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磁波辐射的危害

电磁波辐射的危害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3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电磁波辐射的危害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电磁波辐射的危害

篇1

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呢?电磁波(又称电磁辐射)是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形成的.

如图1,电磁波的磁场、电场及其行进方向三者互相垂直.振幅沿传播方向的垂直方向做周期变,其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波本身带有能量,任何位置的能量功率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c(3×108m/s).在空间传播的电磁波,距离最近的电场(磁场)强度方向相同,其量值最大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电磁波的波长λ,电磁波每秒钟变动的次数便是频率f.三者之间的关系满足公式c=λf.

电磁辐射可以按照频率分类(也可按波长分类),从低频率到高频率,包括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等.人眼可接收到的电磁辐射,波长大约在380~780nm之间,称为可见光.

电磁波通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反射、绕射、散射及吸收等等.电磁波的传播有沿地面传播的地面波,还有从空中传播的空中波以及天波.波长越长其衰减也越少,电磁波的波长越长也越容易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

电磁波频率低时,主要借助有形的导电体才能传递.原因是在低频的电磁振荡中,磁电之间的相互变化比较缓慢,其能量几乎全部返回原电路而没有能量辐射出去;电磁波频率高时既可以在自由空间内传递,也可以束缚在有形的导电体内传递.在自由空间内传递的原因是在高频率的电磁振荡中,磁电互变很快,能量不可能全部返回原振荡电路,于是电能、磁能随着电场与磁场的周期变化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传播出去,不需要介质也能向外传递能量,这就是一种辐射.举例来说,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但在户外时,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和煦的阳光,这就好比是“电磁辐射借助辐射现象传递能量”的原理一样.

二、电磁波的应用

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我们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电磁波.

1.电磁波通讯

无线电广播与电视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播的.在无线电广播中,人们先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然后将这些电信号由高频振荡的电磁波带着向周围空间传播.而在另一地点,人们利用接收机接收到这些电磁波后,又将其中的电信号还原成声音信号,这就是无线广播的大致过程.而在电视中,除了要像无线广播中那样处理声音信号外,还要将图像的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然后也将这两种信号一起由高频振荡的电磁波带着向周围空间传播,而电视接收机接收到这些电磁波后又将其中的电信号还原成声音信号和光信号.手机和无线电广播原理相似.听筒接收信号,同时靠话筒发射信号传递信息.

2.家用电器利用电磁波进行工作

微波炉是利用红外线加热食物的.使用微波炉加热食物速度快,且能保证食物的营养,尤其是蛋白质和维生素不被破坏.消毒柜是利用紫外线来起到杀菌消毒作用的.

3.电磁波被用于遥控、自动控制等

红外线可实现遥控和自动控制.例如,电视机的遥控器或玩具赛车的遥控器都是利用红外线进行工作的.公共场所的感应式水龙头是靠接收人体的红外线来实现自动控制的.

4.电磁波被广泛用于医疗事业

紫外线用于医用消毒,形成无菌空间;X射线用于透射照相;伽马射线用于治疗疾病;CT扫描进行疾病检查(如图2).许多种理疗设备也是靠电磁波对人体作用进行疾病治疗的.

5.电磁波在军事上的使用

电磁波为横波,可用于探测、定位、军事通信、红外制导导弹等等.

上述这些都是人们利用电磁波为人类服务的,人们借助电磁波进行工作,还有更多的电磁波是在无意中产生的.例如,家用电器中的电风扇、吹风机、榨汁机等,只要是电器,都会放出电磁波.甚至墙壁中看不见的电线,也会使电磁波检测笔“哔哔”直叫.

三、电磁波的危害

目前,电磁波的危害已上升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白色固体污染之后的最大污染了.

对我们生活环境有影响的电磁污染分为天然电磁辐射和人为电磁辐射两种.大自然中的雷电一类的电磁辐射属于天然电磁辐射;而人为电磁辐射污染则主要包括脉冲放电、工频交变磁场、微波、射频电磁辐射等.

电磁波危害人体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积累效应等.热效应:人体内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到身体其他器官的正常工作.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波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即遭到破坏,人体正常循环机能会遭受损伤.累积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的话,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而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甚至危及生命.对于长期接触电磁波辐射的群体,即使功率很小,频率很低,也会诱发想不到的病变,应引起警惕!

各国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证明:长时间接受电磁辐射会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新陈代谢紊乱、记忆力减退、提前衰老、心率失常、视力下降、听力下降、血压异常、皮肤产生斑痘、粗糙,甚至导致各类癌症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电视、电脑、微波炉、电热毯、电冰箱等家用电器越来越普及,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伤害越来越严重.

但是由于电磁波是看不见、摸不着、感觉不到的,且其伤害是缓慢、隐性的,所以,尚未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

四、电磁波危害的防范

电磁波对人们有危害这是不容置疑的,而我们又整天被电磁波包围着.但是,只要我们了解电磁波的特点,注意防范是可以减小这种危害的.以下是一些减小电磁辐射的有效措施:

1.我们建房时要尽量远离发射大功率电磁波的设施.

2.家用电器尽量勿摆放于卧室,也不宜集中摆放或同时使用.

3.看电视不要持续超过3h,并与屏幕保持3m以上的距离,要尽量在电视或电脑的正前方,因为侧面和后面的电磁波较强,关机后立即远离电视机,并开窗通风换气.

4.用手机通话时间不宜超过3分钟,通话次数不宜多.尽量在接通1~2s之后再移至耳边通话,有条件时最好使用耳机接打电话,这样可减少手机电磁波对人体的辐射危害.

5.拍片和做CT检查也有一定伤害,但是由于用时少,它的危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长期从事这项工作的医务人员则要做好个人的防护工作.

篇2

中图分类号:TS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238-01

一、前言

电子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人们生活使用电子产品数量增多。但是这些设备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电磁能量,而电磁能量具备破坏人身体健康。电磁波的辐射副作用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要采取可靠的防护手段,综合治理电磁波污染。

二、 电磁波的辐射危害

目前,人们的生活中电磁辐射无处不在。当电磁波过多时,就会造成电磁污染,而且这种穿透性的污染能力让人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攻击”人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一) 电磁波辐射的产生

电磁波辐射一般是有电子设备产生,如微波炉、手机、空调、电视等等。而在人口比较多的聚集地,电磁波辐射强度也较高。而电磁波是以能量的形式传播,一种是热效应,这是高频电磁波对生态环境中的人、动植物等的细胞进行“热”攻击,严重时甚至烫死肌体的活性细胞,破坏人体生活能力。当一个人受到电磁热效应过多,会威胁到其的生命安全。另一种是非热效应,这种方式主要是微波污染,其对肌体的破坏没有热效应那么明显,但会慢性地破坏人体肌体。

(二)电磁波污染和危害

电磁波通过两种方式破坏人们的生活环境,1.高频电磁波污染,其能穿透人体,扰乱大脑神经,使其不能够正常使用大脑神经控制人体机制的正常工作,导致人们处于不健康的生活状态。2.微波污染,其是通过缓慢地破坏能力损坏人们大脑神经和血管系统,进而威胁人们身体健康。如果长时间受到微波的干扰,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的症状。

(三)电磁波污染的特征

当前,电子设备的普及,电磁波威胁日益严重,人们的健康得不到保障。这就要求人们采取可靠办法处理好电磁波污染之前要了解其的特征,从根源寻找行之有效的办法。

1. 电磁波污染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电磁波通过能量传播,是一种无形的污染波。而且人们很难凭借肉眼或者皮肤器官去判断电磁波的存在。如果电磁波不小心外漏到人类聚集较多的地方,而这个地区又没有可靠的电磁监测技术,那么人们就很容易受到其的攻击。而且其传播空间宽广、穿透性强,不采取可靠的控制防御手段,电磁波将蔓延到人们生活的各个空间、危害人体健康。

2. 长期性、潜伏性的破坏能力

一旦电磁波外漏,其会快速地扩散到周围,附近的居民将首当其冲地遭受电磁能量的毒害。电磁波污染更让人害怕的是其的发生时间不仅仅是这短短的一场事故时间这么短,而是其所污染的空间范围在长期内都会受到电磁波的影响。而且在科学研究上,没有明确的分析出电磁波对人体健康的破坏的具体分析、结论,尤其是微波污染对人们大脑神经中枢的影响都没有具体的医护经验。这种长时间潜伏在人们生活、工作中的电磁波污染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三、 电磁波辐射的防护措施

电磁波辐射的破坏能力比较高,一旦出现电磁波污染,生活在这个环境下的人、动植物都要受到严重的侵害。这就要做好电磁波外漏的控制保护措施,在电磁发生源处理其渗漏,又要准备好电磁渗漏的补救工作。

(一) 电磁波辐射源的控制措施

电磁波辐射的控制关键是把控源头,减少其外漏的可能。首先,电磁波辐射源控制的手段是屏蔽,这是一种相对简单有效的办法。电磁波屏蔽通过限制电磁波的传播范围,不让其外漏到人们聚集较多的空间中,同时减少电磁波传播的强度,让其的辐射不超过国家限制的标准。并且电磁波屏蔽要做好两层防护,既第一、二层防护屏蔽层。电磁波屏蔽具有三方面功能来削弱其能量。1.屏蔽金属吸收能量的能力,当高频波遇到金属屏蔽时产生热电流,损耗自身的能量,以达到控制电磁波作用。2.电磁屏蔽的表面反射耗能作用,当电磁波传播到金属板时,有一部分被反射损失能量,削弱电磁能量。3.电磁屏蔽内部的反射耗能,这种内部反射依赖于屏蔽材料的性质、电磁波波长、屏蔽与电磁波源的位置关系等有关。处理好这些问题,就能提升电磁屏蔽内部反射作用。

同时,电磁波源防护控制工作要集合各方力量,比较全面地进行保护,尽可能减少其外漏到居民生活的空间中。这就要求工业产业在选址时避免靠近人们生活的空间。使用产生电磁能量较小的设备进行工作或日常生活,减少其产生的源头。同时提高电磁保护意识是每一个人的责任,这不仅能够保护自己,也能避免自己在无知的情况下制造电磁能量。同时在电磁波源的区域外种植绿色植物,以此提高屏蔽控制电磁波的能力。目前人工电磁波污染比较严峻,这就要控制好其的产生和外漏。在电子设备产业建在远离生活区的地方,减少人们接受电磁波的机会。其次,在电子生产区种植面积较广的绿化带,利用绿化带降低外漏的电磁波强度。

(二) 高频电磁波接地处理

高频电磁波接地处理的工作主要是把能够产生高频波的工业设备的外壳和控制屏蔽金属都接地。在接地处理时,接地线尽可能小于电磁波波长的四分之一,这不仅可以降低设备产生的电磁波辐射强度,而且可以提高控制屏蔽的作用。

(三) 电磁波的滤波处理

电磁波的滤波处理是降低电磁辐射的关键办法之一, 其利用电源电磁干扰滤波器处理能够产生高频率波的设备电源,减少设备电源的耦合电传播,减少高频波的外漏。滤波处理还能够提高金属屏蔽的作用,缩短设备地电流的路程。

(四) 电磁波的吸收处理

电磁波的吸收处理一般使用吸收材料设置在电磁波源设备外壳或者是屏蔽设备外壳上对微波进行吸收。电磁波的吸收处理所使用的原理是匹配谐振,在吸收的过程是把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热能消耗掉,以此达到削弱微波的作用。

(五) 远程操作

电磁波产生较大的发电厂或者无线电发射台等地方能够产生较高的电磁能,长期在电磁浓度高的地方工作的人就长期地受到侵害,损坏身体。所以要尽可能地避免在此高强度电磁波中工作。这就需要建设远程操作,在不接触电磁波的同时,也能够顺利完成指定的工作。

(六) 种植绿化带

种植绿化带是借助自然的力量共同控制、防御电磁污染的重要手段。同时在种植树木时,不能单调地种植一种树木,而是考虑空间内种植不同高度的灌木丛,让其能够形成一堵比较严密的绿色屏蔽层。灌木丛能够吸收电磁源外渗的能量,减少其污染环境。

四、 总结

电磁波辐射控制不当将会破坏人们的身体健康。就必须要提高电磁辐射的控制和防御能力,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电磁波辐射的控制和防护是一件比较大的工程任务,这不仅是要建立一个控制设备和防护屏障,而且要明确电磁波辐射的特性和危害程度,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防护系统,在时空上尽可能地降低电磁波浓度,保护人民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X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1-0204-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磁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它的应用不仅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同时也把人们带进一个充满人造电磁辐射的环境里。电磁辐射就像太阳和紫外线的关系一样,人类要享受阳光,就不可避免的接受紫外线的辐射。伴随着电子产业及通信业的迅猛发展,电磁辐射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存在于空间的电磁场和其它污染物一样,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各种不良影响。现代研究发现,小至空调、电脑、电视、微波炉、电热毯、手机、电动剃须刀等家用电器,大到雷达、中继通信、卫星通信、遥测遥感等电器设备,在正常工作时都会产生电磁波。这种电磁波是一种高速传播的光子流,也是一种被科学家称之为“电子垃圾”的微粒物质,又叫电磁烟雾或电磁辐射,有人将电磁烟雾污染称作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四大污染。

1何谓电磁辐射污染

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它是指各种天然的和人为的电磁波干扰和有害的电磁辐射。天然电磁辐射是某些自然现象引起的,包括雷电、火山喷发、地震、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磁暴、新星爆发、宇宙射线等。人为电磁辐射源是指人工制造的各种系统、电气和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包括脉冲放电、工频渐变电磁场、射频电磁辐射等。从理论上来讲,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的现象,叫电磁辐射,过量的电磁辐射造成了电磁污染。在这个电子产品充斥的时代,环境中的电磁辐射几乎无处不在,尤其是摆满各种家电产品的房间,电磁辐射源更多。通常情况下,电磁辐射能干扰电视的收看,使图像不清或变形,并发出噪声;会干扰收音机和通信系统工作,使自动控制装置发生故障,使飞机导航仪表发生错误和偏差,影响地面站对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的控制。专家指出,并非所有的电磁辐射都会伤害人体,电磁辐射和电磁污染其实是两个概念。电磁污染是电磁辐射超过一定强度(即安全卫生标准限值)后的结果,电磁污染会对人体产生负面效应,如头疼、失眠、记忆衰退、血压升高或下降、心脏出现间歇性异常等。

2大环境中的电磁辐射与污染

在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环境里,许多大、中型发射系统在工作着,为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与通信事业提供服务,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一旦这些系统设计不完善、安装不合理、架设不妥当,特别是距离居民生活区过近,则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与危害。在这类系统中,以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微波发射系统最为突出。

2.1广播电视发射系统的电磁辐射与污染

所谓广播,是指以公众直接接收信号为目标的电波辐射。广播所发射的电波,可以把各种大量的信息准确、及时地传送给众多的接收对象。广播不同于无线电通信与导航,无线电通信与导航是以特定的对象为目标的电波发射。广播发射主要是通过特定天线将电磁能量以电磁波形式传播。

2.2微波发射系统电磁辐射污染与危害

微波辐射是强大的电磁辐射源。其主要污染场源包括雷达天线、工作电路、磁控管、速调管、敞开的波导管及加热器的开口等。由于天线系统的旋转,会使周围环境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其强度由几十微瓦/平方厘米到几十毫米/平方厘米,甚至更大些。在工厂车间内调试时,由于波反射的结果,有可能造成更强大的辐射。

3电磁辐射污染七大危害

电磁辐射污染又称电子雾污染,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和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和微波炉、收音机、电视机以及手机等家用电器工作时,会产生各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对人体造成污染;长期暴露在超过国家规定的安全的辐射剂量下的人体,体内细胞会被大面积杀伤或杀死,导致病变。专家指出,电磁辐射污染有可能导致以下疾病:

1)儿童易患白血病,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

2)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电磁辐射污染会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会诱发癌症,并会加速人体癌细胞增殖。

3)影响人的生育功能,男性质量降低,孕妇发生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现在不孕不育高发很大程度上与电磁辐射有关。

4)导致儿童智力残缺,变成所谓的弱智儿童。

5)影响人们的心血管系统。造成人们心悸、失眠,部分女性经期紊乱、心动过缓、心搏血量减少、窦性心率不齐、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

4防范电磁污染的五种方法

专家建议,如果经常要接触和操作能产生电磁波辐射的产品的人,应当穿好防辐射服、配备防辐射屏等,以减少电磁辐射的伤害。市场上防辐射产品可分为两大类:普通屏蔽材料和吸波材料。普通屏蔽材料是由金属网、金属膜及掺金属纤维纺织品及其他材料组成,它使电磁波改变方向,但电磁波辐射依然客观存在,还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工作环境空间造成严重二次污染。吸波材料则利用电磁能量转换的原理,吸收电磁波转化为对人体及工作、生活的自然环境无任何危害的热能散发,从根源上彻底地削弱电磁波辐射,不会发生反射造成二次污染。而如今风靡一时的孕妇穿的防辐射服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辐射污染。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几乎80%的孕妇会有1至2件防辐射服。防范电磁污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购买家用电器和办公自动化设备时,一定要买正规企业生产的合格产品,必须通过3C认证。因为合格产品的电磁辐射值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以内。

2)在使用电器的时候,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彩电的距离应在4-5米,日光灯距离应在2-3米,微波炉开启之后离开至少1米远。

3)注意室内办公设备和家用电器的安排,不要集中摆放。特别是一些易产生电磁波的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电脑、电冰箱等,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而且还要注意自己的卧床头部是否对着邻居的电视机,以免直接遭受电磁辐射。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防辐射;服装;必要性;标准

目前市场上涌现出大量的防辐射服装,这些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产品检测方面长期无标可依。因此,制定相关产品标准势在必行。

1电磁辐射的危害

一般来说,日常家用电器的电磁辐射对普通人体的危害不是很大,但是当人体所处环境的电磁辐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或产生累积效应时,将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高强度电磁辐射可对人体造成一系列不适反应,尤其对老人、儿童、孕妇和病人等特殊人群危害性更大[1]。1998 年世界卫生组织列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五大影响:1)电磁辐射是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2)电磁辐射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造成伤害;3)电磁辐射是孕妇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4)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儿童的发育、骨髓发育,导致视力下降、视网膜脱落,肝脏造血功能下降;5)电磁辐射可使下降,女性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

2防辐射服装的发展

2.1防辐射面料及防护机理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科学工作者就开始寻求屏蔽电磁波的良好方法,电磁屏蔽服装也就应运而生[2]。目前常见的抗电磁辐射的织物主要有金属丝和服用纱线混编织物、金属纤维和服用纤维混纺织物、化学镀层织物、金属喷镀织物以及科技含量较高的多离子、多元素和纳米材料等新型材料织物[3]。

金属纤维与常规纤维混纺织物电磁波辐射屏蔽机理主要是利用金属纤维(如银、镍、铜、不锈钢等)或金属化纤维的导电功能。这些导电性很好的金属对电磁波具有强烈的反射作用和吸收作用。当电磁波辐射在织物上时,织物中均匀分布的金属或金属化纤维成为导电介质而将部分电磁波反射回去,减少了电磁波的透过量;同时导体中的电子在电磁波的作用下感应形成涡流,涡流在导体中传导产生热效应,从而损耗电磁波;还有一部分电磁波进入导体内部经多重反射能量耗尽。随着织物中导电纤维含量增多,导电性越强,反射能力愈强,涡流形成越多,多重反射增多,电磁波透过量愈小,屏蔽作用也就愈好[4-5]。目前较为高端的产品是由银纤维面料制成的服装,由于银纤维良好的导电性,其屏蔽效果远远好于其他纤维,但是由于价格昂贵和国家对银使用的限制,一般工薪家庭只能望其项背,无法大面积推广普及。目前电磁屏蔽织物中的金属丝多采用铜、镍、不锈钢纤维,其中不锈钢纤维的制备工艺较为成熟,且价格低廉,其屏蔽效果也相当优秀。

2.2防辐射服装结构设计

由于服装的开口及缝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功效,因此在防辐射服装的结构设计中,应尽量减少开口的数量与面积,减少布片间的缝合,使防辐射的屏蔽效果达到最佳状态。适当地加长衣长和袖子,领口、袖口,下摆尽可能收紧,加厚服装面料,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防辐射空间,可抵挡电磁波的强穿透力。如目前市面上出售的肚兜式防辐射服对电磁波的屏蔽功效就会比夹克款式的相对差一些,因为电磁波容易从的背部袭入[6]。

2.3防护服装的功能性和设计美感

可根据人们的职业、个人品位及体形的不同来设计防辐射服装,细分消费市场,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设计各异的款式。如从事特种作业行业的急需防护措施的人们,应耐磨、耐水,面料较厚,色调偏暗耐脏,样式以工装为主;孕妇防护服装的设计重点可放在身体上部,在宽大的衣服上打褶或加以花边,局部使用刺绣等工艺手段将人们的视线吸引到装饰部位,并且考虑孕妇各个时期,尤其是怀孕后期的体形变化,尽可能地做到穿脱方便自如;防辐射内衣强调面料柔软舒适,女式内衣尽可能地合体,体现女性婀娜多姿的身材,儿童及男士内衣则相对宽松舒适等。当然,防辐射服装的设计也要从保温性、透气性、轻薄、穿脱便捷等方面不断改善服装的设计,增加服装的舒适度,从而使防辐射服装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群认同。

3防辐射服装市场现状

防辐射服装的种类包括内衣、背心、肚兜、孕妇装、衬衫、马夹等。随着人们对优生优育的重视,孕妇防辐射服已经广泛普及,几乎每一个孕妇都会选择一件孕妇防辐射服作为保护宝宝的第一道屏障。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防辐射服装动辄几百元,甚至上千元,普通消费者对防辐射产品缺乏正确的认识,主观地认为价格越高质量必然越好,面料越厚防辐射功效越明显,款式越长越能够更大程度地抵挡辐射的危害,至于产品的防辐射功能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却没有概念。虽然生产厂家和经销商都能拿出检测报告让消费者相信产品的性能,但很少有人认真查看检测报告,而且一般报告中标注的被检样品是面料而非服装。对面料样品的检验报告无法代表防辐射服装的防护功能,所以即使这些防辐射服装所采用的面料抗电磁辐射效能很好,能屏蔽掉99%以上的电磁波能量,在被制成不同款式的服装后,真正的屏蔽效能也无从得知[7]。

目前我国只有防辐射性能检测的试验方法标准,相关产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远远没有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为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防止电磁辐射污染、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规范防辐射服装市场,积极引导健康消费,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防辐射服装产品相关标准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4防辐射服装标准的制定

目前人们可以检测出防辐射面料的屏蔽性能,但是对面料制成服装后的屏蔽功效的检验存在漏洞。防辐射服装的屏蔽性能虽与织物的性能有关,但在服装的生产过程中,摩擦、高温等作用必然会使面料的物理性能有一定的变化;服装的暴露面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防辐射的功效:在进行防护织物的屏蔽性能测试时,接收天线会被织物所屏蔽,反射和散射的信号很少,所以抗辐射作用优良;然而由于衣物的领口、袖口和下摆等处都存在开口和缝隙,环绕在人体周围的电磁辐射很容易从各个开口处进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服装的屏蔽效果,使服装的屏蔽效能与织物的屏蔽效能存在差距。因此,有必要尽快制定出一整套完善的防辐射服装屏蔽效果测试的方法和标准,规范检验市场,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生产厂商的信用度。

建议具有承检能力的检测及科研机构充分关注防辐射服装的性能检验,尝试模拟真人试验空间,在辐射程度、光照、温湿度等各个指标符合一定参数设计条件下,对密闭空间内的人体模型穿上防辐射服装,利用天线发射不同强度的电磁波,根据放置在人体内部的接收信号的强弱,对其进行防辐射性能鉴定,并得出其防辐射服装的真实屏蔽功效[5]。

参考文献:

[1]查振林,许顺红,卓海华.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防护[J].北方环境,2004(6):25-28.

[2]贺娟.防电磁波辐射针织物的性能与功能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09.

[3]刘国华,王文祖.电磁辐射防护织物的开发[J].产业用纺织品, 2003(6):16-18.

[4]汪秀琛,张欣.防电磁辐射服装的防护机理[J].纺织科技进展,2005(5):26-29.

[5]刘畅.防电磁辐射服装屏蔽效能测试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篇5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10-02

我们对辐射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了它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层面上,却未曾探究辐射到底为何物,从何而来,又去向何处。古语有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学会如何预防辐射对人类的危害,就要探究辐射的真面目。

一、辐射的真面目

在《序》中说:“我以为动植物且本无感觉,皆止有其质力交推,有其辐射反应,如是而已。”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辐射”是指场源中的一部分电磁能量,在向四周传播过程中,脱离了场源固有的传播轨道,然后再次返回到场源的一种现象。这种传播方式主要依靠的是电磁波或者如阿尔法粒子和贝塔粒子为典型的粒子进行能量运输的,这些向外放射的能量称之为辐射能。辐射能在向外传播过程中一般是以直线方式进行传播的,类似于数学中的速度以千米/时表示一样,辐射的能量按照伦琴/小时来计算和衡量。

与我们日常理解的“辐射”不一样的地方是,世间存在的任何物体,只要达到相应的温度条件,就可以通过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源源不断的向四周传送热量。同时,彼物体向四周发散辐射能,此物体也在源源不断的向四周发散辐射能,也即物体之间的辐射是相互的并且对等。由此可以看出,辐射本身只一个中性词,物体发出辐射并不一定代表着对身体有伤害,我们不能一概而论。

根据辐射源的不同,辐射可以分为太阳辐射、电磁辐射以及热辐射等。太阳辐射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辐射能,这些辐射能有一部分被人类居住的地球所接收,保障地球大气的正常运动,但是地球从太阳处接收到的辐射能量仅是其放射能量全部的二十亿分之一。电磁辐射又被我们常称之为电磁波,是在电场与磁场相互垂直的情况下,由相同的振荡波不断传播所形成的。电磁波有低频率电磁波和高频率电磁波之分,例如,常见的低频率电磁波有无线电波、微波,常见的高频率电磁波有X射线和伽马射线。当电磁波的波长处在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时候,我们人类的肉眼是可以接收到这些电磁波的,称之为可见光。也就是说,只有处于可见光之内的电磁波才能够被人类所看到。而热辐射是物体传播热能量的一种方式,与其他辐射不同的是,热辐射不需要依赖任何外界条件而进行传播。当物体吸收到热辐射时,它的温度随之升高,根据物体吸收热辐射的能量的不同,温度的变化也不尽相同。

二、生活中的辐射

根据人类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范围,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们人类接收到的辐射有82%来自于天然环境,17%来自医疗诊断,只有1%的辐射是来自日常其他活动。具体来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辐射主要有两大类: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

(一)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放射的能量较低,一般不能够把原子电离,人类接触较少的话一般不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到的电都会产生电磁辐射,比如日光、照明、发热、激光、雷达以及无线电等。就目前现代人的生活习惯而言,影响人类生活较多电磁辐射有四种:第一种是来自于电脑主机、显示器的低频电场中的辐射;第二种是来自于手机在电话接通时,接通后,信号不佳时产生的辐射;第三种是来自于微波炉工作时的门缝外;第四种是来自于电吹风的辐射,此种电吹风的辐射相比较前三种能量较大,但是随着人类身体与电吹风距离的远近而产生不同的辐射能。当人类身体距离电吹风距离较近时,辐射能就越大,相反,当人类身体距离电吹风较远时,电吹风产生的辐射能就越少。

(二)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电离辐射的能量较高,可以把原子进行电离,能够损伤DNA,严重时导致癌症或者遗传疾病。生活当中最常见的天然辐射源是氡,这一辐射主要来自于室内装修材料中。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装修的房子一定要进行较长时间的通风才能入住的原因。电离辐射的另外一种来源是医院的医疗设备以及放射性检查,包括安检使用的X射线机、建筑材料、天然石材、陶瓷、荧光灯启辉器等。 我们生活当中摄入的水,空气等都含有辐射,但是,这些对身体健康几乎没有影响。

三、辐射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一)辐射的危害

我们常说的辐射对人类的身体有危害,一般是指电磁辐射的影响较大。而且,电磁辐射时间越长,辐射波频率越高,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就越大。具体来说,辐射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1.辐射会加速癌症的恶化。对于长期处于电离辐射中的人,会增加本人癌细胞的数量,诱发癌症,而且由辐射所诱发的癌症一般都是恶性的。

2.射易诱发眼疾。在人体的五官当中,眼睛是最容易吸收辐射波能量的部位,再加上眼球的散热功能较差,故眼部最容易受到辐射的侵害,长时间受到辐射的眼睛很容易诱发眼疾。

3.辐射会破坏人体内分泌系统。人体内的血液循环系统、免疫系统和新陈代谢系统内部的生物电流和电磁辐射释放出来的电磁波发生冲突,扰乱了人体内生物系统的正常运行,就会很容易产生头晕、心悸胸闷等一系列症状的发生。

(二)如何预防辐射给人体带来的伤害

1.针对电子产品而言,尽量不使用或者少使用一些不必要的家电电器等。例如,洗完头发能自然风干最好,而不是使用吹风机加热吹干;在使用手机接打电话时最好使用耳机,可以减少手机电磁波对脑部的辐射;在使用电脑时,可以佩戴防辐射眼镜或者把电脑屏幕的亮度调节到适宜舒服的程度,以减少光辐射带来的危害。

2.对于办公族而言,除了要小心办公室杀手――打印复印机以外,在不必须使用大型电器设备时,可以断掉电源,减少电辐射的伤害。同时,办公族们可以在办公区域放置适量的绿色植物,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辅助抗击辐射。绿色植物中常见的抗击辐射较好的有绿萝、多肉以及仙人掌,价格实惠占地空间也较小。

3.笔者认为,解决防辐射带来危害的最根本方法是适度地运动和规律的作息。哲语常说,内因是根本,外因是辅助,那么解决辐射对我们身体的伤害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我们自身的身体免疫力。通过适度的运动,有规律的作息以及合理的饮食习惯,持之以恒,对于辐射带来的危害将起到较强的预防作用。

篇6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1-0044-01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和科技时代,信息传播至关重要。信息传播有很多方式和途径,包括图片、声音、影响、文字、数据等等。其中,电磁波的传播方式具有传播消耗低、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传播信息准等诸多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中来。对于电磁辐射,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就在我们周围,我们时刻受到电磁辐射的影响。对于建筑器材、电子设备以及人体,中波电磁辐射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我们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予以防范。在此背景下,本文着重分析了中波电磁辐射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及防护策略。

1 电磁辐射的相关概述

1.1 电磁辐射的概念

所谓电磁辐射,就是由发射源向四周发射电磁能,包括传导发射和辐射发射,即电磁辐射,又称为电子烟雾,由磁能量和电能量组成,是在电荷移动过程中所产生。众所周知,影响电磁环境的关键因素是电磁辐射。与电磁辐射的概念不同,电磁辐射污染主要指手机、电脑、电视机、收音机、微波炉这些家用电器在运行时以及自动化办公设备、医疗设备、电子仪表和电磁波发射塔、雷达站、电视台、电台、变电站、高压线在运行时所产生的各种电磁波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这些不同波长、不同频率的电磁波会充斥人们生活的各个空间,穿透周围各种物质,包括人体。如果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电磁辐射下,体内细胞就会被大面积地杀伤或杀死,严重者危及生命。

1.2 电磁辐射的类别

根据电磁波产生的原因,可以把电磁辐射分为人为电磁辐射和自然电磁辐射两大类;根据电磁波的强度,可以把电磁辐射分为强电磁辐射和弱电磁辐射两种。强电磁辐射的发射频谱比较窄,而弱电磁辐射的发射频谱则比较宽,可以横跨几个级别频率级别。根据频段的不同可以把人为电磁辐射分为射频电磁辐射和工频电磁辐射。人为电磁辐射依据人造系统可以分为广播发射类、通讯发射类、工科医类、交通系统类、高压电力类等。

2 中波发射塔周围中波电磁辐射的影响

毋庸置疑,中波发射塔所发射的电磁波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事情都有两面性,电磁波本身产生的电磁辐射给周围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2.1 中波电磁辐射对电子类设备的影响

2.1.1 中波电磁辐射对电子类设备的影响机理

中波电磁辐射进入电子系统或电子设备,有2个渠道:第一,由于电磁耦合、静电耦合或感应耦合,中波电磁就会直接辐射到中波发射塔附近的导线上,并且形成电磁干扰,然后电磁波会从这些导线传递到控制线、信号线、或电源线上,继而辐射到相关设备上;第二,中波发射塔所产生的电磁波直接辐射到相应的系统或者设备上,形成电磁干扰。

2.1.2 中波电磁辐射对电子类设备的影响表现

中波电磁辐射对电子类设备的影响方式主要有两种:间接影响和直接影响。所谓间接影响,就是通过形成电磁耦合,利用导线,传递到电子类设备上,造成干扰[ 1 ]。而直接影响就是电磁辐射直接辐射电子设备,产生电磁干扰。电磁辐射不仅影响广播和电视的正常观看和收听,而且还会造成信号不准和仪表失灵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电磁辐射的影响也是无处不在,比如,在医院,电磁辐射可能影响医疗器械的正常使用,像B超仪显示屏的抖动和颤动、脉搏仪的偏差等等,都是由于电磁辐射的干扰。再比如在学校,学生在做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时,信号波的消失以及观测过程中的失误等等,化学实验中的易燃易爆物品都有可能由于电磁辐射出现发生一些安全事故。

2.2 中波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研究发现,电磁辐射会对人体带来巨大的危害和影响,中波发射塔周围中波电磁辐射更是如此。中波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热效应、非热效应、累积效应。第一,热效应,人体内的水分再受到电磁辐射时,会引发机体升温,进而影响体内器官的正常运行。人体体温升高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视力下降、免疫功能下降、白细胞减少、心动过缓、失眠、头胀、心悸等等。如果微波功率达到1 000W,直接照射人体,可在几秒之内致人死亡;第二,非热效应。中波电磁辐射会干扰人的微弱电磁场,对人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感觉系统、神经系统,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使细胞原生质、淋巴液、血液发生改变,严重时可导致孕妇流产、胎儿畸形等[ 2 ];第三,累积效应。当非热效应和热效应作用于人体时,如果人体自身未来得及进行自我修复,再次受到电磁辐射,就会形成永久性的伤害和病态,危及生命。

3 中波发射塔周围中波电磁辐射的防护策略

3.1 电子类设备方面的防护策略

电子类设备的防护策略有很多,比如过滤、吸收、接地、电磁屏蔽等[3]。所谓过滤,就是中断电磁波,以防多余的电磁波产生电磁辐射。而吸收的防护原理和过滤基本相同,是通过吸收多余的电磁信号,减少辐射面积,防止电磁辐射。接地的防护策略就是将感应电流引入大地,以防电流过于集中。电磁屏蔽就是将一种金属材料制成封闭式形状的物体,避免内外接触, 达到防护目的。

3.2 人体方面的防护策略

人体方面的防护策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必须远离辐射源,包括中波发射塔、广播台、电视台发射站等一些电磁辐射比较大的地区,还应尽量远离这些电磁辐射环境;其次,可以穿戴电磁辐射防护服,将电磁辐射隔离到体外;最后,平时应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积极补充抗氧化剂,例如虾青素、葡萄籽、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C这些含量多的食品[ 4 ]。

4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应加深对中波发射塔周围中波电磁辐射的认识,平时应远离辐射源以及大型的发射塔,为了他人和自己的健康,应提高电磁辐射的防护意识,养成电磁辐射的好习惯。平时还要注意饮食,积极补充抗氧化剂含量丰富的食品,将电磁辐射的危害降到最低,充分发挥无线电技术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本文从电子类设备和人体两个角度着重分析了中波发射塔周围中波电磁辐射的影响以及防护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颜锦,黄显吞,农高海等.中波发射塔周围中波电磁辐射影响及防护的探讨[J].硅谷,2008(13):27-28.

篇7

电磁污染的危害不亚于“白色污染”和“黑色污染”。在现代社会,办公设备、家用电器无处不在,随之而来的电磁污染也已成为无形的冷面杀手,因此,如何降低或消除这一危害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电磁波及其特点

电磁波是电磁能量传播的主要方式,高频电路工作时,会向外辐射电磁波,对邻近的其它设备产生干扰。另一方面,空间的各种电磁波也会感应到电路中,对电路造成干扰。电磁屏蔽的作用是切断电磁波的传播路径,从而消除干扰。

在解决电磁干扰问题的诸多手段中,电磁屏蔽是基本和有效的手段。

同一个屏蔽体对于不同性质的电磁波,其屏蔽性能不同。因此,在考虑电磁屏蔽问题时,要对电磁波的种类有基本的认识。电磁波有很多分类方法,但是在设计屏蔽时,通常将电磁波按照其波阻抗分为电场波、磁场波和平面波。

电磁波的波阻抗ZW定义为:电磁波中的电场分量E与磁场分量H的比值:ZW=E/H。

电磁波的波阻抗与电磁波的辐射源性质、观测点到辐射源的距离以及电磁波所处的传播介质有关。距离辐射源较近时,波阻抗取决于辐射源的特性。若辐射源为大电流、低电压(辐射源电路的阻抗较低),则产生的电磁波的波阻抗小于377Ω( ),称为磁场波。若辐射源为高电压,小电流(辐射源电路的阻抗较高),则波阻抗大于377Ω,称为电场波。距离辐射源较远时,波阻抗仅与电场波传播介质有关,其数值等于介质的特性阻抗。电场波的波阻抗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磁场波的波阻抗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升高。

二、电磁屏蔽及其影响因素

1.电磁屏蔽效能

在信号传递的过程中,经常需要滤除信号中的干扰成分,为此,在信号通道上普遍采用滤波器来改变阻抗特性,而这种改变极大地阻碍了干扰信号的进程,阻抗的变化越大,对干扰成分的衰减就越大。电磁屏蔽类似于滤波的过程,在一个传播电磁波的通道中,形成了一个非连续面,要么将其反射,要么将其吸收。

屏蔽体的有效性用屏蔽效能(SE)来度量。即:

SE=20lg(E1/E2) (dB)

式中:E1为没有屏蔽时的场强,E2为有屏蔽时的场强。

如果计算屏蔽效能时使用的是磁场强度,则称为磁场屏蔽效能,如果是电场强度,则称为电场屏蔽效能。

一般民用产品机箱的屏蔽效能在40dB以下,军用设备机箱的屏蔽效能一般要达到60dB,屏蔽室或屏蔽舱等往往要达到100dB。

2.影响屏蔽效能的因素

在许多情况下,要求保护体不受外界电磁干扰,即屏蔽的越严密越好,但实际上屏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而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原因是有诸多影响屏蔽效能的因素。

(1)材料的导电性和导磁性越好,屏蔽效能越高。但实际的金属材料不可能兼顾这两方面,例如铜的导电性良好,但是导磁性很差,铁的导磁性很好,但导电性较差。应该使用什么材料,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2)频率较低的时候,吸收损耗很小,反射损耗是屏蔽效能的主要机理,要尽量提高反射损耗。

(3)反射损耗与辐射源的特性有关,对于电场辐射源,反射损耗很大;对于磁场辐射源,反射损耗很小。因此,对于磁场辐射源的屏蔽主要依靠材料的吸收损耗,应该选用导磁率较高的材料做屏蔽材料。

(4)反射损耗与屏蔽体到辐射源的距离有关,对于电场辐射源,距离越近,则反射损耗越大,对于磁场辐射源,距离越近,则反射损耗越小。正确判断辐射源的性质,决定它应该靠近屏蔽体还是远离屏蔽体是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

(5)频率较高时,吸收损耗是主要的屏蔽机理,这时与辐射源是电场辐射源还是磁场辐射源关系不大。

(6)电场波是最容易屏蔽的,平面波其次,磁场波是最难屏蔽的。尤其是低频(1kHz以下)磁场,很难屏蔽。对于低频磁场,要采用高导磁性材料,甚至采用高导电性材料和高导磁性材料复合起来的材料。

三、电磁屏蔽的基本原则

一般除了低频磁场外,大部分金属材料可以提供100dB以上的屏蔽效能。但在实际工程中,要达到80dB以上的屏蔽效能也是十分困难的。

屏蔽体要满足电磁屏蔽的基本原则:

(1)屏蔽体的导电连续性。指的是整个屏蔽体必须是一个完整的、连续的导电体。这一点实现起来十分困难。因为一个完全封闭的屏蔽体是没有任何实用价值的。一个实用的机箱上会有很多孔缝,不同部分结合的缝隙等。由于这些导致导电不连续的因素存在,如果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如何处理,屏蔽体的屏蔽效能往往很低,甚至没有屏蔽效能。

(2)不能有直接穿过屏蔽体的导体。一个屏蔽效能再高的屏蔽机箱,一旦有导线直接穿过屏蔽机箱,其屏蔽效能就会损失99.9%(60dB)以上。

(3)电磁屏蔽体与接地无关。对于静电场屏蔽,屏蔽体是必须接地的。但是对于电磁屏蔽,屏蔽体的屏蔽效能却与屏蔽体接地与否无关。

四、电磁泄漏的主要途径

1.孔洞

屏蔽体上的孔洞是造成屏蔽体泄漏的主要因素之一。孔洞产生的电磁泄漏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而是与电磁波的频率、电磁波的种类、辐射源与孔洞的距离等因素有关。孔洞对电磁波的衰减可以用下面各个公式计算。

在远场区:

SE=100-20lgL-20lgf+20lg(1+2.3lg(L/H))

若L≥λ/2,则SE=0 dB,这时,孔洞是完全泄漏的。

式中 L为缝隙的长度(mm),H为缝隙的宽度(mm),f为入射电磁波的频率(MHz)。这个公式是在远场区中,最坏情况下的屏蔽效能。

在近场区:

若辐射源是电场辐射源SE=48十20lgZC一20lgLf+20lg(1+2.3lg(L/H))

若辐射源是磁场辐射源SE=201g(πD/L)+20lg(1+2.3lg(L/H))

式中:ZC为辐射源电路的阻抗(Ω),D为孔洞到辐射源的距离(m),L、H为孔洞长、宽(mm),f为电磁波的频率(MHz)。

在近场区,孔洞的泄漏与辐射源的特性有关。当辐射源是电场源时,孔洞的泄漏比远场时小(屏蔽效能高),而当辐射源是磁场源时,孔洞的泄漏比远场时要大(屏蔽效能低)。

这里对磁场辐射源的假设是纯磁场源,因此屏蔽效能与孔洞到辐射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则泄漏越大。

2.缝隙

一般情况下,屏蔽机箱上不同部分的结合处不可能完全接触,只能在某些点接触上,这构成了一个孔洞阵列。

缝隙是造成屏蔽机箱屏蔽效能降级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实际工程中,常常用缝隙的阻抗来衡量缝隙的屏蔽效能。缝隙的阻抗越小,则电磁泄漏越小,屏蔽效能越高。

(1)缝隙处的阻抗。缝隙的阻抗可以用电阻和电容并联来等效,因为接触上的点相当于一个电阻,没有接触的点相当于一个电容,整个缝隙就是许多电阻和电容的并联。低频时,电阻分量起主要作用;高频时,电容分量起主要作用。

(2)影响电阻成分的因素。影响缝隙上电阻成分的因素主要有:接触面积、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清洁程度、接触面上的压力、氧化腐蚀等。

(3)影响电容成分的因素。根据电容器的原理:两个表面之间的距离越近,对应的面积越大,则电容越大。

(4)解决缝隙泄漏的措施。增加接触面的重合面积,这可以减小电阻、增加电容;使用尽量多的紧固螺钉,这也可以减小电阻、增加电容;保持接触面清洁,减小接触电阻;保持接触面较好的平整度,这可以减小电阻、增加电容;使用电磁密封衬垫,消除缝隙上的不接触点。

[参考文献]

[1]王守三.电磁兼容的实用技术技巧和工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6

篇8

1.引言

电视,让我们博览天际,纵观宇宙,思接千载,神通万里,它是一种最重要最广泛最为群体所接受的综合、现场传播形式,它有着独特的发展优势。然而,它也给我们带来了电磁辐射污染的担忧。怎样让人们科学面对电视的电磁辐射污染?探究和解决这一问题,具有普遍而深远的社会现实意义。

2.电磁辐射的产生

我们人类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电磁场里。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我们周围有各种带电体。物理学告诉我们:有电荷就有电场。电荷的有序运动形成电流。有电流就有磁场。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磁场在周围产生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电场又在其周围产生变化的磁场。如图1所示。图中i为通过导体的电流。当电流的大小、方向发生变化时,在导体周围产生变化的磁场和电场。这种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场和磁场不断的交互变化,使电磁波向周围空间传播而形成了电磁辐射。所以,电磁辐射就是电磁波向空间传播(发射)或泄漏的现象。或者说,电磁辐射是由电磁波向空间传播(发射)或泄漏而产生的。电磁波的传播携带着能量,因此电磁辐射也可以说是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的传播。

图1 电流变化时在导体周围产生电场和磁场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人们熟知的光速,即3×105千米/秒。

电磁辐射可以按其波长或频率分成若干频率段,形成电磁波谱。电磁波谱包括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X射线、r射线等。其中无线电波的波长最长,r射线波长最短。电磁辐射分为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两种。电磁辐射所衍生的能量,取决于频率的高低:频率愈高,能量愈大。频率较高的X射线和r射线可产生较大的能量,以至大到足以令原子和分子电离,破坏合成人体组织的分子,被列为电离辐射。无线电波射频装置所产生的电磁能量由于频率较低,不能破解把分子紧扣在一起的化学健,故被列为非电离辐射。

当电磁辐射为人们提供许多便捷和乐趣的同时,也在给你的身心带来危害。这种危害就是电磁辐射污染,或者称电磁污染。电磁辐射源也就是电磁辐射污染源,或者说,电磁辐射污染产生于电磁辐射源。

3.电视电磁辐射的产生

普通电视机的电磁辐射原理类似于CRT电脑显示器电磁辐射原理,当电视机的显像管在启用时,它的负极会通过内部的“电子枪’发射出高速电子,即高能量的电子束,经过垂直和水平的偏转线圈控制高速电子的偏转角度,最后高速电子猛烈撞击屏幕内壁的荧光物质,使荧光屏发光,通过电压来调节电子束的功率,就会在屏幕上形成各种图像和文字。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有近三万伏高电压的作用,会产生具有穿透力的对人体有害的X射线。而且在显示器周围还会产生低频电磁场,形成电磁辐射。电视屏幕显示影像时,也会放出大量的正离子,它们像磁石一样吸附空气周围里的负氧离子,使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大量减少。长期处于缺少负氧离子的状态中,人体会出现不正常症状。

尽管目前有许多CRT电视产品在处理辐射问题上进行了比较有效的处理,尽可能地把辐射量降到最低,但要彻底消除是困难的。相对来说,液晶电视在电磁波的防范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它采用了严格的密封技术将来自驱动电路的少量电磁波封闭在显示屏中,理论上是不存在辐射的。而普通显示屏为了散发热量的需要,必须尽可能地让内部的电路与空气接触,这样内部电路产生的电磁波也就可能会大量地向外“泄漏”了,

4.电视电磁辐射的强度

电磁辐射强度有多种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功率密度、磁感应强度等。

功率密度是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所接收或发射的高频(射频与微波)电磁能量。在高频电磁辐射环境评估时的功率密度常用单位为微瓦/平方厘米(μw/cm2),用S表示。

功率密度S与辐射源的功率P成正比,而与发射点跟测量点之间的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以下式表示:

式中P的单位为微瓦(μw),r的单位为cm,则S的单位为微瓦/平方厘米(μw/cm2)。

磁感应强度是表示单位面积的磁通量,用于描述工频段磁场能量的强度,以B表示,其常用单位为高斯(G)或特斯拉(T)。在这里,我们用更小的单位毫高斯(mG)或微特斯拉(μT)表示。

功率密度S与磁感应强度B之间的对应关系:10μw/cm2相当于1mG或0.1μT。

目前科学家普遍认为,人体长期接受功率密度S小于20μw/cm2或磁感应强度B小于2mG(0.2μT)的电磁辐射是安全的。

篇9

1、电磁波辐射,高频的电磁波会对人体有害,但是音响的信号部分的频率不过是20-20000HZ,放大后的频率也是这些,音响中变压环节,我们用的是220v50hz的交流电,降压之后的频率也是这些,所以音响中不含有电磁波辐射。

2、电磁波辐射,高频的电磁波会对人体有害,但是音响的信号部分的频率不过是20-20000HZ,放大后的频率也是这些,音响中变压环节,我们用的是220v50hz的交流电,降压之后的频率也是这些,所以音响中不含有电磁波辐射。

3、热辐射音响大功率工作的时候的确热,功率管内部都接近100度,但是对人体绝对无害,综上所诉,音响对人体没有辐射危害,但是音响毕竟是激发空气的波动,长时间大声听会有害耳膜,要是低音强劲的音响会对人的内脏产生共振,有心脏病的老人会有危险,希望对你有帮助。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冬季里,火锅大行其道,很多家庭用电磁炉来烹煮火锅。据测定,对于电磁炉在使用时,距离10厘米的距离可测得电磁波的强度是840MG(毫高斯),即使距离100厘米量测,电磁波的强度仍高达4.5MG,远较欧美各国所订环境中电磁波的安全标准“2MG”要高出许多。在这样的电磁波强度之下,如果直接将机械式的手表置于电磁炉上,手表的运转将会出现不精确的现象。所以,孕妇在冬天如果是用电磁炉煮食火锅的,最好先将食物煮熟之后,大家再上桌享用,或改用瓦斯为燃料为宜。

篇11

其实,早在十几年前,电磁辐射就曾“显威”:前苏联曾发生过一起震惊世界的电脑杀人案,国际象棋大师尼古拉•古德科夫与一台超级电脑对弈时,突然被电脑释放的强大电流击毙。后经一系列调查证实,杀害古德科夫的罪魁祸首是外来的电磁波――电磁波干扰了电脑中已经编好的程序,导致超级电脑动作失误而突然放出强电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家用电器已经相当普及,电脑、手机几乎是人手一台,无线网络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人们在享受诸多方便和乐趣的同时,也开始注重高科技带来的负面效应:电磁辐射。

在我国,电磁辐射污染已经引起了各方重视。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如《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等相关标准,都对电磁辐射强度及环境要求进行了规范与限制。

对大多数人来说,像《迷失》中所描述的情形和尼古拉斯的遭遇毕竟太遥远,对他们来说,身边的电磁污染究竟如何?

电磁辐射不等于电磁污染

从理论上来讲,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汇汛的现象,叫电磁辐射。过量的电磁辐射造成了电磁污染。在这个电子产品充斥的时代,环境中的电磁辐射几乎无处不在,尤其是摆满各种家电产品的房间,电磁辐射源更多。

通常情况下,电磁辐射能干扰电视的收看,使图像不清或变形,并发出噪声;会干扰收音机和通信系统工作,使自动控制装置发生故障,使飞机导航仪表发生错误和偏差,影响地面站对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的控制。

专家指出,并非所有的电磁辐射都会伤害人体,电磁辐射和电磁污染其实是两个概念。电磁污染是电磁辐射超过一定强度(即安全卫生标准限值)后的结果,电磁污染会对人体产生负面效应,如头疼、失眠、记忆衰退、血压升高或下降、心脏出现界限性异常等。

据职业病研究的专业人士介绍,电磁辐射对人体危害程度则随波长而异,波长愈短对人体作用愈强,微波作用最为突出。有资料显示,处于中、短波频段电磁场(高频电磁场)的操作人员,经受一定强度与时间的暴露,将产生身体不适感,严重者引起神经衰弱,如心血管系统的植物神经失调,但这种作用是可逆的,脱离作用区,经过一定时间的恢复,症状可以消失,并不成为永久性损伤; 处于超短波与微波电磁场中的人员,其受伤害程度要比中、短波严重。尤其是微波的危害更甚。在其作用下,人体除将部分能量反射外,部分被吸收后产生热效应。这种热效应是由于人体组织的分子反复地极向和非极向的运动摩擦而产生的。热效应引起体内温度升高,如果过热会引起损伤,一般以微波辐射最为有害。这种危害主要的病理表现为:引起严重神经衰弱症状,最突出的是造成植物神经机能紊乱。在高强度与长时间作用下,对视觉器官造成严重损伤,同时对生育机能也有显著不良影响。

一位家电行业从业人士告诉记者,从理论上说,一般电子产品,包括电脑、手机、家用电器都会产生电磁辐射,但并不是所有的电磁辐射都会影响健康。就拿家用电器来说,由于一般使用的是低压电,只会产生低频电磁辐射,所以一般家用电器电磁辐射都很小,只要不集中摆放,一般不会造成电磁污染,通常情况下家电只要摆放在离人经常逗留处1.5米之外,就能大大降低对人体的损害。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只要小于12伏/米,家电的电磁辐射就达标了。消费者提高警惕是必要的,但是应该了解到,一般的家电电磁辐射只要处理得当,并不会造成电磁污染,也不会对健康产生多少负面影响。

其实,多年来,人们对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到底有多大一直争论不休。但是,由于研究证据的缺乏及相互对立,科学家至今也未有定论。厂商、专家以及医疗行业的相关从业人员对此问题也是各执一辞,一时也很难得到一个确定的结论。在采访过程中,不少相关人士在谈到电磁辐射对人的伤害时都指出,此问题尚未有官方说法,一般来说电磁辐射只要符合相关规定标准,就可以排除在电磁污染之外。但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产品产生的电磁辐射就一定对人体无害,还很难给予确定性的评价。

电磁污染危害到底有多大

所以,对这一点也是见仁见智。

据美国华盛顿技术评定处报告,家用电器和各种接线产生的电磁波对人体组织细胞有害。例如长时间使用电热毯睡觉的女性,可使月经周期发生明显改变;孕妇若频繁使用电炉,可增加出生后小儿癌症的发病率。近10年来,关于电磁波对人体损害的报告接连不断。据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研究人员调查,电磁污染较严重的丹佛地区儿童死于白血病者是其他地区的两倍以上。瑞典学者托梅尼奥在研究中发现,生活在电磁污染严重地区的儿童,患神经系统肿瘤的人数大量增加。

一些研究资料表明:电脑显示器所发出的电磁辐射长期作用会对女性的内分泌和生殖机能产生劣性影响,危害生殖细胞或殃及早期胚胎发育。电脑的电磁辐射尚未达到影响父母身体健康的强度时,已经对胎儿产生了不良影响。我国有关研究人员在上海和南京进行对比调查发现先兆流产和自发性流产的异常发生率,使用电脑的孕妇明显高于对照组。

欧洲七国科学家2004年也发表研究报告称,经过长期反复的实验证明,手机电磁辐射会破坏实验室中人体细胞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报道称,欧洲12个研究小组的科学家在实验室中进行了长达4年的研究。当人体细胞受到辐射强度在每公斤0.3到2瓦特之间的电磁波干扰时,单个DN断就会断裂。辐射越强,接触辐射时间越长,人体细胞DNA的损伤程度就越大。研究人员指出,这种DNA损害可能会导致癌症。现有手机的辐射强度为每公斤0.5到1瓦特之间,与上述这个区域有很大的重叠。科学家呼吁移动电话生产商和政府以该实验结果为基础,进行手机辐射的人体实验。他们说,这样才能确定手机危害的大小。科学家也指出,不能根据实验室的结果武断地说手机会危害人体健康。但研究人员在多个实验室进行的上百次实验结果至少说明,在特定的情况下,手机辐射会对DNA造成损害。

对于电磁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有些报道过于危言耸听,事实上电磁辐射对人的影响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可怕,只要稍做预防就可避免。

北欧五国的国家辐射保护局则在最近发表联合声明说,至今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能够证明手机损害人类健康,但尽量减少在辐射下的暴露是值得提倡的。声明说,近年来各类国际研究都证实,在不超过国际非电离辐射保护委员会(ICNIRP)辐射规定值的情况下,无论是使用手机还是手机基站本身都不会对人类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声明同时还说,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即便在辐射规定值以下,手机电磁辐射也会给人带来一些生物反应。有关的研究还将继续,但生物反应绝不表示对人类健康有损害。对此有医学界人士认为,电磁辐射对DNA等的影响有可能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对人类后代的影响才能得到确认。电磁辐射的影响不是简单直观的,有些结论可能不是几年或者几十年的研究就可以得出的。

而且目前电子行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手机业。以北欧为例,不少手机巨头厂商都出自北欧,现在北欧有80%~90%的人使用手机。这种大规模的使用情况更使人担忧――即使是极细微的危害也可能对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后果。

特殊人群宁信其有

这种情况之下,对于特殊人群而言,不妨遵循宁信其有的原则,防患于未然。况且,有专家认为,电磁辐射对身体造成的影响也是因人而异的,尤其是孕妇等特殊人群,往往更容易受到伤害。某医学从业人士指出,学术界对电脑与健康的关注首先就是从报道女电脑操作员流产和畸胎开始的。资料显示:从1990年到最近,美国、加拿大、日本、波兰、瑞士、荷兰、中国等,对814708名接触VDT(电脑显示终端)的孕妇(含孕前3个月)与未接触的对照组怀孕妇女相比,结果流产率为14.5%~29.0%,对照组为5.5%~21.3%。大部分报告均得出“流产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结论,但对后代出生缺陷增加未有结论。学术界及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一致认为:“VDT工作环境中有些因素可能影响妊娠结果,最有可能的因素是低频电磁场。”

新疆医学院劳动卫生教研室与新疆地区多家科研单位联合,曾经对视屏作业工人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长期小剂量的电磁辐射、精神紧张、强迫是影响工人集体健康的主要原因。调查认为,妊娠妇女应暂时脱离视屏作业。由此可见,并非小剂量的电磁辐射就能达到绝对安全。

不同行业从业人员受到的电磁辐射影响也不同,从事防辐射产品研究的深圳先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技术人员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全国劳动医学协会的一项研究成果证实,在电磁场里工作的人患白血病的数量剧增,其中受危害最大的当属电气火车司机,飞机乘务员和核电站的工作者。

因此专家指出,如果能有简单而便宜的方法能够让人们减少某种物质对自己的辐射,即便这种辐射被科学怀疑是极微小的,这样的方法也值得提倡。大规模的电磁污染防治可以通过在电磁场传递的途径中安装屏蔽装置,使有害的电磁强度降低到容许范围内,这种装置为金属材料的封闭壳体。当交变电磁场传向金属壳体时,强度衰减。电磁屏蔽可分有源场屏蔽和无源场屏蔽两类;通过诸如使电磁污染源远离居民稠密区、改进电气设备、在近场区采用电磁辐射吸性材料或装置、实行遥控和遥测、提高自动化程度等方式进行改善。

深圳先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技术人员指出,电磁波频率越低,穿透能力越强,距离越近,电磁场越强,在40万伏高压电缆下面,电磁波为13微特斯拉;距它30米的地方,电磁波为8微特斯拉;距它200米的地方,电磁波仅为0.1微特斯拉。电磁辐射的传播是随距离、按指数有规律地衰减,距离越长,衰减指数越多。因此在使用电器时,拉开一定的距离,即可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如使用电视机和微波炉时,在距离3米外就可以避免伤害;日常操作电脑时,人体与电脑屏幕保持不少于70厘米的距离,与电脑后部及两侧保持不少于120厘米的距离;经常长时间操作计算机的人员最好身着屏蔽服装。

催生新兴产业

目前,电磁辐射已经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比如电脑操作时间长了电磁辐射会引起头痛和注意力难以集中。人类正面临着电磁辐射的直接和间接伤害。如何抵挡并削弱电磁波的辐射,正成为全球高科技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成为我国“九五”重点攻关项目。而广泛应用于防电磁辐射的吸波材料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

世界上吸波材料的研究始于二次大战期间,本身来源于西方国家为应对军事干扰而进行的研究。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被广泛应用于通信抗干扰、环保及人体保护等诸多领域,电磁辐射是通过热效应、非热效应、累计效应等对人体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伤害,使用吸波材料,可以将电磁辐射降低到国家卫生限制安全标准38微米/平方厘米以下,以确保人体健康。

市场的需求催生了产业的发展,随着防辐射产品不断受到重视,生产防辐射产品的厂家也进行了越来越多的创新,譬如深圳市先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是从事新型电磁波吸波材料开发研究、生产、销售,以及解决系统级、设备级电磁兼容问题的专业高科技公司。从1994年至2000年,先声公司开发出从30兆赫到50000兆赫、吸收率大于90%、并达到可控的新一代高效率、宽频带电磁辐射吸波材料――铁氧体磁介质吸波材料。数年来相继为TCL、海尔、通用电器、长城电脑、富士康、格兰仕、同州电子等公司,提供不同类型的SEM吸波材料,同时又为航天工业部、国防军事、部队院校、国防重点实验室、济南部队装备部合作开发各项应用SEM吸波材料的系列产品。除此之外,许多防辐射服装、食品、防护设备也应运而生。目前在中关村的大型电子卖场,如鼎好、海龙等地,都有防辐射服和防辐射屏出售,在淘宝、易趣等大型购物网站,防辐射产品也十分热销。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国家相关标准的陆续规范、出台以及人们对电磁辐射的日益重视,对防辐射产品的检测和监督标准将日趋完善,防辐射值将成为各厂家推销电子产品的新卖点。同时,对电磁辐射的关注也将催生一个新的产业。

链接一:电磁波强度及衰减距离

现在,专家们正在呼吁生产厂家研制电磁辐射较小的家电产品。但对我们来说,当务之急是学会正确使用现有的家用电器,减少电磁波对自己和家人的影响。以下的表格是日常家电产品电磁波强度及衰减距离,供您日常摆放参考。

链接二:哪些地方的电磁辐射容易超标

1.电脑0.6~1.5米的距离内;

2.居室中电视机、音响等家电比较集中的地方;

3.工、科、医的电气设备及VDT周围;

4.广播电视发射塔周围;

5.各种微波塔周围;

6.雷达周围;

7.高压变电线路及设备周围。

链接三:电磁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1.电磁辐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

2.电磁辐射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害;

篇12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6-0256-01

1 引言

物联网概念是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提出,是指依托射频识别(Radio Fer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和设备,按约定的通信协议与互联网的结合,使物品信息实现智能化管理。RFID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常用的有低频(125KHz~134.2KHz)、高频(13.56MHz)、超高频等电磁波频段。无线信号是通过发射某个频段的电磁波,把数据从附着在物品上的电子标签传送出去,以自动辨识与追踪该物品。电子标签分为有源和无源两种,电子标签中存储的信息,在数米之内都可以被接收和识别。在物联网设备中使用的射频识别技术,与其相关的电磁辐射是否会对人体造成某种程度的伤害、对其他电子设备产生电磁噪声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 物联网设备的电磁辐射影响分析

2.1 对人体的影响

物联网设备发射的电磁波与人体相互作用,可以为人体所吸收,但并不是所有情况下,人们都会被电磁辐射所伤害。电磁辐射对人体伤害的程度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电磁辐射频率。电磁辐射频率越高,机体的热效应就越明显,对人体的伤害越重,在相互作用下,脉冲波对人体的伤害比连续波严重。②电磁场功率。人体周围电磁场功率越高,人体吸收能量越多,伤害就越重。③电磁波进入人体的传输距离。电磁波进入人体越多,对人的伤害就越大,电磁波进入机体的距离与很多因素有关,如电磁波的波段、电流形式、电磁波进入人体角度(入射角)、组织含水量与组织类别、组织的介电常数与电导率等。④辐射时间。电磁场对人体的伤害具有累积效应,人体接受辐射的时间越长,间隔时间越短,伤害就越重。

2.2 对周围电子设备的影响

电磁辐射可直接影响周围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的正常工作,使信息失误,控制失灵,对通信联络造成意外。当医院附近的电工器产生高频电磁辐射时,可干扰脑电图、心电图和血流图设备,使之无法正常工作。当铁路控制信号失误时,会引起机车运行事故。当飞行器指示信号失误时,会引起飞机、导弹或人造卫星的失控。

3 电磁辐射的监测与屏蔽

3.1 良好的监管机制

由于我国电磁环境近场测量设备的研制工作也开展比较晚,目前国产的近场测量仪器及设备存在屏蔽性能差、灵敏度低、频带范围窄、测量费工费时、型号少、精度差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我国相继建立了一批电磁环境实验测试中心。但是,目前我国对电磁环境方面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某一实际干扰问题的防护水平上,物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必然带来各种物联网设备的射频辐射,所以大力研发应用于物联网电磁环境分析和预测的软件。

3.2 良好的屏蔽措施

对于物联网设备附近的人、设备进行屏蔽,比如电磁兼容技术、电磁屏蔽技术、传导回路的防护控制、吸收防护技术、隔离与滤波防护等技术。加强对重要的物联网设备强电磁辐射源的研究,建立电磁环境实验基地,对电磁辐射产生的机理、对人的作用机理、污染范围、分布规律、抑制方法等进行研究。

4 结语

综上可知,物联网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的电磁辐射,如何降低电磁辐射对周围人类及电子设备的影响是物联网设备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篇13

电子烟雾即电磁辐射,是指电场和磁场交互变化所产生的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泄露的现象。电磁辐射的来源有多种,人体内外均布满由天然和人造辐射源所发出的电能量和磁能量。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磁场,地球表面的热辐射和雷电都会产生电磁辐射;至于人造辐射源,包括微波炉、收音机、电视广播发射机和卫星通讯装置等。

电子烟雾的危害

1.热效应:人体的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体内器官的正常工作。

2.非热效应:人体器官和组织存有微弱的电磁场,平时处于稳定和有序状态,当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时就会受损。

3.累积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损伤人体后,如果人体没来得及进行自我修复就再次受到电磁辐射,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

电磁辐射可诱发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突变,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会造成伤害,并直接影响儿童的发育,诱发孕妇流产和不育等等。但是,人们生活在天然磁场里,时刻处于一定能量电磁波辐射环境中,有一定的吸收和抵御能力,当电磁波频率超过105赫兹以上时才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说电磁辐射对人体产生负面效应的前提是超过一定强度(即安全卫生标准限值)。所以,不必草木皆兵、谈电子烟雾色变。

防范电子烟雾小锦囊

战友们既不能谈电磁波色变,将高科技拒之千里之外,也不能视无色无嗅无感觉的电磁波污染于不顾。只要加以防范,就能拨开“烟雾”见青天。

1.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要重视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加强安全防范。对配有应用手册的信息化装备,严格按照指示规范操作,保持安全操作距离。操作通信装备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科学调整训练时间。

2.安装屏蔽防护设备。可选用能屏蔽、反射或吸收电磁波的铜、钢板、高分子膜等材料制成的屏蔽设施,有效防止电磁辐射直接作用于人体。电脑室、网络控制室等场所可安装排风设备,不断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3.科学操作计算机平台。操作通信装备的监视和显示设备时,应保持人体与显示屏正面不少于75厘米、侧面和背面不少于90厘米的距离,最好加装有效屏蔽装置。使用这些设备后,脸上会吸附一些微小颗粒,要及时用清水洗脸,可使所受辐射减轻70%以上。我们常用的计算机显示器辐射强度很弱,对人体无害,不需要加防护屏,品牌机均符合国家标准,自己组装台式电脑时,应选用合格的机箱。

4.减少无线电设备使用。打手机时,手机天线顶端要尽可能偏离头部,观察到信号接通后再移到耳边;持续通话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最好使用耳机。

5.合理膳食加强保健。受辐射多的同志每天可按医嘱服用定量的维生素C,或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如辣椒、柿子椒、香椿、小白菜、胡萝卜等;可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西红柿、瘦肉、动物肝脏等。通过采取科学的饮食保健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电磁辐射对人体造成的影响。

TIPS:电磁辐射源及辐射指数

在生活中,有影响的电磁辐射分为天然电磁辐射和人为电磁辐射。雷电等电磁辐射属于天然电磁辐射,通信设备、雷达等属于人为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源包括:

1.电脑、电视、音响、微波炉、电冰箱等家用电器;

2.手机、传真机及通信站里其他通信设备;

3.高压电线以及电动机、电机设备等;

4.飞机、电气铁路等;

5.广播、电视发射台、手机发射基站、雷达系统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