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配音知识

配音知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2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配音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配音知识

篇1

纸舞是间接伤害,不会触发自己的御魂效果,而且还会被小白的结界减伤。满级小白的结界减伤是50%,也就是说这个650%其实只能打出一半的效果,远低于“茶几”的伤害。所以不怎么值得培养。

1、纸舞可以理解为1个具备较强自我解控能力,基本能够保证出手的间接伤害输出。而借助于落纸的90点无视防御效果,与3技能点满后的200点无视防御效果,合计290点防御无视,单独想要让对方防御归0还是比较难,需要配合其他式神。

2、而纸舞相对不堪的面板,又决定了它独立作战的能力,其实真的非常尴尬。

3、对比一下间接伤害的老牌前辈判官,人家至少3火大招打出去,先有一次群体直接伤害,然后带一次治疗吸收,最后再是间接伤害,怎么看都比纸舞这个3火大招强得多,面板也比纸舞高。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在学校读书时,曾被认为是智力出众的学生,毕业后却没有什么作为。这一事实证明,智力高的未必一定能成才,隐藏在事实后面的一条真理是:人的成才除了一定的智力因素和社会条件外,还取决于一些非智力因素。

1.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顾名思义,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张广厚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他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他曾说:“搞数学不需太聪明,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达尔文也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从心理学上讲,感情、意志、兴趣、性格、需要、目标、抱负、世界观等,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反之,如果人缺乏意志,贪图安逸,势必影响其智力的发展。

2.兴趣是儿童成才的动力

兴趣是一个人对客体的选择性态度,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需要有生理方面的和心理方面的,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产生情绪的,这种选择性态度,称作为兴趣,兴趣随年龄的增长有所变化。

要使儿童适应环境,对生活充满热情,就要善于培养儿童的兴趣。广泛的兴趣,使人精神生活充实,并能应付多变的环境,兴趣使人充满欢乐。积极的兴趣能丰富人的知识,开发智力,广泛而稳定的兴趣,能开阔眼界,使人知识丰富。长期稳定的兴趣,能促使人勇于探索,深入思维爆发出创造性的智慧。兴趣对孩的学习活动更为重要。孩子的理想、信念尚未形成,因而学习的动力,多靠已形成的兴趣左右。主要是直接兴趣(具体形象事物本身引起的),如看电影后学习英雄的美德,也模仿反面人物的言行,分辨力差。发展积极兴趣,对提高学习效率十分重要,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一个人走向事业成功的开始,有人总结世界上数百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功因素,其中之一就是他们对所研究的科学事业内有浓厚的兴趣。无论是谁,持久地从事一项无兴趣的活动,不仅难以成功,而且有损身心健康。

利用直接兴趣培养间接兴趣,是培养孩子兴趣的有效途径。如孩子喜欢玩“开汽车”游戏,我们可利用他们的对奇心理,诱发他们学习有关汽车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对汽车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多方的兴趣。培养广泛的兴趣,让孩子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智力。接着孩子兴趣的持久性,是掌握知识,开发智力的必要条件,培养孩子具有的学习兴趣,才能不断积累知识,才能促使智力发展。兴趣分为消极兴趣和积极兴趣。消极兴趣是学习的障碍,能腐蚀孩子的心灵的意志。积极兴趣才是促进孩子勤奋向上,健康成长的有利因素。

3.良好的情感是儿童成才的催化剂

情感总是与认识紧密相联。消极情感阻碍智力发展,积极情感推动人的智力发展,特别是理智感,能使人不断地探索新的知识,保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克服困难。情绪是情感的具体形式的直接体现,美好的心境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条件,能使人产生学习兴趣。良好心境能使注意力集中,记忆效果好,想象力丰富。情感有调节作用,能引起和维持人的行动,有排除障碍的功能。情感直接影响身体健康,有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情感有信号功能,情感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即表达情感的方式——表情,表情是人类十分重要的交际工具,有人称为“情感语言”,这种“语言”对儿童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

情感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需要得到满足,会产生愉快情感,情感消极压抑会造成精神疾病。和谐、欢乐、团结的生活环境的健康情感的重要条件,将爱与合理要求相结合,不仅使儿童充分得到爱,而且也能制止不合理的要求。增长知识,提高认识,有培养深厚情感的基础。情感总是伴随认识而产生和发生,只有对某种事物的了解和认识比较深刻,产生的情感才会深刻。如:对祖国的爱,是建立在对祖国的认识上,对父母、老师的爱更是是如此。没有认识基础的情感,就会失去理智,从而会干出愚蠢的事情来。孩子知识贫乏,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感情用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培养相应的爱、憎、好、恶的情感,消除消极情感及其反作用。成人的情感对儿童影响极大,成人要用健康积极的情感去影响儿童,要消除消极情感对孩子的腐蚀。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探索,去理智地思考,促进智力发展。如:高位速算法的创建者史丰收,他从小对自然科学充满好奇心,在其祖父,父亲的关怀下,引导他去探索发现,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数学家。通过赏心悦目的艺术作品,陶冶孩子的情操,为孩子智力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背景。

4.意志力有儿童成才的柱石

如果把成功比作大厦,那么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就是人成才成功的柱石。原子说的创造者道尔顿说:“如果我有什么成绩的话,那不是我有才能的结果,而是勤奋和毅力的结果。”意志对人来讲,这比天资聪明更重要得多。因为,一切创造与发明和事业的成功,绝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历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实现。俗话说:宝剑锋利,从磨砺出,梅花清香,自苦寒来。

为达到一定目的,必须克服不利于达到目的的情感和行为,俗话说:“不要意气用事”,要用理智战胜情感,就是此理。另外,意志也是反常行为,要求克制自己的欲望,爱好。去做自己不喜欢,但又必须要做的事,即我们常说的,要战胜自己。高尔基说:“哪怕对自己的一点小小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有力。”古语说的好,“幸福的人不是随意支配金钱的人,而是能随意支配自己的人。”孩子的精力与蒸气一样,若能控制,就能成为轮船、火车的动力,若任其发展就会造成危害。意志使人的行动更为自觉,能在活动中独立的完成任务。

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才有不断的进取精神。人干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目的,也就是起因,为达到目的,去选择方法和手段,积极活动称为动机,这就是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目标的长短,对孩子起作用的大小不一样。目标长远则动力作用大,目标短小,产生动力则小,象人走路一样,预定走十里,走到七八里时就会感到累,预定走100里,走了几十里觉得累。当然孩子小,一下达不到更高的目标,做家长的眼光要放远些,破除过去“养儿防老”,光宗耀祖的陈旧传统观。长远,崇高的目标,从近处着手,逐步培养,引导孩向长远目标奋进。家长要想将学习目标变成孩子的志向,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目标要切合孩子的实际,不要定得过高或过低,一旦目标制定,要严加督促,严格执行,决不要妥协。在实际生活中要随时随地注意磨练孩子的意志,将活动坚持到底,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实现目标。教会孩子善于掌握自我锻炼意志方法,并为孩子树立榜样。如:向孩子讲述居里夫人在级艰辛的条件下学习和研究的事迹,张海迪与疾病作斗争和顽强学习的事迹,都有利于增强孩子的意志。让孩子参与检查和评价自己的行为和意志。如: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意志训练十项计划,每完成一项,都让孩子自己打上五角星促使孩子意志品质的发展。

5.重视孩子性格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的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这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因为性格影响渗透个性的其他部分,改变气质的消极部分,巩固发展积极成分。俗话说“勤能补拙”。说勤奋能弥祉智力的不足。性格标志着一个人的思想品质。良好的性格对社会有积极意义,使人上进,奋发图强。那么,孩子应形成哪些良好的性格呢?

(1)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2)诚实、勤劳、正直、勇敢、热情、开朗的性格。

篇3

1、适合声音比较好听的普通人:配音,利用的就是声音方面的优势,所以无论长相如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声音怎么样。对于想要参与配音的人来说,如果生硬比较好听,那么就占据很强的优势。因为对于大众来说,好听的声音,能够立即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尤其是对于一些只能依靠声音的台电或音频节目,声音比较好听的普通人才比较适合做配音兼职。

2、适合声音比较特别的普通人:如果声音比较好听,那么就适合做配音兼职。但是并不意味着,声音不是特别好听的人就不适合做配音兼职。有些视频或画面是比较搞笑,可能要求配音人员的声音自带喜感,有些是希望配音有磁性,或者非常特别,有些适合声音比较豪放的人,所以声音比较特别的普通人也是最适合做配音兼职的。

3、适合配音演员:对于电视电影或动画片来说,里面的人物都是具有鲜明特征的,尤其是动画,更需要惟妙惟肖,所以为了更好的表达出动物的情感,就需要配音人员具有良好的演员素质,因此专业的配音演员更适合做配音兼职。

综上得知,配音兼职不仅仅适合声音比较好听的人,同时也适合声音比较特别的普通人,除此之外,这种配音兼职更适合专业的配音演员。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中图分类号:G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1-0127-02

通过高素质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在分析某个新闻现象时,应当从客观视角对其进行看待,增强个人的职业责任感、责任意识,提高道德素养。播音主持人培养过程中,通过高素质培养来强化学生素质教育和培养,以此来帮助他们不断获得学习、进步,明确人生方向。同时,还可引导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拓展其知识面,以此来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高能素质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意义

1.通过高能素质人才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不仅致力于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基于高能素质理念的指导,对学生加强教育和培养。比如,稿件练习时,应当注重稿件内容的合理选择,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在实际练习过程中,先对学生分组,目的在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实践表明,学生高能素质的培养,有利于他们全面发展。在社会现象分析时,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客观的对其进行分析;日常生活中,更尊重和关心别人,无论是个人的责任感还是职业责任感,均可得以强化。学生高能素质培养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动力,确定人生目标。同时,还要扩展常识,培养学生的正确“三观”,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从内而外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从而使他们能够变成高素质播音主持人。

2.高能素质培养有利于节目质量的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行业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即便是媒体行业也不例外。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广电总局一再强调,不健康以及低俗的节目内容严禁播放,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播音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一点就是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价值取向,能够有效服务和正确引导社会公众。从这一层面来看,播音主持人的个人素质非常重要,高能素质这一内驱力必不可少,其作用不可小觑。

3.高能素质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播音主持人既要能说,又要会说,其美感的体现载体是语言,该能力需要长期的文化和艺术积累。学生的高能素质培养,可在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教学的同时将各层次、多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入在内,尤其要通过加强审美教育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多分析一些优秀电视节目、组织学生多欣赏优秀节目等,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思维以及语言能力,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二、高能素质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播音主持人高能素质培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岗位本身的特殊性要求

作为社会公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播电视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在教育、娱乐以及引导社会公众思维、行为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影响非常大。从这些层面来讲,播音主持人的责任非常的重,他们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视节目质量,并且直接关系着电视节目收视率。播音主持岗位特殊性,要求播音主持人必须具备高能素质。

2.行业现状的必然要求

从当前国内广电行业发展现状来看,市场竞争日渐激烈,除新媒体产生的冲击,更重要的是播音主持人的高能素质匮乏,节目效果不佳。比如,部分播音主持人过分看中外在的形象,严重忽视了个人的素质以及语言多变性。在节目播音过程中,部分主持人会出现口误或者误播现象,甚至语言表达比较粗俗,未对语言进行细化处理。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润色和严谨推敲,因此节目档次被拉低,收视率也随之降低。从这一层面来看,我们应当对学生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既要注重学生高能素质的培养,又要帮助学生提高分析水平,强化道德素质。

3.学生学习的阶段性要求

大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无论是人生观、价值观还是个人的素养和行为习惯,都在这段时间形成和固定下来。学生的学习阶段性,要求他们必须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心态一定要稳定,以免因压力冲击而丧失信心。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减压,避免学生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就必须遏制不良情绪滋生和扩展,强化学生高能素质的培养。

三、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高能素质内驱力应用实践

基于以上对当前播音主持人高能培养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播音主持人才高能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传统模式下的播音主持人选拔过程中,非常注重其外表、声音,通常会忽略主持人的综合素养。在当前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选聘主持人时,应当对备选人员的修养、专业能力加强重视。在此过程中,各类高等院校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创新思维与语言表达等相关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此同时,还应当充分考虑和注重文化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更多、更好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通过加强学生的高能素质培养,以此确保其能够有效适应发展需求。

2.课程的合理设置

根据2015年度的央视评选结果,对三十名优秀主持人调研分析可知,有10人具有R当尘埃具有经管、外语专业以及新闻背景的人员分别有4人、3人和4人,剩余人员则具有导演、声乐以及法学甚至医学等方面的专业背景。从这一调研结果来看,国内媒体对播音主持人才的专业背景有多元化的需求。基于此,在高校设置播音主持专业课程时,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另一方面还要对通识教育教学课程进行合理安排,以此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同时,还可适当增设一些类型化节目,比如新闻节目播音主持等训练课程,这有利于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兴趣,从而进行专攻学习。值得一提的是,应当将其中重复的课程内容剔除,以免造成资源浪费。

3.完善和改进教育教学条件

对于高等学校而言,播音主持专业的设置,目的在于培养更多优秀的播音主持人才,而且对该专业的要求非常的高。实践中,我们应当立足实际,根据需要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条件。教育教学条件的改善,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就是要及时更新设备,将不理想、落后的设备及时的淘汰掉。比如,定期配备和更新视听录播演摄控设备,对演播场地进行合理规划布设,以此来确保该专业的学生能够在尽可能逼真的模拟环境下训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镜头感,同时这也是高能素质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4.加大教学实践力度

根据当前国内各类高等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现状,实践中应当不断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创新,组织学生加大实践力度。第一,高校应当与传媒机构加强合作,创建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外课堂,并且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调研,以此来促进学生对播音主持人的能力素质、岗位要求等有切身的了解与认知;第二,与传媒机构加强合作,组织开办类型化节目配音以及主持通道板。在此过程中,还要邀请一些著名的播音主持人、配音演员,根据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和培养方案。针对栏目、作品等,对学生进行模块式培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就业和职业素养;第三,与传媒公司加强协作,充分利用现有的硬件设备和场所。比如,学院礼堂、演播室等,可合理安排时间进行节目录制和安排,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播音主持人的高能素质培养,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需要多元化的播音主持人教育培养师资队伍。高等院校应当创建高素质、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并将其有效的落实到实处,以此来确保教学质量和效率。目前来看,国内高等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职工多为一线兼职教师、学校专职教师,高校应当邀请现役播音员、主持人等来校授课或者演讲,并且针对性的选聘国内外专家来校授课,壮大高能素质培养师资队伍。在此过程中,高校应当强化对现役教师的再教育,为他们创造机会出国深造,去媒体机构进行实践,以此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有利于提高高能素质培养效率。

6.多元化教学评价

对于播音主持专业而言,较之于其他普通专业,其专业特点非常独特,教师应当对学生多元化评价。第一,在评价时,应当尽可能采用横向比较方法,尤其要针对未经专业培训和专门教学的学生,注重评价的关联性与归纳性;第二,应当重视学生自然状态下的教学评价,比如对学生的早功练声等进行客观的教学评价;第三,高校应当积极培养和教育学生,深挖和提高他们的播音主持潜能,鼓励学生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对学生的知识把握水平、素质能力等进行评价。高校应当对教师的课余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并且为学生提供多种答疑平台和机会,以此来帮助教师全面评价学生;第四,引导学生进行多看、多听,鼓励学生模拟训练,并且引导他们自评、互评。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广播电视事业的不断进步,尤其在当前的多媒体时代背景下,社会对高能素质的播音主持人才需求更加的迫切。为此,高校应当立足实际,不断创新和改进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完善和改进教学设备,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这有利于高能素质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从而为广播电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

参考文献:

[1] 宗瑛.培养高能素质是播音员主持人成长进步的内驱力[J].西部广播电视,2015(1).

篇5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5-0085-02

【Abstract】Knowledge and capability are the comprehensive criteria to make judgments on education quality. The teaching capability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for increasing teaching quality. And tacit knowledge is a key composition of teaching capabilities of a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 The author offers a proposal concerning obtaining tacit knowledge according to her own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Foreign language teacher Tacit knowledge Teachers’ quality

为了满足时代对外语人才越来越高的要求,各高校为了提高外语教学质量,首先加强了外语教师人才建设,普遍采取学历进修和各种在职培训活动,以提高外语教师的素质水平。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这些培训只注重了外语教师的显性知识,忽略了其隐性知识的获取。而隐性知识恰恰是镶嵌在外语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中,是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

一、隐性知识及特点

隐性知识最早由英国哲学家波兰尼(Michael Polanyi)于1958年在《人的研究》中提出。他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一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为显性知识;另一种是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为隐性知识,两者共同构成了人类知识的总体。”因此说,“隐性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它具有以下特点:①个体性。隐性知识的获得是以个体的主观经验、热情、信念、价值观为基础的,是个人化的体验、个人化的知识。②境遇性。隐性知识必须在特定的现场才能不断形成,它随着情景的不同,问题的表现与解决方式都会有所不同。③实践性。隐性知识的获得需要的是更多的时间和亲身体验。要想掌握高超的技能,就必须不断地实践、再实践,才能体会其中的奥妙所在。④对话性。隐性知识虽然难以言传,但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看法可以自由平等地与他人进行交流。⑤层次性。根据隐性知识能够被意识和表达的程度,可划分为:无意识的知识、能够意识到但不能通过语言表达的知识和能够意识到且能够通过语言表达的知识。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经验、诀窍、直觉、灵感、权威辐射等。体现在教师职业中的隐性知识主要有四个方面:教师以隐性的控制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技能与知识;教师教学机智的技能与知识;教师在教育科研、学习新知方面的技能与知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相对于显性的学科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来说,外语教师更需要具备一些实践性的隐性知识,而传统的制度性进修并不能很好地提供这些实践性知识。提高学历并不意味着专业水平的提高,而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和同事之间的切磋能从最大程度上挖掘外语教师的隐性知识,因为教师的隐性知识具有在教师群体之间的共享性与流动性,促进能力发展。

二、外语教师的基本素质

近年来,国内外语教学理论的研究逐渐将重心移向学生,教学双边活动也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而教师要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一个“组织者”的指导作用,其个人的能力素质是关键。

第一,外语教师必须具备较为系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现代语言学理论,对外语专业知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语言教学的人文性,自觉利用语言学方面的知识指导外语教学。同时,要懂得相关的外语学习理论与方法,对外语学习和教学的特殊性有清楚的认识,能教会学生有效学习,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外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外语教学法知识,研究和掌握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教学原则,熟悉教学组织的步骤和措施,了解各种教学流派和方法及其来龙去脉和优劣之处,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它们,并主动将其与现代教学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整合,在结合我国教学实际的情况下,取长补短,努力提高外语教学的组织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

第三,外语教师要在研究课程、学生的同时,要研究自己。要注意改善自我隐性知识的内在结构和品质。通过教学反思,思考自身内隐于日常教学行为中的经验、情感和价值观等隐性知识,将它们由隐性状态变为显性状态,进而对其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思考、澄清和修正,并通过教学实践,将品质得到改善后的知识重新内化为隐性知识,在这样的循环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促进外语教师隐性知识生成的策略

教学是一个存贮着大量隐性知识的专业。结合隐性知识的特点规律及外语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提升外语教师的能力素质,在要求外语教师个人有扎实的显性知识基础上,教学管理部门也应在促进外语教师隐性知识生成方面给予鼓励,以有效提高教师能力素质。

1.传承导师制

通过观察、模仿和亲身实践等形式使隐性知识得以传递,在个人间分享。如师传徒就是个人间分享隐性知识的典型形式。齐艳霞在其《从“隐性知识论”看牛津大学的导师制》一文中分析牛津大学之所以能培养出大量人才的根本原因在于牛津大学实施了导师制。学生通过附带感知潜移默化地学会了导师的思维方式,即牛津“给了学生某种东西,一种生活和一种思维方式”,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隐性知识丰富起来。由此可见,传统的师徒带教制值得保留。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组织“老新教师结对子”、“新教师向老教师拜师”等“带教”活动,让一些年轻教师跟一些老教师特别是一些优秀的专家型教师学习。他们一方面从老教师和专家型教师那里获得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则从他们那里潜移默化地获得大量的隐性知识。实践证明,这种形式非常有利于青年外语教师的成长。这种方式既满足了教学工作对于大量隐性教学知识的需求,也有助于教学总体实践智慧的不断提高。

2.听课评课活动

Richards和Lockhart提倡:外语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课堂教学并描述他们所观察的情景,随后再彼此交换所获得的信息,继而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这种以自愿为基础、与他人合作交流听课的活动旨在帮助对方收集那些他们有用但自己却难以察觉的信息,也能使教师通过比较反思发掘自身的强项,找出弱点,它是根植于教学实践的宝贵的隐性知识,是外语教师在传统的教师培训中难以获得的知识。这种听课活动既能提高外语教师的教学能力,还能加强教师之间的理解和认同,给他们带来愉快和满足。

3.撰写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外语教师对所经历的教学事件的记录,教师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重要手段,能反映一个外语教师专业成长的轨迹。它要求外语教师对过去的知识进行梳理,对过去的教学情境和经验进行审视、批判和反思,是过去的实践经验和新的理论学习、教学智慧之间的交流、对话和碰撞。通过确立写作主题,围绕主题选择和组织材料,让隐含于实践背后的思想和信念“闪亮登场”,从而确立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地改进教学,挖掘专业发展的潜力。通过撰写案例,能让外语教师对原有知识和经验重新认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验,能帮助其跨越实践与理论的鸿沟,使隐含于自身实践中的缄默理论“浮出水面”。

外语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涉及很多因素,具有丰富性、复杂性和情境性的特点。虽然研究界已概括出一些教学理论和原则,但并不能完全有效地指导纷繁复杂的教学活动,必须有教师隐性知识的支持。隐性知识提示我们在外语教师教育中,不能只局限于显性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隐性知识的生成和获得。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外语教师所拥有的教育理论与他们所采取的实际教育行为之间的不一致问题,全面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英]波兰尼著.个人知识(许泽民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

篇6

(一)音乐理论基础知识

幼儿教师应该具备合格的音乐素养,这是许多幼儿教育专家的共识。幼儿教师应该加强音乐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理论水平。幼儿教师的音乐理论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水平,这是对幼儿进行音乐素质教育的基础。由于幼儿教师的来源和接受专业教育的程度不同,幼儿教师的音乐理论水平也是不平均的。我们强调对幼儿教师进行音乐理论素质培养,并不需要让幼儿教师的音乐理论水平达到音乐家的程度。幼儿教师只要能够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开展并创新幼儿音乐教育。

(二)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分辩声音的素质

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的正确发声方法对幼儿的音乐能力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由于幼儿期正处于音乐能力形成的关键期,所以对幼儿进行发声方法训练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幼儿教师只有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才能对幼儿进行发声方法的正确训练。由于幼儿期的语言能力和发声都比较差,在学习歌唱过程中要使用最适合幼儿的发声方法,要采用最适合孩子音域的歌曲来训练。幼儿教师要具备正确分辩声音素质的能力,对音准、节奏、旋律、速度、力度、风格、情绪都有精准的把握。幼儿教师要发音清晰、准确,吐字、咬字规范。

(三)正确指挥的音乐技能

幼儿教师应该掌握正确指挥音乐作品的能力。指挥在音乐教学中十分重要,教师可以运用手势、表情、身体动作把音乐作品的节奏演化成一种直观的音乐语言,借助这种直观的语言,教师可以把音乐作品的各种元素,比如强弱、快慢、音量大小传递给幼儿,同时感染幼儿,使幼儿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准确表达作品的风格,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四)钢琴技巧与即兴伴奏的技能

幼儿教师的音乐教学活动有很多都是在钢琴作为教具的前提下开展的,钢琴弹奏技巧成为了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在幼儿教师群体中,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钢琴及伴奏技巧的教师并不多,说明幼儿教师对钢琴及伴奏技巧的训练和练习还非常欠缺。其中即兴伴奏的技巧是建立在同时具备钢琴技巧与基础和声知识的基础上的,那么幼儿教师就应当同时训练自己对基础和声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从而进一步巩固并提高钢琴即兴伴奏的水平。

二、幼儿教师音乐素养的培养

(一)明确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定位

要改善提升幼儿教师音乐技能水平,得从职前培养做起。明确幼儿教师培养目标,建构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音乐课程体系,加强音乐学科内各课程的整合,优化知识结构。同时发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优势,在音乐课中融合有关教育,心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和掌握正确的音乐教学法。围绕学前教育培养目标,在音乐专业课程———钢琴、声乐、音乐理论等课程中,尝试进行新的整合,能在原来单独的技能课基础上形成幼儿园音乐活动相关的内容,并开展“情景”教学,让音乐技能学习更符合学前教育特色,更具实用性。

(二)注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全面性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音乐课程中,应包含音乐素养的方方面面。具体来谈,做到从音乐的基本理论的系统性学习开始,到钢琴技巧、声乐发声技巧以及即兴伴奏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等方面的综合一体化的学习。

篇7

其次,加强了同行交流,汲取了有益经验。本次培训,还穿插了座谈讨论、工作经验交流环节,这为我们学员相互之间沟通了解、取长补短创造了契机。此次参加培训的150名学员,分别来自全国各地,虽然说我们大家都在基层央行工作,但毕竟,各地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工作认识上每个人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工作开展上不同单位也会有自己独到的经验。事实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通过小组座谈讨论,使我对今后如何立足本职岗位高效做好工作有了进一步认识;通过听取大会经验交流发言,使我对一些地方基层央行在探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搞好国库业务工作、促进货币政策实施等方面先进的工作经验,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此意义上可以说,此次培训不仅为我们基层央行工作者搭建起了一个学习知识的平台,同时也为我们打通了一个彼此交流实践经验、共同促进基层央行事业稳步前进的有益通道。

篇8

1污染原因

1.1灭菌不彻底。这一原因导致污染发生的特点是污染率高、发生的早,常在菌丝培养3~5d后出现,污染出现的部位不规则,培养料的上、中、下各部均出现杂菌。影响灭菌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1.1培养料的原料性质。培养料原料的营养成分糖、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越高,传热性越差,则对微生物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灭菌时间就要相对长一些;培养料的自然微生物基数越高,灭菌需要的时间越长。

1.1.2培养料的含水量和均匀度。水的热传导性能较木屑、粪草、谷粒等的固体培养基要强得多,如果培养料配制时预湿均匀、吸透水,含水量适宜,灭菌过程中达到灭菌温度需时短,灭菌就容易彻底。

1.1.3灭菌方法。相比较而言,高压灭菌可用于各种培养料的灭菌,关键是要排放干净冷空气,但对栽培袋耐热性要求较高;而常压灭菌对于灭菌难度较大的粪草种和谷粒种或麦粒种要达到完全灭菌效果就很不容易,锅口小、水少、蒸汽不足、火力不足等是常压灭菌不彻底的主要原因。

1.2接种物带有杂菌。接种物带有杂菌,再扩大到新的培养料上必然会出现成批的污染。这种污染的特点是杂菌从菌种块上长出,污染的杂菌种类比较一致,且出现早,接种后3~5d就可以用肉眼鉴别。

1.3接种操作的污染。其发生特点是分散出现在接种口处,比菌种带菌和灭菌不彻底造成的污染发生稍晚,一般接种后7d左右出现症状。要避免或减少接种操作的污染需注意以下环节。

1.3.1洁净冷却。菌袋灭菌结束时,要运入专门的无菌冷却室,自然冷却,让余热把棉塞或“套盖”的水汽蒸发。

1.3.2严格无菌操作程序。接种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进行操作。接种室和接种箱使用前必须严格消毒;要在火焰上方接种,尽量小动作、快动作,尽量减少来回走动、避免搬运东西,尽量少说话,以减少接种室内的空气震动和流动,减少污染机会;拔棉塞时应采取旋转式缓劲拔出,以免造成袋内负压,外界空气突然进入而带入杂菌。

1.3.3湿塞换干塞。灭菌前可将一些备用棉塞用塑料袋包好,放入灭菌锅同菌袋一同灭菌,当接种时发现菌袋棉塞被蒸汽打湿时,要换上这些新棉塞。

1.4运输过程污染。聚丙烯菌袋经过高温灭菌后比较脆,在搬运过程中折角处极易磨破造成“沙眼”;摆放过程中培养架有毛刺,容易扎破菌袋;运输环境洁净度不够、袋口封闭不严,容易吸进杂菌。

1.5培养环境造成污染。如果接种后污染率低,但随着时间推移污染率逐渐提高,这就可能是由于培养环境不良造成的污染,如果环境过于潮湿、培养室污染严重,也可能是棉塞潮湿、菌袋破裂、老鼠虫害等方面引起的。

2综合防止措施

减少食用菌栽培污染关键是灭菌彻底、降低环境杂菌、严格接种环节的无菌操作,选择抗性菌株,提供食用菌生长的优势环境,科学管理,可以增强菌种抗污染能力,实施综合防治,可以有效降低污染率。

2.1净化环境,杜绝环境污染。建筑设计要合理,培养室、冷却室应与原料仓库、菇房、配料场保持一定距离,周围环境应尽量清除污染源。栽培室的门窗和通风洞口要装纱网,做好防虫工作。一旦发现杂菌污染,及时将受污染的菌袋搬离培养室,集中处理,避免传染。

2.2精细选料,合理配制。要求原料不霉烂变质,培养料要软硬适中,配制后要尽快装袋。

篇9

一、概念及方式上的异同

在概念上,传统培训与校本培训都是为本文由收集整理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教研能力而进行的动员性的集体培训活动。

但校本培训指的是立足于学校,由学校组织发起和规划的,围绕本校的办学条件、特点和学生现实状况的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模式。而传统培训则是由专门的教育部门、培训机构等组织规划的,致力于更新教学理念、拓宽老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学的能力,侧重点在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的补救和解决上的广泛意义上的非长期教师培训活动。

在培训方式上,传统培训和校本培训很大的区别。传统培训大多数是将学科作为培训中心对象,方式单一,受众被动,其方式主要包括:针对教育法规、思想、理论的教学会议、报告;针对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技能的提高的讲座;针对某种方法或技能学习的短期培训;学习和借鉴优秀老师经验的教学观摩。

校本培训则以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追求学校特色为中心,采用的方式方法更加多样化。将被动接受的进修教师转变成主动参与的培训对象,传统的培训已经提升到了研修的层次。其方式主要包括:

1.集中进行培训。尽管很多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资源不足,但集中培训仍然是很重要的部分,它能够更好的传递学校的办学宗旨、理念和目标及特色,让音乐老师在这些思想指导下,实现其培训计划。

2.巧妙结成对子。将校内的优秀老师作为榜样和带领者,带动青年教师水平的提高和成长。这种形式能够有效应对刚上岗的年轻教师的进修需求。

3.解读优秀案例。对优秀教案要进行学习、借鉴,从不同角度分析其教学优势,进而开拓思路,达到充实自己的目的。

4.进行个人反思。让老师时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进行反思,记录在案,再不断改进自己的方式方法,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5.利用网络教学。互联网、校内网都是学习和进修的良好媒介。在假期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在辅导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

6.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对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进行认真的设计,充分挖掘教材的作用。

7.研究教材与课题。教材是教学方法的根据,只有老师吃透教材,才能充分挖掘其中的教学设计点,更加从容地进行教学。而课题研究的住到单位是区县的教研室。要集中区内的老师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培训与探究,相互借鉴优秀建议与意见,实现自身的提高。

二、内容及效果上的异同

在培训内容上,传统培训模式是在教育行政相关部门的策划下完成培训内容。那么,它的内容就主要包括了:教育相关法制、政策、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职业道德等文件内容;转变观念、扩大知识体系、充实教育内容等方面的内容;把探讨、观摩、交流等大型活动作为培训内容。

校本培训则是在校内让老师直接参与的培训,除了传统培训方面的内容,还包括了:地方教材特色设计、学科特点、学校特色等方面的内容。音乐教师的脚本培训则主要有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以及学习地方音乐。音乐教师在提高授课水平的同时,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对民间音乐进行整理、改编、创作、演唱和小学。

在效果上,传统培训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可以让音乐老师提升专业技能、转变教育观念、学到优秀经验。但是由于其培训范围较为宽泛,没有针对性,导致很多的先进理念和模式很难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来,不能够满足所有老师的进修需要。

但校本培训基于学校本身,能够更直接地面对存在的教学问题,可以制定更适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政策,同时还可以避免因为经费原因不能让学校老师都参加培训的尴尬情况。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师的进修,可以走出学校,进入到民间学习真正的特色音乐,达到提升自己艺术水平、丰富课堂内容的目的。

篇10

引言所列的基本史实是以相互关联状态展现出来的。所谓关联就是把分散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按照一定的指向,进行组合,在举出其要点的基础上形成总体,得出观点,从而可以使学生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有一个完整的全面的认识。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找出引言中史实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从而较为顺利地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例如:学习第一章时,我先让学生阅读引言全文,再让学生列举出:新航路开辟、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等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然后逐一分析它们的作用和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归纳概括出引言的中心内容,即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并进一步指出各历史事件是从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角度来说明中心内容的。

这就让那些看似孤立的历史事件在学生心中联结成一个整体,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兴起过程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学习第二章时,我先提示学生注意“17、18世纪世界历史的巨大转折和变化向着更为深广的方面发展”这一历史结论,然后让学生阅读引言后概括列出基本史实,再引导学生分析基本史实与历史结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加以概括,这就把观点和史实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依据具体史实,概括出基本观点的能力。学习第三章时,我从指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入手,寻找事实之间联系的纽带,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维也纳会议等形成了维也纳体系;19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革命,维也纳体系受到动摇;1848年欧洲革命,维也纳体系最终瓦解。如此归纳使学生对维也纳体系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又如,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兴起——诞生——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工业革命——各国通过不同方式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列强侵略扩张——亚洲革命风暴的形成等,都可以通过分析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建立联系,把分散的知识归结成整体。学习第四章时,我让学生阅读引言,再从引言中提炼出重要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重新瓜分世界及其矛盾、民族民主运动、社会主义运动新发展、第二国际、列宁主义诞生、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等,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归纳概括出三条主要线索:①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及国际关系新变化;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③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通过这样反复训练使学生学到了分析归纳和概括的基本方法。当然归纳的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视具体问题具体确定。总之,借助于引言体现出的基本史实的关联性,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综合概括能力,确是事半而功倍。

篇11

二、利用“引言”,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引言所列的基本史实是以相互关联状态展现出来的。所谓关联就是把分散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按照一定的指向,进行组合,在举出其要点的基础上形成总体,得出观点,从而可以使学生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有一个完整的全面的认识。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找出引言中史实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从而较为顺利地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例如:学习第一章时,我先让学生阅读引言全文,再让学生列举出:新航路开辟、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等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然后逐一分析它们的作用和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归纳概括出引言的中心内容,即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并进一步指出各历史事件是从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角度来说明中心内容的。

这就让那些看似孤立的历史事件在学生心中联结成一个整体,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兴起过程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学习第二章时,我先提示学生注意“17、18世纪世界历史的巨大转折和变化向着更为深广的方面发展”这一历史结论,然后让学生阅读引言后概括列出基本史实,再引导学生分析基本史实与历史结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加以概括,这就把观点和史实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依据具体史实,概括出基本观点的能力。学习第三章时,我从指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入手,寻找事实之间联系的纽带,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维也纳会议等形成了维也纳体系;19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革命,维也纳体系受到动摇;1848年欧洲革命,维也纳体系最终瓦解。如此归纳使学生对维也纳体系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又如,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兴起——诞生——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工业革命——各国通过不同方式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列强侵略扩张——亚洲革命风暴的形成等,都可以通过分析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建立联系,把分散的知识归结成整体。学习第四章时,我让学生阅读引言,再从引言中提炼出重要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重新瓜分世界及其矛盾、民族民主运动、社会主义运动新发展、第二国际、列宁主义诞生、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等,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归纳概括出三条主要线索:①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及国际关系新变化;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③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通过这样反复训练使学生学到了分析归纳和概括的基本方法。当然归纳的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视具体问题具体确定。总之,借助于引言体现出的基本史实的关联性,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综合概括能力,确是事半而功倍。

三、利用“引言”,培养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引言以基本历史事实为载体,蕴含历史思维方法,支撑历史理论观点,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基本史实是以直观形态展现出来的,而理论观点和理论方法是以隐性状态存在于基本史实中,是体现在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叙述、分析和评价之中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并挖掘这些隐含的理论观点,帮助学生找出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例如:我对第二章引言的部分内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说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维也纳会议后,……维也纳体系最终瓦解。”说明旧势力的顽固性、新旧势力斗争的长期性和新制度取代旧制度的历史必然性;“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诞生。”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是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的反映;“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在世界许多地区展开,……通过不同方式,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如此逐一细致地分析挖掘,既没有一味注重理论观点而忽视历史知识的传授,又没有只讲授历史知识而忽视理论观点教学,而是把传授知识和理论教学融为一体,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去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本质。从而培养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篇12

有人说,楼市“涨不过三年”规律开始应验。综观过去几年,2006年、2007年楼市上涨,到了2008年出现调整,2009年、2010年上涨到2011年开始调整,现在似乎又到了一个调整的关口。自2012年6月以来,房价连涨了20多个月,按照正常的市场规律,也将步入一个盘整期。

经历了十年的市场调控,每一次调控楼价都会急速上升,调控力度越大,几乎房价上升的速度就越快。因此,此次的调整更多是市场的一种内生性的调整,在这个关口,应该要更重视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两会提出的“分类调控”,即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市场化精神一脉相承。

从楼市格局来看,市场配置的“底气”正在逐渐形成。北京的保障房供应体系已经基本完善,不但有限价房等低价类型的保障房托底,而且自住型商品房也大量上市,大量刚需人群涌入,商品房市场需求外溢。

在长效机制逐渐展开以及保障房铺路的前提下,北京对商品房逐渐形成分层次的价格引导机制,这就需要更多市场化的引导。尽管在中小套型的普通商品房上,政府可能会继续引导开发商根据市场情况合理确定价格。但对于与普通家庭基本无关的高端盘,要逐步根据市场资源来配置。

如今,受到配建推高的土地成本转嫁,商品住宅市场高端化趋势发展更明显,价格也必然大幅提升,今年许多高价地也将入市。从近期的高端盘放行,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政府更加尊重市场的引导。

篇13

《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要将学生引到数学活动中,让学生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一、数学课堂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同其他学科不一样,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小学生一般记忆力较好,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但逻辑思维相对要差一些。如果让学生陷入无休止的计算中,就会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而教育是个主动的过程,要让学生主体积极参与其中,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爱好,都需要尊重、信任和关怀。教师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分享他们每次取得一点一滴的进步时的愉悦感受,使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创设了为亲人买礼物的情境:小东为妈妈买了一份礼物(课件演示长方体盒子,并展示长、宽、高),他想用包装纸把礼物包起来,需要多大的包装纸,怎样计算呢?你能帮帮他吗?问题提出后,学生十分感兴趣,他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渴望,主动探究数学,并且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数学语言贴近生活,诱发学生求知

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教学“利息”这课时,教师说:“我家里有8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教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有的学生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体会到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三、关注数学情感与态度,发展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这就要求教师要让学生经历实践的过程,在实践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然扎根于现实,并且广泛应用于现实。从现实生活中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教学统计时,就布置学生调查统计各学生家庭成员所喜欢的电视专栏及收看时间的情况,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提出问题:根据统计表的情况,若你是电视台台长,你会怎样安排电视节目?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提出了非常多的设想。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知识非常有用”,教师提倡对数学知识“学以致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是空洞无味的,是具体、有趣的,有学习意义的。既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感受数学价值,注重实践活动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就会使学生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生活,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实践的重要意义。

五、创设情境满足学生的归属心理

所谓归属心理,就是所有学生都有一种强烈愿望希望自己成为班集体中的重要一员,他们希望自己被班集体接纳认可,并在集体中表现出来对别人的影响力。这种心理一旦得到满足,他就会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为了保住这个位置,他会有更大的兴趣参加集体活动,争取在活动中不断有出色的表现。数学课堂中满足儿童这种心理较好的方式是倡导合作学习。我们在听课中经常会看到类似的情景:教师在讲台上出示一个包装盒,目的是想让学生认识长方体。他首先让学生观察,然后回答这个物体是什么形状。学生们纷纷举起手来,有的还使劲地举得高高的,希望教师能提问自己。当然也有学生不敢举手,眼睛也不敢看教师,唯恐教师提问到自己。

总之,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在教学活动中灵活地使用教材,善于把教学内容放置于真实有趣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从而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王长沛.数学教育与素质教育.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