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3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食品安全应急体系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TS20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297-01
Abstra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safety system of Yingquan District in Fuyang City were introduced,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analyzed,som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safety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of Yingquan area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safety;status;problems;suggestions;Fuyang Anhui;Yingquan District
1 颍泉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现状
1.1 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基本建立
颍泉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于2014年5月开始筹建,总投资300万元,改造检测实验室496.2 m2,购置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和农残速测仪等仪器设备48台套。现有高级农艺师1名,农艺师2名,助理农艺师4名,农残化验员4名。
1.2 乡镇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颍泉区共有4个镇、2个办事处,6个镇(办)分别在农业综合服务站增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牌子,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农产品监管站站长由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兼任,每个站配备1名监管人员,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6个监管站的检测室总面积为102 m2,试验台12个,农残速测仪6台(套)。
1.3 “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稳步推进
当前,颍泉区“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稳步发展,全区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共有23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2个,绿色食品1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1 个,全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超过5 333.33 hm2,绿色食品生产基地4 000 hm2,“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面积占食用农产品面积的35%以上。通过推进“三品一标”规模化发展、规范化管理,推行全程质量控制、严格产地准出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全区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保持农产品的安全水平总体较高。
1.4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正在形成
目前,整个颍泉区的主要农业投入品的经营过程中均采取登记制度,以保证其质量有源可查;在生产基地、龙头企业等农产品生产过程中采取备案制度,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对于一些毒性大、残留高、禁止使用的药剂,要坚决杜绝,以防其进入农产品的生产环节,而且当地市场上正在逐步形成农业投入追溯源机制[1-2]。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管理体制不健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过程中涉及到的范围广泛、环节很多,但颍泉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基础较差,机构及人员等方面均较为缺乏,不能及时完善。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机构设置上,没有明确的机构,一般靠挂在其他的事业单位上,组织管理体系不能统一、协调,并不能有效地发挥出行政监管职能。6个镇(办)监管员都是由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工作人员兼任的,平时他们还要兼顾乡镇的其他工作,监测效果不尽人意[3-4]。
2.2 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薄弱环节
目前,颍泉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保证措施不得力、信息反馈不及时等许多薄弱环节和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地区存在薄弱环节,基层现有的技术设备能力和保障措施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需求;生产企业、批发市场、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产品自检体系尚未建成;区、乡两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尚未完善;乡、村两级“四员”队伍建设尚未健全;农民迫切需要的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信息服务缺乏[5-6]。
2.3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经费投入不足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经费投入不足是全区的共性问题,已成为制约农产品安全检测成效的“瓶颈”。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经费未能全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列入财政预算的也远远不能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需求,6个镇办的监管站都没有单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经费。监测费是一项很大的开支,长期得不到解决,直接对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造成影响。
3 建议
3.1 健全制度体系,强化规范管理
通过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可以使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不断增强,以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水平,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结合农业生产实际
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推行标准化[7]。
3.2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一是颍泉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应当围绕本区的主导产业和产品,依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有的检测力量和工作基础进行规划建设;二是完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加强乡村两级“四员”队伍建设,即乡镇监管员、检测员,村级协管员和农产品生产单位内检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力量匹配、业务规范、服务有力”的乡村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服务体系,做到监管与服务相结合;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生产基地、家庭农场等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规范化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建立农药残留速测室,落实检测设备,配备检测人员,作为区乡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的有效补充;四是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全区监管员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3.3 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资金投入
建议颍泉区政府出台保障项目运行的工作经费政策,把监管工作涉及到的费用都纳入到颍泉区的财政预算中,统筹调整现有农业资金的投入结构和支持重点,向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倾斜,鼓励和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投融资渠道,确保生产环节、加工环节、流通环节、消费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工作的有效开展,做到经费常态化、制度化管理。
4 参考文献
[1] 史长菊,王杰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思考[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2(4):37-39.
[2] 王农.浅议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4(2):5-6.
[3] 黄梦来.乡镇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31-34.
[4] 倪华山.关于加快“三品一标”建设的探讨[J].吉林农业,2012(10):22.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050―01
随着国家、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加之农产品自身的安全对人们健康有着最为直接地影响,使得农产品安全不仅是我国今后发展的重要战略,还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焦点问题。而就现阶段县级农产品监管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农业生产指导和服务方面还相对薄弱,使得在农药过程中没有被很好的重视。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就变得非常重要了,然而现阶段我国国内在农产品安全监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希望能够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奠定基础。
1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阶段人民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通常会选择使用一些具有高毒、高危险性以及我国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来进行除虫,例如,甲胺磷、久效磷等,而这些农药的使用就会使农产品本身农药残留量超过国家相应标准,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隐患。而在对农产品进行生产、加工、运输以及贮藏期间,可能会使用超过规定标准几倍,甚至数十倍的食品添加剂,如催熟剂、催色剂、膨大剂以及保鲜剂等,进而来达到保证农场品的新鲜度、色泽、防止变质等目的,而这样一来就会使农产品农药含量超标,进而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
导致农产品质量监管安全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1.1农产品自身质量问题
长时间以来,农产品自身质量安全就是制约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化学农药、食品添加剂以及动物激素等会提升农产品效益,但是还会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十分严重的安全隐患,人们在长时间的食用相应的农产品以后,就会因为有毒物质的积累导致饭桌污染的发生,进而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因此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就成为现阶段我国相关部门要进行重点关注和必须重视的问题。
1.2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不健全
就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范围内并没有制定十分完善健全的农产品标准体系,并且在农产品检测以及检测方式上还较为落后。加之农产品管理部门自身职能的不明确,导致交叉管理的想象普遍存在,在监管力度方面还存在严重的欠缺,使得农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证。
1.3环境污染对农产品的影响
我国最近几年环境污染情况的日渐严重,使得环境污染范围和污染面积在逐渐增大,使得我国农业生态遭到破坏,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制约。而就我国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农业产业标准化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的农业生产质量的提升。
2完善农产品安全监管的有效策略
2.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升相关人员责任意识
在对农产品进行监管过程中,不仅要对生产人员进行有效培训,使其自身能够对农业生产及其安全技术进行有效掌握,还要对农产品检测人员、生产经营者、执法者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其能够从根本上意识到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性。
2.2加强对农产品的管理,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性
现阶段,绝大多数的生产者以及经营人员都不具备对农产品优劣进行辨别的能力,因此相关部门就一定要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管理,例如,农作物种子、秧苗、化肥、农药、添加剂以及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消耗的物资产品等,只有保证农业投入品质量,才能更好的提升农产品自身的安全性。
2.3提升农业标准化推进水平,提高农产品整体质量
第一,要确保政府部门的有效投入,推动农作物产业化进程发展。如,农业技术指导、财政投入、技术人员投入等。第二,要加大对农产品安全的宣传,对生产者进行培训,使其认识到科学生产的必要I生。如,定期举办农产品质量培训会,组织农户、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相关人员参与,或者是张贴宣传标语、引发宣传手册等,进而从根本上提升相关人员的思想意识水平。第三,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引进,为农产品生产奠定基础。如,引进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对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加大科学技术的应用覆盖面积等。
2.4构建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保证消费者自身权益
要制定出符合现阶段我国农产品实际情况的监督体系,为农产品质量的提升与安全体系的认证提供参考。例如,可以在农产品生产区域内设置相应的监督编码,然后建立起良好的市场准入机制,完善农产品标示以及检测方案的制度,严禁不合格的农业产品流入市场,如果发现就要对其进行处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进而却保消费者自身受到保障。
2.5构建完善的农产品预警机制
要根据农产品市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农产品预警制度,提升对农产品的监管水平,做好送检、抽检工作,进而在第一时间内对农产品安全质量问题进行有效控制,以免有害食品趁机进入到市场中,给人们生命安全造成危害。
2.6开展农产品质量整治活动,确保农产品质量达标
近几年, 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苏丹红事件、三聚氰胺事件、塑化剂事件的不断曝光,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已经到了零容忍的程度,尽管政府相关部门采取了经济、法律、技术、行政等众多的综合性管理措施,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每年仍有大量食品安全问题出现,如何建立可靠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1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监管责任主体不清,执法不严
我国的《食品安全法》规定各级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确立了食品安全的分段监管机制。从最近两年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来看,处理各事件的监管部门基本上对应了食品安全分段监管的相关规定,然而看似天衣无缝的分段监管,却隐含了很多的缺陷。首先,分段监管造成了权责不明。现行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将监管权分别划拨给质检、工商、药品监督等不同的行政部门,破坏了监管权的完整性。一旦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很难界定、认定、追究相关机构责任。其次,分段监管造成了监管效率低下。由于各部门专业知识、管理水平的差异导致监管不平衡,违背了食品安全监管技术性的较高要求。同时,分段监管易引致职能部门对监管权行使的掣肘与推诿,在相互推诿与掣肘中无谓地耗损与抵消了权力的威慑力度与执行力度,导致低效率,甚至行政权运行限于停滞。第三,地方政府执法不严。由于目前地方以gdp来评价地方官员的业绩,地方政府头等大事是发展经济,造成了地方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的职责异位,不仅没有充当好居中裁判、监督、惩戒的角色,反而在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上扮演了与中央政府政策、法律博弈的角色。甚至有时一些“逆向作为”纵容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违法执法行为。
1.2 生产主体对危害分析肤浅,危害控制措施不切实际
危害分析是制定控制措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进行全面充分的危害分析,才能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目前,企业在进行危害分析时,相关危害的信息及资料收集渠道不多,没有完整的原辅料清单,不能识别出一些比较重要的潜在危害;制定的工艺流程图不完整,并与现场的加工过程不一致;加工工艺的相关参数描述不详尽,如缺少时间、温度、压力、转速等参数;控制措施描述不周全,如原料控制只描述进厂验收过程的控制,而不能考虑收购前种养殖、运输、入厂等前期控制。并且,所采取的的危害控制措施不切实际:一是ccp点确定的数量不合理,ccp点制定过多过滥,有的有六、七个,既没有能力全部控制到位,也大大增加了控制成本。二是控制措施的选择不合理,例如添加剂的使用完全可以通过oprp来控制,但是也用关键控制点来控制,还有的把应该采用关键控制点控制的工序而用oprp来控制。三是选择的监控对象方法不合理,如某方便米饭加工厂,对采购大米的转基因控制,采取对供方仓库的每批产品进行抽样检测,这在实施中可操作性不强,也不在自己的监控能力范围内。
1.3 缺乏有效的食品安全预警体系和风险评估模型
规范合理的食品安全预警体系和风险评估模型是提高食品安全,有效控制危险发生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安全预警和风险评估体系,可以帮助行政管理部门确定应对方案,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损失,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刚刚起步,对潜在的食品安全危机无法进行有效预警,对已经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不能进行科学评估,一旦危机出现就会迅速扩大,导致民众恐慌,以致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2 提高食品安全管理的对策研究
2.1 整合监管主体加强安全管理
建立统一高效的监管部门是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最佳的选择,目前,我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随着食品安全委员会的设立,多头分段管理的状态正在改变。未来,我国应进一步整合卫生、工商、质检以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的职权,建立强有力的统一监管机制,变多头管理为统一管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力度,提高效率。
2.2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执法力度
政府除了要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还要完善食品质量安全法律
规体系,以此对那些违规生产企业进行惩罚,同时给予其他厂商以警示效应。为此,政府要尽快出台和完善涉及食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将散存于各法律法规中有关食品安全的内容加以整合,尽可能减少和避免立法上的相互冲突,解决法律体系的混乱,保持法治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2.3 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标准
国家要加快各类食品标准的制定,进一步加大现有食品安全标准的修订力度,建立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要推动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订修订。有条件的企业应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以规范企业的生产、储存活动,提高食品安全管理的科学性。
2.4 构建食品安全信息体系
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和基础设施,建立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形成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和国家对重点企业的食品安全要素的直报网络;建立高性能、易管理、安全性强的食品安全动态信息数据库;建设国家食品安全基础信息共享系统,形成服务于食品安全监测分析、信息通报、事件预警、应急处理和食品安全科研及社会公众服务的网络协同工作环境,加快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制度。
2.5 加强食品安全预警和重大事故应急体系建设
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建立实施食品安全快速反应联动机制。加强应急指挥决策体系、应急监测、报告和预警体系、应急检测技术支撑系统、应急队伍和物资保障体系以及培训演练基地建设,提升政府应急处置能力。全面加大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督查督办力度,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查处机制,建立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回访督查制度和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逐步完善国家食品安全监察专员制度。
参考文献
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基本解决温饱后,食品安全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食品工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但是全球及我国接连不断发生多起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也促使各国政府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各国纷纷加大了对本国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工作比较发达国家而言,起步晚、问题多,缺乏完整的保障体系也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的原因。因此,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要把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作为食品安全重点和战略目标来实现。
一、食品安全的内容
食品安全包括食品安全法制、食品安全检测、食品市场认证、食品市场准入、食品安全社会信用。首先是食品安全法制,主要是制定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与标准相配套的食品安全法制;二是食品安全检测,建立对食品流通、加工企业进行自检、社会中介检验机构委托检验、政府部门监督抽检相结合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专项抽检,加强上市销售食品的质量安全检测;三是食品市场认证,按照《绿色市场认证管理办法》和有关要求,积极推进绿色市场认证建设,并积极探索制定市场分级管理办法;四是食品市场准入,建立索票、索证、检测、QS认证、认定等市场准入制度;五是食品安全社会信用,运用信息技术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对食品质量安全情况进行跟踪监测,逐步形成优胜劣汰机制。
上述五项安全中,食品安全检测和食品市场准入是与食品安全监测有着直接联系。
食品安全监测从原料来源到上市销售的整个过程如下:
原料来源检验检疫收购加工监督检验检疫贮存成品检验运输商品检验,在整个过程中要检验的指标有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微生物、生物毒素以及商品的质量、数量等是否符合安全、健康、卫生的要求。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主要包括三项内容:
一是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凡不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必备条件的企业不得从事食品生产加工;二是对出厂产品实施强制检验,不合格产品不得出厂销售;三是对检验合格的食品加贴市场准入标志,即QS标志,向社会作出“质量安全”承诺。
二、加强食品检测 确保食品安全
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一是食源性疾病仍然是危害公众健康的重要因素;二是食品中新的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对健康的潜在威胁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三是食品新技术、新资源(如转基因食品、酶制剂和新的食品包装材料)的应用给食品安全带来新的挑战;四是我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自身管理水平仍然偏低;五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条件、手段、经费还不能完全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三、完善统一全面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
目前,我国食品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级。其中,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均有1000余项。当前,我国食品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总体水平偏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间存在着交叉、矛盾、重复,重要标准短缺等问题,标准的前期研究薄弱,强制标准也未得到很好的实施。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和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相比,接轨程度不够,直接导致标准的可信度在国际上不高。
四、建立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信用在当今社会的作用越来越大,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它已成为企业的无形资本。食品安全不仅需要政府的监管,也需要政府在信用方面加大建设力度,运用市场规律,把食品企业对社会的食品安全责任真正化为自己的自觉意识。
一、总体要求
通过创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区,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切实解决食品种养殖、生产、流通、消费等监管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不断健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全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诚信度和公众满意度,着力提升全区食品产业发展和食品安全工作水平,为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一流的食品安全保障。
二、工作目标
(一)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积极整合食品安全协管队伍,区、街道、社区三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覆盖面达100%;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举报和奖励办法;区、街道、社区层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对各食品监管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的食品安全工作考核率达100%。
(二)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市场的监管。切实做好种养殖环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工作,防止高毒高残留农药流入农产品种养殖环节;鲜活农(畜、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
(三)落实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食品安全第一责任。应取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生产加工行为得到有效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得到全面整治,杜绝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限制保留的小作坊100%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加强监督抽查的力度,辖区食品生产企业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认真贯彻《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巩固压点成果。
(四)严把食品经营主体准入关。严厉打击无证无照及超范围经营行为;严格市场准入,加强检验、检测,辖区内农贸市场、大型商场和大型超市设立检测检验室或配备快速检测设备;积极推行“食品安全示范店”建设,100%的街道、90%的社区要建立“食品安全示范店”;全面落实酒类流通各项制度,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酒类产品的打击力度。
(五)加强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重点加强学校(幼儿园)食堂量化分级管理,学校(幼儿园)食堂量化分级管理率达100%;辖区内各类餐饮企业重点是城乡结合部餐饮店的食品卫生抽验合格率达90%以上。
(六)建立完善食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在各环节生产经营单位中推行索证索票制度和台帐制度,做到进货记录齐全,可追溯率达到100%。
(七)建立科学、高效、权威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大检验检测经费的投入和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检测水平,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检验、检测任务;按照《*市*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明确职能部门职责的通知》(锦食安委〔20*〕1号)要求,适时信息,并将的内容报送区食安办。
(八)积极推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真实可信的企业生产经营档案,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按信用记录进行分类管理,实行扶优限劣、奖优罚劣,促进企业自觉守信,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增强示范效应,全区至少在3个行业30家企业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
(九)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加强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应急准备、应急反应、应急组织协调能力的建设。加大对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检查、培训、宣传力度,食品安全应急网络覆盖面达100%。
(十)积极开展对食品安全执法人员、协管员、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食品安全基本知识培训。全年对各类人员的培训不少于2次。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辖区群众对食品安全满意率达70%以上。
(十一)构建全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三、创建步骤
从20*年10月至20*年10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部署阶段(20*年10月)。部署全区创建工作,明确创建目标,落实创建任务。各街道办事处和区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全区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本街道、本部门实际,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广泛开展宣传和动员工作,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20*年11月—20*年8月)。各街道办事处和区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职责,认真开展创建工作,建立健全各类登记档案和管理制度,定期向区食安办报送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区食安办要加强与相关部门、街道的联系,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及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确保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三)总结验收阶段(20*年9月—20*年10月)。各街道办事处和区政府有关部门要对照创建标准认真开展自查。20*年9月25日前,由区食安办牵头组织对各单位的创建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并向市食安办申请验收。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成立*区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夏先义同志担任,成员单位由区政府办、区目督办、区应急办、区外宣办、区教育局、区统筹委、区服务委、区卫生局、*工商局、区质监局、区食药监局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食安办),负责领导小组安排部署工作的协调、督促,抓好工作落实。办公室主任由区食安办主任兼任。
各街道办事处和区政府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区工作,列入全年重要工作任务,并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认真组织实施,扎实抓好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