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2 17:42:0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健康管理师的现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作为一个理论严谨、管理科学、系统性较强的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具备科学、系统的管理理念和先进高效的管理方式,将其引入到电力施工行业安全管理中,对于安全管理的科学性有显著的提高,对于传统安全管理的模式有明显改进。经过不断的改进管理体系、一遍又一遍的经过计划和实施以及监测还有评审等方式,全面彻底的将安全系统工程的思想阐述,融合整理、协调运作、全面深入企业安全管理中各种因素,使传统安全管理中的各种独立以及相对分裂的各个管理环节调节关联到一起。特别注意被各个电建施工企业所认同的一点,是对于体系核心思想弊端的识别发现与预防控制,才能在实际运用与推广的时候得到显著的效果。安全管理行业内部危险源预控和危险点评价已经成为热议的问题,电建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发展方向必然要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而且落实有效的实施与执行,乃大势所趋。
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从我们国家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引入到安全管理中实施之后,各个施工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较先前有显著的改善,而且各个电建施工企业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及争取体系认证的问题上都很积极,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自身安全管理模式落实到文件、系统化、规范化的融合到一起并运用到施工生产中,让安全管理工作变成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循、参照,并且循序渐进、自觉执行。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推行和实施的这几年时间里,针对各种不同体系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已然实现,但是还有几点问题和误区不同程度的存在于体系之中。
1.1 在开展前期,部分员工没有从认识上将现场安全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融合为一体,这是由于体系没有能够将其作用发挥出来,甚至与原有安全管理存在冲突,无法紧密结合的状况,让一部分人从态度上产生质疑,错误的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当作一套新建立的体制,放弃了原本有效的管理制度,从而出现这种问题。
1.2 没有能够理解建立和实行管理体系的意义,并且运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意思淡薄,这体现在施工生产管理中部分员工对于体系的管理,仍然在应付内审检查以及记录文件的准备等等。
1.3 实际操作人员无法准确的知晓真正的危险点,没有深入理解风险管理,无法落实控制措施,是因为对于风险评价和危害识别没有及时的更新结果,也没有随着施工现场的实际状态以及实际施工条件的变化及时进行动态风险评价和危害识别的工作,出现风险评价和危害识别的工作重点没有把握,风险级别评价不准确的情况。
1.4 各职能部门原有的表格如检查整改反馈表、施工交底记录、施工作业票等等和体系的记录文件存在冲突,使工作存在重复性,造成执行层的工作量的增加,影响到各个部门的正常工作。这是由于没有将企业原本的环境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记录文件有效的融合,也没有将管理记录模式整合统一。
1.5 职责界限没有明确规划,各个部门之间也没有足够的沟通,程序文件没有明确接口,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实施中容易出现推卸责任等情况,出现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会影响体系的运作。
1.6 在管理方案中确定的项目内容以及完成时间和企业年度安措、反措计划相结合不能及时,足够的材料以及资金的投入无法保证,也就无法有效的进行跟踪以及定期检查、完成情况的评价和整体效果的验证。在风险识别及评估确定的严重负面因素问题的管理制定方案中,实施和落实很大程度上还不到位。
1.7 各个企业自身的体系内审成员组成存在问题,对体系实施时发生的突发事件和欠缺不能及时的发现和总结,甚至有误导的现象,专业素质及理论水平都没有严格的培训考核,内审员自身的欠缺影响体系实施效果。
2 解决措施
回顾以往在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 构建企业适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结构。使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运行的前提就是要构建好企业适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结构,要针对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组织模式、施工场所、技术工艺、职工素质做科学细致的分析,并且制作本企业自身容易操作执行的管理手册以及程序性文件,初步构建体系架构时要从实际出发,可以先简易,逐步再进行完善。
2.2 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宣传以及贯彻工作必须要重视起来。转变思想观念,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是施工企业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因为已有的安全管理制度在施工企业中早已经实行多年,职工对一些实践中采取的有效的管理办法已经形成惯性思维,要想消除职工对于新体系的疑惑以及担心是很不容易的。必须使职工认识到目前提出的职工健康安全体系是和原有的安全管理体系是不冲突的,两者可以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把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得到加强,更能有效得进行安全管理工作。
2.3 把握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施工管理的重点控制环节
企业安全管理的载体也就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必须要在施工过程中落实和实现各项安全目标的控制,其效果也要在基层得到检验。安全目标实现的关键就是是否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执行到位,因此要对一些关键的环节进行重点突破,有的放矢,把握好体系的几个重点控制环节,才能解决好体系执行过程的疑难点。
2.3.1 危险点的辨识以及风险控制工作要做好做实。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核心就是对危险点的辨识以及对风险的控制,因此,施工企业的安全工作规程必须要详细,要有安全性评价表以及安全检查表。安全事故的性质以及危害程度的差异性必然要求施工企业对危险点的辨识以及风险控制工作做好做实。
2.3.2 加强基层班组在体系中的作用。基层班组能否严格执行各项控制措施,是发挥超前控制事故的关键,基层班组的执行效力直接关系到体系的运行效果,是体系发挥作用的基础。危险点的辨识以及控制是在基层班组完成的一个环节,基层班组查找危险点,并且在具体工作中督促实施,以及记录跟踪,体系中的大量工作都是在基层班组得到执行的,因此班组长必须做好带头作用,将施工过程中的危险点以及控制措施都交代清楚,然后进行确认签证,并且落实到个人,这样才能使基层班组的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加强体系的运作效果。
【中图分类号】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9-1082-03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and Life Events Among the Han-Nationality and Korean-Nationality Students in Medical College/JIN Zheng-guo, XIONG Ying-huan, FANG Jin-nv. Clinic Medical School of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133000), Jili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and stressful life events of medical students in the minority area and to provide evidences for relieving the influence of stressful life events on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of stud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 075 medical students (425 for korean-nationality and 650 for Han-nationality)were finally selected. Information on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and stressful life events were collected by 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 (ASLEC) and Symptom Check List-90 (SCL-90). ResultsThere was significant ethnic differences in somatization (P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Life change events; Regression analysis; Students, medical; Minority groups
多数研究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1-3]。延边地区是朝鲜族居民聚居地,而且本地区很多疾病现象在朝鲜族和汉族间存在差异[4-5]。为了解朝鲜族和汉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笔者于2008年9月对延边大学医学部的朝鲜族、汉族学生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延边大学医学部在校的全体全日制本科生,共发出1 183份量表,剔除心理问卷量表回答不完全者和其他民族,收回有效问卷共1 075份,有效收回率为90.87%。其中朝鲜族425人(39.5%),汉族650人(60.5%)。平均年龄朝鲜族为(22.88±1.06)岁,汉族为(22.62±1.25)岁。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式,以班级为单位由调查人员按照统一的指导语讲解要求,指导填表,并现场回收调查问卷。
1.2.2 调查内容 (1)自拟调查表,内容包括民族、性别、出生年月、年级、专业、本人职务、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住址、家庭收入水平等;(2)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各项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严重程度由“1”(无)到“5”(严重)。以总分>160分或阳性项目数>43项或任一因子分>2分为阳性,即为有心理问题[6]。(3)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含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其他6个因子用来测定过去3个月事件发生时的心理感受,分5级评定,总应激量为各项因子评分之和[7]。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不同民族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心理健康状况与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关系采用偏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朝鲜族和汉族医学生SCL-90因子分及其阳性检出率比较 躯体化因子得分朝鲜族显著高于汉族(P
2.2 朝鲜族与汉族医学生生活事件比较 汉族和朝鲜族学生生活事件各因子得分最高的均是学习压力,其次为受惩罚和人际关系;汉族学生的健康适应因子应激源得分显著高于朝鲜族学生(P
表1 朝鲜族与汉族医学生SCL-90各因子及总分比较(x±s)
民族人数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总分
朝鲜4251.37±0.381.72±0.521.54±0.491.51±0.491.42±0.441.47±0.471.25±0.331.43±0.461.37±0.41131.40±34.10
汉6501.31±0.351.69±0.501.59±0.531.49±0.471.39±0.401.44±0.451.29±0.381.43±0.431.37±0.37130.14±31.06
t值 2.673**1.1141.5170.5600.9311.1641.6660.0820.2250.619
P值 0.0080.2660.1300.5760.3520.2450.0960.9350.8220.536
注:**P
表2 朝鲜族与汉族医学生生活事件各因子得分比较(x±s)
民族人数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其他
朝鲜4257.22±2.468.25±2.868.16±2.234.15±1.835.36±1.625.15±1.63
汉6507.49±2.488.24±2.748.16±2.154.10±1.945.83±1.865.21±1.61
t值 1.7110.0140.0290.3654.479**0.567
P值 0.0870.9890.9770.7150.0000.571
注:**P
2.3 汉族和朝鲜族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生活事件的关系 调整年龄、性别、家庭年收入、父母双方文化水平等诸多因素后,SCL-90因子分及总分与生活事件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
以SCL-90因子总分作为因变量,以青少年生活事件6个因子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朝鲜族医学生共有4项生活事件因子进入回归方程,分别为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健康适应、其他,入选方程的生活事件中偏回归系数最高的是其他因子。汉族医学生有5项生活事件进入方程,分别为人际关系、学习压力、丧失、健康适应、其他,其中以健康适应因子的偏回归系数最高。见表4。
3 讨论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一般处于经济不发达或欠发达的边远地区,且农村人口居多。因此来自这些地区的大学生大部分承受较高学费所带来的困扰和压力,容易产生自卑与自尊交织的矛盾心理,促使他们发生诸多的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部分学生因家庭经济条件差,缺乏社交的基本态度和技能,自卑感尤其严重。加上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变化,同学间交往方式的改变,困惑加深等而造成严重的心理失调。本研究结果表明,朝鲜族与汉族医学生躯体化症状得分和焦虑因子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因子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其他研究结果有所不同[8]。可能的原因是:延边地区虽是地处边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但近几年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生活水平较高,且与周边邻国诸如韩国、日本等联系密切,思想开放,热情开朗,较内地大学生更加国际化、多元化、个性化,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接受能力也较强,加之朝鲜民族特有的开朗、乐观、外向的民风,文化娱乐活动较为频繁等特点,大大拉近了不同民族大学生的距离。所以,延边地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存在明显的民族差异。
本研究显示,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的依次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这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似[8]。不论何种民族,得分最高的都是学习压力因子,表明学习构成主要的应激源。与其他许多专业相比,医学专业的学习内容比较枯燥,需要记忆的东西非常多且琐碎,要求掌握很多具体的医学技能,学生学习负担和考试压力很大。此外,本研究中采用的ASLEC皆为负性生活事件,研究结果表明负性生活事件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首要因素,生活事件中6个方面因子与SCL-90总分之间的相关显著,这与其他研究结果相同[9]。提示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工作,以减轻应激性生活事件,预防和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并采取有效和综合性的心理健康指导和教育方法,提高其总体健康水平。
4 参考文献
[1] 尚云.白族大学生565名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4):363-364.
[2] 袁震.湖北省民族学院土家族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4,25(3):320-321.
[3] 许建国,马迎教,陆贤杰,等.壮、汉族医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关系.中国公共卫生,2009,25(3):276-277.
[4] 方今女,金平锡,崔兰,等.朝鲜族与汉族人群高血压亚型分布特征比较.中国公共卫生,2008,24(3):257-259.
[5] 方今女,周巍,金平锡,等.延边地区汉族和朝鲜族居民脂肪分布与代谢异常的关系.中国临床康复,2007,11(38):7651-7654.
[6]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7-42.
[7]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106-107.
[8] 邓树嵩,吴琪俊,,郭蕊.民族地区医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相关性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07,15(34):2927-2929.
从中学升入大学,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新生,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世界,不论是校园环境、人际氛围,还是学习方法;也不论是个人目标、家庭期望,还是自我定位,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大一新生基本上都需要经历一个适应的过程。近年来,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多方面,尤其是教育界、心理学界和精神卫生学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在教育学界,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专业化心理健康机构的建立、机制的完善和队伍的优化,共同引导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向由矫治模式向发展模式转变。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普测就是发展模式下的重要工作之一。位于滨海城市—河北省秦皇岛市的燕山大学是一所国家重点大学。自2002年起,该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心理中心”)先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房树人投射测验等在每一届本科新生中进行心理健康普测和筛查。根据测验结果,为每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并针对筛查出来的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了如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的干预和辅导工作,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笔者从近三年燕山大学的新生心理普测结果和后期干预的有效经验出发,谈谈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
一、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
对燕山大学近三年(2006-2008级)新生心理普测数据中的SCL-90的结果作以比较、统计和分析,得出如下四方面的结果和启示。
1、三届新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以因子分≥3作为检出标准,2006、2007和2008级新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分别为11.24%,7.86%和4.83%,三届新生总体的检出率为7.89%。国内其他采用SCL-90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一般为2.3%-26.1%[1-3]。燕山大学的研究结果与其他高校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说明国内不同高校的大学生群体其心理特点存在一定差异;同时,本研究中三届新生总体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7.89%,没有超出上述同类研究结果的范围,基本处于同类研究的中下游水平,提示该校新生心理问题的发生比率正常。
2、三届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SCL-90的总分和9个因子分在三届新生之间无一例外均呈现显著性差异,并且有明显的逐年降低的趋势(p<0.01)。提示近年来该校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逐年提升。
3、三届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与常模的比较:三届新生总体的SCL-90的所有因子分与大学生常模和全国常模相比较,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与大学生常模相比较,三届新生的9个因子分均较低,提示该校新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比较乐观,同时也表明该校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着自己的群体特征,与大学生常模存在明显差异。与全国常模相比较,三届新生的躯体化、抑郁和敌对3个因子分较低,其余6个因子分较高,提示该校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一般人群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两方面的薄弱是三届新生的共性,应引起该校相关心理健康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4、三届新生心理问题症状表现的因子分布:结果显示,三届新生中重度症状比例最高的因子分别是:2006级为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和偏执,2007级为人际敏感、强迫症状和抑郁,2008级为人际敏感和强迫症状,三届新生总体为强迫症状和人际敏感,上述因子的检出率均接近或大于2%;重度症状比例最低的因子分别是:2006级、2007级和总体均为躯体化,2008级为躯体化、恐怖、焦虑和精神病性,上述因子的检出率均小于0.5%。不难看出,强迫症状和人际敏感两项的异常,是近年来该校大学新生的通病,这无疑给该校心理教育工作者指明了今后开展工作的方向和侧重点。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
众多关于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论述均指出:大学新生的适应主要表现为生活环境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适应问题、学习适应问题、自我认识与定位问题等方面[4]。燕山大学心理中心针对大学新生的上述常见心理适应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性和服务性措施,这些措施是在借鉴国内众多兄弟院校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研究,总结提升出来的,现已形成一套较完备的、行之有效的体系[5]。燕山大学以国内外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在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和涵盖了上述诸多方面的因素,充分体现了该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矫治模式向发展模式转变的基本思路。从燕山大学针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出发,引申和扩展到我国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应着重从观念的转变和措施的开展两大方面入手。
(一)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转变
1、由矫治模式向发展模式的转变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体现某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目标定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发挥的典型方式。从服务对象和目标的角度来分类,有矫治模式和发展模式两种类型。矫治模式以有心理障碍学生为对象,以消除症状为首要目标。此种模式带有浓厚的医学色彩,其特点是注重心理问题的具体分析,通过师生间心灵上的沟通使双方能在共情的基础上平等、真诚地对话,有针对性地消除心理问题。其局限性也很明显:矫治模式是一种被动的教育策略,即当学生的心理出了问题后再采取补救性的措施;而且,矫治模式对教育者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要求很高,若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和训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技术问题,甚至带来负面效应。 2、施教者主体的转变
在高校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施教者的主体是为数不多的校内专兼职心理教师。即使是按照教育部对高校心理咨询教师与在校大学生的数量配比要求——1:3000的比例来配置,对于像燕山大学这样一所仅本科生就达三万名的高校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也不足十名。这样为数不多的数名心理教师肩负着维护全校几万名学生的心理健康重担,很明显是超负荷的,所以仅凭他们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协调模式”恰好弥补了这一缺憾。此模式的核心是构建“校—院—学生”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统筹协调三级网络的工作,使之服从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此模式不但能够保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长期、稳定地开展下去,而且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高校的整体工作结合起来,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以燕山大学为例,该校自2003年起就逐步构建起了由校(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学生科长和辅导员等)和班级学生骨干(班干部和“心理危机阳光小组”成员等)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体系。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为一级网络,主要负责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制度的制定、实施、监督与评估以及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理论与技术指导等;学院的学生辅导员等为二级教育网络主体,起衔接、沟通、强化教育的作用;班级的学生骨干为三级教育网络主体,主要负责及时发现和反馈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在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等。该网络体系中各级的责任、分工和工作重点不同,但大家紧密联系,及时沟通,密切合作,通过二级、三级教育网络系统向全校范围辐射,有助于心理中心对于全校危机学生情况的掌握,信息通畅且有效[5]。
(二)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操作体系的丰富
针对上述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中的两大转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工作方法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1、与发展模式相对应的心理教育途径
矫治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不外乎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心理热线、危机干预等几种形式。上述工作形式中,心理教育工作者基本都是坐等心理问题学生上门,然后给予相应的辅导或干预。其工作对象是少数出现心理不健康或不正常状况的学生,教育和服务的范围较小。而新型的发展模式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其未来发展问题,主要任务是使大部分学生学会自己应对问题的有效策略和方法,所以是以前摄性预防为主导思想的。此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途径将大大扩充,主要有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心理学必修课或选修课、心理健康常识和技能的宣传(如宣传橱窗、校园广播、报纸、网站等形式)、佳片心理解析、心理知识大赛、朋辈心理辅导、新生心理普测、各年级心理问题排查以及根据普测或排查结果给予的约谈、团体辅导、主题班会、新老学生座谈等活动。
2、与施教者主体扩大相对应的心理教育途径
预防发展模式的兴起必然要求施教者主体的改变,正如前文所述,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施教者从少数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扩展到遍布全校的三级工作网络全体成员,此工作网络中,经过系统培训的学生心理骨干(学生干部、心理健康协会会员、班级心理委员等)、辅导员、任课教师等成为骨干,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也随之丰富起来,主要有辅导员举办的心理健康讲座或主题班会(常见主题同上),辅导员或学生心理骨干组织的老生经验谈、心理情景剧、心理沙龙、素质拓展等班级活动,学生心理骨干自办的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的板报、报纸、广播节目,同学间的朋辈心理支持与辅导以及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实习中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等。
参考文献:
[1]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个案研究——吉林师范大学05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6,(11):74-77.
[2]王玉.一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6):630-632.
2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以健康管理师为主体的核心胜任力的研究甚少,但对卫生领域其他职业,如:医生、护士及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核心胜任力的研究较为广泛。如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和美国医学专科学会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确定了美国住院医师培训后需要具备的6项核心胜任力,包括:医学知识,患者诊治,人际沟通能力,职业素养,基于实践的学习和改进,基于卫生大系统的实践[9]。Palsson等[10]提出欧洲内科医生的6项核心胜任力:患者护理,医学知识,沟通技巧,敬业精神、伦理和法律问题,组织策划与服务管理技能,教育与研究。学术与公共卫生实践联系委员会在2010年提出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必须具备分析、评估技能,政策发展、方案规划能力,沟通技巧,文化能力,实践技能,公共卫生科学技能,财务规划和管理技能,领导能力和系统思考能力8个方面的核心能力。Leung[11]经过20年的研究确定了8项护士执业的核心胜任力,包括:评估和干预能力、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教学能力和知识综合能力。近年,我国一些学者也开展了初级临床医师胜任力模型与测量框架研究,提出我国初级临床医师胜任特征模型的结构由问题解决能力、专业态度、有效沟通、关爱品质、操作实践、技能和知识应用6个维度构成[12]。健康管理师是一门新兴的职业,仅我国的《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对健康管理师的工作内容、能力要求和知识水平作了明确规定[1]。但《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中的这些评价手段均侧重于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考核,没有明确提出“核心胜任力”的概念,更没有从内隐和外显两个方面来陈述健康管理师的核心胜任力。行业的高速发展迫切需要对健康管理师的核心胜任力提出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3我国健康管理师核心胜任力的初级架构探讨
本文以McClelland的“冰山胜任力模型”为理论基础,结合我国《健康管理师职业标准》中健康管理师的能力要求,回顾国内外文献对医疗卫生行业人员核心胜任力的研究现状[1,11-15],提炼出健康管理师的核心胜任力由以下6个维度构成。
3.1职业态度
职业态度是“冰山胜任力模型”中个体的自我形象、价值观、动机,以及社会角色等内隐特征综合作用外化的结果,是在职业教育中逐步形成、在实践中逐步发展的,是健康管理师从业的前提条件和内驱力。健康管理是一门新兴的产业,职业的要求和专业的发展需要健康管理师拥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高昂的工作热情,敬业主动、认真负责、善于学习、敢于创新的职业态度。
3.2人际交往能力
健康管理师工作的对象是广泛的人群,其工作性质本身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技术分析,而且包含了诸多与人交流的环节,要求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以及社区动员组织协调能力,它是健康管理师开展医疗实践活动的基础。健康管理师需要利用良好的书面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社会网络、媒体、博客等多种途径传播健康信息,定期跟踪和回访,提供健康咨询指导;健康管理师需要灵活运用沟通交流的技巧,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有价值的健康信息,细心解释诊疗结果,清晰描述干预措施,尽可能地让服务对象参与决策过程,并为他们提供合理选择,以达到对个人或群体的健康行为实施干预,促进健康的目的[10];同时,健康管理师需要与团队其他成员及部门协调合作,更好地发挥个人潜能,互补互助,资源共享,以达到最优工作效率。
3.3知识综合能力
健康管理体制是一种综合的服务模式,服务对象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亚临床)人群,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期或康复期人群,提供的是一种临床预防服务,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结合。健康管理师是知识型技能人才,需要具有广阔的知识基础,掌握学科所涉及的系统知识体系是能力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健康管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卫生保健、流行病学,以及医学统计学、健康教育学、中医养生学等学科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如心理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医学伦理学、医学信息学、健康保险和相关法律法规等[1]。
3.4专业实践能力
健康管理实践主要是围绕这3个基本步骤来开展活动:(1)了解服务对象的健康,开展健康状况检测和信息收集;(2)评价服务对象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评价;(3)改善和促进服务对象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周而复始,长期坚持,才能达到健康管理的预期效果[7]。具体的操作技能主要体现在:健康调查表的设计,信息的检索、分类、查询和更新,健康档案的建立,信息分析报告的撰写,健康和疾病史采集方案的制订,体检方案和动态健康指标监测方案的制订,重要的或可优先改善的健康危险因素的鉴别,个体或群体健康风险程度的评估、分析、解释,流行病学方法的运用,行为干预及健康管理效果评估等方面[7,13]。
3.5专业发展能力
主要表现在自我学习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几个方面。健康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和行业,专业理论的发展,技术和方法的创新,都需要每一位健康管理师主动获取、领会和理解外界信息,了解有关医疗卫生系统的新动态,积极寻求和把握个人及专业发展的学习机会以提升个人能力,并利用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知识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和创新。同时,健康管理师需具备对低年资或下级健康管理师进行实际操作指导和理论技术培训的能力,以保证健康管理师队伍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3.6管理能力
管理贯穿在健康管理师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和风险管理等。健康管理师需学会应用管理的知识实现对人、财、物的计划、组织实施和监控,了解医疗卫生的成本-效益分析,进行高效的运作,加强领导团队建设,充分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在欧美发达国家,健康管理的概念非常深入人心。目前,有7700万美国人在大约650个健康管理组织中享受医疗服务,超过9000万的美国人成为健康管理计划的享用者。
大都市紧缺健康管理师
人们会精心地花费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购置和装修供人居住的豪宅,却忽略了“装修”居住在豪宅里的人;可以花费十几年的时间读书考大学,花长时间去学习如何谋生,可就是不愿意花一点时间去学习如何生活健康。
这便是时下一些“忙碌”人对自身健康管理的态度,杨艳春立志为改变这种状况而努力。
“健康就像空气一样,拥有的时候没有太大的感觉,一旦失去则举步维艰。在健康管理和教育上,我们落后欧美发达国家30多年,落后中国香港地区20年。”说到差距的问题,杨艳春很无奈。据她统计的数字是,目前国内合格的健康管理师人数大约是2000人,“我们的目标是让‘4亿医保人’都拥有自己的健康管理师,照此推算,健康管理师的理想人数应该是100万人。”
尽管健康管理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兴的职业,但它背后是一个价值上百亿的产业,健康管理师被誉为下一个年薪10万的钻石级职业,成为职场新宠。一般而言,普通的就诊预约、专家讲座、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全天候健康管理,年费近万。专家“面对面”咨询服务,一次费用可在500元左右。因此,健康管理师的收益不菲,5000元乃至上万,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
目前参加健康管理的方式大概有3种:专病专管,即健康管理师针对患者的某一种疾病进行长期跟踪和管理,收费是1200元/年/人;全面健康管理,包含一年的两次体检,全方位身体健康监管,专人服务,设立者多是高档体检中心,费用是2万元/年/人;另外一种就是明星、高管非常青睐的24小时高级健康管理,不论你有任何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都可以找到专业的健康管理师对自己进行帮助,类似于国外的私人医生,费用为8万元/年/人。
张一燕是杨艳春培训的全国首批健康管理师之一,现在她供职于北京一家健康管理公司,负责20余名白领和3家大型企业高管的心理咨询、营养膳食、运动康复等健康管理工作。目前,她年薪10万,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让她感到很惬意。
9点,张一燕打开电脑,开始浏览预约客户的健康档案。
10点,客户如约而至。在宽敞的办公间,她与客户轻松愉快地交谈,很快掌握了客户目前的健康状况,甚至连客户的膳食结构、心理状况、体力活动、饮食习惯等生活方式都了如指掌,并对客户体温、血压进行了例行检查。然后,她汇总所有健康信息,结合客户的实际状态对客户现状进行健康评价,并提出健康意见和方案。
对于自己的高薪,张一燕道出了个中缘由:“白领、金领、社会精英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和拥有者,他们对健康的投入从来不会吝啬。他们的健康,由健康管理师做主。所以,健康管理师有较高的收入并不稀奇。”
目前,在全国(主要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还有1000多名健康管理师活跃在社会健康管理中心、康体中心、体检中心、美体中心、康复中心等机构,专为几百万中产精英阶层提供包括健康信息采集、健康分析、健康评估、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和促进等多种健康有偿服务。像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只有几百名健康管理师,处于一种严重短缺的状态。
为健康锦上添花
因社会竞争激烈,许多白领、精英的生理、心理超负荷运转,有甚者还出现过很多猝死的现象,“如何健康地生活”成为时下职场人士最关注的话题,也是健康管理师的目标所在。健康管理师要学的东西比较全面,包括生理、心理等各个方面。
SHERRY在悉尼读完硕士,并在那里工作了两年,因为家里人舍不得,强烈要求她回国,她便在北京的一家外企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在国外的时候,她经常跟朋友去游泳、打羽毛球,“周围的朋友都很注重锻炼,我也乐于加人了,这便成了一种习惯。回国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找离家近的健身中心。”现在她每天下班都赶着去健身中心,“穿着漂亮的健身衣,随着轻柔的音乐做瑜珈,让我感觉很轻松。在不远处的健身室,动感十足的单车运动也在进行,还有跑步机、脚踏车等健身器械以及专业的教练作指导,我在健身房里能感受到一种健康的乐趣。”
虽然是经常运动,但SHERRY觉得自己饮食不规律、心里有时会莫名地烦躁。她觉得自己需要有人来进行疏导,让自己保持一个最佳的状态。她在网上搜寻了一下,打开了“健康管理师”的链接。
健康管理师丁阳对SHERRY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等进行认真了解后,为她作了运动、饮食等各方面的安排,按她的情况还作了阶段性的针对调理,首先是在饮食上给她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一般以早餐摄入量占全天摄入食物总量的30%、午餐40%、晚餐30%为宜。
“丁阳告诉我不要逃避早餐,只要准备好一大杯牛奶、一份水果、一片面包和一片火腿就可以了。我坚持了一个月后,发现果然效果不错。”到了中午的时候,SHERRY会接到丁阳的问候电话,“实际上就是监督我有没有按时吃饭。”SHERRY诡异一笑。“丁阳总是会给我解决方案。他提醒我,没有时间进食或不能准时吃饭,最好预先在办公室准备一些健康零食,例如杏干、葡萄干、香蕉片、菠萝片、紫菜片之类,加上盒装豆奶和纯果汁。”
经常与丁阳沟通,SHERRY发现自己心里郁闷的时候越来越少。丁阳经常跟她探讨服饰、流行音乐之类的东西。她问丁阳,当时在给她制定的健康管理计划时明明有心理这一块,为什么没跟自己谈呢?丁阳说:闲谈即治疗。
谁是真的?
当自我健康亮起红灯后,人们开始关注起自我健康,而社会上还有一些专门的人在盯着他们这样的白领、金领。各类打着健康旗号的机构风生水起,一些冒牌专家也在各大媒体上大张旗鼓地宣扬各式养生之道,让人眼花缭乱:
“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酸奶堵塞血管”“每天吃几千克钙”“茄子吸油”“绿豆治百病”“吃红薯能治癌”……这些观念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
“一个未在卫生部门注册,根本没有坐堂接诊资格的养生专家,却能成京城最贵的中医;一堆令人眼花缭乱经不起推敲的头衔,却能在大众传播的电视上、漏洞百出的书中风靡全国……还有的打着健康管理的旗号,却像游医一样招摇撞骗。”杨艳春说现在很多像张悟本、林光常之类的人,把这个健康的东西弄得老百姓不敢相信了。
刘静茹在丰台某教育部门,因为身体不好早退,开始关注养生,重点管理家人的健康。但她对电视节目里张悟本、林光常所说的不敢相信。她在一家自称是卫生部某课题研究基地的健康管理中心接受健康管理,但这家机构让她对健康管理心生疑虑,不再敢轻易相信健康管理的事情了。
“真能管理健康?我是不太敢相信。”刘静茹很无奈地说道。
“我一去,跟我说得头头是道,然后让我买了一大堆的药。简直就是推销嘛!”在巧舌如簧的所谓“健康管理师”的“建议”下,刘静茹抱着一大堆药回家了。其实,就是那些保健仪器、螺旋藻、亚麻油、大豆谷维康、卵磷脂之类的。
接下来,让她气愤的是她的一次健康体检。“有一回我想看看我的宫颈息肉怎样了,便让管理师给我作个体检。但没想到的是,他说我宫颈没事。我质问管理师为什么连这都没查出来,他见我很愤怒,又看了看机器,说‘好像真的是有,刚才没注意。’”
刘静茹决定报读健康管理师培训班。虽然她不能成为健康管理师,因为健康管理师的报考条件之一就是必须是医学大专以上的专业人士,她专业是会计,但为了更好地了解健康管理知识,为家人健康着想,她毅然参加了这个学习班,了解一个真正的健康管理师究竟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