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41:5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家庭养生保健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一)主要理论研究成果
近年来,伴随育龄妇女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养老保障压力增大已经成为需要高度重视的基本国情之一。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阶段,自“十六大”以来的一系列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精神中,“关注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命题。在2009年正式试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之前,实践操作层面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就已形形,兼容并包。学界关于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各个层面的研究也比较丰富,从多个层面展开。相对于农村的其他社会保障制度而言,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较为完善一些,但是地区间的差距也十分显著,保障水平很低,制度不稳定,共济性差(韩玉堂、管谊、刘志诚);也有人认为应“根据区域差异和农村劳动力分布状况,分层分类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养老问题”(曹信邦、裴育)。
在浩繁的研究成果中,认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应从计划生育家庭起步的不乏其人,并认为应探讨适宜的计划生育与养老保障结合的路径(何律琴);应以保障农民的利益为目标(车晓端、王嘉彦);也有研究认为应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养老模式(李新京、李忠、邓行舟);并就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经济供养体系进行对策建议(郑韩雪、胡继亮);有人认为应结合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即已提到的“开展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社会保险试点’,工作(张夜湘、周美林)。更进一步的工作则有对江苏省傈阳市农村计划生育社会保障机制建设的探讨(张国平、蒋海清、宋君);对贵州省庆余县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制度的调查及对实施方案的测算(武家华、吴士勇)等。这些研究极大地拓展了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研究的范畴,提出了鉴于我国经济社会尚不够发达,农村人口数量庞大的国情,在不可能“齐步走”地进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条件下,相对更容易被社会各界接受的渐进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路线图。笔者也认为,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优先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有助于体现社会公平,彰显基本国策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影响,进一步稳定我国来之不易的低生育水平。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实践探索
对城乡二元格局下农村在国家层面建设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空白的突破,在2009年9月完成,国务院的《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将在2020年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全覆盖。2009年底,全国27个省、自治区的320个县(市、区、旗)正式启动试点,覆盖农村居民约1. 3亿人,当年试点面达11.8%。2010年财政部将再投人25亿元,覆盖面将扩大到23% o《意见》的出台对占中国人口半数以上的农民构筑防范养老风险的“安全网”,对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理论研究进展的同时,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优先的社会保障建设实践业已在各地普遍开展,各类以“奖励、优惠、免除、补偿”为内容的政策的出台都蕴含一定程度的社会保障内涵。而真正突破的则在于国家人口计生委推出的部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奖励扶助制度也因此成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利益导向机制建设“三项制度”的重要内容。奖励扶助制度自2004年开始实施,规定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中的独生子女领证户和两女节育户家庭,夫妇年龄达到60岁之后每人每年发放600元奖励金,2009年这一标准提高到了每人每年720元。这一制度的实施具有显著的计划生育家庭优先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色彩,通过微观制度建设改变了生育子女对家庭的经济影响,少生者得利,具有比较明显的对基本国策倡导的示范效应。在笔者的调查中,广大群众、党政领导干部和人口计生工作者均对奖励扶助制度给予很高评价,认为这是政府让利于模范执行计生政策家庭,减少计生家庭后顾之忧的制度创举,增加了计生“两户”的福利,并极大地降低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
在“新农保”开始实施之后,“新农保”与奖励扶助制度的双重享受无疑将使计划生育家庭获得相对较为明显的社会福利和民生改善,但是在“新农保”建设中对计划生育家庭利益的考量也成为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和导向。在近年中央对农村和农民“多予少取放活”思想指导下推出的多项惠农政策中,“新农保”无疑是最具长远社会效益的社会“安全网”和“稳定器”,解决占人口半数以上的农牧民“老有所养”的问题,在中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在“新农保”建设中是否体现对基本国策的倡导和响应具有显著的导向作用。在计划生育家庭优先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实践中,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实践具有很强的标本意义。
二、肃南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践探索
肃南县隶属甘肃省张掖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一线,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120公里,总面积2. 4万平方公里。全县辖6乡2镇、9个国有林牧场、101个村和3个城镇社区。全县人口3. 58万人,其中农牧民占70%。
肃南县地广人稀,县域经济社会事业较为发达,是全国“百强”民族县之一,教育、卫生、城市规划、社区建设等工作都与经济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切实注重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2008年1月16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农牧村养老保险办法(试行)》开始实施,2008年底全县应参保的农牧村民为16227人,实际参保12768人,普及率78.6%。该项制度的出台早于全国的“新农保”试点2年时间,且待遇水平高于“新农保”的每人每月50元,分年龄类别享受不同的待遇给付水平,最低达到了每月80元以上。
(一)肃南农枚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
肃南模式的农牧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坚持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理念,体现出几个明显特点。
第一,在制度模式上,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按照现代社会保险制度最普遍通行的制度设计,从而确定了这一办法的长期性和社会性、现代性。规定2008年缴费标准按照2007年度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人5000元的10%缴纳,每人每年缴纳500元,其中个人缴纳70%即350元,财政补贴30%即150元。个人缴费部分全额计人个人账户,财政补贴的30%中,1/3(10元)计人个人账户,2/3计人社会统筹账户。
第二,在资金筹集上,明确了政府的保障责任。规定在制度建设初期,社会统筹基金用于支付参保人员养老补贴和个人账户余额不足时所需支付的养老金,社会统筹基金由县级财政兜底。
第三,在缴费形式上,实行差别费率制,坚持缴费与待遇相衔接,多缴多领的原则。缴费金额和年限按照年龄分布,规定45周岁以下的农牧民参保,按年缴费;年满45周岁未满60周岁的参保人员,达到规定养老年龄时,缴费年限不足巧年的,按照到龄当年的缴费基数,一次性补足后,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年满60周岁不满65周岁的参保人员一次性缴费3000元、满65周岁不满70周岁的参保人员一次性缴费2500元、满70周岁不满75周岁的参保人员一次性缴费1500元后,享受养老保险待遇;75周岁及以上农牧民可不缴费直接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享受的养老保险待遇则规定,满60周岁未满75周岁的参保人员月领取养老金100元,75周岁及以上的参保人员月领取养老金80元。不满60周岁的参保人员到领取年龄时,养老金计发办法为:月领取养老金标准二养老补贴(100元)+个人账户累计额/139。
第四,充分体现了农牧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高度相关性。在根据现有发展水平确定待遇水平的基础上,规定养老补贴标准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适时调整。
(二)肃南农枚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彻底改变城乡二元的制度安排,缩小了城乡差异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办法(试行)》的出台,在甘肃省同样具有标本意义,因为迄今甘肃省具有城镇户籍且无固定收人的城镇居民尚无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安排,而肃南县已于2008年12月启动该项制度的建设。就《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办法(试行)》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农牧村养老保险办法(试行)》的文本来讲,表现出很强的共性,如同样坚持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理念,同样经过对缴费和待遇给付水平的科学测算,可以充分保证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的“刚性”特征。同样坚持了以保障基本生活为目标、个人缴费与财政补贴相结合、缴费与待遇相衔接,多缴多领、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等原则。同样试图通过制度建设建立“低水平、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保障模式。同样体现了对于民生事业的关注,充分体现了政府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努力。
但是,比较这两项试行的制度,仍然可以发现其中体现的重要差别及由此折射下的肃南县社会事业发展时间表或路线图对我国长期以来延续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模式的突破,从而使其具有更加重要的标木价值。
农牧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优先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其显著特点。肃南农牧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出台和实施时间均早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牧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于2007年进行前期工作准备,以2008年1月1日为截止日期开始计算参保对象的年龄和相应的待遇水平。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于2008年进行前期工作准备,以2008年12月31日为截止日期开始计算参保对象的年龄和相应的待遇水平。其间有一年的时滞,肃南县全体人口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由此由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牧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三步走实现了全覆盖,而农牧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优先于城镇居民,突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各项制度建设都是城市优先的格局,城乡差异及其利益分配格局被完全打破。
三、肃南县计划生育家庭优先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对“新农保”制度的启示
在农牧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出台之后,为了体现社会公平,体现国策影响,进一步体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具体在农牧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办理办法中则充分体现了对农村计划生育“两户”家庭的倾斜,使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现为鲜明的“计划生育家庭优先”的特征。
(一)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制度优先
近年来,在人口计生工作中与基本国策形成冲突的一个很具负面影响的现象就是“生育获利”。由于各项惠农政策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在有些方面的衔接不够,新农村建设中以“普惠”为特征的多项民生政策设计中往往表现为按人头平均,人群全覆盖,这对于推进农村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自然十分必要,但是也造成了模范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两户家庭”由于人口少,在以人数为标准的资源分配中处于劣势,而一些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超生的群众反而由于家庭人口较多而受益,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贯彻实施十分不利。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实现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各项事业,且不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造成冲击成为新农村建设中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对其破解需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以人为本的全新制度设计。
肃南于2008年即开始进行探索。县政府出台政策,规定“凡参加了农牧村养老保险的农牧村计划生育‘两户’家庭,且年龄在45 - 60周岁的妇女,其养老保险金财政补贴每人每年200元”。2009年又进一步提高标准,“将每人每年补助2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补助260元,且财政补贴新增加的60元全部划入个人账户”。这一政策的显著特点体现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公平与效率”问题的全新思考,传统的社会保险理论一般都认为在社会保险制度建设中对公平的考虑毋庸置疑,而对效率的考量则主要体现在“自愿参加”,个人缴费是获得财政补贴的前提,以及个人缴费的费率和缴纳标准与到达享受年限后的享受标准的对应,即“多缴多得,少缴少得”。
在公平与效率兼顾前提下,肃南县对计划生育“两户”家庭的优先集中体现在2009年7月7日由县政府下发的文件《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提高全县农牧村计划生育“两户”家庭养老保险金财政补贴标准的通知》(肃政发仁2009 ] 29号)中。《通知》规定,为“解决农牧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问题”,决定在全面实行农牧村养老保险制度基础上,提高全县“两户”家庭养老保险金财政补贴标准。“从2009年1月1日起,凡参加了农牧村养老保险的农牧村计划生育’两户’家庭,且年龄在45 ~60周岁的妇女,其养老保险金财政补贴部分由原来每人每年补助2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补助260元,且财政补贴新增加的60元全部划人个人账户。”这就决定了与其他妇女相比,农牧村计划生育“两户”家庭的妇女在社会养老保险缴费中承担较低的义务,而在进人享受养老金的年龄段之后,享受标准则远高于其他妇女。在与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衔接之后,两项制度累加,“两户”家庭享受的补助和奖励金将会远高于普通家庭,体现出极为鲜明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通过微观的家庭制度建设,模范执行计生政策的家庭优先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计划生育家庭成为政府支持下享受较高社会福利和经济扶助的令其他群众羡慕的“特殊人群”。
(二)肃南县计划生育家庭优先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对“新农保”制度实施的启示
2009年和2010年是我国试点“新农保”制度的关键年份,各地的试点将对民生改善和“新农保”的制度完善起到关键作用。社会保险制度最显著的特点是其“刚性”特征,享受待遇的给付标准只能上升不能下降,这就决定了在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农民占一半以上的条件下只能以“低标准、广覆盖”为基本原则。
1、人数多、寿命长这一基本特征显示,老年女性群体在整个老年队伍中举足轻重,在实现健康老龄化过程中有明显的示范作用。能否倡导她们积极开展养生保健是衡量老龄工作成效的重要条件,是检验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
2、丧偶率高,寡居者多,使老年女性政治、经济、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困难,孤独无助,忧虑悲伤,容易产生精神空虚、情绪低沉、性格乖戾及其他心理疾患。关心帮助她们学习养生保健理论,遵循养生保健规律,重视养心养神,就能消除心理疾患的困扰,走出生活逆境的阴影。
3、生活自立能力弱,经济状况差,使不少老年女性无力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患病不能及时医治,若能搞好养生保健,就能少生或不生疾病,降低医疗支出。同时,利于积极参加劳动,特别是60-70岁的老人能够老有所为、创造财富,就可提高自身在家庭中的地位,改善生活环境,减轻经济和精神负担。
二、 老年女性养生保健现状及误区
特点:1、各地老龄委、老干局、老年大学及老年活动中心等机构重视老年女性养生保健工作,积极开展适合老年女性特点的养生保健活动,使老年女性养生保健活动有声有色,丰富多采。2、自发性的老年女性养生保健活动发展势头良好,追求健康长寿,重视养生保健的气氛已经十分浓厚,为整个老年女性群体的养生保健做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促进作用。3、心理平衡术、情绪调节法、忍让养心法等养生保健秘诀开始在老年女性中通俗化、普及化。生活中遇到矛盾烦恼能自行调节,自我保健。较好地处理婆媳矛盾、家务纠纷等问题,利于健康文明的家庭生活。4、百岁老年女性的昭示作用十分明显。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中女性占2/3,这除了遗传因素的影响外,同她们平时奉行养生科学密不可分。她们的健康长寿成为一道亮丽风景,鼓舞更多的老年女性以及老年男性甚至中年人热爱卫生、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实践养生保健,挑战生命极限。
经深入调查,发现老年女性在养生保健方面存在误区:一是把练混同于养生保健。打着强身健体的幌子,蛊惑人心,残害众生,蒙骗了许多善良的老年人。至今仍有极少数老年女性和中年妇女还在迷信,值得我们警觉,并需艰苦细致地搞好教育工作。二是把封建迷信混同于养生保健,近年来,全国各地建坛修庙成风,求神弄鬼盛行,特别是农村封建迷信活动频繁,在一些地方十分猖獗。其实质就是搞迷信的巫婆神汉打着保平安、保健康的旗号蒙骗愚弄百姓。受害人数最多、中毒最深的依然是老年女性和中年妇女。三是奉行养生科学却不吃药。有些老年女性片面认为养生保健就是忌口,有病不需要吃药。她们明白人的许多疾病是吃出来的,讲究饮食卫生,进食按时按量,但过于谨慎和偏执。不食肉、蛋,不喝奶,甚至不吃姜蒜葱韭,一味地拒荤食素,久而久之使营养失衡,体质下降。
三、 改善老年女性养生保健环境的基本思路
在@次会议上,还强调,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那么,如何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无疑从《健康人生 快乐百年》(第3版)透发出的阵阵新意中,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诠释和解读。
该书首先详细诠释了“心胸有量,动静有度,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的“养生四有”,这是马有度教授在国内创造性地提出的中华保健四大基石,这一养生学说和保健观念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体现了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的内涵,并对中华传统养生精华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提炼,展示了中医养生的大智慧,不仅非常符合国情,而且具有十分浓重的东方色彩,堪与西方四大健康基石相媲美。这可以说是一新。而其后由此派生的“养生四贵”、“养生四善”、“养生四童”、“养生五化”、“养生之本”,均为前人未曾表述过的养生精言妙语,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可谓新中出新。
翻开该书首页,“传承中医养生精华,展示当代保健新知”一语,提纲携领,向世人展示了该书非常前卫的主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衷中参西,中西汇通,其中生存智慧、健康奥妙、长寿诀窍、寿星访谈、快乐法宝、寻医问药、警惕杀手、医药趣话板块,将东西方养生保健理念融为一体,贯穿始终,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与当今大众对养生保健的需求紧密结合,奉送了一份馨香味美、养分十足、取之不竭的养生保健精神大餐。这可以说是二新。
该书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有机结合,科学与文学融会贯通,用文学的语言讲科学的故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妙趣横生,行文流畅,应用面广,可读性和趣味性很强,并且根据读者需要,大到内容,小到装帧、字号等进行了精心设计和编排,既有权威性,更重实用性,使该书成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大众防病治病的有力武器。这可以说是三新。
该书编著者为我国首席中医健康科普专家,一直领军于我国中医科普界,许许多多的中医人正是读着编著者的书成长起来并成为我国中医科普的中坚,兼之该书集20位作者的智慧,将对繁荣我国中医科普创作起到巨大的推动、引领以及示范带动作用,还将对我国中医科普人才的培养产生深远影响。养生是中医科普的重中之重,中医养生学就是中医的预防医学,该书必将为打造更多善治“未病”的“上工”发挥难以估量的重要作用。这可以说是四新。
【中图分类号】R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514-02
一?调研情况综述
调研人数:共发放问卷966份,收回有效问卷923份,无效问卷43份,有效率为95.55%?其中男性占41.98%,女性占58.02%?年龄在25岁以下的占29.01%,26―40岁的占34.57%,41―60岁的占25.93%,61岁以上的占10.49%?受访者的职业,农民占13.04%,工人占12.42%,企事业单位者占32.92%,个体经营者占12.42%,退休人员占9.32%,学生占19.88%?年薪收入,1万元以下者为24.54%,1万元到3万元者为26.38%,3万元到10万元者为25.15%,10万元以上者为3.07%,无收入者为20.86%?
调研内容:包括受访人的基本信息?对中医养生的认知态度?生活习惯?精神调养?术养方式等方面?
分析采集到的数据后表明,受访者对中医养生的认知态度受到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的影响较大,养生保健的行为有较大差异?此次调研比较直观地反映出了济南长清地区各类人群对中医养生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模式?
二?中医不同养生方式在社会各类人群中的运用现状
2.1食疗在社会各类人群中的认知现状
食疗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方式,受到社会各类养生群体的青睐?超过半数的人都注重食疗养生,并认为食养对养生有所帮助,愿意身体力行?收入和学历较低的人群如农民?工人,一般不太在意食疗养生,多满足于普通的一日三餐?企事业单位工作者?个体经营者?学生会受工作环境?学习性质的影响,饮食往往不规律?
2.2行为养生在各类人群中的运用现状
作息作为人体生物节律的一部分,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调节有着重要意义?农民?工人?退休人员等群体,大都有较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按时睡觉,不熬夜,睡眠质量也较好?农民?工人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大都从事较重的体力活动,休闲娱乐活动也相对较少;退休人员无工作压力,闲暇时间较多,且比较注重养生保健?企事业单位工作者?个体经营者?学生等群体,有时会由于工作繁忙或者一些生活问题,导致作息很不规律,经常熬夜甚至通宵?
2.3形养在社会不同群体中的运用现状
运动作为养生的辅助手段,对养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民?工人?个体经营者群体由于工作性质,基本没有时间来锻炼身体?企事业单位工作者?退休人员?学生群体,只是偶尔通过慢跑?打球等类的普通体育锻炼来运动?极少数的人群通过太极拳?五禽戏?气功等中医传统功法方式锻炼?
2.4神养在社会不同群体中的运用现状
调养精神对养生起着高层次的作用?超过半数的养生群体,通过种花种草?旅游?登山等有情趣的生活方式来调节心情,放松精神压力?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群会通过绘画?音乐?阅读等艺术活动来调节精神?小部分群体则会通过站桩功?内养功?坐禅等中医方式进行精神调养?
三?调研综述
社会是由各类群体如农民?工人?企事业单位工作者?个体经营者?退休人员?学生等构成的?由于他们的物质基础?文化水平?认知能力等方面各有不同,加之工作性质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性,决定了各类群体对中医养生理念的认知和不同养生方式的应用情况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总体来说,农民?工人群体运用的养生方式较为有限,而且水平较低?而企事业单位工作者?退休人员?部分个体经营者,由于经济基础较好,养生意识相对较强,所以养生方式较为多样,水平也相对较高?
在食疗?作息?日常运动?精神调养等方面,不同人群的运用情况都不尽相同的?在术养的方式选择上,50.31%的人群没运用过术养方式?32.38%的人群运用过推拿?拔罐?针灸的方式,部分人群运用过药浴?足浴?器物刺激等方式进行养生?通过课题组在调研过程中的宣传介绍,超过半数的人群表示,愿意通过食养?行为养?形养?神养等方式进行养生?小部分人群愿意通过气养?药养?术养等方式养生?大多数人认识到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养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四?建议和措施
根据实际调研的结果,本课题组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政府应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加强对人民大众养生保健活动的引导,对有关部门给予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和扶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二是卫生系统及各级医疗卫生系统,定期组织专家团队督促?检查各项养生保健工作的落实情况,使养生保健机构规划化?养生保健系统完善化?医院?医学院校等应充分自身的优势,组织各类专家走进基层,宣讲养生保健的意义,教授养生保健的方式方法等?三是社会媒体等应设立养生保健专栏?专题,引领舆论导向?同时对各种宣传严格把关,规范化管理,严格防止不良机构和个人假借养生保健的名义,兜售假冒伪劣产品,坑害人民群众?
通过以上努力,希望不同养生群体都能加强养生保健的意识,学习相关的养生保健知识,树立正确的养生观念?日常生活中,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养生保健的实践中?每日坚持应用食养?行为养等方式进行保健,注重作息规律,每周有一定的运动量,并通过养花种草?读书看报等方式加强精神方面的调养,积极尝试各种养生保健的方式?只要各级部门积极引导,各类人群积极加强养生保健知识的学习并加以实践,相信会在全社会引领出一种大众养生保健的新风向和新潮流,让中国梦照进现实?
参考文献
[1]刘占文.中医养生大概念[J].今日中国(中文版).2003.53(10);66-67.
[2]郑帅.药食同源――中医养生之道[J].生命世界.2011(03);54-55.
[3]中医养生箴言[J].北京中医药.2008(06);421.
[4]姜惟,童园园.“治未病”的含义[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版),2002,18(4):209-210.
[5]吕述鹏,郭宏敏.中医食疗在老年人养生与防治疾病中的意义[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03);30-31.
[6]吴俊琦,吴俊涛,韩涛.中国古代医家体育养生思想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2);179-181.
[7]裴国清.《内经》气功“治未病”思想的学术渊及其对后世医家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8]曹娜.中医养生思想古今文献整理[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
[9]张玉苹.张仲景治未病思想探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07),32(7):443-445.
北方冬季寒冷,一些原产南方的盆栽花卉必须移入室内越冬,下面介绍几种在北方家庭常见的南方花卉越冬适宜温度。
米兰 以10-12℃为宜,过低易落叶,过高则顶芽容易萌动,长出细嫩枝叶,次年移出室外容易干梢,影响开花。
含笑 以5-10℃为宜,要注意适当通风,节制浇水。如室温超过15℃,则秋季已形成的花芽会提前孕蕾开花,但花的香味极淡,品质不佳。
山茶 以3-5℃为宜。山茶的花芽于夏秋之交已经形成,若不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休眠,则花蕾发育不良,如室温超过15℃,容易提前发芽而引起落叶落蕾,不能开花。
茉莉 以8-12℃为宜,温度过低易落叶,此时如果浇水不注意,过干易枯死,过湿易烂根。
桂花 以0-5℃为宜,温度过高易使部分叶芽过早萌动,抽出细弱枝条,消耗养分,削弱第二年的长势,并影响开花。
金橘、佛手等 以5-10℃为好。温度低于5℃而又浇水过量,易造成大量落叶,影响第二年的开花结果。温度过高则继续生长,枝细叶薄,第二年不开花或大量落花、落果。
从花卉术语中学会浇水原则
文/单民
扣水 扣水是指在花卉生长过程中,不浇水或少浇水以限制其营养生长,使养分得到积累,而利于花芽分化形成花蕾。适用花卉:三角梅、梅花、碧桃、、茉莉、冬珊瑚、佛手、橘子等。
回水 回水是指在头一天晚上施肥后,第二天早上必须再浇一次清水。它可以促进根系吸收养分,免受肥害。适用花卉:君子兰、山茶、白兰、茉莉、珠兰、含笑等。
拦腰水 “拦腰水”也叫“半截水”,是指盆土“上湿下干”,即上半段湿润,下半段干燥。由于土壤排水不畅导致盆土积水,浇下的水不能从盆孔漏出。
见干见湿 对于一些喜湿润的花卉如杜鹃、山茶、含笑、栀子、米兰等,就要按“见干见湿”的原则浇水,见栽培介质表层发白时就浇水,浇至湿润即可。
干透浇透 对于兰花、腊梅、天竺葵等喜干怕涝的盆花,就要按“干透浇透”原则浇水。要当栽培介质干了,才能浇水。“浇透”就是要使盆土上下全部浇湿透。
宁干勿湿 对于五针松、黑松和旱生植物,就要按“宁干勿湿”的原则浇水,要干透了才可浇水,切不可积水。
与《养生保健指南》为伴,其乐无穷
有幸结识《养生保健指南》快一年了,从刚结识时的“一见钟情”,到如今的“不离不弃”,她犹如我身边感情深厚的老伴一样,让人心舒气爽,其乐无穷。
有了《养生保健指南》,我感觉精神生活一下子丰富了许多,每期她有21个相对固定又异彩纷呈的栏目,百十多篇内容丰富多彩的文章,让我在阅读中既享受乐趣,又受益匪浅。
譬如:“老人护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文(2010年1期54页),使我知道了老年人如何护腰,从吃药、理疗、运动等八个方面介绍了注意事项。因为我有多年的腰疼病,用了许多方法都未治好,于是我对此文认真学习并坚持实践,不到两个月奇迹就出现了,我的腰疼病痊愈了,到现在未复发。还有怎样保护心脏和大脑,怎样护足等文章,读后都使我受益匪浅。
“健康红灯”、“多知多寿”、“名人养生”、“古代金典”、“私人医生”、“健康技巧”、“历史碎片”、“吃出健康”、“运动健身”、“两性健康”等栏目都是我每期必读且非常喜爱的栏目,读着这些栏目中的文章,就像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之中,让我知事明理、老有所获、老有所乐。
北京中医协会介绍,近几年国内已经掀起了中医养生的消费热潮,其表现在:一是,全国各地的卫视节目几乎都有关于中医养生的节目,而且收视率位居前列;二是,部分省市的药店开展了中医坐堂听诊业务,很多人都要提前一两周去挂号;三是,诸如中里巴人等中医专家出的书也屡创销售新高。
之所以中医养生市场会火爆,主要还和其可以起到预防疾病、保健作用有关,而且整体医疗、保健费用偏低。预估这个市场至少会持续火爆10―15年。
政策支持力度有多大
国务院自2008年开始在全国启动“治未病”工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10年提出推进中医药服务“三进工程”(进社区、进家庭、进乡村);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0年推出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中医刮痧师和养生保健师,明确表明没有医学背景的社会大众也可以从事中医养生服务;国务院(2010)5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要求: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鼓励有一技之长人员举办中医医疗机构;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11年度工作报告中强调:进一步完善职业医生和职业技能人员相结合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体系;国家卫生部规划用5―7年的时间,将抗生素的使用量从现在的87%降至5%,现有的医生将转攻预防保健,医疗机构将大力培训中医养生职业技能人员。
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表明了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巨大。
项目方资质如何
鄂州市中医医院1997年被评定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1998年又被列为湖北省示范中医医院。医院始建于1975年,目前占地面积32亩,建筑总面积达33000平方米,固定资产3000余万元,已具备中等城市一流水平的中医医院规模。
培训内容严格按照《养生保健师》教学大纲内容培训,有专业的培训场地和设备,技术和信誉绝对优于普通的培训机构。认证方式为全国统一考试,经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后,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颁发全国唯一含金量最高的《养生保健师》岗位能力证书,全国通用。
同时培训后的学员,鄂州市中医医院实行终身远程技术指导,包括医疗技术,客户服务,产品营销等免费服务,确保学员能100%开店成功。
注:全国通用的《养生保健师》涵盖刮痧师、针灸师、按摩师、美容师、营养师、足疗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八位一体。
学费高不高,学不会怎么办
据了解,目前鄂州市中医医院收取的培训费用约5800元(含教材费、报名费、培训费、考证费、住宿费等),学期一个月,考试合格发劳动部证书。本期未学会者,下期免费再学,培训学员终身免费远程跟踪技术指导。
投资到底有多大,风险高不高
之所以中医养生市场会火爆,主要还和其可以起到预防疾病、保健作用有关,而且整体医疗、保健费用偏低。预估这个市场至少会持续火爆10-15年。
政策支持力度有多大
国务院自2008年开始在全国启动“治未病”工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10年提出推进中医药服务“三进工程”(进社区、进家庭、进乡村);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0年推出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中医刮痧师和养生保健师,明确表明没有医学背景的社会大众也可以从事中医养生服务;国务院(2010)5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要求: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鼓励有一技之长人员举办中医医疗机构;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11年度工作报告中强调:进一步完善职业医生和职业技能人员相结合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体系;国家卫生部规划用5-7年的时间,将抗生素的使用量从现在的87%降至5%,现有的医生将转攻预防保健,医疗机构将大力培训中医养生职业技能人员。
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表明了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巨大。
项目方资质如何
鄂州市中医医院1997年被评定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1998年又被列为湖北省示范中医医院。医院始建于1975年,目前占地面积32亩,建筑总面积达33000平方米,固定资产3000余万元,已具备中等城市一流水平的中医医院规模。
培训内容严格按照《养生保健师》教学大纲内容培训,有专业的培训场地和设备,技术和信誉绝对优于普通的培训机构。认证方式为全国统一考试,经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后,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颁发全国唯一含金量最高的《养生保健师》岗位能力证书,全国通用。
同时培训后的学员,鄂州市中医医院实行终身远程技术指导,包括医疗技术,客户服务,产品营销等免费服务,确保学员能100%开店成功。
注:全国通用的《养生保健师》涵盖刮痧师、针灸师、按摩师、美容师、营养师、足疗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八位一体。
学费高不高,学不会怎么办
据了解,目前鄂州市中医医院收取的培训费用约5800元(含教材费、报名费、培训费、考证费、住宿费等),学期一个月,考试合格发劳动部证书。本期未学会者,下期免费再学,培训学员终身免费远程跟踪技术指导。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世界经济和社会生活日益现代化,人类的寿命逐步延长,健康问题层出不穷,如何通过养生保健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传统中医学历来重视养生保健,提倡未病先防。土家族医学作为传统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经验的自然科学”,对以土家族为主的各民族人民的生存繁衍、文明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拟探讨饮食起居,精神调养,形体锻炼等在传统中医学和土家族医学养生保健中的地位和作用,比较传统中医学和土家族医学在养生保健方面的异同。
1 传统中医学中养生保健的原则
中医养生文化历史悠久,在世界文化当中,中国人的养生学与其他民族相比,具有独到之处。中医学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把养生防病作为主导思想,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预防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1],是对养生的精辟总结。养生,又称为摄生、保生,即保养生命之意。“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2]。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的生命规律,寻找增强生命活力和预防疾病的方法,同时探索衰老的机理,以及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原则与方法的系统理论。
1.1 适应自然规律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时刻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只有能动地适应外环境变化,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才能延缓衰老和避免疾病的发生[3]。《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灵枢邪客》曰:“人如天地相应”指出人的生命活动是遵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而进行的,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这是四时养生之道[4]。
1.2 重视精神调养
1.2.1 避免不良刺激 避免外界致病因素的侵袭,是中医养生防病的一个重要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要尽量避免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对人体的影响。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中的不良因素等。其二,要积极地治疗躯体性疾患,防止其内源性因素的不良刺激。
1.2.2 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 《灵枢本脏》言:“意志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因而要求人们善于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通过经验认识及思想活动过程转移情绪感情反应,消除其不良刺激,保持良好的心境。
1.3 谨和五味 前人十分重视饮食养生,《备急千金要方》“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情爽志以资气血。”食养,亦需遵循一定的原则。
1.3.1 平衡膳食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而机体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则是多方面的。含有多种丰富营养素的食物可以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推迟衰老的发生,减少因衰老而招致的多种疾病。《素问藏气法时论篇》记述“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兽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要求食养中膳食的调配要尽可能地全面、合理、互补。
1.3.2 辨饮食之宜忌 强脾胃,节饮食乃第一要务。包括忌过饥过饱和饮食偏嗜[5]。《金贵要略》指出:“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之为害。……若得益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
1.4 防止病邪侵害 慎避外邪,是寓于养生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虚风贼邪避之有时。”(《素问上古天真论》)。其二是注意“避其毒气”,以防止其致病和“染易”。其三是实施药物预防等。《素问遗篇刺法论篇》中就已有“小金丹…,服十粒,无疫干也”的记载。
2 传统中医学中养生之道的措施
2.1 调神养生 “失神者死,得神者生。”(《灵枢天年》)故养生尤重调神,除四季调神外,还包括以下3个方面。
2.1.1 养静藏神 《素问痹论》曰:“静则神藏,躁则消亡”。《老老恒言》指出“养静为摄生首务”。养静的关键在乎节欲。如果过分的贪求声名物欲,可导致损正折寿。因而,提出了薄名利,禁声色,廉货财,损滋味,除佞妄,去嫉妒等要求。
2.1.2 动形怡神 动形可促进气血流畅,舒筋活络和协调脏腑功能活动,使人精神焕发,心旷神怡。尤其是人到老年后,通过适当的动形来怡神,静神,就显得更为重要。
2.1.3 移情移性 《临证指南医案》指出“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如:欣赏音乐,戏剧,歌舞,或读书吟诗,交友揽胜,种花垂钓,琴棋书画等情趣高雅,动静相宜的活动,可以起到培养情趣,热爱生活,陶冶情操,怡养心神的作用。人生际遇遭逢违乐之事再所难免,如能根据自身的素质,爱好,环境与条件,参加上述活动,常可自我解脱,移情易性,从而起到抗衰防老的作用。
2.2 惜精养生 包括节欲惜精、节及注意卫生等措施。自古以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说明性生活是必须的,是顺应自然的。由于性生活要消耗肾精,因此必须节制。《素问厥论》中更明确提出是损伤体质的重要因素,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故手足为之寒也”。由于过度,使之从“质壮”的体质转变为阳气衰于下的体质,充分说明节欲保精对养生的重要性[6]。
2.3 饮食养生 食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甲骨文记载看,有禾、麦、黍、稷、稻等多种粮食作物,已能大量酿酒。到了战国时期,终于有了关于食医的理论,标志着食疗的飞跃发展[7]。《周礼》中有食医记载,说明我国古代对饮食健康的关注程度已非一般。《内经》有“药已祛之,食以随之”的治病原则[8]。2.3.1 注意饮食卫生 其一是防止饮食不洁。其二是不要摄食腐败变质的食物或自死、疫死的六畜肉类,以免“饮食中毒”。(《诸病源候论》)
2.3.2 提倡饮食有节 食养中主张饮食有节制,提倡定时定量,防止饥饱失常。中医内科许多疾病的发病因素都和饮食无节制有关,这里的节制是适量的意思,不能吃的过多,但也不可过度节食[9]。认为“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吕氏春秋尽数》)食量则因人而异。
2.3.3 克服饮食偏嗜 克服饮食偏嗜是谨和五味以养生的重要内容,反应了平衡膳食,提倡全面合理营养的食养思想。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服偏寒偏热。二是克服五味偏嗜。五味养脏,各有其亲和性。如果长期偏嗜某种食物,易致脏气偏胜而功能失调,或形成“膏粱”之变;同时,会导致其它营养物质的匾乏而使机体失养,继发产生种种疾患。《保生要录论饮食门》中指出:“所好之物不可偏嗜,偏嗜则伤生疾;所恶之味不可全弃,全弃则脏气不均。”
2.4 传统健身术养生 传统健身术养生,如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等拳术及各种气功和武术运动等,以此来炼形、炼意、炼气,使身体“形与神俱”[10]。运动养生是中医养生的一个重要内容,但要求运动适度,做到“形劳而不倦”。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方能收到运动以养生的功效。
2.5 药物养生 药物养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它是通过服用或外用天然中药并借助其补养或通泻作用,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调和脏腑、通畅经络,达到益寿延年、祛病强身的目的[11]。补益扶正是药物养生的基本法则,调补肾脾是药物养生的中心环节。从保健防衰的益寿方剂来看,如《世补斋医书》中的首乌延寿丹,《外台秘要》的延年茯苓饮等诸方,其重点亦多在补益肾、脾两脏。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所载上品药物120种,注明久服“耐老”、“增年”、“长年”、“不老”、“不夭”等即达85种,其中包括人参、地黄、枸杞、女贞子等著名补养药[12]。
2.6 推拿、针灸养生 推拿养生是通过各种手法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和保健强身作用。主要体现在生物信息的调整和纠正解剖部位的异常等方面。《素问遗篇刺法论》中记载了预先针刺五脏六腑的原穴,可预防邪气侵犯脏腑,并认为:“是故刺法有全神养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故要修养和神也。”预先针刺使“补神固振,神气不散,神守不分”,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发生的目的[13]。
3 土家族医学中养生保健的原则和方法
土家族聚居在武陵山区,总面积约10万km2,北起大巴山,中经巫山,南过武陵山,止于南岭,是一条文化沉积带。“土家族正好分布在这条文化沉积带的中部,所保存的古代文化信息特别丰富[14]。”土家族医学以“三元学说”及气血精为理论基础框架,以毒气学说为病因学基础,以气血失调与冷热失衡为病理学基础,以“五诊法”为诊断学基础,以“七法”、“八则”为临床基本治则,具有别于传统中医学及其他民族医学的独特的医学学术特点[15]。其中包括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这些养生保健内容与土家人民的文化娱乐,体育运动,饮食,生活起居等密切相关,是民俗文化,民族气质,生产劳动等有机的结合,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卫生保健体系[16]。 具体体现如下。
3.1 歌舞怡情
3.1.1 民族舞蹈 土家族人能歌善舞,土家山寨也多为歌舞之乡。在土家民间流传的舞蹈种类颇多,这些舞蹈多是在生产劳动中慢慢形成,其舞蹈形式及表达内容与农事活动、日常生活、祭祀等活动密切相关。如摆手舞,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渗入,以土家原生文化为主体、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多元化风貌。其主要文化特征有:原生性、祭祀性、征战性、审美性[17]。
3.1.2 民族歌曲 歌也是在劳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民俗文化,其内容十分丰富。如劳动山歌、情歌、哭嫁歌等。哭嫁作为一种传统的婚俗文化,素有“中国式咏叹调”之称。以哭诉为主要形式,“哭”中有“歌”,“歌”中有“语”,形成了哭嫁歌中“哭、歌、语”三种元素相结合的独特音乐风格[18]。
3.2 运动健形 土家人的健身运动,是土家人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逐渐认识,创造的一种身心锻炼的养生方法。在劳动中讲究有度有节,反对蛮干闲散,以免伤神损形。其传统体育活动如武术、气功、踩高脚马、爬树等。这些方法能促进气血运行,经脉强健,三元协调,从而达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3.3 药食调补 土家民间食物种类繁多,土家人民也素有食疗的习惯。在土家族聚居之地,山中盛产野果,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尤其是人体必须的稀有元素,如猕猴桃、板栗、核桃、交藤等。土家医常根据不同的时节,合理调配膳食,选用既有营养价值又有预防保健作用的食物进食,促进人体气、血、精生机旺盛,三元脏腑功能健全,从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土家族聚居地区是茶叶盛产之地,喝茶养生也是土家人的习惯,常在茶中加入一些药物,对多种疾病有治疗和预防作用。如七叶参茶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油茶香味独特,极具营养价值,多用来招待贵宾。
3.4 起居有常 主要指起卧作息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一定的规律性。土家人在起居上注重早睡早起,以日出日落为期,与昼夜相伴,与四时相应,以保证睡眠,怡养心神。心神得养,则形体亦健,抗病之力亦强。
4 传统中医学与土家族医学养生保健的异同
传统中医养生学深受道教、《周易》哲学及《内经》的影响,从而创造了中医养生学的独特体系,为中华各族人民的健康作出了不朽的贡献[19]。而土家族医学的养生学形成深受山地文化、土家族以“良心”为基本特点的道德观、精神文化及泛神崇拜与梯玛文化的影响[20],同时又结合了土家先民与大自然不断斗争的结果而形成。但是作为一门经验学科,土家族医学也深受民族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传统中医学。在养生保健方面,土家族医学是以传统中医学理论为指导,结合该地区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虽然与传统中医学理论大体原则上有诸多相似之处,如强调运动、饮食、情志养生,但有其独特之处,强调以古朴的哲学思想为指导;医药一家;医护一体;药食同源;口耳传承;疗效可靠,尤擅蛇伤、骨伤科等。通过文体娱乐及生活起居等方面,把民俗文化,民族气质,生产劳动等有机结合。传统中医学养生强调“未病先防”[21],如传统的针、灸、按摩、药补等均可成为“治未病”的妙计良策。宋代太医窦材云:“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
总之,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人类寿命的逐步延长,我国老年化越来越严重,健康问题层出不穷,如何通过养生保健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探讨了传统中医学和土家族医学在养生保健方面的异同,以期达到强身健体,预防早衰、保健防老的效果。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养生保健,值得进一步挖掘与提炼,为新世纪的人类健康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谢玲.抗衰老与中医养生防病[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8,30(1):56.
[2]吴敦序.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83.
[3]吴忠祥,尹抗抗,谭达全.《浅谈黄帝内经》养生观[J].新中医,2009,41(1):112.
[4]李敏.老年养生应顺乎自然[J].老年健康,2008,(3):22.
[5]钟木生.《内经》论养生长寿之道浅述[J].新中医,2009,41(8):121.
[6]张恒文,余万桂,李玉和.浅析中医学养生法则[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2):1317.
[7]张海波.中医食疗之源流探讨[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26(2):15.
[8]南京中医学院医经教研组.黄帝内经素问译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16.
[9]吕述鹏,郭宏敏.中医食疗在老年人养生与防治疾病中的意义[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3):31.
[10]闫润芹,王娜.浅谈中医养生保健[N].科技健康导报,2008:30.
[11]张学梓,钱秋海,郑翠娥.中医养生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00.
[12]白永波,孙光荣.中医养生大全[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573.
[13]宋昳星,鲍毅海.浅谈针灸“治未病”及应用[J].新疆中医药,2009,27(3):24.
[14]田咏华.试论土家族医药学术特点[J].中医药通报,2003,2(2):110~112.
[15]正明.土家族研究丛书总序[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4.
[16]赵敬华.土家族医学概论[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37~38.
[17]罗岚.土家族摆手舞文化特征[J].群文天地,2009,(11):22~23.
[18]危静.浅析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点[J].科技信息,2008,(29):183.
养生保健九戒之一:戒懒
希望你能够勤活动,现在的青年都开始有富态的肚子,对身体不好。所谓的不要懒惰不是说你要勤于工作,而是你一定要持之以恒地适度运动。
养生保健九戒之二:戒过劳
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超过身体所能负荷,这是违背大自然的规律的。半夜不睡觉,免疫功能会很低下,中医讲这是胃气营血紊乱,阴阳不和,难免会生病。
养生保健九戒之三:戒烟
这不用多讲,香烟里面的尼古丁会对血管的内壁造成损害,不说得不得癌,对脑血管、心血管系统都不好。
养生保健九戒之四:戒怒
因为工作辛苦,心情有时候不太好,一发怒体内所有的内分泌都紊乱,肾上腺素分泌,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就会上升,血管就会痉挛。发怒,中医来讲肝气上逆,人也容易生病。年轻人不要肝火太旺,遇到棘手的事情要冷一下再处理。
养生保健九戒之五:戒欲
这也有几方面,不要太贪婪,比如说我要买房、买车,我要干什么,欲望太多失望也会很多,不平衡给身体带来伤害。还包括中青年的,也不要太多,要适度。
养生保健九戒之六:戒多食
年轻人胃气大,能吃,喜欢美食,长此以往肯定把胃气伤了。另外,容易引起高血脂、高血压、痛风。青壮年现在这样的问题很多。
养生保健九戒之七:戒酒
就是不要嗜酒无度。少量红酒我们认为是活血化淤的,对女性来说还有美容的作用。
养生保健九戒之八:戒不体检
有的年轻人单位组织体检都不去,你对你卡上有多少钱很了解,但是你对你身体里的状况却不了解,这是不好的。你的爱车经常去保养,人怎么不去保养呢?
养生保健九戒之九:戒有病不治
查了,高血脂、脂肪肝,认为没事,不治。有的人跟我说,我离死还很远呢。那不行,小病不治成大病,既花钱又浪费时间,所以一定要记住小病都要上医院,这样才能为自己的事业去奋斗。(穆漂徽)
坚持五不要远离男性不育
很多男性不育去医院检查,说是成活率低。专家指出造成男性不育的病因有很多,除了因器质性引起的男性不育外,很多都有是由于日常的不良生活习惯而引起的,如穿紧身牛仔裤、久骑赛车、洗澡温度过高、饮食单一缺锌少硒、经常进入厨房吸入油烟、久用笔记本电磁辐射等,这些习惯性的因素都是会导致不育的,远离不育,更要远离这些诱发不育的因素。
1、不要穿紧身牛仔裤。男性学专家和泌尿学专家认为紧身牛仔裤不但压迫男性生殖器官,影响正常发育,还因不透气、不散热,而不利于的生存。正常情况下温度要比体温低3 ℃~4 ℃。
2、不要久骑赛车。赛车车把的高度低于车座,重心前倾,腰弯曲度增加,会的、前列腺紧贴在坐垫上,受到长时间挤压后会缺血、水肿、发炎,影响的生成以及前列腺液和的正常分泌而致不育。因此,男青年不宜久骑赛车,每天不应超过一小时,保护会坐垫应用海绵套。
3、不要洗澡温度过高。正常情况下必须在34 ℃~35 ℃恒温环境中才能正常发育,洗澡时水温过高往往暗伏“杀机”。如桑拿浴时室温可高达70 ℃~80 ℃,比正常浴室温度要高一倍以上,很不利于生长,或造成“死精”过多而致不育。医学家从男子不育成因中获悉,一部分男子正是由于温度比正常人高2~3 度,不能成活。因此年轻人应慎洗桑拿浴,平时洗澡的水温也应在34 ℃左右为宜。
4、饮食注意不要缺锌少硒。微量元素锌可促进的活动力,能防止过早解体,利于与卵子结合,可见锌对生育有重大影响。硒也是人体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几乎全来自食物。日本医学研究人员观察男性不育1000例,发现37人的中硒含量不足。因此,男青年不可偏食,应注意多吃含锌、硒多的食物,如鱼、牡蛎、肝脏、大豆、糙米等。
5、避免吸入大量厨房油烟。近期有研究发现,厨房油烟中竟有74种化学物质能致细胞发生突变,导致不育,成为“家庭杀手”新“罪证”。他们发现喂服了厨房排油烟机油杯中的冷凝油的果蝇,细胞染色体的突变率为0 .54% ,并有2 .8% 的果蝇不育,这表明其生殖系统受到明显破坏。
(王韩宇)
笔记本导致男性不育
经常将笔记本电脑放在腿上使用,可能引发“烘烤皮肤综合征”,不仅皮肤会变色,出现斑点,而且这种慢性、持续时间较长的皮肤炎症会增加人们患上皮肤癌的几率。研究人员还发现,如果每天把笔记本电脑搁在腿上使用超过6小时,对皮肤的影响等同于阳光强烈照射。
另外专家指出,的生成需要维持合适的温度。将笔记本放在腿上使用,机器产生的热量会使男性生殖器区域温度升高。长时间下来,有可能导致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此外,坐姿不正确也会对男性生殖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专家表示电脑辐射对人体健康是一种潜在的积累型危害。使用时距离要适中,最好不要在床上使用笔记本电脑。避免时间过长,每2—3个小时应休息一下。使用后,应及时洗脸、洗手。晚上睡觉时,应该拔掉电源,或干脆把它放在卧室外。(白铁军)
男性能不能用妇科药
药物因其特殊性,对服用者有严格的界定,比如儿童和成人在临床用药或服用剂量上就有明确的区别。而针对成人患者的用药,虽然基本是男女通吃,但也有部分药物,被视为妇科或男科专用药,带有浓郁的性别色彩。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传统观念中的妇科用药“乌鸡白凤丸”、“逍遥丸”、“桂枝茯苓丸”等,也时而出现在男性患者的处方上,而被大多数人视为男性用药的“龟龄集”、“六味地黄丸”等,也被用于女性患者治疗。药物到底有没有性别之分?同样的药物,对男女产生的药效有没有差别?
药物本无男女之分 对症用药才科学
其实药物本身并没有男女之分。药理专家介绍,男女的体质不同,有些药物可能男女有所偏重,但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只要符合药理,所谓的男性药、女性药都可混用,不足为奇。一些女性特有的疾病、男性特有的疾病在“换”药服用后反而能起到很不错的效果。因此,临床上,医生经常会开些所谓的妇科用药给男性病人,或者把男科用药用于女性患者。
专家强调,去掉用药色彩,对症用药才科学。比如“乌鸡白凤丸”就是可以男女混用的药物。“乌鸡白凤丸”可以补气养血、调经止带,常被用来调理妇科的一些症状,但它是一剂阴阳双补的成药,使用范围很广,也可用于治疗男性不液化症、前列腺炎、阳痿、遗精和慢性肝炎等症。
中医养生馆针对亚健康人群以及各种慢性病人,用刮痧、拔罐、针灸、按摩、食疗等简、便、验、廉的传统中医药适宜技术,达到预防,保健,康复的效果。不打针,不吃药,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
项目优势
1. 政策支持。国务院自2008年开始在全国启动“治未病”工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10年提出推进中医药服务“三进工程”(进社区、进家庭、进乡村);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0年推出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中医刮痧师和养生保健师;国务院(2010)5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要求: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鼓励有一技之长人员举办中医医疗机构;逐步建立本文由收集整理和完善执业医生和职业技能人员相结合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体系。
2. 真实可靠的技能培训。目前,社会上有很多的养生馆、足疗店、按摩店等,虽然也打着中医养生的牌子,但真正通过正规中医专业培训的专业人员寥寥无几。而本项目方——中医院是国家三甲医院,培训内容严格按照《养生保健师》教学大纲内容培训,有专业的培训场地和设备,技术和信誉绝对优于普通的培训机构。培训后的学员,医院实行终身远程技术指导,包括医疗技术,客户服务,产品营销等免费服务,确保学员能100%开店成功。
3. 投资少,收益快,零风险。国家正规医院培训,无技术转让费,无加盟费。开店初期,有1-2名员工参加《养生保健师》考证班学习,拿到证书即可开业,设备投资就是几张理疗床,刮痧板,拔罐器,再购置一台全自动医用针灸治疗仪,设备投资加员工培训总投入6万元。开业当月就可盈利,年收入至少十万以上。
市场分析
中医养生已成为市场热点。据权威资料显示,我国颈椎病的发病率达10%,糖尿病人7000多万,血脂异常人达2亿,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达2.8%,各种慢性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慢性病单靠药物是不能根治的,由于药物的毒副作用,往往一个病治成了多个病。中医药适宜技术以其简单,方便,灵验,廉价的优势,能防治几十种常见病和慢性病,必将迅速走红市场。专家预测,到2015年,我国养生市场份额将近10000亿元,进入养生行业,永远不会淘汰,没有投资风险。
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文,用5-7年的时间,将抗生素的使用量从现在的87%降低到5%,今后大部分医生将转攻中医预防保健。这让中医养生产业在未来十年内都是医疗领域中的热门领域。
投资分析
开养生馆投资可大可小,以最小投资为例,开一家50平米的中医理疗养生馆,共计投资约6万元,其中房租1.5万元/年;装修1.5万;购买理疗床、针灸治疗仪、刮痧、拔罐、艾灸用具等0.8万元;2名员工技能培训费约1.2万元;进货1万元。
效益分析
养生馆的服务对象时亚健康人群,需要按疗程长期调理,销售模式以会员卡为主,单次消费68元;会员月卡800元;季卡2000元;年卡6000元。
若在1年内累计有100个会员,年主收入60万元。其中消耗材料费用、员工工资、水电房租占收入的65%,年纯利约20万元左右。
项目优势
1. 政策支持。国务院自2008年开始在全国启动“治未病”工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10年提出推进中医药服务“三进工程”(进社区、进家庭、进乡村);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0年推出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中医刮痧师和养生保健师;国务院(2010)5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要求: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鼓励有一技之长人员举办中医医疗机构;逐步建立和完善执业医生和职业技能人员相结合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体系。
2. 真实可靠的技能培训。目前,社会上有很多的养生馆、足疗店、按摩店等,虽然也打着中医养生的牌子,但真正通过正规中医专业培训的专业人员寥寥无几。而本项目方——中医院是国家三甲医院,培训内容严格按照《养生保健师》教学大纲内容培训,有专业的培训场地和设备,技术和信誉绝对优于普通的培训机构。培训后的学员,医院实行终身远程技术指导,包括医疗技术,客户服务,产品营销等免费服务,确保学员能100%开店成功。
3. 投资少,收益快,零风险。国家正规医院培训,无技术转让费,无加盟费。开店初期,有1-2名员工参加《养生保健师》考证班学习,拿到证书即可开业,设备投资就是几张理疗床,刮痧板,拔罐器,再购置一台全自动医用针灸治疗仪,设备投资加员工培训总投入6万元。开业当月就可盈利,年收入至少十万以上。
市场分析
中医养生已成为市场热点。据权威资料显示,我国颈椎病的发病率达10%,糖尿病人7000多万,血脂异常人达2亿,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达2.8%,各种慢性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慢性病单靠药物是不能根治的,由于药物的毒副作用,往往一个病治成了多个病。中医药适宜技术以其简单,方便,灵验,廉价的优势,能防治几十种常见病和慢性病,必将迅速走红市场。专家预测,到2015年,我国养生市场份额将近10000亿元,进入养生行业,永远不会淘汰,没有投资风险。
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文,用5-7年的时间,将抗生素的使用量从现在的87%降低到5%,今后大部分医生将转攻中医预防保健。这让中医养生产业在未来十年内都是医疗领域中的热门领域。
投资分析
开养生馆投资可大可小,以最小投资为例,开一家50平米的中医理疗养生馆,共计投资约6万元,其中房租1.5万元/年;装修1.5万;购买理疗床、针灸治疗仪、刮痧、拔罐、艾灸用具等0.8万元;2名员工技能培训费约1.2万元;进货1万元。
效益分析
养生馆的服务对象时亚健康人群,需要按疗程长期调理,销售模式以会员卡为主,单次消费68元;会员月卡800元;季卡2000元;年卡6000元。若在1年内累计有100个会员,年主收入60万元。其中消耗材料费用、员工工资、水电房租占收入的65%,年纯利约20万元左右。
中医“治未病”内容十分丰富,大致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大方面。所谓“未病先防”,即是指人体在未病之时,应注意防止疾病的发生,保持身心健康。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内经》可以说是肇其端者,书中代表性的论点有:“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涵盖了饮食、起居、劳作、心理、体育锻炼、顺应自然和避邪护身诸多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方面的内容。
后世医家秉承《内经》之旨意,对此作了不少发挥,如元代名医朱震亨在《丹溪心法》中专列“不治已病治未病”节,尝云:“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夫如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
所谓“既病防变”,乃指人体在罹患疾病之后,须及时予以控制,阻止病情的不良传变和蔓延。这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有明确的记述,如《金匮要略・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说:“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又云:邪气“适中经络,未流传藏府,即医治之……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古代有二个真实的故事很值得玩味和思考:《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问其故。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后五日,桓侯体病,使人召扁鹊,扁鹊已逃去。桓侯遂死。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甲乙经・序》载:“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汤勿服。居三日,见仲宣,谓曰:‘服汤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宣犹不言。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终如其言。”扁鹊、仲景,乃医中之“上工”,诊病能见微知著,治疗主张“得蚤从事”,观此二案,足以证之。
后世医家受此启发,在医疗实践中十分重视“既病防变”,如清代名医叶天士在《温症论治》中强调“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其注重预防性治疗,跃然纸上。现代名医姜春华教授遵照“上工救其未萌”之古训,提出了“截断扭转”的观点,极力主张在疾病传变过程中,须采取果断措施和特殊功效方药,直捣病巢,及时阻止和扭转病势向不良方向蔓延和扩散,不能被动地等待出现什么病证后才用什么方药,这显然是属于预防性的治疗措施,应予以积极评价。
应当看到,在《内经》“治未病”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中医养生保健理论和方法,内容极其丰富多彩,实用价值很高。如在养生具体措施上,华佗发明了五禽戏,据《三国志》记载:“广陵吴普、彭城樊阿皆从佗学。……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此外古人还创造了八段锦、太极拳等锻炼身体的方法。在药物养生上,历代医籍中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方药,堪称琳琅满目,异彩纷呈。在疫病预防上,就有避瘟丹、普济解疫丹、屠苏酒、辟秽丹等名方。在针灸方面,艾灸足三里是养生保健的一种妙法,谚云:“要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在按摩方面,擦涌泉穴亦不失为增强体质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它如吐纳导引、叩齿、栉发、咽津、药浴、提肛、足浴、药膳以及民间流行的“冬令进补”等等,都是我国自主创造、富有特色的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的方法,至今沿用不衰,有的还流传国外,为世人所掌握应用。
诚然中医养生保健方法适合于广大人群,但在具体运用上,又当区别正常人群、亚健康人群、中老年人群和有病人群等不同情况以及个体体质如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和瘀血质等差异,采取相应的针对性较强的措施,不能不分对象,千人一法。以冬令进补为例,应根据具体对象处方用药,不能投人之所好,概用补剂。若遇到纳呆腹胀、舌苔厚腻者,不加辨证地投以滋补之剂,与身体不仅无益,反而会引起不良反应,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笔者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愈趋激烈,工作和精神压力增大和饮食结构改变等原因,“亚健康”在人群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当前“治未病”和养生保健的重点应放在该类人群方面。因为“亚健康”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被人称之为“第三状态”,如何增强其体质,调整其机体潜在的不平衡状态,以免疾病的发生,或将疾病消灭在萌芽之时,确实显得尤为必要,更为迫切。再者中年人群的养生保健也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人到中年,多系社会的中坚力量,加上家庭“上有老下有小”,因此工作负担和精神压力较大,易使机体正气受到损伤和脏腑功能失调而出现病变,近年不少名人英年早逝,应引以为鉴。这些人群大可借助于上述中医“治未病”的养生保健诸多方法,以增强体质、改善亚健康状态,使机体恢复正常,防患于未然。
保健养生用啥糖
糖自古就被作为药物使用,或直接用于对一些疾病的治疗,或作为矫味剂,改变和中和一些具有刺激性药物的性味,以便被病人接受。传统养生保健或疾病治疗中运用的糖,大致有以下几种,
白糖:白糖味甘性平,有润肺生津之效,可用于对肺燥咳嗽、口干燥渴,中虚脘痛的治疗。
冰糖:冰糖是由白糖提炼而成的冰状结晶物,与白糖性味相同,有补中益气、和胃润肺之效。古方书中有用它治疗咳嗽、多痰、口疳和久疟的。
红糖:红糖是从提炼的粗糖中制成的,既保持了甘蔗原本的营养,又有一股类似焦糖的特殊风味。粗制的红糖几乎保留了蔗汁中的全部成分,营养成分比白糖要高很多,其含钙、含铁量以及维生素、微量元素含量,都是蔗糖中最高的。它具有益气、缓中、化瘀、消食的作用,最适宜于妇女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使用。
饴糖:饴糖是用米、大麦,粟或玉蜀黍等粮食,经发酵醣化制成的。饴糖有软硬两种。软者为黄褐色浓稠液体,黏性很大,称胶饴。硬者系软糖经搅拌,混入空气后凝固而成,为多孔之黄白色糖饼,称白饴糖。药用以胶饴为佳。
饴糖味甘性温,有缓中补虚、生津润肺之功,常用于对劳倦伤脾、里急腹痛,肺燥咳嗽、口渴咽痛、便秘的治疗。祭灶时节,适逢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天寒地冻、风急干燥之季,选择食用饴糖,确实是符合中医防病健身原则的积极举措。
糖虽甜蜜也别过食
无论是从机体生理需要还是从药、从食的角度去认识,食糖对人都是有益的。但食糖过多,又会给身体带来危害。比如,小儿龋齿,佝偻病及食欲减退、肥胖症,成人的糖尿病、脂肪肝等,均与食糖过多有关。中医认为,有阴虚内热、湿热阻滞,症见腹胀、纳呆、便秘、口干苦、舌苔厚腻者,不宜多食糖。
此外,服用龙胆酊,健胃散,小儿散、龙胆大黄合剂等苦味健胃药时,也不能加糖或食用含糖高的甜食。因为这些药物帮助消化的机制正是苦味刺激末梢神经的结果,掩盖了苦味就使药物应有的作用丧失,就没有治疗效果可言了。
糖养生方举例
传统养生保健方中用到的糖,以冰糖、红糖和饴糖为多见。下面介绍一些经典的糖养生方:
冰糖炖雪梨:先从雪梨的上端切出一个小盖,挖去雪梨的内核,然后将适量(根据食用者对糖的口味决定)冰糖纳入,盖上小盖,放入陶瓷碗中,再把碗放入锅内炖蒸,水开后15分钟即可食用。本方适宜于秋后气候干燥之时养生保健。对自觉五内火盛、口干舌燥者,以及慢性咽喉炎症、风热咳嗽者,则四季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