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

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2:0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

篇1

二、家长管理中心在我国农村推行的可行性分析

(一)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的普及率低

学前教育服务提供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导致农村学前的普及率低,在罗志福等人的研究中,6 个样本县农村19 万 0-6 岁儿童中,0-3 岁儿童没有接受过任何学前教育,因为没有托儿所之类面向 0-3岁婴儿的早期教育服务机构,在 9.5 万 3-6 岁的学龄前儿童中接受幼儿园教育的仅为 1.4万,农村学前教育机构数量不足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在农村举办家长管理中心可以从数量极大缓解学前教育服务机构不足的现状,提高农村的学期教育普及率。

(二)农村学前教育机构数量不足

虽说最近几年学前教育发展的大环境已经有所改观,公办幼儿园的数量也在激增,政府在公办幼儿园的办园力度方面也有所加大,整个国家学前教育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在此过程中城市和县成的公办幼儿园数量增加、且分布范围日益合理。但是,农村的学前教育机构数量却没有明显变化,特别是农村公办幼儿园的数量没有显著变化,不能及时满足农村适龄儿童的入园需要。如果在农村举办家长管理中心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弥补农村学前教育机构不足的现状,满足农村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

(三)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农村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是幼儿园,学前早教机构几乎不存在。农村的公办幼儿园大多附设在当地的小学中,幼儿园的教师几乎都是小学中能力较弱的,不能给小学生上课的教师来担任,且这样的幼儿园一般班额很大,有时候一个班会有 100 多个孩子,造成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在农村举办家长管理中心,家长和教师配合工作,从某种程度上缓解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而且,现在幼儿家长大多是 80 后或者 90 后,文化水平也逐步提高,更能在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幼儿教师的指导配合幼儿教师做更多的工作。

( 四)我国和一些国家的做法

我国幼儿教育发展始终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学前教育的发展首先是在城市发展起来的,走的是一条从城市城镇乡村的道路,基本上是符合学前教育的发展规律的。90 年代中期之前,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当时提出的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是农村发展学前班、城市提倡和鼓励发展家庭托儿所。幼儿教育的发展思路和办法策略总体上还是比较实事求是,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机构家庭化和微型化。

三、家长管理中心在农村推行的保障措施

(一)对农村幼儿园家长进行专业培训

篇2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11-0042-0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原因,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一方面,在世界不同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另一方面,在同一国家或地区内部也存在着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和不同类型学前教育机构的差异等现象。导致世界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拟对世界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及原因作具体分析。

一、世界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1 学前教育普及率差异显著

当前世界各国用来表示学前教育普及率的指标主要有幼儿毛入学率、幼儿入学率、幼儿入园率等。幼儿毛入学率,又称为学前教育毛入学率,是指各国不论年龄大小,在各种学前教育机构中注册幼儿总数在正规年龄组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尤其是3-5岁幼儿)。幼儿入学率。又称为学前教育入学率,是指各国学前教育机构中注册幼儿总数在正规年龄组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尤其是3-5岁幼儿)。幼儿入园率,又称为学前教育入园率,是指各国幼儿园中注册幼儿总数在正规年龄组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尤其是3-5岁幼儿)。大多数国际组织采用幼儿毛入学率来表示学前教育的普及率,但不少国家尚未采用这一国际通用的指标,而是用幼儿入学率或幼儿入园率来代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采用“学前教育毛入学率”(幼儿毛入学率)来说明世界学前教育的普及状况。根据这一组织出版的《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2007)》,1975-2004年,全球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从17%增至37%。在发达国家和转型国家,学前教育毛入学率在1970年约为40%,2004年增至73%。在发展中国家,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学前教育普及率都很低:1975年,平均每10名儿童中有1名接受了学前教育;到2004年,增长到每3名儿童中有1名接受学前教育(32%)。可见,发达国家、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学前教育的普及率差异很大。

《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2007)》指出,从20世纪70年代起,世界学前教育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地区差异。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最快,现在已有3/4的国家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5%以上。而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尽管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前教育一直稳步发展,但其中半数国家的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至今仍低于10%。在阿拉伯国家,学前教育覆盖率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处于几乎停滞的增长状态。在亚洲地区,学前教育毛入学率已有显著增长。目前南亚和西亚大多数国家有1/3到一半的儿童接受了学前教育。与此同时,同一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学前教育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差异。例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学前教育毛入学率平均只有10%,而毛里求斯和塞舌尔接近100%:在亚洲,柬埔寨的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不到10%,而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基本上已普及学前教育;在北美和西欧,所有国家的学前教育毛入学率都在60%以上,其中有半数国家已达到100%。这些数字表明,目前世界上不同地区之间、各地区的不同国家之间,学前教育的普及率差异很大。

此外,在同一国家内部,各地区学前教育普及率的差异也很大。例如,2000年菲律宾全国0-6岁幼儿的平均入学率为4.8%,但各地区差异较大,首都地区幼儿入学率达7.4%,而Ⅱ类、Ⅷ类地区幼儿入学率仅1.4%。又如,2005年我国江苏省幼儿入园率为78%,浙江省幼儿入园率为86.5%,福建省幼儿入园率为84.82%,贵州省幼儿入园率为35%,云南省幼儿入园率为39.22%。可见,我国东部地区的幼儿入园率远远高于西部地区。

2 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差异明显

在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方面,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或地区与经济发展较差的国家或地区差距较大。一般来说,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或地区对学前教育方面的经费投入较多,而经济发展较差的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则较少。

例如。欧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生均学前教育经费支出也比较高;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相对来说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加上幼儿人数众多,生均学前教育经费支出处于较低水平,落后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只相当于国际经合组织统计的各国平均水平的5.3%,欧洲19个国家平均水平的5.2%(见表1)。

很多国家内部各地区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差异也较为明显。有研究表明:(1)1998-2004年间,中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水平的省际绝对差距正在逐年扩大,政府财政投入学前教育的公平水平低于学前教育民间经费的公平水平。这说明政府投入的学前教育经费不仅没有维持和促进学前教育的公平发展,相反扩大了学前教育的省际差距。(2)1998-2004年间,中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省际相对差异呈现如下趋势:①各省之间学前教育总投入的相对差距在这7年之中几乎没有得到改善。②中国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的省际公平状况没有明显好转。③中国学前教育各省、各地区之间的差距将会逐年扩大,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状况恶化的风险正逐年增加。由此可见,1998-2004年间中国各省之间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都较大,而且这种差异在近年内没有好转的趋势。

3 幼儿园教师资格与待遇差异显著

在幼儿园教师的资格和待遇方面,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异较为显著。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对幼儿园教师的任职资格要求较低,幼儿园教师的待遇也较低。与此相反,多数发达国家对幼儿园教师的任职资格要求较高,要求幼儿园教师必须受过高等教育或专门培训,幼儿园教师的待遇也比较高。

然而,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内部,各地幼儿园教师资格和待遇的差异也较为显著。在发展中国家内部,各地幼儿园教师资格和待遇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城乡差异和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差异。一般来说,在城市或发达地区。幼儿园教师的任职资格要求较高,幼儿园教师的待遇也较高;在乡村或不发达地区,幼儿园教师的任职资格要求较低,幼儿园教师的待遇也较低。例如,在中国,城市和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资格和待遇差异较为显著。城市学前教育机构的幼儿园教师除少数为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外,多数是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生,工作后又通过函授、自学考试等形式进一步深造,获得了大专和本科文凭。他们一般有固定的工资和奖金收入,生活比较稳定。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除少数是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生

外,多数是高中毕业生甚至初中毕业生、小学毕业生,或是教学水平较低和能力较差的被淘汰的小学教师,这些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幼儿园教师培训。他们的工资比较低,没有或很少有奖金,有的甚至还不能享受小学民办教师的待遇。

在发达国家内部,各地幼儿园教师资格和待遇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不同种类幼儿园教师的资格差异。首先,多数发达国家将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分开,对从事保育的幼儿园教师的资格要求较低,这部分幼儿园教师的待遇也较低;对从事教育的幼儿园教师的资格要求较高,这部分幼儿园教师的待遇也较高。其次,多数发达国家将5岁(或4岁、6岁)以上儿童的学前教育划归义务教育的范畴,从事这部分学前教育的幼儿园教师的资格要求较高,从事5岁(或4岁、6岁)以下儿童学前教育的幼儿园教师资格要求较低。例如,在美国,从事5岁儿童学前教育的教师与小学教师一样,必须拥有学士学位和教师证书,而从事5岁以下儿童教育的教师只要求拥有儿童发展副教师证书,或二年制专科毕业的副学士学位,少数幼儿园教师甚至只达到高中毕业程度。

总而言之,世界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学前教育普及率、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及幼儿园教师资格和待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学前教育普及率的显著差异是世界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最重要、最典型的表现;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显著差异既是世界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重要表现之一,又是造成世界学前教育普及率以及幼儿园教师资格和待遇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幼儿园教师资格和待遇的显著差异是世界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造成世界学前教育普及率显著差异的原因之一。

二、世界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

1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经济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石。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是造成世界范围内国家或地区之间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从世界幼儿毛入学率来看,2004年,发达国家和转型国家高达73%,发展中国家则只有32%。这一状况与发达国家或转型国家的经济实力高于发展中国家有很大关系。此外,在日本、法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学前教育的普及率已相当高,幼儿入学率已达到90%以上,但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等贫困地区,许多国家的幼儿毛入学率不到10%。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是国家或地区内部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以中国为例。总体而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和沿海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迅速,而西部、中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学前教育发展较为缓慢。这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而且,在我国西部、中部的一些省、直辖市、自治区内部,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学前教育发展也有一定的差异。例如,2005-2006学年,云南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昆明市,幼儿入园率达到69.64%,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昭通市,幼儿入园率只有19.08%。

2 文化传统各异

文化传统不同是造成世界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造成国家或地区内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欧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高,但受文化传统的影响,学前教育发展并不均衡。首先,欧美3岁以下儿童的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丹麦有将3岁以下儿童送到学前教育机构接受保育与教育的传统,因此,丹麦3岁以下儿童的学前教育发展比较迅速,大约50%的3岁以下儿童进入专为3岁以下儿童开办的学前教育机构,还有一些进入混合3岁以下与3岁以上儿童的学前教育机构。此外,法国和比利时也有注重学前公共教育的传统,因此这两个国家的学前教育发展也比较快。在法国和比利时,大部分3岁以下儿童会先进托儿所,3岁后再进幼儿园。而欧美其他国家。如德国、美国等,大多主张3岁以下儿童由私人照看,其中以(外)祖母照看最多,其次是寄放在有专业资格的家庭中或在幼儿家中雇保姆照看。因此,在这些国家,3岁以下儿童的学前教育发展缓慢,仅有2%-6%的3岁以下儿童进入公共学前教育机构。

其次,欧美3岁以上儿童的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法国、丹麦、比利时和意大利有重视学前公共教育的传统,学前教育发展较快。在法国,从1990年开始,几乎所有3-5岁儿童都进入公共学前教育机构(3岁99%,4-5岁100%)。在丹麦、比利时和意大利,80%以上的3岁儿童会在幼儿园、托儿所等学前教育机构中度过2-3年的时间。荷兰、德国和希腊也有送3岁和3岁以上儿童进入学前教育机构的传统,3岁儿童的入园率达60%左右。与这些国家相比,由于美国有在家照顾幼儿的传统,美国5岁以下儿童的入园率较低,进入其他学前教育机构的比率也较低。据统计,美国5岁以下儿童中接受家庭看护的达65%,只有35%的5岁以下儿童进入公共教育机构接受保育和教育。

3 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

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影响世界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受各国或地区文化传统或领导者的影响,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一般来说,重视学前教育的国家或地区不仅会加大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而且注重制定各项政策,以促进学前教育量的增长与质的提高。因此,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一般发展较快,超出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地区。

“二战”结束后,世界学前教育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国家是日本和法国,这与日本和法国政府重视学前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以日本为例。日本政府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四次制定学前教育振兴计划。其中第一、二、三次是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第四次为学前教育振兴计划。前三次的幼儿园教育振兴计划都对幼儿园教育未来几年的普及和发展作出规划。大大促进了幼儿园教育的发展。第四次学前教育振兴计划于2001年3月颁布,旨在保证幼儿入园率的同时,提高日本学前教育的质量。此后,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又于2004年12月了《关于幼儿教育、保育一体化的综合机构》的咨询报告,于2005年1月了《关于适合环境变化的今后的幼儿教育的应有状态――为了幼儿的最佳利益》的咨询报告,提出了21世纪初日本学前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总之,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学前教育,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不断调整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以促进学前教育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在日本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日本的学前教育发展很快:2005年日本5岁儿童入学率达到96.2%,其中5岁儿童入园率为58.4%,入保育所率为37.8%。与此同时,日本学前教育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注重幼儿园与保育所的联系,加强学前教育机构与小学的衔接,提高家长和社区的教育能力,并综合各种资源,促进幼儿发展。

篇3

1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是否接受学前教育对个体成长影响很大,在导致个体在学习能力、学习认知、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等诸多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对个体的成长产生很大影响。以学前美术教育为例,学前美术教育主要是加深儿童对于周围实物的了解,然后诱发孩子对于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在对孩子进行学前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老师主要角色是不断对孩子循循善诱,刺激孩子对周围实物的敏感,然后让孩子去进行思考和进行绘画,最后培养孩子的认知和绘画能力,还能激发孩子的丰富情感。孩子在学前美术教育中表达的最重要最真实的情感,是儿童对世界最初认识及感知。

2 保障学前教育公益性与公平性的迫切性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学前教育公平是教育起点的公平,没有教育起点的公平,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缺乏教育起点的公平,就难以真正构建教育公平和实现社会公平。在教育公平备受重视的大背景下,学前教育公平因其在教育公平中的独特基础性地位和作用而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焦点。学前教育公平作为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正在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懈追求的目标之一。国家应保障幼儿获得公平学前教育的权利,无论该幼儿的性别、种族、社会地位、家庭环境存在何种差异,幼儿都享有公平的学前教育权利和机会。就我国目前尚未全面普及学前教育的国情来看,确保幼儿学前教育公平首先要实现教育机会的公平,即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

我国对社会公平看得特别重要,这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内在要求。对学前教育,我们也应该实现它各个方面的公平性。学前教育公平不仅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能够体现一个国家对于公平的追求。我国对学前教育很重视,其他国家也是如此,一些国家甚至将其作为拥有福利性质的公共性产品,把增强学前教育作为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一种标志。很多国家对学前教育作战略性规划,如英国已把学前教育当成义务教育必须阶段,日本正努力使学前教育成为免费阶段。在这个全球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上,我国应特别重视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及公平性,保证每一位适龄儿童都拥有获得学前教育的权利,这样能大大提高我国学前教育质量。

3 促进学前教育公益性与公平性的举措

目前形势下,农村学前教育薄弱问题、城市幼儿园高收费问题、弱势群体儿童早期教育机会与质量问题等制约和干扰着我国学前教育公平的进一步实现。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还处于薄弱环节。这样就体现出教育环节一个比较缺陷的地方,所以社会应不断加大社会对于学前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学前教育公益性与公平性水平。

3.1 强化对学前教育的立法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社会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也就更加看重社会公平性问题。学前教育的社会公平性和公众的公益性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成分,所以我们应用各种措施来促进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可在我们整个教育阶段中,学前教育的任务、职能、作用、途径等还没有在我国法律之中有所规定,这也就说明学前教育的一些方面还没有强力的法律保障。随着我国公民法律和法制意识的不断提高,所以学前教育应该通过立法,使孩子的各种权利得到有力保障。对学前教育进行立法,也是保障它社会公益性和公众公平性的最根本和最基本的要求,这也让社会公众对学前教育立法的关注度更加提高。

3.2 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

将学前教育公平纳入国家法制体系,即国家应保障幼儿获得公平学前教育的权利,无论该幼儿的性别、种族、社会地位、家庭环境存在何种差异,幼儿都享有公平的学前教育权利和机会。然而,就我国目前尚未全面普及学前教育的国情来看,确保幼儿学前教育公平首先要实现教育机会的公平,即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以法律形式保障幼儿教育机会的公平,可以参考我国实行的义务教育制度。

一些发达国家通过一系列研究发现,加大对学前教育投入,获取回报比其他三个阶段教育回报更大,和其他公共性投入比较,获得的回报也更多。最后的回报能受益的会有孩子,也会有家庭,更会有社会和国家。最终的受益者当然还是国家,所以这也就要求国家应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不仅如此,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还能体现国家对公平理念的追求,且也有效提高了孩子更好质量完成学业。从上面可以看出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增加对于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重要性非常大。基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我们将学前一年纳入义务教育已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从学前教育发展历程来看,很多国家也都是从解决学前一年义务教育开始。实施学前一年基本免费教育能确保每个孩子教育起点的机会公平,这是学前教育公平的体现,此后再逐步实现学前教育质量的公平。

3.3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我国学前教育快速发展,但存在发展不均衡却十分明显,学前教育公平状况不容乐观,农村学前教育薄弱问题、城市幼儿园高收费问题、弱势群体儿童早期教育机会与质量问题等制约和干扰着我国学前教育公平的进一步实现。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学前教育公平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问题进行规定,以更为有力和规范的方式推进教育公平,无疑是我国目前促进学前教育公平的迫切现实需求。

对学前教育支持力度也体现了国家分配方式,有的地方的学前教育的民营化改革,这也表明国家分配方式存在着不合理地方,这就是对学前教育公平性的有力保障。我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就存在一些不对等的关系,这也就说明国家资源分配的不平衡。一些不平衡性就对我国教育的管理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应该加大对于民办幼儿园的监督力度,也应该更加侧重于对于民办幼儿园的监督。这就要求我们在总体上更加重视这些方面,在对民办幼儿园老师的各种素质和各种能力也应该更加重视。在学前教育的资源分配方式上,我们也应作进一步的改善,使得资源分配更加合理。对于欠发达地区学前教育,国家更应加大支持力度,不仅应加大对资源的投资力度,而且还应注重分配方式的合理性。

4 结语

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阶段,也是教育事业的开始,也奠定了教育的基础。所以政府应该加大对于它的投资,把更多的关注度都放在基础教育之上。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学前教育的公平是教育起点的公平,没有教育起点的公平,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缺乏教育起点的公平,就难以真正构建教育公平和实现社会公平。

参考文献:

[1] 杨卫安,邬志辉.我国学前教育公益性程度实现状况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3(12):202-205.

[2] 黄洪,朱盈盈.学前教育的属性、特征与财政投入[J].现代教育管理,2014(11):82-87.

篇4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民办幼儿园的兴起如雨后春笋,解决了我国幼儿上学难的问题,然而,据调查显示,在民办幼儿园多以保育为主,对于学前教育的教育性没有引起重视,另外,由于缺乏国家的扶持,民办园多以营利为办园目的,因此,当前的学前教育不仅缺乏公益性,还缺乏教育性。

一、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

1、对学前教育的公益性缺乏认识

在我国当前的学前教育学校体系中,有一大半是私立机构,和公立学前教育机构相比,私立教育机构得不到国家的扶持,周转资金主要依赖于幼儿的学费,因此,为谋求生存,私立学前机构开设的目的主要是营利,有的甚至收取不合常规的学前费用,这就导致了学前教育缺乏公益性。

2、学前教师的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

从整体上看,我国学前幼儿教师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这对幼儿接受教育是不利的,并且,学前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部分学前教师自身的学历较低,有的学前教育机构中还存在非幼师专业的人员参与到幼儿学前教育当中,教师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幼儿接受的教育质量不高。

3、学前教育缺乏教育性

在我国,有较多幼儿园课程的开设不够规范,课程单一,没有创造性,甚至有些幼儿园并不重视对幼儿开设课程,幼儿在幼儿园中的日常生活都是在简单的无目的性的玩乐中度过的,由于很多学前教育机构在上课期间不对外开放,而幼儿在对于受教育情况也不具备准确分辨的能力,对于幼儿课程是否正常展开,家长也不便于监督,这就造成学前教育存在随意性的特点,教育性不强。

二、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已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响应了我国 " 科教兴国 " 的战略要求,为保证我们的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祖国培养 21 世纪所需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完善当前的教育观念。

教育是每个人一生都在探讨的问题,良好的教育应从幼儿时期抓起,幼儿学前教育是为以后进入小学面临更大的学习挑战打下基础,良好的学前教育将对幼儿终生受益。

在学前教育中,通过科学安排幼儿的生活、预防疾病、平衡膳食、加强体育锻炼等措施,能够为幼儿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幼儿机体的机能及对外界的适应能力,确保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增强体质。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迅速发展的关键期是在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学前阶段,这一时期是幼儿发展智力、潜力、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时期,因此,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决定性作用。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在良好的外界环境下进行学前教育,能有效地激发儿童探究世界的学习欲望,对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起到良好的诱导作用。

适宜的学前教育能为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好坚实的基础。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是我国培养健康向上、全面发展人才的合理选择,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儿童学前教育的发展对塑造其完整人格,实施素质教育和主体性教育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三、保持学前教育教育性和公益性具体措施

1、将学前教育纳入基础教育的体系

在现阶段中,学前教育还不属于教育学制范围,因此,国家对于学前教育的投入较少。一些民办园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陈旧,且收费高昂,使得我国的学前教育的公益性严重受到损害。公办园由于基础设施好,导致竞争激烈,教育费用也在水涨船高,不管是公办园还是民办园,学前教育的公益性都有待提高。因此,国家要将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序列,加大公办园的财政投入。鉴于公办园整体上的教育性和公益性都高于民办园,因此国家可适当的扩大公办园的数量,这样不但能够解决适龄幼儿入园难的问题,还能提升我国学前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国家可对部分民办幼儿园进行扶持,改善其盈利性的办园目的。

2、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幼儿教育对于儿童的成长以及未来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学前教育要对儿童加强素质教育。适龄儿童接受教育,能够使他们明确是非观念,将他们向好的方向引导。学前教育的教育性是学前教育的根本。

应该在保育的同时,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能力,不能仅仅将幼儿园当作托儿所。可以通过一些游戏,使他们在快乐中完成对周围事物的初步认知。要根据幼儿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挖掘他们的智力。加强对幼儿的引导,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为以后升入小学打下基础。

3、提升教师素质

在对幼儿实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前教育的总体质量。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中扮演者着重要的角色。

为培养男童的男子汉气质,培养他们刚毅的性格和不怕吃苦的能力,必须在教师素质提升方面下功夫,幼儿教师中要大力引进男教师。教师应注意的自己的一言一行,要自觉加强自身的修养,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才能。只有教师自身素质较高,才算是合格的幼儿教师,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前教育的教育性。

结束语:

由于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在各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教育性无法真正体现出来。这样不仅影响了幼儿学习的氛围,同时还影响了教学质量,应从将学前教育纳入基础教育的体系、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提升教师素质等方面加强学前教育的教育性与公益性。

参考文献:

篇5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已经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在教育事业受到空前关注的前景下,我国已经开始着重关注重视大众十分关注的学前教育问题。在我国的学前教育相关规定细则中,也已经将学前教育列入到重要议题中。在现在的教育活动中,学前教育的问题主要存在于没有满足两个特性,也就是公益性和教育性这两方面没有得到保证,对于学前教育来讲,教育的性质和功效没有得到实际的发挥。和国际上学前教育比较先进的国家相比,从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解决我国现在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且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方向。

一、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

我们现在所阐述的学前教育是指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的性质、功能和定位是国家对学前教育是否重视的重要体现,从某方面也体现这个国家的社会文明的程度。学前教育的现况如何,也展现了这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处于什么阶段。学前教育,也被称为幼儿教育,一般接受学前教育的人群年龄多在3岁至6岁。相关法律规定,我国的学前教育必须具备公益性和教育性这两个基本特性,学前教育必须作为一项公益福利事业发展。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大组成部分,是为了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所必须采取的措施。学前教育应该一直保持以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性质。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学前教育的公益性逐渐消失。学前教育在开办之初,就是作为一项公益福利的教育事业开展的,它的财政相关收入都是由地方政府拨款建设的。之后经过几个阶段的更改变革,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的受众者,很多幼儿都惠及不到社会政府的学前教育福利补贴。另外,因为我国承办学前教育事业的管理者并不理解,学前教育是一项具有公益性质的福利事业,导致我国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在逐渐消失。而且,近些年来,民办幼儿园逐渐增多,民办幼儿园的设施和师资都要强于公办幼儿园,导致很多家长更乐于将孩子送去民办幼儿园。而这些民办幼儿园并不能得到政府的学前教育经费补贴,所以也就导致了这些幼儿园几乎都是营利性的组织机构,这违背了我国开展学前教育的初衷。另外,学前教育必须保证公平公正,这是促进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的发展的初期阶段。一般来讲,任何国家教育的公平性与否都是由政府来主导的,但是我国的学前教育的公平性并没有得到保障。在我国的公立幼儿园中,家庭条件不够好的孩子并没有能力上公立幼儿园,只能选择一些入学费低的民办幼儿园,这就缺失了公平性。

二、正确认知学前教育的性质、功能和定位

从学前教育做得比较好的国家来看,它们的学前教育发展历程都是从慈善转向福利,再往教育的方向发展。而且,始终保持着学前教育的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研究发现,最具有公益性和福利性的事业就是学前教育,它涉及的范围也是最广泛的,也是最能产生效应的一项福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教育性分析吴悠摘要:我国有关于学前教育的法律规定说明,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学制的初期阶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学前教育的两个特性,也就是公益性和教育性来分析研究我国学前教育的现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学前教育是具有公益性的公共福利事业

从世界各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研究来分析,可以看出各国从20世纪,就已经开始将学前教育列为社会公共事业的一部分。因为每个国家的发展状况不同,国家经济状况不同等因素,导致每个国家的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也不相同。比如,在欧洲大多数发达国家,学前教育是作为完全彻底的公益事业来进行的,对它的财政补贴多来自公共财政收入。但是有些国家因自身条件的限制,学前教育还具备一些私人性质。但是不管是处于什么阶段,学前教育都是保持其公益性的特征。

(二)学前教育的效益可观性

对于幼儿来讲,学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进行义务教育夯实基础。有研究发现,在幼儿初期时,可塑性是非常强的。所以,各国非常重视学前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学前教育对于家庭也有着积极地影响。学前教育是针对幼儿的教育,这就可以改变母亲每天照顾孩子的现状,有利于改变整个家庭的收入,改变整个家庭的生活状况,促进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改善。

三、保证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教育性的措施

保障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教育性,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强合作,制定相关政策来管理学前教育机构,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大的方向。除了加强管理,制定政策来引导之外,政府应该及时解决学前教育的资金问题,保证学前教育的公平性,如政府可以设置专项拨款来保证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的早期教育,承办公立幼儿园,对民办幼儿园给予一定的补助,这些措施都有利于保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教育性。学前教育事业的开展,是一项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公益福利性事业,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所以对于学前教育的两大特性,公益性和教育性都是不可缺少的,我国的学前教育仍然处于摸索的阶段,政府应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来采取一些适用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措施,以达到保证我国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教育性的目的。

作者:吴悠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占兰.学前教育必须保持教育性和公益性[J].教育研究.2009.

篇6

中图分类号:G61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2-0037-01

农村学前教育是我国目前学前教育的难点和重点,它决定了我国未来农村人口素质的高低和新时代农村的建设水平。农村学前教育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的相关纲要规划提出,要重点普及农村学前教育,加快农村学前教育稳步发展。

一、目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现状

(1)在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家长对孩子受教育的意识不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的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学前教育没有一定的认识,领悟不到学前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目前很多偏远山村的家长仍未将孩子送到学前教育学校。有些家长只重视学前教育中孩子所接触到的语文、数学等课程,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天赋和兴趣。这些传统的理念,严重影响了孩子未来的发展和农村学前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

(2)师资力量较为匮乏,教师队伍稳定性较差。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极为匮乏,就整体而言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的素质、学历以及专业水平都有待提高。经调查分析,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的学历大多数为高中及以下学历,造成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因素是农村的生活以及工作环境较差,为教师提供不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农村教师的待遇远低于城市,教师的编制不能落实,连最基本的工资都得不到保障。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我国农村教师的流失情况较为严重。

(3)教育资源极为短缺,学校经费有限。农村学前教育与城市教育机构有着天壤之别,农村的一些教育设施无法满足孩子的教育需求。在农村,学前班几乎包揽了学前教育大部分的任务,而且我国农村学前班的数量一直在减少,甚至有些公办学前教育学校也在不断减少,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发展比较缓慢。由于农村的经济水平有限,一些学前教育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完备,满足不了学生身心发展需求。

(4)没有健全的管理体制和完善的运行机制。国家对学前教育愈加重视,农村学前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也就更加突出,学前教育的管理权归当地政府所有,而在业务上则是由当地行政教育部门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往往容易导致体制不明、责任不清等诸多问题,而且学前教育还不属于九年义务教育范畴,致使某些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轻视。农村学前教育在管理制度上涉及的部门比较多,容易导致农村学前教育在管理制度上出现紊乱,从而影响了农村学前教育的稳步发展。

二、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1)加强教师、家长以及孩子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理念。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很多人将目光移到了农村的学前教育上,开始关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全面提升教师、家长以及孩子对学前教育的认知程度,让他们知道学前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进而改变传统的理念,使农村学生的学前教育得到保障。

(2)依法办校,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立法制度。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制度仍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甚至出现各级政府责任不清、管理不明的情况。因此,加快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立法制度刻不容缓,通过立法明确学前教育的地位、性质以及发展策略,规范幼儿园管理。

(3)改进和完善农村学前教育的管理制度。我国农村经济普遍落后,而由政府成立的幼儿园相对较少,难以满足农村孩子接受学前教育的要求。因此,政府应该改革办园机构,增加幼儿园的数量,健全学前教育的管理制度,并扶持民办幼儿园,促进民办与公办学前教育的双向发展。

(4)适当提升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农村教师待遇普遍偏低,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才使得农村大量的教师流失,国家应该适当提升农村教师的待遇,让他们有一定的经济支持与保障,吸纳一些热爱儿童、业务精良并且有高尚师德的教师从事学前教育。教师对孩子的影响十分深远,建立农村教师培训机构,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达到国家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村学前教育之中,为农村学前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力度也有所加强。农村学前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的难点和重点,应加强教师、家长以及孩子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理念,依法办校,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立法制度。完善改进农村学前教育的管理制度,适当提升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如此,才能够促进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篇7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给予了更多关注,同时对学前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还要确保师资、教育资源的充足,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不够完善,其中政府责任审计的缺失成为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学前教育项目投入中对政府责任进行审计是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对学前教育投入中的政府责任审计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阐述了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投入以及政府责任审计现状;其次分析了我国学前教育投入中政府责任审计所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了学前教育投入中政府责任审计的建议。

1学前教育投入和政府责任

1.1学前教育投入

关于学前教育投入的概述,主要是指有关学前教育方面的投资,这一投资不仅包括社会、个人,而且包括其他形式,即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人们以不同的方式为教育事业提供人力、财力支持。目前我国学者对学前教育投入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将其界定为:学前教育投入主要是指以国家为主导、其他多种渠道为辅的体制,根据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投入到学前教育领域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人力资源主要包括发展幼儿园所需要的师资、管理人员等;物质资源主要是指对学前教育所需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教具等投入;而财力资源主要是指用于学前教育的一切经费。政府也通过各种途径,如资助、教师和教育资源等多种方式,为学前教育提供不同形式的资助。

1.2政府责任

我国许多学者对政府责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是对其内涵进行研究的过程,这主要从积极与消极两个角度出发。首先,从积极方面来看,政府责任就是要使人民的利益和福利得到切实保障而承担的责任。其次,从消极方面来看,政府责任指的是政府主体在履行其职责时,对此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则由政府机关来承担相应的责任。例如行政机关未按相关规定,履行其职责。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仍旧是归属于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是由国家或政府主导。通过利用法律手段来确保学前教育的政府责任,并对国家、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家庭所承担的经费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并给予特殊群体以优惠和补助,例如,在我国的《教育法》中对学前教育做了专门规定,同时在《义务教育法》中也对政府责任进行了明确,并通过法律手段确保责任更好的落实。因此在学前教育投入中,政府责任的审计、教育立法是非常有效的调控手段,能有效避免政府责任不明确、缺位、越位等现象,并起到了很好的监督和管理作用,确保在学前教育投入中,政府责任能真正落实到位,使学前教育事业有一个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为基础,促进其健康发展。

2学前教育投入政府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在学前教育投入中,政府责任的审计是非常有效的调控手段,能对学前教育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现阶段,我国政府部门也开始关注学前教育投入审计,但是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投入中,政府责任审计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我国学前教育投入审计仍然未受到高度的重视,由于责任审计会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并且在短期内无法看到效益,因此导致了部分地区的政府部门不重视学前教育投入审计。而且加上在学前教育投入中关于政府责任审计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非是短期内形成的,大多都是历史遗留问题,这就加大了改进难度,再加上责任审计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导致了我国学前教育投入审计受到了忽视。二是缺乏完善的政府责任审计体系。由于时代不断地进步,社会发展迅速,学前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虽然国家也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推动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但是与此匹配的相关经济责任主体的管理与监督却无法及时发展。管理能力与发展速度难以形成正比,于是对审计的要求也随着提高。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虽然学前教育相关部门制定了责任审计工作体系,但在具体的执行与实施过程中,却只停留在制度的表面上,形式化严重,难以按照规定严格地执行。政府部门对学前教育的监督往往是在事情发生之后进行的,事前、事中的监督并未涉及。由于审计的滞后性会引发不可估量的后果,从而失去了责任审计的意义。

3学前教育投入中的政府责任审计建议

3.1强化对学前教育投入中政府责任审计的重视程度

提高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的责任审计重视程度,上级职能部门要从自身实际的具体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制定出科学、合理、可有效控制的责任制度,同时建立公平、公正的奖惩体制,从而提高责任审计的重视度。政府还应加强对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不定时为相关责任审计人员提供培训的机会,加强责任审计理念的宣传力度,使全体审计人员正确认识责任审计的作用以及价值,树立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地与审计部门合作,做好对学前教育投入工作,真正把政府责任审计落到实处。同时要使所有人员都能够以法律法规为依据,按章办事,这样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责任审计工作的实效性,在保证政府责任审计充分发挥作用的同时,促进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除此之外,政府需要把学前教育投入审计和其他的经济活动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作用。总之在学前教育投入中,需要不断地加强政府的责任审计,提升政府审计机构的职能,不断地强化学前教育投入中政府责任审计,确保政府责任审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3.2构建完善的政府责任审计体系

要保证学前教育投入中各项工作能有序开展,就必须建立完善的政府责任审计制度,使责任审计工作做到全方位、系统化、协调统一。第一,科学合理的设置审计单位的岗位,做到各岗位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责任到人,坚持分片包干,专人专岗,确保责权分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第二,明确对学前教育投入所涉及的各种经济活动的相关流程,对每一个业务环节都有准确的了解和掌握,预测以及评估各个经济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确定好引发风险的关键点,第一时间制定出风险应对的措施以及方法,确保风险防范的有效实施。第三,构建部门间各级牵制、沟通机制,使各个部门、各层级间的信息沟通更加畅通,运作效率也会大幅度地提高,同时还能够使学前教育投入中涉及的各个重要部门、人员在互相牵制下,独立完成工作内容。针对一些部门或人员如有违反规定的行为,要给予严厉的惩处,避免相同错误的发生。第四,以不同部门为主体,对各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比如涉及教学与科研的部门,二者职能不同,工作内容不同,在进行审计的时候可根据职能、性质的不同,采用量化标准完成评估,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3.3优化责任审计工作方式

篇8

学前教育是人生初次接受正式学校教育的重要学习时段,是学校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基础,对个体一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同时对社会扶贫、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乃至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等方面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然而实际状况却差强人意。

在立法方面,学前教育仍有空白。目前有关学前教育的专门的法律法规与其他各阶段的教育相比严重滞后。随着学前教育对个体全面发展、国民素质提高等重大意义的日益彰显和人们对其公益性认识的不断提高,我国政府把学前教育立法事宜提上了议事日程。

在财政方面,国家和政府对学前教育的关注从未停止。近10 年来,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呈现一个绝对上升的发展态势,足以看出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其地位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但通过查阅有关数据,发现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与其它教育学段仍相距甚远,实质上并没有改变学前教育的弱势地位。

学术界的关注度也是一个衡量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通过搜索中国知网和三种教育综合类期刊近3 年相关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三大教育阶段文章数量,得出学前教育相关文章数量历年来始终低于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可见,学术界对学前教育的研究相较中小学和高等教育阶段而言还远远不够,存在很大的探索空间。

二、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必要性

优质的学前教育对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错过学前教育这个关键期会给幼儿带来难以弥补的影响。在我国已经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新形势下将学前教育逐步纳入义务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这种必要性源自以下三个方面:

( 一) 有利于保障学前教育的公益性

世界各国为了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保障教育公平,正致力于积极施行免费学前教育。免费性是义务教育的最根本特性,是实现义务教育化的核心内容。我国一系列有关学前教育的法规文件规定,学前教育具有公益性这个基本特性,而公益性和免费性紧密相连,所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学前教育的公益性。目前,学前教育乱收费现象大量存在,各类额外费用给家庭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导致家庭需要承担的教育费用越来越高。甚至,学前教育陷入一种以金钱数额高低来区分教育好坏的不良境遇。此外,自2013 年11 月起,我国全面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以增加社会劳动力数量来达到缓解老龄化社会压力的目的。

各界专家和学者曾预言随着二孩政策全面实施,我国新生人口在短期内会出现堆积现象。根据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2014 年和2015 年的人口数据显示,其实际结果和专家的预测大相径庭,不但没有出现堆积,而且其数量远远少于预计结果,实际是二孩政策遇冷了。那么,遇冷的原因是什么? 随即,有关部门展开相关调查,并于2016 年2月22 日,在全国首个222 二孩家庭日暨二孩家庭关键数据会上公布了我要生二孩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24 000 多户二孩家庭中,有七成选择要有钱,可见经济问题的确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要卸下家长的心理重担,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应建立学前教育投入与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获得国家财政大力支持,减少家庭经济支出,为幼儿公平地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打下基础,从而最终达到保障学前教育公益性的目的。

( 二) 有利于减少学前阶段教育不公平现象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不断上升,人民生活质量逐渐提高,社会进入一个稳步向前发展的阶段,人民群众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日益增高。其中教育公平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学前教育公平问题更是引起各界人士的热烈讨论。目前,这种不公平性主要体现在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上,具体表现在:

第一,城乡差异导致学前儿童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不均衡。在资源相对贫瘠的落后地区,学前教育受教育财力、地域条件、师资力量、体制等因素约束,没有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有关调查显示,在内蒙古东部偏远的农牧区, 80. 0%以上自然村落内,3- 5 岁儿童没有机会接受任何形式的学前教育,而在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城市里,学前教育机构则随处可见。这种城乡差异直接影响了幼儿接受正规学前教育的机会和受教育质量。为保障所有幼儿接受公平的学前教育,必须缩小现存的城乡差异,而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它有助于使城乡学前教育趋于一致,帮助所有适龄儿童平等享受到受教育的机会,且可以较好地保证教育质量。

第二,家庭经济收入高低不等,导致学前儿童在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上差距悬殊。这一问题在流动人口子女中体现得较明显。由于就业相关政策的引导,我国劳动力转移人数明显增多,伴随着这一现象,出现了新的问题,即流动人口子女面临入园难、入学难的境遇。就幼儿入园接受学前教育而言,在现行幼儿教育体制下,社会力量兴办的幼儿园已经成为主要的幼儿教育机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金总有追逐利润的本性。这种现实状况往往让在外务工人员面临不堪重负的经济压力,其子女面临着被送入收费相对低廉、教育环境相对较差的幼儿园,甚至不入园接受教育的状况。而对于有能力负担学习费用的家庭,经济问题不足以成为选择好幼儿园的拦路虎,他们更多考虑的是学习环境、师资力量、学习资源等方面。由于经济悬殊导致受教育机会和质量的差异,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不公平,任其发展下去,必将发生可怕的家庭贫富的代际遗传现象,因为贫穷家庭的孩子一开始便输在了起跑线上。纵观国际社会,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已成普遍共识,教育具有反贫困反代际遗传的社会功能。正因为如此,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用相关政策法规对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其他服务性收费情况等进行刚性约束,可以减少甚至杜绝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 三) 有利于充分彰显学前教育的奠基性

我国学制体系经由多次改革,其中在20 世纪50 年代初由政务院颁布的《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中,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体系中。我国现行的学制体系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其中学前教育在现行学制中处于初级阶段,与其他三个阶段紧密相连,是整个教育体系中影响个人乃至民族未来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学前阶段接受教育的儿童,我们称之为学前儿童,一般在3 - 6 岁,习惯上也把这一年龄段的儿童称为幼儿。对于幼儿个体而言,学前阶段的身心发展是快速且具有奠基性的,而儿童的身心是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同时身心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活动的开展。幼儿的活动有三种基本形式游戏、早期学习和劳动。游戏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对幼儿整个身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并非幼儿自发,而是在教育者的正确组织和引导下得以实现。幼儿的早期学习与3 岁前不同,3岁以前,儿童的教育和教学几乎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所掌握的知识也略显杂乱零碎。而3 岁以后进入幼儿园,此时的早期学习在游戏中进行,许多研究表明,幼儿时期的学习潜力无限,所以学前阶段利用游戏为幼儿打好早期学习基础十分必要。除此之外,劳动在早期学习中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出于好奇和好动,幼儿对劳动产生极大的兴趣,但在初期,兴趣一般由劳动过程而非劳动结果引发,因而常常把劳动游戏化,此时更需要教育者的正确引导,使得游戏因素下降,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劳动的社会意义。

综上,学前阶段各类活动始终围绕游戏开展,首先,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是促进其智力发展的强有力工具,同时,儿童的各种感官在游戏时均参与进来,可促进其感知能力的发展;其次,游戏也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激发幼儿不断思考,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最后,游戏更是一种实际的道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和形成幼儿优良的个性品质。所以,游戏对幼儿身心产生的影响很大甚至可延续至人的一生。因此,向所有儿童开放的优良的免费的学前教育对孩子的未来甚至民族的未来意义深远。然而,我国目前的适龄儿童中,并非所有幼儿都能接受良好规范的学前教育,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两个现实问题。为保障所有幼儿都能接受较好的学前教育,为提高国家及民众对学前教育奠基作用的重视程度,应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中。这不仅有利于规范学前教育制度,缩小区域及贫富差距,而且会有力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幼儿进入下一阶段学习夯实基础。

三、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在当前,我国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主要表现在:

( 一) 教育政策相继出台

2010 年国家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 以下简称《纲要》) ,提出学前教育的战略目标,即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见表1) 。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从2009 年到2020 年,幼儿在园人数从2 658万人上涨到4 000 万人,其中2015 年在园人数要达到3 400 万人。距离《纲要》颁布时间已经过半, 2015 年11 月教育部召开新闻会公布学前教育中期评估报告。此次报告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部分地区,针对其学前教育发展现状进行评估,包括江苏、山东、江西、四川在内的6 个省和甘肃省58 个集中连片贫困县。评估结果表明: 自《纲要》实施以来,我国学前3 年毛入园率呈快速增长态势, 2014 年已经上升到70. 5%,相比2009 年同比增长19. 6 个百分点。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得知, 2015 年学前教育的毛入园率达到75. 0%,全国共有幼儿园22. 37万所,在园儿童4 264. 83万人。截止到2015 年,我国幼儿在园人数和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均达到并超过《纲要》所预设的目标,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学前教育的未来形势一片大好。继《纲要》之后,国家紧接着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旨在促进学前教育取得更好的发展。这些文件,在扩大教育规模、优化师资队伍、改善供给结构以及推进普惠性教育等方面有了很大成效。据

调查,从2010 年5 月颁布《纲要》以来,中央政府关于学前教育相关政策达40 项,涉及包括财政、公安、卫生、编办等对学前教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各个部门。虽然这些政策为学前教育事业保驾护航还存在不足,但在数量上,已经远胜过建国后至《纲要》颁发时的61 年间政府共颁行的35 项政策,这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成就。从国家政策角度来看,这为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开了一个好头,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国家应尽早做出规划,用政策加法规来引导学前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 二) 提高教育经费投入空间较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是一个国家向上发展的至关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也包括教育。当下,可用三个数据衡量我国的学前教育投入情况,如表2 所示: 一是2015 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6 420. 58 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 15%。然而,这个比例的世界平均水平为7. 0% 左右,其中发达国家更高,为9. 0%左右。二是同年学前教育经费为2 048. 76 亿元,占教育总经费的6. 2%。据OECD 的研究报告,匈牙利、法国和捷克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已经超过了10. 0%,而德国、英国、爱尔兰、瑞典、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投入比在8. 0% -10. 0%之间,其中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墨西哥投入比也已达到9. 7%,远远超过我国的投入比。三是2015 年我国GDP 为676 708 亿元,而学前教育经费所占比例仅为0. 3% ( 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为0. 4%) 。以上三个数据均显示我国的学前教育投入离世界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很大的距离,甚至某些方面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如今,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存在诸多障碍,症结多由各级部门和政府投入不足所致。所以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可以引起国家和政府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从而同心协力,加大经济投入,对于解决当前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决定性的意义。试想一下,如果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水平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将会有很大一笔资金投入到学前教育中,那么实现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十二年义务教育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 三) 其他国家经验可资借鉴

在联合国认定的发达国家标准中,要求人均GDP 应达到每年10 000 美元以上。我国正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2014 年我国人均GDP 为6 809. 1 美元,到2015 年增长至7 245. 9 美元,一年比一年更接近发达国家的人均GDP 标准,而发达国家走在世界的前端,其宝贵经验更值得我们借鉴。因此,我国的学前教育应当顺应国际趋势走向义务化。目前在国际上,已经有部分国家的学前教育正朝着义务教育的方向发展或者虽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却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具有义务教育的性质。而义务教育的核心特征是免费性,本文聚焦世界部分国家的学前教育实际情况,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是法国,实行完全免费制。法国实行的是普惠性的学前教育体制,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但却是初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初等教育以小学教育为主体,学制5 年,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而学前教育是初等教育的初级阶段,实施非强制性的免费教育,允许年满2 - 5 岁的适龄儿童就近入园学习。根据其免费性,我们可认为法国的学前教育具有义务教育的性质。

二是美国、英国,对部分年龄段学生实施义务教育。美国实行十三年义务教育制,全国所有公立学校( 从幼儿园大班到高中) 一律实行免费制。在美国,学前教育是分阶段进行的,教育模式有义务教育和私立教育两种,其中大班是义务教育,而大班以前的学前教育由私立机构负责。在英国,学前教育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设定,其中北爱尔兰地区4 岁以上儿童的学前教育属于义务教育,而除北爱尔兰以外的其他地区,5- 6 岁儿童的学前教育才属于义务教育。

篇9

1对学前教育发展产生制约的主要问题

经济的发展逐渐改变了对人才需求的要求,人才培养应从娃娃做起,不只是加强培养知识技能,也要培养创新精神及人格品质。世界各国都很重视人才教育,特别是幼儿阶段的教育,我国学前教育起步较晚,因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在开展幼儿学前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对于学前教育发展十分不利,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对学前教育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尽管很多家长将子女教育作为重点,也意识到教育关键,但也有一些家长对幼儿学前教育的认识出现一定的偏差,对素质教育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幼儿对事物比较好奇,此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应加强培养幼儿行为和人格。二是领导机构与计划的保障不足制约了学前教育的发展。政府部门近年来机构精简,很多地区教育部门的领导对于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部分地区的幼儿学前教育没有实行,导致学前教育政策空白,对当地幼儿学前教育产生严重制约。三是学前教育法律保障和政策规范不够健全。尽管政府部门近年来颁布实施了《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法规性文件,对于学前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但学前教育立法还处于偏低层次,而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等都存在全国性法律,因此,学前教育与其之间的差距还较大。四是对学前教育研究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在开展幼儿学前教育研究的过程中,还存着很多影响因素。国家近年来对幼儿学前教育加大了投入,也逐渐开始投入研究经费,但与中小学科研教育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幼儿学前教师的科研能力不强,也难以准确分析幼儿心理和行为,因此,在幼儿学前教育体制中需要加强理论指导及支持力度。

2加强学前教育的措施

一是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学前教育提高重视,对幼儿学前教育从思想上转变认识,从根本上加强管理政策,将其作为工作重点,坚持素质与人格培养原则,结合幼儿学前教育现状制定目标,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对幼儿可塑性加以利用,建立与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二是对学前教育加强立法。政府及教育部门应针对学前教育开展相关调研,并制定《学前教育法》,对学前教育责任、管理体制等问题予以明确,从而在法律体系下保证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三是对学前教育加强科研投入。对学前教育应加强科学研究投入,基于对幼儿心理行为和发展规律的深入观察,制定评价幼儿学前教育标准,研究分析其规律性,并结合幼儿特点制定相应政策,从体制上支持幼儿学前教育的研究。四是加强幼教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应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而逐渐提高,对幼儿教师队伍政府及教育部门应加强建设,提高招聘幼儿教师的要求,鼓励幼儿教师参加不同形式的培训,提高幼教队伍的整体素质。幼儿教师应提高责任心,转变思想观念,与幼儿加强互动交流,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进而促进幼儿学前教育的发展。五是改革目前幼儿园的办园体制。依托社区,结合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等不同形式的学前教育机构。随着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升了教育观念,可依托社区中的广大群众,充分利用各方面优势创造有利条件,改革现有办园体制,积极建立学前教育机构,使社区资源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以促进幼儿学前教育的良性发展。

3衔接幼儿学前教育与小学教学的建议

一是及时调整幼儿的生物钟。幼儿进入小学后,家长应及时调整其作息时间,在空余时间内督促其补充睡眠,早睡早起,在午休时间进行午睡,确保下午学习中精力充沛,使幼儿生物钟及时得到调整。二是使幼儿向往校园的心情得到激发。在一般情况下,幼儿内心世界既单纯又复杂,进入小学后,对新事物具有期待性,但周围人谈论小学生活,也使其内心世界受到一定影响,家长和教师这时应加强鼓励,灌输给孩子美好的校园场景,带领孩子对书包文具进行选择,使其对此具有一定认识,合理规划幼儿日常生活,多带领幼儿前往小学校园,使其提前感受校园氛围。在细节中激发对校园的向往,不能以校园生活吓唬幼儿,使其产生畏惧感。三是对幼儿自理能力加强培养。大部分幼儿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得到家长的过分溺爱,使其在学习中只知道玩,生活独立自主能力严重缺乏,甚至自己穿衣服、系鞋带等都不会。这对幼儿的未来成长十分不利。因此,家长与教师应一起努力,要求幼儿在生活中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对其不要过于溺爱,让幼儿多参加一些夏令营活动,使其在校园生活中提高独自处理事情的能力,才能有利于幼儿的未来成长。四是对幼儿初入小学时交际能力加强培养。在幼儿园学习中,幼儿对周边的伙伴比较熟悉,而进入小学后将面对很多陌生事物,新老师、新同学、新环境,若无法迅速适应并融入新集体,就易导致其在内心产生孤独感。在这些方面,家长和教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与幼儿进行交流,使其了解与人相处之道,也能多了解和掌握一些社交道理,特别是在幼儿园时容易与伙伴产生矛盾的幼儿更要提高重视,引导其与新同学进行和睦相处,不可因日常的小事就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教师也应利用一些游戏等手段,使幼儿逐渐形成团队意识,从而努力营造利于学习的良好环境。

4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幼儿管理和教育体系,因此应高度重视幼儿学前教育教学,才能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155-01

我国未来十年教育改革以及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从而为广大农村以及低收入人群提供均等的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到目前为止,我国3~6岁儿童有8000万左右,人口数几乎与整个欧洲国家儿童数量相等,然而,接受学前教育的比率还不到65%,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十分落后,其发展水平远远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儿童受教育的需求。为了能够突破这一瓶颈,建设和谐社会,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规范化以及普及化,推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必须采取相应的发展措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针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认识不足,经费缺失较为严重。我国农村尤其是一些较为贫困的偏远地区,因为思想观念过于陈旧,政府并不重视学前教育,农村人更不懂得什么是学前教育。因此,忽视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这对于儿童身心发展起到了一个消极的作用,导致了大多数的幼儿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与此同时,一些教育机构并没有多余的资金给予学前教育这方面,导致了学前教育机构发展较为缓慢,学前教育机构规模呈现较小的局面。

第二,幼儿园数量较少幼教师资水平整体偏低。农村幼儿园的数量严重不足导致教育不能满足当地儿童的学习需求。部分农村地区3~4个村落只有一个幼儿园,甚至很多村落都没有幼儿园,这样缺失的情况导致了附近的农村的孩子都要上这个幼儿园学习,既影响了教育的质量同时降低了幼儿园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因为政府机构的不重视和资金的缺失,导致了很多地区都自发的构建私立幼儿园。但是,私立幼儿园的不足在于只教授幼儿一些简单的知识、没有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导致了幼儿在学习的时候只是单纯的进行学习,并没有真正的学习概念,呈现出教育不足、学习效果不良的现象。

第三,家庭教育认识不足,幼小衔接困难。在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是最为主要的教育,在幼儿成长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家庭教育隶属于启蒙教育,但是从我国农村家庭学前教育的角度来看并不够重视,并且很多农民并不知道什么是学前教育,不理解也不知道如何为幼儿提供一个较好的家庭环境。

二、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策略

1、抓住机遇,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我们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学前教育资助政策,并且按照“地方先行,中央补助”的相关原则,已经在2011年的秋季开始,由各个地方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首先建立起了关于学前教育的相关资助制度。对入学困难的儿童、残疾儿童孤儿等予以入学的补助,并且中央的财政根据地方的具体情况也给予补助。这项政策的出台,可以很好的解决农村学前教育不到位的问题。所以一定要抓住机遇,合理的对资金进行支配,不断的完善农村学前教育的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的发展农村教育。

2、注重幼儿特点,形成农村幼教体系

首先,农村幼教的一日安排应该符合幼儿的特点。由于受到农村环境及条件的限制,农村幼儿不会像城里孩子那样娇气。因此,农村幼儿在入园后,老师应更加注重坚强、勇敢以及不畏困难的品质,可更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自理活动;其次,农村幼教的一日安排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地区性及季节性,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或者农村生活作为参照内容,不拘泥于单一的课堂教学,完全可以将教育融入到生活中,让幼儿积极地去探索。一般情况下,农村幼儿班集中教育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为宜,而户外的时间也不应该任意缩短与取消,应该采取动静结合、室内外交替、个人与小组活动替换等模式进行幼儿教育,真正创设有利于农村幼儿身心发展的幼教体系。

3、要优化师资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脑科学研究的飞速发展,学前教育理念的更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必然对教育者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应更进一步重视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与专业水平的提升。教育行政部门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按照规定,配齐师资,依据条例,严格招聘,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为农村幼儿园发展注入年轻血液 ,要面向社会多招录有幼教资格证及幼师毕业的新生力量,纳入当地财政编。为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提供完善的保障,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对学前教育倾斜普惠政策,吸引和稳定教师。此外,制定好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多层次、多种形式、多元开放的幼儿教师教育的培训体系,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改善教育行为的质量,切实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从而保障素质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得到全面实施。

篇11

1.1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符合国际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许多国家已经意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将其作为民族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广大儿童的发展作为国家发展和进步的需要,是国家长治久安、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美国、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中,比如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早已经将学前教育进行了长远的规划工作,早在30年前,美国就已经规定所有一岁儿童都必须接受一定的教育;日本也早以将适龄儿童的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的体系中来,并将义务教育年限延长至10年以上。可见,对于国际大国而言,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中已是大势所趋,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国际发展趋势的。

1.2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有助于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力度和关注程度,使得我国从事学前教育的幼儿公职教师的工作热情得到了充分的提升,其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可见我国幼儿公职教师逐渐在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然而,当今社会,我国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从事学前教育的非官方性教育机构,其雇佣的幼儿教师并没有被列入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公职教师行列,当然其也不会享受到公职教师的待遇和条件,这些教师一般缺乏工作热情和动力,一直处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边缘,很容易受到轻视。此外,由于学前教育非官方机构教师所处地位的尴尬,使得我国一些高校毕业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对于学前教育的就业前景比较担忧,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在毕业后从事学前教育的相关工作,造成了我国人力资源的极大丢失和浪费,同时也不利于政府对于学前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延续。如果能够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中来,使得从事学前教育的幼儿教师的地位得到了充分的提升,其工作环境和待遇得到了充分的保障,这对于提升其工作热情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事业中去,提高我国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从根本上提升广大儿童的教育质量,保障适龄儿童能够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

1.3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能够推动我国教育水平

在我国,教育资源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人力资源的投入;另一方面则是对于物质资源的使用。教育资源中的人力资源一般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师资队伍,而物质资源一般可以理解为是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配套设施。对于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形势而言,存在着许多教育资源不公平的现象,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很容易使幼儿在选择学前教育学校时面临一定的选择困难,也有可能会造成某些家庭负担压力的加重,从而造成幼儿受教育的不公平。如果能够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中,就能够将教育资源的平均化,使得教育师资结构得到很大的改善,各级教育学校之间的教育条件不断改善,推动实现教育公平,全面提升我国整体教育水平。

1.4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有助于促进规范管理

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可以有效推动我国学前教育的立法工作,各级教育部门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各项学前教育工作,确保每一名儿童都能够按时接受到完整的学前教育,而且各级政府可以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规划、政府经费投入、幼儿教师的待遇等内容作为其教育督导内容,加强对学前教育的有效管理和规范。通过对学前教育的监督和评估,能够实现对学前教育的综合管理,提高政府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保证广大儿童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方式的改革和完善,有助于激发广大儿童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习潜能,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优秀人才提供有力条件。

2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相关设想

纵观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和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不难看出,我国学前教育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市场环境、教育环境和个人私利等方面的因素,为了能够实现对学前教育的有效管理,我国政府考虑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有效确保学前教育的公平性和公共性。下面就目前我国实行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具体现状,简要分析其中可能面临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2.1“扶正”学前教育幼儿教师

纵观我国学前教育的教师发展现状,幼儿教师的待遇和权利都与其他公职教师有着很大的不同,其在社会中的地位也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不具备公职教师的身份,当然也就无法享受公职教师的基本权利,但是其履行的业务与公职教师相比相差较小。由于幼儿教师在待遇和身份上都有着较大的不明确性,使得其一直处在社会教育事业的边缘,并没有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甚至会受到轻视,这也使得我国学前教育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和信心得不到充分的调动,不仅影响到其个人的发展,而且不利于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开展工作。然而,一旦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中来就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来讲,可以对学前教育幼儿教师的身份进行明确,使其能够拥有公职教师的权利和待遇,其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也有了很大的保障,在保障其权利的基础上,也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广大学前教育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其次,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中来,能够使幼儿教师的地位得到有效的提升,营造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良好工作氛围,从根本上保证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为国家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此外,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中来,使得学前教育幼儿教师的身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的改善,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幼儿教师这一职业,也能够吸引更多的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到学前教育的领域中来,从而有效地提升学前教育的工作质量和教学质量,促进学前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儿童学生的全面发展。

2.2保证学前儿童能够接受平等的教育

可以说,学前教育是一个人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时期之一,是学前儿童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作风的重要阶段,因此,我国教育部门应该确保每位儿童都能够接受到全面的学前教育,对其以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中来,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视程度,更是对学前儿童接受教育权利的重要保障,而且根据不同地区的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对于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政策的实施方式和力度也不尽相同,其改善程度也有很大的不同,可以保证学前儿童能够接受平等的教育。此外,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中来,学前儿童就可以免费地接受学前教育,可以确保一些经济困难家庭的孩子也能够按时接受完整的学前教育,实现“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的教育教学理念,保证每位儿童的受教育权利。

2.3明确相关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大多数学前教育机构的相关制度还不够完善,导致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不利于对儿童实行全面的学前教育。当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中时,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就可以实现对学前教育的综合管理,规定学前教育的管理制度,提高学前教育的管理效率,并对学前教育幼儿教师的任务和目标进行明确和落实,并按照义务教育的相关规定对学前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改善,规范对学前教育现状的有效管理制度,确保广大儿童能够接收到良好的学前教育,为后期的义务教育学习奠定基础。

篇12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1.国家及地方政策的完善落实及学前教育机构的不断规范

国家对学前教育机构制定的相关政策仍需进一步得到落实,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应根据情况加以改善。例如,在公助民办等政策上,国家已投入资金及配套设施,如果不加以合理利用,则无法真正做到让人民受惠,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及相关单位切实将政策落实好。又如,在学前教育机构规范的改革上,可以参考俄罗斯的做法:自2010年10月1日起,俄罗斯开始实施新的学前教育机构卫生标准,即《学前教育机构卫生防疫工作制度、内容及组织方法》,对幼儿园班级设置、幼儿数量、幼儿娱乐时间、卫生情况等多方面提出了相关要求。

2.教育资源需要进一步均衡,提高师资水平

无论公办幼儿园还是私立幼儿园,根据城市规模和发展现状,都应当在数量、质量、地理分布、师资投入等方面趋于合理均衡;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状况,适当提高学前教育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工资待遇,使其更加有热情有信心将学前教育事业做好,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其业务能力方面的培养,可通过师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另外,还应关注城乡学前教育资源均衡、区域学前教育资源均衡等问题,改善农村等落后地区的学前教育条件,确保基本的硬件设施完备,师资队伍稳定,避免少数特殊利益集团独占公共教育资源现象发生,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

3.增加学前教育机构类型,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

借鉴俄罗斯普及学前教育过程中设立的形式多样的学前教育机构类型,如托儿所、幼儿园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增加学前教育机构类型,缓解就学压力。近些年来,我国幼儿教育经费占公共教育经费的比例一直处于很低的状态,公共学前教育经费的不足导致无法给民众提供公平的学前教育服务。学前教育在教育供给链条中处于基础地位,更应当确保学前教育在教育公平体系中的地位得到保障,加大公共财政在学前教育方面的投入。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不断提高学前教育经费占公共教育经费的比例,加大财政上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

4.加强学前教育机构的安全防范措施,避免危害幼儿身心安全的事件发生

近年来,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的安全危害事件频频发生,严重伤害了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更让每个孩子家长对学前教育机构的安全问题忧心忡忡。因此,幼儿园应当加强管理监督,加大安保措施,对儿童加强安全意识教育,阶段性地结合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有目的地提高儿童的安全危机意识。

5.给特殊儿童平等的入学机会,增加对应教育机构数量,加大社会扶持力度

学前教育阶段的特殊儿童应受到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应当重视特殊儿童的平等教育机会,确保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一样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此外,如果在学前教育阶段能够及时发现特殊儿童,由此在教育手段方面进行干预,还能有效地减轻特殊儿童在生活学习中的障碍影响,促其更健康成L。另外,公办与民办并举的办学方式也是增加教育机构数量的有效途径,鼓励并扶持民办办学教育力量可以有效地缓解因二孩政策带来的学前教育入学压力,更好地使更多适龄儿童接受应有的教育。

6.关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家中的孩子不再是独生子女,在他们的生活当中,周围的一切人和事不再只围着自己转,由此会导致出现某些心理问题,需要家长和老师给予帮助。为了避免孩子出现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等问题,我们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工作: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关注国家政策的变化以及解读,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调整教育手段、教育策略、教育内容;作为家长,要积极和学校沟通,配合老师营造出适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平等对待每个孩子,出现矛盾时不偏不倚,用自然的方式引导孩子适应这种转变,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

篇13

我国当前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相当大,在发展教育事业中也应当以农村的教育为重点,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更是教育的基础。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很大差距,农村学前教育的落实情况也存在着不均衡的问题,所以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也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在此形势下发展我国的农村学前教育首先要对当前农村学前教育有清晰的认识,以下笔者主要分析探讨制约农村学前教育的因素。

1 学前教育的保障支持力度不强

1.1有关学前教育的制度不完善

在政治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各地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行政管理机构普遍被撤销,造成了目前学前教育缺乏有效的管理组织进行管理和保障,同时在有些地区还硬性的对一些幼儿园进行了改制,使得学前教育受到了破坏。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各类社会力量所开办的私立幼儿园蓬勃兴起,但是对于这些幼儿园的管理政府相关部门也没有进行制度规范,对其开办资质、收费标准、教学条件等也没有相应的监管机制,导致当前阶段的学前教育存在混乱的局面。

1.2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政策、资金支持较少

在一些发达国家,政府承担者教育的部分成本,这是为了保障学前教育的高质量所提供的保障性措施,在政府的补贴政策下,教育机构也愿意选择优秀的教师人员和配备更加优质的设备进行学前教育,越来越多的高质量学前教育提供给适龄儿童是提高整个社会教育水平的前提和基础。我国政府在这一方面的作为却是非常少,使得我国的学前教育质量一直难以得到质的提升。

1.3学前教育的资金来源不足

虽然对教育本身的关注与投入都在不断加大,但是学前教育的经费却是这一范围内最为薄弱的,学前教育经费的比例占总的教育经费比例一直偏低,所以难以实现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快,入学的学前儿童也在不断增加,但是投入到学前教育的经费一直持续走低,没有足够的经费保障,学前教育尤其是农村的学前教育事业举步维艰。

2 农村学前教育自身的制约性因素

2.1农村的基层组织对学前教育不够重视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基层领导本身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就不够,所以在支持与办好学前教育方面也无能为力,加之学前教育不属于九年义务教育的范畴,国家也没有相关的拨款支持,单靠农村自身的力量进行办学,确实也是存在资金上的困难,所以农村的基层组织就将学前教育忽视了。

2.2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不够重视

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当前许多的农民都选择外出打工,将孩子留在农村,造成我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的儿童在教育上自然得不到重视,所以很多孩子适龄后也没有接受学前教育。此外,还有部分农村家庭确实经济困难,没有条件供孩子参加学前教育,这类问题在我国的边远山村尤为明显。

2.3市场化使得公办幼儿园发展艰难

在市场化的今天,政府鼓励对学前教育进行改制,进行多条道路的选择,但是有些地方对此有理解上的偏差,将公办幼儿园完全市场化处理,卖给私人,这样做的危害不单是造成了国有资源的流失,也造成了优秀学前教育师资力量的流失,推行市场化后,各种不同层次水平的幼师参与到幼儿教育中,造成师资资源的整体水平下降,使得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不断下滑。

当前许多农村幼儿园的教师学历水平都偏低,专业也不对口,现代的学前教育讲究专业性、科学化,但是农村学前教育在这一方面往往安排的是没有经过专业幼师培训和资质水平的人员进行教学,事实上只能对这些儿童进行看管。

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中最为基础的环节,也是平衡城乡教育水平的重要内容,应当得到重视,但是从目前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来看,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在发展中也存在着诸多的制约因素。对此,国家有关政府部门要对此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结合地区不同发展状况,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动员和利用好一切力量为农村儿童发展好农村学前教育事业,为农村儿童提供良好的学前教育条件,不断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与水平,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国.我国学前教育法规与政策的缺失和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5年02期

[2]徐雨虹.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学前教育投资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