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

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2:0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

篇1

中图分类号:P314文献标识码: A

一、地热资源分布及利用

我国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1] ,遍布30个省市和自治区,其中温泉出露最多的省是、云南、台湾、广东和福建,约占全国的二分之一以上,其次是辽宁、山东、山西、湖南、湖北、河北和四川等省,每省温泉数都在50处以上。

地热水作为新能源中唯一的地下矿藏,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与人民生活。

二、地热水利用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1、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地面沉降)

近几十年来,人类过度开采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地下水等直接导致了地面沉降,其中过量开采地下水是引起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如果超量开采地下热水引起水位下降[ 2 ] , 必然要引起热储层的压缩变形而导致地面沉降。羊八井地热田1983~1991年的监测结果显示, 热田南区地面沉降达276.16mm。天津塘沽、大港的地热开采造成的地面沉降约为6~10mm/a[ 3]。西安、昆明城区的地热开发也引起局部地区地面沉降,造成地面塌陷、房屋开裂等严重地质环境问题。

2、热污染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的地热井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多以单一利用为主,没有形成梯级的多次利用,尾水的温度仍然较高。特别是利用地热供暖后的尾水,如果没有采取地热回灌或是相应的处理措施,尾水的温度甚至仍能达到40℃,如北京延庆和天津等地。这些尾水排放后将会促使局部空气和水体的温度升高,改变生态平衡,影响附近生物的生长。热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一是使水中缺氧,水体更易发生富营养化,水生生物大量繁殖。二是随着水体温度的升高,会影响水生生物的正常生活、发育、繁殖,改变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如北京某大学在地热尾水的排放过程中,由于排放尾水温度达45℃之高,严重损害了该校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大大降低了活性污泥的处理能力,同时对周围的清河造成了局部的水体污染。三是水温的升高会使水分子热运动加剧,使水面上的大气受热膨胀而上升,加强了水汽在垂直面上的对流运动,从而导致液体蒸发加快,使陆地上失水增多,这对缺水地区尤其不利。

3、大气污染

地热水在排放过程中,H2S和CO2气体会排放到大气中,从而影响周围的环境。H2S气体对人体危害较大,浓度低时能使人恶心、呕吐和头痛,浓度高时可引起人的肺水肿、神经刺激症状及呼吸停止。较高H2S含量一般发生在高温地热田中、温泉浴室及井口周围。CO2有一定的窒息作用,最主要的是其对气候的温室效应。

4、水体污染

地热水的水质是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 由于温度对溶滤作用的影响, 地热水中氟化物、硫化物、氯化物、矿化度远比一般地下水高。未加处理的地热尾水直接排放会污染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我国地热水对地表水的污染在南北方的表现有一定的差别。南方雨水多,河水流量大,有限的地热水排入河水后,经河水稀释后,对河水影响不明显;北方降水和地表水少,受污染程度高。如河北省固安县的霸25井, 由于地热水的长期排放, 导致附近饮用水水源地的井水变为苦咸水[4]。此外, 过量开采地热水造成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 会造成浅部污染源从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直接进入深层基岩水体, 沿海地区还可能引起海水入侵。

5、对土壤和农作物的影响

地热水的矿化度一般比较高,渗入土壤后大量的盐类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和盐碱化,影响作物的生长。另外地热水含有一些有害成分和污染物,其中最重要的是氟。使用后的高氟地热水(地热尾水)长期排放,会引起附近地区土壤或农田污染。例如河北省河间县马16井因尾水长期渗入农田,使耕地变成荒地,不得不向农民赔款。土壤中氟含量的增多是否影响农作物的品质目前还不能定论[8] ,但是广东丰顺县研究结果表明高氟地区的农作物、蔬菜中氟含量高于低氟地区。

三、地热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热水资源,保障其持续利用,可以采取如下相应的保护措施:

(1)对地下热水资源进行勘查评估与管理。国家应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把地热资源作为矿产资源进行严格管理,科学规划、合理开采,才能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确保开采活动不带来负面环境影响。

(2) 加强地下热水动态和地面沉降监测,建立完善的地下热水动态监测网络系统。对地热井的流量、水位、水温及水质进行每旬监测一次,并对往期监测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及时了解本区域地热资源的动态情况。

(3)采用人工回灌技术。此技术目前被认为是各个国家普遍应用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地热尾水回灌,不仅可以人为地加快地下热水的补给速度或增加补给水量,而且还能保持热储流体的压力稳定,地热井的水量稳定,消除地热尾水对环境的影响,可延长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寿命,实现可持续利用。

(4) 对于热污染,控制和解决的方法较多。最好的方法是尽量采用梯级多次利用热资源来提高地热水的利用率,同时降低排放尾水的温度。如北京市北苑家园六区采用了地热梯级利用技术,该技术是将高温的地热水分多级利用,地热水经板换换热后的二次测温度能够满足供暖需求时可直接供暖,不满足需求时用水源热泵提升后再供暖。也可以通过回灌的方法,但需对尾水进行处理,使之符合回灌水的水质要求,不造成二次污染。

(5) 在地热尾水排放前进行处理。就目前北京地区而言,有地热井300多口,而现有回灌井仅有50余口,每年有大量地热尾水需要排放,因此尾水处理显得尤为必要。在地热尾水排放以前,应根据其尾水的水质情况,采用经济有效的地热废水处理工艺,净化废水,达到相应的废水排放标准,防止水体污染。

四、结论

地热开发可能引起地面沉降、热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一系列主要环境问题,所以在地热开发利用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地热能才能成为真正的“清洁能源”,从而实现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地热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黄尚瑶.火山温泉地热能.北京:地质出社,1986,140~141.

篇2

全球贸易事业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这也使得降低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危害的任务变得更加迫切。世界贸易组织(WTO)及其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WTO与环境有关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上。环境贸易措施主要是为了减少消费品在生产、运输、消费等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及在消费品的消费过程中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环境贸易政策对一个国家的环境质量与污染控制、外贸事业的发展及大型跨国企业的选址与竞争优势、国际分工等均有相当程度的影响。目前国际上的环境贸易措施对我国外贸事业发展的负面影响较大,也给生产商带来很大的经济和管理负担。

近期美国采取的环境贸易措施

消费品的环保性能

为了达到提高公众对各种消费品和其生产设施的环保性能的认识、帮助消费者了解消费品生产商在改善其产品和生产设施的环保性能方面所做的工作、引导消费者正确选择消费品、改善消费品的环保性能等目的,美国环境保护局最近成立了“消费品环保伙伴工作小组(Consumer Products Environmental Partnerships Working Group)”,负责规划及制定政府与商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方式,包括产品标签、消费者教育计划、环境资讯网站、产品监督计划及生产商认可计划等,该小组将针对个人护理产品、家居清洁剂、汽车修理用化学品、非农业用杀虫剂、非工业用胶黏剂和密封剂、气雾型喷漆、建筑用涂层等各种各样消费品进行工作。

新进口税

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都正在草拟有关气候转变的法案,法案可能提出征收新进口税来促使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参议院提出的法案是S.2191,该法案规定进口商需支付国际储备补贴(International Reserve Allowances),用来处理产品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假若进口商不支付该项补贴,有关产品将禁止进入美国境内。

货物运输

美国环保局于今年3月宣布了一项名为“可持续发展港口的远景、使命及策略”的新计划,目的是为了减少货物进出美国港口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该计划围绕洁净空气及廉价能源、清洁和安全的水、健全的社区和生态系统、全球环境、港口运输及具体实施,要点概述如下。

建立供应链模式以帮助付货人和运输公司于2008年12月或以前评估货运对环境的影响,制定企业的排放目标;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合作,找出及处理违规货物造成的环境和健康问题;为美国的主要港口制定一系列减排目标,着眼于港口营运和扩展及多式联运船队革新等方面;进一步准确计算全球各地航运产生的空气污染排放量,协助主要外国港口制定排放清单;在2008至2012年间,每年推行至少3项新技术示范计划,示范港口设备或港口运输设备的崭新减排科技,包括航运及多式联运运输模式;与美国贸易代表和其他部门合作,磋商及制定贸易政策和协议,以尽量降低国际贸易增长带来的不良影响。

美国环境贸易措施是一把双刃剑,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才是我们的出路

尽管美国制定的环境保护措施不全部是强制执行的,也有是自愿执行的,但是这些措施已经对在美国从事产品贸易的业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既要认识到环境贸易措施的合理性,也要防止环境贸易措施被滥用

合理的环境贸易措施对我国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和改善环境、节约资源、发展外贸事业等均有积极意义。如果产品的市场价格不能全部反映产品在生产、运输、储藏、消费等过程中的环境成本,这将给产品的出口国带来潜在的损失,影响国民经济和贸易事业的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要关注以保护环境为理由的贸易保护行为,对于违反世贸组织原则进而对我国产品出口形成壁垒的环境贸易措施,我们应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内寻求解决方法。

我国应继续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发展环保产品

从长远看,产品成本中考虑环境成本是历史的必然。所以,积极塑造我国企业的环境竞争力、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摆在同样重要的地位显得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政府要对环保企业在税收、信贷、出口、技术支撑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环保技术设备、环保产品、环保服务、生态保护的投资;努力推进环境技术标准的研发,不断提高环境检测技术;逐步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企业,开发和发展绿色技术和产业;加大对环保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积极加强国际合作

从全球来看,发展国际贸易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多,各国的环境贸易措施不断升级,由此引起的贸易纠纷和摩擦也日益增多。所以,要了解和研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与环境问题上的分歧,加强与联合国环境署及其他国际环境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各种关于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双边和多边谈判,在发展国际贸易的同时也要保护好环境。

一方面,国际环境贸易措施使得各国的自然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促进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良好的环境反过来又促进了贸易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国际环境贸易措施使得在国际贸易中环保技术、环保产品的扩散速度加快,各种先进的环保技术被世界各国所分享,这不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节约大量的研发费用、降低其国内的污染排放指数、改善其环境状况,也有利于全球共同保护环境、革新环保技术,推动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

加强保护国内环境

篇3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自身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高度重视,人们所生活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环境污染现象越来越普遍,因此解决环境问题显得更加刻不容缓。其实环境污染包括好几个方面:噪音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有人把环境污染的范围看的很狭隘,以为不乱扔垃圾就能改善环境,的确这是一种良好的措施。但单单靠这一方面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又有多少人会把这种思想融入到行动中呢?为了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为了实现与环境的和谐相处,我于2011年对我所住的街道社区的环境卫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1 调查目的

通过社区环境的调查,了解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自身做起,为了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2 调查范围

城市各街道小区,垃圾处理点,人群聚集点。

3 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问卷调查

4 调查情况

通过对各街道小区的调查,我发现以前的随处所见的垃圾现象明显减少,但不完全排除,在绿化带边角上依稀可见有少量包装袋舒坦地晒着太阳,很多是由居民行走时乱丢弃的,更有甚者的是从商处房内扔出来的。道路两旁的垃圾箱由于清洁工没有及时清理,而导致垃圾溢出垃圾箱,还有很多人把垃圾扔在垃圾箱附近,散落的垃圾是固体废气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在炎热夏天会发出一阵阵的恶臭味严重影响社区的环境空气质量,也能招来许多苍蝇、蚊子,从而有可能引起某些昆虫媒介传染病的散发和流行。影响整个社区的形象。如果有些老年人经过而没有注意散落的垃圾,有可能使老年人滑到从而会造成伤害。通过调查还发现有些建筑垃圾散落无人及时清理,以及某些建筑单位引起的粉尘污染严重,造成社区空气中粉尘浓度增高,从而造成人们某些呼吸系统的疾病,影响人体健康。除此之外,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不但提高,汽车以是人们出行的主要工具,但是其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不容忽视,还有汽车的喇叭声在社区对还在休息的人们所产生的噪音污染。特别是在中午休息期间会使一些人烦躁不安,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4.1 在对随机抽取的20人进行的问卷调查中

4.1.1 请问你平时注意保护环境吗?

回答会的有9人,占45%,回答不会的有4人,占25%,回答有时会有时不会的有7人,占35%。

4.1.2 平时关注关于保护环境的新闻吗?

大多数回答不会,占55%,回答会的占5%,觉得于己无关占40%。

4.1.3 你将废弃的电池怎么处理?

选择随手扔掉的占30%,选择扔进专门的垃圾箱的占17%,无所谓的占5%

4.1.4 你实行垃圾分类了吗?

选择实行的占20%,不实行的占80%

4.1.5 你赞成用塑料袋吗?

赞成占37%,不赞成占20%,无所谓占43%

4.1.6 你是否知道“白色污染”的危害性?

知道的占75%,不知道的占25%

4.1.7 你有没有随地吐痰或扔烟头的习惯?

有的占20%,没有的占50%,有其中一项的占30%

4.1.8 你有没有随时乱扔垃圾的习惯?

有40%人说不太在意,25%说偶尔,25%说不乱扔垃圾。

4.1.9 你认为环境是怎么一回事?

对于这个问题多数人没有明确的概念,不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有些人认为环境就是简单的不乱扔垃圾,少数人认为应该从自身做起提高环保意识。

5 结果分析

5.1 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

5.1.1 人们的环境意识淡薄是主要原因,多数人对环境问题并不关注,认为与己无关,不自觉的乱扔垃圾、吐痰,对于别人破坏环境的行为更是熟视无睹,对于保护环境的活动也未能身体力行地参加,认为保护环境是政府的事与老百姓无关。

5.1.2 小区规划不力,管理不严格不科学,任意倒垃圾造成严重污染,处理不及时致使臭气熏天,有些部门对房地产建设用地管理不到位,致使粉尘污染严重,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未能达到各阶层,环境保护部门整体能力欠缺,不能进行有力及具体的规范,出现政策方面的漏洞是环境保护工作陷入瘫痪,阻碍工作的整体进度。

5..1.3 人们思想道德水平不一,素质有差距,对环境保护的看法不一,所采取措施不同对孩子的环保教育也不同,增加了环境工作的难度。

5.2 社区的环境问题,对居民的生活造成的危害

5.2.1 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居民身体健康,随地乱扔垃圾滋生了大量细菌,冬季尚好,尤其是夏季大量的苍蝇,蚊虫等,传播疾病,污染空气,工厂排放废气混合着大量的木屑和有毒气体,使得很多的居民患有呼吸道疾病。

5.2.2 使土壤恶化,影响农作物生长,垃圾中含有大量的塑料袋及其难以降解的物质,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土壤透气性,阻碍水分流动,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减产。

5.2.3 垃圾填满,降低了垃圾填埋厂处理垃圾的能力,垃圾中有细菌,病毒等物深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害周围环境。影响居民的健康。

5.2.4 垃圾焚烧对环境造成的严重二次污染,焚烧时产生大量黑烟,有毒气进入大气,造成大气污染危害居民身体健康。

6解决措施及建议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对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建设和谐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6.1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居民素质及环境保护意识,使居民自觉保护环境,积极参加环境保护的多种活动,减少破坏环境的行为。

6.2 实行垃圾分类,加强对废弃物的再回收,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加 强废弃物的处理,避免垃圾焚烧。

6.3 环境部门应建立各种保护机制及体系,加强对环境监督力度,各阶层要深入贯彻环境保护政策及措施。

6.4 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鼓励人们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加强对学生教育,在学校开展环保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6.5 实行环保奖罚制度,奖励对环保有突出贡献的人,对工厂任意排放行为进行治理管制。

6.6 发挥政府职能,加大建设城市污水及城市污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机构,

篇4

无论是工程建设还是地下水资源的建设,都要将保护环境作为基本的前提。要全面的落实国家保护环境的相关政策。但是在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过程中,对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样就会影响全球的环境,需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水工环地质勘察。本文就是对基于环境保护下的水工地质勘查工作策略进行分析,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借b。

一、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

自从我国加入了WTO,我国就要遵守国际的相关政策,必须要满足整个时代的发展要求,保护工作已经刻不容缓。不能够仅仅重视眼前的利益,要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进行环境保护,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在勘察的过程中,主要是对自然环境工程建设和水资源进行相应的处理,从我国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具体情况来看,在工作的质量和工程的效率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样就会给环境带来不良的影响,一定要重视环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给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二、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对于环境的影响

(一)对于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需要利用挖掘技术来完成,发掘的过程中就会导致地表的损害和植被的破坏。而且我发觉过程会产生操作不当的现象,这样就会直接的导致地下水资源发生污染,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水文问题,这样就会影响周围地区居民的生活,也会制约着勘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除此之外,我国的水工环地质勘察的相应收尾工作也存在着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极容易导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就是环境问题产生的结果,也可能会威胁到周边居民的生命安全,属于大规模的环境破坏问题,因此,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对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

1、生态系统

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废水的随意排放废渣的随意丢弃,这样就会导致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地质勘察的废渣会导致河道的堵塞,废水会导致水资源的质量下降,地表水会产生严重的污染,如果这一问题长期的得不到治理,就会发生水土流失荒漠化的现象,而施工人员在整个勘察的过程中,很少关注农作物和植被,这样在看查的过程中就会给周围居民和自然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不利于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

2、文物古迹

水工环地质勘查的过程中,会遇到较多的文化遗产,而且我国作为文明古国,在进行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过程中,对于文物古迹是极为重视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挖掘中如果遇到了文物古迹,就必须要进行科学的处理,还要保证这些文物古迹不会受到严重的破坏,尤其是要重视可能会发生的文物盗取的现象。

三、基于环境保护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策略

(一)要将保护环境作为勘察的核心

地质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是整个地质勘察工作的基础,尤其是基于环境保护下的水工环地质勘察,必须要统一标准,改变传统的观念,要将环境保护作为整个地质勘察的核心,也就是说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进行地质勘察,在植被被破坏的同时,勘察的质量也会出现严重的下降,在勘察的过程中,作为工作人员必须要重视珍惜的动植物,对于一些珍惜的树种也要进行保护,在这一背景下,就可以科学的进行地质的勘察,基于以上的要求,就要制定科学的勘察方案,要将自然生物的栖息地考虑到其中,将其影响结果降到最低。例如,在对自然信息进行收集环节中,需要对环境中存在的污染问题进行调查,制定出水环境保护对策。

(二)加强保护环境的力度

此前,很多地质勘查单位为了获取自然环境中的信息,不惜砍伐树木,破坏水资源平衡,来获取自然环境中的数据信息。这样的情况为地质勘查以及环境保护带来极为恶劣的影响。进行水工地质勘查中,在以环境为核心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工程开展中的环保理念进行大力的宣传。首先,在水工环地质勘查单位中,向技术人员灌输环境保护理念,让其认识到环境保护在地质勘查中的重要性;其次,以当地环保局管制为依托,在社会中建立环境保护反馈机制,鼓励人们参与到地质勘查环境保护中来,通过建立相互反馈机制,提升水工环境地质勘查工作中的环保监督水平。

(三)对施工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进行合理处理

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是来源于生活以及工业的污水。那么从水资源治理的根源上分析,需要对施工生产中的废水、废渣、废气等进行合理化的处理。从水源节约方面,需要尽可能的减少废水的排放,对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等进行科学化的处理,严禁废水向自然水环境中直接排放。加大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力度,对工业污水废渣等进行处理,例如通过二次利用等措施,应用到修路中。

(四)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

水工环地质勘察中之所以会出现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的法规有关。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建设不完善导致环境保护监督力度不强。因此,呼吁政府部门尽快的完善环境保护法规,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对环境破坏比较严重的地质勘察项目进行审查与评估,从根源上对组织单位的行为进行约束。

(五)建立实现相关的生态补偿制度

环境保护的政策是一方面,还需要通过科学技术在勘察项目地点建立相应的生态补偿,在项目勘察完成之后,明确责任方与补偿方法,及时配合当地所开展的生态环境恢复工作。以社会进步为核心,构建科学化的地质勘察体制。

四、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策略的合理制定对保护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的重要手段。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必须要加强对水工环地质勘查的监督与管理,找到平衡地下水资源、工程建设、自然环境三者关系的策略,实现保护环境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文建设.浅谈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6:114.

篇5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the most major problem which in the modern life the humanity faces. must solve this problem must start from foundation. first, must massively propagandize, enhances people's consciousness with understanding, strengthens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next, must carry on waste recovery use, reduces to forest-tree's felling. also must strengthen to white pollution processing, little uses the plastic product. finally, must make improvement to clean aspect. causes the city's appearance to be neater. for earth's tomorrow, we must start from the now diligently, will want the well local constable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o this us proposes as follows suggests: implementation trash classification packed in bags. like this not only can reduce the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worker's work load, but also can even better basically arrive makes use of waste, to reduce the pollution, saves the resources.

环保是现代生活中人类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基础做起。首先,要大量宣传,提高人们的觉悟与认识,加强环保意识。其次,要进行废物回收利用,减少对森林树木的砍伐。还要加强对白色污染的处理,少使用塑料制品。最后,必须改善清洁方面。使城市的外观整洁。为了地球的明天,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将希望和当地的治安官来保护环境。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实施垃圾分类袋装。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而且可以更好的利用废物,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英语作文二:

Harmony with the environment is that we live in on Earth, who is a natural son, and not only to natural persons as the conqueror, as we all know, there is only one earth and the mountains on Earth, the animals. Plant human cells, if it damaged, destroyed nature organizations, to the eradication of mankind. Therefore, the environment must be linked with social ethics, character education and practice acts as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it. Everyone must fulfil its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人与环境是和谐相处的,我们生存在地球上,人是自然之子,而不能仅把人看作自然的征服者,大家都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上的山山水水、动物。植物是人类的细胞,如果我们把它损坏了,破坏了大自然的组织,等于消灭人类。因此,环境要与社会公德联系起来,与实践行为作为人格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每个人都要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关于环保的英语作文带翻译仅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于大家的英语写作有所帮助和裨益,同时也希望大家都认真的保护我们的环境,将我们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和和谐!

保护环境英语作文三: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all over the world. For example, cars have made the air unhealthy for people to breathe and poisonous gas is given off by factories. Trees on the hills have been cut down and waste water is being poured continuously into rivers.Furthermore, wherever we go today, we can find rubbish carelessly disposed. Pollution is, in fact, threatening our existence.

篇6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支持

    为了使贸易保护措施“合理”、“合法”和更具隐蔽性,西方贸易保护论者积极寻求和提供理论依据。因此,与此相关的贸易保护理论,便成为新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一)新福利经济学

    新贸易保护主义为什么日益具有表面的合理性?增进国民福利是其最大理由。以庇古为代表的旧福利经济学家认为,单靠自由竞争不能达到最大的国民收入量,需要国家干预。国家对边际私人纯产值大于边际社会纯产值的部门征税,使经济福利增加,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1939年卡尔多提出了福利标准或补偿性原则的问题。此后,希克斯、西托夫斯基等人对福利标准和补偿性原则问题继续进行探讨。新福利经济学继承了庇古方法论基础和“最大社会福利”原则,但指出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未必存在于现实中,因为增加一部分人的福利的同时可能意味着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受损。为此。新福利经济学提出补偿性原则,即增加社会福利允许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只要增加的福利在补偿损失之后还有剩余。政府在其中应采取适当政策使受损者得到补偿,如对受益者征收特别税、对受损者给与补偿金,使受损者保持原有地位。补偿原理在美国贸易政策上的实际运用便是在立法授权总统或贸易代表降低关税的同时,又设立了某些“保护”条款或免责条款。

    (二)地区主义新贸易保护理论

    这种理论以蒂姆·朗和科林·海兹为代表。蒂姆·朗和科林·海兹认为自由政策存在着自身固有的缺陷,在当今世界环境下,自由贸易政策所带来的问题比其期望解决的问题更多。例如,自由贸易政策本欲提高经济效率,增加就业,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但带来的却是过度竞争,导致全球失业人数的增加,居民平均生活水准的下降和世界经济增长的缓慢。又如,自由贸易政策本想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增加世界经济蛋糕的规模,并认为这一结果一旦产生,世界便可能有更多的东西分享,其中的一部分会流向贫穷的国家,缩小世界不平等现象,但带来的却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为短期利益掠夺性开采资源,廉价出口,国家通过削减社会开支来鼓励出口,造成相对贫困的扩大。再如,近20年来,世界环境的急剧恶化与自由贸易政策导致的全球贸易迅速扩大,以及自由市场自身没有能力把环境损失计入贸易成本有着重要的关系。由于自由贸易政策存在着缺陷,因此要实现经济、公平和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就必须放弃自由贸易政策,由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所取代。

    他们认为,实行地区性贸易保护主义后,既可以利用本地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福利,又可以改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结构中的不利地位,同时也可以保护环境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新贸易保护主义还主张为使地区经济发展,实现贸易平衡和保护世界环境,一国需要根据预期的出口量控制进口量并且要使两者严格平衡,并制定高标准的进出口限制规则。

    (三)国际劳动力价格均等化新贸易保护论

    国际劳动力价格均等化学说源于两位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要素价格均等化说。他们认为,国际贸易是因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导致的生产要素价格差异所引起的,但是国际贸易反过来也会影响生产要素的价格。他们认为,国际贸易最重要的结果是各国都能更有效地利用各种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使各国的要素价格趋于均等。以劳动力这一要素为例,假设有甲、乙两个国家,甲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资本稀缺,即在甲国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会较低,资本的价格会较高;乙国劳动力稀缺,资本丰富,即在乙国劳动者的工资会相对较高,资本价格会相对较低。如果两国之间没有贸易往来,处于完全隔绝状态,则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将是最低的。若存在自由贸易,甲国将会集中优势力量生产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并用以交换乙国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这种交换的结果会导致甲国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增加,劳动力价格上升;反之,资本密集型产品需求相对下降,资本的价格会相对下降。如此反复下去,在国际贸易的影响下,各国生产要素价格会自动趋于均等。

    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的提出最初并未在贸易保护方面得到运用,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一些发展中国家出口事业的迅速发展,西方各国国内主张对这些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该理论就成为西方工业国进行贸易保护的理论工具。法国着名经济学家莫里斯就是国际劳动力价格均等化新贸易保护论的倡导者,他认为,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如果西方国家不对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限制,将会造成发达国家工人的工资水平向低收入国家的工资水平看齐,从而导致发达国家生活水平的下降,因此发达国家应该对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性产品实行贸易限制。欧美等发达国家也持有这种观点,据美国经济政策协会机构估算,仅北美自由贸易区协议的签订就使美国失去50万人的就业机会。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受到低增长和高失业率的困扰,增加了大工业的保护,抵制发展中国家的进口,1993年发展中国家将近1/3的出口产品受到发达国家的配额制和其他非关税壁垒限制。

    (四)环境优先新贸易保护论

    由于近20年来全球工业化加速,致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以及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导致诸多国际公约的产生。各国政府也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希望政府通过对自由贸易政策的干预,实现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在此背景下产生了环境优先新贸易保护论,它主要表现为借保护环境为名来限制商品的进口。其主要论点是:由于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在国际贸易中应该优先考虑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为了保护环境,任何国家都可以采取保护措施,限制对环境产生威胁的产品的进口。同时,企业要将保护环境所耗费的成本计入产品价格之内,这就是环境成本内在化。事实上,进口国还主要采用以技术壁垒和环境壁垒为核心的非关税壁垒措施,以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健康安全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评析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基于人文化的贸易导向

    新贸易保护主义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类通过生产实践活动改变着自然,通过劳动过程来完成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然而,在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中,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人类在向自然索取物质资料的同时也在破坏着环境。因此,为了使人类和自然和谐发展,人类必须学会预见人类行为对自然界的影响。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环境优先论就是倡导人们保护环境,当贸易的发展威胁到环境的时候,要优先考虑环境。绿色技术壁垒就是新贸易保护主义用来贯彻其理论导向的重要手段。一些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借口,凭借其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制定了一系列苛刻的环保措施和高于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的环境质量标准,以此来作为市场准入条件,限制竞争对手的产品进口。例如,2005年欧盟以保护环境为借口,颁布了《欧盟电子垃圾处理法案》,将保护环境的成本计入电子产品的价格之内,从而提高了电子产品向欧盟出口的价格。根据中国有关部门的初步调查显示,由于该法案的实施,中国对欧盟出口约120亿美元的机电产品被拒之门外。

    新贸易保护主义倡导人与社会和谐发展。近年来欧盟等发达国家推出SA8000即“社会责任标准”,是全球第一个有关道德规范国际标准。其宗旨是确保生产商以及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皆符合社会责任的要求。SA8000标准在童工、强制雇佣、健康安全、联合的自由和集体谈判权利、报酬、管理体系等领域内提出了最低要求。如在报酬方面,要求工资必须达到法定和行业规定的最低限额,并在满足基本要求外有任意收入;在工时方面,要求企业保证工作人员的正常休假时间等。SA8000劳工标准,将贸易和社会责任标准挂钩,一方面可能会起到促进人类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可能会对自由贸易产生极大的限制

    。

    在传统贸易保护理论中,不论是16-17世纪的倡导货币、贸易差额论的重商主义。还是20世纪的凯恩斯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传统贸易保护理论、政策的导向均是为了维护保护本国的贸易顺差地位,确保本国贸易经济的良好发展。而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由贸易政策开始延伸到对方国家的社会政策,甚至政治政策。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贸易人文化倾向让贸易平台承载着贸易中的环境、经济、福利、代内与代际公平等诸多因素,追求非贸易利益使得知识产权、环境、劳工标准等问题成为焦点,并有着不断扩大的趋势。事实上,将贸易和社会、政治等非贸易利益挂钩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非贸易利益问题,但可能使新时期的贸易保护看起来似乎更合乎常理,从而混淆了问题的本质。

篇7

在全新的形式下,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在大力发展经济、获取经济效益的过程中,避免严格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止新污染”的指导原则。在城市改建或者新建项目中,需要提高技术起点,全面配套环境保护设施;清洁工艺的选择,尽可能的选择污染物排放量少、能耗低、以及具有可治理方案的工艺。在审批项目过程中,城市环保局必须严格把关,紧紧围绕“三同时”的规定以及环境影响制度等内容展开工作,推进环境污染的集中控制,有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在改建或者扩建老企业时,可以采取“以新带老”的理念,加强高新技术的运用,保持增产的同时降低污染物,避免产生新的污染物,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此外,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尽量选择高新、尖端的技术,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的循环发展。

2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体系,加强环保措施

当今时期,我国政府大力提倡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确保此宏伟目标能够顺利达成,各地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方面的制度体系,比如说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政绩考核制度、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及公民参与制度等等。并且在相关经济政策的激励下,使人们能够珍惜资源,节省使用,切实保护环境。只有上下一起行动起来,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问题联动处理机制,完善循环经济模式,才能够正确处理存在环境问题的区域或者企业,避免让存在污染问题的企业获取利益。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迅速,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问题也日趋激烈。解决环境问题,并非是单纯的问题,属于系统性问题,与地理环境、产业结构之间具有一定关联。所以,各地在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充分落实保护环境的政策,切实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3加强污染事故和灾害的预警和应急工作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环境污染物逐渐增加,严重影响自然生态环境。现阶段,尽管人们环境保护意识有所提升,但是依旧存在个别企业,过于追求经济效益,不注重环境保护,也不喜欢花费资金在环境保护方面。还有一些企业,无法同时使用治污设施;有的企业尽管存在治污设施,但是只是存在表面形式,存在偷排偷放的情况。所以,在全新的形式下,有必要完善和落实污染事故与灾害预警工作。城市环保局有必要对各企业做好登记工作,明确企业生产规模、污染物排放情况;同时建立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环境的综合管理和治理。

4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环境意识

保护环境,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不仅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兴亡,同时也是保护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所在。因此,有必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普及环境保护法律知识,以此使人们全面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人们提升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才能够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律,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的行为。城市环保局可以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网络、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鼓励社会大众敢于揭发破坏环境的个人或者企业,以此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出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此外,环保局可以通过技术培训或者法律培训的方式,提升各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质量;同时可以在学校教育中,展开相关联的环境保护教学活动。

5完善环境管理机构,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在当今时期的市场经济下,政府的调配作用在经济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也不可替代。因此,需要完善和调整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境保护队伍的建立,强化监督和管理。现阶段,城市环保局必须紧跟形势发展,积极转变工作作风,调整环境保护理念,基于经济建设中心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保护环境。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实施工作人员分工职责制度,将环境保护内容与个人绩效考核进行关联,以此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性。同时展开一系列的培训工作,促进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管理手段的提升。只有广大职工干部思想觉悟提升上去,管理监督手段丰富起来,才能够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升工作成效。

总而言之,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的战略目标,也是我国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所在。如果生态环境遭受到破坏,无法实现健康发展,必将影响我国发展目标的达成。只有构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制度,才能够一边发展经济,一边促进环境的健康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作者:马婷 单位: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环境保护局

篇8

一、主要概念及指标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时期内从贫穷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家经济总量的增长,更意味着经济结构的改善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

环境保护是指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等多方面措施,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和破坏,综合整治环境,保护人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明确了环境保护的指导理论、目的、内容和应采取的措施,尤其是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纳入环境保护。这就要求人们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并掌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根源与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防止环境质量恶化,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人体健康,保持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的主要指标有: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二氧化碳、工业固体废物、氨氮、烟尘和工业粉尘等),城市环境保护指标(如城市空气质量、地表水质量、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率、噪音标准、绿化标准等),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如自然保护区面积比率、海洋保护区面积、森林覆盖率、湿地面积保护、土壤质量、农村饮用水级灌溉水质量以及物种等)。

二、相互关系及作用

经济发展是环境保护的前提,保护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首先我们弄清楚前提和基础的区别,在现实中还有不少人习惯性的将两者混为一谈,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二者的关系必须清晰明了。一般来说基础是已然存在的事实,而前提则为假设的条件或需要达成的条件,如我们可以说一个人的文学基础好而不能说文学前提好,在考试中考出好成绩的基础是平时学习认真、知识掌握的牢固,前提则可以多样,比如考场环境好等。

经济发展是保护环境的前提。因为保护环境需要各种投资,比如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等。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才能有能力去培养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研发或购买环境保护所需的各种技术和设备。西方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这方面做得比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好,主要就是这方面的原因:他们经济发展水平高、国民收入高、居民生活富裕,所以就有更多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到环境保护这方面来,再加上他们工业化程度高,教育和培养水平高,所以他们更容易研发和掌握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另一方面是他们社会发展水平高,企业、政府及普通民众的环保意识比较高,这就使得环保政策的执行更加容易,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高,收到的成效更好。而反观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欠发达,政府的绝大部分力量都投入到发展本国经济、摆脱贫穷和饥饿、建设基础设施等方面,没有多少资源投入到环境保护中来,这并不是说政府不愿意保护环境,而是他们做不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发展中国家的居民也大都为生计奔波,没有意识也可能是没有能力去保护环境。所以说经济发展是环境保护的前提,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政府有相对足够的能力了,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把环境保护做好。

保护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众所周知,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发现除了地球以外任何一个适合生存的星球,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保护这颗星球我们责无旁贷。然而长期以来人类的活动却对我们唯一的地球造成了极大的创伤,森林滥伐、大气污染、水污染、沙漠化加剧、物种锐减等等,自然环境遭到了极大地破坏。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就是说经济要得到良好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环境的到保护的基础上,环境一旦被破坏到一定程度必将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导致文明的消失。公元前2500年前,拉丁美洲曾出现过高度的人类文明——玛雅文明,当时当地气候适宜、降水充足、土壤肥沃、各种资源丰富,玛雅人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当时高度文明的农业社会,但是后来随着人口激增,土地资源开始变得越来越紧张,终于玛雅人想到了一个饮鸩止渴的办法——砍伐森林开垦农田,短期内耕地增加了,在一定程度上解燃眉之急。但是长期下来,水土流失、森林锐减、当地气温上升,环境已经变得不在适合居住,玛雅人只好背井离乡,留下永远的教训警示后人。这个例子说明,人类要生存离不开合适的环境,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利用它,保持生态平衡,一旦使用过度导致生态失衡环境恶化,人类离灾难就不远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能提供人们需要的各种资源,人们只有在此基础上合理的加以利用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

篇9

     随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一些具有环保特点的经济概念,诸如绿色国民生产总值、绿色会计、绿色营销、绿色税收等相继出现。这些“绿色”概念,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环保的重视程度,而且更重要的是将环境资源的消耗与补偿纳入经济范畴,从而有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其中绿色税收的概念最早主要是基于20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提出的“政府利用宏观税收调节环境污染行为”的环境税收思想,即对导致环境污染的经济主体征收特别税种,使外部成本内在化,以实现对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拓展和深化后,绿色税收概念被赋予更新、更广阔的内涵。

 

从广义上说,绿色税收是税收体系中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有关的各种税种和税目的总称。从狭义上看它包括以下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内容:根据排放量和对环境的损害程度来决定税率以计算排放税;对生产出来能危害环境的商品或使用这种商品的消费者征税(如xej-~油征收的消费税);在其他税收上提取与环境相关的备抵;对于能够节约能源或减少污染的设备和生产方法给予可以采用加速折旧备抵法或降低税率的优惠。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内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生态环境却遭到严重破坏。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世界上居于前列,世界银行与环境经济专家在《关于中国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中指出,中国大城市的环境污染状况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有10个在中国。环境的恶化不但直接影响着我国人民的生存质量,而且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是一个高度综合、高度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污染的防治和生态的恢复,并且和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管理体制、政策法律息息相关。如何应对当前的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解决遏止人类发展的“瓶颈”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欧美一些国家通过改革调整现行税制,开征环境税(包括废气税、水污染税、固液体废物税、噪音税),实行xej-环境改善的税收优惠政策等,使税收对改善环境做出了较大的贡献。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状况,借鉴国外的经验,在我国建立“绿色税收”制度,更好地运用税收手段保护环境和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绿色税收制度现状

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原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中就曾规定对工业企业以废渣、废液、废气等“三废”和其他废旧物资为主要原料生产产品所取得的销售收入和利润给予定期免税照顾。此后,我国的税收制度虽然历经多次改革、调整,但也始终将保护环境作为税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现行税制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对“三废”企业的税收减免;对节能、治污等环保技术和环保投资的税收优惠;限制污染产品和污染项目的税收措施;促进自然资源有效利用的税收优惠等。此外,我国现行的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也对保护环境不受污染、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应当肯定,上述税收措施采取“奖限结合”的办法,形成了鼓励保护环境、限制污染的鲜明政策导向,与政府的其他有关措施相配合,在减轻或消除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状况,相对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上述税收措施所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主要体现在:

1.现行税制中缺少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这样就限制了税收对环境污染的调控力度,也难以形成专门的用于环保的税收收入来源,弱化了税收在环保方面的作用。

2.现有涉及环保的税种中,有关环保的规定不健全,对环境保护的调节力度不够。比如就资源税而言,税率过低,税档之间的差距过小,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起不到明显的调节作用,征税范围狭窄,基本上只属于矿藏资源占用税。这与我国资源短缺,利用率不高,浪费现象严重的情况极不相称。

3.现行税制中为了环保而采取的税收优惠措施的形式过于单一,仅限于减税和免税,受益面比较窄,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而且显得力度不足,国际上通用的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延期纳税等方式均可应用于环保税收政策中,以增加税收政策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而我国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内容。

4.现行税制未形成绿色税收制度,没有就环境污染行为和导致环境污染的产品征收特定的污染税。目前国家治理环境污染,主要是采取对水污染征费,对超过国家标准排放污染物的生产单位征收标准排污费和生态环境恢复费,这种方式缺乏税收的强制性和稳定性,环保成果难以巩固和扩大。另外,在征收方式上不规范,排污费的收费方式由环保部门征收,不仅征收阻力很大,而且排污资金的使用效果也不理想。

二、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绿色税收制度

根据我国资源现状和特点,应促进企业按物耗少、占地少、能耗小、运输少和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原则发展,加强对能耗大、用水多、占地多、污染严重的重化工业的管理。在进一步完善现行保护环境和资源的税收措施的基础上,尽快开征环境保护税,使其成为“绿色税收”制度的主体税种。从而构建起一套科学完整的“绿色税收”制度。.采取多种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扩大并建立完善的环境税种体系,明确征收范围。开征新的环境税,建立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将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开发生产行为及在消费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的物质列为环境污染税的征收范围。借鉴国际经验,分期分批开征水污染税、大气污染税、污染源税、噪音税、生态补偿税等一系列专项新税种。将目前资源税的征收对象扩大到矿藏资源和非矿藏资源,可增加水资源税,以解决我国日益突出的缺水问题。开征森林资源税和草场资源税,以避免和防止生态破坏行为,待条件成熟后,再对其他资源课征资源税,并逐步提高税率,对非再生性、稀缺性资源课以重税。鉴于土地课征的税种属于资源性质,为了使资源税制更加完善,可考虑将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并入资源税中,共同调控我国资源的合理开发,同时应扩大对土地征税的范围,并适当提高税率,严格减免措施,加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耕地意识。

2.完善税制要素。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环境保护税的课征对象应是直接污染环境的行为和在消费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从税收的公平性考虑,环境保护税的征收范围应具有普遍性,即凡属此类行为和产品均应纳入课征范围。但考虑到我国目前缺乏这一税种的制度设计和征收管理经验,在开征此税的初期,课征范围不宜太宽。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先从重点污染源和易于征管的课征对象人手,待取得经验、条件成熟后再扩大征收范围。为促进经济主体珍惜和节约资源,宜将现行资源税按应税资源产品销售量计税改为按实际产量计税,对一切开发、利用资源的企业和个人按其生产产品的实际数量从量课征。在税基选择上,以污染物的排放量课税,一方面刺激企业改进治污技术,另一方面也不会妨碍企业自由选择防治污染方法。采用弹性税率,根据环境整治的边际成本变化,合理调整税率,同时对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污染程度的企业实行差别税率,在征收管理方面宜作地方税,地方政府应将征收上来的税款进行专门保管,专门用于环保建设事业。

3.完善税收优惠措施。除继续保留原有的减税免税和零税率等税收优惠形式外,还应针对不同优惠对象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多种税收优惠形式。首先,制订环保技术标准,对高新环保技术的研究、开发、转让、引进和使用予以税收鼓励。可供选择的措施包括:技术转让收入的税收减免、技术转让费的税收扣除、对引进环保技术的税收优惠等。其次,制定环保产业政策,促进环保产业的优先发展。如环保企业可享受一定的所得税的减免;在增值税优惠政策中,对企业购置的环保设备应允许进行进项抵扣,从而鼓励企业对先进环保设备的购置与使用;对环保设备实行加速折旧;鼓励环保投资包括吸引外资,实行环保投资退税;在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有关政策中,对于企业采用先进环保技术改进环保设备、改革工艺、调整产品结构所发生的投资应给予税收抵免;对于环保产品在出口政策上给予税收支持等等。这样,可以增强税收优惠手段的针对性和多样性,便于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税收优惠形式激励企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提高税收优惠措施的实施效果。

4.改革消费税制度。为了增强消费税的环境保护效应,应对课征制度进行改进。(1)适

篇10

随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一些具有环保特点的经济概念,诸如绿色国民生产总值、绿色会计、绿色营销、绿色税收等相继出现。这些“绿色”概念,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环保的重视程度,而且更重要的是将环境资源的消耗与补偿纳入经济范畴,从而有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其中绿色税收的概念最早主要是基于20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提出的“政府利用宏观税收调节环境污染行为”的环境税收思想,即对导致环境污染的经济主体征收特别税种,使外部成本内在化,以实现对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拓展和深化后,绿色税收概念被赋予更新、更广阔的内涵。

从广义上说,绿色税收是税收体系中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有关的各种税种和税目的总称。从狭义上看它包括以下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内容:根据排放量和对环境的损害程度来决定税率以计算排放税;对生产出来能危害环境的商品或使用这种商品的消费者征税(如xej-~油征收的消费税);在其他税收上提取与环境相关的备抵;对于能够节约能源或减少污染的设备和生产方法给予可以采用加速折旧备抵法或降低税率的优惠。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内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生态环境却遭到严重破坏。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世界上居于前列,世界银行与环境经济专家在《关于中国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中指出,中国大城市的环境污染状况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有10个在中国。环境的恶化不但直接影响着我国人民的生存质量,而且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是一个高度综合、高度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污染的防治和生态的恢复,并且和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管理体制、政策法律息息相关。如何应对当前的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解决遏止人类发展的“瓶颈”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欧美一些国家通过改革调整现行税制,开征环境税(包括废气税、水污染税、固液体废物税、噪音税),实行xej-环境改善的税收优惠政策等,使税收对改善环境做出了较大的贡献。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状况,借鉴国外的经验,在我国建立“绿色税收”制度,更好地运用税收手段保护环境和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绿色税收制度现状

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原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中就曾规定对工业企业以废渣、废液、废气等“三废”和其他废旧物资为主要原料生产产品所取得的销售收入和利润给予定期免税照顾。此后,我国的税收制度虽然历经多次改革、调整,但也始终将保护环境作为税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现行税制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对“三废”企业的税收减免;对节能、治污等环保技术和环保投资的税收优惠;限制污染产品和污染项目的税收措施;促进自然资源有效利用的税收优惠等。此外,我国现行的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也对保护环境不受污染、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应当肯定,上述税收措施采取“奖限结合”的办法,形成了鼓励保护环境、限制污染的鲜明政策导向,与政府的其他有关措施相配合,在减轻或消除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状况,相对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上述税收措施所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主要体现在:

1.现行税制中缺少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这样就限制了税收对环境污染的调控力度,也难以形成专门的用于环保的税收收入来源,弱化了税收在环保方面的作用。

2.现有涉及环保的税种中,有关环保的规定不健全,对环境保护的调节力度不够。比如就资源税而言,税率过低,税档之间的差距过小,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起不到明显的调节作用,征税范围狭窄,基本上只属于矿藏资源占用税。这与我国资源短缺,利用率不高,浪费现象严重的情况极不相称。

3.现行税制中为了环保而采取的税收优惠措施的形式过于单一,仅限于减税和免税,受益面比较窄,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而且显得力度不足,国际上通用的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延期纳税等方式均可应用于环保税收政策中,以增加税收政策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而我国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内容。

4.现行税制未形成绿色税收制度,没有就环境污染行为和导致环境污染的产品征收特定的污染税。目前国家治理环境污染,主要是采取对水污染征费,对超过国家标准排放污染物的生产单位征收标准排污费和生态环境恢复费,这种方式缺乏税收的强制性和稳定性,环保成果难以巩固和扩大。另外,在征收方式上不规范,排污费的收费方式由环保部门征收,不仅征收阻力很大,而且排污资金的使用效果也不理想。

二、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绿色税收制度

根据我国资源现状和特点,应促进企业按物耗少、占地少、能耗小、运输少和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原则发展,加强对能耗大、用水多、占地多、污染严重的重化工业的管理。在进一步完善现行保护环境和资源的税收措施的基础上,尽快开征环境保护税,使其成为“绿色税收”制度的主体税种。从而构建起一套科学完整的“绿色税收”制度。.采取多种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扩大并建立完善的环境税种体系,明确征收范围。开征新的环境税,建立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将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开发生产行为及在消费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的物质列为环境污染税的征收范围。借鉴国际经验,分期分批开征水污染税、大气污染税、污染源税、噪音税、生态补偿税等一系列专项新税种。将目前资源税的征收对象扩大到矿藏资源和非矿藏资源,可增加水资源税,以解决我国日益突出的缺水问题。开征森林资源税和草场资源税,以避免和防止生态破坏行为,待条件成熟后,再对其他资源课征资源税,并逐步提高税率,对非再生性、稀缺性资源课以重税。鉴于土地课征的税种属于资源性质,为了使资源税制更加完善,可考虑将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并入资源税中,共同调控我国资源的合理开发,同时应扩大对土地征税的范围,并适当提高税率,严格减免措施,加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耕地意识。

2.完善税制要素。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环境保护税的课征对象应是直接污染环境的行为和在消费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从税收的公平性考虑,环境保护税的征收范围应具有普遍性,即凡属此类行为和产品均应纳入课征范围。但考虑到我国目前缺乏这一税种的制度设计和征收管理经验,在开征此税的初期,课征范围不宜太宽。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先从重点污染源和易于征管的课征对象人手,待取得经验、条件成熟后再扩大征收范围。为促进经济主体珍惜和节约资源,宜将现行资源税按应税资源产品销售量计税改为按实际产量计税,对一切开发、利用资源的企业和个人按其生产产品的实际数量从量课征。在税基选择上,以污染物的排放量课税,一方面刺激企业改进治污技术,另一方面也不会妨碍企业自由选择防治污染方法。采用弹性税率,根据环境整治的边际成本变化,合理调整税率,同时对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污染程度的企业实行差别税率,在征收管理方面宜作地方税,地方政府应将征收上来的税款进行专门保管,专门用于环保建设事业。

3.完善税收优惠措施。除继续保留原有的减税免税和零税率等税收优惠形式外,还应针对不同优惠对象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多种税收优惠形式。首先,制订环保技术标准,对高新环保技术的研究、开发、转让、引进和使用予以税收鼓励。可供选择的措施包括:技术转让收入的税收减免、技术转让费的税收扣除、对引进环保技术的税收优惠等。其次,制定环保产业政策,促进环保产业的优先发展。如环保企业可享受一定的所得税的减免;在增值税优惠政策中,对企业购置的环保设备应允许进行进项抵扣,从而鼓励企业对先进环保设备的购置与使用;对环保设备实行加速折旧;鼓励环保投资包括吸引外资,实行环保投资退税;在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有关政策中,对于企业采用先进环保技术改进环保设备、改革工艺、调整产品结构所发生的投资应给予税收抵免;对于环保产品在出口政策上给予税收支持等等。这样,可以增强税收优惠手段的针对性和多样性,便于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税收优惠形式激励企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提高税收优惠措施的实施效果。

4.改革消费税制度。为了增强消费税的环境保护效应,应对课征制度进行改进。(1)适

篇11

随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一些具有环保特点的经济概念,诸如绿色国民生产总值、绿色会计、绿色营销、绿色税收等相继出现。这些“绿色”概念,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环保的重视程度,而且更重要的是将环境资源的消耗与补偿纳入经济范畴,从而有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其中绿色税收的概念最早主要是基于20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提出的“政府利用宏观税收调节环境污染行为”的环境税收思想,即对导致环境污染的经济主体征收特别税种,使外部成本内在化,以实现对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拓展和深化后,绿色税收概念被赋予更新、更广阔的内涵。

从广义上说,绿色税收是税收体系中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有关的各种税种和税目的总称。从狭义上看它包括以下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内容:根据排放量和对环境的损害程度来决定税率以计算排放税;对生产出来能危害环境的商品或使用这种商品的消费者征税;在其他税收上提取与环境相关的备抵;对于能够节约能源或减少污染的设备和生产方法给予可以采用加速折旧备抵法或降低税率的优惠。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内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生态环境却遭到严重破坏。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世界上居于前列,世界银行与环境经济专家在《关于中国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中指出,中国大城市的环境污染状况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有10个在中国。环境的恶化不但直接影响着我国人民的生存质量,而且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是一个高度综合、高度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污染的防治和生态的恢复,并且和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管理体制、政策法律息息相关。如何应对当前的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解决遏止人类发展的“瓶颈”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欧美一些国家通过改革调整现行税制,开征环境税(包括废气税、水污染税、固液体废物税、噪音税),实行环境改善的税收优惠政策等,使税收对改善环境做出了较大的贡献。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状况,借鉴国外的经验,在我国建立“绿色税收”制度,更好地运用税收手段保护环境和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绿色税收制度现状

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原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中就曾规定对工业企业以废渣、废液、废气等“三废”和其他废旧物资为主要原料生产产品所取得的销售收入和利润给予定期免税照顾。此后,我国的税收制度虽然历经多次改革、调整,但也始终将保护环境作为税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现行税制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对“三废”企业的税收减免;对节能、治污等环保技术和环保投资的税收优惠;限制污染产品和污染项目的税收措施;促进自然资源有效利用的税收优惠等。此外,我国现行的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也对保护环境不受污染、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应当肯定,上述税收措施采取“奖限结合”的办法,形成了鼓励保护环境、限制污染的鲜明政策导向,与政府的其他有关措施相配合,在减轻或消除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状况,相对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上述税收措施所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主要体现在:

1.现行税制中缺少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这样就限制了税收对环境污染的调控力度,也难以形成专门的用于环保的税收收入来源,弱化了税收在环保方面的作用。

2.现有涉及环保的税种中,有关环保的规定不健全,对环境保护的调节力度不够。比如就资源税而言,税率过低,税档之间的差距过小,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起不到明显的调节作用,征税范围狭窄,基本上只属于矿藏资源占用税。这与我国资源短缺,利用率不高,浪费现象严重的情况极不相称。

3.现行税制中为了环保而采取的税收优惠措施的形式过于单一,仅限于减税和免税,受益面比较窄,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而且显得力度不足,国际上通用的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延期纳税等方式均可应用于环保税收政策中,以增加税收政策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而我国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内容。

4.现行税制未形成绿色税收制度,没有就环境污染行为和导致环境污染的产品征收特定的污染税。目前国家治理环境污染,主要是采取对水污染征费,对超过国家标准排放污染物的生产单位征收标准排污费和生态环境恢复费,这种方式缺乏税收的强制性和稳定性,环保成果难以巩固和扩大。另外,在征收方式上不规范,排污费的收费方式由环保部门征收,不仅征收阻力很大,而且排污资金的使用效果也不理想。

二、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绿色税收制度

根据我国资源现状和特点,应促进企业按物耗少、占地少、能耗小、运输少和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原则发展,加强对能耗大、用水多、占地多、污染严重的重化工业的管理。在进一步完善现行保护环境和资源的税收措施的基础上,尽快开征环境保护税,使其成为“绿色税收”制度的主体税种。从而构建起一套科学完整的“绿色税收”制度。.采取多种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扩大并建立完善的环境税种体系,明确征收范围。开征新的环境税,建立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将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开发生产行为及在消费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的物质列为环境污染税的征收范围。借鉴国际经验,分期分批开征水污染税、大气污染税、污染源税、噪音税、生态补偿税等一系列专项新税种。将目前资源税的征收对象扩大到矿藏资源和非矿藏资源,可增加水资源税,以解决我国日益突出的缺水问题。开征森林资源税和草场资源税,以避免和防止生态破坏行为,待条件成熟后,再对其他资源课征资源税,并逐步提高税率,对非再生性、稀缺性资源课以重税。鉴于土地课征的税种属于资源性质,为了使资源税制更加完善,可考虑将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并入资源税中,共同调控我国资源的合理开发,同时应扩大对土地征税的范围,并适当提高税率,严格减免措施,加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耕地意识。

2.完善税制要素。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环境保护税的课征对象应是直接污染环境的行为和在消费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从税收的公平性考虑,环境保护税的征收范围应具有普遍性,即凡属此类行为和产品均应纳入课征范围。但考虑到我国目前缺乏这一税种的制度设计和征收管理经验,在开征此税的初期,课征范围不宜太宽。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先从重点污染源和易于征管的课征对象人手,待取得经验、条件成熟后再扩大征收范围。为促进经济主体珍惜和节约资源,宜将现行资源税按应税资源产品销售量计税改为按实际产量计税,对一切开发、利用资源的企业和个人按其生产产品的实际数量从量课征。在税基选择上,以污染物的排放量课税,一方面刺激企业改进治污技术,另一方面也不会妨碍企业自由选择防治污染方法。采用弹性税率,根据环境整治的边际成本变化,合理调整税率,同时对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污染程度的企业实行差别税率,在征收管理方面宜作地方税,地方政府应将征收上来的税款进行专门保管,专门用于环保建设事业。

3.完善税收优惠措施。除继续保留原有的减税免税和零税率等税收优惠形式外,还应针对不同优惠对象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多种税收优惠形式。首先,制订环保技术标准,对高新环保技术的研究、开发、转让、引进和使用予以税收鼓励。可供选择的措施包括:技术转让收入的税收减免、技术转让费的税收扣除、对引进环保技术的税收优惠等。其次,制定环保产业政策,促进环保产业的优先发展。如环保企业可享受一定的所得税的减免;在增值税优惠政策中,对企业购置的环保设备应允许进行进项抵扣,从而鼓励企业对先进环保设备的购置与使用;对环保设备实行加速折旧;鼓励环保投资包括吸引外资,实行环保投资退税;在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有关政策中,对于企业采用先进环保技术改进环保设备、改革工艺、调整产品结构所发生的投资应给予税收抵免;对于环保产品在出口政策上给予税收支持等等。这样,可以增强税收优惠手段的针对性和多样性,便于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税收优惠形式激励企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提高税收优惠措施的实施效果。

篇12

“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人类”“给我们寻找一个清洁的地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些带有全球性的呼吁和警告性的呐喊,在告诉我们,环保教育已迫在眉睫。保护环境的教育,只要我们每一位公民携起手来,通力合作,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在我们心中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将所有污染与我们人类隔离,才能创建一个健康的、绿色的家园。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怎样渗透环保知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呢?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结合生物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新教材的使用为环保教育提供了契机。在教学进程中,师生充分收集有关资料,通过录像、投影等直观手段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环境的措施。但是我们的宣传不应该仅仅在一堂课上,在我们的教室内,还应在学校、社会上进行更广泛的宣传,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让所有的人都来关爱我们的生物圈——我们共有的家园!参与保护我们共同家园的活动中来。

在教材中有的章节没有以环保作为主题,但教师可把环保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环境问题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在生物圈中的人的教学中,可结合有关知识的学习,联系在生活中有人随地大小便,随地吐痰、乱丢杂物、不节约用水、吸烟、不注意饮食卫生、吃野生动物、猎杀野生动物等不良习惯甚至违法的行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人类传染病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等一系列与环保有关的问题。又如在开始部分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大海龟在蓝蓝的大海畅游的画面,然而这种古老的象征长寿的海上运动者却大批死亡,解剖结果显示大多数海龟死于废塑料袋堵塞食管,它是因饥饿而亡。通过此例,不仅认识到生物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在其他章节,环境教育的内容也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详述。总之,教师要以高度的环保责任感,抓住有利时机,注重启发和引导。

二、丰富课外活动,强化环境意识

开展课外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可以培养其环保技能,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采用适合学生特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环境教育,可促进学生树立牢固的环境意识。随着新一轮课程的实施,我们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并努力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环保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事做起,激发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能力。如结合校园绿化设计和“3.12植树节”,发动学生参与校园绿化设计和植树护花活动;结合“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组织学生开展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演讲、征文、辩论等活动;发动学生参加“你丢我捡”和清除卫生死角等校内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课外活动的重要特点就是实践性、直观性、以具体事实让学生自己去了解、认识环境被破坏的危害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开展有益于环保的活动,以达到深入人心的教育效果,比如让学生去参观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让他们了解到保护森林植被对人类的重要,让学生自己动手修建小型自然生物池塘,营造生物垃圾,将垃圾按化学、金属、生物各自分类处理,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教学目的。组织学生调查附近的工厂、小河、垃圾处理场、生活小区等,当他们看到污浊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气、公路上的尘埃,自然就会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三、保护环境要从小事做起

仅仅具备保护环境的意识是远远不够的,保护环境不能只是一句空话,也不是环保部门和某些专门的机构能够独立完成的,这需要每一个公民都具备基本的观念和环保意识,而且每一个公民都能从小事做起,包括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看见路边的塑料袋、果皮、废纸主动扔到垃圾桶等,虽然是不起眼的小事,如果每一位公民都能如此,我们的社会将会一尘不染。我们在进行环保教育之时,要让学生们意识到环境保护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在自己环保的同时,加强对环保知识的宣传,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自觉地在行动中得到体现。只有这样我们的环保教育才会有成效,环保工作才能落到实处。这不仅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工作。

综合以上的论述,只要我们每一位公民携起手来,通力合作,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在我们心中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将所有污染与我们人类隔离,才能创建一个健康的、绿色的家园。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地球,保护自己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参考文献:

[1] 环境科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篇13

中图分类号:X820文献标识码: A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保护环境成为社会各界共同的愿望。环境影响评价也变得非常重要。科学的环境影响评价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环境影响评价与公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评价过程中的信息公开已经成为必然要求。

1.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

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的环保权利意识日益高涨,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坚持和落实信息公开制度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1有助于增强公众对决策的认同感。

在保护环境决策以及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积极鼓励公众参与到这个过程中能够让公众具有主人翁的感觉,能够使公众更加全面地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个过程和程序。这对于增强公众对政府决策的认同程度是有好处的。信息公开、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有利于保护环境措施的落实,有助于避免环境纠纷。对于妥善解决环境纠纷是有重要意义的。

1.2方便公众监督政府和环保部门。

环境影响评价、保护环境是一项重要工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实现信息公开是保证人们环境保护权益的必然要求。同时也能够方便公众监督政府和环境部门,强迫他们重视环境问题,最终实现经济发展同保护环境的双赢。

1.3能够有效协调各方利益。

资源具有稀缺性,如何利用现存资源是直接会影响到各方切身利益的,会引发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环境问题涉及面非常广,在保护环境过程中会涉及到不少利益群体。在保护环境过程中进行信息公开,鼓励社会公众,不同的利益群体参与到公共决策中来,代表不同的利益群体。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平衡各方利益。从而也能够有助于保护环境决策的落实。今后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1.4能够提升环境开发活动效率。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范围、项目内容会受到地形、天气以及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评价过程中实现信息公开,引入公众参与就能够提供更多地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同时还能够实现集思广益。公众的广泛参与有助于及早解决问题,有助于避免在保护环境过程中采取更多地应付公众的行为。

2.当前存在的问题

信息公开制度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可是详细考察当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信息公开制度就会发现该制度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详细了解这些问题是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的重要前提。当前表现最为典型的问题是以下几点:

2.1真实性不高、范围不全面。

当前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信息真实度还不高,这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的许多企业不愿意采用高昂的防治措施,往往是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责任。企业为了自身的形象不愿意公布与环境影响有关的真实数据。从政府角度来考虑就是出于追求GDP的目的而产生地方保护主义,一旦实行这样的政策就必然会出现隐瞒环境污染信息,虚报环境信息的问题。这是我们需要高度重视的。

公开范围不全面,公开程度不深是当前最为典型的问题。当前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中只是规定了一些基本情形,对于一些细节问题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公布基本信息是很难达到环境影响评价的预防性目标的。众多工程建设在施工之前就不会向公众公开信息,这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2.2缺乏相应的环境诉讼制度。

社会公众是具有环境诉讼权的。当周边环境影响到社会公众的生活的时候甚至是影响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的时候,公众也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可是当前我国的各种环境法律中却并没有相应的侵害补救措施,公众权益在受到侵害的时候是没有法律依据来进行诉讼的。这一问题是值得高度重视的。

2.3各阶段信息未公布,制裁措施不利。

当前的政策法规中只是笼统地规定了建设项目中需要公布的基本信息。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环境影响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更应该根据各个阶段的不同情况来公布相关信息。让公众参与到其中。可是在这方面我们做的还不够。

制裁不力是导致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效果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我国虽然规定了公众意见需要采纳的情况,但公众意见本身确实没有任何约束力的。在实践中只是当做参考。信息公布不实理应受到制裁,可是当前我国的环保立法这能够还缺乏相应的制裁惩罚措施。实际结果就是建设单位在公布虚假信息之后不会受到任何惩罚。

3.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的措施

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该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需要结合上述问题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来实现进一步完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不断完善该制度。

3.1信息公开的范围要扩大。

当前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的范围还相当狭窄。今后要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除了涉及政府机密、商业或者是职业机密以及个人隐私的信息之外都应该公布,要让公众了解到各方面的知识。为了保证各种信息的公开,还需要尽快界定保密信息的范围。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政府以信息为由来推卸自己的公开义务。这种情形一旦发生就会侵害公众知情权和参与权。这是我们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的一点。我国环境信息的公布,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一些基本信息上,而应该更加广泛地来公布各种信息。

3.2选择合理的信息公开途径及方式。

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的公布应该坚持便民、及时的原则。环境信息公开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具体如何选择公开方式考验着政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各方面相关因素,具体而言就是要考虑到以下要素:一是传递信息性质,尤其是技术内容;二是利益相关人员的数量以及他们的特性。所谓特性主要指的是他们的受教育水平、社会文化地位以及环境知识等。三是国家社会事业性质的情况。这些是我们需要搞明白的,重点是项目可以利用的财政资源以及技术类型。在选择信息公开途径和方式的时候应该加强对以上因素的考察。

3.3完善环境诉讼制度,加强制裁。

现行法律法规中并没有对环境诉讼制度作出规定。可是当前随着新时期的到来环境问题的加剧,环境诉讼制度的建立变得极为迫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一方面是要保障公民知情权和监督权。另一方面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公益诉讼程序和流程。

为了保证信息公开制度的落实,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专门制定相关的惩罚措施,对于那些不依法公布真实信息的主体要进行专门制裁。当前虽然对行政机关的相关制裁做出了规定,但是对建设单位还没有没明确规定。今后要进一步明确这方面的内容。要加强对建设单位的监督管理,发现不公布信息或者公布假信息的时候就要给予相应的制裁惩罚措施。

总结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落实需要从制度、技术以及人员等方面来采取专业性措施。今后工作过程中要加强对建设单位不公布真实信息的制裁力度。要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中来。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