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强化煤矿安全管理

强化煤矿安全管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2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强化煤矿安全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强化煤矿安全管理

篇1

随着煤矿安全管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在设备更新、制度化管理、规范化操作等多方面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尤其是煤矿企业突出矿井采煤的实际特点,综合运用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从强化管理、综合技术应用、突出细节防范等着手,细化每一个安全管理环节,更好的实现对煤矿企业整体发展的现实需要。

1、概括当前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和现状

1.1安全防范意识不够浓厚

在当前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有些煤矿企业负责人只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对安全防范等各方面的管理,没有深入煤矿企业的各个安全管理环节,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于安全管理的投入也不够,在设备选进、技术提升、安全意识等方面进行及时的创新管理,从而造成一定范围内的安全事故发生,影响社会稳定大局,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1.2基础条件改善还不够充足

在煤矿企业的生产条件中,尤其是一些基层的小煤矿,采煤技术相对落后,设备运用也存在一定的破旧,在基础条件上也会带来安全隐患,其中井巷布局不合理、安全投入不够等,都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由于工人在工作中支护不到位、或者是支护不及时造成的;有的是处理危岩时,措施、方法不合理造成的;有的是支护材料不合要求造成的。这些基础条件没有得到充足的改善,整体上不利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特别在经营者责任意识不强的前提下,更加容易造成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给家庭、社会、经济发展等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2、分析安全管理在煤矿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

2.1减少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

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中,采用各种安全管理技术各制度建立,对于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尤其是能减少给家庭、社会、经济带来的各种损失,能有效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尤其是作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方面,可以整体提升各项安全技术的管理水平,尤其是在采煤技术、安全管理环节中,注重从细节上强化安全管理的方法,只有保证采煤每一个环节的安全性,才能更好的针对现场的采煤和运输的工作特点,并在具体的操作中通过严格的设备管理和安全意识,做好及时的宣传和具体的安全监管,做到不出任何事故,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2.2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通过在煤矿企业管理中融入安全管理的手段,并强化综合技术的运用,建立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规范化的制度约束中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让员工不能违章;同时,通过建立煤矿生产中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对“三违”现象进行绩效考核,细化对员工违章生产操作的惩处,使员工不敢违章,确保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整体实现;同时,通过强化素质培训,围绕员工的知识素养和技术要素等多方面,定期做好专题培训,在全面宣传营造煤矿安全文化的基础上,强化对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知识、技术操作等多方面的培训,让员工不愿违章,认识到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因此,通过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系统化应用,能够有效的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整体管理,实现质量管理的作用发挥,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举措。

3、探讨强化煤矿长周期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3.1依靠安全理念的构建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要始终有安全第一的理念,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安全。因此,要深入到煤矿安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建立责任管理机制,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分层分级进行责任管理,将每一个安全责任区进行细化,让每一个工作人员身上都有一种责任感,都能从不同方面强化自我的责任意识。同时,从多方面构建安全责任意识的宣传网络,通过板报、简报、网络等多种宣传,及时更新各种煤矿安全管理的制度与技术,对安全知识进行常态化的宣传,形成安全意识深入人心的模式。此外,加强管理人员以及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围绕设备技术的改进,知识运用的更新,安全防范知识的学习等,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深刻感受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自觉的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安全管理的模范效果,从多方面构建责任追究制度,对出现有责任事故的煤矿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严惩不贷。

3.2依靠安全文化的构建

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中,文化的引领作用是不可小觑的。要围绕煤矿发展的整体环境,结合煤矿企业的文化氛围,形成一股强大的文化力量,通过文化的引领作用更好的推动安全管理意识的形成,构建“人人遵守安全规则,人人做到安全操作,人人讲究安全第一”的理念,并通过及时的宣传引导,将文化力量灌输到每一个煤矿安全管理之中,形成活泼、开放、严谨的安全文化氛围。一是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安全主题文化活动。采用演讲比赛、矿井安全作业、红旗工作人员等评比活动,将煤矿安全生产融入到业余文化生活之中,通过具体的引导,让每一位员工意识到安全责任的重要性。二是做好安全文化的引领。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中,通过建立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管理体系,从多方面规范安全质量管理,依法强化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强化对《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生产规程的宣传教育,构建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技术支撑模式。

3.3依靠安全监管的构建

安全监管包括有许多的层面,要依靠制度、隐患排查、现场管理等综合技术的运用,才能更好的发挥监管的整体效能。一是结合煤矿的实际特点,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针对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以及技术运用的关键环节,建立严格的责任管理制度、安全运行制度、井下操作制度等,包括井下采煤挖掘作业规程,是否有按照规程进行规章制度办事,真正按照程序进行操作,对于违背规章程序的,要及时制止和建立。二是要做到监督管理的细化。做到在煤矿管理中的“每日监测、每周报告、每月分析”的管理模式,强化常态化的监督管理机制,对于煤矿生产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建立及时的检测系统,严格检查各种规章制度、设备运用、安全隐患排除等执行,通过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将安全事故的发生降到零。

3.4依靠安全技术的构建

篇2

一、吸取教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安置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煤炭产业在市地方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促进了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煤炭行业也是事故多发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领域。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强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开展地方煤矿基础管理推进年活动,加大对管理人员违法违纪行为处理力度,同时从队伍建设、财力保障等方面加大对安全生产监管的投入。全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环境有所改善。

市地方煤矿发生两起较大事故,但是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年初以来。一起重大事故,造成了20人死亡,特别是10.9海州区中兴煤矿东部井火灾事故一次死亡13人,造成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巨大损失,给全市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给我再次敲响了安全生产的警钟。

固然有地方煤矿多、管理难度大的原因,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多发。但主要还是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许多不足,一是部分县区政府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重视还不够,监管不到位,工作不落实,部分监管人员失职,未及时处理安全隐患;二是一些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差,存在侥幸心理,投入不足,管理薄弱。

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煤矿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各县区政府、煤矿管理部门、煤矿企业必须从讲政治和讲大局的高度,切实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刻吸取血的教训,摒弃麻痹、侥幸和放松的思想,时刻保持清醒,时刻高度警惕,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要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原则,全面落实“两个主体责任”不折不扣地执行安全生产法规制度、管理标准,认真对照有关要求,深入查找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及时排除隐患,切实做到不达到标准不生产。要健全责任体系,完善制度措施,加大安全投入,落实工作责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煤矿安全运行,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强化监管,健全制度。落实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

县区政府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责任是安全生产的灵魂。县区政府对煤矿安全生产负有监管主体责任。近年来。但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事实也说明,县区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还需进一步加强。

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各级负责同志要有高度的敏锐性和责任感,一是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各县区主要领导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熟悉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未雨绸缪,严密防范,身体力行,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把煤矿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二是进一步落实煤矿安全监管责任。各县区、各级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驻矿安全监管员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加强对煤矿地面和井下现场的安全检查工作,及时排查事故隐患。

加大对煤矿检查力度。煤矿安全检查要严格执行有关标准,三是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各级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对查出的隐患问题要及时下达执法文书,责令煤矿立即整改;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要责令停产整顿,并做好督促落实,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各县区要确定重点煤矿、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特别要对煤矿“一通三防”防治水、提升运输系统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监管。

决不允许姑息迁就。对发生死亡事故的煤矿,四是加大对煤矿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要坚决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依法处以罚金的同时,煤矿要停产整顿6个月以上。对发生非死亡事故的煤矿,要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有关条款处罚。对严重违法违规生产的煤矿,要按照发生非死亡事故的煤矿处理。

做好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各县区要按照充实加强的原则,五是加强安全监管队伍自身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做到机构、人员、经费、职能“四落实”要加强煤矿安全监管队伍政治思想教育和廉政建设以及业务培训,全面提高监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强化管理,加大投入。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要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的关系,煤矿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细化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安全生产条件,保障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

加大安全投入,一是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各煤矿企业要增加企业生产安全费用。确保专款专用。要完善安全生产的设施,配备安全生产的设备,保障企业安全运转。要按规定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正常需要。要加强安全监控系统管理,煤矿安全监控人员和维修人员不足的安全监控系统不能保持运转的不得生产。

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并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二是加强煤炭企业技术管理。各煤矿企业要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技术进步。及时淘汰陈旧落后及安全保障能力下降的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与技术,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科技保障水平。

坚持班前警示教育,三是开展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各煤矿企业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和安全意识。招用新上岗工人,必须经过岗前培训。要利用各种方式强化宣传,职工中普及安全生产常识。

加大对重点部位的排查力度,四是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各煤矿企业要严格执行煤矿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入井带班制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定期向县区煤矿监管部门汇报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四、追究责任,加强督查。确保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人命关天。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是关键,督查考核、责任追究是保障。要建立健全督查、考核和问责制度,落实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措施。

篇3

一、正视效果与问题。

各产煤乡镇街道、相关部门、各煤矿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年以来。思想重视,领导加强,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共同努力,全市煤矿平安生产形势稳步好转。

(一)四项控制指标全面下降。年。死亡人,受伤人,直接经济损失余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减少2起、死亡人数下降1人,四项指标(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下降幅度均逾越往年同期水平,居全市前列。

(二)平安监管体制日趋完善。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煤矿平安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共配备专职工作人员38人。煤矿平安生产工作相关经费被纳入县财政预算,并配备了必要的平安监管设备。

(三)平安生产水平明显提高。煤矿平安管理逐渐规范。配备了平安生产管理人员,制定了平安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从业人员的平安生产职责。全县煤矿都建立了监控系统,各煤矿瓦斯监测监控数据上传率达到%以上。

(四)平安质量规范化建设初具成效。煤炭企业平安质量规范化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效果,省上确定的户平安质量规范化建设煤矿中户通过验收。

更应该清醒看到县煤矿平安生产形势的严峻性、工作的临时性、事故的危害性,总结成果的同时。居安思危,警钟长鸣,进一步增强煤矿平安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强化措施,创新工作,确保煤矿平安生产形势继续稳定。

(一)要清醒认识到煤矿平安生产形势的严峻性。县煤矿平安生产工作与其它产煤区市县相比。困难更多,压力更大。一是平安隐患较多。主要存在瓦斯煤尘、顶板、水患、煤与瓦斯突出等“五大”平安隐患,二是煤矿地质结构不稳定。一些煤炭赋存条件差,开采状况极不理想,随着矿井向深部延伸,自然开采条件将更趋恶劣,灾害水平将会进一步加剧,这些无疑在客观上为我市煤矿平安工作增加了更大的难度和压力。三是平安生产责任落实到位不够。据调查统计,全县发生的平安事故90%以上属于责任事故。四是平安生产压力较大。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抓好煤矿平安生产意义重大,中、省、市对平安生产要求更加严格,对事故责任追究更加严厉。当前,电煤生产及调运紧张、企业产销旺季、客货运输繁忙、不稳定的天气等因素又给平安生产增添了新的压力。

(二)要清醒认识到煤矿平安生产工作的临时性。煤矿平安生产隐患的多变性和突发性。务必不时地检查、发现和治理隐患,不时地改造、更新和提升平安技术,不时地强化、规范平安管理。目前,个别煤矿企业、监管人员对安全生产的临时性认识不足,平安警惕性不够。一是存在一劳永逸思想。认为一次性投入建设和整治了就可以保永安,可以睡安稳觉了后期管理、维护和更新方面不再注重,不再关心,致使有的规范化建设出现了倒退现象。二是存在懈怠思想。有些煤矿在较长时间内没有发生平安事故,呈现了麻痹思想,放松了警惕,日常监管也不够到位。三是存在厌战情绪。有些煤矿对经常性的排查整治感到厌烦、疲倦,时冷时热,心存侥幸,不能继续坚持抓安全生产的热情。四是存在短期行为。个别煤矿企业、监管人员没有牢树平安生产意识,不作久远平安规划,见子打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三)要清醒认识到煤矿平安生产事故的危害性。煤矿平安生产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可以说是事故猛于虎,出不得,也出不起。一是企业出不起事。各位业主请你算算帐,平安投入与事故损失比较谁多谁少,孰轻孰重?首先是经济损失大。按新规定直接赔偿死亡者每人不少于20万元,加上抢险施救和奖励等费用,动辄上百万元,至于造成的间接损失就更是无法估量。其次是法律责任重。依照法律规定,企业是平安生产的责任主体,一旦发生事故,业主及相关人员将会被追究法律责任。二是地方出不起事。一次事故,不只耗费地方党委、政府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打乱地方正常的工作秩序,影响对外开放形象,而且一批干部也将受到责任追究,可以说是老板进圈,政府买单,干部掉帽”三是工人出不起事。很多工人都是青壮年,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的顶梁柱,一旦出事,无疑将给其家庭带来灾难。

二、狠抓整治和建设。

扎实推进规范化建设和科技兴安工作,深入排查治理隐患。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为确保全县人民过上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为全国“两会”胜利召开营造平安稳定的环境,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

(一)深入开展煤矿平安隐患专项整治行动。前不久。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平安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作出了安排安排。从近期工作实际看,个别地方进展缓慢,效果不太理想。针对存在问题,下步必需做好两项工作:一是认真开展平安隐患排查。各产煤乡镇街道、相关部门要立即成立排查领导小组,组织精干力量,对煤矿平安隐患进行一次大排查,不留死角、不留空档、不留盲区;各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带队,深入一线查找隐患;各企业要认真组织开展自查自纠活动。二是切实抓好平安隐患整治。排查是前提,整治是手段,平安生产是目的对排查出的平安隐患,相关企业要制定整治方案,做到资金、时限、人员和措施四到位,确保整治实效。凡存在平安隐患又没有整治或整治没到位的煤炭企业,一律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凡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临时不具备平安生产基本条件的一律坚决依法予以关闭。

(二)切实抓好煤矿平安几项专题工作。一是重点抓瓦斯抽采利用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生产行为。此项工作由煤管局、安监局负责。

(三)扎实推进平安生产规范化建设工作。年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平安生产规范化建设巩固年。合理规划;市级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分类指导,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确保规范化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凡规范化建设不能按期达标的煤矿,一律停产整顿。

三、落实责任和措施。

这是全国人民的大事、喜事。中、省、市相继进行了一系列安排安排,春节临近。各单位要根据各自工作实际,围绕“两个确保”目标,即确保不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确保煤矿平安生产形势稳定好转,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明确任务,研究措施,实现“四个到位”

(一)责任到位。各单位要赓即召开平安生产专题会议。亲自带队检查本辖区、本行业的平安生产,亲自督促重大隐患整改落实。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分解和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确保每项平安生产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各煤炭企业,必需周密制定隐患排查整治方案,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切实加强现场平安管理,严格执行矿级领导下井带班制度。

篇4

中图分类号:TD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b)-0000-00

近年来,我国煤炭工业始终强调安全管理工作的强化,强调煤矿安全管理的关口前移以及重心下移,然而相应的煤矿事故依然时有发生[1]。从某种程度上讲,尽管这些事故的发生原因存在一定的客观原因,但是最终事后调查结果往往都显示,煤矿现场存在着一定的安全管理漏洞,相关人员在安全思想层面的重视度不够以及安全措施的落实不够到位。此外,煤矿工作现场还存在着矿工违章操作问题。因此,煤矿安全的科学化管理是非常重要。

一、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煤矿安全管理技术滞后

就煤矿经营管理而言,国外部分发达国家的煤矿管理模式是相对来说非常先进的,管理模式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管理技术以及管理方法上的成熟化。此外,在发达国家市场竞争层面激烈化与先进科学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之下,其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相对完善,管理机构更加地精干化,权力比较分散,其生产经营核心放在成本管理层面,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实行非常严格的专业化逐级负责制,将安全问题贯彻到了一切工作当中[2]。但是,纵观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可以说大多数煤矿都是层层承包的。再加上受到煤炭经济长时间发展不景气的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二)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

现阶段,仅仅对煤矿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宣传教育是不够的,由于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针对员工心理、员工情绪、社会因素以及员工家庭因素等的关注相对较少,煤矿安全标语只是表面上的形象建设,从而导致煤矿工作人员对于煤矿工作的安全问题在认识上明显不深,在重大安全隐患上的威胁仅仅停留在单纯性认识阶段,煤矿工作的“安全第一”意识非常淡薄[3]。

(三)煤矿安全监察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煤矿安全监察管理体系相对不完善,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我国煤矿安全监察的管理机构人员配置不合理。由于我国的煤矿安全监察基数是非常大,很难建立起一个人数相对庞大的监察管理机构。所以,从我国的安全监察管理层面出发,如果要想根据监察体系的实际设计要求贯彻落实监察内容则显得非常困难,通常情况下,我国煤矿安全监察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了行政威慑方面[4]。另一方面,监察方式难以实现危险源层面的动态化系统监控。现阶段,我国煤矿安全监察体系的基础设计为危险源监察。我们都知道煤矿生产工作是一个相对连续的过程,其危险源在实际工作期间随时都会出现,而且也有可能随时会消失不见,甚至有的时候会升级为更为严重的安全事故隐患。然而,现有的监察方式不能够实现动态化以及系统化的监控危险源,从而造成了事故超前预防逐渐形同虚设。

二、煤矿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一)营造良好的煤矿安全管理氛围

为了确保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相关人员需要营造一个好的安全管理氛围,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从专业化角度出发,安全文化主要是指在实际生产期间指导以及约束企业安全行为与员工安全行为规范的价值理念。具体构建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明确煤矿安全管理的目标。在安全文化建设期间要有效控制以及最大化的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实现煤矿安全生产[5]。从煤矿安全文化目标上来看,主要定位于让全体工作人员都能够牢固树立相应的安全观,增强安全意识;其次,明确煤矿安全管理原则,结合实践经验进行分析,煤矿安全管理中的文化建设原则是以人为本,增强安全发展意识。最后,完善煤矿安全管理机制,贯彻落实相应的管理措施,通过多种宣传手段以及宣传形式的应用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能够就安全文化管理、目标与管理原则有全面化的了解,从而制定出科学化的安全管理规划。此外,在规划制定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重视经验的积累与总结,确保安全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的独特化与规范化。实现安全文化管理与企业文化管理之间的有机结合,有效控制煤矿工作当中的诸多不安全行为。

(二)强化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

在煤矿安全管理培训工作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将培训教材、培训机构以及师资力量建设作为重点内容,积极推进煤矿安全管理的科学化培训建设。具体来说,大型或者是特大型的煤炭企业需要建成二级以上的培训基地,而且中小煤矿还必须要建立起合理化的安全培训责任管理制,需采用委托培训的方法,做好安全管理培训工作。其二,严格煤矿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尤其是一些小型煤矿负责人以及某些特种作业人员自身所具备的安全资格培训,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持证上岗,严格把关培训工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其三,采用灵活性相对较强的方式实现员工培训的安全化[6]。在培训方式上也可以更加多样化,通过安全图片展示的方式、现场教学的方式、知识竞赛的方式、安全事故案例讲解的方式以及就安全事故案例展开共同讨论的方式等,强化安全培训管理。其四,加强关于煤矿安全知识的科学教育,相应的培训内容必须要包含国家性质的安全生产法规,从实际出发,根据矿井生产条件进行安全规程培训以及操作规程培训等,并制定出合理化的应急预案,按照专业化的安全生产规章进行学习,清楚了解煤矿公司安全责任制,增强煤矿企业全体人员安全意识,熟练掌握煤矿工作的相关生产知识以及操作方法,从根本上实现煤矿生产的安全化。

(三)加强对重大安全隐患的排查

煤矿安全隐患的有效排查是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可以借助对小煤窑治理、一通三防、安全供电以及防治水等安全隐患的合理化排查治理,促进生产硬环境在安全系数上的提升[7]。首先,应制定出专业化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方案,特别是针对一通三防、瓦斯煤尘治理、防治水、小煤窑治理以及安全供电等的排查治理,科学制定专项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的具体目标以及工作职责,严格落实治理措施。其次,增强对煤矿安全管理薄弱环节的监督管理力度。通常情况下,问题都是出现在薄弱区域的,而事故也是在薄弱点突破的。采用规范化管理措施形成对煤矿管理薄弱地点、管理薄弱环节以及管理薄弱时间的有效监控,快速发现以及消除薄弱点。其次,大力推行“四个结合”,也就是说将隐患排查治理、提高基础管理水平、预防重大事故以及控制危险源等进行有机结合。还需要将其与各级干部的安全管理责任制的贯彻落实进行结合,紧抓安全生产过程中的突出性矛盾以及重点问题,全面提升其安全保障水平。

(四)建设高质量的煤矿安全监察队伍

煤矿安全监察在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意义重大,而安全监察队伍建设又是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安全监察管理队伍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具体来说,第一,安全监察人员在政治素质与责任心要保持较高水平,具备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及时更新安全监察层面的专业化知识,做到监察工作的雷厉风行,具有原则性。第二,安全监察工作人员应持证上岗,严格执行规范化的年审制度。只有在安全监察人员经过专业化培训,并考试合格的情况下才可以上岗。此外,每年都必须要对全体人员进行系统化的考核,如果成绩不合格,则必须及时更换。

三 结语

总而言之,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性相对较强的工作,涉及到的范围相对较广,直接关系到煤矿工作的规范化与安全化。因此,相关人员必须要强化煤矿安全管理,具体来说,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加强煤矿安全监察体系、不断改变传统形式的生产监察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安全全员管理、营造安全管理氛围、强化安全管理培训、加大安全隐患排查以及强化安全管理队伍建设等途径,实现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新娟.美国煤矿安全管理发展的研究与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10:162-169.

[2] 李乃文,季大奖.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行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12:115-121.

[3] 宋泽阳,任建伟,程红伟等.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缺失和不安全行为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11:128-135.

[4] 贺超,宋学锋,李贤功.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及探讨[J].工矿自动化,2013,01:96-99.

篇5

近年来,我国煤炭工业始终强调安全管理工作的强化,强调煤矿安全管理的关口前移以及重心下移,然而相应的煤矿事故依然时有发生[1]。从某种程度上讲,尽管这些事故的发生原因存在一定的客观原因,但是最终事后调查结果往往都显示,煤矿现场存在着一定的安全管理漏洞,相关人员在安全思想层面的重视度不够以及安全措施的落实不够到位。此外,煤矿工作现场还存在着矿工违章操作问题。因此,煤矿安全的科学化管理非常重要。

1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煤矿安全管理技术滞后

就煤矿经营管理而言,国外部分发达国家的煤矿管理模式相对来说是非常先进的,管理模式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管理技术以及管理方法上的成熟化。此外,在发达国家市场竞争层面激烈化与先进科学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之下,其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相对完善,管理机构更加精干化,权力比较分散,其生产经营核心放在成本管理层面,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实行非常严格的专业化逐级负责制,将安全问题贯彻到了一切工作当中[2]。但是,纵观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可以说大多数煤矿都是层层承包的。再加上受到煤炭经济长时间发展不景气的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1.2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

现阶段,仅仅对煤矿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宣传教育是不够的,由于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针对员工心理、员工情绪、社会因素以及员工家庭因素等的关注相对较少,煤矿安全标语只是表面上的形象建设,从而导致煤矿工作人员对于煤矿工作的安全问题在认识上明显不深,在重大安全隐患上的威胁仅仅停留在单纯性认识阶段,煤矿工作的“安全第一”意识非常淡薄[3]。

1.3煤矿安全监察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煤矿安全监察管理体系相对不完善,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我国煤矿安全监察的管理机构人员配置不合理。由于我国的煤矿安全监察基数是非常大,很难建立起一个人数相对庞大的监察管理机构。所以,从我国的安全监察管理层面出发,如果要想根据监察体系的实际设计要求贯彻落实监察内容则显得非常困难,通常情况下,我国煤矿安全监察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了行政威慑方面[4]。另一方面,监察方式难以实现危险源层面的动态化系统监控。现阶段,我国煤矿安全监察体系的基础设计为危险源监察。我们都知道煤矿生产工作是一个相对连续的过程,其危险源在实际工作期间随时都会出现,而且也有可能随时会消失不见,甚至有的时候会升级为更为严重的安全事故隐患。然而,现有的监察方式不能够实现动态化以及系统化的监控危险源,从而造成了事故超前预防逐渐形同虚设。

2煤矿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2.1营造良好的煤矿安全管理氛围

为了确保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相关人员需要营造一个好的安全管理氛围,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从专业化角度出发,安全文化主要是指在实际生产期间指导以及约束企业安全行为与员工安全行为规范的价值理念。具体构建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明确煤矿安全管理的目标。在安全文化建设期间要有效控制以及最大化地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实现煤矿安全生产[5]。从煤矿安全文化目标上来看,主要定位于让全体工作人员都能够牢固树立相应的安全观,增强安全意识;其次,明确煤矿安全管理原则,结合实践经验进行分析,煤矿安全管理中的文化建设原则是以人为本,增强安全发展意识。最后,完善煤矿安全管理机制,贯彻落实相应的管理措施,通过多种宣传手段以及宣传形式的应用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能够就安全文化管理、目标与管理原则有全面化的了解,从而制定出科学化的安全管理规划。此外,在规划制定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重视经验的积累与总结,确保安全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的独特化与规范化。实现安全文化管理与企业文化管理之间的有机结合,有效控制煤矿工作当中的诸多不安全行为。

2.2强化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

在煤矿安全管理培训工作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将培训教材、培训机构以及师资力量建设作为重点内容,积极推进煤矿安全管理的科学化培训建设。具体来说,大型或者是特大型的煤炭企业需要建成二级以上的培训基地,而且中小煤矿还必须要建立起合理化的安全培训责任管理制,需采用委托培训的方法,做好安全管理培训工作。其二,严格煤矿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尤其是一些小型煤矿负责人以及某些特种作业人员自身所具备的安全资格培训,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持证上岗,严格把关培训工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其三,采用灵活性相对较强的方式实现员工培训的安全化[6]。在培训方式上也可以更加多样化,通过安全图片展示的方式、现场教学的方式、知识竞赛的方式、安全事故案例讲解的方式以及就安全事故案例展开共同讨论的方式等,强化安全培训管理。其四,加强关于煤矿安全知识的科学教育,相应的培训内容必须要包含国家性质的安全生产法规,从实际出发,根据矿井生产条件进行安全规程培训以及操作规程培训等,并制定出合理化的应急预案,按照专业化的安全生产规章进行学习,清楚了解煤矿公司安全责任制,增强煤矿企业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熟练掌握煤矿工作的相关生产知识以及操作方法,从根本上实现煤矿生产的安全化。

2.3加强对重大安全隐患的排查

煤矿安全隐患的有效排查是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可以借助对小煤窑治理、一通三防、安全供电以及防治水等安全隐患的合理化排查治理,促进生产硬环境在安全系数上的提升[7]。首先,应制定出专业化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方案,特别是针对一通三防、瓦斯煤尘治理、防治水、小煤窑治理以及安全供电等的排查治理,科学制定专项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的具体目标以及工作职责,严格落实治理措施。其次,增强对煤矿安全管理薄弱环节的监督管理力度。通常情况下,问题都是出现在薄弱区域的,而事故也是在薄弱点突破的。采用规范化管理措施形成对煤矿管理薄弱地点、管理薄弱环节以及管理薄弱时间的有效监控,快速发现以及消除薄弱点。其次,大力推行“四个结合”,也就是说将隐患排查治理、提高基础管理水平、预防重大事故以及控制危险源等进行有机结合。还需要将其与各级干部的安全管理责任制的贯彻落实进行结合,紧抓安全生产过程中的突出性矛盾以及重点问题,全面提升其安全保障水平。

2.4建设高质量的煤矿安全监察队伍

煤矿安全监察在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意义重大,而安全监察队伍建设又是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安全监察管理队伍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具体来说,第一,安全监察人员在政治素质与责任心方面要保持较高水平,具备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及时更新安全监察层面的专业化知识,做到监察工作的雷厉风行,具有原则性。第二,安全监察工作人员应持证上岗,严格执行规范化的年审制度。只有在安全监察人员经过专业化培训,并考试合格的情况下才可以上岗。此外,每年都必须要对全体人员进行系统化的考核,如果成绩不合格,则必须及时更换。

3结语

总而言之,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性相对较强的工作,涉及到的范围相对较广,直接关系到煤矿工作的规范化与安全化。因此,相关人员必须要强化煤矿安全管理,具体来说,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加强煤矿安全监察体系、不断改变传统形式的生产监察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安全全员管理、营造安全管理氛围、强化安全管理培训、加大安全隐患排查以及强化安全管理队伍建设等途径,实现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韩帅 单位:山东能源肥矿集团梁宝寺能源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新娟.美国煤矿安全管理发展的研究与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10):162-169.

[2]李乃文,季大奖.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行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12):115-121.

[3]宋泽阳,任建伟,程红伟,等.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缺失和不安全行为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11):128-135.

[4]贺超,宋学锋,李贤功.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及探讨[J].工矿自动化,2013(1):96-99.

篇6

二、安全管理在煤矿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

(一)减少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

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建立各种安全管理技术制度,对于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尤其是能减少给家庭、社会、经济带来的各种损失,有效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可整体提升各项安全技术的管理水平。在采煤技术、安全管理环节中,注重从细节上强化安全管理的方法,保证采煤每一个环节的安全性,才能针对现场的采煤和运输的特点,在具体操作中通过严格的设备管理和安全意识,做好及时宣传和具体的安全监管,做到不出任何事故,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二)消除各种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

通过安全技术与安全制度的有效管理,强化煤矿生产中综合技术的运用,将安全管理的环节融入到每一个细节,尤其是突出防范意识,进行各方面的整体应用。构建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机制,从规范化的制度约束中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消除各种煤矿安全隐患,减少煤矿安全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形成煤矿企业良性发展的优质环境。突出对整体安全技术的全面优化,增强安全管理的技术参数,有效地改善煤矿企业的整体生产效能,突出效益提升的全面运用。

(三)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当前,安全责任成为一项重要的追究制度,每一次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心理造成一定的阴影,因此,要突出对安全责任意识以及安全管理的综合应用,将安全、责任、技术贯穿在每一个生产环节中,将安全责任管理提高到一个更高的高度,作为牵涉到人民幸福、民生福祉的重要指标,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煤矿企业的安全事故,尤其是处理不当,就会造成社会的一定动荡,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打破正常的生产秩序,造成人心不稳,从而影响整体积极性,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

三、强化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树立牢固的安全责任意识是构建安全生产的第一步,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关系到改革开放大局,因此,形成安全第一的管理意识代表先进的发展方向,对于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分层分级进行责任管理,将每一个安全责任区进行细化,让每一个工作人员身上都有一种责任感,从不同方面强化自我的责任意识。同时,构建安全责任意识的宣传网络,通过板报、简报、网络等多种宣传,及时更新各种煤矿安全管理的制度与技术,对安全知识进行常态化宣传,形成安全意识深入人心的模式。此外,加强管理人员以及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围绕设备技术的改进,知识运用的更新,安全防范知识的学习等,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感受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安全管理的模范效果。从多方面构建责任追究制度,对出现责任事故的煤矿企业,对管理人员严惩不贷。

(二)抓好安全监管的每一个环节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要综合考虑煤矿企业中的每一个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进行细致的监督管理。一是认真总结近年来防治各项安全事故发生的成功经验,结合煤矿生产的实际特点,看到自身企业发展的薄弱环节,针对存在的薄弱地方采取各种综合性的管理措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具体的监督管理中,要针对煤矿企业的实际情况,看是否建立各项严格的规章制度,包括井下采煤挖掘作业规程,是否按照规程、规章制度办事,真正按照程序进行操作,对于违背规章程序的及时制止。二是要做到监督管理的细化。做到“每日监测、每周报告、每月分析”的管理模式,强化常态化的监督管理机制,对于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建立及时的检测系统,严格检查各种规章制度、设备运用。排除安全隐患,特别是对井下采掘碛头、盲巷、废巷的通风瓦斯管理,对井下运输大巷、工作面的支护管理、危岩的处理、对水灾的预兆等,都要进行严格检查,制定严密防范措施,确保生产安全。通过建立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制定全面的监督管理机制,深入分析每一个可能存在的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整体效能的全面提升。

(三)构建全面优质的安全管理文化

在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中,要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形成强烈的安全文化氛围,通过及时的宣传教育,将安全文化灌输到每一个管理环节之中,形成活泼、开放、严谨的安全文化氛围。一是构建全面化的安全培训课程。对每一项安全知识与技术操作的运用进行全面培训,煤矿行业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要依法强化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强化对《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生产规程的宣传教育,使取得资格和实际管理水平统一起来,真正提高煤矿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二是煤矿企业自身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针对煤矿的实际情况,按照操作规程逐条、逐款培训到位,真正使工人既熟悉井下开拓布局情况,又能够做到遵章守纪,不违规操作,确保生产安全,从而降低伤亡事故的发生。

(四)促进安全管理技术的整体跟进

在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跟进中,技术运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点,通过技术改进,能有效促进安全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加强技术是关键。安全技术的提升是改善企业安全现状、强化企业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智利被困矿工的成功获救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必须加强安全生产技术,加快完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通知》要求煤矿和非煤矿山企业必须建设完善煤矿井下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等六大安全避险系统,并限期3年完成,表明国家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的决心。井下避难室和救生舱这些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极大地提高煤矿事故的可防可控性。因此,通过新技术的不断融入,煤矿井下采煤设备的更新与技术运用的融合,实现整体安全的有效模式。

篇7

1实现煤矿安全管理创新工作的措施

1以人为本,实现安全管理责任、技术、教育等的多方位统一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人在管理活动中扮演着两重角色,分别为:决策者和执行者。决策者是指煤矿安全管理的领导者,执行者是指煤矿开采活动的施工人员。为了强化决策者和执行者在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职责性,需要不断的考核、检验参与者的技术能力、安全防患意识、对薄弱环节的控制能力以及安全责任的落实力。1.1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参与人员的凝聚力煤矿安全管理不是某一部门的职责,而是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和积极配合,无论是安全计划的制定、修改,还是安全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将每一个员工考虑在其中,任何人都不能脱离安全生产。凝聚力是企业的核心力量,加强煤矿工作人员的凝聚力不仅能够确保安全管理机制有序进行,还能够提高产出效率,加快生产。1.2强调煤矿安全管理的职责划分和落实责任制是煤矿员工进行生产和服务的重要行为准则,同时是衡量每位员工是否尽职尽责的标准。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人员的调度、职责的划分都是其重要的参考指标,因此,对于管理层人员而言,要严格检查和监督煤矿安全管理的落实情况,对于普通的员工而言,要严格地划分职责区域,并且定时定点的检查员工的执行情况。因为责任制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执行情况的完成度。如果不严格执行,那么相应的责任制形同虚设,难以发挥其效用。为了有效地避免职责不清、执行命令落实差的现象,需要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两点:第一,煤矿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每个员工都是监督的主体和客体,都是监督的对象,同时也是被监督的对象。另外,单纯依靠相互监督难以达到预定的效果,因此,可以通过设定监督考核部门来实现监督的奖惩机制,使煤矿安全得以保障。第二,将责任制同绩效考核相挂钩。绩效考核是激发员工积极性、衡量员工工作表现的重要指标,责任制同绩效考核相联系,会加强员工的风险忧患意识,调动全员参与煤矿安全控制,这是一种风险共担的激励措施。1.3加强煤矿薄弱环节的监督和巡查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多是薄弱环节出现故障,因此,为了有效规避薄弱点的风险,首先需要发现薄弱点,这是加强薄弱点建设的基础,否则薄弱环节的监督检查工作就无从谈起;其次,加强薄弱环节的改善和监督工作,薄弱环节是引发煤矿安全的重要诱因,因此发现薄弱环节后,要根据现场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补救和改善,从而降低突发矿难事故的可能性;第三,消除薄弱环节,针对已经补救或者改善的薄弱点进行根本性的消除,从而极大地提高煤矿安全系统的安全性;第四,加强薄弱点的监督巡查,这个环节是确保煤矿安全最有力的保障,是不容忽视的环节。2发挥煤矿安全设备设施的保障支持作用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是现场管理,所谓现场管理,一方面是指对人员的调动和安排,另一方面是对安全设备和设施的管理,提升现场设备的投入产出比率。2.1增加安全设施的使用量,提高安全设施的使用率安全生产是煤矿生产运作中的指导思想,因此,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级别可以间接地降低成本。实现安全生产的必经途径就是增加安全设施和设备的投入量,在薄弱的环节强化安全设备的投入使用率,杜绝“安而不用,光当摆设”的现象。2.2渗透并强化安全生产与质量管理的融合性质量管理是安全生产所要追求的目标,但是,煤矿生产施工不能够脱离安全因素而单纯地追逐施工质量。因此,在煤矿施工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安全生产与质量管理的融合性。具体实现融合性的方法为:第一,建立分级动态质量管理机制。例如,一级管理可以以班组质量管理作为安全管理的主体;二级管理为对区队工程质量进行不定期的抽查;三级管理为安检处的突击检查;四级管理为监督稽查部门的监理活动。第二,构建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主要针对现场管理环境,将质量标准化的思想贯穿于安全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并且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将现场安全质量管理的实施情况进行及时地反馈,从而便于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定。2.3发挥煤矿安全设备的保障作用煤矿的安全设备和设施是煤矿安全生产的警报器,因此,安全设备的装备情况是煤矿安全的基本保障要素。为了充分发挥安全设备的保障作用,需要定期检修防火设施、压力设施、特种车辆以及防水设施等,从而发挥安全设备的保障和支撑作用。

2结语

安全需求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重要需求因素之一,是生命和健康的基本保障,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煤矿安全管理机制对煤矿企业是非常必要的。煤矿安全管理的创新工作能够有效地降低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然而,煤矿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利用系统的方法来健全安全管理体系。煤矿安全管理工作通过推行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模式,实现人人关心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管理的全员管理机制,从而确保煤矿安全的稳定性。

作者:陈志刚单位:长治市煤矿技术服务中心

篇8

在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中,由于技术不过硬、素质不全面、管理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会带来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安全事故,因此,要结合煤矿企业综合发展的需要,注重强化煤矿安全管理,形成施工、技术、管理措施、文化氛围等方面的运用,更好地推动安全管理的有效落实。

1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1.1追求经济效益、投入较少

在综合管理过程中,一些煤矿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强调产量与输出,在安全生产与安全规范管理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在市场化经营的背景下,不能将安全生产与技术要素相融合,没有对生产流程中的相关环节进行资金投入,在设备更新、人员培训等方面不能及时的增加成本,相反是减少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投入与资金投入,形成安全要素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1.2管理纪律不严格,存在有疏忽

在煤矿安全管理纪律的应用中,还存在约束不够、监督管理不严格等现象,例如,制度建立不健全、制度运用不彻底、处罚管理不到位等等,在缺乏相应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安全管理的综合合力还没有全面形成,尤其是在部门联合、综合管理、协调运用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全面化的管理模式,在没有详细综合的管理细致表格背景下,对于整个生产环节的控制还不到位,特别在监督管理这一方面,还存在管理约束不到位,生产要素不齐全等影响,都不利于煤矿综合安全生产的有效应用。

1.3业务管理不全面,安全系数不高

在煤矿综合安全管理中,一些员工在安全意识方面不高,没有从煤矿员工的安全管理等方面出发,尤其是在降低风险系数等方面的技术、安全管理措施还不到位,一些员工的综合业务素质不全面,不能定期的加强安全与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不善于在实践中加强锻炼、总结,因此,安全意识相对淡薄,综合素质也不能全面适应当前综合管理的需要,不利于提升煤矿安全管理。

2分析煤矿安全管理中的相关安全要素

2.1强化员工的综合安全行为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员工的安全行为对于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尤其是在加强安全操作等方面,要围绕有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要素等,在操作规程、安全系数等方面,形成有效的管理。其中,将员工的行为要素纳入到安全管理的措施之中,通过结构化的分析处理,对于员工参与组织活动的安全程度、管理模式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在行为要素的控制中,主要是围绕知识、技能、安全意识、实践能力、综合素养等能力要素进行培训、锤炼,加强对员工安全态度的引导,形成综合知识、能力、态度等整体认知的提升,减少由于员工个性差异等造成的影响,减少在安全管理存在的隐患,增强整个安全管理的综合功能[1]。

2.2强化管理者的综合安全行为

煤矿安全管理者对于煤矿的综合运行以及方向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管理效应,因此,在综合人力资源的管理之中,要形成对管理者更加严格、规范化的管理,在强化综合培训的过程中,注重对员工知识力的运用,同时,也要细化管理措施,加强对管理者的精细化管理,通过建立奖励、惩处等手段进行综合管理,在行为设计的过程中,通过管理者的优化设计,形成在安全管理中规范化、计划运用、安全监督以及奖励制度等方面的应用,及时掌握好员工的思想、行为等,并制定出符合员工个性特点以及企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管理措施,形成设计行为、管理行为、交流行为、风险控制行为等多方面的应用,推动整个科学管理的有效进步。

3探讨强化煤矿安全管理的路径优化

3.1优化措施,构建安全生产评价管理系统

在具体管理的路径中,要形成科学有效的生产评价管理机制,注重在生产许可的过程中进行安全级别的有效界定,加强安全督查部门的有效检查力度,形成多项综合考核指标的有效应用,并且,对于在煤矿管理中的瓦斯抽检、施工安全、技术创新等运用,加强煤矿企业中的事前监督、事中监督等管理,构建综合安全管理性能要素的有效控制,定期与不定期的形成监督管理模式,全面加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要素,有效推动煤矿企业的综合安全性能[2]。

3.2优化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管用有效的制度

制度管理在煤矿综合安全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构建安全有效的质量标准化建设中,形成“检查、达标、验收、奖惩”等综合管理渠道,突出在每一个环节的系统化管理,围绕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构建有力的民心工程,注重将安全生产贯穿在企业效益追求的每一个关键点,抓好安全生产就是抓好经济效益,只有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突出安全效能的管理,强调安全质量的有效保障,才能更好地推动煤矿安全发展并服务于经济需要[3]。

3.3优化行为,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安全模式

篇9

煤矿安全管理,作为煤矿企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日渐受到更大重视。众所周知,煤矿的开采一般没有地理界限,煤矿所在地就是生产所在地,一般具有人力庞大和工作任务繁重的特点,其工作环境的恶劣必然决定其安全的隐患存在,只有煤矿企业保证安全管理,才能真正达到生产的目的。利益面前,职工的生命安全才是更加值得珍惜的,煤矿安全管理意义重大,必须得到足够重视。

2新形势下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煤矿安全管理技术和管理方式落后在煤矿经营管理上,先进的煤炭管理模式都是产生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这也是由于美国成熟的技术和管理方式形成,特别是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多元化的企业结构,更推动美国等发达国家煤炭企业管理模式的形成。而目前我国在煤炭安全管理上,存在着管理政策落伍的现象,这是造成我国煤炭企业发展落后的重要原因。

2.2煤矿安全管理技术队伍不健全目前我国部分煤矿企业尽管提升对于煤矿安全技术队伍的资金投入,但由于部分煤矿安全管理的技术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技术水平的落后,降低了煤炭企业工作的工作效率。加上部分煤炭企业工作人员配置不足、工作课业内容过大等原因,使得很多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技术人员没有时间去思考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提升煤炭安全隐患。

2.3煤矿安全管理不规范煤炭安全管理的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建立正规的管理体系,部分煤炭企业都没有设置煤矿安全管理的承担部门。二是没有建立明确的管理奖惩制度,目前煤矿安全管理工作还是采用以“罚”立威的政策对企业员工进行约束,这样方式极大的降低了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最终影响到了煤矿的安全生产。

3完善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3.1完善制度建设,实现标准化管理煤炭安全管理作为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的方面较多也较为复杂,因此,完善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强化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建立一套严密的管理制度,并做好执行工作。首先要强化矿井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煤炭安全生产目标要围绕百万吨死亡率这一指标进行分解,实现目标的量化,并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完善。其次就是需要建立重奖重罚制度。建立全员风险抵押金制度,将个人的安全和企业经济利益结合,这样能够极大的调动群众参与煤炭生产工作的积极性。

3.2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创造“安全文化”氛围创造“安全文化”氛围,首先需要是明确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这也是煤矿安全文化最终发展目标,更是减少煤炭安全事故发生的保障。但需要注意的是将人们牢固树立安全观作为建设煤矿安全文化的目标。其次就是要建立煤矿安全文化的运行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煤炭安全文化宣传工作,让人们能够全面了解安全文化的内容、目标和原则,进一步推动安全文化建设,发挥安全文化的重要作用。此外还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安全文化的建设规划和煤炭安全管理模式,实现安全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

3.3做好安全培训工作,提升企业员工的安全素质做好安全培训工作需要做好两点,一是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方法,完善员工培训。企业可以通过安全图片展、讲述安全事故案例等方式进行企业员工培训,提升煤炭企业员工对于安全的认识。二是大力煤矿安全普及教育。在进行煤炭企业员工培训教育是,除了要讲述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外,还需要集合煤炭企业自身实际的生产条件,向煤炭企业员工讲述煤炭安全规程、操作流程以及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一步提升煤炭企业员工对于安全的了解和认识,让企业员工都能够掌握矿井安全生产的知识和操作方式,并使得煤炭企业员工能够更加自觉的执行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提升自身行为的规范性。

3.4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实现现场安全管理法制化确保煤矿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进行法制化管理,依法进行,坚持以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等为依据。进行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并煤矿各项安全工作都纳入到法治轨道。同时,煤矿现场安全管理更是要实现法制化,煤矿企业各级主管部门要进行现场工作的确认后,将其纳入到法制化管理,相关检查人员依法行使安全检查权,推动现场安全工作的健康发展。

篇10

当前,在我国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企业的改革也在不断的进行深化,我国的煤矿企业的经营以及管理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企业管理方式的改变给煤矿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及活力,但是同时也给煤矿企业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以及挑战。

一、煤矿安全管理典型问题分析

对企业进行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保证安全生产的进行。煤矿产业是一个高危行业,煤矿行业的事故具有社会性、突发性、紧迫性等特点,因此,煤矿的安全管理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一)安全管理机构不完善,管理力量薄弱。部分煤矿企业为了达到生产任务要求,把安全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进行合并,有的甚至直接将其撤销。大幅度的精简安全管理工作人员或者煤矿安全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直接造成了安全管理人员职责模糊不清,引起安全监督执行力不够,也为煤矿事故的发生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部分的煤矿安监部门与煤矿安检部门合并,依附与企业,在履行自身职责方面有很多的不利因素,人际关系等原因也普遍存在,导致安全管理部门权力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

(二)缺乏专业的煤矿管理人员。部分的煤矿企业在聘请安全管理人员中,虽然有分配过来的大、中专毕业生,但是仅仅有书本知识,缺乏实际的工作管理经验。同时,在聘请安全管理人员过程中,以前的工作费用均从煤矿管理费中进行开支,近年来上级部门已经不允许收取煤炭管理费用。另一方面煤矿管理财政部门资金紧张,工资待遇较低,导致了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缺乏积极性,不去主动的解决问题,引起了煤矿安全管理存在死角。

(三)煤矿企业主体安全管理意识较低。当前,引起煤矿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是煤矿主体安全意识淡薄,如操作安全思想麻痹、重视生产轻视安全、机械设备违规操作以及指挥失误等。近年来,随着煤炭价格的不断上涨,煤矿行业已经成为暴利行业之一,部分的个体煤矿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断的下达生产任务,员工也是为了多赚钱不断的进行加班生产,这是造成煤矿安全事故的直接因素。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煤矿生产主体责任没有进行根本的落实,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低下。

另一个方面,从法律角度分析,煤矿事故违规后对其的法律责任追究过去轻,不论煤矿事故的严重程度是多少,煤矿业主所承担的刑事责任最多为7年的有期徒刑,而且部分的煤矿业主在服刑期间被保外就医,具有比较大的自由权力。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出现了“政府抓安全、企业抓生产”的局面,导致了生产与安全相互对立。部分煤矿企业弄虚作假应付上级检查,导致了煤矿企业管理层的安全风险意识更加淡薄,同时滋生了安全管理的侥幸心理,对煤矿安全管理极为不利。

二、煤矿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一)严格执行煤矿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煤矿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想要最大限度的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率,就必须严格的执行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各煤矿安全管理部门既要总结近年来煤矿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又要放眼于未来觉察到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尤其是要做好煤矿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工作。重点要放在以下几点:1、煤矿企业要根据自身生产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并完善煤矿安全采掘作业规程制度,并且按照制度要求切实的落实好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责任,将按规程办事真正执行起来。2、煤矿生产企业要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来制定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监测、报告、分析”。《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的已经制定出台,煤矿企业安全监管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等问题的具体内容在该通知中都做了重点解答,制定了更加严厉的政策、制度和措施,从而起到切实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作用。同时做好每天工作的记录及报告工作。

(二)建立并完善严格的安全管理检查制度。一方面,煤矿企业要重视自身的安全生产,要加强安全生产的硬件设施的投入,同时也要抓好煤矿日常安全的检查工作。另一方面,县级相关部门尤其是煤炭局片区的责任人要加强对煤矿日常生产工作的安全检查。检查的重点要放在煤矿采掘工作规程、井下通风设备、井下管理人员到位情况、特种作业人员配备、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安全预警预案以及井下的开采布局等方面。一旦在排查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对重要的安全隐患要制定出专人预案,确保隐患的及时整改,从而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依靠先进的信息服务技术。要将科技兴矿作为煤矿工作的指导方针,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煤矿企业要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性研究及应用性研究,充分的利用发挥国内煤矿科研机构以及煤矿现有的安全管理人员的作用,依托科研机构以及煤矿产业的优势,设立瓦斯防治研究以及其他科研项目,共同面向安全生产第一线,研究解决煤矿安全生产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同时建立起科技服务型体系,为煤矿的瓦斯监测监控、采煤操作以及支护方法等进行联网服务。

篇11

煤矿安全生产是一个全面化、系统化的管理渠道,要通过全面化的管理运用,从多方面寻求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方式,围绕制度建设、设备管理、技术运用等进行综合考虑,尤其是结合煤矿安全生产的整体需要,探求多种安全管理的整体需要,强化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1 简述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1.1 盈利手段的有效运用

在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下,加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需要,需要充分考虑每一个管理环节,尤其是在将煤矿生产与企业运行效益相结合,就离不开安全管理的措施运用,通过整体技术以及安全制度的约束管理,对于提升煤矿企业的整体效能,减少相应的损失,都能发挥出相应的作用,尤其是可以避免煤矿企业在增加设备损耗、安全管理不到位等一些问题,是构建企业盈利模式的一种客观需要。

1.2 提升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

通过在煤矿企业实行现代化的安全生产管理,在建立了严格制度体系的基础上,从多方面规范生产维护与管理的应用,采取相应的定人、定点、定量、定标准等相结合的综合服务体系,形成员工自主维护安全生产的有效管理方式,并通过现代话信息技术的融入,实现整体调控的实施措施,在细化管理、深入服务等方面形成全面的管理机制,因此,强化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是提升企业管理机制的一种有效方式,更是对企业发展的一种客观实在的要求。

2 分析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机械设备的故障发生

在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措施中,有时会受到机械设备故障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机电故障的发生,譬如,断裂、开裂、点蚀、烧蚀、变形、拉伤、龟裂、压痕等,也有可能受到在煤矿井下一些技术要求等的影响,就会造成压力过大、行程失调、间隙过大等一些设备问题,对于设备性能参数的下降、震动异常、电压电流的影响等等,都可能由于机电设备的运行不畅带来煤矿安全生产的一系列安全问题,因此,要形成常规化的设备维修与检测系统,围绕设备的安全运行进行系统化的安全管理,确保整个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2.2 安全机制不健全

在安全机制的整体管理上,尤其是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的整体推进,给安全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缺乏严密的机制管理,就会造成安全隐患的存在,特别在一些高风险、安全系数高的井下操作程,既要加强施工人员的职业道德管理,也要加强整体技术的全面进步,但是,当前在一些煤矿企业中,没有形成全面、规范化的机制管理,在技术探索、制度管理、财务管理、安全规范化建设等多方面缺乏整体的运用,从而不利于生产安全的整体运行。

3 探讨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重要方式

3.1 整体安全机制的全面构成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离不开制度的全面形成,因此,要全面围绕煤矿生产安全的每一个环节,构建细致的、科学化的、规范化的管理机制。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完善体制是保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体制。以落实领导干部安全生产监管职责为着力点,严格执行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便于及时发现和组织消除事故隐患和险情。明确各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安全生产职责,强化综合协调职能,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理顺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为实现安全生产形式持续好转,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提高认识、加强技术和完善体制出发,不断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才能夯实煤矿安全基础、筑牢煤矿安全屏障,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2 采场围岩控制技术的全面应用

在新形势下煤矿开采中,由于受到高压注水、深孔预裂爆理坚硬顶板技术和化学加固技术等技术的局限性,尤其是存在工艺工序的复杂、成本投入过高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积极探索研究开发新材料、新工艺、新策略,并应用到开采技术之中,通过使用采场围岩控制技术的应用。深入与科学的对各种煤层地质及开采条件进行科学的研究,在对急倾斜、大采高、大采深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出来的规律可以有较为精确的判断结果。同时,对于围岩破坏与平衡机理也可以起到正确的分析效果。因此,应该对采场围岩制约技术进行不断完善与改善,达到煤矿开采活动的目标优化。

3.3 分散性漏电的故障处理与保护

要想提高开采技术,既要综合考虑方方面的问题,尤其是要围绕采煤安全,在煤矿井下的电源保护上下功夫。分散性漏电是只由几条线路以及设备的绝缘水平降低或者整个煤矿井下网络绝缘水平破坏造成的漏电现象。在故障发生之后,及时根据设备、电缆的使用情况,下井时间的长短等来估量漏电的整体范围,仔细检查,找出漏电点,在瓦斯员的极力配合下,尤其是对瓦斯聚集的地方,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排查,在故障发生后,将各分路开关分别单独合闸,检查是否发生跳闸现象,从而判断出分散性漏电,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以保护。

4 结语

煤矿安全生产是一个全面化的管理模式,尤其要结合煤矿井下的各项管理措施,包括漏电保护、过流保护、接地保护等各方面的系统功能,在优化参数设计与管理,围绕煤矿企业的自然基础条件,从多方面构建全面的管理措施,建立严格责任管理与追究制度,将安全生产与效能建设、企业发展以及问责处理相结合,多方宣传煤矿安全生产与管理技术,更好的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的安全性与效能。

参考文献:

[1]付崇禹,高海涛.生产矿井采煤方法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J].知识经济,2008年01期.

篇12

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是新时期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既要围绕整体技术的创新运用,也要突出安全管理各方面的综合应用,形成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更好的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经营。

1、简述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表现

1.1提升效益的有效方法

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中,通过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责任制度建立、技术改进等多方面的运用,能有效的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采煤技术与安全的整体融合,在思想上跟上新时期的发展需要,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并强化对安全管理的预见性和主动性,细化每一个安全管理的环节,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做到未雨绸缪,全面提升煤矿企业的整体效益,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1.2落实制度建设的关键环节

通过在煤矿企业中实施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从多方面强化安全管理的制度化应用,对于煤矿生产中的各项安全管理,包括技术应用,建立严格的设备管理制度,爆破技术以及支护架的综合运用,井下作业的规范化操作等等,对于不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落实的,可以坚决给与严厉惩罚,对于不按照制度办事,在煤矿安全管理中没有责任心,疏忽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处罚,将安全管理与效益结合,与管理责任结合,与工作岗位结合,更好的实现制度全面化、规范化的应用。

2、探讨新形势下强化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强调理念的先锋导向作用

在煤矿的安全管理中,要从多方面强调煤矿安全管理的先进理念,无论是管理层人员还是一般工作人员,要形成良好的心态管理,将煤矿安全管理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先决条件,围绕安全管理的观念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将煤矿企业的每一项管理理念融入到生产建设之中,突出责任落实以及安全预防的有效管理,消除以往懒散、不负责任、不讲安全的观念,要将安全管理放在追求经济效益之前,防治出现安全事故,对于已经出现的安全事故,要严格查处,对疏忽管理、安全责任不到位的要严格惩处,建立新时期煤矿安全管理的综合模式,更好的服务企业的整体发展。

2.2发挥好宣传教育作用

宣传教育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是要结合新时期的煤矿经营特点以及井下操作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细化管理,做好宣传引导,将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班组,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端是每一位员工,目的就是要努力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因此,如何认真地确立起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之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营造“人人关注安全”良好氛围,必须拓宽宣传教育形式,建立起整体性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安全环境。通过电视、报刊、板报、标语、读本等媒体和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歌咏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攻势,做到寓教于乐,使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安全知识广为传播,潜移默化地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培养人的安全心态。

2.3发挥好亲情感染作用

从理论上讲,促使全员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宣传教育。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适应了职工群众对安全生产的内在需求,从主观上讲职工是愿意接受的。但是以往的安全教育大多是“你说我听,你打我通”,不是大道理满堂灌,就是家长式的训斥。要解决安全问题入心入脑的问题,还应注重情感投入,可采用亲情教育法,如在会议室设立“全家福”牌板,把每个家庭对亲人的安全企盼写在照片的下面,时时提醒职工牢记亲人的嘱托;如为职工过生日,送警句,恳谈会,兄弟交心等方法,不失时机、潜移默化地向职工宣传安全思想;再就是开展安全共保活动,基层单位定期向职工家属发出安全承诺书,号召家属发挥好安全第二道防线作用,真诚邀请家属参加到安全共保活动中来。

2.4发挥好管理规范作用

为了增强管理效果,管理者应该在严格执行刚性制度的同时,注重柔性管理方法的使用。如在基层单位会议室设置“不规范行为警示台”,让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者站到台上,将违章经过及危害说清楚,促使其自我反思,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企业管理人员要发挥示范作用,当生产条件达不到安全、危害员工健康时,不得盲目指挥、违章指挥。尤其当威胁到员工生命安全时,要把保障员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此外,要为员工创造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确保员工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地去工作。

3、结语

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方面,尤其要结合煤矿的实际特点,在考虑煤矿安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上,通过技术性的应用,思考新时期信息化建设、技术创新等多方面的改进,将安全管理作为重中之重,严格规范每一个安全管理细节,做好每一步的防范效益。同时,通过煤矿安全责任制度的建立,从当前的煤矿生产要求出发,构建全方位的、立体式的安全管理模式,整体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经营,为社会稳定和谐发展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淑博.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对策[J].中国煤炭,2009,4(7):21-22.

篇13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3-072-03

目前,我国的煤矿安全事故形势严峻,如何有效确保煤矿的安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纵观现有的研究资料,大多数专家和学者认为,煤矿安全是一个整体的系统,事故的发生离不开“人――机――环境”,即人的不安全行为、机器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以及管理的不安全水平等。煤矿生产活动离不开人的行为,而煤矿事故的发生也与人的行为不当有重大关系。采矿本身就具有危险性,只有通过工程控制技术和管理监测手段才能有效提高煤矿安全,从行为理论的观点出发,关注工人的安全行为能够减少其冒险行为,从而最终减少意外事故和伤害,因为人因失误是中国煤矿重大事故的关键性因素。《中国煤炭事故暨专家点评集》分析显示,导致中国煤矿重大事故的直接原因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所占比率,实际上高达97.67%。专家和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煤矿安全中人的因素,有心理学角度、动力学角度、文化建设角度等,分析了煤矿安全中人的行为因素,为研究煤矿安全开拓了思路,为避免煤矿事故探明了方向。本文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将ABC行为分析法运用到煤矿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并贯穿于整个煤矿的生产体系,加深了煤矿安全管理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重视程度,对提高人的可靠性、降低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频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行为安全模式的基本思路

(一)行为科学

行为科学主要是运用自然科学的观察等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主要研究人类行为的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通过分析人类行为中的消极因素和积极因素,调整人的行为,调动人的积极性,进而实现组织目标。行为科学肯定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性,提出以人为中心来研究问题,具体包含有个体行为研究(个体行为是行为科学分析研究企业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基本单元,主要是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问题)、动机与激励理论(社会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认为人的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而动机是由于人们本身内在的需要而产生的,能满足人的需求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奖励)、群体行为研究(主要探讨群体是一种非正式组织、群体的特征、群体的内聚力等)以及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建立在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人的本性和需要,行为动机及在生产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总结出人类在生产中行为的规律)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实践中大多研究解决由安全、环境、生活等客观条件所引起的思想问题。

1987年,在我国的安全管理学术讨论会上,有关专家提出“要弄通安全与行为科学的关系”,并进一步论述了这一问题,把“安全行为科学”列为安全科学技术体系的一个学科内容。1990年4月出版的《安全知识实用大全》一书,就如何在安全管理中的运用有关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如需要层次论、强化理论等)、群体动力学理论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地论述,表明行为科学已正式进入我国安全管理领域。而行为安全分析是从不同角度对组织内的各种行为因素进行研究,进而掌握员工思想的细微变化,有利于增强安全管理工作的预见性,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为其他各种不同的安全方案和介入方法奠定了基础。

(二)行为安全管理模式

行为安全管理(Behevior Based Safety,简称BBS)是建立在行为分析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安全管理,是心理学、行为科学、安全管理科学等相互融合形成的一种管理方法,能够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培养安全习惯和安全意识,促进安全氛围的形成,进而提高组织的安全水平的较为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行为安全管理在企业安全管理中,注重员工的积极参与,主要通过增进员工的主动应对能力、提升主人翁责任感以及发展与员工安全有关的行为的共同作用,来提升安全水平。

在我国的煤矿安全领域中,行为安全管理已有了初步的理论研究和运用实践,有的学者运用蚁群聚类算法对煤矿安全中人因事故进行分析,有的从行为分析控制的角度探讨煤矿安全管理对策,有的分析煤矿安全行为中的“百猴效应”等。然而在安全建设的过程中,煤矿企业实施行为安全管理还存在一些误区,多数煤矿一味地强调无事故目标,在安全考核中“重结果、轻过程,重事故、轻隐患,重处罚、轻有效”,这并不符合行为安全管理的实质,也不利于煤矿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在煤矿生产中,行为安全管理应以激励安全行为、避免和克服不安全行为为基本目的,借鉴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的人类行为规律和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等理论,分析影响人的行为的各种刺激因素,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地建立安全考核和激励机制,进而形成和维系煤矿安全行为,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人的行为贯穿于组织的整个运营过程中,对于煤矿企业,人员行为更是一个影响安全的关键因素,行为安全管理应该贯穿于整个煤矿的生产活动之中。为达到煤矿员工行为的系统管理,本文采用如图1的行为安全管理模式,通过进行ABC行为分析,减少或杜绝不安全行为,激励安全行为形成习惯,进而减少人的行为隐患,降低煤矿发生事故的频率。

二、煤矿员工的行为安全管理分析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多数的煤矿安全事故是由于人的不规范行为或不安全行为所诱发的。而人的行为具有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是可以管理的。将ABC行为分析应用到煤矿安全管理中,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促进“以人为本”安全管理体系的形成。

(一)定义关键行为

煤矿安全中的关键行为主要是指不安全的、危险的,造成煤矿事故发生的主要诱因。所谓不安全的行为是指已引起事故发生或可能引起事故发生的人的行为,包括引发事故发生概率较大的行为和在事故中不利于减少损失的行为。而煤矿企业的不安全行为可看作是煤矿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可能造成煤矿事故的,或已经因此而发生煤矿事故的失误行为。

专家和煤矿管理人员需要深入煤矿生产一线了解实际情况,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总结来定义关键行为,分析煤矿安全管理中直接影响安全生产的行为,“什么是安全的行为”、“什么是不安全的行为”,从而总结科学、安全的行为经验,指导煤矿生产实践,促进煤矿生产安全。

(二)组织煤矿行为安全管理队伍

在煤矿企业中,应组织成立一支BBS(Behavior Based Safety)队伍,其成员应该由企业的领导、主管安全工作的管理人员、一线生产的班组长以及各个岗位的职工代表等组成。领导的参与有利于安全管理工作以及各项政策措施的顺利执行,安全管理人员拥有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有利于深入指导煤矿生产,一线工人代表最了解矿井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提高制定安全措施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三)行为观察,收集数据

行为观察和收集数据是行为分析的开始,为安全行为分析提供原始资料和数据。行为观察应贯穿于整个煤矿生产活动,渗透煤矿生产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指出不安全行为,提倡和鼓励安全行为。在观察和积累各个行为资料的过程中,要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同时有着重点地选择可能对安全产生影响的行为进行观察和研究,避免行为观察的繁琐和重复影响行为分析的有效性。

(四)ABC行为分析

所谓ABC分析法是“Activator―Behavior―Consequence”的英文简称。A代表前因,属于刺激或促动因子,它出现在行为之前,促使、激励或鼓励人完成某种行为,鉴于前因总是先于行为的特点,可以用前因来引导行为;B代表行为,是可见的人的一系列由激励或促动因子所导致的可测量动作,包括说话、动作及执行任务等举止行动;C代表结果,是发生在行为之后的并且能改变这些行为在将来再次发生的概率的事件,后果可以转变成前因。前因、行为和后果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三者的关系如图2所示。

在图2中,煤矿企业中的激励或促动因子主要包括编制安全教育手册、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各个岗位操作程序说明以及各种安全警示或强化等。结果则主要指一些奖罚制度,这是目前煤矿常见的一种控制职工行为的手段,结果在对激励进行反馈之后也可以改变和修正激励或促动因子,从而对煤矿工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正、负强化的效果。煤矿安全管理应高度重视前因和结果的双重作用,单一地靠通过结果来决定处罚和奖励对人员行为进行控制不一定会达到预期的效果,管理方式、工作习惯、安全文化氛围的形成对人的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煤矿生产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进行ABC行为分析时,可以描述不安全行为和行为者,确定问题的严重性,并总结这一行为的前因和后果,为设计解决方案提供依据。

(五)交流安全行为,反馈信息

煤矿安全管理部门要对ABC行为分析的结果进行交流和总结。交流安全行为一是通过系统观察,明确安全行为并鼓励煤矿职工继续保持,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奖励,树立榜样;二是指出不安全行为,并认真分析和研究不安全行为的根本前因与后果。同时,相关责任部门应该编制安全行为研究报告,及时将ABC行为分析结果向BBS队伍、各级领导和煤矿所有员工反映,以便提出警示并及时作出积极的对策。

(六)校正不安全行为

对于煤矿生产活动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需要及时予以校正。BBS队伍通过讨论研究制定出解决的方案,对现行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纠正,对不安全行为者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通常新的方案需要通过煤矿生产实际操作的验证,这就需要进一步观察和分析总结,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得到满意的结果。

(七)员工行为的转变

通过循环的行为安全管理过程,不断对煤矿从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纠正,对安全行为进行鼓励,从而不断完善煤矿生产活动的每个环节的安全操作行为,让员工的行为依次经历意识、行为、习惯、潜意识的发展和转变,直至固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进而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水平,减少煤矿事故发生的概率。

三、基于行为分析的煤矿安全管理对策

现代煤矿安全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随着煤炭生产的现代化和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系统的安全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要求从煤矿的整体出发,把重点放在危险源的控制上,实行全员、全面、全方位的安全管理。煤矿生产活动中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单调作业因素、重视程度不够、操作不熟练等等。行为安全管理着眼于对人的行为的有效管理,因此,为促进煤矿生产系统更加安全、和谐,煤矿企业应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和措施。

(一)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在煤矿企业实行多样化的安全教育培训,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安全意识深植于每一位员工的脑中,如晋煤集团寺河矿所实行的“五个一”安全培训工作,该方法的实行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加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安全培训能够使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使员工了解和掌握其工作岗位可能遇到的各种危险源、危险程度、预兆、防范措施、自救常识等,促使员工安全地遵章守纪地进行每一个环节的操作。

同时,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可实施结对、帮促制度。一名管理人员对一个班组或一个岗位进行结对,从班组管理到现场作业,帮助其监控作业中的不安全行为、分析造成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制定消除不安全行为的有效措施。发生不安全行为的班组灵活参加BBS队伍,形成从上到下有效控制不安全行为的循环网络。这种“一传十,十传百”的安全生产行为通过长期的积累,即可产生“百猴效应”,进而促进全员安全意识的发展和提高。

(二)加强煤矿生产现场管理

煤矿安全管理中应加强技术和人员的现场管理。相关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要定期的视察生产一线的情况,实时掌握掘进环境、顶板岩质等的变化,对技术措施、作业规程、操作规程进行审查,并及时进行修改、补充,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定期对各种安全设备、仪器、仪表进行检测检验,定期对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做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尽量消除会对员工操作产生影响的一切不利因素。现场管理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员工操作实时监督和纠正,把隐患和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员工在工作中相互观察,相互分析,通过反馈调整个体行为或向组织反映对管理制度、方法的意见,使组织及时调整制度,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三)强化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考核体系,完善激励制度

煤矿企业要建立各级管理人员、各个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各个工种的安全岗位责任制,做到职责明确、分层管理、层层落实。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规范和约束现场作业行为,强化安全管理逐级负责。同时,制定规范的、行之有效的生产运作和安全管理的考核办法,促进通风、巷道、运输、洗选等各个环节安全管理工作的到位。实行生产任务、管理绩效的逐项分解量化考核。对生产一线的职工中可开展定期考评,将职工的业务素质、日常工作表现与评定结果挂钩,激发职工创优争先、奋发向上的热情,进一步调动职工主动提升安全意识的积极性。

煤矿企业要重视激励方法的应用,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制度,并不断完善奖惩机制。本文主要强调煤矿采用一些基于行为控制的创新性的激励手段,即行为控制型和行为改造型的激励方法,通过研究环境、管理等刺激或促动因子,及时采用正强化或负强化的手段,以实现员工行为的转变。如有的煤矿以违章积分的手段代替罚款,起到了良好的激励和促进作用;有的煤矿制定执行了安全处罚行政复议制度,使被处罚方有了申辩的权利,体现了全体员工在安全管理上的平等性,(下转第75页)(上接第73页)在复议过程中,当事双方得到了互动学习,有效避免了类似行为的重复发生。

(四)塑造新型的煤矿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决定组织的安全与健康管理承诺、风格和效率的那些个体或组织的价值观、态度、认知、胜任力以及行为模式的产物,是组织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安全管理成功与否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煤矿安全行为也离不开安全文化,煤矿企业有良好的安全文化有利于安全行为的形成和发扬,有利于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安全生产的能力。煤矿企业应结合从个体、群体的不同情况营造煤矿相应的安全文化,从而对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及组织行为实行安全综合控制和利用,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管理。

四、结论

行为科学在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将行为安全分析和管理引入到煤矿安全领域,是煤矿安全管理手段的探索性研究。本文将行为安全管理模式运用到煤矿安全管理中,从BBS的管理理念、分析方法入手,通过对煤矿员工行为实行有效控制和科学管理,实现员工工作状态的提升和煤矿安全管理的优化。在我国煤矿规模日益壮大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入研究煤矿企业中的行为分析和管理,对有效减少煤矿事故,改善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提高煤矿安全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捷帆,李文俊.中国煤炭事故暨专家点评集[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2.百度百科.行为科学[EB/OL].baike.省略/view/57757.htm

3.黄文达.行为安全模式[C].第九届京粤港沪铁道学会学术年会(深圳),2005

4.曹佐勇.基于“百猴效应”的煤矿安全行为模式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9(7)

5.陈宝智.安全原理(第2版)[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6.田水承,景国勋.安全管理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7.何刚,张国枢等.煤矿安全生产中人的行为影响因子系统动力学(SD)仿真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9)

8.王应德,李丰军等.对煤矿事故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2007(3)

9.马小平,金珠.蚁群聚类算法在煤矿安全评价人因事故分析中的应用[J].煤炭学报,2009(5)

10.王翰锋,张彬.基于行为控制的煤矿安全管理对策[J].煤炭科学技术,2008(4)

11.诸葛福民,周刚等.人安全行为的构成模式理论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09(1)

12.程,王以群等.人误模式与原因因素分析[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