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市场经济效益分析

市场经济效益分析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2:0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市场经济效益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市场经济效益分析

篇1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9066

1抗肿瘤药物市场环境

1.1宏观市场

1.1.1人口与自然环境

根据1973―1975年全国人口死因回顾调查及1990―1992年1/10抽样人口回顾调查资料,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肿瘤死亡率的变化见下表。

由上表可见,在过去30年间,我国肿瘤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预计在未来20~30年,我国肿瘤死亡率将继续上升[1]。

1.1.2经济因素――社会消费者个人收入

分析宏观环境中的经济因素的主要目的是找出直接或间接决定、影响社会购买力的各种因素,社会购买力是制约企业营销的关键,而消费者个人收入又是影响社会购买力的最重要因素。由于抗肿瘤药的研发周期长,研发难度大,常常导致单价较高,这个特点要求社会具备较高的社会购买力。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我国2005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5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7%。由此可见,以2005年作为参考,抗肿瘤药物虽然价格普遍较高,但在我国仍处于可接受的范围[2]。

1.1.3科技因素――专利期之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体现在医药行业就是药物的研发和创新上,这是一个技术壁垒。新药可以申请专利保护,包括药物产品专利、药物制备工艺专利、药物用途专利等不同类型。国家规定药品的专利保护期限通常为20年。药品市场的竞争也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如2012年,礼来公司由于抗肿瘤药健择(Gemzar)及抗精神药物再普乐(Zyprexa)专利到期,导致当季净利润同比下滑27%。

1.1.4政治与法律因素

医药行业作为一个对国家政策非常敏感的行业,其市场动向受政治和法律的影响非常之大。如限制药品价格、医药分家、深化医改等政策都使药物行业发生了地震。

1.1.5小结

纵观抗肿瘤药物的宏观市场,其主要特点为:一是患者基数大且增速高、社会购买力强。这说明抗肿瘤药物有天然的很好的市场前景;二是技术更新快,新药不断推陈出新。这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利好,将使更多患者受益,并有可能通过个体化治疗,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药物,从而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而对于公司来说,将不断处于药物更新换代的压力中,尤其是药物即将专利到期时,如果不能升级产品或联合用药产品,将极大的影响销售额;三是国家政策的变化。这要求企业在营销时时刻用高标准要求自己,遵守法律、遵守合规,并且不断适应政策变化,推出更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产品组合,优化营销策略,必要时做出市场转型。

1.2微观市场

1.2.1企业内部条件

企业内部条件涉及9个方面内容:目前的战略运行效果、资源强势和弱势、企业价值链、核心能力、产品竞争力及市场营销状况、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状况、经济效益状况、组织效能与管理现状、面临的战略问题[3]。这些内因都影响着企业在微观市场中所处的位置。

1.2.2竞争对手

抗肿瘤药竞争对手之间存在着互利互节的关系。有的是纯粹的竞争关系,如治疗乳腺癌的长春瑞滨和多西他赛;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有的是合作关系,如治疗结直肠癌的Xelox方案,就是卡培他滨和奥沙利铂的联合治疗方案;如可以选择联合或不联合细胞毒性药物的分子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等。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联合方案中的药品厂家通力合作,使患者最大可能的受益。

1.2.3营销中介――医疗机构

在药物行业,最终的消费和受益者是患者,而抗肿瘤药物是处方药,根据国家法律,必须由医生开具处方,患者才可以购买。这是区别于其他行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即产品的销售要通过中介,即医疗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关系直接影响着药物的销售,某些社会偏见通常会将药品销售与提成挂钩,将合作关系与行贿受贿划等号,而现实并非如此。药品是涉及人类健康的特殊产品,尤其是抗肿瘤药物更是关系患者的生存,无论是药物公司,还是医疗机构,都会本着患者受益的原则选择药品,两者的合作关系主要体现在药品医疗信息的传递上。医学信息传递的越充分,医生理解的越充分,运用的越得当,患者的受益越大,此处所说的医学信息包括:药品的临床适应症、有效率、药物相互作用,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现和上报、临床试验的更新等。

1.2.4小结

在抗肿瘤药物宏观市场一片大好的景象下,微观市场可谓险象环生。企业自身实力、竞争对手之间的互利互节、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关系强弱等,都影响着企业的营销成绩。企业需要不断发展壮大;找到药品的特点和适应人群,推出适合的营销策略,以对抗竞争;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使药品被充分了解和正确使用;并保证物流配送的及时和有效。

2抗肿瘤药物营销策略分析

2.1调研与市场定位

通过对符合药品适应症的客户群及医院的调研,选择目标市场。制定合理的市场定位是制定营销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将顾客作为细分为多个市场,利于药品快速占领市场并维持市场占有率[4]。市场定位是企业市场营销的重要内容,它的实质是突出企业及其产品的特色,给消费者留下良好的印象,从而取得目标市场的竞争优势[5]。比如同为治疗食管癌的药品,可根据其治疗有效率,选择早期、中期或晚期食管癌患者作为其目标客户群。

2.2竞争与合作

第一,差异化竞争。包括产品差异化、形象差异化、价格定位差异化、促销战略差异化、服务差异化等多方面的差异化,形成企业药品的品牌价值。差异化既可以满足患者个体化治疗的需求,又为企业构筑了进入壁垒,降低了竞争的激烈程度[6]。第二,市场活动。企业通常开展科室级会议、区域级会议、全国级会议等,进行药品的学术推广。针对病情复杂比如涉及多学科合作的疾病,还可以通过开展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集合多个科室的医生,讨论病例并给出诊疗意见。另外还可以通过慈善赠药活动,患者和医生有机会使用更多药品,从而更了解药品的效果,为医生改变处方习惯及患者后续持续使用奠定基础。第三,“多赢”合作。立足于联合用药,企业之间可以展开合作,不但可以促进企业药品营销,也可以帮助医生积累用药经验,使患者更大程度受益,从而实现“多赢”。由于药品的研发周期长和投入大,企业间还可以共同投入研发,为未来长期的营销收入做准备。如2012年,安进(Amgen)公司与阿斯利康(Astra Zeneca)公司合作协议开发和销售安进公司在研的5种单抗药物。

2.3客户关系管理

第一,目标客户的选择[7]。在确定了市场定位之后,需要对各细分市场做细致入微的分析,发现问题的症结,找到销售的增长点,这项工作要具体化到科室、适应症、处方医生上。即药品在相关科室、适应症和目标医生处方中所占的比例。如某一治疗结直肠癌的药物,其目标科室为肿瘤内科、肛肠科、普通外科、肛肠外科等,目标医生常为制定治疗方案的主任或副主任医师。第二,客户分级[7]。根据客户的重要程度,即对处方的贡献度或者对市场的引领度,可总结出客户分级金字塔。根据客户分级,来确定对不同级别客户的拜访频率、资源投入方式及数量。第三,医生处方行为分析。医生在进行处方时,往往会有自己的处方首要原则,如某医生相信某种抗肿瘤药物是发病初期的最佳选择,或者当病人不能用其他药物得到控制时,这种药物也是替代药物的首选[8]。企业营销策略应该包括改变医生的处方行为,尽量使药品成为某一类治疗方案的首选,以争取更多的市场占有率。第四,充分传递信息。包括药物的正面和负面信息,以便使医生更好的做出处方决策。[8]

2.4营销人员管理

第一,销售目标导向力度。目标导向力度是衡量销售人员的一个方面,即销售人员是否可以在接触客户的不同阶段都牢记要实现的销售目标,是否在不同阶段都可以落实向成交目标努力的具体行动,以及这样的行动是否具力度、执行落实是否到位等。[9]第二,过程管理。一个完整的销售过程包括销售探查、接触前准备、接触顾客、需求识别、商品展示、处理反对意见、完成销售、售后。[10]表现在抗肿瘤药物行业,即营销人员通过探询,了解医生新收患者,患者疾病类别等信息,并在拜访过程中,了解患者的用药倾向,介绍自己药品的适应症及优缺点,必要时解答医生或患者的提问,从而帮助医生或患者正确选择并使用药物。完善过程管理,可以更好的向销售目标进发。

3结论

由上所述,抗肿瘤药物既处于形势大好的宏观市场中,也处于白热化竞争的微观市场中,这对企业来说既是利好,也是挑战。企业需要从市场调研及市场定位、竞争与合作、客户关系管理、营销人员管理等多个角度出发,制定多维度的营销策略,全面提升自身营销实力,面对挑战,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徐宁志,董志伟中国肿瘤流行状况与防治对策述评[J].肿瘤防治杂志,2013(1)

[2]刘子安中国市场营销[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3]刘冀生企业战略管理[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托马斯・英格拉姆,雷蒙德・拉福格,雷蒙・阿维拉,小查尔斯・施韦普克销售管理:分析与决策[M].李桂华,译4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5]上官方平医药销售医药代表实务[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6]唐玲,邱家学试论医药企业的差异化竞争战略[J].中国药业,2006,15(17)

[7]苏朝晖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的建立与维护[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篇2

一,引言:小A是沈师大四的一名即将毕业的学生,在学校即将举行的毕业生二手市场中,他决定通过这次机会,将自己不用的书售出.

二,正文:近日,针对大四学生大量的旧书存积,而部分学生又缺乏有用的学习用书这一现象,现于校北区开展了一次为期一周的二手书销售市场.其实,在校内平时就已经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定的销售形式,就是依靠张贴广告的方式来进行小规模的交易,供求关系见图-1:

通过这次旧书市场的建立,将许多闲散,潜在的供给者都挖掘出来,必将加大书市的供给,使原供给曲线S1向下平移到S2的位置,平衡也由原来的E1到达E2,如图-2所示.新的平衡中使价格降低,此外,由于旧书市场存在着很大的替代性,市场调查显示,很多同学更愿意以高价购买一套新书而不是以低价得到二手书,也就是经济学中常说的弹性较大,如图二显示.降低价格有益于过大收益.综上,小A在定价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将旧书以低于日常价出售.

可是在进入市场售书之前,小A犹豫了,正处于大四关键时期的他时间是稀缺的,而每一种选择对他来说都是一种机会成本.他可以选择工作,但就不得不放弃学习,找工作的时间.经过统计计算,小A每天的总价值大约为40元,学习所花费的成本为5元每小时,而工作由于其短期局促性,要花费10元每小时的成本,根据以上情况,绘出如图-3的关于小A学习,工作的预算约束线.

W(工作)/小时

S(学习)/小时

小A对于学习与工作的偏好程度,如下无差异表,并得到相应的无差异曲线.

组合表A表B

WSWS

A4253

B3343.5

C2.53.534

D242.754.5

E1.52.56

W(工作)/小时

S(学习)/小时

由此可以看出,C点为小A进行选择的最优点,进行了如上的经济学分析后,小A决定每天2小时的工作时间,4小时的学习时间.

现在,小A已经对定价,工作时间做出了合理的安排,接下来就是对售书种类与具体销售策略研究了,小A主要靠从旧书商那以低价购进来满足自己的供给,而北区主要居住商学院与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商科与外语类书籍具有良好的销路,而其他种类的图书市场就小得多.对此,小A向其他同学那样选择卖商科书(B)或外语类书(E),在接下来的销售中发现,小A与另外一名同学小B形成了寡头垄断.我们用下表来表示不同书种类时各自的盈利情况.

小A

BE

3030

4020

2040

3535

B

小B

E

也就是说,当小B选择商科书(B)时,小A必然会选择卖商科书(30>20),小B选择外语类书(E)时,小A还是会选择商科书(B),(40>35).同理,小A做出的各种选择,小B的占优选择都为卖商科书,即在实际的买卖过程中,小A小B都会做出卖商科书的选择,及经济学中的囚徒困境,考虑到都卖外语书的较高盈利,两人便做出了同时卖外语书的合谋,但是这种合作并不稳定,营业第二天,小B便背离合约,转卖商科书,给小A造成了损失.面对小B的忽然改变,小A只能页选择出售商科书.这样,销售又回到了先前的均衡,即纳什均衡中.

结论:小A在初期的定价应该将价格定低,根据他的最优化选择,每天应工作2小时,在后期的销售中放弃合谋,出售商科书.

篇3

根据模型(见图1),可以得出:中国社会是典型的利他主义社会,因而当股票交易制度为T+1时,效率区域处于瘦狗区域;当股票交易制度为T+0时,效率区域处于现金牛区域。

利他主义主导型主要有三种理性动机,其分别为纯粹利他、本能利他和假言机会主义。当三种理性动机对股票交易制度决策时,采取的决策为非自利性决策。这种决策大体分为投资与投机两种决策。根据实际经验,在中国投机心理占据了绝对的支配地位。在股票市场中,非理性投机特别盛行。对应于模型中,T+1是不公平的制度而T+0是公平的制度。而股票市场T+1的交易制度助长了市场的投机风气。大户可以随意做高或做空股价来盈利。通常,大户的御用“经济学家”为虎作伥,利用媒体来忽悠散户入场;大户再炒作题材和概念,造成某只股票涨高的迹象。此时,羊群效应发挥了作用,散户纷纷追涨,股价再升,更多的散户入场,而大户早已悄悄离场。而在短期交易中,散户很多时候连退场的机会都没有。在T+1交易制度下,大户比散户在资金量上拥有着明显的优势。一方面,在股票市场上,大的资金决定了当股票有了微小的涨幅,大户就可以结算退场;而散户往往在涨幅较大的时候才愿意离场。这就导致大户的赢面要远远大于散户的赢面。大户只要保持稳定的操作策略,财富是不断积累的;而对于散户而言,大部分情况下,财富是在不断缩水的。大户的集中议价权在隔天交易中相对散户的优势。假如散户在第0天某委托某只股票入场,当天股票涨势良好;而在第1天交易开盘前的9:15―9:25时,可能会发现股票早已跌破进价,原因是大户在操作股价。开盘后,如果散户离场,那么,散户已经亏损;如果不离场,可能面临被套,因为散户不知道大户在这只股票上的具体策略是什么。另一方面,大户还可以进行制度套利。这里制度套利指的是大户利用T+0买空卖空交易制度的股指期货与T+1单向交易制度股票市场之间制度安排而形成的套利机会。因为股指期货有着严格的资金准入门槛,以散户的资金量是很难进入的。股票类 ETF 基金只能通过场内外套利机制变相实现 T +0,但ETF 套利交易受到约束,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而言,100万份最低门槛是不小的限制条件。这就在事实上形成了大户和散户不公平竞争。“有研究者基于Cornell和 French 的持有成本模型,通过正向套利策略推导出无套利区间的上限及通过反向套利策略推导出下限,从而发现了用中国股指期货的套利机会。以沪深300指数2013年8月16日9:31-2013 年8月16日15: 00的1分钟高频数据及沪深300 股票指数期货当月合约1 分钟价格指数作为样本数据,比较发现前6个交易日都不存在套利机会,只有在 8 月 16 日当天出现了 18 次套利的机会,分别是上午 11: 07 的一次反向套利机会以及下午 14: 44 开始的 17 次正向套利机会。”如“在‘8・16 事件’中,大机构的投资者不仅通过股指期货套利,而且可以运用 ETF 基金的特别交易机制对冲风险与获取高额收益,这显然使市场公平和市场效率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而散户在T+1制度下则不能规避这样的风险。

T+0双向交易制度的股指期货与T+1单向交易制度股票市场之间制度安排会导致中国权证市场存在“溢价”,即股市的低流动性折价。当一个市场的资产与其衍生品之间存在明显的流动性差异时,整个市场的定价效率将受到影响。

有的人认为,T+1交易制度能够有效的抑制市场的投机行为。这显然是个伪命题。实际上,不管是什么制度,都存在着投机现象。我们关注的是什么制度能够给大户和散户以公平的投资或投机机会或者避险机会。T+1交易制度下显然不是一个公平制度设计。T+1交易制度下连续暴跌的行情也时常发生,如96/12/12―96/12/17、99/01/28―99/02/08、99/l2/16―99/l2/27,这种连续暴跌行情的发生频率(5次)竟然超过“T+0”交易制度下发生这种情况的频率(0次),加上涨跌幅度交易制度的配合,使中小投资者这些信息弱势群体很难有一个良好的纠错机会,从而令他们的交易风险不断扩大。从这点看,“T+1”交易制度的实施并没有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下跌和总体情况的交易风险数据显示:在市场中,市场自身的下跌行为是投资者交易风险的主要来源。

还有的人认为,T+1交易制度能够保护散户的利益。这也是站不住脚的。盖卉,张磊通过对下跌情况的分析,得到“T+1”制度下的平均交易 风险分别为0.7827(上证)和0.7218(深证)以及“T+0”制度下的平均交易风险分别为0.7038(上证)和0.7372(深证)。上述数据说明在上海股票市场上“T+1”制度下的投资者的利益并没有得到更好地保护,反而较“T+0”制度下的交易风险略微增大;尽管在深圳股票市场上“T+l”制度下的投资者的利益得到了一定保护,但效果也是甚微的。

而在T+0交易制度下,大户的集中议价权丧失,同时散户不劳而获行为受到抑制。因为在T+0制度下,一方面,大户对散户的部分优势丧失。大户想操纵股价吸引散户入场,到第二天割韭菜的策略将不会奏效。这就给聪明的散户提供了机会。同时,T+0可能会导致股票大涨和大跌,这样就会教训散户投资者。由于中国人的非理性投机心理和健忘症,七八年教训一回不能叫其长记性,反而股市的缓慢升降会使其陷入“温水煮青蛙”的境地。此时,如果大涨大降会深刻地反复的教训散户。这样,就极大的抑制了其投机的心理。散户可能选择机构投资者。这就变成了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它们博弈的均衡结果就是中国股市的稳定均衡。散户也从繁忙解放出来。散户们投资方式由非理性投机转向价值投资。散户可能去通过发现并长期投资真正有市场潜力的创新型公司。一方面,人们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形成一个踏实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急需资金的创新公司获得了融资支持,从而生产出质优价廉的商品,满足了社会的消费需要;在生产与消费的交互中,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

实行T+0交易制度能够有效的防止腐败。由于T+0交易制度抑制了广大散户的投机冲动,这就抑制了处于占优位置的大户的盈利能力,从而抑制了官员利用大户赚钱的冲动。由于中国刑法条文的漏洞会给官员投机钻营的机会。如第三百八十四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刑法条文中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等挪用公款超过三个月不还才构成此罪。那么,官员完全可以挪用巨额公款委托大户中的机构投资者去盈利,在到期之前还上。这种交易盈利行为在T+1交易制度下非常容易实现,而在T+0股票交易制度下却较难实现,因为其不能保证在三个月内是否一定能够盈利。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讲,挪用公款这种腐败行为能够被T+0交易制度有效制约。

综上所述,股票交易制度从T+1 向T+0的演进即制度由不公平向公平的推进,使得社会效率区域由瘦狗区域向现金牛区域演进,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了社会效率。

篇4

(一)经济环境

针对经济环境,在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的收入水平等对于国际市场营销具有一定的影响;分析消费市场,如果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针对产品的款式和性能以及特色等各个方面,具有品质和价格方面的竞争。针对市场规模,在国际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国际市场的规模是特别重要的,需要分析商品的服务总量和购买力,市场规模由人口和收入方面的结构决定。消费结构也是特别重要的,市场营销得以开展,需要结合国际市场各个项目的各项消费因素,呈现市场消费状况。

(二)政治法律环境

政治环境内容直接影响到营销活动,法律环境对于市场营销活动会给予一定程度的影响。企业作为重要的经济组织,在企业的市场营销环境当中,会受到来自政治因素的影响。法律的实际内容包括各个环节的法律因素,可以使国际营销更好的发展。

(三)文化环境

文化属于一个复合整体,文化包括艺术、知识、法律等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文化内容在营销活动的各个环节当中都具有渗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国际营销的各个主体,利用文化,可以对市场营销的效果给予评判,正确的应用文化的差异性,可以促进国际市场营销更好的开展,制定出合理的营销策略。在各个营销活动当中渗透文化,成为文化另外一个组成部分,文化直接影响到市场营销的成果。企业制定国际营销策略时,需要对文化的差异性进行正确的应用,使当地的文化动机得到确定,将行为模式的特征进行确定,确定出适合当地的促销方法,并且要使消费者可以接收制定的销售机构。

二、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的关系

(一)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之间的异同

国际贸易是指在世界范围当中,商品、技术等实现跨国界的交換,国际贸易当中各国的贸易是非常重要的,在一定的时期当中,世界贸易的总和就是国际贸易。而国际市场营销就是在市场营销活动当中,实行跨越国界的营销。供给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是相互依存的,二者相辅相成,可以共同发展,市场营销对于国际贸易会产生反作用,使国际贸易得到快速的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需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开展各种活动,具体的国际环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条件都是商品和劳务交换。

(二)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市场营销的中心就是市场,主要的目的就是获得更多的收益,在国际竞争当中获得更多的优势,以各国的市场环境为基础,采取各种不同的战略,以国际市场为基础,获得相应的决策和选择,以市场环境为基础,制定出战略,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各国的政策也是不同的,不同的商品进入到国际市场当中,都希望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促进国际贸易更好的发展。国际贸易的主体就是企业,那么企业自身需要具备国际营销的观念,充分利用国际营销这个平台,结合各个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出科学的国际营销策略,加快国际营销的发展速度,使国际分工和合作得到加深,使国际贸易更加稳定的发展。

三,国际贸易背景下的国际市场营销方式

(一)品牌推广

国际市场营销的根本因素就是品牌,与此同时,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品牌。创建品牌的时候,需要改革产业的结构,抛弃传统产品当中具有低附加值和低质量的品牌,在市场当中可以获得一席之地。需要强势的推广产品,将国际市场彻底的打开,细分市场,实现产品的细化,针对比较传统的生产经营,需要将海外市场进行开拓。细分国际市场,可以明确商品自身的优势,着重推广可以迅速占领市场的产品,使产品的附加/A-/~到提升。还需要将品牌优势加以提升,在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的过程中,需要产生品牌效应,具有优势品牌和创新能力。总之拓展市场的主要途径就是利用品牌战略,可以利用品牌的号召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占领国际市场。

(二)对网络贸易给予规范

当前我国互联网技术不断的发展,在市场竞争当中,开始广泛的应用互联网技术,当前海外市场的拓展过程中,已经离不开网络贸易方式。我国当前比较缺乏高级计算机人才,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影响到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国际市场营销的过程中,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网络技术。这样一来,对于国际市场策略的制定也是一种影响。网络贸易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在我国的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国际贸易开展的重要因素就是网络安全,近些年不断出现交易安全性和网络贸易征免税等各种问题,对于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制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敏感度,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网络贸易可以得到健康的发展,加大力度培养高级计算机方面的人才,为我国国际贸易的网络营销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我国海外市场的拓展。

(三)在政府的引导下,整合所有的优势

在当今市场环境的发展过程中,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宏观调控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国际贸易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以我国的国际市场营销为基础,制定出科学的政策,将国际贸易的积极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使我国可以更好的应对来自国际市场的挑战。企业制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时候,需要结合政府的支持。企业和企业之间,其特点和发展情况都是各不相同的,在现代贸易环境中,无法实现单独的国际市场营销,需要整合企业优势,打造出专业的营销团队,在国际市场营销方面取得更大的效果。制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市场方面的因素,使政府在区域经济当中发挥出优势,从而可以整合区域内部的资源,为企业和企业之间创作出良好的合作渠道,将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内容得到优化,建立出良好的贸易环境。

(四)加强国际市场调研

国际营销和市场营销的市场环境是不同的,在国际市场中,因为不同的环境,使各个国家面临不同的机遇,与此同时的还有风险,因此企业需要严格的调查国际市场,以此制定出各种具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案。各个企业需要设置相关的部门,主要任务就是调查国际市场,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公司的具体任务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各个出口地区的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以及风俗习惯等等,还要对国家的政治环境和国民收入等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

(五)调整产品结构

当前国际贸易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因此各个企业需要抓住这个时机,有效的调整产品结构,针对高消耗和高成本以及高污染的各种产品需要做到主动放弃,增加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经营观念主要是依靠产品数量,从而可以对市场份额进行占领,对产品和市场进行有效的细分,生产出具有很强优势的产品,使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提高,从而可以制造出企业的知名品牌。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当中获得一席之地,需要各种的因素的力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当中要想获得优势,需要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建立出自己的品牌,在竞争当中树立优势品牌,将市场份额进行有效的扩大,这样才会具备更大的获胜趋势。

(七)企业要树立国际市场营销的经营理念

战略方针和营销行为制定的前提就是经营理念,正确的经营理念,可以在整体上指导企业的运行发展。当今的企业需要树立出有关国际市场营销的经营理念,需要确立出国际化的市场营销理念。我国小型企业通常都是以我国的国内市场为基础,他们工作的重心通常都是国内市场份额。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要想得到发展,需要改变我国的传统营销理念,以我国的国内市场为基础,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扩大企业的市场需要融入到世界范围当中,产品的销售的目标是世界市场,还需要在全球范围当中,优化配置自身的资源,如果只是利用产品的国际化的销售,无法实现真正的国际市场营销。我国市场经济开放的时间比较晚,和世界上发达国家进行比较,我国企业在营销观念和营销水平方面存在着不足。针对国际市场营销,我国企业和发达国家在营销理念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国企业主要是以国际市场需求为主要的营销方向,在我国国内市场当中,买方市场是特别重要的。但是这种营销理念的竞争力已经明显不足,更多的外国企业开始将消费需求进行创造,明确消费需求的实际路线,区分具体的消费欲望和消费需求,将企业的主动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不能总是被动的进行调整。国内企业需要以自身的特色为基础,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进行有效的刺激,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当中的竞争力。

四、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使国际贸易得到不断的发展,使经济之间实现相互的作用,最后成为统一的经济整体。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也推动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并且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再加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迎来了网络时代,国际市场网络营销方面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在网络国际贸易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需要培养出更多的高级计算机人才,使国际市场营銷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构建网络贸易营销体系,使制定的各种市场营销战略变得更加完善,更好的扩宽市场。明确市场的各种个性化的需求,重点关注我国的无形价值,良好的处理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当中的各种因素,可以更好的保障我国的国际贸易的发展,在激烈的国际贸易市场当中占领更加重要的地位。

结束语:

篇5

一、强化医院经济效益分析的现实意义

(一)医疗市场刚需

目前市场经济推动了医疗领域的竞争,降低医疗成本,提升医院效益,提高服务水平,提升医疗质量均是医院管理层所以需要面对的难题。为了能够构建出符合自身医院经济效益的提升方式,降低医院的经营成本,使用经济效益非常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二)行业管理需求

为了让医疗卫生体质改革更加深入,对医院进行监督管理,卫生部门定期的对医院进行审核,三甲复审中,对构建医院经济效益科学分析体系也是必要内容。

(三)医院管理需求

临床科室是医院的基本科室,也是医院宗旨和使命最直接体现的部门,是医院工作方针、领导管理意图等直接体现的科室,作为一个窗口科室,该科室是医院和外界社会联系的纽带,因此对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非常直接的影响。科室,各科室的经验决策还需要经济指标数据来提供支持,榇耍必须要积极的构建满足医院条件的经济效益分析体系。

二、构建医院经济效益分析体系

(一)构建经济指标

经济效益必须要通过减少消耗,提升成果来提高,用相同的劳动消耗来获得更多的成果。医院经济效益分析受限就是要构建可以对医院经营成果进行反映的经济指标,这些内容主要是科室收入,人均收入,科室总支出,收支结余率,药品比重,门诊工作量,实际占用床日数,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科室医疗人员日人均床日数和护理人员日人均床日数等。

(二)构建科学的经济效益分析体系

医院经济效益分析在构建的经济指标基础上构建临床科室收入分析体系、支出分析体系和结余分析体系等。

1.构建临床科室的收入分析体系。科室的收入主要分为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

(1)医疗收入增减情况分析

医疗收入包括检查收入、治疗收入、床位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计算检查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减少病人不必要的检查:外科科室需要分析手术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缩短病人的术前住院天数,提高手术收入比例。

(2)药品收入增减情况分析

医院药品收入分为西药、中成药和中草药药品收入。首先,从医院整体角度分析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随着药品招标制度的推行和医疗收费制度的改革,药品收入比例应呈下降趋势。

(3)其他经济效益指标的分析医院收入的增加和减少可以通过门诊工作量、临床病床占用比、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来作为评估依据,使用新技术,新项目,根据可是配置和其他因素来对可是收入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出提升经济收入的改革方案。

2.对科室支出进行分析。可是支出项目包括了人员费用,耗材费用,硬件折旧费用,公共费用等等,按照这些费用的性质可以分成固定和变动两类成本。

(1)人员费用支出增减情况分析

现在医院的规模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扩张,科室也在储备医疗、护理人员,目的就是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临床医疗需求,因此科室的人员费用支出不断上升,成为了科室总支出的较大比例份额,而合理储备人才,能够减少这部分的支持,相应的人员支出也能够得到精简。科室医疗人员的人均服务床日数以及护理人员的日人均服务床日数是比较合理的一项分析指标,以此能够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其次,对于后勤人数也应该进行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支持,合理使用资源。

(2)药品费用增减情况分析

国家对医药品收入进行了控制,可是对于医药品的费用比例应该进行调整。

(3)卫生耗材增减情况分析

医学技术发展后,引入的高新技术能够减少卫生耗材使用。

3.构建临床科室结余分析体系。按照科室的费用类型来对科室结余情况进行分析。

(1)科室全成本情况分析

按照科室的支出对支出结构进行分析,特别关注结构占比大和增幅达的支出项目,对于其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存在问题的应该及时的纠正,减少支出。对科室结余和结余率进行计算,和其他科室以及本科室上月情况进行对比,从对比中能够发现问题,寻找解决的措施,让科室收益提升。

(2)科室边际贡献分析

篇6

在我国,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医院越来越重视经济效益分析,积极构建符合医院自身情况的经济效益分析体系,完善机制,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使医院能够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医院经济效益分析的必要性与意义

(一)医疗市场需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降低医疗成本、增强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大问题。所以构建适合医院自身发展的经济效益分析体系对提高医院经济效益,降低医院经营成本将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行业管理需求

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对医院的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对医院进行评审,构建医院经济效益的科学分析体系也是三甲复审的要求之一。

(三)医院管理需求

临床科室是医院实现功能的最基本单元,是医院宗旨、使命的最具体体现者,是医院工作方针、领导管理意图的最直接实践者,是医院面向社会服务最直接的窗口,临床科室的运营管理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点。然而,各临床科室的经营管理决策仍需要经济指标的数据支持,因此,积极构建符合医院自身情况的经济效益分析体系意义重大。

二、构建医院经济效益分析体系

(一)构建经济指标

经济效益是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医院经济效益分析的第一步是,在现有基础上构建能够反映医院运营成果的主要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为:科室总收入,人均收入,科室总支出,收支结余率,药品比重,门诊工作量,实际占用床日数,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科室医疗人员日人均床日数和护理人员日人均床日数等。

(二)构建科学的经济效益分析体系

医院经济效益分析在构建的经济指标基础上构建临床科室收入分析体系、支出分析体系和结余分析体系等。

1. 构建临床科室的收入分析体系。科室的收入主要分为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

(1)医疗收入增减情况分析

医疗收入包括检查收入、治疗收入、床位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计算检查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减少病人不必要的检查;外科科室需要分析手术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缩短病人的术前住院天数,提高手术收入比例。

(2)药品收入增减情况分析

医院药品收入分为西药、中成药和中草药药品收入。首先,从医院整体角度分析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随着药品招标制度的推行和医疗收费制度的改革,药品收入比例应呈下降趋势。其次,针对不同专业分析各类药品占药品收入的比例,如中医科中成药、中草药的收入比例要高。再次,根据新形势的需要,不断增加分析内容,规范药品品种的构成,合理使用药品。如分析药品收入中抗生素的应用比例,进口药品与国产药品的比例,努力降低药品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3)其他经济效益指标的分析

医院收入的增减变化分析也要对门诊工作量、病人实际占用床日数、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等经济效益指标进行具体的分析,并结合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等情况,考虑科室设备配置情况及其他相关因素,综合分析科室收入的增减原因,提出建议和改革方案。如表1。

2. 构建临床科室的支出分析体系。科室的支出项目主要有人员费用支出、卫生耗材支出、固定资产折旧、其他公共费用支出等。按性质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为了达到医院控制成本的目的,根据科室上年度科室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的消耗比例情况,制定科室合适的变动成本占收入的比例,分析变动成本率的增减变化,查找原因,达到控制成本消耗的目的。

(1)人员费用支出增减情况分析。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科室也在不断地储备医疗和护理人员,各临床科室的人员费用支出在科室总支出中占了不小的比例,因此合理储备人才,减少科室的人员支出是很有必要的。通过科室医疗人员日人均服务床日数和护理人员日人均服务床日数等数据来说明其合理性,以达到合理调配人力资源的目的。其次,仍需控制行政后勤人数,控制间接成本费用,达到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

(2)药品费用增减情况分析。随着国家对医院药品收入的控制,各科室应逐步降低药品费用,控制药品费用比例,调整支出结构。

(3)卫生耗材增减情况分析。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高新技术的开展导致了卫生耗材的大幅使用。因此支出分析应将卫生耗材分为一般卫生耗材和特殊卫生耗材,着重分析特殊卫生耗材的增减变化情况,努力控制一般卫生耗材的使用比例和特殊卫生耗材的合理使用。

(4)固定资产折旧情况分析。固定资产折旧主要是加强设备折旧费用的控制,促进科室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

(5)其他公共费用支出的分析。科室的其他公共费用支出主要有水电暖费用、维修费、洗涤费用等,医院的每个科室、每一个员工都应该自觉节约用电用水,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各临床科室要严格控制不必要的支出,增加医院的利润空间。如表2。

3. 构建临床科室结余分析体系。根据临床科室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分析临床科室结余情况。

(1)科室全成本情况分析。根据各科室的支出情况,分析科室支出结构,主要分析支出结构占比较大的支出及增幅较大的支出,及时发现问题,节约支出。计算每个科室的结余及结余率,与全院当月及本科室上月比较,使各个科室了解本科室在全院的排名及增减幅度,有利于各科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科室效率。

(2)科室边际贡献分析。边际贡献是指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边际贡献率是指边际贡献在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它反映产品给单位做出贡献的能力。根据各科室的收入、支出,计算各科室的实际日均门诊量、单位诊次变动成本、单位诊次变动成本、单位诊次边际贡献、日均门诊保本工作量,根据实际日均门诊量与日均门诊保本工作量,分析科室的门诊工作量是否合理,及时作出有效的调整;计算各科室的实际日均住院工作量、实际日均占用床日数、单位床日变动成本、床日单位边际贡献、日均住院保本工作量,根据实际日均住院工作量与日均住院保本工作量,分析各科室的住院工作量是否保本,盈利情况如何,帮助各科室减少成本,提高住院收益率。利用科室边际贡献分析,合理调整门诊、住院工作量结构,有效调整科室结构,实现科室收益最大化。如表3。

三、经济效益分析的预期成果

科室为单位,以收入分析体系、支出分析体系、结余分析系统的的数据为依托,对各临床科室收入、支出及结余进行盈利、亏损分析及增加、减少分析,进行成本、效益按月、按季度分析,并对4个维度进行动态管理,使每位科主任了解本科室的经营状况,包括数额大小、发展趋势、在医院的位置,用坐标区位图标示,及时发现不足,采取措施,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医院逐步市场公开化,如何加强医院经济效益分析,完善医院经济建设对于医院长久持续健康发展越来越重要。通过对医院各科室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构建一个符合医院自身发展的经济效益分析体系,能够真正达到控制科室成本,实现优质、高效、低耗的目的,保证投入产生效益,达到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宝军.对综合性医院经济效益审计的思考和实践[J].审计园地,2014(04).

[2]金家鑫.医院经济效益与经营管理探析[J].中国科技,2014(06).

[3]于传云.浅析医院经济管理与效益[J].商业经济,2012(12).

篇7

(一)经济效益可行性标准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要确保项目可行,就必须保证当风险投资的所得和所费具有相同量时,其效益可行性标准为:纯经济效益>0或经济效率>1。

(二)经济效益择优标准

风险投资经济效益优化,也就是要从多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或一组投资方案,以便保证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或满意化。基本的择优标准如下:

1.纯经济效益最大化标准

投资方案的总体效果最优是这种标准所追求的目标,它能使投资者得到最大的实惠,在资金比较充裕的情况下适用。从当前我国经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来看,资金少、效率低、效益差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这就意味着我们在进行项目投资择优时,一方面要考虑总体效果,另一方面要考虑单位效果,注重单位资金的效率。

2.经济效率最大化标准

这一标准主要是追求投资方案的单位效果最优,能够反映高效率,对企业走扩大再生产的道路有积极意义,在资金较贫乏的情况下适用。总体而言,采用这种标准,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是十分有益的,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有限资金发挥较大的效益,进而能够全面提高宏观经济效益。然而,这种标准难以兼顾单位效果和总体效果、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

3.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最大化标准

这种标准的主要特点是兼顾纯经济效益和(纯)经济效率的择优标准,其一方面能够使投资者获得较多的实惠,另一方面能使其得到较高的效率。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是,因为纯经济效益最大化标准和经济效率最大化标准都是单目标优化,但是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最大化标准是多目标优化。所以,采用这种标准才能够更全面地评价和优化项目投资。

4.经济效益最大化标准

这种标准所追求的目标是纯经济效益和(纯)经济效率均为最大,也就是要保证投资的总体效果和单位效果都达到最优。具体来说,就是在对多个风险投资方案进行比较选优中,如果用标准1和标准2所得结论一致,就足以说明纯经济效益与纯经济效率达到了统一;如果所得结论相悖,那就必须重新设计投资项目,实际上也就是进行方案的再创造,以便能够保证纯经济效益与纯经济效率达到最佳结合,最终顺利实现经济效益最优化。

二、风险投资的风险评价方法

(一)改进型平衡点分析

1.对现行平衡点分析的评价及改进

所谓的平衡点分析其实就是对风险投资不确定性与风险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成本、产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求出风险投资项目的收人等于支出,也就是不盈不亏的平衡点。一般来说平衡点越低,风险投资项目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也就越大,抗风险能力也就会越强。

(1)由静态平衡点向动态平衡点的改进。现行平衡点分析方法不会对项目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投入产出关系进行研究,会忽略资金的时间价值,只会分析某一年的收入和支出关系,因此,其是不能全面地反映风险投资项目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不确定性与风险的。为此,就需要进行动态平衡点分析。

(2)由单一产品平衡点向多品种平衡点的改进。平衡点分析方法一般只适用于单一产品,如果是进行多品种的平衡点分析,还是需要基于假设产品品种结构不变的基础之上。不过,市场需求是发展变化的,这就意味着品种结构不变的假设,与市场需求千变万化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进行效益分析时必须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尤其是结合当前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优化产品结构等客观要求,对多品种平衡点分析及其优化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2.多品种平衡点优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的变化肯定会导致产品结构发生变化,而产品结构的变化,就会直接影响平衡点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大小。因此,以多品种平衡点为分析方法的途径,就必须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以便能够根据市场结构的变化,及时优化产品组合,在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降低风险。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上看,最佳的产品组合,也就是要使计划期获得的利润最大。由于计划期的固定成本相对固定,而利润总额等于边际贡献总额减去固定成本,因此,利润最大就等于边际贡献最大;如果是再从降低风险、提高经营安全串和降低平衡点的角度上考虑,以综合法为例,平衡点开工率就等价于固定成本除以边际贡献总额,又由于固定成本不变,所以,要想降低平衡点,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边际贡献。

(二)改进型敏感性分析

1.实现多因素敏感性分析的改进与多因素相比,单因素敏感性分析主要是基于假定某一因素变动,但是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的,风险投资项目经济效益分析,但是我们必须要承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不确定因素变化对风险投资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是交叉地、综合地发生着,所以,进行多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势在必行。

2.合理设计不确定因素这主要是指根据可能发生变动的可能性,确认不确定因素。当然,必须要明确的是,不确定因素必须是直接因素,而非间接因素。比如说,因为成本是间接因素,单位变动成本、产量和固定成本这三个直接因素决定它的大小,所以假如以成本作为不确定因素那就不合理。此外,为了更简洁一些,在不确定因素的选择上也应该简单些,比如说不宜选择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工资等,这些成本要素作为不确定性因素。

3.实现一般规律的研究只对具体的风险投资项目通过计算,是现行敏感性分析的主要方向,其主要是分析不确定因素的敏感性大小,也就是说,只是针对不确定因素的特殊规律进行研究。但从规律探索的原则上看,假如我们能在把握特殊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一般规律的研究,那就可能更好的把握所有风险投资项目的不确定因素变化的普遍规律,这就会对风险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带来更大,更有利的影响。

篇8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2(c)-005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acute duodenoscopy combined with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and its complication in senile patients with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Methods Group selection the clinical data of 104 elderly patients with ABP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4 to May 2016,which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52 patients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mergency duodenoscopy,the study group combined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therapy based on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d the treatment and complications of two groups.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symptoms of fever, abdominal pain and back pai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m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Emergency; Duodenoscopy; Enteral nutrition;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

急性源性胰腺炎(ABP)属临床多发病,病情发展迅速,致死率高,患者在患有ABP后,肠道功能被破坏,细菌、毒素入侵肠道内穿透肠黏膜渗入血液中,引起致命性并发症,故临床医治ABP时应重点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以提高患者预后[1]。以往临床常采取十二指肠镜医治ABP,可降低重症胰腺炎发病率,尤其是治疗合并内科基础病的老年患者疗效佳。鉴于ABP老年患者机体呈分解、代谢均较高状态,且机体功能减退,故而机体内环境紊乱严重,身体营养严重不足[2]。因此,该院认为老年ABP患者应及早接受肠内营养治疗,以维持机体营养均衡,增强免疫力,以支持后期治疗。该文旨在探究急诊十二指肠镜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治疗老年ABP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以2014年2月―2016年5月于该院医治的104例老年ABP患者为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于该院医治的104例老年ABP患者临床资料,均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均与中华医学外科胰腺学分会订制的急性胰腺炎诊断符合[3],可耐受内镜医治,CT确诊肝外胆管结石;排除标准:排除十二指肠镜失败或中转开腹、合并胆内管结石、胆管窄小患者。按医治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男女比例24∶28,年龄62~81岁,平均(71.13±5.22)岁,病程5~11 d,平均(6.96±1.02)d;对照组52例,男女比例27∶25,年龄64~84岁,平均(72.11±6.12)岁,病程3~8 d,平均(6.92±1.24)d;对比两组基数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基础医治,实施液体补充、减压胃肠、血补给及电水解质、酸碱失衡纠正、抗生素等治疗措施。单行急诊十二指肠镜医治对照组:基础医治后,内镜检查患者十二指肠,并用针式刀作1 cm切口,多数结石在胆管内压力下随胆汁排出,用十二指肠镜网蓝取出未排出结石,低压胆道造影检查结石有无取净。结石小者一次性取出,结石大者先内镜鼻胆管引流,待病情稳定再二次取石;术后留置鼻胆管。在对照组基础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急诊十二指肠镜方法同对照组,鼻空肠营养管在胃镜协助下置入患者空肠30 cm处,营养管外端固定于脸颊,第1天生理盐水滴注,第2天分次为肠内输注营养液,定期冲洗营养管。待医治1个月后,两组取3 mL静脉血,离心,血清放存于-70℃下,选取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淀粉酶(血AMY)、白细胞(WBC)、TBIL(胆红素)、PLT(血小板);ELISA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肿瘤因子)。

1.3 观察指标

①症状改善(发热、腹痛、后背胀痛、腹胀);②血清生化指标(血AMY、WBC、TBIL、PLT、CRP、TNF-α);③并发症(呼吸衰竭、急性肾衰、胰腺周围脓肿或假囊肿、腹腔出血)。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正态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以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用[n(%)]表示,P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对

医治后,观察组临床各类症状消退时长均比对照组短(P

2.2 两组生化指标比对

医治后,观察组血清各项生化指标情况均比对照组优(P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对

医治后,观察组总并发症率7.69%比对照组23.08%低(P

3 讨论

ABP的医治关键在于及早引流胰液、解除胆道梗阻,以控制病情加重。胰腺炎可引起患者局部或全身性的炎症反应,损伤患者机体,传统治疗方法是全麻开腹切除胆囊、胆总管取石及T管引流,该治疗方式易损伤机体,引发诸多生理应激反应,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由于老年ABP患者自身免疫功能、脏器功能均呈退行性减退,且合并较多心脑血管病,故而易伤及原损伤脏器功能,恶化病情,导致死亡。

ABP患者良好预后的关键因素是胆道畅通,通过急诊十二指肠镜治疗,可迅速解除胆道内梗阻,抑制胰腺炎病情的发展、恶化,是一种有效性的微创医治方法,可重新恢复患者组织功能,修复受损脏器[4]。另外,十二指肠镜操作便捷,只需麻醉患者口腔黏膜外表层,可减小术中麻醉风险;在内镜括约肌作切口取石,再经内镜鼻胆管引流胆汁,可帮助急性胰腺炎病情转归。与该研究结果结合看,观察组医治后发热、腹痛及后背胀痛等症状消退时长均比对照组短;说明急诊十二指肠镜的治疗效果显著,促使胆道梗阻被解除,临床各症状均缓解。

急性胰腺炎起病后,肠壁供血不足,减少肠黏膜灌注,因此,肠道内菌群、毒素均渗入至血液中参与体循环,从而发展为ABP致病菌,引诱机体出现炎症反应,促使炎性因子水平过于饱和,伤及患者脏器,进而引起MODS并发症,加重病情。有研究显示[5],MODS发病首要器官是肠道,白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可表达出肠源性感染的严重情况,而正常菌群在肠道内发生移位所引起的继发感染是致AB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此,该院决定在急诊十二指肠镜治疗基础上为患者提供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血AMY、WBC、TBIL、PLT、CRP、TNF-α水平均比对照组优,且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7.69%比对照组23.08%低;@与周洪斌等[6]研究报道结果相似,提示急诊十二指肠镜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医治ABP的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控制肠内环境平稳,减低并发症诱发风险。考虑其原因如下:通过早期肠内营养补充,可保护肠道黏膜,有助于肠道黏膜吸收营养物,以改善ABP患者营养代谢紊乱;为患者胃肠道补充营养能源,调节肠道血公平衡,修复肠道上皮细胞,维护肠道黏膜屏障的功能[7-8]。另外,肠内营养补充可加快肠道蠕动,调衡肠道功能;借助空肠营养管输入营养液,可阻碍胃相、头相刺激胰腺外分泌,减少胰腺分泌阻碍,从而修复胰腺,缓解病情[9-10]。早期对ABP老年患者补充肠内营养,既不伤及肠黏膜,防止破坏肠道屏障,又抑制胰腺分泌作用,增强肠黏膜免疫性,促进血运,阻碍细菌、内毒素移位,抑制炎性因子产生,降低肠源性感染率,故而预防患者肠道衰竭,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老年ABP患者经急诊十二指肠镜、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医治后,可有效改善病情,降低二重感染率,强化机体免疫力,帮助术后恢复加快,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胡文秀,要瞰宇,韩志强,等.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3,12(2):156-157.

[2] 林燕青,林连捷,郑长青,等.急性胰腺炎与肠内营养[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6,36(2):75-77.

[3]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5,21(1):1-4.

[4] 刘国彬,李俊,傅燕,等.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急诊内镜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3,30(3):168-169.

[5] 高绪仲,王忆勤.早期内镜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3):386-389.

[6] 周洪斌,蒋能孟.急诊十二指肠镜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3):673-675.

[7] 刘悦. 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治疗作用[J]. 中外医疗, 2010,29(29):69.

[8] 胡军涛,潘熠平,汤展宏,等.早期经鼻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重庆医学,2013,42(16):1806-1808.

篇9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6-0178-02

为适应市场竞争发展,完善医院经济管理工作,要求库房管理者要按市场经济规律来管理,其目的就是要使医疗器械库房在日常工作中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医疗器械资源节约涉及医院、患者、使用科室的利益,是从购置到使用全程各环节的系统工程。目前,医用卫生材料用量已经达到医院毛收入的20%~25%,尤其是介入、植入等高值材料的广泛应用,使医用材料的品种、数量、金额逐年增加,单病种的收费居高不下,而管理的滞后也使得卫生材料在实际应用中过度使用、流失与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医用卫生材料资源的节约是提高卫生资源使用效率、促进医院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

一、医疗器械资源的节约

1.节约的认定。医疗器械资源节约如何定义?怎样评价?如何在保障临床正常诊疗工作所需器械供应的同时,又兼顾医院、科室、患者三方的利益,使节约既合理,又合情合法;既履行资源节约,又促进学科发展?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只有从宏观上、效果上把握评定标准,把主动权交给使用科室和职能管理部门,使债、权、利统一,才能做到科学的节约。基于此,我们将医疗器械节约评价认定标准定义为:以上一年发生的医疗毛收入所用医疗器械总额为基数计算当年发生的医疗毛收入,当年医疗器械的预算总额与实际发生的费用总额之差为正,即为节约。

2.节约原则。保证医院医疗、教学与科研所需医疗器械的供应与质量,确保其安全、有效。

3.工作思路。根据国家《关于加强医疗器械价格管理公告》、医疗器械物价收费政策等对医疗器械进行成本管理:对可按5%~10%进行加价的医疗器械,确保其高、中、低档品牌与质量的产品均有供应,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患者对医疗器械档次的选择;对物价部门规定不能进行单项收费、单价高于5 000元的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医疗器械,在确保其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成本。

4.实施措施。领导重视, 责任明确。由于医疗器械资源的节约涉及医院、患者、使用科室的利益,因此,领导的高度重视与严密组织是决定有效节约的关键。而节约又是从购置到使用全程各环节的系统工程,因而,医疗器械管理部门依法采购、控制质量与成本,使用科室按病种、物价要求控制使用是完成节约的必经之路。要对医疗器械管理部门、使用科室制定相应的资源节约的目标任务,建立切实可行的考评办法和绩效奖惩机制。

(1)分类管理。依据国家、地方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关于医疗器械购置、使用管理的相关法律,物价部门及医疗保险部门的政策等对医疗器械的使用进行分类管理。该开放使用的保障供应,该严格限制的决不扩大,该杜绝的一律不引进;对物价部门规定不能进行单项收费以及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器械应严格控制进价,能用国产的不用进口的;能用低档的不用高档的。(2)招标与跟标。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部门和本省的统一招标结果,全面启动医疗器械公开招标、跟标工作,使全院医疗器械采购的招标、跟标率达到80%以上,可降低采购成本10%以上,具体方法:选择对医院有利的,经过国家、本省公开招标结果,如:生产厂家、一级、独家等质量可靠、售后服务好、信誉度高的中标供应商跟标;不能跟标的项目应组织院内招标或竞争性谈判。同时,医院也应尽可能缩短付款周期,以吸引更多商家参与招投标,扩大竞价空间[1]。

二、加强医疗器械库房经济效益管理,开展医疗器械成本―效益分析

为了进一步实现医疗器械的实时查询、统计及动态管理,应根据器械的实际用量进行计划采购、科学预测,减少库存;对科室的器械使用状况进行考核评价与成本―效益分析,建议采用计算机管理软件进行统一动态管理,这对建立健全医疗器械按需供应制度、及时掌握库存和实际用量、保障供应不积压以及实现计划采购、科学预测现代医疗器械库房物流配送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也为医疗器械资源的节约奠定了技术基础[2]。

医疗器械库房经济效益管理是将企业会计理论运用于医院管理的一种方法,而我们在经济效益管理活动中,每天适时对各种医疗器械的使用进行效益分析,并坚持以综合使用价值为中心对使用科室进行全方位的跟踪评价。当然,医疗器械所产生的各方面的价值,并非是全部经济效益的综合,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性评价,并考虑间接的、滞后的、非预期的负面影响,权衡各种会影响综合效益的可能因素,使其真正起到对医疗器械库房经济效益管理的杠杆作用。要对全院所有医疗器械经济效益进行分类分级观察和分析,首先,根据不同使用性能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分析。其中,介入和植入医疗器械采购成本高,应加大经济效益监管力度。而常规医疗器械应主要考虑医疗器械的质量问题等[3]。

1.医疗器械库房经济效益管理的三个层次。医疗器械库房经济效益管理包括三个层次:进货成本核算、使用成本核算、院级成本核算。进货成本核算是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令的前提下以最低的价格采购所需要的各种医疗器械;使用成本核算是针对各使用科室在使用各种医疗器械过程中进行全方位跟踪评议及成本核算;院级成本核算是以全院为成本核算单位,以报表的形式反映全院当月的所有医疗器械经济运行状况,向医院财务部门和主管部门提供准确的经济效益信息,供院领导比较和评估。

目前,作为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医疗器械库房的经济效益管理是影响医院经济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我们结合我院实际,对医疗器械库房实行科学化的经济效益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适用于我院医疗器械库房的管理模式。

凡是从事库房管理工作、与经济效益相关的人或者企业,没有不关心经济效益管理成本的,而关心经济效益管理成本必然要重点关注管理环节,因为经济效益成本的关键在于管理成本。医院医疗器械库房的管理怎么样才能与经济效益沾上边呢,问题是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这里便需要手段和技巧。也可以这样讲,要想医疗器械库房有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就要在管理上下工夫。其中,提高物流成本的管理是关键,所谓物流成本,也就是与开支或物流活动的最基本的费用。能把物流成本这笔账算得很细,把物流成本控制在最低限度,才能收到最好的物流活动效果,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问题是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我院开始实行经济效益分析是近几年的事,在没有实行经济效益分析的时候,医院许多部门的统计资料、数据来源和解释评估能力都比较含糊笼统,而医疗器械库房经济效益的分析研究和信息数据分析都处于真空状态,准确性及其来龙去脉很难令人放心,对这一块的经济效益监测调控更是严重缺失。因此,从2005年开始,我们医院将重点放在了医疗器械库房的经济效益分析上,以核算经济效益为目标来监控医疗器械的使用效益。

2.如何提高经济效益。(1)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市场经济效益观念,按照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要求,正确分清医疗器械经济效益与全院经营效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加强医院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全程监管,建立科学合理的宏观经济效益分析框架和数据库的备份待查。(2)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促使医疗器械库房经济效益管理目标贯彻始终。统一微观物流成本的经济效益核算规则和方法,建立各部门的协调机制,确定经济效益成本指标,统一经济效益核算方法,切实强化经济效益信息管理,充分发挥各部门各个员工的协调作用。(3)采取正确的途径来提高医疗器械库房经济效益管理的效率,加强全院网络化管理,让所有科室第一时间了解本科室对医疗器械每次使用后的经济效益进行彻底的分析并反馈给我们,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医疗器械的采购环节中控制好物流成本,更可以对每次的采购进行有机的经济效益分析和核算。

3.实行医疗器械库房经济效益管理的优势。(1)预警机制的建立。医疗器械库房是保障医院正常工作、教学和科研的重要部门,一旦各种经济效益的分析出现差错,都会对全院的物流供应链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建立了经济效益预警机制,用信息化管理通过对数据的比对,找到我们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由原来的模糊式管理到现在的数字化管理,将问题全部明朗化,对我们下一步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指标和决策依据。(2)经济效益清晰明确。首先就是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医院不断发展壮大,我们的经济效益管理经验也在迅速增加,通过系统管理在明确岗位的责权关系,同时与考核挂钩又与个人利益结合,不仅规范了操作流程管理,同时也使责任人有了主动意识[4],使得工作的响应速度和工作效果明显提高,服务的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3)核算更加科学规范。建立所有科室医疗器械的使用档案,对每次使用效益进行彻底分析,依托医院资源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引进市场运行机制以及其他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设计出具有本院特色的网络化管理平台。

参考文献:

[1]顾伟.医用耗材的采购管理与跟踪管理[J].医疗设备信息,2006,(11):1-3.

篇10

(一)经济效益可行性标准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要确保项目可行,就必须保证当风险投资的所得和所费具有相同量时,其效益可行性标准为:纯经济效益>0或经济效率>1。

(二)经济效益择优标准

风险投资经济效益优化,也就是要从多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或一组投资方案,以便保证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或满意化。基本的择优标准如下:

1.纯经济效益最大化标准

投资方案的总体效果最优是这种标准所追求的目标,它能使投资者得到最大的实惠,在资金比较充裕的情况下适用。从当前我国经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来看,资金少、效率低、效益差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这就意味着我们在进行项目投资择优时,一方面要考虑总体效果,另一方面要考虑单位效果,注重单位资金的效率。

2.经济效率最大化标准

这一标准主要是追求投资方案的单位效果最优,能够反映高效率,对企业走扩大再生产的道路有积极意义,在资金较贫乏的情况下适用。总体而言,采用这种标准,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是十分有益的,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有限资金发挥较大的效益,进而能够全面提高宏观经济效益。然而,这种标准难以兼顾单位效果和总体效果、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

3.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最大化标准

这种标准的主要特点是兼顾纯经济效益和(纯)经济效率的择优标准,其一方面能够使投资者获得较多的实惠,另一方面能使其得到较高的效率。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是,因为纯经济效益最大化标准和经济效率最大化标准都是单目标优化,但是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最大化标准是多目标优化。所以,采用这种标准才能够更全面地评价和优化项目投资。

4.经济效益最大化标准

这种标准所追求的目标是纯经济效益和(纯)经济效率均为最大,也就是要保证投资的总体效果和单位效果都达到最优。具体来说,就是在对多个风险投资方案进行比较选优中,如果用标准1和标准2所得结论一致,就足以说明纯经济效益与纯经济效率达到了统一;如果所得结论相悖,那就必须重新设计投资项目,实际上也就是进行方案的再创造,以便能够保证纯经济效益与纯经济效率达到最佳结合,最终顺利实现经济效益最优化。

二、风险投资的风险评价方法

(一)改进型平衡点分析

1.对现行平衡点分析的评价及改进

所谓的平衡点分析其实就是对风险投资不确定性与风险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成本、产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求出风险投资项目的收人等于支出,也就是不盈不亏的平衡点。一般来说平衡点越低,风险投资项目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也就越大,抗风险能力也就会越强。

(1)由静态平衡点向动态平衡点的改进。现行平衡点分析方法不会对项目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投入产出关系进行研究,会忽略资金的时间价值,只会分析某一年的收入和支出关系,因此,其是不能全面地反映风险投资项目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不确定性与风险的。为此,就需要进行动态平衡点分析。

(2)由单一产品平衡点向多品种平衡点的改进。平衡点分析方法一般只适用于单一产品,如果是进行多品种的平衡点分析,还是需要基于假设产品品种结构不变的基础之上。不过,市场需求是发展变化的,这就意味着品种结构不变的假设,与市场需求千变万化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进行效益分析时必须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尤其是结合当前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优化产品结构等客观要求,对多品种平衡点分析及其优化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2.多品种平衡点优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的变化肯定会导致产品结构发生变化,而产品结构的变化,就会直接影响平衡点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大小。因此,以多品种平衡点为分析方法的途径,就必须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以便能够根据市场结构的变化,及时优化产品组合,在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降低风险。

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上看,最佳的产品组合,也就是要使计划期获得的利润最大。由于计划期的固定成本相对固定,而利润总额等于边际贡献总额减去固定成本,因此,利润最大就等于边际贡献最大;如果是再从降低风险、提高经营安全串和降低平衡点的角度上考虑,以综合法为例,平衡点开工率就等价于固定成本除以边际贡献总额,又由于固定成本不变,所以,要想降低平衡点,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边际贡献。

(二)改进型敏感性分析

1.实现多因素敏感性分析的改进

与多因素相比,单因素敏感性分析主要是基于假定某一因素变动,但是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的,风险投资项目经济效益分析,但是我们必须要承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不确定因素变化对风险投资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是交叉地、综合地发生着,所以,进行多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势在必行。

2.合理设计不确定因素

这主要是指根据可能发生变动的可能性,确认不确定因素。当然,必须要明确的是,不确定因素必须是直接因素,而非间接因素。比如说,因为成本是间接因素,单位变动成本、产量和固定成本这三个直接因素决定它的大小,所以假如以成本作为不确定因素那就不合理。此外,为了更简洁一些,在不确定因素的选择上也应该简单些,比如说不宜选择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工资等,这些成本要素作为不确定性因素。

3.实现一般规律的研究

只对具体的风险投资项目通过计算,是现行敏感性分析的主要方向,其主要是分析不确定因素的敏感性大小,也就是说,只是针对不确定因素的特殊规律进行研究。但从规律探索的原则上看,假如我们能在把握特殊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一般规律的研究,那就可能更好的把握所有风险投资项目的不确定因素变化的普遍规律,这就会对风险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带来更大,更有利的影响。

4.平衡点分析与敏感性分析相结合

对于风险投资项目而言,平衡点分析和敏感性分析都是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因此,可以保留把它们融为一体,这样就很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总之,在风险投资中,风险投资的经济效益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但风险投资的结果有导向性的作用。为保证投资的效益,保证投资的结果按预定的方向前进,企业和投资者必须要对所投资的项目进行严格的分析,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TV2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4-0234-1

水利经济学可概括为是一门应用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水利工程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寻求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以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

1 关于水利经济研究内容问题广义的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配置稀缺资源并分配产品的科学

目前水资源的稀缺性已逐渐显现,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已经成为保证人类未来福利的重要因素,可持续的开发和管理水资源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水利经济属于资源经济和行业经济的范畴,其任务是要研究水资源开发、管理中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我们从事的水资源开发和管理活动的效益产出表现形式各不相同。防洪、除涝,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等工程的产出主要表现为社会效益,是为了防洪减灾、改善生态条件、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水力发电、城市工业和生活供水、农业灌溉供水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可以进行企业化管理,但也不属于竞争性产业的范畴;有的水利工程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而有之。

2 水利经济研究的对象及重点

水利产品应理解为广义的相互关联依存,逐次交换消费的系列产品。如对水利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的科学准确的定位与理论研究;围绕现代水利面临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生态恶化三大问题所作的可行性研究,科学的规划,并按规划所采取的对策和措施都应是产品;同样,相关部门制订的防洪调度方案、水环境保护法规、用水、节水计划都是产品。因为这些都是劳动产出物,这一系列的工作成果,立起了水资源的开发、建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消费的秩序,保证了社会经济正常而有效的运行。再进一步地分析水利的主要劳动产出物,其水文工作者观测、记录水文数据,整编的系列资料是科研产品;水利勘测设计人员根据水文、测绘、地质资料所规划的工程方案、设计报告及图纸是设计产品;水利施工队伍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完成的各种水工建筑物是工程产品;水工建筑物由工程管理部门用作对天然水进行加工,使天然水按人们的意愿进行蓄、滞、泄、供,并被加工成为商品水、电等更是水利产品。根据产品消费的竞争性和排他性,水利产品主要具有两个特性,即:公共产品性和外部性。水利产品的公共产品性,如:堤防、水库、大型排灌站、各种水资源治理规划、设计报告等,都具有公共性,公共产品能使市场有效运转,却不能完全由市场来提供,这是市场经济对水利及其他一些具有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劳动产出物所表现出的“市场失灵”现象。公共产品不能由市场来提供,但公共产品的生产却能创造市场并促进市场的发展。纯粹的水利公共产品也是有限的,这也正是水利事业单位改企与转制的必然和难点所在。水利产品的外部性,即水利产品生产者的经济活动给其他经济主体带来无须偿付的利益或损失。如水库、堤防工程和城市防洪工程使被保护区免受洪灾侵害,使被保护区地产增值,工程建设给企业商家带来发展机遇等。显然,受益的各方并没有直接向水利行业支付费用。水利产品的公共产品特性和外部性是“市场失灵”在水利行业的主要表现。因此,应当理性地认识到产生这种现象的非市场因素,找出制度失衡的原因。在市场机制不能或不能完全发挥作用的场合,发挥政府应有的干预经济的作用,以实现并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水利经济专业技术研究的重点问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本部门的水利经济研究现状及水利产品在水利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水利经济分析计算方法在本部门、本专业的应用与研究状况及存在问题;南水北调工程中有关的重点水利经济问题攻关;加入WTO对本部门水利经济研究产生的影响;水利经济对社会、环境效益计算方法的研究等。

3 水利经济评价内容、方法及特点水利经济评价内容

水利经济评价的内容,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能够量化的指标一定要量化并进行定量分析;对不能量化的指标必须进行定性分析。由于水利经济评价中所采用的数据绝大多数来源于测算和估算,加上水利工程建设涉及的因素多,牵涉面广,许多因素难以定量,所采用的预测方法手段又有一定局限,因而,项目实施后实际情况难免与预测情况完全相符。为了分析这些不确定因素对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考察经济评价结果的可靠程度,还必须在经济评价中进行相应的不确定性分析。不确定性分析包括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和风险分析。

3.1 水利经济评价方法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多目标协调与主目标优化相结合的方法;总体评价与分项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多维经济评价方法;逆向反证法。

篇12

引言

通过对石油企业的生产特点以及成本控制行为短期化现象的研究发现,必须构筑包括经营体制、投入产出决策机制、预算模式以及成本监控及考核等在内的长效体系,以实现油田持续有效发展。

1.石油企业建立成本控制长效机制的思路

成本控制长效机制旨在基于企业持续性发展,着眼于发现成本、开发成本、生产成本之间持续动态的平衡,在企业持续经营中能够长期发挥作用,并且具有内在自我成本管理完善功能的风险管理运行机制。

1.1石油企业建立成本控制长效机制的目标

企业战略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对激烈竞争、严峻挑战的形势下所做出的谋略和计策,是企业为了长远生存和发展所做出的谋划,是一系列战略性决策的成果。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成本的竞争。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最低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效益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求。石油企业实施低成本战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是应付短期内成本过高的权宜之计,而是全面提升石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达到资源配置、投资结构合理,成本有效控制和提高石油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实现石油企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工作,因此,石油企业必须确立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立成本控制长效机制,保持成本优势,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长远发展战略。

1.2石油企业建立成本控制长效机制的原则

(1)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宏观经济效益分析与微观经济效益分析相结合,以宏观经济效益为主;目前经济效益分析与长远经济效益分析相结合,以长远经济效益为主;直接经济效益分析与间接经济效益分析相结合,以综合经济效益为主;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

(2)前瞻性原则

着眼于国际市场竞争,从油田实际出发,综合分析油田每个区块的产量、技术水平、成本等因素,弄清成本控制的底线是多少。在什么样的产量规模和油价下,可以保持有效益的生产。成本控制在什么程度,可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状况,成本上升到什么程度是可以承受的,上升到什么程度是需要报警等等,从而建立起成本预警机制。

(3)全过程原则

石油企业生产是一个连续的作业过程,因此,石油企业成本控制工作也应是一连续的全过程系统控制。因此,成本控制必须着眼于油田勘探、开发的整个系统,全方位管理,全方位控制成本,下大气力狠抓落实,坚决堵塞成本管理上的漏洞。把成本管理渗透到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使之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2.石油企业成本控制长效机制的动态管理

“动态”指事物的运动状态,

“动态管理”是指按照“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原则建立的,从投资和成本的投入决策到预算编制与执行,再到具体实施阶段的监测预警。最后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的管理体系。对于石油企业成本控制而言,科学的生产经营决策和编制全面预算是重要的前馈性措施,还需要有完善的监督控制机制才能保证其得到良好地贯彻和执行,而成本动态监控机制综合了各种直接的成本控制措施成为石油企业成本管理的实质性内容。

2.1石油企业成本预警控制

石油企业成本预警系统是通过系统全面地采集反映油田成本发生状况的敏感性指标数据,应用一定的预警方法,对成本发生状况的优劣进行现状和发展趋势评判,并以一定的结果显示手段,及时地发出油田成本发生状况的预警信息。预警控制,就是能够预先发出警告信号的控制方式。预警控制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预算监控措施,可以形象地将它比喻为成本预算的“天气预报”。预警控制有助于石油企业提前在成本超标之前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经营环境对成本造成的不利影响,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减少企业的经营决策失误,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石油企业成本预警控制主要包括预警指标的选取、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预警指标标准值和预警区间的确定,以及综合预警控制模型的建立等内容。

预警指标是预警系统获取油田成本运行状态信息的来源渠道;标准值的作用是将油田成本运行状态各方面特征化为具有可比性,并易于进行统计处理的数量测度;预警区间是一组确定输出的预警信号的“检查值”(临界值);预警信号的作用是直观显示预警结果。从本质上说,石油企业的成本预警系统是基于成本动因分析理论和作业成本法设计提出的,其预警的基本依据就是油田的资金支出与油气资产数量、生产业务量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石油企业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以油井单位提液电费、单井平均维护作业费等成本类为主,以日开井数、日注水量等日常生产业务实物量指标为辅的油田成本预警指标体系。

2.2石油企业成本过程控制

所谓成本过程控制,是指在成本执行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措施,监督和控制成本的执行。对于石油企业成本控制而言,就是对影响石油企业成本发生的各种因素加强管理,将各种实物工作及费用支出严格控制在成本预算范围内,做到及时揭示和反馈,全力消除无效或不增值作业,防止成本浪费和盲目投资。

成本过程控制是在分系统控制、技术控制与财务控制相结合、重点控制等三个原则指导下进行的。成本分系统控制是通过建立采油、注水、集输等成本过程控制中心,分别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来监督、控制成本的执行。成本控制中将技术控制与财务控制相结合,即在进行成本的过程控制时必须打破以往那种只注重财务成本指标,而忽视生产业务指标的旧局面,将财务控制与技术控制相结合,强化采油、注水等生产业务部门在石油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作用;重点控制主要是指对那些在成本构成中所占比例较大、控制难度较大、对整体效益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进行控制,例如电费、井下作业费、材料费等。

2.3石油企业成本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是最主要的事后控制方式,它是将实际的运行结果与预期的标准进行比较,发现偏差,并采取行动来纠正偏差的控制方式。石油企业成本的反馈控制就是将企业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按旬、月或季进行汇总和分析,从中发现预算执行的差异,并进行原因分析,针对产生差异的原因对预算进行调整或对责任中心的行为进行修正。

篇13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02

一、引言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普遍感到经济形势越来越严峻,因此,抓好公路工程施工过程经济效益的管理也迫在眉睫。结合多年施工管理实践经验,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找出影响公路工程经济效益的因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以期达到降低公路工程造价、提高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公路建设项目经济效益的特点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是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民经济全局的角度,用货物的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等经济参数,考察和确定项目的效益和费用,分析、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所带来的净贡献,根据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指标,对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做出的评价。

1.从公路建设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公路建设项目如果仅考虑其内部效益或财务效益会觉得不够理想,但只要从整体效益上观察是合理的就应当创造条件积极上马。为了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还有必要调整税收价格政策,尽可能使财务效益与经济效益在方向上保持一致。

2.公路建设项目的内部效益之一反映在所完成的周转量增量上。但着眼于整个国民经济只要能够实现预期的旅客与货物的空间位移,则周转量越少其效益越高。

3.公路建设项目的产出物为非外贸物品无法像可外贸的工农业产品那样用国际市场价格来衡量其产出物的经济价值。

4.公路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与整个运输系统的经济效益是密切联系的,公路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要通过运输业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合理分工体现出来。公路建设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只有根据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合理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完整有效的综合运输体系才能以较高的效率完成运输任务。

5.公路项目投资额一般较大,而且具有较长的建设周期。这反映公路建设项目具有远期经济效益大于近期经济效益的特点要求公路项目具有较短的投资回收期并非妥当片面追求投资回收期有可能导致公路建设上的短期行为。将项目的近期效益和远期效益结合起来考虑是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估中应当重视的问题之一。

6.公路建设项目具有不可忽视的、但难以用货币准确衡量的外部效益和无形效益。在进行决策分析时不可忽视这些效益对方案选择的影响。一般说,这些效益的数值较小时,可不必进行定量分析只将定性分析的结果提供决策部门考虑即可。

三、影响公路工程经济效益的因素及措施

1.施工组织人员素质的影响

无论做任何工作,人的影响始终都是最大的,经济效益管理更是如此。目前,公路工程的管理人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非技术管理人员,这些人员大多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工人,他们工作认真,埋头苦干。由于受传统经济影响,这些人还停留在过去管理模式中,对工程的管理也只是凭多年经验,不具备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手段,更缺乏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另一类是参加工作不久的大、中专毕业生,这些人员一般都掌握现代管理技术和理论知识,工作能力强,充满热情,但缺乏工作实践经验。

解决上述问题,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应对措施:(1)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将工程管理由粗放型向节约型转变,由计划型向经营效益型转变,由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2)加强业务学习和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使工程管理人员特别是非技术管理人员掌握现代管理方法,改变过去凭经验管理的弊端。(3)培养管理人才,把那些具有大、

中专水平的青年人员安排到管理岗位,给他们创造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经受实践考验,提高他们的施工现场管理水平。(4)建立符合实际需要的责任制和奖惩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这方面可通过IS09000族质量、环保、安全三体系认证和制度建设来加强规范化管理。(5)建立由计划、财务、工程等领域人员组成的经济管理组织,借助计算机现代化管理手段,及时建立计划成本控制和现场工程成本控制,实现管理者与现场基础资料信息的顺畅、及时传递。(6)经济管理组织要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及时掌握现场工、料、机等的直接消耗情况,对每个工序计划成本和现场控制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2.原材料质量和单价的影响

原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成本,如石灰中钙、镁含量不足或含石量过高,都会增加石灰用量,从而加大成本。再如材料级配不好,会造成矿粉量和油石比加大,工程成本也会加大,影响经济效益。原材料没经过招投标或虽通过招标。但只流于形式,事实上还是老客户,就容易出现“人情料”,单价过高,滋长腐败。另一方面,如果资金不到位,中间商购进材料时提高材料单价,也会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

解决上述问题,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应对措施:(1)成立由各相关部门参加的材料评议采购小组,充分调研原材料供应市场,利用冬闲和开工前期对各种原材料进行现场调查,对原材质量、价格和厂家资质、信誉度等做全面的了解,以确定招投标厂家,为招投标做好准备。(2)做好材料招投标工作,严格招投标程序,以质量好、价位合理、信誉度高为中标原则,实行公开、公正招投标。(3)把好材料进场关,严格材料进场批次验收制度,重要材料加大检验频率,如沥青必须坚持每车一验。坚持严格计磅、验磅或量方制度,完善各种票据手续,收料坚持多票签字留底制度等。(4)控制好现场材料计划和使用,现场材料进至工程计划量的80%左右为宜,避免因变更造成浪费。材料现场使用应专人进行管理,现场实行出人库管理制度,现场施工人员对材料使用予以签票认证,材料票按工序及时汇总传至经济管理小组。(5)积极与业主协商,争取资金及时到位,以避免因资金原因造成材料单价过高,从而影响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6)人工费控制包括实际使用人工工日数的控制和工日单价的控制。投标时的工日单价是套用上级造价部门颁布的各地区人工费标准而该标准实际上是很低的,根本就包不住。由于这个问题本身政策性较强,尚未完全走向市场,所以人工费控制的重点是工日的使用尽所能地完成或超额完成,即优化人员组合,安排人员时尽可能精减,建立奖罚机制,对完成和超额完成定额者奖励,对完不成定额者视其原因进行处罚,争取在用工数量上有所节约。

3.机械费用的影响

由于客观原因,机械配备不合理或者机械老化,造成工程机械设备使用不均衡或利用率低,也会大大地影响工程建设成本。实际公路工程建设中,有些设备因老化、落后而影响工期,有些设备闲置率高,而一些大型设备在施工旺季时却又需要外租,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机械费用占工程造价比过高,进而影响工程项目整体的经济效益。

解决上述问题,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应对措施:(1)加强设备管理,实行施工机械租赁制和单机成本核算,节能降耗,建立设备使用保养制度,延长设备使用寿命。(2)采用加速折旧的办法来保证机械设备及时更新,减小维修费用,提高利用率。(3)对现有设备进行评价分析,对新购置设备进行科学论证,以避免设备利用率低、闲置而造成由于机械费用过高而成本加大。(4)现场采取工序试验段方法,每个工序大面积施工前进行试验段施工,以确定合理机械组合,避免不必要的机械浪费。

4.施工环境的影响

由于公路工程一般路线较长,且穿越地形复杂,有些还穿越村镇,这就会出现一些百姓干扰施工的情况,造成工期拖延从而投入加大。另外,有些工程由于开工时节不好,在雨季或开工晚,加之施工过程中变更较多,从而造成人、机、材重复投入。同时,由于开工季节不好,也可能错过了原材料采要的最佳时间,进而造成原材料单价过高,加大了工程成本。

解决上述问题,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应对措施:(1)密切与地方联系,在当地政府支持下,积极协调沿线村镇,将相关协调工作提前解决,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地方干扰而造成的经济损失。(2)控制好开工季节,合理选好开工时机,计划好工期,避开雨季和气温低的天气,避免不利季节造成的工程浪费。(3)提前做好材料采购计划,坚决避免旺季施工时出现抢、进料情况,防止料次价高的现象出现。

5.设计及旋工工艺的影响

设计上,如果设计参数与实际出入较大,施工过程中的变更就较大,这往往会造成进场后开不了丁或停工的情况出现,致使人员、机械费用加大。施工时,如果一味沿袭传统的施工方法,缺乏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力度,一些科研项目不能充分应用于实践,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工程浪费。

解决上述问题,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应对措施:(1)在施工前审核图纸,组织技术论证,进行或委托进行现场设计参数的验证,发现与实际不符应及时调整设计。(2)要具有开拓创新的意识,根据现场情况制定合理施工工艺,以降低工程成本。(3)积极推广应用新材料、新工艺,对已经有过科学鉴定的研究成果应大胆应用于生产实践中,采取科学的施工方法,降低工程成本。

参考文献:

[1]常珍鹏.公路工程经济效益分析[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9(0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