果。

“成熟―社会化”理论指出,教师组织课程的形式应牢记三条条准则:一是儿童学习的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时代性,既要符合社会的要求,又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二是不要把儿童置于他们还没有做好学习准备的环境中去,催逼他们进行学习;三是使教室充满轻松、愉快、自由、平等的气氛,让儿童尽情地去表现自己、提出问题以及与人交往。

三、美国早期教育课程给我们的启示

篇5

[摘 要] 为了解0-3岁婴幼儿参加早期教育的情况,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61名幼儿家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接近半数的婴幼儿在0-3岁期间参加了盈利性质的早教机构的学习;家长在时间和经费上的投入较为理性;对早教机构家长最不满意的是师资;是否参加早教机构的培训对家长教育方式影响不大。今后对早教机构的发展,政府应加强监管;早教机构应努力提高师资质量,优化课程体系,重视婴幼儿家长教育。

[

关键词 ] 早期教育;0-3岁婴幼儿;父母教养方式

一、问题提出

随着脑科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等领域研究与实践的不断进展,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良好的早期教育能促进婴幼儿的健康发展,为其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教育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重视o至3岁婴幼儿教育”。《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也提出了0-3岁婴幼儿教育的公益性发展方向。2012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的通知》,将在上海市、北京市海淀区等14个地区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

国外0-3岁早期教育政策和相关研究都非常丰富。如新西兰的“普鲁凯特计划”,英国1997年启动的“早期开端”计划,美国的“开端计划”等。美国哈佛大学早期教育专家怀特曾领导他的团队,对0-3岁婴幼儿进行了全面的跟踪研究;北卡罗莱纳州大学法兰克波特葛兰儿童发展中心是美国最为悠久的儿童发展研究机构,他们研发的教育方案供早教专业的培训师、教师及新手父母使用。这些研究成果对实践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随着儿童身心发展知识的普及,我国的家长也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早期教育对于人一生发展的巨大作用。面向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我国婴幼儿早期教育市场处于一种异常活跃的状态。从已有研究结果来看,研究者们一致认同,在当前的早期教育实践中,早教机构和婴幼儿家长都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困惑,因此还非常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有关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参与情况的调查。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北京市两所公立幼儿园的540名幼儿家长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回收有效问卷461份,有效回收率为92.20/0。在所调查的儿童中,男孩195人,女孩243人,缺失23人。所调查幼儿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如表1所示。

本研究采用自编《早期教育调查问卷》,含5个维度,分别为参加早期教育总体情况、早期教育投入、早教机构的情况、早教机构质量评价、早期教育观念;共23题,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填空题;采取回溯式问卷调查,由家长根据幼儿在0-3岁期间参加早期教育的实际情况填写。

为了解早教机构的学习是否会影响家长的教养方式,本研究采用台湾陈富美教授编制的《家长教养方式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经验证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共有59个题项,分别从权威、专制和放任等维度考察父母的教养方式。权威维度包括温暖、说理、民主、随和4个因子;专制维度包括命令、体罚、不说理、言语攻击4个因子。将温暖、说理、民主、随和4个因子的平均分之和作为权威维度的总分,将命令、体罚、不说理、言语攻击4个因子的平均分之和作为专制维度的总分。对所得数据,全部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早期教育机构以经营性、盈利性居多

在所调查的461名幼儿中,有44.1%的幼儿在0-3岁期间参加了早教机构的培训。在参加早教机构培训的幼儿中,有69.4%的幼儿参加了1个早教机构的培训,其余幼儿参加了2个或2个以上。36.3%的幼儿参加的早期教育机构是外资企业性质的早教机构,其余依次是国内企业性质的早教机构(31.2%)、幼儿园办的亲子班(23.2%)、其他( 3.8%)、母婴医院开办的育儿班(3.4%)、社区办的亲子园(2.1%)。由这一比例可以看出,在现阶段经营性、盈利性的早教机构占主流。

(二)儿童及家长在早期教育上投入的时间和经费差异较大

在时间投入上,幼儿开始上早教机构的初始年龄,最多的是在2岁半至3岁之间( 24.8%),其次是2岁至2岁半之间,(20.9%),6个月前开始上早教机构的比例最少(5.3%)。持续在机构学习的时间,在半年到1年之间的最多( 42.2%),其次是低于半年的(18.9%),再次是1年-1年半之间(17.5%)。

在经费投入上,每年在5000-10000元之间的最多,占39.1%,其次是5000元以内,占33.3%,再次是10000-20000元之间,占21.7%,2万元以上的仅占5.8%。经费投入与家庭收入相比较,19.2%在家庭收入的3%以下,33.3%在家庭收入的4~5%之间,28.2%占家庭收入的6—10%之间,10.3%占家庭收入的11~20%之间,8.9%占家庭收入的20%以上。也就是说,有超过半数(52.5%)的家庭在早教机构教育经费的投入上没有超过家庭收人的5%,较为理性。

(三)早教机构的教学内容及形式有待优化

婴幼儿参加的早教机构所教授的内容,以音乐、舞蹈为最多,其次是运动类,再次是创意美术类(见图1);主要教学形式为“游戏加活动”的占85.4%,“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占6.4%,以家长为主要教学对象的占5.2%。

此外,大多数早教机构会为家长提供服务,其中以“指导家长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最多,占42.4%,其次是“指导家长解决孩子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占31.3%,再次是“指导家长了解营养、健康和疾病预防方面的知识”,占12.1%,只有13.9%的早教机构不提供上述服务。

(四)家长对早教机构的师资和管理最不满意

对于早教机构,家长最满意的是教学形式,最不满意的是师资(见图2)。对于早教机构的师资,48.8%的家长不清楚教师是否为师范生。可见,师资是早教机构面临的最大问题。

对于早教机构的效果,25.50%的家长认为很好,49.0%的家长认为一般,20.70%的家长认为不明显,2.4%的家长认为没有效果。可见,只有不到1/3的家长对早教机构的教育效果是满意的。

家长认为当前早教机构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依次是:市场比较混乱缺乏监督管理( 36.2%)、教师资质良莠不齐(22.5%)、收费过高(20.4%)、教学内容缺乏科学规范的体系(19.0%)、其他(1.9%)。针对收费过高的问题,研究者进一步的调查显示,在所上早教机构中,单节课时费在101-150元之间的最多,占40.2%,其次是151-200元之间,占25.5%,再次是51-100元之间的,占22.5%。可见,单节课时费在100元以上的占65.7%以上。

(五)家长普遍重视幼儿身体发育与社会性发展

在早期教育中,家长关注的内容从多到少依次是:儿童身体发育情况(20.6%)、儿童与他人的交往(18.6%)、儿童认知与语言的发展( 18.1%)、儿童感知和运动能力的发展(16.5%)、探索周围环境的兴趣( 13.5%)、对音乐美术等艺术的兴趣(7.1%)、对科学的兴趣(4.o%)、其他( 1.6%)。家长认为孩子进入早教机构学习的目的,从多到少依次是:提供与同辈群体接触的机会( 43.5%)、帮助开发孩子的智慧潜能(28.8%)、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20.9%)、家长学习早期教育相关知识(4.7%)、其他(2.1%)。由此可见,在0-3岁期间,除身体发育外,家长更看重儿童社会性方面的发展。

(六)幼儿家长的教养方式没有受到影响

以是否参加早教机构分为两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两组家长的教养方式在各个维度上均无显著差异(见表2)。但是,分别以父亲受教育程度、母亲受教育程度为自变量,以家庭教养方式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受教育程度间父母的教养方式存在差异(见表3)。可见,是否参加早教机构对家长的教养方式没有影响,家长自身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其教养方式的重要因素。

四、讨论与建议

在被调查对象中,有接近半数的幼儿在0-3岁期间到早期教育机构学习过。对于没有到早教机构学习的幼儿来说,16.7%的家长是因为早教机构收费太高,也就是说,是受客观条件限制所致。这表明当前早教市场确实受众广泛,政府、社会与早教机构本身都应进一步重视早教机构的教育质量,推动早教市场健康发展。

(一)政府应加强监管

在家长反映的早教机构的问题中,选择“市场比较混乱缺乏监督管理”的最多(36.2%),可见政府监管是主要问题之一。同时,家长提出主办早教机构的单位应是幼儿园(27.8%)、社区( 24.8%)、政府专设机构(21.4%)、妇幼保健机构(8.9%),认可由社会主办早教机构的仅占12.9%,这表明家长期待政府在早期教育中行使主要职能。

首先,应明确早期教育的主管归属。目前中央政府部门无明文规定0-3岁婴幼儿教育由哪个部门主管,3岁前婴幼儿教育主管归属问题仍不明确。一旦发生问题,就有可能出现谁都能管、但谁都不愿管的局面。管理上出现“真空”,也容易导致一系列问题出现,如家长反映的师资、课程、收费以及安全和卫生等方面的问题,所以首先要明确0-3岁早期教育的主管归属,然后加强政策上的规范与引导。

其次,各部门之间应加强合作。明确主管部门并不意味着由一个部门完全负责,早期教育涉及卫生、妇联、工商、教育等多个部门。各部门自身的组织和专业影响不同,应借助各自优势,协商合作,形成合作共同体。只有各相关部门的紧密合作才能促进早期教育的良性发展。

第三,应需加强对早教机构的监管,建立准人和退出机制。我国目前仅有部分地区的教育管理部门有对0-3岁早期教育机构的评估细则与标准。对早教机构的质量评估,可以从结构性质量、过程性质量以及儿童发展评价三个方面着手。结构性质量包括师资水平、教育活动、教师与儿童的比例和班级规模等;过程性质量包括教师与儿童的关系、发展适宜性教育活动、有刺激的和丰富的教育环境;儿童发展评价则是从儿童发展的效果进行评价,即结果评价。如能从结构、过程、结果三方面设定早期教育机构的准人标准,开展动态评估监控,将能把不符合办学标准的早教机构排除在外,同时促使已经运行的早教机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与策略,提升早期教育质量。

(二)应不断提高早教机构的师资质量

从调查结果来看,0-3岁早教师资质量最让人担忧。我国当前从事0-3岁早期教育的人员,在专业训练、专业资格制度和职业规范等方面都缺乏规范与保障。为此,首先应加大职前培养培训。随着人们对婴幼儿教育的重视,对0-3岁早教师资的需求增大,但我国目前还缺乏开设0-3岁早期教育专业的大专院校,供需矛盾突出,因此需要在师范院校、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0-3岁早期教育专业,或者增设0-3岁儿童保育和心理发展方向的课程。

其次,应制定0-3岁早期教育教师专业资格认证制度,设定该领域教师的人职门槛。现在市场惟一有资格认证的是由劳保部门颁发的育婴师执照,但调查发现,接近半数的家长并不清楚教师是否有资质。针对0-3岁早期教育对教师专业性要求更高的特点,应设置标准化的统一的从业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从人口优化早期教育从业人员队伍。

第三,应加强对在职早期教育人员的职后培训。当前从事0-3岁早期教育工作的人员,有些具备教师资格证书,但是缺少有关0-3岁的保教知识,可通过教育部门组织的定期的、规范的职后培训,让教师掌握婴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实施保教工作。

(三)优化课程体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只有17.6%的家长对课程内容是满意的,家长在早期教育阶段最关心的除身体发育外就是幼儿的社会性,但早教机构可供家长选择的课程却以艺术类课程居多,与家长的期待不符。同时,19.0%的家长认为当前早教机构的“教学内容缺乏科学规范的体系”。为此,早教课程首先必须适合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调查发现,少部分0-3岁早教机构存在识字、算术等超前教育,这是有违婴幼儿年龄发展规律的。儿童在各个年龄阶段都有其主要的发展任务,在0-3岁应以动作技能、语言能力、个性社会性的发展为主,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到儿童的个体差异。

其次,早期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化。0-3岁婴幼儿的心理发展由于被试选取较难等原因,研究还不够丰富,尤其是能够应用于实践的研究还很缺乏。各个早教机构大都宣称有自己的理论基础,但在实践操作中理论与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往往是脱离的。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研究还应侧重于如何与教养实践相结合。

篇6

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 (Quality Rating and Improvement Systems,简称QRIS)的建立是美国早期教育质量提升过程中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是美国州立层面系统化早期教育制度建设的措施之一。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美国越来越多的州开始建设早期教育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本文详细介绍和分析美国早期教育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的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未来走向,以期能为中国的学前教育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一、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的发展历程

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的建设一改以往美国靠颁发许可证评估早期教育质量的传统,通过将项目质量等级化、符号化(如采用类似饭店星级评定的方法)来引导市场需求,期望能系统化地提升早期教育质量。首个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于1998年在俄克拉荷马州创建。该州人类服务部儿童教养局建立了一套早期教育项目星级达标系统,旨在为在安全、健康等方面处境不利的儿童提供更好的早期教育服务。这一系统将该州早期教育项目质量划分为四个等级,并明确了相应标准及指标。各类早期教育项目自愿加入这一系统。根据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国家学习网络(QRIS National Learning Network)提供的信息,目前美国已有28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建立了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此外还有十余个州正计划建立本州的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

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建立初期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家长迅速、便捷地获取各个早期教育项目的质量信息,为家长选择项目提供参考;帮助各类早期教育项目了解早期教育质量的具体评价标准;确保公共财政支出能够有效提升早期教育质量。随后,各州的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日益发展壮大。正如Satkowski(2009)所说,新一代的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重点关注的是系统的基础架构及管理效能。〔1〕此外,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涵盖的对象范围也逐渐扩大,除了针对3~6岁儿童的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项目外,一些州还建立了针对学步儿教育项目的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截至目前,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的目标已扩展为提高对高质量早期教育项目的投入;全面提升早期教育系统的质量,包括面向不同年龄学前儿童的早期教育机构及支持机构;为早期教育项目质量的提升和持续发展提供资源;提高消费群体对早期教育项目质量重要性的认识。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的建设将以往零散的各种早期教育资源统整起来,建立了一个一体化的早期教育服务体系,既节约了资源,又提高了早期教育的服务效率。〔2〕

二、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及运作模型

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如下。

1.质量标准

在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中,早期教育项目许可证是最基础的质量标准。在此基础上,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还包含若干更高层次的质量标准。例如,不少州把全教协会(NAEYC)的早期教育项目认证标准作为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的最高标准。

从质量标准的内容看,最早建立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的五个州(俄克拉荷马州、科罗拉多州、北卡罗莱纳州、宾夕法尼亚州和俄亥俄州)主要关注教师教育及儿童学习环境的质量。近几年,各州开始关注课程与学习、家长参与、政策管理及程序等方面的内容,尤其重视儿童的学习和发展结果。正因为如此,各州日益重视早期学习标准中各项与教学相关的质量标准的建设。

2.绩效责任测量

绩效责任测量是指测量早期教育项目的质量是否达到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的质量标准,以此评定早期教育项目的质量等级。各州采用通用的测量工具和自制的测量工具来综合测量早期教育项目的质量。例如,除了根据文本资料和自我报告评定早期教育项目是否达标外,大多数州还采用“早期教育环境评估量表”(ECERS-R)来评定早期教育项目质量。此外,一些州还采用“教室评估计分系统”(CLASS)、“早期教育环境评估延伸量表”(ECERS-E)等作为测量工具。

3.项目支持

加入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的早期教育项目可按照质量等级获得教师培训、现场顾问和技术协助等支持,从而提高教育质量。目前大多数州把本州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与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相结合,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并颁发相关证书,以此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推动早期教育项目达到更高质量等级。各州还为参与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的早期教育机构提供技术支持。通常的做法是与各州已有的技术协助提供方,如儿童教养资源和推荐(CCR&C)机构合作,优先为参与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的早期教育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4.资金激励

各州的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均制定了资金激励制度,旨在促进早期教育项目提高教育质量。最普遍的做法是将资金激励与质量等级以及为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提供服务挂钩,以便既确保早期教育项目为低收入家庭儿童服务,又能提高早期教育项目质量。另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实施资金分层补贴,早期教育项目达到的质量等级越高,项目获得的资金补贴也越高。

5.家长因素

大多数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都采用简洁的等级符号来标注早期教育项目的质量等级,如采用类似饭店的星级标志,以方便家长判断早期教育项目的质量,从而根据项目的等级为孩子选择合适的早期教育项目。可以说,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的建立不仅使家长有机会选择更多高质量的早期教育项目,而且促使各个早期教育项目争相提高教育质量,以满足家长的需求。

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的基本运作模型包括输入、活动、输出、结果等环节,具体见下图。〔3〕

篇7

一、指导思想:

我们坚持以服务于家长的主导思想,以促进婴幼儿发展为本指导思想,根据家长的需求,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切实提高家长科学养育能力,开启潜能,使宝宝健康活泼的成长,使0-3岁散居婴幼儿受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同时也不忘提高我们老师的早教指导能力。

二、现状分析:

1、上学期参加的人数还是比较多的,这足以看出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了,从参加活动的孩子的月龄来看,小月龄的孩子人数也在逐步增加,因此本学期设计游戏时对月龄段的考虑应该再仔细些。

2、从每次陪同孩子前来参加活动的家庭成员来看,其中奶奶占多数,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早教指导员应该给不同的家庭成员提供不同的指导内容、指导方法。

3、由于我园的新教师占多数,因此在活动中的指导能力还不够,本学期有必要继续组织新教师学习《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使她们更好的了解这月龄段的孩子,以便能在活动中更好地进行指导。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1、继续做好亲子活动的宣传工作。利用发邀请涵、到相应街道贴通知等形式,提早让家长们知道我们的活动,并能安排时间带孩子来参加。

2、利用多种渠道和途径听取家长的建议和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调整,提高早教工作的有效性,使早教工作更科学化、合理化,以适合家长的需要。

3、继续完善0-3岁的婴幼儿动态发展档案的建立。

4、继续丰富游戏内容与形式,对于小月龄的孩子我们更多创设机会让家长的互动游戏,而大月龄的孩子则以丰富的游戏形式使其进一步感受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5、继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学习婴幼儿知识,掌握与婴幼儿家长沟通的技巧,提高教养水平,提升工作的责任感,把工作做到细、做到位、做扎实。。

6、利用我园举办的一些大型活动,邀请0-3岁的孩子一起来参加,如:“夏雨幼儿园六一节活动”等活动,使他们更加熟悉幼儿园、更加喜欢幼儿园。

四、每月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夏雨幼儿园早教指导站的工作计划。

2、开展早教指导活动。

四月份:

1、开展早教指导活动。

2、组织教师学习《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

五月份:

1、邀请0-3岁的孩子参观我园的“艺术节活动”的展示作品。

2、向家长发放科学育儿知识。

六月份:

1、向家长发放科学育儿知识。

2、早教指导工作小结。

幼儿园早教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根据《xxxx省0—3岁儿童早期教育实验工作方案》(xx教基[xx]48号)的要求,积极探索以幼儿园为核心,依托家庭、社区,对所在社区0-3岁婴幼儿的教养者进行指导服务为宗旨,以提升社区0-3岁儿童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促进儿童早期身心健康成长为根本目的,进一步发挥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优势,扩大幼儿园早期教育的示范、辐射作用,运用丰富多样的早教指导形式对辖区内0—3岁的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开展早期教养指导活动,切实提高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的受教育率,促进0-3岁早期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工作目标

1、宣传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知识和实践操作方法,有效促进社会对0-3岁儿童早期科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和基本知识的了解,全面提高全县0-3岁儿童家长或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水平。

2、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教服务活动,使家长更乐于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帮助家长掌握0—3早期教育的科学教养方式,提高家长的育儿经验。

3、加强早教师资力量的培训,培养和建设从事0-3岁儿童早期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师资队伍,提升教师设计、组织、开展早教指导工作的能力。

三、工作措施

篇8

为进一步推进我园社区内早期教育的发展,我园将积极探索以幼儿园为核心,依托家庭、社区,探索0-3岁早期教育模式,开展0-3岁早期教育的研究,发挥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优势,不断提高本辖区家长的早期教育水平。

二、主要目标

1、加强家长对0—3早期教育的认识,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养方式,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

2、加强早教师资力量的培训,提升教师设计、组织、开展早教指导工作的能力。

3、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教服务活动,增强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提高托班年龄段的入园率。

三、主要工作内容及措施

1、了解我园社区0-3岁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发展需求,为开展早教工作奠定基础。

2、成立幼儿园早教小组和早教志愿者服务队,开展0-3岁儿童早期教育的师资培训,选派一批青年教师外出接受早教培训,或早教园本培训,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从事早教指导与服务。

3、开展家长咨询、亲子讲座等科学育儿指导活动,定期向家长发放0--3岁婴幼儿的科学喂养、育儿指导、教育策略等内容的宣传

材料,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

4、召开家长研讨会,家长、教师共同研讨科学的育儿策略。

5、进行亲子园活动室的建设:添置户内、户外铺软地垫、婴幼儿使用内外中小型体育游戏器械及玩具、0--3岁的书籍、光盘、磁带等。 开办“亲子乐园” 开展双休日亲子教育活动,为宝宝提供活动与交往的机会,开发其潜能,为家长提供家教指导。

6、开设幼儿园亲子阅览室,制做0—3岁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目标及教学内容展示板供家长阅读,以便家长更深入的了解早教的活动内容及教育宗旨。

四、各月重点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制定本学期早教工作实施方案

2、成立0-3岁儿童早期教育试验研究工作小组。

四月份:

1、对适龄婴幼儿进行摸底调查,建立档案。

2、开展幼儿园社区0-3岁儿童早期教育调查与现状分析。 五月份:

1、开展0-3岁儿童早期家教指导讲座。

2、结合幼儿园活动,邀请家长观摩小班早操展示、班级教学活动。

3、深入幼儿家庭进行早教宣传和接受家长咨询。

六月份:

1、开办“亲子乐园” 开展亲子教育活动。

2、对本阶段早教工作有关资料进行整理与收集。

3、对本学期早教工作进行小结。

幼儿园早教工作计划【2】

一、现状分析:

自幼儿园早教中心成立以来,我园积极开展社区0——3岁婴幼儿教育的指导与服务工作,为幼儿园周边地区的早期教育质量的提升不断努力。在前期早教工作的开展中,我们定期对周边地区的0——3岁婴幼儿家庭组织亲子活动、向家长宣传、传授科学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暑假期间,我园三位教师非常荣幸的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早教师资培训,聆听了香港著名亲子教育专家桑吕敏妮老师的讲课,学习了有关《0-3岁生理心理发展与亲子游戏设计的关系》、《0—3岁亲子游戏设计原则及方法》《亲子课程的设计》等内容,这对于我园早教师资团队的成长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二、工作目标:

1、将周边社区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继续纳入本学期的工作中,从宣传入手,扩大早教服务范围,使更多的0—3岁婴幼儿家庭受益。

2、利用周五上午的时间定期开展0—3岁婴幼儿早教活动。

3、深入家庭,指导家长用科学的教育方式育儿,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三、具体任务及措施:

1、定期开展不同月龄的婴幼儿早教活动,帮助婴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发展。

2、知道参与亲子活动的家长,在活动中理解、领会早教老师的教育方法,用科学的教养方式养育孩子,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3、定期召开家长研讨会,家长、教师共同研讨科学的育儿策略。

四、具体工作安排:

八月份:

1、商讨、制定早教工作计划。

负责人:张翠芝

2、走访幼儿园周边各村队、社区,发放早期教育宣传资料,统计0——3岁婴幼儿名单,建立0——3岁婴幼儿联系手册。

负责人:全体教师

九月份:

1、教研活动:24个月——30个月婴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

组织人:张翠芝

2、亲子活动——时间:第二、三、四周的周五上午。

指导教师:王 婷

组织教师:刘培培 霍靖冉

十月份:

1、亲子活动——时间:第一、二、三周的周五上午。

指导教师:张娜娜

组织教师:刘培培 霍靖冉

2、家园早期教育研讨会:研讨内容——早期教育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组织教师:张娜娜

十一月份:

1、教研活动:30——36个月婴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

组织人:张翠芝

2、亲子活动——时间:每周的的周五上午。

指导教师:王 婷

组织教师:刘培培 霍靖冉

十二月份:

1、亲子活动——时间:第一、二、三周的周五上午。

篇9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A-

0009-02

随着脑科学研究的发展,0-3岁婴儿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明确指出:“促进0-3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积极开展0-3岁儿童科学育儿指导。积极发展公益性、普惠性的儿童综合发展指导机构,以幼儿园和社区为依托,为0-3岁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指导。加快培养0-3岁儿童早期教育专业化人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类亲子园、早期教育指导机构在国内应运而生。但是很多早期教育指导机构以营利为目的,存在师资水平普遍不高、课程安排缺乏科学依据、对家长的指导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亲子园应有的教育功能无法得以实现。

一、0-3岁亲子园教育的现状

(一)师资现状

目前,我国早期教育市场的师资主要由4类人员构成:第一类是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这类学生在“3-6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幼儿园实习经验,但是对0-3岁婴幼儿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缺乏了解。第二类是艺术类、英语类专业毕业的学生。这类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特长,但是缺乏相应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幼儿教育方法,对教育对象特点的把握较为欠缺。第三类是幼儿园的骨干教师。这类教师一般具有较为丰富的带班经验,有的教师自己当了妈妈,对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一定的把握,但是缺乏对0-3岁幼儿早期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的系统学习。第四类是参加短期亲子教师培训的教师。这类教师参加培训机构或师范院校举办的各种短期培训班(如蒙氏课程培训、感觉统合训练指导师培训、多元智能亲子课程培训、奥尔夫音乐课程培训等)并获得结业证书,他们通过短期的集中学习,对幼儿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有所了解,但获得的只是初步的或某一方面的粗浅理论。

(二)课程现状

国内早期教育市场存在的课程主要有音乐课程、艺术课程、运动类课程、语言课程、思维课程等。尽管各个亲子园的课程名称不相同,但是归结起来可以将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课程(有的早期教育机构称为全脑开发课程)。这类课程涉及对婴幼儿各种感官、语言、思维、人际交往、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开发。一类是特色课程。这类课程基本上是奥尔夫音乐、创意手工、蒙氏理论与方法以及在这些名称之下细分出来的课程,很多课程是由亲子园里的一线教师综合各种教育资源后进行划分得来的,如“妙事多音乐”“奥尔夫音乐”“蒙台梭利教育法”“感觉统合训练”等课程,这些课程看似丰富,但是几乎未经本土化就直接植入,其科学性和适宜性有待商榷。

(三)家长教育实施现状

亲子园应当为家长提供先进的育儿理念及早期教育服务,指导家长如何科学育儿,帮助家长制定合理的育儿方案,为婴幼儿的成长提供方法指导。目前,亲子园教育更为关注婴幼儿本身的发展,对家长的指导力度明显不足。大部分亲子园的家长指导仅限于亲子课堂中的示范指导、口头指导,以及课堂外的个别咨询等。指导的内容也比较单一,一般局限在具体招式的示范上,如教会孩子和家长某一种游戏,会做某一个动作,缺乏对教育原理的阐释。课后的沟通指导也只停留在孩子的具体表现上,如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优点是什么?孩子的哪个方面比较欠缺?需要再发展什么?如何鼓励孩子发展?有的早期教育机构会通过家长讲座、家长沙龙等形式对家长进行指导,这种指导一般只介绍基本的教育理念,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二、0-3岁亲子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班出身的早教教师

目前国内早期教育市场中经过专业而系统培训的早教教师较为缺乏,导致早期教育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有的早期教育机构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对自身进行宣传包装,以示教育水平很高。但是实际上,有的英语专业、音乐专业出身的教师缺乏对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准确把握,对0-3岁婴幼儿的教育规律认识不足,导致在亲子课堂上只会向家长做简单的示范,缺乏对教育原理的解释,无法起到引导孩子自主成长的目的,更加无法发挥对家长的专业引领作用。

(二)缺乏科学的亲子课程

国内市场的亲子课程看似琳琅满目,实则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从课程形式到课程内容,东拼西凑的现象严重。此外,亲子课程中用到的音乐、素材等,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因此,这些课程无法制作成系统的书面材料提供给家长,这就导致亲子园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功能大打折扣。婴幼儿及家长在亲子园或早期教育机构接受指导的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家长和孩子都很难当场消化学习内容。而早期教育课堂最重要的是让家长学会在家里如何教孩子,在家里如何有效地引导孩子自主发展。婴幼儿学习发展的主要场所是家庭,对婴幼儿而言,需要在不断地重复的练习中获得新的体验,如果仅靠在亲子园里进行的短期学习,那么教育效果肯定不够理想。有的早期教育机构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但是苦于没有获得相关的知识产权和版权,这些教学内容及素材无法刻录成光盘或制作成书面的家长指导手册分发给家长,让家长在家庭中进行反复练习。当家长质疑孩子的学习收获时,教师只能向家长解释“孩子的学习是在重复中进行”的理念,而为了弥补无法将教学课程带回家的不足,同样的学习内容安排2次课学习,相当于家长花双倍的钱学习同样的内容,造成早期教育的价值大打折扣。

(三)对活动主体缺乏准确的把握,导致家庭教育指导功能难以实现

0-3岁亲子园教育活动的主体不仅包括教师、0-3岁的婴幼儿,而且还包括家长。在亲子园教育活动中,家长既是学习者,又是教育活动的传递者和实施者;在家庭中,他们直接支持和指导婴幼儿的活动。因此,亲子园教育既要促进这些处于身心发育关键期的婴幼儿的发展,又要根据家长的不同特质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在亲子活动中要实现家长的有效指导,一方面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要帮助家长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品质,从而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在亲子园的教育活动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婴幼儿的具体表现,片面地追求婴幼儿对具体任务的完成质量。对家长的指导局限于简单的招式示范,缺乏教育原理的解释,导致家长机械地进行模仿,不会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对家长的忽略容易导致家长产生错误的认知,如单纯地追求孩子的即时表现,忽略了孩子的自主发展,这种错误认知会变成干扰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

三、改进0-3岁亲子园教育的建议

(一)探索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早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保障优质的早教师资

首先,重视早期教育专业人才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做到两方面齐抓共管,探索职前职后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传统的“师范教育”转向“教师教育”。其次,加强高等师范院校的早期教育专业建设,依靠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科研机构、早期教育专家等多方力量,从职前早期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标准的制定等方面入手,同时还要撰写早期教育专业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教材,收集相关音像资料,丰富0-3岁婴幼儿教育资源。再次,遴选最能胜任幼儿园小班教育的骨干教师,将之置于0-3岁早期教育与指导团队研究环境和实践中进行“培植”,使其快速成长为0-3岁早期教育的骨干教师,弥补早期教育专业人才的缺口。最后,加强对市场上各类早期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严格审核培训机构的资质,对培训指导师的资格做出相应的规定,对培训内容做出最低标准的规定等。

(二)出台相应的政策,保障优质早教课程的研发与推广

一方面,成立行业协会或出台相关规定,建立亲子教育师资资质认证机构,规范亲子教育市场的秩序,制定切实可行的亲子教育教学大纲,规范亲子园课程,保证亲子课程是科学的、高质量的。另一方面,吸纳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科研机构、早期教育专家等多方面力量,成立亲子园课程开发研究小组,吸纳先进的婴幼儿教育理论,结合本土文化,分析不同社会阶层的需求,不断丰富亲子课程的内容,满足不同家长与市场的需求,开发出丰富多彩的、富有特色的亲子园课程,并形成长效的追踪研究机制,不断调整和改进亲子课程的设置,保障亲子园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家长指导活动,保障科学有效的家长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终身的教师。为保障婴幼儿教育的科学有效,必须科学合理地对家长进行指导。在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上,根据家长的实际需求,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如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等。也可以根据婴幼儿在生活、游戏、学习中的表现,以及家长在教育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引导,提供相应的处理意见和建议。还可以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幼小衔接问题等与家长进行交流。在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上,根据指导对象、指导内容和指导目标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指导形式,如课堂指导与课后指导相结合、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传授式指导与互动式指导相结合。

篇10

2011年8月国务院新印发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明确指出: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提供必要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的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发挥儿童潜能,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长,以及国民教育意识的提升,人们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越来越重视[1]。研究发现3岁以下婴幼儿正经历心理、神经及其他个系统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教育内容及方法对婴幼儿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到婴幼儿人格、智能以及心理的形成与发展,这一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除了先天因素外,通过外界有效、良好的教育、影响对婴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2]。早期教育关乎儿童的未来,也关乎国家、社会的未来,因此通过良好的早期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儿童的发展,对未来全民素质的提高以及国家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在这一教育发展趋势下,该院开设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与研究多年,且效果显著,现将该院2009年8月―2013年5月期间,214例婴幼儿接受早期教育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14例接受早教婴幼儿,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18例,女96例,平均年龄(1.8±1.6)岁,同时随机选取常规保健婴幼儿206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婴幼儿各方面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2 选取标准

两组婴幼儿均健康正常,无早产、窒息问题,以及其他遗传性疾病和感染疾病。

1.3 早教方法

对照组幼儿,在出生后每6个月进行头围、体重、身长等常规内容的检测,以及营养搭配、喂养方法、疾病预防与指导等常规保健服务,家长可自行对婴幼儿进行教育指导。接受早期教育婴幼儿除以上常规保健内容外,我院参照鲍秀兰0~3岁教育大纲[3],根据婴幼儿实际月龄制定早教方案,为婴幼儿早期教育提供具体训练内容和方法。早教方案涉及智力发育、潜能开发、心理发育、语言表达与应变能力,以及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等多项内容。为更好的完成该次试验早教训练计划,需向家长说明各项测试的结果以及早期教育的意义,使家长能够充分配合早教方案,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根据婴幼儿不同年龄段发育特征,进行相应的早期教育训练。不足1岁的婴幼儿需每天进行视、听、触摸等新生儿时期的感知和动作训练,比如鲜艳色彩的刺激,以及播放适合新生儿时期的多种风格音乐等;满3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可进行听、说、做、口型模仿等多项训练,从而培养幼儿的情感沟通、语言表达和思考的能力。接受早期教育婴幼儿,还需根据实际月龄进行相应跟踪检查,不足1岁婴幼儿,需每个月进行检查,1~2岁婴幼儿每2个月检查1次,2~3岁婴幼儿每3个月检查1次。并参照婴幼儿智力量表分别对社交行为、适应能力、精细动作,以及MDI、PDI进行测试,根据检测结果制定更贴切幼儿实际情况的早教方案,以期达到良好效果。

1.4 评定标准

检测结果划分标准:≥130分为优秀,分数在110~129之间为聪明,90~109之间为中等,80~89之间为中下,70~79之间为偏低,分数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两组婴幼儿常规保健检测比较

两组婴幼儿在常规保健检测中,没有明显差异,两组婴幼儿头围、身长、体重、发育等常规检测内容,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婴幼儿心理、智能方面的比较

通过实验对比分析,发现两组婴幼儿在智能、心理等多项检测结果中,具有明显差异,在语言、社交行为、适应能力、精细动作,以及MDI、PDI测试中,早教幼儿明显优于常规保健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该次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婴幼儿在常规检查中均符合正常标准,但接受早期教育的婴幼儿在语言、社交、精细动作、适应能力等方面均比常规保健幼儿体现出明显优势。

3.1 婴幼儿早期教育优势

该次试验对比研究表明,0~3岁婴幼儿开展早期教育,对孩子的脑部发育、心理成长以及沟通、适应能力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有益影响,实验研究资料显示,接受早期教育的婴幼儿在心理、语言沟通、社会行为、精细动作、环境适应能力,以及MDI、PDI测试中,各项检测结果均明显优于常规教育幼儿,通过有效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可以促进婴幼儿心理、智能的发展,开发幼儿观察思考、沟通交流、精细动作等多项潜能,同时有助于婴幼儿健康人格、气质的培养与形成,为未来的健康成长奠定正确方向与基础。

3.2 婴幼儿早教重要性

婴幼儿0~3岁期间是大脑逐渐发育、成熟的重要阶段,幼儿的可塑性和开发性都很高,也是开展早期教育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开展早期教育有利于婴幼儿各项潜能的挖掘与开发。有资料显示,我国儿童发育程度与行为能力普遍存在偏差,偏离率为10%~20%[4],这与儿童在婴幼儿时期家长缺乏正确、有效的教育指导方式,以及相应外界环境刺激有密切关系,而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则是弥补当前中国普遍存在的这一教育缺憾,其性质是开发幼儿智力和社交潜能,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素质。

对于0~3岁的幼儿,通过日常抚摸、按摩对幼儿的生长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些早教日常训练可以刺激幼儿的皮肤,调节内服功能以及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从而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智能发育,特别是0~1岁的幼儿,此时是幼儿提升获取能力的重要时期,给予良好的环境刺激和感知、智力等训练对幼儿脑结构与功能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5],因此,通过必要的早教训练,可以在黄金期内提升幼儿听力、爬行、定向能力和视觉追踪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幼儿获得更优质的发展。

篇11

一、影响我省农村幼儿早期教育发展的因素

(一)父母早教意识相对淡薄,当地政府宣传力度相对薄弱。

通过调查显示,虽然父母对于早期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实际实施的时候却存在很多问题,表现为幼儿没有按入园年龄及时入园,幼儿入园率较低。并且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入园幼儿大都位于4-6岁之间,3岁入园所占比例较少。通过进一步的访谈,得知家长对于幼儿入园的年龄比较模糊。

此外,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农村幼儿家长获取育儿知识的途径按照主次顺序依次为:书籍、广播、电视讲座等传播媒体;与其他家长交流;祖辈们的经验传授;幼儿园教师的指导。从结果中反映出,家长们获取育儿知识的途径主要是一些传播媒体和身边的有经验的人。虽然,有些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的,但有些经验也存在不科学的地方。因此,为了更有效地给家长传播科学育儿的方式,我们觉得当地政府或妇联应该加大宣传来力度。

(二)父母外出务工较多,对幼儿的早期教育存在“无奈”的现象。

调查显示,外出务工的父母对于幼儿早期教育的作用认识还是挺高的,但由于其特殊的背景,因而在实施时遇到一些困难。在访谈中,一位年轻的妈妈这样说道:“我们之所以出去打工就是想多赚点钱,让孩子将来接受良好的教育,长大后能谋一个好的出路。”当问及“那您平时有没有关注过孩子的早期教育呢?”她说:“也关注过,比如,我怀孕时买过一些书籍,并且孩子出生后我也经常给她买书、买光盘,教她数数什么的。”当问及“那你有没有想到送孩子上幼儿园呢?”她说:“想过,一开始,我们想的是我们赚点钱,把孩子接过来上幼儿园,可是,要是接过来的话,由于我们上班时间经常是起早贪黑,无法照顾孩子,而公公婆婆又放不下地里的农活,所以孩子还是留在家里比较实际些。”在问到“那为什么不送当地幼儿园呢?”她回答:“也想过,就是村里没有,孩子每天都得车接车送,想得不是很安全,而且在家有老人照顾,也就算了,等孩子稍大点再上吧。”

(三)孩子主要由闲散在家的老龄劳动力照顾。

调查显示,由于我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很多幼儿被留在家里,而老人们就自然承担了照顾孩子的重担。一方面由于老人们既要忙地里的农活,又要照顾孩子,因而他们感觉比较累,只能做到让孩子吃饱穿暖,无暇顾及其教育问题。另一方面,我们有句古话,那就是隔代亲,老人们一般对孩子们都非常疼爱,舍不得说,也舍不得打,大都由着孩子的性子来,对孩子比较溺爱。在与一位老人的交谈中,这位老人就说:“俺孙女就是我们的小玩意,也是我们老两口的小管家,呵呵!什么事情都得顺着她来,要不实在闹得很。如果家里实在忙得话,哄不住会不理她,或说她,但是要没事的话就由着她来,你说孩子爸爸妈妈都在外,没有爸爸妈妈的宠爱,孩子也挺可怜的,我们就尽量让孩子高兴点、少哭点,也让孩子他爸妈在外安心打工,只要孩子高兴,不生病就好。”

(四)当地农村早期教育滞后、设施不完善,收费层次不齐。

据当地居民反映,他们村里的幼儿园大都是私立幼儿园,是个人办的。其中一部分幼儿园设备很简单,室外一个滑梯,一个转盘,室内玩具也很少,没有取暖设备等,教师队伍也参差不齐,因而村民们对于其教育质量满意度不高。此外,还有一部分幼儿园是与当地忙闲时间相对应的,是一种短期行为。其功能主要以保育为主,收费较低。

此外,当地早期教育机构管理不完善,乱收费现象严重。据调查显示,我省农村幼儿园收费管理比较混乱,表现为每月30元以下到400元之间高低不等。这一方面与当地经济收入状况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我省在幼儿园管理这块工作还需加强,需要对幼儿园进一步规范管理。在访谈中,当问及“村民觉得幼儿园收费怎么样?”时,很多村民表示,幼儿园收费有点高,但是可以接受。一位村民还说:“现在孩子也不多,赚钱就是为了让孩子读书,不管学费贵贱,主要能让孩子学点知识,只要能保证孩子的安全问题就行。”另外也有一些村民觉得收费高,而且孩子也还小,所以存在等靠心理,未能及时送孩子上幼儿园。

因此,我们呼吁政府,不仅要重视农村中小学的合理布局,还要重视农村幼儿园的合理布局与教育投入及收费管理等问题,从而使农村幼儿能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好好接受教育。

二、促进我省农村幼儿早期教育发展策略的思考

(一)加强早期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工作与力度。

1.抓好优生优育的工作。

优生就是让每个家庭都有健康的孩子,优育就是让每个出生的孩子都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1]。优生优育的措施包括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优生关系到人口的质量,它是建立在人类遗传学的基础上,用社会控制的方法,改善人类的素质,提高人口质量的科学。每一对夫妇都希望自己的后代能达到优生优育的标准。因而,我们当地政府应联合妇联抓好这项工作。

2.使家长认识到早期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精神分析理论的鼻祖弗洛伊德及许多早期发展心理学家都认为,早期经验对于成人的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们认为:“儿童的早期经验会在儿童心目中永久地铭刻下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并且,儿童的早期经验及其亲子关系的质量对于儿童人格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蒙台梭利发现敏感期是幼儿的学习关键期。经过多年的实践,专家总结出:2-5岁是幼儿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2-4岁是幼儿认识能力发展的最佳期;0-6岁是幼儿智能发展的最佳期;5至5岁半为幼儿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等等。由此可见,早期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

3.帮助农村幼儿家长转变他们的儿童观。

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儿童及儿童权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尊重,人们对儿童的特质和能力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趋于科学化。但是,现在仍然有很多家长没有建立起正确的儿童观。因此,在这里,我们需要家长明确并建立正确的儿童观。具体来说,现代的儿童观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2]:儿童与成人具有一样的基本权益;儿童是一个全方位的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儿童发展具有个体差异;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儿童在发展中具有主观能动性。

4.使父母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要基地。因此,在早期教育过程中一定不能把这一任务全部交给其他的机构而忽视家庭的作用。而在家庭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父母,所以父母必须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这也就要求父母不断提高科学育儿的能力,知道自己的孩子正处于哪个阶段,存在什么样的身心特点。只有这样父母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早期教育,早期教育才不会走入误区。

不过在实施早期教育的同时,父母一定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不要让孩子从小就视学习为一种苦差事,从小就产生厌学心理;二是要使孩子最初的教育成为一种娱乐,使孩子在一种愉快的状态下学习。

(二)政府应加大投入,通过多种渠道发展幼儿教育机构。

1.建立乡政府、村委会、村妇联与村幼儿园四者间的合作机制。

解决“留守幼儿”家庭教育问题,必须建立乡政府、村委会、村妇联与村幼儿园四者间的合作机制[3]。农村社区教育是对农村共同生活的人群组合所进行的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广泛的社会教育所组成的大教育。为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协调好乡政府、村委会、村妇联和村幼儿园及其他农村组织的工作,建立一个有效管理网络及运行机制是关键。建议由乡政府、村委会、村妇联与村幼儿园共同组成“留守幼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其中,乡政府将“留守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列入工作范畴,负责筹措经费,对各项工作进行总体安排。村委会、村妇联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工作,进行具体活动的安排。村幼儿园提供“留守幼儿”入园机会,对“留守幼儿”祖辈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2.力争在每个行政村开办一所中心幼儿园,以保障孩子有条件接受早期教育。

幼儿园和小学应该是对接的。现在我省每个行政村都有公立小学,但是,很多行政村却没有公立幼儿园。我们认为,理想的设置应该是每个行政村都至少设立一所中心幼儿园,这样才可以保证教育的公平性,让农村孩子享受到由国家财政提供的受教育机会。

(三)当地政府应加大管理力度,规范幼儿园的行为。

1.规范教师队伍,保证农村早期教育的质量,实现教育的公平化。在现有师资的基础上,我省针对具体情况,出台了免费培训幼儿教师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出台,表明我省已经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2.完善幼儿园的基础设施,使幼儿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

3.将幼儿园分类分级收费,实施最高限价。根据调查与访谈结果,我们发现,我省农村幼儿教育机构收费比较混乱。部分集体办园、民办幼儿园收费过高,家长叫苦不迭。所以,建议我省农村逐步建立幼儿园分类分级最高限价收费办法,在家长和幼儿园的利益格局分配上,找到一个合适且合理的平衡点以满足家长们的消费水平,让他们的孩子能享受到货真价实的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篇12

一、主要经验

1.领导重视。常熟市委、市政府重视早期教育工作,1992年召开了“城区托儿所有关问题协调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托儿所的管理分工和职责:全市托儿所由市妇联扎口管理,卫生局主要负责托儿所的卫生保健工作,教育局主要负责托儿所的教育业务指导。2007年,成立了由副市长任组长的常熟市早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指导委员会,建立了教育、卫生、妇联、人口计生、民政相互协作的0~3岁早期教育工作的管理网络,并把“开展科学育儿工作”列入政府人口目标管理签约指标。2008年制定了《常熟市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暨科学育儿工作的实施意见》。

2.起步较早。常熟市全日制早期教育事业启动于1992年,市妇联先后创办了虞园、常福、湖苑、漕泾四所托儿所,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适合常熟的早期教育运行模式和灵活多样的早期教育服务方式,并积累了一定的教育和管理经验。2003年,常熟市妇联组织一批妇女干部和幼教工作者,前往上海参加了全国亲子教育培训班,并在直属托儿所尝试开展免费亲子教育,得到了全国妇联家庭教育调研组的高度评价。2005年,省妇联把常熟市妇联直属托儿所作为亲子教育试点单位,并下拨专项经费支持开展亲子教育探索。

3.广泛宣传。一是利用“市民课堂”,邀请上海早教专家在市民课堂举行“0~3岁婴幼儿早期潜能开发”的科普讲座,并通过新闻报道和专题采访等形式在全社会宣传0~3岁科学育儿的知识和理念;二是认真落实0~6个月科学育儿培训教材,在对村级、社区的基层妇女、计生干部培训班上,重点围绕0~6个月婴幼儿的身心特点,培训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妇女、计生干部具体操作方法,将“科学育儿”的理念逐步引入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之中;三是各镇分别举办0~3岁婴幼儿家长学校,组织家长观看科学育儿VCD,并通过报刊、电视、电台广泛宣传普及0~3岁科学育儿知识。

4.城乡联动。目前,全市开展公共早期教育的机构有二大类:一是全日制早教机构,有招收3岁以下幼儿全日制早教机构2所,以2岁以下幼儿为主同时又有3~6岁幼儿全日制教育的混合型机构8所,公办幼儿园中开设的招收2岁幼儿的“园中班”49个。二是面向散居婴幼儿的早教机构。本着成熟一个,扶持一个的原则,0~3岁科学育儿项目在全市社区拓展。2008年底,有19个科学育儿阵地建成投入使用,基本做到了全覆盖,形成了“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中心(常熟市欢乐宝宝活动中心)——各镇世代服务中心(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分中心)、幼托机构活动点——村委会、居委会(社区)为一体的三级网络”的格局,并通过了国家人口计生委培训中心验收,获得“中国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称号。

二、存在问题

1.早期教育的氛围不够浓厚。调查显示,常熟市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家长对早期教育的重视度、参与度不高。一是散居在家是0~3岁婴幼儿最主要的带养场所,18个月以前都被关在家中相对封闭式看护;二是散居儿童的看护者大多是祖父母辈的老人和保姆,“口耳相传,隔代抚养”,早期教育的意识单薄,教育观念陈旧,满足于让婴幼儿吃好、穿好、睡好,缺少科学育儿知识;三是孩子活动区域狭小,除了家中就是小区广场等很小的范围,缺少集体活动的场所;四是从玩伴来看,散居儿童接触最多的是成人,缺少同龄儿童群体流。

2.早期教育监管主体不明确。依照国家有关法规,教育主管部门只有权对幼儿园、托儿所和其他学历教育进行审批,目前还没有法律法规授权教育部门对早教机构的师资等办学条件进行监管。这些早教机构含有学校的性质,但由于它们是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公司,教育部门很难以非法开办教育机构的名义处理。实质上以公司名义注册,进行婴幼儿教育的早教机构是利用政策的“空当”,从事早期教育工作。对于早期教育机构的评价机制不全,没有评价标准,没有组织进行评价,早期教育的质量全凭举办者的“三寸之舌”宣传,在社会上缺少对于科学的优质的早期教育的正确导向。

3.早期教育从业人员的专业化、专职化程度低。现有的早期教育从业人员由经过幼儿教育专业教育的教师担任,这些人员缺少对于0~3岁婴儿身心特点的全面了解和把握,缺少对于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的能力,理论底蕴单薄,实践技能不够。从事散居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的专职人员非常少,大部分是托儿所、幼儿园在职教师利用休息时间兼职从事此工作,没有时间精力对于早期教育做深入的研究。

4.早期教育课程的科学性不严密。缺少一个明确的教学标准,国家没有统一的课程指导纲要和相配套的课程实施方案,虽然,1982年全国妇联颁布了《0~3岁教养大纲》后,2004年上海编制了《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试行)》,为早期教育中心编制实施课程提供了依据,但早教机构的研究力量不足,或有的早教机构根本不了解以上文件,部分早教机构的课程随意性非常大,科学性、系统性欠缺。

5.幼儿教育布局还有待进一步调整。随着城市化加快推进,规模型居住区建设不断加速,城市功能布局的新定位导致人群集聚的新格局,凸显出常熟幼儿教育资源配置尚不平衡。特别是城区托儿所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扩建又受到空间限制。另外,进入常熟城镇务工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数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如何高质量保障这些新市民及其子女的受教育权利显得格外重要。

三、对策建议

1.高度重视早期教育工作。加强0~3岁早期教育工作宏观指导,建立政府推动、分级管理和部门协作的管理体制,整合人口、教育、卫生与宣传部门力量,构建“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家庭响应”的机制。加强规划制定和政策协同,给予早期教育事业人才、经费、场所、机制的保障。按适龄人口数设立早期教育专项经费;由政府举办示范性早期教育中心,作为公益性质的事业法人在机构设立、人员配备等方面给予政策保障,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各早教指导站配备1~2名专职育婴师,以集中精力完成早期教育工作;不断发展公共教育基地,可在新小区配套建设和幼儿园建设中配套建设社区早教指导站的专门用房,确保早期教育的专业化。将社区早期教育工作列入政府对镇、村、社区的考核指标中,发挥镇、村、社区在推进0~3岁散居婴幼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2.多种体制发展早期教育事业。目前我国正处在加快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发展时期,重视早期教育应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同时应更加重视发展培育社会组织,这应当是促进早期婴幼儿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基本策略。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民间团体和个人),赋予社会组织更多参与早期教育的职能,为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资源,加大指导支持和保障力度,使其能够承接政府转移的这项社会服务功能,为家长和婴幼儿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和服务。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一视同仁地对待公办和集体办服务机构。要不断创新早期教育服务形式,如父母学校、专家咨询、网上查询、热线电话、发放普及读本和宣传资料、亲子学苑、送教上门、育儿沙龙、楼道早教小组、流动早教中心、社区婴幼儿游戏中心等实施多样化的教育指导。

篇13

[中图分类号] R-0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7(a)-136-02

The influence of large motor development of premature infant with early education

XU Zhibing, DU Defeng, ZHANG Xiaoy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Yunf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Yunfu 527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large motor development of premature infant with early education. Methods: 100 cases of obstetric preterm born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early educ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used Capital Institute of Pediatrics (the capital of children IAS) prepared by the "0 to 6 years old neuro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checklist" (the child heart scale) to test for large motor development assessment regularly, test results was indicated by development quotient (DQ). Assessed 1 time within 6 months, assessed every 2 months within 7 to 12 months, assessed every 3 months within 13 to 24 months, compared with two groups of differences, observed early time educated to the premature infant big movement growth influence. Results: The DQ in early educ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t indicated that start early education from the neonatal period could indeed promote large motor development in preterm children. Conclusion: The early education can promote the premature infant big movement growth, it is one effective measure to develop the child cerebrum potential growth as soon as possible.

[Key words] Early education; Premature infant; Large motor; Development

早产儿是指妊娠不足37周出生的新生儿,是高危儿中较多见的一种,原因多种多样。由于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救治早产儿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让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也不断提高。早产儿孕周越少,发育越不成熟,新生儿期发生疾病越多,易患一些并发症,如呼吸困难、缺氧、颅内出血、脑组织损伤、高胆红素血症及严重的感染等,这些可以引起大脑缺氧,使大脑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运动发育是婴儿神经系统发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婴儿期运动发育迟缓更多的是脑瘫、智力低下等疾病的早期表现。要使早产儿的身高、体重赶上正常水平已经不是难事,但是要使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智能发育赶上正常儿童的发育水平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这些正是家长们最担忧和迫切需要帮助的问题。本研究从新生儿期开始实施早期干预,及时给予指导,以预防或减轻早产儿脑性瘫痪导致的运动发育迟缓。现将2009年6月~2010年12月,在本院产科出生的10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早教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大运动发育差异,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9年6月~2010年12月在本院产科出生的胎龄为34~36周的100例存活早产儿按照家长自愿参与的原则随机分为早期教育组(称早教组)和对照组(常规育儿组)各50例,其中,早教组中胎龄为34、35及36周的早产儿分别有11、17及22例,在对照组中分别有13、16及21例。两组早产儿无明显缺血缺氧性脑病、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等疾病。

1.2 实施方法

使用儿心量表定期对大运动发育进行测试评估,测试结果以发育商(DQ)表示。DQ即发育商,是指采用儿心量表发育商检测法评价婴幼儿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适应能力、社交行为五个方面的发育水平,为婴幼儿早期训练提供参考依据[1]。DQ=智龄/实际月龄×100,依据统计学换算结果,婴幼儿的智能水平可分为五个等级:DQ≥130为高智能,115~129为中上智能,85~114为中等智能,70~84为中下智能,≤69为低智能。6个月内每个月评估1次,7~12个月每2个月评估1次,13~24个月每3个月评估1次,比较两组早产儿大运动发育情况。具体实施方法为早教组:在妇产科及新生儿病区住院期间,让家长了解早期教育的意义和方法,取得家长的配合,并开始接受早期教育的指导,按鲍秀兰[1]教授的0~3岁教育大纲要求制定早期教育方案,并进行抚触和动作训练,指导家长实行操作。出院后建立早产儿随诊卡,定期回儿童保健科进行随诊及使用儿心量表对大运动发育进行测试评估,测试结果以发育商(DQ)表示。0~6个月每个月随诊,7~12个月每2个月随诊,13~24个月每3个月随诊。对照组(常规育儿组):在产科及新生儿病区住院的早产儿,出院后建立随诊卡,定期回儿童保健科随诊及使用儿心量表对大运动发育进行测试评估,测试结果以发育商(DQ)表示。随诊同早教组,但只作一般健康检查和指导,不作过多干预。

1.3 统计学方法

用epidata 3.1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t检验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早教组3、6个月无失访,12个月失访1例,对照组3个月无失访,6个月失访1例,12个月失访2例。两组早产儿在纠正胎龄后3、6、12个月时大运动DQ测查结果显示:3个月龄早教组大运动DQ高于对照组,早教组较对照组高4.2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从表1可以看出,比较两组差异,早教组在3、6及12个月龄大运动DQ值高于对照组大运动DQ值,表明从新生儿期开始早期教育确实能促进早产儿大运动发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说明,大运动发育与大脑发育有密切关系,早产儿出生时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健全,运动发育常落后于正常婴儿。因此,婴幼儿早期教育,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尤其对于早期因各种原因大脑受过损伤或发育不良的婴儿来说,更是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脑的发育和外界环境、教育密切相关,在3岁以下,特别是在0~1岁,小儿的智能发展日新月异。早期教育,最好从新生儿期开始,在婴儿期制定相应的早期教育计划,包括运动发育、认知能力、语言发育和交往能力。对早产儿进行早期教育,提供早期干预、早期治疗,促进早产儿智能发育,对早产儿的大运动发育有极大的帮助和有明显促进作用,进一步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提高人口素质,对个人、家庭、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

从新生儿期开始实施早期教育,尤其是大运动发育的训练,定期随诊、评估,根据每个早产儿不同的发育状况,结合实际月龄及婴幼儿智能发育规律,给家长提供一个详细而具有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同时指导家长如何结合家庭条件给婴儿提供和创造一个丰富和适宜早期教育的环境和氛围。说明尽早的对早产儿进行神经系统发育长期、连续、动态随访,并帮助和指导家长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可促进神经精神发育,也可以减少脑瘫的发生率[2]。

如何降低早产儿运动障碍的发病率及大运动发育落后的程度,是儿童保健工作者正在探索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索早期教育对早产儿大运动发育方面的影响,抓住早期教育的有利时期,从新生儿期开始实施早期干预,及时给予指导,以预防或减轻早产儿脑性瘫痪导致的运动发育迟缓。通过早期教育,促进早产儿脑部发育,尤其是大运动发育,以进一步减轻伤残的程度。

联合国大会曾召开儿童特别会议,其中第一个预期目标就是“每个儿童应该拥有一个最佳的人生开端”[3]。要让宝宝有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解决的途径就是及早的对早产儿进行早期教育和训练,大脑功能的成熟和发育需要丰富的训练刺激和外界环境[4]。早产儿大脑的结构已经基本完备,能够接受教育,如果能尽早的进行早期教育和训练,就有望追赶上正常水平。从新生儿期开始,对早产儿进行早期教育训练,在婴儿期制定相应的早期教育计划,包括运动、认知、语言、社会交往能力,能促进早产儿的智能发育,尤其是对大运动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5-6]。

[参考文献]

[1]鲍秀兰.新生儿行为和0~3岁教育[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320-327.

[2]林庆.脑性瘫痪[M]//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17.

[3]金汉珍,黄德氓,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3.

[4]林秀雯,朱晓玲,周杰,等.早期教育对促进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智力发育的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23):37-38.

[5]童梅玲,邓静云,段娅莉,等.早期教育对婴儿运动发育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9(5):298-29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