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饮食安全的案例

饮食安全的案例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4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饮食安全的案例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饮食安全的案例

篇1

为了适应《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要求,压缩因设备故障而耽误列车运行时间,铁路行车设备维修单位在制定安全考核制度时,都少不了设备故障件数和设备故障延时这两项考核条款,其目的是尽可能减少设备故障发生的次数和每件故障发生后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处理完毕。这种思路本身并没什么问题,但如果指标定的过高,它就有可能成为了一个无法实现的目标,而这样不科学不合理的导向则有可能诱发安全事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有三个客观理由。

一则天不皆是风和日丽。许多设备故障是不可预测的,并且相当多的行车设备是在室外,难免受到天气和外界影响干扰,故障的发生也不一定都出在好天气里,如果遇到风雨交加天寒地冻等恶劣天气,就会给故障处理增加难度,在客观上延长了故障恢复时间。

篇2

2.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意义

安全管理是水利工程施工的核心,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有助于督促施工企业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构建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根本,也是造福一方土地,保障民众安全饮水,推动农业稳定发展的关键;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有利于创建安全的作业环境,减少安全生产隐患,让安全理念成为一种企业文化,从而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施工企业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才能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要求,推动建筑业健康发展,这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筑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必然路径。

3.水利工程施工存在的安全隐患

据住建部统计,2016年我国共发生各类事故6万起、死亡4.1万人,“五大伤害”是造成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罪魁祸首。仔细分析以上事故的致因,在于以下几方面:

(1)缺乏安全管理体系

水利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是保障作业安全的基础,可是很多施工企业对安全问题不够重视,企业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安全生产只是一句口号,因此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责任体系不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往往成为摆设,无法从根本上保障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

(2)施工人员素质较低

建筑业是农民工集中的行业,建筑业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数的20%左右。由于安全责任人和资金出处不明确,没有落实主体责任,建筑业农民工的职业培训缺失,安全生产培训不到位,造成水利施工作业人员欠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的意识淡薄,没有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范。

(3)安全施工技术不足

近年来,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被广泛应用于水利施工中,特别是各种新型机械设备逐步代替了传统人力劳动,大幅度提高了施工效率。由于管理人员没有认真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工人未能熟练掌握要领,因此安全事故频发,很多工程安全事故就是机械设备性能不足或者养护不及时引起的。

(4)欠缺安全防范意识

施工中没有认真落实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存在麻痹大意心理,不注意防护现场人员安全,作业现场的材料堆放、设备操作不够规范,重点防火区域无专人监管,对危险源未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对安全隐患和事故苗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安全事故处理不彻底,造成安全事故一再发生。

(5)安全隐患排查缺失

施工单位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不到位,没有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安全监督队伍建设不足,监理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检查机制,监管手段落后,监管力度有限。结果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没有采用有效的安全防护设施,违规违章的现象普遍存在。

4.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解决方案

(1)树立安全管理观念,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安全是一切生产的保障,“没有安全就没效益”,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让各个部门和全体人员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并拨出不少于工程造价2%的安全生产专项资金,投入到安全生产、防护用具、环境保护等方面。企业必须建立自身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具体包括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立安全控制目标,从而为每一道工序构筑安全屏障。其中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安全措施计划制度、安全例会制度、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等,确保制度化良性循环,形成“有人决策、有人协调、有人督查、有人落实”的工作机制,实现安全生产动态监管,确保施工过程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2)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队伍安全操作水平

当前我国建筑业安全事故頻现,与施工人员素质低下关联至深。据估计,在建筑业接受过两周以上正规培训的农民工不到2%。要想真正提高安全施工水平,水利施工企业就必须严格执行新《安全生产法》的各项规定,建立人员安全培训体系,实施三级安全教育,对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提升他们的安全操作能力。特别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危险源防范培训,提高警觉性和应急操作能力,使他们正确能够面对各种危险状况;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检验评估,对施工人员开展应急演练,完善施工现场的应急救援制度。当前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涌现,企业要加强培训和学习,使工人能够正确掌握使用方法,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水平。

(3)规范施工现场管理,做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

水利施工现场非常复杂,各种工序、作业、设备交叉,而且随时处于运动的状态。施工企业必须规范现场管理,施工前详细勘察场地的地形、地物、地貌等,做好安全技术交底,根据项目特点、人员安排、工艺难度等确定安全技术交底的层次,使作业人员明确施工方法、操作规程、施工要求等,特别需要清楚安全隐患、危险源、紧急救援措施等,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双标化”。水利施工机械设备较多且复杂,项目部要定期维护保养机械设备,每次使用结束都要检查,避免带病作业或过度使用。并且加强风险预警和监控,重点关注现浇混凝土、基坑支护、土方开挖、降水工程、起重吊装等安全隐患点,并进行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然后制定专项工程施工方案和事故预案应急措施。

(4)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开展项目安全日常管理

项目部必须落实安全检查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对人机料环法加强控制。班组长要加强班中检查,及时辨别和正确处理危险源,纠正不规范的操作程序,假如自身无法解决,就应立即报告施工工长,而不能久拖不决或放任不理。安全检查小组应加强巡检,一旦发现违章现象和事故隐患问题,就要立即开出“隐患问题通知单”,责令班组定时、定人、定措施解决。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等事故较为常见,现场管理人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例如,塔吊与架空输电线路必须保持安全距离,吊物间距不得小于2m;每台电焊机应设置单独的开关箱,注意防火与防爆;深基坑四周应设防护栏杆,作业人员不能在危险岩石或构筑物下面作业等。

(5)明确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安全问题监督检查

水利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安全问题监督检查,特别是针对危险系数较大的施工项目,应建立专业监督管理队伍,同时有效发挥监理的作用,將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对于违反安全生产的行为要严加惩处,这样才可以有效减少安全隐患。建筑业频频发生安全事故的深层次原因是施工企业存在层层分包、转包甚至资质挂靠等违法行为,导致总包、分包、监理乃至包工头都对安全生产责任心不强,施工过程麻痹大意。要想有效防范水利施工安全事故,首先需要取消包工制度,改由施工单位直接招用工人,促使企业主动加强培训;其次,安全员或施工队长必须随同工人作业,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最后,安监部门要强化打非治违,严格追究企业的主体责任,对项目经理实行终身追责制度。

5.结语

水利工程惠及千家万户,2017年我国将加大对水利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并且支持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预计农林水利支出14358.44亿元。百年大计,安全先行,安全管理是是水利施工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水利企业必须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把安全理念灌输到全体工作人员,把安全管理工作贯穿于项目全过程,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黄炳英.浅谈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控制与管理[J].环球人文地理,2014(12):86.

[2]徐晓东.浅谈如何加强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J].农技服务,2015(06):211.

篇3

1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1.1多元角色行为因素

护士是一个多元化、多角色的个体,有着特定的职业内容、规范和行为标准。护理是一项繁重工作,重复性的夜班,多重角色负担,以及一些科室岗位设置不合理,超负荷工作,使少数护士身心疲惫,产生厌烦心理,有畏难情绪,轻视护士工作,希望脱离护理岗位,以逃避辛苦的夜班,因此,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对患者态度粗暴,无端发脾气,导致发生护患纠纷,给患者身心带来不安全的结果或不安全感。

1.2护理技术因素

护理技术管理是指对护理技术工作和建设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达到准确、及时、安全、有效,不断提高效益和技术水平的活动过程。护士业务知识缺乏,工作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下或不熟练,与他人配合较差,不重视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将导致操作失误或操作错误而发生护理缺陷和事故。

1.3环境因素

病人所处的医疗环境直接影响着病人的护理质量。护理设施数量不足、质量不好,都会影响护理技术的正常发挥,影响护理效果,形成护理不安全的因素。环境方面主要包括:(1)设施及布局:医院的基础设施,病区物品配备和布局不当也潜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如地面过滑导致跌伤;床旁无护栏造成坠床;热水瓶放置不当导致烫伤等。(2)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所致的不安全因素,常见于消毒隔离不严导致的院内交叉感染等。(3)危险品管理;医用危险品管理及使用不当,如氧气、煤气、蒸汽锅炉等潜在不安全因素。(4)病区治安:如防火、防盗、防止犯罪活动等。

1.4患者行为因素

患者管理是指对那些在躯体上被确定患有疾病个体的管理,而个体因疾病原因而发生的身心变化,与对疾病的认知成正比。护理工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配合及支持,若患者心理承受力差,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就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烦意乱、忧心忡忡的心理现象,不信任医生,怀疑医生诊断有误,偏听偏信江湖游医,以及家庭经济原因,担心费用太高而拒绝服从治疗,并出现不遵医行为,导致患者人为的护理不安全。

1.5其他因素

由于护理工作属于服务性质的工作,在护理过程中有很多其他因素会在护理过程中给病人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危害。病人家属有时也会成为影响护理工作的一大因素,例如,有些病人家属对护士的工作不配合,这就给护士的护理工作带来麻烦。所以护理是项复杂的工作,它需要病人家属和护理人员之间良好的合作,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护理效果。

2加强护理安全性的措施

2.1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加强法律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去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依靠法律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护士应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履行法律程序,避免护理纠纷。护理人员学习有关法律知识,现行的国家医疗、护理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351号国务院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明确护患双方所享有的权利,从而维护了病人和自己的合法权益。

2.2建立合理的护患比例,提高服务质量

通过建立合理的护患比例,改变目前紧张的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为病人服务。从医院角度讲,改善服务,提高医护水平才能吸引更多的病人到医院治疗。从社会效益讲,提高医护服务水平可以让病人得到很好的护理,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2.3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处理问题能力

护士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观察力,熟练的监护技术和能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有高度的责任感,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强的敬业精神。护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与工作中护理差错及护患纠纷的发生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临床每一位护士每年都必须进行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护理教育,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护士。据有关报道:新护士在工作中的护理差错及护患纠纷占68.35%,新护士必须在基础理论及各项操作经考试合格后再上岗,这样可以降低差错率,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存在。

2.4改善医疗环境

病人患病之后,暂时地丧失了控制生理良好状态的能力,同时被迫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由他人决定和支配自己的行为,会给患者造成了心理压力。所以我们应该改善医疗环境,减少不利因素对病人的影响,关心病人,让患者在医院里有种家的感觉,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下养病,有利于疾病的冶愈。

2.5加强护士职业道德修养

道德是人类行为规范的总称,医德则是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所应遵守的职业道德,护理工作的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在护理专业上的具体表现,也就是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工作时,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道德是立法、执法、守法的基础,良好的医德、医风是衡量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医院发展的保障,而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工作作风,是防范医疗纠纷的根本所在[4]。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工作不仅是帮助患者解除痛苦,而且要增进健康。一般病人对护士言行都很注意,如果护士在工作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如工作中谈论与病情无关的话题,无意中会加大病人的心理压力,使病人担心护士的护理质量和能力。所以护士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修养,对技术精益求精,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更新护理理念来适应工作需要。在工作中应具有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敬业奉献精神,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护理安全和提高护理技能。

3小结

安全护理是一项复杂费时的工作,需要护士扎实的理论,高度的责任心,规范的护理服务行为及高尚的综合素质来为病人服务,在临床工作中,应做到防微杜渐、防患未然,为安全护理提供保障。特别是随着我国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和医疗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要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临床工作中严格遵循护理法规,强化自身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能,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将安全护理运用于护理工作中。为病人提供护理的环节上,从法律的角度出发,从安全角度出发,在防范上下功夫,减少和杜绝因护理工作缺陷而造成的医源性问题的发生,尽最大努力将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严格控制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韩路.新时期护理安全相关性探索[J].现代护理,2005,11(15):1205-1206.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预防和遏制群死群伤、火灾事故为目标,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采取果断措施,坚决整治堵塞疏散通道和锁闭安全出口的违法行为,保障疏散设施完好和安全出口畅通;督促单位认真贯彻《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切实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确保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组织领导

为使专项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决定成立__县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隐患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副县长、县安委会主任李宏才任组长,县安委会副主任、县安监局局长罗国彪和县公安局副局长和永顺任副组长,县监察局、县综治办、县旅游局、县教育局、县文体局、县卫生局、县民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人防办、县工商局、县总工会、县交通警察大队、各乡镇人民政府等单位的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罗国彪兼办公室主任。

三、专项治理的范围和内容

(一)专项治理的范围

1.容纳50人以上的影剧院、礼堂、录相厅、歌舞厅、卡拉ok厅、游乐厅、网吧、桑拿浴室等公共娱乐场所;

2.容纳50人以上就餐、住宿的旅馆、宾馆、饭店和营业性餐馆;

3.容纳50人以上的商场、超市和室内市场;

4.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等集体宿舍,医院的病房楼;

5.

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的车间、员工集体宿舍。

(二)专项治理的内容

1.人员密集场所在营业、生产、工作期间或集体住宿的老人、幼儿、住院患者、学生、员工休息时间将疏散通道、疏散楼梯或安全出口锁闭、封堵或占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不畅通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被遮挡、覆盖的。

2.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的数量、宽度,火灾事故应急照明的设置场所、位置、数量不符合消防技术规范要求的;疏散指示标志缺少、损坏和标识错误的;应急照明灯损坏或失效的;常闭式防火门闭门装置损坏不能保持常闭状态的,以及疏散门开启方向错误的。

3.商住楼经营部分与住宅部分的安全出口未分开设置的。

4.在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处设置铁栅栏的和在公共区域的外窗(包括集体宿舍的学生、幼儿、老人、住院患者和员工休息的房间外窗)安装金属护栏影响消防安全疏散和应急救援的。

在人员密集场所常闭防火门上,应当张贴常闭防火门应随时处于关闭状态的警示用语;在公众聚集场所应当采取多媒体、广播、书面等宣传方式,告知顾客紧急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位置和安全疏散路线,并形成制度。

四、时间安排

专项治理工作分组织部署、自查整改、检查验收、抽查监督四个阶段。

(一)组织部署阶段(1月—5月)。自本文件下发后,各单位、各乡镇要召开人员聚集场所动员部署会,对专项治理的范围、内容和检点进行通报和工作部署。各主管部门、各街道要制定出专项治理的具体工作计划,明确职责,周密部署,精心组织。5月1日前,各单位、各乡镇要将专项治理组织计划、动员部署情况上报县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电话:8526222)。

(二)自查整改阶段(6月—8月)。在广泛动员部署的基础上,推动单位按照各项消防法律法规、消防技术规范和此工作方案的要求,进行自查整改。自查整改结束后,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医院、养老院等单位要分别向教育、卫生、民政等行业主管部门写出自查整改情况报告;属于商贸行业人员聚集场所的生产、经营企业要向行业管理部门写出自查情况报告;属于宾馆、饭店、旅馆、商场、市场、超市和室内市场、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和其他无行业主管部门等单位应向专项治理办公室写出自查整改报告。截止时间为8月14日。

(三)检查验收阶段(8月—9月)。县教育局、县旅游局、县民政局等部门要在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进行检查验收。对自查整改不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应当依法给予消防安全责任人或管理人行政或纪律处分,直至依法予以处罚。同时,要责令限期整改落实。

(四)抽查监督阶段(10月—12月)。各相关部门检查验收工作结束后,县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将组织公安消防、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监察、工会、文化、工商等部门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对人员密集场所进行监督检查,进一步依法严格治理。10月22日前,各单位要将专项治理工作总结上报县专项治理领导小组。

五、专项治理的主要措施

(一)对存在专项治理第一项内容方面问题的,应当责令当场改正,对不能当场改正的,应当限期改正;对拒不改正或者逾期不改正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拘留等处罚。

(二)对存在专项治理第二项、第三项内容方面问题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拘留等处罚。

(三)对营业性人员密集场所存在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数量不符合消防技术规范要求的,确因客观原因不能整改,经安全评估确认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要采取果断措施,该停产停业的立即停产停业,该改变使用性质的迅速改变使用性质,以确保安全。

(四)人员密集场所存在专项治理第四项第一款内容方面问题的,要责令有关单位立即拆除;对拒不拆除的,由县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有关执法部门。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实施行政拘留。

(五)对人员密集场所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应急照明灯、安全疏散指示标志等消防安全疏散设施存在其他不符合消防安全技术标准和违反有关消防法律法规行为的,应当依法予以处罚。

(六)对拒不履行执法部门作出的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停止使用处罚决定的单位,相关执法部门应当依照法定职责及程序提请法院强制执行。

(七)责令停产停业,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公安消防部门应当及时报请县人民政府依法作出决定。

(八)在执法检查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其他。对于在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专项治理中发现其他违反消防法律法规行为的,特别是对20__年专项治理中要求限期整改火灾隐患到期尚未整改的,也应当依法予以处罚。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要从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其纳入重 要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将治理措施落到实处。

(二)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公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监察、工会、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交警、民政、工商等部门要在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严格履行各自职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有关部门要在此次专项治理的基础上,加强本行业、本系统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保障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和疏散设施的完好,确保消防安全。

篇5

手术室护理工作比较繁杂,且对护理人员技术要求较高,在手术室中护理需要长时间留意手术动向及患者的身体情况,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一旦手术过程中出现失误都会造成手术效果不佳,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引起医疗纠纷等情况,给医院和患者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临床中关于如何降低安全隐患事件,并实施对应的有效措施,以此来保证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安全是目前基层手术室护理重要关注点[1-2]。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逐渐提高,医疗安全逐渐在临床中受到关注,将其运用到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主要是将安全第一和风险意识等理念运用到手术过程中,将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提前预防,建立相应的差错机制,确保患者生命安全[3-4]。手术室的潜在风险在医院所有科室相对较大,因此需要营造一个安全有效的环境,只有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确保手术更加安全高效[5-6]。本文对60例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展开分析,对手术中的潜在风险采取对应措施,观察其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治疗的60例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展开分析,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30例。试验组女12例,男18例,最小年龄患者21岁,最大年龄患者74岁,平均年龄(48.33±4.31)岁。参照组女13例,男17例,最小年龄患者22岁,最大年龄患者75岁,平均年龄(48.62±4.53)岁。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差异较小,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比较。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辅助医师顺利完成手术。试验组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对潜在安全隐患定制相应解决措施。具体内容为:(1)在手术前进行检查校对。护士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后,需要准确检查患者身份信息,包括患者的床号、年龄、性别、姓名以及手术类型和病症基本情况等;检查患者配血报告,手术前用药情况及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等。所有检查无误之后等待手术开始。患者进入手术室时需要避免患者的身体受到碰撞,接送患者进入室内时需要2名护士共同完成接送工作。在整个与患者接触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保证消毒工作进行,避免与患者接触时感染。(2)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在手术进行前,与患者进行一对一谈话,对患者情绪进行评估,并采取一定措施进行干预。在与患者的谈话过程中,重点讲述手术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整个过程中,涉及到患者的隐私性话题,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到严格保密,避免因为谈话内容泄露,引发患者不满,产生不必要的纠纷。(3)加强对护理人员培训。护理人员专业程度能够对手术造成影响,且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会对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依从性产生一定作用,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定制专有的培训方案是临床改善安全隐患的重要措施,所以在培训过程中需要进行一对一训练,确保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加强她们对风险的敏感度。帮助护士学习掌握手术配合、手术解剖部位和手术中潜在的安全隐患等进行应急处理的方法等。定期检查护士对仪器管理和使用的情况,一旦出现了错误操作就需要加强对仪器使用的练习,直到完全掌握为止。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多次练习操作,加强训练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保证能够掌握手术室规范操作,防止在手术过程中因为技术问题导致错误情况出现[7-8]。除了对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要求以外,还要加强医院整体制度的完善。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中,健全合理的制度可以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提高执行力。医院应根据护理人员管理条例制定岗位要求及岗位职责手册,要求护理人员认真学习落实每项内容。并根据制定内容,每个季度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设定奖惩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学习意识。(4)的摆放。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纠正时需要做到缓慢柔和,防止因为方式不当对患者产生损伤,在整个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细心认真,确保患者的调整到正确位置。保证患者在接受手术时不会出现呼吸困难、输液不畅等情况。(5)物品准备。在手术整个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做到头脑清晰,操作严谨。护理人员在手术前需要详细检查手术中需要使用的物品种类,保证物品经过灭菌处理,若出现了不符合手术物品需要及时告知主治医师。严格核对手术物品的数量,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手术物品缺少的情况发生,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9-10]。(6)仪器管理。为了避免在手术中出现仪器故障,护理人员在手术前需要加强对仪器的管理工作,平时注意对仪器进行调试、保养以及定期检查等,若仪器出现故障,及时联系相关维护人员进行维修。使用前也需要检查仪器的运作情况并进行消毒处理,保证手术能够顺利展开,尽可能降低患者因为仪器出现身体损伤[11-12]。(7)消毒处理。医护人员在手术开始之前保证手部卫生,认真洗手,对手术室的环境进行严格检验,观察消毒情况是否符合规范。在手术结束以后需要对使用过的手术物品进行浸泡擦拭,然后进行消毒灭菌处理,若物品污染严重可以将其销毁。(8)用药检查。在用药前、用药中以及用药后都需要进行检查,严格校对药品的名称、质量、使用方法、生产时间、保质期等。在药物使用后需要详细记录用药情况。对于瓶装的液体药剂需要检查瓶口是否出现松动现象,瓶身是否存在裂纹,液体是否浑浊,以及是否含有絮状物等情况。袋装的液体药剂需要认真检查包装袋是否出现了渗漏和胀气[13-14]。护理人员一定要仔细观察药品上的标签,防止错误用药,造成患者身体损伤。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接受护理以后的安全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满意度(使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100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本组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输入spss221.0系统软件中进行计算,以(%)进行计数统计,χ2检验,P<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对比两组的安全事件发生情况

试验组未曾出现安全事件,参照组中有3例出现了错误,手术物品缺失1例,其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为13.33%,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的安全事件发生情况[n(%)]

2.2 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参照组80.0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随着现代医疗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患者对医疗安全的判断影响着医院服务水平等因素,促使临床中对于安全隐患的排除越来越严格。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的科室,且环境较为开放、涉及人群众多、人员来往复杂、工作节奏快等,是临床中公认的安全隐患多发地。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影响着手术的结果和质量,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医院的名誉等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临床中对于如何解决基层手术室的安全问题有各种各样的方式,这些方式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存在一定局限性。

临床一致认为,继续加强对基层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保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确保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步骤,避免因为安全管理问题出现医患纠纷等。在医院中,各个诊断的步骤以及科室中,手术室是安全隐患多发地,且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对患者的影响巨大,严重时甚至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传统护理存在着很多不足,如第一手术室护理和病房护理之间出现了脱节现象,导致手术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对患者情况无法完全掌握,使得治疗中存在很大失误;第二护理工作的局限性过大,仅局限在手术室内的护理,整个护理过程均以工作为中心,辅助配合手术操作,如辅助麻醉师监护患者,检查手术所需要的器具和药物,做好器械准备工作等。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医院逐渐重视基层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对手术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提前预防,定制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室风险,减少安全事件发生,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15-16]。

其中,在整个安全隐患消除的过程中,重要的就是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素质的提高,这是减少基层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的基础。有报道指出,很多基层手术室的安全事件的发生,与护理人员的专业度存在一定关系。护理人员在手术中的操作不当、对仪器的不了解、手术中未遵循无菌操作要求、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不到位、态度不端正等均是诱发基层手术室安全事件的因素。因此,加强对于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以及专业能力的提高是减少基层手术室安全事件发生的基础。同时,除了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提升的培训以外,还应设置一定的考核制度,这是检验护理人员工作标准是否合格的重要方法。奖惩制度可以让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有所提升,对患者的治疗以及医院的整体护理工作有积极意义。本次试验结果也对上述的观点进行了佐证,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设置一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可以发现,在手术的过程中,相关的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

除此以外,基层手术中还存在潜在安全隐患,对于每项安全隐患,都要有应对措施等。其中,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该对其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整个手术的步骤、手术中需要配合的事项、遇到突况时应该有的心态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健康宣教是帮助患者在术中应对突发状况以及降低患者对手术的恐惧、不安等心理的重要方式。本次试验也验证了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可以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这是护理人员应该在术前对患者进行了护理措施。在术前对患者的护理中,还应该注意对其心理护理的干预,患者在术前会因为疾病等多种因素产生不良情绪,而这些情绪如果得不到一定的缓解或消除,就会影响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患者在术中的配合度,对患者的治疗结果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在术前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次试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对患者采取一定的心理干预后,发现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配合度提高了,而且在术后的护理中也能很好的配合,提升了治疗的有效性,提升了护患之间的关系。

本次试验中,对基层手术中的多种潜在安全隐患都实施对应的护理措施,在手术期间,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检查校对患者的病症情况,提前了解患者的身体状态,在接送患者进入手术室时由2名护士接送,减少患者在接送过程中出现碰撞,减少对患者的伤害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在手术前需要详细检查手术物品和设备,确保手术后不会出现物品遗留患者体内的情况发生,减少了手术过程中因为仪器故障造成患者的身体损伤,并且对所需使用的物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避免患者出现感染[17-18]。在用药前严格检查药品的使用情况,注意药物是否处于有效期,密切留意药物状态,避免出现用药错误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而且在手术中确保患者处于正常,以免患者发生呼吸困难等情况[19-20]。上述的所有安全隐患解决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防止安全事件发生,本次试验中,试验组患者的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并且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也更高。

综上所述,经过本次分析能够得知,对基层手术室潜在的安全隐患实施对应的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防止安全事件发生,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使得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对临床治疗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孙红芝.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在基层医院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19(46):306-307.

[2]张倩,詹玉.手术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分析[J].饮食保健,2019,6(12):127-128.

[3]寻淑英.手术室护理潜在的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19(77):245,260.

[4]苏晓琼,舒秘.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0):4416-4417.

[5]帅晶,万嘉.手术室护理安全保障中手术室细节护理的应用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410-411.

[6]何娜.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在基层医院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8):59-60.

[7]周恒捷.舒适护理在基层卫生院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19,6(10):208-209.

[8]郭来康.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21,28(4):624-626.

[9]许宏青.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22-23.

[10]汪红全.浅谈在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讨论[J].健康之友,2019(21):236-237.

[11]宋开玲,辛友红,赵兰.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3):8-9,13.

[12]张敏.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意义[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5):180-181.

[13]王依娜.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浙江医学,2019,41(12):1337-1340.

[14]牛会鹏.手术室护理风险安全隐患自查模式的干预效果[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32(4):445-448.

[15]张妍,陈荣珠.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0,37(1):8-9.

[16]贾美霞.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家庭医药,2019(8):247.

[17]徐莉,刘芬.安全隐患预防措施在门诊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15):193-195.

篇6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259-02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护理安全已成为医患双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和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2]。手术室工作繁忙、工作节奏快、意外情况发生多,任何地方的疏忽和大意都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人们法律意识增强,医疗纠纷的发生日益增加[3]。为了杜绝医疗事故、减少差错、预防医疗纠纷,本文就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及体会总结如下:

1 手术室护理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制度不健全

手术室护士承担的是比较特殊的任务,要求知识范围广,同时需具有业务能力要强、应急能力快,由于新条例的出台,给手术室护理带来了挑战,许多制度需要及时的修订。因手术室工作繁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极可能会发生管理制度缺失,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差,不能坚守岗位,手术室安全制度及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手术室护理记录单的填写不够标准等。

1.2 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强,自我约束力不高

手术室护理工作往往不被患者重视,“医尊护卑”的观念存在[4],加上护理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强度高,单调枯燥,造成工作热情低,工作主动性差,容易发生医疗差错事故。手术室护士的护理操作大多数是单独进行,是否按照常规操作,是否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完全靠护士个人的约束能力。由于护理人员工作疏忽大意而出现的事故,并不少见。

1.3 查对制度不严格

药物摆放无序,输血输液查对失误而导致用错药、输错血。术前、关闭体腔前后器械清点不清,中途添加物品不及时记录,出现器械敷料遗留在患者体腔内;各种管道脱落或不通畅。

1.4 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无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淡薄;手术中记录不健全,字迹不清有涂改,记录客观数据不详实,医疗时间有争议时,存在举证不力的关键因素;手术中出现越职行为;麻醉师在手术中请巡回护士帮忙照看手术患者,自己外出,主刀医生无助手时,请护士拉钩、剪线、接电话等。一旦发生医疗事故护士难免干系。

1.5 新业务、新技术、新的医疗仪器设备的大量应用

外科手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外科医生外出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专科手术技能;对新业务、新技术、新的医疗仪器设备的大量应用,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技术方面风险加大,业务学习方面压力增加,影响护理安全。

1.6 环境方面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患者对手术本能的会产生恐惧感,使得手术室环境倍受关注,舒适的手术室环境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积极配合手术的进行,还可以缓解医护人员的心情,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现在大部分医院手术室的环境仍保持以往的风格,很多患者在进手术室时,常因为过度紧张而无法配合手术的顺利进行,错过最佳手术时期,造成安全隐患。①手术室内的噪声,如麻醉机、吸引器、电凝等仪器发出的轰鸣声,不仅增强了患者对手术的紧张和恐惧感,而且对医护人员造成不良的心理反应而降低工作效率;②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话和手机在手术室的普遍使用,对医护人员、手术患者及医疗仪器设备都会产生干扰;③冷冰冰的手术室环境是一种潜在因素,患者在清醒的状态下进入手术室,看到室内如吸引器、监护仪、麻醉呼吸机、电凝器等正在运作的仪器,增加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降低了其适应性,同时使得医护人员产生不良心理反应而降低工作效率;④手术室内无菌区、相对无菌区和非无菌区划分缺乏明显的界限,设备仪器堆放过多,容易造成手术室的消毒死角,对手术过程产生污染,危害到患者的手术安全。

2 防范措施

2.1 制度保障

查对清点制度、仪器保管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针对手术室安全隐患制定相应防范措施;成立手术室管理小组,实行PDCA质量管理,护士长随时抽查,找出问题并及时整改。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

2.2 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实行人性化管理

树立一切为患者服务的团队意识,把尊重落实到日常工作中,通过正确认识医护关系对手术配合的重要性,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维护护士心理健康,护士长根据科室情况倡导弹性排班,业余时间鼓励安排护士健康的娱乐活动,减少工作压力,调节身心。

2.3 严格查对制度

严格查对患者的科室、床号、姓名、性别、手术间号,以及手术部位,所需物品,药物过敏的情况,用物是否齐全;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在术前、关腹前、关腹后应认真清点手术中的器械、敷料、纱布、缝针,认真反复清点后记录在手术护理单上。

2.4 强化法制观念与护理安全教育

2.4.1 对护理人员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牢固树立依法施护的概念。各种手术护理记录从法律角度规范书写,必须遵循科学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医护文件同步的原则,字迹清楚无涂改,语言规范清晰。

2.4.2 明确护理责任,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把握中履行职责范围以内的各种行为原则,坚决不能越职行事,严禁手机带入手术间内,避免医生手术操作时分心、失误,杜绝差错隐患。

2.5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技能

加强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快速掌握新的精密仪器的使用,不断提高业务技能。积极鼓励学习,实行分级培训。针对不同专科,将人员进行分组,定期轮换,提高护士配合手术的能力。开展新项目要预先培训学习,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保证新项目的安全实施。加强三基训练,提高业务技能及应急能力,做到术中主动配合。对新开展的手术,请医生讲解手术步骤、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经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护士手术配合能力。

2.6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手术室环境既要考虑患者与手术工作的方便,也要便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开展[5]。①对手术室内的各种仪器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添加适量剂,降低机器轰鸣声,减少患者对手术的紧张和恐惧感;②禁止医护人员在手术室内使用无线通讯设备,避免对医护人员、手术患者及医疗仪器设备都会产生干扰;③手术室环境在设计上避免单调的布局,墙面采用暖色系的颜色,室内摆放器皿的柜子采用柔和的颜色和流线型的款式,将吸引器、监护仪、麻醉呼吸机、电凝器等仪器放在室内侧,降低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和适应性,提升工作效率;④手术室划分为无菌区、相对无菌区和非无菌区,区域之间用门隔开,并设立明显分界标志;⑤每天对室内采取湿式打扫,防止细菌飘浮于空气中。定期进行空气培养,检查菌落数与菌种。

3 结论

手术室护理与病房护理有着很大的区别,其技术含量高、工作强度大、安全隐患多,是医院整体医疗安全的重点,建立和完善手术室护理隐患预防措施的规章制度,重视护理人员个人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可减少手术室安全隐患,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能有效确保手术安全,减少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李红梅. 浅谈护理安全隐患及预防[J].中外医疗,2009,28(3):133.

[2] 刘春玲,江平. 新生儿病房潜在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2):194-196.

[3] 周秀华. 精神科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当代护士,2007,(8):71-73.

[4] 马玉香.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B].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25(11):6162.

[5] 姜平桂,王维,钱健. 手术室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有效途径[J].现代临床护理,2007,6(2):58-61.

[6] 刘琼,江云英.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4):269.

[7] 王淑芳.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J]. 护理研究,2009,23(9B):2426-2427.

篇7

[中图分类号]F41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046-02

在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的今天,食品工业的发展与食品供给已经基本能够满足国民需要。但是,食品安全问题却日渐凸显,引起了相当程度的食品恐惧症。国际上流行的“对食物短缺的担忧已被对食品的安全恐惧代替”的说法成为我国民众食品消费心理的真实写照。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达到非常严重的地步。构筑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体系的途径和对策很多,笔者仅就食品标准的制定与监管和食品安全的法制保障作以分析。

一、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与透明

(一)重大案例对食品安全标准缺位提出的挑战

客观的说,我国的食品标准是明确的,但是也在某些方面是缺位的,食品标准制定的缺位问题以及食品标准执行上不足问题的存在,导致假冒伪劣食品钻了监管缺位的空子。

在我国曾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不胜枚举,如1988年初在上海发生的因市民食用受到污染的毛蚶而爆发的甲肝大流行事件,当时患者达31万例,造成不少人员死亡,上海市民出行(指到外地)受到限制,食品出口遭到退回,经济损失惨重。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假冒伪劣食品特别是有毒食品,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食品标准不够细密,在大众间尤其是业户中宣传落实的不够,除了食品经营者被利益蒙蔽了良心,也不能忽视他们对食品标准的无知的一面。

(二)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与透明的对策

加快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建设,加强食品安全标准的宣传贯彻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当务之急,正所谓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具体做法有四:一是统一现有标准。针对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标准短缺、不统一、水平不高的实际情况,应当统筹规划、制订和完善统一的标准。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的标准十分繁杂,除了国家标准以外,还存在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应该通过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制订出统一的食品安全的标准,统一实行同一标准。二是正确地认识和学习外国食品标准的制订,通过学习外国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经验和生产经验,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生产,不但能够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的生产水平,而且能够提升我国食品生产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我国食品生产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三是,由于食品生产的特殊性,及时更新和完善食品安全的标准体系。随着食品生产工艺的飞速发展,在食品生产中,经常出现新的食品生产工艺和各种食品添加剂,对于新的工艺和添加剂的产生,要尽快进行标准的更新和建立。四是,完善和统一食品的安全管理,避免出现交叉管理和空白管理的现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作为总牵头单位,应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监督协调机制。

二、我国食品安全法制管理的加强

(一)我国食品安全法制管理的现状

根据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2007年7月21日就《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答新华社记者问题中所发表的讲话内容可以得知,目前,我国有关产品安全的法律制度是比较健全的,已经颁布和执行的相关法律有11部。从这一介绍中说明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律和法规是健全的。但问题的症结是法律和法规的贯彻执行乏力,对生产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处罚不到位,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不得力。从这样的现状看,也反映出我国依法治国的实现水平不足,在某些方面,人事不计法制,人事胜过法制,人事可钻法制的空子。在懂法方面不足,说明普法工作不到位。在执法方面不足,说明相关业务部门和相关业务人员没有尽职尽责,甚至于有的业务部门和业务工作人员渎职和犯罪。

(二)加强我国食品安全法制管理的对策

国务院制定了《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这部《特别规定》贯彻执行以来在四个方面加大了食品安全法制管理的力度。体现在管理单位和管理者方面的:

一是针对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各监督管理部门现有的职责分工,对现行法律、行政法规有关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规定,加以重申、明确、补充,使有关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规定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以严格责任为主线,进一步明确生产经营者和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三是在严格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责任的前提下,赋予监督管理部门制止、查处违法行为的权力,做到权力和责任相统一。四是坚持预防为主,对产品的生产、销售等环节,对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及原材料、辅料、添加剂等事项,实行严格监管,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加强应急处理能力。

体现在食品行业自身的规定也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强调必须按照法定条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否则没收其违法所得、产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物品和予以相应罚款及至吊销执照。二是重申生产所使用的原料、辅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违者没收所得,按货值金额处以倍数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三是建立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销售者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验明产品的合格证明等。对违反规定的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销售的产品,并处货值3倍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吊销执照。四是建立对违法行为的不良记录制度。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

国家对食品安全的法制管理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刚性保障,但是必须强调,法制是严肃的,在依法治理食品安全社会问题的过程中,食品管理部门、法律法规监管部门必须一丝不苟,尽职尽责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做到不,不亵渎职守,不姑息养奸,不同流合污。否则,法律和法规的贯彻落实就会走样,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会纵容食品安全问题的屡禁不止。从食品生产厂家和食品经销商来说,必须知法懂法守法,依法发展生产,依法经营,坚决不做被法律和法规制裁的对象,为广大社会民众提供安全和放心的食品。从使用食品的民众来说,要增加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学会利用法律武器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李卫东,刘志英.美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江西食品工业,2009(02):45-49.

[2]魏益民,欧阳韶晖,刘为军,毕金峰,潘家荣.食品安全管理与科技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05):55-58.

[3]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课题组,秦富,吴水荣,江文涛,张吉祥,贾丁,王佐.欧盟食品安全管理与保障体系[J].科学决策,2004(04):20-27.

[4]唐云华.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和职能的整合[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4(05):15-19.

[5]李清.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进出口贸易中如何应对入世的机遇与挑战[J].肉品卫生,2005(02):12-14、11.

[6]曹霞.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1(49):49-50.

篇8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但在餐饮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其食品安全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做好餐饮业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已经是监督管理员必须解决的问题。1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问题及原因分析

1.1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多头管理关于食品安全的管理问题,我国实行多部门分段管理,存在管理机构众多、管理混乱的现象。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成立起专门的、具有高度独立性的管理餐饮业食品安全的部门,而是由多个管理部门共同负责监管食品安全,每一个部门管理相应的环节。另外,我国专门设立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来辅助其他部门实行监督管理。从我国当前设置的监管部门结构来分析,多头监管的模式非常容易出现管理重复的现象,而且不同的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容易发生矛盾,可能会引发执法混乱。对大部分的监管部门来说,在实际工作中一直以责任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为指导,也就是说如果食品监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那么多个部门就会争相抢夺利益,反之,如果食品监管不力,出现了安全事故,监管部门就会互相推诿,都极力撇清自己的责任。

1.2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标准体系落后且不全面我国当前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存在滞后性和片面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当前,我国现行的餐饮业食品标准体系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可操作性较差。在这些繁杂的标准体系面前,小餐饮业往往不知所措,所以就会出现监督食品安全的人员越多,监管效果越是不明显的现象;第二,我国的现行标准处于较低水平,与国际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在国际先进标准中的采标率仅为23%,与国际采标率相差了20%,并且我国的餐饮业出现时间还很短,所以国际采标率只能处在较低的水平;第三,由于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协调机制,不同标准之间难以统一。餐饮业食品标准可以被划分为四个级别,不同监管部门分别针对不同的级别来执行,每一个监管部门所参考的标准不一样,并且他们只认可自己采用的标准,不利于食品安全监管。

1.3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检验检测体系不完善由于我国检验条件并没有达到较高水平,所以我国只能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来检验检测餐饮业的食品安全问题。由于餐饮企业已经完全掌握了卫生监管部门的定期检查形式、程序以及时间,所以它们会在定期检查之前提前做好准备,检查之后就立刻回到老样子,导致定期检查根本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再加上监管人员的人数限制,定期抽查的频率很低,这也难以保证餐饮业的食品安全。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监管部门很难对一些小型餐饮企业实行强有力的检验检测手段,所以很难真正达到相应的卫生安全标准。所以,国家一定要保证检验检测过程中的充足资金,加强定期检查的力度,提高不定期抽查的频率,加大监管力度,建立起相对健全的检验检测体系。2加强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对策

2.1明确划分各监管机构的职责尽管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由不同的监管部门来负责,可是却并没有明确规定出每一个监管部门的具体职责,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导致不同的监管部门遇到问题互相推卸责任、执法冲突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食品安全监管的顺利进行,不利于政府监管部门职能的发挥。要建立起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体制,同时要有与之配套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各部门明确各自的权力与职责,不同部门之间各自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要提高监管效率,加大监管力度,同时不同部门之间还要协调合作,这样才能有利于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2健全餐饮业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第一,当前从事餐饮业的人员素质水平相对较低,所以要对其培训一些检测食品安全的简便技术。第二,由于餐饮业的食品消费具有即时性的特征,所以很难在产品的最后阶段进行检验,如果餐饮企业的条件允许,可以安装一些监控装备,有利于监管部门全程监控餐饮企业制作食品的过程,从而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特别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的餐饮企业大规模安装监控装备,建立起餐饮业监控网络体系,推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三,重点研究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加大资金投入。为检测技术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增强他们的检测技术,不同监管部门要及时沟通、共享的信息,拥有先进检测技术的地区要帮助落后地区提高检测技术,最终建立起完善的餐饮业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2.5建立餐饮业食品安全长效管理体系第一,要想建立起餐饮业食品安全长效管理体系一定要重视培训监管人员,同时还要制定有效的考核机制,每隔一定周期就要对卫生监督员实行考核,以便促进卫生监督人员不断学习,积极参加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另外,卫生监督人员在参与卫生评审工作之前,首先要确保该人员顺利通过了考核,如果没有通过考核,则没有参与评审的资格。为了便于卫生监督员更好地理解培训内容,可以采用直观的培训方法,只有选择恰当的培方法,才能提高培训效果。第二,工商行政部门要认真审核新办证的单位,只有确定新办证单位达到国家各项要求之后才能发放许可证。卫生监督部门不能只重视日常卫生监督,也不能只关注预防性监督,一定要同时注重这两方面的监督。第三,要及时总结卫生整顿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并提高管理过程中的法制化程度,建立起完善的执法监督管理机制,这样才能保证餐饮企业食品生产达到国家的卫生标准,提高卫生监督的实际效果。3结语

近些年来,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的事件频频出现,但也暴露了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督存在的问题,因此应该通过明确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健全食品安全监测体系以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等进行解决。

篇9

矿山建筑施工是一项危险系数很高的作业,出现人员伤亡事故的情况是很多的,因此,施工安全管理着实重要。矿上建筑的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种类很多,而引发事故的原因常常不是单一的,一般由多种因素促成,有人为因素也有非人为因素;对于安全保障的问题,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施工管理应该贯彻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施工人员的安全着想,采取防护措施保证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

一、 矿山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安全隐患分析

(一) 人为原因造成的安全隐患

矿山建筑施工的主体是工作人员,而人为因素是引发安全隐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参与矿山建筑施工的基层人员,经过调查发现,他们一般只具有初中文化水平,也就是说他们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对于安全知识和法律知识都没有一个综合的认识,他们大多数人只注重花大力气做好本职工作,而不会对与工作相关的其他问题进行思考,也不会督促自己去学习和充电;这种现状直接导致了遇到安全隐患时,他们手足无措的后果。基层的施工人员由于文化水平低的问题,对安全问题的认识是非常不到位的,平时也不注意学习安全施工的科学方法和遇到危险时的自救策略,法制观念也比较淡薄,不懂得利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由于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在进行机械设备的操作时可能因为使用不合理而引发一些安全事故;有时由于施工人员进行连续作业,已经非常疲劳,精神状态不佳,会造成误用施工设备或者操作出错,发生危险情况。

(二) 施工设备引发的安全隐患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在建筑施工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一些机械设备代替人的劳动,同时提高了施工的效率;但是使用这些建筑施工机器必须遵循一个前提,就是要求机器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不能使用老化、损坏的机器进行建筑施工的相关作业。如果用于施工的机器已经过时或者发生了故障没有检修完好,在使用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如果没有意识到,就可能在连续的施工过程中引发责任事故,给施工工人的健康造成威胁,同时也阻碍工程施工的进度。比如,在某地的建筑工地上,由于施工设备的线路老化,引发了漏电事故,导致施工人员死亡,这样的教训是极其惨痛的。矿山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施工设备,往往都需要在适当的地点使用,一旦施工地点选择不当,同样会出现危险;有些建筑工地没有配备合适的施工设备,无奈情况下使用简单的机械设备勉强施工,造成这些设备的超负荷运转,引发安全事故,这种事故的后果是,不符合建筑的质量要求,如果情形严重,会引发人员伤亡。

(三) 安全防护材料引发的安全隐患

首先,是由于安全防护材料不合格引发安全隐患;矿山建筑的施工单位由于受眼前利益的蛊惑,在市场上购买一些价格便宜、生产渠道不正规的安全防护材料供施工人员使用,这些材料没有通过国家质量认证体系的认证,往往都是不合格的产品,甚至是劣质产品,使用这样的安全防护材料,安全自然得不到保证。

另一方面,是由于安全防护用品没有被施工人员正确使用引发安全事故。比如,有些施工人员在佩戴安全帽时,只是将帽子扣在头上即可,而没有把安全帽带系好,一旦发生意外,安全帽就失去了应有的防护作用。

(四) 施工环境引发的安全隐患

这里所说的施工环境一般是指气候环境,气候是一个不能控制的影响因素,建筑施工的周期延续时间很长,在这个时间范围内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风霜雨雪等恶劣的天气,工人的施工安全因此遭遇很大的挑战,特别是在高空作业的情况下,危险系数更是增加了不少。

二、 矿山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预防措施

(一) 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和策略

与一般建筑工地的施工相比,矿山建筑施工的施工难度更大,施工工人肩负着难度较高的施工任务,因此,管理者实行的管理方式应该以人为本,为施工人员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尽最大的能力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比如,在安全防护用品的购置上,必须通过正规渠道进货,购买质量合格的产品,不能因为经济利益而购买价格便宜、质量低下的产品;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关心施工人员,不能拿出领导的架子置员工的利益于不顾,要为员工建立健康档案卡,关注员工的健康;如果施工人员由于身体不适请假休息,管理人员应该给予批准,不然就不能保证施工人员能够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就会增加。

在闲暇时间,要组织施工人员进行设备使用、自救急救知识的学习以及法律知识的学习,使施工人员提高文化水平,能够正确地按照操作步骤使用建筑施工设备,避免因为操作失误引发的安全事故;学习自救急救知识,能够使施工人员在遇到危险情况时保持冷静,通过学习的方法进行自救,降低安全事故的危害程度;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能够增强施工人员的法律观念,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施工,规范施工行为,并且可以依靠法律的力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气候恶劣的时候,不能因为赶施工进度而坚持让施工人员进行各项作业,应该暂停作业,等到恶劣天气过去之后,组织重新施工;在烈风暴雨的情境下施工,会给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人员也无法全神贯注地工作,心理会有恐惧感,容易发生危险。

(二) 更新、维护施工设备

施工的机械设备能够正常运作,是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得到保证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施工管理单位要进行一定的养护工作,保证施工设备能够正常而安全的工作。现阶段,科技发展迅速,科技产品的更新换代较快,机械设备的使用周期短,施工管理部门应该及时引进新的施工设备,淘汰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的和老化的设备,在硬件设施上保障施工安全;使用中的机械设备,要定期进行养护,延长使用寿命,同时保证良好的使用性能;在设备用于建筑施工之前,要提前进行检修,排除故障,以便设备能够在施工过程中正常运转,既能够保证工作效率,又能够保证安全性能。

总结:

以上分析了矿山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安全隐患和预防措施,其中安全隐患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预防措施归结为两点,希望对矿山建筑施工管理人员有一定的启发。与普通建筑的施工相比,矿山建筑施工的危险系数要高,难度系数要大,因此在施工管理中一定要引起管理人员的足够重视,明确安全隐患存在的部位,对症下药,采取适宜的策略进行预防,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由于笔者本人的水平有限,以上的论述可能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希望热心的读者能够指正,或者补充不完善之处。

参考文献:

[1] 刘坤伟,陈满华.浅谈灾后重建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的安全管理[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0(01)

[2] 张峰,侯艳艳,张泽中.大风坝风电场工程安全施工管理[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0(01)

篇10

为避免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发生,笔者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进行了总结并提出防范措施。现报告如下。

护理安全隐患

护理管理方面:①监督无力:护理管理对象不仅包括手术室护理人员,而且包括实施手术的各级医生。受护理管理人员监督管理经验及地位等因素影响,其对临床医生的管理监督无力或欠缺,医生术前洗手不规范、术中未完全执行无菌操作等时有发生,且不愿接受护理管理人员建议。②环境管理欠缺:手术室内各种医疗设备使用时的噪声是增加患者手术恐惧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医护人员工作效率的因素。再加上医护人员携带的手机等现代通信工具对患者、工作人员及医疗设备的影响[2]。

护理人员方面:①职责不清:护士对自身该承担的工作范畴及工作责任不了解,以致护理人员在岗不从事本职专业工作,有研究[3]报道,目前约有4%的护理人员在从事清洁卫生、财务核算等工作。同时护理人员不足也是导致护理工作职责不清的重要因素。②工作积极性差: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压力大、节奏快、紧张度高、生活单调,护理人员往往工作热情欠缺,积极性差,容易引起医疗差错,如将患者错放手术间,遗漏患者衣物、CT、X线片;途中患者坠床或未及时发现引流管等脱落。③工作态度随意:护理人员多认为患者在手术室处于麻醉或半麻醉状态,随意开玩笑,谈论手术以外的话题屡见不鲜。这些将有可能分散医护人员注意力、产生医疗差错、影响到患者的预后、转归,严重者可能还将引起医疗纠纷。同时由于手术室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交流机会较少,缺乏沟通技巧,极易因语言用词引起患者的反感。④业务能力弱:手术室对护理人员业务能力要求较高。手术室护理人员不仅应有较快的反应速度,而且需有较强业务能力以满足手术需求。而随着手术室新手术方式的开展及医疗设备的应用,手术室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弱、技术风险加大,是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之一[4]。

患者方面:由于患者对医疗行业风险的低估,不遵医嘱行为时有发生,如不按要求做好术前准备;在手术前涂指甲油、口红等,而这些行为将影响到患者术中病情观察。有部分家属甚至不在手术室外等候,以致术中有特殊情况无法与家属联系,这是可能引起医疗纠纷的不安全隐患之一。

防范措施

开展护理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差与患者业务能力弱、屡次出现护理差错等有直接联系,提高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是护理安全管理、解除隐患的重要基础[5]。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提高其职业责任感,是使护理人员在单调枯燥的手术室生活中能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方法及前提。

健全管理制度:职责制度是指导医护人员行为的标杆。护理管理人员应针对手术室存在的安全隐患,从实际条件出发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保障各项护理安全工作真正落实,明确各岗位护理人员工作职责,使各人在其位、谋其政,并保质保量完成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加强监督:护理监督是手术室各项工作能高质量完成的重要保障。护理管理人员应加强监督并对各项监督内容进行合理奖惩,以在提高护理人员护理安全警觉性同时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加强其互相监督,以确保手术安全设施。同时护理人员可组织成立质量控制队,不定期更换队员,以让所有医护人员均参与到护理安全监督中,并每月对手术室存在护理安全问题进行评价、检测及改进。

开展业务培训:多鼓励护理人员通过参加各种护理技能培训以提高其业务能力及水平;定期选派业务能力强的护理人员外出参加各项业务培训及学习;订阅各种护理刊物,扩大护理人员知识范畴;加强护理三基训练以提高其应急反应能力及业务技能,并提高其主动配合度。

开展服务意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服务意识对减少医疗纠纷至关重要。应定期开展服务意识培训,如手术室护理人员接送患者时应态度和蔼可亲、语言诚恳真诚;回答患者及家属问题时应有问必答,并耐心细致等。

讨 论

手术室护理安全对提高医疗水平、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树立医院形象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手术室存在护理安全隐患实施相应护理管理等防范措施,将安全隐患扼杀于“摇篮”当中,是避免医疗差错、医疗纠纷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武英.手术室实习护士手册[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205.

2 王海燕.析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11:103-104.

篇1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在产房临床护理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从而为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新生儿的健康发育成长以及患者的康复提供保证。作为产房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产房护理队伍,创新管理机制,更新服务理念,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产房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1产房护理的安全隐患分析

第一,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较差。很多产房护理人员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未完全掌握,医院和科室也从未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法律学习,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忽视了对于护理人员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的教育和灌输。从护理人员自身的角度来说,缺乏主动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的积极性,没有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义务和权利,因而操作方法不规范,护理过程盲目性较高,语言不够严谨,容易侵犯患者的知情权和隐私权。

第二,差错事故隐患。产房是差错事故发生率较高的部门,一旦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不严格执行流程,或是疏忽大意,则很易发生写错新生儿性别、抱错婴儿等问题,任何一个护理过程出现了差错事故,都会为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第三,无菌操作不规范。产房具有较为特殊的工作环境,产房工作环境对于空气质量的要求较高,操作较为繁琐复杂,人员流动性较大,且相对较为密闭,因而无菌操作对于产房护理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助产人员因素。助产人员与普通护士的工作不同,其接生、监护和产程观察等所有过程均需独立完成,若助产人员安全意识薄弱,或是体力无法胜任,则很易造成安全事故。另一方面,产房护理工作会涉及到健康教育、儿科护理和产科护理等各个环节,因而对于助产人员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若助产人员操作不当或是安全意识较差,则易发生安全隐患事故[1]。

2产房安全隐患管理措施

2.1健全科室管理制度,完善质量控制体系科室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能够为产房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提供保证。首先,产房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规章制度的学习,以提高其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其次,成立质量控制小组,由护士长或年资较长的助产人员对护理质量进行监督控制。每个月对产房工作记录、抢救设备、仪器和设施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要追究管理责任,并进行及时处理。最后,提高护理操作的规范性,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2]。

2.2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和学习首先,重视专业技能培训,定期开展产科护理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其次,对于年资较低的助产人员,可通过帮带的方式提高其助产技术,经验丰富的助产人员应加强工作经验的传授。最后,定期组织业务培训,针对产房内发生率较高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进行重点讲解,保证所有产房护理人员都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以降低风险的发生率[3]。

2.3实施人性化管理,缓解护理人员工作压力一方面,在工作过程中给予护理人员充分的尊重,对于护理人员偶尔发生的工作失误,尽量避免当众批评,可选择适当的场合进行一对一教育。另一方面,对产房护理人员工作进行合理安排,避免护理人员过度疲劳,减轻体力劳动,减轻其工作压力。护士长在工作中要给护理人员部分自,保证护理人员的合理生活和学习要求得到满足[4]。

3讨论

综上所述,产房护理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且涉及范围较为广泛,其中,护理人员是导致安全隐患发生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产房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降低产房护理过程中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各个医院应该不断加强产房护理工作管理,加强护理过程中的细节管理,提高产房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质量控制规范,对于护理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预防,从而不断提高产房护理工作质量,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满足所有患者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金玉.产房护理安全隐患及管理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11):311-312.

篇12

近年来,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护理工作在临床中所占的比重大,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接触最为密切。在护患双方长时间接触中,双方主体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纠纷也屡见不鲜,因此,强化安全管理、防范护患纠纷成为当前医疗工作中的重点之一。探究护患纠纷的原因,除了部分是由于患者对于护理的期望值过高以及对护士职业存有的社会偏见等因素造成外,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缺陷是产生纠纷的重要原因。本文就日常工作中护理行为本身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如下。

1 影响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

1.1 管理制度不完善 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到位是医院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医院没有编制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文件,没有建立规范化安全管理平台;有的虽然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没有健全的管理组织进行监督,导致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1.2护士进取精神不够护士的工作压力大,劳动价值相对较低,同时参加继续教育及晋升的机会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护士积极性的发挥。特别是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护士,家庭条件优越,与护士工作的艰辛及收入的低微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思想较不稳定。因而对业务学习不感兴趣,护理理论知识较为贫乏,护理的基本技能相对缺乏,护理操作技术不娴熟,护理不到位;对病情的观察判断缺乏预见性,应急能力差。

1.3 护理人力配置不合理 护理人员的缺编,不能保证满足工作基本要求而给患者造成不安全影响或隐患。当护士人手紧缺、工作超负荷时,多数护士无法适应多重角色的转换,出现角色冲突,长此以往,将使护士身心疲惫,也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1.4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忽视了患者的隐私权、知情同意权、生命健康权等,使患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护理文书记录不及时、不完整,而此举很可能就等于自动撤除了护士的自我防护的屏障,所有这些都给护患纠纷的产生留下了隐患。

1.5责任心不强 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执行各种护理规章制度不严;护理文书记录不全或不记录;随意简化护理操作程序,凭主观经验办事;护理查体不仔细或干脆照抄医生病历记录;不按规定巡视病房,未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甚至发错药、打错针、记错帐等等。

1.6 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 ,导致护患间的沟通不及时,造成护理质量不能保证,病人不满。

1.7 缺乏熟练的专业技能 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更新,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不断增多,不仅对护理人员形成较大的压力,而且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技术操作不娴熟,与同事的协作较差,平时不重视业务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违反技术操作规程,

容易风险增大。从统计分析来看,低年资护士由于她们专业知识不够丰富,导致操作失败或操作错误而发生护理差错。

2防范对策

2.1 护理安全管理的防范措施 提高全员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 管理者必须重视安全管理。要明确安全管理不应仅仅是管理者的责任,而是全员参与的过程,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护理安全,要做到这一点,安全教育就不仅是讲授一般的大道理,而是要围绕如何有效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分析不安全因素及其产生原因,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寻找有效的防范措施。

2.2加强护士的医德修养教育高尚的医德,良好的作风是防范护患纠纷的根本所在,通过经常组织护士开展有关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学习,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一切以病人的满意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对新上岗的护士,在做好规范化的岗前培训的基础上,重点开展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强化敬业爱岗、吃苦耐劳的精神,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2.3 树立质量观念是确保护理安全的核心 组织常规制度学习,抓住薄弱环节特别是新上岗护士的培训,使护士明确职责,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成立护理质量监控组,每周对护理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书面总结汇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对于思想松懈、工作懒散、责任心不强者,要实行零度宽容。严格按规章制度处罚,使每一位护士明确制度不容践踏,要每时每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加强慎独修养,为患者提供安全保证。

2.4 增强法制观念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关键 知法、懂法方可依法;用法,才能更好地指导工作和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特别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对护理人员进行法规知识培训,明确责任、强化意识,指导自己的护理行为十分重要,使护理行为合理、合情、合法。

2.5 提高整体素质是保证护理安全的根本 护理人员要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及操作技能培训,只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有效地指导康复训练,做好出院指导。管理者应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宽护士的知识面,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紧跟学科的发展。

2.6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沟通技能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前提。幽默风趣的言语不仅可以增加护士的亲切感,而且可以打消病人的各种顾虑,减轻心理压力和病痛。应通过对全体护士开展护士服务礼仪规范化培训,并进行情景模拟训练,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日常服务的语言和行为,提高其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的能力。在与患者的沟通过程中,要求护士做到“多听患者说几句,多对患者说几句”,对医院的有关管理规定及治疗操作前后的注意事项等都应耐心地做好解释,以取得患者的理解配合。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与权利,及时了解掌握患者的心理需求,并尽可能地给予满足,以切实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

2.7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障 护理管理者要根据每个专科的护理情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护士长对排班模式可以进行尝试性改革,根据不同的时间段、护理工作量变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按其需要实行弹性排班,当天的突发事件发生和危重病人抢救,都应实行动态排班,多种方法解决护士的超负荷工作。

3结果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院的护理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护患关系得以持续改善,病人的满意度达95%以上,护理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护患纠纷的发生率逐渐降低,医院的社会效益得到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篇13

食品原材料质量管理不过关。食品原材料质量管理不过关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很多。我国食品类型众多,每种食品原材料、加工技术都不尽相同,加上不断发展创新的技术导致新食品种类也越来越多,我国各个地方的食品安全管理法律也没有统一,给食品原材料质量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题。造成食品原材料安全问题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有些食品本身存在一些天然有毒物质,不正确的烹饪方法就会引起中毒等问题;自然环境中有许多致癌物质影响植物的生长,进而给人体带来危害;植物种植中利用激素杀虫剂来增加产量,当人们食用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体造成伤害等。由于众多的造成食品原材料受到污染的原因,食品原材料的质量管理十分困难,相关法律也十分缺乏,导致一些食品原材料安全管理的问题无法及时被发现,从而引起了一些恶性食品安全事件,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危害。

食品生产过程缺乏严格的监管。食品生产过程是最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环节,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食品生产企业缺乏严格的监管,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缺乏食品生产安全管理措施和设备,使得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多个加工环节,很容易受到污染,沾染对人体有害的细菌病菌。出现这种现象除了是由于我国食品生产企业众多,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我国目前对食品生产过程的监管,没有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导致各个地方的食品安全标准相互矛盾,一些食品公司为了巨大的利润,利用法律漏洞生产了大量不合格的食品。另外我国对食品生产过程也不够重视,像路边摊、小作坊都没有受到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很容易引起食品安全问题。在食品生产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就是在食品中违规添加食品防腐剂,尽管能改善食品的外表,延长储存时间,但食品防腐剂还是会对人体造成一定伤害。一些商家为了经济利益,向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如在面粉中加入 “过氧化苯甲酰”用来增白、在奶粉中加入 “三聚氰胺”增加蛋白质含量等都直接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食品流通环节违法状况频发。食品流通环节出现问题包括不合格食品、过期、假冒伪劣食品的出现,比如海鲜食品保质期较短,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但还是存在只注重利益的商人销售过期的海鲜造成中毒事件;食品批发市场往往具有极大的流动性,这也成为不合格的食品的高频率出现场所;一些销售人员不遵守卫生标准和操作,导致食品不卫生问题出现;另外一些居民食品安全意识低,特别是在农村市场存在很多“三无”产品。

改善食品安全管理问题的相关对策

建立统一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于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种种问题,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以及技术,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和基本情况,制定一套健全统一的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使各种食品安全问题都有法可依,弥补各个地方法律的缺陷。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更有利于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使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规范食品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为促进食品安全管理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