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个人理财的方式

个人理财的方式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1:1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个人理财的方式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个人理财的方式

篇1

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物质丰厚程度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处理闲余资金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个人理财的出现给了人们多样化的资金处理选择,但当今市场个人投资理财产品众多,如何选择合适的投资理财方式及掌握个人投资理财技巧至关重要。基于以上,本文简要分析了个人投资理财的方式和技巧。

一、个人投资理财方式分析

个人理财指的是个人为了优化配置财产、促进财产创收而制定并实施财务计划的过程。个人投资理财一般以个人的财务状况及生活水平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投资产品,运用一定的投资方式来实现对自身财产的管理,以小风险实现财产的大收益。

个人投资理财能够帮助人们获得更多财富,能够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而个人投资理财方式则有很多种,下面简要介绍常见的几种方式:①储蓄:储蓄是深受普通家庭喜爱的一种个人理财投资方式,相较于其他方式而言,储蓄受到宪法保护,有着安全可靠的特点,同时投资形式灵活、办理手续方便,银行吸收存款会将资金投入到社会生产建设中,并获取利润,同时支付给储户利息,从而实现资产保值增值;②股票:股票也是一种常见的个人投资理财方式,人们可以将存款存入到股票账户,通过股票的升值来获得收益,股票投资有着高收益的特性,且交易灵活方便,但其风险较高[1];③债券投资:债券投资是一种收益适中的个人投资理财方式,例如国债、企业债券等;④互联网理财产品投资:互联网理财产品投资是一种新兴的投资理财方式,人们可以通过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来获取收益,这种投资理财方式门槛较低,资金流动性高,收益较高,符合大众理财需求,但互联网理财产品投资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

二、个人投资理财存在的误区分析

首先是存在贪念误区,每一个人都希望拥有更多的钱财,都希望资产的财产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增值,这就使得一些人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而采取不理智的投资理财行为,例如非法借贷、盲目投资等,这种不理智的投资理财行为下,稍有不慎则可能导致倾家荡产。

第二是存在广泛撒网的误区,一些投资者资金有限,但只要觉得能够获得收益就会积极参与到某种投资理财方式中,例如广泛的选择房地产、期货、收藏、基金、股票等多种投资理财方式,但受限于自身精力和资金,使得每一种投资理财都难以获得可观的效益[2]。

第三是盲目自信的误区,个人投资理财强调三思而后行,但有些人还没有对理财产品深入了解就盲目投资,不考虑自身实际,从而引发理财风险。

三、个人投资理财技巧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民收入增长迅猛,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人都想让自己的财产在安全的环境下实现保值增值,个人投资理财成为了众多人处理财产的不二之选。但涉及到投资就必然存在风险,如何规避风险,选择合适的投资理财产品至关重要,下面来简要探讨个人投资理财的技巧。

(一)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

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是个人投资理财的基础,因此在投资理财之前,必须要对自己的收入、资产以及负债等情况进行了解,之后根据个人的偏好以及承受能力确定选择合理的个人投资理财方式,在理财的过程中合理的安排资金,保证理财方式的风险自己可以承受,在此范围内选择资产增值最大化的理财方式[3]。传统的靠yulu.cc节约而在银行存钱等待储蓄增长的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今经济的发展趋势,因此个人投资理财者应当创新观念,积极的参与理财投资活动,并对经济环境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调整自己的投资理财计划,保证个人投资理财的合理性。

(二)计算收入和支出

收入一般包括工资、存款利息以及资本利得等,支出一般包括房屋指出、水电费、伙食费、保险费、子女教育费、医疗费用等,在投资理财之前应当合理的计算自身支出与收入,留出备用资金,计算出能够用于投资的资金有多少,了解自己的资金流量,避免盲目的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投资理财,这对于规避投资理财风险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合理确定投资理财目标

个人投资理财之前应当确立合理的财务目标,确定未来一个时期之内期望达到的财务目标,例如几年之后孩子上学的费用,几年之后自己退休生活费用等,事有轻重缓急,自己财务目标也应当分出层次,确立先后,选择最为紧迫的财务目标来完成,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要合理的规划,一步一步的去实现。个人投资理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应当制定合理的财务目标,以此来明确个人投资理财的方向,保证个人投资理财的合理性。

(四)合理的选择个人投资理财方式和方法

在个人投资理财的过程中,必须要选择合理的方法和方式,具体来说可以从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三个方面来考虑。当今市场个人投资理财产品住逐渐多样化,例如基金、股票、网上理财产品等,选择哪一种方法最为妥当,最符合自身实际情况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首先,是从流动性方面考虑,流动性指的就是投资理财产品的变现能力,流动性越强,产品的变现能力则越强,在遇到风险或危机的时候,流动性能够帮助理财投资者争取时间来缓解冲击,因此应当尽量选择流动性较强的理财投资方式[4]。

第二,是从收益性方面考虑,收益性指的是理财投资产品的收益能力,不同的理财投资方式有着不同的收益能力,这也是选择理财投资产品的重要考量标准。

第三,是从安全性方面的考虑,无论是何种理财投资方式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而不同理财投资方式的风险大小和风险来源不尽相同,因此在选择投资理财方式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其安全性。

篇2

中图分类号:G4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322-01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对学生的无私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高层次的圣洁的爱,她含有友情,又超出友情;含有母爱,又高于母爱。她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激励学生奋进的催化剂,是师生情感相融的接触点。教师不仅是慈爱的长者,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关注的不只是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时刻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暑冷暖放在心间。爱是真正的教育,它不是教育的条件,而是教育的本身。

有位姑娘,她长得很美,走到哪里,哪里的人就会为她眼睛一亮。毕业后当了一名教师,她的学生,特别是男学生,更希望得到她的喜爱和重视。女教师十分喜欢班上一个名叫罗斯的小男孩,因为他学习成绩突出,而且很守纪律。老师便安排他在毕业典礼上致词,并亲吻了他,祝愿他走向成功之路。可是,这一吻却引起了一位低年级男孩的嫉妒,他觉得自己也应该让老师吻一下,便和老师说:“我也要得到你一个吻。”老师很惊讶,问他为什么。小男孩说:“我觉得自己并不比罗斯差。”女教师听了,微微地笑着,摸摸他的头说:“可是,罗斯的成绩很好,而且很守纪律。如果你能和罗斯一样出色,我也会奖给你一个吻。”小男孩说:“那咱们一言为定!”小男孩为了能得到老师的那个吻,发奋学习,他的成绩提高很快,而且全面发展。全校都知道这个小男孩很出色,他真的得到了那个美丽女教师的一个吻。这个小男孩就是原美国总统杜鲁门。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学生的信任和宽容。宽容的实质就是教师的自信:相信自己的人格,相信自己的教育,相信自己的学生。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和宽容,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以尊重、理解、信任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给学生以自我反省、自我修正、自我选择、自我进步的机会,从而体现出教师所特有的人格魅力。

特级教师张弛讲过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一个春天的早上,正上语文课,一个女生迟到了,并且落落大方地站在门外。张老师顺口问了一句:“怎么迟到了?”众目睽睽当中,这位女学生居然说:“春眠不觉晓。”轰的一声,教室里爆发出一阵大笑,教学秩序被打乱。张老师没有发怒,依然微笑着柔柔地说:“冲着你诗意的回答,我原谅你的迟到。”事后张老师说,如果缺少宽容之心,教师的人格魅力很可能就在一次次小小的师生冲突中丧失殆尽。

一位老师组织学生秋游,上船时,发现少了一个学生的船费。 于是,这位老师悄悄地把钱添上,但又忘记是哪位同学未交船费。钱老师可以添,没有交费的学生的思想问题如何添补呢?即使疏忽忘记交钱,心无不良动机,也有个教育问题。这位教师没有开会专门讲这件事情,没有把问题扩大,而是在一次班会结束的时候,真诚地作了自我批评。老师说:“上次我们乘船外出秋游,由于自己粗心大意,少收了一个同学的船费,我办事真粗心,这么一点小事都搞不好,希望同学们吸取我的教训。从现在起,我们要培养细心严谨的作风。”下课后,老师还末走出教室,一个学生红着脸走到老师跟前:“老师,开始是我忘了交船费,后来想起来了又故意不想交,我错了。”边说边将钱交给了老师。 信任使教师的人格魅力成了学生前进道路上的风帆。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于自己渊博的学识。教师不是操作工,简单的把学生加工成某个零件或产品。教师要独立思考,追求真知,力求业务精湛。学识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纽带,渊博的学识不仅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需要,是从事教学工作的保证,而且还是教师业务水平的标志,影响力的源泉。教师的学识愈深湛,视野愈宽广,教学的效果就愈好。因而教师一定要博览群书,书读得越多,读得越杂,文化背景知识就越广阔,文化底蕴就越深厚。一名教师能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书的多少。未来社会需要的是立体型、多元型、信息型的人才,教师只有具备广博的学识,才能为指导学生横向涉猎、纵向求索提供知识保证,才能真正保证自己在学生的心目中树起人格的形象。这样的教师给学生以高山仰止的感觉,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教师的人格魅力还来自于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敢于创新的勇气。特级教师宁鸿彬先生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做到“三个不迷信”(古人、名家、老师),“三个欢迎”(质疑,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三个允许”(说错做错,改变观点,保留意见),容忍学生的不同看法,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让他们勇于质疑、追问和探索;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无拘无束地倾泻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潮水;让他们在沐浴人类文明之光的同时,内心充溢着超越前人的渴盼和激情。这样的教师才是富有创造力的魅力四射的教师。

那么,怎样才能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呢?

首先要重新认识自我。这是人格塑造的必要前提。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要使教育教学工作勃勃有生气,教师必须找到自身最强烈的刺激,那就是“自我教育”。缺少自我教育,就会对同事、学生以及社会的评价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再好的意见、经验,都会从眼皮底下溜走。当今社会,新知识、新信息如潮水般涌来,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众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捉襟见肘是极其正常的事。搪塞、蒙混,就会有损于师德,对自己的人格魅力形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清醒地认识自己,善于用以己之短比人之长,从而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获取更大的进步。

篇3

改革开放的开展以来,中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稳步发展,为劳动力市场源源不断提供了大量的优质人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对接却出现了问题和矛盾。每年都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因为这一矛盾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阻碍了高校人才的发展。如何寻求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和谐对接的当务之急。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毕业生找工作难与劳动力市场人员紧缺的矛盾

现如今高校毕业生和劳动力市场出现了这么一幕让人费解的矛盾:毕业生总是喊着找工作难,而劳动力市场总是喊着人力资源紧缺。为什么出现了这样的矛盾问题呢?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专业限制原因,有的高校毕业生之所以找不到工作是因为专业不对口,许多的行业需要有专门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的操作技能,没有涉猎过这样专业的求职者往往被拒之门外,有心想去工作,却没有资格去,导致这个行业劳动力资源短缺。二是冷门、热门工作应聘人数不均匀的原因,待遇好的工作使高校毕业生多到挤破头皮去应聘,大批的毕业生就得不到工作;待遇差的工作门可罗雀,少的可怜,造成人力资源的紧缺。

(二)缺乏有效的机制调节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响应了政策的号召,中国高校加大了对人才的培养力度,逐年进行高校生源扩招,相应的高校毕业生逐年在增加,而且每年的增幅都很大。由于缺乏有效的调节机制,庞大的毕业生大军每年都会有大量剩余,而劳动力市场也年年紧缺人力资源。许多毕业生由于没有有效的引导,导致常年失业,大批的人才资源被浪费,劳动力市场也由于劳动力紧缺而被阻碍了发展。高校的人才培养也往往是缺乏指导,不能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导致每年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无用武之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高校属于供应者,劳动力市场属于需求者,高校培养的人才相当于商品,高校、劳动力市场和人才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供求关系,现在这种供求关系链由于缺乏一个整体调节机制,导致及其的不平衡。现在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迫切需要一个有效的机制进行调整,帮助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劳动市场的发展需求,帮助劳动力市场有效的接纳高校毕业人才,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吻合。

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的意见和建议

(一)增加毕业前实习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培训

高校应增加毕业生毕业之前的实习实践活动,多深入到企业的内部进行实践,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和经验,很大程度上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回到学校能及时的进行补充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技能素质,使自己毕业之后能具有适应企业的需求的技能。高校应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打破传统的课堂教育,将课堂开设在市场中、企业中或者公司中,通过真实的环境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场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高校还应该在大学课堂上多增设就业指导课程,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讲师教授给学生做讲座,培养学生进行人生规划,为自己的未来就业设定目标,为实现理想的目标作出合理的规划,为将来毕业之后就业工作架桥铺路。

(二)加强高校与企业合作,调整高校人才培养方向

高校应该重视与企业的合作,深入了解企业实际的用人需求,签订合作意向,不断调整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根据社会整体的企业行业用人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我们高校的人才培养应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向劳动力市场输出的人才应当是满足市场实际需求的,在高校的就业教育师资队伍中引进一定数量企事业家,保证高校的就业指导培训能切合实际,真正的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水平;发挥企事业家的榜样示范带头作用,激励学生向优秀企事业家学习的欲望,深入学习理论业务知识,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各项技术能力和素质水平。努力将自己打造成适应市场、适应企业发展的素质高、业务精、基础扎实的优质全能型人才。

(三)完善相应的机制体系,调节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对接吻合

机制体系的完善包括:高校内部机制体系的完善、企业监督调节体制的完善和政府部门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体制完善。高校应当完善相应的体制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优质性和与时俱进性,人才培养要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也要建立监督机制,及时的将高校毕业生的实际表现反馈给高校,让高校及时作出调整,适应企业的发展。政府部门也应该建立相关的机制,保障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优先性,开辟大学生就业路色通道,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完美对接。

篇4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1-0002-02

1.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加深,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商务往来日益频繁,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培养越来越多的"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技能和广博的商务专业知识"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型商务英语人才。为适应这种人才需求,各高校从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建立商务英语专业,仅二十年就将其发展成为一个独立本科专业,受到社会关注。根据教育部官方网站的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8月,我国已有248所高校设立了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尽管专业课程设置结合了商务和英语知识,突出了复合型和应用型的特点,许多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却存在着不能很好的适应企业要求、应用技能不精、需要重新学习某些知识或技能等问题,这也反应出高校在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如何提高商务英语英语专业学生的可雇佣性技能,使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岗位中,快速适应职场角色,是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改革方案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可雇佣性理论

可雇佣性(employability)作为一种劳动力市场政策分析的工具,自20世纪90年代起已在欧美等国家广泛应用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它是指大学毕业生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必要时获取新的就业的可能性(Hillage & Pollard,1998)。可雇佣性依赖于个人人力资本存量、个人展示人力资本的能力和劳动力市场环境三个方面。也就是说,可雇佣性体现在学生能力与岗位需要能力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是应聘者展示出来的能胜任某种工作的潜在特点。换个角度说,可雇佣性并非是一种雇佣与否的结果,而是一种涉及雇佣现象的学习能力。国外的研究表明,大学毕业生学会做事的速度依赖于他们在正规教育中所获得的能力水平和类型,这说明可雇用性是可以通过高等教育来获得的。

那么,高等教育如何才能提升个体的可雇佣性呢?这即是可雇佣性教育模式所要探索的内容。

3.基于可雇佣理论视域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商务英语类人才,然而经过调查发现,目前开设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各大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3.1师资力量不足、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商务英语专业较其他专业开设较晚,全国开设商务英语专业博士、硕士学位的高校少之又少,具有商务英语博士、硕士学位的人才短缺,很大比例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由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教师担任,这就存在师资力量不足、不专业的问题。另外,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教师都以本专业的思路继续指导商务专业的学习,无法将商务学习和英语学习结合起来,形成清晰准确的商务英语教学定位。再加上教师本身缺乏与专业相对应的实践培训,更缺乏商务方面的实践经验,无法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无助于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专业能力不足,可雇佣性降低。

3.2课程繁杂,缺乏重点指向性。经过笔者实地走访调查,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课程除了基本的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课程外,还开设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单证实务、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跨文化商务沟通、人力资源管理、演讲的艺术等十几门专业课程。由于课程繁杂,其中部分需要几个学期学习的课程压缩至一到两个学期完成,部分学生反映"课程仅学到皮毛、知识遗忘率很高,仅仅学习理论而缺乏实践"等种种问题。学校旨在培养复合型、多面手式的人才,却忽略了学生可雇佣能力的提高。另外,课程设置主要关注知识技能方面的培养,忽视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发展方面的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很难称的上是社会、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3.3授课方式传统,缺乏实践锻炼。目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授课方式仍为传统的教材授课辅以多媒体、案例分析等方式,教学模式缺乏创新。课本和材料陈旧过时,实用性不强,仍局限于英语文学的思路和形式。课堂气氛沉闷,知识的学习仅靠死板记忆,应付完考试后就很快忘记。这些因素都使学生很难将课程中的知识转化为工作中所需要的技能,降低了可雇佣性。

学校为在校生提供的实践机会不足。学校很少提供学生到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学生缺乏在真实商务氛围中的锻炼,学生很难将学习到的知识及时转化为经济环境中企业所需要的技能,造成难以入职或入职后需要重新学习、培训某些技能等问题。

4.基于可雇佣理论视域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改革方案

可雇佣性理论不仅强调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还对学生的个人品质和可雇佣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这意味着,毕业生自身素质全面性和素质的高低与获得工作的可能性密切相关。因此,可雇用性理论可以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在内容、途径、方式等多方面提供积极而有价值的指导。

4.1改革教育思路,提高教师教育水平。聘请本专业博、硕士生,明确商务专业的定位,用具有商务英语专业特色的思路指导学生。同时,可以吸纳社会上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为商务英语师资建设注入新鲜力量。对于已有的师资队伍,或采取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的方式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亦或是聘请本地相关企业如海关、外贸公司等管理人定期到学校培训的方式,一方面引导教师走出象牙塔,了解社会和市场需求,培养适应市场的人才;另一方面引导教师改变原有专业思路,尽早实现教师转型,使商务英语教师成为既懂英语又懂专业,不断探索创新的"双师型"人才。

4.2改革课程设置。经济社会需求下的商务英语人才跨度是十分广泛的,将学生培养一个能够适应各个方面的人才并不现实,广泛的授课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学习的多,精通的少。因此,改革课程设置势在必行。可以在安排好商务英语听说读写方面的基础上,将课程分为国际贸易方向、国际金融方向和国际商务方向,各方向下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按兴趣选择方向,学习特定方向专业的内容,提高专业技能。这样既突出了学科的系统性,又能突出重点,引导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4.3改革授课方式。改变以教师为核心的传统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多媒体教学,探究式学习,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模拟谈判等多元化方式,将平面的书本知识转化为立体的实践技能。同时增加自主学习环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接触多种媒介,如英语报刊,电视节目,商务网站等,了解第一手资料,掌握前沿动态,提升自我学习和信息获取能力。

4.4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平台,建立"学习――实习――学习"的培养方式,通过让学生定期到相关企业实习或者企业在校建立培养平台的方式,定向培养适合企业特定需求的人才,这是提高学生可雇佣性的最直接、效果最明显的方式。另外,"学习――实习――学习"的培养方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便于发现学生实践中的问题,为学校教育提供参考,改善学校教育的不足,利于企业与高校之间建立良性互动。同时也可以将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提高可雇佣性。

4.5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可雇佣性。可以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加入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同时又与自身能力匹配的行业和企业并科学地搜集信息;帮助学生提高简历制作、形象设计、简历投递、面试准备、面试表现方面的的能力;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5.结论

将可雇佣性理论应用于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研究中本身就是一项创新,其目的在于将可雇佣性理论作为指导,改革目前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毕业生的可雇佣性,指导高校和教师培养适应社会、企业所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商务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Hillage,J.&Pollard,E.Employability:Developing a Framework for Policy Analysis[J].Research Brief 85,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1998.

[2]高昂之. 可雇佣性理论视域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长江大学学报, 2011,(10).

[3]扈,刘白玉. 商务英语教材使用实证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 (4).

[4]林彭昱,叶康荣.基于可雇佣性理论的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 2011, (4).

[5]刘夏青,刘白玉.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 (6).

篇5

一、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经济贸易系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现状

人才培养方案不是简单的教学计划,而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方案,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工作蓝图和总体规划。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经济贸易系一直充分重视此项工作,教务处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修订的基本流程:每年10月初教务处提出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原则性指导意见和要求,系(部)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确定及论证专业面向的岗位或岗位群,分析专业核心技能,设计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系(部)组织专业教研室讨论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系(部)教学委员会审查后于12月初报教务处、学校教学委员会审定,主管副校长审批,下发执行。一年一度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已成为经济贸易系的常规工作。近年来,经济贸易系五个专业(市场营销、会计、电子商务、国际商务、物流管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都能按照高职教育教学的办学理念,凸显“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根据各专业面向职业岗位对知识与能力的需求来构建课程体系,在知识与能力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调整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充分保证学生的实践、实训时间,保证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对学生综合操作技能、心智技能的培养,构建符合高职教育教学办学模式、符合经济贸易系办学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显示出高职教育在教学方式、内容和形式上的特色。

2.存在的问题

多年的实践表明,经济贸易系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修订也并非完美无缺,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1)专业建设思路有些模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物流管理专业目前仍以学科教育为主,办成了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压缩型,重知识传授和理论系统性,忽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致使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不强,特色不明显。例如:没有形成既相对稳定又有高职教育灵活性的专业开发建设思路。专业开发不能根据物流产业发展变化及时调整,缺乏对社会发展状况的敏锐洞察力。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置不尽合理。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置要突出物流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以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为核心。但是,目前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其他学校具有同质化的趋向。人才培养方案由公共模块、专业模块、综合素质拓展和专业素质拓展四个模块组成,总学时1830,其中实践教学占总学时占40%,理论教学占60%,专业和专业素质拓展两个模块设置了21门专业理论课程,大而全,没有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课程设置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特色,课程教学内容不明晰,没有明确的课程标准,课程之间有内容上的交叉和重叠现象,失去了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办学特色,学生分不清职业方向,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3)校企合作不深入,职业岗位调研不充分。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生产一线是专科学生的最佳实习课堂。但目前校企合作往往是学校一厢情愿,已进行的校企合作多数也是浅层次的,合作不深入。未能形成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程序。在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前,未能及时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听取由企业负责人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的意见和建议,未能体现出真正意义上的“就业导向、校企合作”,创新性开发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富有时代特色的课程体系。加上专业负责人及有关专业老师平时教学任务繁重,外出机会和时间少,未能充分开展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的调研,在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的时间安排上缺乏统筹安排,临时抱佛脚,没有更多的精力开展规划论证,虽然形成了系、教研室负责人的审核制度,但是由于受专业素质、精力以及获取信息不够全面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修订过程中依然会出现一些误差,以致修订的方案质量不高,课程设置不够严肃,有一定随意性,“以人设课”的现象仍然存在。存在“有什么教师开什么课,有什么设备进行什么实训”的现象,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若发现问题需要进行调整或课程的整合时,也会因人情、资源等问题致使解决方案搁浅,其结果是影响了课程开发及人才培养的质量。

(4)师资力量较薄弱。目前,物流管理专业面临的困难就是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师资数量不足,且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不尽合理。目前经济贸易系物流管理专业专业任课老师只有五人,只有一个老师是专业学物流的年轻教师,其余都是从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或其他学科专业教师转型过来,边教边学,缺乏实际技能操作的经验。由于师资力量薄弱,使得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需要重新学习操作技能,不能体现高职专业的办学特色。

(5)教学条件需进一步加强。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实训条件相对不足,软硬件投入相对较少,学生的实践条件达不到培养要求成了特别突出的问题,很多专业实训难以有效实现。校外实践安排也主要是以见习参观为主,不能很好地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教学条件达不到培养合格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目标的要求,其培养的人才质量也打了折扣。

转贴于

二、优化与改革设想

1.找准专业定位,进一步理清专业建设思路

专业定位直接关系着专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性、准确性、科学性,而人才培养方案则直接关系着专业定位是否能够得到真正的体现,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支撑。高职高专教育旨在为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高层次实用型、技术型人才,重在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进一步重视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

2.做好市场需求调研工作,成立专门机构,优化课程体系

今年9月份的全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明确指出,高职教育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不断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为了尽可能地完善经济贸易系的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更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应该从学期初就着手进行市场调研工作准备,成立由专业负责人为组长的专门机构。深入社会,了解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状况,搜集大量的市场人才需求资料。专门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进行市场调研,提出专业改造方案,专门机构要由本专业理论水平高、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教学经验丰富并有实践经验的与物流管理专业有关的双师型专职教师组成,还要从社会上聘请有经验的现场专家研讨分析确定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定位以及如何设置课程等内容,不受教研室专业局限性和部门利益限制,真正做到根据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来设置相应课程,避免因人设课。在课程体系中,要特别突出实践教学,突出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技能,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课程体系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为中心进行系统设计,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围绕职业能力的变化来调整课程体系、优化和整合课程内容,确保毕业生满足市场的需求。

3.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的师资队伍现状相对薄弱,要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学校的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已经考虑安排专任教师利用寒暑假到物流管理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并积极鼓励老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也打算引进具有一定教学经验又具有物流从业经验的人才作为兼职教师,不断充实师资队伍。

4.推进“2+1”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获取双证书、多证书

在经济贸易系以往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总是将学生在校的时间设置为两年半,因为总担心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太短,无法学到应有的知识。但随着就业压力增大,不少应届毕业生从大三上学期一开学就忙着为求职做准备,开始忙着做简历、参加各种招聘会、找工作、实习。进入11月份后,求职进入了高峰期,有时课堂上会唱起“空城计”。如果通过某单位的面试,与该单位达成协议,单位要求先实习,学生不愿失去来之不易的机会,可放弃校内课程学习又很矛盾,正常的教学活动受到不少冲击。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形势下,无论是学校有关管理部门,还是学生都处于尴尬的两难境地。目前已有不少高职高专院校尝试“2+1”人才培养模式,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2+1”人才培养模式是可行的。因此,学校已经在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引入了这种模式。尝试第一学年主要开设专业基础课和素质拓展课程,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和文化基础知识学习,重视基本技能训练;第二学年以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为主,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强化学生技能的培养;第三学年以顶岗实习为主,加强岗前就业综合训练,全面推行顶岗实习,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既有学习任务又有生产任务,做到学习与生产相结合,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目前在证书推行方面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考取更多资格证的机会,例如助理物流师、助理电子商务师、采购员、报关员等证书。鼓励学生参加物流技能竞赛,让学生成为技能高手。

篇6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涉及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中以一方名义在合伙企业中的出资,另一方不是该企业合伙人的,另一方可以要求对方按其在合伙企业中的出资给予价值总额一半或适当的经济补偿;当夫妻双方协商一致,将其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对方时,按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一)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的,该配偶依法取得合伙人地位;

    (二)其他合伙人不同意转让,在同等条件下行使优先受让权的,可以对转让所得的财产进行分割;

    (三)其他合伙人不同意转让,也不行使优先受让权,但同意该合伙人退伙或者退还部分财产份额的,可以对退还的财产进行分割;

    (四)其他合伙人既不同意转让,也不行使优先受让权,又不同意该合伙人退伙或者退还部分财产份额的,视为全体合伙人同意转让,该配偶依法取得合伙人地位。

篇7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09)01-0056-02

自2005年,赤峰市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根据各自总行授权办理个人理财业务,主要销售综合个人理财产品中的非保证收益个人理财产品。目前,主要有保本浮动收益个人理财产品,特点是期限固定,收益率不固定,但是可以做收益率的预期测算。此外就是各行销售的非保本浮动收益个人理财产品,主要有开放式基金和中行的外汇宝、黄金宝等,特点是期限不固定,可以随时买卖,收益率不固定,由市场行情决定,类似股票投资。在理财产品销售方式上,各行均由个人业务部负责统筹安排,利用各行下辖的储蓄网点,柜面销售。据调查,截至2008年6月末,赤峰市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共销售非保证收益个人理财产品45730万元,其中,保本浮动收益个人理财产品2179万元,占4.76%,非保本浮动收益个人理财产品43551万元,占95.24%。共实现个人理财产品销售收入109万元,占中间业务收入的1.8%。

一、存在的问题

(一)个人理财产品单一,缺乏有吸引力的个人理财产品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销售的个人理财产品较单一,主要是储蓄结构性的个人理财产品,如“稳得利”、“利得盈”,均为保本浮动收益个人理财产品,收益率对客户的吸引力不大,因此销量也不高。同时由于分支机构没有个人理财产品的研发权,不能为客户量身订做有吸引力的个人理财产品。据调查,截至2008年6月末,赤峰市辖区国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种类仅8种,且在各机构间发展不平衡,有的机构还未开展个人理财业务。

(二)业务宣传方式单一,不够规范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对个人理财产品宣传方式均以张贴条幅、在营业场所宣传为主。同时,部分销售人员对个人理财产品宣传不够规范,片面强调低风险、高收益,未向客户充分揭示投资可能产生的风险,存在重视个人理财业务收益宣传、忽视个人理财业务风险宣传等问题。据对赤峰市1000名民众对个人理财产品宣传满意度进行调查,只有198人回答满意,满意率仅为19.8%;对个人理财产品风险提示满意状况进行调查,只有85人回答满意,满意率仅为8.5%。

(三)个人理财业务管理不规范,缺乏专业的个人理财人员和具体的管理部门

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业务,要有具体的管理部门,且从事个人理财业务的人员应熟练掌握投资、银行、保险、法律、税收、财务等知识,具备丰富实务操作经验。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个人理财业务刚刚起步,缺乏专业的个人理财人员,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只销售产品的初级阶段,目前大多数金融机构未建立专门的个人理财业务部门,也未配置个人理财管理人员,管理随意性较大。据调查,截至2008年6月末,赤峰市辖区仅1家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设立专门个人理财部门,并配备了理财师;1家机构配备了个人理财师,但未设立专门个人理财部门;另外2家机构既未设立专门个人理财部门,也未配备理财师。

(四)个人理财业务还未纳入商业银行的整体风险管理体系中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还未建立起个人理财业务的分析、审计与报告制度,也未对个人理财业务的主要风险管理方式、风险测算方法与标准,以及其他涉及风险管理的重大问题与当地监管部门沟通不够。同时,各机构也未定期向当地监管部门提供个人理财业务分析报告,致使个人理财业务成为监管部门的一个空白点。

(五)个人理财业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个人理财业务刚刚起步,加之大部分机构一线人员为兼职工作,素质差异较大,对高端客户个人理财业务只停留在产品的营销和简单规划上,随着客户认识的不断提高及需求的增加,对个人理财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加大对个人理财业务人员的培训尤为重要。

(六)部分工作人员对个人理财业务了解不够全面,影响业务开展

赤峰市经济环境相对落后,金融业不发达,金融机构单一,仅4家国有商业银行、1家政策性银行、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家邮储银行及农村信用社,占主导地位的4家国有商业银行因其非独立法人,经营管理缺乏自主创新意识,传统的银行业务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经营利润也主要来自存贷款利差收入。对于个人理财业务,无论是管理层还是一般职员,都没有上升到一个理性的认识高度,仅仅作为上级行下达的任务来做,或者说是在为上级行代卖金融产品,积极性、主动性都不高。对于理财产品的销售,由储蓄网点的一般柜员代卖,无专业的理财人员为客户提供服务,因此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存在工作人员未向客户充分揭示投资可能产生的风险,给客户带来投资损失,引起客户的不满,影响个人理财业务的开展。

二、建议

(一)拓展个人理财业务品种,加大个人理财产品创新

国有商业银行应围绕客户需要,为客户量身订做个人理财产品。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应从客户需要出发,坚持审慎原则,在充分进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细分客户群体,对不同的目标客户群,采取差异化的服务方式,为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期限组合、不同风险水平的个人理财产品。鼓励基层行根据当地实际向总行提出创新产品、设计新产品的需求;根据各行业务发展、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及风险管控能力,总行可对部分基层行适度授权,共同研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个人理财产品,并在当地组织试运行。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内外部监督

建立个人理财业务的内部管理机制,把个人理财业务纳入商业银行基层行统一的风险管理体系。尽快建立个人理财业务的分析、审核与报告制度,建立个人理财业务管理部门内部调查和审计部门,独立审计两个层面的内部监督机制,内部审计部门提供独立的风险评估报告,把个人理财业务纳入商业银行统一的风险管理体系中。银监部门应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监督管理。

(三)加大培训,建立专业的个人理财从业人员队伍

篇8

(一)银行个人理财已成为个人理财市场的不可替代的主导力量

保险公司是最早进入个人理财市场的金融主体,基金公司在2000年初开始跟进。银行理财起步相对滞后。但他利用自己在品牌、信誉、渠道和人员方面的优势,后来者居上,迅速占据了个人理财市场的主导地位。

(二)预期中的中外资银行正面竞争并未出现

外资银行理财目标客户集中于高端客户,而国内银行理财客户集中于中端市场。中外资银行个人理财门槛高低有别,并且外资银行的客户主要集中于母国企业和公民,中资银行很难插足,所以业界预测理财市场激烈竞争的场面没有显现。

(三)整合营销是银行采用的主要营销方式

各家银行逐步摒弃单一的营销方式,转而采用整合营销的方法,把公共关系、广告宣传、渠道建设和促销结合起来,根据品牌和产品的生命周期合理分配使用营销资源,走出了一条资源综合利用型的营销道路。

(四)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财服务大受欢迎

从产品设计来看,低风险、收益相对稳定的理财产品销售看好;从产品定位来看,定位于中端市场的理财产品很受欢迎。

主要问题与对策

(一)客户需求明朗化,监管方式需不断创新

随着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监管部门加大了信息共享、政策统一的力度,但仍然没能突破分业监管模式。客户需求综合化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朗,各金融主体在理财渠道、人员配置、产品设计方面已进入混合经营状态,这些都将进一步推动监管部门监管方式不断创新。

(二)理顺个人理财与个人存款的关系势在必行

个人理财是从个人存款业务演变而来,却又不同于个人存款业务,因此对个人理财业务的管理经营要不同于个人存款业务。

(三)加大公共金融教育,培育良好的客户市场

由于国内普及金融教育严重滞后,客户对风险与收益没有正确的认识,加上银行理财营销侧重于收益的宣传,没有严格履行风险提示义务,顾客相当程度上把理财等同于发财。

(四)提升品牌竞争力

缺乏独特价值内涵和理财服务同质化是困扰银行理财品牌建设的主要问题。在品牌建设中,运用媒体等资源传播品牌还处于探索期,缺乏必要的经验。

(五)创新服务方式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分为个人理财顾问服务和个人理财综合服务。在为顾客提供个人理财规划服务方面,我们的市场还很不成熟,银行缺乏足够数量且经验丰富的理财规划师,另一方面客户对于人生理财规划也有一个认识的过程,这些都制约了理财市场的快速发展。

(六)加强理财队伍建设,提高理财队伍素质

理财客户经理是银行个人理财的重要服务和销售力量,理财经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无论是国内理财师的资格培训还是银行内部培训,从培训体系的建设到培训资源的运用都亟待加强。

(七)提高理财业务战略规划能力

目前的银行个人理财市场是全行业参与的市场。值得注意的是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必须和银行的整体发展战略相适应。个人理财对银行的整体发展意义越来越大,需结合银行自身的市场定位、发展战略和资源优势,从整体上规划个人理财发展的战略。

2006年发展趋势

(一)银行理财在个人理财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银行将充分发挥个人理财市场销售主渠道的作用,加强与保险、基金、证券、信托公司的合作。但是个人理财市场格局将是银行搭台、多家唱戏,其主角仍然是银行。

(二)银行理财品牌建设难度加大

理财业务关系到银行个人业务的发展和银行战略的转型,从银行个人理财品牌发展趋势来看,2006年理财品牌将会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创新能力强、产品差异大、服务能力强、成长性好的成熟品牌;第二层次是创新一般、产品差异较小、服务差异化程度较低的品牌;第三层次是投入有限、创新差、服务能力差的品牌。

(三)品牌保护意识加强

2006年各银行将加大理财品牌及产品专利的保护力度,尤其银行后台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产品开发、理财中心运营方面有巨大的创新空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将成为新的亮点。

(四)理财范围扩大,产品线延长,产品混合性增强

篇9

(二)现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法规不完善1.个人理财业务法律性质界定不准确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九条将综合理财服务的性质定位于“委托”,但是《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第九条又规定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可以由第三方托管的客户资产应交给第三方托管,这个规定体现出个人理财业务中客户资产独立于银行自有资产,这与信托财产的独立性的规定是一致的。上述两种相互矛盾的规定导致人们对理财业务是属于委托关系还是属于信托关系产生了争论。这种法律界定的模糊和实际业务操作的冲突使得法律风险的发生难以避免,也使得银行难以判断应当适用何种法规规制自身业务[2]。2.个人理财业务信息披露制度不够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是指信息披露主体将反映其基础素质、资产质量、经营状况及其内在发展潜质等方面综合素质的主要信息,如财务会计报告、各类风险管理状况、公司治理、年度重大事项等,以一定的方式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向利益相关者予以公开而形成的一整套行为规范和活动准则”[3]。为了保护客户的财产利益不受到侵害,商业银行也需要对理财业务的相关信息进行及时和完整的披露,这既是保障客户的知情权的需要,也便于监管机构对其进行监管。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商业银行的一些信息披露义务,如规定了商业银行有向客户提供相关资产的账单、理财计划投资以及收益报告义务等,2009年的《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问题有关问题的通知》在第六条细化了商业银行向客户披露的信息范围。但是这些条款所提供的信息可以知道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信息披露仅仅局限于理财产品的相关信息,并不包括其他对于客户进行投资选择十分重要的信息,如商业银行的相关财务状况信息以及与理财产品类似的其他理财产品的相关信息,具体负责部门、经营管理人员情况,拟投资产品背景等。因此,进一步拓宽理财产品信息披露范围十分必要。再者,在理财业务中,银行与客户双方信息处于不对称的状态,只有建立完善的理财业务信息披露制度才能有效保障理财客户的利益不受侵害。

(三)相关配套法律制度缺失首先,个人理财业务会给客户带来投资收益,因此其必然会涉及税收问题,但是我国目前的税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规范均未对理财产品收益的征税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实务中,一些商业银行对理财产品收益的税收进行代扣,一些银行则在理财协议中规定由客户自行承担申报职责。但是,理财业务类型多样,不同的理财产品在理财期限、收益支付方式和法律性质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对理财产品进行征税,其税率、征收方式等是应当统一规定,还是应根据其类别不同而区别对待,均待有关法律作出明确规定。其次,我国缺乏对金融消费者进行保护的法律制度。虽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六十一条和第六十二条体现了对于个人理财业务投资者的保护,但是这两条法规在法理上属于准用性规则,它们的适用需要援引或参照其他法规的内容,法规本身欠缺确定性和指引性。理财业务客户属于金融消费者范畴,但是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并没有针对金融的特殊性与专业性而对金融消费者进行相关保护,甚至没有金融消费者这个概念[4],这就使得个人理财业务客户在遭受损害时很难寻求法律救济。再次,个人理财产品的破产清偿问题缺乏规定。商业银行在经营不善出现破产清算时,个人理财产品的清偿应当如何排位,这个问题在破产法和商业银行相关破产清算条款中都缺乏规定。因此在商业银行进行破产清算时,个人理财产品应当排在什么清偿顺位也是相关法律需要完善的地方。

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制度的建议

(一)提高立法层级前述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等规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规范均是由银监会主导制定的行政性文件。从立法的程序上讲,规章性文件的制定没有法律议案提出、审议、法律的表决和通过、公布等规范性程序;从逻辑性、规范性和稳定性上讲,它们与法律文件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当各金融机构面临利益的诱惑,这些权威性不足的规章性文件就无法有效地对个人理财业务进行规制。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规范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行为,我们应当将对个人理财业务的规范上升到立法层面,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个人理财业务中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应当遵循的法律原则、权利义务、操作标准以及法律后果,这对于个人理财业务中各类纠纷的解决和法律风险的防范尤为重要[5]。我们应当通过提高现行法律法规的位阶,尽快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纳入商业银行法,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的行政法规,进一步完善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进行规制的法律体系。

篇10

个人投资理财是个人为了实现各自的愿望,将自身所拥有的各种资源投入到金融或非金融领域,使其保值增值并达到计划所要求的目标。中国经济连续保持快速稳健的发展态势,居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居民金融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家庭理财行业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但由于我国金融业还是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模式,理财师们往往只是在自己专业的方面有所擅长,这与个人理财是全方位服务的要求出现了背离,加上理财师们所针对的都是高端客户,收取相对较高的佣金,使个人理财的普及和推广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本文就个人理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论述,来讨论个人理财的对策建议。

文献综述

一、家庭个人理财的含义

巨荣良于1995年在我国最早提出建立我国居民投资学,于胜道、谢志华、汤谷良于1995年后先后提出或研究了所有者财务、出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的概念,他们对所有者财务、出资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的深入阐述,对居民理财研究颇具启发性。柴效武认为,家庭金融主要指家庭内部及参加外部社会的金融活动,如家庭与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典商行,以及其他经济组织、个人之间发生的种种金融活动。总之,家庭理财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参与金融活动,对其财产进行财务规划与经营,有效地控制财富状况,以提高生活质量、有效地引导消费和财富积累等活动。

虽然专业性的家庭理财服务是一种在国外十分普遍和流行的金融服务,国外很多家庭的理财计划和执行都有专业理财规划师的指导;虽然在国内也已有许多保险、银行以及证券公司推出“理财规划师”的服务举措,但是对于大部分的家庭而言,家庭理财还是处于“自我摸索阶段”。因此,通过自我学习,对家庭面临的主要风险以及各种投资方式进行了解和研究,并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行适合自己家庭的理财计划,对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来说至关重要。

三、家庭理财投资的主要类型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F.夏普认为,投资是一个富有学术味道的定义。他认为:投资是为了获得未来的价值(可能是不确定的)而牺牲一定的现在的价值。根据这一定义,可知投资涉及两个不同的属性:时间和风险。时间属性是指可投下去的价值或者说牺牲了的消费是现在,而能获得的价值或消费是将来,在时间上有一段距离;风险指的是现在投下去的价值是确定的,而将来可获得的价值是不确定的,价值有可能增加,也有可能减少,也有可能不变。而风险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有关,时间越长,价值的不确定性越大。作为家庭投资者,最关心的是如何在越来越多的投资方式和机会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需要对各种投资方式有一定的了解。投资方式可以分为证券投资和是实际资产投资两大类,证券投资又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1.证券投资

(1)直接投资

①银行存款

②国债

③股票

④金融债券

⑤企业债券

(2)间接投资

①投资基金

②保险

2.实际资产投资

(1)未开发土地:荒山荒地,可以倒手转卖,也可以进行一定程度开发,然后卖出。

(2)房地产:指住宅,商务中心的开发。

(3)商品期货:指商品期货的买卖。

(4)艺术品:名画,雕刻等。

(5)贵金属和珠宝:如金,银,玉,珍珠,钻石等。投资者选择投资商品的原则是:资金的多少,对收益和风险的态度,投资目标,时间长短的要求,自己对投资商品的熟悉程度,投资商品变为现金的难易程度,本金是否安全,收益的前景如何等。这些问题都要认真考虑。

五、个人投资理财发展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个人理财业务的政策环境及法律保障完善的法律法规是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和有序进行的保证,可以为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一个有效的约束框架和法律保障,有效保护市场参与主体的合法利益。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我国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传统理财业务的规范和发展做了很多工作,但这些法律法规仍然存在着不完善和不适应发展的地方,因此,加快立法建设,促进法律法规的完善,保障参与主体各方的权益是促进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关键环节。

(二)加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投入与发展,使其成为个人理财业务的主力军。商业银行在我国的发展及社会公信力远远高于普通社会中介机构,这使得商业银行在客户群体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加强复合型金融专业人才的培育,提高理财人员素质。无论从商业银行角度还是独立的理财服务角度,人才的缺乏都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尽快建立起一支熟悉金融、保险、税务、法律、证券投资等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理财员工队伍,为客户提供全面、最佳的个人理财服务,实现资产的增值和其自身利润的最大化,是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所必需的。

(四)理财投资者自身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投资者要树立理性的投资意识和风险意识,这正是目前我国广大理财投资者所缺乏的。要通过多渠道、多种方式全面了解理财产品的内容,自觉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而在众多的理财产品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论文重点及创新点

本文集中阐述了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个人理财家庭理财在我国道路未来的方向,剖析了理财业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讨论了制约我国理财行业发展的因素,就理财行业发展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且提出了个人的关于问题的解决的办法并预测了理财行业在我国的广阔市场。

本文的主要创新体现在探讨了制约我国理财业务发展的因素并且提出了个人关于解决的方法与措施。

论文框架

一、研究背景…………………………………………………………4

(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4

(二)我国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必要性……………………………………………4

二、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5

三、制约我国理财业务发展的因素……………………………………………5

四、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在发展中问题解决办法以及发展前景……7

主要参考文献………………………………………………………………11

后记…………………………………………………………………12

参考文献

[1]滋维.博迪,(美)著,朱宝宪等,译.投资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2]王圆圆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适合我国工薪家庭阶层的理财建议》

篇11

个人理财业务是银行发展中的主要业务之一,它能够提高银行收入水平、推进银行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在商业银行筹集资金总额中的占比逐年上升,规模不断扩大,业务量也在不断提升。随着这个发展趋势,当前对个人理财产品的需求只靠传统的商业银行已得不到满足,因此,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如何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成为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中应解决的重要内容。

二、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专业化服务。依照管理运作方式又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通俗的说,理财顾问服务就是指商业银行运用专业知识帮助客户管理资产,提供专业数据分析,并给客户相应的投资建议、以及介绍个人理财产品。而综合理财服务是银行得到客户的准许,依照双方事先商定的合同,对客户进行财产管理以及投资,此中的投资收益按照方式同享,投资风险依照商定方式共担。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优势

(一)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潜力巨大

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相当于他国来说开展得较晚,市场发展的空间较大。主要表现为:第一,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投资者和居民心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两点使得商业银行能够更放心的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根据公众意见调查中心2012年上半年的例行调查显示, 96.1%受访者对银行在吸收居民个人存款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94.3%的受访者是出于“对银行的信任”而决定将钱存入银行的;91.7%的受访者将钱存入银行是因为银行提供的“高品质的服务”。从大多数受访者的回答中可以明显看出,人们对储蓄在商业银行中的存款是放心的,由此可以得出,只要银行能够做好推广和宣传活动,个人理财业务的推广及产品的销售将不成问题。第二,商业银行能更好地结合自身的优势,在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时联合其他的经营方如保险、期货、基金、证券等进行联合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个人理财业务服务的质量和水准,也有利于其占据市场的优势地位。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相对较低

相对于一般的金融机构而言,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满足高端客户的投资理财需求,能更好地吸引客户进行投资。其原因在于,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大部分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在生活水平有保障的前提下,大部分投资者会倾向于低风险稳定收益的投资理财产品。一般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也有等级之分,不同行业、不同收入情况、不同风险偏好选择不同等级的理财产品。其中:第一级为PRI级极低风险等级,第二级为PR2级较低风险等级,第三级为PR3级适中风险等级,第五为PR5级高风险等级。除了最后一级的风险较高,其他等级的风险级别均较低,且第五级风险也略低于金融机构的风险。另外,银行具有较为丰富的资金储备,对于风险的抵抗和应对能力较强,能够减少投资者的投资风险,有助于保障投资者的投资理财收益。因此,对于大量投资者而言,愿意将自己的资金投放在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而投资者数量的增加,也成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优势之一。

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人才较为贫乏

各行各业要想得到更快的发展都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个人理财业务也不例外。有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才能够更好地推广和宣传本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获得更多投资者的认可。但是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从业者专业素质情况分析可以看出,不少从业人员对于本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具体范围了解不够清晰,对金融机构的个人理财业务范围也缺乏深刻地了解。在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相关的证券,投资,保险、基金,期权,期货等内容以及政策、法律法规方面了解也不够全面,这就导致业务员在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时,难以得到客户的满意,最终导致业务难以推广。

(二)专业化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

新时期,坚持从客户角度出发是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得到发展的一项重要条件,要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理财产品的创新和设计。但从目前来看,个人理财业务在专业化服务能力却有待提高,个人理财业务能否获得客户的认可和青睐是由个人理财产品服务质量决定的[5]。这就要求银行能够对客户信息进行全面地搜集,包括客户的预期投资消费行为、经营和收入状况、个人偏好等,然后通过专业人才和专业操作对此进行专业的分析,最后帮助客户进行专业的个性化理财规划。近年来,各商?I银行虽然也在锲而不舍地设计新的理财产品,但所设计的产品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同质化现象。银行在设计新的理财产品时,只是在其他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没有形成富有客户个性化的理财产品,设计出来的产品当然也不能够吸引顾客,所以在综合性和专业性上均还存在较多的不足。

(三)理财产品单一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个人理财业务规模也不断扩大,各银行均开展了属于自己的个人理财业务,银行之间的市场竞争压力过大。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单一,产品大多用来给客户提供基本信息服务、办理贷款,客户收款及付账等,关于投资类的理财产品不够全面,各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也都主要以模仿为主,没有依照本身的特征,结合整理市场情况,设计出具有商业银行特色的产品及服务。

五、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

(一)培养专业理财人员

从上文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可以看到,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专业理财人员数量不多,绝大多数理财人员只是单纯的介绍以及销售产品,缺乏专业的金融知识。银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理财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第一,银行建立资格考核,增加银行理财业务的从业难度,丰富从业人员自身专业知识,利于我国理财业的发展。第二,安排理财人员之间相互探讨金融知识,增强专业能力。第三,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培训课程,鼓励员工去国外学习交流,也可以自己组建一支专业化程度高的理财队伍。第四,加强国内外合作,引进其他国家的经验以健全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人员行业标准、职业道德。

(二)创新理财产品和服务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种类单一,市场以及客户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品缺乏自身特色成为导致这一情形的重要原因。银行的当务之急是发展新的理财产品。首先,?y行在设计产品时不要只是复制加修改,要学会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市场情况,设计出有本行特色的产品及服务。其次,商业银行可以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进行合作,虽然是不同行业,但双方互相提供建议与帮助,能够减少市场的竞争压力。客户不同,银行所提供的服务也应有不同之处。每位客户的行业,风险偏好,收入状况及消费情况都不尽相同,所以银行需要结合不同客户设计出具有不同特点的理财计划,推荐适合客户自身的理财产品。

六、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前景分析

根据本文的分析能够看出,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过程既有优势又有不足,未来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前景如何成为了各银行特别关注的问题。事实上,以发展的眼光来看,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前景总体上应该是乐观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不足分析

从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不足来看,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过程中的劣势主要为人才劣势、市场劣势以及业务综合性劣势,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以及银行业思想的转变,这些劣势和困难最终可以被克服。就目前我国专业学习的情况来看,财经专业已经成为了高校教育的热门专业,银行只需要对这些人才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就可以弥补其中的人才专业性缺漏。而人才的配置对于创新产品理念和业务理念有着直接的关系,有助于提升银行的市场竞争实力,从而推动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更好发展。

(二)优势分析

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过程中,优势是客观存在的,如人们对银行的信赖以及银行的抗风险能力较强。未来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银行的风险优势将会更加明显,人们对银行的信赖程度也会不断增加。因此,未来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的优势地位会更加稳固。

(三)前景预测

篇12

在发达国家,个人理财业务几乎深入到每一个家庭,而在中国,这项业务才刚刚开始起步。不可否认,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金融机构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其参与竞争的重点主要就在于包括提供理财服务在内的一系列中间业务上,中国金融机构要想在这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精心培育个人理财服务市场。

近年来,个人理财服务受到各家商业银行的推崇,在福州、广州、上海等地已推出各具特色的理财服务。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4地对800人作了专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4%的被调查者对个人理财服务感兴趣,有40%的人需要个人理财服务。目前,个人理财业务已成为我国各商业银行发展的热点。各银行推出的理财服务已初步形成个人投资、结算、咨询、贷款、委托等系列,并且业务面和服务面都在迅速扩大。

但是,我国银行目前推出的理财服务却较多停留在概念包装层面,银行理财的消费观还没有深入百姓心中,银行理财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市场需求不足。工薪阶层的老百姓把到银行理财当作一种奢侈,中产阶层也很少到银行寻求理财帮助,资金充裕的大老板在投资上又不屑于到银行理财,捧场者屈指可数。因此许多银行将个人理财服务定位为给优质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除设计投资方案采取收费方式外,其余均为免费服务。但这种定位在与国际接轨时显然不够深远,违背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宗旨,比起国外银行理财收入30%的占有更是相差悬殊。

银行的个人理财服务,要做到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实际需要。这样的经营指导思想原则应适用于任何一个客户正当的理财服务需求,由这样的经营思想所导致的具体服务方式就是对居民个人的个性化服务。实质上,银行的个人理财服务并不是为了服务而服务,而是一种经营形式,所以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近期的还是长远的,都必须符合银行自身和客户利益最大化原则,尤其需要重点把握好差异化服务。

目前的个人银行业务领域还是缺乏迎合消费者需求变化,适应不同银行自身相对优势特点的个人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因此要仔细研究市场、研究不同客户的需求、善于发现市场机会。可根据个人客户的收入状况、消费习惯、投资偏好(收益型或安全型)等,细分个人客户市场,并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设计不同的金融产品和提供不同金融服务。也就是一手抓高端客户市场,一手抓传统的中低端客户市场,两手都要硬,但从服务形式、服务工具选择上要根据具体情况而不同,成为客户真正意义上的理财专家。

银行的客户大体上分为已有客户和潜在客户两种。由于开发潜在客户的成本较高,所以应首先对已有客户服务,重点是其中的重要客户。按照一般情况判断,存款额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前20%的储户应属于重要客户,后20%是小客户,剩余的60%应是一般客户。对于重要的客户,银行应及时主动了解其委托理财的客观需要和意愿,尽可能提供完善的服务;对一般客户,银行可以提供业务预约,提出理财建议;对于小客户,银行可以为其办理储蓄卡,引导其充分利用自助设备办理小额业务。

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对开拓个人理财业务工作至关重要。

首先,进行产品分销渠道的创新,建立畅通的现代化个人理财分销渠道。个人理财服务对于不同层次的客户,应有不同分销渠道。

一是直接营销,即由客户经理与客户面对面进行互动式的营销,主要是高端客户。二是间接营销,即通过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等渠道进行的营销。结合今后个人理财服务的发展,个人理财中心应当是今后发展的重点。工、农、中几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相继在全国推出上百家理财中心,各家区域性的商业银行也推出了个人理财室。可见,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基本趋同的情况下,理财中心直面性、综合性、一站式、易沟通、人性化的分销作用是其他分销渠道不能相比的,对挖掘稳固客户资源、优化客户结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宽敞、明亮、舒适的理财中心由现行的高柜服务模式,转向高柜业务与低柜业务相结合,并且配备专门的客户经理为客户提供面对面服务,使银行的服务更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增加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和了解,进而提升客户的忠诚度。

其次,进行理财工具的创新,为个人理财向深层次的发展提供技术保证。由于个人理财具有知识密集化、投资多元化等特点,个人理财的开展仅靠传统的手工操作是难以完成的。国外发达银行个人理财之所以迅速发展,其背后都有一套先进的理财系统支持。因此,为实现个人理财业务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弥补理财人员业务和素质方面的差异,要尽快开发个人理财支持系统,实现以下一些主要功能:收集和储存优质客户基本信息,实现对优质客户服务需求和交易行为的分析;为理财人员提供必要的金融分析工具,帮助理财人员快速满足客户的基本理财需求;提供规划分析功能,对客户的目标需求进行现金流分析和金融产品推荐;提供信息服务,为理财人员提供金融市场动态、经济金融政策法规、利率、汇率、理财案例、业务信息统计等信息;对目标客户进行针对性的营销;归集客户经理资料及服务动态,实现对客户经理工作业绩的标准化考核。

再次,进行营销策略的创新,激发客户的理财意识和需求。开展个人理财不能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应采取积极的营销策略,具体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一是广告促销,向客户推介理财产品,激发其需求欲望,如电视、车身、路牌、报刊、网页等广告、海报及网点内的橱窗展架、短期优惠措施或赠品、活动型业务宣传等。充分利用自有网点的玻璃墙、室内墙面、户外(自助银行)ATM顶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地推广个人理财业务。

二是要进行营业推广,采取柜面人员的直面营销,形成商业银行全体员工推介个人理财产品和服务的良好氛围。

三是公关促销,主要是采取多种方式与客户加强沟通和联系、举办产品推介以及积极参加地方的各种公益活动等方式,不断增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号召力。

最后,实行客户经理制,依靠精干的个人理财客户经理队伍推动业务开展。个人业务客户经理的核心职责是为客户特别是VIP客户提供个性化、综合性的个人金融服务,收集和反馈市场信息,宣传银行形象。客户经理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个人理财业务服务质量的好坏,金融市场的竞争根本上是人才的竞争,拥有优质的客户经理即拥有了优质的客户。

篇13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

(一)个人理财业务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当今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居民个人与家庭资金的不断积累,居民对于经营资金的观念也在逐渐发生改变。居民不再以单纯的把资金存进银行这种传统古板的方式使资金保值增值,更多的人开始将投资目光转向个人理财市场。居民的一些类似于寻求更多的可靠的投资机会以及让商业银行安全的保管和处理投资资金等各式各样的需求都快速的出现。综合各方考虑,很多居民的投资意识都有明显提高,有意愿将资金进行理财投资的人数也明显攀升。个人理财投资资金数额越来越多,占商业银行盈利总额的比重也越来越高。未来个人理财市场对商业银行来说越发重要。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募集资金规模逐年上升

据调研分析可知,我国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注意个人理财业务市场这片领域并纷纷踏足于此。根据不完全统计到2012年底就有233家以上的银行投身于理财市场并衍生出了一些诸如适应当今金融市场满足客户需求的多款理财产物。从银行理财发展报告统计获悉,每年募集到的投资资金规模大概有50万亿元,尚且在存续期间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约有3.2万款,规模愈发庞大其存续总额满7.1万亿元。

二、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过程中面临的难点问题

(一)理财产品的开发缺乏创新,产品同质化严重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势头可谓是强劲有力,各大商业银行均使出浑身解数大力开拓自己的个人理财业务市场,都想在当前这一备受居民关注和青睐的理财市场上获取利润,扩大自己的业务份额。不难发现当今理财市场上的理财产品比比皆是,众多商业银行每周也都会发行数十款理财产品,而结果却不容乐观。截止2014年5月统计的数据显示全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市场上共存续理财产品的数量为50918款。数量虽然庞大,但简单的数量多并不意味着个人理财市场的发达,其存在很大的不利因素,理财产品缺乏创新并且同质化非常严重。国内商行在源源不断推陈出新的理财业务中每个都被商行贴上了自己独特的标签,而专业人员稍加简单的研究就能够发现大部分商行发行的貌似迥然不同的产品实质上全部都是大同小异,各家理财产品差异程度几近为零。

(二)从业人员专业能力不强,缺乏有主动营销观念的复合型人才

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非常强业务,涉及到的专业范围也非常广泛,这就要求个人理财业务工作人员必须更全面的了解个人理财业务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要领,了解不同个人理财客户的投资需求,并且能够娴熟的掌握商业银行、国家税收、多项投资、保险、金融法律、财务会计等多方面基础知识,能够融会贯通应用到实际理财工作上。拥有足够宽泛的现实业务操作经验,并且具备优秀的交流沟通和协调应变能力。而当今复合型经济人才的缺乏始终困扰着国内商行,阻碍着个人理财业帐谐〉挠行蚩发和进步,限制了理财市场的拓展和利润的流入。

三、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突破途径

(一)加快金融创新步伐、研发创新理财产品

为了避免理财产品的单一性,丰富其产品多样化的要求,拓宽理财业务的范围,提升其业务发展的程度,就必须要求商业银行加深产品的创新深度以及增快其创新速度,达到其业务发展要求。商业银行需要根据现阶段理财市场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构建起拥有高学历、经验丰富并且责任意识强的一致创新研发队伍,争取运用创新的发散性思维研发投资者个人所需要的并且合理的产品,并且此产品符合其特色性的要求,力求其产品做到既全面又创新的程度。另外,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和非银行机构协调配合大力合作,促使各机构之间在互相合作的同时大力发展理财业务,提升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对理财产品的创新意识与革新能力,促进其业务的发展与金融产品革新的进程。与此同时,构建完善的客户信息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将客户信息进行整合然后再将其细分,设计与客户自身经济能力、收入水平相匹配的理财产品,针对不同收入阶层的客户推荐最佳的投资产品,达到理财产品个性化、差异化等要求,完成金融服务创新性的要求。

(二)健全从业资格标准、树立主动营销观念

高素质的理财从业队伍是个人理财业务创造利润的软基础,还是各家商业银行在这一领域角逐的重中之重,因此,对理财业务专业人才的技能素质培养是必须的。从事理财业务的人才对金融知识层面要求一定是综合的而非单一。培训过程中从业人员一定要掌握跨越银行专业的其他金融知识,熟练掌握关于其他金融市场的证券知识、基金知识、信托知识以及保险知识。以此为专业知识的基础进而去了解学习关于投资资金的运用、营销策略选择、风险管理的控制等,致力成为理财业务方面的专业型全才。当然商业银行也可以采取委托专业理财培训的教育机构对本行员工进行更加深入的培训,理财教育培训机构会更加富有程序化和策略性,通过系统的教导和培训是员工更加流畅顺手的去落实高标准的工作。除以上两种方式之外更直接有效的方式应该是从系统外选拔聘请有经验、有能力、有天赋的专业精尖理财人才,将这批人才用来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同时对新人进行针对性培训和经验分享,逐渐扩大理财人才队伍。不容忽视的是商业银行对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一定要严格,真正地人才才能为商业银行创造价值,为个人理财市场创造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孟磊.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