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2:0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现代通信技术课程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

篇1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01

1 前言

随着社会逐渐迈入信息化社会,为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及提高电子类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许多职业院校开始开设现代通信技术课程这一交叉学科专业性课程。但是,现代通信技术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尤其是以计算机技术、卫星和光纤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正促使现代通信技术发生巨大的变革。[1]因此,加强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实践,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成为众多职业院校亟需解决的问题。

2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主要有三个:①课堂教学内容和其他课程的关联不强。当前职业院校的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内容多为介绍现代通信技术系统。但是,现代通信技术是一门系统性极强的课程,如果只依靠简单的介绍现代通信技术中的相关技术手段,学生难以发现现代通信技术课程和其他电子类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2];②课程教学的内容更新速度滞后于通信技术更新速度。现代通信技术是当前更新和进步最快的技术之一,现代通信技术的变化日新月异,而职业院校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改革却相对滞后。职业院校的现代通信技术课程只是介绍先进的主流通信技术和体系,课程内容概念性强且广泛。在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下,学生难以将课程教学内容联系实际技术;③实验手段多样性不足。当前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手段单一,侧重点也单一。现有实验的侧重点在于单元验证性实验,没有对典型通信系统开设实验内容,职业院校也没有足够的条件开设关于典型通信系统的实验内容。[2]实验手段单一难以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实验也难以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对策

3.1 改革教学内容

当前现代通信技术课程包括数字数据、卫星、光纤移动、通信业务网等通信内容以及最新通信技术的相关内容,现代通信技术课程包含的内容多且杂,每个不同的内容可以和不同的工科专业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改革教学内容可以在实现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针对学生专业类型或专业方向的不同设计出不同的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即将现有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编排和分类,并根据学生知识背景安排教学分类后的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例如,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集中讲授数据通信、程控交换等计算机通信网知识,而不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通信系统的新原理等知识。[3]又如,电子技术应用或无线电类学生不需要深入掌握现代通信技术知识,只需要一定的现代通信知识作为预备,因而电子技术应用或无线电类学生的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集中在讲授难度不高的现代通信技术基础知识即可,而不需要深入学习计算机通信网知识。

3.2 改革教学方法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手段单一也是现代通信技术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是一门内容新颖、覆盖面广的课程,但许多学校仅仅使用讲授式这一单一的教学方式。讲授式教学不仅不能深入分析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在讲授式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形成对教学内容的直观了解,学生也难以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并不能将教学内容联系到实际的通信系统中。而根据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启发式教学方法是较好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学习现代通信技术新的理论知识时,启发式教学有较好的发挥空间。例如,教学可以利用相关的工具和软件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换成直观的图形曲线,再让学生根据对图形曲线的了解进行描述学习,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求设计课堂演示环节,通过直观的可视化教学方式教授抽象的理论和概念。

3.3 改革实验教学

传统的是试验箱验证性试验具有学生锻炼机会小、实验花费高,不能验证典型通信系统的缺点,因此实验课程教学中要多引用功能更强的实验仿真软件,来弥补硬件实验的不足,而且仿真实验软件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实验的灵活性和学生自主实验学习的能力,实现了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例如,学习卫星通信系统实验,可以将卫星通信系统的传输链路分解为多个基本通信单元,并使用仿真实验软件进行设计和实现,从而更好地实现典型通信系统实验目标,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以及师生交流的机会也更多。[4]不仅如此,使用仿真软件后,教师可以更加全面地讲解典型通信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而不会只局限于讲解相关工作原理。例如,学习CDMA系统,一般的职业学校很难使用实验进行讲解,只能通过讲解相关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该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使用仿真软件可以弥补这个缺陷。通过仿真软件搭建CDMA系统仿真模型,教师可以根据仿真模型向学生讲解典型的通信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再让学生自主搭建仿真模型,让学生在调试模型参数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4 结语

现代通信技术是一门交叉性极强的课程,学科覆盖面极为广泛,它和许多工科专业都有内在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将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编排和分类;丰富课程教学方式,将现代化教学方式灵活地应用到课程教学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只有这样,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得到不断的提升,从而达到满足信息社会对通信技术人才的高要求。

(四川九洲高级技工学校,四川 绵阳621000)

参考文献:

[1]解志斌,田雨波,颜培玉.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电子技术,2011(23).

篇2

(2)需要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通信理论较为抽象,学生很难把简单的建模框图与实际通信系统中的设备联系起来。

(3)需要良好的综合分析能力。“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知识体系结构复杂,综合性强,学生不容易抓住重点、难点,难以理清头绪。

比如“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与“数字频带传输系统”和“数字信号复用系统”的知识点都有着紧密联系。但是,高职高专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弱,自学能力不强,课程知识在短时间内难以理解和消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较大的难度。所以,根据“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分析以及高职高专学生特点,在授课过程中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及实验内容的选择与设计都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同时增加了仿真技术。

1“现代通信技术”理论教学教育改革

(1)教学内容的选择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主要介绍的是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实现过程和分析方法,但是模拟通信系统中的调幅、调频和调相的调制和解调技术在“高频电子线路”课程中已讲过,因此“现代通信技术”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以数字通信原理为主,同时还要兼顾现有的先进的数字通信系统,如移动3G系统、移动4G系统等。

(2)教学方法的设计

“现代通信技术”的传统教学方法都是逐一介绍通信系统中各个关键技术的数学模型和原理,由于理论抽象、知识点零散,使学生学习起来很难有系统的概念,更不易将简单的系统框图与实际通信系统联系起来。所以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以线带点”的改革思路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即以数字通信系统的模型图作为学习的总线路图,图中方框为“点”,有向线段为“线”,如图1所示。在授课时始终以通信系统的模型图为基础,以图中的节点涉及的典型技术理论分析为重点,以信号的传输流程为主线,以线带点,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综合分析方法。首先,讲解通信技术的实现过程不应求全求深,而是帮助学生建立数字通信技术的知识体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系统阐述数字通信技术中信源编码模块、信道编码模块、传输模块(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和同步模块等核心技术节点的说明以及每个节点在教材中的章节分配。其次,根据信号线的传输方向,对每个节点进行功能分析,例如,在调制器和解调器节点中应重点讲解数字调制技术2ASK、2FSK、2PSK、2DPSK的调制、解调、带宽分析、波形分析和抗噪声分析等内容,避免复杂的数学推导,要求学生掌握该节点基本理论、关键性能和指标以及分析方法。最后,教师应重点说明各节点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前后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让学生建立数字通信系统的整体概念,同时将简单的系统框图与实际通信系统联系数字通信系统模型图起来。

(3)引入SystemView仿真软件

SystemView仿真软件是用于各种线性或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仿真软件。“现代通信技术”的知识体系概念抽象,很多知识点单纯用口述很难直观的表达清楚,因此采用SystemView计算机仿真技术来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点。在授课时将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点的仿真结果利用多媒体投影出来,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化,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清楚。比如在讲解AM调幅输出波形在改变调制指数的仿真波形时,如图2所示,教师通过调节参数来改变调制指数,学生能够很直观的观察到调制指数的改变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2“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教学教育改革

目前实验教学中大多是对已知原理进行验证的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步骤在实验箱上测试已预留好的测试点的数据、波形,然后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这种实验过程学生根本不考虑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出现错误结果的原因,学生往往是动手多、动脑少,甚至在没弄懂电路原理的情况下进行测试并写出实验报告,因此有必要对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首先,对实验指导书进行修改,其中弱化复杂的计算,只需将各个模块的功能详细说明,引导学生能自主地对所做的实验内容的原理进行分析,并抽象出系统的框图,再利用模块连接实现功能。其次,在实验中要求学生自行给定输入数据,比如HDB3的编译码,学生则自己随机给出编码的码型,并通过实验来验证输出的码型和自己在课堂所学的编码规律是否一致。同时,当学生实验过程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引导他们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按照“从后往前”的方式查找故障点,而不是简单地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实质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将软件仿真引入到实验教学当中并与硬件实验相结合。在做硬件实验之前要求学生应做好SystemView的仿真,然后将仿真结果在硬件实验实现,这种软件仿真和实验验证同步进行的方式使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动手能力明显提高,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同时对理论学习也起到了辅助的作用。

篇3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获取方式的增多,《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作为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三学生的前导专业课程,其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针对近年来国内外涌现的几种新的典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结合《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特点,最终提出基于混合式教学方法的课程教学改革。

 

混合式学习是21世纪初期继网络化学习(E-learning)之后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何克抗教授认为[1],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学习方式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混合式学习是将传统的面对面课堂学习和基于高校某种网络教学平台学习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不同的教学方式、技术和资源相混合,以达到最高效的学习目的[2]。学生可以根据学习时间、兴趣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也从原来的教学活动的主体转变成这一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和监督者[3]-[4]。因此,建构新的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现代通信技术》教学模式,有效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2.混合式学习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2.1现状分析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有很多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比如通信网中拥塞和流量控制、移动通信中的干扰及计算机通信中的ICMP协议等,学生课上暂时听懂,课下复习的时候又会遇到难于理解的问题,由于受时间和空间所限,很难及时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时间一长堆积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课程总评成绩偏低等现象。

 

而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后,老师可将讲义、微课视频和常见的疑难问题解答等资料到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上,使学生能随时查阅。更重要的是老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现与学生的在线答疑或讨论,提出探究式课题让学生分组研究,完全突破传统课堂时空的限制,不仅提高学生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而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增强课程教学效果,并为电子信息类其他课程混合式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依据和方法。且老师在选取定制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提高了教学综合设计的能力。

 

2.2教学设计

 

2.2.1混合式学习模式下课程内容的设计

 

根据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各章知识点的特点将该课程分为基础理论型和拓展应用型两大类,根据各章知识点的难易度和在专业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度,又将该课程分为面授型和自学型。对于基础理论型、面授型的知识,以老师的课堂面授为主,强调师生的互动;对于拓展应用型、自学型的知识,以线上互动、讨论学习为主。

 

2.2.2混合式学习模式下课程课题的引入

 

在《现代通信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引入课题研究、讨论的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讨论研究并撰写论文,这样可以引领学生实实在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来,提高他们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还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相互沟通能力,激发学生对拓展知识的探索热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对照每一章内容的特点和每个班学生的情况,给出一些问题探究式的课题,比如通信网中常用的拥塞和流量控制方法、影响移动通信质量的三大干扰的比较等,让学生在课下分组讨论研究完成,并把最终的论文报告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上传给老师,老师及时批改给出反馈意见,并给每位学生打出相应的分数。对于完成较好的学生小组,组织他们在课堂上汇报答辩。这种鼓励示范效应会在学生中形成良性循环,带动其他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的教学活动。

 

2.2.3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下老师对学习活动过程发挥的作用

 

实施混合式教学活动中老师的引领、组织、监管应贯穿整个过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分组并设计讨论课题;老师在制定课题分组讨论时,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分组,并依据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设计讨论的课题。

 

提供必要的课程指导和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课题讨论时,老师应给出必要的技术指导,保证课题讨论的顺利开展,引导学生小组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充分获取所需的知识素材。

 

组织汇报答辩并点评;学生小组进行课题汇报答辩时,老师应以积极鼓励和表扬为主,同时指出课题汇报过程中的存在的优缺点。

 

监管和检查;在整个混合式网络教学活动中,老师必须充分发挥其监管作用,定期查验进度,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活动,完成自己的工作,及时组织监督小组学生相互交流,核查各自工作的完成情况。

 

2.3评价体系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传统的评价体系因为涵盖学习活动的内容过少不能反映一个学生的综合学习过程,因此,已不再适用。我们根据课程教学活动制定新的评价体系,调整后评价体系包括:期末考试成绩(60%)、线上网络学习成绩(查阅资料的情况)(10%)、课题论文成绩(上传论文的质量及汇报答辩的质量)(10%)、分组讨论表现(10%)和平时作业成绩(10%)五大方面。

 

新的评价标准下,主要以学生是否完成预期的学习任务为考量,注重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4教学效果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学习状况的统计等,多元化分析混合式教学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效果。下表中对近两年来课程改革前后教学效果进行的分析对比,其中是2015年我校电信2012级72人未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2016年对我校电信2013级81人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从表中对比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混合式教学在课程内容安排、课程内容设计及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比传统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是有所提高的。

 

3.结语

 

篇4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中,我们充分认识到传统的语文学科教学因为有了信息技术的参与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传统的语文教学优势决不可偏废,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我们就应当扬信息技术之长,克传统教学之短,努力做到吸众家之精华为“我”所用,这里的“我”当然是指语文教学。要处理好现代与传统的关系问题必须注意的事项有很多,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尤应慎而处之。

1.学习内容与信息资源

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信息量大、资源丰富,这一特点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赋予了“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的涵义。目前,以计算机网络教学为物质基础的教学试验,各种软件所提供的文字资源、视频资料乃至与之相配套的音乐设计,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教学信息传递的质量、容量、速度、效果等达到了最佳状态,因而使语文教育有可能成为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的系统工程。信息资源的丰富多彩,有利于拓宽儿童的知识视野,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例如我在中高年段教学时,要求学生背诵、默写古诗,很多学生不理解,他们提出了“我们作为一个现代的小学生为什么还要学习古诗”这样的疑问。语文学科的学习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诗的艺术魅力,基于学生已有相当的古诗学习的积累,我拟定了一个基本问题:古诗为什么能流传至今?问题源于学生,现在我又把这个“球”抛给了学生。学生在寻找此问题的答案时显示出空前高涨的热情,他们自发地组成若干个小组通过翻阅相关书籍、上网查询、浏览古诗教学网站等搜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确定了若干个单元问题:①古诗与音律美②古诗与品画③古诗与认字识字④古诗与中国古文化传承……最后各小组分别以电子演示文稿的形式、板报的形式、以网页的形式向全班同学做了演示汇报,把他们的对于现代人学习古诗的必要性的理解展示得淋漓尽致,这样的效果,是我没有预料到的。图文并茂的电子文稿、网页的演示,不只是在形式上更现代,也明显地表露了学生对中国古诗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其学习效率更高,学习效果更好,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内在情感,激发了他们为中国有这样优秀的文学作品而感到骄傲。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应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同时通过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例如以上学古诗的例子,我也知道了许多以前所不知道的东西,和学生一样我也是这次拓展学习的受益者。

在随信息技术滚滚而来的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时,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学会辩证的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传统的语文教学内容,在很多人的思想中,就是一本教科书。现在批判传统的语文教学唯书唯课本,知识面太窄,不符合大语文学习的教育观,强调语文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教材,这种认识是非常正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轻视学生赖以学习的教学内容――教材。供学生学习的教材尤其是一些优秀的教材,它往往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其中有些篇目堪称经典,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

篇5

关键词:

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0引言

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是电子类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通信贯穿着整个社会中,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对人才的需求,我们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就要进行创新性的改革,使得所学能被所用。

1传统教学模式下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中的问题

1.1课堂教学存在滞后性

当代社会信息化发展较快,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多是对诸多主流通信体系的介绍,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而言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的内容广泛、概念性较强,同时当代社会中的通信技术及通信系统革新速度快,相对来说教学内容更新较慢,所以往往我们生活中已经开始使用新通信带来的方便时,我们的教学内容还停留在原地,这种滞后性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容易使学生所学与社会所需脱节。

1.2课程实验手段单一

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需要实验的辅助,毕竟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也是一门技能型学科,学生的动手能力一定要强,可是我们往往受一些条件限制,在进行课程实验时只能使用单一的教学手段,且实验的侧重点也比较单一,不能系统的对典型通信技术进行实验,让学生不能在实验中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容易造成学生积极性受挫,无法达到实验课程的目的。

1.3课程内容与其他科目联系不强

目前的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的学习,就其内容来说与其他相关的学科联系并不强,显得有些独立,事实上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应该是与其他相关课程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它是一门系统性极强的课程,如果只是简单的教授学生现代通信技术课程里的技术手段,对其内在不做详细的讲解,是无法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这门课程的内涵和深意的。

2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对于上述中提到的存在于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中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三个方面的改革来解决问题,即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改革实验教学,具体改革如下。

2.1改革教学内容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学科技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都在快速发展,造成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发展,已经远远跟不上本学科技术的发展,直接导致课程的教学内容远落后于技术的实际运用,使得学生的学习严重的脱节于社会需求,因此对于教学内容急需转变。改革要从细节做起,首先我们不能在把教学的眼光只停留在一本书、一套教学课件上,应该要通过一些现代通信手段,把一些新知识新技能通过一些专题讲座等方式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勾起来,向学生讲诉新的知识领域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对于教学内容的改革最主要、最基本的就是把书本进行改革,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教材涵盖了模拟、数字、数据等通信内容,涉及到现代电子通信技术的原理与应用等方面,因此我们要结合实际所需,结合教学大纲,对不同的领域进行不同的教材编著,把教材内容细分,这样可以使不同专业学生掌握不同的专业知识,让系统丰富起来。例如: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集中讲授数据通信、程控交换等计算机通信网知识,而不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通信系统的新原理等知识。又比如:自动化、测控类学生可选取较为基础的教材学习,在讲授各类典型通信技术前保证其获取一定通信预备知识,讲授过程中多侧重于系统级的专业内容介绍。

2.2改革教学方法

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本身就是一门覆盖范围广、教学内容新颖的课程,可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却很单一,只是侧重于概念的讲解与传授,对学生的教学就是概念性知识记牢,掌握的只是知识而不是知识结构。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就是说你告诉他学习的结果不如教会他学习的方法。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能真正的掌握了解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这门课程的真正内涵和知识,而不是只是学会一个框架,对其内容却一知半解,这样是达不到我们的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的形式是可以多样性的,我们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对于新知识的讲解可以由一些生活例子或者是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开始引入,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其在提问中了解熟识新知识,并且教师也可以借助一些教学辅助工具,使得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也能更好的传授新知识。比如:在介绍无线接入技术的过程中专题介绍Wi-Fi技术、在介绍移动通信的课程中专题介绍移动4G/5G技术的发展动态等等。这些现代电子通信技能是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够很快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景中,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应用来掌握其理论知识特点,对课程的深化有很好的作用。对于教学方法中专题讲座的模式,我们通过实践发现大多数学生还是很喜欢这种教学模式,对书本外的新知识也很好奇,讲座过程中主动发言、提问的学生很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一改往日老师一个人讲,学生哈欠连天的沉闷情况。

2.3改革实验教学

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不只是理论性较强的科目,同时它也是一门实际操作技能较强的科目。那么学生的动手能力就不能被忽略,虽然我们很多时候做实验都会受到一些条件限制,使得实验教学变得形式化,起不到真正实验教学的目的。我们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上对于学生锻炼的机会小,且实验费用高,对于典型通信系统的特征也不能通过实验证明,因此我们就要多采用一些仿真手段来进行模拟化教学,通过仿真软件的介入,来弥补实验器材不足的缺陷,也可以促进实验教学的灵活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积极性,以此来实现实验教学的实践目的。模拟软件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硬件实施上很多的不足,我们可以简单的了解一下软件实施的几个步骤:(1)根据实验课程的内容汇总所需的硬件设备有哪些,并提取这些设备的关键参数,比如接口数据的格式、通信速率、数据处理流程等;(2)根据硬件的关键参数对其进行数学建模,即用方程或函数来表示硬件的数据处理流程以及输入输出过程;(3)将我们建立的数学模型输入到仿真软件当中,并利用软件来计算数学模型,从而模拟硬件的处理过程,并获取最后的数据结果;(4)利用数理统计或图表的方式对获取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看是否与预期的实验结果一致,如果不一致,还要进一步分析原因;(5)由指导老师总结和评价学生的实验结果。现代的实验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只依靠硬件设备来完成实验,更多的引用了许多现代的模拟软件介入,这样不但可以节约一定的实验成本,同时也更利于实现实验目的。

3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应用实践

时代在发展,一层不变只能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才需要不断的创新与改革。作为新时期下的新课程,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有着自身的教学价值和使用价值,因此我们就要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教学上进行改革与创新,尤其是在新课改的提出后,更应该得到关注与重视。现代通信技术是一门交叉性极强的课程,学科覆盖面极为广泛,它和许多工科专业都有内在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将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编排和分类,把课程内容细致化,同时丰富课程教学方式,将现代化教学方式灵活地应用到课程教学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的教师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要主动的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不拘泥于现状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要强,只有自己先接受了才能在教学中对学生体现出来,不能只是为了教而教。教师自身知识的广博可以弥补教材中的不足,激发学生们的反思,从而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学改革的方式不是通用的,它也要根据不同的学科的特征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这样才能把改革的效果作用于实践中。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中没有特别复杂的计算和推导,学习的重点在于是通信系统的框图、各部分的功能、工作流程及相关的协议,主要包括通信系统概述、交换技术、调制解调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移动通信、光通信等,学生不能只以公式学习为主,这样就会给学习增加困难,自己给自己设置了学习的障碍,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把课本的学习思路教会给学生,而不是只是教会其书本知识,要知道方法永远比结果重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疑问,这些疑问有些是靠自身就能解决的,有些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比如说我现在学习的知识有什么用,怎么用等对于学科的疑问。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多找一些有经验的社会人士或者教师自身的经验来解答学生的问题,让他们知道他们所学的在社会上都会应用到什么地方,他们的学习是有意义的,以此来让学生更乐于去接受教育,同时也能很多程度的激发学习的热情。现代电子通信技术教学的改革,一方面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能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对于学生的未来有了更系统的规划,是很有利的改革,当然改革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只有找到符合自身的才是最好的。

4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荐,教育的逐步科学化,课程教学改革成为了势在必行的项目,现代电子通信技术课程是紧跟着时展步伐的一门课程,它的教学改革就需要根据时展和学生就业的方向进行有计划、有创新的改革,使得学生能从教学改革中获得更加有用的知识,为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庞雪莲 单位: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薛文元.现代通信技术发展与展望[J].信息通信.2015(03).

篇6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共同构成了高等教育完整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并紧密联系,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科研能力等方面作用非常重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创新和分析能力有效手段,是决定通信工程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1]。

1.通信技术课程组实践教学现状

我校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所属三个课程组,分别为高频电子课程组、通信技术课程组、信号处理课程组,其中通信技术课程组主要包括《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移动通信》、《CDMA技术》、《现代通信网》、《程控交换》等课程,该课程组既包括专业核心基础课也包括专业应用课。因此,根据通信技术课程组中课程的特点,在课程组建设中我们首先以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为重。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从通信技术特点入手,深入分析各门课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综合考虑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通信技术课程组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通信技术课程组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相比相对滞后;(2)课内实验与课程设计环节通常只是单纯的针对一门理论课程开展,实践内容不成体系;(3)课内实验内容多以理论验证性为主,缺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4)课程设计环节课时少,多以仿真验证为主,不利于学生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5)实验设备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学校在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及新型实验设备的使用培训方面投入少。

以《通信原理》课程为例,实验课对学生了解专业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传统的实践教学中,往往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而且学生多为两人一组,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实验,根本无从谈起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和教师虽然在实践环节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却得不到良好的效果。

2.课程组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与建设

针对课程组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在课程组建设中,课程组系统规划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建设。本环节主要分以下四个部分来进行。

2.1 课上演示教学环节

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得知,部分学生反映通信类课程枯燥、难懂。根据这种情况,本课程组教师将重点加强课上演示教学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目前,我们已经成功开发出针对《通信原理》课程的“通信原理自主学习系统”,本软件可以实现对信号模拟调制、数字调制、模拟信号的数字化、码型变换、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等通信技术的演示,并且我们将在(下转封三)(上接第176页)软件基础上增加《信息论与编码》课程内容的演示功能,如信息量的计算与比较,huffman编码的压缩与解压等。对于课程组的各门课程将开发相应的课堂演示教学内容,例如,在《现代通信网》课程中,针对计算机网络一章,教师可以使用sniffer软件,进行抓包处理,并进一步和学生进行通信协议的分析讨论。此环节能使学生形象化、立体化理解通信技术课程组的主要知识点及各个课程间的关系。

此外,为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提高教学效率,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部分,可将MATLAB仿真软件用于课堂教学,MATLAB强大的可视化数据处理功能可以弥补授课时数的不足,减少教师制图表的麻烦和不精确。

2.2 实验教学环节建设

在实验教学方面,需合理配置演示性、验证性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对于不具备硬件条件的课程,就要充分利用仿真实验的便利条件,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更好的消化和吸收,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课程中,可以适当引入和灵活配置Matlab、Labview、SystemView等仿真软件,由学生设计和实现虚拟实验,通过灵活配置一些仿真参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图形对比,使学生从理论认识进一步深入到感性认识,以更好地理解和巩固原理中的概念和结论[2]。

对于具备实验室条件的课程,应在现有实验条件和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对实验的类型和内容进行改革,倡导研究型学习,在加强基础验证性实验的同时设置一些典型的综合设计性实验。例如,在《移动通信技术》实验箱上应多开几个系统级实验,有利于学生对整个GSM/CDMA移动通信过程的理解和掌握。

2.3 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建设

课程设计作为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学完课程后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设计实践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目前,在本课程组中只有《通信原理》课程安排了课程设计环节,内容为理论验证性的软件仿真,内容固定、单一,课时为一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与创新能力。因此,在课程设计教学建设中,应细致研究各门课程间的关系,突破对单门课程进行验证性实验的局限,设计能够融合各门课程间联系的仿真或硬件设计题目,同时能够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课程组进行课程设计建设的具体措施如下:(1)增加设计型和综合型课程设计题目,增加课程设计课时,增大课程设计工作量;(2)教师提供多个课程设计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可任意选择;(3)课程设计题目应软件仿真与硬件设计结合,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4)教师应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及与企业的交流合作,并将所学知识及教科研成果运用与课程设计的教学工作中。

2.4 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正在朝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向发展,社会的需求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风向标。要想将学生培养成为面向市场和生产第一线的高级应用人才,学校就必须注重学生实践教学的发展和改革。毕业设计环节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而且能够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毕业设计教学建设环节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毕业设计题目应注重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校企合作;(2)注重形成以课内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为一线的课程实践体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3)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进行设计题目的开发,例如物联网实验箱、中兴实训设备等;(4)教师应积极开展横向与纵向课题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与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中;(5)毕业设计成果可用于课程教学过程中,例如与课程相关的毕业设计可用于课堂演示教学环节,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校企合作方面,我们正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利用企业掌握的先进通信技术,推动本课程组乃至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一方面培养能够跟上通信技术发展和实际应用步伐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出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工程操作技能的学生,为通信工程技术行业提供合格的工程应用人才[3]。目前,我们已经成功地将校企合作成果运用于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结论

实践教学体系不仅要面向应用,而且要面向创新。通过对通信技术课程组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探索,以进一步实现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形成,培养学生能运用学科理论知识,实现对实际通信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及运维的能力。新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摆脱了传统的被动性、验证性实践环节的束缚。在做到学以致用的同时,满足了社会用人单位对复合型通信技术人才的要求[4]。

参考文献

[1]陈建军,韩庆文,蒋阳.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4).110-113.

[2]王颖.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建设初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5):57.

[3]胡玮.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2,6:133.

篇7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以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新技术、新型人才的形式繁荣发展。为应对市场对工程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的海量需求和更高要求,工程教育改革刻不容缓。高等教育应强化工程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完善工科人才“创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1-2]。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兰州交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为提高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使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更好地与国内、国际接轨,增加通信工程教育中的工程性、实践性及创新性,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实践教学等进行改革,切实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1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具有完备的课程体系和专业的教学理论,注重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但忽略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高端创新科技和工程科技方面,同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要求各高校全面修订和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突出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兰州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以培养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人才为目标,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大多不擅长处理工程问题,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①教育理念陈旧,教学形式简单;②缺乏对课程系统认知能力的培养;③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④创新创业教育层次亟待深挖。为此,兰州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以服务轨道交通行业为己任,紧跟通信新技术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专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切实提高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

2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改革探索

通信工程专业密切关注铁路与轨道交通行业及通信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紧跟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动态,以社会人才需求特点为导向,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工程技术人才;紧抓“新工科”建设机遇,充分利用教学科研优势,梳理课程间的衔接关系,构建通信技术课程体系;改变教育模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改良教学内容,丰富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意、创新意识,强化工程实践能力,打造通信技术课程群。通信技术课程群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不仅能在教学内容上完善学生的知识理论体系,还能在创新创业教育上优化学生的工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2.1通信技术课程群的建设

通信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包括“通信系统原理”“移动通信原理”“现代传输技术”“通信网技术与现代交换技术”,课程间内容相互联系,独立讲述不仅会出现重复内容,还会使学生知识面受限,使学生无法对通信技术形成完整的系统性认识。为更好地在有限的课时内讲好每门课,笔者结合专业特点及行业需求,确定各门课程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内容,减少冗余知识,明确各核心课程间的关系,以及通信技术课程群与其他课程群的关系。讲授核心课程时,从整体性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具体方法是:①调研课程设置情况,重新编写核心课程教学大纲,在教学大纲中重新规范每门课程应讲授的内容,列出重点和难点,安排每个知识点的学时。②以通信网为主干构建通信技术理论体系,并对通信技术课程群中每门课程的章节内容进行重新规划,做到大的知识点不重复、小的知识点间联系共通,将各类知识点融会贯通。通信技术课程群建设如图1所示。

2.2层次化的实验/实践教学设计

实验/实践教学可分为基础教学和提升教学2个层次。基础教学包括基础理论阶段、基础实验阶段。提升教学包括创新实践阶段、课程设计阶段、专业竞赛与培训阶段。教学时需精心设计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实践内容。笔者从3个方面进行实验开发:①在原有的实验平台上拓展开发实验项目。②利用eNSP模拟器、OPNET等工具搭建实训环境,进行新实验项目的开发,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eNSP模拟器可以把真实的网络设备图形化,学生可借助图形化的网络设备快速熟悉基于华为网络技术相关产品的操作和配置,了解企业的ICT网络是如何规划、建设、运维的。OPNET具有仿真网络体系结构,方便学生了解各种网络协议的作用,理解网络结构并学会评判网络性能。③深入实验室,在真实网络设备上进行实验项目开发,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检验专业学习成果,提高动手能力,获得工程知识与工程经验。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通力合作完成探究性、趣味性实验任务,解决综合性、开放式实践难题,养成工程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2.3新型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促进教学模式多元化发展。教学中将传统授课方式与雨课堂相融合,理论教学时,利用雨课堂实时推送课件,建立新的预习和复习方式,形成教师和学生间的良性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学促教、以教促学,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开设了“通信系统原理”“移动通信网络与优化”“移动通信原理”等多门SPOC,提高了学生课外学习的自由度、灵活度、便利度。学生不仅可以线上预习、巩固、复习、交流学习经验,还可以观看其他相关课程资源,拓展了知识面。通过在线直播等方式邀请专家介绍最新技术进展和技术应用,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导学、督学、维纪、答疑、考核等。线上教学虽然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但很难把握学生学习的质量。通信工程专业为学生制订了网络学习计划和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线上随机签到、课堂提问等方式监管学生学习效果,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2.4构建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的评价考核体系

传统考核以考勤和期末成绩为主,评价考核体系不够完善。通信工程专业着眼强化学生学习过程,将学习过程考核纳入最终评价考核体系中,使最终成绩能够对学生形成综合、全面的评判。学习过程考核具备开放式、合作式、探究式等特点,主要包括考勤、课堂答辩、小组合作、课题讨论、论文评价、阶段测试等。期末考核内容也进行了相应改变。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创造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乐于思考,增加了综合性、开放式主观试题的比例。最终成绩由期末考核与过程考核按比例加权得出。

2.5将学科竞赛融入实践教学体系

以竞赛促实践,笔者在教学中将学科竞赛纳入实践教学培养计划中,通过实验/实践选拔出拔尖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并通过专项训练,组织拔尖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电子设计竞赛、学科竞赛等,通过学生间的互相带动不断吸引、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竞赛中积累经验、提升自我、挖掘潜能。校企联合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充分利用合作企业优势,进行教学平台及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搭建,形成校企联合协同育人的良好机制。

篇8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课程性质、课改定位及方向分析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通信和电子相关专业近年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是计算机通信网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课程知识在通信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通信和电子专业的其它课程不同的是,移动通信技术涉及许多软件和硬件知识,跟实际通信过程联系紧密,并且随着通信行业的大发展,移动通信技术中技术、术语日新月异,概念、术语、缩略语繁多。根据笔者的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实践,现就移动通信技术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段、内容选取、技能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课改浅谈,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2 明晰教学目标,注重技能培养

现今,高职院校在讲授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时,大多沿用了本科通信工程专业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侧重于移动无线网络原理的介绍,而缺少现行移动通信设备的学习使用等移动通信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因此,由笔者教学经验得出的总结就是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移动通信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强的移动通信无线网络设计、建设及运行维护人员。

3 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思路

3.1 加强多媒体动画、视频录像等辅助计算机教学手段的使用

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涉及移动通信技术的抽象理论内容的理解过程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授课内容,并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比如:在讲述移动无线网络接口协议与信令工作流程时,把接口协议组成和信令工作流程做成动画演示,使学生对其工作机制有一个形象化的理解,加深学习记忆,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在讲述移动通信设备的施工安装过程时,通过播放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施工过程视频录像,使学生详细了解施工安装过程中可能会碰到问题,并熟悉一些施工过程专业术语、缩略语等,这对于学生的操作技能提升有很大帮助。

3.2 以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由于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如果教师一味讲理论会让学生感觉课堂枯燥无味。因此,要求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学会“多替学生着想”,多从学生的角度来理解授课内容。比如:在讲述移动通信网络协议标准的工作过程时,可以通过引用生动的比喻或者日常生活实践中的例子来进行辅助说明,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讲述移动无线接入网的工作原理时,将2G的GSM与2.5G的CDMA95相联系,与WCDMA、CDMA2000、TDSCDMA相比较,突出3G网络的优势;在讲述移动通信分层信息传递的实质时,跟两位语言不同的哲学家的交流过程相类比,说明其工作过程的相似性;在讲述移动数据交换工作原理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于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这三种交换工作过程联系与区别的理解,可以选择大家熟知的电话和邮政这两种通讯方式来进行比喻说明。

3.3 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相互融合

技能的培养需要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讲述移动通信网络相关概念时,让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充分感觉到工作实践少不了理论的指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比如:在讲述天线信号覆盖问题时,可以结合灯光等常见实物的工作状态来类比性讲述,使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在讲述信令协议格式时, 通过演示电脑抓包分析软件的使用过程,让学生形象直观的认识信令网络各层协议单元的报文结构,从而使学生突破对抽象协议“摸不着、看不懂”的感觉,而对信令协议有一个全面具体的掌握;在讲解无线网络控制器和基站主设备的电路单板配置时,使用组装电脑的例子来讲解,使学生了解RNC和NODEB的硬件配置就跟个人电脑配置相似的,根据用户要求包括规模大小、功能类型等去备置硬件单板,以完成整机安装。

4 适当选择课程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移动通信技术涉及很广的知识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讲实践中,要合理选取课程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多讲一些跟工作实践结合密切的知识点,而少讲实践中不用或者少用的内容。比如:对于大多数通信专业学生来说无线电通信方面的知识是难点,因为无线电通信理论性太强,而高职学生毕业后很难从事无线电通信的研究开发工作,也就是说这方面的知识跟学生今后的工作实践联系不大。因此该部分内容不应成为课程重点;由于在移动通信实际工作中需要了解天线覆盖范围等,因此在讲解电磁波和天线内容时,就要突出其传播特性以及电磁波辐射和天线覆盖的工作原理,还有掌握天线工作参数等;在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方面着重讲授我国现行3G所用的三种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移动通信基站的组成设备为例来深入讲解基站设备的工作原理;在3G网络关键技术部分,可以重点介绍接口协议与信令流程。在RNC系统结构部分,重点掌握RNC和NODEB系统的硬件及功能组成、各个单板的功能作用、数据流向、配置和组网。在无线网络设计方面,重点掌握无线室内室外分布覆盖系统的解决方案,无线勘测等。

5 加强实践环节,增强实操技能

在课程学习中期或者末期,组织学生到当地电信运行商移动通信主机房进行参观见习,对应理论课程学习内容,详细掌握一些实际运行的移动通信设备的组成及其工作状况。对于课程实验的开设,需要充分考虑与移动通信工程实践的结合,以达到让每一个实验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效果。在课程安排中增加实验学时,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建议设置理论和实验教学的学时比例为1:1(即理论授课32 学时,实验32 学时),并在暑期或大三下学期安排三个月的生产实习或六个月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实习单位中掌握一门移动通信类的就业技能。通过加强实践环节训练,使学生确实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对知识的实操应用能力。不仅使其掌握从通信线缆制作到布线施工,再到3G无线接入网的硬件连接和测试,并完成对RNC、NODEB硬件单板的基本备置,而且掌握了利用网络管理系统OMC的配置和管理,最终完成整个移动通信网中核心接入网设置的全过程。

6 结论及展望

总之,课程改革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要从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出发,不断丰富教学手段,不断突出教学重点,不断加强实践环节,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提高实操应用技能,并为其后续的学习升造或者工作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教改项目:通信技术专业建设,项目编号:200910

参考文献

篇9

作为一名通信技术专业的大学生,我热爱我的专业并为其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在将近两年的学习生活中,我所学习的内容包括了从数电、模电基础知识到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原理及工程技术和现代通信,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使我对这一领域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并了解通信工具给大家带来的利益等许多方面。两年来,在师友的严格教益及个人的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并在学习期间系统进行了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DSP)、交换技术、DXP技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原理及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单片机技术实训、高频电子技术课程设计、PCB制作、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高频电子技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原理、工程技术课程设计、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等有关理论。在校期间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涉猎了大量书籍,不但充实了自己,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同时我的专业又使我在市场营销方面进行了相关的学习,一年的专业学习让我对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有了系统全面的了解,对营销工作也相当感。更重要的是,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朴实、稳重、创新的性格特点。

此外,我还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大学两年,我积极参加学校社团和学生会组织,在每次的活动中,我能很好的参与到团队的工作当中,并通过团队的力量出色的组织并举办了各种活动,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经历了多次的活动让我深深地感到,团队合作的作用使我在竞争中获益,一个人的能力再强,永远不如团队的力量;向实际困难挑战,让我在挫折中成长。我热爱贵公司所从事的事业,殷切地期望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公司的发展添砖加瓦;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所给与我的关注,愿贵公司事业蒸蒸日上,屡创佳绩,祝您的事业白尺竿头,更进一步!随信附上我的简历,如有机会与您面谈,我将十分感谢。即使贵公司认为我还不符合你们的条件,我也将一如既往地关注贵公司的发展,并在此致以最诚挚的祝愿。

此致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243-02

一、尊重办学规律,明确转型思路

根据《辽宁省教育厅关于支持有关高校和足额启动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的通知》,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辽宁省教育厅研究决定了10所高校和116个专业开展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辽宁大学信息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是其中的一个试点专业。面临着向应用型转变就是要促进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宏观质量、增强高等教育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的社会发展。专业转型也是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增大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主动匹配用人单位需求,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贡献才智。更好地与创新要素资源对接,与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区新发展对接,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需求对接,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行业企业支持,形成高效和创新创业基地资源共享、联动发展。转型不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思想更新,而是一种涉及学校定位、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层面的整体性转变,如图1所示。

光纤通信课程是信息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主干课程,在尊重办学规律、坚持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重c学习现代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和基本分析设计方法、光纤光缆、通信光器件及光纤通信原理等,为学生学习后续的光纤通信设备、光缆线路工程、综合布线工程、宽带接入网技术及现代通信网络技术等通信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切实通过通信工程专业转型的契机,

针对专业建设中的难点问题,整改教学方案、明确转型思路、设计发展途径、编写实用教材,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实现本科生培养规格与产业发展需求对接,建立体现行业急需、技术进步要求的课程体系,把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作为重要支撑,加快校企合作的工程实践中心、生产化实习实训基地和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一支教师资格、工程师资格、实验师资格等兼具;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把服务辽宁发展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作为重要标志,努力成为辽宁特色产业和行业技术的研发中心和服务平台。

二、优化教学模式,创新转型平台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了构建信息高速公路的伟大设想,信息高速公路的有线传输信道主要是光纤。在跨世纪的年代里,光纤通信发展很快,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的重要支柱之一。21世纪全球光纤通信产品和技术市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目前,光纤通信技术是有线通信速度最快、通信容量最大、通信质量最高的通信技术。

《光纤通信技术课程》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主动适应光纤网络普及覆盖急需大批量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现状,在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整体提升学校转型专业服务地方的能力、支持力和贡献率。紧跟前沿专业技术的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将学科发展中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的学科增长点融入教学内容,努力丰富教学内涵,促进课程建设。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积极运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尽量采用图片进行教学,使讲授内容生动形象,尤其是硬件结构图,可以通过数码相机,扫描仪等仪器把图形输入,并且可以用动画的方式形象表现一些抽象原理,实现仿真的目的。应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把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减少了板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课件更好的加深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使课堂讲授的课程信息量更大。使学生在掌握本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创新先进的教学理念,完善更优的教学措施,加强与行业和领先企业合作,提倡“走出去,请进来”,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按照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根据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知识教育体系、技术技能训练体系和实验实训实习环境。实践通信工程实训基地现场,在实际操作中采集的图片如图2所示。

按照通信行业先进技术水平,采取企业投资或捐赠、政府购买、学校自筹、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加快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训实习中心。统筹各类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实验教学平台。融合转型精髓,培养机制创新、教学模式改革、多维支撑应用型人才质量提升,把服务辽宁发展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作为重要标志。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把企业技术革新项目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把行业企业的一线需要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来源。

三、结束语

本文以《光纤通信技术课程》为例研究了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向应用型转变的创新理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工科教育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在专业转型中得到了学校各个部门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按照“专业转型”的要求, 《光纤通信技术课程》力求理清转型思路,明确转型任务,坚持因校制宜、因专业制宜,计划在人才培养方向上变动,在理论课和实验课的设置上合理调整,把专业转型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李家伟. 转型应用技术型大学的专业建设与实践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15(12)35-42.

[2]杨民生,李建英. 应用型专业转型背景下电机及拖动基础教学的改革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5(10)108-109.

[3]谢四莲,成运,李强. 地方本科院校信息类专业转型发展思路研究[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5(10)94-97.

篇11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1-0045-04

1 前言

教育技术相关理论认为,要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应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开发和利用新的教学辅助资源。近年来,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获得快速发展,由于它具有教学内容多媒体化与网络化、教材组织超文本化、教学过程个别化和具有交互性等优势,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计算机多媒体在各科教学中的主要应用价值就体现在效率的提高上。在众多的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课堂(即计算机课堂)中的计算机多媒体应用又具有其特殊的一面:同时体现了计算机教学应用价值和学生学习价值。教师应如何抓住这一双重价值,使计算机多媒体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体现效益的最大化?

本文主要探究的是在课堂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通过与众多学科的对比,分析小学计算机课堂的特殊性,从而探究在小学计算机课堂中,计算机多媒体能在何种方式下获得最为有效的应用。

2 计算机课堂上计算机多媒体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由表1调查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小学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计算机多媒体的使用频率十分高,甚至在绝大多数课堂中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操作手段,对知识的传授、方法的指引、学生学习的评价都起着关键的作用。无论是从多媒体的使用几率还是方式上,都远远高于其他科目。可以说,计算机多媒体的使用是贯穿整个信息技术课堂的。

可见,计算机多媒体在小学计算机课堂的教学价值体现程度,决定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课程任务目标的实现程度。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辅助应用的实际教学价值体现了为教学服务的便利性、促进性和协,而应用的方式则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几种应用误区

1)以辅代主。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多媒体技术是为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而使用的一种手段。如果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教师就会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只起到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而起不到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

2)为用多媒体手段而用多媒体手段。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声、光、电等多种信号刺激,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如果不顾实际教学需要,盲目使用各种媒体,使课堂中的信息过多过滥,则会造成无效信息泛滥,同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倒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3)以模拟操作代替实际操作。如果热衷于在计算机上模拟操作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势必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模拟实验不是真实的实验,使得它的可信度不高,如果长期要学生接受他们怀疑的信息,那么必然会使他们丧失质疑、创新的欲望和能力,重新回到机械接受和机械记忆的老路上,与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4)以教师的活动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学活动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在于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刺激和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实践中,必须注意不能让电教媒体挤占学生探索、分析、思考的时间,必须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5)以人机对话代替师生对话。教学活动是一项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信息交流、反馈,实现教学双方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帮助教师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如果盲目地依赖于计算机,只注重人机对话,而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那么就会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处于一个单向的信息系统,无法摆脱“满堂灌”的模式。

6)以形象思维代替抽象思维。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对高年级学生而言,这种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自己强大的功能降低难度、突破难点,但是如果只是简单地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把本来应该在学生头脑中的想象再现出来,那么势必会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正确的应用方式:适当合理,用得恰到好处 要想使得计算机多媒体在计算机教学课堂中的使用体现为教学服务的便利性、促进性和协,要注意三点。

1)直接性。教师的计算机教学演示应该是对教学任务目标最直接的反映,应该避免拐弯抹角的简单知识复杂化。现代的技术应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结合,演示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内化。

2)实效性。保证学生有效的操作时间和效率,学生与机器之间的互动交流要确保实效性。

3)合作性。计算机课堂中对知识的探索和运用体现在合作上,合作学习模式建立在机器与人员之间合理组合与协调的基础上。

3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价值的体现

在计算机课堂上,教师教学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这一介质体现的是工具性和知识性的统一,是在一般教学基础上的又一特殊体现。在中小学计算机课堂中,这一特殊教学o助手段本身又是一种知识性的内容,具有重要价值。

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地在课堂上恰当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作为整节课的辅助,就能够使得课堂教学获得成功,而这只是片面的。作为一节信息技术课,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计算机某一功能的使用。这使得计算机多媒体在作为教学辅助手段的同时还扮演着知识性任务的角色。一节优质的课堂需要结合这种特殊的双重价值,为学生创造更丰富的使用价值。如何利用好这种特殊价值资源?下面将结合“网上搜索”这节课进行探讨。

“网上搜索”是深圳市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的目标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什么是因特网的基础上学习如何进行网上搜索。

知识性价值即教学的知识和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常用的搜索引擎,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及关键字的搜索,经历网上搜索的过程。

结合这节课的知识性价值,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体现促进学生知识内化的价值,采取如下做法。

思路:创设奥运主题情境,以“奥运相关信息的搜索”为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图1所示主线下经历4个环节,而在各个环节中设计多媒体辅助。各环节中,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说明如表2所示。

可以看出,整节课通过设计现实主题与互动交流的环节,计算机多媒体作为贯穿课堂的辅助线,支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其中学生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多媒体辅助之上的,计算机多媒体的介入是作为一种工具,学生利用这种工具的便利,学习这种工具的使用便利。教师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是以真实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来诱发学生进行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计算机多媒体的几次出现,都有效地围绕这一问题情境。而不同的富有变化的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形式都是从小学生独特的心理结构出发,促使他们在设定的方式下乐于尝试、乐于体验、乐于创造,给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舞台。因此,可以认为计算机多媒体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所体现的价值应概括为图2所示。

如何采取更有效和直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价值体现在“能用电脑为我们服务”?需要一个正确的教学应用导向和明确有效的任务驱动,这体现在课堂教学的使用价值上。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可以对比一下英国中小学信息通信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是指有效地分析、处理与呈现信息和模拟、检测与控制事件,包括:使用信息资源和信息工具解决问题;使用信息资源与信息工具支持各种背景下的学习;理解信息技术对工作、生活和社会的影响[3]。

《英国中小学通信技术教育》指出,在信息通信技术课程中,学习者获取和应用如下的知识与技能:

1)信息的质量(quality)和可信度(reliability),并且怎么样获取和综合正在大量繁殖的信息;

2)使用一系列信息通信技术的趋于复杂的任务;

3)信息通信技术怎么样能够在其他学科帮助学习者,提高他们判断什么时候和怎么样应用信息通信技术的能力,并且清楚信息通信技术的局限性;

4)在外部世界,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

可以看出,在如今的计算机课堂上,除了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还有一个需要体现的是让学生感悟到“电脑的便利性”,以及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合作与分享信息搜索和处理繁杂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也能够有一套有效的评价方式去检验这样的情感价值目标的实现程度。

以计算机多媒体为辅助的教学导向使学生在有效的任务驱动下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究,并培养计算机学科的人文素养。从学生能力的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应把握的“度”:

1)处理问题、正确运用服务资源的能力――简单的课件制作演示;

2)合作、探究的能力――适时的演示操作,小组合作模式,还学生自主的探究空间;

3)经历成功的过程――及时的评价和学生成果的展示,以及分享成功经历;

4)感受与信息任务相关的生活情节――从生活入手,在生活情境中提炼最直接的多媒体辅助途径。

计算机评价系统的采用可以很好地实现有效的评价。有效的评价是检验学生掌握情况的关键。同样以“网上搜索”这节课为例,本节课引入电脑系统填写“小组汇报记录单”,真正反映学生实际情况,做到师―生互相评价、沟通。

小学计算机课堂评价――课题:网上搜索

1.本节课,计算机为你提供了哪些服务?

A.网上搜索 B.邮件发送 C.网上下载 D.网页浏览

2.小林想在网上搜索中国的民族歌曲,可是找到的却是中国的民族图片,问题出在哪里?

……

10.在小组合作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环节?你的合作感言是什么?

而对于该门课程而言,作为一门学科系统知识,也有一套综合的目标水平评价:不同等级中都划定了难度渐增的结果目标。这些均包含了信息技术技能所应达到的5个基本方面的要求:发现问题;设计方案并使之实现;交换与分享信息;在工作进程中不断地对内容进行回顾、修改和评价;扩展学习宽度的能力。这样的计算机评价系统的设计为信息技术课堂的实际效果提供了参考依据,可以说是课堂的延伸。

4 结语

综合以上的探索分析可以看出,在小学计算机课堂中,计算机多媒体能在正确合理的价值导向下,通过多样的途径和方式进行最为有效的应用,给信息技术课堂以最高效益的支持。这些课堂价值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面向任务的课程设计――多媒体辅助任务的完成。给出一定的任务,由学生自己探索或通过与他人协作等手段来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自主或协作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学有所用。

2)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多种能力的培养――形式和方式多样化的多媒体辅助。注重学生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发展,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例如:精神发展是通过帮助学生讨论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局限性(如计算机能否创造),使学生更加人文化;道德发展是通过收集信息,思考一些道德主题(如获取个人信息问题),认识到在使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方面需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必要性等。

3)注重批判性思维和主动探究精神的培养――还学生自主空间,保证人―机交流的时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主动学习的精神。信息化社会,信息大量存在,真实信息与劣质信息同时并存,因此,要分辨信息的真伪,就迫切需要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够了解和分辨真实和劣质的信息,理解劣质信息可能带来的后果。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明确提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要求,提出主动学习的教学目标。

4)小组协作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实际动手能力培养。既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探究精神的培养,也注重学生协作能力与团队精神的培养。对一些设备和信息资源的使用,强调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最后,值得提出的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也应注重培养学生在其他科目和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通过信息与通信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应用来支持他们在其他科目的学习。如在设计课程中,学生既可以手工绘制图纸、手工制作实物模型,也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来帮助设计,利用计算机模拟来完成作品O计。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在广阔的网络世界寻找资料,通过数据处理功能和多媒体功能进行英语、艺术、音乐等科目的学习。信息与通信技术在其他科目中的运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笔者相信,这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是以学生利用为主导的又一应用领域。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115

1 现存“现代通信技术”教学的不足

第一,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各种专业技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都在不断的更新,变化迅速,以至于我们的教育发展都跟不上各科技术的变化,导致教学专业的技术教学已经落后于现代技术的实际运用,内容更新慢已成为“现代通信技术”专业教学的重大弊端,亟待解决。

第二,“现代通信技术”课程在书本内容上主要以理论讲解为主,而且专业内容广泛,概念性很强,有很多知识与模型只有通过抽象的想象才能完成,是一门专业难度较大的学科。所以,非此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觉得枯燥乏味,又没有具体的现场模型和实验给予学生现实的指导,对于这样一门系统性很强,学习内容又抽象的学科来说,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因此,应该对这门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出能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实战性人才。

2 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

学校是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地方,主要对象就是学生与老师,学生学习科学技术成就的高低,老师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老师的授课方法进行改进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现代通信技术”的成就。由于“现代通信技术”专业理念性强的特殊性,老师在教学时,没能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深入分析与理解,也没能为学生建立起实际系统的直观了解,使得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对所学知识与技术进行实战分析与理解运用,致使他们在走出学校踏入社会实践时并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现实工作中难度加大,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多加入实验教学与现实事物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实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每个学生都应参与进去,对于所得到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由学生们自己进行归纳总结,让他们在现实环境中理解记忆所学知识,并且鼓励学生对于实验与理解过程中所得知识理论与书本概念和老师讲解不一样的地方提出疑问与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多思多想的自主学习方式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思考中学习,使得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深刻理所学知识内容,以便在实际运用时能从容解决现实问题。

3 教学思路的改革

“现代通信技术”作为非通信专业的选修课,应从学生的理解接收能力与现有的学习基础入手,尽量为学生提供思路明确、容易入手的教学模式。教学思路应以基础通信传输过程为主线,将固定数字电话网络和移运通信网络等实践知识作为学生学习的具体案例为学生进行讲解,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基础知识入手,使学生对所学理论能活学活用,透彻地掌握所学知识点。另外,学生学习此专业主要在于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的是能在实践中作出贡献,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不在于知识点有多深奥,因此在编辑教材时,我们要由简入繁,由浅入深,对于具体问题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并对现实社会通信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典型案例为学生进行讲解指导,在实战中教授专业技术知识。改变以前内容繁多、复杂和深奥的特点,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现实操作的能力,使得学生学习时能够步步为营,掌握牢固可靠的专业技术知识。所以综合起来看,整个教学思路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验验证、现实案例的实际模拟和专业技术的实习。

4 培养模式的改革

学校为了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对于通信技术课程采用实验箱来进行相应的实验验证,但是这种实验条件下学生在实验时实际动手的操作范围小,而且进行一次实验学校所投入的资金数目也很大,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学实验效果是达不到预想的实验效果的,尤其是那些典型的通信系统实验更是难以很好地完成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将与计算机软件与实验内容结合起来,用计算机软件Matlab,LabVIEW等仿真模拟软件来弥补实验室硬件的不足之处。如通信系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Matlab软件,让学生自主搭建系统仿真模型,借助软件从而完成CDMA典型通信系统的实验,再结合老师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论讲解,深刻掌握相关专业知识。

基于“现代通信技术”这门学科的知识内容基础性强,而且很多概念都是抽象存在的,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时不产生枯燥的学习情绪,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丰富学生课堂学习内容,对于很多抽象概念,老师可以制作多媒体素材、PPT的电子白板等方式来向学生传递知识,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加深记忆。如“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数字移动通信技术中的“硬切换和软切换”等概念讲解中,完全可以运用多媒体,以形象生动的虚拟场景来帮助学生理解。

5 结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现代通信技术”在社会发展中也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逐渐成为现代技术发展的热门课程,学习该课程的各科学生也越来越多。如何让所有学生能够很好地学习这门课程,并在现代科学社会中有效运用,自然而然成了当代青年发展的迫切任务。

参考文献:

[1]吴柏钦.通信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通信业务知识的渗透[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84-89,96.

篇13

该课程囊括了通信领域的方方面面,涉及内容非常“宽泛”,除了绪论之外,每章一个主题,基本独立成篇,每一章都可以单独开一门课来讲授;论述“浅显”:该课程不涉及通信理论的具体数学描述,有一定的科普性质。通过学习本门课程,让学生对通信领域有一个全局性的了解,对通信专业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认识,并对通信领域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有充分的了解;激发学生对通信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深刻理解通信技术在现今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本课程先介绍通信的基本概念和通信技术发展简史,并对整个通信系统与通信网进行概括性的介绍,之后对通信传输技术、现代数字交换技术、数据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和宽带接入网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此外,还对通信领域一些相关的新技术及其应用前景做了相关介绍,详见下图[3]。授课时间48学时。课程内容的安排考虑到独立学院非通信专业之前基本上没有学习过包括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随机过程、高频电子线路、微波技术与天线、电磁场与电磁波等选修课程,在教学中必须从实际出发,降低学习门槛。在讲授过程中,尽量减少理论内容的授课分量,突出科普性,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程的兴趣。要对通信技术基础课程中较深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删减。比如光纤通信中的光纤波动理论分析、半导体光源及光检测器的基本原理等;卫星通信中的卫星传输链路的计算与噪声问题,移动通信中的无线信道特性分析、无线电波的传播理论、扩频通信原理等知识点,只能进行简单的介绍,不必深入讲解,特别是针对工商企业管理等文科专业的学生,更要尽量减少理论内容的讲解。在授课时选择的授课模式应力求简捷明了、易于理解,并尽量减少理论内容的授课分量,为学习后续的内容打好基础。通过这样的课程内容安排,既兼顾了非通信专业学生开设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的需要,又可以解决本课程的专业基础知识相对匮乏及课时相对紧张的问题。

由于各种原因,一本书从编著到出版,最快也要一两年的时间,而通信领域技术的发展可以说一日千里,分秒必争,等学生拿到课本时,书上所讲述的许多东西已成昨日黄花,再也体现不了“新”的特点,从而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因此,必须对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获得最多的信息,学到更多的知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了解通信领域新技术的同时,也能掌握新的学习方法,提高它们的独立学习能力,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毕业设计甚至毕业后的工作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对这门课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和探索[2]。一是采用启发式教学。将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改为以查阅最新技术资料为中心、教师课堂讲解和评析为纽带、学生讨论和交流为重点的新颖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他们的专业视野,同时活跃了教学气氛,增强了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教师提出问题和相关背景材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再加以总结,给出准确表述的答案。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习效果大为提高。二是尽可能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

呈现的内容、形式尽可能是学生熟悉和喜闻乐见的,如在讲解整个通信发展的历史时,不是干巴巴的照着教材念,而是通过搜集一些视频、图片和动画,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教学课件资料能丰富课程内容,通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可使原本比较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形象,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对难以掌握的知识点的理解更加透彻。三是实践教学。许多三本院校条件所限,实验课程很少,也几乎没有参观和实习的机会,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学习效果自然不佳。因此可以建立支撑课程实验教学的“现代交换实验室”、“光传输平台”和“宽带接入实验室”,实验内容覆盖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和难点,形成了多层次系列化的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四是新的成绩考核体系。30%平时成绩+70%笔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自学情况来评定,如到课情况、讨论问题、作业完成质量等。“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教在得法”,所以任何一个可以开启学生创新新思维的方法和途径都不应该放过[1]。

作者:赵瑞玉 林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