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纺织行业研究

纺织行业研究范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7:42:1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纺织行业研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纺织行业研究

篇1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a)-0186-03

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以下简称“江东区”)位于杭州市东部、萧山区东北部的沿钱塘江区域,地域范围覆盖河庄、义蓬、新湾、临江、前进5个街道的行政管辖区域及党湾镇部分用地。2014年8月28日,杭州市政府决定对“江东区”体制机制进行调整,提出“智慧大江东,魅力生态城”的目标,将大江东建设成为全球智慧制造业新节点、国家战略性制造业基地、浙江省产业新引擎。大江东面临新一轮发展机遇和挑战,而作为江东区传统支柱产业的纺织印染行业更是首当其冲,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行业特点与大江东建设“智慧”“生态”“和谐”的发展理念形成强烈反差。在大江东产业升级转型大趋势下,节能降耗工作无疑是实现纺织印染行业可持续发展,转变行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途径。纺织印染企业如何利用新技术、新工艺、管理创新降低电能损耗提高经济效益值得深思,节能降耗工作不仅与企业自身利益息息相关,更关乎整个社会环境的长远利益。

1 江东区纺织印染行业节能降耗的现状

1.1 江东区纺织印染行业概况

随着杭州新一轮发展目标与新城发展战略的提出,各工业园区蓬勃发展,大型工业企业不断入驻江东,初步形成了以纺织、印染、化工、机械汽配为主的产业格局,用电需求与日俱增。2014年1~12月江东辖区内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累计用电量分别为:17051.47万千瓦时、188021.20万千瓦时、12488.87万千瓦时,产业结构电量占比分别为7.84%、86.42%、5.74%;其中工业生产用电占全社会用电总量的77.81%,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仅占总用电量的7.73%。目前,江东辖区内的支柱行业主要是制造业中的轻工业,以纺织印染企业为主,截止2014年底,江东辖区全行业共17119户,其中工业4846户,纺织业1030户,占工业企业数的1/5以上。纺织印染业属于高耗电行业,近年来,江东区纺织业的用电量占据了该区制造业用电总量的最大比重。(如表1所示)

为进一步分析江东区纺织印染企业的电能消耗情况,笔者调查了该区4家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印染企业A-D。其中,企业A自身拥有漂白、染色、印花、轧光等专业生产线,是一家集各类纺织面料的印染整理及其设计开发为一体的染整企业;企业B是一家创建较早、资金实力雄厚,生产设备先进,主要加工各类化纤、混纺织物的印染和后整理生产企业;企业C投资规模较小,主营涤纶和超薄化纤布;企业D主要面向外贸市场,专营印染特宽装饰布、全棉床上用品面料的知名印染企业。

通过调查了解,各印染企业的单产耗电量更多的决定于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的复杂程度。从表2可以看出,各印染企业的单产耗电量总体呈现出逐年减小的趋势,说明近几年大部分企业都做了节电方面的工作。其中A生产工艺成熟,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且重视节能降耗工作,2014年入选首批国家纺织工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示范企业,节能绩效显著,单产耗电量最低;企业C因资金规模有限,仅局限于一些简单无低费用的措施,比如:通过合理调整工作时间、多用低谷电等,单产耗电量较高。

此外,江东辖区纺织印染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管理粗放,在建立的时候并没有充分的考虑节能降耗的问题,工程设计时并未系统的考虑厂房、水、电、热、汽等之间的设计关系,设计不规范,增加了节能工作的难度。一些纺织印染企业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用电、用能及污水排放量也随之增大,但相关设备、工艺、技术研发投入不足,中小纺织印染企业更是盲目的追求短期利益而无视环境保护。另一方面,由于纺织印染企业产品大多缺乏原创性,一次性染色成功率低导致企业生产消耗过高,且主要以生产低档印染产品为主,往往使用质量低的染化料,产品合格率低、回修率高,这些都是会增加企业的能耗,造成企业资源浪费,节能措施无法落实到位。

1.2 江东区纺织印染行业节能降耗因素分析

1.2.1 外在因素

大江东正迈入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的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科学发展水平的任务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方案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了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导向:发展传统主导产业(如:纺织印染)必须进一步细化集约、环保、节能、安全等方面的控制性指标,高标准设定并严格落实产业项目准入标准,确保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明显降低。“十二五”时期,江东辖区各工业园区围绕杭州市“提升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的指导思想,确立了“提升发展新型纺织业”的产业发展道路,以“强化生态、力推循环”的发展方向,运用高新技术和生态纺织技术重点改造提升染整产业,强化资源的综合利用与能耗的降低,推动纺织整个行业联动发展。

另一方面,我国人均能源稀缺、综合能源利用率低,气候变暖、雾霾等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政府对纺织印染行业节能降耗管控力度不断加大:2013年,萧山有序用电协调办公布的江东范围48家高耗能企业清单中,纺织业就有32家。高耗能企业有序用电政策下达后,对江东支柱产业影响较大,日平均压减负荷在3.5万左右。杭州市政府下达的《2014年节能减排重点工作任务书》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杭州市萧山区2014年能源“双控”工作的通知》(萧政办发[2014]23号)相关文件中再次明确,将印染、化工、铸造三大传统高耗能企业作为重点调控对象,对于未完成整治提升的印染企业责令停产整顿。这也是纺织印染企业节能降耗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政策压力。

1.2.2 内在因素

电力、煤炭、热能和水等能源消耗成本占据了纺织印染企业生产成本的70%以上,能源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纺织印染业的运行成本和利润。而电能除了具有价格因素外,在还带有政府调控的特点,在电力负荷存在缺口、夏季高峰用电时期,高能耗的纺织印染企业往往受到限制用电的“特殊待遇”。一些纺织企业选择用柴油发电机发电,以实现生产的连续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又致使柴油需求紧张。江东区有个别企业甚至投资上马电厂,这无疑又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和负担。如一家主营印染化工的Q企业,2005年自行投资购买三台总功率6000千瓦的发电机组,但因市场不景气,加之经营不善,导致电能成本从10%~15%上升到30%~40%,最终因发电成本高昂,2008年拆除了发电机组,投资宣告失败,使得该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受到很大影响。

研究资料显示,我国纺织企业所用的电机驱动系统运行效率整体比国外低近20%,纺织机械、化纤机械在能源消耗方面都被称为“电老虎”,电力消耗十分突出。染整工艺装备中应用机泵频多,风机、泵类耗电有效功率仅占30%~40%,60%~70%的电能都消耗在调节风门、阀门及管网的压力降上,再加上实际负载常有变化及工程设计裕量大,造成“大马拉小车”,因此,机泵实际应用的总效率是很低的。若按工艺要求实施变频调速运行,节能潜力很大。

2 纺织印染行业节约电能的对策

2.1 优化生产工艺

纺织企业约有75%~80%的电能消耗用在了织造纱线和布匹生产上。纺织品在湿加工过程中,消耗的电能较小,但至少占纺织厂总电能损耗的15%,主要消耗在机械运转上。节电最佳方式是减少加工步骤。可以将湿加工与其他加工处理结合在一起,以减少洗涤和烘干的次数,达到节电的目的。若能减少转动和开启与关闭次数,则能节电20%。而烘干、附带树脂整理方面的节电潜力更是高达35%。印染企业应实施“染色一次成功”技术,降低返工回修率,重视生产在线测控系统的应用,按工艺所需实现精准的控制,运用自动称量和标准化配送系统,在提高产品优等率的同时,从源头上降低电能消耗。

2.2 更新技术设备

在动力机械的节电方面,若采用高功率且标准的电机,可节电3%左右。根据电机绝缘等级,电机使用高温油优于低温油。电机把电能转换为驱动能的过程也会产生损耗。最新开发的电机参数表明,电机使用的材料不同,消耗的电能也就大相径庭。规模较大、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可引进目前国际上高效节能电机(HEMs),不但节能效果好,而且寿命较长不易损坏,不易受电压和负荷波动的影响,且只产生较低的热和噪声。

对主要耗电设备进行变频改造,也是纺织印染企业有效的节电措施。例如:采用高温高压染色机水泵变频调速后,改变了水泵电机的启动方式,小电流、平稳加速启动,不仅降低机械应力,提高电器使用寿命,染缸节电20%左右,同时还使染色产品质量得到改善。热定形机平均热效率为25%,排气损失热能占60%左右,大多数企业因人工操作不可行,很少企业进行风门挡板调节,控制排气湿度在最佳值,合理设置排气量,若通过变频调节排风机转速,既节省热能,又节省电能。

此外,纺织印染企业大多属于连续生产型企业,照明时间长,灯具数量大,各生产车间的照明、空调等设备也具备一定的节能空间。在生产工艺允许的前提下,建议企业采用LED节能灯替代普通钠灯,热泵、冰蓄冷代替普通空调设备,将为纺织印染企业节省一大笔电费支出。

2.3 完善管理体系

树立全员节能意识,建立考核监督制度。纺织印染企业推行节能降耗的首要条件是鼓励全员参与,加强员工节能意识,企业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切实把落实节能减排措施作为自觉行动,结合到日常工作中去。制定能源考核奖惩制度,推动员工节能降耗的行为,在岗位责任制中纳入了有关节能的操作,加强能资源的日常检查,消除设备空转等能源浪费。

加强企业能源审计,注重过程管控。目前纺织印染行业能耗缺乏一套科学评价的标准体系,已不适应当前行业发展的要求。有实力的企业可聘请专业机构进行能源审计,提供能源分析账单,从全局、局部或系统的角度,针对企业实际生产状况,查漏补缺、有的放矢,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为企业提供节能降耗的改进措施和可行性方案。一体化水平高的纺织印染企业,建议引进成套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系统,将原料、生产、管理、营销和商贸进行程序化综合性的科学管理,把纤维―纺织―印染―服装等上中下游的研发、订货、设计产销的垂直产业整合起来,实现整体快速反应系统化。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管理和控制,例如:在生产各车间安装电表等对电能消耗进行计量考核,并与员工薪酬挂钩,充分调动员工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根据订单合理调整操作时间,错峰用电,多使用低谷电。另外,应用计算机技术,为生产线配备自动测控系统,对于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均具有重要意义。

3 结论

通过对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纺织印染行业节能降耗现状、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发现,纺织印染业属于高耗电行业,其用电量占据该区制造业用电总量的最大比重,印染企业的单产耗电量更多的决定于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的复杂程度。尽管在政府政策压力与企业经济利益的双重因素影响下,多数纺织印染企业采取了一定节能降耗措施,但是成效并不显著。该文从优化工艺水平、更新技术装备、完善管理体系三个层面,对江东区纺织印染企业降低电能消耗提出可行性对策,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促进行业优化升级,从而契合大江东“生态和谐”的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 陈一飞.纺织印染使用加工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2] 徐敏达,韦彦斐,迟春娟.浙江省印染行业环保综合整治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9):31-36.

篇2

关键词:

无形资产;服装纺织行业;经营绩效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文献综述

近年来,中国服装纺织行业受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出现了消费市场需求动力减弱、综合成本上升、内外棉价差较大等各种压力,但总体上实现了平稳运行,服装纺织行业转型升级持续稳步推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装纺织行业一直对无形资产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对无形资产投资比例较低,无形资产结构管理不到位和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不完善等方面。无形资产作为我国服装纺织行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元素,因此研究我国服装纺织行业无形资产迫在眉睫。

1、无形资产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研究Aboody&Lev(1998)通过对1987-1995年163家英国软件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进行研究,发现软件行业无形资产支出的资本化成本对上市公司的股价和盈余质量产生正相关关系。薛云奎、王志台(2001)通过对1995-1999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公司的股票进行研究,发现无形资产对企业生产能力、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的提高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王化成、卢闯、李春玲(2005)通过对1998-2002年沪深A股3940家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以及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状况进行研究,发现无形资产的整体价值对企业未来经营业绩产生正向影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向影响越发地显著,无形资产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邵红霞(2006)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对2001-2003年152家沪深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不同种类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盈余质量和无形资产整体价值相关性的影响不同。

2、无形资产与企业经营绩效相关性研究的评述以上研究结果充分地显示出无形资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应重视无形资产的作用,加大无形资产的投资力度,完善无形资产的披露制度。迄今为止,我国对于无形资产的研究还是处于停滞不前的阶段,尤其是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驱动作用、未确认无形资产的作用等,仍需要持续、深入的研究分析。

二、样本选取、数据来源

1、样本选取本文选取我国服装纺织行业发展势头较好的五年(2010-2014年)做为研究区间,对60家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进行研究,为保证样本数据的有效性,剔除了被特别处理和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不完全的上市公司。

2、数据来源本文所用到的无形资产信息的相关数据均来自于锐思(RESSET)金融研究中文数据库、东方财富数据库、新浪财经数据库和中国证券网。数据处理采用EXCEL和SPSS18.0版软件。

三、服装纺织行业无形资产的描述性统计

通过对我国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绝对值和相对值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详见表1和表2),可以发对我国服装纺织行业无形资产与经营绩效的研究赵肖瑞(贵州商学院,贵州贵阳550004)摘要: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常态”,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也不例外。中国服装行业正步入从高速增长期向中速平稳增长期过渡。近年来,中国服装纺织行业发展进入了换挡期,无形资产已经成为我国服装纺织行业提高经营绩效的有力武器。本文选择2010-2014年服装纺织行业所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服装纺织行业无形资产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从影响行业无形资产的企业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出发,提出无形资产的权益管理与经营管理能力,加大无形资产的投资力度与创新。关键词:无形资产;服装纺织行业;经营绩效表1服装纺织行业无形资产绝对值的描述性统计现企业已认识到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并加大了对无形资产的投资比例。无论是无形资产的绝对数还是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每年都是呈上升趋势。但是,这五年间,无形资产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也在渐渐地拉大,表现在我国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发展不均匀,这是由于企业之音发展状况和企业规模不一的原因。从表1无形资产的绝对值和相对值可以看出,我国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投入力度加大了,无形资产绝对值的变化趋势是逐年递增的。从2010年均值17265.54万元到2014年均值31470.77万元,增长了82.28%。从侧面可以反映出,企业意识到无形资产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加大了无形资产的投资力度。从2010年均值3.8170%到2014年均值4.4304%,上升了16.07%。这可以反映出,我国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重视无形资产结构的管理。

四、服装纺织行业无形资产与经营绩效相关性研究

1、研究假设无形资产在企业生产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挖掘无形资产的潜力,是当下我国服装纺织行业无形资产发展的重中之重。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拥有无形资产含量的较量。本文提出假设:我国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2、研究设计借鉴Aboody&Lev(1998)研究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和王化成、卢闯、李春玲(2005)研究无形资产对企业未来业绩的影响中的模型,本文设计以下模型验证我国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相关性:模型OPINCt=a0+a1OPINCt-1+a2PPEt+a3INTANt+a4LIABt+a5ASSETt+εt其中:OPINCt为本年度营业利润;OPINCt为上年度的营业利润;PPEt为第t年度的固定资产净值;INTANt-1为本年度的无形资产净值;LIABt为本年度的总负债;ASSETt为本年度的总资产自然对数;a0,a1,a2,a3,a4,a5为回归系数;t为2010至2014年。实证结果显示R方为0.975即拟合优度特别高,说明解释变量无形资产净值对被解释变量营业利润的解释程度非常高,由此可知,实证研究结构具有很强的可信度。从表2营业利润与各解释变量相关系数可以看出,Sig是0.084,这说明我国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业绩产生正向影响且比较显著。

五、研究结论、建议

1、研究结论在我国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的发展进程中,无形资产是重要的生产力元素。从上述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无形资产对提高企业经营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无形资产具有无限的潜力,挖掘其潜力,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绩效,还可以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提升企业创造力等等。

2、研究建议

(1)加大无形资产的投资力度。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是拥有无形资产含量的较量,无形资产的多寡对应着企业的成功或失败。加大无形资产投资力度,是当下我国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2)完善无形资产的管理制度。我国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的发展还远远落后西方发达国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对于无形资产的管理比较松散,管理制度不完善。即使有些上市公司设置了相关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但形同虚设。加强我国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的发展能力,必须完善无形资产的管理制度。

(3)完善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制度。在搜集无形资产数据时,发现很多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在资产负债表中没有披露无形资产信息,即使有些上市公司披露了无形资产信息,但是很笼统,没有对无形资产具体项目详细地披露。鉴于此,我国财政部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应完善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制度,强制上市公司披露无形资产信息。

篇3

关键词 国际竞争力 纺织产业 指标 评价

纺织业是我国极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近些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进入后配额时代,企业经营难度进一步加大,因此,针对我国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已经成为了当前热点问题。

一、概念的界定

在本文,行业国际竞争力定义为:纺织行业或者纺织企业能够比其他国家同行业竞争对手更有效的技术长时间生产让消费者接受的纺织产品,并因此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综合能力。

二、我国纺织业现状分析

1.生产经营情况

随着价格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国内纺织产业生产速度的加快,2010年前11个月,纺织业和服装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28.1%和25.2%。在盈利与方面,2010年较2009年增长55.60%。

2.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纺织品以及服装制品累计出口总额为423.92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1.72个百分点;出口最主要的市场为东盟市场,超过了20%。国际市场占有率计算公式为:

Mi=Xit / Xir×100%

上述公式中:Mi表示国内纺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Xit代表的是纺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出口额,Xir代表国际市场上纺织产品的总进口额。

3.国际竞争力方面

根据WTO数据显示,在1995年~2007年期间,中国纺织产品的RCA数都高于2.5,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强。

三、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1.多因素评价法

1.1多因素评价法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转化。第二步,首先计算相关矩阵R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然后建立其多因子分析模型。为了判断所选取的各项指标以及数值是否适用于多因素评价方法,可采用相关系数矩阵来分析或者使用KMO and Bartlett’s测度,KMO(Kaiser—Meyer—Olkin)来比较和观察相关的系数值和偏相关数值的指标。

1.2 确定各因素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

贡献率指的是特征值占整个方差的百分数,特征值是对因素方差贡献的表征,它的值越大,贡献也就越大。

1.3 初始因素载荷矩阵分析

共同度即初期共同度和提取因素以后的再生共同度。对因素进行共同度分析,再根据因素的各自贡献率来确定其权重,并利用判定公示得出因素总得分。

2.进出口数据评价法

纺织产品出口情况是反映国际竞争力最重要的一项指标,以进出口数据为基础对国家竞争力的研究指标是非常多的,且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以出口数据为基础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较好地反映国家国际竞争力情况。

2.1国家市场占有率指标

国际市场占有力=出口总额/世界出口总额

该指标指直接反映这个国家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和整体国际竞争力情况。此外,还应考虑:①出口贡献率,即纺织产品占国内总出口的比例,指标值越大说明该产业对国家国际竞争力的贡献越大。②国家产品出口在总进口中占有的比例,即国际市场渗透率。③纺织产品进口占国家总进口的比例,即产品的进口份额。

2.2 净出口指标

净出口指的是贸易收支差额,直接反映了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取得的净收入,净出口额为正说明竞争力较强。此外,还应考虑①在某一时段,如果出口量增加利润却降低导致亏损,则此增加的出口量不能反映国际竞争力提升。②长时间处于净出口盈余状态说明国际竞争力较强

2.3贸易竞争力指数

贸易竞争力指数即某一产业净出口占其进出口总额的比例,该项指标的优点是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剔除了经济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可比性。

2.4显示性优势指数

“显示性优势指标”能够更准确的反映一个国家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它可以用产业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比例与全球贸易中该产业占的总贸易的比例的比值来反映。

2.5 相对国际竞争力指数

为了将国内生产和消费与国际贸易情况联系在一起,以综合指标对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和考量,即产品国内生产与消费只比,与该国所有产品的生产之和与消费之和的比值,该项指标进行显性优势比较是更具准确性。

3.生产率法

全员劳动生产率对我国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比较较为有效,这种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将工业的增加值与从事劳动的全部人员的平均数相比所得到的结果,是考核企业的经济活动最主要的指标,反映的是一个产业竞争力的实质问题。

4.利润率法

利润是一个企业产生和经营的最终目标,利润的计算就是收入和成本之差,计算公式如下:

利润=(商品销售单价-商品单位成本)×销售数量×汇率水平

此外,还应考虑资产利润率和销售利润率。前者是利润总额与本产业的资产投入之比,后者是利润总额与本产业的主营业务的收入之比,都直观地反应了投资回报率和销售获利能力的高低。

篇4

一、文献综述

金融危机爆发后,财务质量的研究逐渐的替代经营业绩,开创了现财学新的研究领域。财务质量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绩效,而且关系到资本市场的理性和有效运转。财务质量是企业通过企业对财务资源的合理而有效的配置、整合和安排、有效的管理和经营运作,其所产生的财务效果能够满足现实或潜在的利益相关者对财务特性的要求的程度。

(一)、关于财务质量的研究

目前关于财务质量的研究主要是对上市公司财务质量的评价。王建华、杨素芹采用沃尔比重评分法对河南上市公司财务质量进行评价,提出河南省政府及各级主管部门重视并充分发挥证券市场的作用,增加河南上市公司数量,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优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以此促进河南经济的整体发展。朱雪珍在进行财务质量综合评价中引入了因子分析法,并用SPSS软件对苏州市20家境内上市公司的财务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提供财务质量综合评价的定量测试方法,以期为投资者、管理者进行投资决策、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古劲松、晓芳提出的公司财务质量评价体系运用了传统的财务评价指标,从公司的盈利质量、资产质量、资本质量、现金质量和公司持续发展能力五个方面入手对公司财务质量进行了全面评价与分析。

(二)、关于资本结构的研究

资本结构方面的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晚,理论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实证研究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并且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证研究上均受到了国外研究的影响。在资本结构理论方面,主要是介绍西方资本结构理论的形成与演变并进行评价的综述类文献,或者介绍某个资本结构理论的专述性文献。实证研究方面,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向:一是资本结构的治理效应研究;二是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三是资本结构的经济效果研究。而在资本结构影响因素方面,主要是结合我国国情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也有总结国内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成果的文献。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资本结构与财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的文献很少,作者选择一个特别的角度对纺织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财务质量影响进行系统的研究。采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纺织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财务质量的影响,从而发现有效的改善纺织行业上市公司财务质量的途径。

二、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纺织行业上市公司财务质量评价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根据分析的需要,本文以深沪股市上市的纺织行业上市公司为分析对象,研究所用数据取自于巨潮资讯网、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等网站,选择各公司2009年末的数据。

(二)、构建财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考虑到收集数据的可行性,定性财务指标数据很难收集且难以量化,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在定量财务指标中,故本文只研究量化的财务指标。本文选取了总资产增长率、应收账款与收入比、存货与收入比、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营业利润率、总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资产规模、每股收益和净利收现率14个指标建立财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三)、选择因子分析法评价纺织行业上市公司财务质量

财务质量评价方法包括杜邦综合分析法、沃尔沃综合评分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这些方法有自身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由于本文选取样本较大,克服一些方法的主观性,因此本文选取因子分析法来评价纺织行业上市公司财务质量。因子分析法不仅赋权客观,而且相对简单、运用方便。经过调查研究和统计,搜集到纺织行业48家上市公司2009年末14个财务分析指标数据,将数据导入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中进行因子分析,最后得出因子综合得分,如表1所示。

表1财务质量综合得分

行业代码

综合得分

行业代码

综合得分

行业代码

综合得分

600645

-26.45

000813

9.62

600220

11.92

000779

6.04

000045

9.63

600273

12.26

000809

7.34

000803

9.63

600137

12.65

002015

7.66

002036

9.64

600630

12.74

002072

7.95

000810

9.65

600576

15.04

000971

8

002127

9.65

600626

15.69

000976

8.08

002087

9.84

002327

16.13

000018

8.5

600483

9.91

600156

16.52

600448

8.53

000158

9.94

002293

20.59

000712

9.07

600987

9.94

600232

32.83

600677

9.16

600370

10.05

600152

41.33

002070

9.19

000726

10.15

000036

75.83

600070

9.23

000955

10.2

600220

11.92

002193

9.39

002042

10.49

600273

12.26

002034

9.44

002083

10.59

600137

12.65

000982

9.6

002144

篇5

【关键词】

服装纺织行业;财务风险;Z 值模型

服装纺织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比较重要的支柱产业,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2008 年际金融危机,我国纺织行业的经营状况日益恶化、财务风险也在不断加大,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本文对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成因进行了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可行的措施。

1 纺织业现状

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中最常见的一种,企业在筹资、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中无不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我国纺织行业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面临了非常严重的困难局面,但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不断升级,在2009年开始稳步的回升,从整体上看,纺织行业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保持良好。然而近两年,我国的纺织业先是经历了棉价“过山车”,再是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最难的则是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各种因素导致纺企成本不断上升,而纺企的利润空间也在不断压缩,行业经济风险也逐步增加。

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中最常见的一种,企业在筹资、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中无不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

2 纺织行业财务风险模型的构建

2.1 Z 计分模型研究方法简介

本文采用广泛被使用的 “Z 计分模型”计算我国20家钢纺织企业市公司及纺织行业总体自 2009 年至 2012 年的 Z 分值,根据此判断我国纺织企业现在存在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该模型是运用五种财务比率,进行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分(称为 Z 值)来预测财务危机的模型。Z--Score 模型从企业的资产规模、变现能力、获利能力、财务结构、偿债能力、资产利用效率等方面综合反映来预测财务危机。其中,X1表示营运资金 / 资产总额,是公司的流动资产相对于总资本关系的一种衡量。X2表示留存收益 / 资产总额,该比率反映企业累计获利能力。X3表示息税前利润 / 资产总额,息税前利润/总资产比率可以衡量除去税收或其它杠杆因素外,公司资产的获利能力。X4表示权益市值 / 负债账面价值,综合所有股份(优先股和普通股)的市场价值来衡量权益,负债则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债务。X5表示销售收入 / 资产总额,资产周转率是一种能够反映公司资产营运能力的财务比率,可以用来衡量公司在竞争环境中的管理能力。

Altmna通过对Z计分模型的研究分析得出:判断企业破产的临界值,为 Z=2.675。若Z 值高于 2.675 表示企业较安全,破产的可能性就会极小。若低于 2.675 代表企业则存在财务风险。如果一个企业的 Z 值低于 1.8,则表示该企业已经存在潜在的破产危机,如无有力措施,将很难摆脱困境。Z 值在 1.8~2.675 之间时,代表企业处于灰色地带且企业财务状况很不稳定。

通过采用大量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和研究,证明 Z-Score 模型在国内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方面同样有很强的适应性。

2.2 我国纺织上市公司的 Z 值计算

本文选取的12 家纺织上市公司的 Z 值计算,结果如表 1。

2.3 我国纺织上市公司的 Z 值结果评述

2.3.1 从结果来看,我国纺织上市公司的 Z 值这三年年处于逐年下降阶段,2011 年 Z 值就已经小于 1.8,说明纺织行业整体破产的危险非常大。

2.3.2 为了清晰地分析我国纺织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状况,本文还将对 Z 值各取值区间的企业个数及所占的比重进行分析,Z 值高于 2.675财务风险小的企业个数除 2010 年高达 6个,占企业总数的50%之外,2011年、2012 年均都稳定在 3个左右,占纺织企业总数的 25%;Z 值在1.8~2.675 之间财务状况不稳定的企业个数逐渐正在减少,但减少的原因是因为企业加入了潜在破产行列;Z 值小于 1.8,已经潜在破产的企业个数则正在上升,至 2009 年已经有超过7家,总数50%以上的企业已经潜在破产,短期内将很难摆脱此困境。

3 我国纺织企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上升的原因分析

3.1 纺织企业行业盈利能力下降

行业利润下降是纺织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日益加大的主要原因:

一是欧美等主要国际市场乏力致使国际市场的需求减少,严重的影响出口增长。欧债危机持续升,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又在上升,作为国际市场消费主体的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恢复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者信心低迷,这些因素都严重的制约了发达经济体对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需求。二是生产成本不断上涨。今年来来棉花价格不断上涨,被业内人士戏称为“疯狂的棉花”。面对棉价疯涨,从而引发了相关原材料价格的普涨受影响的主要是外贸出口型面料企业和上游的棉纱生产企业。三是人工工资的大幅度上涨同时到来的“用工荒”也是导致以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而著称的纺织服装企业利润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3.2 成本费用上升

成本费用上升是纺织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上升的直接原因

一是原材料成本上升,纺织产品原料主要是棉花和化纤。自2008年,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使企业成本大幅上涨。随着我国的郑棉期货、电子撮合连续不断上涨,缺口很大的国内棉花市场价格已经出现上升的迹象,而近年来来价格持续下降的聚酯行业,也开始止跌反弹,呈现出大涨的势头。而与纺织原料在纺织企业总成本中所占比重最高,因此,纺织原料价格的变化对于企业的影响将十分巨大。

二是水电汽能源涨价推动成本上升,计划体制下资源性产品的价格被扭曲了,涨价也是对过往价格过低的纠正,是回归市场的必然选择。而纺织行业能耗高、污染较重、资源利用率低水电汽能源价格上涨必将加大企业的负担。加之,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对于企业环保成本的增加。这些因素既与国家政策走势,也行业发展趋势相悖,未来将会带来巨大大的风险。

三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一方面在人力成本逐渐提高,但纺织行业大多是以手工方式进行生产的,这种低端产业率水平很低,必将导致人力成本的大幅度上涨,不符合行业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劳动合同法》保障劳动人口的合法权益的同时也提高了人力成本,使企业成本的增加加大企业财务风险。因此,若不采取有力措施,纺织行业极有可能整体步入亏损行列。

3.3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外部环境政策的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国家经济形势变化而引起的对某一行业或某一方面的政策的改变,从而影响了该行业整个理财环境的不确定性,对该行业所有企业的财务经营都产生影响的共性风险。

4 风险研究的启示

综上分析,我国纺织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财务风险,这一方面是该行业特点和特性决定的,另一方面表明纺织服装行业已经进入了成熟期周期,竞争者越来越多,行业的利润空间已经是很小。因此若ST公司想要处于良性的发展态势,必须要调整自身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规避财务风险。在此的前提下,努力寻求其他的方式来克服行业自身存在的缺点和特性。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点关于纺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启示:

一是,财务风险管理是贯穿于公司经营、投资、筹资的整个全过程,企业应树立财务危机的观念从企业战略角度和日常运营角度综合进行风险管理,尽可能的规避风险。

二是,综合考虑企业的宏观经济状况,与公司业务紧密结合。宏观的政策对纺织企业具有明显的影响,巩固公司的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力,风险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把握市场动态,适应宏观政策改变的能力。

三是,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风险管理。一方面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实现,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交易安排将风险内部化,或者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实现避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Altman E,Haldeman R,NarayannP.Zeta analysis-anew model to identify bankruptcy risk of corporations [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1977

[2]向德伟.《运用“Z记分法”评价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2年第11期。

[3]路英.浅议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管理观察2010,(16):29-30,

篇6

一、 引言

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严重的全球性问题。最近几年,气候变化尤为引人关注。据地球气候统计数据显示,从工业革命开始,地球大气中的CO2浓度已经从280ppmv上升到了目前的379ppmv,全球平均气温也在近百年内升高了0.74℃,在近三十年来尤为明显。如果任由这种趋势继续,全球气候将难以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因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国际组织已经签署了相关的国际性法案,如《京都议定书》,以此来约束全球工业发展对气候的影响,达到全球范围内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然而这对我国经济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高能耗、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持续,据相关资料显示,2007年我国的化石燃料消费排放为62.84亿t,占全球总量的21.01%,已经超过美国的20.08%成为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随着新一轮气候谈判的进行,我国面临的减排压力越来越大,而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以经响应了全球节能减排方面的倡议,并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目标,即2020年,我国单位GDP的CO2排放量较2005年降低40%―4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明确了CO2排放的目标,即在十二五期间,单位GDP的CO2排放降低17%。

对纺织服装行业的碳足迹研究都集中在近几年,但由于计算方法和标准都不完善,更多的研究都是在以一种综述的方式阐述新近的研究成果或者计算标准,也因为对于系统边界和投入产出一些过程难以控制,想要通过明确的边界、准确的投入产出来计算碳足迹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这也是目前研究的困境和不足之处。本文正是基于这些问题,尝试性的通过一个行业对能源投入消耗及温室气体的排放来计算碳足迹,并以此来论述纺织服装行业减少碳排放、实现行业转型的必要性。

二、 碳足迹及其度量

碳足迹源于“生态足迹”,是指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中所排放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气体总量,相对于其他碳排放研究的区别,碳足迹其实是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摈弃了传统的“有烟囱才有污染”的概念,就比如人行走时留下的脚印,碳排放也有自己的足迹。产品碳足迹是指某个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各种GHG排放,即从原材料一直到生产(或提供服务)、分销、使用和处置,或者可以说从摇篮到坟墓整个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

对碳足迹的计算目前比较认可的主要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计算方法是“自上而下”模型,这是以过程分析为基本出发点,通过生命周期清单分析得到所研究对象的输入和输出数据清单,进而计算研究对象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也即碳足迹。

第二种方法是“自下而上”模型,该模型以投入产出分析为基础。投入产出模型是研究一个经济系统各部门间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数学模型,该方法最早由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瓦.列昂捷夫(W. Leontief)提出,是目前比较成熟的经济分析方法。Matthews 等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RI) 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会(WBCSD)对于碳足迹的定义,结合投入产出模型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建立了经济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模型(EIO―LCA),该方法可用于评估工业部门、企业、家庭、政府组织等的碳足迹。

投入产出法需要在生产过程中根据能源的消费来计算碳足迹。因此,碳足迹的核算是基于终端能源消费口径的统计数据,采用对应能源的排放系数来计算全部碳排放,计算公式为:

■;i=1,2,3,......,n

(1)

其中,C为碳排放量;Ei 表示的是第i种能源的消费量,以标煤计算;fci表示的是第i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这里我们直接引用曹淑艳等给出的我国各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见表1)。

以上两种碳足迹的计算方法各有优点和局限。对于过程分析法来讲,其优点在于分界明显,能够比较准确的计算出每个阶段的碳足迹;其局限性在于:1、由于该方法可以在无法获知原始数据的情况下采用次一级数据,这可能会导致碳足迹分析结果的可信度偏低;2、过程分析法在对碳足迹分析时,没有对原材料生产以及产品供应链中的非重要环节进行更深入的思考;3、过程分析法由于无法具体获悉产品在各自零售过程中的碳排放,所以零售阶段的碳排放结果只能取平均值。对于投入产出分析来讲,它的一个突出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利用投入产出表提供的信息,计算经济变化对环境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其局限性在于:1、EIO―LCA模型是依据货币价值和物质单元之间的联系而建立起来的,但相同价值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隐含的碳排放可能产别很大,由此造成计算结果存在偏差;2、由于同一部门存在不同的产品,这些产品的CO2排放可能千差万别,因此采用该方法计算时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3、投入分析法可算结果只能得到行业数据,无法获悉产品的情况,因此只能用于评价某个部门或产业的碳足迹,而不能计算单一产品的碳足迹。由于本文计算的碳足迹是纺织服装行业的,因此这里我们选用投入产出法计算。

三、 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碳足迹状况及其分析

为了深入分析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碳足迹。需要将纺织服装行业进一步分类。为此,我们采用国民经济对行业统计的分类。截止目前,行业分类已颁布了3个版本,分别为GB4754― 8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199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和GB/T 4754―200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本文根据GB/T4754―2002将纺织服装行业划分为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这三类。由于是对我国纺织服装全行业的碳排放进行核算,因此在确保统计数据来源一致的前提下,行业分类的内部调整对最终核算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2013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对这三个类别的能源消费数据进行细分,选取2000-2012年的数据,这是因为早期数据无法获取,再者我国2000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加工制造业才蓬勃发展起来,使用以前的数据计算碳足迹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一)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碳排放状况

根据能源统计年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能源消费包括:煤炭消费、焦炭消费、原油消费、汽油消费、煤油消费、柴油、燃料油、天然气、电力消费。根据表1给定的能源碳排放系数,采用碳排放公式(1)进行计算,得到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中各类企业历年的碳排放量(如表2所示)。其中,我国纺织行业的碳排放从2000年的6349.28万t增加到2012年的14114.29万t,增加了两倍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从2000年的648.36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1878.25万吨,增加了三倍;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从2000年的368.78万t增加到1166.37万t,也增加了三倍多;其中2000―2012年间,纺织品行业的碳排放量占这三个类别的比重一直最大,平均保持的85%左右,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碳排放基本保持在10%左右,而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的碳排放占比平均处于5%左右。

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在2000―2012年之间的碳排放量处于不断上升之势,在2008―2009年间略有下降,这是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一些企业减少产出,因此碳排放暂时下降,但整体上不影响这个行业碳排放总量不断上升的趋势。

(二)服装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分析

碳排放强度是反映碳排放量与产值产出之间关系的指标之一,目前比较认可的计算方法是:碳排放强度等于CO2排放量与工业总产值的比值。因此,将纺织服装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定义为纺织服装行业的CO2排放量与纺织服装行业工业总产值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2)

式中,I为纺织服装行业碳排放强度(tCO2/元),C为纺织服装行业碳排放量(t),VG为纺织服装行业总产值(亿元),由于2000―2003年数据的缺失,这里我们使用2004―2012年的数据,将纺织服装行业细分为纺织行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3个细分行业,分别计算碳排放强度,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纺织行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3个细分行业的碳排放强度从2004―2012年间都具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其原因可能是技术进步、管理水平的提高、资源使用合理、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所致。其中,纺织行业的碳排放强度远远大于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因此通过控制纺织行业的碳排放就可以大幅度减少纺织服装行业的碳足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低碳转型的启示

从以上的研究中可以看出,虽然纺织服装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在不断的下降,但整体上的碳排放量还在不断上升(见图1),和我国减少碳排放的目标不符;再者,纺织服装行业也是我国主要的出口行业之一,随着国际上对碳排放要求强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考虑实施碳关税,虽然这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但是这也是未来纺织品行业发展的方向。TESCO总裁Terry Leahy先生已经明确表示要在所有上架的7万多种商品上都加注碳标签,这也引起众多竞争者的竞相模仿。因此,只有减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才能在将来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最后,减少纺织品的碳足迹对企业也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通过减少产品碳排放达到国家设定的标准就能获得碳标签,碳标签能帮助企业赢得更多的消费认可,占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获取更高的商业利润。英国大陆服装公司earth positive 在一件的普通T 恤上贴上碳标签,其市场价比同类服装高出2―3 倍。

随着我国碳交易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也可以通过出售碳排放权利获利;在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制度安排下CO2 排放权将成为一种商品,与有形商品一样,通过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体现其价值。企业转型所获得的减排权既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又将为其带来可预期的收益。因此,生产企业向低碳企业转型将带来巨大的商机。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纺织服装行业由现在的生产模式向低碳生产方式转变已经刻不容缓,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从计算纺织服装行业碳足迹的过程来看,要实现低碳生产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该行业的转型:第一,从原材料的选取上选择低碳原料,一条400g重的化纤材料裤子,从原材料提供到最后的回收或者处理,整个生命周期(假设寿命2年)消耗的能量相当于200度电,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大约为47kg,而棉、麻等天然织物不像化纤是由石油等原料合成的,所以消耗的能源和产生的污染物要少的多;第二,实现加工过程对能源的充分利用,提高使用效率,减少碳排放,纺织服装行业在加工生产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量极大,如果控制这一过程中的碳排放将对整个行业碳排放都有明显的改观,实现这一转变可以通过研发更先进的生产设备、更加科学的生产流程,减少生产过程对能源的消耗,提高使用效率;第三,转变目前对纺织服装品在使用结束后的处理方式,实现废弃产品再利用的可能性,目前对纺织服装用品在寿命结束时大多采取的是集中焚烧处理,这样增加更多的碳排放,如果能够实现对这些废弃品的回收利用,不仅减少处理过程中的碳排放,还能避免再次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已经有一些服装企业开展以旧换新的活动来实现其产品的回收再利用,这很值得大多数企业去学习和模仿,如果不实现这种转变,随着消费者对纺织用品消费的频繁度提高,很多没有到寿命结束时就已经废弃了,都采用焚烧处理对碳排放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如果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能够顺利地实现转型,就会使纺织服装行业占据未来发展的优势地位,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话语权,才不会因为生产过程的不达标而被淘汰。当然,服装行业的转型也是一个复杂和创新的过程,这不仅要求企业从原材料的选取到生产过程控制碳足迹,还要求企业考虑的产品使用结束的处置环节,也即是说企业的转变要实现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低碳控制,从产品的出生到坟墓整个过程减少碳排放。

五、结论

从碳足迹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出,纺织服装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处于一种不断下降的趋势,其中纺织行业的碳排放强度仍处于高位,而服装和皮革制造行业的碳强度相对降低,但是各个行业的碳足迹都在不断上升,在2000―2012年之间,纺织行业碳足迹增加了三倍,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增加两倍多,这与我国低碳减排的目标相悖,也不符合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再者,从纺织服装行业来讲,实现生产过程的转变、减少本行业的碳排放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随着消费者碳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选择低碳产品,如果不实现这个行业的转变,纺织服装企业也将面临生存危机。从计算纺织服装行业碳足迹的过程来看,该行业要实现转型必须从原料选择、生产过程控制以及产品的废弃处理来考虑。通过这三个方面的转变,减少本行业的碳排放,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赢得该行业在未来低碳竞争中的主动优势。因此,从碳足迹测度纺织服装行业的生产过程来看,必须进行低碳转型,只有实现本行业生产模式的转变、开发低碳产品才能使企业获得持续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昕,吴雄英,丁雪梅.纺织服装工业碳足迹核算中的若干问题[J].印染,2013(12)

[2]屠莉华,刘雁.纺织服装行业碳足迹研究现状分析[J].进展与评述,2012(3)

[3]曹淑艳,谢高地.中国产业部门碳足迹流追踪分析[J].资源科学,2010(11):2046―2052

[4]谭丹,黄贤金,胡初枝.我国工业行业的产业升级与碳排放关系分析[J].四川环境,2008(2):74―78

[5]王微,林剑艺,崔胜辉,吝涛.碳足迹分析方法研究综述[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7)

篇7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纺织品;服装;出口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1-0106-02

1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技术性贸易壁垒却很快成为国际贸易中的新兴贸易壁垒,发达国家以关注人类健康与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保证产品质量等合法目的为由,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种种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措施为手段,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设置障碍。所以,立题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对于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稳步进行行业结构调整,促进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创汇的持续、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TBT的相关理论

2.1 TBT的含义和发展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这些措施成为其他国家商品和服务自由进入该国市场的障碍。

20世纪70年代,TBT占非关税壁垒的10%-30%左右。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TBT给国际贸易造成的障碍占各种贸易壁垒总和的比重,已经上升到80%左右。TBT成为越来越主要的非关税壁垒。

2.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名目繁多,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包装和标签、信息技术性贸易壁垒、标准国际化、绿色壁垒。

2.3 TBT的经济效应分析

从短期来看,TBT造成了进口国市场准入障碍,增加了出口国企业的成本,从而产生相当于一定关税水平的进口替代效应。对那些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来说,它们能够较快地通过技术创新来突破TBT的限制,从而使得自己的产品竞争力更强,国际需求增加,同时又帮助它们扫清了出口国内的部分竞争者,强化了他们的垄断地位.从这个角度来说,TBT还起着优化出口国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的作用。

3 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状况分析

3.1 出口规模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纺织服装业是中国出口创汇的支柱性产业。

表1 2000年-2007年纺织品服装行业的

进出口规模调查表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2000-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海关统计数据计算得出。

3.2 出口结构分析

按照我国出口的国别和地区分析,根据海关统计,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和日本,占出口总量的70%。

3.3 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构成分析

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构成看,2005年出口产品中,合资企业生产占39%;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出口313.64亿美元,占27.34%。民营企业正以其强劲的生命力,成为中国纺织品服装参与国际竞争的生力军。

3.4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分析

从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竞争力上来看,我国在化纤、丝绸、服装等劳动密集型的传统领域最具竞争力。而在资本密集型的新型纤维和面料、纺织机械、染整、工业用纺织品等领域,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此外,零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生产企业的信息化以及品牌管理与营销也是中国纺织企业的弱项。

4 TBT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影响

4.1 TBT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不利影响

TBT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不利影响包括以下几方面:纺织品服装行业收益降低、手续复杂、费用昂贵,大大增加成本、不利于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失业,给社会造成巨大压力、不利于国际贸易关系的发展。

4.2 TBT给我国纺织行业带来的机遇

我们不得不承认TBT是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经济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我国纺织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主要包括:促进我国纺织业的技术进步、有利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我国纺织服装产品标准体系的建设。

5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TBT的主要原因分析

5.1 来自国际方面的因素分析

国际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原因:外国保护本国纺织品服装市场的需要、发达国家环保、安全与健康意识加强、WTO相关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被滥用。

5.2 国内纺织服装行业方面分析

国内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原因:我国出口市场过分集中,对国外市场依赖性较大、以低端产品为主,缺乏品牌竞争力、国内纺织服装行业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差距较大、缺乏快速反应机制和预警机制。

6 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应对TBT的建议

6.1 政府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应对TBT:加强跨国交流与谈判,尽可能削减TBT,保护自身的权益;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和引导产业升级和健康发展;规范标准制定,推进国际标准互认工作,与国际标准接轨;建立健全快速反应及预警机制。

6.2 行业组织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6.2.1 完善组织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纺织品服装行业组织建设还不完善,服务意识较差,未能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引导作用。应该加强纺织行业协会建设,形成权威性和凝聚力。此外,行业组织应该增强服务意识,及时向企业传递信息,并积极为维护企业的利益提供完善的服务。因为以权威性组织的形式出面应对TBT将会比企业单独应对收到更好的效果。

6.2.2 参与标准制定,积极与国外检测机构合作,制定国际认可的检测标准

6.2.3 启动自律机制,规范行业竞争,从根本上减少贸易摩擦

针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出口市场集中,产品附加值低的特点,纺织行业协会应配合国家政策,引导和规范企业出口,鼓励企业出口市场多元化,形成行业自律机制,维护公平竞争。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大量出口低劣产品冲击市场,从根本上减少贸易摩擦,而且有助于我国纺织服装业的产业升级。

6.3 企业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6.3.1 企业梯度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有实力的企业应加强控制销售渠道,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品牌知名度以获取更多附加价值,充分利用国际分工,分散对美日欧的市场依赖性,扩大出口销路。

实力中等的企业应注重加强自身技术力量建设,加强企业品牌营销,积极关注国外TBT动态,加强企业环保意识,提高生产效率,以降低和防范国外TBT带来的风险;扩大销路,分散风险,减少贸易摩擦。

实力较弱的企业应找准自身定位,选择合理的细分市场,可以给国外品牌做代工,也可以做国内品牌的加工方。在加工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积累经验和资本。同时要尤其关注TBT动态,避免大量出口低劣产品冲击市场、加剧贸易摩擦。

6.3.2 熟悉WTO规则,参与标准制定,积极应对歧视

6.3.3 加强环保意识,提高技术水平

发达国家滥用TBT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利用知识产权保护、信息TBT等方式限制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我国企业要从根本上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加快科技创新,加强环保意识,突破TBT的束缚。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科技水平、加强环保认证,是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突破TBT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出口商品技术指南(针织品)[G].2005.

[2]谷祖莎.贸易技术壁垒中技术标准问题研究[J].技术经济,2004,(12).

篇8

一、宁夏冶金行业发展现状

(一)行业概况宁夏冶金行业的发展源于20世纪60—70年代,包括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在内的一批外埠企业先后迁入宁夏,构筑起了宁夏工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投资扩建青铜峡铝厂等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宁夏冶金行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冶金工业已成为宁夏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是各级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全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宁夏金属矿产资源并不丰富,但具有能源优势。此外,也具有煤炭、土地资源与环境容量的优势。宁夏黑色金属行业与有色金属行业分别占工业总产值的7%与12%,冶金行业约占工业总产值的1/5。1998—2012年以来,宁夏黑色金属行业产值年均增速接近30%,有色金属行业产值年均增速23%,增长迅速(如图1所示)。冶金行业也是推动社会就业的重要部门,其从业人数占工业从业人数的17%。从西北地区看,宁夏冶金行业总体规模较小,黑色金属行业与有色金属行业的规模分别排在第五和第四(如图2所示),但在全国范围内宁夏有色金属冶金行业单个企业的平均规模(即行业总产值/企业数量)仅次于甘肃(如图3所示)。单个企业规模越大越有利于实现规模效应与资源整合,同时也有利于节能低碳技术的利用推广。尤其宁夏有色金属行业相对于黑色金属行业更有优势。

(二)主要产品与子行业宁夏黑色金属冶金行业产品主要包括钢铁以及铁合金、碳化硅、焦炭等高载能冶金炉料产品。从表1看,宁夏粗钢、生铁、钢材的产量都很小,只有铁合金的产量高于其他四省区。铁合金产品是炼钢不可缺少的添加剂。“十一五”期间,宁夏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创新力度,加大硅系列复合合金及低铝、低钛、低碳等铁合金产品的研发力度和生产能力,优化了产品结构,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到2010年,硅铁及复合合金产量达到100万吨,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保持全国硅铁大省和内外贸生产基地的地位。宁夏有色金属冶金行业产品主要包括以钽铌铍系列产品为主的稀有金属冶炼和加工业,以及以铝镁为主的轻金属冶炼及加工业。从表2看,宁夏电解铝和镁相对较大。“十一五”期间,中电投青铜峡能源铝业公司形成70万吨电解铝生产能力,冶炼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加上中宁铝厂全区电解铝产能达到90万吨。宁夏是世界主要的金属镁及镁合金产地之一。镁锭生产能力超过18万吨。宁夏以钽铌铍系列产品为主的稀有金属冶炼和加工业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是世界重要的钽铌铍生产研发基地。中色东方集团主导产品钽粉、钽丝在技术、产品档次和质量等方面与世界同行同步,某些品种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产品90%以上销往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等。钽丝占世界市场份额的60%,综合质量和市场占有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钽粉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0%,居世界第二位。

二、宁夏冶金行业能耗现状

在环境保护与能源成本上升的多重压力之下,实现冶金行业的低碳发展日益受到关注。宁夏虽然总体能源消费量不高,但是单位GDP能耗强度处于全国最高水平(2005—2013年),面临较严峻的节能低碳压力。首先,从宁夏各个工业行业看,黑色金属冶金行业与有色金属冶金行业的能源消费量排名第三与第四,属于能源消费的重点行业。其次,为了解宁夏冶金行业的能源效率水平,计算冶金行业单位产值能耗,并与其他四个省区进行了比较(如图5所示)。宁夏黑色金属冶金行业与有色金属冶金行业的单位产值能耗分别处在第四高和第三高的水平,这意味着可以通过能效对标的方式,进一步识别宁夏冶金行业的节能潜力。

三、重点行业节能低碳技术选择

(一)钢铁行业(1)干法熄焦(CDQ)技术。据测算,每干熄1t红焦可回收能源40kg—50kg的标准煤,同时能减少环境污染,100万t/a焦化厂每年可以减少8—10万吨动力煤燃烧对大气的污染[3]。(2)煤调湿(CMC)技术。煤调湿技术主要经济效益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焦炉生产能力提高11%;②炼焦耗热量减少15%;③焦炭粒度分布更加均匀;④焦炭机械强度提高1—1.5个百分点或可多配弱粘结性煤8—10个百分点,每吨煤减少剩余氨水约44kg。(3)烧结环冷机余热回收技术。吨烧结矿可回收蒸汽20kg—30kg,降低工序能耗4kg标准煤左右。(4)烧结低温余热回收技术。一般每吨烧结矿可以回收蒸汽量30kg—90kg,降低烧结工序能耗3kg—10kg标准煤。目前,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武汉钢铁公司、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钢铁企业采用烧结废气余热发电技术。(5)转炉负能炼钢工艺技术。上海宝山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最早实现“负能炼钢”的钢铁企业。近年来,武汉钢铁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中型转炉也都成功应用负能炼钢技术。

(二)电解铝行业(1)碳阳极消耗排放的CO2减排技术。此项技术可以通过提高阳极质量、改善阳极反应性能来减少阳极消耗产生的CO2[5]。国家级科技成果“铝电解用优质碳阳极生产关键技术”,目前在中国铝业公司得到了大范围推广应用,减排效果明显,2010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低电压节能技术。目前,吨铝(电解铝)产品能耗已经下降到14000kWh,比国际(除中国外)平均综合能耗低1000kWh以上,其吨铝直流电耗一直在13000kWh左右徘徊,仍是理论直流电耗6330kWh的2倍以上,碳氟化合物排放量仍然较高,属全球十分瞩目的节能减排重点行业[6]。究其原因,在2008年以前,国内外所有电解铝生产系列均采用传统的“高温高电压”生产工艺技术路线,很难实现能耗的进一步降低。因此,在保证电流效率的前提下,降低电解槽工作电压是电解铝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目前,中国铝业公司、云南铝业公司、中孚实业公司采用该技术路线均取得了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3)自动熄灭阳极效应技术。为了帮助中国电解铝企业降低阳极效应PFC排放,亚太合作伙伴组织(APP)计划在中国推广应用“自动熄灭阳极效应技术”,该技术由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研究开发,在国外多家电解铝企业推广应用后收到了良好效果,可在30s内快速熄灭阳极效应(人工熄灭阳极效应需要90—120s),大大缩短了阳极效应持续时间,有效降低了阳极效应PFC排放。中南大学正在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洽谈合作意向,准备共同开发具有自动熄灭阳极效应功能的新一代电解槽控制技术[8]。

(三)镁冶炼行业(1)循环产业链。利用半焦炉产煤气的工艺流程,可以建立“烟煤—半焦煤气—镁”“烟煤—兰炭—硅铁—镁”“镁渣—水泥”等多条循环经济链。半焦化炉生产的焦化煤气是最重要的产品。经过收集、洗涤、净化处理后输送到回转窑、还原炉、精炼炉使用,气源稳定,升温控制有保障。半焦炉副产品兰碳供硅铁电炉使用。电炉又生产硅铁供镁使用。硅铁占去镁成本的30%—50%。以低铝、低锰的硅铁供应镁生产,既保证镁的质量,又降低了镁成本。半焦炉副产品煤焦油是优质化工厂产品,全部销售,也可冲减镁成本。(2)利用回转窑烟气余热。利用回转窑窑尾排出的烟气为余热锅炉提供热源产出蒸汽,满足射流泵的动力需求,同时,并入焦炉汽网。回转窑排出的烟气温度由入锅炉前的660℃降至出锅炉后的180℃,实现烟气余热的循环利用。窑尾加装竖式预热器,提高煅烧产能15%,降低能源消耗。(3)新型窑衬保温技术。回转窑窑体表面积大,温度高,散热损失可观,必然影响窑热效率。窑皮温度由300℃—400℃降至210℃以内,可望将散热损失控制在8%左右,吨镁节省煤100kg。

篇9

中图分类号:F470.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房屋建筑不但要满足人们的居住条件,而且还需要满足美观、舒适、干净、整洁的特点。这就对房屋内家用电气设备和照明设备的安装有了更高的要求,安装时既要满足设备的安全,保证正常使用,还要满足安装的美观、方便等特点。因此,房屋建筑中电气设备安装的质量影响着工程建设的质量,在施工前必须要将各种影响安装的因素了解透彻,从根本上出发,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

必须严格遵守建筑电气工程安装的规范和相关规定

对于安装材料的要求

对于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电气工程安装材料需要严格控制才能保证安装工程的质量。首先对于电器和电料的规格、质量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标准,进场之前需要检验和抽查,合格后方可入场。

检查时注意:电器和电料的封装必须完整,材料无受损,附件配备齐全;

对金属电线材料的要求:接线盒和保护管完整,无缺损和折扁处,无裂缝,管口平整,管内无刺等;

对于塑料电线的要求:接线盒和保护管使用阻燃产品,无破损、变形,外观完整;对于通信系统中各方面的产品需要使用同一个系列,如接线盒、终端盒和配电系统等。

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预埋构件,预埋构件的质量影响着电气工程的安装。因此必须根据设计的图纸来进行构件预埋,尤其是要将构件的位置放置准确,以免会破坏墙体,影响施工质量。

构件在预埋时要确定好方位,搞清管线的走向和高度,以及插座和开关的位置,监理师在进行隐蔽验收过程中,根据图纸严格检验预埋工作。铺设暗线时要配管,当两个直角拐弯或管线长度大于15m时,多设置一个拉线盒。另外浇筑混凝土时必须及时监督,做好变形管线的更换工作,以免堵塞构件。

电气安装施工中电源线跟电视的水平距要大于50cm,且同一管内禁止设置通讯线;在整个管内线中,一定要少于八跟线,电线管内的空闲截面积要留出60%的空间,将同向回路的电线穿在同一管内,方便管理;煤气管、暖气管和电线的距离应该大于30cm,且二者交叉的距离大于10cm。

在安装电源的插座时要注意,面朝插座,右侧连接相线,左侧连接零线,中间的上方连接地线。细心连接,否则会引起烧毁电路的问题。

安装吊灯时,当吊灯的重量大于3公斤时需要在顶板上预先设置预埋构件,将吊灯拴在构件上,严禁将吊灯吊在木砖或木楔上,很容易脱落。由于卫生间和厨房都会相对比较潮湿,因此安装开关时要选择防溅开关,况且要安置在门外的墙边上,不能设置在门里。电源的插座跟底边的距离保持在30cm以上。

具体电气工程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防雷接地的设备安装

防雷装置出现的问题主要是避雷带和引下线连接的地方存在夹渣、焊瘤和咬肉的问题。有时避雷带焊接的地方忘记刷漆或者焊渣没有处理。并且在搭接时没有使用圆钢而是采用性能较差的螺纹钢。另外就是采用主筋对头焊接的方式来充当防雷引下线。

配电箱

配电箱的箱体没有固定好,且与墙体间的缝隙没有处理。在箱体上开孔时不符合规定,破坏了保护层,影响了美观。箱体内线连接分布混乱,接地线不明显或接地导线截面积不够。

电线管敷设

电线管的主要问题就是埋设的深度不够,且并排或重叠布设。有的电线管出现了弯折和凹陷的痕迹,连接时管口没有填,整齐度差,缺少保护圈,而且固定不够稳定。

开关、线盒和插座

插座和开关没有保护好,暴漏在外面;线盒埋设的深度和高度都达不到要求,开关的连接线连接混乱,且固定线盒的螺栓丢失。

路灯、地灯、草坪灯

主要是存在灯泡功率太大,导致温度过高,容易破碎。另外灯杆出现生锈、老化、不稳固的状态,且接地线缺失或没有设置。

电视系统和电话系统线的连接

在连接系统的竖井里,很多电话线杂乱连接,没有头绪,对检修和检查时造成极大的障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有的电话线连接松动,导致电话音质模糊,信号较差。由于电视天线遭到损坏,导致电视的音质和画面都会受到影响,给人带来许多不便。

电气工程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监理质量控制

对于上述电气工程安装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列问题,监理质量的控制措施主要有:

对进行操作的焊工人员要加强培训,选择有专业技术水平的焊工,焊接时注意焊缝要均匀、饱满。对于避雷引下线的焊机方式为搭接焊,其长度是圆钢直径的六倍,禁止用螺纹钢代替圆钢。

动力电箱的箱体接地线必须显露在外面,禁止箱底焊接。遵循导线的连接和搭接规范,箱体内线头整齐,无错乱。准备一定的余量导线,保留5-10厘米余量。

电线层要分开布设,不能紧贴。埋设电线管时,离墙体表面的距离需大于15mm,且布设时不能弯曲。管道的转弯处要处理光滑,不能有棱角,防止损坏电线。电线管道跟电箱连接处要平整,露出约3-5毫米。接落地式的箱体时其管口比箱体高50-80毫米。

连接线盒时需要根据合适的位置和尺寸来固定好,检查好相线和零线,不能串接。线尺寸要准确,线头要整齐,且线头不能外漏。

选择合适功率的灯泡,监督好灯杆,防止老化或者生锈等。当出现多条电话线时需要布设准确,捆扎整齐,接线时要连接稳固,上螺丝时小心操作。电话线分布清晰,防止混乱,以便检修方便。电视天线穿线时要将屏蔽层清理干净,小心连接,保证电视信号的稳定。

结束语:

房屋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是一个较为重要且复杂的项目,安装时必须按照规定和规范来进行操作。提高技术工人的专业技能,加大监理监督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给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带来了压力,因此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要加大对电气工程安装的监理力度,使电气安装更安全、更美观。

参考文献:

[1]刘议泽. 工程监理质量控制与管理系统[D].广东工业大学,2005.

[2]许长青. 建筑工程监理施工阶段质量控制专家系统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3.

[3]赖森贞. 房屋建筑电气工程监理的质量控制探讨[J]. 企业技术开发,2012,Z2:101-102.

篇10

1 研究概述

1.1 研究背景

我国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国务院先后颁发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甘肃省政府也颁发了《关于推动非公经济跨越发展的意见》等,努力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而地方性银行作为银行体系的一个重要成员,在解决和缓解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资金困难和金融服务方面,有着特定的责任、产权、机制、政策和地域等方面的优势,对民营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甘肃省民营企业近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显示出极其旺盛的生命力。2011年甘肃省共有民营企业8万户,总注册资金1 420万元,投资者人数15.6万人,雇工人数65.8万人;到2014年,甘肃省民营企业总数量已经达到15.7万户,较2011年增长了95%,而总注册资金达5350万元,较2011年增长2.7倍,投资者人数及雇工人数分别为30.3万人与118.9万人,较2011年均翻倍增L。

1.2 研究意义

地方银行对于民营企业的扶持能有效地解决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从而为解决其他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该文重点研究甘肃省地方银行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政策实施方面的效果评价,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帮助地方银行有针对性地改进支持民营企业的工作,以切实解决甘肃民营企业的困境,提高民营企业的竞争力。

2 评价研究的实施―― 问卷调查

2.1 问卷的设置

基于文献研究,甘肃省属金融机构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对民营企业相关扶持政策的文件,以及甘肃地方银行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和一系列改进措施,问卷设置10个问题,每个问题的评价层次分为5个程度: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不满意。

F1: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扶持民营企业融资、担保抵押等金融政策的程度[1]。民营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融资难、贷款抵押难的问题,调查政策落实情况是甘肃地方银行支持民营企业的重点。

F2:制定符合民营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和授权信用管理办法的进展情况[2]。制定民营企业的信用评级和授权信用管理办法是甘肃各地方银行的工作重点,信用等级影响民营企业的发展。

F3:制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以及银、企合作措施的情况。银、企合作是国家及省委省政府关注的重点,两者的合作无论是对银行还是对企业,都是重要的。

F4:简化民营企业贷款审批程序、提高贷款效率情况[2]。甘肃地方银行的服务效率是影响民营企业办理贷款业务的重要因素。

F5:各项服务性收费减免情况。甘肃地方银行对省委省政府减免服务性收费政策的落实情况。

F6:贷款利率变动及执行情况。贷款利率要合理变动。

F7:近年来民营企业贷款增减情况。为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放宽民营企业的贷款政策,贷款额度应该根据民营企业的发展进程增减。

F8:对民营企业贷款投诉处理效率和质量的情况。对投诉处理的效率和质量会影响一个银行的发展,也能衡量甘肃地方银行对民营企业的重视程度。

F9:为民营企业服务提供、创新金融产品的情况(结算、融资、外汇、理财、咨询等金融服务平台)。这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F10:社会反映评价情况。从各方评价中得到反映的真实情况,找到问题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服务民营企业。

2.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选择两种调查对象:客户和银行职员,发放问卷。甘肃地方银行主要为甘肃银行、兰州银行和甘肃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选择其银行职员进行调查。民营企业到甘肃地方银行办理贷款、开户、还款和存款等业务,在对甘肃三大地方银行的各个营业网点的职员进行问卷调查时,将民营企业办理对公业务的代表(客户)同时作为调查对象。

(1)甘肃银行:选择兰州市城关支行、兰州市高新支行、兰州市小西湖支行等6个营业网点作为调查点,对银行职员和客户分别发放6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数分别为50份和45份。

(2)兰州银行:选择安宁支行、西津路支行、西固支行等6个营业网点作为调查点,对银行职员和客户分别发放6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数分别为53份和50份。

(3)甘肃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选择兰州市城关区永昌路信用社、兰州农村商业银行、兰州市城关区金源信用社等6个营业网点,对银行职员和客户分别发放6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数分别为55份和49份。

3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3.1 数据处理

问卷评价层级是: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和不满意,根据甘肃省委省政府对相关政策措施的重视程度,确定评价层级的分值系数为1、0.8、0.6、0.4、0;量化的计算公式:(满意×1+比较满意×0.8+一般×0.6+不太满意×0.4+不满意×0)/有效票数。

3.2 基于SPSS的分析

(1)三大地方银行客户和银行职员对问题落实政策的满意度及差异化。

对甘肃银行、甘肃农村合作信用联社和兰州银行的客户和银行职员的问卷分开统计,使用量化公式计算分值;把10个问题作为变量,以三大地方银行为分析对象,输入量化分值。基于SPSS软件,做配对样本t 检验①分析(如表1)。

从sig检验值(即p 值)可以看出,只有F3制定符合民营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和授权信用管理办法情况,F8涉及民营企业贷款投诉处理效率和质量情况和F9提供和创新对民营企业金融产品的情况(结算、融资、外汇、理财、咨询等金融服务平台)3个问题通过了检验。银行对于这3个问题涉及的政策都实施较好,客户(即民营企业)给予肯定。但对于F5各项服务性收费减免情况,客户对三大银行的感受程度差异化较大。对于F7近年来民营企业的贷款增减情况和F10社会反映评价情况,两者的检验值(即p 值)都大于0.4,说明三大银行在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剩余的其他问题也都没有通过p 值得检验,相对前面的所说的情况程度较轻。

从表2t 检验的t 值可以知道,对于F2制定符合民营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和授权管理办法情况、F3制定符合民营企业的发展以及银企合作措施的情况、F7近年来民营企业贷款增减情况、F9提供和创新对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产品的情况和F10社会反映评价情况这5个方面,检验值都在2左右,说明银行职员认为做得好的地方,但是民营企业并没有切身的感受到,而且说明三大行在此方面情况差异化较大。

(2)3个地方银行总体分析。

对3个银行的问卷即客户和银行的问卷进行整体的统计,用量化公式得出每个问题的分值。基于SPSS软件的均值比较分析,得到各个银行的整体发展情况。以每个问题为横轴,将针对每个问题的总体分值为纵轴,得到各个银行的整体的政策措施实施折线图(如图1所示)。

从折线图可以看出,每个问题反映的政策实施,甘肃省农村信用联社和兰州银行情况相当。在F1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扶持民营企业融资、担保抵押等金融政策情况和F2制定符合民营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和授权信用管理办法情况两个方面,甘肃银行的整体情况不是很好;但是在F8涉及民营企业贷款投诉处理效率和质量情况表现突出,说明甘肃银行对于此比较重视。

对策及建议

由于甘肃银行2011年才成立,各方面的发展相较于甘肃省农村信用联社和兰州银行而言,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近五年发展速度很快。基于以上调查分析,三大银行在不少方面的政策依然不够完善,为了加强甘肃三大地方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银行需要更加重视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4.1 实施差别化的授信服务

实施差别化的授信服务,不断增强对民营经济发展支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进综合化经营思路,主动引导各机构打破传统授信固有模式,拓展对民营企业客户主动设计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共同助推非公经济发展[3]。

4.2 深入推进信贷结构调整

深入推进信贷结构调整,继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以及三农贷款的投放力度。紧紧围绕“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改革要求,及时调整信贷政策,积极优化业务结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加快批和投放进度,放宽民营企业融资、担保抵押等金融政策,推动民营企业脱困发展。

4.3 加快推广多渠道金融产品和服务

一方面推进乡镇便民服务点建设和村镇银行建设,弥补甘肃省乡镇地区网点和服务的不足,延伸服务覆盖范围;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和直销银行等互联网金融,在寻找机遇、规范财务管理和促进生产经营转型等方面,努力为民营企业提供大数据支持、财务咨询和信心服务,更好地服务甘肃省非公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三大地方银行更快速地发展,充分发挥他们对于甘肃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嫣启.甘肃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财政金融,2016(1):210-211.

[2]王桢.甘肃民营企业融资探讨[J].兰州大学学报,2010(4):148-152.

[3]甘肃省民营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N].甘肃日报,2009-05-21(2).

[4]刘建生.田芬.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J].调研世界,2011(8):25-27.

篇1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 working process of job skills is a rigorous process, after need for entity enterprise actual job skills were completed investigation, then set specific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New Legend(Tianjin)Group working process of job skills were investigated after a few months, according to the department of job functions to develop logistics management(port and shipping direction)curriculum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curriculum system; the working process; job skills; set curriculum

为培养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符合现代企业需求,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进行着,其中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理念已为广大教育学者所认可、接受、研究,并运用到教学实践[1-2]。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理实结合、工学结合的过程,以实现过程一致、领域一致、任务一致;依据并围绕职业活动中工作过程建立起来完整的课程体系。这个理念摆脱了过去高职院校教学模式――高职院校教育为本科教育的“压缩型”教学模式,为高职院校教育走一条属于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

1 工作过程岗位技能导向专业课程体系内涵

提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专业课程体系理念起源20世纪90年代的德国,在最终得到一系列研究成果后向外推广,21世纪初引入我国。

工作岗位技能导向是指建立在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基础上,对工作岗位技能进行科学调研后设定课程体系的整个过程。在某一行业的典型企业的典型岗位工作任务为研究对象,考察典型岗位工作中完整的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的工作流程。这些典型的工作流程必须具备对从业者能有较大职业发展空间,快速提升职业能力发展的潜在力度。在以典型工作流程需要岗位技能要素为载体的研究对象,严谨的研究和分析工作流程的每项步骤及关键节点,明确工作组织流程、任务目标、岗位职责、能力需求,进一步确定岗位人才培育的目标能力,即知识能力和动手能力,建立完整的专业课程的专攻知识课程体系与辅助知识课程体系。这就有别于过去在学科建设中先学后做的教学模式,即先建立专业课程体系后,再寻找相关工作特定的工作流程体系有所不同。新的专业建设采用先做后学的教学模式,即基于工作过程技能导向,选择行业典型工作流程体系后,通过科学分析,建立严谨的专业课程的专攻知识课程体系与辅助知识课程体系。

2 工作过程岗位技能导向专业课程体系特点

2.1 典型性

典型性应具备三方面内涵,即工作过程的完整性、知识点覆盖面适度性和过程的入门简便、概念基础性。典型的工作流程非某企业特定的工作流程,也非特定要求的知识点,而是工作流程极为普遍的、真实的、明确的具体流程。从工作流程的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性教学,教学对象具有典型范例流程。

2.2 过程性

基于工作导向的课程体系是应该根据工作流程的先后顺序开展教学工作,课程开发应突显过程的动态知识的掌握,能够引导学生专心学习本流程关键节点知识体系,减少知识体系外的学习任务给学生时间的耗费,增强学生学习目的的认知感。

2.3 一致性

工作流程的不同阶段与专业课程应授课内容保持一致。基于工作流程导向是一个整体,因工作的实施不同时期及阶段发生动态变化的过程。这就要求不同阶段工作流程的工作重心不一样,能力注重点要求在变化,不同知识运用同步发生变化的过程。专业课程的设置、授课内容与授课计划因工作流程处于不同阶段发生变化,但工作流程与授课内容保持一致。

2.4 严谨性

工作过程岗位技能为导向是一套完整的课程设置体系,典型工作任务应是贯穿整个工作流程在完整的教学体系过程。工作流程能够顺利完成,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教学工作也应该顺利实施至结束。

2.5 动态性

生产力的变化带来的典型工作任务发生变化,典型的工作流程也会发生变化。如计算机网络技术没有用于生产工作流程管理前,生产记录采用人工纸张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具体情况。现在,生产作业无纸化工作流程使管理重心发生变化,管理者更关注工作过程的管理,及时了解生产的动态。

3 新里程(天津)公司工作流程课程体系

3.1 新里程(天津)公司介绍

新里程(天津)公司是从事国际航运及相关业务的专业性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创业历程,新里程(天津)公司已经形成了以中国北方杂货运输市场为基础,带动船舶管理业务、船舶业务、货运及仓储业务为辅的综合性物流公司。

3.2 新里程(天津)公司业务情况

新里程(天津)公司的业务涉及范围广泛。一是传统海运业务板块,包括如国际海上运输、船舶买卖、船舶管理、租船订舱、船舶、货运、项目物流、融资租赁、船舶基金等多个方面。另外一大板块为新型的现代服务业板块,包括如供应链项目、流通交易平台、航运金融服务平台、IT业务等。新里程(天津)公司的年业务量近6亿元,其中天津的新港到韩国的散杂货运输业务占到70%左右。该公司不是超大型综合性物流企业,但是在天津散杂货出口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是一个能进行以工作过程岗位技能为导向研究的具有典型企业。

3.3 新里程(天津)公司工作运用情况

新里程(天津)公司下属五大业务分公司及辅助部门。五大业务分公司分别为近洋分公司、远洋分公司、货物分公司、船舶分公司和物流分公司。辅助部门为人事部和信息平台部门。五大分公司部门设置及部门职能见表1。

3.4 岗位职能需要的职业技能及课程设置

通过对表1部门岗位职能工作能力分析,得出岗位工作需要的基本职业技能是:仓储、配送、货运、报关报检、国际货运代运业务处理。岗位工作需要的扩展职业技能是:采购、运输、国际货运业务处理、港航管理、物流企业运营管理、物流市场开发及物流软件应用等职业技能。

针对岗位工作需要职业技能培养要求,拟定出物流管理(港口与航运方向)专业课程核心课程与辅助课程设置,其中核心课程设置为:管理学基础、集装箱运输概论、货物学、船舶管理、港口生产管理、集装箱码头业务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国际货运、国际贸易实务、港口企业管理学、国际贸易等。辅助课程设置为:会计学原理、物流经济学、物流管理学、数据库应用基础、现代物流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产品技术基础、电子产品实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基础、供应链管理、物流专业英语、国际港口物流概述、海港主要装卸机械、港口生产计划与调度、港口集装箱物流管理、国际船舶理货业务管理、海港商务管理、港口设备与装卸工艺、海上货物运输等。职业资格必考证书设置为:国际货运师证、集装箱验箱师证、单证员证。职业资格辅助证书设置为:特种作业从业人员操作证、助理物流师证等。

4 结束语

新里程(天津)公司无论从企业的组织架构、天津航运业务行业地位和主营业务收入规模,是物流管理专业(港口与航运方向)课程体系合理设置的参照对象。参照该企业的岗位技能导向的课程设置是科学的,具有较强实用性。

篇12

国际交流促行业发展

据了解,此次论坛以倡导“绿色、健康、创新”为主题,旨在推动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促进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论坛中,主办方除了邀请国家相关部门领导解读国家现行政策外,还邀请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共同交流探讨医疗、环保、智能、交通运输及绿色能源等领域中应用纺织材料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市场动向及应用创新等方面的信息及研究成果。

在产业用纺织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国际间的行业交流与合作变得越来越必要。金融危机以来,传统纺织业受到了重创,各项指标均呈下降趋势,而产业用纺织行业却在逆境中仍得到了发展。2007年,产业用纺织品已占纺织品纤维加工总量的15.42%,达到544.32万吨,增长率为12.97%。在纺织陷入全行业困境的2008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08年1-11月份,我国规模以上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布行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27.97亿元,同比增长21.44%,成为中国纺织行业“保增长”的重要力量。

可以说,产业用纺织的发展绝不仅仅体现在一两个主要数据上,以无纺布为例,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的无纺布累计总产量为81.38万吨,同比增长了25.86%,较同期纱、化纤、布(包括棉布、棉混纺布等)、服装的产量增速分别高出16.11、12.55、24.76和21.88个百分点;且自2009年3月份以来,在纺织各主要子行业中增长亦一直位居首位。

从产业用纺织行业现状来看,加强产业链联动与国内外技术交流已是大势所趋。本次论坛的负责人介绍,论坛之所以选择在面料展期间举办,也是出于贯通纺织产业链的考虑。一方面,产业用论坛与纺织面辅料展本身就能够形成互动,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与交流,带动观众的集群效应。另一方面,纺织规划对产业用纺织品尤为重视,业界均对产业用纺织品寄予厚望,纷纷意欲转向此类项目,论坛与展会同期举办,可以更好地为行业提供信息服务,给有需求的企业更多了解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机会。

纺织品的“科技贵族”

本次论坛以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为主线,跨越产业用纺织品的各个领域,众位专家带了的最新的科技成果,不仅体现出了产业用纺织行业技术含量高的魅力,也为促进行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篇13

在3月24日举行的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纺织机械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性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王树田表示,“十二五”期间,纺织机械行业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努力发展高端纺织装备和优质专用基础件,自主创新能力有所提高,加工装备水平明显提升。展望“十三五”,纺织机械行业将进一步为纺织工业提供高质量、智能化的新型纺织装备,支持纺织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转变。

 

《意见》在对纺机行业“十二五”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和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纺机行业“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目标。《意见》提出以自主创新为动力、结构调整为主线、质量为基础、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行业自律的基本发展原则,“十三五”期间,将产学研结合研究关键共性技术,重点研发新型纺织机械成套装备及专用基础件,并加快行业服务平台的建设。纺织机械行业将从以往高速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转为以创新为动力的增长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十三五”期间将研发、推广一批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先进纺织数控技术和智能化纺织装备,《意见》中列入了“十三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项目”59项,“先进适用技术推广项目”34项。

 

回望“十二五”:增速放缓创新升级

 

“十二五”期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国产中、高端纺织装备发展较快,受到国内外用户的欢迎,纺织机械行业整体运行稳中有增。

 

5年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持续增长,2011年历史性地突破了1000亿元大关。2015年,纺织机械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179亿元,5年中年均增长3.64%,接近《纺织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性意见》中提出的1200亿元的目标。与此同时,在科技进步的带动下,国产纺织机械延续“十一五”期间形成的销售势头,市场占有率保持在70%以上,出口金额从2011年的22.45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3.89亿美元,年均增长8.3%。

 

在我国纺织工业增速降低、内需市场需求下降的情况下,我国纺织机械行业持续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企业努力进行新产品开发,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取得了较好的出口业绩,使全行业保持平稳发展。

 

《意见》在分析“十三五”期间纺机行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后指出,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纺织工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十三五”期间,纺织机械行业将进入新一轮结构调整发展时期,行业将放缓规模扩张速度,主营业务收入将在稳定的基础上增长;而伴随产品技术含量的增加、创新力度的加大,国产纺织装备的市场占有率和出口金额将会增长。

 

“十三五”行业经济运行目标为: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0亿元;国产纺织装备出口金额超过35亿美元;国产纺织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

 

《意见》提出,“十三五”行业经济运行目标为: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0亿元;国产纺织装备出口金额超过35亿美元;国产纺织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

 

展望“十三五”:装备智能化引领新趋势

 

装备产品与制造智能化。在数控技术被广泛采用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纺织机械行业主要技术研发方向是纺织装备产品智能化和装备制造智能化。产品智能化是通过提高纺织装备主机的数控水平和智能化程度以及研发智能化辅助系统,为下游纺织用户提供智能化生产解决方案。

 

装备制造智能化是通过引入智能化机床和辅助机器人等设备,改进与优化自身生产过程。两方面的智能化都将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对生产的干扰,提高生产效率,稳定并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优等品率。

 

装备制造与应用的信息化。传统制造与云平台、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结合,将使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纺织装备制造与应用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实现机器的集中控制、联网管理与远程监控制造过程,将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消耗;在品质控制环节,通过对大数据采集与分析,有助于优化生产工艺和改进产品的质量;在销售与售后阶段,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运行成本。

 

装备制造服务化。纺织装备制造企业可向下游延伸服务,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维护与在线支持,提供纺织品生产整体解决方案和个性化设计以及电子商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发展精准化的定制服务,从单一的供应设备,向集融资、设计、施工、项目管理、设施维护和管理运营的一体化服务转变。

 

大型纺织装备制造企业应掌握系统集成能力,开展总集成与总承包服务,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围绕产品功能,发展远程故障诊断与咨询、专业维修、电子商务等新型服务形态。

 

发展的可持续性。纺织机械及专用基础零部件质量和可靠性的稳步提高,是纺织生产高效连续运行的保障,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十三五”期间,制造与装配新技术、新工艺、轻量化新材料的应用将成为纺织机械企业关注的重点。对环境影响小、资源利用率高的绿色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关乎纺织机械行业的未来。

 

四大关键领域为行业走向高端化打牢基础

 

随着纺织新工艺和新技术层出不穷,促使纺织机械行业创新向价值链高端延伸,走高可靠性、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高端发展路线。高端纺织装备在中国纺织产业链中逐渐占据核心地位,其发展水平是纺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提升的保证。

 

数字化、智能化纺织装备

 

智能化连续纺纱生产装备。加快研发智能化纺纱生产关键技术,建立智能化、连续化纺纱工厂,实现纺纱全流程数字化监控和智能化管理,夜班无人值守。清梳联合机实现智能化管理,条并卷机与精梳机间棉卷全自动运转、自动生头,粗纱机与细纱机之间实现多台机间粗纱满、空管自动输送,细纱机粗纱空管与满筒粗纱自动交换,细纱机与自动络筒机间实现多台机组集中控制,实现设备生产过程、故障的远程控制、诊断。

 

采用智能化搬运机器人和运输设备,实现工序间物枓自动输送。数控机织装备。采用数字化控制技术,建立具有全面监控能力的数字化机织车间,实现机织车间的织机群控管理。

 

新型纤维材料生产装备。建立从纺丝、后加工到产品包装运输的全流程智能化长丝生产线和物流系统,实现化纤的生产、收集、检测、运输等环节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数控节能环保型印染装备。建立智能化印染连续生产线和数字化间歇式染色车间,实现对机械参数、生产工艺参数、能源消耗和产品质量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机台或单元机实现闭环控制;集成染化枓自动配送系统,智能化废气、废水排放监控系统和能源回收监控系统,形成覆盖印染全流程的智能化监控系统。

 

数控非织造布生产装备。面向产业用纺织品,研发多种工艺在线复合成型和混合型非织造装备,研发宽幅高速梳理、铺网与针刺设备,研发与其他非织造技术结合的水刺装备。

 

智能化针织装备。通过数据网络将针织设备与生产管理系统联通,实现对设备的集群智能控制,对设备状态、生产数据、工艺数据和花型数据进行在线监控。集成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系统,通过系统联网传送编织文件、设置编织参数、控制编织过程,实现机器分组管理。

 

纺织专用基础件生产装备与纺织仪器。研发量大面广的纺织专用基础件的高效复合加工专用数控装备和自动化生产线,保证产品加工质量稳定,提高纺织专用基础件的使用寿命,降低能耗和噪声。

 

智能化服装生产线。开发智能化服装生产线,研发数控服装生产关键装备,建立包含验布、裁剪、缝制、熨烫、检验、包装、储运等全部工序的自动化生产线,达到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开发专用服装生产数字化控制系统,使设计系统与生产管理系统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形成建立在互联网平台上的服装生产制造系统。

 

纺织机械关键共性技术

 

纺织装备设计制造理论与技术。开展纺织装备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主要在基于信息化架构下的纺织装备设计技术平台、纺织装备的人因工程工业设计、碳约束下的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装备设计和纺织装备的RFID(无线射频识别)物联网设计四个方面开展。

 

纺织装备复杂系统及其数字化、智能化控制技术.开展纺织生产过程中的检测与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提升国产纺织装备的性能、效率及加工质量,包括开展纺织装备中的专用传感器、纺织装备的多单元协同控制系统、纺织工业机器人、纺织装备网络监控系统的研发。

 

纺织装备专用基础件制造与强化技术。纺织装备专用基础件的种类繁多,用量大,对纺织装备的性能和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展纺织装备专用基础件精度控制、表面强化、新材料的应用等技术的研发。

 

互联网与装备制造智能化

 

纺织机械制造与互联网。研究基于互联网的纺织机械制造技术,推动装备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研发纺织机械制造过程的互联互通体系和关键支撑工具,建设装备制造工业云平台,为纺织机械设计、制造、营销、经营管理、远程监控等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支撑和服务保障。

 

纺织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构建面向纺织机械制造的CPS体系,重点研究三个方面:推进纺织机械数字化设计和生产,研究纺织机械数字化设计、仿真优化与验证集成体系和纺织机械数字化工厂相关技术;建立纺织机械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包括智能物流系统、智能加工系统、智能自动化装配一集纺织机械整机智能测试与质量控制系统,实现纺织机械制造系统的自动化和信息互联互通;建立面向纺织机械制造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对制造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储存、挖掘分析。研发企业应用软件,具有在线监控、预防性维护、物流预测和智能决策等功能。

 

纺织机械质量管理与标准化工作

 

质量管理方面。建立企业质量保障体系,开展纺织机械智能制造基础通用标准、评价规范的研究。加强制造与装配现场的管理,加强装备制造过程中的质量监督与检验。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提高加工装备和质量检测仪器的技术水平和精度等级。提高行业质量监督水平,为企业提供包括标准宣贯、质量检测、咨询等全面质量服务。

 

友情链接