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煤矿安全规范

煤矿安全规范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5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煤矿安全规范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煤矿安全规范

篇1

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工人整体素质不高,自觉性差、随意性强,没有规范化、标准化意识,操作中不按程序、规定、规程操作,从而导致潜在事故的存在,甚至引发了一些事故,所以本文认为规范岗位操作对于减少事故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 岗位操作规范的重要性

日本企业在上世纪60年代后快速崛起,并创造了一系列的企业神话,比如横扫英国的摩托车业,超越德国和美国的汽车工业,抢夺德国和瑞士的钟表和光学仪器市场,打击美国在钢铁、造船和一般电子产品上的传统优势等,这与日本企业严格、严谨、认真、细致、科学、务实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密不可分,而严格岗位操作规范是实现这种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的一个重要工具。

所谓岗位操作规范就是让各个岗位上的员工在操作过程中,清楚明白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允许什么禁止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接受什么拒绝什么,禁止什么提倡什么等。

在企业内部,如果各个岗位上的员工规范性不够,标准化不够,程序性不够的话,是难以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和确保优质的产品质量的,对于煤矿企业来讲是无法保证安全生产的。数据表明,90%以上的事故都是责任事故,都与人的因素相关,更确切地说都是因为人的不按规范操作、不按程序操作、不按标准操作造成的。比如有的人为了少走几步路,违章蹬钩造成事故;有的工人在生产中为走捷径,从高速运转的机器上跨越,结果被卷入设备受伤等。

2 反思现状

在一个企业内部,企业的员工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生产是员工最基本的行为准则,通过明确操作规范,让员工树立安全意识,清楚操作的规范化是降低事故的有力保障。分工不同,岗位不同,那么操作规范就会出现差异。但是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作业,这是预防事故的最佳途径。结合煤矿企业自身的工作岗位和操作规范,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

①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员工是不是都有岗位操作规范呢?②如果没有,那么和安全密切相关的重要岗位有没有岗位操作规范呢?③已经制定的岗位操作规范合法吗?合理吗?明确吗?能保证安全吗?④每个岗位上的员工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范了吗?任何的回答都是苍白无力的,大大小小的事故和血的教训已经告诉了答案。

3 应对之策

煤矿企业需要做的除了依照法律、法规、条例制定相应的岗位操作规范和标准外,就是改变职工习以为常的违章操作行为,即从不规范操作改变为规范操作,从没有程序性改变为按程序操作,从不安全行为改变为安全行为。员工行为改变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具备应知和应会,也就是知道什么行为需要改变、如何改变;另一个是员工有改变行为的意愿:一是出于自愿,而非督促;二是了解行为的结果及改变的好处,而非被动的授受;三是了解自己的职责,明确工作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加强安全培训基础工作、营造强势的安全文化氛围和建立有效的职工安全奖惩机制是改变职工不规范操作行为的关键。

3.1 加强安全培训基础工作

安全培训是企业一项基本工作,培训的形式、内容、对象也多种多样,但培训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如熟知的不能熟用,能熟知熟用的侥幸心理严重,违章次数不减,蛮干现象依然存在,隐患在眼前却无动于衷等。如何通过培训达到改变职工不规范操作的行为?本文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3.1.1 培训方法

在通常情况下,企业安全培训的对象是一线操作工人,这部分人学历较低、整体素质不高,在培训时不能只出文字、只提要求、只讲规范,而要采用简单明了、浅显易懂、科学通俗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图表、数字、事例、报告会等形式,选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室内与现场相结合、模拟与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从操作的步骤、程序、规范、关键点等方面着手培训,这样可以让员工比较轻松的具备应知应会的知识,还能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有章可循。

3.1.2 培训内容

通常的培训做到的仅仅是让员工知道应该做什么、如何做,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不规范的,怎样做是安全的、怎样做是不安全的,也就是应知应会的培训,这是培训最基本的内容,但是远远不够的。

在培训中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要让人知道和理解不按章操作存在的那些危险因素、危险点、潜在事故,事故发生后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什么影响,会给工友带来什么伤害,会给班组、队组带来什么损失,会给企业发展和社会带来哪些后果。这样的培训可以通过故事、事例来讲解,身边发生的事件应该是最好的教材。通过这样的培训会可以让员工从内心和意识上彻底摒弃坏的习惯,养成好的作风。

3.1.3 培训时效

教育、培训是一个辛苦而又漫长的过程,因为每个人都有“衰减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从时间上、内容上、行动上对规范操作大打折扣,会重犯“老毛病”。所以培训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不断突破,要做到随人、随时、随地、随事培训,从根本上提高职工素质,确保安全。这样的培训也是符合安全文化演变过程的,即:自然本能(反应期)——严格管理(依赖期)——自主管理(独立期)——团队管理(互赖期)。

3.2 营造强势的安全文化氛围

安全文化是影响员工意识、态度的工具,营造强势的安全文化氛围对于改变员工不规范操作行为有重要推动作用。

2008年11月20日,安监总局一口气公布了81个安全生产行业标准,最后两个是关于安全文化建设的,分别是“AQ/T 9004-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和“AQ/T 9005-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这两个准则已于2009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将企业文化建设列入行业准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安全文化的重视,也体现了安全文化对安全生产工作有推动作用。

企业安全文化是通过氛围来表现的,氛围也能反映出企业安全文化的强弱。氛围的力量是不容低估的,要让安全文化氛围成为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从三个方面说明安全文化氛围的作用:

3.2.1 视觉渲染

通过标语、看板、演讲活动、广播、漫画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宣传企业的安全制度、操作规范,以及安全文化、安全精神和安全理念,譬如“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和谐”、“安全就是幸福”等,通过宣传使员工认知和理解其内含,并自觉地应用在生产中,严格按照岗位规范操作,确保安全。

3.2.2 亲情感化

让员工的家人和亲属参与,用亲情感化,给安全生产注入强大的力量。如果每个员工的家里都有一本事故案例,他的家人是不是会时不时地嘱咐两句呢;如果每个队组的投影里滚动着员工的全家福,员工上班时是不是会小心很多呢;如果就像学校开家长会一样,我们也开个“媳妇会”、“孩子会”、“父母会”,员工会在生产中野蛮操作吗?

3.2.3 团队约束

树立和明确队组、班组是企业安全的主体,经常开展一些具有影响力、声势浩大的安全活动,并形成竞争机制,将基层自觉搞安全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增强基层员工之间的团结协作意识、安全意识,形成一人违章众人帮、一人犯错众人纠的安全局面。

3.3 建立有效的职工安全奖惩机制

员工的操作行为还必须用有效的奖惩机制来引导和干预。

我们企业应该编制安全制度,明确什么行为是安全的,什么行为是不安全的;什么行为将得到奖励、奖励多少,什么行为将得到处罚、处罚多少;什么是一般性违章、如何处理,什么是严重违章、如何处理;什么样的员工应该晋升,什么样的员工应该清退;什么样的员工可以评先进,什么样的员工需要再教育等。用严格的制度和明确的标准促使个别员工纠正不自觉的行为,即习惯性违章和不良工作习惯。

4 结语

制定岗位操作规范、加强安全培训基础工作、营造强势安全文化氛围、建立有效的员工安全奖惩机制,这四项都是需要我们经过长期的、辛勤的、反复的、深入的开展的工作,这也应验了“安全没有捷径”这句话。

当然任何工作,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都不可能一步到位。对于员工岗位行为规范工作,也要结合煤矿企业实际,从井上到井下,由简单到复杂,从职工易于接受和易于做到的问题入手,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反复抓、抓反复,切忌全面开花、没有重点,忽紧忽松,不切实际。

参考文献:

篇2

大家好!很荣幸我能有这样的机会参加今天的演讲会。我叫高海涛,来自集团公司庞庄煤矿,是煤炭战线上的一名新兵。我的演讲题目是“规范行为、珍爱生命”。

首先我想给大家讲述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故事。那是在2003年的春节前夕,刚从部队退伍的我,怀着对矿山的好奇和对未来的憧憬,被分到了庞庄煤矿运搬三区。记得那天,当我兴冲冲的赶到单位报到时,眼前的一幕却让我终生难忘: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工人,脸色苍白,左手被纱布包裹着,在党支部书记办公室里低声抽泣,“刘书记,一辈子俺都安安全全地过来了,眼看就要退休了,却失去了四个手指头,叫我以后怎么办啊!”从这位出了工伤事故的师傅话中我第一次知道了单位书记的姓名。“老张啊,你是位经验丰富的老工人了,可你图省事,违反作业规程,出了事故,叫谁能不痛心啊。你先回去好好养伤,要把这次事故的教训牢牢记在心里,吃了一堑,咱要长一智啊。”没想到,第一次听书记讲话竟是他在做违章者的思想工作。

就这样,带着对安全工作的忐忑心情,我正式加入了矿工队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在平时的工作中总能找到安全意识淡薄,安全行为不规范的影子:有的职工觉得井下偶尔登一次车不会出事;有的职工在岗位上干私活,甚至离岗、脱岗;有的职工为了赶进度多出煤,简化作业程序,把违章作业不当回事儿……说到这,我不禁想到了这样一组数据:去年1月1日至11月20日,煤矿企业发生特大事故51起,死亡1355人,发生特别重大事故8起,死亡640人……作为一个煤矿人,看到这触目惊心的数据,不能不为此感到震惊!诚然,这些事故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是,不规范行为的大量存在,难道不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吗?

俗话说: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血的教训一次又一次告诉我们,安全生产一刻也不能放松,一刻也不能麻痹。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对于那些不能复苏的生命,对于那些死亡者亲人所遭受的无法弥补的身心创伤,“规范行为,珍爱生命”显的是那么的重要。版权所有

篇3

为进一步规范周一安全活动,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干部职工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确保全矿“____”安全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根据*矿普字〔20__〕__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安全活动的内容

1、传达学习上级和矿关于安全工作的各项指示决议、各类安全会议精神、传真电文和各类通报等,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提出具体要求和措施。

2、全面总结上周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并根据现场存在的安全难点和职工应注意的问题,安排本周安全工作的重点。

3、采取干部职工互动的方式,变过去一人讲为众人谈,针对现场情况和职工个人安全情况,由职工自己谈危害、谈措施、谈体会、谈建议,充分调动职工参与安全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政工行政科室包区队人员针对当前安全形势以及所包区队实际情况进行安全宣讲,带领干部职工共同学习所包单位相关专业的安全知识,并现场进行随机提问,检查学习效果。

二、安全活动的程序

1、由主持人带领职工学习上级安全文件、会议精神,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提出具体要求。

2、由主持人总结上周安全工作情况,安排部署本周安全工作重点。

3、政工行政科室包区队人员进行安全宣讲,带领职工学习有关安全知识,并进行随机提问。

4、由职工个人根据现场情况和安全生产、操作情况进行互动发言。

5、由主持人对安全活动进行小结。

三、安全活动考核规定

1、党支部书记、区(科)长是安全活动的第一责任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认真组织和主持安全活动,每有一次不组织对区队正职每人罚款50元,无正职主持每有一次对区队正职罚款30元。

2、主持人要在安全活动前进行认真准备、提前备课(备课内容要在安全活动记录本中出现)。重点针对现场存在问题和职工违章操作等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不能应付、凑付传达学习与安全生产工作无关的文件,不能泛泛而谈、冗长无序,更不能将班前会的有关要求放到安全活动时间来强调,否则,每次对主持人罚款30元。

3、当天出勤职工必须按时参加安全活动,职工在安全活动期间要认真听取主持人和包区队人员提出的要求,并做好学习记录,发现迟到、早退或不按要求做学习记录等情况,由区队每次对责任人罚款10—20元;参加安全活动职工要根据自身实际,积极发言,对发言不认真的职工,由区队每次对责任人罚款20元。

篇4

首先,中国煤矿事业发展中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总控制原则,建立了独立的动态监管控制体系,制定了一套与国际接轨的煤矿与煤矿安全法律、法规、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评价手段和监督检查程序,严格审查、依法行政,不断提高煤矿与煤矿安全监管水平。煤矿设施的安全运行和煤矿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充分证明了监管体系和控制的有效性。尤其是在组织开展监督员和技术专家培训、煤矿安全工程师职业认证、煤矿设备安全监管等方面做出了开拓性工作,是良好的开端与实践,为中国煤矿安全监管做好了制度和程序上的安全控制保障。

其次,中国煤矿安全监管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紧紧围绕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采取分级安全管理体制,逐步理顺,机构建设不断加强,执法程序逐渐规范,监管能力得到日益提升,使煤矿安全监管事业步入了科学、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并且严格控制常规建设项目和各项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环评制度,进一步优化程序、提高效率,不断改善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了监管的效能。

此外,在各省煤矿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法规上做出分层的控制设置,针对不同情况的安全管理级别,分设不同次层级的法规规范,分级控制,管理和控制有主次,注重技术上和管理上都要有自组织、自适应的安全管理功能;此外,无论是从人身安全管理的角度还是煤矿产业的角度控制,安全因素都要高于预测水平,尽一切可能掌控安全因素,遇到问题及时反馈,对于计划有自检、评价、修正的信息功能。与此同时,各省区陆续颁布《煤矿安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也为强化监督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增强了煤矿安全监管的执行力。

2应用控制理论强化煤矿安全监管的几点建议

随着资源的广泛利用与推广,强化煤矿安全监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新的安全形势下,结合中国具体的煤矿安全监管现状,特别是近年来,煤矿安全监管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从中国具体实际国情出发,总结经验,综合运用控制论原理,具体从煤矿安全应急组织体系建设、安全技术人员的培训、相关煤矿安全法律法规的完善等方面改善中国煤矿安全和煤矿监管现状,以不断提高中国煤矿安全建设水平,为煤矿能源的安全利用做好全方位保障。

2.1煤矿安全应急组织体系建设

健全煤矿与煤矿事故的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从而提高应对事故能力,加强自制指挥及时反应能力,是有效地应对煤矿与煤矿突发事件的重要前提。此外,建立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方应急组织的三级组织控制体系,明确各级组织的安全职责,对全国范围内的煤矿安全实施组织分工领导和管理。

2.2提高煤矿安全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素质加强对煤矿安全知识的宣传

必须加强对煤矿安全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从而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增强从业人员责任心,培养从业的责任感是使命感,降低煤矿安全隐患,定期对涉煤矿人员进行科学训练和技术培训,使其得到充分的培训教育和知识更新。加强完善应急专家的管理培训,针对各种应急监测、安全救援工作,对有关专家的资料进行备案管理,以备不时之需,同时,注意加强对煤矿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让更多的人们认识到煤矿安全监管的重要性,让煤矿与煤矿安全教育纳入人类知识体系中来。3.3对全国的煤矿资源进行调查建立全国性的煤矿安全监测网。掌握并分析中国煤矿资源分布的现状,建立煤矿安全信息网络系统,建立和完善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煤矿设施和煤矿事故应急预案数据库、应急物资存贮数据库,从而对中国煤矿安全进行全面的、细致的监管和调查,并建立起煤矿资源管理信息数据库,实现计算机动态化的管理程序,建设和完善1个覆盖全国自动预警的煤矿监测网络是动态监控煤矿安全及煤矿事故的有效途径。在煤矿安全事故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做出计算机自动化响应,提高煤矿安全监管的技术化、网络化程度,能应对污染并建立起全国性的煤矿环境监测数据库。在事故发生时,能及时有效地跟踪煤矿事故的发展变化并且迅速做出应急响应,将处理信息反馈给相关的安全决策部门,从而大大提高应对安全事故能力和网络化监管水平。

2.4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煤矿安全法律法规为煤矿安全监管提供政策保障

针对中国的具体煤矿安全监管国情,学习和借鉴外国的先进安全管理经验,制定和完善中国关于煤矿安全与煤矿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有效地进行煤矿安全监督管理,科学地制定和完善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技术标准,使严格地执行安全管理程序成为自觉的执法行为。全面改善管理手段,完善干部安全责任考煤矿机制,形成良好的具有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特点的安全管理氛围、人文环境、法律制度环境,积极解决矛盾,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篇5

受自身煤层赋存特点的影响,我国煤炭生产以井工开采为主,大多数煤矿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多、开采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始终面临瓦斯、水害、火灾、顶板、煤尘等五大事故威胁。面对这些复杂多变的危险源,要从根本上增强矿井生产的安全性。实现科学高效的生产组织与安全管理,就必须依靠完善的计量检测体系和准确可靠的计量检测手段,对危险源进行有效监测,掌握其发展和变化规律,分析评价其风险趋势,及时采取技术预防措施,从而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1我国煤矿安全计量发展概况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煤矿行业逐步研制和生产了多种仪器仪表,用于通风、防尘等井下安全生产相应环境参数的监测,煤矿安全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技术进步。但由于我国计量工作整体滞后,对这些煤矿安全计量器具的评价、检验和管理一直由行业自身进行规范和指导,直到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以及系列配套法律实施后,煤矿安全计量工作才纳入了法制轨道[1]。90年代初有关技术机构相继研制了甲烷仪表、粉尘采样器检定装置,规范和启用了一批风速测量仪表检定装置。后又成立了国家矿山安全计量站,建立了40余个矿山安全仪表二级计量站和200余项矿用计量标准,陆续完成了标准计量器具配置、量值传递系统建立、行业和国家计量规程编写、检定人员培训等工作。这些工作结合同期煤炭部在全行业组织开展的计量定级升级,极大地促进了煤矿安全计量工作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后我国颁布实施了《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2]和文件,也从不同层面对煤矿安全计量工作进行了规范。目前我国煤矿常规使用的安全计量器具主要有:用于监测井下有害气体浓度的光干涉式甲烷测定器、催化燃烧式甲烷测定器、一氧化碳测定仪、气相色谱仪等;用于监测风流速度的各类机械式、电子式、机械电子式矿用风表;用于粉尘检测的矿用粉尘采样器、快速测尘仪;用于矿压监测的机械式矿压表,矿用数字压力计,电磁辐射监测仪,顶板离层指示仪,锚索锚杆测力计。随着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还建立了大量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集成了甲烷、一氧化碳、氧气、风速、粉尘、负压、矿压、温度等多种传感器,可以实现对井下环境状况的实时监测与控制,对矿井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煤矿安全计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器具管理不到位

计量器具区别于普通设备的显要特点就是为了确保所出具测量结果准确可靠,除日常维护保养外,必须进行使用前首次检定和使用中周期检定。但一些煤矿在采购时往往只看功能和“煤安”标志,忽视其计量特性乃至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使用中也将安全计量器具等同于普通设备,认为只要有出厂合格证就可以了,买回来不做首次检定就投入使用。部分地方小煤矿对待强检工作只是为了应付上级要求,还存在不按期强检、超期使用等问题,给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隐患。大部分煤矿没有将安全监控系统的各种传感器纳入计量器具管理,除甲烷、一氧化碳以外的其他传感器最多只是用同类检测设备进行比对,更多的则是直到传感器出现明显故障或误报警才进行更换。

2.2日常调校不规范

相比普通计量器具,煤矿安全计量器具大都使用频繁,且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只靠每年1次或半年1次的强检难以保证其在检定周期内的正常使用,因此在执行强检的前提下,还要同时做好日常调校工作,对此安全规程上也有明确规定。实际情况是地方小煤矿大多不具备技术能力及条件,很少进行调校工作。国有大型煤矿虽然能够开展定期调校工作,但经常忽视其技术特性及管理要求,存在如计量标准器具不能按期检定,环境设施及条件不符合技术标准要求,调校人员不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调校原始记录不齐全填写不规范等问题,难以保证安全计量器具调校后的准确度及调校期间内的合格率。

2.3数据管理不完善

获得准确可靠的安全检测数据是煤矿安全计量工作的最终目的。但实际工作中许多煤矿从业人员提及安全计量想到的只是器具检定或调校,而对其所出具的数据却不在意。首先是不重视原始记录管理,字迹潦草、随意涂改、不按规定签章乃至记录造假等现象较为普遍。其次是对所得数据利用有限,如现有监控系统普遍都是将数据从井下上传后仅仅用于状态显示和信息存储,缺乏进一步的数据挖掘,无法做出预测分析和事先预警,从而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2.4人员队伍不稳定

煤矿安全计量工作对相关人员的知识水平、操作技能、工作态度等都有较高要求。但由于相关工作岗位薪酬待遇较低、安全责任较大,且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导致煤矿安全计量人员流动性较大,队伍难以保持长期稳定,在岗人员对业务不熟悉、技术不合格和责任心不强等问题较为突出。

3煤矿安全计量症结分析

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较多,外部原因主要是目前国家法律和技术规范存在不足、行业相关技术条件不完备等,但最重要的还是煤矿自身管理落后,相关人员缺乏计量意识,计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3.1国家法律和技术规范存在缺失

首先是国家相关法律滞后。作为煤矿安全计量工作主要法律依据的《计量法》和《矿山安全法》均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制定,实施多年来一直没有进行修订,部分内容已显滞后,已不能满足当前市场环境和安全工作的需要。其次是部分计量技术规范缺失。例如保障井下安全生产作用明显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其所附各类传感器,由于国家还没有制定该类装置的检定规程,在强检目录中也未直接明确列入,因此目前对该装置的强制检定工作还未实施,也无检定依据。而企业用于安全防护的计量器具未经检定,不仅违反《计量法》,同时也构成生产安全的重大隐患[3]。

3.2行业相关技术条件不完备

煤矿安全监测系统中使用的传感器,使用时间长、工作环境差,导致其计量性能容易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定期调校。合理的方法应该是使用便携设备直接在井下工作现场进行在线调校,既能避免反复拆卸,降低工作难度,还可以节省时间,提高经济效益。但由于相关设备厂家至今还没有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因此要完成定期调校,仍然只能采用传统的实验室校准的方法,不但增加了校准的复杂度和劳动成本,也给煤矿安全增加了不稳定的因素。

3.3煤矿企业对计量不够重视

长期以来,我国煤矿企业一直习惯于粗放式管理。随着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确立,煤矿的重心由单纯生产型逐步向注重效益型转移,由于对计量的投入不产生直接效益,不如直接投资生产设备,抓产值利润那样立竿见影,故而计量更易被轻视和忽视。特别是随着上世纪末工业企业计量定升级的停止和煤炭市场下行,计量工作日益与生产、管理相脱节。大部分煤矿相关主管人员缺乏计量意识,计量法制观念不强,忽视计量工作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基础和保证作用。

3.4安全计量体系不健全

很多煤矿由于意识、财力和人员素质等原因,始终没有建立或形成适合煤炭生产所需要的安全计量体系[4]。管理机构职能不明确,制度不健全,相关人员缺乏培训,很多安全计量工作主要是由管理人员凭主观意志和经验开展,受其知识、经验和责任心的限制,很难取得良好效果。且很多煤矿计量与安全等职能设置在不同部门,相互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途径,工作形不成合力,对安全计量器具与数据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

4解决煤矿安全计量症结的对策建议

4.1加强安全计量法制建设

从国家层面上来说,首先应该加强煤矿安全计量法制建设,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完善,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这是煤矿安全计量的根本。其次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地方计量行政主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注重及时沟通与密切协作,按照分类指导、分工合作的原则,共同制定具体管理措施,研究解决有关问题,从根本上推动煤矿安全计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煤矿企业则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煤矿安全计量法律法规宣传与培训,提高员工安全计量法律意识,使其充分理解计量检测与煤矿安全的密切关系和法律责任,自觉遵守相应检测规程,保证煤矿安全计量工作顺利开展。

4.2提升安全计量技术支撑

提高行业整体检测能力与技术水平是搞好煤矿安全计量的基础。在有关计量技术机构完善煤矿安全计量器具量值传递网络的基础上,相关科研机构和生产厂家应加强对高性能煤矿安全计量器具的研发,并为其配套相应的计量标准器及检定(校准)手段,以满足煤矿安全生产实际需要。长远来看,通过对传感器自动调校、在线校准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有效降低用户管理难度和使用成本。煤矿企业在保证安全计量投入的同时,应通过技术改造等措施逐步对落后的安全计量检测手段进行淘汰和升级,利用好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等现有平台,并注重信息化、物联网等技术在安全计量上的应用。

4.3规范煤矿企业内部管理

最终解决煤矿安全计量症结的关键还在煤矿企业自身。一是要建立健全安全计量管理制度,明确计量管理部门、通风安全部门各自的职责范围,明确各级安全计量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对器具收发、使用、周检、调校、维修、巡查等方面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二是要加强计量队伍建设,在切实增强有关领导和人员计量意识的同时,提高相关岗位待遇,保证责、权、薪相一致,保持计量队伍相对稳定,并通过内部培训与外部交流,提高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与操作人员操作技能。三是要转变管理理念,管好器具不是目的,实现与安全生产相适应的数据管理,建立起较为科学的煤矿安全计量体系,能够始终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准确可靠的技术保障,才是煤矿安全计量工作的最终目的。

5结语

计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技术基础,贯穿于煤矿安全检测的全过程,对于保障煤矿生产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煤矿安全计量工作已落后于煤炭产业发展建设的步伐,只有政府部门、煤炭行业、煤矿企业,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共同努力,切实加强煤矿安全计量检测与管理,才能有效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煤矿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

作者:任永胜 单位: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同煤集团计量监督中心

参考文献:

[1]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加强煤矿安全计量工作的意见[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篇6

1引言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对于煤矿等资源的需求量也在持续增加,促进了煤矿产业的高速发展。然而与其他行业相比,煤矿生产的危险系数十分高,其工作环境复杂且充满不确定因素,一旦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极易造成严重后果,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基于此,各地方必须落实好相关安全监管工作,确保煤矿企业真正将“安全”贯彻到了生产的方方面面,切实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率,实现煤矿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我国煤矿安全监管工作意义

当前,煤矿的安全生产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煤矿企业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大部分由可控因素造成,只有加强对煤矿企业进行监管,才能有效的进行事故的预防。煤矿安全监管是一个特殊的活动,其主体为政府、客体为煤矿企业,即:利用行政的力量达到维护国家、人民利益的目的。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专业技术性十分强,直接关乎人生命安全问题,但是由于在煤矿市场中,极易因为利益驱动,造成过度竞争,这不仅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更是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煤矿安全监管任务涵盖了生产的各个方面,如:安全建设、安全投入、安全技术、安全培训、安全责任追究以及脑洞保障等等方面。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自我国实行安全监管以来,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逐步下降,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通报显示,2016年,全国煤矿领域实现了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全年共发生煤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9.3%、10%;较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7.1%、39.5%;百万吨死亡率同比下降3.7%。同时,2016年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对16个重点省份和60家重点煤矿企业进行了不同时段安全大检查,北京、河北、江苏、安徽、福建、山东、广西、甘肃、青海、新疆兵团等10个省级单位没有发生较大以上事故。

3我国煤矿安全监管机制存在的不足之处

当前,我国现行煤矿安全监管机制依旧存在不少不足之处,在权利的制度约束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主要表现在我国法律中监督性的规范要少于管理性的规范,未能够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符的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在实际工作中依旧存在“轻事前、重事后”的问题,未能够切实做好安全预防工作,缺乏相关预防机制,早期部署不利,往往是在发生安全事故后才开始整改。根据我国现行安全建筑管理工作的记录日志调查发展,安全监管部门“以罚代管”问题严重,部分安全监管部门未能够采取有效监督管理措施,针对煤矿企业设施不符合标准、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仅仅是予以现金处罚、停产整顿的书面处罚,此种处罚方式往往效果不佳,当企业所获得的经济利润高于经济处罚时,就会出现重复违法,一边出事故、一边生产的情况。部分小煤矿企业通过“拉关系”,与监管人员达成“合作”关系,这种金钱交易使得煤矿安全监督工作未能够依法落实。

4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机制完善分析

煤矿安全监管机制的完善是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落实的基础,也是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重要前提,下文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4.1完善煤矿安全监管运行机制

煤矿安全监管运行机制的有序运行,是实现监管效益充分发挥的关键所在。严格根据权利制约原则,构建煤矿企业经营权、安全生产指挥权分离的机制,以确保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地方政府向地方煤矿企业下派职业矿长、技术人员,地方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向煤矿企业派驻安全检查员,一方面有利于弥补煤矿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形成权力之间的制约,以实现安全监管工作的良好运行。职业矿长受委托行使对煤矿安全生产指挥权、管理权、监督权,在煤矿安全生产指挥体系内处在中心地位,对煤矿安全生产负总责;技术人员需经验丰富、专业性强,主要任务是开展矿井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技术培训等工作;安全检查员负责煤矿安全生产全程的监察,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此外,煤矿安全监管良好运行机制的构建也离不开安全知识宣传工作的支持,可通过安全教育手册的发放。学习,切实增强监管人员与旷工的安全意识,真正做到“天天讲安全、时时讲安全、思想上永不放松安全”。

4.2完善煤矿安全监管各项制度

(1)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必须落实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严格规范监管监察执法,安全监察机构要加强对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监管工作检查指导,省局、分局要分别对辖区内产煤市、县级地方政府每年至少开展1次检查指导,对监管不力、事故多发的地区要约谈。要开展瓦斯治理、水害防治、规程对标、超能力、安全投入等5个专项监察,制定专项监察方案。(2)构建事故调查组组长负责制,完善煤矿安全事故的查处工作。针对煤矿安全事故,应构建事故调查组组长负责制,建立典型事故提级调查、挂牌督办、事故暴露问题整改督办等机制,健全事故调查分析技术支撑体系。对事故实行“一案双查”,既要严肃追究煤矿企业的责任,又要倒查地方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包括安全大检查、专项整治、淘汰退出等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对工作不力导致事故发生的,依法依规追究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相关人员责任。(3)健全地方煤矿安全监管执法体制。当前,严格监管执法依然是推动煤矿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有效手段。面对当前基层执法机构不健全、执法力量薄弱、监管能力不足以等问题,必须进一步改革完善地方煤矿安全监管体制,尽加强基层煤矿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推进执法力量下沉,形成依靠严格规范执法刚性推动煤矿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的新动力。

4.3完善煤矿安全监管工作协作机制

煤矿安全监管工作一直存在监管主体众多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各个监管主体之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以获得更好的监管效果。可由监管局和地方政府进行牵头,组织各监管主体联合执法活动,如每季度开展一次,每次持续一周左右,主要是针对每季度联席会议所筛选的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或市政府季度重特大事故防范会议布置重点工作,开展联合执法,大力打击煤矿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每次活动结束,牵头单位应进行专题总结,为后期工作开展提供借鉴。此外,每季度可召开一次安全生产监管联席会议,参加单位包括地方安全监察部门、各煤矿企业、地方政府等,总结本季度煤矿安全监管执法协作情况,分析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研究制定事故治理措施,安排部署下一季度监管执法协作工作。

4.4建立社会监管机制

煤矿安全监管工作不只是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的责任,也应是社会群众均需关注的问题,对此,应充分发挥媒体、群众监督的力量,由政府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电子信箱、网址,充分发动广大群众参与煤矿安全监督工作,建立“便利、安全、高效”的安全生产举报机制,规范举报受理工作制度,实行24h值班,切实做好登记整理、转送、调查核实、处理、结果反馈等工作。同时,必须严格保密制度,保障举报人合法权益,消除群众的顾虑,实施有奖举报,举报属实的,给予一定奖励,奖励举报所需费用由同级财政支出。此外,还应充分发挥媒体报道的力量,通过媒体及时公布煤矿安全事故分析、责任追究情况。

5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是煤矿生产的第一要义,煤矿安全监管是确保各煤矿企业贯彻落实安全工作的重要基础,建立完善的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机制,可为各监管主体的工作开展提供依据,确保监管工作规范、有序,同时也为社会群众参与监管提供了途径,真正实现全方位监管,保障煤矿企业安全生产。

作者:杨应江 单位:毕节市黔西县钟山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分局

参考文献

[1]徐礼余.关于引进煤矿安全监管“第三方”机制的探索与思考[J].煤矿安全,2014,45(7):230~232.

篇7

在煤矿安全管理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存在着部分基层安全管理人员综合能力低的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级安全要求的落实和本单位安全工作实际状况的分析与结合。不能够创新与实施安全管理,而是机械的套用,安全管理浮于表面、遥控指挥等问题突出。缺乏深入井下考察,实施现场办公的能力与问题的预判能力。也有部分干部怕得罪人,在面对安全生产违章的时候,往往存在着得过且过的心理。这些问题的存在,给煤矿的安全管理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二)部分职工的业务技能素质待于提升

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采掘者,往往其文化程度、业务能力较低,并且短期用工问题的存在,使得煤矿生产与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加上煤矿井下地质等条件的复杂性,很容易使得煤矿生产出现违规操作、侥幸心理。如何提升煤矿工人的业务技能与整体素质,成为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

(三)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待于进一步提高

随着国家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不断加大,各个煤矿企业基本上都能够制定相对完善的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并且结合煤矿的实际出台了相关的考核政策。目标管理责任书、安全生产军令状等也是在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多有实施。但是,现实的状况却没有制度层面的理想。这主要是因为相关监督制度缺乏执行的刚性。对煤矿发现的安全隐患往往存在处罚重、奖励轻的问题。

(四)安全管理工作超前意识不强

由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工作内容多、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在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不能够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缺乏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来审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对安全工作规律的把握。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处在较低的层次,缺乏一种良性的安全运行来支撑煤矿的生产,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创新意识、超前意识不足,影响了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煤矿安全管理责任落实的策略

(一)提升煤矿安全管理的领导意识与责任心

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煤矿领导的安全管理意识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煤矿安全规程中提出,各级行政正职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一人,需要高度的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切实肩负起煤矿安全生产的责任,更好地推动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性、科学性与人性化的提升。

(二)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的全员培训效果

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需要通过不断的培训来提升其效果。培训的内容既应该包括煤矿安全生产法规以外,也要涵盖矿井的实际进行安全生产操作、应急防备等。通过科学的培训,提升煤矿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安全逃生技能与煤矿生产的操作方法。通过培训,达到每个员工都能够自觉、高效的执行煤矿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不断规范安全生产的行为。煤矿安全生产培训的方式是多样化、多路径的。既可以借助安全图片展、放映安全事故案例、针对安全事故案例的分析,也可以借助安全知识、生产技能竞赛等方式来实现。

(三)规范煤矿生产的安全制度建设

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一项综合性强、管理内容多、管理人员复杂的工程,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全方位监控、规范化管理等措施来实现。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构建完整、系统的煤矿生产安全制度建设体系。第一步,要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的目标管理制度,通过目标管理制度的制定,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细化与良好。同时,为了提升管理的效果,需要制定煤矿安全生产的奖惩制度,把各部门及个人的安全效果与经济利益挂起钩来,实行目标激励,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广大职工群众参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的提升。

(四)煤矿安全生产的质量标准与要求不断提升

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质量标准化作为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要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要强化安全认识,加强安全领导,做好安全与质量、安全与产量、安全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分析。其次要加大对煤矿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再次,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对于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安全检查要做严做细,通过有效的考核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顺利实施。同时要加大对危险因素的整改与规避。第四,要将采煤、掘进、通风等进行重点管理,全面展开,实现全员管理与全过程管理。

篇8

坚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学习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县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针对我县煤矿企业存在的煤层自燃、水患威胁等严重灾害和顶板管理、机电运输等事故易发多发环节以及隐蔽致灾因素多等重点难点问题,以学习培训《煤矿安全规程》及《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煤矿防治水细则》《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以下简称“一规程三细则”)为重点,督促全县各煤矿企业学法尊法用法守法,严格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坚持抓大系统、控大风险、治大灾害、除大隐患、防大事故的目标任务不放松,对标对表抓排查,全力以赴抓落实,严谨细致抓整改,坚决防范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推动全县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活动范围

全县范围内的正常生产、建设煤矿及其上级公司(以下统称为煤矿安全生产经营单位)为活动主体。下属单位按上级公司要求开展活动。各煤矿企业组织本企业开展活动。

三、工作安排

(一)学习培训(3—6月份)。以煤矿安全生产经营单位为主体,分级分类学习煤矿安全法律法规、规程标准,结合煤矿灾害特点和各级各类岗位需要,联系实际组织学习培训,实现全员覆盖。

1.主要负责人重点学习培训内容。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煤矿安全法律法规;煤矿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相关要求;关于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投入保障、安全培训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和落实的相关规定、托管煤矿安全管理等;煤矿生产能力管理相关规定和要求;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重点内容;《煤矿安全规程》总则部分。

2.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学习培训内容。煤矿安全重点法律法规标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培训、隐患排查治理等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和落实的相关规定;托管煤矿安全管理;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重点内容;“一规程三细则”和《煤矿安全规程执行说明》《煤矿瓦斯等级鉴定办法》中安全管理类内容。

3.工程技术人员重点学习培训内容。“一规程三细则”和《煤矿安全规程执行说明》《煤矿瓦斯等级鉴定办法》中工程技术类内容;井工煤矿按照专业分类学习关于井巷掘进与支护、回采和顶板控制、防治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瓦斯和煤尘爆炸、防治水、防灭火、防治冲击地压、提升运输、安全监测监控、煤矿供电系统、电气设备防爆等技术规定和标准;露天煤矿按照专业分类学习钻孔爆破、采装、运输、排土、边坡、防治水、防灭火、爆炸物品管理、电气安全等技术规定和标准;各类事故征兆、防范措施、避灾方法和事故应急救援处置;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安全评估要求及安全措施的制定等。

4.其他从业人员重点学习培训内容。“一规程三细则”和《煤矿安全规程执行说明》具体作业规定;岗位操作规程和专项安全措施;各类事故征兆和自救、互救、避灾方法等。

5.煤矿安全设备材料生产制造企业,煤矿安全评价、检测、鉴定等中介服务机构重点学习培训内容。《安全生产法》、“一规程三细则”、《煤矿瓦斯等级鉴定办法》《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煤矿安全标志认证管理、安全评价、检测检验等技术和管理规范;煤矿设计施工、验收等技术规范和煤矿先进适用技术以及新材料、新技术、新标准。

6.事故、隐患责任人员“靶向式”培训。对煤矿事故和监管监察部门查处的安全隐患责任人员,采取反思式、检讨式、案例式精准培训,实现“缺什么、补什么”。近年发生过较大事故及两年来发生过事故的矿井责任人员除现岗位学习培训外,由煤矿安全监察局及监察分局组织针对事故教训和防范措施的专项培训;重大事故隐患相关责任人员由市级以上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组织进行隐患识别和排查治理的专项培训;一般隐患相关责任人员由煤矿企业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

7.监管人员培训。县应急局组织全体执法人员,学习培训煤矿安全法律法规、规程标准,以《安全生产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为重点,学习掌握履行岗位职责应具备的法律规范;以“一规程三细则”为重点,学习掌握煤矿瓦斯防治、冲击地压防治、水害防治、火灾防治等技术规范和治理措施,做到“干什么学什么”“检查什么懂什么”。

(二)普法宣传(3—10月份)。以县应急局为主体,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组织开展普法宣传和警示教育活动。

1.组织参加视频和专题讲座。组织县应急局和煤矿上级公司及各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积极参加煤监局会同省应急厅组织的系列专家讲座、巡回讲座以及全国煤矿灾害治理、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等系列视频讲座活动。

2.组织开展知识竞赛。全国安全生产月期间,县应急局和各煤矿安全生产经营单位组织从业人员利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微信平台,参与全国煤矿安全网上知识竞赛活动。

3.组织开展煤矿安全法治宣讲。组织县应急局和煤矿上级公司及各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积极参加煤监局会同省应急厅开展的全省煤矿安全法制宣讲;县应急局利用事故矿井、隐患矿井“靶向式”学习培训和执法案件公开裁定等形式开展煤矿安全法治宣讲;利用监管时机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解答疑虑,讲法释法,形成知法守法的宣传舆论氛围。

3.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教育。煤矿企业利用企业报纸、电视、网站、微博微信、公共场所宣传屏等进行煤矿安全普法宣传和警示教育视听资料、图片展览资料和其他宣教资源普法宣传教育。全国安全生产月期间,要在矿区公共场所宣传屏每天集中时间展播煤矿安全警示教育视频。

(三)对标对表整改(3—8月份)。煤矿安全生产经营单位对照煤矿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程标准、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组织自查自改,边学习贯彻、边整改执行,整改提高同步进行。

1.突出抓好蓄意违法违规问题的整改。对照《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关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安全投入、安全生产权利保障,以及煤矿安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技术规范等要求进行整改,重点解决法律法规标准不执行、蓄意违规突破法规底线的问题。

企业法人、主要负责人要向社会、本单位职工和监管监察部门作出依法办矿、依法管矿,绝不蓄意发生“五假五超三瞒三不”等违法违规的公开承诺。

2.重点抓好“一规程三细则”落实不到位问题的整改。抓好规程落实不到位、瓦斯抽采不达标、重大隐患排查不到位、超层越界开采以及顶板管理、机电设备、监测监控等管理措施不落实问题的整改。井工煤矿对照“一规程三细则”中关于地质保障、矿井建设、“一通三防”、防治水、顶板管理、运输提升、监控通信等要求进行整改;露天煤矿严格对照钻孔爆破、采装、运输、排土、边坡、防治水和防灭火等要求进行整改。重点解决规程标准技术要求和安全生产保障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3.持续抓好安全生产标准化不能动态达标问题的整改。对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关于理念目标、矿长安全承诺、组织机构、安全生产责任制、从业人员素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质量控制、持续改进的相关要求进行整改。重点解决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不能持续改进、动态达标的问题。

(四)督导检查(3—10月份)。充分利用考试考核、评估评价、督导检查等措施,把学习培训与对标对表整改结合起来,真学真查真改,务求取得实效。

1.全覆盖考试考核。煤矿安全生产经营单位对各类人员学习培训内容分级、分类、分专业组织全员考试,检验学习培训效果;煤矿上级公司对所属单位学习培训进行考核、全过程检查,形成学习培训和考核报告;县应急局对所组织单位进行指导考核、全过程检查。

2.全覆盖检查评估。煤矿安全生产经营单位对本单位自查自纠、对标整改情况开展全覆盖检查。学习培训和对标对表整改细化到具体岗位,学什么、什么问题、改了什么都要建立台账,确保各项整改要求落到实处。

3.全过程督导检查。县应急局结合执法工作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开展活动不认真、自查自纠走过场的,下调煤矿安全保障程度分类等级,实施重点监管,问题严重的,严肃追责问责。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开展“学法规、抓落实、强管理”活动是全年煤矿安全生产重点工作,为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全县活动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县应急局矿监股负责日常工作。各煤矿安全生产经营单位要高度重视,制定实施方案,及早行动,统筹安排,精心组织,主要领导要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督促落实。

篇9

中图分类号:X9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163-01

为响应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煤矿行业把生产安全提到了首要的位置,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安全生产,安全经营,使煤矿行业拥有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加强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管理,是保证煤矿行业可持续经营的动力。

1 煤矿安全监控网络管理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思想动力不足

煤矿安全综合监控网络系统是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技术,对于不曾接触过的许多煤矿监管部门来说有一定距离。因此在思想上那个不够重视。在安装工作上进展缓慢,效率低下,甚至有些管理部门觉得重新安装费时费力,产生抵触情绪,想侥幸逃脱全面安装工作,或是在设备选用上不按规定标准选择,随便完成任务只为应付检查,使得很多系统上存在隐患,不能发挥真正的功能。

1.2 系统标准不统一

因为煤矿安全监控网络系统的临时推行,还没有出台统一的安装标准,系统规格,因此各个煤矿企业在实施安装工作时,采用的系统型号各不相同,质量和性能也参次不齐,导致整个系统兼容性缺失,很难实现远程联网,信息系统不能共享和互传,影响工程质量[1]。在安装任务如此繁重的时候更应该统一标准,不给施工企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1.3 投入资金不足

由于煤矿安全监控网络系统的建立是分地方负责,各个地方的经济水平不同步,因而出现有些地方工作进展快,而有些地方迟迟没有资金投入,工作进程非常缓慢。对于这类情况,国家要及时关注地方系统建设的进程,对实在有资金困难的地方,给予一定扶持,尽量平衡各个地方的联网建设的进度。

1.4 管理体系有待加强

煤矿安全监控网络系统建立后,需要进行一定的管理控制,了解煤矿安全系统的运行状况,以便做出预警和补救措施。但这方面的专业管理人员缺乏,现有的操作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技能严重不足,业务也不熟悉,操作起来有很大困难。对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也跟不上进度,相关的人员配备太少,再加上没有健全的系统管理制度,所以一旦设备出现问题或是系统运转不灵,检修工作不能及时跟上,很多建设好的安全监控系统实际没有发挥到作用,投入的大量资金打水漂。

1.5 对系统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没有落实好

在煤矿安全综合监控系统投入实施的前期,就要做好系统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以便之后的工作能顺利开展。但许多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本身就对这个新的安全监控系统不太重视,因此也完全不做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没有相关的培训指导计划,培训工作如纸上谈兵,缺乏具体措施的支持,煤矿监管部门的监督力度不够,所以造成系统管理人员素质低下,操作能力不强和流动性较大,使监控工作不能如期进行。

2 如何对煤矿安全监控网络系统进行管理

2.1 加强思想认同,提高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实施的积极性

数字化技术能够有效预防煤矿安全问题,保证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保证行业的人力资源力量[2]。因此在煤矿行业引入数字化监控系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措施,通过监控系统连接网络,可以对网络覆盖区域内所有危险源进行监控,及时隔离和防治,或是对工作人员作出安全撤离等保护措施。安装这样一个系统,相当于为煤矿工作人员买了一份可靠的保险,值得引起所有认得关注。因此要普及相关课程,让更多人认识到这项数字化系统的功能,提高地方安装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煤矿安全监控综合网络系统是生命与经济效益并存的重大工程,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必须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站在国家和社会安定发展的大局上考虑,从心底认识到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重要性,从而认真负责地抓好工作进度,做出成效。

2.2 扎实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各项基础建设工作

首先提高工作进度。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调查摸清安装工作的进展情况,对没有进行安装工作的企业要及时督促并指导安装,对已经做好安装工作的企业,进行严格设备适用,检测和验证,再决定其是否投入正常使用。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要严格按照高标准高要求进行指导。其次统一设备规格和要求。面对许多企业在系统设备规格和型号上的差异,不能有效联网,要统一做出硬性要求,抓好改造工作,将这项系统的使用落实到位。最后是规范网络技术。相关的安装和改造工作完成后,要对网络连接工作进行验收,规范网络系统达到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质量速度要求,加大监督力度,落实责任制,使煤矿安全监控网络系统能尽早投入使用,尽早为企业为国家谋利。

2.3 重视系统维护工作,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首先在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时,要及时检查设备使用情况,淘汰不达标准的或运行不正常的设备;然后要配置足够的相关人员管理好监控工作,确保突况能及时被发现,或设备出现问题时能及时修理,监控系统要保证随时有人值班,不让任何一个突况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其次是做好人员培训工作。定期开展培训课程,让所有系统工作人员都积极进行理论教育和技能培训,并进行严格的考核,考核通过的人才能准许进入系统工作。加强系统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工作汇报,让管理部门根据工作情况能适当调整方向。不但是系统工作人员要进行培训,各级管理部门也要加强相关技能的培训,总之大家要齐心协力,积极交流工作经验,加强相互间的学习,促进系统的全面管理。

2.4 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强化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监管

煤矿安全综合监控网络系统毕竟是一项新技术,相关的制度和监管依据还没有完善,因此还没有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在这个时候更要加强对系统各项工作的监督管理,推行各项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修,将监管事项制度化,并对未达到标准的企业进行相应处理,全面推进煤矿安全综合监控系统的科学使用。

煤矿安全综合监控系统于煤矿企业、于煤矿工作人员、于社会都有保护作用,因此未来煤矿行业的发展会更加依赖这项技术。

篇10

煤矿企业在选购安全计量器具时,要严格把关,必须要选购正规厂家生产的“四证一标志”齐全(包括生产单位提供的防爆合格证、检验合格证、计量器具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技术先进的系统配套产品。采购计划要合理考虑计量器具的备用数量。煤矿安全计量器具的验收首先要对设备的包装完好情况进行检查,其次对计量器具的技术性能等技术参数进行重点核验,要确保验收合格的计量器具能够满足监测系统的安装使用要求。

(二)煤矿安全计量器具的布置安装

煤矿企业对要投入使用的安全计量器具,必须严格按照矿井既定的设计方案,严格核定各种计量器具的安装位置和相关技术要求。矿用安全计量器具的布置安装,应优先参照产品说明书要求的技术条件进行,收稿日期:2014-10-23作者简介:刘向峰(1972-),男,毕业于山西矿业学院,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法定计量检定和产品质量检验的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工作。但不得与现行的《煤矿安全规程》、AQ1029-200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6201-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等强制性安全标准中的要求相违背。此外,计量器具的布置安装也需要确保其在系统中的相关配套产品性能与其本身的技术性能要求相匹配。

(三)煤矿安全计量器具的使用维护

对于投入使用的安全计量器具,系统管理部门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台账和技术档案。管理台账可以按照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和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分类方法予以分别建立。条件具备时,企业要尽可能采用计算机管理软件等信息化手段,对安全计量器具实现动态管理。安全计量器具的技术资料应力求详尽,能反映出每台设备的技术性能、使用和运行状况;诸如按设备型号、编号逐台建账,及时填写安装时间、布置地点,运行中发生的维修、保养,以及报废、更换、拆除时间、拆除原因等,确保对使用过的计量器具及其运行状态能够具有可追溯性。对安全计量器具的维护,应严格按照相应的安全规范和产品说明书的规定进行。如果产品说明书中的内容与相应的强制安全规范的要求发生矛盾时,必须优先执行强制安全规范的内容要求,或明显优于安全规范内容要求的产品说明书内容。在用设备的维护要根据计量器具使用说明书或安全规范规定的时限,组织有技术、有经验的专职人员统一安排进行。对安全计量器具的维修,必须确保维修过后器具的各项计量性能均符合标准,并由质量检验员检验合格签字后方可交付使用,填好维修记录登记入册。

(四)煤矿安全计量器具的量值溯源

量值溯源,是指计量器具或器具所处的测量系统能够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其测量结果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联系起来的特性。按照计量器具的法制管理要求,煤矿安全计量器具可分为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和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两大类。对于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量值溯源,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和相应的计量检定规程等规定要求实施。对于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量值溯源,企业可依据计量器具的使用情况和重要程度,自行合理确定相应器具的溯源方式和周期。对需要进行周期检定或校准的计量器具,要确保检定校准环节的合法性。要认真核查检定校准实施机构的资质,以及相关技术人员的资质和能力。对于由企业内部实施调校的计量器具,在确保调校人员的资质和能力的同时,要确保调校所用设备及标准物质的溯源性和稳定性。

(五)煤矿安全计量器具的报废更新

煤矿安全计量器具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报废:设备老化、技术落后或超过规定使用年限的;通过修理,虽能恢复精度和性能,但一次修理费用超过原价80%以上,不如更新经济的;严重失爆不能修复的;遭受意外灾害,损坏严重,无法修复的;国家或有关部门规定应淘汰的。

(六)煤矿安全计量工作人员的管理

煤矿应建立安全计量工作管理部门,配齐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监测工,经培训合格方能上岗。煤矿安全计量器具在启用过程中,需要组织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的人员,包括安全计量器具的验收、安装、使用、维护、维修、调校、巡查等岗位人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安全计量工作中的新入职人员和工作岗位变动人员,均需按照新上岗人员进行重新培训、考核,以资格确认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对这类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要着重突出安全工作的严肃性和计量工作的规范性。实施培训的机构和人员要具有符合相关要求的资质和能力,培训的内容要包括安全计量器具在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全部环节和内容,确保参加培训的人员能够具有工作范围所要求的足够能力。

(七)煤矿安全计量工作的制度建设

煤矿安全计量工作在抓好人员队伍建设的同时,要重视各类岗位责任制等管理的建设和实施。制度具有明确的规范作用。只有用制度来管事,管人,管责,安全生产才能等到保障。在制度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新增制度的编制,也要重视己有制度的修订完善。要努力保持管理制度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规范性和创新性,使之切实为安全生产提供完善的管理依据。

二、煤矿安全计量器具的外部监督

在煤矿安全计量工作方面,来自企业外部的监督检查主要由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共同实施。

(一)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计量监管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着力加强对煤矿企业的计量监管,引导和帮助煤矿企业提高计量法制意识;指导煤矿企业建立和完善与企业生产相适应的计量检测体系,建立健全相关的计量管理制度。同时,要定期对煤矿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管理状况进行监督检查,要加强对煤矿安全用计量器具计量检定人员的考核、发证和后续监管工作;结合计量授权证后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煤矿安全用计量器具授权计量检定机构的监管;着力提高煤矿安全计量器具的受检率,加大对煤矿计量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鉴于煤矿安全用计量器具检定工作专业性较强且涉及防爆安全等特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高度重视煤矿安全计量器具计量检定人员的培训工作,条件具备的应优先委托国家矿山安全计量站具体承担,并协助企业做好煤矿安全计量器具维修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

(二)煤矿安监部门的现场监察

篇11

中图分类号:D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011-01

目前,国家高度重视各行业的安全生产与经营活动,煤矿企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其生产的安全与质量在煤炭资源需求量日益加剧的现阶段得到了高度的关注。在此形势下,煤矿企业加强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煤矿生产的各个岗位和部门都要认识到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树立安全、质量意识并将其贯彻落实到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当中,强化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成效。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且复杂的过程,其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才能建设出符合我国国情和煤矿企业实际情况的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进而提高煤矿生产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实现煤矿企业的长远、良好发展。

一、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如今,我国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尤其是安全事故频发的煤矿工程,煤矿企业的安全质量标准化是构建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其更是一项基础工程、生命工程和效益工程,将其纳入煤矿企业整体的发展战略目标中,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同步规划、实施和考核,从而达到强根固本的目的,提升进一步煤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同时,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是煤矿企业一切生产与经营活动的基础,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煤矿企业加快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能够改变煤矿落后面貌,推动煤炭工业向科技含量高、能源损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途径,保障煤矿企业在新时期向着安全、高效、优质及环保的方向发展,以满足我国现阶段的发展需求。

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思路、模式及内容

(一)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思路

现阶段,从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安全第一、质量为本为主要目标,积极落实安全责任意识、生命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法律意识,以规范行为、规范管理为主要手段,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支撑,切实加强基层和基础工作,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具体如图1所示。

(二)建设模式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模式是为了有效、清晰的指导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实践,简明表现其建设规律的一种概念模式,其具有规范化、功能化、系统化、科学化的特点。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模式要充分结合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思路,主要包括建设内涵、过程、手段、支撑体系以及目标等多层内容,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

(三)建设模式中的基本内容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模式主要包含了四方面的内容:第一,观念安全质量标准化,其是指树立安全意识,并实现煤矿企业安全观、质量观的过程,煤矿企业在落实观念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时应积极采取教育、培训、宣传等手段。同时要形成一定的制度体系,为其落实到位奠定基础;第二,管理安全质量标准化,其是指在煤矿生产管理过程中通过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严格的责任制度以及有效的培训教育等方式对安全生产隐患进行排查和治理、教育和培训安全生产观念、建设安全文化、建设区队班组等;第三,行为安全质量标准化,其是指通过教育培训及其他管理手段,从领导决策层到操作层都准确掌握和了解安全质量标准化知识及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使每个岗位人员严格按照规定和标准进行生产作业,规避“三违”及不安全行为;第四,物态安全质量标准化,其主要是针对井上、井下各个作业环节和环境、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等制定的标准,优化生产作业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实施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模式具体步骤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应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原则来实现全员、全过程及全方位的生产质量达标,因此在具体实施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模式时要经过3方面的环境,形成闭环过程:第一,准确定位,准确定位是保障建设方向和目标相一致,主要有明确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总体发展方向、目的及结果;制定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科学方针。第二,组织与管理。煤矿企业应建立专门的组织结构和领导小组,制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规划和战略性框架,并配置相应的各项资源,从而将各项工作职责和权限明确到位,确保建设的有效到位。第三,实施促进及评估改进过程。其中实施促进是通过具体的手段和方法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包括教育培训过程、行为规范与制度建设过程、强化生产作业人员、环境以及条件等方面的管理与操作、健全考核体系以及完善激励机制,促进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系统性建设;评估改进过程是通过建立全面的评估机制对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及时检验和校正,检查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工作业绩及总体成效并作出改进,进而不断完善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是煤矿企业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煤矿企业应坚持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思路,建立以观念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安全质量标准化、行为安全质量标准化以及物态安全质量标准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安全质量标准化模式,以有效保障煤矿企业的生产质量与安全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相一致,优化煤矿企业的生产环境,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质量及安全性,实现煤矿企业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高伟明.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2.

[2] 宝银昙.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模式及其效果评价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

篇12

关键词 煤矿安全文化 建议 意义

对于因地质条件复杂、灾害威胁严重、工作内容复杂、职工粗鲁散漫、管理粗放等因素而造成事故频发的我国煤矿企业来说,要实现“本安型”的高次安全目标,不仅要靠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这种“硬”措施的“治标”性的约束和管理,更要靠安全文化这种“软”对策的“治本”性的引导和规范。

一、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而树立形成的基本信念和认知,它集中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对煤矿企业来说,安全这个煤矿工作永恒的主题自然就就成为了企业文化的核心。煤矿安全文化作为一种从生产实践中升华而成的意识形态,是煤矿职工追求安全生产理想目标的共同实践和意志体现。

我国煤矿具有地质条件复杂、灾害威胁严重、作业环境艰苦、工作内容复杂、作业区域分散、日常管理粗放等特点,且煤矿职工绝大多数为男性,容易养成不拘小节、粗鲁散漫的坏习惯,这些不安全因素最终造成煤矿事故多发,也使安全问题成为了事关煤矿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为了实现安全生产,煤矿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规范和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但由于规范制度多为强制执行而非员工自觉遵守,致使其执行效果大打折扣。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煤矿全事故仍然频发的现实及这些事故的深层次研究分析均表明,煤矿企业要实现“本安型”高次的安全目标,不仅要靠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这种“硬”措施的约束和管理,更要靠安全文化这种“软”对策的引导和规范。技术规范及规章制度等是规范员工行为的“有形准则”只能“治标”;而要“治本”还需安全文化这个存在于员工的意识中并约束着员工的行为的“无形准则”。因此,需要通过规范制度的管理,延伸到企业文化的引领,使广大员工由规范制度的约束转变为自觉的行动,将安全理念贯穿到日常活动和行为方式中,逐渐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行为,从而对煤矿的安全管理有着规章制度无法代替的“治本”作用。只有加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使“我要安全”等理念深入人心,促使每个员工更自觉地遵章守纪、按章操作,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才能真正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高效生产。所以说,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对煤炭产业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

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分析及煤矿现场事故致因统计均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影煤矿安全的主要因素。能否的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取决于安全生产的最终实践者即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取决于他们对安全生产的个人响应和情感认同。所以广大员工是建设煤矿安全文化的主体,以安全为核心的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问题就是要考虑如何控制人的行为。为此,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点努力,引导员工及家属关注安全、预防和减少事故,从而最终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高效生产。

(一)增强职工的责任心 提高员工的主动性

职工的责任心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基于煤矿不安全因素比较复杂等行业自身的特点,只有增强员工特别是管理者的责任心,才能使他们作业时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并及时果断的采取措施去解决问题。让员工人人自觉当起安全监督员,主动负担起安全监督的责任,不但严格要求自己,还要自觉地提醒其他人员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在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中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二)转变员工的思想意识 培养员工良好的习惯

安全文化建设要从转变思想意识着手。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是全方位和全员性的。因此,每个员工都应深刻认识煤矿安全文化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积极作用,树立“安全第一”、“我要安全”的意识。持续提高员工的安全认识水平,源源不断地灌输“细节制胜”的安全理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安全事故对生命安全的危害和对社会、家庭的影响,使安全生产的理念深入每个人员的心中,培养他们从源头保障安全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打牢安全文化和安全生产的根基,稳步推进煤矿安全文化的建设。

(三)逐步提高装备水平 夯实安全文化建设基础

物质是文化的体现,又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先进的技术装备是营造良好的安全作业环境,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企业的装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效益也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煤矿企业要积极应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加强设备技术改造,逐步提高企业装备水平。

(四)强化激励机制建设 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篇13

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企业经营者过分追求经济效益,主要突出在企业经济项目投入,没有对技术形成精细化管理,主要精力都运用在生产上,没有重视技术安全、技术设备等综合性的管理,有些煤矿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扩大生产,在技术上没有更多投入,不注重对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与素质教育管理,对于机电设备的综合性管理也缺少严密控制。技术设备采购、验收、维修等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方式,因此,造成多方面存在漏洞,不利于煤矿安全生产。

1.2技术管理没有形成系统化模式

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有些煤矿企业不能形成相应的管理系统,对于计算机软件、机床设备等多方面的控制力度不够,尤其是在一些进口机电设备的控制中,相应的检测、检修、维修等运用程序没有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造成工具、配件等设备不足,相应的、清洗等维修没有履行到位,也就得不到及时治理,在缺乏相应保护措施的基础上,导致技术管理综合运行上出现失误,不利于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经营的有效融合。

1.3技术管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

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在煤矿安全生产及设备管理中,需要懂技术、有责任的管理人员,既需要在技术上的不断进步,也需要及时更新知识。在专业知识素质不高、安全知识与能力不够的条件下,缺少相应的短期培训与综合性培训,造成工作上的失察,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其中,一些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学习不到位、责任心缺失,会造成整个技术管理不足,带来安全生产方面的诸多隐患。

2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2.1贯穿安全运行的每一个环节

在煤矿安全运行过程中,技术管理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并贯穿在煤矿安全运行中的每一个步骤,涉及到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各个方面。煤矿安全生产过程复杂,环节较多,需要把技术管理运用到日常生产的各个方面。通过融入技术管理,使其成为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指导安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促使煤矿安全生产中每一个环节之间相互配合、相互适应,可以有效避免发生安全故障。

2.2有效完善各项管理的核心技术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技术管理是制定合理的开拓开采设计方案及各个操作流程的核心力量,其中,在矿井的开拓与综合运用中,通过技术控制管理,可以实现巷道布置、采区划分、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等方面的整体规划,通过融入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科学化的综合管理,实现煤矿安全生产集中化、机械化、技术化的管理原则,对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各个方案优化、技术论证、方案对比等都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因此,技术管理在制定开采方案及各种安全设计中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2.3有效控制风险的最佳渠道

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技术管理是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通过实行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可以针对煤矿安全运行中存在的各个安全隐患进行排查,这样,在技术控制过程中,形成对安全管理的综合控制,从而减少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通过技术管理,尤其是在瓦斯控制、防治水等方面,构建良好的通风管理系统,突出在煤矿挖掘、巷道布置、支架管理、设备运行、人员技术素质等方面的运用,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

2.4一通三防的重要性

煤矿比较常见的安全事故就是瓦斯爆炸,所造成的结果很严重,不仅会危及到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会给国家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所以,在煤矿安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就是一通三防工作,如果在管理过程中稍有疏忽就会埋下安全隐患,不仅会无法正常生产,还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危险。在进行一通三防技术管理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a)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必须要明确各层人员的责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切实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实现协同作战。严格控制设计和隐患处理工作的质量;b)通风技术管理。通风是保证矿井安全的重要因素,更是预防瓦斯和粉尘的主要条件,所以,在煤矿生产时,必须要保证通风管理的质量,确认通风设施完善,并且制定科学、合理的通风管理制度,保证供风合理。另外,加强员工的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避免出现违规操作,进而保证通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c)需要加大一通三防专项资金投入,主要应用于相关设施置备,坚持安全的基本原则,从而保证通风、防尘设施安全、可靠,从根本上避免瓦斯爆炸安全事故的发生。

3技术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运用方式

3.1强化员工的技能素质培训

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要实现煤矿安全有效生产,首先要围绕员工的技术素质与责任意识,突出员工自我素质的全面培训。在综合性的培训过程中,通过建立系统化的技术培训模式,针对不同员工、不同岗位等特点,结合员工自我素质及文化程度的不同,综合培训部门制定出相应的培训计划,重点加强对技术人员在机电设备方面的操作技能、系统功能解读、应急处理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升维修人员综合技术,不定期开展机电设备科学化、系统化管理培训,提升煤矿管理者及员工的综合素质。

3.2建立科学规范的技术管理制度

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要充分发挥出技术管理的综合作用。通过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标准化工作,形成技术控制领导小组,制定出标准化建设与奋斗目标,在系统方面形成质量管理体系,抓好质量升级、技术达标、设备更新与维修管理,抓好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建立技术管理标准化的奖惩制度,开展多方面的竞赛活动,实行常态化管理,制定机电设备在保管、维修、改造、修理、配件计划等方面的全过程管理制度,完善综合设备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完善提升整个运行的效果。

3.3全面提升技术管理水平

煤矿企业领导应该重视技术管理,加强技术管理部门的智能作用,充实管理部门人员,同时,技术管理人员应多到现场考察,并及时向领导汇报检查情况,多提工作建议。煤矿企业领导应该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机制,授予职权,统一管理。制定机电管理规章制度权、编制部署机电工作计划权、设备配件分配权、制止违章作业权、追查机电事故权、检查评比考核奖罚权、机电业务骨干调整调动工作监督权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