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3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篇1

1农业环境污染的原因

 

农业环境污染的类型主要有:土地资源污染、水资源污染以及、空气资源的污染。

 

1.1畜禽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大发展,养殖户对粪便基本没有任何处理,基本都是直接排放,污染面比较大,但治理比较困难,农业中的化肥、农药、粪便等都对农村的水资源产生一定污染,有的地区污染度已经解决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染源的指标,这是我国政府必须重视的问题,要对粪便等问题进行一定优化,减少对农业环境的污染。

 

1.2 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我国大约有80%的秸秆没有进行有效的利用,很多都在露天地里进行燃烧,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此外土地秸秆长期进行燃烧处理,会使土地缺少氮元素,对粮食增产有一定影响。各级政府都提出了秸秆有效利用的管理办法,但现有的技术、资金等一系列问题,使大部分秸秆没有有效的利用,对农业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1.3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加速农村环境污染。目前我国城市污染转向农村的主要有三类:工业污染;城市生活污染和旅游污染。随着我国对城市环保监管力度的增强,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的许多污染企业无法在城市中生存,大多数企业逐步转移到郊区或者农村,造成严重的工业污染,加上城市绿化环保工作的加强,城市垃圾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大片郊区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料的存放地。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经济发展,把一些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引进,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地方经济,但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有的地方土地污染特别严重,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2 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的建议

 

2.1发展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对农村土地起到保护作用。现在各级政府都提倡退耕还林,增加林地的面积,对我国土地起到一定保护,能防范风沙等对土地的入侵。对树木要有计划地开采,对乱伐乱砍单位和个人严惩不贷,对土地起到保护作用。畜禽产生的粪便、农药使用、秸秆的应用合理的处理,减少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减少面源污染与解决农村地区能源相统一,推广以沼气工程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农业生产方面要减轻对化肥农药的过度依赖,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推广机械粉碎翻压还田技术、留高茬还田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等生态技术,改善土壤结构,维持微量元素的动态平衡,增强土壤肥力,从而逐步减少秸秆的粉碎和胡乱堆弃,尽可能的发展绿色农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农户环境保护意识。在我国农村,农民对环境保护没有概念,比如畜禽粪便的排放,几代人都是这样做的,也没有感觉到那不好,基本没有环境保护意识。这几年国家注重了农业环境的保护措施,其宣传力度不大,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宣传,让农民有环境保护意识,这对改善农业环境有现实意义。

 

2.3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污染监管机制。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加强监测质量,提高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对于农业生产集中地区、重要饮用水源地区等重点保护地带要加强监察力度,制定限制性生产技术标准,加大对这些地带的农业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规范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完善其生产安全标准、生产环境质量监测、污染物排放监测,努力推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

 

3 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的措施

 

3.1全面掌握污染情况。长期以来,“底数不清”制约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制定和农村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对策,结果只能是“影响工作”。规划、措施是以掌握农村各类污染源的行业、数量及其分布地域为基础,以了解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去向为依据,以农村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农膜污染和施用农药、化肥造成的农村面源污染程度为参照。要想早发现、早防治、早见效,必须随时掌握农业环境污染第一手材料,真正全面摸清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的家底,才能有“防”有“治”,防治兼备,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使农业环境污染少发生、早治理并且成本降到最低。

 

3.2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国家一方面大力引导农民发展畜禽业,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同时还要加大对畜禽业产生的粪便进行科学有效性的处理,建立生态大规模养殖基地,提高粪便的利用率,进行生态养殖,提高养殖户的能力,科学地进行养殖,对农业环境起到保护措施。

 

3.3采用先进技术。学习先进经验首先要对污染的源头进行治理,污染土地和水源的主要是农业、化肥和农副产品排污造成的,对于大规模的农药和化肥进行疏导,走生态农业道路,全面的有效的推广无公害综合防治的新技术,对农药、化肥的制剂进行全面的升级,让专用型肥、复混型肥、生物型肥等新型肥料运用到实际农业生产中,农药方面加大资金投入,购买高效新型的防虫农药,对于污染水资源的污水直接排放,垃圾随意堆放的行为要坚决禁止,在处罚这种行为的同时,建设污水回收管道沟渠,将污物汇集在一起,进行集中的污水处理。最后,对于垃圾和农作物副产品的焚烧上,也应当进行集中管理,进行垃圾回收和分类,是一个可行的方式,将可降解与不可降解回收或再利用,对于需要焚烧处理的可以回收用作新能源的研究和开发。

 

结束语

 

篇2

生态环境是支撑城市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石,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但对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还能帮助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面对当前因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阻碍城市发展进程的严峻形势,城市生态问题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如何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值得探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1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自世界走进工业文明时代以后,城市在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下有了飞速的发展,城市数量大幅增加、规模越来越大,成为开展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的中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功能越来越完善,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繁荣与社会文明。然而城市化在为发展经济与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诸多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导致城市建设与发展遭遇巨大的生态威胁,人的身心健康以及自然生态系统均遭受诸多消极影响,如何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值得人们思考[1]。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不但要保护好既有的生态环境现状,还要解决生态危机问题,在建设和发展城市的过程中科学利用自然资源,有效维护其再生能力,从而最大限度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下去。

 

2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2.1合理开发城市空间,建立生态安全格局

 

一是在城市建设中,须依据人口、资源、环境均衡发展以及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相互统一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对开发城市空间的强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优化城市空间职能结构,推动城市生产空间的集约与高效发展,使城市生活空间保持宜居、山清水秀等优势特征。二是有机结合城市的生态空间分布,围绕山地、水系等主体,用城市绿地、景观廊道等作为补充,与城市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湿地、水源地、森林公园、生态功能区等串联起来,建立城市生态保护战略格局,形成保障城市生态环境安全的景观格局与生态屏障。三是对应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生态安全格局,对开发产业的强度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城市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统一[2]。

 

2.2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建设城市生态体系

 

一是促进城市低碳发展,在快速发展产业的同时保持较低水平的二氧化碳排放、能源消耗,实现污染低、能耗低的低碳经济,建立低碳城市;依托科技手段对环保型产业给予大力的扶持,倡导低耗清洁的生产工艺,推进城市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围绕工业零排放目标的实现倡导循环利用资源,并倡导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工业副产品,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二是建立健全环境评价体系,设立环境入境标准,并合理划分城市开发强度不同的区域;针对在建设中被破坏的土地以及荒地实施植被恢复、生态保育等措施;在引进项目时要坚决放弃高耗水、高耗能、高污染等项目以及占据较大面积土地的、单位面积产出率较低的项目,严禁环保不达标的、高污染的企业进入城市。三是保护好城市的湿地资源、水源地,加大保护森林资源的力度,严格控制林木采伐;积极建设城市的水源地保护林,建设重点防护林、交通线绿化带等,推进建设城市的绿化林网,从而全面提高城市森林的覆盖率,完善城市生态体系建设。

 

2.3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城市产业布局

 

一是对城市的工业用地进行集中规划,建立新型环保工业组团,鼓励城市的各个企业集聚到工业组团里。组团内不能超标建设广场、道路等,进入的企业务必要严格遵循集约与节约用地的基本原则,利用闲置土地来提高单位建设用地面积的投资强度;依托综合交通网络对仓储用地进行统筹安排,在城市高速公路、地铁出口周边等建设综合性的货场、仓库,以构建城市的仓储物流中心,促进城市产业布局的优化。

 

二是科学布局生活设施及服务设施的用地,按照城市的产业空间布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规划建设居住地组团,使市民的工作、生活以及出行等需求得到满足;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整合办公用地,并建设商业中心,形成集聚效益,提高经营效益;对商业中心区、行政区等优势明显的城市地段实施土地拍卖、招标等策略,引入良性的土地竞争机制,开展土地使用权抵押、转让以及授权经营、作价入股等业务,将城市的土地资产盘活;进一步规范管理土地价格,推行土地资源储备制度。

 

三是保证城市的生态用地、农业用地,积极建设城市周边的环境绿化事业,打造城市外围的绿色生态圈,并科学规划城市公共绿地,保证绿化的整体覆盖率;有效保护湿地、林地、河湖等生态用地,充分利用城市地形地貌的特征落实环境的绿化、净化、美化等工作;切实保护好城市的基本农田用地,严格执行耕地占用补偿机制,保持耕地占补的平衡;确保农业用地、生态用地之间的比例合理,并从城市土地经营收益中拨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生态建设与土地整治,形成开发和保护城市土地的良性循环机制。

 

2.4治理城市环境污染,提升城市生态水平

 

一是调整能源结构、控制大气污染。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要以改善能源结构为入手点,积极倡导使用电力、液化气、天然气等优质清洁能源,并发展核供热,鼓励开发、生产、使用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清洁能源,逐步推广绿色生物质能的使用;大力发展集中供热,及时将10t以下的燃煤装置拆除,积极推进洁净煤技术、燃煤过程脱硫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变落后的煤炭使用方式。同时,要重新定位煤、电、气等能源的价格,通过经济杠杆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降低煤炭消耗;核定城市各个单位及部门的燃煤指标,供应要限量;加快用清洁能源取代煤炭的速度[3]。

 

二是处理、回用城市污水。城市要进一步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的步伐,陆续建设二级污水处理厂,使污水的日处理量有所增加;鼓励各单位、部门、市民节约用水,提高重复利用水资源的效率,全面落实污水回用工作,即城市的每一家污水处理厂都要充分考虑中水回用,新建的居住区、公共设施等要配建中水回用装置,大型的宾馆、酒店等都要回用中水;不断加强排水管理,逐渐将城市的旧区改造成截流式河流制,新建区则建设成分流制,尽快完成城市所有排污河道以及明沟的整治工作,做到截流污水,清查排瘀河床,且须处理截流污水之后再排海。

 

三是处理固体废弃物,使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城市要针对工业固体废弃物严格实行申报登记制度,控制排放有毒有害的固体废弃物,并进行综合利用,提高利用率;建立健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在当下城市逐步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清运以及集装箱式中转的基础上加强对生活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及时将对水体造成潜在污染的各个垃圾场关掉,遏制白色污染;大力营造城市再生品消费市场,推广对产品的综合利用。

 

3结语

 

篇3

Shallow talk environment geography education of high school student with strengthen environment geography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Li Hua

【Abstract】The environment is mankind existence origi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our country of a basic national policies, our country economy, society development of an importance constitute part.Now, match certain quality standard of environment, not at pure is nature of the boon grant, but want to be labor by mankind to go to creatio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demand the whole country top and bottom make great effort together.The school has to strongly strength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education work, make student correct to get comprehension geography environment of structure and it development variety of basic regulation, understanding mankind and geography environment of correlation, protection mankind existence of environment.This text pass analysis geography teaching in the high school 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environment geography education, how the realization be this target and dedicate up the meager dint currently for geography teaching in the high school.

【Key words】High school geography;Environment geography;Teaching

教师教育的信念有两条:一个是教育追求有效,让教师用较少的时间,得到较大的收获。另一个是教育就是激发,用榜样和实例激励,用问题和交流启发。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活动的开展正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地理活动的开展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从课程目标上看,不是单纯从地理知识着眼,而是从学生的素质发展着眼,着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发展。这个过程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自主思考、自主实践,获得地理活动的一些体验,最终在地理活动中获得发展。 

1. 环境“资源有主、资源有价”内容的选择和配置

有关资源的内容也是中学地理课程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科学资源观(包括资源伦理观)的重要载体。当前中学地理课程中“资源”内容的选择主要集中在:资源的分布与特点、资源的开发利用、资源问题三大方面。这三大方面均是资源伦理教育的切入点,但切入的角度主要是“资源有限”这一维度,对“资源有价”和“资源有主”内容的关照力度明显不够,这对于完整资源伦理观念的培养是不利的。为了达成中学地理课程的预设目标——树立科学的资源观,有必要将体现“资源有主”、“资源有价”观念的内容纳入到现行的中学地理课程中,使学生在明确资源有限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认识到:自然资源是有主的,即它属于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不能随意占有和使用;自然资源是有价的,应有偿使用。

从对人教版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内容分析看,对于自然价值内容的体现,其着力点还是在自然的经济价值(或资源价值)上,虽然在自然的生态价值上有所体现,但力度还有待加强,尤其是在自然的内在价值、自然价值多样性方面更是如此,这样的内容选择和配置必然影响学生正确自然价值观的形成。自然权利方面的内容就更显不足,亟待充实与完善。基于此,中学地理课程内容应适当增加有关体现自然价值和自然权利方面的内容,具体内容包括:自然除具有供人类使用的工具价值外,还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自然除具有经济价值外,还具有其它多方面的价值;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态都具有生存的权利,人类应尊重其它生命形态的生存权利。其中,有关自然权利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要求中学地理课程在相关内容的素材选取上力求生活化、具体化,使学生能从中自然领会到其蕴涵的道理。

2. 注重讨论,培养学生地理批判性思维能力

地理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善于冷静地考虑地理问题,能有主见地分析评价地理事物,不迷信“权威”意见,不因受暗示而发生对自己原有正确判断的动摇。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往往忽视对这一地理思维品质的培养,殊不知,当今科技发达的社会里,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品质的人,才能在众多前人理论中寻找出突破口,从而脱颖而出。如在初一地理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对过去评价我国基本地理国情特点的一词“地大物博”进行讨论。我国确实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从人均考虑,联系我国的现实状况就会发现,巨大的人口包袱已使得我们的“物”再也显不出“丰”了。学生通过这一思维过程,运用已有地理知识,否定了“地大物博”这一褒义词在我国国情上的应用,是认识上的一次不小的突破。在讲授高中地理时,对一个地区工农业生产发展条件的分析,更要具有批判性的思维过程。如通过对“工业的集聚与分散”内容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现代工业考虑专业协作需要,应尽可能把专业部门和企业配置在一起,形成聚集效应。但同时又要考虑作为工业中心的大城市,在工业达到一定的密度和规模后,会出现“饱和状态”,出现争地、争水、争动力、加剧污染等问题,一些工业又不得不向外扩散,有些“轻薄短小”的新兴工业就可在新区布局。因此,同一条经济原理、布局原则,对不同企业、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经济技术条件、不同时期是有不同应用要求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地理问题,批判性地接受知识,应用原理。从而增强识别力,提高判断的准确性。由此可见,加强讨论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批判性的好方法。 

3. 利用地理现象来引导学生对地球环境变化的关注

在用自己的研究成果解释有关气候问题的时候学生很有成就感,因为大家都能比较顺利的解决世界上一些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成因问题。但是大家似乎有意回避一个地区——副热带大陆东岸。这时教师在黑板上把副热带大陆圈了出来,并向同学质疑(此时教师的作用在于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经过讨论,对于副热带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成因及特点能做出正确判断和解释,但对东岸只能做出和西岸不同的判断,至于为什么不同还不能正确分析。这时,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忘了刚才为了研究方便所做的假设——地理模型,而我们现在要解决的是实际地球表面的问题,怎么办?同学们根据先前研究的经验,想到了把地理模型还原成实际大陆,即把先前的假设,考虑地表起伏、海陆分布等因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所以地球上气压带、风带并不成带状分布,而是被分割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接下来很顺利的进入了季风环流的研究、学习。 

4. 搞好环境地理教育的措施

环境学是一门涉及到自然科学与社会各部门的综合性学科。在中小学开展这一科目困难很大,目前只能把环境保护的有关内容渗透到各门相关的课程中去,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现行的教材中一些和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没有从环境的角度去阐述、深化,指导思想不够明确。

笔者认为,中学地理课搞好环境教育的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备课是要注意发掘教材中直接与间接环境教育有关的内容。教师要讲清楚自然环境的概念,还要讲解这些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让学生对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使环境朝着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方向发展,有一个初步认识和了解。学生更具体地理解人类活动同地理环境的关系,明白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意义。地理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建立起较全面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

比如,蝙蝠是扑捉蚊子的能手,在英国它已濒临灭绝的边缘。为了保持生态平衡,英国通过了一项法律,禁止扑杀蝙蝠,保护蝙蝠巢穴。违者罚款1000英镑。这就是有名的蝙蝠法律。当今之世,各国都在采取种种措施,限制人们对环境的破坏,然而人们依旧以传统的“消费心理”对环境,保护环境的法律往往效果不佳。

讲述《中学地理》生态平衡破坏时,可结合学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如历史上的定西的区,森林、草原广布,土地肥沃,自然环境优越,为畜牧业发达的《膏腴之地》。由于人为的原因,在二三百年前,森林、草原的破坏达到了灾难性的程度,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失调,林草变荒漠,长期干旱多灾,三料俱缺,人们生活贫困。晚清时就已“陇中苦天下”了,定西地区成了甘肃最困难的地方。用这样的资料来说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所造成的恶果,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未直接把要学习的地理规律、原理介绍给学生,而通过如上活动探究,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在充分交流中学生不但学会了设计探究、归纳问题的方法,而却感到自己有创造力,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并能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提高了学生对于环境地理的培养。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1-0072-02

一、面对全球性环境问题,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刻不容缓

生活在当下的人,面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给人类营造的舒适生活环境,没有人愿意放弃这些安逸的享受,而回到原始社会那种艰苦的生活秩序当中去。制地开发自然资源,生产生活活动对水、大气及土壤等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等现象长期存在,导致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人类的健康、生命、居住条件已经越来越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陆续发现了储量丰富的油气田,从此石油工业迅速发展,已成为现代能源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工业的崛起,引起世界各国的燃料结构逐步从煤转向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化学工业开始迅猛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工业污染的治理率还很低,工业废水治理率仅20%,工业废气治理率为56%,工业废渣治理率为50%,因此,解决我国工业污染的任务还相当艰巨。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泛滥成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面对如此艰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问题,我国政府也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问题潜在的巨大危害,在十六大、十七大中多次提及环境保护问题,号召全民进行节能减排,树立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建设节约型社会等。特别是在党的十中,我党更是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列入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树立环保意识对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生态状况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经济建设生力军,肩负着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面对长期艰巨的改善生态环境的重任,当代大学生必须率先树立环保意识,进而带动整个社会民众进行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和谐。

二、提高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意义

环境保护意识是社会进步和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富有朝气,掌握知识的新一代祖国建设者,更应该提高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在提高自己意识的同时带动他人共同实现保护环境的愿景。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

21世纪环境意识将成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环境意识也将成为21世纪人类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加强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正式符合新世纪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顺应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环境保护意识在一定意义上说正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当中的一项内容,它要求从自身的角度提高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为保护环境而协调自己的社会和经济活动,协调自己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保证自觉地保护环境。

(二)提高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多年以来,党和国家以及各个高校着力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但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逐步恶化,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开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旨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道德修养,一个高素质的大学生不仅应当拥有全面的思维能力和崇高的道德情操,对环境问题的正确认识以及对环境保护活动的积极意识更成为大学生应当具备的道德内容。因此,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要求大学生树立全球意识和全球观念,认识自己价值是为人类生存而存在,让大学生学会自觉地关注生活环境的变化,关爱我们的家园,树立对自己、对国家、对地球的责任意识,提高自己的自律意识和带动意识,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这是从环境保护意识方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项重要补充。

(三)提高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国家所提出的新课题,是党的十七大、十八所坚持完善的重要目标。未达到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除了通过必要的法制保障以外,还要从人民思想方面着手,改变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要求人们树立更为深远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而推进人与自然与生态的和谐。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的构建者,肩负了伟大的历史使命,必须要在内心深处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忧患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成为人们树立环境意识的推行者,才能尽快带动整个社会尽快实现我国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远大目标前进。

三、提高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思考

(一)加强必要的环境学科教育

高校作为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必须积极利用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工作,承担起提高大学生环保意识的责任。高校不仅要将环境保护教育贯穿于各门课程的教育当中,还要专门在培养计划中安排出一定课时的环境教育方面的选修课和必修课,使学生从各个方面获得的不成系统的环境知识通过开设环境类课程而得到系统地充实和整合,使他们对环境知识和环境理论和方法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认识。例如,高校对于非环境专业的学生的培养计划,应当有条件的设立1~2门环境方面的必修课,如《环境学》、《生态学》等,同时还可以在适当条件下为广大同学开设环境方面的选修课,如《环境资源保护法学》、《环境生物学》等,以此提高大学生对环境知识的认识,为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打好知识基础。

(二)丰富校园环保科技文化活动

首先,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等相关纪念日载体,充分采取如讲座、沙龙、环境监测实践等各种形式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宣传,同时还可以不定时邀请环保专家学者到学校为同学们讲解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我国的环境政策法规以及保护环境的相关办法等,提高同学们对环境保护相关内容的了解。其次,高校可以通过多方途径寻求与所在地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共同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充分调动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创新能力施展平台。此类活动在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也促进了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快速

提高。

(三)加强高校内部环境保护类社团建设

高校环境保护活动除必要的学校官方组织外,高校环境保护类社团也是高校大学生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和进行环境保护知识学习的重要组织者和承办者,有效地推动了环境保护工作在高校的有序开展,也提高了广大大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但是不可否认,高校社团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依然制约着环保类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因此,高校必须重视环境保护类社团的建设和发展,从经费、师资、场地等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条件,并在活动内容上进行合作指导,力求突出“小、巧、精、智”的特点,并注重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总之,我们的生存环境是人类延续生命的前提,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环境问题逐渐恶化的现实让我们感叹人类的愚昧,同时也让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忧患意识,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势在必行。大学生作为祖国建设的生力军,必须要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因为这是为人类生存而应尽的最基本义务。与此同时,大学生还要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整个社会来关注环境保护事业,提高整个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社会上形成“时时关爱环境”、“处处节能减排”的良好环境保护氛围。

参考文献

[1] 杨增谋.加强生态科学教育增强大学生环保意识[J].社科纵横,2009,(1):228-229.

[2] 陈真.大学生环保意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J].龙岩学院学报,2007,(8):115.

篇5

新课程改革后,高中化学新教材相较于旧教材增加了许多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以及素材,高中化学教材的许多章节也都涉及到了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也都存在一些有关环境教育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以教学要求以及教学重难点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外,还应当重视教材章节中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结合教材内容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采用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方法将教材中的化学知识与环境知识结合起来,在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了解环境问题,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一些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知识的同时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在进行“离子反应”的教学时,教师也已由离子反应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发散到“静电除尘”的原理,引入“利用离子反应消除水中污染物”这一情景,将教材进行延伸,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了解环境污染问题,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二、利用化学实验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高中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占据有相当大的比重,也具有较为重要的教学地位,而且许多实验都与环境保护有关,许多实验问题都对应着生活实际中的一些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教师在可以利用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将化学实验问题与环境问题联系起来,利用化学实验教学延伸至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将化学实验知识与环境保护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化学实验知识的同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即提高了学生对高中化学实验知识的理解掌握,又起到了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作用,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具体而言可以从结合学科知识规范学生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对实验流程进行优化改良实验装置以及教导学生正确处理化学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废弃物三个方面进行环境教育.例如,教师在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教学时,教师由实验尾气过量的一氧化碳的处理装置延伸至生活实际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汽车尾气一氧化碳的排放”,从而对学生实施环境教育,让学生在掌握化学实验知识的同时建立环境保护观念.

三、结合生活实际直观反映目前的环境情况

在生活实际中环境污染问题随处可见,然而许多学生往往对生活中的一些环境污染问题并没有过于重视,因此学生往往意识不到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以将生活实际中的一些环境污染问题与图表资料相结合,利用图表显示环境污染的问题的严重程度,让学生对环境污染问题有一个较为直观的概念,加强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具体而言,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时可以以资料阅读的形式引入一些有关化学污染的历史资料,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力度,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例如教师在讲解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的化学性质时可以引入资料“1952年伦敦雾霾天气导致路面的可见度只有几米,导致交通瘫痪,造成了1.2万人死亡.”让学生意识到二氧化硫以及一氧化碳等造成环境污染气体大量排放后会给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篇6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这个口号是十分贴切也是十分打动人心的,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是我们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我国自环境保护法实施以后,环境保护的力度大大加强,但环境状况并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恶性事件不断发生,已经给国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灾害性影响,有些影响是长期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曾经风景如画的滇池,变成了一池污水,别说是人不能饮用,就是水生动植物也不能生存,为了治理滇池,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松花江污染,长江污染,海水污染,导致水无法饮用,鱼虾绝迹。云南大面积长时间干旱,南方暴雨成灾,还有年年的沙尘暴、城市的酸雨、近海的赤潮、湖水的干涸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惨状真是触目惊心,造成的损失更是巨大。在农村,一些地方污水任意排放、垃圾任意倾倒,尤其是炎热天气,滋生蚊蝇,臭气熏天,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提高全体国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摆上了国民教育的重要议事日程。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抓住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知识的灌输,环境保护意识一旦形成,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乃至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无疑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所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一件事关现在和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情。

二、化学教育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初中、高中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化学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关心大自然、关心社会的良好情感。化学教学是从初三开始一直延续到整个高中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的特点是容易接受新的知识,新知识对学生的人生观会产生重要影响;而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同物理、生物等都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学科。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危害及如何防治等,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个时期,教师在讲授化学知识的同时,应该不失时机地穿插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注意了解本地环境保护好的和环境保护差的地方,实地或者用图片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应该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教师应该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知识的讲授,让学生明白破坏环境的严重后果、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治理环境的办法。

1.将环境保护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初中和高中内容穿插了许多环境保护的内容,例如温室效应的形成是因为二氧化碳过量积累,造成整个世界气候的严重恶化,干旱和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大气污染的两种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教师在讲授这些内容时,要讲清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产生、特性及对人类的危害,当然还要跟学生讲清避免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产生的方法及中毒后如何处理;过量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会导致酸雨,而酸雨对人和动植物及建筑物都会带来毁灭性的伤害;酸雨是可以避免的,避免的方法,等等。在金属的冶炼和化工工业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液体和固体,这些固体和液体不加处理而任意排放,都会给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有些损害甚至是不可逆转的。水体的污染是常见的,教师应现身说法,用当地的环境污染的例子来讲授,让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2.进行化学试验时,进行环境教育。

化学试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虽然是化学教学的辅助手段,但它的优势在于更为直观,在进行环境教育的时候,也能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固体废弃物和液体废弃物如何进行规范的处理,这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最直观的办法。实验结束后的试验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这样既可减少污染物污染,又可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教师还可以采集一些环境污染的样本,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例如:测定雨水的pH值,分析雨水的成分,根据雨水的成分,分析是否会形成酸雨,并且和课本知识联系起来进行讲授。化学教师在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也可以切身实地的进行环境教育。例如在做有有毒性气体(如SO2等)放出的试验时,可以用煤燃烧做实验,尤其是煤开始燃烧的时候,那种特别的气味会使学生体会深刻,指出特别的气味是二氧化硫的气味,如果多地飘散在空气中,就会形成酸雨,所以国家花大力气西气东输,也是为了保护环境,因为燃烧天然气比燃烧煤更加卫生、环保。

篇7

一、化学基础知识与环境保护知识的融入

环境保护知识涉及环境、环境问题、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污染及防治、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监测、环境与发展等诸多方面的知识。这其中与化学相关的知识内容非常多,分析发现幼师化学教材涉及化学方面的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在元素及化合物部分表现最为突出,每章节中都可以进行渗透,如卤素部分:氯气污染及其危害和防治方法等;氧族元素部分:空气的重要性、空气污染及其危害、臭氧层的破坏及保护等;讲授硫和氮时,渗透酸雨的危害、光化学烟雾等;讲授水时,讲解水污染状况、水资源的状况及其保护等;讲授金属部分时,渗透重金属污染、人体营养元素等;在有机化学中,渗透有机溶剂的挥发性污染、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利用等。在教学中,适时适量地将化学基础知识与环境保护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又能使学生学到一定的环境保护知识。

二、化学实验与基本环境保护技能的培养

所谓环境保护技能,是指人类进行环境保护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必须具备的能力。一方面,对中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基本技能的教育,包含保护生活环境、形成清洁环境的习惯,如:生活垃圾、废品的正确处理,有毒、有害物质的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保护环境卫生、美化周围环境等。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环境监测技能,如:空气中飘尘的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测定、雨水的采集及其pH值的测定、离子交换法处理硬水、土壤酸碱性的测定等。

作为化学学科,实验教学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落实环境保护技能教育,结合点很多。(1)通过规范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环境清洁习惯,如:如何嗅气体气味,药品的正确取用、适量取用,制取气体时如何对多余的气体进行处理,实验中废液、废渣的处理,仪器的正确清洗,等等。(2)在学生实验中,适当补充有关环境保护监测的一些简单实验。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环境保护技能,学生才能将环境保护意识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为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对幼师生来说,也给他们在未来的学前教育中开展各种环境教育活动提供了学习实践的机会。

三、化学科学教育与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态度的树立

化学科学教育是素质教育赋予化学的新的教育目标,即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观念、科学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环境保护是一门科学,其中就蕴藏着相应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态度,如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态度。目前我国的中专教育中一般专业没有对环境保护进行单独设课,而化学与环境保护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在化学科学教育中应重视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态度的教育以避免一种错误倾向:化学与环境保护教育的结合仅仅是环境保护知识、技能的培养。就目前而言,这种倾向相当普遍。从根本上来说,对中专生的环境保护教育最重要的还是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态度的教育。

那么,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态度的内涵是什么呢?对中等幼儿师范学生的培养目标怎样界定?

笔者认为,对幼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应着重落实以下三个目标:(1)使学生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自然意识。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环境紧密地联系着人类的发展和未来,人类维护环境就是在维护自身的生存。(2)建立人类发展走科学发展的道路的思想意识――让学生不仅知道“科学发展观”这个词,而且知道其对人类发展的重要含义。(3)使学生建立作为未来的幼儿园教师,肩负着对学前儿童进行环境教育的责任意识。

对幼师生环境保护态度的培养,应强化以下几个方面:(1)尊重、关心、维护自然环境的态度。(2)关注、参与环境保护的态度――从国情来看,很多人认为,环境保护是政府行为,对国家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知之甚少,对国家的环境保护建设漠不关心,对身边的环境问题听之任之、见之随之、忍之受之,甚至本身就在制造环境污染。因此要强化关注、参与环境保护的态度培养。(3)强化作为一名学前教育教师对幼儿环境教育必须尽职尽责的态度。

四、化学和环境保护的社会实践活动与环境保护参与动力的加强

篇8

1.中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全球多个环境问题均与化学学科息息相关,化学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必须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目前环境教育得到化学教师的高度重视,但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环境教育则相对较少,并没有开设专门的环境课程,学校培养的学生主要以手工操作实践为主,从事的行业多多少少能改变环境污染的状况,对中职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真正让学生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保护带来的巨大影响.具体而言,给中职学生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灌输给学生如何保护环境,教导他们遵守环境保护规则,并积极参与社会环保实践活动等,从而促使更多的人来保护环境.化学学科与环境的结合点较多,大多数中职学校并未开设专门的环境保护课程,因此,教师在化学课程中渗透环境教育显得尤为必要.2.中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意义将环境教育渗透到中职化学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有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可以为中职类学校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一定的帮助.在中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环境保护知识的基础上了解环境污染和危害.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参与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及使命感.除此之外,在化学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带领其他学科也将环境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为以后专门开展环境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帮助.

二、中职环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备课所费精力较多由于中职教育的化学课本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较少,所以教师在进行环境教育时要进行费时费力的备课,教师不仅要找到环境教育在课本中的切入点,还要考虑环境教育和课本内容的关联,为了有更好的授课效果,教师还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除了考虑如何将这些知识教授给学生,还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范围,以及尽可能多的找到环境保护知识和日常生活的关系,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2.中职学校缺乏环境教育的意识相对其他课程来说,化学课中有关环境知识的相对较多,尤其经过新课改后的教材中环境保护的知识相对更多,学校领导和教师更为注重的是学生专业课的培养,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较弱,导致学生接触到的环境知识非常少,再加上部分专业并未开设化学课,致使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尤为薄弱.

篇9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与重视。发达国家曾经走过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并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刚刚起步,理应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尽量减少污染,走一条发展与治理同步、以预防为主的环保工作的新道路。为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已达到大力普及绿色化学的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的目的。那么,什么是绿色化学呢?所谓绿色化学是设计没有或只有尽可能小的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并在技术上、经济上可行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的科学。事实上,没有一种化学物质是完全良性的,因此,化学品及其生产过程或多或少会对人类产生负面影响,绿色化学的发展还可能将传统的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充分地利用每个原料的原子,做到物尽其用。绿色化学的目的是用化学方法在化学过程中预防污染。

1.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意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在现今社会中,一提起“化学”,很多人都要紧皱双眉,因为他们都认为“化学”是引起环境污染的源泉。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已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灾害性影响。曾经风景如画的南京十里秦淮,如今已是垃圾充溢臭气熏天的“龙须沟”,淮河水无法饮用,大运河鱼虾绝迹,九七年的黄河断流,九八年的长江洪水,去年的沙尘暴等等,其后果已是触目惊心。其实,这完全是因为对“化学”这门科学缺乏全面的认识而造成的一种误解,只要你留心地观察和仔细地思考一下,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以及战胜疾病等方面,样样都离不开化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的发展。诚然,化学产品和化工生产造成了环境污染,但是,“解铃还需系铃人”,相信化学家能够利用提倡绿色化学和绿色生产以及防止污染、治理污染的方法来消除环境污染,成为环境的朋友。至于城市的酸雨、近海的赤潮、湖水的干涸等,早已不再是新闻。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摆上了国民教育的重要议事议程。而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绿色化学意识一旦形成,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乃至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无疑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1995年,美国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以表彰在绿色化学化工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中有重大突破和成就的个人和单位。因此,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情。

2.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意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中的重要地位

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意识、增强环境意识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同物理、生物等都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学科。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化学教育应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意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3.化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

在化学教育中,化学教师应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意识教育,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3.1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意识教育。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包含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例如作为大气污染物中的头两号“杀手”so2和co,在初中课本和高中一年级课本中都做过初步和系统地学习。教师在讲授该节内容时,就应给学生讲清so2、co的产生、特性及对人类的危害,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解如何避免so2、co的产生及so2、co中毒后如何处理等。并由so2的特性讲解“酸雨”这种污染物的形成及危害。对于大气污染中的另一“杀手”——光化学烟雾,在高中第二册(试验本)教材中也介绍过,教师可结合1942年的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给学生讲清其形成过程及危害,从而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

3.2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进行绿色化学意识教育。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152-01

1 前言

环境的好坏会影响到人类们的身体健康,环境是人类活在世上的法宝,环境与人类的行为有很大的关联。但是,世界各地的生态环境都遭受到人类生产中的不正当行为而受到致命的毁灭,而且我国的生态环境是很不容乐观的,比其他国家还要严重几倍。因此,我们要树立环境的保护意识,在初中的课文中也提到环境的问题,但是怎样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呢?

2 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2.1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环境保护责任感

要在初中科学的教学活动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就必须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如:在对“温室效应”的课程学习时,教师要向学生讲解“温室效应”的成因及危害,不断的学生的危机感,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控制和改善“温室效应”的对应策略,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决心。

2.2改革教学模式、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及不断完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及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立立体式、多方位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能通过物理教学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1]。

2.2.1在物理教学中结合知识点,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在初中的物理学科教学里,实验课是初中物理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实验课能引起学生对物理课产生浓浓的兴趣,因此物理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特别的授课方式向学生讲明环境的保护意义,意识里面认为器材坏了可以再购买。所以物理教师就利用实验课的机会,可以指导学生们自己亲手制作物理实验课所需的器材,比如:在实验课中用平面镜作为这堂课的实验内容,从中发现不小的问题: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时间是不对等的,然而蜡烛的燃烧时间就会受到时间的影响。因此就有学生立马想到用废弃的电池来取代蜡烛的燃烧率,这一想法很好地解决了实际问题,避免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还让学生知道利用废旧的东西也可以得到好的效果。

2.2.2在物理实践课用环境保护知识

很多的中学生对课外活动都带有浓厚的兴趣,此时学生们的能力在课外活动中最能体现出来,他们的思维在课外活动反应较敏锐,这时也是教师向学生浸透环境保护知识的最好机会。比如,生活垃圾污染已经成为了当前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初中的物理教师不妨安排学生进入到社会去对环境意识的调查,比如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哪些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还有可以让学生所生活在的环境特别的关心,因此让学生们在生活的过程中培养出良好的环保风气,为生态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2.2.3结合生活问题,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物理是一门源自生活,并且作用于生活的学科,在物理的课堂教学中应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相关教育。例如在课堂中设计学生走进商场选购冰箱,售货员对选购冰箱的同学进行无氟冰箱的介绍这样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向同学提问冰箱中的制冷剂氟利昂对大气中臭氧层的影响,,对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的威胁,如果在生活中选择无氟冰箱,则不会对大气中臭氧层中的臭氧造成影响。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与我们人类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我们还必须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将在物理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环境保护的实际工作中去,实现物理教学的目的[2]。

2.2.4在物理课外活动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由于初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对于事物及问题有很浓厚的好奇心及钻研精神,对于课外活动比较感兴趣,而物理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因此可以通过在课堂外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课外活动,针对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调查,并且要求学生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等,通过这样的课外活动,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对环境问题更加的关心,同时还能够将在物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中,促使学生在生活中不断的形成良好的环紧保护意识。

3 总结

人类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务必对环境进行保护工作,而教育者更应该对环境保护作出重大的贡献,有义务让学生学到知识,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学,提高学生的环保观念,培养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不仅是教育教学的需要,更是环境保护的需要,对我国环境保护及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走向工业化强国的道路,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在此同时,也产生了相当严重的工业污染。当前,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老化工企业作为一大污染源,控制和治理污染是当务之急。下面笔者浅要分析了老化工企业在环境保护工作方面的难点。

一、老化工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难点

1.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十分淡薄

中国资源丰富、地大物博的传统观念早已根深蒂固,早些年发展起来的老化工企业在很多方面都没有用长远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大多数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换取企业和经济的发展。化工企业作为一项污染极重的行业,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似乎并不高,这无疑是环境保护道路上的一大阻力。

2.化工企业本身耗能高、污染重

化工企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它具有耗能高的特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决定了化工企业环境保护的难度大。化工企业本身就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作为原材料和燃料动力,这就造成“三废”排放量大。有些化工产品的生产,还必须在高温或低温的条件下进行,这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污染重似乎在所难免。

二、应对老化工企业污染严重的对策

1.首先,要提高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企业也不例外。企业的主体是人,有了人才能生产出产品,所以要想保护环境,就必须从“人”这方面下手,强化人的作用。针对老化工企业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这一难题,笔者提出要加强环境保护管理,狠抓思想教育。

第一是确立相关的环境保护监管制度,避免出现人为原因导致的环境污染。对化工产品的一线操作人员和后续处理人员进行专项教育,真正使环境保护工作深入他们心中。同时还要加强检查和考核,把环境保护监管工作有效落实。

第二要加强员工思想方面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设置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部门主管领导要注重责任教育,普及国家现行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企业员工知法守法,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

第三是要加强企业员工的技术培训,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老化工企业的干部和员工多数是老一辈工人,他们的思想较为传统、守旧,不能较快地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不注重技术水平的提高,始终停留在最初的水平上,容易造成整个企业的落后,甚至被淘汰。因此,进行适当的技术培训很有必要。

2.其次,要加强全体职工的责任感

笔者相信,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单靠一个部门就能做好的,而是需要企业全体职工的通力合作。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的理念,充分调动每一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可以从“珍惜资源、关爱环境”的角度出发,开展“责任在我心”的主题活动,从全体职工的参与中潜移默化地树立他们的责任感,从每个员工做起、从部门领导做起、从企业主管做起,让所有职工明确,在环境保护问题上不允许丝毫的妥协和懈怠,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环境污染。

3.再次,要排除隐患,夯实环境保护的基础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虽然老化工企业开始在技术设备上进行了更新和改造,但是大多数精力还是集中在新建和改扩建项目上。有的落后设备本该淘汰,有的电汽设备已经老化严重,但是仍在超期运行。在这种超负荷的运行状态下,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隐患不容忽视,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企业要加强设备评估管理工作,排除各种隐患,为环境保护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4.最后,要开拓创新,全面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近几年,国家的环保执法力度和环保标准越来越严格,老化工企业的生产负荷急剧增加,面临的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坚持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道路。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主动创新,做好“三废”综合利用工作。这里的“三废”包括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它们是化工企业的必然产物,如果能有效利用就可以变废为宝,实现循环经济。目前国家也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加以引导。作为老化工企业,就要学会主动创新,灵活运用现代科技,联系企业实际,更好地落实“三废”综合利用工作。

4.2组织开展环保调查工作,做到心中有数。老化工企业主要领导要组织各部门对企业本身存在的环保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和及时评估,要注意对比历年环保指标的变化情况,再对企业环境治理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整改意见。

4.3攻破科技关,为企业治理环境污染提供技术支撑。之所以老化工企业的环保难度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科技跟不上。所以,要真正做好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就必须充分发挥技术人才的作用,组织他们对企业存在的的技术难题、环保难题进行攻关,从而为治理环境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三、结语

笔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希望老化工企业对环境保护予以高度的重视,真正把保护环境工作提上日程;希望企业更具社会责任感,坚持走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道路;同时,也希望企业为了地球的明天,为了子孙后代的明天,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

参考文献

[1]杨丰习,徐向东. 浅析老化工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难点和对策[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3:154-155.

[2]黄如金. 延安石油化工厂环境保护质量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3.

[3]蒋龙波. 浅谈加强安全环保工作在化工企业中的重要性[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0:150.

篇12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8-023-01

现在的中学生是就是国家未来的主人,他们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对环境科学的掌握情况都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是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那么,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环保教育呢?

一、根据教材的内容,加强环保意识的渗透

平时备课时,教师可以根据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利用课堂上有效时间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引导学生拥有良好的生态学思想,树立良好的生态道德,进一步培养良好的生态行为习惯。

例如,在讲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时,着重讲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讲解人类生存发展与绿色植物与的关系,让学生明白植树造林的重大意义,树立起保护植物的观念,并能自觉地参与植树造林。讲授“稳态与环境”时,和学生一起探讨“生物圈二号”失败的原因,可以制作《地球环境污染》幻灯片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感受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被污染,自然资源被破坏,进而思考“从现在起,为保护生物圈我们自己能做些什么呢?”在思考中,学生自然而然就逐步树立了环保意识。

二、结合突发的事件,加强环保意识的渗透

在进行食物链教学时,学生一般只会记住课本上的一些简单的食物链,他通常并没有真正地认识到食物链在环境保护中的重大意义。因此,老师可以结合社会上出现一些突发的重大相关事件,引导学生思考:一条食物链的某个环节或一个物种出现问题,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形成怎样的影响?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往往是密切联系的,如大家都知道食品关系到人们生命健康和社会安定发展,给我们带来诸多隐患的是各种食品污染:为了追逐经济利益最大化,不法商贩违背自然规律使用技术手段,催生动植物早熟。比如,在农业上,在植物上大量的喷洒抗生素药物,在动物饲料中添加激素,这些都造成了动植物体内化学物质和药物的残留过多,对人体必然造成严重危害。不法商贩急功近利,突破起码的道德底线,更是爆出了如苏丹红、三聚氰胺、塑化剂等食品安全问题,骇人听闻。教师通过有意识地引导教育,使同学们可以利用有关食物链的知识来分析食品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的重大危害。

三、培养学生的生态学观点,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高中生物的课程目标要求,教师要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懂得爱护自然界的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初步形成生态学观点,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学生对生态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学习兴趣、应用能力是达成目标的关键。在传授生物学理论知识时,老师可以通过具体知识的应用来帮助其理解生态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引导学生用生态学知识分析评价当地的经济发展与环境状况,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环境问题与他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离他们很近。

例如,市里面确立了“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生态家园”的发展战略。以绿色农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养猪业,积极开展沼气应用,构建“猪-沼气-农作物”一体化的循环经济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便可以适时结合这些事例引导学生用生态学知识进行评价和分析。学生学会用生态学眼光去分析当地政府的一些决策,思考自己所熟悉的一些生活和生产方式时,那么,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学观点的教学目标就已经达到。

四、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态行为习惯

人的行为与周围环境同处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它们是相互作用的。生态行为是指在环境保护意识的支配下,人们做出的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环境的行动。在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学观点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他们把生态思想观念落实日常生活和行动中。《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明确要求,中学生要“爱护庄稼、花草、树木,爱护有益的动物和生态环境。”这充分说明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行为习惯是十分重要的。青少年时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对照《行为规范》的要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结合生态学知识,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举止。帮助他们明辨哪些是破坏生态环境的非生态行为,哪些行为是保护环境的生态行为。

早在2008年,国家就规定,在全国各地禁止销售、生产、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实行“限塑令”,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遏制“白色污染”。实行“限塑令”以来,尽管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在一些农贸市场仍在使用、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购物时,部分学生仍然会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塑料袋。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可以在学生中开展“保护生态环境,从不使用塑料袋开始”的活动,通过活动纠正学生的一些非生态行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保护生态行为习惯。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将环境保护教育渗透到生物学教学内容的方方面面,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去行动,不断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篇13

中华民族诞生在黄河流域。追溯历史,这里必有其生存条件,先民才在此定居下来,繁衍生息。我国古乐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就是黄河流域自然景观的写照。那么为什么后来却出现“一方水土不足以养一方人呢”?虽同在一块天,同在一块地,今天和当年先民们生存环境条件已大不相同,环境问题已非常严重。当支撑人类文明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消失了,文明也将消失,如古巴比伦王国的衰亡,地中海文明的衰落,虽然中华文明是一种延续下来的文明,但随着环境的变迁,中华文明的中心已从古代的黄河流域逐渐东迁南移。

一、主要人为因素

1.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低。当今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中,人口是第一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都与人口紧密相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口问题是其他所有问题的根源,人和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方面,人要利用和改造自然,不断地向自然界索取资源,满足自己的需要,为自己创造适宜的生存条件,同时也排放废物污染环境。另一方面,自然界也反作用于人类,限制其无节制的开发活动,以各种灾害施加报复,人口增长过快已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再加上,人口剧增,教育跟不上,人口的文化水平低,环境保护意识差,法制观念薄弱,也造成对资源环境的巨大冲击和破坏。

2.法制不健全,人治代替法治。目前我国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缺少配套的实施细则,不足以成为执法部门的依据。某些地方的经济规划、资源开发、工程项目上马等重大决策,仍然由少数官员做出,缺乏专家论证、缺乏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如果再加上这些官员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就会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3.对生态规律缺乏认识,经济活动决策失误。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甚至现阶段的某些经济活动中,决策人员没有充分认识生态规律,未能从环境的区域性、整体性和生物资源的潜在价值出发,因地制宜、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有些工程项目,只顾近期或眼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没有认真考虑其生态效益,违背了生态规律,结果出现一系列环境问题。

4.生产技术落后,环境资源过渡消耗和浪费。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生产技术水平低,工业化水平不高,再加上人们环保意识不强,管理混乱,因而资源利用率低,废物的排放量大,造成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面对我国环境问题比较严峻的现实,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深刻反思传统的发展观、价值观、环境观和资源观,重新思考人类未来的命运,走出全球生态危机的困境,消除人与自然紧张关系的困惑。使人们认识到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社会经济的进步都离不开人,适当数量的高素质人是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特别是公众环境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左右着人们的行动,环境意识是调节、引导和控制人们环境行为的内在原因,因此必须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才能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途径

1.环境教育在领导决策层

(1)政府部门。工程上马等一系列经济活动,都是通过政府部门的统筹决策而付诸实施的,所以强化领导决策层的环境意识尤为重要。必须使环境保护意识扎根于他们心里,所想所做都是从环境出发,切忌“说起来重要,计划中重要,实施中不要”的环境意识倾向。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环保政策,要从决策源头控制住环境问题的产生。

(2)环保部门。首先明确环保部门在环境保护中的职责,然后加大环保部门的执法力度的教育,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起环保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权威性;再次要加强对环保工作人员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提高环保工作的自觉性和重要性。对于那些能为地方带来财政收入、创造就业机会的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决不能视而不见。

2.环境教育在基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