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纺织行业研究

纺织行业研究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2:1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纺织行业研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纺织行业研究

篇1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a)-0186-03

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以下简称“江东区”)位于杭州市东部、萧山区东北部的沿钱塘江区域,地域范围覆盖河庄、义蓬、新湾、临江、前进5个街道的行政管辖区域及党湾镇部分用地。2014年8月28日,杭州市政府决定对“江东区”体制机制进行调整,提出“智慧大江东,魅力生态城”的目标,将大江东建设成为全球智慧制造业新节点、国家战略性制造业基地、浙江省产业新引擎。大江东面临新一轮发展机遇和挑战,而作为江东区传统支柱产业的纺织印染行业更是首当其冲,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行业特点与大江东建设“智慧”“生态”“和谐”的发展理念形成强烈反差。在大江东产业升级转型大趋势下,节能降耗工作无疑是实现纺织印染行业可持续发展,转变行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途径。纺织印染企业如何利用新技术、新工艺、管理创新降低电能损耗提高经济效益值得深思,节能降耗工作不仅与企业自身利益息息相关,更关乎整个社会环境的长远利益。

1 江东区纺织印染行业节能降耗的现状

1.1 江东区纺织印染行业概况

随着杭州新一轮发展目标与新城发展战略的提出,各工业园区蓬勃发展,大型工业企业不断入驻江东,初步形成了以纺织、印染、化工、机械汽配为主的产业格局,用电需求与日俱增。2014年1~12月江东辖区内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累计用电量分别为:17051.47万千瓦时、188021.20万千瓦时、12488.87万千瓦时,产业结构电量占比分别为7.84%、86.42%、5.74%;其中工业生产用电占全社会用电总量的77.81%,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仅占总用电量的7.73%。目前,江东辖区内的支柱行业主要是制造业中的轻工业,以纺织印染企业为主,截止2014年底,江东辖区全行业共17119户,其中工业4846户,纺织业1030户,占工业企业数的1/5以上。纺织印染业属于高耗电行业,近年来,江东区纺织业的用电量占据了该区制造业用电总量的最大比重。(如表1所示)

为进一步分析江东区纺织印染企业的电能消耗情况,笔者调查了该区4家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印染企业A-D。其中,企业A自身拥有漂白、染色、印花、轧光等专业生产线,是一家集各类纺织面料的印染整理及其设计开发为一体的染整企业;企业B是一家创建较早、资金实力雄厚,生产设备先进,主要加工各类化纤、混纺织物的印染和后整理生产企业;企业C投资规模较小,主营涤纶和超薄化纤布;企业D主要面向外贸市场,专营印染特宽装饰布、全棉床上用品面料的知名印染企业。

通过调查了解,各印染企业的单产耗电量更多的决定于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的复杂程度。从表2可以看出,各印染企业的单产耗电量总体呈现出逐年减小的趋势,说明近几年大部分企业都做了节电方面的工作。其中A生产工艺成熟,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且重视节能降耗工作,2014年入选首批国家纺织工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示范企业,节能绩效显著,单产耗电量最低;企业C因资金规模有限,仅局限于一些简单无低费用的措施,比如:通过合理调整工作时间、多用低谷电等,单产耗电量较高。

此外,江东辖区纺织印染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管理粗放,在建立的时候并没有充分的考虑节能降耗的问题,工程设计时并未系统的考虑厂房、水、电、热、汽等之间的设计关系,设计不规范,增加了节能工作的难度。一些纺织印染企业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用电、用能及污水排放量也随之增大,但相关设备、工艺、技术研发投入不足,中小纺织印染企业更是盲目的追求短期利益而无视环境保护。另一方面,由于纺织印染企业产品大多缺乏原创性,一次性染色成功率低导致企业生产消耗过高,且主要以生产低档印染产品为主,往往使用质量低的染化料,产品合格率低、回修率高,这些都是会增加企业的能耗,造成企业资源浪费,节能措施无法落实到位。

1.2 江东区纺织印染行业节能降耗因素分析

1.2.1 外在因素

大江东正迈入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的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科学发展水平的任务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方案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了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导向:发展传统主导产业(如:纺织印染)必须进一步细化集约、环保、节能、安全等方面的控制性指标,高标准设定并严格落实产业项目准入标准,确保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明显降低。“十二五”时期,江东辖区各工业园区围绕杭州市“提升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的指导思想,确立了“提升发展新型纺织业”的产业发展道路,以“强化生态、力推循环”的发展方向,运用高新技术和生态纺织技术重点改造提升染整产业,强化资源的综合利用与能耗的降低,推动纺织整个行业联动发展。

另一方面,我国人均能源稀缺、综合能源利用率低,气候变暖、雾霾等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政府对纺织印染行业节能降耗管控力度不断加大:2013年,萧山有序用电协调办公布的江东范围48家高耗能企业清单中,纺织业就有32家。高耗能企业有序用电政策下达后,对江东支柱产业影响较大,日平均压减负荷在3.5万左右。杭州市政府下达的《2014年节能减排重点工作任务书》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杭州市萧山区2014年能源“双控”工作的通知》(萧政办发[2014]23号)相关文件中再次明确,将印染、化工、铸造三大传统高耗能企业作为重点调控对象,对于未完成整治提升的印染企业责令停产整顿。这也是纺织印染企业节能降耗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政策压力。

1.2.2 内在因素

电力、煤炭、热能和水等能源消耗成本占据了纺织印染企业生产成本的70%以上,能源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纺织印染业的运行成本和利润。而电能除了具有价格因素外,在还带有政府调控的特点,在电力负荷存在缺口、夏季高峰用电时期,高能耗的纺织印染企业往往受到限制用电的“特殊待遇”。一些纺织企业选择用柴油发电机发电,以实现生产的连续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又致使柴油需求紧张。江东区有个别企业甚至投资上马电厂,这无疑又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和负担。如一家主营印染化工的Q企业,2005年自行投资购买三台总功率6000千瓦的发电机组,但因市场不景气,加之经营不善,导致电能成本从10%~15%上升到30%~40%,最终因发电成本高昂,2008年拆除了发电机组,投资宣告失败,使得该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受到很大影响。

研究资料显示,我国纺织企业所用的电机驱动系统运行效率整体比国外低近20%,纺织机械、化纤机械在能源消耗方面都被称为“电老虎”,电力消耗十分突出。染整工艺装备中应用机泵频多,风机、泵类耗电有效功率仅占30%~40%,60%~70%的电能都消耗在调节风门、阀门及管网的压力降上,再加上实际负载常有变化及工程设计裕量大,造成“大马拉小车”,因此,机泵实际应用的总效率是很低的。若按工艺要求实施变频调速运行,节能潜力很大。

2 纺织印染行业节约电能的对策

2.1 优化生产工艺

纺织企业约有75%~80%的电能消耗用在了织造纱线和布匹生产上。纺织品在湿加工过程中,消耗的电能较小,但至少占纺织厂总电能损耗的15%,主要消耗在机械运转上。节电最佳方式是减少加工步骤。可以将湿加工与其他加工处理结合在一起,以减少洗涤和烘干的次数,达到节电的目的。若能减少转动和开启与关闭次数,则能节电20%。而烘干、附带树脂整理方面的节电潜力更是高达35%。印染企业应实施“染色一次成功”技术,降低返工回修率,重视生产在线测控系统的应用,按工艺所需实现精准的控制,运用自动称量和标准化配送系统,在提高产品优等率的同时,从源头上降低电能消耗。

2.2 更新技术设备

在动力机械的节电方面,若采用高功率且标准的电机,可节电3%左右。根据电机绝缘等级,电机使用高温油优于低温油。电机把电能转换为驱动能的过程也会产生损耗。最新开发的电机参数表明,电机使用的材料不同,消耗的电能也就大相径庭。规模较大、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可引进目前国际上高效节能电机(HEMs),不但节能效果好,而且寿命较长不易损坏,不易受电压和负荷波动的影响,且只产生较低的热和噪声。

对主要耗电设备进行变频改造,也是纺织印染企业有效的节电措施。例如:采用高温高压染色机水泵变频调速后,改变了水泵电机的启动方式,小电流、平稳加速启动,不仅降低机械应力,提高电器使用寿命,染缸节电20%左右,同时还使染色产品质量得到改善。热定形机平均热效率为25%,排气损失热能占60%左右,大多数企业因人工操作不可行,很少企业进行风门挡板调节,控制排气湿度在最佳值,合理设置排气量,若通过变频调节排风机转速,既节省热能,又节省电能。

此外,纺织印染企业大多属于连续生产型企业,照明时间长,灯具数量大,各生产车间的照明、空调等设备也具备一定的节能空间。在生产工艺允许的前提下,建议企业采用LED节能灯替代普通钠灯,热泵、冰蓄冷代替普通空调设备,将为纺织印染企业节省一大笔电费支出。

2.3 完善管理体系

树立全员节能意识,建立考核监督制度。纺织印染企业推行节能降耗的首要条件是鼓励全员参与,加强员工节能意识,企业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切实把落实节能减排措施作为自觉行动,结合到日常工作中去。制定能源考核奖惩制度,推动员工节能降耗的行为,在岗位责任制中纳入了有关节能的操作,加强能资源的日常检查,消除设备空转等能源浪费。

加强企业能源审计,注重过程管控。目前纺织印染行业能耗缺乏一套科学评价的标准体系,已不适应当前行业发展的要求。有实力的企业可聘请专业机构进行能源审计,提供能源分析账单,从全局、局部或系统的角度,针对企业实际生产状况,查漏补缺、有的放矢,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为企业提供节能降耗的改进措施和可行性方案。一体化水平高的纺织印染企业,建议引进成套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系统,将原料、生产、管理、营销和商贸进行程序化综合性的科学管理,把纤维―纺织―印染―服装等上中下游的研发、订货、设计产销的垂直产业整合起来,实现整体快速反应系统化。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管理和控制,例如:在生产各车间安装电表等对电能消耗进行计量考核,并与员工薪酬挂钩,充分调动员工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根据订单合理调整操作时间,错峰用电,多使用低谷电。另外,应用计算机技术,为生产线配备自动测控系统,对于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均具有重要意义。

3 结论

通过对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纺织印染行业节能降耗现状、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发现,纺织印染业属于高耗电行业,其用电量占据该区制造业用电总量的最大比重,印染企业的单产耗电量更多的决定于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的复杂程度。尽管在政府政策压力与企业经济利益的双重因素影响下,多数纺织印染企业采取了一定节能降耗措施,但是成效并不显著。该文从优化工艺水平、更新技术装备、完善管理体系三个层面,对江东区纺织印染企业降低电能消耗提出可行性对策,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促进行业优化升级,从而契合大江东“生态和谐”的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 陈一飞.纺织印染使用加工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2] 徐敏达,韦彦斐,迟春娟.浙江省印染行业环保综合整治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9):31-36.

篇2

关键词:

无形资产;服装纺织行业;经营绩效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文献综述

近年来,中国服装纺织行业受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出现了消费市场需求动力减弱、综合成本上升、内外棉价差较大等各种压力,但总体上实现了平稳运行,服装纺织行业转型升级持续稳步推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装纺织行业一直对无形资产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对无形资产投资比例较低,无形资产结构管理不到位和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不完善等方面。无形资产作为我国服装纺织行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元素,因此研究我国服装纺织行业无形资产迫在眉睫。

1、无形资产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研究Aboody&Lev(1998)通过对1987-1995年163家英国软件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进行研究,发现软件行业无形资产支出的资本化成本对上市公司的股价和盈余质量产生正相关关系。薛云奎、王志台(2001)通过对1995-1999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公司的股票进行研究,发现无形资产对企业生产能力、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的提高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王化成、卢闯、李春玲(2005)通过对1998-2002年沪深A股3940家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以及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状况进行研究,发现无形资产的整体价值对企业未来经营业绩产生正向影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向影响越发地显著,无形资产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邵红霞(2006)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对2001-2003年152家沪深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不同种类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盈余质量和无形资产整体价值相关性的影响不同。

2、无形资产与企业经营绩效相关性研究的评述以上研究结果充分地显示出无形资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应重视无形资产的作用,加大无形资产的投资力度,完善无形资产的披露制度。迄今为止,我国对于无形资产的研究还是处于停滞不前的阶段,尤其是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驱动作用、未确认无形资产的作用等,仍需要持续、深入的研究分析。

二、样本选取、数据来源

1、样本选取本文选取我国服装纺织行业发展势头较好的五年(2010-2014年)做为研究区间,对60家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进行研究,为保证样本数据的有效性,剔除了被特别处理和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不完全的上市公司。

2、数据来源本文所用到的无形资产信息的相关数据均来自于锐思(RESSET)金融研究中文数据库、东方财富数据库、新浪财经数据库和中国证券网。数据处理采用EXCEL和SPSS18.0版软件。

三、服装纺织行业无形资产的描述性统计

通过对我国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绝对值和相对值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详见表1和表2),可以发对我国服装纺织行业无形资产与经营绩效的研究赵肖瑞(贵州商学院,贵州贵阳550004)摘要: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常态”,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也不例外。中国服装行业正步入从高速增长期向中速平稳增长期过渡。近年来,中国服装纺织行业发展进入了换挡期,无形资产已经成为我国服装纺织行业提高经营绩效的有力武器。本文选择2010-2014年服装纺织行业所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服装纺织行业无形资产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从影响行业无形资产的企业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出发,提出无形资产的权益管理与经营管理能力,加大无形资产的投资力度与创新。关键词:无形资产;服装纺织行业;经营绩效表1服装纺织行业无形资产绝对值的描述性统计现企业已认识到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并加大了对无形资产的投资比例。无论是无形资产的绝对数还是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每年都是呈上升趋势。但是,这五年间,无形资产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也在渐渐地拉大,表现在我国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发展不均匀,这是由于企业之音发展状况和企业规模不一的原因。从表1无形资产的绝对值和相对值可以看出,我国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投入力度加大了,无形资产绝对值的变化趋势是逐年递增的。从2010年均值17265.54万元到2014年均值31470.77万元,增长了82.28%。从侧面可以反映出,企业意识到无形资产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加大了无形资产的投资力度。从2010年均值3.8170%到2014年均值4.4304%,上升了16.07%。这可以反映出,我国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重视无形资产结构的管理。

四、服装纺织行业无形资产与经营绩效相关性研究

1、研究假设无形资产在企业生产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挖掘无形资产的潜力,是当下我国服装纺织行业无形资产发展的重中之重。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拥有无形资产含量的较量。本文提出假设:我国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2、研究设计借鉴Aboody&Lev(1998)研究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和王化成、卢闯、李春玲(2005)研究无形资产对企业未来业绩的影响中的模型,本文设计以下模型验证我国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相关性:模型OPINCt=a0+a1OPINCt-1+a2PPEt+a3INTANt+a4LIABt+a5ASSETt+εt其中:OPINCt为本年度营业利润;OPINCt为上年度的营业利润;PPEt为第t年度的固定资产净值;INTANt-1为本年度的无形资产净值;LIABt为本年度的总负债;ASSETt为本年度的总资产自然对数;a0,a1,a2,a3,a4,a5为回归系数;t为2010至2014年。实证结果显示R方为0.975即拟合优度特别高,说明解释变量无形资产净值对被解释变量营业利润的解释程度非常高,由此可知,实证研究结构具有很强的可信度。从表2营业利润与各解释变量相关系数可以看出,Sig是0.084,这说明我国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业绩产生正向影响且比较显著。

五、研究结论、建议

1、研究结论在我国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的发展进程中,无形资产是重要的生产力元素。从上述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无形资产对提高企业经营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无形资产具有无限的潜力,挖掘其潜力,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绩效,还可以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提升企业创造力等等。

2、研究建议

(1)加大无形资产的投资力度。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是拥有无形资产含量的较量,无形资产的多寡对应着企业的成功或失败。加大无形资产投资力度,是当下我国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2)完善无形资产的管理制度。我国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的发展还远远落后西方发达国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对于无形资产的管理比较松散,管理制度不完善。即使有些上市公司设置了相关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但形同虚设。加强我国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的发展能力,必须完善无形资产的管理制度。

(3)完善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制度。在搜集无形资产数据时,发现很多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在资产负债表中没有披露无形资产信息,即使有些上市公司披露了无形资产信息,但是很笼统,没有对无形资产具体项目详细地披露。鉴于此,我国财政部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应完善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制度,强制上市公司披露无形资产信息。

篇3

关键词 国际竞争力 纺织产业 指标 评价

纺织业是我国极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近些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进入后配额时代,企业经营难度进一步加大,因此,针对我国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已经成为了当前热点问题。

一、概念的界定

在本文,行业国际竞争力定义为:纺织行业或者纺织企业能够比其他国家同行业竞争对手更有效的技术长时间生产让消费者接受的纺织产品,并因此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综合能力。

二、我国纺织业现状分析

1.生产经营情况

随着价格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国内纺织产业生产速度的加快,2010年前11个月,纺织业和服装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28.1%和25.2%。在盈利与方面,2010年较2009年增长55.60%。

2.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纺织品以及服装制品累计出口总额为423.92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1.72个百分点;出口最主要的市场为东盟市场,超过了20%。国际市场占有率计算公式为:

Mi=Xit / Xir×100%

上述公式中:Mi表示国内纺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Xit代表的是纺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出口额,Xir代表国际市场上纺织产品的总进口额。

3.国际竞争力方面

根据WTO数据显示,在1995年~2007年期间,中国纺织产品的RCA数都高于2.5,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强。

三、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1.多因素评价法

1.1多因素评价法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转化。第二步,首先计算相关矩阵R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然后建立其多因子分析模型。为了判断所选取的各项指标以及数值是否适用于多因素评价方法,可采用相关系数矩阵来分析或者使用KMO and Bartlett’s测度,KMO(Kaiser—Meyer—Olkin)来比较和观察相关的系数值和偏相关数值的指标。

1.2 确定各因素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

贡献率指的是特征值占整个方差的百分数,特征值是对因素方差贡献的表征,它的值越大,贡献也就越大。

1.3 初始因素载荷矩阵分析

共同度即初期共同度和提取因素以后的再生共同度。对因素进行共同度分析,再根据因素的各自贡献率来确定其权重,并利用判定公示得出因素总得分。

2.进出口数据评价法

纺织产品出口情况是反映国际竞争力最重要的一项指标,以进出口数据为基础对国家竞争力的研究指标是非常多的,且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以出口数据为基础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较好地反映国家国际竞争力情况。

2.1国家市场占有率指标

国际市场占有力=出口总额/世界出口总额

该指标指直接反映这个国家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和整体国际竞争力情况。此外,还应考虑:①出口贡献率,即纺织产品占国内总出口的比例,指标值越大说明该产业对国家国际竞争力的贡献越大。②国家产品出口在总进口中占有的比例,即国际市场渗透率。③纺织产品进口占国家总进口的比例,即产品的进口份额。

2.2 净出口指标

净出口指的是贸易收支差额,直接反映了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取得的净收入,净出口额为正说明竞争力较强。此外,还应考虑①在某一时段,如果出口量增加利润却降低导致亏损,则此增加的出口量不能反映国际竞争力提升。②长时间处于净出口盈余状态说明国际竞争力较强

2.3贸易竞争力指数

贸易竞争力指数即某一产业净出口占其进出口总额的比例,该项指标的优点是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剔除了经济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可比性。

2.4显示性优势指数

“显示性优势指标”能够更准确的反映一个国家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它可以用产业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比例与全球贸易中该产业占的总贸易的比例的比值来反映。

2.5 相对国际竞争力指数

为了将国内生产和消费与国际贸易情况联系在一起,以综合指标对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和考量,即产品国内生产与消费只比,与该国所有产品的生产之和与消费之和的比值,该项指标进行显性优势比较是更具准确性。

3.生产率法

全员劳动生产率对我国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比较较为有效,这种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将工业的增加值与从事劳动的全部人员的平均数相比所得到的结果,是考核企业的经济活动最主要的指标,反映的是一个产业竞争力的实质问题。

4.利润率法

利润是一个企业产生和经营的最终目标,利润的计算就是收入和成本之差,计算公式如下:

利润=(商品销售单价-商品单位成本)×销售数量×汇率水平

此外,还应考虑资产利润率和销售利润率。前者是利润总额与本产业的资产投入之比,后者是利润总额与本产业的主营业务的收入之比,都直观地反应了投资回报率和销售获利能力的高低。

篇4

一、文献综述

金融危机爆发后,财务质量的研究逐渐的替代经营业绩,开创了现财学新的研究领域。财务质量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绩效,而且关系到资本市场的理性和有效运转。财务质量是企业通过企业对财务资源的合理而有效的配置、整合和安排、有效的管理和经营运作,其所产生的财务效果能够满足现实或潜在的利益相关者对财务特性的要求的程度。

(一)、关于财务质量的研究

目前关于财务质量的研究主要是对上市公司财务质量的评价。王建华、杨素芹采用沃尔比重评分法对河南上市公司财务质量进行评价,提出河南省政府及各级主管部门重视并充分发挥证券市场的作用,增加河南上市公司数量,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优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以此促进河南经济的整体发展。朱雪珍在进行财务质量综合评价中引入了因子分析法,并用SPSS软件对苏州市20家境内上市公司的财务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提供财务质量综合评价的定量测试方法,以期为投资者、管理者进行投资决策、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古劲松、晓芳提出的公司财务质量评价体系运用了传统的财务评价指标,从公司的盈利质量、资产质量、资本质量、现金质量和公司持续发展能力五个方面入手对公司财务质量进行了全面评价与分析。

(二)、关于资本结构的研究

资本结构方面的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晚,理论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实证研究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并且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证研究上均受到了国外研究的影响。在资本结构理论方面,主要是介绍西方资本结构理论的形成与演变并进行评价的综述类文献,或者介绍某个资本结构理论的专述性文献。实证研究方面,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向:一是资本结构的治理效应研究;二是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三是资本结构的经济效果研究。而在资本结构影响因素方面,主要是结合我国国情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也有总结国内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成果的文献。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资本结构与财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的文献很少,作者选择一个特别的角度对纺织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财务质量影响进行系统的研究。采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纺织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财务质量的影响,从而发现有效的改善纺织行业上市公司财务质量的途径。

二、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纺织行业上市公司财务质量评价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根据分析的需要,本文以深沪股市上市的纺织行业上市公司为分析对象,研究所用数据取自于巨潮资讯网、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等网站,选择各公司2009年末的数据。

(二)、构建财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考虑到收集数据的可行性,定性财务指标数据很难收集且难以量化,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在定量财务指标中,故本文只研究量化的财务指标。本文选取了总资产增长率、应收账款与收入比、存货与收入比、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营业利润率、总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资产规模、每股收益和净利收现率14个指标建立财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三)、选择因子分析法评价纺织行业上市公司财务质量

财务质量评价方法包括杜邦综合分析法、沃尔沃综合评分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这些方法有自身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由于本文选取样本较大,克服一些方法的主观性,因此本文选取因子分析法来评价纺织行业上市公司财务质量。因子分析法不仅赋权客观,而且相对简单、运用方便。经过调查研究和统计,搜集到纺织行业48家上市公司2009年末14个财务分析指标数据,将数据导入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中进行因子分析,最后得出因子综合得分,如表1所示。

表1财务质量综合得分

行业代码

综合得分

行业代码

综合得分

行业代码

综合得分

600645

-26.45

000813

9.62

600220

11.92

000779

6.04

000045

9.63

600273

12.26

000809

7.34

000803

9.63

600137

12.65

002015

7.66

002036

9.64

600630

12.74

002072

7.95

000810

9.65

600576

15.04

000971

8

002127

9.65

600626

15.69

000976

8.08

002087

9.84

002327

16.13

000018

8.5

600483

9.91

600156

16.52

600448

8.53

000158

9.94

002293

20.59

000712

9.07

600987

9.94

600232

32.83

600677

9.16

600370

10.05

600152

41.33

002070

9.19

000726

10.15

000036

75.83

600070

9.23

000955

10.2

600220

11.92

002193

9.39

002042

10.49

600273

12.26

002034

9.44

002083

10.59

600137

12.65

000982

9.6

002144

篇5

【关键词】

服装纺织行业;财务风险;Z 值模型

服装纺织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比较重要的支柱产业,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2008 年际金融危机,我国纺织行业的经营状况日益恶化、财务风险也在不断加大,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本文对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成因进行了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可行的措施。

1 纺织业现状

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中最常见的一种,企业在筹资、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中无不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我国纺织行业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面临了非常严重的困难局面,但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不断升级,在2009年开始稳步的回升,从整体上看,纺织行业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保持良好。然而近两年,我国的纺织业先是经历了棉价“过山车”,再是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最难的则是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各种因素导致纺企成本不断上升,而纺企的利润空间也在不断压缩,行业经济风险也逐步增加。

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中最常见的一种,企业在筹资、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中无不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

2 纺织行业财务风险模型的构建

2.1 Z 计分模型研究方法简介

本文采用广泛被使用的 “Z 计分模型”计算我国20家钢纺织企业市公司及纺织行业总体自 2009 年至 2012 年的 Z 分值,根据此判断我国纺织企业现在存在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该模型是运用五种财务比率,进行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分(称为 Z 值)来预测财务危机的模型。Z--Score 模型从企业的资产规模、变现能力、获利能力、财务结构、偿债能力、资产利用效率等方面综合反映来预测财务危机。其中,X1表示营运资金 / 资产总额,是公司的流动资产相对于总资本关系的一种衡量。X2表示留存收益 / 资产总额,该比率反映企业累计获利能力。X3表示息税前利润 / 资产总额,息税前利润/总资产比率可以衡量除去税收或其它杠杆因素外,公司资产的获利能力。X4表示权益市值 / 负债账面价值,综合所有股份(优先股和普通股)的市场价值来衡量权益,负债则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债务。X5表示销售收入 / 资产总额,资产周转率是一种能够反映公司资产营运能力的财务比率,可以用来衡量公司在竞争环境中的管理能力。

Altmna通过对Z计分模型的研究分析得出:判断企业破产的临界值,为 Z=2.675。若Z 值高于 2.675 表示企业较安全,破产的可能性就会极小。若低于 2.675 代表企业则存在财务风险。如果一个企业的 Z 值低于 1.8,则表示该企业已经存在潜在的破产危机,如无有力措施,将很难摆脱困境。Z 值在 1.8~2.675 之间时,代表企业处于灰色地带且企业财务状况很不稳定。

通过采用大量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和研究,证明 Z-Score 模型在国内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方面同样有很强的适应性。

2.2 我国纺织上市公司的 Z 值计算

本文选取的12 家纺织上市公司的 Z 值计算,结果如表 1。

2.3 我国纺织上市公司的 Z 值结果评述

2.3.1 从结果来看,我国纺织上市公司的 Z 值这三年年处于逐年下降阶段,2011 年 Z 值就已经小于 1.8,说明纺织行业整体破产的危险非常大。

2.3.2 为了清晰地分析我国纺织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状况,本文还将对 Z 值各取值区间的企业个数及所占的比重进行分析,Z 值高于 2.675财务风险小的企业个数除 2010 年高达 6个,占企业总数的50%之外,2011年、2012 年均都稳定在 3个左右,占纺织企业总数的 25%;Z 值在1.8~2.675 之间财务状况不稳定的企业个数逐渐正在减少,但减少的原因是因为企业加入了潜在破产行列;Z 值小于 1.8,已经潜在破产的企业个数则正在上升,至 2009 年已经有超过7家,总数50%以上的企业已经潜在破产,短期内将很难摆脱此困境。

3 我国纺织企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上升的原因分析

3.1 纺织企业行业盈利能力下降

行业利润下降是纺织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日益加大的主要原因:

一是欧美等主要国际市场乏力致使国际市场的需求减少,严重的影响出口增长。欧债危机持续升,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又在上升,作为国际市场消费主体的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恢复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者信心低迷,这些因素都严重的制约了发达经济体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需求。二是生产成本不断上涨。今年来来棉花价格不断上涨,被业内人士戏称为“疯狂的棉花”。面对棉价疯涨,从而引发了相关原材料价格的普涨受影响的主要是外贸出口型面料企业和上游的棉纱生产企业。三是人工工资的大幅度上涨同时到来的“用工荒”也是导致以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而著称的纺织服装企业利润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3.2 成本费用上升

成本费用上升是纺织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上升的直接原因

一是原材料成本上升,纺织产品原料主要是棉花和化纤。自2008年,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使企业成本大幅上涨。随着我国的郑棉期货、电子撮合连续不断上涨,缺口很大的国内棉花市场价格已经出现上升的迹象,而近年来来价格持续下降的聚酯行业,也开始止跌反弹,呈现出大涨的势头。而与纺织原料在纺织企业总成本中所占比重最高,因此,纺织原料价格的变化对于企业的影响将十分巨大。

二是水电汽能源涨价推动成本上升,计划体制下资源性产品的价格被扭曲了,涨价也是对过往价格过低的纠正,是回归市场的必然选择。而纺织行业能耗高、污染较重、资源利用率低水电汽能源价格上涨必将加大企业的负担。加之,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对于企业环保成本的增加。这些因素既与国家政策走势,也行业发展趋势相悖,未来将会带来巨大大的风险。

三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一方面在人力成本逐渐提高,但纺织行业大多是以手工方式进行生产的,这种低端产业率水平很低,必将导致人力成本的大幅度上涨,不符合行业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劳动合同法》保障劳动人口的合法权益的同时也提高了人力成本,使企业成本的增加加大企业财务风险。因此,若不采取有力措施,纺织行业极有可能整体步入亏损行列。

3.3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外部环境政策的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国家经济形势变化而引起的对某一行业或某一方面的政策的改变,从而影响了该行业整个理财环境的不确定性,对该行业所有企业的财务经营都产生影响的共性风险。

4 风险研究的启示

综上分析,我国纺织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财务风险,这一方面是该行业特点和特性决定的,另一方面表明纺织服装行业已经进入了成熟期周期,竞争者越来越多,行业的利润空间已经是很小。因此若ST公司想要处于良性的发展态势,必须要调整自身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规避财务风险。在此的前提下,努力寻求其他的方式来克服行业自身存在的缺点和特性。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点关于纺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启示:

一是,财务风险管理是贯穿于公司经营、投资、筹资的整个全过程,企业应树立财务危机的观念从企业战略角度和日常运营角度综合进行风险管理,尽可能的规避风险。

二是,综合考虑企业的宏观经济状况,与公司业务紧密结合。宏观的政策对纺织企业具有明显的影响,巩固公司的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力,风险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把握市场动态,适应宏观政策改变的能力。

三是,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风险管理。一方面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实现,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交易安排将风险内部化,或者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实现避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Altman E,Haldeman R,NarayannP.Zeta analysis-anew model to identify bankruptcy risk of corporations [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1977

[2]向德伟.《运用“Z记分法”评价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2年第11期。

[3]路英.浅议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管理观察2010,(16):29-3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