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3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煤矿生产中的安全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X75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2-56-1
0引言
现阶段,随着社会对现代化能源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方面的要求的逐渐提高,不断加强对煤矿采煤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已经成为各煤矿企业的发展目标。同时,在采煤过程中,不断加强安全管理,以确保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也是政府、社会及企业员工个人的需要。
1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对于煤矿企业来说,由于其涉及范围较广,对其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在采煤过程中,特别是井工煤矿,道路狭窄、粉尘浓度与噪声都比较高,工作人员需面临着机械、电气伤害及高处坠物等事故的威胁,生命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总的来说,中国煤矿企业的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基础还比较薄弱,缺乏抵御灾害的能力,在安全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1工作人员的素质较低 缺乏安全生产意识
在煤矿企业中,由于其采煤过程中缺乏先进的技术设备,导致所招收的员工素质都比较低。如主要生产管理人员缺乏较高的素质,直接导致整个生产管理的水平较低,而部分从业技术人员由于没有接受过专门技术教育与培训,不仅不熟悉国家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而且其技术水平也无法实现整个工程的安全生产。特别是采煤过程中,大多数一线员工都是农民工,仅仅只是靠体力来工作,这就直接促使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培训流于形式,发挥不了任何作用,最终促使伤亡事故发生。
1.2缺乏安全生产的责任机制 技术水平落后
据历年来煤矿企业出现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其大多数都是由于企业违章、违法生产与开采造成的。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往往只重视煤矿开采量与经济效益,安全生产责任机制完全发挥不了作用,更多重视于效益,而不是安全。而且一些责任机制的贯彻与实施也没有形成与之对应的预案、设施及处罚等环节的配合,直接导致采煤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及预防营救措施都得不到全面落实,一旦出现了安全事故,就会造成巨大损失。同时,由于现今大多煤矿企业普遍都是家族式管理或个人管理,缺乏科学管理机制和高度安全意识,且缺乏先进的安全技术设备,使安全生产得不到切实保障。因此,为有效提高煤矿采煤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引进新设备、提高其生产技术水平是煤矿企业获得长期发展的关键。
2煤矿采煤技术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中,离不开对煤矿采煤技术的分析与研究,传统的采煤技术普遍采用爆破技术并使用单体支柱形式支撑工作面,整体机械化程度较低,且在通风巷道与作业巷道布置方面问题也较多,而这些问题当前的一些小型煤矿企业中仍然存在,为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当前,中国部分煤矿企业由于缺乏现代化技术管理与安全管理,在采煤技术的选择方面还比较落后,创新程度不够,且对采煤技术规程也缺乏安全性分析,在采煤过程中片面地追求利益,管理方式落后,从而造成了煤矿事故的发生。
提高煤矿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基础是对现有煤矿采煤技术实施全面改革,即选择先进的采煤设备,并对传统的采煤技术实施优化,将其转化为新技术,从而有效地保证中国众多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因此,在煤矿采煤过程中,需要将采煤技术与安全管理作为整个煤矿企业实现安生生产的重要构成部分,以有效避免安全事故出现,从而为煤矿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3提高煤矿采煤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对策
3.1提高安全认识 强化安全管理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最主要的目的是保护人的生命与健康,是对各企业展开经营活动的最基本要求,不仅可给人们带来幸福,促进社会的有序发展,而且可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促进企业长期发展。因此,人们在日常生产实践中,需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规律,对灾害事故行为要有防范意识。
(1)对于煤矿企业工作人员来说,需对其实施安全教育培训,以促使其全面掌握安全操作的相关技能,从而为在实际采煤过程中做到按规章操作;(2)对于煤矿企业管理者来说,需对其实施安全管理,并要求其做好接受安全管理的模范,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以帮助其获得科学、有效且利于安全生产的管理能力;(3)由于安全生产是各方人员长期努力的结果,而事故的发生就是安全管理出现弊端的表现,因此,在煤矿企业,就可通过直接实践与间接实践以提供所有员工与管理者的安全管理意识,要求煤矿企业内部所有人员都学习专业的科学理论知识,并全面把握理论与实践结合后的规章制度,从而在整体上提高煤矿企业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避免煤矿安全事故发生。
3.2强化安全生产培训
实施安全生产培训,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教育那些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人员采用何种措施去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以保障个体的生命安全,也是各级管理者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表现,是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根本性保证。而安全生产培训的方法,就是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与学员以实现共同的培训目的,并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方式的总称。完全通用的最佳培训方法是不存在的,但是,针对特定企业定工作活动最佳安全生产的培训方法是存在的,因此,对于培训的管理者来说,其另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努力地挖掘本行业的根本性特征,以寻找出最适合本企业的安全培训方法。
4结语
煤矿的采煤技术与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管理人员加强对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的重视,加快对安全基础设备的建设,强化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并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设备,从各方面着手以杜绝煤矿伤亡事故发生,以保障煤矿企业长期发展与社会稳定。
在煤炭企业生产中,生产技术和信息管控工作交互构成了生产调度的核心主体,使其同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紧密相连。各大煤矿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调度管理工作,努力提升其在安全生产系统中的地位,发挥其指挥主导作用,对煤炭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的协调。每一级调度室应遵照生产作业规划和高层管理意愿,对生产线的筹备工作、生产进展状况予以时时监控查验,对妨碍生产安全顺畅运行的不良要素予以及时发现、处置和清除,同时对生产内部运作不均衡的状况予以调整,让生产部门与有关协助部门关联紧密,调配和谐,发展协调,进而推动企业形成高效能、整体化的有机体,从而使生产项目的各项任务指标、安全事项,经济效益完成更好、获利更高。强化调度管理工作,对生产中各个环节中断有很好的规避性,能够让生产流程均衡化、部门运作秩序化,实现调配和谐,生产能效发挥至最大的目标。煤矿调度部门是煤炭企业管控工作的核心组构,是总生产的引领机构,是高层对企业调配各项生产的指挥部门,对促进采矿生产的指挥精准、灵动、快速等目标实现有重要的作用。故而本文侧重对煤炭安全生产中的调度管理核心性、关键性予以探究,以求让煤炭企业的生产安全、调度有序,成效更高,进而推动国内煤矿生产的更安全、更稳健、更和谐发展。
一、煤矿调度管理工作的四大特点分析
(一)工作的连续性。煤矿生产工艺的特殊性决定其生产有着不间断、连续化的特质,因而煤炭企业的调度工作者在工作中不能擅自离岗,无故离职。为了确保调度工作的不间断,企业多会用三班轮换的工作组织来安排调度工作者。煤矿调度工作指挥能效的提升,可推进煤矿企业对生产规划预定任务的快速达成,提升生产的安全度。因煤矿调度工作的连续性特质,在对煤炭企业生产环节中的矛盾、问题都能及时处理,所以调度工作素来有煤矿第一值班室的特殊称谓。
(二)严格的时间性。在煤矿生产调度工作中,在强调调度工作者对生产中的各类问题、矛盾作出及时反应、上报高层领导的同时,也担负着将高层领导的生产规划、指令信息快速传递给底层工作者的职能。面对煤矿生产中发生的较大的突发安全事故时,职工生命、企业利益都是由分秒来计量的,所以只有调度机构对自身工作认真尽责,才能对事故作出及时、准确、有效的处理,从而缩减事故发展的时长,缩小煤矿事故突发比率,减少事故带来的人身伤害和企业的经济损失。
(三)信息的权威性。煤炭生产中调度部门是核心管控机构,对煤矿日常生产作业有着较强的指挥性。在生产信息的传输上处于中间枢纽环节,也就是涉及生产的各类、各层级的信息都要汇集于此,流通于此,从而实现信息调配的综合性、权威性。所以当前,在很多企业,尽管调度机构的设置仅作为企业中一般管理科室,每一层级机构都需遵照调度指令的要求,切实贯彻和执行,确保了生产的有序进行。
(四)知识的综合性。煤炭生产调度工作要时时监控和接受各类生产信息的处理,在这一过程中就要求每一个调度工作人员具备各类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内各类事态作出快速、正确处理反应。这对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巨大作用。所以,作为一名优秀合格的调度员必须要对煤矿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策略、安全防范有足够的认知,对国家的生产安全规则条例详尽了解,切实落实生产的每一安全指令,实现业务安保的高能效。
二、新时期煤矿安全生产中调度管理工作的地位与作用
煤炭生产工作特性有:第一,煤炭生产多数为井下运作的工作模式,生产的环境差,工作者往往要在地底下几百米的深井中劳作。所以,水、光线、电等缺乏且受限,同时还有高度的不安全性。如产煤时的烟尘让人的呼吸系统被损害,瓦斯等气体的威胁力更大,直接扼杀人的生命。还有地下水的渗漏、岩石的坍塌等多类不安定、不安全的要素潜存,让煤炭产业的安全成为重中之重。第二,煤炭生产的工作类别多,操作工序较为繁杂。煤炭生产的特性让煤产业企业创设可对整体生产予以调控的生产调度部门,对于恶劣、繁杂空间内的各个煤炭生产环节予以组构和调配,处理生产潜存矛盾和难题,让煤产业的工作顺畅、流程稳健、运行高效,进而达成煤炭的持久性生产。煤矿调度机构对煤炭的生产有督管、指挥能效。
三、煤矿调度管理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分析
煤炭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较大的不稳定特性,对生产的安全运转有巨大负作用。因而强化煤矿的各级生产中的调度管理,推进调度引领能效的发挥,进而对煤产业企业的稳健、谐和发展有更大的促进力。
(一)提升煤矿调度工作人员的培训。煤矿调度的工作品质提升、对安全生产的保障能效发挥更充分,就需煤矿调度机构对每一调度工作者在固定时段提供教育学习、技能培训,让调度者的自身素养、知识综合、专项能力都有较大提升,让他们对煤矿调度的工作理论有更深层的感知和学习,进而增进工作者的调度责任心、指引导向能力,同时掌握煤矿调度中所需设施的各项操控方法,并熟练化。煤矿生产的特性事故发生时,能头脑清醒,不乱、不慌、有序、科学地应对、处理。
(二)健全完善煤矿调度部门规程。煤矿管理机构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体制,并切实将体制规定在生产各个环节予以落实,让煤炭的生产机构和成员都遵照规章工作,进而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性,缩减各类煤炭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可能性,进而让煤产业企业有较高的经济获利,当然,煤炭生产的调度机构需归总以往的调度经验,提升煤炭调度工作品质,大力探求煤矿调度效率提升的新策略、新手段。在执行煤矿生产的调度环节,需对煤炭生产核心环节予以验查、巡检,对潜藏问题、不良要素、不安定问题等及时记载、回馈,对已生成的问题则科学、高效地处理。同时将煤炭生产核心工程归入实时督管、指引范畴,对违法规章的活动严肃惩处,让煤产业企业的生产安全度更高。
(三)加强煤矿生产调度人员的应急能力。煤炭的生产有自身特性,若安全类的诸多潜藏威胁不能很好察觉,则会让事故突发、频发。因而对煤矿生产的调度者有较高的应对能力、验查能力,并在事故突发时,头脑理性,不慌、不乱,有序处置,尽全力缩减煤矿各项损益,为生产者树立安全屏障。
四、结语
综括而言,煤矿调度是促进煤产业企业生产规划达成的策略,是对生产环节中的协助、链接的保障。它是企业的管理体系中的核心组构、也是专业化的工作。调度工作与煤矿安全管理息息相关,各级煤矿企业应当大力加强调度管理,将其作为安全生产系统的指挥部和参谋部,使其担当起集中指挥煤炭生产全过程的责任,真正成为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指挥中心。在煤炭日常的安全生产管控内,调度是不可缺失的工作项目,不仅有引领能效,还有参照能效;各个层级的调度遵照煤矿三类规程运作:遵照作业规划和高层管理批复,对生产环节内的各个筹备项目、生产进程予以查验;对影响要素予以探查和去除,达成生产规划目标、对生产内不均衡情形予以调配,强化生产弱势环节,增进生产和协助部门的关联性、调配性,让企业的工作更为谐和,进而组构成高效运作的有机体,提升到了生产的安全性、促进了企业的经济获利。煤产业各项工作的有序化、生产的安全化,离不开煤矿调度,因此煤矿调度是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李银柱,关辉.综合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在煤矿调度工作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12
[2]程岳东,张铭清.浅谈煤矿安全生产中调度工作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6
[3]关宇.浅谈煤矿企业调度工作信息[J].煤,2012,7
[4]屠震宇.浅谈调度工作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J].科技资讯,2014,4
煤矿调度作为煤矿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煤矿生产指挥的快捷性、灵活性、准确性以及提高煤矿生产效率、生产安全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调度管理在煤矿生产中的必要性、宗旨、任务等阐明其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
1 做好煤矿生产调度管理工作的原因
1.1 调度工作的必要性
煤矿生产过程一般是在地下进行的,且不分白天黑夜轮班换班持续不断地进行生产。所以为了保证煤矿在持续不断的生产运作中稳定、安全生产,就要有很好的外部调度,协调好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挡手问题,克服生产薄弱环节,保证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全面完成。总之,必须要严谨,具有权威性,以确保生产过程平稳有序进行。
调度在煤炭生产系统中处于指挥部和参谋部的地位,它能对同级单位代替企业领导行使调度职权,起着集中指挥的主导作用,肩负着指挥矿井生产系统安全高效稳定运行的重任。调度管理也是一门综合性、专业性比较强的技能。一方面,一名专业的调度人员必须具备比较专业的煤矿生产相关知识,比如采掘、机电、运输、“一通三防”等比较专业化的知识。另一方面,作为统筹全局的调度管理人员,还要掌握统计、策划、计算机技术等管理知识。调度管理人员只有同时具备这两方面的才能,才能真正做好调度管理工作,使得煤矿稳定安全生产。最重要的是调度员必须在一点一滴的日常工作中把每一道关把好,并逐渐从中积累经验,精心组织,科学调度,保证煤矿生产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1.2 调度工作的重要性
(1)调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门与管理相关的科学,联系各个环节,各层工作,在生产中发挥组织、协调、平衡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调度管理工作在煤炭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越来越重要。尤其在实际的管理中,调度已经成为煤矿企业的枢纽。在煤炭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每周的生产调度会、安办会,以及工作质量问题等等,调度室都要充分的掌握,平衡协调以解决好各类问题。
(2)调度管理不仅能协调平衡好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相关工作,还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创新精神。调度工作责任重大,必须具备一定的权威性,以强力督促每一项具体工作的落实,使每一项工作按规定的时间顺利完成。另一方面,随着科技进步,调度管理工作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都会随之创新,使煤炭生产效率、生产安全性不断提高。
(3)调度成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指挥的枢纽。首先,现如今,企业管理系统复杂,而调度则具有高度的包容性、灵活性、可靠性,可以畅通信息、畅通管理,协商平衡不同工序、不同管理之间的矛盾,使得生产正常运行。其次,生产调度会包括煤炭生产、洗选加工、“一通三防”、地质水文等各个方面。要想使如此繁复庞杂的工作稳定有序进行,就必须得有这样一个具备一定权威性的调度管理统一指挥,指令并督促落实。
2 如何做好煤矿生产中的调度管理
2.1 调度工作的基本任务
(1)依据煤炭生产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安全、均衡生产。
(2)负责综合调度、统计、汇总煤炭安全生产信息等工作。
(3)督促各部门按规章制度进行生产,督促整改重大隐患。
(4)掌握各层面生产经营状态,综合管理,统一指挥。
2.2 调度工作的宗旨
(1)切实掌握并理解《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制度章程,更要按规章制度要求操作。
(2)了解通风、运输、供电、通信等与煤矿生产密切相关的系统的生产状况,以便可以系统地指挥生产。
(3)调度人员需具备较高的素质,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勤恳、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处理问题时也要当断则断,果断精准。
(4)调度人员还要经常进入生产实际当中,深入了解煤炭生产全过程,以便遇到问题时可以自如应对。
(5)调度人员必须具有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具有较强的时间观念,一有问题须稳重果断处理。
(7)反映的情况要真实可信,问题要落实到位,且每一次事件最好有备案,以方便之后借鉴总结反思。
2.3 做好调度管理工作的要求
(1)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隐患整改闭环管理机制,规范隐患治理程序,确保隐患整改闭环管理,有效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采取闭环管理手段,对隐患地点、隐患状况、隐患原因、整改单位、整改负责人、整改时间,建立安全隐患闭环管理台帐,进行一一整改落实,确保安全工作实现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的掌控。
首先要开展危险源辨识活动,各单位对所有工作的危险源进行充分辨识,同时制定危险源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汇编成册后,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并考试,提高员工识险、避险、排险的能力。
其次要对排查出的各类隐患实行分级管理和闭环整改。各级管理人员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开具隐患整改通知单,责令被检查单位立即或限期整改。对各级管理人员及安全监察员实行“谁检查、谁负责、谁复查”的检查责任制,对被检查单位的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落实,全面推行安全隐患的“闭环管理”,做到措施、人员、时间、奖罚“四落实”,并进行复查验收,直至隐患完全消除。
最后要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公司除进行大规模的季度安全检查、周安全抽查、跟班管理人员安全视察、安检员专职检查外,根据不同时期安全生产特点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顶板管理、“一通三防”、机电运输、火工品、雨季“三防”(防洪、防水、防雷电)等专项检查。通过安全隐患排查和闭环管理,有效地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实现安全生产。
(2)管理人员井下检查要做到不空班、不漏班,做到区域全覆盖,不留死角。井下检查不能避远就近。从时间上,要保证三个班都有管理人员在现场进行巡查,不留空挡;从区域上,要覆盖井上井下所有工作现场巡查到位,不留死角;从内容上,要围绕安全生产的方方面面进行巡查。
按照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权限,岗位职责划分管理区域和管理重点,实现走动无死角,管理无漏洞。特别要加强井上下边远地点、分散岗位的走动巡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细致。
(3)安全管理的重点区域和专项工程,安排专职安检员,实行跟班、带班人员蹲点管理办法,敢于“破三惯、灭‘三违’”,确保作业现场安全。
3 结语
调度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至关重要,必须做好调度管理工作,并不断改善调度管理的方式,提高调度人员的素质,促进煤矿生产高效安全稳定进行。
参考文献:
科技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煤矿企业的机械化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不断对新工艺设备和技术进行应用,这在提高煤矿开采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对煤矿安全生产中所使用的机电设备的管理要求。
1 加强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
1.1 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现阶段,我国多数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应用的机电设备都出现了老化现象,在具体生产过程中缺少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部分机电设备的养护和维修都存在较为严重的技术问题,对煤矿企业的生产造成了重大影响。我国煤炭企的固定资产中的50%左右都为开采设备,其是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键因素。由此可见,在煤矿企业运行过程中,如果无法通过合理的措施对机电设备进行科学管理,会对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巨大影响,将会提高煤矿企业的开采成本。因此,加强对煤矿企业安装生产管理,是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一项有效措施。
1.2提升煤矿开采效率
机电设备管理是煤矿生产的基础,在煤矿开采企业中,机电设备管理的范围十分广泛,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涉及到多种专业技术和不同类型的机电设备。因此,在具体煤矿开采过程中,需要依据煤矿开采企业的情况,构建机电设备管理小组,指派专人对机电设备进行定期维修与检查。如果发现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问题进行排查,确保机电设备的工作效率。
1.3提升煤矿开采的安全性
煤矿开采是一项危险性较高的行业,近几年频繁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给国家和群众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安全是煤矿生产的第一要素,依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煤矿开采过程中出现的瓦斯爆炸有40%都是因为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电火花而引起的,而矿井下发生的重大火灾超过80%都是因为没有采取科学的手段对机电设备进行管理而引起的。
2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理念落后
现代许多煤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盲目追求眼前利益,没有重视更新管理理念。目前设备管理处于经验管理和科学管理阶段,只有个别企业在机电设备管理过程中采用了现代设备管理理念,但是在从实际推行情况来看,还受到外界各项因素的冲击与干扰。现代煤矿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忽视了管理理念所带来的后果十分明显,依据相关统计显示,有30%-40%的机电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管理理念落后而引发的。一些现代设备管理理念,在煤矿企业中也很难接触到,例如机械化、信息化等。
2.2机电设备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煤矿企业环境差、条件艰苦、风险等各种不利因素,导致优秀的机电工程方面的技术人员不愿意从事煤矿机电行业。部分高校毕业生,因为企业所采用的激励措施不到位,在工作岗位上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多数都选择跳槽,导致煤矿企业的机电专业人才流失严重。虽然一些机电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没有对设备管理理论和煤矿企业理论进行系统学习,在机电管理过程中仅凭经验进行,无法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2.3机电管理部分职能作用得不到发挥
许多煤矿企业内部都设有机电科,其是专门负责机电管理的一个部门。我国煤矿企业机电科的工作主要有两项,分别是机电设备管理与机电生产。但是,多数煤矿企业中的机电科员在具体工作中将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生产上,对机电设备的管理重视程度不足。这样忽视设备管理智能,导致机电科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国内的许多煤矿企业在人力资源控制上,为了降低成本,对机电科的编制进行压缩,这样容易导致机电科管理员出现真空现象,设备管理工作经常会处于空缺状态,无法体现设备管理作用。
2.4设备管理体制不完善
煤矿企业中的管理层多数只关注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产量,对煤矿开采中所应用的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这也导致了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直接原因。
机电管理部门煤矿企业的重要安全部门,其在煤矿企业中的主要任务就是煤矿开采过程中所使用的机电设备进行管理与维护。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煤矿企业中的机电管理部门如同虚设,将所有工作的重点都放在了生产上,并没有对机电设备进行科学的管理与监督。此外,在煤矿企业内部并没有设立专业的管理队伍对机电设备进行定期维修与检查,这样将会导致煤矿企业中所使用的机电设备的异常情况得不到解决,煤矿开采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3 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合理措施
3.1合理转变观念,加强对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视
目前,我国多数煤矿企业在机电设备管理上仍然采取“什么时候坏掉,什么时候维修”的管理方式,这与现代机电设备管理理念相违背。因此煤矿企业必须要转变观念,实现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科学管理。
煤矿企业中的领导和机电设备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维修理论和设备管理理论的学习。并且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调动职工管理机电设备的积极性,使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机电设备管理中,形成全面管理机电设备的局面。转变错误的煤矿机电设备管理观念,提高重视程度是确保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合理性的有效措施。
3.2提升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煤矿企业的从业环境相对来说比较艰苦,加上企业内部的激励制度存在问题,很难留下高素质人才。企业煤矿开采如果缺少专业技能,缺乏经验,容易引发开采事故。频繁发生的安全事故会引发人员恐慌,引起人员流失。由此可见,煤矿企业需要制定科学的激励制度,提高机电设备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人对煤矿企业中所使用的机电设备安全应用会造成直接影响。由此可见,提高煤矿机电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意义重大。
煤矿企业需要加强对一线工作人员的培训,通过例会等各种不同的方式,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选择恰当的时间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员工处理机电设备故障的能力,提升员工的专业水平。一线工人的综合素质对煤矿安全开采会造成一定影响,只有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思想,才能确保机电设备管理的安全性。
3.3提升煤矿机电设备的运转水平
煤矿生产中,机电设备现场管理水平生产的安全性会造成直接影响。在此背景下,机电设备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职能和生产职能,并且需要与煤矿企业中的其它部进行合作,构建一套标准的检查评分制度。制定科学检查评分制度,使设备维修、上岗制度、工作制度都能够有章可循。同时应当在此基础上,突出监督考察制度在煤矿机电管理中的核心作用。矿井生产相关职能部门要发挥自身管理职能,各项操作都需要严格依据相关标准规定进行,应用系统考核和检查方法,确保煤矿施工现场所使用的各项设备的运行都处于正常状态,使设备的运行效率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整个工作的核心是管理人员需要依据工作面的具体情况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检查、保养,确保机电设备故障不过班,禁止机电设备带故障运转,及时发现机电设备中的故障与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3.4完善机电设备管理体制
对机电设备管理部门的体制进行完善,构建机电设备管理制度。对机电设备的维护制度和管理制度要认真执行,对员工使用设备安全行为要进行规范。依据机电设备应用的具体情况,对设备的维护、操作、检修等各项内容进行规范,从而使机电设备中的每一环节都能够找到相应的制度遵循。适当转换机电设备管理部门在工作中的重点内容,转移煤矿开采工作的中心向煤矿安全生产方向转移,使其具有安全生产管理权利,同时还应当在企业内部构建合理的绩效激励制度,提高机电设备管理技术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积极性。煤矿企业中所使用的机电设备,每日都需要在高负荷下运作,工作强度较大,因此需要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检测与诊断。机电设备检修,不仅能降低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几率,而且也需要延长机电设备的使用年限,降低煤矿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4 结束语
煤矿生产中机电设备管理对确保煤矿开采的安全性来说意义重大。提升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水平要从小事做起,对使用的机电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出现异常情况时要及时维护,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及时转变观念,加强对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视,提升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煤矿机电设备的运转水平,完善机电设备管理体制,从多方面加强对煤矿生产中所使用的机电设备的科学管理,从而确保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邢建东,王敏.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3,15:164
[2]王欣欣.加强机电设备管理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5,29:169
[3]王鹏彬.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9:148149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6-0000-01
Management of Computer in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Wang Qin
(Coal Bureau,Lemin Town Coal Tube Station,Liupanshui553500,China)
Abstract: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energy demand is growing.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energy of coal,its safety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particularly computer technology in the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application for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provides an effective means of monitoring,so that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has been a qualitative leap in the efficiency of coal production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Keywords:Coal;Safety;Computer;Management;System;Hardware
计算机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管理,是一个牵涉面广、技术难度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关系到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同时反应了一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和管理效率。
一、计算机硬件系统管理与维护
(一)计算机机房管理和维护
1.机房环境的维护:机房的环境管理和维护主要包括电气环境、温度与湿度、防尘与通风、防雷与防震、防火与防水等方面。
2.电气环境维护:电气环境的要求主要是指防静电要求和防电磁干扰等。防静电方面要求机房地板、墙壁应做防静电处理。电磁干扰对设备的硬件和软件都有可能造成损害,在设备在安装时,应与临近用电设备保持一定的距离,必要时机房应采取屏蔽措施,以免临近设备之间相互产生干扰。
3.温度与湿度:温度偏高易使机器散热不畅,使晶体管的工作参数产生漂移影响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严重时还可造成元器件的击穿损坏。湿度对设备的影响也很大,空气潮湿,易引起设备的金属部件产生锈蚀,并引起电路板、插接件和布线的绝缘降低,严重时还可造成电路短路。空气太干燥又容易引起静电效应,威胁设备的安全。
4.防尘与通风:为了机房的防尘和通风一般应安装空调过滤器。经常清洁空气过滤器,提供经过滤的空气,使室内为负气压。定期开启门窗换气通风,减少机房腐蚀性、潮湿性、易燃易爆性气体累积。
(二)计算机硬件设备管理
计算机的硬件设备(网络设备、服务器等)因为使用频率高,所以硬件的损坏率也比较高。为了保证机房正常运作,提高设备的正常工作率.硬件设备的及时维护是十分必要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硬件设备登记台帐记录制度。
2.建立硬件设备定期维护管理和定期检查制度。
3.建立硬件设备备用库,保证已损设备得到及时更换。
4.建立硬件设备故障记录表,使得故障发生时能得到快速维修。
二、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
(一)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安全
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安全主要包括系统的安全、病毒的防范工作、数据的保密三方面。
1.从软性和硬性方面加强对系统的安全保护。软性指的是对网络设备及服务器的各种账号密码实行动态密码管理,并定期更新操作系统;硬性指依靠其他设备保证系统的安全,目前我们采用了防火墙,入侵检测以及VPN等设备全方位地保障机房数据的安全。
2.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发展,网络病毒花样翻新地涌出,黑客攻击以及网络犯罪数量剧增。信息与网络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因此,提高计算机网络的防御能力,加强网络的安全措施,增强操作人员网络安全意识,确保网络系统安全运行。病毒的爆发可造成网络的瘫痪,公司正常的生产和工作业务无法开展,严重时会带来数以万计的经济损失。企业需要对病毒采取防范措施,采取整体购买防病毒软件和在公司网端出口处架设硬件放火墙和入侵检测来实现病毒的防范,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3.信息系统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业务数据,数据的安全牵涉到公司的各个方面。重要业务系统采用磁盘阵列存储方式来保证数据的存储安全。集团公司还建立了一套高效的数据备份和故障快速恢复系统,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各系统中数据进行备份,确保系统一旦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
(二)用电安全
加强计算机用电管理,尤其是机房内的用电管理。由于机房的电线线路错综复杂,任何一处的差错,小则可能引起设备的损坏,大则可能引起火灾,造成人员的伤亡。所以管理中用电安全十分重要。目前机房采取的是双路供电及UPS电池的方式保证机房的用电,对于其他与机房无关的设备禁止接入机房内电源,同时定期对机房电源进行安全检查以防隐患。
(三)设备安全
机房内的设备主要包含服务器、网络交换设备等等,日常需要做好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进入机房需要有台账记录,对于非工作人员严禁进入机房重地。同时企业做好24小时的机房值班工作,保证机房内设备的安全。为了避免自然灾害对机房设备的损坏。公司对机房内重要设备都安装了防雷装置.以防在夏季雷雨季节被雷电击中损坏。
(四)计算机系统数据安全维护与软件管理
1.建立应用系统安装配置文档,完整保存服务器及网络设备的驱动程序、保修卡及重要随机文件和光盘,以备服务器损坏能够快速恢复系统正常运行。
2.定期巡查各应用系统的运行日志,并做好记录,形成完善地信息系统运行日志台账。
3.建立系统运维管理操作登记制度。对个系统实施严格的安全与保密管理,防止系统数据的非法生成、变更、泄露、丢失及破坏。管理员修改网络设备和服务器上运行软件配置时应该做好修改事由、修改记录和修改时间等相关信息的登记工作,以备查阅
三、计算机从业人员管理
在煤矿企业中的计算机从业人员,由于所处的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为了保障其一线生产工作人员的生命的安全,需要从各方面提升素质:
(一)加强宣传和学习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落实计算机安全管理中的相关责任人,有效防止各种计算机安全隐患的发生。
(二)掌握正确的计算机使用方法,了解计算机安全隐患,减少错误操作造成的计算机故障。
(三)加强计算机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培训。根据企业生产情况,组织计算机工作人员,实施定期在职培训或脱产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