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4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生命健康监测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为准确了解和掌握2007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筛选、排查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工作,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采用教育部研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的4个心理量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中国大学生健康量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和《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对昆明大学2007级1917名新生进行心理测评,以便及时发现和帮助有心理困扰的学生,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测试基本情况
(一)测试对象
昆明大学2007级全体新生。本测试发放问卷1 917份,有效问卷1 832份,有效率为95. 6% ,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9. 59士1. 18岁。其中经济系520人,旅游系428人,艺建系460人,电机系332人,社科系92人;男生953人,女生879人;汉族1362人,少数民族466人,民族缺失4人;独生子女470人,非独生子女1 350人,是否独生子女缺失4人;理工类632人,文史类1 036人,文体艺术类164人;来自大城市182人,来自中小城市256人,来自小城镇298人,来自农村1 096人,家庭所在地缺失10人。
(二)测试方法
测试工作是在昆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老师的指导下,由经过培训的测试者主持,采取团体测试的方式,按照统一的程序组织。施测时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一般在90分钟左右完成。问卷和答题卡均当场发放,当场收回。
(三)测试时间
新生人学后半个月至一个月内。
(四)关于《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的说明
教育部制定的《中国大学生心理测评量表》,是我国首份本土化的大学生心理测评表,包括四种心理健康相关量表。
《中国大学生生活应激量表》,利用这一量表可以测量一个人在一段时期内所承受的精神压力,也可以用来筛查出那些可能需要给予特别心理关照的学生,该量表共85个项目,包括学习、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家庭和发展等领域常见的压力源,包括各种应激性生活事件和日常琐事。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该量表用于测量心理困扰症状,可以作为主要筛查工具,用来发现可能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以便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帮助。量表共104个项目,包括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社交退缩、社交攻击、偏执、强迫、依赖、冲动和精神病倾向十二个维度,要求被试对各个项目从(1)“没有”到(5)“总是”进行主观评价。
《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该量表从适应的角度来评估个体心理健康所达到的水平。量表共有60个项目,从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和满意度适应7个不同的维度来评定大学生的适应情况,要求被试对各个项目从(1)“不同意”到(5)“同意”进行主观评价。
《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该量表用于测量人格或性格特征。量表共68个项目,从活跃、爽直、坚韧、严谨、利他、重情和随和7个维度来评估大学生在人格上的差异,要求被试对各个项目从(1)“非常不符合”到(5)“非常符合”进行主观评价。
(五)统计T具
统计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测试数据进统it分析。
二、《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测试结果
(一)本样本被试在各个分量表及总分的描述统计及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经单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昆明大学新生在各分量表以及总分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
(-)各系、全校和全国常模在各分量表上的平均数比较
1.昆明大学和常模在各分量表上的平均数比较
从图中可以看出,昆明大学学生在各分量表上的得分以及总分均高于全国常模,说明昆明大学学生感受到来自学习、生活、社交,家庭和发展方面的压力均大于全国大学生的平均水平。其中,来自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压力较大,来自家庭的压力相对全国常模来说比较大,应激事件所引起的压力主要在生活事件上,并且对事件的评价认为是负性事件的分值较高。
2.各系总分和全校以及常模总分的比较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校2007级新生所体验到的压力均高于全国常模水平,而其中旅游系总分最高,艺建系次之,其他三个系的筛选比率相差不大,只有不到8%的学生体验到了较大的压力。说明在过去的一年里旅游系承受了较大压力的学生多,来自学习、生活、发展、社交和家庭的问题对
这些学生产生的心理影响较大。
(三)标准分总分各分数段的频次分布
按照中国大学生常模的标准,我们也把样本被试按照总分标准分分成六个压力水平,各压力水平的T分数区间及被试人数分配见表2。从表中看出,昆明大学学生压力水平的T分数集中在41分以上,说明在过去的一年里受测者承受了较大的压力;来自学习、生活、发展、社交和家庭的问题对受测者产生的心理影响较大。
(四)本样本总分的总体分布状态
为了考察本样本被试总体的一个大致分布情况,我们考察了其分布状态,结果发现该样本被试的总体分布呈正偏态趋势。
三、《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且表》测试结果
(一)本样本被试在各个分一表的描述统计以及与全国常模的比较,见表30
经单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除躯体化维度外,昆明大学新生在各分量表以及总分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 < o. 001),说明昆明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全国大学生的平均水平,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二)各系、全校和全国常模在各分一表上的平均数比较
1.昆明大学和常模在各分量表上的平均数比较.见图30
从图中可以看出,除躯体化维度,我校大学生在其余各维度,特别是在攻击、偏执、冲动、抑郁、自卑等纬度上的得分均比全国常模低,说明我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全国常模;我校学生在躯体化维度上的平均得分高于全国常模,这个结果说明我校学生普遍存在躯体方面的症状,自我感觉身体不适感居多。
2.各系总分和全校以及常模总分的比较,见图40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躯体化维度上,经济系的得分最高,说明经济系学生的躯体化症状最严重,而电机系学生的最轻;在焦虑维度上,五个系学生的得分都比较高,说明o7级新生的焦虑水平都比较高,而经济系学生和社科系学生的焦虑水平又更高;在抑郁维度上,艺建系学生和旅游系学生的抑郁水平最高;在自卑维度上,电机系学生的自卑感最低,其他四个系学生的自卑感没有太大差异;在社交退缩维度上,艺建系学生的得分最高,说明艺建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不够主动;在攻击性维度上,社科系学生得分最低,可能与他们比较注重人文气息有关;在性心理障碍方面,我校学生的总体得分均不高,说明我校学生的性心理比较健康;在偏执维度上,经济系、旅游系和艺建系学生的得分较高,社科系和电机系学生得分较低;在强迫维度上,我校学生的总体水平都高,说明07级新生的强迫症状很明显;在依赖维度上,我校学生的总体得分也比较高,说明学生们的依赖思想比较严重,以后应该加强独立性方面的教育;在冲动维度上,旅游系学生的得分最高。总体来看,我校学生的精神病倾向不明显。
四、《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测试结果
(一)本样本被试在各个分量表及总分的描述统计,见表4。
结果表明,我校学生的适应能力比较好,特别是对人际关系和择业方面的适应均比较好。
(-)不同院系学生在各个分量表及总分的平均数,见图5。
不同系部之间,电机系学生的总体适应能力最好,经济系次之。但经济系学生在校园生活的适应以及满意度方面的得分比较低,说明在这两面的适应不够好;旅游系的学生对校园生活以及学习均不太适应,总体适应度也不好;艺建系学生的适应能力最差,在各方面的适应都不太好,特别是校园生活和学习适应;社科系学生总体适应还可以,但对大学生活的满意度最低。
(三)标准分总分各水平的频次分布
按照中国大学生常模的标准,我们也把本样本被试按照总分标准分分成四个适应水平,各适应水平的T分数区间及被试人数分配见表So
(四)本样本总分的总体分布状态
为了考察本样本被试总体的一个大致分布情况,我们考察了其分布状态,结果发现该样本被试的总体分布呈标准的正态分布,说明本样本被试总体适应能力的分布比较理想。
五、《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的测试结果
(一)本样本被试在各个分里表的描述统计,见表60
(二)被试在各个分量表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校学生在人格量表各维度上的得分情况都比较好,说明我校学生在人际交往、为人处事等方面都比较好。其中,随和维度上的得分最高,说明我校学生总体与人为善,灵活热
清。在严谨维度上的得分较高,说明我校学生做事认真,遵守规矩和自我克制,同时有追求新异的倾向。在利他纬度上得分较低,说明我校学生注重成功和成就,同时也注重方式和手段的正当性。五个系之间学生的情况区别不大,只是社科系和经济系在严谨方面得分比其他系略高,社科系在爽直和重情两个维度最低,但在严谨和随和方面又是全校最高,说明社科系的学生与人交往平和、处事坚持原则。电机系学生在活跃方面得分比其它系略高,说明他们与人相处更平和、自然,但不够主动。
伴随中学生的学习压力的增加,近些年来中学生的健康状况较差,因此为更好的了解和改善中学生的健康状况[1],本文中对2007年昌吉某中学的3152名学生的体检报告结果进行分析,进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现详细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昌吉某中学的3152名学生的体检报告结果进行分析,其中男性学生1624名,女性同学1528名,年龄14~16岁,平均年龄(14.50±1.00)岁。
1.2体检项目 考生体检项目有内科、外科、眼科、五官科等4大项目16个小项。其中: 内科含心脏病、肺病、高血压、低血压、肝功能检查; 外科含下肢静脉曲张、残疾OR畸形、身高、体重; 眼科含近视、色弱、色盲、全色盲检查; 五官科含嗅觉迟钝(丧失)、严重口吃、 听力3m以下项目[2]。
1.3统计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11.0软件,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
2结果
2.1体检结果 视力低下1323例,视力低下率41.97%;龋齿343例,患病率10.88%;砂眼34例,患病率1.08%;脊柱弯曲3例;患病率0.095%;高血压19例,患病率0.603%,低血压2例;患病率0.063%;先天性心脏病2例,患病率0.063%。
2.2健康教育措施 针对于健康教育结果主要针对于中学生的用眼卫生教育,口腔卫生教育,遗传性疾病的健康教育宣传。①学校加强健康教育宣传,严格每天进行眼保健操,加强用眼卫生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教委规定的减轻学生负担相关措施,减少学生的学习用眼时间。增加生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口腔卫生的宣传和教育,增加学生对于口腔卫生的重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更多掌握口腔卫生的相关知识。②增加家长的健康教育重视,定期开展学生家长的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学生家长对用眼卫生、口腔卫生和遗传疾病的重视程度,获得家长的理解,增加家长对学生的用眼卫生和口腔卫生的监督。尤其是对学生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应严格控制,监督孩子进行口腔清洁,减少龋齿的发生和发展。③提高学生自身对健康教育的认识,积极宣传用眼卫生知识,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平时可利用黑板报、广播、健康教育课等形式进行指导。学生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做到劳逸结合。连续看书1h后要休息片刻, 向远处眺望, 看看绿色树木, 到户外活动一会儿, 做做眼保健操等[3]。
3讨论
相关文献和健康体检结果显示近些年的中学生健康状况明显降低,最为突出的就是视力问题和口腔问题,导致其发生的因素比较复杂,视力问题主要是因电脑、电视、电话的普及,学生学习负担的加重,导致学生的用眼过度,导致视力下降,整体视力水平降低。视力下降不仅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 也直接影响对今后职业的选择, 限制了对特殊职业的选择范围。深度近视较易引起视网膜脱落、慢性青光眼、白内障等并发症, 还可能导致视力永久性损害,主要是因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每天大量食用碳酸饮料、高甜饮料、酸性食物等,严重影响牙齿健康,导致龋齿的发生和发展,导致整体的口腔情况降低。还有其他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脊柱侧弯等疾病,发病比例相对较低,致病因素多为遗传因素,因此预防和早期开展遗传性疾病健康教育[4]。
学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开设健康卫生知识讲座,加强学生健康管理及相关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使他们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生和发展、预防措施和治疗,使之得到家长、学生和学校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学校应努力改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健康优良的环境中增长知识。学校与家长应密切配合,与体检单位相互协作,利用有效资源,使学生易发的常见病、多发病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因此,学校、教师,家长、和相关体检单位要共同担当起对学生教育和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的责任[5]。
本文中对2007年昌吉某中学的3152名学生的体检报告结果进行分析,进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结果显示,目前中学生的健康状况主要是近视、龋齿问题,其他疾病患病率较低同时多伴有遗传病史,因此进行中学生的健康宣教重点为用眼卫生和口腔卫生,遗传病的健康指导等措施,对预防和改善中学生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沈惠芬.无锡市2000~2004年中学学生体检资料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5,22(5):45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35-38.
[3] 孙文会, 王书梅.迈向健康:中小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指南[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107-120.
[4] 孙晓丽. 南阳市2000年普通高招考生体检结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1, 22(5): 453.
2人权与生态法治
由于法律是最高社会规范,是其他社会规范的基础,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文件,是保障社会有序、维护社会公平的最根本措施。人是社会的基础,人权又是保障人的基本生存所必需的权利。因此,所有法律活动,首先要保障人权,任何社会活动不得侵犯人权(人权至上定律),也即人权至上。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要实现生态法治,首先要把生态法治提高到人权保护的高度,把保障公民健康权、公民生态权的理念作为生态法治的理论基础,融入生态法律建设中。
3进行罪因溯源是我国生态法治的关键
目前,我国生态法治的根本障碍是忽视了健康权、生态权,没有对生态违法进行罪因溯源:一是在司法实践上,对生态违法惩治力度偏小,犯罪成本小。二是没有溯源研发者,以致于在暴利的诱惑之下,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转换成犯罪技术方法。三是监管者缺位,为了GDP,对辖区内生态违法熟视无睹,甚至间接参与。四是在立法上违背罪刑相当原则。生态违法犯罪,比投毒罪的犯罪动机与行为更加恶劣,投毒者只是为了泄私愤向被害者投毒,而生态违法者是为牟取暴利向公众投毒;比投毒罪影响范围更广,投毒罪只涉及少数受害者,而生态违法的受害者涉及整个区域甚至全世界;比投毒罪危害程度大,危害持续时间长,投毒罪只影响事件发生的一段时间,而由于生态违法犯罪手段隐蔽,再加上监管者可能的袒护,发现困难,等发现时危害时间已经很长,危害程度已经十分严重,治理起来十分困难,需要长达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因此,我国生态法律建设的关键,是要将罪因溯源理论与方法应用于生态立法与司法。
这些年轻人的热情和执著是目前世界上流行的“量化自我”和“自我健康跟踪”的一个缩影。对健康进行自我测试的理念已有十多年历史了,一些运动员利用一些自测仪器坚持跟踪自己的个人健康指标,~些患有偏头痛、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利用自测仪器关注个人的生活习惯及其对病症可能产生的有利或不利影响。
新颖的健康自测手段
如今,一些为消费者量身定制的高科技跟踪测量器使用起来更简便,测得的数据更全面、更严谨,越来越多的人体验着这些仪器在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所起的作用。例如,上述几位年轻人试验的一种叫做Zeo的测试器,可简单地通过绑在额头上的一条软带跟踪佩戴者的睡眠,软带上的织物感受器将佩戴者的脑电波信息传送到床头边的监控设备上,每晚睡眠的相关数据上传到电脑,用户可据此对睡眠产生影响的天气、光线等环境因素进行了解和分析。
桑尼・沙哈是一位长期失眠者,他也是这项睡眠研究的参与者之一。他发现在睡前几小时戴上一种橙色眼镜更容易入睡。有理论认为,橙色眼镜可阻挡蓝色的光线而在人类和动物身上的研究表明,蓝色光线会对生理节律产生影响。沙哈利用Zeo和另一种称为Fitbit的拇指大小的装置,记录了一个月来的睡眠状况,他发现睡前没戴那种特殊的眼镜,平均28分钟才能入睡,但睡前几小时戴上那种眼镜,平均只用4分钟就能入睡。
也有专家认为,沙哈知道自己在睡前戴没戴眼镜,而他能很快入睡,或许是一种心理作用,即“安慰剂效应”。他们认为,没有大规模的研究表明橙色眼镜可以改善睡眠。但这种眼镜对于沙哈来说确实有效,相对于安眠药物来说,一个价值8美元的塑料眼镜显然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一家名为百思(Basis)的自我健康跟踪仪公司开发研制了一种新款手表,它看起来、用起来都是手表,但却不是普通的手表,实际上它还是一种多功能的“监测器”,能够跟踪测量佩戴者的心率、体温、运动和出汗水平等生理指标,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配戴者一天的活动量和消耗的热量。百思公司的产品主管朱莉・威尔纳希望,生命体征实时反馈信息可激励人们多运动,并倾向于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越来越多新开发的自测工具收集着与健康和行为相关的数据,以帮助人们提高身体健康水平。这款百思手表只是这些新工具中的一种。这些仪器是“量化自我”和“自我健康跟踪”健康新运动的一部分,反过来,这一新的健康潮流也促使了跟踪人们运动、营养,睡眠、情绪等生理指标和生命体征的各种跟踪器应运而生。
风靡全球的“自我健康跟踪测试”潮流
2011年6月,来自全球大约400名电脑程序员、设计师、工程师和医疗保健专业人士聚集在美国加州计算机历史博物馆,召开了第一次“量化自我”年度会议。与会者展示了许多“自我健康跟踪测试”的新创意,包括各种健身显示器、收集和显示数据的应用程序等。绿鹅公司(Green Goose)展示的是一种跟踪监测人体运动的粘贴式传感器,这种布满各种感受器的廉价贴膜可黏附在牙刷、水壶或拴狗的皮带上,追踪人们从刷牙到遛狗等日常活动。还有的展示了智能手机用以监测健康状态的各种扩展功能以及用于监测食物热量卡路里摄入、睡眠、疲劳状态、心情指数等专为消费者定制的各种监测器。
在大厅人群中缓步而行的亚历克斯・吉尔曼是美国富士通实验室的一位研究员,他的肩上挎着一个包,许多缠结在一起的电线监测着他的身体各部分:一个测量血液氧含量的白色塑料耳夹,绕着手臂的血压计,还有绑在胸前的心率监测仪、心电图测量仪、温度计等,肩上背着的那个袋子里的仪器用来对所有这些传感器获得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
在不久的未来,如今用于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里的监测手段,都将转化为人们随身佩戴普遍使用的小巧测试工具,实时评估用户的健康水平。相对于每年到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这种自测技术和工具可更及时更直观地显示人体的健康状况。
美国斯克里普斯转化医学研究所的心脏病专家埃里克・托普尔说,佩戴式传感器可24小时对血压、心跳节律等生命体征进行测量,帮助人们改善头痛,疲劳等亚健康问题,这些可能算不上是真正的疾病,但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轻微头痛是否与心律失常有关?偏头痛是否与血压异常有关?”而量化自我理念及相应的新科技发明将是解答这类问题的最好途径。
未来理想的健身模式
我们对睡眠科学的了解,包括8小时睡眠的概念,大多数来自于优化控制研究,而通过实时监测测得数据形成的数据库资料,将有助于重新定义健康的睡眠行为。例如,Zeo实验项目发现,女性的快动眼睡眠(REM)少于男性,那么睡眠对衰老的影响是否也存在性别差异呢?
另外,个人数据共享将有利于一些疾病的治疗,某种特定疾病的患者是最早认识到这一好处的群体之一。例如,亚历山德拉・卡迈克尔是一位长期偏头痛患者,经过对饮食和生活中其他因素的跟踪调查之后,确定其头痛与饮食中的奶制品和麸质缺乏有关。为了帮助其他患有同样病症的人缓解和解除这种慢性疼痛,她创办了一个名为CureTogether的社交网站,网友们可以通过网络互相交流信息,而网站则帮助人们决定首先尝试哪些治疗方法。
智能腕表的推出让可穿戴手表的未来看上去更美。不少产品的监测功能也涵盖了心率、血压、睡眠情况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因担心监测功能不靠谱,首次推出的iwatch去掉了据传原本具有的健康监测功能,根据报道,一致性问题以及技术上可能存在的疏漏最终使苹果放弃了iwatch的健康监测功能。这一举动也引起业界重视。除此之外,可穿戴手表的价位和防水性也是不少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戒指
一直跟时尚关系颇为密切的戒指现在也有了健康监测功能,珠宝行业也盛行健康风。根据相关介绍,戒指成为可穿戴设备形式也颇有讲究,有厂家称人手指根处有主动脉经过,运动时可避免传统设备不稳定的弊端,会比传统健康设备监测更准确。
起搏器
植入性可穿戴设备目前已是诸多国外厂商在可穿戴设备方面的新发力点。有国外专家指出,一旦有了控制可植入设备的能力,肿瘤生长的实时跟踪或药物的传递等服务都将得以实现。起搏器算得上是最早应用的植入设备。如果技术成熟,这类设备的疾病治疗功效不容小觑。
袜子
就在今年,一家科技公司推出了一款针对健身爱好者的智能袜子,每双袜子配备了传感器,可以在用户跑步、竞走时收集相关数据。袜子底部配备的传感器也可以测量压力、脚步的着力点等。
手环
手环几乎是诸多可穿戴设备的共同载体,包括小米、jawbone、华为在内的诸多商家都有相应的健康手环。相对亲民的价格也让手环有了更广阔的市场。计步、心率及睡眠质量监测是诸多手环的共同功能。另一方面,相比其他可穿戴设备相对单一的外形设计,多种色彩可供选择也让健康手环受到不少时尚人士的青睐。
文胸
看似与可穿戴设备无关的物件,其实已经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治疗作用。比如,用于治疗乳腺癌的某款药物在口服之后副作用明显,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一位硕士研究生发明的文胸,特殊的材质可以向佩戴者缓慢释放药物,患者通过皮肤来吸收药物,在除去口服副作用的同时,还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手机自带
诸多可穿戴设备对手机app的依赖性比较强,一些监测功能也需要两者的互联来实现,于是,包括苹果等在内的厂商在手机中加入健康监测功能,手机本身成为一个可穿戴设备,朋友圈“晒”步数也变得更加简单。
通过数据交互实现健康监测
所谓可穿戴设备,其实是一些具特定功能的监测设备。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博士王安平就在某可穿戴产品的会上表示,可穿戴设备,是指可以直接穿戴或与衣服、配饰等相结合的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一方面是硬件设备,更重要的在于通过软件的支持实现数据交互,以起到健康监测的功能。美国一家名为“可穿戴设备”的网站2014年发表的文章中,对可穿戴设备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该文章称,所谓可穿戴设备(又称可穿戴科技)是指一些植入衣物或饰品等,且人们能够舒适穿戴的电子设备。这些设备能够完成诸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具备的一些功能;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可穿戴设备能够完全通过手持设备具备类似功能。
可穿戴设备不是医疗设备
王安平表示,总的来说,目前还不能把可穿戴设备定义为医疗设备,但必须承认的是,这些设备在慢性疾病的管理中确实起着一定的功效。与移动医疗相结合,也开启了健康管理的一种新模式。
从诞生之初,可穿戴设备就具备某些时尚元素。最初的手环形式也得到了不少时尚运动人士的青睐,在手环之后,可穿戴设备也成为不少企业的发力点。袜子、内衣、手表都成为可穿戴设备的“载体”。
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表示,最初的可穿戴设备功能集中在计步功能,而目前血压、心率等健康指标的监测几乎已经成为可穿戴设备的“标配”。
瑞士调研公司Soreon Research预计,到2020年智能可穿戴设备可帮助挽救130万人的生命。该公司在一份报告中称,智能可穿戴设备之所以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主要得益于住院监控,仅这点即可挽救约70万人的生命。报告称:“当患者离开重症监护室(ICU)后可能就身处危险中了,因为对他们的监控骤然放松。”
-未来
数值准确性是可穿戴设备面临问题
可穿戴设备的监测功能要充分发挥作用,数据的准确性不言而喻。根据普华永道的调查,30%的可穿戴设备用户都在一年后将这些设备抛诸脑后。有业内人士指出,可穿戴设备的核心价值在于后台云端的大数据,最值得期待的价值在于预测,对于健康管理的意义同样如此。一些设备在佩戴后所监测的数据是否准确无误是问题的关键,因为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其对人体健康的预测及建议功能。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定义,所谓“物联网”,指的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具有3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物联网医院的提出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的广泛使用的前景。所谓“物联网医院”,指的就是将信息传感设备,如无线射频识别装置、生命体征监测设备、红外感应器、温湿度传感器等装置安装到医院的各种物体、设备、设施和环境中,包括人体,并与医院局域网、WLAN、广域网等结合起来,融入医院大规模开放式一体化的医院信息系统,应用于医院患者管理、员工管理、设备管理、环境监测与管理等领域,转变医院运行和服务模式,提高整体运行水平和效率。
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的应用已经超过10年,但应用水平还相对较低,应用范围尚相对狭窄。
物联网技术在医院应用的主要领域
医院物联网的应用,从广义而言,包含了现有医院信息化的所有领域,涉及广域网、局域网、无线网、传感网、3G等网络应用领域。狭义的医院物联网指传感网。从发展趋势来看,传统的医院信息化与物联网两者是密不可分的,物联网技术将越来越多地融入医院信息系统,用于数据采集、医院安全管理、过程控制、任务管理、全过程跟踪追溯等。一般而言,除涵盖传统的医疗信息系统外,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
基于医疗传感技术的物联网应用
目前最为热门的是远程智能健康监测、健康管理领域的应用。在医院内部的应用包括患者生命体征医疗监测,体温侦测,心电遥测,医院内各种健康信息的自助采集,人体经络像、热成像等基于中医药传感技术的智能采集诊断与远程诊疗,SARS等急性传染病患者基于传感技术的医疗监测、跟踪定位、防脱逃系统,以及人体芯片与传感技术应用等等。
在“感知健康领域”,依托健康物联网,建立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利用生理信息智能感知/采集设备,对目标人群的生理信息进行连续性的采集和汇聚,通过健康管理平台对所采集的历次信息进行综合智能分析,在此基础为目标人群提供包括个性化健康检查、专属健康档案、慢性病健康促进、健康维护方案、家庭健康远程监护、健康咨询和全程绿色就医等一系列主动式医疗保健服务。通过健康管理平台可以实现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心脏病患者、孕妇、老人等多种对象的远程健康监护。该系统的核心技术包括智能健康监测技术与智能健康信息采集终端、智慧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智能分析专家应用技术、个性化知识推送技术、海量医疗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等。该领域的应用,将使医疗机构传统以疾病救治为主的医疗模式转变为健康管理,关注的是疾病未发生前的保健和预防,使医疗服务从被动救治、事后治疗,向主动管理、保健预防顺利过渡打造一个无边界的医院。
另外,各种医疗设备临床数据的自动化采集、联网,融入医院信息系统也是重要的应用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如智能重症监护系统、手术麻醉系统、血液净化信息管理系统、眼科专科PACS等。其中重症监护系统能够将呼吸机、监护仪等采集的信息自动记录到患者电子病历中,同时进行智能化的判断、安全警示与提醒、综合各种相关信息进行自动化评分等。
基于物联网识别技术的患者管理应用
主要是各类卡的应用和电子标签、腕带等应用。包括患者就诊一卡通(院内、区域)、银医通,患者诊疗身份确认(挂号、收费、住院、护理等),重点患者定位管理(精神疾病患者、老年病患者、儿童病患者、失智老人、传染患者),母婴管理与新生儿防盗,急诊患者管理,患者电子钱包与院内自助消费等。还包括门诊就诊管理,各类自助服务管理,住院门禁管理,各种病床诊疗与数据采集,RFID电子标签触发相关的网络信息服务等。例如,住院患者可以佩戴RFID腕带,用于护理治疗时的身份识别,重点患者可以佩戴具有定位、体温感知、报警等功能的腕带,从而进行体温监测等。
基于物联网识别技术的员工管理的应用
主要也是各类卡的应用,一人多卡,多卡合一。包括员工一卡通,员工定位(保安、护理等),重点部位门禁管理,医院停车场管理系统,医院图书馆管理,医院实验室管理,医院会议签到,员工自助消费,浴室计量,考勤管理,信息系统登录身份确认管理,食堂就餐管理,巡更管理,中距RFID在医院治疗室和感染性疾病科门禁管理的应用等。
物联网识别技术和传感技术对设备、物品的管理
主要包括贵重医疗移动设备的追踪管理,手术包或消毒物品流程跟踪溯源管理,资产盘点与库存管理系统,药品盘点与库存管理系统,气动物流传输系统的应用等。还包括贵重物品管理,法定药物控制,医疗废弃物管理,血液管理,被服管理等,全自动检验监测流水线,全自动药房,品管理机、分散式药柜等也在此列。例如资产管理,可以在医院资产张贴RFID标识,利用EDA和移动资产管理系统,实现资产管理和现场资产清核,使用有源RFID可以实现定位与防盗。
基于传感技术对于环境监测管理的物联网应用
包括各类传感技术在医院洁净手术部等领域的综合应用,基于传感技术的环境监测(含水、电、气、空调、灯光、内外遮阳、消防等领域,涉及空调风量监测、环境温度监测、光通量监测、电能耗监测、环境湿度监测等等)在医院楼宇智能控制中的应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字监控,医疗物联网信息系统等。例如,医院公共空间和室外的灯光系统,可以基于光通量传感器和Zigbee技术,根据室内外光照强度,实现自动分区域启闭控制和调节;物联网冷链管理系统,通过无线传感技术,可实现对温度、湿度有特殊要求的空间(如冰箱、阴凉库等)和物品的全程实时、一元化、智能化、自动化管理。
基于无线移动技术的系列应用
包括基于WIFI的无线移动查房、无线移动护理工作站、无线移动心电采集、无线移动输液室管理、无线移动麻醉工作站、无线移动资产管理、无线移动点餐等等。随着3G、4G技术的发展,基于智能手机的远程办公、远程视频监控、远程会诊、VIP健康服务等将会有很大的发展。
基于3G通讯,可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无缝隙急救绿色通道。将物联网、无线通信、GIS(地理信息系统)、LBS(移动定位系统)等高新技术与急救中心业务有机整合,利用“无边界”感知医院的医疗技术和人才资源优势,建立“院前急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三位一体的EMSS急诊服务体系,实现突发危重病例的诊治和监控,提高急危重患者的救治质量。患者被送上急救车后,急救车上的医务人员可以通过车载终端调阅患者健康档案,对患者以往病史进行了解的同时,利用车载心电监测设备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通过3G网络将采集到的心电信息、患者生命体征或呼吸器参数等车内实时传送到急救调度中心和目标医院急诊科,目标医院急诊科可以及时调阅该患者健康档案,根据生命体征监测情况给予救护车医护人员以远程指导,同时做好患者到院急救的准备工作,为患者抢救赢得时间。
综合集成数据平台
物联网管理融于医院现有的大规模一体化开放式的医院信息系统,与HIS、LIS、PACS、电子病历、EPR、BAS等系统融合集成,实现对医院内员工、患者、物品、设备、环境、医疗信息等的综合智能化管理。例如,实现医疗过程的安全监控、任务管理、过程控制,医疗护理及后勤管理中的各类预警、联动和智能导航机制,行政与后勤的精细化管理,管理层的综合查询和决策支持等。
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的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阶段一般为传感器局部布置,简单、独立应用,如医院供应室管理、医疗垃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婴儿防盗管理、医护巡房管理、手术流程管控等;第二阶段为无边界的、融合的医院内物联网,包括医院高度集成的物联网平台、医院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HGIS)等,可以实现物联网技术的任意定制和接入的应用;第三阶段为无缝隙的医疗机构间物联网,借助于物联网的普及,提供无缝隙的医疗机构间互联服务。
物联网技术在医院应用的价值
物联网在医院的应用可以让患者、员工和医院管理者共享物联感知成果,提升医院数字化整体发展和管理水平。其主要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创新医疗卫生服务模式
借助基于物联网的医疗卫生健康管理云平台,医院的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更贴近城乡居民,居民可以方便地通过网络查询自己的健康档案,了解个人健康状况、历次就诊和医学检查记录、预防保健服务安排以及各项医疗卫生服务政策、办事程序,做到“心中有数”。同时,通过部署基于物联网的生命健康信息采集终端,可以使城乡居民家庭中得到持续、快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此外,物联网在医院的应用,也进一步改变了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确立了患者在医疗服务中的核心地位,使患者看病更便捷。患者从入院开始就具有一个唯一的电子标签,其在医院的一切行为,包括取用的药品、所做的检验检查等都在物联网中进行,有利于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效果、最低的医疗费用、最短的医疗时间、最少的中间环节、最满意的健康服务。
拓宽医疗卫生服务半径
基于物联网的医疗卫生健康云平台等的应用,基于远程的健康监测与管理,能够扩大卫生机构医疗服务的半径,实现向新型无边界医院的转型。开展数字医疗创新服务模式,实施远程健康监护、远程咨询会诊、慢性病跟踪监控等服务,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更佳的运行效能。
实现真正的床旁医疗服务
采用移动医疗技术,可以使医护人员通过随身携带的具有无线上网功能的电脑或PDA,随时查询患者的相关信息。免除了医护人员携带厚厚的临床资料查房诊断的麻烦,改变了传统工作模式,帮助他们更加准确、及时、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详细信息,使医生的查房工作变得简单轻松,而患者也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治。移动医疗还可以对医疗流程的关键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保证信息采集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实现医嘱的现场核对,加快医疗流程的运转速度,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基于3G的一系列应用,使“千里眼、顺风耳”成为现实。
实现实时远程监护
系统通过各种功能模块,对重症监护室、抢救室和VIP病房患者可实时检测重症患者的心电信号、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频率和体温等重要参数,为医学临床诊断和监护提供即时的患者变化信息。可实现对各参数的监督报警,并且可以发送短信给值班医生,医生可随时动态地、系统地观察患者各类参数变化,一旦病情恶化,亦可随时进行远距离专家会诊,缩短了诊断和治疗时间。
实现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
将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和ICU急救一体化,使院前、院内的急救功能密切配合,形成连接与互补,实现院前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不间断地向院内急诊室实时传送,医生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的病情,提前做好准备,使危重患者平稳度过危险期,为各相关专业进一步救治创造时机提供有力保障。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必要性
重大的工程结构,如桥梁、房屋等,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的损失。但是近些年来,工程的事故发生频率不断升高,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对工程结构造成损害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或者爆炸等人为性的破坏,都会对工程的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这些损害所带来的危害使人们对工程的结构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怎样对工程结构的健康状况进行有效的监测,成为目前迫在眉睫的工作之一。
2.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综述
①概念综述
工程结构健康监测(SHM)是指通过现场无损传感技术,对工程的结构响应等相关的结构系统的特性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检测出工程结构上的损伤或者退化程度。
工程结构健康监测需要对工程结构进行损伤识别和安全性能的评估,工程的结构损伤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突然性的损伤,另外一种是积累性的损伤。突然性的损伤是指地震、台风、洪水等突发的自然灾害,或者爆炸等突发性人为因素对工程造成的结构损伤,而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对结构的损伤,则是工程的积累性损伤。通过对损伤的识别,可以清楚工程结构是否有损伤发生的情况,确定损伤的类型、部位以及损伤的程度,并对工程结构的剩余使用寿命做出评估。安全性评估则是在健康监测与损伤识别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对工程结构当前的安全性能和等级做出相应的判断。
②健康监测系统的组成
工程结构健康监测采用的是实时的监测技术,对工程结构进行在线监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组成部分可以分为传感器子系统、数据采集和处理以及传输的子系统、损伤识别和安全评估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传感器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将工程结构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进行输出,数据采集和处理以及传输的子系统由软件和硬件组成,通常安装在待测的工程结构之中,对传感器转化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并且输送到结构监测的中心。由损伤识别系统对采集回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对工程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对存在安全问题的工程结构进行安全预警,然后将分析得来的数据存储在数据管理的子系统中,对整个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管理。
3.道路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的应用分析
为保证道路桥梁安全运行、避免严重事故发生,对道路桥梁结构进行健康监测应运而生,且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已相对成熟。其通过对各个施工阶段变化过程的模拟,准确的得到各施工阶段的立模标高的变化值、预拱度及扣索的受力情况,以此来指导施工的顺利进行。通过对桥梁结构健康状态的监测与评估,为桥梁在各种气候、交通条件下和桥梁运营状况异常时发出预警信号,为桥梁维护、维修与管理措施提供依据,并通过及时采取措施达到防止桥梁坍塌、局部破坏,保障和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的目的。
在实际施工中,监控组采取前进分析、倒退分析和误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主梁结构进行计算机实时分析和跟踪监控。前进分析:根据各项设计参数,模拟实际工况(施工顺序、体系转换、施工荷载、施工时间等),采用有限元方法,对主梁各施工阶段的挠度及内力(应力)进行计算,以此作为施工监控的基本依据。
倒退分析:以成型状态的结构内力和线形为初始状态,按照前进分析的逆过程,对结构进行模拟倒拆,分析每次卸除一个施工梁段(或体系转换)对剩余结构的内力和挠度的影响,由此得出的结构内力和变形便反映出相应的施工状态。
误差分析:实际施工中,由于设计参数误差、施工误差及其他不定因素的影响,实际施工状态有可能偏离设计目标。因此,一方面,需要对实际施工中的各项参数(如混凝土容重、弹性模量、抗压强度、温度、实际截面几何参数及实际施工时间等)进行现场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反映在计算模型中;另一方面,需要实时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并通过跟踪计算,提出消除或减少误差的措施。
4.隧道支护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构建
①隧道支护与围岩结构体系分析
隧道是非常特殊的施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非常多,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进行处理,对保证施工的安全性非常有利。
对于隧道施工经验进行总结,得出了理想的支护体结构,其应该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要保证支护体能够和周围的围岩紧密的结合,这样能够将支护结构和围岩作为一个完整的结构进行施工;支护体在使用的时候要能够和围岩共同产生形变,而且这种形变要保证是有限的,支护体要能够对围岩的变形量进行控制,对围岩的承载能力进行充分的利用。因此,隧道施工中,支护体的结构采用了柔性支护结构,这样能够和围岩实现紧密联系,同时,也能给围岩提供必要的支护能力。
支护体钢构件通常是钢拱架和格栅拱架,钢拱架一般都是由槽钢或者是工字钢弯制而成,而格栅拱架通常是由螺纹钢筋弯曲焊接而成,这种钢结构虽刚度非常低,在施工中,对围岩的支撑效果也不明显,但是,其在施工中能够和混凝土紧密结合为一体,能够形成完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对提高支护结构的刚度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同时,也能更好的发挥结构的施工作用。格栅拱架在施工中非常的方便,重量也非常轻,因此,在安装过程中也具有很多的优点。刚度较大的拱架能够在支撑效果方面非常明显,同时,也能避免出现围岩早期变形的问题。型钢结构拱架在施工中具有很多的优点,但是,其在制造过程中要面临很多的问题,其在制作过程中由于本身的刚度较大,弯曲的过程比较困难,而且,重量方面也比较大,在搬运和安装过程中要面临的问题非常多,因此,钢拱架一般都是应用在特殊地质结构中,避免出现围岩早期变形过大的问题,同时,在稳定性方面也能发挥很大的效果。
②隧道支护体的健康监测
以南京维三路过江通道工程为例,隧道施工中就涉及到隧道支护体、主体隧道的健康监测等方面内容,分别叙述如下。
a)隧道支护体健康监测系统的组成
本项目监测系统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现场监测。由就地安装的现场传感器和自动采集单元构成,结合目前先进的传感技术,利用先进有效的信号处理技术,实现数字化的信号采集和分析处理。通信与传输。在隧道里利用各种有线和无线传输方式,结合网络等远程传输设备将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通过各种检测方法对隧道结构的变形与受力情况进行监测,及时提供围岩沉降和变形信息,及时预见事故和险情。
b)隧道结构健康监测参数
隧道结构健康状态监测是从隧道结构中提取能反映结构特性的参数信号,如应力、应变、温度、变形、位移等信号,所以隧道结构安全监测主要应该集中在以下方面。监测位移,为了了解隧道断面的变形情况可以检测隧道的周边收敛、纵向位移及洞口地表沉降等位移情况,依此来判断隧道结构的稳定性。
c)支护体健康监测系统设计
由于纬三路过江通道所处的地质复杂,隧道支护体结构健康监测不同于常用的应力监测,旨在监测支护体内部受力钢结构是否与设计位置一致、受力钢构件细部结构是否受到损害、施工完成后乃至运营期间,位于复杂地质结构处的结构体是否稳定无变形,即系统应包括三个子系统:支护体结构完整性检测、支护体结构损伤监测以及支护体拱顶变形沉降监测。为实现系统目标,三个子系统技术实现总体思路及要解决的技术关键分别是:支护的结构完整性检测子系统:拟利用在隧道地质超前预测时得到的隧道两侧的雷达波数据,通过杂波抑制处理和参数估计得到支护的完整性信息。该方面的技术关键在于如何提高接收振动反射波的识别质量,形成易于操作、效果好的构造物定形定位技术。支护体结构损伤监测子系统:该系统目的是实现较为精确的支护体结构是否受到损伤监测值,为后续施工和防护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支护体沉降变形监测子系统:该子系统目的是较传统隧道变形监测方法在测量精度、设备组成与安装上进行简化。技术关键是设备组装与分析集成技术。
结语
很多大型土木工程结构在受到各种灾害时,其结构的可靠性会下降;即使没有经历大型灾害,很多结构因为经历了长时间的运行,受到环境侵蚀、材料老化、荷载效应等影响,其结构也会受到一定损伤,使抵抗自然灾害、正常荷载以及环境作用的能力下降。一旦结构关键构件的损伤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导致整个结构的突然毁坏,从而引发灾难性的突发事故。因此,及时监测结构的健康状况,对结构早期损伤进行维修,保证结构性能从而延长结构寿命,是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途径。所以,结构健康监测成了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参考文献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医疗服务的模式成为研究热点,人们利用网络资源获得医疗服务及医疗资讯,不用去医院与医生面对面会诊也可以达到看病就诊的目的,极大地提高了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率。目前,已有部分国家将D信息化医疗服务投入使用中,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全世界使用信息化医疗服务的人也越来越多[1-2]。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无线网络和 4G 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日趋完善,信息化医疗服务将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 21 世纪最有前景的产业之一。
二、需求与可行性分析
我国老龄化现象愈发严重。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下降,容易引发各种慢性或突发性疾病。针对我国国情,有限的卫生资源仍然集中在疾病的治疗上。对于老人而言,存在着行动难、无陪护、看病难等诸多客观问题,任何的医疗养老机构、人员无法长时间做到24小时对所有的老人进行实时监护并给出相应的健康指导意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面向老人的健康监护系统的研究目标为:被监测者在社区的无线网络覆盖范围之中,可实时监测老人健康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控制中心。
检测数据正常则存储备案,以备日后作统计分析、预防;当老人突发状况,系统采集数据异常,区域控制中心显示数据、发生地理位置并警报响起,提示医护人员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避免错过最佳处理、救治时机;同时控制中心系统自动向突发状况老人的第一联系人手机推送消息,报告相关情况。系统的研发力促达到24小时不间断的数据采集和检测系统,形成个人―家庭―社区的初级医疗服务供给体系,真正做到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研发过程中所使用的单片机,传感器等设备材料价格低廉耗、费资金较少、仿照中国科学院实施“海云工程”,并推出低成本的健康服务[3],保证产品市场化利润空间。实施过程中,拟解决软件与硬件问题,所采用的java+sevlet开发技术、嵌入式开发技术以及移动app开发技术均为成熟技术,在技术上,不存在瓶颈。调研充分前提下研究方案完全可行。
三、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3.1系统模块结构
根据需求,进行分析设计,划分模块如图1所示[4]。
3.2系统网络结构设计
根据系统需求、技术可行性以及现实情况,设计网络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3.3主要功能
(1)终端检测模块。由医学领域专家制定生命体征数据标准,开发监测心率、血氧、体温等模块。对设备佩戴者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检测数据通过网络传送到数据分析处理中心。
(2)数据分析处理模块。接收终端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如果数据一切再医学领域专家设定的标准范围之内则正常存储以备分析预防,如果处在异常状态下则根据设定数据匹配危险系数给出信号。
(3)数据推送模块的功能为当数据分析处理模块信号为高危时启动数据推送功能,将高危人当前生理状态通过消息或短信的方式传送给其第一负责人。
(4)报警模块的功能为当数据分析处理模块信号为非正常状态时给予响铃等报警提示。医护人员根据报警的具体类型采取相信行动、避免错过最佳的援助、救治的时间。
3.4系统目标
首先使得老人在固定区域内可自由活动不影响实时监测生命体征数据、理想误差;其次,当数据发生异常报警时,上位机软件显示出当前一个时间段各项生命体征各项数据,并指出报警地点,医护人员可以根据现实异常数据大致判断原因并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实施处理、救治,从根本上解决老人“无人管”或“管得晚”的问题,系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四、总结
国内外面向社区老人的健康监护研究,局限在有线设备并将被监测者束缚在很小局部范围内,限制了实时性和使用便捷性,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健康监护系统的研究具有研究方向和内容的创新性。
参 考 文 献
[1]饶克勤.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政策思考[J].中国执业药师,2008,5(12):9-12
急性阑尾炎是妊娠期比较常见的急腹症,可发生于妊娠各个时期,由于受妊娠的影响,炎症易扩散,发生阑尾穿孔和腹膜炎。此时,母婴的死亡率增加,穿孔的阑尾炎胎儿的丢失率为20%[1]。如果不及时采取正确处理,将对母婴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共收治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38例,均采取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38例,年龄21~35岁,平均28岁。其中初产妇31例,经产妇7例,早期妊娠12例,中期妊娠23例,晚期妊娠3例。化脓性阑尾炎29例,坏疽性阑尾炎7例,单纯性阑尾炎2例。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在忍受疾病痛苦的同时,既担心胎儿的安危,又担心手术、麻醉、用药对胎儿的影响,加之恐惧手术,易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心理护理对妊娠期急性阑尾炎患者身体的恢复及健康有着重要意义。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交谈,耐心倾听患者讲述的内心感受,关心帮助其消除过度的担忧。详细解释各项检查的目的、步骤及意义,介绍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治疗过程及转归。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使之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和护理。
2.2 严密观察患者腹痛情况 尤其是妊娠中晚期患者,其盲肠被子宫推压上移,大网膜难以包裹阑尾,压痛和肌紧张多不明显,要区别腹痛与子宫收缩引起的腹痛。
2.3 胎儿监测护理 根据孕周,给予监测胎心,指导患者进行胎动的自我监测,并详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 术中护理
(1)帮助患者采取合适,持续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将患者的右侧臀部垫高30°~45°,使患者向左侧倾斜,有利于暴露手术视野。(2)术中应充分供氧,监测及维护围生儿生命体征,以免胎儿受损。
4 术后护理
4.1 一般护理 卧床休息,避免刺激腹部,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物质的补充,饮食宜清淡,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同时要特别注意监测胎心、胎动变化。若无不适主诉12 h后鼓励病人下床活动。
4.2 用药护理 选择对胎儿影响小、有效的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类[2]。术后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应向患者介绍有关术后疼痛缓解的知识,仔细鉴别伤口痛、肠蠕动痛、宫缩痛,尽量不用止痛药。
4.3 保胎治疗 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宫缩及阴道有无出血,早孕期常规肌肉注射黄体酮注射液,中晚期给予止宫缩治疗,给予硫酸镁静脉滴注。
5 讨论
由于妊娠后阑尾的解剖位置被推移,同时由于子宫覆盖,阑尾发生炎症时压痛不明显,症状不典型,往往误诊或延误手术导致并发症,使母婴危险性骤然增加。故手术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掌握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3]。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异常并报告医生使患者得以早诊断、早治疗,同时监测及维护围生儿生命体征,从而对减轻患者痛苦,确保母婴平安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前言
联合国规定,一个国家和地区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了7%或60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0%,即为“老年型社会”。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正在迅速形成。据统计资料,1982年,我国60 岁以上人口为7663.8万,占总人口8.2%,到1990年60岁以上人口已接近1亿,截止1995年底,60岁以上人口达到1.2亿,占总人口的9.8%,到2000年,已达到1.32亿,占总人口的10.5%,中国已经进入世界老年型国家的行列。据专家预测,我国65岁以上人口比重,2020年将达到10.9%,2050年将上升到20.43%。
中国正在进入老年社会。中国的老龄化过程规模大、速度快,而且老年的平均预期带病期较平均预期健康期要长,在高龄老人中多伴随着各种慢性疾病,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欠佳。因此,关注老年人的体质、健康状况,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也是急待解决的一个社会难题。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积极配合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进,以及全国老年人体质监测工作的开展, 全面了解淮安市老年人体质健康状况,2005年淮安市体育局在全市范围内对老年人的体质进行了监测。通过抽样监测,一方面获取了淮安市老年人男、女不同年龄段体质指标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另一方面,为了解和掌握淮安市老年人群体质的现状特征、存在的问题以及男、女体质变化规律,为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严格按照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编制的《2005年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 》的要求,分别从淮安市清河区、清浦区、楚州区和金湖县四个监测站,整群随机抽取了60-69岁老年人312名,他们按照性别和城乡共分成四个群组,进行分析比较研究。
2.2 研究方法
2.2.1 体质测定法
体质测定过程,是培训合格的测试人员在统一规定的器材上进行的。本研究的体质测定指标分别为: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上臂皮皱厚度、肩胛皮皱厚度、腹部皮皱厚度、肺活量、安静脉搏、收缩压、舒张压、坐位体前屈、握力、闭眼单足立、选择反应时。
2.2.2 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的监测数据全部是由2005年淮安市国民体质监测课题组提供的。本文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常规的数理统计和比较分析。
2.2.3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有关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详实的理论依据。
3 结果与分析
3.1 淮安市老年人身体形态现状及特点
监测结果如表一所示:淮安市老年人男子的平均身高为167.43cm,女子的平均身高为156.20cm。城镇老年人男子和女子的平均身高都比农村老年人男子和女子的平均身高要高。
淮安市老年人男子的平均体重为70.03kg,女子的平均体重为60.43kg。城镇老年人男子和女子的平均体重都比农村老年人男子和女子的平均体重要大。
表一 淮安市老年人形态指标一览表
均值 指 标农村城镇合计
男女男女男女
身高(cm)166.28156.19168.57156.20167.43156.20
体重(kg)67.1358.8972.9361.9770.0360.43
胸围(cm)91.3290.3590.8292.2291.0791.29
腰围(cm)85.9484.9882.9985.1484.4785.06
臀围(cm)92.3491.5791.1495.5491.7493.56
上臂皮皱厚度(mm)13.4421.6518.3327.7715.8924.71
肩胛皮皱厚度(mm)15.1120.7719.7830.6317.4525.70
结论:期待疗法在前置胎盘治疗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可减少产前景、产后出现量,使新生儿体重增加,显著提高了前置胎盘患者的护理效果,有效改善母婴状况,保证新生儿的生命健康。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50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00-01
前置胎盘通常发生于妊娠晚期,常因严重的产前、产后出血而危及孕妇及胎儿的生命,临床上处理前置胎盘既要防止出血对母体的影响,又要兼顾胎儿的成熟度,所以选择期待疗法可获得最佳的妊娠结局。笔者对2011年1月-2014年6月进行期待疗法的前置胎盘孕妇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医院妇产科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共收治的前置胎盘患者146例,选取进行期待疗法的前置胎盘孕妇9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例。平均孕周26.4周,年龄22~37岁,平均26.5岁,其中经产妇36例,初产妇54例;有8例系初孕,占本组资料的8.89%;其余82例均有1~5次孕产史,完全性前置胎盘患者有19例,部分性57例,低置性15例。两组患者胎盘前置情况、产妇类型以及年龄等各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①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前置胎盘患者大多因无痛性阴道流血就诊,有的曾反复多次阴道流血,入院后,具担心自己再次发生大出血危及生命,又担心胎儿的安危,心理压力非常的大,情绪紧张,忐忑不安。常常无法安静入睡,针对这种病人,要求责任护士加强巡视,适时给予心理疏导,分析前置胎盘的原因,目前的状况及可能出现的后果和应对措施,讲解绝对卧床休息的必要性,以取得病人的配合。多与病人沟通,打消思想顾虑,让病人知道医护人员随时在监测她们的病情,从而增加信心和安全感。另外,有部分患者不了解该疾病的发生发展,当医务人员告知需卧床休息时,仍然在院内到处活动,甚至偷偷外出,该组1例孕产妇就因为不听劝阻外出,在期待保胎过程中突然发生阴道大出血,急诊剖宫产,胎儿早产死亡。所以护理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强调绝对卧床休息的重要性,积极配合,使其能顺利完成治疗。②病情观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的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认真观察孕妇生命体征阴道出血量、色、流血时间及一般状况,对孕产妇进行B超、血常规等方面的检查,监测胎儿宫内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同时还要做好相应的急救措施。③药物治疗观察:对期待疗法的孕产妇给予抑制宫缩,解痉降压、促胎儿肺成熟及预防感染治疗。应用抑制剂可赢得孕龄时间,常用硫酸镁,利托君等,需注意硫酸镁的毒性反应。开始使用利托君时要注意病人的心律,血压变化。促胎儿肺成熟应用地塞米松,防止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④产时、产后的观察及护理:严格掌握阴道分娩的指证,专人守护,密切监测各产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顺利完成阴道分娩。产后严密观察出血量,2h内每隔30分钟按摩宫底一次,了解宫缩、阴道出血量及膀胱充盈情况,给予重点护理,密切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全身情况,脸色,皮肤颜色及四肢末梢循环。鼓励进食,指导母乳喂养,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⑤产后大出血时急救护理:一旦病人出现产后大出血,立即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使用留置针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予心电监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正确掌握输液速度,记录每小时尿量;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及时地吸氧;按摩子宫,刺激子宫收缩;迅速协助医生抢救,给予及时有效地止血;做好各种检查,交叉配血及术前准备。该组2例患者在剖宫产手术中发生大出血,经各种方法保守治疗无效立即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前、产后出血情况,新生儿体重、产后感染情况。
2 结果
两组统计资料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用(X±S)表示,P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8-6372-03
在传统的医疗模式下,患者只能通过主观判断,无法客观真实地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常常在发病之后才去卫生所或医院做检查,通常错失最佳救治时机。这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生活质量,也增加国民经济支出,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为此,传统的医疗保健模式需要改变,从生病后治疗转化成事前的健康预测管理、疾病预防、早发现、早救治、以及治疗后的跟踪与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远程人体感知技术是一个用于人体生理指标数字化采集、存储、传输、整合、分析、共享及监护的医疗无线网络技术[1]。它利用各种先进的生理指标数据采集器,把患者的各种生理指标数据心电、心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体温、血糖等采集,并在监护个体随身携带的智能终端进行智能分析并加以存储,这些数据将被传输到医院或区域健康数据中心,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存储,使得广大患者随时随地得到及时的监护和治疗,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生活生命质量。
1 总体流程设计方案
医学物联网整体结构分为:感知层 网络层 应用层。总体技术流程为:检测感知设备终端在其嵌入式系统的控制下,按照一定的频率扫描检测单位,并将扫描得到的数据通过比较器和标准数据进行量化比较。其比较结果分为正常和不正常两部分,若结果正常则将结合按照既定流程传输和存储;若检测数据结果异常则启动报警系统,开启远程救助模式。其原理流程图如下:
2 终端设备设计方案
每名终端设备使用者都分配身份验证唯一识别码,我们将心电、心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体温、血糖等各种传感器综合在一起,使用嵌入式系统,在统一的时钟控制下设定一定的扫描频率,传感器按照时钟控制将采集的信号实时传回暂存器,根据RAM中预存健康标准值范围在DATA比较器中进行比较运算并把计算计算结果传回CPU。控制中心根据比较器回传结果代码进行下一步动作:若数据正常则将数据直接传输到干休所或体系医院数据库;若数据异常则启动报警程序。具体工作流程框图如图2。
3 报警系统设计方案
报警系统分为手动和自动两种报警启动模式,手动报警启动方法为:在设备终端上配有SOS呼叫按钮,当使用者需要报警时可以手动按呼叫按钮启动报警程序。自动报警是在设备终端的正常检测过程中发现危险数据时启动,当设备终端根据实时采集的数据出现比较器输出报警信号时,CPU会根据预存ROM中程序对报警情况进行多段时扫描,并迅速判断出现报警进而及时启动报警且避免误报警发生。其具体原理框图如图3所示。
4 结束语
中图分类号:TP393
老年人口在社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老年人患病率高,慢性病患者多,且有相当一部分人行动不便,尤其空巢老人的健康管理问题越来越突出[1]。因此,如何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为病人提供更为高效的医疗和监护服务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监控系统[2]随之迅速发展起来,西方发达国家已广泛开展了远程医疗监控系统的研究。
哈佛大学开展了“Code-Blue”项目[3],该项目提供紧急救助或灾难情况下的现场医疗监控。研究人员自行开发设计了便于携带的小型血氧仪、心电监护仪,并结合ZigBee通讯协议[4],将信号传输给医疗救助人员。Lin等人介绍了一套以PDA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移动病人监护系统[5],用PDA来持续采集病人的生理信号,PDA与远程控制中心通过无线连接。
1 体系结构
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生理信号采集传感器节点、躯域传感器网络(Body Sensor Network,BSN)、健康监测服务终端、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四大部分。生理信号采集传感器节点实现人体多种生理信号的准确无创伤采集功能;BSN实现生理信号采集传感器节点与监测服务终端的自组网和无线传输;健康监测服务终端将采集到的各种生命体征数据通过无线技术传送至远程医疗服务系统;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对数据作进一步的解析、保存,为医院、医生、患者提供服务。
(1)生理信号采集传感器节点实时监测人体生理信号,具体包括:心电信号、血氧饱和度(SPO2)、血脂、血压、人体体温、呼吸等生理信号的监测;并将采集后的结果无线发送给健康监测服务终端。
(2)躯域传感器网络是实现人体生理信号获取与处理的基本平台。生理信号采集传感器节点与健康监测服务终端组成一个BSN,健康监测服务终端是该BSN的汇聚节点,生理信号采集传感器节点通过一跳或多跳的自组织网络把数据发送到健康监测服务终端。
(3)健康监测服务终端主要实现用户与远程医疗服务系统的交互功能。目前有两种形式的服务终端:一是研发健康监测专用服务终端;另一种是利用用户已有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作为服务终端。服务终端的功能具体包括:
存储并以图形方式显示采集到的各种生命体征数据;
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检测健康状况;
通过GPRS、WIFI等无线通信技术将监测数据传送至远程医疗服务系统;
实时下载远程医疗服务系统上最新诊断信息,查看历史诊断、和处方信息;
病人自感不适时可手动触发紧急事件按钮,通过远程医疗服务系统请求医生进行远程诊断。
(4)远程医疗服务系统是面向社区服务中心、医生、医院、家庭用户的综合服务系统。该系统对用户健康数据实现存储、管理及分析功能,具体包括:
接收健康监测数据,并保存到数据库,为每个人建立健康信息档案;
远程终端控制,医生通过该系统可以控制患者的终端,例如:启动生理参数测量、启动生理信号的传输、向特定用户推送处方及诊断结果等;
海量监测数据的挖掘,协助医生做出诊断;
对多类用户进行管理,并提供服务;
诊断信息以短信形式发送到病人用户的手机中,或者到健康监测服务终端。
2 面临的关键问题
虽然目前在远程医疗监护技术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进展,但也面临着如下关键问题:
抗干扰生理信号检测技术。生理信号的连续监测对掌握患者全面的身体情况尤为关键。虽然远程医疗的出现使连续监测成为可能,但由于家庭用户的生理信号检测容易受到运动等因素的干扰,目前,抗干扰的生理信号连续检测技术仍处在研发过程中。
生理信号智能诊断。智能诊断是远程医疗的难题之一,可采取在服务终端对健康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运行时间复杂度及空间复杂度较低的智能诊断算法,例如:异常阈值检测、心率计算、异常自动报警等;在远程医疗服务器上利用数据挖掘等方式对大规模健康监控数据实现复杂的智能诊断。
BSN关键问题研究。用户在日常生活中,所处环境多变,要求BSN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运动抗干扰能力、电磁辐射抗干扰能力、数据传输抗干扰能力等。另外节点间的时间同步,区分服务的网络拥塞控制也是BSN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3 结论
远程医疗技术已成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发展远程医疗技术,越来越被证明是大幅降低医疗和就医成本、改善医疗资源分布及提高医疗整体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设计了远程医疗监护系统体系结构,并提出其面临的关键问题,有助于推动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的实施和研发。
参考文献:
[1]穆光宗,张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战略应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3):29-36.
[2]周笑,李明,卜佳俊.移动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10,10(6):251-253.
[3]S.Patel,K.Lorincz,R.Hughes,N.Huggins,et al.Monitoring Motor Fluctuations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Using Wearable Sensors [J].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Biomedicine,November 2009,13(6):864-873.
[4]P.Baronti,P.Pillaia,et al.Wireless sensor networks:a survey on the state of the art and the 802.15.4 and ZigBee standards[J].Computer Communications,2007,30(7):1655-1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