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42:0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健康管理师的现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作为一个理论严谨、管理科学、系统性较强的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具备科学、系统的管理理念和先进高效的管理方式,将其引入到电力施工行业安全管理中,对于安全管理的科学性有显著的提高,对于传统安全管理的模式有明显改进。经过不断的改进管理体系、一遍又一遍的经过计划和实施以及监测还有评审等方式,全面彻底的将安全系统工程的思想阐述,融合整理、协调运作、全面深入企业安全管理中各种因素,使传统安全管理中的各种独立以及相对分裂的各个管理环节调节关联到一起。特别注意被各个电建施工企业所认同的一点,是对于体系核心思想弊端的识别发现与预防控制,才能在实际运用与推广的时候得到显著的效果。安全管理行业内部危险源预控和危险点评价已经成为热议的问题,电建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发展方向必然要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而且落实有效的实施与执行,乃大势所趋。
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从我们国家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引入到安全管理中实施之后,各个施工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较先前有显著的改善,而且各个电建施工企业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及争取体系认证的问题上都很积极,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自身安全管理模式落实到文件、系统化、规范化的融合到一起并运用到施工生产中,让安全管理工作变成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循、参照,并且循序渐进、自觉执行。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推行和实施的这几年时间里,针对各种不同体系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已然实现,但是还有几点问题和误区不同程度的存在于体系之中。
1.1 在开展前期,部分员工没有从认识上将现场安全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融合为一体,这是由于体系没有能够将其作用发挥出来,甚至与原有安全管理存在冲突,无法紧密结合的状况,让一部分人从态度上产生质疑,错误的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当作一套新建立的体制,放弃了原本有效的管理制度,从而出现这种问题。
1.2 没有能够理解建立和实行管理体系的意义,并且运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意思淡薄,这体现在施工生产管理中部分员工对于体系的管理,仍然在应付内审检查以及记录文件的准备等等。
1.3 实际操作人员无法准确的知晓真正的危险点,没有深入理解风险管理,无法落实控制措施,是因为对于风险评价和危害识别没有及时的更新结果,也没有随着施工现场的实际状态以及实际施工条件的变化及时进行动态风险评价和危害识别的工作,出现风险评价和危害识别的工作重点没有把握,风险级别评价不准确的情况。
1.4 各职能部门原有的表格如检查整改反馈表、施工交底记录、施工作业票等等和体系的记录文件存在冲突,使工作存在重复性,造成执行层的工作量的增加,影响到各个部门的正常工作。这是由于没有将企业原本的环境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记录文件有效的融合,也没有将管理记录模式整合统一。
1.5 职责界限没有明确规划,各个部门之间也没有足够的沟通,程序文件没有明确接口,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实施中容易出现推卸责任等情况,出现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会影响体系的运作。
1.6 在管理方案中确定的项目内容以及完成时间和企业年度安措、反措计划相结合不能及时,足够的材料以及资金的投入无法保证,也就无法有效的进行跟踪以及定期检查、完成情况的评价和整体效果的验证。在风险识别及评估确定的严重负面因素问题的管理制定方案中,实施和落实很大程度上还不到位。
1.7 各个企业自身的体系内审成员组成存在问题,对体系实施时发生的突发事件和欠缺不能及时的发现和总结,甚至有误导的现象,专业素质及理论水平都没有严格的培训考核,内审员自身的欠缺影响体系实施效果。
2 解决措施
回顾以往在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 构建企业适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结构。使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运行的前提就是要构建好企业适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结构,要针对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组织模式、施工场所、技术工艺、职工素质做科学细致的分析,并且制作本企业自身容易操作执行的管理手册以及程序性文件,初步构建体系架构时要从实际出发,可以先简易,逐步再进行完善。
2.2 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宣传以及贯彻工作必须要重视起来。转变思想观念,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是施工企业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因为已有的安全管理制度在施工企业中早已经实行多年,职工对一些实践中采取的有效的管理办法已经形成惯性思维,要想消除职工对于新体系的疑惑以及担心是很不容易的。必须使职工认识到目前提出的职工健康安全体系是和原有的安全管理体系是不冲突的,两者可以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把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得到加强,更能有效得进行安全管理工作。
2.3 把握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施工管理的重点控制环节
企业安全管理的载体也就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必须要在施工过程中落实和实现各项安全目标的控制,其效果也要在基层得到检验。安全目标实现的关键就是是否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执行到位,因此要对一些关键的环节进行重点突破,有的放矢,把握好体系的几个重点控制环节,才能解决好体系执行过程的疑难点。
2.3.1 危险点的辨识以及风险控制工作要做好做实。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核心就是对危险点的辨识以及对风险的控制,因此,施工企业的安全工作规程必须要详细,要有安全性评价表以及安全检查表。安全事故的性质以及危害程度的差异性必然要求施工企业对危险点的辨识以及风险控制工作做好做实。
2.3.2 加强基层班组在体系中的作用。基层班组能否严格执行各项控制措施,是发挥超前控制事故的关键,基层班组的执行效力直接关系到体系的运行效果,是体系发挥作用的基础。危险点的辨识以及控制是在基层班组完成的一个环节,基层班组查找危险点,并且在具体工作中督促实施,以及记录跟踪,体系中的大量工作都是在基层班组得到执行的,因此班组长必须做好带头作用,将施工过程中的危险点以及控制措施都交代清楚,然后进行确认签证,并且落实到个人,这样才能使基层班组的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加强体系的运作效果。
【中图分类号】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9-1082-03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and Life Events Among the Han-Nationality and Korean-Nationality Students in Medical College/JIN Zheng-guo, XIONG Ying-huan, FANG Jin-nv. Clinic Medical School of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133000), Jili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and stressful life events of medical students in the minority area and to provide evidences for relieving the influence of stressful life events on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of stud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 075 medical students (425 for korean-nationality and 650 for Han-nationality)were finally selected. Information on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and stressful life events were collected by 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 (ASLEC) and Symptom Check List-90 (SCL-90). ResultsThere was significant ethnic differences in somatization (P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Life change events; Regression analysis; Students, medical; Minority groups
多数研究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1-3]。延边地区是朝鲜族居民聚居地,而且本地区很多疾病现象在朝鲜族和汉族间存在差异[4-5]。为了解朝鲜族和汉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笔者于2008年9月对延边大学医学部的朝鲜族、汉族学生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延边大学医学部在校的全体全日制本科生,共发出1 183份量表,剔除心理问卷量表回答不完全者和其他民族,收回有效问卷共1 075份,有效收回率为90.87%。其中朝鲜族425人(39.5%),汉族650人(60.5%)。平均年龄朝鲜族为(22.88±1.06)岁,汉族为(22.62±1.25)岁。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式,以班级为单位由调查人员按照统一的指导语讲解要求,指导填表,并现场回收调查问卷。
1.2.2 调查内容 (1)自拟调查表,内容包括民族、性别、出生年月、年级、专业、本人职务、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住址、家庭收入水平等;(2)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各项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严重程度由“1”(无)到“5”(严重)。以总分>160分或阳性项目数>43项或任一因子分>2分为阳性,即为有心理问题[6]。(3)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含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其他6个因子用来测定过去3个月事件发生时的心理感受,分5级评定,总应激量为各项因子评分之和[7]。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不同民族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心理健康状况与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关系采用偏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朝鲜族和汉族医学生SCL-90因子分及其阳性检出率比较 躯体化因子得分朝鲜族显著高于汉族(P
2.2 朝鲜族与汉族医学生生活事件比较 汉族和朝鲜族学生生活事件各因子得分最高的均是学习压力,其次为受惩罚和人际关系;汉族学生的健康适应因子应激源得分显著高于朝鲜族学生(P
表1 朝鲜族与汉族医学生SCL-90各因子及总分比较(x±s)
民族人数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总分
朝鲜4251.37±0.381.72±0.521.54±0.491.51±0.491.42±0.441.47±0.471.25±0.331.43±0.461.37±0.41131.40±34.10
汉6501.31±0.351.69±0.501.59±0.531.49±0.471.39±0.401.44±0.451.29±0.381.43±0.431.37±0.37130.14±31.06
t值 2.673**1.1141.5170.5600.9311.1641.6660.0820.2250.619
P值 0.0080.2660.1300.5760.3520.2450.0960.9350.8220.536
注:**P
表2 朝鲜族与汉族医学生生活事件各因子得分比较(x±s)
民族人数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其他
朝鲜4257.22±2.468.25±2.868.16±2.234.15±1.835.36±1.625.15±1.63
汉6507.49±2.488.24±2.748.16±2.154.10±1.945.83±1.865.21±1.61
t值 1.7110.0140.0290.3654.479**0.567
P值 0.0870.9890.9770.7150.0000.571
注:**P
2.3 汉族和朝鲜族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生活事件的关系 调整年龄、性别、家庭年收入、父母双方文化水平等诸多因素后,SCL-90因子分及总分与生活事件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
以SCL-90因子总分作为因变量,以青少年生活事件6个因子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朝鲜族医学生共有4项生活事件因子进入回归方程,分别为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健康适应、其他,入选方程的生活事件中偏回归系数最高的是其他因子。汉族医学生有5项生活事件进入方程,分别为人际关系、学习压力、丧失、健康适应、其他,其中以健康适应因子的偏回归系数最高。见表4。
3 讨论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一般处于经济不发达或欠发达的边远地区,且农村人口居多。因此来自这些地区的大学生大部分承受较高学费所带来的困扰和压力,容易产生自卑与自尊交织的矛盾心理,促使他们发生诸多的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部分学生因家庭经济条件差,缺乏社交的基本态度和技能,自卑感尤其严重。加上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变化,同学间交往方式的改变,困惑加深等而造成严重的心理失调。本研究结果表明,朝鲜族与汉族医学生躯体化症状得分和焦虑因子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因子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其他研究结果有所不同[8]。可能的原因是:延边地区虽是地处边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但近几年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生活水平较高,且与周边邻国诸如韩国、日本等联系密切,思想开放,热情开朗,较内地大学生更加国际化、多元化、个性化,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接受能力也较强,加之朝鲜民族特有的开朗、乐观、外向的民风,文化娱乐活动较为频繁等特点,大大拉近了不同民族大学生的距离。所以,延边地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存在明显的民族差异。
本研究显示,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的依次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这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似[8]。不论何种民族,得分最高的都是学习压力因子,表明学习构成主要的应激源。与其他许多专业相比,医学专业的学习内容比较枯燥,需要记忆的东西非常多且琐碎,要求掌握很多具体的医学技能,学生学习负担和考试压力很大。此外,本研究中采用的ASLEC皆为负性生活事件,研究结果表明负性生活事件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首要因素,生活事件中6个方面因子与SCL-90总分之间的相关显著,这与其他研究结果相同[9]。提示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工作,以减轻应激性生活事件,预防和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并采取有效和综合性的心理健康指导和教育方法,提高其总体健康水平。
4 参考文献
[1] 尚云.白族大学生565名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4):363-364.
[2] 袁震.湖北省民族学院土家族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4,25(3):320-321.
[3] 许建国,马迎教,陆贤杰,等.壮、汉族医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关系.中国公共卫生,2009,25(3):276-277.
[4] 方今女,金平锡,崔兰,等.朝鲜族与汉族人群高血压亚型分布特征比较.中国公共卫生,2008,24(3):257-259.
[5] 方今女,周巍,金平锡,等.延边地区汉族和朝鲜族居民脂肪分布与代谢异常的关系.中国临床康复,2007,11(38):7651-7654.
[6]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7-42.
[7]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106-107.
[8] 邓树嵩,吴琪俊,,郭蕊.民族地区医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相关性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07,15(34):2927-2929.
从中学升入大学,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新生,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世界,不论是校园环境、人际氛围,还是学习方法;也不论是个人目标、家庭期望,还是自我定位,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大一新生基本上都需要经历一个适应的过程。近年来,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多方面,尤其是教育界、心理学界和精神卫生学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在教育学界,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专业化心理健康机构的建立、机制的完善和队伍的优化,共同引导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向由矫治模式向发展模式转变。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普测就是发展模式下的重要工作之一。位于滨海城市—河北省秦皇岛市的燕山大学是一所国家重点大学。自2002年起,该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心理中心”)先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房树人投射测验等在每一届本科新生中进行心理健康普测和筛查。根据测验结果,为每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并针对筛查出来的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了如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的干预和辅导工作,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笔者从近三年燕山大学的新生心理普测结果和后期干预的有效经验出发,谈谈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
一、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
对燕山大学近三年(2006-2008级)新生心理普测数据中的SCL-90的结果作以比较、统计和分析,得出如下四方面的结果和启示。
1、三届新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以因子分≥3作为检出标准,2006、2007和2008级新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1.24%,7.86%和4.83%,三届新生总体的检出率为7.89%。国内其他采用SCL-90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一般为2.3%-26.1%[1-3]。燕山大学的研究结果与其他高校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说明国内不同高校的大学生群体其心理特点存在一定差异;同时,本研究中三届新生总体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7.89%,没有超出上述同类研究结果的范围,基本处于同类研究的中下游水平,提示该校新生心理问题的发生比率正常。
2、三届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SCL-90的总分和9个因子分在三届新生之间无一例外均呈现显著性差异,并且有明显的逐年降低的趋势(p<0.01)。提示近年来该校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逐年提升。
3、三届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与常模的比较:三届新生总体的SCL-90的所有因子分与大学生常模和全国常模相比较,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与大学生常模相比较,三届新生的9个因子分均较低,提示该校新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比较乐观,同时也表明该校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着自己的群体特征,与大学生常模存在明显差异。与全国常模相比较,三届新生的躯体化、抑郁和敌对3个因子分较低,其余6个因子分较高,提示该校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一般人群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两方面的薄弱是三届新生的共性,应引起该校相关心理健康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4、三届新生心理问题症状表现的因子分布:结果显示,三届新生中重度症状比例最高的因子分别是:2006级为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和偏执,2007级为人际敏感、强迫症状和抑郁,2008级为人际敏感和强迫症状,三届新生总体为强迫症状和人际敏感,上述因子的检出率均接近或大于2%;重度症状比例最低的因子分别是:2006级、2007级和总体均为躯体化,2008级为躯体化、恐怖、焦虑和精神病性,上述因子的检出率均小于0.5%。不难看出,强迫症状和人际敏感两项的异常,是近年来该校大学新生的通病,这无疑给该校心理教育工作者指明了今后开展工作的方向和侧重点。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
众多关于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论述均指出:大学新生的适应主要表现为生活环境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适应问题、学习适应问题、自我认识与定位问题等方面[4]。燕山大学心理中心针对大学新生的上述常见心理适应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性和服务性措施,这些措施是在借鉴国内众多兄弟院校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研究,总结提升出来的,现已形成一套较完备的、行之有效的体系[5]。燕山大学以国内外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在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和涵盖了上述诸多方面的因素,充分体现了该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矫治模式向发展模式转变的基本思路。从燕山大学针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出发,引申和扩展到我国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应着重从观念的转变和措施的开展两大方面入手。
(一)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转变
1、由矫治模式向发展模式的转变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体现某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目标定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发挥的典型方式。从服务对象和目标的角度来分类,有矫治模式和发展模式两种类型。矫治模式以有心理障碍学生为对象,以消除症状为首要目标。此种模式带有浓厚的医学色彩,其特点是注重心理问题的具体分析,通过师生间心灵上的沟通使双方能在共情的基础上平等、真诚地对话,有针对性地消除心理问题。其局限性也很明显:矫治模式是一种被动的教育策略,即当学生的心理出了问题后再采取补救性的措施;而且,矫治模式对教育者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要求很高,若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和训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技术问题,甚至带来负面效应。 2、施教者主体的转变
在高校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施教者的主体是为数不多的校内专兼职心理教师。即使是按照教育部对高校心理咨询教师与在校大学生的数量配比要求——1:3000的比例来配置,对于像燕山大学这样一所仅本科生就达三万名的高校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也不足十名。这样为数不多的数名心理教师肩负着维护全校几万名学生的心理健康重担,很明显是超负荷的,所以仅凭他们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协调模式”恰好弥补了这一缺憾。此模式的核心是构建“校—院—学生”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统筹协调三级网络的工作,使之服从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此模式不但能够保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长期、稳定地开展下去,而且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高校的整体工作结合起来,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以燕山大学为例,该校自2003年起就逐步构建起了由校(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学生科长和辅导员等)和班级学生骨干(班干部和“心理危机阳光小组”成员等)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体系。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为一级网络,主要负责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制度的制定、实施、监督与评估以及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理论与技术指导等;学院的学生辅导员等为二级教育网络主体,起衔接、沟通、强化教育的作用;班级的学生骨干为三级教育网络主体,主要负责及时发现和反馈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在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等。该网络体系中各级的责任、分工和工作重点不同,但大家紧密联系,及时沟通,密切合作,通过二级、三级教育网络系统向全校范围辐射,有助于心理中心对于全校危机学生情况的掌握,信息通畅且有效[5]。
(二)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操作体系的丰富
针对上述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中的两大转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工作方法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1、与发展模式相对应的心理教育途径
矫治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不外乎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心理热线、危机干预等几种形式。上述工作形式中,心理教育工作者基本都是坐等心理问题学生上门,然后给予相应的辅导或干预。其工作对象是少数出现心理不健康或不正常状况的学生,教育和服务的范围较小。而新型的发展模式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其未来发展问题,主要任务是使大部分学生学会自己应对问题的有效策略和方法,所以是以前摄性预防为主导思想的。此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途径将大大扩充,主要有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心理学必修课或选修课、心理健康常识和技能的宣传(如宣传橱窗、校园广播、报纸、网站等形式)、佳片心理解析、心理知识大赛、朋辈心理辅导、新生心理普测、各年级心理问题排查以及根据普测或排查结果给予的约谈、团体辅导、主题班会、新老学生座谈等活动。
2、与施教者主体扩大相对应的心理教育途径
预防发展模式的兴起必然要求施教者主体的改变,正如前文所述,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施教者从少数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扩展到遍布全校的三级工作网络全体成员,此工作网络中,经过系统培训的学生心理骨干(学生干部、心理健康协会会员、班级心理委员等)、辅导员、任课教师等成为骨干,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也随之丰富起来,主要有辅导员举办的心理健康讲座或主题班会(常见主题同上),辅导员或学生心理骨干组织的老生经验谈、心理情景剧、心理沙龙、素质拓展等班级活动,学生心理骨干自办的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的板报、报纸、广播节目,同学间的朋辈心理支持与辅导以及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实习中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等。
参考文献:
[1]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个案研究——吉林师范大学05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6,(11):74-77.
[2]王玉.一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6):630-632.
2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以健康管理师为主体的核心胜任力的研究甚少,但对卫生领域其他职业,如:医生、护士及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核心胜任力的研究较为广泛。如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和美国医学专科学会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确定了美国住院医师培训后需要具备的6项核心胜任力,包括:医学知识,患者诊治,人际沟通能力,职业素养,基于实践的学习和改进,基于卫生大系统的实践[9]。Palsson等[10]提出欧洲内科医生的6项核心胜任力:患者护理,医学知识,沟通技巧,敬业精神、伦理和法律问题,组织策划与服务管理技能,教育与研究。学术与公共卫生实践联系委员会在2010年提出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必须具备分析、评估技能,政策发展、方案规划能力,沟通技巧,文化能力,实践技能,公共卫生科学技能,财务规划和管理技能,领导能力和系统思考能力8个方面的核心能力。Leung[11]经过20年的研究确定了8项护士执业的核心胜任力,包括:评估和干预能力、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教学能力和知识综合能力。近年,我国一些学者也开展了初级临床医师胜任力模型与测量框架研究,提出我国初级临床医师胜任特征模型的结构由问题解决能力、专业态度、有效沟通、关爱品质、操作实践、技能和知识应用6个维度构成[12]。健康管理师是一门新兴的职业,仅我国的《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对健康管理师的工作内容、能力要求和知识水平作了明确规定[1]。但《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中的这些评价手段均侧重于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考核,没有明确提出“核心胜任力”的概念,更没有从内隐和外显两个方面来陈述健康管理师的核心胜任力。行业的高速发展迫切需要对健康管理师的核心胜任力提出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3我国健康管理师核心胜任力的初级架构探讨
本文以McClelland的“冰山胜任力模型”为理论基础,结合我国《健康管理师职业标准》中健康管理师的能力要求,回顾国内外文献对医疗卫生行业人员核心胜任力的研究现状[1,11-15],提炼出健康管理师的核心胜任力由以下6个维度构成。
3.1职业态度
职业态度是“冰山胜任力模型”中个体的自我形象、价值观、动机,以及社会角色等内隐特征综合作用外化的结果,是在职业教育中逐步形成、在实践中逐步发展的,是健康管理师从业的前提条件和内驱力。健康管理是一门新兴的产业,职业的要求和专业的发展需要健康管理师拥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高昂的工作热情,敬业主动、认真负责、善于学习、敢于创新的职业态度。
3.2人际交往能力
健康管理师工作的对象是广泛的人群,其工作性质本身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技术分析,而且包含了诸多与人交流的环节,要求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以及社区动员组织协调能力,它是健康管理师开展医疗实践活动的基础。健康管理师需要利用良好的书面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社会网络、媒体、博客等多种途径传播健康信息,定期跟踪和回访,提供健康咨询指导;健康管理师需要灵活运用沟通交流的技巧,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有价值的健康信息,细心解释诊疗结果,清晰描述干预措施,尽可能地让服务对象参与决策过程,并为他们提供合理选择,以达到对个人或群体的健康行为实施干预,促进健康的目的[10];同时,健康管理师需要与团队其他成员及部门协调合作,更好地发挥个人潜能,互补互助,资源共享,以达到最优工作效率。
3.3知识综合能力
健康管理体制是一种综合的服务模式,服务对象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亚临床)人群,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期或康复期人群,提供的是一种临床预防服务,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结合。健康管理师是知识型技能人才,需要具有广阔的知识基础,掌握学科所涉及的系统知识体系是能力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健康管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卫生保健、流行病学,以及医学统计学、健康教育学、中医养生学等学科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如心理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医学伦理学、医学信息学、健康保险和相关法律法规等[1]。
3.4专业实践能力
健康管理实践主要是围绕这3个基本步骤来开展活动:(1)了解服务对象的健康,开展健康状况检测和信息收集;(2)评价服务对象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评价;(3)改善和促进服务对象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周而复始,长期坚持,才能达到健康管理的预期效果[7]。具体的操作技能主要体现在:健康调查表的设计,信息的检索、分类、查询和更新,健康档案的建立,信息分析报告的撰写,健康和疾病史采集方案的制订,体检方案和动态健康指标监测方案的制订,重要的或可优先改善的健康危险因素的鉴别,个体或群体健康风险程度的评估、分析、解释,流行病学方法的运用,行为干预及健康管理效果评估等方面[7,13]。
3.5专业发展能力
主要表现在自我学习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几个方面。健康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和行业,专业理论的发展,技术和方法的创新,都需要每一位健康管理师主动获取、领会和理解外界信息,了解有关医疗卫生系统的新动态,积极寻求和把握个人及专业发展的学习机会以提升个人能力,并利用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知识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和创新。同时,健康管理师需具备对低年资或下级健康管理师进行实际操作指导和理论技术培训的能力,以保证健康管理师队伍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3.6管理能力
管理贯穿在健康管理师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和风险管理等。健康管理师需学会应用管理的知识实现对人、财、物的计划、组织实施和监控,了解医疗卫生的成本-效益分析,进行高效的运作,加强领导团队建设,充分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在欧美发达国家,健康管理的概念非常深入人心。目前,有7700万美国人在大约650个健康管理组织中享受医疗服务,超过9000万的美国人成为健康管理计划的享用者。
大都市紧缺健康管理师
人们会精心地花费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购置和装修供人居住的豪宅,却忽略了“装修”居住在豪宅里的人;可以花费十几年的时间读书考大学,花长时间去学习如何谋生,可就是不愿意花一点时间去学习如何生活健康。
这便是时下一些“忙碌”人对自身健康管理的态度,杨艳春立志为改变这种状况而努力。
“健康就像空气一样,拥有的时候没有太大的感觉,一旦失去则举步维艰。在健康管理和教育上,我们落后欧美发达国家30多年,落后中国香港地区20年。”说到差距的问题,杨艳春很无奈。据她统计的数字是,目前国内合格的健康管理师人数大约是2000人,“我们的目标是让‘4亿医保人’都拥有自己的健康管理师,照此推算,健康管理师的理想人数应该是100万人。”
尽管健康管理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兴的职业,但它背后是一个价值上百亿的产业,健康管理师被誉为下一个年薪10万的钻石级职业,成为职场新宠。一般而言,普通的就诊预约、专家讲座、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全天候健康管理,年费近万。专家“面对面”咨询服务,一次费用可在500元左右。因此,健康管理师的收益不菲,5000元乃至上万,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
目前参加健康管理的方式大概有3种:专病专管,即健康管理师针对患者的某一种疾病进行长期跟踪和管理,收费是1200元/年/人;全面健康管理,包含一年的两次体检,全方位身体健康监管,专人服务,设立者多是高档体检中心,费用是2万元/年/人;另外一种就是明星、高管非常青睐的24小时高级健康管理,不论你有任何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都可以找到专业的健康管理师对自己进行帮助,类似于国外的私人医生,费用为8万元/年/人。
张一燕是杨艳春培训的全国首批健康管理师之一,现在她供职于北京一家健康管理公司,负责20余名白领和3家大型企业高管的心理咨询、营养膳食、运动康复等健康管理工作。目前,她年薪10万,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让她感到很惬意。
9点,张一燕打开电脑,开始浏览预约客户的健康档案。
10点,客户如约而至。在宽敞的办公间,她与客户轻松愉快地交谈,很快掌握了客户目前的健康状况,甚至连客户的膳食结构、心理状况、体力活动、饮食习惯等生活方式都了如指掌,并对客户体温、血压进行了例行检查。然后,她汇总所有健康信息,结合客户的实际状态对客户现状进行健康评价,并提出健康意见和方案。
对于自己的高薪,张一燕道出了个中缘由:“白领、金领、社会精英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和拥有者,他们对健康的投入从来不会吝啬。他们的健康,由健康管理师做主。所以,健康管理师有较高的收入并不稀奇。”
目前,在全国(主要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还有1000多名健康管理师活跃在社会健康管理中心、康体中心、体检中心、美体中心、康复中心等机构,专为几百万中产精英阶层提供包括健康信息采集、健康分析、健康评估、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和促进等多种健康有偿服务。像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只有几百名健康管理师,处于一种严重短缺的状态。
为健康锦上添花
因社会竞争激烈,许多白领、精英的生理、心理超负荷运转,有甚者还出现过很多猝死的现象,“如何健康地生活”成为时下职场人士最关注的话题,也是健康管理师的目标所在。健康管理师要学的东西比较全面,包括生理、心理等各个方面。
SHERRY在悉尼读完硕士,并在那里工作了两年,因为家里人舍不得,强烈要求她回国,她便在北京的一家外企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在国外的时候,她经常跟朋友去游泳、打羽毛球,“周围的朋友都很注重锻炼,我也乐于加人了,这便成了一种习惯。回国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找离家近的健身中心。”现在她每天下班都赶着去健身中心,“穿着漂亮的健身衣,随着轻柔的音乐做瑜珈,让我感觉很轻松。在不远处的健身室,动感十足的单车运动也在进行,还有跑步机、脚踏车等健身器械以及专业的教练作指导,我在健身房里能感受到一种健康的乐趣。”
虽然是经常运动,但SHERRY觉得自己饮食不规律、心里有时会莫名地烦躁。她觉得自己需要有人来进行疏导,让自己保持一个最佳的状态。她在网上搜寻了一下,打开了“健康管理师”的链接。
健康管理师丁阳对SHERRY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等进行认真了解后,为她作了运动、饮食等各方面的安排,按她的情况还作了阶段性的针对调理,首先是在饮食上给她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一般以早餐摄入量占全天摄入食物总量的30%、午餐40%、晚餐30%为宜。
“丁阳告诉我不要逃避早餐,只要准备好一大杯牛奶、一份水果、一片面包和一片火腿就可以了。我坚持了一个月后,发现果然效果不错。”到了中午的时候,SHERRY会接到丁阳的问候电话,“实际上就是监督我有没有按时吃饭。”SHERRY诡异一笑。“丁阳总是会给我解决方案。他提醒我,没有时间进食或不能准时吃饭,最好预先在办公室准备一些健康零食,例如杏干、葡萄干、香蕉片、菠萝片、紫菜片之类,加上盒装豆奶和纯果汁。”
经常与丁阳沟通,SHERRY发现自己心里郁闷的时候越来越少。丁阳经常跟她探讨服饰、流行音乐之类的东西。她问丁阳,当时在给她制定的健康管理计划时明明有心理这一块,为什么没跟自己谈呢?丁阳说:闲谈即治疗。
谁是真的?
当自我健康亮起红灯后,人们开始关注起自我健康,而社会上还有一些专门的人在盯着他们这样的白领、金领。各类打着健康旗号的机构风生水起,一些冒牌专家也在各大媒体上大张旗鼓地宣扬各式养生之道,让人眼花缭乱:
“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酸奶堵塞血管”“每天吃几千克钙”“茄子吸油”“绿豆治百病”“吃红薯能治癌”……这些观念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
“一个未在卫生部门注册,根本没有坐堂接诊资格的养生专家,却能成京城最贵的中医;一堆令人眼花缭乱经不起推敲的头衔,却能在大众传播的电视上、漏洞百出的书中风靡全国……还有的打着健康管理的旗号,却像游医一样招摇撞骗。”杨艳春说现在很多像张悟本、林光常之类的人,把这个健康的东西弄得老百姓不敢相信了。
刘静茹在丰台某教育部门,因为身体不好早退,开始关注养生,重点管理家人的健康。但她对电视节目里张悟本、林光常所说的不敢相信。她在一家自称是卫生部某课题研究基地的健康管理中心接受健康管理,但这家机构让她对健康管理心生疑虑,不再敢轻易相信健康管理的事情了。
“真能管理健康?我是不太敢相信。”刘静茹很无奈地说道。
“我一去,跟我说得头头是道,然后让我买了一大堆的药。简直就是推销嘛!”在巧舌如簧的所谓“健康管理师”的“建议”下,刘静茹抱着一大堆药回家了。其实,就是那些保健仪器、螺旋藻、亚麻油、大豆谷维康、卵磷脂之类的。
接下来,让她气愤的是她的一次健康体检。“有一回我想看看我的宫颈息肉怎样了,便让管理师给我作个体检。但没想到的是,他说我宫颈没事。我质问管理师为什么连这都没查出来,他见我很愤怒,又看了看机器,说‘好像真的是有,刚才没注意。’”
刘静茹决定报读健康管理师培训班。虽然她不能成为健康管理师,因为健康管理师的报考条件之一就是必须是医学大专以上的专业人士,她专业是会计,但为了更好地了解健康管理知识,为家人健康着想,她毅然参加了这个学习班,了解一个真正的健康管理师究竟是怎样的。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282-02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率的增高,现代社会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健康的投资[1],那么,到底选择健康管理还是选择健康体检?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下面我们来讨论:
1健康管理与健康体检之间有什么区别
1.1从定义上来看其不同:①健康管理――是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测、预防和维护的全过程。它是由健康管理师利用医学基础、医学临床、营养保健、中医养生、心理保健、康复医学、环境医学、运动医学以及安全医学、安全用药等多方面知识,在进行健康信息管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特点,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咨询与指导,使人群或个体在健康方面达到最佳状况,最终达到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②健康体检――是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传统的检查工具、超声波、抽血化验等来了解患者身体状况的一组最基本的检查方法。然后,医生根据体检结果,对被检者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后,做出临床判断并提出健康体检结果。
1.2从事的工作人员看其不同:①管理健康――由健康管理师做。②健康体检――由医生做。
1.3从人们知晓度看其不同:①健康管理――新兴行业,很少知道。②健康体检――成熟机构,知道甚多。
1.4从工作内容看其不同:①健康管理――首先是收集健康信息,即收集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及生活方式相关的信息,发现健康问题,为评价和干预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其次是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及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做出预测,以达到健康警示的作用,并为干预管理和干预效果的评价提供依据;最后是健康促进干预管理,即通过个人或群体健康改善的行动计划,对不同危险因素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指导,这是最实质性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整个健康管理过程的核心。②健康体检――检查个人的血压、身高、体重、眼、耳、鼻、喉、心、肺、肝、肾、脾、胰等脏器以及血液系统的检查如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等。然后,做出体格检查的结论。
1.5从工作的实质看其不同:①健康管理――实质是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实现三级预防:即一级预防,是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手段来改善健康状况,降低疾病发生率;二级预防,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病人的病死率;三级预防,是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病人残疾。②健康体检――实质是通过体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健康管理与健康体检虽然是二项不同的工作,健康管理范围广内容丰富,而健康体检比较单一,但是这二项工作又是密切联系的。可以说健康体检是健康管理中的一部分,健康体检为健康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个人健康信息,发现健康问题,为评价和干预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2健康管理与健康体检是密切联系的
2.1实施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据《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表明,目前由慢性病等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人数,占所有死亡人数的60%,慢性病发病和导致的残疾,占全球疾病负担的47%[2]。2002年,我国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显示,随着人民生活日渐富裕、人口老龄化及城市化程度的提高,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的患病率持续升高,严重危害着人民的健康,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健康管理可以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合理引导服务对象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不良行为习惯及心理,有效干预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变被动治疗为主动预防保健,达到恢复健康、拥有健康、促进健康的目的,协助人们成功有效地把握和维护自身的健康。
2.2健康管理的模式一般包括三个部分
2.2.1个人健康信息收集及管理:以软件及互联网的形式收集和管理将用于健康及疾病危险性评价、跟踪、健康行为指导的个人健康信息。住处采集包括日常生活调查、健康体检等。信息的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基本情况,也有体检后身体各系统的功能状况、实验室检查后的血糖、血脂等重要指标。还包括家族史、膳食习惯等摄入情况、生活方式等多方面资料。
2.2.2个人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当完成个人健康信息收集后,对个人的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做出预测,以达到禁示的作用。并通过疾病危险性评价模型分析主算,得出按病种的疾病危险性评价报告。健康管理师及个人能够清楚地了解个人患慢性病的危险性。
2.2.3健康促进、行为干预管理:一旦明确了个人患慢性病的危险性及疾病危险因素,健康管理服务即可通过个人健康改善的行动计划及指南对不同危险因素实施个人化的健康指导。由于每个人具有不同危险因素组合,因此会针对个人自身危险因素筛选出个人健康管理处方,使每个人都能更有效地针对自己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此外,健康管理还可汇总、评价群体健康信息,做出人群健康管理资讯报告,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人群健康需求的参考信息。
2.3健康体检可以为健康管理的第一步提供个人信息:康管理师按照健康体检等提供的被服务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个人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然后做行为干预管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9.098
所谓目标成本法,是指从新产品基本构想、设计到生产开始阶段,为降低成本和实现利润而开展的各种管理活动[1]。目标成本法是20世纪60年代日本制造业创立的成本管理方法,它以调研得出的竞争价格为基础决定产品生产成本,以保证实现管理者预期的利润,即首先确定客户能够接受产品或者服务的价格范围,然后再回过头来设计能够产生预期利润的产品或者服务。为了使客户的需求得到最大程度地满足以及实现整个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目标,企业或者服务机构应该从实现预期利润角度出发,设计并进行成本管理,使成本管理能够充分控制生产、经营以及管理的全过程合理分配整体资源,使整个链条的每一个环节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产生了这种依据企业目标进行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法。
1 目标成本法的优势
1.1 注重通过市场调研来设计产品或者服务 目标成本法通过市场调研来了解产品需求者对产品的可接受价格即目标售价,然后通过分析基于销售回报率的长期利润得出的目标边际利润从而计算目标成本,即目标成本=目标售价-目标边际利润[2]。传统成本管理方法在产品成本的确定过程中更加依据生产链条中的各个供应商提供的价格作为参照,从而产生客户收入也就是最终售价,客户收入=成本价格+平均利润贡献[3]。通过这种由加法到减法的转变,使管理者的管理参照标准转移到客户的需求上,从而减少了生产和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1.2 注重产品的完整生命周期 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仅仅局限于控制产品或者服务的生产阶段,而忽略了产品的销售或者售后服务等相关过程。产品的完整生命周期即从产品的设计、原材料的采购、产中、产后、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全过程。通过对整个过程的分析与设计使得产品购买者将在产品的有效周期内成本最小化。目标成本法在控制成本过程中不仅考虑最初的购买成本,还要考虑产品的运行、维护和处置成本,大大提高了消费者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的满意度,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4]。
1.3 竞争优势的转变 传统成本管理主要以生产过程为中心,没有有效结合社会对产品的需求,不足以适应消费者对产品需求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并且容易导致消费者对产品功能的不认可。目标成本法是以消费者接受的价格、认同的功能以及需求量等因素为出发点,起始于对产品价格的估算,对并且产品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的整个过程都有约束力。其价格综合了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使得所生产的产品或者服务在市场上更加具备竞争力,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可[5]。
2 目标成本法应用于健康管理
2.1 目标成本法应用于健康管理过程中的可行性 医疗卫生行业在逐步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因此,企业的管理与运作方式对医院管理的可借鉴性日益增强。健康管理产业从2002年发展至今已经日趋成熟,为了有效利用卫生资源,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并避免出现医院等医疗卫生单位“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在健康管理行业中应用已日益成熟并被广泛应用的目标成本法管理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2.1.1 健康管理服务的地位逐步提升,人们的健康管理需求不断增加。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健康管理产业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中将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今后社会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建设将逐渐向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倾斜,更多的医疗资源将投入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各国的经验表明,80%以上的疾病可以在社区得到有效防治[6]。因此,社区不仅应该成为健康教育中心和慢性病防治中心,还应该成为健康管理的平台。健康管理机构在建立健康档案、对个体健康危险因素的发现与控制、健康教育、健康信息共享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帮助社区更方便的开展疾病防治工作[7]。
2.1.2 在健康管理服务推广过程中,如何有效分解整个健康管理过程,合理设计成本消耗,制定合理价格显得尤为重要。目标成本法具备以消费者为导向的特点,依据消费者的需求以及可接受价格制定产品或者服务的生产过程,并且在服务的销售以及售后等过程也具备其他管理方法不具有的优势,所以在健康管理过程中应用目标成本法可以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最大化地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健康需求。
2.1.3 现阶段医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十分薄弱,人们医疗知识普遍缺乏,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往往处于医疗信息劣势地位[8]。健康管理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从整体上把握医疗资源分布,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医生,从而不再使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能够对医疗活动的疗效有合理的期望,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模式,更好地提高健康水平;同时,提高了健康管理机构服务水平与规范其执业标准,达到健康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共同促进的作用。另一方面,健康管理组织可以患者实行其医疗监督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医生的行为,促使医生认真对待患者,采取合理有效措施,进而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设。
2.2 应用方式 目前,目标成本法主要应用于医院病种成本管理中。随着医院“按病种收费”和医疗保险部门“按病种付费”范围的扩大,目标成本法在病种成本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健康管理过程是一种通过对个体健康危险因素调查、评估以及干预的过程,因此,通过借鉴单病种成本控制模式能使健康管理机构的服务更加有效、更加规范。
当前健康管理机构主要采取的健康管理方法分为4个部分:(1)健康信息收集与调查,收集人群的基本健康资料与信息;(2)健康评价,根据所收集的个体健康信息对其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估与分析;(3)健康干预,针对个体不同的危险因素,制订合理的健康改善计划,从而达到控制危险因素,促进健康的目的;(4)健康跟踪,由专人对每个客户是否按照管理师的要求执行改善计划进行了解和督促[9]。通过这4个部分对个体健康危险因素的控制,可以有效的干预个体患病几率,在这一过程中有效的控制成本就可以减少卫生资源的投入与降低健康管理成本,大幅度推广健康管理这一健康因素干预方式。在健康管理中应用目标成本法主要是通过计算健康管理成本约束健康管理师行为,以减少被管理者的投入[10]。
健康管理成本=健康管理路径成本+健康管理基本成本;健康管理路径成本=健康调查成本+健康评价成本+健康干预成本+健康跟踪成本+其他健康管理项目成本;健康管理基本成本=[健康管理师劳务费+福利费+管理材料费+其他用品或成员费用(由全体被管理者分摊)]×管理次数。通过市场调研确定被管理者对健康管理服务的期望价格,并结合健康管理路径与管理机构的目标边际利润,从而确定整个健康管理路径下各部分的成本,有效减少健康管理服务过程中资源的浪费,以及由管理机构和健康管理师强加在被管理者身上的供给诱导需求,从而实现管理费用的合理使用,避免高收费、乱收费状况。
2.3 目标成本法在健康管理过程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2.3.1 完善成本管理制度、确保整体过程得到实施 在整个健康管理过程中,由于改变了一定的部门间的工作职能,并且涉及到多个部门以及多个成员,因此在整个服务生产的过程中,确保整个成本管理制度是否得到每一个生产者的理解与实施是高层管理者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只有领导者的支持、重视与参与,才能保证整个过程有效的实施。
2.3.2 建立多个时期的审查制度 在产品的设计过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合作完成。首先,在产品生产的初期设计得出后,各部门要对整个流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同时,达成共识后在初期实施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没有预计到的问题,在发现问题后要对整个服务过程进行及时的修正;最后,随着服务的不断推广,要根据服务人群的需求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适应市场的变化。
2.3.3 明确责任体制 在整个生产的过程中,各个部门不仅仅是对设计部门的方案提出意见,还应该明确自身部门如何实施计划,将整个机构的目标分解,确定自身的细化目标,实现责任制,否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与原有职能部门的功能交叉,对开展下一步工作十分不利。
目标成本管理技术虽然在企业中的发展较为成熟,已经形成完整的理论与体系,但在医院管理领域以及健康管理领域发展尚不成熟,尤其是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少部分地区及医院正在实施。在医疗改革不断深入、医疗卫生机构逐步走向市场的今天,研究、尝试、推广各种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对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以及我国居民的健康意识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仅是一个方法实施的设想,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 莫锡强.目标成本法应用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9(22):48-50.
[2] 狄为.目标成本法预测模型改进研究[J].财会通讯,2009,5(2):126.
[3] 马婧.目标成本法及应用[J].现代商业,2010,10(21):130-131.
[4] 李新,韩玉启,刘婷婷.基于供应链下的目标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价值工程和Kaizen成本法的整合框架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5,5(12):23-24.
[5] 田忠清.目标成本管理初探[J].北方经贸,2005,5(3):94-95.
[6] 吴小明,李安明.我国健康管理的现状与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09,9(5):38-39.
[7] 杨迎春,巢健茜,王小雨,等.健康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2):4401-4003.
[8] 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1-18.
健康管理这一概念源于美国,在欧美地区已经有20多年的实践和应用性研究历史,在我国的历史还不到10年,但发展十分迅猛。自2001年北京的中关村诞生了我国第一家健康管理公司以来,到2005年已有300家以上的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分布于全国100多个城市的社区。2005年10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四批正式的11个新职业中也包括了“健康管理师”这一新兴职业。健康管理师是从事对个人或人群进行健康和疾病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维护和健康促进工作的专业人员,这一职业区别于家庭医师,注重无病调理,是健康管理职业化、专业化的体现。
健康是可以管理的。许多人都知道,疾病的发生是一个渐进性积累的过程,如果能够对会引起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那么生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因此说健康完全是可以管理的。通过健康管理,加强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并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进行早期的检测评估、进行“有的放矢”地预防,采取科学的、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完全可能让我们远离疾病的困扰,让拥有健康成为现实。比如,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心脑血管疾病经常来得那么突然,让人措手不及。但是实际上,心脑血管疾病属于典型的慢性疾病,从开始形成到突然发生有着漫长的过程。动脉硬化和血压升高是血管破裂引起脑溢血的基础,这个基础不是一天形成的;斑块脱落是引起脑中风和心肌梗死的基础,这个基础也不是一天形成的。如果我们能够早期阻止动脉硬化的发展、阻止斑块的形成,心脑血管疾病也就不会来势汹汹。现在,控制动脉硬化发展、阻止斑块形成的办法已经成熟,如果非要等心脑血管疾病突然发作再进行治疗,那结果只能是非死即残。所以,通过健康管理,早期进行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是可以控制的,绝大多数疾病也是可以阻其发生的。
当今,健康管理成为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卫生部在《健康中国2020战略》中提出了我国卫生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并确定了卫生发展的一些优先领域,如重大传染病的控制,妇幼卫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精神疾患和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健康产业发展等,最终旨在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健康管理学科体系与相关技术方法则不断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在实践健康中国2020战略的过程中必将发挥其积极作用。在国内健康管理已历经十年,无论在学科体系、产业实践,还是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医学教育也必须适应这一发展,健康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应用型学科应运而生。我国已有十几所高校开设健康管理课程或开始以健康管理为专业的本科学历教育及研究生培养。因此,在医学模式与医学教育发生巨大转变的背景下,针对健康管理学不仅要突破医学课程传统的教学形式,更要注重创新教学的探讨。
一、健康管理学特点
健康管理学是以现代健康概念和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运用医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个人或群体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连续的检测、评估和干预,实现以促进人人健康为目标的新型医学服务课程。
1.健康管理学是综合众多学科的新兴学科
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中明确将健康管理学列为现代医学创新体系之一。它涉及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营养学、运动学、中医学、信息科学、管理学等众多学科。一些健康管理相关的书籍、资料显示,各家的理念和内容均存在差异,尚未达成较大的共识,一些内容甚至存在拼色,即内容上有堆砌现象。这也体现了年轻学科的特征。
2.健康管理学是具备特有内容的独立学科
虽然健康管理融合了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管理学等许多学科,但经过这十多年的发展和实践,已形成了以健康信息收集、健康状况监测、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危险因素干预为主线的学科体系,具备其特有的实用技能,既不同于以人群预防策略为主的预防医学,也有别于以个体的诊断治疗为中心的临床医学,可称得上是一门独立学科。
3.健康管理学以注重技能培训为主,教育培养综合型人才
鉴于健康管理学的多学科、新兴学科特点,在专业教育计划制定、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需要大量探索和改进。要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从单纯的治疗,扩展为预防一治疗一康复一保健;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具备流行病统计、营养、运动、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等知识与技能。
二、健康管理学教学体会与思考
目前,各地陆续在开展健康管理学教学和培训,但尚未形成一套较成熟的教学体系,也没有足够的教学经验可以借鉴。我校于2013年首次面向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本科生开设健康管理学必选课,全科医学人才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对整个生命进行照顾。我校已着手开办国家免费三年制乡村医师及五年制本科学历全科医师,旨在改善农牧区缺医少药,社区医疗不均衡的情况。2015年我校健康管理学申请纳入本科与研究生课程选修课,现结合本课程的教学提出几点体会与思考。
1.完善健康管理教学平台
完善健康管理教学平台。通过课堂理论课可传授健康管理学的理念、范畴和内容,然而针对健康管理技术与方法,需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实践或见习平台。文献报道,海南医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方向)拥有健康管理教研室和健康管理测评实验室,拥有健康管理软件一套,基本能满足专业学生的教学需要。我校于2013年成立健康管理学教研室,但健康管理理论课与实践课均在教室授课,缺乏实践教学条件与教学场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2.优化健康管理学师资队伍
优化健康管理学师资队伍。健康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学科,目前专业人才和师资力量不足。我校健康管理学由两名流行病与统计专业教师专职任教,其他教师均为兼职人员。一方面借助新疆健康管理师培训师资及社区全科医师培训师资,另一方面从医院行政部门或健康管理(体检)机构聘请在职人员,充实师资力量。此做法的优势在于外聘人员学识水平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传递较大健康管理相关学科或学术方面的信息,但兼职教师教学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因此,在充分发挥现有师资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健康管理学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3.丰富健康管理学教学素材
丰富健康管理学教学素材。健康管理学重点围绕健康信息收集和健康状况监测、健康风险评估与预测、健康危险因素干预与管理三大内容,也是教学内容的主线。目前我校采用的是由王培玉主编的《健康管理学》教材,并参考王陇德主编的健康管理师培训教程。涉及健康管理概论,流行病、统计学和健康教育学基础知识,健康管理实践相关的信息收集、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干预计划、实施与评价等内容,以慢性病为主的干预基础知识,也涉及到了一些特殊人群的健康管理。但健康管理学涉及多学科,仅仅依靠教材是不够的,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学科之间的集成和融合,才能真正为健康管理所用。同时,教师和学生可利用信息平台,运用互联网、图书馆等公共资源,以及通过课堂之外的活动,获取健康管理最新的信息,更轻松地将专业知识难点、重点加以解决。
4.创新健康管理学教学方法
创新健康管理学教学方法。健康管理学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更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我校面向全科医学专业开展此新课程,符合其专业需求,学生有较高的热情和兴趣。为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健康管理技能掌握,倡导贯彻参与式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从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对疾病进行管理,将教和学、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采用以多媒体教学的主要形式外,可采用实地考察见习(例如我校通过参观健康体检中心)、PBL教学(案例分析),以及课余带领学生参与社区健康教育、家庭访视指导、社区医生随访交流,以及参加专业健康管理(体检)机构专题讲座等学术活动,更直接的进行技能教学与培训,确保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健康管理在我国快速发展并有了长足的进步,而健康管理(产业)服务发展是离不开健康管理学科发展的。因此,需要加强健康管理学科的研究与实践探索,为推进培养集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邹媛 王迎洪 王巧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新疆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培玉.健康管理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2.6.
[2]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会.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3(3):141-147.
[3]王培玉,爱萍.健康管理学与健康管理师—人群健康领域的一个新学科、卫生行业的新职业[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5(3):347-351.
[4]王培玉.健康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现状、问题和展望[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5,9(1):2-4.
[5]刘静,曾渝,王大红.海南医学院健康管理专业方向在校生学习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3,7(5):358-359.
2建立团队绩效考核机制强化服务意识
实行院科二级考核机制,推动团队绩效考核。切实将社区卫生服务数量、质量、居民满意度纳入考核中来,实现团队成绩与奖金切实挂钩,以提高团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热情。提升团队人员素质。服务站将人才的培养作为自身发展的基础,积极鼓励在职医务人员参加学历教育、职称教育、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培训以及健康管理师培训。通过各种学习培训,全科服务团队的服务意识和水平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3实行高血压细节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物业管理引入中国时间较短,行业缺少大量的专业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的管理人才。物业管理涉及的知识范围很广,涵盖了经济、管理、财务、建筑工程、法律、心理学、治安消防等多学科专业的知识。能够系统学习物业管理知识的重要渠道就是高等教育,但是中国高校开设物业管理专业的时间不过十几年,且以大专为主,具有本科层次物业管理专业的学校全国仅16所(2012年招生情况)。同时,物业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只有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才能发挥高效的管理功能。近年来物业纠纷不断,物业企业与业主之间的矛盾也时常激化,不能很好化解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物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不足。因此,培养高素质的物业管理人才,在加强高校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更要加强从业人员实践能力的培养。
2.来源构成复杂,整体素质偏低
目前从事物业管理行业的人员构成,大概包括如下几个层面。首先是相关专业转行而来,例如管理类、工程类专业的人员经过实践和摸索逐步开始从事物业管理工作,这类人员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对物业管理的系统性知识掌握不够。其次是物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包括中专层次、大专层次以及少量的本科层次。如前文所述,由于专业教育起步较晚,规模有限,这类人员数量较少,年龄比较年轻,他们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缺少实践经验,还需要在实际岗位上进行锻炼。最后,还有大量的城市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业军人以及其他行业人员进入物业管理行业,从事一般的体力劳动与简单的服务管理工作。整个行业从业人员总体上学历水平偏低,职称结构中无技术职称以及初级职称的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在岗人员的整体结构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整体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刻不容缓。
3.社会认知度有限,从业人员流动性大
作为服务行业,社会对其的认知度有待提高。很多居民认识到物业管理的重要性,但关于物业公司的权、责、利并不清楚,加上媒体对于物业服务的一些负面报道,更加深了社会公众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偏见。物业行业的服务性质以及现阶段发展的不规范,导致从事物业行业通常不被他人重视。同时,行业的整体收入水平偏低,尤其是大量的中小型物业企业,由于缺乏规模效应,盈利能力有限,难以提供良好的薪酬待遇,对人才缺乏吸引力,物业从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大。
4.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匮乏,企业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物业服务的主要工作涵盖了房屋与设备设施维修保养、保洁、绿化、治安、车辆管理、社区文化建设等一系列内容,需要一个团结高效的团队来共同完成。而能够组建、带动一个团队的核心人物,就是优秀的管理者———职业经理人。由于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时间较短,人才培养并没有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严重匮乏。在很多物业企业,管理者重干轻学,把物业管理行业看做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重视服务理念与企业文化的建设,导致企业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战略,企业员工也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团队缺乏凝聚力,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
5.地域性差异巨大,东南沿海先进理念值得借鉴
物业管理从中国深圳引入,伴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物业管理行业也逐渐发展完善。目前,不论企业规模、管理模式、管理理念还是发展战略等,东南沿海城市走在了前列,北方整体上落后于南方。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不论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还是从业人员的快速补充,都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因此,除了增强高校的人才教育,北方地区更需要学习南方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方法,加强对管理者与普通从业人员的培训,以快速提升在岗人员的素质,提升行业服务品质,促进物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四位一体”的物业行业培训体系
为了提高不同层面物业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进而提高服务品质,获得业主的认可,以及加强对物业管理常识的宣传,提升全民物业意识,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势在必行。
1.高级职业经理人培训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职业经理人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物业管理行业发展过程中,高级管理人才紧缺,进一步推进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培养大批职业化、专业化的管理人才,是提升物业企业竞争力,促进物业管理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物业管理行业的特殊性,目前在岗的物业企业管理者,很多并非专业的物业管理人员,对于这类人员,需要加强物业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系统地补充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在性质上属于“补课型”的培训。而针对专业的物业管理者,则应该继续强化其专业理论知识与核心能力训练,重点加强职业道德、企业战略管理、团队管理、创新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在性质上属于“发展型”的培训,让物业职业经理人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引领行业发展。
2.注册物业管理师培训
物业管理师资格考试的目的是测试从业人员对物业管理的作用、内容、特征以及《物业管理条例》核心内容的掌握程度,对中国物业管理的产生、发展和制度建设的熟悉程度,是属于国家设定的准入性考试,也是最具权威的物业管理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从事物业管理的相关负责人原则上应具备物业管理师资格。只有通过系统的学习并通过了注册物业管理师资格考试,才能说明对物业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管理和控制能力。因此,为了鼓励更多的从业人员获得注册物业管理师资格,行业内应该遵循国家规定,围绕行业发展实践,积极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大幅度提升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3.普通员工培训
由于物业从业人员来自于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尤其是普通员工,素质和能力差异很大,服务质量也参差不齐。为了提高物业企业的服务质量,必须把员工的培训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只有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与整体素质,服务质量才能上水平上层次。员工培训是一项高回报的投资,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从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开始,不断学习应伴随着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培训的模式既可以“以老带新”,也可以聘请专家集中学习,通过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不断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与团队意识,打造学习型的物业管理团队。(本文来自于《经济研究导刊》杂志。《经济研究导刊》杂志简介详见。)
4.业主代表培训
鉴于社会上仍存在对物业行业的认识有限,甚至存在偏见的现状,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居民普遍认识物业管理,了解物业管理。可以通过采取公益讲座等形式,以业主代表为突破点,普及物业管理常识,让业主明白物业公司的权、责、利有哪些,通过业主代表的进一步宣传,协助解决物业纠纷以及提升促进物业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健康管理是这样一种服务:从专业的角度为服务对象提供有效且个性的健康咨询,在完善的管理服务下减少各种治病风险,达到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秉承预测评估、个性化、预防以及病患责任(Prediction, Personalization, Prevention and Patient responsibility)的4P 健康照护方式的特点,健康管理一般有以下流程,这也是保证未病先防的基础:
健康信息收集 健康档案建立 健康计划制定 健康计划实施 健康情况跟踪。
健康管理与疾病治疗虽然都与医疗相关,也需要大量医疗资源的支持,然而服务的人群和服务项目却大相径庭。健康管理面对的人群不再单一的是已经患病的病人,而是任何有健康需求的对象。大多数时候健康管理方案开始实施前都会制定特有近期和远景目标。同时所有的服务内容也会给出有针对性的指导。除此之外,优于疾病治疗的健康管理一定会有时效的跟踪,比如定期会安排一些必要的检查来了解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监督健康方案的履行情况以及按照当下的情况作出适时调整。
健康管理就是投资健康
在美国,健康管理让美国人的平均寿命延长了10年,脑卒中的发病率下降了75%,高血压发病率,下降55%肿瘤的发病率下降了33.3%。从微观的角度来讲,越早的进入健康管理便可以越有效的避免某些疾病的发生以及控制疾病的发展从而达到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目的;宏观的角度,健康管理对某一特殊群体甚至国家的意义也是深远的,一方面可以全面地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另外从经济学角度,国家能够因此更合理地分配及有效地利用资源。
美国密执安大学健康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艾鼎敦博士研究健康管理20年,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健康管理对于任何企业及个人都存在90%和10%这样的数值变化关系,即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10%的个人和企业没有进行健康管理,医疗费用比原来上升90%。很明显,除了身体素质的提高,健康管理带来的还有不菲的经济效益。
定期体检不等于健康管理
很多人会说,我每年去医院体检就行了,用得着那么复杂的健康管理吗?
体检属于健康管理,但体检不等于健康管理,体检只是健康管理的开始。体检中发现的问题不会就此消失,疾病也不会因为您按时体检而康复。目前很多体检机构的体检报告中已经不单单只反应体检结果,还会有异常的体检项目和指标的解读,然而,这些解读仅仅停留在解读层面,缺乏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位26岁的男性在一次常规体检中查出自己的甘油三酯偏高,达到6.1mmol/l(正常范围是0.40—1.82mmol/l),已经超过正常上限两倍多,而他体检报告附录的解读里的一句“偶尔一次检查发现甘油三脂偏高,不一定有临床意义”让他很觉得很宽心,从而忽视了后面的“如连续多次升高,应引起重视”以及简单的饮食建议。
当然,一次体检并不能准确地说明健康问题的严重性,从体检机构的角度这样的措词也很客观,可是如果从健康管理的角度出发,这样的健康建议并不完整,但体检数据异常时,跟踪观察及及时预防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未病先防”的目的所在。
还有人会疑惑——我在健康管理过程中,被保健品“营销”了,这是合理的健康管理吗?
经过专业的评估和测试后,大多数的健康计划中涉及到补充性的微量元素或有增加免疫力的一些补充剂,服务对象可以选择在健康服务机构购买或自己购买。是不是被营销,重点在这里:健康建议涉及到的膳食补充剂的补充,是否是自愿选择购买地和产品品牌。
马先生是一位成功人士,40岁出头的他头顶头发已经基本脱落光,他加入健康管理计划是因为一次去美国旅游的经历。在与美国的朋友谈到健康时,朋友向他介绍了自己现在享受的健康管理服务。很方便很贴心便是马先生对健康管理的最初印象。回国后马先生在一家健康管理机构开始了对自己健康的管理。健康管理服务开始于健康信息的收集,健康管理师向马先生收集了他的近期体检结果,并按照需要为他设计了基因检测项目。除测试结果的记录,还从多个角度如生活习惯、饮食状况、工作环境、遗传等方面作了全面了解以保证健康档案的完整。之后会经过专家的评估给予相应的健康计划或建议。然后便进入健康计划的实施过程。有专门的健康助理跟踪和督促马先生完成健康计划的项目,从饮食到膳食补充剂的服用,以及运动疗程的完成情况。马先生被要求按时与健康管理师或营养师进行沟通,调整现行的健康计划以满足变化的身体情况。
不同人群 健康管理各不同
虽然健康管理的特点是个性化的,但从公共卫生学角度,按照统计学给出疾病发生和发展规律的数据,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健康管理有相同的重点。
30岁左右的青年人,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和社交活跃,得传染病的机会多,肝炎、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上消化道等疾病高发,所以这个年龄段要查肝功、乙肝五项、胸部X光。同时,这个阶段的女性要注意妇科炎症的预防和处理;男性普遍轻度超重,减肥是这个年龄段健康管理的重点,同时血脂、尿酸指标异常以及低龄化的广泛出现在这个年龄层,另外还特别要注意前列腺增生、轻度脂肪肝。合理饮食、合理运动是瘦身减肥的一大法宝。选择适当运动,如游泳,既减少磨损膝盖关节之间磨损,又能增加肺活量。
40岁至50岁的人,身心已逐渐出现轻度失调,解决好来自工作和家庭的压力最为关键,需要注意不良情绪的疏导之外还应注意按时进行身体体检。此时检查的重点是:脂肪肝、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体检时除检查除常规项目外,还应重视血脂、血糖、心电图、腹部B超、颈椎的检查,男士需查前列腺,女士需查卵巢、子宫、乳腺。女性还应保持每年妇科检查的习惯,宫颈涂片筛查HPV感染。40岁的男性雄性激素分泌波动较大,情绪变化也较大,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呈下降趋势。饮食调控有助于驱赶压力与焦虑情绪,应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矿物质镁的食物。另外,每天需要保持有氧运动不少于半小时,以使全身得到放松。
50至60岁的人,常会出现全身无力、腰酸背痛等症状,身体状况大不如前。50多岁男性必须严格控制饮食中的含盐量,饮食宜清淡,进行以锻炼耐力为目标的有氧代谢运动很有必要。快步走路是所有运动的首选,另外可通过太极拳、韵律操来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功能,增加肢体灵活性。一般都有一些慢性病,不管病情控制得怎么样,仍应定期对疾病进行复诊和检查。比如糖尿病病人要认真观察是否有合并症发生;乙肝病人应每半年检查一次肝脏B超;胃病病人每年作一次胃镜检查。
健康管理是时尚的朝阳行业:
健康管理的普及意义重大,除了实实在在地带来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经济收益以外,也意味了一种时尚的健康理念。时尚的生活方式并不代表多么奢侈的消费,物质上追求最多只能完成外表的包装,“人靠衣装”是说一个考究的穿着搭配已经可以代表身份和品味。然而相对外在更加永恒的却是健康的内在。也许您之前认为购买奢侈品是一种投资,然而健康管理被认为是一种最时尚、最前沿的的投资行为,因为它收益有别于曾经风靡的任何一种理财产品,具有最直接也最永恒的意义。是否懂得健康、追求健康不仅是代表了一种生活态度,更是反应了对“时尚”的崇尚。有的人用短暂生命去换取获得金钱的愉悦,有的人却尽可能的延长生存时间来享受生活,很明显后者的选择是智慧的,因为这样的选择能让人获得更多的机会去感受比前者更丰富的物质和精神幸福感。获得这样机会的条件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早的接受健康管理的理念,就意味着你越早的步入了时尚的行列,同时也是你越早地给自己机会获得健康。
部分国家健康管理现状
德国作为最早健全社会医疗保障的国家,2002年统一后,德国政府组建了“卫生和社会保障部”将社会保障同卫生部门协同管理,并将预防和控制疾病与社会保险等项目划分出来共同用于的满足健康管理需要。
日本是全球著名的长寿国,国家人口平均寿命已经接近90岁。早在1959年日本便开始了针对潜在公共卫生问题实施的健康管理。日本人一生都在进行健康投资,日本家庭都普遍享有健康管理机构及家庭医生的长期跟踪服务,日本人的健康档案以家庭为单位的由健康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在此服务实施的同时,政府部门也行使着协同作用以保证健康管理的服务质量和其普遍性。
在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的过程中,潘苗伟还参与了《中国肥胖流行的现状与趋势》、《个体化健康管理对肥胖患者的干预效果》等营养与肥胖的课题研究。潘苗伟的营养饮食方式和减脂方法迄今为止已经成功帮助上万名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等慢性病患者降低指标,使其逐步减药直至停药。国内一些知名演员都曾得到过他的营养健康帮助和指导。
“如果我老了有机会写回忆录,我会自豪于现在的选择。在稳定工作十余年之后大胆选择创业,认识志同道合的人,同时也帮助很多人实现了健康的梦想。总而言之,我未留遗憾。”对于自己的首次创业,潘苗伟自信满满。
少年时期,潘苗伟家境贫寒,一场亲身经历的车祸让不仅他与死神擦肩而过,更让他意识到生命的珍贵,随后他坚定了学医的信念。接触的病患越多潘苗伟越是发现,很多病人由于贫穷和无知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在潘苗伟眼里,最直接的健康管理方式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给人最直接的帮助。这一初衷让潘苗伟将潜藏在心底多年的创业冲动发掘出来。他从专注多年的营养医学工作中汲取验,开创了雅态营养优化体系,用自己最擅长的肥胖、三高、痛风、脂肪肝等慢性疾病的营养支持、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定及营养治疗助力中国国民的健康。
众所周知,肥胖、三高、脂肪肝等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的情况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困扰。近日,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报道称,中国在方方面面赶超美国的同时,肥胖人口比例也早已超过美国。某些外媒甚至觉得中国的“肥胖时代”已经开启。“但是国民对营养医学认识向来都是很匮乏的,很多人都不懂得如何均衡地摄入自己身体所需的营养。其实医学不仅是关于疾病的科学,更应该是关于健康的科学,这个健康包括身体器官的健康,同时也包括体型的美。” 潘苗伟说,“而这也是我创建团队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