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对孩子的教育希望

对孩子的教育希望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2:0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对孩子的教育希望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对孩子的教育希望

篇1

***家长:一转眼一学期已经结束,这学期我们的孩子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也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这些都离不开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孩子在家平时喜欢看看书,喜欢表现自己,在思维方面还需要加强,希望老师能给我们家长提供更多的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长:一学期很快结束了,孩子在各方面有乐较大的进步。感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谢谢!

***家长:在老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孩子总体上在各方面都还可以,希望老师在纪律方面多严格要求他,使他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家长:孩子在学校全靠老师们的教导和关心才能取得好成绩,在家表现也不错。我们家长十分感谢学校和老师。孩子懂事很多,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在新的一年里,希望孩子在老师的帮助下会更加努力上进。

***家长:首先感谢老师引领我们的孩子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当我拿到成绩单时,感到非常欣喜。虽然我儿子在学校的表现不是特别出色,但经过一学期的一些做人的道理,变得懂事起来。我们相信孩子在学校和老师点点滴滴的教育下,会一天天地进步。希望孩子在以后会越来越好。谢谢老师们!

***家长:作为家长,我们非常满意学校的各项素质教育,佳佳在许多方面都发展得很好,非常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和教育。孩子在体育方面还需要坚持锻炼和加强。相信在老师的教育下,在她自己的努力下,把体育发展好,其他方面发展得更好。

***家长: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孩子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特别是在写字、计算、自理能力方面进步较快。希望她今后不骄不躁,在学习上更加努力,作业上更加仔细,活动能力更积极更强。孩子能遇到这么好的老师,在这么好的环境里学习,我们家长很放心也很满意。谢谢老师!

***家长:在各位老师的辛勤教育教学下,孩子在各方面有长足的进步。寒假中,坚持体育锻炼,学习,作业,文明礼貌。也能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家务。在运动的能力方面有待提高。希望孩子努力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家长:超超经过一学期的集体生活,我们发现他懂事了许多,也活跃了许多。感谢老师们的教会与引导得法,使孩子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适应了群体生活,提高了社会交际能力。

***家长:时间匆匆,转眼寒假结束,孩子将进入第二个学期的学习。马涵琳开学初在学习上不够细心,做作业不够自觉,我们做家长的也很苦恼,也没什么好办法。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各位老师的精心培养,孩子在各项素质和礼仪方面进步很快,我们为此感谢老师对我们孩子付出的辛劳!

***家长:感谢老师们对我们孩子的辛勤教育希望孩子在新学期新年里更加努力学习,我们家长和老师也共同努力配合好,把孩子的成绩发展得更好!

***家长:孩子,你永远是爸爸妈妈心中的宝贝,从你第一天进入课堂,妈妈是多么担心你不能适应新环境,怕你不习惯陌生的一切!可是,妈妈错了,我们的城城不再是幼儿园里那个小宝贝了,你很快地融入了集体生活中,并且很快有了新的好朋友!你能被评选上“优秀作业手”参加学校学生优秀作业展览,妈妈为你骄傲!爸爸妈妈希望你在新学期中继续努力,向那些优秀的同学学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家长:看过孩子的成绩单,我首先感谢各科老师对于孩子的辛勤护导和教育,对于孩子在有些科目取得良好成绩我感到非常欣慰。由于孩子在某些方面还欠缺,尤其是在纪律方面、自我克制能力方面表现不足,让老师多费心了。还请各位老师多多给予孩子帮助,严厉督促他。我也会尽心尽力地配合老师在这些方面给以改善。对学校各方面的举措和教育都感到非常满意,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我感到很放心!

***家长:孩子的进步是父母的骄傲。再老师们的帮助下,相信沈晨在今后学习上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再接再厉。

***家长: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精心教导,在你们的关心下孩子进不了不少。只是在英语和体能方面有所欠缺。请老师多多费心,更严格一点,我们相信孩子在学校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氛围里,孩子一定会更好!

***家长:十分感谢方老师,在您的教育下,茅哲的确进步了很多,真是辛苦了您、好了孩子、乐了家长!这或许也是102班很多家长的共同心声。孩子的成绩就是对您工作的肯定,相信102班在您的正确教育下,在新的一年里会有更大的收获!

***家长:一学期来,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和竞赛,让孩子得到提高和发展,也让我们家长重视与支持。希望学校继续开展此类活动,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与能力。素质教育也不排斥分数,比如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考试有分数是合理的,平时倒没有关系。孩子的身体素质发展还不错,希望学校多开展体育体能等方面的素质活动,让孩子得到更多的锻炼。

***家长:孩子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在老师的辛勤教育下,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希望我们的倩倩在新学期更加努力,学习上更加优秀!

***家长:感谢学校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对学校的素质教育感到很满意!孩子的行为和能力有了较大的进步,比如对人有礼貌,爱护环境等。孩子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写字也有待改进。希望孩子在新学期好好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家长:我对学校的教育过程感到很满意。希望孩子在数学计算方面能发展得好一点,口算能力强一点。

***家长:时间过得真快、第一学期已经结束,第二学期马上到来了。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我的孩子学到了

很多知识,希望她在新的学期里能更加努力,学到更多知识,来报答老师和家长。继续努力,继续加油。

***家长:谢谢各位老师,你们辛苦了。希望我女儿在新年里有更大的进步。

***家长:……在家能帮父母做些事,对人有礼貌,成绩也在不断上升。希望女儿在学校能有更好的表现,让更

多的老师和同学喜欢她。

***家长:希望孩子在英语上进步,在新学期有更好的成绩。

***家长:……在老师们的悉心教导下,我儿子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变成了一个爱学习知识的孩子,而且在性格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我觉得贵校的家校练习册很好,使我们家长能及时地知道孩子的不足和进步。希望老师在孩子的数学和体育上给予进一步的指导,在自理能力上也能多多教导。

***家长:感谢老师这一学期来对孩子的教育和帮助,使孩子在成绩和纪律上有了显着的进步。希望孩子在新学期里更认真更仔细,取得更大的进步。

***家长:自从就读实验小学白云校区以后,我孩子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学校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强调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尤为突出。孩子在课外的接人待物、文明礼貌方面发展较好。另外学校对孩子的体育也很重视,希望孩子的体魄能更加健康。建议:随着学校建设设施的逐步完善,是否能为学生提供桶装饮用水?

***家长:……孩子的知识增长了,比以前更懂事了。一些基本能力也在加强。孩子个性有点倔强,希望孩子在尊老爱幼、团结合作等方面能更多地进步起来。希望学校加强对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

***家长:非常感谢老师对我孩子的培养和教育。

***家长:首先非常感谢学校老师在这一学期对孩子的教育,在学校里孩子学到了新的知识和道理,使孩子变得自信、自立,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们的辛勤教导,再次感谢。希望在新学期,孩子更加努力学习,成为一个优秀的少先队员。

***家长:他是个活泼的孩子,他对感兴趣的食物能表现出专注和独有的见解,同时他善于读书和思考,勤学好问,在更多的时候我们不想抹杀孩子的天性。他个性有时比较敏感和羞涩,导致他在学校的表现比较沉默,不善于表现自己,其实他的内心世界还是很丰富的。

***家长:希望学校的无作业日能从双周一次改成一周一次,减轻学习压力,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家长:时间过得真快,诚诚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增长了很多知识,能自己独立完成回家作业,对人也很有礼貌。感谢老师各方面的教育。

***家长:冉冉从幼儿园跨入小学一年级,成为少先队员,在老师的教育培养下,学习有了进步,在家能自觉参与家务劳动。作为家长很高兴,感谢老师!希望冉冉在新学期里,思维再活跃些,学习注意力再集中些,请老师多帮助指导。

***长:冉冉从幼儿园跨入小学一年级,成为少先队员,在老师的教育培养下,学习有了进步,在家能自觉参与家务劳动。作为家长很高兴,感谢老师!希望冉冉在新学期里,思维再活跃些,学习注意力再集中些,请老师多帮助指导。

***家长: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希望孩子的进步能给老师带来快乐!我们由于平常工作忙,对孩子的学习不够深入了解和关心辅导,以后尽量多关心孩子。也请老师多提示。

篇2

一、教——上所施下所效

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家庭的施教者要成为孩子的榜样,以达到“上行下效”的目的。

1.树立良好的榜样

孩子一出生,他心灵上这块土地是荒芜的,父母是这块土地的第一个播种者,你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因此朝夕相处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清晰可见的,父母的性格会直接影响孩子:父母很着急,天天有一个榜样在身边,孩子自然也容易着急;父母对孩子暴力,孩子也会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父母语言不文明,孩子也会使用不文明语言……孩子爸爸早上起床比较迟,上学就会有点匆忙,而现在路上开车不太守规则。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不太文明的语言。几次之后,孩子在碰到不顺心的事,也说不文明语言。当大人意识到这点,注意文明用语。过段时间,孩子的不文明语言也会销声匿迹。这就印证了一句话:“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冷静对待孩子的问题

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人们生活方式也在加速,希望一切都要快。但教育孩子是慢活,是急不来的。尤其是孩子出现了一些不良的行为的情况下,家长先要掌握好自己的情绪。先平静下来先不急、不躁,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好,然后再仔细思考教育的方式与方法,以及步骤。我孩子起先遇事很偏执,爱闹情绪,而且不达目的不罢休。一次他同学来我们家玩,他们因为争玩具闹得很不愉快。孩子说话很难听,让同学滚,对方也不示弱两人对骂几句。同学走后,他还要追出去打人家,我一直拦住他。当时的我很生气,骂了他。并且说再这样打死他。儿子当时就说打死他,不活了。他的话让我意识到打骂解决不了问题。必须静下心来。第二天,等他情绪好时候,问他在学校跟谁玩得最好。等他讲出该同学后,再以平静的口气问为什么会出现昨天的事情。同学到家是客人,我们应该让他才对。同时我给他讲些如何和同学相处道理。在他能接受的情况下,问他该如何解决昨天的事。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说向同学道歉,而且去做了。之后表扬了他。后来虽说他时常会出现同样的毛病,但每次都能冷静处理,渐渐地,他不爱闹情绪了,出现事情会跟父母商量。

二、育——养子使作善也

1.养子先养心

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教育同时要注意一个“养”字。家庭教育重在养,而不在教。如果一个孩子的心在家里面得不到养护,得不到有效的滋养,天赋聪明就没有基础;智商再高,没有恰当的、相应的心态支撑,天赋很难发挥。我们先不讲如何来养孩子的心,先看看养孩子心的人,也就是父母的心,适不适合养孩子,或者如何达到养孩子的状态。作为父母,首先要把爱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和满足感。其次,还要有一个从容、淡定、包容的心态,给孩子一个自主的空间。

现在孩子生活上各种各样的问题归纳起来就是心力的不足,心里面对生活热情不足。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该如何应对,如何点燃孩子内心的生活热情?点燃孩子内心的生活热情需要一定的温度,需要一定的状态。如果家长的心是冷漠、麻木或者是焦虑不安的,我们很难去点燃孩子生活的热情。因此,积极、乐观、豁达的性格与良好的世界观是为人父母教育孩子的前提条件。

2.给孩子创造自信的空间

篇3

二、调查方法

本调查时间在2007年8月,采用的是作者自制的问卷《关于咸宁市小学生对父母的期望的调查问卷》,主要在咸宁市的咸安区、马桥镇、宝塔镇的小学生中展开。共发放问卷170份,收回问卷164份(男、女各82份),回收率达96.47%,涉及一至六年级各年级的小学生。调查所得全部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分析得出以下两组结论:

(一)小学生对父母的主要期望

1.期望独立。调查中有73.48%的小学生不希望父母给他们安排好作息时间;有65.85%小学生希望在遇到问题时由自己来做决定;有53.05%的小学生希望父母偶尔让他们帮忙做一做家务。处于小学年龄阶段的儿童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希望别人把自己当作独立的人来看待。所以,家长首先要给予孩子一定的信任,给孩子一定的自主空间,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信心和自立能力,让他们在独立面对问题与处理问题当中不断成长起来。

2.期望得到理解与尊重。在调查的小学生中,有43.66%希望父母在和他们交谈时不做其他事和不要打断自己的话;有72.39%认为父母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看孩子的日记是不对的;有62.11%不希望父母在很多人面前表扬自己。该年龄阶段的儿童希望父母把他们当作一个个体来予以尊重,希望父母可以说话算数、尊重他们的隐私权、尊重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等等。尊重是人的高级层次心理需要。人的归属感一旦得到满足,他们就要求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内部尊重因素包括自尊、自主和成就感等;外部尊重因素包括地位认可和关注等。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会使人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而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使人产生自卑和失去自信心。“蹲下身子跟孩子讲话”告诫家长要平等地与孩子对话,以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才能理解并尊重孩子,进而给孩子们创造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家庭成长氛围。

3.期望家长重视他们的精神需要。调查中有72.56%的小学生希望父母每天陪他们的时间有3小时以上;有31.10%的小学生希望得到的生日礼物是带他们到公园逛一天;有59.76%的小学生希望与父母交谈自己的想法,且65.24%会和父母交谈自己的想法。小学生需要的发展方向是精神需要超过物质需要。很多家长都十分重视对孩子物质方面的满足,然而进入小学,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父母的希望已不再局限于物质满足,而是希望父母可以抽空多陪陪他们、与他们多沟通。这种精神上的满足对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让他们从精神上感觉到父母的爱。

4.期望家庭和睦。调查中,父母吵架时,59.38%的小学生劝父母不要吵,27.50%感到害怕而一个人躲起来;有92.68%的小学生认为父母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不应该打自己的孩子。父母的不和会让孩子感到受伤和不知所措,他们渴望父母可以和睦相处,并可以用比较温和与适当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由于对父母的依赖以及在家庭中处于相对弱势,即使这种愿望得不到实现,他们也只能选择去习惯去服从。比如有56.17%的小学生将父母对自己发脾气归因于自己做了错事。这对孩子以后的独立性与主见的发展会起到消极作用。

5.期望得到关注。调查中有64.20%的小学生希望父母能和老师有联系。儿童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等身边人的关注,并希望父母可以帮助他们实现这一愿望。但是他们不希望过分的张扬,太过张扬会让有些孩子感觉到压力,甚至是自尊心受损。比如有62.11%小学生不希望父母在很多人面前表扬自己,父母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来完成关注过程。

(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

1.对父母的要求较合理。儿童虽然对父母有很多的期望,但是他们的要求基本上都是合理的,能较理智地看待问题。调查中有73.48%的小学生就算父母没有期望中的那么多时间陪自己也不会生气。他们不会对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只是希望父母在做些事做些决定时可以考虑一下他们的感受,如51.22%的小学生希望自己在遇到问题时父母可以先帮自己分析,但由自己做决定。然而,由于个别孩子有些任性以及情绪情感发展的年龄、性别等差异,他们的期望中会表现出不合理的一面,比如25.61%的小学生希望父母每天能有多于6小时的时间来陪自己,50%的小学生希望父母所有的事情都能依从自己、满足自己所有的要求。

2.相信父母、依赖父母。父母与孩子长久地生活在一起,是孩子最亲和最相信与依赖的人。在有些问题上孩子非常希望得到父母的意见、支持与帮助,调查中有76.22%的小学生希望碰到问题时父母能帮自己做分析;有59.76%的小学生希望与父母交谈自己的想法,65.24%会和父母交谈自己的想法。

3.高级情感尤其是道德感得到发展。学前儿童的高级情感在进入小学后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才进一步发展起来。道德情感是人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包括自尊心、义务感、责任感、人道注意情感等。他们不再一味地依从父母和父母的观点,是非感与平等意识有了较大的发展,调查中有74.85%的小学生认为父母给予的问题答案有时是错的;有79.88%的小学生认为父母所做的事有时是错的,且74.65%认为父母做错了事也应该承认错误,要说对不起。此外,他们的法律意识也逐步建立起来,比如有52.44%的小学生认为被父母打了的孩子应该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4.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儿童不仅受到来自学校的学习压力,更有来自家长与社会的多种多重

压力。调查中87.20%的家长会吵架,有75.61%的家长会对孩子发脾气,这些可能使孩子形成心理压力,产生心理阴影。有42.07%的小学生参加了特长班,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比别人的强,希望他们早日成材;同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社会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种种原因导致了孩子们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

四、对家长的建议

1.正确、全面地了解与看待自己的孩子。父母的看法并不总是准确和全面的,也不总是能够考虑到孩子各方面的特点。“察子失真”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许多父母容易犯的错误。了解孩子包括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家长应该多了解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要注意全面观察、研究自己孩子的年龄与个性特征,并站在孩子的角度观察他们的所思、所为及其心理需要,还要努力充实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科学知识。只有这样,家长才能正视自己孩子的优点与缺点,找到正确处理家庭教育中的问题的方法,而不至于在孩子犯错时横加指责、大发雷霆甚至采用暴力。也只有这样才能看到自己孩子的独特之处,从而有助于家长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家庭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2.理解、尊重并赏识自己的孩子。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却很少有人认为他们是和成人一样的权利主体。儿童在父母与社会的呵护下有快乐成长的权利、基本的自由权利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而这些也恰是容易被父母忽视的,需要父母给予重视与尊重。“一个人如果生活在尊重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尊和尊重别人。”可见尊重在教育孩子时是非常重要的。尊重包括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隐私、提问、观点、意见、人格等等。兴趣和爱好是孩子学习与进步的不竭动力。必须尊重孩子的爱好,因势利导,若要求孩子与家长的爱好保持一致,结果往往会扼杀孩子的灵性和才华;对孩子隐私的尊重也是对孩子权利的尊重,孩子虽小也有属于自己的个体权利,是为人父母必须予以尊重的;而尊重孩子的提问则是保护孩子好奇心的良好途径,家长面对孩子的提问不可表现出不耐烦、轻视或是责备,而应努力去支持和帮助孩子解答疑问,并尽力诱发他们进一步的思考,对他们独特的想法表示赞赏等。

3.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家长要注意倾听孩子,听他们与伙伴的谈话,听他们作文、日记里的心声,尤其还要听他们跟自己的谈话。和孩子的交流是十分需要耐心和爱心的,家长若能定期与孩子进行一次面对面的谈话、多关心孩子的情感体验等,能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动态和他们面临的一些困惑,以便在适当时机提供支持与帮助。

4.全面培养自己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在班级中的名次等。请家教、上课外辅导班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一项关于成宁市城区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发现,家庭教育中存在偏重智力因素,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倾向,家长对子女学习的重视远高于其他方面。其实对孩子的培养不应只是局限在智力因素上。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比如独立性、自信心、责任感、理想、意志力、情绪、性格、求知欲等都是会影响孩子一生的精神与品质,并且对他们的智力水平的提高和学习成绩的上升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所以家长若能做到对两者的双重重视,双管齐下,全面培养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建立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和睦的家庭,可以使孩子感受到愉快和精神满足;民主、平等的家庭易使孩子感受到自尊自信;家长对人、对生活的热情态度及敬业精神易被孩子所效仿。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让他们对家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对父母有信任感与亲近感。此外,父母还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采用民主型的教养态度,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和能力,注重家庭教育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等,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一个适宜的家庭环境。

6.以身作则树立威信。榜样示范法是家庭教育方法之一。可以用先进人物的事迹和同伴做示范,而父母本身的示范则更有效。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告诫家长说:“父母的威信根源只出于一个地方:那就是父母的操行,包括行为的各方面――换句话说,就是包括父母两人的全部生活:他们的工作、理想、习惯、感觉和意图。”因为孩子是父母最经常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仪态、作风等,以便对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在孩子心中树立起威信,这样父母才能受到孩子的尊敬并成为他们模仿的榜样,使家庭教育事半功倍。

7.寻求社会帮助。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要懂得寻求社会帮助,充分利用学校、媒体与社区等资源。家长要与学校尤其是班主任保持适度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的状况与变化。尤其有些学校给每个学生建立的心理档案,家长更是要配合学校将其进行完善,使之为家庭和学校双方面服务。还有社区中的一些心理咨询处,父母在有疑问或无措时,可到这些地点进行咨询,寻求解决的办法,而不可任由其发展。

五、总结

从上文可以看出,小学生对父母的期望是具有多面性与合理性的。父母应重点从孩子的心理需求出发,做到孩子的事情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找到科学的处理方法,为孩子打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6]陈敏.皮格马利翁效应[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2][8]李生兰.幼儿家庭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篇4

一:农村家长对待教育程度有明显的提高

在旧社会,农村人的心里总还存在重男轻女的观念,认为女孩子不要接受什么教育,男孩子也只需要认识几个字就可以了。之前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的孩子也不会有多大的出息,基本上也就是呆在农村种田!然而通过这次我的小范围调查,并且统计发现,在100名家长的被调查人中有94%人认为在现在的社会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是非常需要的!并且有75%人认为孩子接受高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对现代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是能够体现出中国社会文化的一个进步!

二:家长会努力让自己的孩子完成学业

当今社会的贫富差距很大,农村的经济水平很低,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家里的收入都不高,甚至收入很低,不能支付自己家孩子的学习费用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调查发现,仍然会有94%个家长坚持会通过各种方式让自己的孩子无论如何完成自己的学业!

三:有些家长开始意识到要接近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

有一位被调查的家长这样说道:以前我基本上不去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然而当我这几年在外面城里打工后,我才发现自己的孩子只有好还读书才有出人头地的机会,才不会像我一样,只会一辈子当农民,给人家打工听到这段话,我们不难意识到,有很多不同的农村家长正在慢慢的改变旧社会的读书无用论,正在走向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情况,开始接近关心孩子的学习,不少家长会抽不点时间督促孩子学习,并且也会到学校了解学习生活情况!

同时在这次的简单调查当中,我也总结出了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是急于等待解决的!

一:少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根本就是不管,或者管不了!

调查结果显示,仍然有6%位家长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不关大人的事,10%位家长认为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没有影响的,也就认为不需要去管孩子的学习教育问题了!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在教育这一大块内容中,家长的影响是很大的,家长的行为有时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教育理念。同时由于很多农村家长长年在外打工,许多孩子隔代相哺,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养成了骄惯、放任等不良习气。学校管不了,家中没人管。一些孩子在学校拉帮结派,相互影响,共同逃课、闹事。最后演变成厌学辍学。很多的学生就是因父母长年在外打工,无心学习,于是没有接受高等教育就跟着父母外出打工。

二:有极少数家长过度望子成龙,把家里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孩子的弱小的肩膀上。

在调查中我了解到,只有一个家长是这样的,在学习上给孩子太大的压力,比如要求自己的孩子必须考年级的前三名,不然回来挨打、挨骂,比如不让孩子玩耍,只能一直学习,等等,没有一个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高压手段得不偿失。

三:农村经济落后,社会文化发展落后,严重影响了农村家长能够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农村的发展中,很容易因为经济的落后,形成恶性循环,因为经济发展落后,文化落后,教育水平低,能够建设家乡的能力弱,经济水平就又低,文化又落后,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归根结底,真真正正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大力推动农村的经济,提高农村的文化水平,从而使每位农村的家长都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教育的重要性从而重视孩子教育培养的程度也就自然提高!慢慢的就会形成一个较好的两性循环。

通过本人的这次调查,还看出有不少的家长由于考虑到自己的文化水平,时间有限,不会给自己的孩子做出简单的辅导,也不会请家教进行辅导。少数的家长仍有让孩子尽快增加自己家庭收入的思想,可能会让自己的孩子前途灰暗。

有53%人认为自己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很还是非常重视的,有20%人说还是比较重视的。到底要如何提高农村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程度还是需要这个社会各个方面的努力,这方面的情况也将继续需要关注!

二、调查总结

通过对调查问卷各组问题的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的建议:

1. 义务教育减免学费,助学贷款等政策是利民的好政策,希望国家政府能继续推行并且完善这样的政策。我们也看到还有一部分农村居民仍为孩子上学发愁的情况,我们希望国家在减免学费的同时能给与这些孩子一些补助。

篇5

【中图分类号】G6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2-0153-01

国内外的教育专家普遍认为:在当今时代,教师已经不能独立解决许多迫切的教育问题!而教育本身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三种教育中家庭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教育的成败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效地和家长交流可以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及其性格形成的原因,更有利于教师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因此,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请家长到校交流孩子的情况时,却会经常与家长发生争执,以不欢而散告终,最终导致了家长和学生都讨厌这个老师,反而不利于教学。

如何有效地与家长更好地交流呢?对此笔者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学会倾听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后进生和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家长比起老师来更担心自己的孩子,更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像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样受到老师的喜爱,也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个方面都优秀,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因此与家长交流时要学会倾听,听一听家长对孩子有什么要求,了解孩子的成长经历及孩子平时在家的表现,分析形成孩子现在性格的原因,与家长达成共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二、开诚布公

另外,教师对学生要有一片赤诚之心,要为学生的成长而担忧,与家长交流时要坦诚相待,推心置腹,面对后进生的家长,作为教师,要把自己平时对孩子做的工作、付出的辛苦婉转的对家长说明,让家长了解自己平时工作的辛苦,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首先一定要多肯定孩子的优点与进步,多表扬,多激励,树立家长的信心,请家长不一定要在孩子犯错误或考试不及格时请,也可以在孩子有闪光点时请家长分享喜悦,这样家长也不会认为到学校就是挨批评来了,家校配合也会更默契。

三、换位思考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生活在蜜罐里的一代,他们从小衣食无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之呵护有加,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只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因此也就让这一代的孩子养成了懒惰和依赖的个性,大多数的孩子其父母也拿他们没有办法,很多老师让家长回家后督促孩子的作业,也没有办法完成。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学生家长不想配合,而是在家里孩子根本不听家长的,因此我们也要理解家长。

四、给家长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

大多数的家长听到孩子在校的不好的表现后,回到家后心理不舒服,孩子放学回家,就打孩子,暂时性的孩子可能会怕,久而久之,孩子就破罐子破摔,更没有了学习的兴趣,而且会越来越怕学习,甚至会产生辍学的思想,因此教师平时在和其它优秀学生的家长交流时可以多问问他们平时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把他们教育孩子的方法记录下来,多学习一些好的方法,可以把这些好的方法提供给后进生家长,也让他们学习。家长会上也可让全体家长分享成功家长的育子经验。

篇6

1.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及其产生原因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全部生活都与家庭这个小集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家庭教育在儿童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个性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当代很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不足,在家庭教育观念和家庭教育方式中都存在许多的误区,影响着儿童的健康成长。

1.1当代家庭教育的一些误区

千家万户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人头地,对孩子进行着自以为是为他们好的教育。有一天数学课做当堂练习让学生自己先练习,我在巡视时看到有一个同学的橡皮不见了就问他后面的同学借,当时后面的同学很爽快的就递给了他,当时看到这一幕感到很欣慰,觉得学生相处的关系很好也很乐于助人。突然后面的学生说了一句:“这已经是我第二次借你橡皮了,昨天不是说放学要买的吗?记住了你欠了我两次人情了”。当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瞬间觉得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看到班里有些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念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趁着开放日,对自己两个班级的家长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您更加关注孩子的什么?在家长被问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更加关注什么的时候,90位家长中有49位更关注孩子智力的培养;28位更关注孩子身体健康,11位更关注孩子的综合能力培养,只有2位家长更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卷数据表明当代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更加的注重智力的培养和身体的健康而忽视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家长不重视学生的心理只希望孩子的智力能够得到开发,希望孩子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经常性的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身体健康注重孩子的营养搭配却很少有家长会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检查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家庭生活中您经常和孩子沟通吗?在家长被问到是否经常和孩子沟通时,90位家长中只有13位家长能够做到经常和孩子经常沟通,69位家长偶尔会和孩子交流沟通,还有8位家长甚至不和孩子交流。不和孩子经常交流会导致很多时候家长不能足够了解孩子的想法,不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帮助孩子及时改正。您对家庭教育的认识?90位调查者中,54位认为学校教育更重要,28位认为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8位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可有可无。通过问卷我发现很多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都没有正确的认识。正是因为很多家长对教育专业知识的不了解意识不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忽视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忽视家长自身行为对孩子言传身教的影响。您会要求您的孩子做家务吗?90位调查者中,48位家长不会让孩子做家务,40位家长会偶尔让孩子做家务,只有2位家长会让孩子经常做家务。当代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很宝贝,很多家长对孩子太过于保护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很多孩子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缺乏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1.2分析家庭教育误区的产生原因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我认为当代家庭教育的误区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2.1对孩子过度保护

这样的情况尤其发生在独生子女的家庭。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从小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他们的生长环境比较特殊。但是过度的保护同样造成了孩子不会自如的使用自己的肢体,不会独立思考,不懂得如何去跟别人交往;孩子开始上学后,父母经常性的帮孩子整理书包、陪着做作业、检查作业,使得孩子对父母过度的依赖,遇事需要别人的指点帮助,长期如此造成孩子缺乏自理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束缚了孩子的个性发展。

1.2.2对孩子过度干涉

这类型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发展成为最优秀的人,但又担心自己的孩子不能很好的把握人生的方向,所以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要做孩子的导师,给孩子设定各种条条框框,使得孩子一言一行都按着父母的意愿。这是因为很多家长自己年轻的时候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好好的学习,有了孩子他们就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的身上。

1.2.3对孩子完全放任

这类型的家长坚信着“树大自然直”的理念,认为孩子只要不生病就行,自己小时候不也没有受过什么教育还不是生活的好好的。甚至于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全是学校老师的责任,我把孩子交给学校,那么老师就得帮我把孩子教育好。这是由于家长缺乏必要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认识不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1.2.4重智育轻德育

当代中国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家长独特的人生体验以及面对的激烈竞争环境,让他们更加认识到了知识的价值和力量。在孩子的智力发展方面,家长们不遗余力费尽心思,但是却忽视了对孩子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培养。家长们大多工作繁忙没时间和孩子谈心,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缺点和问题,而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1.2.5重身体轻心理当代很多家长普遍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家长担心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担心孩子学习太累就对孩各种补,经常性的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身体,为了使得孩子能够茁壮成长家长可谓是费尽心思。但是很少看到家长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其实小学生正是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身心发展极不平衡,常常会感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使自己处于各种心理矛盾的包围之中。

2.结论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更是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当代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教育方式、教育观念上的误区,有些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家庭教育出现的有关于家庭教育观念和家庭教育方式的误区主要包括,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过度干涉、完全放任、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太重视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太重视物质而忽视精神。

参考文献:

篇7

高尔基曾说:“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可见,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如果大人违背孩子的这种天性,强制他按成人的兴趣、习惯和思维方式去生活、去学习,就是将成人的烦恼痛苦给了自己的孩子。

那么,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究竟有哪些危害呢?

首先,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是一种揠苗助长的行为,是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的,是对孩子的一种摧残。当幼儿的认知力、理解力还没有达到小学生的水平的时候,孩子对于那些知识只能死记硬背,单一的学习模式让他们体会不到学习的一点乐趣,其后果是孩子过早地对知识充满厌倦,对学习产生恐惧。幼教专家也曾提及:幼儿的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都还发育不健全,注意力太集中大脑容易疲劳,这样的行为会使神经系统遭到伤害。专家认为幼儿长期处在机械的模仿状态,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孩子的发散思维在这种死记硬背的训练方式中受到限制,创造力也得不到发展。

其次,促使孩子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幼儿提前学习了小学知识,等正式上一年级之后,由于对知识没有了探求的欲望,学习的兴趣就会减少,一些不良习惯就会相应产生,如精神不集中,不喜欢回答问题,东张西望打扰别的同学;放学后记不住作业,不能专心写作业,粗心,等等,这都充分说明提前学习败坏了孩子的学习胃口,一旦在基础教育阶段养不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会产生影响。

再次,从以往的教学经验看,提前学习了小学知识的孩子,在最初阶段确实能显出一些优势,对新知识的接受及反应能力要强一些,但随着年级的提升,这种优势逐渐减弱,到了高年级优势几乎为零。所以说,提前进行学前教育只能让孩子一时优秀而不能一直优秀,当这种优越感逐渐消失的时候,当孩子力不从心的时候,就会觉得有种挫败感,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这样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极其不利。

最后,当孩子因为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或暴躁或萎靡不振,或被看成是“问题儿童”的时候,家长也会觉得苦不堪言,也会变得焦躁不安。既想让孩子多学点知识,又心疼孩子,所以幼儿教育小学化不仅让孩子身受其害,而且让家长痛苦不堪。

篇8

家庭是幼儿的天然学校。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既是启蒙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父母的生命延续,是父母感受生命伟大的载体,是父母感受人生快乐与幸福的重要源泉。许多父母认为给孩子吃好、穿好、玩好,孩子就会感到快乐。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非常大,不同的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性格、行为影响不同,作为父母来说,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选择合适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尤为重要。

现在我国家庭结构以独生子女家庭为主,父母都竭尽所能地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最多的关爱,有的甚至到溺爱的程度。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行为,特别对于幼儿来说,0―6岁是一个人性格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儿童身心需要都得到满足和受到父母良好的教育,儿童就会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否则儿童可能会出现行为障碍、人格缺陷等问题。0―6岁时期,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父母是幼儿最亲密、最直接的生活与成长伙伴,为人父母者的生活行为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父母的行为是孩子的标杆,是孩子行为、性格发展的影响指针,所以家庭教育方式在幼儿性格行为问题发生中起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家庭教育方式往往不太让人满意。我们要探讨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性格行为的影响,防止幼儿行为问题,对形成健康人格有重大的意义。

一、家庭教育的不同方式及正确方法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儿童教育讲座》中曾说:“您自己的行为,是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东西。不要认为,只有当您与孩子谈话,或教导他,或命令他的时候您才在教育孩子。”“在您生活中的每一时刻,即使您不在家的时候,您都在教育者孩子。”“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重,父母对自己的一举一动的检点――这就是首要的和最主要的教育方法。”家庭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更多的是加以分析与引导,通过自身的行动帮助孩子成长,这应该属于民主型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的家中会充分尊重子女、信赖子女,使其感到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并承担一定的责任,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身教胜于言教”,做家长的如果说到做到,时时乐于助人,处处做表率、做榜样,那么孩子就会学有榜样,做有所依。做家长的率先垂范在教育过程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过更多的父母往往不是选择这样的教育方式,例如:有个小女孩每天早上都是爸爸送到幼儿园。一次她站在教室门口就是不肯进来,也不让爸爸走。教师问她为什么,她也不说。后来才知道,爸爸在校门口与朋友聊了几句没理她,就生气了。教师发现她不太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交流,也不愿和小朋友分享,还不会自己穿衣服、穿鞋子,一不如意不分场合就大喊大叫。一次大便,过了半个小时还没好。只见她坐在小马桶上面哭,她说自己拿不到纸。其实放纸的地方离她不远,只要屁股离开马桶就能拿到,可她什么方法也不想就是哭,后来我把纸递给她,她还是哭。后来,带班老师来了问了一句让我很意外的话:“小羽,你现在会不会擦屁股,老师不是让你在家学了吗?”最后还是老师帮她擦了屁股。这属于明显的溺爱型的教育方式,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常常无原则地满足,在家中包揽子女的各种生活琐事,生活上不让孩子受一丁点的委屈。父母的这种包办代替行为不仅剥夺了孩子的多种锻炼权利,而且使孩子的依赖心理愈加顽固,长此下去,将造成儿童懒怠、骄横甚至无能。因为溺爱,幼儿不能体验对家长对他人的关爱、家长对幼儿的行为失去约束能力。溺爱等于抹杀了一个孩子,适度疼爱才是有分寸的家长。

现实中专制型教育父母不少见。父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孩子的自由是有限的,父母希望他们按照自己为其设计的发展蓝图去成长。希望对孩子的所有行为都加以保护监督。五一放了三天假,放假结束继续上课了,老师往往会让孩子分享自己在假期里去了哪些好玩的地方,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很多小朋友在假期都去了许多地方旅游、做了许多有趣的事,当老师让陶陶分享的时候,他说我上了三天课。老师问,那你觉得假期里最有趣的事是什么?他竟然回答说是学习。教师印象中的陶陶是个胆小不爱讲话、不爱回答问题,不善于交际的孩子。不应盲目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像陶陶一样没有假期的孩子还有很多,因为父母的专制教育方式,让孩子只能听从父母的安排。在围棋兴趣班,每次课城城的爷爷都会陪他一起来,当城城下棋赢的时候,他会表扬城城,可当城城输了的时候爷爷会说,这都能输,和这个小朋友再下一盘,再输的话就不要回家了或者说再输的话回家就不要看动画片了。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不能采用威胁恐吓、哄骗利诱、讽刺挖苦、甚至体罚、变相体罚等方法。这会给幼儿身心成长带来创伤,不仅无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还会染上一些坏毛病:胆小、不自信、不愿意与人打招呼。见到陌生人不愿说话,感到害怕。针对这种情况,如果成人对孩子进行批评指责,怪孩子没出息,或者对孩子说一些恐吓的话,那么孩子就会越来越胆小。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要用榜样、说服、鼓励的方法,坚持从正面向幼儿讲道理,进行引导。

还有一种很少见但也存在的教育方式是忽视冷漠型教育方式,家长教育目的不明确,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冷淡,缺乏教育孩子的热情,对孩子的发展没有信心,认识不到家庭教育的价值:父母通常忽视儿童的心理需求或身体不适,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只是一味地拒绝,从而使孩子产生强烈的挫败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与心理发展,引发一些不良的行为。父母应该从自身出发,改正自己对家庭教育的态度,改变自己对家庭教育的看法,忠实家庭教育,从而重视孩子的教育,重视孩子未来的发展。

二、建议

1.首先,要给孩子创造和谐融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家庭环境中开心、健康地成长,“孟母三迁”的故事向我们讲述了环境对孩子影响的重要性。

篇9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儿童人数日益增长。教育部虽从1994年起已经开始逐步关注自闭症的教育需要,然而,国内为自闭症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的准备还不充分,因此,目前自闭症儿童就学的主要方式还是进入辅读学校学习。当前,上海接收自闭症儿童的辅读学校的做法常常是将自闭症儿童与有其他特殊需要的儿童(如智力落后、唐氏综合症等)编入一个班级,接受形式雷同的教育,加之自闭症的症状表现必然对他们的就学造成许多障碍,使目前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实践在摸索过程中遭遇重重困境。

对于我国关于自闭症的研究,从现有的情况看,其范围主要涉及自闭症的成因理论、行为矫正方法、教育安置形式等方面,而对自闭症家长态度方面的研究尚少。家长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家长的态度影响儿童的教育发展与社会化。对于特殊儿童来说,由于他们在生理或心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而这些儿童家长的态度对于他们个人成长的影响与健全儿童相比,意义更为重大。对自闭症而言,家长态度在他们成长过程中起到的导向作用亦不可忽视。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访谈,了解自闭症儿童家长对学校的教育需求和教育期望,在此基础上,为更有效地促进自闭症儿童的发展提供依据和建设性意见。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由来自于上海市三所辅读学校的自闭症学生家长构成。家长人数共有23名,他们的年龄主要分布在35~45岁之间,所从事的职业有科研工作、工程技术、医药相关领域、服务业等,还有协保、内退和失业人员。他们的自闭症孩子年龄介于7~16岁之间,就读年级为一年级至九年级。其中,7~10岁的自闭症儿童家长8人,11~13岁的自闭症儿童家长9人,14~16岁的自闭症儿童家长6人。

2.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半结构化访谈的形式。为保证访谈内容被真实而全面的记录,在征得家长同意后,研究者选用小型录音笔作为访谈的主要研究工具,必要时辅以文字记录。

3.研究工具

访谈围绕自编的访谈提纲进行。提纲的编制参考了以往相关研究和笔者先行非正式访谈所得的信息。访谈内容涉及家长对自闭症的了解和认识的程度、家长对自闭症孩子的学校教育期望、家长对他们的自闭症孩子所在学校提供的教育内容的认识、以及自闭症儿童家长得到社会支持的情况。

三、结果分析

1.自闭症儿童家长对自闭症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

访谈中,自闭症儿童家长对于自闭症的相关理论和知识都有一定的积累,他们会主动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相关信息和资料(有关自闭症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等方面的信息)。特别是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他们对自闭症训练方法的了解就越多,体验更深刻。超过半数的家长明显感到,当他们觉得自己正在形成对自闭症较为系统的知识储备时,却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错过了最适合教育干预的年龄。这让他们觉得无助和无望。

访谈中,7~10岁的自闭症儿童家长认为自己对自闭症相关理论有一些了解,但对行为矫正知识了解不多。其中有2名家长表示对自闭症相关理论和行为矫正知识不了解,他们只是不断重复孩子的行为特征,如没有眼神交流、喜欢独自玩耍、不愿受控制等。4名家长表示非常注意了解自闭症在学术研究方面的进展,这可能与他们所从事的职业的性质(如医药销售、工程技术、科研人员)有关。然而,家长们也表示,这些渠道只能帮助他们对“自闭症是什么”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了解这些信息的过程中,他们很难清晰地辨别哪些信息对于自己的自闭症孩子更适用。

11~16岁的自闭症儿童家长普遍感到,他们在亲身参与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的过程中,对相关信息进行内化的认识较为深刻,如卡片指认、感觉统合训练等。家长们认为,这个过程能使他们感到自己得到了实际的帮助。然而,由于普通家庭不能够长期承受高额的教育训练经费,因此,专业的教育训练对自闭症儿童教育改善的效果并不持久。家长们普遍表示,训练的短期成效是显而易见的,但长期来看效果就不大了。

2.自闭症儿童家长对自闭症儿童的学校教育期望

儿童的成长过程不是一个任其自由发展的过程,而是需要家长和学校以及社会力量去引导的。对自闭症儿童实施教育会受到自闭症障碍特征的限制,但家长的期望在很多情况下决定了他们的自闭症孩子将朝什么方向发展。由于访谈对象的自闭症孩子障碍程度不一,学校教育对他们的发展起到的刺激作用也有所不同,他们主要针对自己孩子目前的发展水平提出了一些期望。

访谈中,家长们表达了他们内心深处对于自己的自闭症孩子一直存在着的深深的忧虑,那就是:当他们老了、没有能力照顾自己的自闭症孩子时,这些孩子将由谁来管。从这个角度出发,他们希望孩子在生活上能够学会自理,在出行上能够自己辨识住所周围的交通信号、熟悉一些固定的往返路线,能够与周围环境发生简单的互动,而不是事事都得让父母操心、包办。不少家长还提到,他们对自闭症儿童的期望不仅仅寄托于孩子的发展和学校的教育,自闭症儿童的成长需要相关政策的引导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支持。

家长们普遍希望孩子能够在生活自理能力、行为规范、语言发展、社会交往等方面有所提高,他们也希望孩子今后的发展能为家庭减轻负担。这种负担对于家长们来说,除了经济上的,还有精神上的。一些家长提出,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多与他们产生一些主动的交流。因为这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在得到孩子的关注,从而在心理上得到安慰。

在各年龄阶段,家长的期望又有所不同。7~10岁的自闭症儿童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会自行过马路;能够生活自理;有较好的行为规范;并够在有意义语言方面得到发展。11~13岁的自闭症儿童家长希望孩子能在语言发展方面有显著的进步和提高,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11~16岁的自闭症儿童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以职业为导向的技能培训,使其凭借技能在社会上得到工作机会。

3.自闭症儿童家长对自闭症学校教育问题的看法

学校是儿童获得知识技能和身心发展的主要场所,是儿童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的重要过渡。由于特殊儿童的存在给其家庭带来意想不到的承重负担,特殊儿童家长们迫切希望学校教育能够减轻他们的负担。对于自闭症儿童家长来说更是如此,他们希望学校教育能使他们的自闭症孩子学到促进他们自行料理日常生活的实用知识和技能,或发展某些能被培养成为职业技能的兴趣。

参与访谈的家长中,除1名家长认为孩子应该在普通学校学习外,其余都认为他们的自闭症孩子受教育的场所应是特殊学校。其中有一些家长认为,将孩子放在哪里接受教育应以“对孩子最好”为原则,即学校的选择是为了孩子日后的发展,而不是为了家长的面子。

访谈中,2/3的家长了解孩子正在接受的课程类别和一些课程的教学内容,1/2的家长能讲述执教孩子班级的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不同教师对孩子实施教育的效果评价。另有3名7~10岁的自闭症儿童家长对孩子班上的教师每天实施了哪些教学内容了如指掌,他们与孩子的班主任保持着频繁而广泛的家校联系,基本能够做到学校教师今天教什么,家长当天就在家中为孩子训练什么。从访谈的结果看,年龄段较低的自闭症儿童家长比较关心孩子在学校中接受教育的情况。

超过半数的家长对孩子目前的学校教育表示比较满意。同时,他们从师资和教学两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师资方面,特别是7~10岁的自闭症儿童家长提出,教师接触在自闭症孩子的过程中应表现得更具耐心,这样才能够帮助教师了解自闭症孩子,同时也能增加家长对于学校教育的信心。教学形式上,由于目前同班的学生差异很大,特别是在7~13岁的年龄段的班级中,存在如智力落后、脑瘫与自闭症儿童等并班的情况,家长提出应根据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情况开展个训。特殊学校应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并实施阶段性的评估和预测。

访谈过程中,各年龄段的自闭症儿童家长希望能够以学校为媒介,联系专业人员为他们提供上门的特殊教育服务,这样既教育孩子也教育家长。

四、讨论

1.自闭症儿童家长对自闭症及其教育具有丰富的感性认识

自闭症儿童家长对自闭症障碍的了解和认识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他们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观念和对自闭症发展的期望。我们通过对访谈信息的整理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自闭症儿童家长对自闭症在理论上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年龄段较低的自闭症儿童家长对自闭症的认识程度不如较高年龄段的自闭症儿童家长。但他们大多参与积极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因而对自闭症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

通过访谈,发现家长能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对自闭症儿童的症状进行理解,也能从中得到一些简单的训练策略的传授。特别是较高年龄段的家长,通过亲自参与教育训练和观察,他们逐渐学会分析在自己孩子身上经常出现的刻板行为及其功能,因此,这种方法帮助他们走进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的需要。然而由于普通家庭不能够长期承受高额的教育训练经费,因此专业的教育训练对自闭症儿童教育改善的效果并不持久。

访谈结果还显示,这些家长对于自闭症孩子的教育具有一定的教育观念。但由于家长能获得的专业指导因人而异,对特殊儿童学校教育现状认识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家长们对于他们怎样教育自闭症儿童的观念更多的是从自身出发,从自己孩子的障碍程度和能够得到多少教育资源的前提出发而获得的。

2.自闭症儿童家长对自闭症的教育期望基于生活适应

由于访谈对象的自闭症孩子障碍程度不一,学校教育对他们的发展起到的刺激作用也有所不同,他们主要针对自己孩子目前的发展水平提出了一些期望。我们认为,家长们提到的这些期望是比较理智的,同时也是十分迫切的。因为诸如学会自行过马路、有意义语言发展及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期望都与孩子和他们的家庭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紧密相联,这些期望的内容都是人的基本生活能力所要求的,也是社会能够接纳和理解这些孩子的前提。同时,家长们希望孩子今后的发展能为家庭减轻负担,从而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安慰。

由此可见,虽然各个年龄段的家长对他们自闭症孩子的教育期望各有所不同,但他们的期望内容都基于孩子在生活适应方面的问题。家长所关心和忧虑的是,孩子的发展能否使他们今后在社会上得以独立生存,毕竟家长不能保护和照顾孩子一辈子。他们希望孩子能够自理,也呼吁政府和社会力量能为自闭症儿童创造机会,使其在社会上能够有所出路。

3.自闭症儿童家长对自闭症学校教育问题的看法较为理智

访谈结果显示,就自闭症的症状表现来说,接受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更加合适,家长们的意见保持高度一致。他们认为自闭症孩子受教育的场所应该是特殊学校。他们对教育机构的选择是从怎样对孩子的发展有利出发,而不是从顾及家长自身面子的问题出发。

访谈结果还显示,家长对于自己的自闭症孩子所在的辅读学校和班级开设的课程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他们对于孩子接受的学校教育能够给予肯定的评价。一些家长能够主动与学校教育相配合,基本能够做到学校教师今天教什么,家长当天就在家中为孩子训练什么。当谈及孩子所在学校在教育自闭症儿童方面存在的问题时,家长们提到目前学校和教师在教育自闭症的问题上确实存在难处,也都表示能够感到学校和教师在这个问题上所付出的努力。这可能是由于目前辅读学校所教授的一些课程还不太适合自闭症儿童,因为它们的主要教育对象还是以智力落后的学生为主。同时,家长在家中也可能由于教学环境受限或教学技能缺乏等原因,没能很好的将孩子在学校学习过的技能长久的保持下来。另外,从家长们的角度来看,他们还是希望孩子所在的教育机构能够在师资质量上有所提高,在教学形式上能够注重开展个别化教育,以使自闭症儿童能得到相应的语言、社会交往、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发展。

要使特殊儿童及其家长积极参与到对其子女的教育中来,重要也是必须的一步就是要研究特殊儿童及其家长的特殊需要,发挥家长作用,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合作,以便更有针对性的为特殊儿童提供合适的服务和帮助。从访谈结果来看,家长们表现出配合学校教育的愿望,一些家长也身体力行的发挥了他们在配合孩子学校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因此,特殊学校在这样的情况下应更多地了解学生家长的需要,并将其作为为特殊儿童提供适宜教育的一种依据。比如,一些特殊学校可以自身为媒介,邀请专业人员来校为家长进行定期的特殊教育知识或技能培训。从家长的角度出发,专业人员的支持可以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能够让他们在亲自教育自闭症方面学到方法和技术,还能帮助家长表达他们对自己的特殊孩子的教育需求。

此次研究让我们得到了关于一些自闭症儿童家长对他们的自闭症孩子的教育需求和教育期望的信息,了解了他们具体希望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能够达到怎样的程度,从一个侧面看到了上海市特殊学校中自闭症儿童教育的现状。对于自闭症这样的特殊群体来说,怎样的教育实践能够更有效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就目前自闭症儿童学校教育的现状来说,需要了解自闭症家长的需求和期望,以便为有效开展自闭症教育

提供依据和信息。

参考文献:

[1]江琴娣,陈优.关于上海市辅读学校自闭症儿童就学现状的调查.中国特殊教育,2006,(6):18-22.

[2]王小慧,陈振华,杜文婷.辅读学校教师与特殊儿童家长的家校合作观比较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5,(12):12-15.

[3]万育维,王文娟.身心障碍家庭――建构专业与家庭的信赖联盟.台北:洪叶文化实业有限公司,2002.105-167.

[4]赵忠心.家庭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9-46.

篇10

1.1 只管吃喝穿戴,忽视孩子思想行为习惯的教育。

现在有的父母认为: “有钱走遍天下”,父母赚钱让孩子吃好穿好就算尽到了责任,在这种教育理念下成长的孩子,很容易形成对人生的目标追求就是物质利益最大化,从而价值趋向也就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忽视了对理想、精神、信念的追求,还会引起不切实际的攀比,不仅会妨碍孩子美好心灵的培养,危害他们的健康成长,而且还会诱发违法犯罪的意识。

所以希望我们的家庭教育不仅只注重物质追求方面的教育,更多的是思想、行为的教育,给孩子的零用钱适可而止,孩子上学不能让他携带手机,不能让孩子造成攀比乱花钱的坏习惯。

1.2 只求孩子做好,不求自身言行的模范带头作用。

各位家长,“身教重于言教”,现在的学生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力,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着孩子。有这样一个报道:父母在邻家打牌,见儿子在一旁观战,便大声吆喝:“去!回家学习去!”儿子听话地走了。父亲打完牌回家,看见儿子和邻家的孩子也在打牌,不由地大发雷霆:“谁叫你打牌的·” 儿子莫名奇妙地说:“爸爸,不是你叫我向你学习的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你坐在麻将桌上,还教育孩子不要赌博,你醉得晕头转向,还教育孩子不要喝酒,你无所事事、毫无追求,还教育孩子好好做人、认真学习,这些都是教育的禁忌。

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孩子,正是各种能力如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主选择能力等培养的重要阶段,思想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独立能力逐渐加强,社会活动量加大,来自各方面的影响也逐渐加大。家长一投手、一抬足、一动嘴都会对孩子潜移默化,所以我们家长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决不要口是心非,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带头做到。

1.3 只记孩子优点,不问孩子自身实际存在的缺点,或是只记缺点不记优点。

各位家长,今天的孩子聪明伶俐而且可爱,但我们经常放纵、忽视他们低劣的行为;只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对孩子小的缺点不去纠正,犯小错误不去批评,这样必然会平添他们不少的娇气、自私与霸道。俗话说:“宠儿多不幸,娇儿难成才。”。但也不要只记学生的缺点,犯了错误要客观的去分析,不要一味的去指责,一味的指责会使孩子失去自信心。

所以,希望我们家长要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缺点,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负责任、有所为的中学生。

1.4 只管过分干涉,不问孩子自身全面发展的实际。

学生是有个性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爱好,也有不同的特长,在许多方面发展程度是不同的,根据教育规律,应该让学生自由的发展,充分展示各方面的能力。而有的家长只关注学生的成绩,以自己的喜好和观点过分要求孩子:不准孩子做和学习无关的事情,不准孩子读有益的文学作品,不准孩子有自己的爱好,以自己的模式培养孩子,不顾孩子的感受,不倾听孩子的想法,甚至私拆孩子的信件,这样孩子很可能会产生反感、逆反心理,教育是很难成功的。

俗话说:“要成才先成人”,教育不是只教给孩子一些知识,只重视文化学习,而应该给予“人”的培养,即他的情感、意志、信仰、交往、行为规范的培养,也可以说是关于他的心灵和品德的培养。所以,希望家长来学校时,更多的是关心孩子的思想品德如何、学习精神如何,不能只是成绩如何,事实上思想好、精神好的孩子成绩一般不会差。

1.5 只是说说问问,缺乏与孩子良好的沟通。

现在,我们的家长感触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不想也不愿听大人说话,最多流于口头上的唠叨,浮光掠影地寥寥说几句“好好学习啦,家里就靠你出人头地啦”等等,其实不是孩子不想也不愿听你话,而是家长缺乏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家长认为自己年纪长,资格老,经历广,什么都懂,所以当孩子说什么时,家长总觉得不对,总要训斥孩子,轻视孩子的见解。孰不知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科学文化知识日新月异,有许多学科我们未曾接触过,我们确实不如孩子,所以我们做家长的也要承认自身的不足,尊重孩子的见识,虚心向孩子求教,以平等的方式和孩子交谈,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交流,以孩子的心态和孩子探讨,孩子才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你,才会愿意和你交谈,乐意和你沟通。

2.给家长几点建议

2.1 加强与学校的沟通。沟通才能增进了解,沟通才能更好地合作。作为学校有很多工作都要求家长支持,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等。只有学校和家庭联合起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班主任面对几十个学生,他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家长应该主动与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取得联系,掌握子女在学校的情况。

希望家长改变以往那种“把小孩送到学校,一切事情都是学校的事”的思想,现在的社会极其复杂,家长如果不配合学校,学生很容易染上社会的一些坏习惯。希望家长能一如既往支持、配合学校的工作,如果家长对学校某些做法有不了解、不理解的地方,可直接与班主任、学校领导沟通,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我希望大家互相理解、互相支持,把一中办得更好。

2.2 加强与子女的沟通。我们的家长都很忙,但不管怎么忙,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多抽时间陪一陪孩子,了解一下他的心理,了解一下他的朋友,做到既是父母又是朋友。要想把小孩培养好,沟通非常重要。再就是要教育子女热爱学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千万不能放任自流,任其发展。

篇11

3、除了知识方面的传授,很感谢您对孩子品格、人际等方面的教导,谢谢您!老师!

4、孩子的点滴进步,离不开你的教育,你对孩子的关心,耐心,让我不知如何感激。

5、这学期,小孩进步很大,不仅胆子大了,能踊跃发言,而且注意力集中了,学习效率高了,这与老师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感谢老师对孩子的辛勤培育,辛苦了!

6、看见孩子每天都在进步,我们做家长的就觉得非常欣慰。心中充满了感激,孩子们有您真幸福!

7、老师,辛苦了。是您们蜡烛般的精神给孩子们传授了无限的知识,您们值得我们敬佩与尊重,愿您们在新的一年里事业顺心。开心每一天。

8、希望孩子能够在健康快乐中学习,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听老师家长的话。

篇12

从事早教工作的fanny说,希望父亲能多孩子沟通,并不建议“隔代亲”,因为父母亲自参与的亲子教育效果会更好。

此前,重庆幼教心理专家李晋伟用专业的眼光就《爸爸去哪儿》评价了明星爸爸们的教子之道。他认为田亮的中国式父母的毛病比较突出,比如攀比和说教。其实,在普通的中国家庭中,中国式父母爱面子、爱比较是很典型的教育问题。

“在亲子活动中,很多家长有比较心理。”fanny说,比如,在音乐课中,家长喜欢拉着小孩的手一起跳,并希望在老师面前展示自己的孩子有多优秀,而忽略了孩子的独立性或喜好。

而另一种现象就是一味地打击孩子,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家的好,“我们希望家长多鼓励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天性,不要让孩子相互比较,针对每个孩子的教育方式也不是固定的。”fanny说。

曾写过一本关于一位父亲的情商教育手记的四川作家曾颖表示,一些精英家庭为孩子设立成长路线图是不可取的,这是以爱的名义进行捆绑,没有考虑孩子的意愿。“孩子的教与育,主观性不能过于强烈。小朋友就像小苗,有基本属性,大人只是提供安全土壤,要重视孩子的选择,不能勉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孩子的发展跟家庭有很大关系。某早教培训机构的市场主管马东亮认为,75后的家长认为努力和坚持更重要,85后的家长则认为应多利用社交平台锻炼社交能力,因此,他们培养孩子的方向也不同。

众所周知,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应多给与正面鼓励。然而,此前一位10岁成都男孩的坠楼事件也引发大家对“玻璃娃娃”的热议。

篇13

一、农村小学家长会现状分析

1、家长缺位,开与不开一个样

农村小学召开家长会,即便提前通知,反复要求家长必须参加,届时仍会有许多家长不能到会。主要原因就是外出务工。所以每当召开家长会的时候,会有爷爷奶奶作为家长来参加的,有亲戚朋友代为参加的,甚至有高年级的学生作为低年级的学生家长参加的。如果学校各班在同一天开家长会,就会有一个人代表几个学生家长开会的情况发生。一些亲友受人委托,一会儿跑这个班,一会儿跑那个班。这样的家长会,由于家长的缺位,开与不开没什么两样。老师讲什么没人听,听了也没有多少作用,老师与这些家长沟通和交流也讲不到点子上,所以老师也很无奈,但无奈还得开。因为开家长会是学校的要求,班主任召开家长会纯粹是为了应对学校的检查。

2、学校无法,开总比不开要好

学校组织召开家长会,目的是为了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管理要求、育人氛围等,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同时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成长等情况,展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办学的成果,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密切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共同关注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同时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家长希望通过家长会,了解学校的发展怎么样,班上的老师怎么样,老师教了些什么,怎么教的,孩子学得怎么样,孩子的品质怎么样,跟老师和同学相处得好不好,有没有发展潜力等。

从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考虑,学校要求各班定期召开家长会是必要的。虽然近年来,家长会的质量和效果越来越差,但作为一项专门的教育活动,家长会还得必须开,这是学校的硬性规定的要求,不管效果如何,学校认为召开总比不召开要好些。

3、学生高兴,我的事情我做主

其实,客观上讲,小学生还是喜欢开家长会的。他们希望自己在学校能得老师的肯定,更希望自己的父母能从老师那里得到积极的评价,哪怕自己只有一点点进步,希望老师和家长的沟通是平等的,对自己的学习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从而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当然,如果老师只想着向家长告孩子的状,或者与家长交流时是高高在上的态度,那么对孩子来说,这样的家长会对他就会是一个很大的打击。现在,许多家长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出席孩子的家长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让学生自己做主,自己当自己的家长,不用担心自己因表现不好受到父母的责骂,这也许对孩子的独立和个性发展是有好处的。

二、农村小学家长会模式创新及思考

为了保证农村小学家长会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班主任,近年来,对家长会的召开形式做了一些改变,受到家长的欢迎和学校的肯定。

1、勤家访、常联系,少开家长会

家访是对家长会必要的补充,是与学生家长和监护人沟通和交流的有效方式。在全面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的基础上,我对学生临时监护人进行经常性的家访,和临时监护人交流孩子的学习问题,要求临时监护人在家中督促孩子的学习,有问题随时与老师联系,并经常与学生的父母通过电话交流,告诉他们孩子在课堂的表现,并希望他们能经常与孩子交流,给孩子传递爱的信息。通过走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关心,了解他们在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对看护他们的爷爷奶奶、亲戚朋友进行必要的指导,让监护人配合学校、配合老师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这样做,虽然增加了工作量,但效果明显,起到了家长会没有起到的作用。

2、利用节假日召开家长会

仅靠家访和经常联系不能真正有效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根据农村小学的特殊情况,我想出了利用春节学生家长回家探亲的机会召开家长会的办法,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支持。春节刚过,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因为春播,还暂时没有外出打工。他们也乐意用这个空闲的时间来关注孩子的成长,所以家长的积极性很高。家长会上,重点讲解了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说明了父母外出打工对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造成的影响。让家长们明白自己虽然在外,教育孩子的责任不可推卸,告诉家长怎样做能尽量减少外出务工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并将其他任课教师的联系方式告诉家长,希望他们能经常与孩子的班主任或其他老师电话联系,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学生家长会消除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诸多误会,纠正了以往在家校联系上的错误认识,不再认为老师家访或联系家长就是告状,不再认为孩子学习差是丢脸的事。家长们不再认为教育孩子就是老师的事,他们开始认识到,家庭一定要配合老师的教育工作,只有家庭和学校紧密联系,相互配合,才能把孩子教育好。

3.举办临时监护人培训班代替家长会

举办临时监护人培训班的目的是,落实责任并教给他们科学的监护孩子的方式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确保孩子的作息时间;二是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三是经常和学校取得联系,互通情况;四是和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帮助孩子排忧解难;五是抓住孩子的个性特点采取各种方法鼓励孩子;六是确保孩子的人身安全,做到警钟长鸣。我们还邀请学生中家教有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家长介绍教育孩子的方法,让学生的监护人畅谈听后的感受。在这种比较与交流中激发临时监护人的责任,然后我给他们讲解了学生的自卑,孤独,逆反等心理问题,并告诉他们教育的方法,使他们转变“吃饱穿好”就是对孩子尽到责任的错误思想,让他们平时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当孩子犯错时多指正少批评。这种培训班,让许多临时监护人懂得了自己的责任,学到了方法,对学生家庭教育是一种有效的促进,对强化家校合作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