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关于茶道的知识

关于茶道的知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2:1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关于茶道的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关于茶道的知识

篇1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就说明教师在幼儿活动中的角色不是单一的,要根据活动的需要而灵活的呈现教师的角色身份。

(一)做孩子兴趣的关注者和激发者

让幼儿在活动区中自由活动是区域活动最大的特点,而幼儿往往在自己感兴趣的游戏中能够调动多种感官和各种情感积极参与,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孩子的兴趣,“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让幼儿在自由、自主的活动中得到快乐的体验。

(二)做孩子信息的导航者和思考的合作者

在幼儿的活动中,教师所要做的并不是单一一地传授知识,而是细心观察,并与孩子们一起探索和思考,在孩子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引导,让孩子去体验探索和成功的乐趣。

(三)做孩子意志的鼓励者和喜悦的分享者

当孩子在活动中遇到问题或是困难的时候,教师又要成为孩子意志的鼓励者,鼓励他们动脑筋想办法,坚持到底;当孩子获得了成功,哪怕是一点点,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与幼儿一同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指导的介入要适时、适度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介入和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孩子活动过程中,有的教师总是在不停地要求幼儿要这样或是要那样,使幼儿丧失了活动自,也就失去了区域活动的真正意义。如何把握介入的时机呢?

(一)幼儿的行为希望得到成人认可的时候

当幼儿的行为被肯定,会使他们增加自信心和成功感,有利于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及时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例如:在结构游戏中,一个小男孩在多次“拆装”以后,好不容易才完成一架小得可怜的“飞机”,正在孩子左看右看的时候,在一旁观察他很久的教师走过来很自然地拿起那架“飞机”,一副很惊讶的表情:“呀!是你自己插的吗,真漂亮,你能不能再插一架更大一点的送给老师呢?”小男孩很自信地点点头,转身兴致勃勃地又开始了游戏。这位教师在孩子最需要鼓励和认可的时候介入了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二)当幼儿有求助需要或发生困难的时候

教师的介入要在幼儿最需要的时候。孩子们在活动中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解决,教师就不必急于介入,如果是孩子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帮助,以免打消孩子活动的积极性。

(三)当幼儿发生纠纷的时候

在幼儿的活动中,无可避免的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纠纷,教师要细致观察,适时、适度地介入。如果是幼儿可以解决的纠纷,教师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试着自己去解决;如果发生的纠纷已经影响了活动正常秩序的情况下,教师就得介入做关系的协调者。在这里还有一种情况:如果孩子的行为在成人的眼中是不可理解的,而他们又没有发生纠纷,教师是否该介入呢?举一个例子:在看图书的活动中,教师发现有6个孩子在看同一本书,而且“相安无事”,体验着其中的乐趣。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教师选择了介入,她们不理解孩子的行为:“桌子上有那么多的书,为什么偏偏要看那一本”。于是打断了孩子的活动,让孩子一人看一本书,但是孩子们再也没有表现出之前看书的那种兴趣。其实,孩子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教师不要总以成人的眼光来评判孩子的行为,要给予理解和支持。

(四)当幼儿面对新材料无所适从的时候

当我们为幼儿准备了新的活动材料,可以让幼儿自己先观察和玩耍,但是,这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幼儿自己进行游戏,教师首先要教给幼儿新玩具的玩法并说明应注意的事项,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和指导,让幼儿对新的活动材料产生兴趣。如果幼儿面对新材料无所适从的时候,新鲜的东西也会失去对幼儿的吸引力,教师要适时地给予引导,才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利用伙伴因素增进幼儿间的互动

在影响幼儿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伙伴关系的影响是重要的一方面,尤其是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可以自由、自主地进行游戏,这种同伴关系就更加明显地影响着幼儿。我们有时会看到幼儿在争吵,有时会看到幼儿在商讨,他们在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交往,正是在这玩玩闹闹、争争吵吵中发展了幼儿口语表达、协调合作、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

四、利用环境材料的媒体因素转嫁指导

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环境和材料来实现的,材料不同,幼儿的操作方法不同,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也就不同。区域环境的创设与材料的提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结合教育目标为各个区域提供丰富的材料,促进幼儿与环境的充分互动,从而获得发展。

篇2

1、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极少数教师不能很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除了教书外,对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不关心或不够关心,特别是对后进生缺乏耐心和爱心。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听之任之,不去主动纠正和帮扶。

2、师表意识淡薄,言行失范。当学生不听话时,有些教师采取歧视讽刺挖苦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如罚站、罚抄课文等,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上课时,有的教师抽烟,有的教师打手机,有的教师甚至说脏话,还有的教师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等等,在学生中造成极其恶劣影响。有的教师没收了学生的东西占为己有。有的教师在排学生座位上排关系位、人情座。有的教师对学生出现思想、学习、行为等问题时,不是积极想办法解决,而是动辄将家长叫来,对其训斥,说的话很难听,致使家长不敢到学校开家长会。有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好恶不能公平对待学生,厚此薄彼,让学生、家长不满意。有的教师向学生推销与学业无关的书籍或参考资料,托学生家长为自己或亲友办私事,或收受礼物、接受学生家长宴请。更有少数教师大搞有偿家教等等。

二、 依据调查结果分析,影响师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对教师职业认识失误。少数对教育工作者承担的神圣职责和义务认识不足或错误。因而把教师职业看做是谋生的手段,不安心教书育人、传道授业,也不注意为人师表,缺乏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爱岗敬业精神,从根本上缺乏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职业道德。

2、市场经济对教师的负面影响。少数教师受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上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种种压力,因而心理失衡,在价值取向上出现错位,在行为上违规。

3、缺乏对教师师德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一是对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缺乏严密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致使不能有效地监督、约束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二是对教师师德有效的评价体系尚未形成或不够完善,软性指标多,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只要没有违法乱纪或明显违规也就无碍大事。

三、加强与改进师德建设的思考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教师队伍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提供了依据。笔者认为,加强和改进我市师德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提高认识,即提高对加强师德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要充分认识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也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响者、美德的体现者。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重要而持久的影响。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教师不仅需要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从而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必须充分认识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对于塑造教师形象、树立教师威信、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作用;树立师德为先的观念,像抓安全、抓教学质量一样抓好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同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学校师德教育活动的指导和督查力度,避免在师德教育上走过场、装样作秀。

2.树立典型,即树立身边的典型形象,以活动为载体,以点促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有效的途径是正面引导、树立典型、辐射带动,最终达到全员提升。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开展学习先进活动,学习和宣传身边涌现的优秀人物和优秀事迹,并定期进行优秀教师的评选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引路作用,使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通过比、学、赶、帮、超,实现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和飞跃。

3、德能统一,即既要注重师德,又要注重师能,做到两者统一、相互融合。德高为范,业精为师,师德和师能是共生共存的统一体,没有师德,即使师能再高,也不能教书育人,同样,如果没有高水平的业务素质,空谈师德,也无法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德能两者统一,缺一不可。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师德问题,是由师能问题引发的,如有些初为人师的青年教师,由于教育教学经验不足,遇事不冷静,或者缺乏正确处理复杂的教学问题的能力,导致了行为失控。所以,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要渗透在各种教研活动中,从师德与师能相互融合的角度来进行。

篇3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活动,幼儿通过自己操作投放的材料来感知和获得知识的自主性活动。因而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比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的集体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更加重要。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指导是有别于集体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式指导的,也就是从活动的台前到后台,从一个引领者变成一个尊重幼儿意愿的支持者和推动者。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幼儿探索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有利于正确指导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孩子。

一、注重投放材料的层次性

幼儿游戏开展的好坏直接受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影响。所以教师在投放区域活动材料的时候,特别要注意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年龄特点以及最近发展区来投放。小班幼儿喜欢模仿,爱好是玩游戏,经常对一个玩具爱不释手,也会因为一个玩具和其他幼儿争执不下。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满足幼儿积极探索动脑学习的欲望,在材料投放时我故意增加了材料投放的数量。在乐乐超市,我提供了多种玩具,在美工区提供多个幼儿喜欢的彩色泥巴及绘画彩笔、彩色纸张、油画棒等材料,避免幼儿之间发生矛盾。如:在科学区针对小兔子喜欢吃什么,小猫喜欢吃什么为目标,我投放了两组材料,一组是蔬菜、萝卜;一组是鱼。这样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进行选择,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幼儿操作情况随时进行不同的指导与帮助,使幼儿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要给幼儿创设不同的环境,带领幼儿到不同的场合,给予充足的操作游戏时间,教师还要善于了解幼儿在当前游戏的需要,观察幼儿特点,及时为幼儿提供各种适宜的玩具材料,让幼儿主动探索、发现和学习,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在玩中找到答案,巩固经验,从而解决问题,丰富幼儿相关生活经验。教师要特别注意在投放材料时与幼儿日常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注重在区域活动中的观察对象及策略

在游戏开始前,首先要进行观察,观察是基础,也是幼儿游戏的前提。

(一)观察从材料出发

作为一种新材料的投放前期,最为关注的就是这一材料在与幼儿间的一个兴趣是如何引发,寻找到幼儿与材料两者之间的兴趣碰撞点,观察到材料能与幼儿良好互动,能让大部分幼儿自我参与其中,这就是适宜的材料。

(二)观察从幼儿出发

组织一项活动,教师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指导幼儿,了解幼儿的特点,对幼儿进行详细的观察。观察是为了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观察了解所有投放的材料是否是幼儿喜欢的,是不是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相符合,是不是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不但要注意观察幼儿在做些什么,更要着重观察幼儿到底是怎么样玩的。小班幼儿社交往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差,不会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对这样的幼儿单独指导,观察每个幼儿在活动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这样就会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才能更好地指导幼儿。

三、注重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方法

要使游戏顺利开展,教师的指导是最主要的。

(一)教师要做一个参与者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特别强调,生物体不仅依赖环境,也要对环境作出积极的反应和“回答”,而这就要依赖于生物体自身的积极性。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环境中的奥妙,教师就应积极主动地引导和参与其中,努力地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兴趣,带动孩子们积极地参与、探索和思考。因环境不同,教师参与的活动也就有所不同。

1.平行参与:小班幼儿相对来说年龄比较小,操作技巧和能力相对薄弱,教师主要是给幼儿起到一个示范作用。如美工区投放了大量的花生壳和核桃壳等,幼儿在那里想象不到要做什么,只是玩弄物品,对于要拿这些材料设计什么样的造型缺乏经验,那么教师可以拿这些材料来创作作品,幼儿看了以后也就会模仿着去做。

2.合作参与:在游戏活动中,教师也可根据需要扮演一个角色参与幼儿游戏活动,就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师要“变成孩子”,与孩子共享欢乐。小班幼儿不会和其他幼儿进行合作游戏,只是习惯于自己独立的玩游戏。如表演区的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已经了解大灰狼是个坏人物,所以都不愿意扮演大灰狼,这时教师就可以扮演大灰狼参与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来,并根据游戏开展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3.指导性参与:幼儿园区域活动要求幼儿不能过分放任自流,提倡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材料进行活动,这时教师可以进行巡回指导,使游戏活动深入开展。如科学探索区中放了各种颜色的纸绳子,教师提示幼儿思考用这些绳子能编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同时要求幼儿把编出来的物品粘贴在纸上就形成了漂亮的图案,这样就激发了幼儿创作的兴趣,达到了自主探索的目的。

(二)教师要做一个引导者

篇4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clinical effect of Chiho capsule treating menstrual disorder caused by intrauterine device(IUD)with Chinese patent medicine.[Methods] 100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Chiho capsule. The menstrual after treatment was compared with which before treatment. [Results] The conspicuous effective rate was 54%,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1%. [Conclusion] The Chiho capsule is an effective medicine for menstrual disorder caused by IUD.

Key words:Chiho capsule;intrauterine device(IUD);menstrual disorder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女性避孕工具,以其安全、简便、长效、经济、实用等优点而被广大育龄妇女所接受。但是部分妇女置器后会引起月经失调。对本病的治疗西医并无明显优势,而中医治疗月经失调传统经验丰富,本文就近年来使用中成药致康胶囊对本病的治疗作一些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中医辨证属血瘀、血热者。症状:放环后月经过多,较原来增至2倍或以上,色红或色紫有块;经血下行不畅,甚至淋漓不净,经期超过7d以上至数十日不尽,伴或不伴腹痛,白带多色黄臭味,烦躁面红口干,舌红苔黄,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边有瘀点,脉弦或滑数,病程1个月至10年。治疗前需常规超声检查,以了解子宫情况及宫内节育器位置是否异常。必须排除盆腔疾患、卵巢疾患、子宫疾患,如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常规消毒后做妇科检查,排除阴道及宫颈疾病。血常规检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出血,如血小板减少、血液病等。以上5项症状符合2项和以上者纳入观察对象。

1.2 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门诊就诊的患者共100例。所有观察者采用致康胶囊口服:1次4粒,3 次/d,共服1周为1疗程,经治疗3个疗程无改善者改用其他治疗措施。未服完3疗程者不纳入统计。

1.3 疗效判断[1]

治愈:经量经期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3个月经周期以上不复发。显效:经量经期虽恢复正常,但不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全身症状有明显好转。有效:经量减少,经期缩短,全身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变,甚或加重。

2 治疗结果

治愈:16例,病程在1年内11例,1~5年4例,5年以上1例。显效:33例,病程在1年内21例,1~5年8例,5年以上4例。有效:42例,病程在1年内31例,1~5年7例,5年以上4例。无效:9例,病程在1年内4例,1~5年1例,5年以上4例。显效率为54%,总有效率91%,其中69%是病程在1年内的,病程1~5年占有效的21%,病程5年以上占10%。

3 讨论

篇5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16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539-02胆管结石为肝胆外科的一种疾病,过去主要的治疗方法为开腹手术,虽然有较为广阔的视野,但是有较大的创伤,不利于术后恢复,而且出现残余结石的几率较大。而采用腹腔镜和胆道镜的方法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不仅能够使结石较大程度的去除,而且由于该种方法创伤较小,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71例胆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采用两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71例胆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39例,21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范围:22-79岁,平均年龄56.4岁,病程:0.7-14年,平均病程6.1年。对照组32例,18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范围:24-80岁,平均年龄57.1岁,病程:0.8-13.5年,平均病程6.4年。两种患者的基本情况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实验组方法选择腹腔镜和胆道镜的方法进行联合治疗。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选择平卧的姿势,进行气腹的建立和穿刺套管之后,选择头高足低的,要求右高左低。医生在患者的左侧,首先选择腹腔镜进行胆囊的切除。然后使用抓钳,将十二指肠的韧带右侧进行提起,再使用电钩进行切开,将胆总管暴露出来,切开0.6-2厘米,若胆总管中的结石较大,要对切口进行适当的延长。对于胆管切口周围的结石,可以使用弯钳进行取出,将取出的结石放在胆囊的标本袋中。对于其他部分的结石选择纤维胆道镜进行取石。把胆道镜进行套管的转换,然后放入腹腔中,通过胆总管切口将胆道镜放入肝总管、胆总管和左右的肝管中,对于泥沙样的结石直接使用水进行冲洗即可,对于不能顺利冲出的结石,使用网篮进行取石。或使用尿管对胆道进行冲洗,然后使用吸引器或者专用钳进行进行取石。在胆总管和肝总管中较大的结石,要先使用胆道镜进行探查,然后使用活检钳进行碎结石,然后反复冲洗,选择套石篮将结石取出。再使用胆道镜对左右的肝管进行检查。再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胆总管切口的缝合或者T管的引流术,在手术后要在腹腔温氏孔处进行引流管的放置,3-5天后拔除。

1.2.2对照组方法该组患者选择开腹的方式进行治疗,进行全身麻醉的方法,在右肋的缘下或者右上腹的直肌处进行切口,将结石取出后进行T管的引流术。术后对患者采用抗感染的药物使用。

1.3统计学分析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有39例患者,1例患者出现残余结石,结石残余率为2.6%,没有并发症的情况,发生率为0;对照组有32例患者,13例出现了残余结石的情况,结石残余率为40.6%,有12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发生率为37.5%;具有较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两组患者都有较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胆管结石为常见疾病,在传统的开腹手术中,虽然具有视野较好的优点,但该种手术的结石残余率较高,而且还会出现较高的并发症[1]。对于一些老年患者,在开腹的过程中,由于手术时间长而且出血量较高,会增加手术的危险性[2]。而通过医疗技术的发展,将腹腔镜和胆道镜的技术联合起来对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微创,对周围的脏器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且结石的残余率较低,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3]。胆管系统较为复杂,要想对胆管结石进行彻底的清除,就必须使手术者较为清晰的看到患者胆管内的情况[4]。胆道镜可以进入胆管内,对胆管进行扩张,然后进行取石,胆道镜的优势是任何器材都无法取代的。在手术的过程中再联合腹腔镜的使用,能够将结石进行彻底的清除。因为采用胆道镜,能对结石的形状、部位、大小进行较好的观察,若胆管较为狭窄,能够进行同时处理。在腹腔镜对胆囊的切除手术中,增加胆道镜的使用,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结石残余,在实验组中只有1例患者出现了结石残余的情况,而且由于该种手术的微创性,不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养,没有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而对照组有13例患者出现了残余结石,有12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两组效果差异过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更加说明了腹腔镜和胆道镜结合治疗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腹腔镜和胆道镜进结合对胆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具有结石残余率降低、并发症减少、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方面的优势。因此说明该种方法安全,有效,值得更广泛的人群进行使用。

参考文献

[1]石景森,禄韶英.胆道外科微创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6(11):113-114.

篇6

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改变了人们对于教育的价值观念,对幼儿园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在以往的幼儿园教学中,都是以集中教学为主,随着幼儿教育的改革,游戏成为幼儿学习得主要方式,因而幼儿园区域游戏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发展正向着更高水平发展,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所以作为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组织者,对游戏的观察与指导作用巨大。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内涵分析

(一)对幼儿的帮助作用

区域活动在幼儿园的展开,使得幼儿学习不再是单纯的灌输,而是幼儿借助活动材料进行主动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幼儿借助活动材料进行的探究活动。因此区域活动游戏中是以尊重幼儿差异教育和个别化教育为前提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幼儿的学习特点,接受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所以区域活动学习是最受幼儿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幼师对幼儿成长的重要影响作用

在幼儿园的区域会活动中,只有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和操作技能的培养,才能使幼儿对事物的对待方式有良好的思维方式以及行为举止。幼儿园为了对幼儿进行更好的培养,就必须对教师进行严格要求,使教师的职业水准有所提升,重视幼师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产生的重要影响作用。该项活动,不论从何种角度来看,对幼儿、幼师、家长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幼儿园要充分的给予重视。

二、区域活动中幼师指导的重要性

(一)有益于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在幼儿园进行的区域活动当中,幼师对幼儿的指导帮助可以唤起幼儿的参与热情,活动中,幼儿与幼师的互动明显增多,幼儿更加能够感受到幼师对自己的关爱,提升幼儿的参与热情。

(二)有利于推进幼儿获得知识以及经验

在活动中,可使幼儿获得更多的知识以及学习生活经验。通常情况下,幼儿园对活动的设计是遵循幼儿实际的特征以及成长需求特别定制的。在自由活动中,幼儿可快速的对操作技巧牢记并且灵活运用,从活动中获取相关知识以及生活学习的经验。例如:在摆积木的游戏活动中,幼儿对积木的摆设,不会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这时,教师可适当介入,与孩子共同游戏,同幼儿进共同设计,引导幼儿将积木摆成自己想要的造型,提升幼儿建构能力和空间设计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三、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幼师的指导策略

(一)区域活动指导的原则

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如果离开教师的正确指导,区域活动的开展将失去其教育价值。为了让孩子进行有效的区域活动,教师要在充分观察幼儿活动的基础之上适当地介入,遵循“观察在前,介入在后;分析在前,指导在后”的原则,教师从而成为幼儿区域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使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标的自主的活动。

(二)组织幼儿验游戏,要进行前期经验建构。

幼儿在游戏时,如果]有前期经验的建构,可能幼儿在该区角游戏,由于经验的欠缺,造成幼儿游戏兴趣减弱。例如:在角色游戏区进行《健康医院》的区域活动时,活动的目标是使幼儿认识基本的医疗器械,理解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并且要讲卫生。活动前,教师要将医疗器械,听诊器、体温计、医院标志等摆放好,让幼儿自己选择医生、护士、病人的角色,鼓励幼儿彼此之间有爱的进行活动,如果在角色选着上孩子存在分歧,教师可以适当的介入,帮助幼儿完成角色分配。在活动中,要将生活当中的常识道理,通过活动渗透给幼儿,使他们对医生护士的恐惧心理慢慢排除,并且知道讲卫生是一个对自已有益的良好喜欢,可有效预防一些疾病。

(三)区域活动中幼师的指导要多观察,进行因材施教

在进行活动时,幼师要对幼儿进行多方面的细致观察。例如:在剪纸的活动中,有些幼儿的动手能力强,有些幼儿的动手能力稍微弱一些。因此,教师在活动中,观察幼儿之间的不同区别,以便在之后的活动中,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实施不同的帮助。有些幼儿喜欢汽车,但其动手能力比较差,这时教师要对其进行示范操作,慢慢手把手帮助其进行操作。有些幼儿的动手能力较强,喜欢剪一些小动物,这时幼师要将操作的技巧向幼儿进行展示,更多的引导幼儿自己进行思考,提高思维能力。此外,幼师还要对幼儿的兴趣爱好进行了解,利用兴趣爱好引导幼儿学习,完成区域活动指导。

(四)区域活动观察要有目的和针对性

幼儿活动区不一样,那观察的目标也不一样,不管什么游戏,一般而言,观察主要是观察活动中的幼儿。在不同的区角 ,我们要找到观察的重点,比如在建构区我们主要观察孩子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他们喜欢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怎样使用他们所选择的材料,能否灵活处理材料不足的问题等等;角色区,我们则要去观察他们的角色分配时是否发生矛盾,游戏时,幼儿有无角色意思以及他们扮演角色的水平等等。

结束语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设置,对于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有关键性的作用。现在,家长越来越注重从小对孩子的全面培养,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带来了压力和更大的使命感。因此,教师首先要将自身的能力进行提升,针对幼儿不同的学习特点,实施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区域活动开展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提高幼儿的智力水平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612;G61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3-0065-01

在幼儿园教育中区域活动占据着重要地位,其教育成效直接影响了幼儿分享、交际、创造、合作等能力的发展情况,甚至决定了幼儿个性是否能充分发展。为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借助一定的观察与指导策略,及时了解幼儿的表现情况,并给予其恰当的指导,以促进幼儿艺术教育目标、语言教育目标、健康教育目标的高质量实现。文章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称《指南》)为背景,研究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观察与指导的实践做法。

一、依据《指南》要求灵活选用多样化的观察策略

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是其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合理指导的依据与基础,有助于指导效果的提升。但是,由于幼儿思维形式、活动能力、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他们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方式与表现形态也不尽相同,需要教师通过多个层面、多个角度的细致观察才能有全面的了解。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特点及具体的观察需求,灵活选用多种形式的观察策略,尽可能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有客观而翔实的了解,从而为教师制定指导策略提供有效依据。在实际操作中,有效而科学的观察策略主要有三种:一是直接观察策略。这是幼儿区域活动中最常用的观察策略,其具有操作简单的特点,并且运用直接观察法可收集到最为原始、直接的观察结果。二是清单观察策略。指的是借助列出清单的方式对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具体行为实施详细的观察,其具有全面性与针对性的特点。三是系统观察策略。需要教师将观察到的情况做记录,并借助对记录结果的分析得到更为系统的观察内容,以实现观察与有效指导相结合的目的。

二、《指南》背景下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多角度、多层面地对幼儿进行观察,获得了第一手的观察结果,在此基础上应深度分析出现这些结果的原因,并依据《指南》的相关要求,及时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策略,科学地指导幼儿的区域活动,以确保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得以快速发展。

1. 尊重幼儿个性特点,巧用差异指导策略

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应始终遵循与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与发展规律,在推动幼儿共同发展的同时顾及幼儿的个性发展,尤其强调“关注幼儿个性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特点,针对不同认知、不同能力、不同性格的幼儿对其采取差异化的指导策略,以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在区域活动中愉快轻松地提升能力、学习知识。比如,在“制作一顶小花帽”的区域活动中,部分幼儿小手十分灵巧、想象力也很丰富,会将卡纸两段折合在一起的位置用胶布粘好,并在圆筒的一端粘上另一张卡纸,很快就做成了一顶可爱的小花帽。但是,在同一个区域活动中,有的幼儿在摸索了二十多分钟后依然什么也做不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引导幼儿想象一下帽子的样子,并告诉他们通过哪些步骤可以做出帽子,从而使幼儿可依照教师的提示完成作品。只有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特点,才能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区域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并在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以后的区域活动。

2. 依据幼儿活动情况,采用随机指导策略

在幼儿区域活动指导策略中,随机指导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指导方法,属于语言类指导策略的范畴。将随机指导策略应用到幼儿区域活动中,可有效提高幼儿的探索兴趣。在实际的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巧设疑问。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对事物的探索尚处于较浅层次,只有在有效的引导下才会继续对事物开展深层次探究。二是当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遇到一些难题时,教师应及时出手相助,为他们突破难题提出可行性建议,并鼓励他们只要坚持探索就会有更多有趣的发现。只有这样,幼儿才能信心满满地投入到新事物的探索活动中去。同时,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应用随机指导策略指导幼儿活动时,应确保自己的指导“点到为止”,不可直白地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告知幼儿,以培养幼儿探索新问题的勇气与信心。

三、结束语

《指南》对幼儿区域活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这就需要教师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对幼儿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观察,并依据具体的观察结果有针对性地优化活动内容与活动方式,以指导幼儿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区域活动中,从而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最终为每个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博.现代幼儿教育观念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篇8

一、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1993年l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这一概念的界定是:“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样的身份决定了国家和社会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的高要求。特别是面对青少年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在品格上还不成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他们的文明习惯的养成,都会受到教师人格力量的感染和言行举止的重要影响。一位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将对学生的成长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师以德为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基于新形势下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和原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国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于2008年重新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引起教育界及其他社会各界对教师职业道德内涵和外延的争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研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新《规范》实施后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为更好地促进《规范》的落实,以及提高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事实依据。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主要结合新颁布的《规范》中涉及的教师应处理好的四种关系(即教师与教育事业、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过程中,教师的师德观念和基本素养的建设状况作为维度编制问卷,问卷中试题的类型分为三种,有单选题、多选题和排序题。调查对象为来自辽宁省内的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锦州、营口、阜新、辽阳、铁岭、朝阳、葫芦岛共十三个市的中小学教师,主要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2份,有效回收率92.4%;其中,城市学校占71.19%,农村学校占28.9%;高中教师占25.8%,初中教师占24.9%,小学教师占37.8%,其他(职高教师、副校长、德育主任、教务主任、科研主任)占11.5%;工作年限在15年以上的占48.3%,6~15年的占42.6%,5年以下的占9.1%。同时,辅之以访谈法,就有关新《规范》的要求,对26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

二、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目前师德建设中,我们确实能够发现一些教师表现出的职业热情和努力工作的劲头,学生及学生的家长还是认同主要依靠教师的辛勤工作,学生完成了学习的任务,获得了各个方面的成长;学校领导认同主要依靠教师完成了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合格人才等遵循《规范》要求带来的良好的认可度。但与此同时也发现了在教师在履行《规范》要求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其中主要原因是《规范》中所提出的各层次的要求与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之间存在着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师对师德的价值有清醒的认识,但在工作中却难以践履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非常重视师德建设。但是,实际工作中,却出现了很多教师不能认真履行《规范》要求的现实。

首先,教师们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与作用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有95.9%的教师了解应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有75.8%的教师认为,做好教育工作,重要的是“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95%教师认为在从教之前经过系统的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训,对其以后胜任很重要;93%的教师认为在任教期间,有关部门或学校专门组织有关职业道德方面的学习或培训很重要;有96.2%教师认为师范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对其今后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掌握和遵循非常重要;有86.6%的教师认为教师应当成为社会群体中的道德榜样;95.3%的教师认为教师群体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教师工作的职业声望非常重要;有99.6%的教师认为教师良好的职业行为表现,对学生的成长很重要;教师的职业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影响,按影响的大小进行排序:89.4%教师认为选择道德成长、57.5%教师选择审美情趣;26.3%选择学习成绩;您认为教师职业目前在社会上的地位:45.8%的教师认为目前还一般,但提高的趋势明显、只有14.1%的教师认为较低。以上结果反映出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对职业道德的价值和其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作用的认识是正确的,能够把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作为树立教师形象和立身处世的首要因素。

其次,学校或者师资培养与培训部门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有61.6%的教师选择在当教师之前(包括在师范院校学习期间)经过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系统培训;有95.7%的教师选择任教师期间,教育行政部门或所在学校专门组织过有关职业道德方面的学习或培训;有67.6%的教师选择学校或有关部门组织过学习和讨论新修订的《规范》。上述结果反映出各相关部门通过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重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有助于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水平。

第三,目前教师职业道德现状不尽人意。调查结果显示,有28.9%的教师对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状况不满意,满意的只有6.7%,基本满意的64.4%。可见,对于多数教师来说,对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缺乏自信。

调查结果显示,有41.5%的教师认为我国《规范》没有得到很好贯彻执行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应的表彰和惩罚措施与之配套,30.7%的教师认为职业道德规范本身不健全,缺乏真正的指导作用,14.7%的教师认为向教师宣传的不够,13.2%的教师认为教师的道德修养水平不高。以上结果反映出广大教师对《规范》本身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认识不清,缺乏践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调查结果显示,在“您是否曾经存在这种意识,在工作中应按照《规范》要求自己,而在家庭或生活的其他领域中,应当遵循另外一套道德规范或行为准则?”问题中,有20.3%的教师选择存在这种意识、31.6%的有一些这样的意识倾向;有60.9%的教师认为现行的《规范》对大多数教师的教育行为起到较好的规范和约束作用、25.9%的教师选择对一半左右的教师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有82.7%的教师认为实际遵循的真正约束自己工作行为的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来源于个人的道德修养、只有34.8%的认为来源于工作中学校或有关部门的要求和培训。以上结果反映出不少教师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自律,而忽视道德的他律,将道德和职业道德割裂开来,忽视了道德规范的制约和导向作用。

调查结果显示,76.8%的教师因领导处理问题不公平,偏袒于某些人、69.3%的因领导工作作风不民主,遇事不能与教师沟通和商量等问题而与领导发生矛盾;76.6%的教师不能公平地对待学生;56.7%的教师接受学生或学生家长的礼品;76.0%的教师认为教师间因晋升职称、工资以及分配奖金和住房等原因发生矛盾;48.4%的教师认为工作中,之所以不能处理好各种关系的主要原因是找不到被大家认同的处理这些关系的行为准则;32.8%的教师认为2008年修订的《规范》太理想化,很难完全照着做;92%的教师认为与学生家长发生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家长偏袒自己的孩子,带着某些偏见向教师提出批评意见。以上结果反映出很多教师在工作中还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教育事业整体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与学生、学校领导、同事、家长之间还存在着很多矛盾。

从上述调查反映的问题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与践履之间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任重而道远。

2.教师有尊重学生的意识,但缺乏尊重学生的行为

调查结果显示,在组织教学和管理班级时,您是否看重教师的权威:68.9%的教师认为注意树立教师的权威形象,偶尔也能听听学生的意见,19.2%的教师不太看重教师的权威;有人讲“学生学与不学是他们自己的事,教师没有必要为此承担责任”,这种观点78%的教师不赞同。64%的教师认为“对讽刺、挖苦学生的行为”是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应坚决避免,34.8%的教师认为生气时难免出现,可以原谅,只有1.3的教师认为这是一种十分必要的教育手段;78.4%的教师认为当学生在公开场合对您的观点或要求提出质疑时,愿意与学生共同讨论;61.8%的教师完全由学生采取民主投票的方式选出班级干部;在按照教师认定的恶劣程度选出4项最恶劣的教师行为问题中,有72.7%的教师选择对工作不负责任、66.7%的教师选择经常讽刺、挖苦、歧视学生、58.7%的教师选择打骂或变相体罚学生、53.9%的教师选择不能公平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以上结果反映出绝大多数教师能够正确地认识到应尊重并公平地对待教育对象。

但是,调查结果还显示,在按照教师行为发生量或者发生频度的大小选出教师认为发生量或发生频度最高的4项问题中,有76.6%的教师选择不能公平地对待学生、60.8%的教师选择对个人的言行举止要求不严、56.7%的教师选择接受学生或学生家长的礼品;47.6%的教师选择对工作不负责任;在是否有给支持或帮助过您工作的学生,在考试成绩方面给予适当的照顾这样的想法问题中,有73.7%的教师从来没有过,经常有的是2.2%、偶然有的是24.2%;84%的教师选择曾给予他喜欢的某类学生以更多的关注和更多的发展机会。关于教师与学生发生矛盾的主要原因:72.5%的教师认为学生在纪律或学业等方面表现太差,教师忍无可忍,对其进行强烈的批评或其它形式的处罚,从而引发矛盾或冲突、59.7%的教师认为有的教师处理问题的方式简单、粗暴,引起学生不满、40%的教师认为学生不尊重教师,引起教师的反感。以上结果反映出很多教师在工作实际中,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关心与爱护,不能够做到尊重学生或公平地对待学生,有违《规范》的要求,引起师生间的矛盾,伤害了学生也伤害了教育。

3.教师期望和谐奋进的工作氛围,但缺失合作意识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是否认真备好每一堂课问题中,26.3%教师能做到、66.3%教师基本上能做到;在教育工作中,之所以不能处理好各种关系,主要原因是:48.4%的教师认为找不到被大家认同的处理这些关系的行为准则、28.9%的教师认为学校或教研室风气不正;教师与教师发生矛盾的主要原因:76.0%教师认为是教师间在晋升职称、工资以及分配奖金和住房等方面发生了关系各自切身利益的冲突、71.6%教师认为是有的教师本位主义倾向严重,遇事只从自己的工作或所领导的班级利益出发,不考虑全局、56.5%教师认为为了在工作竞争中争得较好名次,不互相支持与合作。以上结果反映出教师们能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期望有一个良好的学校和教研风气,不认同个人本位主义等,均表现出努力做好工作的良好意识。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们在工作中取得成绩受到表扬时,经常面临的情况是:59.8%的教师认为多数人采取漠然的态度、32.4%的教师认为大家真诚向您祝贺、学习。当其他教师在学生中散布贬低您的言行的态度是:49.9%的教师不予理睬、43.3%教师虽然痛恨,但一般不采取同样的方式反击,而在教师群体中寻找解决的办法;面对当前升学压力,教师间的相互支持和合作:46.2%的教师认为以互相支持和合作为主,在少数方面竞争、28.7%的教师认为以竞争为主,互相支持和合作的空间和范围极小、只有17.5%的教师认为完全可能进行全面的互相支持与台作;在教学或班级管理上遇到困难时,首先想采取的办法是:45.8%的教师选择自己认真思考,摸索解决的办法、40.4%的教师请与此相关教师或者教研室的同志会诊、帮助解决。以上结果反映出当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困难时,多数还是依据自己的经验去解决;取得成绩也多半靠孤军奋战,难以提升层次。教师这种缺乏合作意识状况的改善,还要期待社会和学校为教师创设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建立科学、可行的竞争机制和保障机制,形成教师职业道德提升的安全的、健康的环境。

4.教师渴望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却没有很好沟通

调查结果显示,81.6%的教师把主动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看成是教师的一种义务;当家长对其子女的教育方法或者管理班级的方式提出意见或建议,25.7%的教师非常欢迎家长提出意见、67.6%的教师认为可以与家长讨论、交流、只有1.3%的教师非常反感,立即反击或作出解释;有人建议学校中的每个班都应成立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65.2%的教师认为想法是好的,现在还实行不了、32.2%的教师认为应当立即推广实施。当您本人或您的家庭遇到困难,而您学生的家长又有能力解决您或您家庭的困难,您采取的办法是:9.3%的教师选择顺理成章地找这些学生的家长帮助解决、38%的教师选择坚决避免找这些学生的家长、18.4%的教师选择如果学生表现好,可以找他们的家长,如果学习表现不好,就不找他们的家长、34.3%的教师选择实在没办法时,只好硬着头皮去找。以上结果反映出大多数教师能够正确的认识和处理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期望和家长积极配合共同教育好学生。但是个别教师还存在一些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有的教师经常把犯错误的学生的家长找到学校,进行批评、训斥,36.5%的教师认为方法不对,但出发点是好的,可以理解、36.3%的教师认为不应该采取这种态度和方法、27.2%的教师认为对有些类型的家长必须采取这种方法;教师与学生家长发生矛盾的主要原因:92%的教师认为家长偏袒自己的孩子,带着某些偏见向教师提出批评意见、87.9%的教师认为家长与教师间沟通太少,互相不理解、68.2%的教师认为有些家长对子女不负责任,不能配合学校工作;与家长沟通最常用的方式:87.9%的教师打电话、26.6%的请家长到学校来;在您认为发生量或发生频度最高的教师行为的问题中,56.7%的教师选择接受学生或学生家长的礼品、22.9%的教师选择以不友好的态度对待差生的家长。以上结果反映出有很多教师对自身角色的价值定位和工作定位不够准确,不能够正确的对待家长、缺乏与学生家长进行良好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导致沟通障碍。

篇9

凯时注射液是以脂微球为药物载体的静脉注射用前列地尔(前列腺素E1)制剂,由于脂微球的包裹,前列地尔不易失活,且具有易于分布到受损血管部位的靶向特性,从而发挥本品的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另外,本品还有稳定肝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因此,凯时注射液临床应用广泛。我科使用凯时注射液治疗者均为糖尿病病人,据赵通洲[1]报道凯时注射液能促进糖尿病足的愈合,据张吉[2]报道凯时注射液能明显的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因此,凯时注射液在我科为常用药。常见的静脉炎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也容易导致病人对我们护理人员的不满,导致护患关系的恶化,因此,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到2009年8月在我科使用凯时静脉治疗的糖尿病病人100例,其中男患者56例,女患者44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56岁,均为外周静脉弹性良好,本次使用凯时静脉注射前一个月未静脉注射过任何药物。

1.2方法

遵医嘱将患者依照凯时注射液用药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均为首次注射该药。观察组将凯时注射液10μg加入0.9%的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1小时内滴完;对照组将凯时注射液10μg加入0.9%的生理盐水20ml中,静脉推注5分钟左右推完。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有无出现静脉炎。

2结果

通过对此两组100例患者进行观察、比较,其结果如下:观察组有13例患者在注射过程中或输液结束后,出现注射部位疼痛,并且由注射部位开始沿血管走向的皮肤出现一长约15~25cm不等的条索状带的表面发红、局部有压痛现象,一般持续30~60min后能自然恢复,未发现全身症状。上述13例发生静脉炎者,其中2例放弃凯时治疗,余11例改为静脉推注后,无再发生静脉炎。对照组:未发现有患者出现皮肤条索状带发红,仅2例患者自诉凯时注射液推注时注射部位有轻微的疼痛,要求减慢推注速度后疼痛缓解。

3护理

3.1 药物护理

应用凯时注射液需单独配制,避免与其他药品混合使用,而且储藏时应避光,保存温度0~5℃,避免冻结,如超出以上条件,脂质微球会破裂而影响疗效[3]。又因本制剂对血管壁有刺激,有时会出现对注射部位的不良反应,如出现血管疼、血管炎、发红、偶见发硬、瘙痒等,所以一般采用生理盐水配制滴入,现用现配,药物配好后需在2小时内输入病人体内。

3.2静脉炎护理

在用药的同时向患者说明此药的药理作用及有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减少患者的顾虑。如发生静脉炎,一般不用处理就可以自行恢复,若症状严重者可进行湿热敷,一般用湿热毛巾进行热敷,每次20分钟,一天4次,并避免再度穿刺已发炎的血管,且须等到发炎血管症状完全消失并恢复弹性方可使用。

4讨论

凯时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药物,临床应用较广,尤其我区,但根据王曾[4]报道,在临床使用中约30%的患者静脉点滴凯时注射液后会出现静脉炎。据我们有限的临床观察也发现静脉点滴凯时有26%的患者会出现静脉炎,而静脉推注则无发现。这表明改变液体输入方式可能会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及保护血管,避免患者产生恐惧不适,增加对护理工作的信任感。但由于我们只是做了很有限的观察,样本量较小,方法简单,没有具体观察滴速与静脉炎产生的关联等,存在一定的干扰因素,其临床指导意义有待进一步分析、验证。

参考文献

[1] 赵通洲、曾龙驿、张国超 等.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初步观察[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1,2:108~109.

篇10

中图分类号:F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038-03

一、引言

方差分析是检验多个总体均值是否相等的统计方法。当要判断分类型自变量是否对数值型因变量有显著影响时,可以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例如,要判断不同种化肥对农作物的产量是否有显著影响、不同生产工艺对产品的质量是否有显著影响、不同的培训项目对员工技能提高是否有显著影响等,都可以考虑通过方差分析对问题进行研究。

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检验方法,方差分析采用检验统计量进行显著性检验。虽然方差分析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但不少的使用者并不十分清楚为什么采用检验进行方差分析。所见到的文献几乎都把方差分析中的检验仅作为一种统计工具予以介绍,而并不对方差分析中之所以采用检验的原因进行解释。笔者目前还没见到关于方差分析检验推导过程的中外相关文献或资料。

作为一种科学的统计检验方法,方差分析中采用检验统计量肯定有其非常严谨的推导过程,这是勿容置疑的。但或许正是由于其推导过程过于严格和复杂,从而鲜有文献资料对其给以说明和推证,只是把检验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做法施加于方差分析过程。

本文笔者通过思考,尝试找到一种关于方差分析检验的推导方法。在整个推导过程中,所采用的都是一些基础性的统计知识,并掺插着对统计学问题的直觉认识。所以,笔者所采用的推导方法并不复杂,很容易让方差分析方法的使用者明白使用检验统计量的个中缘由。本文第二部分再现了这种推导过程。但有别于原本的方差分析推导过程所应具有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本推导过程中的个别环节可能还值得进一步推敲。希望能与读者进行相关交流和探讨。本文的第三部分提供了一个用方差分析进行产品改良的商业案例,用以展现方差分析的具体过程和应用价值。

二、对方差分析检验统计量的直觉推导

(一)方差分析基本内容

方差分析是要判断分类型自变量是否对数值型因变量有显著影响。分类型自变量代表着某种影响因素或称为因子。影响因素以某一水平作用于若干个体对象上。所有可能被因素施以某一(水平)影响的个体构成一个相应的总体,而所观察到的受到因素某一(水平)具体影响的所有个体构成一个观测样本。这样,如果某一影响因素具有k个水平,意味着分类型自变量可以取k个不同的数值,因素k个水平下的观测值共构成k个对应样本。

若考察单一因素不同水平的影响,样本观测值的数据结构如下表1所示。影响因素第i水平下有ni个观测值,即第i个样本包含ni个个体。个体总数n=n1+n2+…nk。来自第i个总体(水平)的第j个观测值为xij。

根据以上数据结构,可以计算出如下统计量:因素各水平下观测值的均值xˉi、全部观测值的总均值x=、总误差平方和SST、组间误差平方和SSA、组内误差平方和SSE。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SSA和SSE分别除以各自的自由度,进一步计算出组间均方以MSA及组内均方MSE。

方差分析要根据k个样本提供的信息判断k个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若k个因素水平所对应总体的均值分别为μ1,μ2,…,μk,则方差分析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可陈述为:

H0∶μ1=μ2…=μk H1∶μ1,μ2…,μk不全相等

对假设进行检验的统计量为:

F=■~F(k-1,n-k)

此为F统计量。其中,k-1和n-k分别为F分布的第一和第二自由度,并分别与SSA和SSE(或者说,与组间均方MSA、组内均方MSE的计算)相对应。

(二)F检验统计量推导过程

方差分析有三个基本假定:(1)每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2)各个总体的方差相同;(3)观测值独立。在这些假定下,k个总体的分布如图1所示。

如果原假设“H0∶μ1=μ2…=μk”成立,则k个总体的分布完全相同,如图2所示。由k个总体合并一起构成的“合并总体”的分布等同于任一水平所对应总体的分布。用σ2E表示任一水平所对应总体的方差,σ2P表示k个总体构成的“合并总体”的方差,μP表示“合并总体”的均值,则由“μ1=μ2…=μk”可知:μP=μk,σ2P=σ2E。所以,“μ1=μ2…=μk”等价于“σ2P=σ2E”。

如果原假设不成立,即备择假设“H0∶μ1,μ2…,μk”成立,则由k个总体合并一起构成的“合并总体”的分布将不同于任一水平所对应的总体的分布。“合并总体”相对于与每一水平所对应总体来说,其个体之间的差异将变大,分布将更离散,从而其概率密度曲线将更扁平,如图3所示。类似方差分析中给出的“每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的基本假定,这里同样假定“合并总体”服从正态分布。

依然用σ2E表示任一水平所对应总体的方差,σ2P表示k个总体构成的“合并总体”的方差,则由“μ1,μ2…,μk不全相等”可知:σ2P>σ2E。所以,“μ1,μ2…,μk不全相等”等价于“σ2P>σ2E”。

从以上的分析能够看出,方差分析中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关于均值的陈述

H0∶μ1=μ2…=μk H1∶μ1,μ2,…,μk不全相等

篇11

低结构游戏活动的过程相对比较自由,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自由选择,教师的调控是间接的和隐性的。只是在活动的过程中,老师退到了孩子的背后,把更多创造、想象的机会留给孩子。但是当孩子在游戏过程中重复某些动作停滞不前或有危险的动作出现时,老师还是应该及时地介入,为孩子的游戏活动注入新的游戏情节。

比如在运动中,孩子们站在投掷网两面互玩丢沙包游戏。一开始他们都很兴奋,瞄准前面的投掷目标投了一次又一次。可没过多久,孩子们便开始不耐烦了,他们有的用沙包互相对扔着玩,有的将手中的沙包有气无力地投出去。教师善意的提醒不但没起到什么作用,反而让孩子转向了其他的运动区。可以看出,由于重复的操作尝试,幼儿对枯燥乏味的练习渐渐提不起兴趣,也就会随意地玩起来。如果这时教师不加注意,很可能会让幼儿对此项运动失去兴趣,认为这只是一项纯粹的机械练习,使得运动游戏丧失了原有的趣味。我及时的进行了调整,创设了新的运动环境,鼓励幼儿主动尝试和探索,为其主体性的发展提供最大的可能。幼儿的运动兴趣被大大的提升,也不会出现有幼儿在运动中不知玩什么好的情况了。而我也在后续的运动中不时添加一些新的“冒险”,让幼儿对于运动活动一直保持着一定的期待。而幼儿也在与运动环境的交互作用中,直接得到愉快的情绪,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积极性。

不同年龄的幼儿特点有着显著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每个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引导幼儿互相学习,互相影响。作为大班的孩子,他们已经可以用比较复杂的运动技巧进行活动,所以运用已有运动经验和能力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挑战与创新,是大班运动观察的重点。同时在幼儿户外运动时,教师应站在幼儿的背后耐心地观察,真正从观察中去获取幼儿个体与群体、个体与材料之间的互动信息,比如,器械、材料的投放是否安全、是否与场地相适宜。材料的投放是否满足幼儿的需要。以及材料是否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篇12

随着可视医疗技术得到了极大地推广和应用,插管的难度不仅大大降低,而且准确性出现了跨越式的提高,尤其在对于困难气道的处理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1]。

目前,临床中常用的插管方法有纤维支气管镜和可视喉镜两种,为了更好的分析和研究其两者之间的优缺点,更好的对于出现困难气道的患者进行双腔支气管插管,笔者在某三乙医院选取了2013年1月~12月1年内进行胸腔手术的83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了同一品牌、统一批次的纤维支气管镜和可视喉镜,并对其效果和造成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院在2013年1月~12月1年中,收治了83例进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其中年龄21~72岁,平均56岁,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4例,其ASA评级均为I~II级,其插管困难程度按照Mallampati分级标准均为III~ IV。此外,患者在进行插管前均经过常规胸部X线片排除了器官、支气管解剖异常和肿瘤压缩导致的变形等因素。两组患者之间的性别、年龄和并且并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在进行插管之前,需要开放患者的静脉通道,并且对于其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和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进行监测。麻醉诱导时依次注射0.05 mg/Kg的咪达唑仑、0.4 μg/Kg的舒芬太尼、0.12 mg/Kg的维库溴铵和0.3 mg/Kg的依托咪酯。面罩应当给予氧受控呼吸,当患者下颚出现松弛并且其BIS降为45~65时,既可以开始双腔支气管插管术。

进行纤支镜插管时,应将纤支镜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中,以此引导气管插管的进行;可视喉镜组的双腔支气管插管应当运用首先选取可视喉镜,在对位完成后再次使用纤支镜确认,然后才能进行手术。

在整个过程中,每小时需要通过静脉泵入4~12 mg/Kg的丙泊酚或0.018 mg/Kg的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效果,维持其麻醉深度的BIS值处于45~60。保证给予氧流量1.2 L/min,并维持呼吸频率为10~12次/min和1∶2的呼吸比。

在手术结束前,应当提前半小时曲马多进行超前镇痛,手术结束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出现呛咳反射后,即可将口腔分泌物清除后移除导管,待患者完全清醒后,将患者送往重症监护室实施监护。

1.3观察指标 对于两组患者在插管前后的心率、收缩压等数值以及从开始插管到最后对未成功所需时间进行统计,并且记录一次性成功率和以是否出现口腔咽喉出血作为标准的损伤情况、患者主观感受,如是否存在咽痛、喉咙部不适等。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P

2结果

插管前,纤支镜组和可视喉镜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差距无统计学意义,插管后,可视喉镜组患者心率、收缩压高过纤支镜组。插管后,纤支镜组、可视喉镜组心率、收缩压均高于插管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显微镜组一次成功例高于可视喉镜组,但无统计学意义,损伤病例和出现不良反应例低于可视喉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纤支镜组和可视喉镜都是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的医疗器械,但是两者在设计和运用中各有倾向、各有特点,因此,临床工作人员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妥善、适当的应用[2]。

就两者的插管前的准备活动来说,纤维支气管镜都是两组的必备器材,但是喉镜组除了纤支镜外,还需要准备可视喉镜,因此其准备工作相对复杂而麻烦,而且可视喉镜体积较大、操作较为复杂,因此,熟练的掌握纤支镜的操作技术要比熟练的掌握可视喉镜的操作技术更快。两组在操作中,一次性成功率之间的差异并无显著性区别,这和操作人员的水平和熟练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而且本次研究统计的病例数较少,可能会出现未曾发现的问题[3]。可视喉镜组插管后的心率和收缩压明显高于纤支镜组,这说明纤支镜插管对于患者的刺激性小于可视喉镜,这和可视喉镜和纤支镜的构造有关。

因此,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在对于困难气道进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时,纤支镜相比于可视喉镜具有着刺激轻、损伤小的优势,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篇1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knowledge on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n adults in Qingdao. Methods By using a selfdesign questionnaire to survey the knowledge on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n 386 adults in Qingdao. Results Those who were aware of the etiology of iron deficiency anemia were only 2.6%, partly aware were 95.4%,and those without any knowledge on that were 2.0%. On prevention, the adults who knew to use persity of foodstuff accounted for 41%. Conclusion The knowledge on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n adults in Qingdao is poor. The education on this subject shoud be emphasized.

[KEY WORDS] Anemia, irondeficiency; Questionnaire; Knowledge; Adult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贮存铁耗尽而缺乏,又不能得到足够的补充,致使用于合成血红蛋白的铁不足所引起的贫血。该病是全球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现在约有4亿~5亿人患缺铁性贫血,主要是由于营养不良引起的。为了解青岛地区成人对缺铁性贫血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提高青岛地区成人对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意识,我们于2007年4~10月进行了本次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根据青岛市居民的经济状况、地理位置等因素,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先在青岛地区抽取4个自然村、2个居委会,然后在每个居委会(自然村)内进行随机抽样,共发放问卷410份,回收有效问卷386份,有效率为94.1%。本文386人中男性182人,占47.1%;女性204人,占52.9%;年龄18~76岁,中位年龄47岁;城市居民197人,农村居民189人。

1.2 调查内容

包括: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缺铁性贫血与饮食的关系、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措施等。

1.3 调查方法

调查员由青岛大学的学生组成,调查采用集中调查法,首先由调查员讲解调查内容及答卷方法,当场发卷,限时填好后立即收回。

2 结 果

2.1 对缺铁性贫血病因、临床表现、危害等的知晓情况

青岛地区成人对缺铁性贫血病因、临床表现、危害等的知晓情况较差,在386名被调查者中,能完全了解缺铁性贫血病因的成人仅为10人;358名成人对病因的了解程度属于部分了解;对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完全知晓的有56人,部分知晓的有292人;对缺铁性贫血造成的危害,完全知晓的有102人,完全不知晓的有40人。青岛地区成人对含铁丰富的食物的了解程度也不高。见表1。表1 青岛地区成人对缺铁性贫血知识的知晓情况(略)

2.2 对缺铁性贫血预防措施的知晓率

386名青岛地区成人对缺铁性贫血的各项预防措施的知晓率不同,对食品的多样性能预防缺铁性贫血的知晓率较高,为41%(160/386);对于铁锅烹调能预防缺铁性贫血,知晓者有70人;对于在食物中添加铁营养剂能预防缺铁性贫血,知晓者有38人;对于在补充铁剂的同时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知晓者有67人;有154人了解在生活中进行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健康教育,能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3 讨 论

缺铁性贫血是全球性营养缺乏性疾病,该病病人体内储存铁缺乏,又不能得到足够的补充,致使用于合成血红蛋白的铁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1]。WHO于2001年报道,4 岁以下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在不发达国家高达39.0%,在发达国家为20.1%;育龄期妇女贫血患病率在不发达国家为42.3%,在发达国家为10.3%;成年男性贫血患病率在不发达国家为30.0%,在发达国家为4.3%[2]。朴建华等[3]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居民平均贫血患病率为20.1%,育龄期妇女贫血患病率达19.9%,成年男性贫血患病率为10.9%。可见,缺铁性贫血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我国需重点防治的常见病之一。

在生理情况下,人体外源性铁来自食物,如瘦肉、蛋类、猪血、羊血、海带、发菜、木耳等,若饮食中铁的含量不足或饮食习惯不良,可引起缺铁性贫血。本次调查表明,虽然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较高,但被调查者对缺铁性贫血及其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尤其对于引起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完全了解者只占2.6%;大部分被调查者不知道饮食不当可引起缺铁性贫血。在对缺铁性贫血预防措施的知晓情况调查中显示,对于食品的多样性、用铁锅烹调食物等基本常识,知晓率仅为41%。韩秀霞等[4]调查结果显示,医学院校学生对含铁最丰富的食物的知晓率为94.8%,明显高于本次调查结果,这可能与本次调查的人群覆盖面较广,而医学院校学生的医学知识较丰富有关。对于食物中添加铁营养素可明显改善缺铁性贫血,大部分被调查者不了解。对不良生活方式可引起缺铁性贫血,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模糊认识。大众媒体作为健康宣传工具具有极广的覆盖面和极强的社会影响力,应利用大众媒体广泛宣传预防缺铁性贫血的知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宣传该疾病的危害,更要加强具体预防措施的引导教育,在人群中开展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工作,以降低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促进有潜在缺铁因素者及早预防,让食物搭配不良者进行及时矫正。本次调查为在青岛地区成年人中进行大范围缺铁性贫血的健康教育,降低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综上所述,相关部门和医学教育工作者应加强青岛地区人群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和预防缺铁性贫血知识的普及,鼓励市民吃含铁丰富食品和可促进铁吸收食品,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倡导科学饮食,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提高市民的健康素质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谭齐贤.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M]. 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2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