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女性秋季养生保健

女性秋季养生保健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2:0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女性秋季养生保健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女性秋季养生保健

篇1

秋分养生指南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分后,气温骤降,气候干燥,不少人难以避免地出现鼻干、咽干、咽痒、皮肤干燥、呼吸道疾病以及秋季腹泻等问题。秋分过后,养生保健特要注意防止寒凉之气伤身,特别是注意胃部的保暖。

秋分时节饮食宜忌

在饮食上特别要注意预防秋燥。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种花色多样,其中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芝麻、蜂蜜等,都是此时调养佐餐的胜品。在秋分时节,可适当多吃些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秋分养生虽然以多吃辛酸果蔬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饱太撑,以免造成肠胃积滞。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后寒凉气氛日渐浓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水果吃多了还容易诱发或加重疾病。

秋分时节进补也不可太过。首先,忌无病进补。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比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能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还会引起发胖。此外,血液中胆固醇增多,还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其次,忌慕名进补。盲目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就越能补益身体,但事实上,过量滥用滋补品反而可能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甚至引起鼻孔流血等。

生活作息小贴士

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哪怕比以往早10分钟,也是进步。尤其是女性朋友,更要注意早睡早起。夜愈深,寒气愈重,寒气很容易入侵体内,给以后腰腿疼痛埋下隐患,还会导致咳嗽等疾病。秋日清晨气温低,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增减衣服。在锻炼时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应等身体发热后,方可脱下外衣。尤其是老年人外出运动更要注意早晚温差,以免受凉。

秋分运动指南

秋分时节,养生保健也应有讲究,首要原则应顺应秋季养生的节气。秋令时节,若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还可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

由于秋季早晚温差大,气候干燥,要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还必须注意三防:

一防受凉感冒

秋分节气中的早晨颇为寒冷,所以喜欢早起锻炼的朋友,不要因为是去锻炼所以就只穿了件单衣出门,这样如果外面冷的话就很容易受凉感冒。我们应该根据室外的温度决定穿什么衣服出去。而且在锻炼的时候,不要因为出了一些汗就急着把衣服脱下,这样也很容易被冷气所侵入体内。

二防运动损伤

由于天气变冷,我们在正常情况下肌肉都会收缩。而在运动的时候,肌肉会瞬间扩张。如果我们在起床之后直接出门锻炼,这样很容易因为肌肉的瞬间扩张而导致肌肉拉伤,所以我们最好能在锻炼之前做一些准备活动,让肌肉慢慢扩张开来。

三防运动过度

篇2

1、防秋燥

燥邪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就会出现燥象,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肺喜润而恶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响,就会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

对策:元代医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润其燥。因此,秋季养生应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以及生梨、葡萄、香蕉等水分丰富、滋阴润肺的水果。在起居上要早睡早起。早睡能养阴,早起呼吸新鲜空气,以利舒肺,能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2、防湿邪

秋季从立秋到霜降有6个节气。此时,气候虽然非常显干燥,但暗面却使阴冷潮湿,此时须防湿气阴邪,困伤脾阳而发生水肿或腹泻症状。要是早秋脾伤于湿,就会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作种下病根,所以秋季防湿也很关键。

对策:秋季养生防湿主要应以祛湿化滞、和胃健脾的膳食为主。如莲子、苡米、冬瓜、莲藕、山药等。

3、防秋郁

晚秋时节,凄风惨雨、草枯叶落,人感受了季节的变化容易起忧思。人脑底部,有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一种褪黑激素,它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乐。而入秋之后,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人的情绪相应低沉消极。

对策:秋季养生防秋郁首先要生活规律不要随意打破,心情不好,该做什么还是得做什么;其次要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猪肉、羊肉和豆类等;还要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歌舞、登山等。

4、防贼风

秋天气候多变,早晚温差大,冷热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贼风往往会乘虚而入,使人生病,被中医称为贼风。受到贼风侵袭,往往会全身酸痛,疲乏无力,还会引起咽炎、气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经麻痹等。

对策:要加强保暖,尤其是女性小腹部,如果着凉会导致很多凉性妇科疾病,还有关节膝盖等部位,不要受凉,“秋冻”千万冻不得。

篇3

决明子一般人都适用,但作为一种中药材,有其一定的药理作用和适用人群,在应用时也有一些讲究。中医讲究辨证,特别是苦寒药物,不能随意服用,否则易伤脾胃。为此,中医专家对于决明子的日常保健应用给出了以下注意事项:

因决明子偏寒,脾胃虚寒、脾虚泄泻及低血压者慎服。

一般人可间断服用,不可长期服用。体质寒凉、易胃痛的人应少饮。

虽可降血脂、减肥,但决明子还可引起腹泻。若女性长期将其作为减肥茶来饮用,可引发月经不规律等问题。孕妇则应慎用。

决明子主要含有大黄酚、大黄素等化合物,长期服用可引起肠道病变或难治性便秘。

有少数人可能出现过敏反应。

此外,对于上面提到的儿童游乐园用决明子代替沙子让孩子玩耍的情况,有专家指出,儿童若误食决明子,可导致腹泻。若只是简单的皮肤接触,一般不会造成不良影响。但将决明子给孩子玩耍,也要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清洗和消毒。小贴士:

挑选决明子时,以颗粒饱满、均匀、色棕绿者为佳。炒熟后的决明子,坚硬无比,有咖啡的香味。

清肝明日,药效多

决明子,又名夜关门、羊触足、假羊角菜、假花生、夜合草、野花生等,是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决明和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的种子,主产于安徽、广西、四川、浙江等省,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生产,野生与人工栽培的均有。决明子通常是在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打下种子而得。

决明子因其有明目之功而得名,是中医眼科的要药,历代方书中都可查到决明子丸、决明子散等眼科名方。其味微苦、微甘,性平,微凉,归肝、肾、大肠经。具有清肝火、祛风湿、益肾明目等功效。《神农本草经》将决明子列为上品,谓其“主青盲、目、肤赤、白膜、眼赤通、泪。服益精光,轻身”。此外,决明子的功效与其炮制也有一定关系,生用有苦寒甘润、润肠通便之效,治便秘;炒后缓其寒性,易于煎出和粉碎,有疏风清肝、明目之效果。决明子可单品煎服,亦可配伍夏枯草、桑叶、等同用,用量一般为9~15克。

作为药食两用的佳品,决明子可“大用”,亦可“小用”。“大用”是指它的药用,中医常将它运用于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的方剂中,以治疗目赤涩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大便秘结等症,适用于青光眼、白内障、结膜炎等眼病患者或慢性便秘患者。现代药理研究已经证实,决明子具有降压保肝、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滋补及抗衰老等多重作用,其临床应用已扩展到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等病,如决明子配制成的用于降压的菊明降压片。而“小用”则是指其保健功效丰富,在日常养生保健中占有一席之地,自古民间就有用炒熟的决明子冲泡茶的习惯。

降压又减脂,用法简单

被我国卫生部列为药食同源的决明子,炮制方便,味道清香而微苦,可制茶,可煲粥,可入菜,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养生保健的食疗佳品。民间常用决明子炒黄研磨,代茶饮,有防治疾病的保健作用。

现代营养分析发现,决明子含有还原糖、多糖、蛋白质、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使其在保护视力、保肝、降压、减脂等方面具有一定功效。下面推荐几款新春保健良方,供大家参考。

降血压:决明子柴胡药粥

[材料]决明子20克,柴胡15克,15克,冰糖15克,大米100克。

[做法]先将决明子、柴胡、加3碗水煎,去渣取汁。然后与大米一起煮粥,趁热加入冰糖至融化。每日分两次服完。

[功效]疏肝降压。这是一款辅助降压的药膳,对于肝阳上亢、肝郁化火型高血压,并伴有小便黄赤,大便秘结等症状的患者能起到辅助降压的作用。但因其有一定的缓泻作用,气虚溏便者不宜使用。

调血脂:决明子枸杞茶

[材料]决明子10克,枸杞子10克,绿茶5克。

[做法]将枸杞和决明子洗干净后连同茶叶一同放入杯中,冲入沸水,焖约10分钟,代饮用。随饮随续水,直到味淡为止。

[功效]具有降低血脂、滋补肾脏的作用。能有效帮助降低血脂,改善习惯性便秘,降血压。在中医经典古籍里并没有高脂血症这个病名,但对类似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证候、治则却有很多描述。高血脂的患者也可以直接取炒熟的决明子15克泡水,代茶饮。由于决明子有降血压、泻下的作用,因此经常拉肚子或血压低的人应慎用。

防眩晕:夏枯草猪肉煲

[材料]夏枯草20克,决明子15克,瘦猪肉50克,酱油、糖、醋适量。

[做法]将猪肉切成薄片,与夏枯草、决明子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用文火煲汤。将熟时加酱油、糖、醋等调料,可作为中晚餐菜肴食用。

[功效]本方营养丰富,清爽可口,为眩晕食疗佳品。保健枕

篇4

所谓养生,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为维护生命、保证健康所进行的一系列保健活动。早在两千多年前,祖国医学就提出了“因时养生、因地养生、因人养生”理论,即我们所说的“三因养生”。遵循祖国传统医学“三因养生”理论,与现代西方健康管理模式有机结合,开展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管理活动,为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服务,是我们提倡“三因养生”的目的,“因时”养生是其中重要一环。

祖国医学对“因时”养生的认识

《黄帝内经·素问》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类是大自然的精灵,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是生命的应有之义。只有顺应自然,即符合自然与社会运行的规律,才能在宇宙的时空中健康地生存、顺畅地发展。“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其核心思想为一个“和”字,这一理念经过千百年来的传承,已经升华为一种养生的境界,即:阴阳平衡,脏腑和谐,气血调和,经络畅通。实践证明,凡得天时、地利、人和者,就可长生久视。

祖国医学特别提倡整体观念,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脏腑功能活动和气血运行与节气变化密不可分。一年四季之中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时季节更迭,进而使万物出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规律。人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因四时气候变化而产生的“风、寒、暑、湿、燥、火”等自然现象,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都有很大的影响。顺应时序的变化,进行科学的调摄护养,就会抗御衰老,健康长寿,违背了这一规律,就会疾病缠身,甚至早衰早亡。

中国古代养生家十分重视“因时养生”,《黄帝内经》明确提出了“智者之养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的要求,尤其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原则,历代医家均详细论述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不同季节的具体养生方法,这些方法至今仍放射出智慧的光辉。

医学气象学的认识

现代医学气象学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因时养生”的科学性,指出了气象要素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体,引起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化的规律。

我们知道,人类在千百年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适应自然的能力,即中医所说的“正气”。“正气”是生命各项功能的源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的存在与维护又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它既依赖于自然,又受其制约。人体适应自然的能力又有一定限度,一旦超出自身调节的范围、或因年老体衰等多种因素导致调节功能下降,即正气不足,抵抗力降低,正不胜邪,就会出现阴阳平衡失调、脏腑经络不畅、气血津液失常,必然产生局部或全身的各种病理改变。

例如,在正常范围内的日光照射可以补充人体的阳气,而阳气又是正气的重要组成部分。阳气充足,气血生化功能完善,人体就健康长寿。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过犹不及,就会影响生命健康。若日照太过,会造成人体调节机能紊乱,因阳气亢盛而形成疾病。此类疾病,多发生在春夏之季节,太阳辐射逐渐上升、阳气渐盛阶段。若日照不及,就会引起人体阳气不足,以阳气虚损为主要病理改变,临床上常表现出阳气虚损的征兆。这类疾病多发生在秋冬季节,太阳辐射下降时期。在冬季和早春时节,太阳辐射量或日照时数减少,必然导致机体温煦、推动和兴奋功能减退,出现脏腑功能活动减弱、气血津液运行缓滞、精神不振等虚象,病人多出现畏寒肢冷等阳虚之相。

又如,当自然界湿度太低,气候干燥时,容易导致人体阴津不足,致使燥邪形成。当燥邪太过,超过人体的抵抗能力、或人体正气不足时,易产生燥邪为患。在秋季,湿度、气压偏低,自然环境对机体的滋润、制约阳热的功能减退,导致秋燥等病理状态。由于阴不制阳,阳相对亢奋,故易使秋燥损伤津液,或直接损伤人的阴气,出现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内热症状。

若气候潮湿,相对湿度偏高,湿邪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易导致湿邪为患。临床上多表现为头重如裹、身体倦怠、乏力嗜睡、烦躁易怒等湿热并重的实症。此症多发生在长夏阴雨连绵、气候湿热的季节。

以上这些症状与疾病,均与季节、气候有明显的正向相关性。

春季,养生的大好时机

“应天时,人赖天地之气而生”。春季阳气上升,一切都显得欣欣然的样子,有利于融入大自然适时养生。不过,春季乍暖还寒,寒时养生,应根据自然环境的特点、季节变化的规律,以及人的体质、性别、年龄等不同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保健之法。

春季养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谨防“倒春寒” 初春时节,气温回升较快,之后又出现一段时间气温持续偏低,这种天气现象人们称作“倒春寒”。地处寒地的人,早春时节应特别注意防止“倒春寒”,特别要做好头颈、腰腹和足部三个部位的保暖。患有心脑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人群,在早春疾病的高发季节,要特别做好预防保健。

篇5

冬季寒风阵阵,大家在两栋楼中间走时会感觉风特别大,这就是所谓的过堂风。过堂风很容易吹到我们的后脑勺和脖子,这个部位的防风措施大家也很容易忽略。后脑部位分布着丰富的神经和毛细血管,这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因此我们要少在楼间隙的风口停留。另外,外出时可以有意识地把领子竖起来一点。

肚脐受冻易腹泻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王元钊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说,有些爱美女性不注意肚脐的保暖,虽然白天没什么,但是到了夜间,寒凉之气容易通过肚脐侵袭到人体内部,首先被刺激的就是肠部,容易引发寒性腹泻。有些市民有蹬被子的坏习惯,最好换上睡衣睡觉。

后背受冻易咳嗽

入秋后,按照中医养生理论,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因此,对阳气的护养比较重要。但是个别怕热的人还垫着凉席睡觉,后背直接与凉席接触,容易损伤沿后背循行的督脉的阳气,对于呼吸系统不好的人,易诱发咳嗽、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患,尤其是咳嗽可能会发展成为燥咳。凉风侵袭可使督脉和肾阳受损。督脉循行于我们的后背正中线位置,为“阳脉之海”,晚上凉风侵袭到后背,时间久了会导致督脉阳气虚衰,到了冬天就会尤其怕冷。此外,腰部为“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走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为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后腰两侧受风邪凉气的袭扰,也会损耗肾阳之气,不利于健康。

肩部受冻易疼痛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杨增任中医师介绍说,现在不少上班族一早醒来会感觉肩部疼痛,到医院一检查竟然得了肩周炎。一般来说,肩周炎的患者基本上都是50岁左右的人群,所以民间有“五十肩”的说法。但是秋季雨后夜晚寒凉,人体肩部受凉时间久了抵抗力下降,容易被“风寒湿邪”侵袭肩部,可能出现此病。

膝部受冻惹炎症

篇6

当然,“秋冻”也得有度,不能盲目、过度。“秋冻”看似简单,如何“冻”得合理、“冻”得适时、“冻”得健康,也大有学问。

“三秋”之冻各有不同

初秋,暑热未消,还时不时地有几场“秋老虎”光临,虽然气温开始下降,却并不寒冷,日夜温差变化也不是很大,这时无须急忙加衣,“冻一下”无妨。但是夜间入睡一定要注意盖好被子。秋天夜晚的寒气与夏夜的凉爽不同,人体在睡眠状态容易感受风寒。有的人爱开窗而睡,或者未适当添加衣被,很容易受“贼风”侵袭,第二天早上容易感到全身酸痛、疲乏无力、偏头痛,甚至口歪眼斜、流口水,这是应该尽力避免的。

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这时是“秋冻”的较佳时期,尤其青壮年,穿衣要有所控制,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以免身热汗出,伤阴耗气。但对老年人、小孩及体弱者当是长衣衫上身之时,要注意加减衣服。

晚秋,昼夜温差变化较大,常有强冷空气侵袭,以致气温骤降,此时若一味强求“秋冻”,不但对健康无益还有害,容易引发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所以,此时要及时、适当地增衣保暖。

另外,秋季晨起忌着凉。从季节变化的角度话保健,秋季早晨起床忌忽视身体着凉。因为,秋晨风凉,人们睡在床上,身体的新陈代谢与各器官活动大大降低,降至只能维持内脏活动的程度。当然,体温也有所下降。所以,要依靠被单、毛毯之类保温。在此情况下,如果一跃而起,没有披上外衣,跑到室外,很容易受晨风着凉。

人体有4个部位冻不得

秋冻要注意护好腹、脚、颈、肩。

腹部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经期妇女尤其要加以重视。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而脚部又汇集了全身的经脉,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全身若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所以,入秋后一定要穿袜子,而不要再穿拖鞋、凉鞋。颈部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爱露颈的女士要特别注意。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受伤,也不宜受冻。

“秋冻”还应包含运动锻炼

秋季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变化,体内的阴阳气血也随之改变,加上秋天户外温度适宜,此时要特别注意动与静的合理安排,多做户外耐寒锻炼,对身体非常有好处。不同年龄和体质的人群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但无论何种活动,活动量都不宜过大,当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时,即可停止,以保证的内敛,不宜过度劳累,更不可练到大汗淋漓,使阳气外泄,伤耗阴津,削弱机体的抵抗力。散步与慢跑节奏和缓,运动量适中,是理想的秋季运动项目。金秋登山对中老年人也很好。登高可加强中老年人对气候的适应能力,改善心肺功能,从而有效地预防疾病。在进行登高活动以前,应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如带一些温开水,以避免爬山时口渴;带些糖果巧克力等高能量食品,以及时补充能量;爬山的速度不要太快,也不宜选择太高、太陡的山,应量力而行。但登山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关节病者不适合。如果决定进行冷水浴锻炼,应在整个秋天坚持,不要间断。

“秋冻”要因人而异

篇7

霜降季节养生注意事项有哪些霜降季节养生注意事项1、女性应护足保暖

秋气肃杀,首先反映在人身上的是皮肤干燥。寒气较盛,冷热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贼风往往会乘虚而入,使人生病,受到贼风侵袭,往往会全身酸痛,疲乏无力,还会引起咽炎、气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经麻痹等。故穿衣保暖不宜忽视,不宜露膝,要护足。女性要注意脚部保暖,不要再穿船型鞋和薄袜,改穿能遮盖脚面的鞋或靴子,以防脚部受凉。

此外,精神调养也不容忽视,最好的调养方式就是保证睡眠充足,早睡早起,早起能够使人提前觉醒,精力充沛,从而避免秋乏的发生。周末可以去户外爬爬山,登高望远,有助于保持乐观情绪,神志安宁。但此阶段运动健身的活动量不宜过大,也不宜剧烈,以微微出汗为宜。

霜降季节养生注意事项2、运动注意动与静的合理安排

霜降一般在农历九月,一片秋高气爽的景象,此时肺金主事,运动量可适当加大,可选择登高、踢球等运动。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也可选择广播体操、健美操、太极拳、太极剑、球类运动等。

气温越来越低,最好等太阳出来或比较暖和的时候出门锻炼,如果活动量大,出汗,热了,应该解开衣扣,让身体慢慢降温。每次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注意动与静的合理安排,不宜过度劳累,更不可经常大汗淋漓,使阳气外泄,伤耗阴津,削弱机体的抵抗力。

霜降季节养生注意事项3、情志保持良好的心态

秋天是各种情绪病高发时节,如果调理不当,极易诱发抑郁症等其他心理疾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要经常参加一些对身体有益的娱乐活动,比如唱歌、跳舞、登山、旅行等,在这些活动中,多与他人交流沟通。发自内心的笑是抗衰老的速效剂。

霜降季节养生注意事项4、防病重在保暖

霜降时节,气温可能突然下降,昼夜的温差会拉大10℃以上,而我们的皮肤和呼吸系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这样的变化。这时,慢性病患者和那些体质差、抵抗力弱的人和儿童很容易病情加重或是感冒发烧。另外,冷空气的刺激会使人体血管发生收缩,血压突然上升,从而诱发各种心脏血管疾病。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扶桂升指出,要想预防以上疾病,关键是要保暖,体质差的人群,预防工作更要及时做好。有冷天哮喘发作史的人,要提前服药预防;有高血压病史的人,也要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物,定时检查血压,预防心脑血管发生意外。

霜降气候特点由于冻则有霜(有时没有霜称黑霜),所以把秋霜和春霜统称霜冻。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纬度偏南的南方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离初霜日期还有三个节气。在华南南部河谷地带,则要到隆冬时节,才能见霜。当然,即使在纬度相同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贴地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差异,初霜期和霜日数也就不一样了。[3]霜降时节,凉爽的秋风已吹到花城广州。东北北部、内蒙东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气温已在0℃以下。

“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就全年霜日而言,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即使在夏季也有霜雪,年霜日都在200天以上,是我国霜日最多的地方。西藏东部、青海南部、祁连山区、川西高原、滇西北、天山、阿尔泰山区、北疆西部山区、东北及内蒙东部等地年霜日都超过100天。

篇8

山药原名薯蓣,主产于我国河南、湖南、广东等地,其中最为著名就要数河南怀庆府出产的怀山药,故有时称山药为淮山。

山药貌不惊人,土褐色的外皮,细长的圆柱状,外面分布着细细的毛须。新鲜山药切开的断面为白色,并且有透明的黏液。正如“人不可貌相”,对山药的评价也不能仅凭其外表。据古医籍记载,山药具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等多种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虚久泻、慢性肠炎、肺虚咳喘、慢性胃炎、糖尿病、遗精、遗尿、带下等症。多食山药有“聪耳明目”、“不饥延年”之功,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因而被称为“食物药”。

在民间,山药是人所共知的滋补佳品。它含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脂肪、胆碱、淀粉酶等成分,还含有碘、钙、铁、磷等人体不可缺少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山药的最大特点是含有大量的黏蛋白。黏蛋白是一种多糖蛋白的混合物,对人体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能防止脂肪沉积在血管上,有利于保持血管弹性,阻止动脉粥样硬化过早发生。

山药还是一种天然的瘦身食品。山药本身是一种高营养、低热量的食品,可以放心地食用而不会有发胖之虞。山药含有大量的纤维素,能推迟胃内食物的排空,产生饱胀感,从而达到控制食欲的目的。

山药健脾养胃,补肺益肾,可以说老幼皆宜,应用于小儿慢性腹泻最为有效,在药膳中经常使用。久食山药还能使皮肤光滑、白嫩细腻,所以山药不愧为滋补及食疗佳品。

将山药、大枣20克、米(粳米、糯米各一半)熬成粥,适合脾胃虚弱者进补前食用。而山药乌鸡汤和龙眼山药羹均有很好的补中、益气、养血作用,特别适合手脚发凉的患者。多汗、反复感冒的气虚患者在秋季应该适度增加山药的摄入量,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等疾病。

山药可炒食、蒸食、拔丝、做汤,也可以与大米、小米、大枣一起煮粥食用,搭配其他荤素配料还能烹制出各种独具风味的美味佳肴。

食用山药一定要择优选择,好的山药外皮无伤,断层雪白,黏液多,水分少。山药切片后需立即浸泡在盐水中,以防止氧化发黑。新鲜山药切开因有黏液,极易滑刀伤手,而且其黏液中所含的植物碱接触皮肤后会引起刺痒,可以用清水加少许醋洗手。

还要提醒您的是山药性收涩,故平时大便秘结者不宜食用。

大枣

大枣在我国种植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大枣色泽鲜艳、皮薄肉厚、味道甜美、营养丰富,为进补佳品。在中国人心目中,红枣象征着幸福、美满和吉祥,各种喜庆和年节都是不可缺少的。

大枣营养十分丰富,鲜枣含糖20%~36%,干枣含糖55%~80%,它热量高,可以代替粮食,历史上常作救灾之用。红枣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蛋白质、氨基酸、脂肪、有机酸等人体新陈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物质。鲜枣中维生素C含量在水果中名列前茅,含量比柑橘高10倍,比苹果、桃子等高100倍左右,故被誉以“天然的维生素丸”。

大枣不但是美味果品,还是滋补良药。中医认为,大枣能养胃健脾、益血安神,为和中益气的良药,适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贫血、疲倦无力、产后虚弱、失眠、肝炎、高血脂等。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红枣对过敏性紫癜、贫血、高血压、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胃肠道肿瘤具有一定辅助疗效。大枣中含有芦丁和丰富的环化磷酸腺苷,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十分有益。大枣中所含的钙、铁被人体吸收后对防治老年性骨质疏松和贫血有好处。大枣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血清胆固醇,保护肝脏。常食用大红枣,可使气血调和,起到强身健体、美容和抗衰老的作用。所以,民间流传这样的说法:一天吃三枣,一辈子不显老。

大枣的食用方法有很多,蒸、炖、煨、煮均可。鲜枣生吃最有利于营养的吸收,干枣则适合煮粥或煲汤,能使其中的营养成分很好地释放出来。如果能将干枣和一些食物搭配起来,则效果更好。

用大枣20克、龙眼干20个、蜂蜜少许,放锅内添水500毫升,文火熬,当茶饮,可使人睡得香甜。脾胃虚弱、倦怠乏力者,每次用十几个大枣煎汤并吃枣,每日2~3次;也可煮红枣粥常吃。将十几个大枣和适量洗净的芹菜根一起煎汤常服,对高胆固醇血症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用20个大枣煎汤,连汤服用,可改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大枣也在肝病治疗处方中常用,对一些慢性肝病患者来说,每天多吃一些大枣保护肝脏的作用。

大枣具有补血的效果,一般认为最适合女性食用,但月经期间有眼肿、脚肿或腹胀现象的女性不适合吃,否则水肿的情况会更严重;体质燥热的女性也不适合在月经期吃红枣,否则会造成月经量过多。另外,红枣虽然可以经常食用,但一次最好别超过20枚,吃得过量会有碍消化,引发便秘。由于红枣中含糖量较高,吃多了还容易导致蛀牙。湿热症状明显者,如舌红苔黄,有急性感染者,也不宜食用红枣。生鲜大枣不宜进食过多,否则易产生腹泻并伤脾胃。大枣水煮后吃既不会改变进补的药效,也可避免生吃所引起的腹泻。

大枣山药食疗方

红枣山药泥

选择个大、毛长、色白的山药1根去皮切丁,红枣5~6枚,以及中药店打磨成粉的茯苓,将三者放在搅拌机里打成泥状后,再将红枣山药泥倒在锅里熬煮,边搅边煮,等到开始出现气泡逐渐呈现糊状时就可以出锅了。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在上面淋上蜂蜜、撒上碎核桃、芝麻。本品可以补脾胃、益气血,作为早点食用颇佳。

山药红枣粥

取糯米100克,薏苡仁75克,山药(干)50克,荸荠25克,大枣(干)10克,白砂糖20克。将糯米、薏苡仁分别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3小时,捞出,沥干;荸荠、山药去皮,洗净,分别捣成粉末;红枣去核,洗净备用。薏苡仁、糯米下入锅内,加入适量冷水,置旺火上煮至米粒开花;将红枣下入锅内,转小火熬煮成粥;待糯米软烂时,边搅拌边将山药粉撒入锅内,约煮20分钟;将荸荠粉和白糖入锅搅匀,即可食用。此粥味道清香,补脾益气,常服能美容养颜。

养生甜汤

白木耳10克,山药1根去皮磨成泥状,红枣20枚,冰糖适量,水果适量切丁。将红枣、白木耳(去除蒂头)放入水中泡水膨胀,白木耳放入果汁机加500毫升水打碎备用,再将白木耳浆、红枣、适量冰糖放置锅中,加入1升水,煮开后加入山药泥,边加边搅拌,最后加入水果丁即可食用。

本品可助消化,对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最为适合。此外,对于服用消炎药物引起的胃肠不适及体质虚弱的人也有益。

滋补品并非越贵越好,山药、大枣物美价廉,食用方便,是养生保健的佳品。

“饮食与健康”栏目邀您参与

今年我刊《饮食与健康》栏目将开办一个全新的子栏目―“我家健康餐桌”。相信不少读者都是家里的厨师兼营养师,总有几个拿手菜让家人百吃不厌。这个栏目就是邀请您把您家餐桌上既有营养又美味且操作方便的菜肴介绍给大家,让更多的人分享您的美食心得,吃出健康来!

篇9

二十一世纪,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健康,关注养生。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的意思;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的意思。也就是说养生是以保养生命、调节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为目的,根据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指导实践的一种科学理论和方法。现阶段各种养生方法多如牛毛,怎样破解养生迷雾?怎样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之道呢?

中医养生,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其基本原则是讲究顺应自然,形神兼养,动静结合,调养五脏。而四季养生,是指顺应自然界春、夏、秋、冬季节变化,通过“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养生,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同时,中医养生也注重节气养生,本文将介绍四季养生法则及与各节气相匹配的饮食调理。希望本文能帮助您在正确的时间采取正确的养生方法,将养生养到实处,养到精妙处。

一年之计在于春,因此从春季开始,我们就要做好养生方略,为保全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坚实的基础。立春大致在每年公历的2月4日前后,春季主生、养阳,万物生发,是调养生命活力的最佳时机。在饮食上可适当地选择温补类食物,如:核桃仁、大枣、龙眼肉、猪肝、鸡肉、鳝鱼、海虾等。经过冬季长时期的进补,此时就不宜再吃油腻的食物,如少食狗肉、羊肉等温热之品,忌食花椒、茴香等辛热之品;要多吃谷类粗粮,如玉米、荞麦、燕麦、糙米等;另外蔬菜类多食用芥菜、生菜、芹菜、韭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以平抑肝火;北方食疗以粥为好,如:莲子粥、山药粥、红枣粥等;南方食疗多以汤为好,如:猴头菇煲鲜鸡汤、山药煲瘦猪肉汤、菠菜牛肉汤等。

夏季,草木郁郁葱葱,繁花似锦。立夏大致在每年公历的5月5日前后,夏季主长,养阳。对人体而言,夏季也是生长的最佳时期。夏季,天气炎热,人体的汗液分泌会相对较多些。这时在饮食方面,应选择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清淡食物。夏季不少人胃口差,因此习惯以素食为主,但素食营养元素较为单一,所以要适当地搭配其他食物,以保持营养的均衡。在食物功效上多选用滋阴清火、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菜、荸荠、黑木耳、藕、银耳、莲子、胡萝卜、番茄、西瓜、山药、梨子、蛇肉、鲫鱼、草鱼、鸭肉等。忌食味重油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酸涩辛辣食物、油煎熏烤食物以及温热助火之品,包括生葱、生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虾等各种海鲜发物以及牛肉、羊肉、狗肉、鹅肉等。粥是夏季的最佳饮食,可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一同煮粥,冷凉后食用,具有健脾、驱暑功效。夏季补水极其重要,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每次饮水量在200ml左右,切记不要等口渴时再想到喝水,当您感到口渴时,您的身体已经处于缺水状态。夏季大家几乎每天都要吃西瓜,尤其女孩子夏季把西瓜当成一道主食。西瓜虽具有清暑解热、止渴、利小便之功效,但是西瓜的糖分很高,肥胖及血糖高的患者在夏季应少食用。女性月经期或产后,虽天气炎热,也忌食生冷性凉之品,以防由此引发其他疾病。

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时节,人体阴阳代谢也出现阳消阴长。立秋大致在每年公历的8月7日前后,秋季主收,养阴。秋季应增强身体素质和精神调养,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饮食调节方面,要多喝开水、淡茶、果汁、豆浆、牛奶等,做到量少而频饮;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尽快排除人体疲劳时积存的代谢物;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即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这些食物包括雪梨、香蕉、胡萝卜、山药、冬瓜、藕、银耳、豆类、菌类、海带、紫菜、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宜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量,多吃鸡蛋、瘦肉、鱼、乳制品和豆制品等。

冬天草木凋零,万物伏隐深藏,人类也应关闭开泻的气机,养精蓄锐,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整和调养。立冬大致在每年公历的11月7日前后,冬季主藏,养阴。小雪过后,天气会越来越冷,依靠食物来补充能量是一种让身体快速变暖的好方法。我们应多吃一些能够有效抵御寒冷的食物,如狗肉、鸡肉、羊肉、牛肉、桂圆、萝卜、山芋、辣椒、生姜等。冬季女性容易因缺铁性贫血引起的血液循环不畅而使机体产热能量减少,因此建议女性冬季多食用动物血、蛋黄、猪肝、牛骨、黄豆、黑木耳、香菇等富含铁质的食物,这对提高人体的抗寒能力大有帮助。所谓“三九严寒补一冬”,冬季是进补的最好季节,但进补也要因人而异,进补不合适往往会造成“虚不受补”。饮食调理应食补、药补相结合,以温补为宜。常用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当归等,但这些补品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0四季调养五脏

四季与五行、人体五脏相互对应。按照中医理论,春属木,与肝相对应,肝在志为怒。春季养肝护肝是重点。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疏泄,恶抑郁而喜调达。春季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保持心胸开阔、乐观向上、心境恬愉的好心态。宜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如枸杞子、郁金、丹参、元胡、芍药花等,宜遵医嘱)和辛温发散的食品(如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同时要减少肝脏的负担,要做到少饮酒,多饮水。多在室外做运动,多赏颜色鲜艳的花景。平常注意自己的情绪控制,中医认为“怒伤肝”,立春时节调神养生注意一定要戒怒。

夏属火,与心相对应,心在志为喜。夏季应心而养长,与人心气相应,应注意清心。中医认为,夏季,人体心脏机能处于旺盛时期,因此在整个夏季养生中要着重调养心脏。《黄帝内经》中的《五脏生存篇》中有:“赤当心,苦。”意思是指在心火旺盛的夏季多食用红色的食物养血,吃“苦”养心。夏季补血养心的红色食物有红豆、枸杞、西红柿、山楂、葡萄、苹果、西瓜、动物心脏等;针对夏季心火旺盛,可以多食用苦瓜、苦菜、荷叶、苦丁茶等。夏季,人们常常衣单被薄,即使体健之人也要谨防外感风寒。一旦患病,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剂,以免汗多伤心。夏季应保持情志舒畅、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

秋属金,与肺相对应,肺在志为悲。秋应肺而养收,气候凉爽,与人体的肺气相应,应注意润肺;肺为水之上源,可升清降浊,蒸腾水液。而白色入肺,因此饮食中多选白色食物最佳。如白木耳、百合、莲子有温肺止嗽、益气滋阴的功效。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杏仁、川贝等,以缓解秋燥。秋季容易产生“悲秋”情绪。预防“悲秋”最有效的方法是调节心理,保持乐观情绪,切莫自寻烦恼。

冬属土,与肾相对应,肾在志为恐。冬应肾而养藏,与人体肾气相应,应注意暖肾,在五色配属中,冬亦归于黑。用黑色食品补养肾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除了众所周知的黑芝麻、黑米以外,紫菜、香菇、海带、黑木耳、甲鱼、乌鸡都有补内益气、固肾延年的作用。同时宜多吃的益肾食品有腰果、芡实、山药粥、栗子炖肉、白果炖鸡、大骨头汤、核桃等。在冬季除了食补以外还要注重“精神养生”,冬季容易使人焦虑紧张、心怀恐惧,而负面的情绪易导致肾气受损。在冬季要学会自我调节,放松心态,合理饮食,加强锻炼,预防“恐伤肾”。

0四季起居养生

立春以后,白天越来越长,晚上越来越短,我们的作息也应随着这种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理,此时作息应“晚睡早起”,最好的时间段是晚上十一点到早上六点。天气乍寒乍暖,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易感风邪而致病,因此应该继续“春捂”,不可迅速换下保暖衣服。春季容易犯春困,建议大家多伸伸懒腰,这个动作可以把更多的氧气运送到人体的各个器官,使大脑接受更多的氧气,同时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赶走困意。要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怠思眠状态,使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篇10

一、沐面功

动作:站立,调息。双手对合快速搓擦12次。双手敷于面部,中指夹鼻两侧而上至前额,顺两侧面颊而下,滑过下巴颏中又夹鼻而上,共按摩面部6次。双手中指按揉太阳穴3圈。如此重复三次。搓皮肤时至手部有温热感为度。

功效: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以营养全身,血下行为经,上行为乳。轻搓揉按面部具有舒筋活络、宣通气血的功效。气血旺且畅通不滞可有效预防乳病的发生。

二、双目健运功

动作:站立,调息。闭目休息片刻,睁开双眼,双侧眼球按左上右下、右上左下的顺序最大幅度地运动眼球。重复做十二次以上。眼球的运动必须缓慢从容,转眼至各方向最大幅度。

功效: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失疏泄,气血不畅,痰淤阻经络,也是疾病的成因之一。经常做眼球运动,有疏通经络、调理气机的作用,对于缓解胀痛有较好的作用,并有助于改善眼干、眼涩、眼部疲劳等症状。

自我按摩治疗乳腺炎

乳腺炎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其治疗方法有多种,专家建议乳腺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可以通过自我按摩来改善自身病症。

一、振荡法

乳腺炎患者可用右手小鱼际部着力,从肿结处,沿乳根向方向作高速振荡推赶,反复3-5遍。局部出现有微热感时,效果更佳。

二、揉压法

乳腺炎患者可用手掌上的小鱼际或大鱼际着力于患部,在红肿胀痛处施以轻揉手法,有硬块的地方反复揉压数次,直至肿块柔软为止。

三、揉、捏、拿法

乳腺炎患者可用右手五指着力,抓起患侧部,施以揉捏手法,一抓一松,反复施术10-15次。左手轻轻将揪动数次,以扩张部的输乳管。

四、推抚法

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胸部。先在患侧上撒些滑石粉或涂上少许石蜡油,然后双手全掌由四周沿乳腺管轻轻向方向推抚50-100次。

温馨提示: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如使用上述方法无效的话,请及时到医院诊断治疗,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加重。

腹部保健操 让盆腔更健康

身为女人,要关注盆腔健康。专家医师向女性朋友们推荐一套简易腹部保健操。坚持每天两次做这六个动作,可有效预防盆腔慢性疾病。

1、摩腹:

自然站立,呼吸自然,全身放松,然后双手扶着下腹部两侧向耻骨处摩擦,摩擦一次为一个节拍,共做四个八拍。

2、轻揉脐腹:

自然站立、平坐或者仰卧均可,呼吸自然,全身放松,双掌掌心向内相叠放置于脐腹部,然后按顺时针方向轻揉脐腹部,轻揉一圈为一拍,共轻揉二个八拍,然后再逆时针方向轻揉二个八拍。

3、轻拍小腹:

自然站立,呼吸自然,全身放松,然后双手交替拍打下腹部(用力要以舒适为度),拍打一次为一个节拍,共做四个八拍。

4、横向转胯:

自然站立,呼吸自然,全身放松,然后双手扶着胯部两侧,使胯部由左-前-右-后-左这样做横向圆形转动,转动一圈为一拍,共做二个八拍;然后使胯部向反方向做由右-前-左-后-右横向圆形转动,也做二个八拍。

5、侧向扭胯:

自然站立,呼吸自然,全身放松,然后双手扶着胯部两侧,使胯部由左-右-左这样做左右扭动,扭动一次为一拍,共做四个八拍。

6、腹式呼吸:

自然站立、平坐或仰卧均可,呼吸自然,全身放松,进行腹式呼吸:吸气时小腹稍微向内收,同时前后也稍向内缩紧;呼气时小腹稍微向外鼓,同时前后也稍向外吐。如此一次呼吸为一个节拍,共做四个八拍。

盆腔运动操

局部运动对女性的健康很重要,尤其是对盆腔的适当活动,可以大大减轻盆腔炎、子宫脱垂等病痛,还可以防止阴道松弛等。

医学证明,适度的锻炼盆腔也可以帮助女性提高盆底肌肉的弹性,改善血液循环、提高骨盆底部的支持力。所以,平时在家里可以常做做盆腔运动操。需要注意的是,练盆腔运动操的目的是尽量锻炼腹部肌肉,下腰部和盆底肌肉的力量。动作要保持自然舒服的呼吸节奏。运动时要量力而行,次数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从三次开始逐渐增加。月经期、妊娠期、产后和有心脑血管疾病、腹腔恶性肿瘤等老年女性,尽量在治疗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活动。有急性盆腔炎的人,要先到正规医院治疗,不可在家自行锻炼。

第一节:强壮腹肌训练操

采取平躺、脸朝上的姿势,双腿并拢,保持双腿伸直缓慢向上抬起,抬至20~30厘米高度时,再将双腿缓慢放下。以上动作,每一个持续5~10秒,重复进行3~5次。

第二节:臂髋配合操

脸朝上,平躺在床或垫子上,先抬左臂,同时弯曲右侧髋部和膝关节,使右侧大腿尽量靠紧腹部;做完后恢复原位。再换成右臂和左侧髋关节及膝关节,进行相同的动作;反复重复这个动作,3~5次后恢复平躺的原位。

第三节:抬足跟收肛操

采取脸朝上平躺的姿势,双脚脚跟同时缓慢抬起,离开所躺平面的同时吸气做提肛运动,维持1秒后,缓慢放下双腿同时呼气。重复做3~5次。

第四节:屈腿压腹操

脸朝上,平躺,双臂侧平举,手心向上,弯曲双膝,同时将双腿缓慢抬起,使大腿部位逐渐接近腹部,此时双臂抱膝压腹,借助腿部用力挤压小腹部,臀部下方离开水平面。然后将双手放开,双腿缓慢伸直,恢复到平躺的原位。重复做这些动作3~5次。

第五节:抬身收肛操

脸朝上,平躺,双手在身体两侧,手心朝下,慢慢吸气,收缩腹部,双手按压所躺的水平面,借助按压的力量让上体缓慢坐起同时收缩,然后再将上体缓慢地躺下恢复原位。将这些动作重复做3~5次。

第六节:分膝操

脸朝上,平躺,膝部缓慢弯曲。让双膝缓慢地向侧外分开,并尽力使双膝分开到最大程度,然后再向内闭合,缓慢恢复至原位。将这些动作重复做3~5次。

经常运动可防卵巢癌和子宫癌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适量的身体运动可能有助于降低女性患卵巢癌的危险。加拿大公共卫生局的研究人员对442名患卵巢癌的女性和未患卵巢癌、但情况类似的2135名女性进行了问卷式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那些运动水平最高的女性,其患卵巢癌的危险有了明显减少。适量运动水平最高的女性患卵巢癌的危险减少了33%;总运动水平最高的女性,这一危险减少了27%。

研究人员总结认为,虽然卵巢癌预后很差,但身体活动是可改变的生活方式因素。由于进行有规律地运动对健康具有很多益处,因此进行有规律地适量运动对综合预防慢性疾病具有深远的意义。

同样,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研究中心的查尔斯・马修斯所领导的研究小组说,成年人运动能将子宫内膜癌的患病危险降低20%,该研究再次证明,多运动能够降低癌症的发病率。马修斯和上海癌症研究所的同事研究发现,步行和做家务能将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降低40%。

马修斯说:“最近几年,我们积累了许多强有力的证据证明,积极的生活方式能减少肠癌和乳腺癌的发病率。现在我们发现,运动也能减少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危险。”

常揉三阴交穴 保养子宫和卵巢

三阴交穴可以帮助我们维持年轻,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保证女人的魅力。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三寸处(自己的手横着放,约四根手指横着的宽度)。三阴交对女人、对人体究竟有什么神奇作用呢?

人体的任脉、督脉、冲脉这三条经脉的经气都同起于胞宫(子宫和卵巢)。其中,任脉主管人体全身之血,督脉主管人体全身之气,冲脉是所有经脉的主管。每天晚上5点-7点,肾经当令之时,用力按揉每条腿的三阴交穴各15分钟左右,能保养子宫和卵巢。促进任脉、督脉、冲脉的畅通。女人只要气血畅通,就会面色红润白里透红,睡眠踏实,皮肤和肌肉不垮不松。

常做仰卧起坐可防妇科病

妇科病非一朝一夕能够治愈,但生活中有意识地长期坚持一些简单的小动作,会对妇科病起到意想不到的辅助治疗效果。仰卧起坐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美国《预防》杂志调查显示,86%长期做仰卧起坐的女性,妇科病的发生率比不做者低55%。

仰卧起坐,是一种常见的锻炼身体的方式。仰卧,两腿并拢,两手上举,利用腹肌收缩,两臂向前摆动,迅速成坐姿,上体继续前屈,两手触脚面,低头;然后还原成坐姿。如此连续进行。

首先,锻炼腹部肌肉,可收紧腹部肌肉,更好地保护好腹腔内的脏器。其次,可以拉伸背部肌肉、韧带和脊椎。再次,锻炼腹股沟。腹股沟有许多毛细血管和穴位,做仰卧起坐可以刺激腹股沟的血管,加速血液流动,治疗和缓解妇科疾病。

为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做时需配以合理的呼吸。在向后仰卧的过程开始吸气,肩背部触垫的瞬间屏气收腹、上体逐渐抬起,当上体抬起至腹部有胀感时,快速呼气,向前引体低头完成动作。

通常做仰卧起坐时,我们的双手是抱头并交叉。女性做的时候,双手不要抱头,而是虚放在耳朵旁边,这样,腰腹会更加用力。

建议女性朋友一开始可以10个为一组,一天至少做3组。30岁最好做到40-45个/分钟;40岁应做到35个左右/分钟;50岁应努力达到25-30个/分钟。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别在经期做仰卧起坐。如在经期剧烈运动有可能使经血从子宫腔逆流入盆腔,随经血内流的子宫内膜碎屑有可能种植在卵巢上,形成囊肿。剧烈活动、抓举重物、腹部挤压、碰撞等都可引起卵巢破裂,从而出现下腹部疼痛,甚至波及全腹。

因此,建议患者应在医生和健身教练的指导下进行锻炼,这样才能保证科学、安全地达到预防和治疗妇科病的最佳效果。

女性保健操改变性冷淡

女性要改变性冷淡、缺乏,或因生孩子、年纪大导致性生活质量不如以前的情况,最好是经常炼一下性保健操。

1、腹肌练习

目的:强健的腹肌是保持理想的重要条件。

方法:仰卧,两腿屈曲,两手抱膝,将膝盖拉向胸部,稍用力,使两手略感颤抖,然后慢慢放松。接着伸展髋关节,尽力使两腿伸直放平。再收腿屈髋关节,使膝部靠胸。反复做五次。最后,两手平放体侧,两腿伸直上举五次,或左右腿分别上举五次。

2、骨盆练习

目的:骨盆前后向运动对锻炼盆部和腹部肌肉十分重要。

方法:半蹲,两膝微屈,两足分开六十厘米左右,两手叉腰。吸气,将骨盆前推;呼气,将骨盆拉回,同时臀部尽量向后撅起。反复做十次。

3、腿部练习

目的:增加性体验。

方法:仰卧,屈腿,两膝分开,足底相对,用手从膝盖向大腿根部按摩,到腿根后再由下而上按摩。按摩时吸气,手返回膝盖时呼气。反复做五次。按摩时要放松,注意体验动作所产生的全身性性舒适感。

适当运动可调节女人内分泌

女人漫长一生都受内分泌所“左右”,所以调整其正常分泌几乎是一辈子的“工作”。

所谓内分泌发生问题其实是“荷尔蒙出现障碍”,荷尔蒙又称激素,是人体分泌系统调节身体平衡的激素总称。人体内有千百种不同的荷尔蒙,如雌激素、胰岛素等,分布在全身内,帮助人体器官之间协调,对生长发育、生殖等起到调节作用。它不但主导了女性月经周期,更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因此,荷尔蒙失调会导致百病丛生。

在所有荷尔蒙中,对女性影响最大的就是女性荷尔蒙,它主要由孕激素和雌激素构成。女性荷尔蒙正常的分泌能维持女性身体健康,还能孕育新的生命。女性荷尔蒙不正常变化所导致的常见外在表现主要有如下一些征兆,患者可以自查:无原因的疲倦和乏力、容易头晕、气色不好、对什么事都没兴趣、态度消极遇事容易激动、脾气暴躁、记忆力减退、减退、阴道干涩、容易消化不良、胀气便秘、毛发干燥、皮肤干燥、松弛无光泽、皱纹、有老人斑、腹部脂肪增加、肌肉松垮、容易发胖、全身发热、多汗、心悸、失眠、视力明显减退、更年期综合症、经前期综合症、产后忧郁症等。

运动可促进女性荷尔蒙更好分泌。美国一项科研结果证实,锻炼确实能调节改善雌激素的分泌水平。一般情况下,妇女脑组织内促性腺激素释放因子的冲动发放频率在90-120分钟左右一次;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女运动员,这种激素分泌的冲动、释放频率和强度都会降低,尤其是在体育锻炼之后,降低的程度更为明显,此种情况甚至会使有些女运动员出现停经的现象。因此,体育锻炼对雌激素的抑制有重要影响。有数据表明:早年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妇女,罹患乳腺癌及其他生殖系统肿瘤的比例要比一般妇女低50%以上。

12经络养生助女性活气血

一:小指尖端

所属经络:手少阴心经

效用:经常摩擦、按压小指尖端有利心脏健康,胸闷、心慌、晕车、晕船时,用力重掐小指尖端,也能迅速缓解不适症状。

二:手掌中央

所属经络:手厥阴心包经

效用:经常用食指指关节挤压手掌中心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能增加面部红润、减少皱纹,并能宁心安神、镇定神经。对调理月经、肤色都有一定功效。此外,还有利于心脏健康。

三:拇指尖端

所属经络:手太阴肺经

效用:经常摩擦、按压拇指尖端有宣肺、利肺的功效,有助于维持呼吸系统健康。尤其是在秋季,经络运行到手太阴肺经,更是进行呼吸系统保健的最佳时机。此外,咳嗽时用力重掐拇指尖端,还能缓解咳嗽症状。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按摩此经脉,具有增加面部色泽的作用,对面色白、指甲苍白或暗紫效果较好,同时可起到改善情绪激动、消除疲劳、减少皱纹的作用。

四:曲肘外侧凹陷处

所属经络:手太阳小肠经

效用:按摩手肘外侧凹陷处能进行小肠保健,促进营养吸收。可改善枯暗无泽的肤色,使皮肤恢复润泽,对皮肤过敏和暗疮、湿疹有一定的作用。女性患贫血症状者经常按摩此处更是好处良多。

五:腿伸直时膝盖内侧凹陷处

所属经络:足太阴脾经

效用:可用拇指按压或热水热敷。按压时尽量用力至感到明显酸胀。经常操作能调理脾脏功能,对面色萎黄、皮肤粗糙、毛细血管破裂有较好的作用,能有效制止面部痤疮的出现,同时能改善消化系统的消化功能,既可减肥,又能健体。

六:大腿根部

所属经络:足厥阴肝经

效用:摩擦大腿根部至发热,能促进肝脏造血和排毒。对黄褐斑、妊娠斑、痤疮、面色晦暗、面色黑等有较好的疗效,并能促进发育,解除胀痛。为避免皮肤受损,建议在润肤露或沐浴露的滋润下进行。

七:外眼角

所属经络:足少阳胆经

养生保健方法:闭眼,用中指指腹按压外眼角是促进胆囊健康的有效方法,此外还有明目的功能。

八:鼻翼两侧

所属经络:手阳明大肠经

效用:用食指指腹轻轻按压鼻翼两侧对大肠健康有益,便秘或腹泻时按压此处对症状也有一定改善。

九:肩窝

所属经络:手少阳三焦经

效用:用力按压肩窝处,不仅能调节全身体液循环,增强免疫能力,还能刺激大脑皮层,放松神经,改善头痛、耳鸣、目痛、咽喉痛等身体不适。对面部痤疮、酒渣鼻、皮肤虚浮等症有较好疗效。洗澡时利用热水柱按摩肩窝也是不错的方式。

十:脚底中心

所属经络:足少阴肾经

效用:睡前按摩能提高睡眠质量,清晨按摩能带来一天的旺盛精力。常常按摩更可改善过敏体质,对色斑、面色晦暗、面部浮肿有较好的作用。建议用弯曲的食指关节挤压2分钟左右。

十一:臀横纹中央

所属经络:足太阳膀胱经 效用:按压臀横纹中央有利膀胱健康,可改善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雀斑和妊娠期、产后内分泌紊乱所致的蝴蝶斑,可改善皮肤过敏、毛发焦枯、口唇淡白、目痛多泪等症。

十二:足背横纹中央

所属经络:足阳明胃经

效用:足阳明胃经本身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因此具有减肥的效果。胃经还可调整内分泌,可治疗面部痤疮,改善面部皮肤颜色,治疗口眼歪斜,还有隆胸丰胸,促进乳腺发育的功能,亦可治疗不思饮食、失眠和消化不良等病症。

深呼吸缓解更年期潮热

更年期女性常常会突然感到自己的皮肤一下子像着了火一样烫热,一股股冲向脸、颈部,直至弥漫到上半身,这就是更年期潮热,是更年期综合征中最常见最典型的症状。轻者可略有不适,重者伴有心慌、气促等症状。 第一招:深呼吸。

感到潮热时,做深呼吸有一定的作用。尽力排尽肺中气体,深吸气。

篇11

霜降养生吃什么水果好霜降养生水果

1、橄榄

故时中医对橄榄的描述中有《本草求真》:“橄榄,肺胃家果也,性能生津止渴,酒后嚼之最宜。人服河豚鱼肝及子,迷闷至死,取此煮汁饮既解。”青橄榄营养丰富,果肉内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C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其含钙量也很高,且易被人体吸收。橄榄性味甘、酸、平,入脾、胃、肺经,有清热解毒,利咽化痰,生津止渴,除烦醒酒,化刺除鲠之功,冬春季节,每日嚼食2——3枚鲜橄榄,可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儿童经常食用,对骨骼的发育大有益处。

2、苹果

苹果很普通,但它的营养价值却很高。“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对健康有利的水果排名,苹果占了第一位。确实,苹果可保护肺部免受烟尘污染,改善肺功能。苹果含的苹果酸和柠檬酸能够提高胃液的分泌,促进消化。苹果有很强的杀灭病毒作用,有助于预防感冒。因此,苹果被誉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

3、梨

霜降时节吃秋梨是个不错的选择,梨性凉,味甘微酸,入肺、胃经。梨子具有养肺的作用:吃较多梨的人远比不吃或少吃梨的人感冒机率要低。所以,有科学家和医师把梨称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或称为“全科医生”。若在劳动口渴时食梨给人以清凉除燥之感,酒后吃梨可谓甘甜香馨,意在玉浆鲜美之中,酒意全消。

4、大枣

中医学认为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功用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主治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大枣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古医书称其“解药毒,和百药”,凡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贫血虚寒、食欲不振、疲乏无力、便溏、心悸、失眠等症,几乎都离不了大枣。

5、山楂

中医学认为,山楂性微温味酸、甘,能消食积补脾,健胃,行结气,活血化瘀,治妇人产后耳枕痛,恶露不尽,消肉积症瘕,痰饮痞满,滞血痛胀,化血块、气块等。明朝大医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指出山楂有消食、化瘀、治肿瘤三大功效,尤其强调了山楂的活血化瘀作用。

霜降是什么意思?每年的10月23日是我国传统节气“霜降”,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

霜降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在公历10月23日或24日,太阳位于黄经210°时为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是指初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气温降至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凝结成白色结晶体,称为霜。这时中国黄河流域一般出现初霜,大部分地区多忙于播种三麦等作物,不耐寒的植物将停止生长,呈现一片深秋景象,为欣赏枫叶的好时机。《逸周书·周月》:“秋三月中气:处暑、秋分、霜降。”《国语·周语中》:“火见而清风戒寒。”三国吴韦昭注:“谓霜降之后,清风先至,所以戒人为寒备也。”魏巍《东方》第一部第十五章:“论节气,还不到霜降,这里已经下了好几场霜。”

霜降养生最适合的美食橄榄

据《本草纲目》记载,橄榄有清热解毒、利咽化痰、生津止渴的作用,可用于辅助治疗各种疾病所引起的咽喉肿痛、烦渴、咳嗽痰血等。秋冬季节,适当食用橄榄,胜过大补人参。橄榄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的10倍,梨、桃的5倍,含钙量也很高,尤其适用于女性、儿童食用。

秋梨

霜降时节吃秋梨是个不错的选择。梨味甘性凉、微酸,具有清热生津、润肺化痰的功效,是防治秋燥的佳果。梨能维持细胞组织的健康状态,还能软化血管。生食梨有清热解毒、生津润燥、清心降火作用;煎水或加蜜熬膏,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梨含果酸多,不宜与碱性药同用,如氨茶碱、小苏打等。用以止咳化痰者,不宜选择含糖量太高的甜梨。梨不应与螃蟹同吃,以防引起腹泻。因梨味甘,微酸,性寒,而蟹味咸,性寒,具有微毒。二者皆为冷利之品,同食伤肠胃。吃梨时喝热水、食油腻食品会导致腹泻。

苹果

霜降前后苹果大量上市,这时吃苹果最养生。苹果中的有机酸和纤维素可促进肠蠕动,能使大便松软,便于排泄,因此食用苹果能促进通便,治疗大便干燥。宜将苹果烤熟了吃。苹果中含有的大量维生素、苹果酸,能促使积存于人体内的脂肪分解,经常食用苹果可以防止肥胖。脂肪过多者,需要吃一些酸苹果。

栗子

栗子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霜降节气的进补佳品。中医认为栗子能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对肾虚有良好的疗效,故又称为“肾之果”。

熟食板栗能和胃健脾,缓解脾虚。将板栗仁蒸熟、磨粉,制成糕饼,适用于饮食少、身体瘦弱的儿童,以增加食欲,调理肠胃。用板栗和粳米熬粥,既有利于脾胃虚寒所致的慢性腹泻患者早日康复,也是老年人消化不良、气虚乏力的食疗验方。

柿子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有“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的说法。柿子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维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假如一个人一天吃1个柿子,所摄取的维生素C基本上就能满足一天需要量的一半。所以,吃些柿子对人体健康是很有益的。

山药

山药,又名淮山,是营养丰富的常见食材,具有清热解毒、治温病发热和降血糖等养生作用,有“神仙之食”的美名。从养生方面讲,秋冬季人体容易气血两虚,正是食用滋补山药的最佳时节,另外山药在健脾益胃、益肺止咳、降低血糖等方面有极佳的效果。

山药的种类不少,比较有名的有铁棍山药和淮山药。铁棍山药主要产于河南、山东一带,与普通山药相比,毛须多、色白、水分少、粘度大,体质坚重,入水久煮不散。淮山药又名水山药,主要产自江苏、安徽等地,它的茎通常带紫红色。细毛山药根呈圆柱形,皮薄,表面有细毛,黄色;有黄褐色斑痣;肉质细白。另外还有麻山药、灵芝山药以及从日本引进的大和长芋山药。

蜂蜜

自古以来蜂蜜就是一种纯天然的营养保健品,它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以及多种酶类、有机酸、芳香物质、挥发油、色素等。《本草纲目》中说:“蜂蜜甘平无毒,主治心腹邪气,诸惊痫痉,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合百药。久服强智轻身,不饥不老,延年益寿……”蜂蜜是养肺、益气的好东西。

1岁以内的孩子不适合食用蜂蜜,1岁以上的婴幼儿喝蜂蜜也要慎重,食用的量与大人相比要适当减少。感冒咳嗽的孩子也不适宜食用蜂蜜。

萝卜

俗话说:“秋冬萝卜赛人参”,中医认为,萝卜有消食、化痰定喘、清热顺气、消肿散瘀的功能。幼儿感冒时出现喉干咽痛、反复咳嗽、有痰难吐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吃点爽脆可口、鲜嫩的萝卜,不仅开胃、助消化,还能滋养咽喉,化痰顺气,有效预防感冒。

萝卜最好能竖着剖开,这样,萝卜的头、腰、尾都均衡。俗话说:“萝卜头辣,腚燥,腰正好。”这是因为萝卜各部分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尽相同所致。

芥菜

据了解,芥菜含有丰富的A、B族维生素。这两种维生素可参与机体重要的氧化还原过程,能增加大脑中氧含量,激发大脑对氧的利用,具有提神醒脑、解除疲劳的作用。除此之外,芥菜还有良好的开胃消食作用。芥菜腌制后有一种特殊鲜味和香味,能促进胃肠消化功能,增进食欲,既可开胃也能助消化。

芥菜味美,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是眼病患者的食疗佳品,但被制成腌制品后会含有大量的盐分,因此,患有高血压、血管硬化的人群应注意少食用,以防止盐分的过多摄入。

篇12

全世界有2-3成的人群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打鼾也是影响睡眠质量的“元凶”之一。近期英国研究显示,打鼾会使你看上去丑陋和憔悴。不仅如此,打鼾更是健康的大敌。张湘民医师表示,打鼾者有着极大的生命安全隐患,尤其是打鼾的中年男性更要当心,一种被称为“梦中杀手”的疾病可能正在向你靠近。

曾经的举重冠军才力在睡眠中因呼吸暂停,抢救无效身亡,年仅33岁。导致他英年早逝的“罪魁祸首”就是伴随他多年的打鼾恶习。才力的“鼾症”是一种疾病,医学上称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此病患者由于上呼吸道狭窄、阻塞,造成的血氧饱和度下降,进而导致呼吸暂停,引发生命危险。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日常表现为打鼾、日间极度嗜睡和睡眠中呼吸暂停等症状。

据估计,我国目前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人约有3000万-5000万!60岁以上的人,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有20%-40%。

你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吗?

是不是打鼾的人就说明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呢?所谓的“打鼾”就是大白话里常说的“打呼噜”,按照症状严重程度的不同分为以下3种情况:

单纯性打鼾:指正常人在疲劳时或饮酒后睡眠偶会出现的打鼾。如鼾声轻微,不影响他人睡眠,不造成缺氧,并不会影响健康;

鼾症:指每周有超过3晚的习惯性打鼾,鼾声大或影响别人睡眠休息时的打鼾,这种情况对健康暂无威胁;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指在睡眠7小时过程中,至少有30次呼吸暂停,每次呼吸暂停时间10秒以上,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的打鼾,这种表现是疾病的征兆,有造成呼吸暂停猝死的危险。

一般来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打鼾音量大,十分响亮;鼾声不规则,时而间断,此时为呼吸暂停期。且极度“嗜睡”,白天也困,随时可入睡,工作时,与人交谈时,进食时,甚至骑自行车时因入睡而摔倒。此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还有些“异常行为”:常常惊醒,甚至突然坐起,大汗淋漓。还有伴有夜间遗尿症的、头痛的、急躁、记忆力减退的……有一些患者颌骨畸形,比如下颌畸形、紊乱以及开口困难等。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发人群

西方人诱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原因主要是肥胖,非肥胖的人很少会发生;但中国人由于面颅骨骼发育和西方人不同,所以除了肥胖人群高发之外,没有肥胖的普通人也容易患上此症。

高血压控制不好检查睡眠呼吸。一部分高血压患者控制不好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或许就是原因。据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高血压的共患率很高,约50%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患有高血压,30%的高血压患者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且常被漏诊。当发现自身“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发高血压时,不要盲目降压。因为随着睡眠呼吸疾病的治疗,高血压病情可以得到改善,血压也可恢复正常。

另外,对于已经存在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心脏病、冠心病、中风等疾病的患者,也应该尽早进行睡眠检查。

短下巴的人更易患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由咽喉部的组织塌陷并堵塞气道造成的,发生呼吸暂停时空气无法进入肺部。因为亚洲人骨架结构的特点,颅面和口腔结构异常如咽腔狭小、舌体宽厚、下巴短小后缩,这使得亚洲人成为患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高发人群。另外,鼻咽部增生性疾病、内分泌和代谢障碍性疾病以及任何可导致舌、咽、喉部肌肉功能失调的神经系统病变也均可引起睡眠呼吸暂停。

此外,男性得病的机会较女性高2-9倍。酗酒或长期使用镇定剂、安眠药者,超重与肥胖者发病率都较高,尤其是同时具备以上多种条件,发病几率大大增加。而老年人经常打呼噜也可能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很容易发生夜间猝死。

如何应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或出现类似症状时,应当引起重视,戒烟戒酒,加强运动锻炼,保持正常体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睡眠时应当注意采取侧卧睡姿,慎用镇静安眠药。

一般病情轻的病人可以通过口腔矫正器来治疗;中度和重度的病人,目前国内外公认最有效的无创治疗方法,就是睡眠的时候戴上便携呼吸机。口腔矫正器可以将下颌向前拉来保证咽喉部通畅,呼吸机通过一定的压力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目前来说,严重的患者可采取手术治疗,如果发现自己或者身边的亲人、朋友出现或类似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症状时,应当劝其到医院接受专业咨询和治疗,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打呼噜是病,应该做好长期治疗的准备,不能盲目追求某些广告中所谓的“根治”。

健康新知

闻闻香橙味 饮食更健康

英国利兹大学最新研究发现,看到和闻到健康食品,可以帮助需要节食和减肥的人达成目标。即使不吃,家里储备充足的水果和蔬菜,也有助于保持健康饮食。

参与研究的尼科拉·巴克兰德表示,当人们在饥饿中受到食物诱惑时,需要节食的人应该“利用片刻时间来专注于健康食物的感官性能,例如看看水果或者蔬菜的样子,闻它们的味道”。在实验中,受测者闻过新鲜橙子的味道后,吃的巧克力数量比正常情况下少了超过一半。据分析,这是因为看到了果蔬,提醒了他们需要注意自己的饮食。

血型决定消化能力

近日,美国自然疗法医学专家彼得·德达莫在其新著《吃对你的血型》中指出,血型不同,饮食保健方式各异。他认为,血型具有遗传特性,与祖先从某特定区域迁徙而来有关。A型血的人祖先最先从事农耕作物,因而肠道菌群更适合素食;B型血的人祖先多从事游牧,因而其消化素食和红肉能力较强;AB血型的人结合了A型血和B型血的优势,素食肉食消化能力都相对较强;O型血的人祖先以狩猎为生,在肉食消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如果适应这种“血型饮食模式”,那么消化功能就会得到优化。

满月影响人类睡眠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月圆之夜如果睡不着,可能是因为你内心里的那个“穴居人”。科学家指出,人类虽然已经进化,但人体内部的生物钟仍然残留着在月圆之夜睡得少的基因。这种现象是一种“月循环时钟”,取决于月亮循环的周期。据推测,月圆之夜睡得不那么熟,有助于人类的老祖先们躲避乘着月光捕食的猛兽。研究同时发现,当月亮上升到天顶最高点时,人体内分泌的褪黑激素水平降低,而褪黑激素正是负责控制睡眠循环的一种荷尔蒙。

水流声有助预防压力堆积

近日,瑞士的研究证明,水流的声音能够有效防止压力的囤积,缓解焦躁情绪。

根据瑞士苏黎世大学研究者发表于科学杂志《PLOS ONE》的研究结果显示,溪流的声音、水流的声音都具有减缓压力的效果。研究者认为,“水流的声音与持续进行的白噪音都能够唤醒大脑,因此,到大自然中进行森林浴等行为对于人类来说是有益的”。如果觉得自己压力大,有时间的时候不妨抽个周末去郊外看看瀑布、听听水声,或者平时在家里也可以泡泡澡,玩玩水,让自己身心都获得放松与休息。

食疗养生

秋季“第一吃”

秋季吃什么好?秋季养生重养肺,所以进补也应有所针对,下面分享7个秋季养生之宝:

第一菜:莲藕

民间早有“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的说法。秋令时节,正是鲜藕应市之时。此时天气干燥,吃些藕,能起到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同时,莲藕性温,有收缩血管的功能,多吃可以补肺养血。除了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外,鲜藕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的含量也很丰富,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对治疗便秘,促使有害物质排出,十分有益。

最佳吃法:七孔藕淀粉含量较高,水分少,糯而不脆,适宜做汤;九孔藕水分含量高,脆嫩、汁多,凉拌或清炒最为合适。

最好搭配:黑白木耳。搭配银耳可以滋补肺阴,搭配黑木耳则可以滋补肾阴。

第一粥:百合粥

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其营养成分丰富,有蛋白质、维生素、胡萝卜素及一些特殊的有效成分,如淀粉、多糖、果胶以及多种生物碱,对抑制癌细胞增生有一定的疗效。并且,百合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等功效,是秋季食用之上品。

最佳吃法:煮粥。百合可当菜肴吃,如西芹炒百合、百合炒牛肉;也可煮粥吃,如百合与糯米制成百合粥,放上一点冰糖,不仅可口,而且安神,有助于睡眠。

最好搭配:杏仁。杏仁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搭配百合熬粥适用于病后虚弱、干咳患者。

第一坚果:花生

中医认为,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经。可以醒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清咽止咳。主治营养不良、食少体弱、燥咳少痰、咯血、皮肤紫斑、产妇乳少及大便燥结等病症。

最佳吃法:新鲜花生最好连壳煮着吃,煮熟后的花生不仅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花生壳和内层红衣的医疗保健作用。花生红衣能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促进血小板新生,可治疗血小板减少和防治出血性疾病;花生壳有降低血压、调整胆固醇的作用。

最好搭配:红枣。花生搭配红枣,能补脾益血、止血。对脾虚血少、贫血有一定疗效,对女性尤为有益。

第一补:山药

山药不仅有“神仙之食”的美誉,还有“食物药”的功效。其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山药还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预防心血管疾病,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最佳吃法:蒸着吃、做汤喝、炒菜均可。蒸着吃,营养损失最小。

最好搭配:枸杞。如果不单独吃山药,可以和枸杞搭配来熬枸杞山药粥,能更好地发挥滋补效果。

第一饮:黄酒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含有18种氨基酸,这在世界营养类酒中是少见的。黄酒还含较高的功能性低聚糖,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是葡萄酒、啤酒无法比拟的。中医认为,黄酒性热味甘苦,有通经络、行血脉、温脾胃、润皮肤、散湿气等治疗作用。

最佳饮用方法:黄酒温饮,暖胃驱寒。温度以35℃-45℃为佳。

最好搭配:乌梅。秋季讲究饮食以“收”主,搭配乌梅恰恰符合“收”的理念,有养阴生津、润肺护肝的作用。

第一肉:墨鱼

关于吃肉,民间一直有“四条腿的不如两条腿,两条腿的不如没腿”的说法。墨鱼营养丰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3克,脂肪仅0.7克,还含有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A、B族维生素及钙、磷、铁等人体所必需的物质,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滋补食品。

最佳吃法:红烧、爆炒、熘、炖、凉拌,做汤均可,但为防秋燥,墨鱼做汤是比较合适的。

最好搭配:豆腐,也属于养阴生津的食物,一起吃还能起到蛋白互补的作用。

第一水果:梨

梨因鲜嫩,含有85%的水分,酸甜适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磷、铁、碘等微量元素等,被称为“天然矿泉水”,自古就被尊为“百果之宗”。秋季空气干燥,水分较少,若能每天坚持食用一定量的梨,能缓解秋燥,生津润肺。

最佳吃法:吃生梨能明显解除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现的咽喉干、痒、痛、声音哑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状;将梨煮熟或蒸熟吃,如冰糖蒸梨可以起到滋阴润肺、止咳祛痰的作用,对痛风病、风湿病及关节炎有防治功效,同时对治疗肺热咳嗽和喉咙痛等效果更佳。

最好搭配:蜂蜜。闻名中外的梨膏糖,就是用梨加蜂蜜熬制的,对患肺热久咳的病人有明显疗效。

茶这样喝才养生

黄菊散热,白菊明目。气味清香、凉爽舒适,味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现在市面上的有黄、白菊两种,疏散风热宜用黄,可防治风热感冒;平肝、清肝明目宜用白,可用于头痛眩晕等症状。还有一种野,其花朵较小较黄,花形也不是很好看。野清热解毒的作用最强,对缓解生疮、牙痛、口臭都有效。

随泡随饮。茶中富含黄酮类物质,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能帮助人体清除体内自由基,有降低胆固醇、抑制血压升高等多种健康作用。但黄酮类物质十分不稳定,很容易被氧化,使茶水失去本来的黄泽,变成绿色,其保健作用也会有所下降。因此茶要现泡现饮,最好不要久放。

怕冷、脾胃虚寒的人应少喝。无论哪种,性质都偏寒,一般阳虚体质(平时怕冷)和脾胃虚寒(一吃凉东西就胃痛、胃不舒服)的人不宜多饮。

体热的人别加冰糖。对体寒体虚的人来说,茶中加些冰糖,能稍微减弱一下寒性,更加适合他们的体质。而对于体热体壮的人,加冰糖就会减弱茶清热的功效。

配枸杞补肝肾,加桑叶治感冒。取白6克、枸杞子10克,放入茶杯中,用开水冲泡,温浸10-15分钟以后,即可饮用。味甘,对肝肾有滋养作用,配上滋补肝肾的枸杞,作用得到加强。取黄6克、桑叶6克,冲泡方法如上。桑叶与皆能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同用可缓解风热感冒初期的发热、头痛等症状。

每周吃三文鱼 关节炎风险减半

据瑞典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每周至少吃一次三文鱼或者马鲛鱼等含富含油脂的鱼类,可以令风湿性关节炎患病可能性降低52%。而且即使所吃的是非油性鱼类,例如鳕鱼或者比目鱼,只要每周吃4次,也可以起到相同的关节保健效果。

两种鱼类的差别在于其中的欧米茄-3脂肪酸,油性鱼类中的含量要高得多。不过,只要每周吃一次任何类型的鱼肉,并保持10年以上的长期习惯,也可以让关节炎患病危险比较少吃鱼的人降低19%。

吃鱼防止风湿性关节炎的好处,源自于鱼肉中的长链欧米茄-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欧米茄-3脂肪酸是一种对健康非常重要的化学物质,但人体无法自身合成这种物质,只能通过饮食渠道获取。而欧米茄-3脂肪酸的最佳来源就是鱼类,包括马鲛鱼、鲱鱼、三文鱼、沙丁鱼或者鲑鱼。

吃黑芝麻护发又降胆固醇

众所周知黑芝麻是养护头发的口碑食物,而除了养发护发之外,黑芝麻还有补肾,清除血管胆固醇,维持血管弹性,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等功效。黑芝麻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它能够降低胆固醇总量和低密度胆固醇,从而保护心血管的健康。这主要是归功于黑芝麻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它能够降低胆固醇总量和低密度胆固醇,从而保护心血管的健康。此外,黑芝麻含有的卵磷脂也是分解、降低胆固醇的中坚力量。

另一方面,卵磷脂是胆汁中的成分之一,如果胆汁中的胆固醇过高及与胆汁中的胆酸、卵磷脂的比例失调的话,就容易形成胆结石。所以吃黑芝麻能预防胆结石形成。

在中医传统食用方法上,黑芝麻多为炒,然后碾碎食用,或熬粥时放入黑芝麻。而如果用豆浆机把黄豆、红豆等谷类实物做成浆汁,再放些黑芝麻,能增强体力。此外,还能补肾、乌发、保护血管,可谓一举多得。

中医认为,黑芝麻性平,适合多数人食用。每次根据个人爱好不同可以吃15-30克。需要注意的是,吃黑芝麻只能是降血脂的辅助食疗,不能以此来代替药物。

小偏方:黑芝麻桑椹糊

黑芝麻60克,桑椹60克,白糖10克,大米30克。

做法:黑芝麻、桑椹、大米分别洗净后,放入罐中捣烂。砂锅内放清水三碗,煮沸后加入白糖,待糖溶化、水再沸后,徐徐加入捣烂的三味,煮成糊状服食。

功效:滋阴清热,降低血脂。

长寿有方

老人保健必备三宝

老人身边常备几件保健的小工具,对健康大有益处。此类保健工具,最好不要过于复杂,操作方便最关键。在这里,推荐老年人保健必备三宝。

太平车。清代曹庭栋所著《老老恒言》中对太平车有详细的记载:“骨节作酸,有按摩之具曰‘太平车’。”太平车是古代人们使用的一种按摩器,用玉石、檀木等雕琢而成算盘珠大小,中间钻小孔,用线或铁条穿起来,按摩身体酸痛处,可以有效缓解酸痛感,因为珠动如车轮,所以叫太平车。

刮痧板。可以作用于皮肤、经络、穴位和病变部位,把阻滞在人体内的病理代谢产物通过皮肤排泄出来。根据刮痧部位不同,可以选择不同形状的刮痧板,如椭圆形、方形、缺口形、三角形。刮痧工具材质的选择也很关键,现在常用的材质有:水牛角、玉石、砭石、树脂等刮痧板,光滑耐用又易于擦洗消毒。在刮痧过程中,注意配合刮痧油等来加强效果。需注意的是,有出血倾向疾病、危重病症的患者等不能刮痧。

足浴桶。脚有第二心脏的美称,说明了脚对健康的重要性。足浴桶可以浸泡脚部及下肢,使老年人足不出户就享受到足部保健。每天晚上临睡前,为老人准备一个大而深的桶,以水能浸到小腿一半以上为原则。泡脚水不能太热,以40℃左右为宜。否则,容易引起心、脑、肾脏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还会使角质层干燥、皲裂。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

学金鱼吐泡 防眼睑下垂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下眼睑就会自然下垂,再精致的妆容都无法掩饰。不过,有些简单易行的小动作却可以有效预防和消除下眼袋,比如下面这套“眯眼吐泡操”。

这套操的要领在于眯眼和张口。时间可以选在每日睡前洗脸后,端坐沙发上,把嘴巴张开,呈“O”型,口型越圆越好,像金鱼吐泡。与此同时,绷紧下眼睑,就像近视又没戴眼镜的人想看清东西那样,把这个动作保持2-4秒,随后睁开眼睛,合上嘴巴,重复数次。每次运动应该有眼睑肌肉收缩与放松的感觉,吐泡动作可以紧实面部肌肉。

这套动作,起初可以每天锻炼20次左右,之后逐渐增加到每天100次为止。一般坚持两周以上,下眼睑肌肉就会明显紧实,从而有效减轻下眼袋。由于活跃的面目动作,能使眼周和整个面部的肌肉都得到锻炼,促进了血液循环,加强眼睑肌肉的弹性,眼角的鱼尾纹也会因此减少。

眼部皮肤极其薄弱,很多下眼袋的产生和不注意眼部肌肤呵护有关。每日睡前洗脸后,把维生素E胶囊中的液体涂在眼周,并用双手无名指的指肚按摩,也能起到消除下眼袋、减缓衰老的良好效果。

长寿按五“窝”:腋窝宽胸宁神 腘窝行气活血

人体有些部位是养生的重点,对这些部位常常按摩,加以养护,能起到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作用。以下五个部位,就是养生保健的关键所在,它们分别是腋窝、腘窝(腿弯曲时后面形成的窝)、肘窝、腰眼、肚脐。

腋窝

腋窝处的顶点上有个穴位叫极泉穴,经常按摩可以宽胸宁神、调和气血。从现代医学上讲,腋窝处的淋巴组织非常丰富,经常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按摩方法为:双臂交叉于胸前,双手按对侧腋窝,用手指适度地按摩捏拿,每次按捏约3分钟;然后,左手上举,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举右手,用左手手掌拍打右腋下,每次拍打30-50次,反复操作5遍。

腘窝

腘窝是膝后区的菱形凹槽,里面的血管和神经非常丰富,经常拍打有行气活血、缓解痉挛的功效。腘窝处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叫委中穴,经常按摩,对常见的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脖子酸痛、臀部疼痛等疼痛性疾病有良好作用。按摩方法为:取坐位或俯卧位,自己或请家人用两手虚掌着力,连续拍打两侧腘窝。

肚脐

肚脐是人体中唯一可以用手触摸,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穴位,名为神阙。它内联十二经脉,因而历来被医家视为治病要穴。经常拍打肚脐可起到安神宁心、舒肝利胆、调和气血、通利三焦的作用。按摩方法为: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左右手虚掌着力,以前臂发力,连续不断地轻微拍打肚脐100次。或用热敷、按揉等方法刺激肚脐。

肘窝

肘窝是肘关节前方的一个三角形的凹陷,它是经络非常密集的地方,经常按揉可起到行气活血、散淤祛毒的作用。按摩方法为:取坐位或仰卧位,一侧上肢伸直,肘窝向上,用另外一只手虚掌着力,两侧交替拍打各100次。如果是家人帮助拍打,可两侧同时进行。

腰骶窝

腰骶窝,俗称“腰眼”,是人体腰骶部的一个凹陷。腰骶部承受着整个上身的重量,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容易会因腰骶部的劳损而出现腰疼等症状。常按摩腰骶窝有疏松筋骨、消除疲劳的效果。按摩方法为:坐位上身略前俯,用左右手虚掌着力,连续拍打腰骶部5-10次。不过,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或骨质疏松的老人,不建议使用拍打法。

男性保健

男人多吃酸能预防感冒

秋冬季节,天气变凉,稍不注意就容易感冒,特别是长期在办公室上班的男人,由于缺少运动,整天吹着空调,体质差,更是感冒爱光顾的人群。最近营养学家表示,男人秋季多吃酸能预防感冒。

研究表明,酸的水果所含有的维生素C比其他的水果都要高,100克酸枣中就含有将近1克的维生素C,此类水果还有山楂、柠檬、猕猴桃等,都含有丰富的维C。维生素C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能够防止细胞癌变和衰老,调节新陈代谢,增加身体抵抗力,因此秋季多吃酸能预防感冒。且多吃含维生素C的水果还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让皮肤变得细腻有光泽。

如果不爱吃水果的话,还可以用其他的酸性食品代替,比如酸味饮料、柠檬汁、苹果醋等,做菜的时候比平时多放些醋,帮助消化,增加肠道的杀菌能力。爱感冒的人,出门前喝一瓶加热过的苹果醋,能有效抵御寒冷。

另外,酸的东西吃多了,注意漱口,保护牙齿。

“小白脸”可能有肺病

脸不仅是我们生活的门面,还是反映身体健康的密码。男性脸部器官的每个变化都是身体健康的真实反映。我们可以通过看脸知健康,破解男人脸部健康密码。

红鼻子:脾胃湿热。如果鼻头发红,且鼻头和鼻周经常生疮,这就表明体内脾胃湿热,抽烟喝酒、贪食辛辣的男人常会有这些症状出现。鼻尖如果呈紫色可能是血压偏高,或盐和酒精摄取过多。缓解秘方:饮食宜清淡,不要吃得太咸。

熊猫眼:体内水分排不出。如果早上起来发现他的眼圈发黑、脸色晦暗,则表明他的肾脏负担太重,身体里的水分排不出去。v缓解秘方:可多吃利水食物,用鸭肉煮栗子、红白萝卜煮肉汤喝。

黑耳朵:肾虚。如果耳朵越来越“黑瘦”,还常常伴有听力下降、耳鸣头晕等症状,是肾气衰败之相。缓解秘方:少饮酒,少细食物,少吃糖。每晚临睡前做次按摩,要记得不要只按耳廓,耳周围也应一一按到,一直延伸到颈部。

皱纹额:心脑血管病。这可能是用脑过度的信号。时间久了,脑部缺氧会引起头痛、偏头痛、记忆力下降等症状。缓解秘方:适当地用手指梳理额部,一方面可以减少皱纹,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压力。

“小白脸”:肺疾。皮肤白晳的男人给人以儒雅的感觉,但如果过于白晳,可要当心是不是气血不足,肺部有疾病的患者面色通常也苍白无光泽。

男人指甲看肾虚

对于男人来说,肾虚可不是一个好兆头,更麻烦的是,肾虚的前期症状不明显。而据世界卫生组织今年年初公布的性新知中提到,80%的肾虚者在前期都会在指甲上发现白斑。在现代医学里,指甲因为位处人体末端,有丰富的微细血管和神经末梢,是观察很多疾病前兆的要地。

在中医学里,肾代表了人体能量内存,而肝则代表着能量的输出。中医里认为肝其华在爪,而“肝肾同源”,指的就是只有丰富的储备才会有源源的后备供给。指甲在人体的末端,甲面光华润泽,半月痕以上的部分红白隐隐显示的就是气血能够充分地流到末梢,如果有乌黑淤滞,说明末梢经络已经有堵塞状况。

指甲上发现一些白斑则可能意味着,气血不足,不能维持正常的末梢微循环,内脏本身也从其表面的微循环开始“缺气少血”了,而这就可以认为是肾虚的表现,因为气血的供给减少了。

手足小指的情况尤其需要关注,小指对应着肾,小指如果色泽苍白,有白斑,甚至干枯就提示着肾气亏虚。而这是大家常忽视的,大多以为出虚汗,低才算肾虚,而那时候已经十分严重。另外,指甲上的半月痕如果弧度大、光泽好,就表明此人的气血比较丰盛,反映出肾所积聚的营养。但是过大也并非好事,说明养分堆得太多,易患心脑血管、高血压、中风等疾病。

运动养生

每天走一万步有助于养生保健

并不是进行大汗淋漓的激烈项目才算运动,其实,行走这种锻炼方式自古就有“百练之祖”之称,是很好的养生良方,也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最好的运动方式”。

每天健走1万步,能消耗比平常普通走多10倍以上的脂肪,达到减肥的效果。健走时要抬头挺胸、迈开大步,向下使小臂呈约90度有节奏地摆到胯后,向上则摆到与肩同高,配合缓而深的呼吸。运动后表现为大汗淋漓、体表温度升高,迅速进入到减脂状态。

健走不仅可以减肥,还能降血糖。澳大利亚科学家历时5年对592名参试者进行的跟踪调查发现,与“每天步行3000步,每周坚持5天的人”相比,那些“一改往日不良习惯,开始每天走1万步,每周坚持5天的人”胰岛素敏感度改善情况要好3倍。研究人员总结说,新研究结果既证实了每天多走路对体质指数、腰臀比和胰岛素敏感度的有益作用,又进一步表明中年人应该适当加大低强度运动的量。

另外,可适当进行光脚走路,这有利于足部血液的循环,提高抵抗力和耐寒能力,预防感冒或受凉腹泻等疾病。行走时还可根据自己身体状况选择不同的健走方式:

甩臂式:行走时利用大幅摆臂的动作(手臂摆动的高度与肩持平)来达到活动肩部的效果,对预防肩周炎、脊椎病很有帮助。

猫步式:行走时加大腰部和胯部扭动动作,增强腰部力量和身体的柔韧性促进肠道的蠕动,防止因久坐形成的便秘。

举臂式:步行时将两手臂侧举约120度,保持走200步,能使腰背部肌肉群得到放松,预防颈椎病。

秋季登山需谨慎

登山是广受青睐的一项休闲活动,它不仅可以使人们的工作压力得到充分释放,而且能使机体的心肺系统、运动系统得到相应的锻炼。但同时作为一项耗氧量较大、比较剧烈的运动方式,也潜伏着一定的危险,常见的伤害有高山反应、行走损伤以及生物伤害等,需要适当注意,做好防范。

准确评估 量力而行

登山运动并不适宜所有人群。首先,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及运动系统、高血压、冠心病等心功能代偿不全或者慢性呼吸功能代偿不全的患者不适宜登山运动。因为剧烈运动会加重心肺负担。其次,膝关节骨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已接受膝关节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患有踝关节和足部疾病的患者也不建议进行登山运动,因为登山会增加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的负重载荷,加速关节软骨的皲裂、剥脱,增加关节滑膜的分泌,致使关节肿胀、疼痛加剧。第三,不经常锻炼的中年人、体质不好的老年人不适宜突然参加运动量大的登山活动,有的中年人工作压力较大并且长期缺乏锻炼,突然爬山,体力负荷加大,容易诱发心肺疾病;老年人在准备爬山前,最好先进行一些强度不大的运动,给身体一个缓冲和适应的过程。总之不论哪个年龄段的登山者,在登山的过程中都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速度,建议使心率保持在18次左右/10秒。

使用手杖 避免损伤

登山过程中应穿舒适的软底防滑鞋,尺码要合适,足底、足尖或者足跟局部不要承受过多的压力,避免引起劳损造成局部疼痛。

篇13

地处医圣故里的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宛西制药),生产以“仲景”牌六味地黄丸、逍遥丸和“月月舒”牌痛经宝颗粒为代表的系列中成药产品,拥有“月月舒”“仲景”“飞龙”三大中国驰名商标,多年名列中国中药企业五十强,可谓中国中药制造的旗舰级企业。

宛药人的永不止步

宛西制药的生产基地位于距南阳市约100公里的西峡县城,进入厂区,便可看到捻须凝目的医圣张仲景塑像,领衔历代名医,安然端坐于厂区中心。

走进宛西制药生产车间,全自动的中药生产流水线让记者大开眼界,医圣山上种类繁多的药材让记者目不暇接,而张仲景中药材公司里的植物标本室,更是让记者惊叹不已,能叫上名的,或从未见过的中药材标本,分门别类,排列有序,场面令人震撼。

目前,宛西制药已发展成为经营中药制药、汽车配件、药用包装、女性卫生用品、药品零售、健康食品、房地产开发、工业旅游等领域,控股10多家子公司,拥有万名员工的现代企业集团。

然而,这家中药企业在1978年成立之初,却是仅有几十名员工,年产值不到100万元,年亏损十几万元的小厂。这个县办国营药厂人才、资金匮乏,产品单一,管理落后,濒临倒闭。

1985年3月,转业军人孙耀志开始担任宛西药厂党支部书记兼厂长。在孙耀志的带领下,企业不但扭亏为盈,还以崭新的姿态步入全国同行业的先进行列,发展成为一家现代企业集团,拥有全国最大的中药浓缩丸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多的GAP药材基地。

20多年来的每一个脚印,孙耀志都历历在目。找订单、找资金、搞销售、拓市场,他和他的同事为此踏遍大江南北。孙耀志动情地形容:“那是宛药人的!”

宛西制药文化长廊里的一个个片段,犹如企业发展历程里的一个个镜头,成为历史幕布上一个个美好的回忆。

如今,宛药人的还在继续。宛西制药将以打造完整的中药制药现代化和产业化为目标,以中药制造为基础,全面打造中药工业、中药农业、中药商业、中药科技、中药医疗养生五大产业链。

创新成就现代中药企业

在孙耀志看来,中医药走现代化之路有着丰富的内涵,涉及方法、标准、工程技术等问题,关键在于原创技术和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为实现中药的现代化之路,宛药人在科技上的投入可谓大手笔:在南阳市区投资1.5亿元建设的总部基地,其中投资额最高、占地面积最大的是研发大楼;在占地1650亩的宛西中药百草园里,有着斥资4000万元建设的具有五星级标准的博士后工作站;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等30所科研院所及国内10所大学“联姻”,引进现代先进技术,使产品质量控制更为科学有效;一尘不染的中药浓缩丸生产线是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中药浓缩丸生产线。

同时,宛西制药还积极引进国内最新科研成果和来自美国等国的先进制药设备,实现中药制造过程由自动化向现代化的飞跃。在北京、上海建立了国内一流的科技开发基地,源源不断地将国内外最新科研技术、成果进行消化再吸收,实施在更高层次上的创新。此外,宛西制药将经典经方作为中药创新的一个切入点,开展二次开发应用,不仅惠及百姓,也大大促进了中医、中药的现代化发展。

先进的生产设备和高水平的科研能力,让宛西制药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引领中医药行业发展方向。多年来,宛西制药研究开发了一系列高新技术产品,相继推出了天智颗粒、镇心痛口服液、复方丹参浓缩丸等20多个高新技术产品,获得60多项发明专利。

“宛西制药发展现象”

“药材好,药才好”,宛西制药六味地黄丸这句广为人知的广告语里包含着生意经,也透出做人的道理,更是中药行业共同推崇和奉行的制药理念。

多年来,宛西制药在种植好药材方面一直不遗余力。

以地黄丸系列产品为主导的宛西制药从1998年开始,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在西峡县的5个乡镇建立了20万亩山茱萸药材基地,将中药生产的第一车间建在了田间地头,从而保证了药材质量根源。如今,西峡县20万亩山茱萸药材基地成了国家首批认证的GAP山茱萸基地。

宛西制药工作人员李元贵介绍说,每年公司都无偿提供种子、原辅材料和技术员,辅导和培训药农,同时还与农户签订30年不变的合同,解决药农的后顾之忧。“一时间,西峡县的农民掀起了承包荒山种植中药材的热潮。每到秋季,药农们带着丰收的喜悦,像赶集赶会一样,推着车,扛着麻袋,从四面八方赶来,然后换成厚厚的钞票”。

除西峡的山茱萸基地,宛西制药又先后投资8000多万元,在河南、湖北、安徽、福建等四省六市的地道中药材产地建立了山茱萸等6个GAP中药材生产基地,把其作为工业生产的“第一车间”,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实现了中药材资源的循环利用。至此,宛西制药也成为国内药材种植规模最大、认证品种最多的中药生产企业。

李元贵告诉记者,据粗略统计,宛西制药在四省六地带动近100万农民,由传统种植粮食的“粮农”转变为专门为宛西制药提供原料的“药农”,实现了中药工业向中药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创造了被社会称赞的“宛西制药发展现象”。

民族文化塑造品牌

如果说拥有地道药材上千种的伏牛山赋予了宛西制药生存的躯体和脊梁,那么医圣张仲景的国医药精粹文化则为宛药人注入了血液精魂。

位于南阳市的公司总部,气势恢宏的“仲景之光”文化浮雕墙向人们展示了医圣的光辉一生。宛西制药生产基地,与其说是工厂,不如说是张仲景文化展览公园。“仲景的学术思想及其深厚的文化不仅属于宛西制药,更是属于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孙耀志对张仲景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宛西制药不仅是仲景文化的传播者,也是中医药文化的实践者。自2000年启用“仲景”商标以来,宛西制药一直把继承和弘扬仲景文化作为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10多年来,宛西制药除了建设一系列标志性的仲景文化工程,还连续承办8届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全程参与“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先后组织“21世纪张仲景国际思想研讨会”等多项活动。同时,在全国10所重点中医药大学设立张仲景奖学金、助学金等。

从2006年开始,每年的正月十八张仲景诞辰日,宛西制药都会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参加的不仅包括公司员工,还有附近自发前来的数千药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