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5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财经形势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根据江西省税务部门的统计数据,今年1~5月,我省国、地税收入均呈现大幅增长态势。其中,国税收入267.45亿元,同比增长73.2%,增幅在中部6省中居前列;国内增值税、消费税收入达205.07亿元,同比增长72.5%;国税局征收所得税32.86亿元,同比增长63.2%;地税收入177.5亿元,同比增长40%,高于全国地税平均增幅5.7个百分点,增幅在全国地税列第7位,中部第2位。国、地税收入的大幅增长,来源于我省经济发展的积极态势。一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54.7亿元,增长14.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增加4.2个百分点,是我省进入新世纪以来的最高增幅。
(一)工业增值税、消费税快速增长反映工业生产较快增长。
据统计,今年1~5月,全省工业国内增值税达76亿元,同比增长35%,国内消费税达41.7亿元,同比增长53.2%,反映出我省生产型企业良好的经营态势。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34.5%,同比提高5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 567.7亿元,增长51.7%,实现利润125.1亿元,增长1.3倍,实现增加值725.5亿元,增长26.1%。
(二)营业税快速增长反映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增长保持强势。
据统计,今年1~5月,我省营业税达81.9亿元,同比增长41.6%。其中,建筑业营业税21.9亿元,同比增长43.8%,房地产业营业税21.9亿元,同比增长86.6%。建筑业、房地产业营业税的突出增长,反映出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和建筑业、房地产业项目税收管理的加强。一季度,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8.7亿元,增长24.6%。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850.1亿元,增长24.5%;城镇投资787.7亿元,增长21.3%。房地产开发投资103.7亿元,增长22.4%,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1.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继续保持回暖趋势,销售额105亿元,增长79.9%。
(三)个人所得税的快速增长反映居民就业和收入的较快增长。
今年1~5月,江西省地税局征收个人所得税20.9亿元,同比增长21.6%。截止3月底,我省单位从业人员为293万人,比去年底增加3.3万人,其中,在岗职工277.2万人,增加3.4万人。一季度,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79亿元,增长1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 027元,增长9.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 441元,增长10.7%。这表明我省居民收入有较快增长。
(四)商业国内增值税、车辆购置税、住宿餐饮业营业税快速增长反映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今年1~5月,我省商业国内增值税达26.5亿元,同比增长50.9%,车购税达12.4亿元,同比增长64.5%,住宿餐饮业营业税达2.5亿元,同比增长11%。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3.5亿元,增长18.8%,增速居全国第4位、中部首位。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5.3亿元,同比增长36.8%。上述数据反映我省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二、财税状况也反映出我省经济发展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
通过我省财税状况分析,我们也发现当前全省经济运行中还有一些值得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产业行业税收结构不均衡,反映我省产业行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
我省今年前五个月国税工业税收达到145.8亿元,占国税全部税收55%,第一、三产业国税税收不到一半,说明我省财税收入主要依赖第二产业。第一季度,三个产业中,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186.2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946.7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621.7亿元,增长9.4%。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提高6.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1.1%,拉动GDP增长10.2个百分点,说明我省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第二产业。在省国税重点监控的49户工业企业中,仅有江铃股份、昌河汽车和昌铃九江分公司三家先进制造业,1~5月实现增值税3.7亿元,仅占49户工业企业增值税总额的11.7%。这说明,我省先进制造业发展薄弱,全省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过度依赖传统重工业,尤其是高耗能产业仍未得到根本扭转;随着国家加大对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控力度,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将逐步压缩我省部分传统产业的增长空间。
此外,1~5月,我省营业税实现81.9亿元收入,建筑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等传统服务业营业税占到全部营业税的96.3%,而软件业、动漫业、服务外包、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营业税只占全部营业税的3.7%,这说明我省第三产业,尤其是低耗能、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未能在经济和税收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与中部省份及全国其他省份相比,我省财税、经济实力仍有较大差距。
今年一季度,全国按省份平均地方财政预算收入633.1亿元,我省地方财政预算收入177.9亿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24位,在中部6省中排名最后。1~4月,我省国税收入以及国内增值税收入在中部6省中排名最后。一季度,全国按省份平均地区生产总值2 599亿元,我省地区生产总值1 754.7亿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21位,在中部6省中排名最后。这说明虽然我省财税收入及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在全国省份中较高,但由于经济总量有限、税源规模偏小,我省财税收入及地区生产总值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仍需较长时间的加速发展。
(三)与中部省份及全国其他省份相比,我省居民增收压力较大。
今年1~4月,全国国税按31个省份平均征收个人所得税5 315万元,我省国税征收个人所得税仅有2 199万元,在中部6省中排位最后。一季度,我省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20位以后,均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这说明我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还有赖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收入分配的调整优化。
三、针对下一阶段我省经济发展调控的财税政策建议
考虑到下一阶段通胀预期压力较大、上游产品价格上涨较猛等因素,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环境仍极为复杂,特别是近期我省遭受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对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我省应通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继续稳固经济回升势头,提高经济回升质量。2010年,我省财政总收入目标力争达到1 040亿元,实现同比增长12%。围绕这一总体任务,今年全省财税部门应充分运用各种财税手段,既要营造宽松环境,又要确保平稳增收;既要扩大收入总量,又要优化收入结构,不断增强财税收入增长的稳定性、均衡性和可持续性,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为我省加快崛起夯实基础。
(一)尽快争取环境税试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实施,开启了江西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新的发展阶段。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面临的一个主要矛盾就是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与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未来一段时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重要时期,能源资源需求将大幅增加,节能减排任务更加艰巨,环境保护压力更加突出。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来源于生产的负外部效应。开征环境税,通过发挥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来解决生产的负外部效应问题,会有比较理想的效果。目前,省政府相关部门正积极向国家申请税收政策扶持,争取试点开征环境税,如果今年下半年得到批准,我省应尽快设计和使用环境税政策,以解决当前我国税费体系环保作用不够理想的问题,充分发挥环境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功能,适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保要求,进一步推动我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积极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我省应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契机,积极向国家争取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的税收优惠政策,按照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的要求,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科学设计。可以考虑从实施长期的优惠税率、运用纳税扣除和投资税收抵免方式合理实施减免税和退税、有选择地实行加速折旧法、实行风险损失补偿制度等方面,设计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这包括:认真落实国家支持技术创新、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促进科技进步等方面的企业所得税抵免、加计扣除、加速折旧等优惠政策;出台支持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落实现代服务业税收优惠的具体政策,建立促进服务外包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等等。
(三)财政支出应“有保有压”,确保“民生工程”的完成。
在我省财源有限的情况下,更应强调优化支出结构,保重点支出,压一般性支出,加大“民生工程”推进力度。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来抓,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帮助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贫困家庭实现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着力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提高住房保障水平;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切实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落实“民生工程”,政府既能实现调节收入分配,又可带动消费需求。
针对近期我省遭受历史罕见的洪灾,尤其要做好财力物力的帮扶工作。截至6月23日,全省共有97个县(市、区)1 174个乡镇863万余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662千公顷,倒塌房屋10万余间,死亡13人,失踪10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41.8亿元。为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灾区的财政补贴和转移支付,同时通过财政贴息的方式支持银行向灾区重建项目提供低息贷款等;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的出台多种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以支持灾后重建工作。
(四)加大基础设施公共投资力度,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考虑到省级财政实力有限,我省基础设施建设应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的支持。对于跨区域的水利保障、交通运输等建设项目以及湖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应力争中央财政的倾斜政策;将鄱阳湖流域纳入国家重点流域治理范围,争取中央财力支持区域内重大环保设施和生态工程建设。同时,还可借鉴BOT(即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TOT(即政府将建设好的项目的一定期限的产权或经营权有偿转让给投资人,合约期满后再交回给政府)、PFI(即政府根据社会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提出建设项目,通过招投标由获得特许权的私营部门进行建设和运营,在特许期结束时将所经营的项目归还政府)、市政债券、公共投资基金等国外先进的融资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及外资参与我省基础设施投资,以解决省级财政资金不足的问题,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
一、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省委九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和市委二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生财抓发展、聚财抓征管、用财抓节俭”切实履行财政职能,积极组织财政收入,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9月全市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1-9月,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3304万元,为预算的80.15%,增长21.44%。其中:税收收入实现23772万元,为预算的81.47%,增长24.72%(其中:国税收入实现4219万元,为预算的94.7%,增长41.29%;地税收入实现19553万元,为预算的78.77%,增长21.64%);一般预算非税收入实现9532万元,为预算的77.65%,增长13.96%。一般预算总收入实现75763万元,增长31.42%。基金预算收入实现16543万元,为预算的36.72%,下降0.25%;预算外收入实现11253万元,为预算的82.05%,下降7.22%;上划中央两税实现15650万元,为计划的90.04%,增长46.44%。
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08205万元,为预算的80.33%,增长33.76%。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6190万元,为预算的33.66%,下降3.97%;预算外支出完成9733万元,为预算的70.97%,增长10.46%。
二、财政收支预算执行的特点
(一)收入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1、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长速度回落。今年以来,我市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1-9月,全市GDP实现158.45亿元,增长12.1%;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5.84亿元,增长2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11亿元,增长4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6.36亿元,增长21.8%。与此相适应,1-9月,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1.44%,超时间进度5.15个百分点。但由于受到宏观经济发展减缓、“5.12”汶川特大地震和跨期收入入库的影响,1-3月、1-6月、1-9月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分别为51.97%、30.76%、21.44%,增长速度逐渐回落。
2、税收收入平稳增长,但税种之间不平衡。1-9月,税收
收入增长24.72%。从税种来看: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全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主要增长因素。四税累计完成17750万元,对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总额和税收收入总额的贡献率分别为53.3%和74.67%;四税累计增收3481万元,对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收和税收收入增收的贡献率分别为59.2%和73.88%。但营业税由于新增税源有限,1-9月增长速度仅为15.63%,增幅比年初回落3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35个百分点,对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总额和税收收入总额的贡献率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2个和3个百分点。从产业来看:房地产相关产业(包括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等)对全市税收收入的贡献较大,实现税收收入16426万元(全口径),占税收收入总额的24.09%,增长为24.22%;但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持续作用,房地产新开工项目和在建项目减少,特别是地震灾害过后,市场观望气氛更加浓厚,商品房销售继续回落,1-9月,房屋销售面积、房屋销售额同比分别减少46.5%、37.1%,房地产相关产业对税收收入总额的贡献率比去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增幅下降73个百分点。
3、基金收入入库严重欠进度。全市基金收入实现16543万元,仅占预算36.72%。主要原因是:今年以来受房地产业疲软的影响,全市土地交易量大幅减少,与土地交易相关的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分别仅实现12074万元、343万元、49万元,分别差进度15015万元、827万元、196万元,合计影响全市基金收入实现进度35.6个百分点。
4、县(区)财政收入均衡增长。巴州区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095万元,为预算的76.70%,增长16.18%;南江县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27万元,为预算的85.41%,增长30.05%;通江县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517万元,为预算的85.23%,增长21.65%;平昌县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22万元,为预算的81.53%,增长29.95%。南江县受矿产资源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影响,增值税增幅高达76.91%,收入完成情况较好。
(二)支出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1、支出规模继续扩张。1至9月,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0.82亿元,为预算的80.33%,增长33.76%。其中民生支出完成21.95亿元,增长33.52%,发展支出完成1.39亿元,增长172.55%。
2、重点支出保障有力。(1)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及时下拨生产性补贴资金,加快农村扶贫开发,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和生态建设。全市农林水事务支出32979万元,增长23.21%。(2)支持经济发展。加大基础设施专项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发展硬环境,全市城乡社区事务支出7989万元,增长30.86%;加大科技和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全市科技支出1404万元,增长84.98%,全市环境保护支出4458万元,增长67.41%;积极研究支持企业改革发展的财政政策和措施,支持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确保石油价格改革顺利实施,做好财政补贴落实工作,全市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完成12460万元,增长185.52%。(3)教育投入持续增长。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保障标准,扩大保障范围;加大校舍扩建和改建投入,确保全市学生秋季正常入学。全市教育支出71782万元,增长35.81%。
3、民生工程有序实施。全市各级财政部门扎实做好民生工程项目资金需求测算,积极筹措资金,加强执行监督,确保“民生工程”顺利实施。1-9月全市民生工程已筹集到位资金15.3亿元,完成预算83.42%。
4、全力支持抗震救灾。截止9月底,各级财政安排和社会捐赠我市的抗震救灾资金共计6.66亿元,其中,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全市按5%-10%的比例压缩公用经费筹集抗震救灾资金1676万元。目前,已按照规定安排使用6.5亿元,全力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财政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收支平衡压力大
减收因素:一是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高、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停征、5.12汶川大地震出台的减免税收政策等导致政策性减收;二是自然灾害减收,受5.12汶川大地震的影响导致财政收入直接减收3818万元(税收收入2600万元、一般预算非税收入1218万元);三是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预计将大幅下滑。增支因素: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兑现公务员津补贴、化解“普九”债务、实施重点工程等。财政支出缺口约5.5亿元,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全市全年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很大。
(二)经济运行质量不高
一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我市含税经济成份低,1-9月,我市一般预算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4.78%,远低于全省8.33%的平均水平;二是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虚增可用财力,预计全年全市一般预算非税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将达到35%左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12个百分点;三是骨干税源企业集中于矿产、政策性垄断行业,缺乏支柱生产型企业。
(三)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低
我市财政收入总量处于全省末位,增速低于全省24.85%的平均水平,在市州中除“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外排名倒数第二位,与相邻地区南充、达川、广安相比分别低13、12、2个百分点,全年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拉大。
四、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支目标任务的建议
面对严峻的收支形势,今后三个月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要紧紧围绕市委重大发展战略和省财政厅今后五年财政发展规划,按照市委二届十次全会“坚持省委九届四次全会重大部署和奋斗目标不改变,坚持实现今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决心不动摇”的总体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完成全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
(一)开源节流,确保全年财政收支平衡
1、强化收入征管,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入目标任务。坚持把收入征管工作放在首位,千方百计克服减收因素带来的困难,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财政收入超年初预算6%的目标任务。一是加强财政、税务和其他经济管理职能部门的协调联动,大力支持税务部门依法征管、科学征管,抓好清欠堵漏,挖掘增收潜力,千方百计弥补短收缺口,确保收入目标任务的完成并力争超收;二是积极探索建立非税收入征管激励机制和“收支脱钩”管理改革,严格执行有关减免政策,确保应收尽收并及时入库;三是加快基金收入收缴进度,确保年初既定目标任务的落实;四是加大对县区收入预算执行的督促检查力度,通过按旬检查督促,按月考核通报等方式,以引起各县区的高度重视,确保全市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2、积极调整支出结构,确保各项重点支出需要
强化预算约束,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确保会议费、接待费、小车购置费支出零增长,努力节约行政成本;优先保障基层政权运转、改善民生、抗震救灾、重点建设、维护稳定等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近期内根据财力及支出实际,认真做好今年财政的预算调整工作,确保实现全年财政收支平衡。
(二)积极培植财源,增强财政发展后劲
二、国内高校体质与健康测试实验室建设现状
2005年开始,全国各地高校体育学院(部)陆续开始投入建设体测中心(或体质健康实验室)。
北京市高校中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陆续建立了体质健康研究实验室。其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已经联合校工会、校医院、校办等单位对全校教职工进行了全面的健康体适能检测。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该校体育部正在逐步开展关于师生体质健康干预方法的探究。
三、我校体测中心建设规划目标
体测中心以国内目前最先进的《健康体适能》教程理论为指导,结合目前国内健康体适能发展的最前沿研究配置建设。基本可以满足全校教职员工健康体适能测试以及领域内研究工作。我校目前对体质检测工作还处在最基础的阶段,随之国内其他高校整体实验室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我校应尽快启动体测中心的建设。
预计我校体测中心下设1个分中心(学生体质与健康测试中心),3个实验室(健康体适能研究实验室、体质健康促进实验室、保健康复实验室),1个信息化平台(健康校园管理平台(网))。
四、体测中心建设的目标
4、1、促进学生、教职工健康状况
通过对高校学生、教职工健康情况调查得出:个人健康担忧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每个人的学习和工作状态,绝大部分师生担心个人健康问题,虽然每年都有健康体检,但是传统的医学体检已经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他们感觉到疲劳、腰酸背痛、抵抗力下降,不能完全地投入到工作当中,这些问题在医院并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解决,更没有改善的办法。通过建立体测中心可以为学校教职工进行的健康体适能测试,让大家对个人健康有了一个全新认识,不单单知道了自身的身体机能情况,同时得到了一种最为简便、实用、有效的改善办法。如何控制自己的体重,如何改善骨质状况,如何有效地、科学地参与体育锻炼,如何改善亚健康状态。
4、2、为我校学生及教职工健康管理工作探索全新模式
综合实验室已经结合先进网络管理技术初步建成网络健康管理平台,正在探寻全新的一种师生健康管理模式。该平台是以健康体适能管理系统为基础的网络增值服务平台。平台以建立个人健康互动平台为目的,同时整合健康资源与标准,建立个人健康数字平台,大力推进个人健康的数据分析和干预方法。
通过对个人健康体适能管理系统各种数据的评价、分析,提供不同健康体适能指标的评估方法和指导方法。可以根据每个人的性别、年龄、体质、居住环境、接受医疗服务的情况以及职业特性等综合因素,制定营养保健、运动保健和心理保健的个性化建议,实施特定的干预措施和心理暗示,对人体的健康状况进行合理的调整与休息,有效地改善人体出现的疲劳、头痛、失眠等不适症状以及慢性病状况,同时能够评估个人发生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从而有效地对潜在的疾病实行预防、治疗及控制。
4、3、实验室建设对科研的支持
高校实验室建设是保证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加快学科发展、提高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在教育科研体制改革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文化的重大任务”,“担负着国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重要任务”,这就从根本上规定了高等院校必须开展科学研究。
体育部将会通过不断地学习努力,利用我们这个大平台全面的提高我们的科研水平,尽快的为学校科研方面做出最大贡献。这样不仅能得到技术领先的成果,更能培养锻炼出高级专业人才,为学校的长久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4、改善体育教育传统观念
我国的体育教学始终在单纯传授体育技能和身体锻炼方法的低层次上探索,而且学校体育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也越来越满足不了学生对体育运动,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要求。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首先应该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改造千人一体的标准化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大学生的潜能和特质,用人性化的教学理念,寻求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自信的教学环境,让他们去实现情感的释放和成功的体验。
4、5、成为伤病者的康复理疗及健康教育基地
体育综合实验室除满足教学任务外,还坚持利用课余时间,面向广大学生和教职工开放。主要针对运动过程中常见的一些运动性伤病,接待运动伤病者前来咨询和康复理疗,辅助治愈运动疾病。同时进行科学的运动相关健康教育宣传,为全校师生的运动提供科学指导。
有效提供学校现有体育资源的利用
通过科学检测、指导,以及长效健康教育宣传,充分带动大家的体育锻炼热情,以提高学校体育资源的从分利用。
五、体测中心的建立的实施方式
5、1建立实施的组织机构,完善体系建立的管理运行机制
建立实施工作的负责人和具体承担实施任务的执行人,同时还要确定相应的协作单位,建立协作关系,形成依托学校、全员参与的良好格局。
5、2配备和培训实施工作人员
健康校园健身活动计划的实施需要相应的人员,特别是健身运动指导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实施人员应该掌握与实施健身活动计划有关的管理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5、3建立体质测试与评价体系与健康指导体系
针对测评的结果,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和营养处方,指导学生进行健身活动,并进行跟踪调查,这是顺利实施健康校园健康管理的基本保证。另外通过健康咨询与评价,健身活动的指导机构还要不断研究与开发新的健身方法与手段以满足广大师生的健身需求。该体系依托于健身活动,服务于健身活动,通过为大学生提供健康的咨询,全面推动健康校园健身活动的蓬勃发展。
中图分类号:TQ172.75 文献标识码: A
目前油井的机采方式有三种―即抽油机采油、螺杆泵采油、潜油电泵采油。某矿目前共有油井(各种长关井除外)1035口,其中抽油机井510口,占比为49.3%;螺杆泵井440口,占比为42.5%;电泵井85口,占比为8.2%。抽油机采油具有检泵周期长、诊断工况的手段精确可靠、热洗质量高、综合效费比高等诸多优点,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应用的机采方式;螺杆泵采油具有地面设备体积小、耗能低、维修保养方便等优点,但存在检泵费用高、安全性差、热洗效果差等不足,需要逐步进行完善;潜油电泵采油具有排量大、检泵周期长、维修保养简单等优点,但机组费用较高。
1抽油机采油
(1)工作原理。目前国内外主要使用游梁式抽油机。由电动机供给动力,经减速箱将电机的高速旋转变为抽油机曲柄的低速运动,并由曲柄一连杆―游梁机构将旋转运动变为抽油机驴头的往复运动,通过抽油杆带动抽油泵工作。
(2)热洗清蜡。热洗通道:管式抽油泵热洗时凡尔处于常开状态,其热洗通道(可以视为一个规则的圆柱型,能够容纳较大量的液流通过。抽油泵以上是油管、抽油杆组合,热洗通道呈环形(扶正器除外)。因此,抽油机井的热洗通道为圆柱形(较短)加环形(较长)组合。以φ57泵组合φ62mm油管φ22mm杆为例,其底部与上部热洗通道的截面积均为0.0025m²左右,相差不大。热洗排量:由于抽油机井的热洗通道较为理想,正常情况下,其热洗排量可达到25-35m3/h。热洗温度:由于热洗排量较为理想,热洗温度能够控制到较高的水平,计量间热洗汇管温度可达到92℃以上。热洗时间:在热洗排量较为理想的情况下,纯热洗时间3h左右即可达到洗好井的目的。
(3)泵况分析诊断。有电流、示功图、动液面、抽压、量油等多种诊断方法,既可单独使用又可结合使用,尤其是示功图可以准确反映泵-杆-管-抽油机系统的载荷变化,可以说抽油机井的泵况分析诊断是最容易准确定性的。
(4)检泵周期及费用。一般来说,抽油机井的检泵周期是由杆、扶正器、管、泵的质量、抽汲参数、热洗周期、热洗质量、聚合物浓度等因素来决定的。在各影响因素均达到理想的情况下,其检泵周期可达到10年左右。如果其中一项或几项影响因素负面效应突出,均可大幅度缩短检泵周期。抽油机井的检泵周期平均可达720d,平均检泵费用在6.5万元左右。
(5)地面管理。由于游梁式抽油机体型较大、结构复杂、承受应力较大、运转部件也较多,导致维护保养较为费时费力。按照“十字保养法”(即紧固、防腐、、调整、清洗)和“五率一配套”(平衡率、对中率、水平率、紧固率、率及各种维护保养措施配套)的要求,每天要进行巡回检查,定期进行各种维护保养。抽油机的使用寿命较长,可达到20年以上。
(6)适用范围。目前抽油机可适用于绝大部分油井,排量范围在14-330m3/d之间,比较适用的排量范围在30-150m3/d之间。
(7)综合效费比。抽油机采油因为具有检泵周期较长、检泵费用低、泵况定性准确、抽油机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所以抽油机采油综合效费比较高。
2螺杆泵采油
(1)工作原理。螺杆泵又叫渐进容积泵,由定子和转子组成,两者的螺旋状过盈配合形成了连续的密封腔体,通过转子的旋转运动实现对介质的传输。
(2)热洗通道。热洗通道为螺旋状(较短)、洗井阀、环形(较长)组合。在同等理论排量下,其热洗排量要比抽油机井低35%左右,因此,螺杆泵井热洗效果要明显差于抽油机井。
(3)热洗参数。热洗排量:由于螺杆泵井井的热洗通道不理想,其热洗排量只有10-25m³/h。热洗温度:由于热洗排量偏小,热洗温度很难控制理想。热洗时间:纯热洗时间5h左右才可能洗好井。
(4)泵况分析诊断。有电流、液面、抽压、量油等诊断方法,不能准确反映出供排关系、杆管结蜡初期的迹象、杆管泵载荷的细微变化,使螺杆泵井泵况诊断的准确性要差于抽油机井。
(5)检泵周期及费用。螺杆泵井的检泵周期是由杆、扶正器、油管、泵的质量、抽汲参数、热洗周期、热洗质量等因素来决定的。由于存在热洗质量不够理想、转速较高导致杆管频繁摩擦、低沉没度井易烧泵、螺杆泵利旧率高等不利因素,导致螺杆泵井的检泵周期比较短。螺杆泵井杆管磨损较严重,螺杆泵更换的成本较高,以致于检泵费用较高。目前,螺杆泵井的检泵周期可达610d左右,平均检泵费用10.7万元。
(6)地面管理。螺杆泵采油的地面驱动方式目前有三种:普通地面驱动装置、地面齿轮驱动装置、地面直驱装置。都具有体积小、耗能低、维修保养方便等优点。驱动装置的齿轮转速较高,导致磨损严重,大大缩短了齿轮的寿命。由于螺杆泵井的抽油杆在井底压力作用下易发生高速旋转,其安全性要低于其它两种机采方式。
(7)适用范围。目前螺杆泵可适用于绝大部分油井,排量范围在7-230m3/d之间,但比较适用的排量范围在7-100m3/d之间,尤其适用于低产井。
(8)综合效费比。螺杆泵井的检泵周期较短、检泵费用较高(比抽油机井检泵费用高65%)、地面驱动装置寿命短、易烧泵,以致螺杆泵采油综合效费比较低。
3潜油电泵采油
(1)工作原理。潜油电泵是一种离心泵,电机和泵都下到了井下,通过电缆与地面控制柜连接,电泵叶轮的高速运转可将油液举升至地面。
(2)热洗清蜡。热洗通道:潜油电泵的底部热洗通道是离心泵,液体通过性较高。泵以上是油管,称之为上部热洗通道,呈环柱形。因此,潜油电泵井的热洗通道为离心泵加圆柱形。通过对比发现潜油电泵热洗排量要高于抽油机井,更高于螺杆泵井。因此,潜油电泵的热洗效果最好。机械清蜡:对于潜油电泵,机械清蜡也是一种有效的清蜡手段。
(3)泵况分析诊断。电流卡片、液面、抽压、量油等多种诊断方法,电流卡片可以准确反映泵的载荷变化,泵况分析诊断也较为直观。潜油电泵由于不存在杆管摩擦,泵况问题相对较少。
(4)检泵周期及费用。潜油电泵的检泵周期是由电泵机组的质量、液面是否合理来决定的。潜油电泵的检泵周期比较长,平均在1300d。检泵费用高达38万元以上。
(5)地面管理。潜油电泵的地面维护非常简单,每半年进行一次检修即可。
(6)排量范围。目前潜油电泵的排量范围在50-600m3/d之间,比较适用的排量范围在150-600m3/d之间,尤其适用于高产液井。
(7)综合效费比。潜油电泵检泵周期较长、日常维护较为简单、清蜡也比较容易,应用在产液150m³/d以上的油井上,具有抽油机采油、螺杆泵采油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潜油电泵机组成本较高,综合效费比明显低于抽油机采油、也低于螺杆泵采油。
4结论及建议
4.1机采方式的选择
(1)三种机采方式的泵效上限。根据现场经验:螺杆泵井由于液流通道偏小,其泵效的上限在75-85%;抽油机井液流通道较大,其泵效上限可达到85-120%;电泵井液流通道也较大,其泵效上限可达到100-120%。
(2)机采方式的选择。假如某一口油井的供液能力在160t/d,泵挂为1000m的情况下,选择抽、电、螺三种机采方式进行对比:以GLB1200螺杆泵为例,转速90r/m,理论排量为164m3/d,产液可达123t/d以上,动液面能抽至550米,检泵周期只有一年左右;以φ70mm管式抽油泵为例,冲程4.2m,冲次7r/m,理论排量为163m3/d,产液可达139t/d以上,动液面能抽至750米,检泵周期可达到550d左右;以150m3/d的潜油电泵为例,产液可达150t/d,动液面能抽至850米,检泵周期可达到1200d。
(3)目前某矿螺杆泵井占比例偏大,导致检泵费用居高不下。目前某矿的抽油机井、螺杆泵井中供液能力在150t/d以上的井有35口左右,具备潜油电泵采油的条件。建议对供液能力在100-150t/d且检泵周期较短的螺杆泵井,在适当时机进行转抽,以降低检泵费用。
4.2三种机采方式的能耗
电泵井单井耗电量最高、抽油机井耗电次之、螺杆泵井耗电量最低。从装机功率来看,可以反映出三种井大致的耗电情况。以某队的三种井为例:10口电泵井平均装机功率为60.7KW,102口抽油机井平均装机功率为33.4KW,58口螺杆泵井平均装机功率为19.8KW。
4.3螺杆泵采油的历史较短,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比如:普通地面驱动装置的安全性较差、热洗排量小、检泵费用高、易烧泵等。
(1)应加大直驱螺杆泵的应用力度。直驱螺杆泵的安全性明显好于间接驱动型螺杆泵,地面维护更为简单,转速调整范围更大。
20__年,全镇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21.8万元,首次刷新了一直以来没有突破千万元的历史记录。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商贸企业个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指标均实现稳步增长,超额完成年初既定目标。在认真学习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化工作会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后,我们认为20__年全镇应该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确立“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工作思路,树立积极进取的目标,抢抓省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期的有利时机,抢抓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坚定不移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保持经济适度较快增长,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__实现“走在前列、率先小康”的战略目标,建设“实力__,生态__,幸福__”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是优化结构支撑经济发展。坚持工业主导,在提升工业发展质效上下功夫。全力服务好园区内现有企业发展,用优质的服务赢得新发展。引导有实力的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等实现裂变发展,产业集群。坚持农业固本,在加快农业发展转型上下功夫。在稳定沮河片粮食主产区的基础上,加速推进茶叶、柑橘、葡萄、水产等产业发展。以农民增收、村级集体经济壮大为目标,探索农村放活土地经营权、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坚持三产活镇,在推进全域景区化上下功夫。加快__景区、__农业生态庄园、__运动休闲项目建设步伐,推动旅游开发与生态、文化、景观产业发展、古村落保护的有机结合,以旅游产业的成长壮大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二是持续抓好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一中心两区域”为构架,强化生态文化走廊建设与管护,加快集镇建设与整理,不断完善集镇综合功能,树立城镇新形象。高起点推进__、__等农村新社区建设。持续抓好环境卫生综合管理。
三是抓民生改善促社会和谐。消除村级标准化卫生室空白村。完善村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做好__农村社会化管理创新试点,依法开展维稳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坚决杜绝非正常上访。积极开展“惠万民”、“阳光家园”、“阳光超市”等活动。
四是以一流的工作作风保障发展。继续办好每周五的“微型课堂”,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__活动,着眼于健全制度机制,畅通服务渠道,强化督查督办,激发干群活力,强化绩效考评,切实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不正之风,将抓落实的能力和负责任的精神,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标准之一,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1、增长加快,超额完成全年计划目标
从20*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看,经济发展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强劲势头,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可完成1230亿元,增长14.3%,完成年计划的1*.0%,增长速度将高于上年2.8个百分点。20*年前三季度完成生产总值897.59亿元,增长速度由上年同期的13.2%提高到16.3%,经济运行继续保持“二三一”发展格局,三次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3%、59.3%、40.4%。规模以上工业仍是推进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6%,贡献GDP增长10个百分点。
除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外,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全年计划任务。据统计部门预测,地区生产总值可完成1230亿元,增长14.3%,完成年计划的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90亿元,完成年计划125.6%;财政总收入240亿元,完成年计划115.9%;一般预算收入87.7亿元,完成年计划114.9%;外贸进出口总额77亿美元,完成年计划165.6%;出口总额43亿美元,完成年计划15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0亿元,完成年101.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00元,完成年计划103.6%;农民人均纯收入5560元,完成年计划10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576亿元,完成年计划96.0%;
2、快中趋优,显现出相对高增长低通胀特征
20*年多数经济指标增速要快于上年同期。前3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由上年同期的13.2%提高到16.3%。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由上年同期的13.9%提高到31.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由14.4%提高到16.1%;财政总收入增速由18.6%提高到23.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由18.6%提高到99.1%;出口总额增速由13.8%提高到76.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由11.3%提高到16.7%。
在中部六省会城市中,*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外贸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3项指标增速位居之首,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多数位次由后位明显前移,其中,GDP增速(前3季度)由上年同期的第6位上升到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上年同期的第6位上升到第1位,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由第5位上升到第1位,出口总额增速由第6位上升到第1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由第5位上升到第3位,而同期的消费价格涨幅在中部6个省会城市中最低、居第6位。在27个省会城市中,*市GDP(前3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外贸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增速也均高于全国省会城市平均水平,而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低于全国省会城市平均水平,相比较而言,呈现出相对高增长低通胀特征。
3、质量提高,经济带动和辐射作用进一步加强
20*年以来,经济发展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加速增长特征,同时,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行质量继续提高,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变化和运行质量的不断提升,集中表现在:
新型市场主体活力持续走强。比较而言,经过改革改制的新型经济体活力强、发展快。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339.2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4.8%,比上年同期增长35.3%,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3.5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和外资企业增长优势明显,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389.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30.87亿元,增长58.2%。而未经改制的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22.03亿元,增长12.7%;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增加值1.19亿元,增长3.8%;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4.63亿元,下降了4.5%。从投资结构看,民营经济发展迅速,非国有投资活力增强,国有与非国有投资的比例由上年同期的57.3:42.8变为53.2:46.8,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进一步强化。
产业集聚效应继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1年的390家增加到528家,成为全市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引擎。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对消费品零售市场的带动作用日益突出,前11个月,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166.53亿元,增长22.3%,增幅高于全市6.2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主导力量,工商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日益显现。
伴随着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我市城乡居民收入也迅速提高,增速高于GDP增长。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有效带动了消费连续增长,前11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1%,超过了投资增速,与投资增速的差距由上年同期的-8.9个百分点演变为+3.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消费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
*经济在“加快增长、快中趋优、质量提高”运行进程中,更加突出了其在全省发展中的率先作用。前三季度,*市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一,占全省比重为22.6%;前11个月,财政总收入占全省的比重为20.5%,上述两项指标超过居第二位的城市10个百分点。*作为省会城市,作为大*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城市首位度的提高,表明其带动和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
二、20*年发展趋势展望
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做出的战略部署的头一年,是实施“*”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科学总结改革开放30年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围绕好字优先、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贯穿20*年的突出主题和中心任务,必须认真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准确把握经济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新任务、新要求,站在改革开放30年建筑的新起点上,沿着党的十七大指明的方向,按照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上,谱写20*年的新篇章。
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提出全国、山西省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我市的经济工作会议也已就*市2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具体安排,如果20*年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不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国内不出现大范围的严重自然灾害和其它重大问题,随着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我市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但GDP增长会有所回落,将保持11-13%的增长速度。
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趋势可能略有减缓,但仍将达到30%的较高水平。其中,重工业增长仍将延续快于轻工业增长的态势,轻重工业增加值比重的差距将维持在7:93左右。
第三产业表现为增长稳定,且略有加快的态势,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3%左右的水平上,与第二产业增长的差距仍明显存在。
合理控制投资增长速度是20*年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会受到影响,但仍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2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维持上年水平,预计增长率为15.0%左右。
随着宏观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也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预计20*年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将分别增长15.0%和18.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局面继续得到改善。
20*年,我市经济运行中一个可喜的现象,就是出现了消费增长逐步加快的好形势,消费需求增长保持了约14.5%的水平,20*年消费需求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成为拉动宏观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可达16.0%。
近年来,我市对外贸易持续扩大,这种外贸高增长局面将在20*年继续下去,预计全年进、出口总额都将保持较高增长,但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进口速度会有所提升,而出口增长速度将有所减缓,但外贸顺差仍将继续有所扩大。
20*年以猪肉价格为导火索,食品、消费品价格持续走高,由结构性上涨引发的物价涨势在后半年更加迅猛,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前几年,大有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全面通货膨胀之势。为有效遏制这种势头,国家将稳定物价作为20*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但防范价格由结构性上涨引发或演变为全面上涨的压力增大,价格续增压力将由短期转向中长期。在宏观调控措施的影响和市委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20*年的物价形势会有所好转,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可能出现先扬后抑,全年上涨幅度有可能与20*年持平略高于去年。
三、政策建议
总的来看,我国目前宏观经济形势基本稳定,国民经济在20*年中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我们必须密切注视今后宏观经济运行中新出现的各种复杂的和不利的因素,特别要关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对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保障城乡居民生活和消费水平等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依据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调控的步骤和力度等,及时调整我们的工作思路,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紧紧把握有利条件,积极化解消极因素,力争在深化改革和强化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快速、稳定协调发展。
1、预防物价过涨,保障居民生活水平
从20*年各月物价走势看,目前的物价涨势还没有减缓的迹象,20*年初物价仍有可能继续攀高,我市将和全国一样,面临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再加上部分外部主导性不可控因素的作用,更加剧了我市调控物价的难度。要物价稳定,预防物价过快上涨,切实保障全市居民生活不受大的影响,必须制定和实施全方位政策措施。一方面要以稳定物价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山西省制定、实施的一系列价格调控与监管措施,另一方面需要制定相应的商业流通措施,从加强货源管理、保证市场供应入手,强化市场管理,平抑市场价格,加大粮油等主要食品储备力度,从品种、结构上继续调整、补充和完善,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加大价格监控督查力度,防止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坚决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的行为。加大舆论宣传力度,降低居民涨价心理预期。同时要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体生活费用变化情况,及时了解并尽快调整困难补贴或增加专项补助,确实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条件。
2、推动节能减排,加快绿色经济转型进程
根据“*”规划制定的节能减排目标要求,过去几年完成的很不理想,今后节能减排工作难度较大,任务较重,必须加大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的力度。20*年是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将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情况,作为“检验经济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准”,成为考核各级地方干部执政水平的一条“硬杠杠”,同时,一系列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财税、金融等激励政策即将出台和实施,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也将会得到不断完善,这对*来说,既是挑战也存在机遇,我们应紧紧抓住国家继续加大奖励企业节能技术改造的机会,改变我市重点产品能耗过高和重大节能技术运用不够的局面;抓住中央财政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污水管网、污染减排监管体系等建设支持力度的机会,加快建立促进节能减排新机制,同时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加速产业结构调整进程;把握中央进一步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项目及专用设备投资和资源综合利用,实行税费优惠政策,不仅在绿色标准制定方面,更要在政策优惠、资金扶持等实施方面,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效,发挥好节能减排对绿色转型的积极作用。
3、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对外吸附能力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由于外部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内部经营管理的不善,不少公司也出现了财务危机。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企业有必要对其自身的财务状况进行预警分析,以应对各方面的风险,并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
到目前为止,企业财务预警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即建立了多种财务预警模型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预测,并且已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财务预警模型有单变量财务预警模型和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但由于单变量财务预警模型只对单个财务比率的趋势分析,没有哪一个比率能够概括企业财务的全貌;另外,某些财务比率有可能被公司管理者进行过粉饰,单一的依靠某一比率做出的预测不一定可靠。因此,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逐步取代单变量财务预警模型成为广泛应用的模型。虽然多种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为现代企业预测财务状况提供了多种选择,但由于每种模型有其各自的前提条件以及模型自身的特点,这使得从众多模型中挑选出一种最具代表性的模型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基于此,本文就国内外学者对各种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的实证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和比较。通过对多种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的实证情况进行比较,一方面可以充分展示我国财务预警实证研究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对我国财务预警实证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就财务预警实证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此外,也为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的相关使用者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预警模型提供了依据。
二、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的基本原理
国内外常用的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主要有以下四类:
2.1多元线性判定模型
多元判定模型中最著名的模型是美国 Altman(1968)的Z分数模型:Z=0.12XI+0.14X2+0.033X3+0.006X4+0.001X5,其中x1、x2、x3、x4、x5是五个财务指标。根据判别方程可以把单个企业的各种财务比率转换成单一的判别标准,或称为Z值,根据Z值将企业分为“破产”或“非破产”两类。国内学者周首华等(1996)以Altman的Z分数模型为基础构建了F分数模型,该模型加入了现金流量预测指标体系。
2.2主成分模型
该模型是国内学者张爱民等(2000)借鉴Altman的多元z值判定模型,运用统计学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的。其主要思想是:通过对原始的财务指标相关矩阵内部结构关系的研究,找出影响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的几个综合指标,即主成分,使综合指标为原始指标的线性组合,综合指标不仅保留了原始指标的主要信息,彼此又完全不相关,同时比原始指标具有某些更优越的性质。该模型的差别方程式为:PS=V1Z1+V2Z2+V3Z3+V4Z4+V5Z5,其中,V1、V2、V3、V4、V5是系数,Z1、Z2、Z3、Z4、Z5是综合指标。
2.3多元回归模型
多元回归模型包括Logistic回归模型和Probit回归模型。Martin(1977)在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中首次采用了多元逻辑回归模型。该模型假设企业破产的概率为P(破产取1,非破产取0),并假设Ln[ P/(1-P)]可以用财务比率线性解释。假定Ln[P/(1-P)]=a+bx,推导得出P=exp( a+bx)/[ 1+exp(a+bx)],从而计算出企业破产的概率。判别规则是: 如果 P>0.5,则判定企业为即将破产类型;如果P<0.5,则判定企业财务正常。Probit模型和Logistic模型相似。
2.4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
1990年Odom和Sharda第一次运用神经网络进行财务困境预测问题的探索。该模型由输入层、输出层和隐藏层组成,通过网络的学习和数据的修正得出期望输出,然后根据学习得出的判别规则来分类。
三、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的应用
目前传统的统计模型发展得比较成熟,计算也相对简单,应用也较为广泛。Z分数模型主要用于信用政策、信贷评审、贷款定价以及证券化等方面。主成分模型也相对简单可行,可以在实践中广泛运用,但该模型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即综合评分式权重的确定以及判定区间的确定都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不准确性,尤其是后者受样本数据分布的影响很大,从而会影响预测的准确度。Logistic模型与Probit模型的最大优点就是不需要严格的假设条件,克服了线性方程受统计假设约束的局限性,因而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而对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从理论上来讲,该模型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应用价值,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如模型结构定义的复杂性、计算量过于巨大,而且其在决策方法中表现得像一个黑匣子,以致对它的接受和应用都较困难。另外,这种模型要求拥有大量的学习训练样本以供分析,如果样本数量积累得不足、没有足够的代表性和广泛的覆盖面,则会大大地影响系统的分析和预测结果。
四、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实证比较分析
4.1前提条件比较分析
在研究财务预警模型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各种模型适用的前提条件。多元判定模型和主成分模型通常形成一个线性判定函数式,据此判断待判企业的归属,一般要求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和两组样本间协方差矩阵相等。Logistic模型和Probit模型均是为了克服简单线性概率模型的缺陷而建立起来的,一般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方法进行估计,不需要满足正态分布和两组样本协方差矩阵相等的条件,得出的结论直接表示企业发生财务失败的可能性的大小。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则对财务指标的分布没有特别的要求特别适合于变量服从未知分布,且自变量组间协方差矩阵不相等的情况。
4.2样本和数据选取的比较分析
财务危机预警的国内外研究者由于国情不同、研究目的不同,对财务危机含义的界定有所区别:国外学者大都以提出破产申请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而国内学者则以沪、深两市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ST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p#分页标题#e#
国外的研究学者通常采用比较样本建模,即选择相同数量的破产企业和非破产企业。Altman(1968)则选取了33家1946~1964年间破产的且资产规模在70~2 590万美元之间企业和相同数量、同一行业、同等资产规模的非破产企业作为样本企业,数据来自《Moody的行业手册》。我国学者则大部分是选择近几年的ST公司和相应的非ST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其数据大部分来源于均来自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报表。如吴世农、卢贤义(2001)则选择了1998~2000年期间的70家ST上市公司和相对应的70家非ST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4.3财务指标选取的比较分析
国外学者Altman(1968)选取了5个具有代表的会计比率类财务指标,构建了Z分数模型,他认为这些财务变量是评价企业总体财务状况的最佳指标。国内学者周首华(1996)的F分数模型是在Z分数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现金流量这一预测指标,证明在短期内许多公司财务危机和现金流断裂有直接关系。张爱民(2000)的主成分分析模型以及杨淑娥、徐伟刚(2003)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的Y分数模型中也仅涉及到会计比率类财务指标。直到2004年,张友棠引入了现金盈利值(CFV)与现金增加值(CAV)这两个现在指标概念,虽然这两个指标并未得到后来学者们的广泛使用,但这一思想深刻地影响着后来的学者们。在随后的绝大多数文献中就开始出现了现金流量类指标的身影,并且在越来越多的文献中占据主要地位。
Marttin(1977)首次构建多元逻辑回归模型时也只选取了25个财务比率。随后,Ohlson(1980)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时,不仅以现金流量指标为基础,而且加入了非财务类指标,即公司规模、资本结构、业绩和当前的变现能力。随着财务预警研究与应用成果逐渐引入国内,基于非财务指标的财务预警思想也同时传入国内,非财务指标是在2004年后大量出现的,并且越来越多学者的研究表明非财务类指标与会计比率类指标和现金流量类指标相结合建立的预警指标体系,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预警模型的预测精度。国内学者杨保安(2001)首次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时,只考虑了会计比率类的财务指标,杨淑娥等学者在研究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时则加入了现金流量类指标。
从上述文献来看,在研究初期,学者们都只注重会计比率类的财务指标,但指标选取并非与模型是匹配的,而是随着研究的发展指标选取也在不断的进行完善,加进了现金流量类指标和非财务类指标,使模型能够更加准确预测现代企业的财务状况。
4.4模型预测准确度的比较分析
Altman(1994)以意大利工业企业为样本,比较了神经网络方法与线性判别方法,发现有时神经网络方法要优于线性判别方法,但由于神经网络有时过度训练产生了不合理的权重,从总体上看线性判别方法要优于神经网络方法。陈瑜(2000)对运用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与判别分析对证券市场ST公司进行财务危机预测,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方法的预测效果最好,回归分析法的预测效果次之,判别分析法的预测能力则随着年份的临近,正确性逐步提高。吴世农、卢贤义(2001)通过应用Fisher线性判定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三种方法,分别建立三种预测财务困境的模型,并比较三种判定模型的效果,表明Logistic模型的判定准确性最高。乔卓等(2002)通过对Fisher判别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以及神经网络模型在财务困境预测中的比较研究,发现提前2年和提前3年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Logistic模型和Fisher判别分析模型。杨淑娥、黄礼(2005)分别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工具和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并且对同一建模样本和检验样本进行预测,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确度相比主成分分析模型的精确度有很大的提高。吕长江等(2005)分别运用多元判别分析、逻辑线性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对财务状况处于困境的公司进行预测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个主流模型均能在公司发生财务困境前1年和前2—3年较好地进行预测。其中,多元判别分析要逊色于逻辑线性回归,人工神经网络的预测准确率最高。
通过以上的比较,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能力要优于统计模型的预测能力,而要统计模型中,主成分模型的预测能力最优,回归模型次之,多元线性判别模型相对较差。然而,财务预警模型的优劣不能光凭预测能力的高低来判定,因为各种模型的适用的前提条件是有差异的。
五、结论与启示
综观国内外文献,财务预警研究对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的运用主要集中在以上几种模型上,其中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理论上是预测能力最强的模型,但在实务中应用却有诸多的问题,相比之下,统计模型简单可行,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只是为相关使用者提供一种预测财务风险并归避风险的方法,而不是强调模型本身的精妙性。加之,财务预警模型只是用财务报表进行财务预警,而不能对财务报告的真伪进行鉴别,很有可能对失真的财务报告进行预警,进而使预测结果发生偏差。因此,对财务预警的研究应该与财务失真的研究相结合,以提高财务预警预测的精确度。
参考文献:
[1]Altman E.I. Financial Ratio, Discriminate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 [J].Journal of Finance,1968,23(9).
[2]周首华. 论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F分数模式[J]. 会计研究,1996,8.
[3]张爱民,祝春山,许丹健.上市公司财务失败的主成分预测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1(3).
[4]Martin D. Early Warning of Bank Failure:A Logistic Regression Approach [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77(7).
[5]Odom M.D and Sharda R. A Neural Network Model for Bankruptcy Prediction. In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 Tool [J]. Financial Management,1990,2(6).
[6]吴世农、卢贤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2001(6).
[7]杨淑娥,徐伟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Y分数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1).
培养环境设计人才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即综合素质较高、实践应用能力较强、管理技能水平较高且科学理论较丰富的人才。不仅要帮助专业人才夯实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对其实践动手能力进行强化,促使其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因此,我国高校在环境设计专业教育方面,必须对课程结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体系等进行合理有效地创新与发展。环境设计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教育者要立足于市场需求,结合高校与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从而提高环境设计人才的社会实用性。
1创新型人才的主体特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发展,创新型人才的社会作用越来越大,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各行各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及挑战。要想促使创新型人才效能得以充分体现,首要条件是明确认知其主体特质。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一定创新能力以及精神的人,具体表现为拥有冒险精神、想象力较丰富、注意力集中程度较高、坚持不懈以及精力充沛等。创新型人才的特质有五个方面:一是求知欲以及好奇心较强;二是自我探索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较强;三是具有扎实且广泛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水平较高;四是在道德方面具有良好的修养,且具有合作精神,可以与他人和平共处;五是身心健康、体格硬朗,可以执行条件较为艰苦的任务。在实际生活或是工作中,影响创新型人才能效全面发挥的因素有很多,最为显著的是主体特质。人力资源是创新型人才的聚集点,人力资源具有依附性、能动性、时代及区域性、时效性、增值性以及替补性特征。首先,在依附性方面,人才资源的存在形式需要依附于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与劳动者之间存在不可分割性;其次,在能动性方面,具有主观能动性、感情以及思想的人,是人力资源的主要载体,相较于自然界的其它生物而言,可以有目的的实施各项活动;再次,在时代及区域性方面,普遍而言,人力资源具有时代特征与区域特性,即生活地区、时代存在差异的人,在很多方面都不同。例如,习惯、意识、素质以及文化等;第四,在时效性方面,时间会对人力资源的有效性以及保值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不等同于物质资本;然后,在增值性方面,人力资源的存量直接受到人力投资的影响,即人力投资越多,人力资源的存量越大,继而提升其他要素的生产效益,最终推动整体效益;最后,在替补性方面,如果人力资源具有较好的素质,可以对其他资本进行充分利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对其他资本不足之处实施有效的弥补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创新人才的科研力度不断加大。无论是社会实践,还是科学理论,均体现出了人力资源的特点。例如,不可计量性、不可质押性、不可逆性、隐蔽性以及私有性等。除此之外,最明显的体现便是能动性,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要促使人才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提高专业人才的自由性。
2环境设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2.1创新环境设计课程体系
对环境设计课程体系进行合理创新,可以提高其合理性,并促使其交叉性得以完全显现。环境设计专业学生需要将科学理论与实践经验相融合,因此,我国高校应该开设实践教学环节,准确把握市场发展需求,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调整,确保教学内容具有良好的时代性与专业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表现力、独立分析能力以及创新思维,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2.2凸显环境设计的专业特色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凸显环境设计的专业特色,高校可以分别创建艺术课程、理论实践课程、团队课程、课题实践课程等模块,对学生的专业素养进行针对性培养,包括视觉创新意识、综合思维能力、艺术设计修养、专业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以及现场设计思维模式等。除此之外,高校还应构建组织管理以及设计模块,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动手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环境设计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相应教学视频,从而促使教学手段更具直观性。
2.3提高环境设计教师的素质
要想对培养模式进行合理有效的创新,提高教师的素质是首要条件。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质量会直接受到教师教学水平、教学热情以及教学观念的影响,只有强化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提高环境设计教师的素质,首先,要强化教师的对外交流能力,鼓励教师踊跃参与相关专业研讨会,或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现场考察与专业实践,从而把握专业发展趋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新动态等,从而促使教师形成良好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其次,聘请环境设计专业的高级技术人员进行授课,从而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相关工艺实践经验,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实现整体发展。
2.4帮助学生形成实践创新能力
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实践教学为基本原理,因此,高校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实践创新能力。借助教学途径开展相关专业实践活动,环境设计教师应根据课程教学需求与学校实践教学条件,开展基础性实验教学。由教师构建实验项目与课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累积大量的实践经验,有利于提高学生设计作品的时效性与应用性,从而创造良好的市场效益。除此之外,环境设计教师也可以构建一个具有较大开放性的工作室,为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提供一个设计平台,利用这个工作室,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自身的专业经验,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技术开发以及科学研究等,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精神,从而促使学生可以对问题进行合理分析与有效解决,提高其业务水平。高校不仅要开设相关课程,还应构建一个实习基地,或是采取校企联合的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由环境设计专业教师在实习基地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或是将学生安置于企业内部进行实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促使学生专业知识实现立体化建设,还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市场需求与发展动态,提高学生的对外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结语
本文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具体分析了创新型人才的主体特质与培养模式,以期可以为我国高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化建设进程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凌浩,陆琬青,张寒凝.论创新型设计艺术类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J].创意与设计,2010(06):35-42.
[2]任彦.人力资源管理趋势分析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4(07):126-129.
[3]陈兰.产学研模式下应用型经管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以地方院校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5(03):211.
财务预警具有参照性、预测性、预防性和灵敏性等四个特点。参照性:从参照性特点看,运用财务管理和数据分析方法,测算出反应企业财务运行状态的指标和指标体系,使其成为我们判断和认识企业财务运行规律的参照或指标体系。预测性:根据财务运行状态的发展趋势和变化,预测或推算与此密切相关的各因素的发展变化。预防性:一旦财务预警体系中的指标接近安全线,便可以及时寻找导致财务运行恶化的原因,以化解财务危机。灵敏性:由于财务体系各因素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依存,某一因素的变化会在另一因素中敏锐的反映出来,从而提供相关的预警信息。
财务预警模型是一步步不断发展完善起来的,Beaver(1966)最早运用统计方法建立了单变量财务预警模型,Altman(1968)最早运用多变量分析方法探讨财务预警问题,建立了Z模型,Ohlson(1980)第一个用Logit方法进行破产预测,Odom and Sharda(1990)开拓了用神经网络预测财务困境的新方法。
二、财务预警实证分析
1.实例背景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事前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偏差,从而有蒙受经济损失和获取额外收益的机会和可能性的风险,任何忽视风险只追求收益的行为都有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本文以工商银行为例,来分析财务预警模型的应用。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于1984年1月1日。2005 年 10 月 28 日,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06 年 10 月 27 日,
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同日挂牌上市, 创造了全球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 IPO。
2.财务预警应用
本文以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2月的部分财务数据进行财务预警应用的实例分析。由Altman 提出的Z模型:
Z=1.2x1+1.4x2+3.3x3+0.6x4+1.0x5
其中: x1- - 营运资金/资产总额
x2- - 留存收益/资产总额
x3- - 息税前利润 /资产总额
x4- - 股东权益总额 /负债总额
x5- - 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由上面数据可得出 Z为2.775 根据这一模型,一般地Z值越低企业就越有可能破产Altman还提出了判断企业破产的临界值:若 Z值大于 2.675,则表明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发生破产的可能性较小;若 Z值低于 1.81 则表明企业存在很大破产危险;如果 Z值处于1.81- 2.675之间,Altman称之为 灰色地带 的确,进入这个区间的企业财务是极不稳定的,由于 2.775 高于2.675,则可以预测该企业不存在破产危险。
三、小结
工商银行采取了有效的风险控制制度,积极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制度创新,加快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编制年度风险限额管理方案,充分发挥限额对风险的控制作用;积极应对复杂的外部形势,实现对境内分行风险管理情况的动态评价;规范境外分行及附属机构风险报告工作,进一步完善集团层面风险报告机制。通过F模型,验证了工商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起到了有效控制风险的作用,将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参考文献:
[1] 潘颖:企业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 生产力研究,2009,(4):137- 138
[DOI]10.13939/ki.zgsc.2015.15.205
1 引 言
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突袭全球,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世界经济金融局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许小年在2013年中国金融政策研讨会中指出: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财务体系发展在倒退。同时,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入,对于转型期的事业单位来说财务风险的把控直接影响到单位的生存状况。因此,及时把控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风险衡量指标,及早发现财务不稳定因素,从源头杜绝财务风险隐患,尽量减少财务风险扩大成为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内容的改革方向。2014年12月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强调要提高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加强监督检查、优化资金结构,积极推进当前财务改革发展要求,改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提高财务风险的预警和把控能力。由此可见,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是我国财务工作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系统中尚没有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来把控财务风险,因此,本文将为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系统构建提供参考性研究。
2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原则
2.1 先兆性原则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必须对单位的财务状况有重点把控、预测未来的作用。财务风险衡量指标根据单位过去成果表现以及当下财务报表的数据整理情况,对收集的数据根据分析需要进行准确筛选,从众多的数据中准确把握能灵敏、直观地反映单位财务状况的指标,方便单位管理者了解单位的运行现状,并对单位未来可能出现的财务状况有心理预期。
2.2 科学性原则
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必须遵循科学性的原则,即风险预警系统指标选取、监测时间段设定、监测方法以及通过何种方式呈现出来整个系统过程都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财务风险指标选取的科学性指选取指标能反映单位内部财务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并且能真实反映单位内部生产经营业绩和财务活动存在的潜在危机;监测时间段科学性表现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必须根据单位的生产经营业绩和同行业单位的市场整体情况,定期地进行风险监控,若出现经济指标异常,风险预警系统需要调整预警时间段,及时反映单位经营动态和市场行情。预警方法合理科学指整个风险预警过程应该同时采用定量和定性的切实可行的分析方法,预警程序同单位的大小、规模相匹配,另外保持低成本预警支出也是预警合理原则必不可少的。
2.3 系统性原则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需要将单位作为整体考虑,从选取预警指标开始,全面整体的考虑单位在整个财务风险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考核。运用财务信息的网络化趋势,从点、线、面一步步跟踪单位财务风险的变化,同时将市场环境、财政政策、利率、汇率等其他外部因素综合考虑起来分析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系统化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还可以从动态角度根据单位过去的经济动态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敏锐、准确地反映单位未来的财务状况,对单位进行完整、全面的财务预警风险预测,通过监测指标对单位的真实财务状况给出系统的反应。
2.4 实用性原则
财务预警系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秉承着简单、实用、好用的特征,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在设计上把单位管理需求作为第一要素考虑,将系统构建始终与实际业务需求紧密连接在一起,根据单位业务内容的变更,及时调整单位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保持系统建设良好的连贯性。只有预警系统具有可实际操作的价值并且便捷地反映单位财务情况,才能在单位里被广泛使用,达到实时监控的目的。
3 经营性事业单位财务预警系统构建
事业单位以社会服务为根本宗旨,并不追求高利润回报,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预警系统主要保障单位的收支平衡,防止盲目扩张以及过分投资。由于事业单位缺乏财务风险的敏感性,收集的2009―2013年财务报表框架简单,主要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比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净利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净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现金净流量、债务保障率、现金再投资比率等考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预警能力。
注: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资产负债比率=经营现金流量/流动负债;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总资产报酬率=总收益/总资产;成本费用利润率=净利润/成本费用;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平均总资产;
总资产增长率; 净利润增长率=(本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
现金净流量=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流入(收入)-流出(支出)/现金总量;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现金再投资比率=经营现金流量/资本性支出
对经营性事业单位进行财务风险评价,可采取以下步骤:
(1)选取评价财务风险的基本模块及基本模块下的评价指标
(2)根据会计法则或评价指标对企业重要性的估计,两两比较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
(3)根据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层次分析法(AHP)是根据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 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一种指标权重赋值法,其核心是对决策行为、方案和决策对象进行评价和选择,并对它们进行优劣排序,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定量的决策依据。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构建有序的递阶指标系统,通过德尔菲法、两两指标对比分析等主管评价各个指标重要程度。然后通过对各个评判结果将数据进行一致性处理,根据各指标的大小重要程度给予指标权重系数。本文的具体操作为:①将财务风险评定指标划分为几个模块,即判断矩阵。②计算每个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的N次方根,再对向量方根进行归一化处理即为指标的权重系数。
4 实例分析
为了集中反映该经营性事业单位五年内的生产经营状况,选取了2009―2013年单位的财务报表,并对相关指标给予了权重、归一化处理,通过十二个指标综合反映了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5 经营性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因素分析
(1)偿债能力
从各指标的实际值来看,流动比率大于临界值,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比率低于临界值,说明此单位在偿债能力方面减少了负债积累,同时扩大了资本盈利能力的可能。从偿债能力的财务预警综合指数来看,单位在2009年有面临财务风险的情况,但是该单位在业务、管理手段方面给予调整,2010年和2011年摆脱财务风险的笼罩,但是2012年又出现财务风险状况,2013年出现财务风险重警预报。这说明2009年单位的财务风险根本问题并没有解决,只是暂时出现的风险消除假象,因此该单位应该在偿债能力方面引起重视。
(2)获利能力
获利能力的各项指标到2013年有明显提升,并且各项指标均高于临界值,说明单位在净资产、总资产、销售收入等方面均有提高。从偿债能力的财务预警综合指数来看,2009―2011年单位正在经历轻微的财务风险,但从2012年以来,单位从降低成本费用,增加总资产、销售收入等手段帮助单位摆脱财务风险,到2013年财务风险有所缓解。
(3)管理能力
单位固定资产周转率在2009年达到临界值,但是2010―2012年低于临界值,2013年恢复临界值水平;流动资产率随着企业的发展始终保持上升趋势,2013年大于临界值。2011年单位出现较严重财务风险预报,这时的财务风险已经比较严重了,单位进行了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周转率的调整。2012年、2013年单位完全摆脱财务风险预警危机,经济运行良好,同时也说明单位的管理能力较强。
(4)发展潜力
单位发展潜力各个指标的实际值随着单位的发展逐步好转,2012年与临界值基本持平,到2013年已经高于临界值水平。财务综合预警指数说明企业在2009年、2010年处于较严重财务预警报告中,有向更严重发展的趋势。2011年出现严重的财务风险警告,单位采取了提升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增长率等方式扭转财务风险危机,2012年和2013年摆脱财务危机问题。通过对主营业务、总资产和净利润占比的调整,单位从财务风险危机预警中恢复得很快,说明单位的发展潜力巨大。
(5)现金流量
单位的现金流量各项指标都比较正常,2009―2013年每年的指标都有所提高并且逐渐趋于临界值,到2013年单位的现金流量比、债务保障比、再投资比率都超越了临界值。从财务预警综合指数来看,单位在近5年并没有重大的财务危机,2009年、2010年单位财务处于轻微财务风险预告,经过一些调整,从2011年起单位就摆脱了财务风险预警,一直处于良好状态。
从整体来看,2009年企业偿债能力(-0.25)、获利能力(-0.19)、管理能力(-0.25)、发展潜力(-0.14)、现金流量(-0.39)整体处于财务风险预警情况,2010年仍处于此状态,仅有偿债能力(0.04)这一项表示单位风险预警程度低,说明单位的财务风险并没有消除,需要进一步调整。2011年单位的财务风险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加严重,单位管理能力(-2.83)和发展潜力(-2.53)的财务预警综合指数较高,但是现金流量(0.05)恢复良性状态,说明单位的管理方针出现错误并影响到了单位的进一步发展,但是通过现金流量的调整可以帮助单位摆脱财务风险危机。单位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扩大销售范围、收短收款期限、减少债务累积等方式帮助单位从严重财务风险中恢复过来,2012年企业管理能力(3.92)、发展潜力(4.33)两项财务指标恢复正常,现金流量(0.07)为轻警,偿债能力(-0.78)、获利能力(-0.54)两项变轻微。2013年单位的后四项财务综合预警情况良好,仅有偿债能力指标较高(-1.12),表明单位的财务状况在债务管理上仍有缺陷,需要通过减少借款额、减少债务占比、加快资金流转等方式进行债务管理调整。
参考文献:
[1]许小年.从来就没有救世主[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
[2]赵静,但琦.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经济管理;新型 人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过去的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竞争转变为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财富和资本,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人才战略已经成为企业的首要战略。企业只有拥有了优秀的人力资源,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才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企业的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引领着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对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必须具备创新意识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创新开放模式,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创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创新是新经济时代的一个主题,需要创新型的人才,因此,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尤其要注重创新。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前提,是经济管理者宝贵的内在要素,创新意思能够鼓舞经济管理者抓住机遇、应对经营管理中的风险,承受工作压力和困难,奋力拼搏去实现自我的价值。
创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要具有创新思维,时刻关注周围的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发展与进步情况,对市场潜在需求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根据环境、人际关系的新变化,做到提前介入。并且能够进行持续性学习,不断启发自己的创新思维。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创新素质:
1、快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高效学习的能力,较快的吸收更多有益的新知识,跟上时代步伐,不断进行观念创新和实践创新。
2、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进行创新。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要能够有效的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的结合,做好实用型创新,促进知识转化成为生产力。
3、信息化手段辅助管理。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应该顺应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能够将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企业的具体管理实践之中,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4、能够进行快速反应。现在企业正面临着各种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挑战,这就要求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能够应对情况和环境的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感知管理环境的变化,以实现企业最优化的目标。
二、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必须具有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能够发挥巨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从一定意义上讲,经济管理者人格魅力在管理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是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经济管理者仅靠权力树立起来的威严是不能够长久的,只有靠人格魅力树立起来的威信才是永恒的。因此,经济管理者应该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公道正派,品德高尚
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必须具有明确、坚定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做到为人诚实正直,刚正不阿。同时,要加强品德修养,以自身的良好形象教育和影响其他人。
2、知识广博,善于学习
经济管理的专业知识不仅是现代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必备的素质要求,也是其形成人格魅力的基础条件。为了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还要有深厚的人文社科素养,使管理的制度和措施更加人性化,从而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3、以身作则,作风扎实
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以身作则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树立自己威信的前提,能够增强自身凝聚力、感召力。另外,新型经济管理人要具有扎实过硬的作风,坚持原则和宗旨。
4、善解人意,为人坦诚
善待他人,坦诚对人是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建立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新型经济管理人才要能够与组织中的成员坦诚相处,形成良好的人格魅力。人际关系和谐融洽是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剂。
5、较强的综合管理能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要面临各种复杂的管理活动,必须具备计划决策能力、组织指挥能力、交际协调能力、灵活应变创新等多种能力,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成为一名有魅力的管理者。
三、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必须发扬团队精神
实现管理创新,提高组织效率,就必须发扬团队合作精神。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要能够与他人进行思想沟通、工作沟通、技术沟通。使组织的团队成员在思想上产生共鸣,,达成共识,进而形成团队合力。
1、具有团队沟通协作能力。组织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复杂的情况,经济管理者要具备团队沟通协作的能力,有效的沟通能够消除各种人际冲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通畅交流,使团队成员在感情上相互依靠,在价值观上达到高度的统一,进而为团队打下良好的人际基础上达到高度的统一,进而为团队打下良好的人际基础,让团队的决策更加明快、效率更高,顺利实现组织的目标。
2、懂得宽容与合作。一个人的价值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体现。经济管理者要能够在平常之中发现合作伙伴的美,培养自己的素质,培养良好的与人相处的心态,掌握良好的倾听技巧,并在工作中正确运用,对于培养团队精神尤其重要。
3、培养全局意识、大局观念。团队精神不反对个性张扬,但个性必须与团队的行动相一致。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需要具备整体意识、全局观念,能够进行系统的思考,充分考虑团队的需要,与团队的其他成员互相配合,为完成集体的目标而努力。
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必须注重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人才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第一资源。新型经济管理人才要能够将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融于整个管理活动中,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核心。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要充分掌握市场的需求,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更实惠、更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1、关注行业动态。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应该充分关注所从事的行业,养成读政策,读新闻的良好习惯,及时把握国家的政策走向,以及所在行业的未来发展态势,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当企业面临困境和危机时才能坚持下来。
2、以客户为中心。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要能够洞察客户的想法,要能够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不同客户群的实际需求,获取第一手的反馈意见。这种沟通与交流是非常有益的,能够培育客户的忠诚度,还能够为企业产品的改进,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提供有益参考,使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
3、掌握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方法
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仅按部就班地做好职能事务工作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要能够将最新的适应企业经营现状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方法合理引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要能够掌握企业真实的运作情况,抓住管理工作的重点及思路方法,使企业的价值增值。努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五、结束语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企业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企业对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的要求将不断提高,新型新型经济管理人才只有转变思维方式,积极创新,掌握新知识,具有敏锐的洞察市场变化进而做出应变的能力,才能满足企业不断发展的需求,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保持核心竞争力,成功应对市场竞争对手的挑战。(作者单位: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言
当今社会是对信息、网络、效率、创新进行激烈竞争的时代,比尔・盖茨曾指出:你怎样搜集、管理和使用信息,将决定你是赢还是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日趋复杂化,财务在企业决策中所起作用的逐步加强,财务分析的功能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目前,企业财务分析一般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三个方面入手,针对相应财务指标,对相应经济关系和财务活动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提供企业发展现状,并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而随着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市场竞争加剧,通货膨胀加剧,外部需求下降,内需亟待拉动,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投资风险加大,企业资金运用受大环境影响,日趋复杂……新经济环境下,对财务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则为实现财务分析的新功能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二、企业财务分析模式现状及局限
财务分析的最终目标是为企业决策提供翔实可靠的依据。适应社会发展,经济环境变化,随着资金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企业向外筹措资金的渠道不断拓展,财务分析的功能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财政部于1992年11月30日颁布《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之后,又颁布《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工业企业财务制度》,对企业财务分析实务产生了深刻影响,企业开始注重对企业财务状况变动尤其是现金流量进行分析。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本期及以前各期现金的流入,流出和结余情况,评价企业当前及未来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科学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从而为其科学决策提供充分有效的依据。1999年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其目的在于科学解析和真实反映国有独资企业、国家控股企业资产运营效果和财务效益状况,是以政府为主体的评价行为。而针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分析则以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为主。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国内也开始了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综合评价。但是从财务分析始终围绕“四要素”来进行,即“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随着经济格局,市场环境的变化,尽管财务分析功能不断的深化和完善,但仍然存在着诸多局限:
财务报表时效性造成的局限性:财务报表以历史数据为原始数据,其时效性不足;通货膨胀、物价变动等因素带来资产贬值或者其他效应;财报的“账期”不能体现账期中的资产变化情况。
财务分析方法的带来的局限性:财务分析方法主要有“比率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三种,宏观环境的变化无法量化成具体指标,融入至财务分析之中,导致财务分析时并不能实现真正的“可比性”。
三、企业财务分析模式的改革方向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尤其是加入WTO之后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日趋复杂化,这一趋势对财务分析功能也提出了巨大挑战,具体体现在:对全球市场信息的快速反馈;在降低各类经营成本和缩短产品进入市场的周期间寻求平衡;提高对企业内部其他部门和外部组织的财务管理水平;提供更丰富的战略性财务信息;更强的财务分析和决策支持能力。在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财务分析的改革要求体现在:
更智能的财务分析系统:未来的财务分析功能对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会越来越大,这势必将使财务分析模型越来越复杂,包括财务分析指标在内的财务分析体系越来越庞大,这就要求企业引入财务分析系统,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作用,实现财务分析的智能化。
财务分析更贴近于企业实际:确定企业的经济特征和战略及影响企业战略实施的主要因素,将财务分析与企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改进财务分析报表,使财务分析更加贴合企业实际需求,从而实现对企业决策的支持。
财务分析要素立体化: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企业内外部经济联系也日趋复杂,这就要去财务分析内容不断扩展,以适应企业经营分析的需求,财务分析不仅要依据于微观实际,更要考虑宏观影响,既要展现企业经营现状,又要预测未来发展,要变单一展现为多样化展现。企业财务分析要在现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扩展分析维度:1、增加企业资源的效能分析,提高成本效能;2、增加企业创新能力分析,特别是重视企业科技创新的企业,评估创新能力的效能。3、增加市场营销分析,对企业产品销售工作进行分析、总结、评价和优化,旨在为企业的销售部门提供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销售状况分析,并使销售部门深入了解企业财务战略,控制运营风险。4、增加企业的新产品研发分析,新经济形势下及市场竞争格局中,产品更新速度加快,这就要求企业加强市场响应速度,迅速推出新产品。因此,要加强新产品研发效果分析,使企业在新产品研发上处于强势。
财务分析方法多样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综合使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使二者相互补充;多种方法综合使用,贯穿于财务分析各环节。
增强财务分析时效性:常规分析和专题分析相结合,围绕企业经营目标,从分析时限确定、分析人员配备、信息系统使用几个方面做好规划,形成高效灵活的组合形式,使之机能满足定期规划的需要,又能满足及时分析的需要,实现新经济环境下的高效的企业财务分析。
参考文献:
[1]财务成本管理,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如何为油井选择最佳的采油方式,进而指导其所在区块的生产,成为油井开发首先解决的问题。由于各采油方式的工作原理各有特点,因而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具有不同的应用范围和适应性,在了解了它们各自的适应性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采油方式的初选,进而确定了采油方式优选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了以模糊一致矩阵为理论指导的采油方式优选研究,对各个采油方式进行技术经济综合评价。通过研究,在确定油井的采油方式之前,应该考虑采油方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指导采油方式的优选。同时,优选模型的应用离不开数据的支持,应该尽量保证所采集到的油井数据在其所在区块的代表性和完整性,保障采油方式优选结果的准确性。
1采油方式优选模型研究
1.1采油方式初选
现有的采油方式优选方法效用函数法、逼近理想解的排序等方法虽然都能确定出最终的优选方案,但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应该确定一种能更多地避免主观性,计算简单且评价结果更客观的采油方式优选方法。采油方式适应性评价就是对机械采油设备所处的油田自然环境、油井开采条件等因素进行评价,从中初选出技术上可行的采油方法。在进行经济评价之前要考虑举升工艺对生产条件的适应性,适应性对应表选定后利用评价和选择采油方式的等级加权法进行初选:将参数分为两大类,一是与可行性有关的参数,分为最好(4),好(3),适合(2),不好(1),不可行(0)五个等级,二是与复杂性等有关的一些参数,分为高(3),中(2),低(1)三个等级。
1.2采油方式优选模型
初选后,会存在几种可x采油方式,还需要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评价。对抽油机等三种举升方式,设定工艺成本、投资回收期、检泵周期三个经济评价指标和产油量、举升效率、泵效三个技术评价指标。对每一指标进行优度评价,得出综合优度评价,建立采油方式优选模型。应用各种优选方法确定最优采油方式,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反映各项指标相对重要程度的指标权重值对于采油方式的选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举升工艺优化
举升系统的优化以满足配产条件,系统的能耗最低为原则,如图1所示:
图中A、B曲线为不同下泵深度条件下产量与泵出口压力之间的关系曲线,C、D为不同下泵深度下产量与泵入口压力的关系曲线(设定一组产量,通过IPR得到一组井底流压,通过多相管流可得一组泵入口压力与产量的关系),A、C曲线之间的压差即为泵的增压,如果要达到系统能耗最低则应该选取曲线A、C曲线之间距离最短的点,即需要泵做功最小的点,该点对应的产量即为能耗最小条件下的产量。
3以某油井为例进行计算
3.1,工艺初选。
用等级加权法对有杆泵、螺杆泵、电潜泵和水力射流泵四种采油方式进行初选:(1)通过获取该口井的基础数据,与采油方式适应性表比较,得到该口井的适应性分析指标表;(2)利用等级加权法根据匹配到的适应性分析指标表计算得到四种采油方式的评选得分较大的几种采油方式作为初步筛选的采油方式。
3.2工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